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夏济安的译文特色

夏济安的译文特色

夏济安的译文特色
夏济安的译文特色

论翻译者的个人风格(2)

英语知识 论翻译者的个人风格(2) 四、重视译者个人风格的追求 译者个人翻译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可以一蹴而就的。目前有一种现象,许多外国名家作品早已有较高水平的译本,而一些出版商和译者出于商业目的,你重译他也重译,其实新出的不少译本质量上还不如旧译本,译笔大同小异,平淡无味。还有些流行的外文畅销书,在新闻媒体的炒作下,赶时间,争先恐后抢译出书,根本不能静下心来仔细推敲选词择句,而往往造成硬译或乱译,粗制滥造,不但毫无风格特色可言,而且谬种流传,坑害读者。 翻译史证明,古往今来,凡是名家的译作都是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考验,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翻译风格的。香港文学家董桥先生曾对这种现象有过一段精辟而惊世骇俗的论述。 他说:?据说,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之分。据说,好的翻译家可以译出原作的神韵。据说,做翻译工作必须先熟读翻译教条。其实,翻译只有两种之分:好翻译和坏翻译之分。好的翻译是男欢女爱,如鱼得水,一拍即合。读起来像中文,像人话,顺极了。坏翻译,是同床异梦,人家无动于衷,自己欲罢不能,只好强行,硬赖硬要,读起来像鬼话,既亵渎了外文也亵渎了中文。?[ 4 ] (P239) 董先生讽刺了那些学了欧化句子却忘记了自己?母亲的舌头?(mother tongue) 的译者:?我不说‘逐渐进步’,我说‘有增加中地进步’。我不说‘希斯看来是会参加这次会议’,我说‘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希斯愿意出席这次会议’最后,什么‘被认为是小偷’,什么‘生存中最大的飞机’,等等,我都朗朗上口,甚至付诸笔墨,如有神助。??于是我只好进行强行翻译’?。[ 4 ] (P240) 董先生的这番话一方面是对由来已久,而毫无结果的直译与意

中国的特色英文翻译

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中国的特色~~来源:李思佳的日志 1.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2.刺绣:embroidery 3.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4.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5.剪纸:Paper Cutting 6.书法:Calligraphy 7.对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8.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9.人才流动:Brain Drain/Brain Flow 10.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11.战国:Warring States 12.风水:Fengshui/Geomantic Omen 13.铁饭碗:Iron Bowl 14.函授部:The Correspondence Department 15.集体舞:Group Dance 16.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17.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18.中秋节:Mid-Autumn Day 19.结婚证:Marriage Certificate 20.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21.附属学校:Affiliated school 22.古装片:Costume Drama 23.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 24.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 (Soup) 25.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26.火锅:Hot Pot 27.四人帮:Gang of Four 28.《诗经》:The Book of Songs 29.素质教育: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30.《史记》: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31.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Movement) 32.《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33.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 g Festival 34.针灸:Acupuncture 35.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 ry 3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hinese-charactered Socialist/Socialist with Chinese c haracteristics 37.偏旁:radical 38.孟子:Mencius

2019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1)

2019大学英语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1)一、汉语的那些秘密 小编啰嗦一句: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没有之一 汉字 Chinese character 单音节 single syllable 汉语四声调 the four ton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阳平 level tone 阴平 rising tone 上声 falling-rising tone 去声 falling tone 五言绝句 five-character quatrain 七言律诗 seven-character octave 八股文 eight-part essay; stereotyped writing 二、课本中的四书五经你忘了嘛? 四书五经 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1、四书 the Four Books 《大学》 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 The Mencius/The Works of Mencius

2、五经 The Five Classics 《春秋》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诗经》 The Books of Songs;The Book of Odes 《易经》(《周易》) I Ching; The Book of Changes 《礼记》 The Book of Rites 《尚书》 (《书经》) The Books of History

