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织造成网工艺和原理

非织造成网工艺和原理

非织造成网工艺和原理
非织造成网工艺和原理

第8讲第三章非织造成网工艺和原理

第一节干法成网前准备

非织造材料生产的工艺流程通常为:

纤维原料→成网前处理→成网→加固→后处理→成卷

干法成网的准备工序主要包括纤维的混和、开清和施加油剂。

一、配料成份计算

" 采用整包纤维混和时,配料成份可用下式计算:

某种纤维原料配料成份=(某种纤维包平均重量/混料纤维包平均总重量)*100%

" 采用秤见重量混和时,秤见重量可用下式计算:

某种纤维秤见重量(kg) =混料纤维总重量(kg)×某种纤维配料成份(%)

二、油剂施加

使用油剂的目的,是减少纤维的摩擦,防止纤维产生静电,以达到加柔、平滑而又有良好抱合性的要求。

通常在纤维开松前,把油剂稀释,以雾点状均匀地喷洒到纤维中,再堆积24~48h,使纤维均匀上油,达到润湿、柔和的效果。

油剂施加量太多会产生纤维绕刺辊、锡林和腐蚀金属针布的问题,一般对纤维重量的最佳油剂附着量为0.2~0.9%。

三、混和开松流程及设备

(一)混和开松流程

混合与开松处理是将各种成分的纤维原料进行松解,使大的纤维块、纤维团离解,同时使原料中的各种纤维成分获得均匀的混合。这一处理总的要求是混合均匀、开松充分并尽量避免损伤纤维。可供混合、开松的设备种类很多,必须结合纤维密度、纤维长度、含湿量、纤维表面形状等因素来选择混合与开松设备,设备选定后,还要根据纤维特性及对混合、开松的要求考虑混合、开松道数、工作元件的调整参数(如元件的隔距、相对速度)。混合、开松良好的纤维原料是后道高速、优质生产的重要前提。

1、成卷方式的开松混合工艺路线

这一配置属间断式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线由园盘式抓棉机、开松机、棉箱以及成卷机组成。最终将混合开松的原料制成卷子,由人工将卷子放入梳理机的棉卷架,供下道加工。这种配置比较灵活,适用于同种原料,多品种非织造材料产品的生产要求,其加工的纤维范围为1.67~6.67dtex,长度38~65mm。

2、称量式开混联合工艺路线

属连续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线由抓棉机、无回料输送机、称量装置、开松机、棉箱以及气流配送系统组成。混合、开松后的纤维由气流输送和分配到后道成网设备的喂入棉箱中。由于采用了称量装置,混料中各种成分比较准确。这种工艺流程适用于加工的纤维范围为1.67~6.67dtex,长度38~65mm。

往复抓棉机(FA006系列) 机为开清流程的第一道工序,间歇下降的抓棉器打手随转塔作往复运动,对棉包作顺序抓取,被抓取的纤维束经输棉风机和输棉管道,依*前方凝棉器或风机的抽吸,送至前方棉箱内。

圆盘抓棉机(A002D、FA002)

适合于抓取棉纤维、棉型化纤和76以下的化纤,由小车、中心轴、伸缩管、地轨和外围墙板等组成。 A002D单台使用, FA002可两台并联使用。

喂棉称量机(ZBG011)和自动称量机(ZBG012)

用于纤维混纺,喂棉称量机采用人工将纤维喂入喂棉帘,而自动称量机由凝棉器或气纤分离器将

抓棉机抓取的纤维送至自动称量机的棉箱内,纤维经初步开松后落至称量斗中,由前方机台控制称量斗是否落料,最终定量的纤维依次铺在混棉帘子上。通常一套混和机组配置2~3台称量机可供两种或三种纤维原料混纺用。称量方式有电子和机械两种形式。

混棉帘子开棉机(ZBG021)

主要用于对不同性质的纤维进行混纺,由自动称量机将纤维按不同混和比依次连续地铺在混棉帘子上,并输送至给棉罗拉,经打手开松混和后,由前方机台的风机吸走。

气动二路配棉器(FA133)

采用气动形式将开松的纤维按需要分配给前方机台,两个控制活门由连杆联结,仅用一个气缸和一个电控滑阀,结构简单,重量轻。

凝棉器(A045B)

