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第1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一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第1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一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第1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一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第1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一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个野外考查小组到西藏考察藏羚羊生存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野外考查小组不需准备的仪器设备有( )

A.望远镜B.罗盘仪

C.照相机D.汽车

2.野外考查小组需准备的装备有( )

①防晒霜②羽绒服③雨衣④救生衣⑤救生圈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1.D 2.A [第1题,汽车属于交通工具,不属于仪器设备。第2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天气多变,因此需要准备防晒霜、羽绒服和雨衣等装备。]

3.晚上在野外迷路,可利用辨别方向的一组是( )

①罗盘②太阳③树木的年轮④北极星⑤手表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⑤D.①③④

D [晚上在野外辨别方向可利用北极星、树木年轮和罗盘,因晚上没有太阳,无法用太阳作为参照物,手表定向也不能用。]

4.依据房屋朝向可辨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一般坐南朝北

②北极点房屋门窗朝南,南极点房屋门窗朝北

③城市比乡村的房屋朝向更有利于反映光照情况

④城市中房屋多沿街道分布,目的是充分利用太阳光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北半球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南部天空,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半球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北部天空,房屋多坐南朝北。与城市相比,乡村对自然的依赖性更强,房屋朝向更能反映光照情况;城市房屋多沿街道分布,主要是为了获得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研学绘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B.山谷

C.河流D.纬线

6.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5.A 6.B [第5题,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下后,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为分水岭。第6题,河口三角洲出现在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完成7~8题。

7.拍摄者位于树的( )

A.东方B.西方

C.南方D.北方

8.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4:00 B.9:30

C.16:30 D.19:00

7.B 8.B [第7题,读图可知,光照好的一侧是阳面,生长较好。图为我国西北地区,阳面是南面,所以拍摄者位于树的西方。第8题,由上题可知,图中树影朝向西北,说明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属于上午,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9:30。]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A、B、C、D四点标出东、西、南、北方位。

(2)图中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夏至日的是__________,表示冬至日的是__________,表示春、秋分日的是__________。

(3)若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为曲线①,则30°N~60°N范围该日正午日影指向是__________;该范围内日出、日落方位:日出__________,日落__________。

(4)当该地太阳视运动如曲线③所示时,该地日出、日落的方位:日出__________,日落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北极星的位置可判断处A为北方,因此B、C、D依次为南、东、西。第(2)题,结合(1)题,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①是夏至、②是春分、秋分、③是冬至。第(3)题,影子在背太阳的一侧,因此30°N~60°N范围该日正午日影指向正北,夏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第(4)题,③是冬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答案:(1)略。(提示:A—北、B—南、C—东、D—西)

(2)①③②

(3)正北东北西北

(4)东南西南

台湾某学校组织野外地质考察,结合某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回答10~11题。

10.当地主要山脉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

11.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 )

A.C处——流水侵蚀作用D处——流水沉积作用

B.C处——风力侵蚀作用D处——风力沉积作用

C.C处——流水沉积作用D处——流水侵蚀作用

D.C处——风力沉积作用D处——风力侵蚀作用

10.C 11.A [第10题,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指向标指示北方,山脉的走向以山脊线为参照,为东北—西南走向。所以本题选C。第11题,C处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地貌表现为峡谷地貌,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处河道宽广,水流缓慢,为冲积平原。] 12.(易错题)一旅游者于“十一”黄金周期间到我国漠河一带旅游时迷失了方向,当他借助手表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时,看到的手表钟点如下图所示,那么钟表表盘的中心位置与南方的连线( )

①可能经过8时与9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②可能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③一定经过8时与9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④一定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A.①B.①②

C.④D.③④

C [不知道十一漠河昼短夜长是错答的主要原因。图中表示的钟点可能有两种情况,上午5时或下午5时。但据时间为10月1日知此时漠河昼短夜长,上午5时不可能见到太阳,因此手表显示时间只能是下午5时,此时按逆时针方向沿时针与12时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角平分线经过2时与3时刻度线的中间位置。]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据此回答下题。