:学翻译中风格问题

:学翻译中风格问题 摘要:文学翻译的目的是使译作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及风格,其风格是可译的。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其可译性受到限制。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留有自己的痕迹。成功的翻译是译者对原作风格的最大再现,是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的最大统一。 关键词:可译性;译者风格;原作风格;理解;表达 作者简介:闫凌(1983.10-),性别:女,民族:汉族,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1、研究现状 多年以来,文学作品的风格问题一直是译者进行翻译活动中最困难的问题。翻译界一直存在着这样的争论: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可译的还是不可译的?一部分人认为风格不可译,如:常乃慰、张中楹等,他们认为风格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好像是只在无形中使译者受到感染”(周煦良),而且一国语言的特点,不能与另一国的语言特点相提并论,因此风格是不可译的。还有一部分人认为风格是可译的,如:刘隆惠、冯世则等,他们则认为风格并非不能译,而是难译。语言和思维都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不同语言之间又有着共通的联系,同一思想内容是可以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中找到艺术效果上对等的表达形式的。笔者认为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可译的,但其可译性是有限度的,此外风格可译的程度主要

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和译者的表达水平。 2、文学作品的风格 关于风格,严迪昌在《文学风漫谈》中说:“文学风格是作家在一系列作品中,从整体、全面上透发出来的思想美与艺术美高度统一的一种境界美,是最为集中凝聚地体现着作家的艺术个性的外部特征”。《辞海》中风格的定义是这样的:“风格,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作家、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修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了作品的风格。风格体现在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种要素中。”总的来说,风格的定义和构成有宽窄之分。“窄派认为风格仅见于文艺著作,且限于优秀的作家和作品;风格所指无非写作方式。宽派认为:文章之有风格,是普遍性的,不限于文艺,也不限于优秀之作。至于风格的构成,宽派认为诚然主要在于语言表现的特点,但又与作品的题材、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息息相关(冯世则)。”一部文艺作品的风格是由作者风格、文本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互相揉合而成的,“应该是指一个作家所有作品中经常重复出现的主要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的总和”(刘隆惠)。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有的雄伟奔放,有的刚柔并济,有的典雅婉约,有的精炼严谨。一个作家的风格有时自成一

弗米尔的翻译风格

弗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是目的与功能理论的基础概念,目的论成为该理论的核心。弗米尔是莱斯的学生,也是海德堡大学的翻译教师,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弗米尔在1976到1977年的一系列讲座中,提出了翻译的普遍理论的框架,随后出版了《普通翻译理论框架》(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ranslation Theory,1978),成为目的论的基础。1984年,弗米尔和莱斯撰写的《翻译理论基础概述》成为目的论的宣言。在书中,他与莱斯提出,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过程,而应该把翻译看成是将一种语言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符号转移到另一种语言中去的活动。因此,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一个目的。 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任务的出发点与根本,大大转变了我们原有的翻译观念。目的决定一切,从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到对原作形式与内容的取舍,到目标文本的制作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弗米尔把原文只是看作是一种“信息供源”,仅提供翻译委托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再是评价译作的唯一或最高标准,译者有权按照翻译目的来取舍其中的信息,是否与原文保持篇际一致是由翻译目的来决定的,忠实于原文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翻译位于两极之间——遵循目标文化的行为与预期,与用目标文化的方式来表达源语文化的特征,这两极间存在多种可能性,忠实于原文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翻译目的实现的可能性取决于目标文化的条件,而不是源语文化。委托只是间接依赖源语文化,因为翻译不得不涉及到原文本,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这个目的的实现需要依靠目标文化与源语文本的关系。翻译中使用的很多术语,也需要根据特定的任务来定义,如翻译、释译、改编等。 学习翻译理论的人,都应该熟知翻译“目的论”。应用翻译“目的论”来解释翻译现象,指导翻译实践与译员培训的论文也很多。翻译“目的论”成为了当代德国最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让我们继续推动这个理论的发展,来纪念弗米尔博士。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苏珊·巴斯内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2001:l)认为,西方翻译研究发展史的显着特点之一就是对等,这一曾经至关重要的概念,逐渐淡化,并最终消解。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翻译活动更加频繁,各种文本类型的翻译需求迅速增加,非文学文本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考察对象,德国功能翻译学派应运而生。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塔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贾斯特·赫尔兹-曼塔利(Justa Holz-M?ntt?ri)和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其代表理论有: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即文本类型理论(text typology);弗米尔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赫尔兹-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由于多元体系翻译观的影响,与原文文本至高无上观念紧密相关的等值标准逐步被侧重目标系统(target system)的观念所取代。 1.2.1功能翻译学派的理论基础 卡尔·布勒于1934年提出了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对功能翻译理论有深远的影响,为赖斯的文本类型学和弗米尔的目的论奠定了基础。 1.2.1.1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 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包含以下组成因素: 语境(context):语言的“表现功能”,涉及符号与世界的关系; 说话者(speaker):语言的“表达功能”,涉及符号和说话者的关系; 受话者(hearer):语言的“感染功能”,涉及符号与受话者的关系; 符号(sign)。 布勒根据语言工具模式中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区分了三种语言功能:信息功能(the information function)、表达功能(the expressive function)、感染功能(the appellative function)。他进而提出依据文本主要功能对文本进行分类(张美芳2005:65)。有一些文本明显试图影响读者的观念,一些文本意在产生某种美学效果,另一些则只是传达信息。布勒据此区分出三大文本类型:意动型文本(conative)、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和信息型文本(representative)(周桥2006:81)。 1.2.1.2雅各布逊的语言功能模式 雅各布逊发展了布勒的语言工具模式,提出了语言功能模式。这个模式有六个组成要素:信息、语境、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接触渠道、代码和话语功能。他根据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把话语功能分成五类: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寒暄功能和诗学功能(张美芳2005:67)。 1.2.2译功能翻学派的主要理论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弗米尔则以文本目的(skopos)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最主要的理论:目的论(the skopos theory)。而曼塔利比弗米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 1.2.2.1赖斯的文本类型学