用于开清流程,依*风机和输棉管道输送纤维,纤维*风机的抽吸凝聚在尘笼表面,然后由打手从凝棉器下方剥落,并经尘笼排除部分尘杂和短绒。在流程中不同位置应选用不同的功率。

多仓混棉机(FA022系列)

用于76mm以下的各种纤维混和,是开清混和流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由棉仓、罗拉、打手、配棉通道、混棉通道等组成。

开棉机(FA106A)

用于76mm以下各种纤维进一步开松和除杂,主要由储棉箱、给棉机构、打手及尘格等组成。打手为梳针辊筒,由多块梳针板组成,梳理开松能力较强,二分之一圆周有三角尘棒包围,可满足一定的除杂效果。

中间喂棉机(FA031-W)

适用于经初步开松、混和和除杂后的纤维进一步开松除杂,并将纤维喂给FA108E-W开棉机或ZFA109清棉机。该机在以往只起储棉作用的中间棉箱上增加了开松除杂打手,可在不增加单元机的情况下提高开清流程的开松除杂效率。

锯齿辊筒开棉机(FA108E-W)

主要用于清梳联,适用于经初步开松、混和和除杂后的筵棉进一步开松。采用锯齿辊筒打手分梳板来开松梳理,取消了传统的尘格装置,给棉罗拉采用变频控制,可根据清梳联喂棉箱的要求自动调整连续喂棉。

气纤分离器(ZFA053)

适用于开清棉流程,依*后方机台的风机输送纤维,纤维在机内沿网眼板作圆周运动后落入前方机台,部分短绒和杂质通过网眼板由排尘管道排出。

开棉机(ZBG041)

主要用于非织造流程,对经过初步开松、混和和除杂的筵棉或化纤进行进一步开松,棉箱容积较

大,通过光电控制后方机台,给棉罗拉采用变频控制,根据气流棉箱的要求自动调整连续喂棉。

气流棉箱喂棉机(W1061)

安装于梳理机后,是连接开清棉联合机与梳理机的核心设备,其将经过开松、混和和除杂的纤维形成均匀的纤维层供给梳理机。采用气流调整的方法达到纵横向均匀喂棉的目的。

第二节梳理

梳理是成网的关键工序,将开松混和准备好的小棉束梳理成单纤维组成的薄网,供铺叠成网,或直接进行加固,或经气流成网以制造纤维杂乱排列的纤网。

梳理所用设备可以是罗拉式梳理机,也可以是盖板式梳理机。

纤网中纤维具有一定的排列方向,以纤维定向性来表示。通常用非织造材料的纵向(MD)和横向(CD)强力的比值来鉴别纤维的定向性特征。

梳理机道夫直接输出的纤网中纤维呈纵向排列,定向性最好;杂乱梳理或交*铺网后纤维呈两维排列;气流成网后纤维呈三维排列,非定向性良好。

一、梳理作用

《》彻底分梳混和的纤维原料,使之成为单纤维状态

《》使纤维原料中各种纤维进一步均匀混和

《》进一步除杂

《》使纤维近似于伸直状态

二、梳理设备

(一)针布对纤维的作用

梳理机的锡林、刺辊、道夫、盖板以及工作辊等均包覆针布,针布的型号规格、工艺性能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纤维的分梳、均匀混和和转移,因此针布是梳理机的重要元件。

针布的齿向配置、相对速度、相对隔距及针齿排列密度的变化,对纤维产生不同的作用:

《》分梳作用

《》剥取作用

《》提升作用

(二)针布性能要求

《》对纤维具有良好的穿刺能力和握持能力,能使纤维经常处于针齿的尖端

《》对纤维具有良好的转移能力,易使纤维从一个针面向另一个针面转移

《》具有一定的针隙容量,能较好地吸收和释放纤维,以提高梳理机的混和作用

《》针齿锋利、光洁,针面平整耐磨,从而保证紧隔距、强分梳、易转移的工艺要求

(三)梳理机构的差异

1、主梳理机构

《》单锡林梳理机构

《》罗拉-锡林梳理机构

《》盖板-锡林梳理机构

2、工作差异

《》盖板式梳理点多,罗拉式梳理点少

《》盖板式梳理区域是连续的,损伤纤维多,特别是长纤维

《》盖板式梳理不仅除杂,还除去短纤维,罗拉式梳理基本上不产生短纤维

《》盖板式梳理在盖板和锡林之间反复细微分梳纤维并混和,而罗拉式梳理的工作罗拉仅对纤维分梳、凝聚及剥取返回

(四)杂乱梳理原理与机构

(1)凝聚罗拉

一前一后安装在道夫前面,从道夫到凝聚罗拉1再到凝聚罗拉2,速度依次降低,由此纤维从道夫到凝聚罗拉1再到凝聚罗拉2时受推挤作用,从而使纤维产生随机变向。最终输出纤网中纤维从单向排列转变为一定程度的杂乱排列。