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

C

(31°38′13″N,117°50′12″E)

(31°37′54″N,117°50′59″E)

D

(31°38′10″N,117°50′19″E)

(31°37′57″N,117°50′52″E)

S

(31°38′05″N,117°50′32″E)

(31°38′01″N,117°50′43″E)

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

D [不能根据经纬度判方向是错答的主要原因。经度指示南北方向,纬度指示东西方向,根据经纬度的划分可判断回答。把C、D、S对应观测点的经纬度列出来,可以看出观测点的大致方向是西北—东南方向;根据题干中“考察路线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含义,可知总体构造线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珊瑚虫一般分布在水温约为20~30 ℃、水深50米以内、光照充足的清澈水域。珊瑚虫以捕食海洋里的浮游生物为生,在生长过程中从海水中吸收钙和二氧化碳,分泌石灰质物质并形成骨骼与外壳,经不断堆积形成珊瑚礁。南海是全球十大珊瑚礁保护区之一,类型多样的珊瑚礁分布在从海南岛到南沙群岛的广阔水域,南海珊瑚礁多与海底火山伴生。

材料二甘泉海台(虚线内)是由珊瑚礁构成的水下台地,位于西沙海槽南侧。甘泉海台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有关。下图为西沙主要海域等深线图。

(1)分析南海珊瑚虫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描述甘泉海台的地形特征。

(3)推测甘泉海台的形成过程。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珊瑚虫对水温、水深、光照、食物都有一定要求,南海珊瑚虫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体现在上述方面。第(2)题,台地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结合图中的等深线可以看出甘泉海台的顶部平坦、边缘较陡。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甘泉海台是由珊瑚礁构成的水下台地,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有关;甘泉海台首先是海底火山的形成,然后在顶部形成珊瑚礁,最后地壳下沉而成。

答案:(1)南海纬度低,水温较高,多浅海水域,海水清澈,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繁盛,食物充足,利于珊瑚虫生长。

(2)中间高,四周低;顶部平坦开阔,边缘坡度较大。

(3)早期,岩浆喷发形成海底火山,火山顶部水深较浅,珊瑚虫在火山顶部着生,分泌石灰质物质并堆积形成珊瑚礁;地壳下沉,珊瑚礁平面沉降至海平面以下深处水域。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____(省、市、区、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 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____(省、市、区、县)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峨眉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峨眉山——自然地理实 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3) 1.1 峨眉山简介 (3) 1.2 峨眉山地质 (5) 1.3 峨眉山地貌 (14) 1.4 峨眉山气候 (15) 1.5 峨眉山水文 (17) 1.6 峨眉山动物资源概况 (18) 第二章实习目的及要求 (18) 2.1 实习目的 (18) 2.2 实习要求 (19) 第三章实习路线、时间、地点、组织单位 (19) 3.1实习路线 (19) 3.2实习时间 (19) 3.3实习地点 (19) 3.4组织单位 (19) 第四章实习内容 (20) 4.1 峨眉山植物 (20) 4.2峨眉山土壤 (23)

第一章实习区概况 1.1 峨眉山简介 峨眉山区是我们此次野外实习的重点,主要为大峨山,重点识别该区所出露的各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划分地层和判断褶曲、断层等构造,认识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形态。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主峰为金顶。最高峰万佛项,海拔3099m。相对高差近2600m。面积154km2,外围保护区域面积为469km2。地理坐标为103°20′E,29°30′N,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是长江上游唯一的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之地,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古时称作蒙山、牙门山,被誉为“震旦第一山”。 长久以来,峨眉山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话般的佛教胜迹而闻名于世,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美称。峨眉山,距成都160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因大峨山、二峨山远望相对如娥眉,故称峨眉山。 英语E-mei, Mount 亦作Mount Emei。峨眉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主峰3099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米。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实习报告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实习报告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凉山州民族中学高中地理组黄旋 凉山州民族中学近年来作为凉山首批积极探索新课改的学校,学校带领着我们一步一步深入改革,在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全新的教学模式,以下是个人就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一、争创高效课堂,摒弃满堂灌 “高效课堂”是目前高中的课改的核心,何为高效课堂呢?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在单位时间内学生获取的知识有效性,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感兴趣,让已学知识得到最大化吸收。 高中地理最大的特色就是图片的解读与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师一讲到底,曾经有学生改编《心太软》这首歌来形容教师上课的状态,“你总是心太软,什么问题都自己讲;你总是心太软,下课铃声响还在讲;你总是心太软,学生昏昏欲睡你仍在讲,每个问题都你讲……”身为老师看到这首改变歌有种哭笑不得的心情,从这首歌也能看出学生是多么反感和厌倦老师的满堂灌,课堂缺乏了参与,知识是被动无赖的接受,课堂是多么的空洞乏味。 二、新课堂的“快乐” 新课堂的新在于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接受,快乐的探索。基本理念是把教学相长拓展到整个课堂,让学差异衍生出万千的学长。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学习目标的前置,学习手段的前置;三个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个形态,展