公文文体翻译的特点

一、公文的文体特点及翻译 (一)公文的文体特点 公文主要包括政府发布的各种公告、宣言、声明、规章法令、通告、启示和各类法律文件。其文体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措词准确。发布公文的目的一般在于解释或阐明公文发布者的立场、观点或政策、措施,因此公文在措词上必须准确明晰,切忌模棱两可或含糊晦涩。 2)用词正式,且多古体词。公文作为政府或职能部门所发布的文章,需具有其权威性、规范性。因此在用词上一般较为正式,并且不排除使用一些较为古雅的词(如hereinafter, hereof, herewith等等)。 3)普通词多有特定意义。许多普通的词在公文体中常常具有其特定的意义。如allowance一词通常指"允许"、"津贴",而在经贸合同中则多指"折扣"。 4)长句、复杂句较多。公文体为使其逻辑严谨,表意准确,在句法上常常叠床架屋,以至使得句式有时显得臃肿迟滞,同时句子的长度也大为增加。 (二)公文的翻译 翻译公文首先要注意公文特有的形式,包括格式、体例等。对已模式化、程式化的格式译者决不应随便更改。其次,译者应透彻理解原文,特别是要正确把握原文词义,认清一些common words在公文中特有的含义。再次,在措词上必须使译文的语体与原文相适应。一般说来,英语公文翻译通常应使用正式书面语体,并酌情使用某些文言连词或虚词。最后,公文翻译中要注意长句的处理。要在理清句意和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的前提下恰当使用切分法或语序调整法,以使译文通畅、自然、地道。 二、商贸函电的文体特点及翻译 (一)商贸函电的文体特点 商贸函电指经济贸易活动中的各类信函、电报、电传等。其文体特征主要有: 1)措词简洁明了。为使表达明晰,商贸函电在措词上力求简明扼要,不太讲究修饰。 2)用语正式庄重。正式庄重的语言常常显得诚恳、自然、有礼貌,因此常用于商贸函电中。

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翻译

1.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2. 刺绣:embroidery 3. 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4. 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5. 剪纸:Paper Cutting 6. 书法:Calligraphy 7. 对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8. 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9. 人才流动:Brain Drain/Brain Flow 10. 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11. 战国:Warring States 12. 风水:Fengshui/Geomantic Omen 13. 铁饭碗:Iron Bowl 14. 函授部:The Correspondence Department 15. 集体舞:Group Dance 16.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17. 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18. 中秋节:Mid-Autumn Day 19. 结婚证:Marriage Certificate 20. 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21. 附属学校:Affiliated school 22. 古装片:Costume Drama