纤网特征:MD : CD = 5 ~ 6 : 1

(2)杂乱罗拉

安装在锡林前面,与锡林针布齿尖相对,相向旋转,高转速产生的离心力使杂乱罗拉表面的纤维从张紧拉直状态变为悬浮在齿尖上的松弛状态,此外,高转速产生的空气涡流促使纤维随机分布。纤网特征:MD : CD = 3 ~ 4 : 1

(3)组合方式

杂乱罗拉 + 凝聚罗拉

I. 凝聚罗拉

V道夫:V1凝聚 = 2:1~1.75:1

V1凝聚:V2凝聚 = 1.5~1

II. 杂乱罗拉V杂乱>>V锡林

III. 组合方式

(五)梳理机

梳理机的作用是将小棉束梳理成单纤维状态,并使纤维伸直平行,形成一定宽度、一定单位面积质量的纤网。

根据不同的梳理机构,梳理机可分为罗拉式和盖板式两种。罗拉式梳理机按不同形式可分为H型和K型。

1、罗拉式梳理机

主要包括喂入系统、预梳系统、梳理系统、输出系统和传动系统等。

罗拉式梳理机适合于梳理较长的纤维。

根据工作辊尺寸,可梳理纤维长度范围38~203mm

根据不同针布,可梳理纤维细度范围1.1~55dtex

(1) 喂入系统由喂给罗拉和刺辊组成

a. 2-罗拉喂入系统

b. 4-罗拉喂入系统

c. 喂棉罗拉+喂棉板喂入系统

(2)预梳系统和梳理系统由锡林、工作辊和剥取辊等组成,V锡林>V剥取>V工作

式中:C -一根纤维的平均作用齿数,即梳理度

Nc -锡林针布的齿密

nc -锡林转速

NB-纤维细度

r -纤维转移率

P -梳理机产量(kg/台·h)

Kc -比例系数

梳理度C 为3比较理想,如果C =1,将产生棉结。

(3)输出系统由道夫、凝聚罗拉、剥取罗拉(或斩刀)、输出帘等组成。

" 不配置凝聚罗拉和杂乱罗拉时:

输出纤网特征: MD : CD = 9 ~ 15 : 1

配置凝聚罗拉和杂乱罗拉时:

输出纤网特征: MD : CD = 3 ~ 6 : 1

" 剥取形式

斩刀剥取,输出纤网速度较慢,用于低速成网。

剥取辊剥取,输出纤网速度较快,常用。

" 梳理机输出纤网直接加固,如热轧加固,要控制较小的MD : CD值,除配置凝聚罗拉等外,还可采用法国Thibeau公司的LDS和WID技术。

常用形式:

单锡林双道夫

梳理机为保证输出单纤维状态的均匀纤网,通常锡林表面的纤维负荷是很轻的,每平方米的纤维负荷量不到1克,理论上来说,纤维负荷量越小,分梳效果越好。在锡林转速恒定情况下,要降低纤维负荷,就要限制纤维喂入量,因此也限制了梳理机的产量。锡林转速提高后单位时间内纤维携带量增加,为便于锡林上的纤维及时被剥取转移,避免剥取不清,残留纤维在以后梳理过程中因纤维间搓揉形成棉结,影响纤网质量,在锡林后配置两只道夫,可转移出两层纤网,达到了增产目的。

双锡林双道夫

单锡林双道夫是通过提高锡林转速,在锡林表面单位面积纤维负荷量不增加情况下,增加单位时间内纤维量,即在保证纤维梳理质量前提下提高产量。双锡林双道夫配置,在原单锡林双道夫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锡林,使梳理工作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即在锡林表面单位面积纤维负荷量不变情况下,增加面积来提高产量,与单锡林双道夫比较同样取得增产效果,但梳理质量更容易控制。