示、纠错、点拨、拓展;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时间结构和空间分布以及课堂发言等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堂上强调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高中地理强调自主看图自主提出疑问,自主讨论解答,如自我的学习、敢作敢为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能力,关键是三个步骤: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自主探究、课后自主练习,课堂教学由封闭到开放,学生由接受到主动探究,氛围由死气沉沉到快乐活跃。 五个步骤指目标再现、学情调查、探究点拨、当堂检测、课堂总结,“三学五步”教学法让学生参与更多,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整个课堂充满朝气,充满学习浓郁的氛围。 三、新课改对教师的新挑战 在实践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新课改后对老师的要求高了很多,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要求提高了,课前备课量大了,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革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甚至使我们原本的“老水桶”变成了“汪洋”,与学生一起走进了探究猎奇的行列。说我们教师角色的变,缘于我们传统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一套行之多年的传统不再适应新的需求,更是将我们教师推到了改革的前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十分明显,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感兴趣。当一个人对其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可以促使其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时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像更活跃、记忆更牢固,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作为老师你需要做的除了设定问题外,更多的是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对学生充满兴趣的,这样才能达到高效,所以对教师要求高了很多,当学生通过争论后得到自己的讨论是错误的,学生面临的挫败会影响下次的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地貌学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 1 / 6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通过这次野外的实习与实践,加深了我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巩固,以及加强了我的动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仅供参考。 精选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一) 大约晚上九点钟我们抵达刘家场目的地——刘家场饭店,进入饭店,住宿环境让我们有点失望,但总体还算凑活,听学姐讲这里的伙食有点让人失望,见识之后觉得一般。 虽然不如在学校,但我觉得野外地质实习本来就是锻炼我们,不仅是知识上的,也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等。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8月17号上午我们就去野外了,实习路线从实习基地到水岩屋,老师教我们使用地质罗盘、识别地形图以及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群。 地质罗盘是野外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它可以定出方向和方位角度,确定观察点的位置。另外,它还可以测出各种岩层的产状。 它的基本结构为:磁针,分别指南和北,其中绕铜丝的一端指向南方;水平刻度盘(上圈),从0°开始反时针方向刻划1°计数至360°,在0°和180°分別记为北(N)和南(S),90°和270°为东(E)和西(W)。既南北线与东北线把360°分为四个象限;底盘水准器,水准器泡居中时,底盘是水平的;瞄准器,包括瞄准版、反光镜等,作瞄准之用;测斜仪,包括垂直水准器(长水准器泡),垂直刻度