23. 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 24. 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 (Soup) 25. 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26. 火锅:Hot Pot 27. 四人帮:Gang of Four 28. 《诗经》:The Book of Songs 29. 素质教育: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30. 《史记》: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31. 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 (Movement) 32. 《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33. 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34. 针灸:Acupuncture 35. 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3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hinese-charactered Socialist/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7. 偏旁:radical 38. 孟子:Mencius 39. 亭/阁:Pavilion/ Attic 40. 大中型国有企业: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41. 火药:gunpowder 42. 农历:Lunar Calendar 43. 印/玺:Seal/Stamp 44. 物质精神文明建设: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英语风格翻译

XINYU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 ( 2010 届) 题目英汉翻译风格刍议 二级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外教(4)班 学号 41 学生姓名黄友明 指导教师贺一舟-

目录 摘要……………………………………………………Abstract……………………………………………….. 第一章翻译风格的可知性………………………….. 1.1 有形标记………………………………………. 1.2 无形标记………………………………………. 第二章翻译风格的可译性………………………….. 2.1 风格可译性的依据……………………………. 2.2 风格翻译的原则及可译性的限度……………. 2.2.1 适应性原则…………………………….. 2.2.2 接受者原则…………………………….. 2.2.3 层次性原则…………………………….. 2.2.4 综合性原则…………………………….. 2.2.5 可译性限度原则……………………….. 第三章翻译风格的表现法………………………….. 3.1 对应式风格转换………………………………. 3.2 重构式风格转换………………………………. 3.3 淡化式风格转换…………………………….…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汉翻译风格刍议 摘要 英语翻译English Translation是用英语来表达另一种语言或用另一种语言表达英语,这种英语与其它语言的互相表达活动,称为英语翻译。在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英语在国际、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作用愈显明显,尤其是以英语翻译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据统计,全世界16亿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人群中,几乎90%的人每天在与对外英语翻译—即商务英语打交道。”这个庞大的文化群体在这个社会群体交际过程中的社会功能及其翻译引起了语言研究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学者纷纷研究英语翻译的文体特征及语言特点,探索英语翻译的策略及翻译原则。还有些学者从跨学科的视野研究英语翻译,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也运用到了英语翻译的研究中。对英语翻译的研究、翻译策略及翻译原则的探索固然重要,但这些研究大多倾向于语言学的微观此举层面的研究,大多忽视了英语翻译的风格的研究,并且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英语翻译风格微观层次的特点、特征、结构,重点分析其翻译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将宏观层面的翻译目的与篇章结构、句法特征和用词特点相结合,探索英语翻译在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翻译风格;宏观