2、盖板式梳理机

主要包括喂入系统、预梳系统、梳理系统、输出系统和传动系统等。

盖板式梳理机适合于梳理棉纤维、棉型化纤及中长型纤维。

(1)喂入系统可采用喂棉罗拉和喂棉板结构,这也是传统梳棉机所采用的,该种结构对由较短纤维构成的纤维层具有良好的握持作用。

(2)传统梳棉机没有预梳系统,而非织造专用的盖板式梳理机则配置预梳系统。

(3)传统梳棉机的梳理系统由移动式盖板和大锡林构成,而非织造专用的盖板式梳理机则配置固定式盖板。

第三节铺网

铺网的作用:

《》增加纤网单位面积质量

《》增加纤网宽度

《》调节纤网纵横向强力比

《》改善纤网均匀性(cv值)

《》获得不同规格、不同色彩的纤维分层排列的纤网结构

一、平行铺网

从道夫剥下的纤网较轻,通常只有8~30g/m2,当要求较大的纤网单位面积质量时,可采用平行铺叠成网。

平行铺叠成网可获得一定的纤网单位面积质量,并可获得不同规格、不同色彩的纤维分层排列的纤网结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纤网宽度被梳理机工作宽度限死

《》其中一台梳理机出故障,就要停工,生产效率低

《》要求纤网很厚时,梳理机台数也得很多,不经济

《》无法调节纤维排列方向,MD : CD = 10 ~ 15 : 1

平行铺叠成网的方式:

《》串联式

《》并联式

二、交*折叠铺网

要克服平行铺叠成网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可以采用交*折叠铺网。其特点为:

《》铺叠后纤网宽度不受梳理机工作宽度限制。

《》可获得很大单位面积质量的纤网。

《》可以调节纤网中纤维的排列方向,甚至使最终非织造材料的横向强力大于纵向强力。

《》可获得良好的纤网均匀性,cv2~4%。

交*折叠铺网的方式:

《》立式摆动

《》四帘式

《》双帘夹持

(一)立式摆动交*折叠铺网

(二)四帘式交*折叠铺网

四帘式交*折叠铺网纤网外观和结构

(三)双帘夹持交*折叠铺网

法国Asselin公司生产的双帘夹持铺网机,由于薄网始终在双帘夹持下运动,因此不会受到意外张力和气流的干扰,既可提高铺网速度,又可改善纤网均匀性。

夹持帘由聚酯长丝织成,厚度0.7~1.0mm,表面采用合成橡胶涂层,涂层中混有少量碳粉,以防止帘带上积聚静电。

导网系统带快速反转装置以迅速换向。

Asselin公司新一代的双帘夹持铺网机,配置了PROFILE和PRODYN技术,铺网层数、铺网宽度和铺网速度控制自如。

四)交*铺网机控制纤网横截面形状的技术

传统交*铺网机形成的纤网横截面形状

三、交*折叠铺网后牵伸

通过多级小倍数牵伸,使交*铺叠纤网中原来呈横向排列的部分纤维向纵向移动,从而减小纤网纵横向的强力差异,同时调节纤网的单位面积质量,匹配前后机台的速度。

纤网牵伸机主要由牵伸罗拉组成,牵伸罗拉表面包覆特殊针布。通常3根牵伸罗拉构成一个牵伸区,由一个电机驱动。牵伸区内3根牵伸罗拉的传动件的齿数比,决定牵伸区的固定牵伸倍数。当牵伸区之间无牵伸时,牵伸区数量决定了纤网牵伸机总的最小固定牵伸倍数。

四、交*折叠铺网后再叠加平行梳理网

交*折叠铺网后,纤网表面留有各层折叠痕迹。在交*铺叠纤网的上、下两面再铺上一层平行梳理网,可改善纤网外观,同时可得到多层颜色的纤网,但使用机台多,占地面积大。

五、垂直式折叠铺网

垂直式折叠铺网后,纤网内大部分纤维趋于垂直排列,加固后具有良好的压缩回弹性。

第四节气流成网

一、气流成网原理

纤维经过开松、除杂、混和后喂入主梳理机构,得到进一步的梳理后呈单纤维状态,在锡林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和气流的共同作用下,纤维从针布锯齿上脱落,由气流输送并凝聚在成网帘(或尘笼)上,形成纤维三维杂乱排列的纤网。