盘、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用以测倾斜角,垂直刻度盘计数是从0°向两侧分别记至90°。在野外,我们测过树的方位及倾角,也测过断层的产状。 地形图是由地形工作者把地球表面错综复杂的形状测量出来,最后用特殊方法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一张与实地相似的图。所以,地形图是表示自然界地面的形状、高低起伏、倾斜缓急和地物位置等情况的平面图。地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前对工作区域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有初步的认识,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在工作中我们把矿体、各种岩层和其他地质现象描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地质图。因此,地形图的精确性是影响地质图质量的重要原因。地形图主要内容是比例尺和等高线。在野外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利用地形图用目测法或者是交会法可以确定自己所在的地点。目测法:在精确度不高时,利用目估在野外观测点与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进而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固定下来,标在图上;交会法,首先在观察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 将罗盘指南北的长边与图的纵坐标相重合,连同罗盘地形图一起转动是罗盘指北针指向正北,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的零度,此时地形图的南北向就与实际的南北向一致,图的上方即正北方向且与实际地北方相符,若目标在身后,则人可以转过身来,倒着看地形图;其次,在观察点附近找到三个可以看清楚并在地形图已标出的明显地物(最好是具有特征的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进行瞄准,读出指南针所指的度数,然后在图上找出相应点并画出该测线的方向,所作三条测线的方向线,理应交于一点,该点即为观察点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误差,三条侧线往往并不交于一点,而构成一个小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取误差三角形中点即可。

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高中地理新课改心得体会 高二地理组董英 通过参加高中地理课改实践,使我收益匪浅,作为一位高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我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一新课程观念教法有所转变面对新课改,首先应具备新理念。通过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培训,以及校本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的学习,新课标的研究,加上自己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自己“操纵”课堂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得以升华。在教学过程中需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我校的“思疑释练”的教学模式,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环节,使课改和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素质教育则是课改的灵魂和引路人。 二提高了教材的宏观把握能力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要严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课标内涵进行细致的解读,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处理,明确重点、难点,讲解时就会心中有数。此次高中地理课改系统的分析了高中地理教材,使我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初中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的重难点有了宏观的把握。建设“思疑释练“教学模式是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1)“探究”理念贯穿于高中教学。从自然到人文到区域至到地理信息技术,每一堂课都存在着不同的探究方式,渗透着探究的影子。(2)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也可以成功开展“探究教学”。自然地理的教学案例丰富了我的教学素材,探究活动的设计丰富了课堂教学,使学生从枯燥的课本内容中解脱出来,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人文地理部分有更大的探究空间,只是这些潜在的教学资源有待于我们去开发。 三注重情感教育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教”的成效,只有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以学生为本,把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需要转化为兴趣,并上升为动机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方向,也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行动的方向。由于地理学科较其它学科相比,重注实际生活与生产,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创设各种机会,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展示自我,体验到地理学习的成功喜悦。在教学内容上添加有思考性的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获取成就感,,达到兴趣—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目标。 四教学手段的变化,改进教学方法。地理教学的改革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与教材内容,它更要求深入到教学活动之中,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获得知识途径的拓宽,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已提到日程上,触及到每位教师习以为常或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中,打破“教师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在“满足学习需要的有意识的交流活动”中下功夫,使学习过程成为启发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快的活动,改变了那种满堂灌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扭转“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重文字轻图像、重积累轻运用”的地理教学活动。 五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地理教学要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21 世纪议程作出的贡献,教育学生理解、接受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实施21 世纪议程作好准备。具体要求是:①正确理解满足现在需要和满足未来几代人需要的关系,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②正确理解根除贫困与满足广大人民需要的关系,增强扶贫和人类平等发展的观念。③正确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作自觉的环境卫士。 ④了解21 世纪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策略和行动,增强参与实施观念和历史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方法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内容 三、实验工具 四、实验步骤 五、黄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 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学 一、长江 二、玄武湖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

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前言 自然地理是地理科学系地理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施自然地理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巩固、增加自然地理知识,印证课堂、书本理论,掌握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技能和野外调查研究方法,而且为今后地理教学、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环境调研等积累深厚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一般方法 一、目的要求 1.建立认识、掌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一般思路 2.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类型判断的方法 3.初步掌握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观察调查方法 4.能够对观察到的地理事物进行成因分析 5.学会运用和绘制有关地理图表 6.写出有一定见地的实习报告 二、基本内容、方式与阶段 (一)基本内容 本实习对应的课程为自然地理学、地质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以各部门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的调查、自然地理综合现象的考察、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为主要内容。 (二)主要方式 集中时段,长途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自然地理相关课程基本完成以后,约两周时间。主要方式有两种: 基地模式:即选择自然地理现象比较典型、研究比较深入、资料比较齐全的地区。经