中国特色词汇的音译

On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论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1.1 Defini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中国特色词汇”的定义:(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定义) 集中体现中国特有的事物或现象并具有中国语言独有的语言表达形式的一类词汇 1.2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说明特点) 1.体现中国特色:集中体现中国特有的事物、现象,并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 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几乎所有领域。(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 中国特色词汇是相对于普通词汇和外语词汇而言的,是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突显出来的。其往往缺乏直接对应的英文词汇。 这些特殊词汇或表达法语言生动活泼, 形式简洁明了,并且通俗和富有特色,内涵含蓄丰富, 带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各个时期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涵 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外交、艺术、科技、网络、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 政治类的,比如,“三讲”,“三通”,“两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00国两制”、“两手抓”、“三个代表”、“三下乡”、“八荣八耻”、“节日腐败”、“双规”、“地方粮票”等;经济类的,比如,“小康”,“龙头企业”,“解困基金”、“包产到户”、“练摊”、“倒爷”、“假日经济”、“黄金周”、“出口创汇”、“回扣”等等;社会类的,如,“安居工程”,“公款吃喝”,“货币化分房”、“托儿”、“红包”、“啃老族”、“毕婚族”、“超女”、“哈日”、“包二奶”、等;文化教育类的:如“禅宗”,“小品”、相声?“高考移民”、“高考状元”、“保送生”、“普九工程”、“希望工程”、“素质教育”等等;生活行为类的,如,“剪彩”,“皈依三宝”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这些新用语所包括的文化内涵,一开始不为英语国家人民所理解,但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英语国家人民渴望进一步了解中国,他们开始逐步接受其文化中 所没有的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用语。) 2.具有中国语言独有的语言表达形式, 包括一些概念、政治术语、短语和汉语 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词语等。 这些词中, 有些是旧有词汇被赋予了新义, 有些是外来词汇进行了中国化改造, 有些是根据汉语特点新造出来的词汇。从总体上看, 这些特色词汇反映了汉语构词灵活, 内涵丰富的特点, 很难在英语中找到意思一致的词汇或表达, 因此, 给译者带来极 大的困难。 对与其构词灵活的特点,可以做如下分析。汉语的字和词是分开的。汉语的字是有限的,虽然人们还在造新字,但是这是极为有限的。而汉语新词构造却是无限的。汉字的词形较为

翻译家的风格

翻译专家小议翻译风格 雨果说过:“拿走这件简单而微小的东西:风格,那么伏尔泰、帕斯卡尔、拉封丹、莫里哀这些大师身上,还将剩下什么呢?”风格是一个作家的标志,尤其是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作家的标志。因此,要将一位作家的作品翻译成另一种文字,风格总是需要译者考虑的要素之一。可是,要将一位作家的风格“原汁原味”地传达出来谈何容易!由于两种文字的不同,特别是东西方文字的巨大差异,可以断言,要将一位作家的风格百分之百地表达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综观我国的翻译作品,有哪一部做到了完美地传达原作者的风格了呢?朱生豪、傅雷这些大翻译家已经把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的风格翻译出来了吗?不要忘记,风格是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的不同,必然会使风格产生变化,这就给翻译者带来不可克服的困难。 话说回来,一个翻译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力图将原作的风格传达出来,因为风格与原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倘若传达不出这种风格,译品就会缺少点什么。你总不能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译成纤弱柔美的风格吧,那就太失真了。但是,他的浑厚、雄健、博大又混杂着宠杂、粗疏、用字不够讲究,这些难道都要一古脑儿表达出来吗?这样只会使读者感到译文有问题,译者的文字修养欠火候,而不会认为这就是巴尔扎克的风格。所以,译者翻译时是有所取舍的,他要考虑到文字的优美,常常会“拔高”一下原作,而很少会“硬译”到底的,更不用说意译派把译文的优美放在第一位,不断做拔高的工作。据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有的作家的风格不必原汁原味、不打折扣地介绍过来。 但译者也不用太担心,风格又是同作品内容相结合的。莎士比亚对帝王将相、豪门贵族的描绘,巴尔扎克对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刻画,与他们的风格有莫大关系,至少他们的雄浑气势是由此而来的,这种风格特点总能在译品中表现出来,不同的译者一般都可以传达出这种特点。换句话说,风格是可以部分或基本上传达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国家的读者都可以从译作体会到别国作家的风格。 饶有趣味的是,翻译作品倒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结果,不同的译者就有不同的译品。朱生豪的译作与卞之琳的译作存在很大差别,更与孙大雨的译作大相径庭。你翻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巴尔扎克全集》,就会发现不同译者的译品在风格上千差万别。倒不是不同译者对莎士比亚或巴尔扎克的风格有不同的理解,而是他们的文字特点和修养以及翻译技巧和观点起了作用。拿莎士比亚来说,用散文去翻译诗剧和用诗去翻译诗剧,本身就存在极大的差异。从传达原作风格来说,用诗去翻译诗剧才能做得较好一些,问题是译诗的水平是否能达到一流。 既然译者有自己的文字风格,那么他在翻译不同作家的作品时就很难做到克服自己的文字风格,而用另一种文字风格去翻译另一个作家的作品。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同一个译者在翻译不同作家的作品时,总是用同一个笔调。当然也有例外,如傅雷在翻译伏尔泰的哲理小说时,能够很好地把原作的讽刺幽默表达出来,这就表明傅雷的翻译水平确实很高。聪明的译者会选择自己拿手的体裁来翻译,例如杨绛就擅长翻译流浪汉体小说,自然,以“水浒体”去翻译流浪汉体小说是否能传达原作风格,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华译网翻译公司转载