气流成网纤网中纤维呈三维杂乱排列,MD : CD=1.1~1.5,最终产品基本各向同性。

气流成网通常要求纤维长度不大于80mm,纤维过长会破坏纤网外观和均匀度。气流成网可有效地处理短纤维,如长度小于10mm的木浆粕纤维。

二、气流成网方式

《》自由飘落式离心力 + 纤维自重

《》压入式离心力 + 气流吹入

《》抽吸式离心力 + 气流抽吸

《》封闭循环式离心力 + 上吹下吸(一台风机)

《》压吸结合式离心力 + 上吹下吸(二台风机)

三、典型气流成网机组

《》国产SW-63型气流成网机

《》奥地利Fehrer公司V21/K12气流成网机组

《》奥地利Fehrer公司K21气流成网机

《》美国Rando公司40B气流成网机组

《》奥地利DOA公司气流成网机组

(1)国产SW-63型气流成网机

由传统梳棉机改造,锡林离心力和提升罗拉使纤维进入风道,然后吸附在成网帘上形成杂乱排列纤网。

适用范围:纤维细度为1.65~6.6dtex,纤维长度25~55mm,纤网单位面积质量12~70g/m2,生产速度2~3m/min,幅宽1m。

(2)奥地利Fehrer公司V21/K12气流成网机组

由V21预成网机和K12气流成网机组成。

经过预开松的纤维定量喂到V21预成网机的喂料箱中,被具有压实、均匀作用的双层帘带夹持着进入一对给棉罗拉与2000rpm转速的刺辊组成的第一开松区。然后纤维进入第二和第三开松区。第三开松区刺辊上的纤维被来自其上侧的风机的气流分离,并经风道吸附在纤维横向分配装置的多孔帘带上。

纤维横向分配装置可保证输入K12气流成网机纤维层的横向均匀性,其有一回转的多孔帘带,下有一台风机,用以吸附集棉风道送来的纤维。回转刮板和多孔帘带相配合,当多孔帘带行经K12气流成网机的一个工作宽度时,刮板回转一次,将带状纤维层推入精开松装置的喂入槽。

(3)美国Rando公司40B气流成网机组

由前置给棉机、四辊开松机、棉箱给棉机和成网系统组成。

纤维经前置给棉机和四辊开松机开松后喂入棉箱给棉机。棉箱给棉机的斜帘角钉所携带的纤维经均棉帘的作用后,被气流吸引到由尘笼和输送罗拉组成的锲形空间(又称空气桥)内,杂质从罗拉

间隙中排出。

尘笼表面凝聚的纤维层的厚度,由锲形空间内的纤维量的多少来调节。锲形空间内纤维量↓→气流阻力↓→气流速度↑→气流吸引力↑→进入锲形空间纤维量↑→尘笼表面凝聚纤维层的厚度↑。

四、影响气流成网均匀度因素

(一)喂入纤维层的均匀性

(二)纤维在气流中的均匀分布和输送

(三)纤维在成网帘上的凝聚条件

(一)喂入纤维层的均匀性

气流成网中使用的气流输送纤维管道通常很短,而气流的速度很高(>15m/s),纤维在管道中逗留时间很短,而且气流主要对纤维起输送、扩散作用,对纤维量的均匀分布调节作用非常弱,而且后道往往不配置铺网系统,难以通过薄纤网铺叠来弥补质量均匀度的差异。因此喂入气流成网机的纤维层均匀与否,对纤网均匀度有着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严格控制并改善喂入纤维层的均匀度是获得气流成网均匀性的首要途径。