过长期建设积累,年复一年安排学生在此实习。在基地中,选择成熟的线路和典型剖面进行比较细致的考察分析。 点线模式: 南京晓庄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经十多年的摸索、试验,在自然地理的野外实习中,已形成了一整套点、线、面相结合,沿途考察地理环境的实习模式。即:根据自然地理教学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安排设计野外实践教学。根据需要与可能,安排实习区域,进一步选择高效,经济、实用的路线,确定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实施具体考察。同时沿途考察地理环境,随时随地开展教学。野外实习的区域、实习路线、考察点不是长期固定不变,而是根据情况变化和课程需要加以选择设计。实施全过程野外教学:收集资料、课堂简介实习区与实习内容、沿途讲解介绍、途中地理现象(随时停车)的考察分析、实习区域专题自然地理要素的考察调研、定点自然地理要素考察分析、室内资料整理、撰写野外实习报告。 其实习点、线的选择原则: 1.以南京为中心,400千米左右为半径的实习区域范围。两周的实习日程。 2.以校车为交通工具,根据实习内容确定一线多点。一般不选回头路。 3.实习区域和考察点的选择一般应有:一条河流及两岸:流水地貌;一个溶洞:喀斯特地貌;一个水库或湖泊:水文;一座千米高山:反映垂直带;一片山地:土壤、植被调查,地质地貌考察 4.师生食宿行随遇而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三)主要阶段 地学的野外考察工作根据时间的顺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野外考察阶段、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野外实习必须经过必要的准备,具体包括: ⑴实习计划准备 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实习班级,实习科目,实习指导教师,和有关工作人员;确定实

谈谈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谈谈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高中地理新教材从1997年秋季开始在部分省、市试用,到现在已经三年多了。三年多,新教材全新的观念、新颖别致的图表、富有创新性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活动安排等均受到试用省、市的广泛好评。江苏省从2000年秋季开始在高一年级试用新教材,试用伊始,就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喜爱。笔者对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实验修订版)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现谈谈自己对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点认识。 一、新教材的优点 1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强化了对学生进行环境观、资观、人口观、发展观和全球观的教育,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突出了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切实有效地发挥了地理学科的功能。 2强化了人地关系这条主线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在上册中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视角,由远及近介绍了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强调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突出了自然环境、自然资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下册中介绍了人类的生产活动、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以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分析了人类如何在自然环境中为解决基本生活而进行的生产活动,这些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问题。整个高中地理新教材中自然地理与人地理的比重大约为4:6,鲜明体现了人地关系这条主线,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方向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对老教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精心编写了每个单元的导言、、阅读材料、自学材料以及活动内容等,充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条。 4坚持与社会实际的紧密联系 新编高中地理教材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十分重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重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doc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认识人曰、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O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笫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项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习探索扑克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3、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0级 学号: 20102385 姓名:吴丽 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 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发脉于 2

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3)地貌特征:乐山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8%左右;丘陵占38%左右;平原占14%左右。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 (4)气候环境:乐山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3