浅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浅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经济的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使我们意识到译好中国特色词汇的重要性。本文从中国传统词汇和特色新词两方面简要分析了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技巧。 标签:中国特色;词汇翻译;翻译技巧 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这些词汇遗留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无形的瑰宝。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领域中不断涌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跨文化交际,多方面的文化碰撞融合,新词不断涌现。 一、中国特色词汇的特点 (一)独特性 这些词汇所表达的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有的事物、事件,如:馒头、包子、旗袍、唢呐古筝等,这些词汇不存在于西方的文化中,在译成英文时,没有相对应的词汇。或者有些词汇虽然能找到相对应的语言,或表达相同的含义,但译成英文时,却不能译出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如:时辰、元宝等。还有一些词汇简短精练却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仁、忍、礼、智、信等。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涌现出来许多新词,如:扶贫工程、小康之家、应试教育等,这些词都带有中国特色,在翻译时只翻译出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二)词汇范围广 政治方面的词汇,如:中国梦、一体化、脱贫致富、五四、温饱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经济领域的词汇,如:倒逼、按揭贷款等。医学方面的词汇,如:医托。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词汇,如:中国式过马路、异地高考、段子手等等。 二、常用的翻译理论 (一)功能对等理论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使用最恰当、最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翻译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等,包括词汇意义、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既要表达词汇的表层信息还要传达出词汇的深层文化内涵。 (二)目的论 德国翻译家费梅尔德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

论翻译风格的定义及其可译性(1)

英语知识 一、什么是风格 当代关于“风格”的定义,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重德先生把风格概括为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而言,风格即文学观点,译者要尽量使译作符合原文的思想,和原文一样感人;微观上而言,风格是语言学的观点,是通过章、句、字的巧妙配合而成的。张今先生把它划分为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刘柄善先生则把两个方面合为一句话“风格是作家的个性经过一定思想文化陶冶后通过一定语言手段的自然表现”。徐有志在杨自俭主编的《语言多学科研究》(上册)一书中将众说纷纭的风格定义从文本角度上分归四大类:一是指个人运用语言的特征,即个人的语言习惯。所谓“莎士比亚的风格”、“鲁迅的风格”即指此。它常常强调个人表现出的特有的或首创的语言特点,所以广而言之,它可以指一个作家对常规用法的“变异”。二是指集体运用语言的特征,即众人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等情景下表现出的类似的语言习惯,诸如“建安风骨”、“美国式幽默”、“公众讲演风格”、“民谣风格”等。这个定义的重心不在于发话人的个人特点,而在于他们在特定场合表现出的类似特征。三是指有效的表达方式,即所谓“以最有效的方式讲适切的话”,如大部分写作教程中所提倡的那种“明白的”或“优雅的”风格。四是单指“好的”文学作品的一种特点,文学批评家们广泛运用的诸如“庄严”、“华美”、“清丽”、“平淡”等风格。 二、风格的可译性 尽管很多人赞同风格不可译的观点,更多的学者还是认为风格不但可以翻译,而且非译不可。早在1954年,茅盾就说过:“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