(二)纤维在气流中的均匀分布和输送

纤维在气流中的均匀分布和输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

1、单纤维程度

(工艺技术)电镀工艺基础知识

2、电镀新工艺介绍 2 .1合金电镀 合金电镀一直是电镀新工艺开发的重要领域。以往为取代昴贵的镀镍而开发的铜锡合金,就曾经是一种新工艺。现在的代镍和节镍镀层,也都是各种合金。因为合金可以综合单一金属的优点,并具有单一金属所不具备的新的特性,比如硬度、耐腐蚀性、功能性等。现在已经认识到,电镀作为一种湿法冶金技术,能生产出用电、热方法做不到的新合金。包括在制作非晶态材料和纳米材料方面,电镀技术都是有优势的。合金电镀的原理在传统的理论中是要求两种共沉积的金属的电极电位要接近,如果一个的电位较正,另一个的电位较负,就要采用络合剂将正电位的金属的离子络合,使之放电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与另一金属的电位相近,达到共沉积的目的。这在现在也仍然对合金新工艺的开发有指导意义。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合金中的另一种成分的量非常小,就是这种少量的金属分散在另一金属中,却改变了金属的性能。用传统冶金学的观点是这些掺入的金属是占据在主体金属的某些晶格位上,从而改变了金属的物理性能。但实际上,用火法冶金很难把微量金属分散到另一金属中去,而采用电镀的方法则比较容易做到。不过电镀方法得到的合金的结构是否符合冶金学的原理,则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现在已经得到应用的新合金工艺有锌系列,镍系列,铜系列,锡系列,银系列等。锌作为钢铁的优良廉价的防护性镀层被广泛地采用 , 但是自从日本汽车打进欧洲和北美市场,汽车的耐盐防护性就提到了议事日程。〈1〉在开展高耐蚀性镀层的研究中,锌合金的研究引人注目。最先出现的是锡锌合金,这种合金的含锌量在30%左右时耐盐水喷雾时间最长,出现红锈的时间可达1500个小时以上。最开始进入实用化的工艺是70年代末的有机羧酸的中性镀液,后来有柠檬酸镀液,现在我公司已经开发出硫酸盐光亮镀锡锌工艺。在锡锌工艺之后出现的是锌镍工艺。这种工艺由于含镍量在5-10%,成本比锡锌要低,因此很快得到普及。最先出现的是用于钢板连续电镀的硫酸盐工艺,这大约在1982年前后。以后开发出氯化铵型工艺,现在比较成熟的是碱性锌酸盐工艺。这种工艺的特点是抗腐蚀性能特别好,不经钝化的镀层耐盐雾到出现红锈的时间在150小时以上。在高温下也仍能维持其优良的防护性能。因此在汽车等行业有较多应用。 在锌镍开发之后两年,锌铁工艺就进入了实用化。锌铁与前面的工艺不同的是铁的含量很小,只在 0.2 到0.6 左右。虽然以前有用于钢板电镀的锌铁合金,其含铁量在10-20%,但现在进入实用的还是这种低铁含量的镀层。比较成熟的有锌酸盐工艺。其耐蚀性也很好,但一定要经过钝化才能有高的耐蚀性,当含铁量在 0. 4 左右时,出现红锈的盐水喷雾时间可达1500小时以上。现在,我公司已经开发出氯化钠型锌铁新工艺,并有黄色、彩色等高耐蚀性的钝化产品。 在欧洲还有用锌钴合金工艺的,这种工艺与锌铁一样,可以不用银盐做出黑色钝化膜。含钴量也仅在1%左右. 镍一直是电镀加工工业中的重要镀种,由于镍资源的紧张和价格昂贵,开发镍合金电镀是节镍的一种选择。同时,有些镍合金的功能性能也是市场所需要的,因此,镍基合金的应用也很广泛。镍铁合金不仅可节约部分镍,而且镀层性能也比纯镍镀层要好。这种镀层的含铁量在 7%-30% 左右,镀层中的含铁量与镀液中的镍铁比例成正比。也有采用镍锰铁合金电镀工艺的报导。 <2 >用于装饰的镍合金更多,特别是黑色镀层方面,不少是用的镍合金,比如镍锡,镍钴,镍镉等。铜镍合金更是在装饰电镀中有较多的应用。 <3 >铜合金如铜锡合金,铜锌合金,很早就有大量的应用。这方面的新工艺的主攻方向是以非氰化物络合物来取代氰化物,比如焦磷酸盐,柠檬酸盐镀铜合金等。锡作为钎焊性镀层主要是用在电子电镀行业,但也可以用在装饰和防护方面,比如代银的锡合金,用于罐头盒防腐的镀锡工艺等。但主要还是电子工业中有大量应用,现在用得最多的仍然是锡铅合金。也有锡铈,锡铋等。当前的趋势是采用无氟和无铅的新工艺取代老工艺。<4 >其它贵金属的合金主要是用在装饰和功能性方面,这里就不一一加以介绍。正如前面讲到的,由于合金电镀技术的开发可能产生出一些新的合金,这不仅在表面处理业有重要意义,对材料学科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世纪,对合金电镀的研究仍会加紧进行。 特别是在多元合金,包括三元、四元合金等的开发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2.2电子电镀 如前所述,21世纪被称为高信息化世纪。所谓高信息化世纪就是以因特网为传播工具的信息爆炸的世纪。在这个世纪内,电子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将有更快更大的发展,这给电子电镀业也带来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现在新工艺的开发有很大的比重将放在电子电镀方面。 所谓电子电镀就是用于电子产品或电子工业的电镀技术。用于电子行业的镀层有很多,包括导电性镀层,钎焊性镀层,信息载体镀层,电磁屏蔽镀层,电子功能性镀层,印刷电路板电镀,电子构件防护性镀层,电子产品装饰性镀层等。电子电镀工艺除了少数是利用了传统的工艺以外,大多数是近几十年开发的新工艺。比如非金属电镀新工艺,化学镀新工艺,贵金属电镀新工艺,合金电镀新工艺等。 以印刷线路板的电镀为例,它是以孔金属化为中心的综合了前处理、化学镀、电镀、退镀等技术的工艺。印