2021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第1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一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个野外考查小组到西藏考察藏羚羊生存状况。据此回答1~2题。 1.野外考查小组不需准备的仪器设备有( ) A.望远镜B.罗盘仪 C.照相机D.汽车 2.野外考查小组需准备的装备有( ) ①防晒霜②羽绒服③雨衣④救生衣⑤救生圈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1.D 2.A [第1题,汽车属于交通工具,不属于仪器设备。第2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天气多变,因此需要准备防晒霜、羽绒服和雨衣等装备。] 3.晚上在野外迷路,可利用辨别方向的一组是( ) ①罗盘②太阳③树木的年轮④北极星⑤手表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⑤D.①③④ D [晚上在野外辨别方向可利用北极星、树木年轮和罗盘,因晚上没有太阳,无法用太阳作为参照物,手表定向也不能用。] 4.依据房屋朝向可辨别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北半球房屋一般坐北朝南,南半球一般坐南朝北 ②北极点房屋门窗朝南,南极点房屋门窗朝北 ③城市比乡村的房屋朝向更有利于反映光照情况 ④城市中房屋多沿街道分布,目的是充分利用太阳光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为了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北半球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南部天空,房屋多坐北朝南;南半球由于太阳一般位于北部天空,房屋多坐南朝北。与城市相比,乡村对自然的依赖性更强,房屋朝向更能反映光照情况;城市房屋多沿街道分布,主要是为了获得更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生研学绘制的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虚线所表示的分界线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A.分水岭B.山谷 C.河流D.纬线 6.有关图中区域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 B.图示地貌为河口三角洲 C.M地区的耕地,有可能出现明显的盐碱化 D.绿洲所处地形为冲积扇 5.A 6.B [第5题,图中河流支流从虚线处流下后,在山下形成冲积扇,可判断为分水岭。第6题,河口三角洲出现在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 植物的生长具有趋光性,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生长较好。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西北某地旅游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完成7~8题。 7.拍摄者位于树的( ) A.东方B.西方 C.南方D.北方 8.拍摄时,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 ) A.4:00 B.9:30 C.16:30 D.19:00 7.B 8.B [第7题,读图可知,光照好的一侧是阳面,生长较好。图为我国西北地区,阳面是南面,所以拍摄者位于树的西方。第8题,由上题可知,图中树影朝向西北,说明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属于上午,该地的地方时可能是9:30。]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从5月3日开始进入了为期3周(5月3日—22日)的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周,本次实习分为校内准备阶段、野外实习阶段和校内考核总结阶段。实习区主要有潮汕实习区、厦门实习区、湄洲湾实习区和泉州专题调研实习区。 本次野外实习方法主要是在指导教师的现场讲解下对野外实习区进行考察,实习区域路线考察与定点专题调查研究相结合,区域专题实习与不同区域同类专题的比较研究相结合。在分配到的小组专题调研——“泉州中心城区交通”中,以教师指导调研线索为辅,小组自行调研为主,通过小组成员的配合、研究,对泉州中心城区的交通,即四纵八横进行交通道路系统、道路布局、节点、停车场、公交停靠站、交通问题等方面的调研。 1、潮汕实习区 5月5日在潮州参观了开元寺泰佛殿、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泰佛殿属于南传佛教,其建筑是泰式建筑,金、白为主色,三角形、大坡度的屋顶,鱼鳞片状、墨绿和黄色的瓦片。孔雀头麒麟身的吉祥物别有特色。整个泰佛殿的结构为T字形。韩文公祠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韩愈被贬至此后整治了当地的水患和鳄鱼之灾,对于当地而言功不在禹下,因此当地人民特地建立了该祠庙来歌颂他。广济桥,又名湘子桥,横卧在韩江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启式大桥,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并且其桥墩之上的亭阁,受中元文化影响,又融合潮州地方风格,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的闽南文化特色,如具有燕尾翼,却是灰砖灰瓦。韩江江阔水深,具有航运价值。 5月6日上午途径国家跳水训练基地,到达位于汕头湾南侧的千佛塔和白花尖大庙进行考察。千佛塔共有7层,呈四方形,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白花尖大庙,分三进,一天井,第二进是拜亭,第三进是主殿。该庙属于道教,但却有属于佛教的双龙戏珠,燕尾翼的部分也是具有闽南特色。 下午和晚上以公园和广场为线索参观了汕头人民广场、滨海公园、时代广场、中山公园和潮州人民广场。广场是城市的名片,是市民表达政策需求的地点。广场的类型有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站场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和综合性广场。其选址也有不同的特色,如被称为城市心脏的市政广场通常选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或中轴线或重要区域。广场的设计主要是硬化面积必须大,有中心公园、绿地。广场前段是人民活动、集会的场所,后段则是休闲空间。例如汕头的人民广场,主要是以植物配置为主,楼亭阁较少,硬化空间不足,并且无地下空间。而时代广场却不时代,主要功能是乘凉乘风,广场以草地为主,硬化空间少。周边以居住区为主,浪费广场周围的高价值公共空间。汕头中山公园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它四面环水,北面濒临韩江,可以眺望韩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桥与市区相连。中山公园地处闹市区又没有闹市的喧嚣。园内水面宽阔,绿树成荫,被称为是汕头的“市肺”,还是汕头新八景之一。潮州人民广场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大众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在空间形式上划分了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域。广场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气势磅礴的水幕电影、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使中心广场增充满了现代感。最后去了北回归线纪念塔,塔身为火箭型,塔基部建筑是天坛式样。 5月7日上午走访了潮州开元寺和牌坊街。潮州开元寺位于老城区,是城区型宗教地,因此面积较小。大雄宝殿为5开间,结构为半封闭式回廊,两侧回廊封闭,建筑风格为闽南式的红砖红瓦。树木、塔较少。与泉州开元寺相比,泉州开元寺中轴长,结构为开放式宽回廊,两侧也是开放式回廊,且有百年榕树。牌坊街是旅游步行街,两侧是两层为主的西洋式