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这是一种很困难的工作。但是文学翻译的主要任务,既然在于把原作的精神、面貌忠实的复制出来,那么这种创造性的翻译就完全是必要的。世界文学翻译中的许多卓越的范例,就证明了这是可能的;在我国,像鲁迅译果戈里的《死魂灵》,瞿秋白译普希金的《茨闪》和高尔基的一些短篇,也证明了艺术创造性的翻译,是完全可能的。”英国诗人兼文学批评家Matthew Arnold(阿诺德)也提出类似的见解,即要创造性地传达原作的风格,虽然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他认为不能把传达原作的风格排斥在“信实”概念之外,并且翻译必须保持语言的自然性。 风格之可译,在于它不是什么虚无飘渺的东西,它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高健先生认为:“风格具有可译性,可以译出;不但可以译出,而且能够译好,作到情词相称,不失原旨。”刘宓庆先生把它见诸形,称为“风格的符号体系”——“风格的符号体系就是在原文的语言形式上可让我们认识的风格标志。”“大多数风格标志是可以转换的,其中包括形式标志和非形式标志。例如,语域标志、词语标志以及为数不少的文法标志、章法标志及绝大部分修辞标志在双语转换中都可以做到比较理想的契合。”风格最终是要通过语言符号来表现的。所以再现原作风格时,不可忽视字、句、章的运用与配合。 不可译论者常持有两个观点:一是译者有自己的风格,因而不可能忠实地再现作者的风格;二是文字里有双关、谐音、押韵等特殊结构决不可译。下面本文将用一些实例来证明不可译论者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一)幽默故事的翻译 二战后,一艘装备精良的美国军舰趾高气扬地开进英国港

2019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一)

2019四级翻译中的中国特色词汇(一)一、汉语的那些秘密 小编啰嗦一句: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没有之一 汉字 Chinese character 单音节 single syllable 汉语四声调 the four ton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阳平 level tone 阴平 rising tone 上声 falling-rising tone 去声 falling tone 五言绝句 five-character quatrain 七言律诗 seven-character octave 八股文 eight-part essay; stereotyped writing 二、课本中的四书五经你忘了嘛? 四书五经 The Four Books and The Five Classics 1、四书 the Four Books 《大学》 The Great Learning 《中庸》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论语》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孟子》 The Mencius/The Works of Mencius

2、五经 The Five Classics 《春秋》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诗经》 The Books of Songs;The Book of Odes 《易经》(《周易》) I Ching; The Book of Changes 《礼记》 The Book of Rites 《尚书》(《书经》) The Books of History

评根茨勒的_当代翻译理论_

作者简介:许冬平(1970 ),讲师,硕士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王东风(1958 ),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学收稿日期:2000 06 19 2000年第12期总第140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 eign L 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0, 12Serial 140 评根茨勒的 当代翻译理论 许冬平 王东风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提 要: 当代翻译理论 立足世纪之末,回顾国际翻译理论在20世纪主要发展历程,对在这一世纪中起主导作用的四大翻译理论流派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本文即是对这部评述的评述。 关键词:流派;翻译理论 Abstract:T his paper rev iews Contemp orary T r anslation T heor ies and intr oduces four main schools:the A mer ican T ranslatio n Worksho p,the Science of T ranslat ion,translat ion Studies,and Deconstruction. Key words:school,translatio n theor y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0)12-0042-03 当代翻译理论 (Contemp orary T ranslation T heor ies )是巴斯奈特(Bassenett)和列弗维尔(L efevere)主编的译本研究丛书之一,作者爱德温 根茨勒(Edwin Gentzler)。全书正文224页,由Routledge 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引言、美国研讨班学派、翻译科学派、早期译本研究派、多元系统论和译本研究派、解构主义派、译本研究派的发展前景。多元系统论应归入译本研究派。下面概括介绍一下各学派。 一、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 与美国的翻译研讨班学派相关的有三个研讨班:瑞恰兹(Richar ds)于20年代的哈佛大学创办的文学阅读研讨班、恩格尔(Engle)在依阿华大学创办的作家研讨班及翻译研讨班。在文学阅读研讨班中,瑞恰兹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他的学生看一些隐去作者姓名的诗歌,结果著名诗人的作品不一定就得到好评。二三流诗人的作品却被视为上品。可见,读者对文本的判断由于受社会上已有的、为文学机构或权威所认可的判断标准的影响,往往会有偏颇之处。由此他认为,文本中应存在着一个 统一意思 (unified meaning),读者也应该有一个 统一的判断系统 ,并据此对 统一意思 进行评价。尽管瑞恰兹这样做的初衷并非是为了翻译研究,但他对 统一意思 的阐发对翻译研究却很有启示:正是有了这个 统一意思 ,译者才有了确定的传译内容,使翻译活动及其评估成为可能。这样看来,根茨勒把瑞恰兹及其文学阅读研讨班放在美国翻译研讨班学派这一章里讨论,是有原因 的:翻译研讨班学派不仅在方法论与阅读研讨班相似 都想找到别于现有的、更好的交流原则和方法(唯一的区别是,翻译研讨班想找到阅读、表达原文的原则和方法);而且,它们有着相同的目标 获得全新的、不同于文学机构或权威认可的体验并将其表达出来,唯一不同点在于表达的媒介 一个用母语、一个用外语。除了瑞恰兹以外,被根茨勒划入翻译研讨班学派重要的人物还有庞德和威尔(Will),他们都反对任何先决的理论体系或先有价值判断体系,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理论与其说是指导,不如说是约束了翻译研究。庞德的着眼点与瑞恰兹的 统一意思 观并不相同,他认为语言有其 能量 (energy ),译者就是要将这种 能量 释放出来,因此,他在翻译中并不重 意思 (无论是整篇译文还是单个词的意思),他所看重的是韵律、选词、词的动态效果,强调细节、单个词、完整意象、甚至破碎意象的翻译。阅读中国的表意文字也促成了他的语言能量观的形成,汉字对他来说,是 能量 的体现。庞德的理论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意 象主义时期和漩涡主义(V orticism)(即后意象主义)时期。他的语言观和他的艺术观是一脉相承的。庞德认为,物质材料总是充满了 能量 或 力量 (str ength),它存在于与其他事物相互关联或相互对立的关系之中(23);词意也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应该放在一个关系网络中去理解。他的译论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反传统的一面。他要求译者要置自身于原文作者成文时的情境,氛围和思路之中,然后努力移植至当前文化,使其成为当代文本(24 25)。庞德理论的影响在威尔身上也有体现。早期时作为文化相对主义者的威尔,认

翻译特点

A. Literal translation: It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works and retains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B. Free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changes the original work’s figures of speech, sent ence structures or patterns, but not the original meaning. C. Domestication: it refers to the target-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in which unusual expressions to the target culture are exploited and turned into some familiar ones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text intelligible and easy for the target readers. D. Foreignization:(异化翻译)retaining something of the foreignness of the original 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Her eyes sparkled with tears, her breath was soft and faint .In response, she was like a lovely flower mirrored in the water in motion, a pliant willow swaying in the wind. ___chapter three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是林黛玉进贾府,与贾宝玉初次见面时宝玉严重的待遇形象。曹雪芹用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来表现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弱不经风并运用姣花照水,弱柳扶风两个比喻勾画出林黛玉娴静雅致的形象) Mr. Yang used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ed as a lovely flower mirrored in the water and a pliant willow swaying in the wind .He reserved the original form and images to reflect the image of Lin Daiyu. B. free 》translation When the images or expressions are the same with English, Mr.Yang adopt to keep the original images and made it concise and clear. (意象或表达方式意义相似则意译当原文的 意 向或表达方式在中英文中有相同的意义,并非汉语所特有,杨宪益采取意译法,并保留原文的意向.简约精炼,忠实清晰.) Examples: 例1:黛玉便说“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不免感叹起来。(第57回) 杨译:Daiyu exclaimed in distress and sympathy. 解析:“兔”与“狐”在中西生态文化中具有相同的含义。两种动物都是打猎的主要对象,在英语中也有fox - hunting , hare- coursing的用法。这两个意象并未包含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所以跳脱未译,在杨译本中没有出现例3:贾瑞急的也不敢则声,只得悄悄的出来,将门撼了撼,关的铁桶一般。(第12回) 杨译: He crept out to try the gate and found it securely locked. Although Yang uses free translation in above examples, but it is quite accurate and is closed to the original version. C.Domestication 例9: (平儿) “如今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连前儿太太屋里丢的也有了主儿。”(第61回) 杨译:“The fact is, this business ismore or less solved; we’ve even found out as well who took th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