高中地理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新课标理论考试试题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30分)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适应()的高中地理课程。 2、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资源、()和()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3、高中地理课程与()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地理学习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4、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各2学分,()课时)七个模块组成。 5、宇宙中的地球内容标准有四个,即描述地球所处(),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阐述()的影响;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出地球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 6、地理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7、地理Ⅱ有三项内容,即()与城市、生产活动与()、()的协调发展。 8、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的大量内容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是达到这些标准重要途径。可以采用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9、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 10、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建议从学生能否()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地理问题,合理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判断题(20分)(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填A,你认为错误的填B) ()1、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

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福州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院系:地理科学系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邓钟、李林、朱高龙、吴炳玉、陈郁青、 王库、郑宇、吴锡麟、李廷旺、杨柳艺 实习目的:了解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四个基本要素。通过野外实习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与真实的形态和过程结合起来,巩固和理解课堂理论知识,初步掌握野外工作观察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与工作的能力。 实习时间:2010 年7月2日——2010 年7月16日 实习地点:福州鼓山、长乐漳港 实习内容:观测河流地貌形态特征,河谷横纵剖面的形态特征,冲积物特点,分析其成因。 实习工具:地质罗盘、皮尺、量尺、地质锤、标杆、地形图、记录纸等。 一、区域自然环境与地理概况 福州市别称榕城,是中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市区人口271万,全市总人口683万,是福建最大的城市。在近现代史上,位列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中。这里的习俗、文化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福州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境内有闽江、西湖等河湖。矿产有叶蜡石、花岗岩等。郊区产水稻、甘薯、小麦等;工业以轻工、手工业为主。 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城区位于盆区中央。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地貌类型通常由丘陵到红土台地到沿海平原,花岗岩、流纹岩等火山岩遍布全区。 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1)气候 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气温19.6℃,1月均温10.5℃,7月均温28.7℃,年降雨量900~2100毫米,无霜期326天。风向受地貌影响很大,风速由沿海到山地递减显著,6~9月为台风季节,最大风力可达12级。 (2)水文 1、长乐漳港南澳海滩 (1)波浪作用

(精选)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地理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达到培养国家公民的目的,我认为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身边环境开始,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然而作为学生,能参与地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地理野外实践并有所收获,我认为需要在本地结合课程内容建立一些适合学生活动的实践基地,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实践课程。 一、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开发设想野外考察活动由于受环境安全、学习时间和考察难易程度等条件的限制,适宜选择以就近为主,路线安全,地理特征明显,具有实践价值的地点。而考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天气较好,课业负担较轻的时段,例如针对七星岩景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类型多样因此设想将其开发为野外实践基地,步骤如下: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教师查找相关资料,研究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这些素材,最后形成基地资料文稿。 2.实地考察,精确考察目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设计实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的进程和预估效果。如:教师在考察时要对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考察,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