无纺布非织造布常识

无纺布(非织造布)常识 一、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概念以及用途: 无纺布(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简单的讲就是: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拿到你衣服里的粘称时,就会发现,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 它的主要用途大致可分为: (1)医疗卫生用布: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妇女卫生巾等; (2)家庭装饰用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 (3)跟装用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 (4)工业用布: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 (5)农业用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 (6)其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叶袋等。 二、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技术特点与分类: (一)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技术特点: 1,多学科交叉 2,工艺流程短程化,劳动生产率高 3,生产速度高,产量高 4,可应用纤维原料范围广 5,工艺变化多,技术纺织品特征明显 6,资金规模大,技术设计要求高 在此,我们将各种设备的生产速度做了一个比较,大家对无纺布(非织造)的生产速度有一个对比了解: 生产方法机型相对生产速度 织机自动有梭织布机 1 无梭织布机10 针织纬编大圆机28 高速经编机71 非织造 缝编机90 针刺机(4m工作宽度)125 针刺机(特宽幅)360 黏合法生产线600 热轧法生产线1800 纺丝成网法生产线200--2000 湿法生产线2300--10000 (二)无纺布(非织造布)分类 1,按照生产工艺性质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干法、聚合物挤压成网法、湿法,目前国内外最多的生产工艺是干法、聚合物挤压成网法。 2,按照加固技术来分 (1)水刺加固:水刺布;

非织造布加工工艺

无纺布加工工艺 无纺布加工工艺的方法有机械加工、热粘合、化学粘合、射流喷网、纺丝成网、熔喷法、湿法和其他方法。 第一节机械加工 机械加固非织造布中大部分是针刺法机械加固而成的,这里主要介绍针刺法非织造工艺。 目前世界上的干法非织造布中,针刺法非织造布占40%以上,是非织造布的重要加工方法。由于针刺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刺产品的用途越来越广,不仅在民用方面、工业方面,而且在国防工业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土工合成材料、地毯、汽车内饰材料、造纸毛毯、过滤材料、合成革基布及耐高温复合材料等。 基本原理是纤维经开松、梳理成网后,喂入针刺机,针刺机中截面为三角形(或其它形状〕且棱边带有钩刺的针,对蓬松的纤维网进行反复针刺,当成千上万的刺针进入纤网时,刺针上的钩刺就带住纤网表面的一些纤维随刺针穿过纤网,同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纤网收到压缩。刺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回升,因钩刺顺向而使纤维以垂直状态留在纤网内,起加固作用,这就制成了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力的针刺法非织造布。 图1 高频针刺机 刺针是针刺机的关键器件,一般有带有弯头的针柄、针腰(有时和针柄合在一起〕、针叶和针尖等四部分组成。针刺工艺对刺针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两点:(1〕刺针的平直度好,几何尺寸精确,表面光滑,钩刺无毛刺,针尖形状一致。(2〕刺针的弹性好,耐磨损。这样刺针在穿刺过程中,才能承受巨大的负荷,不易折断,并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刺针制造公司是美国的福斯脱(Foster〕;德国的胜家(Singer〕、格罗兹-贝克尔特(Groz-Beckert〕、杰克(Jecker);日本的风琴和英国的针叶公司(Needle Industris〕等。 针刺法非织造布的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家用装饰、地毯、毛毯、汽车内饰、过滤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建筑、农用丰收布等。

非织造布

第一章 1、非织造布定义: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 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所用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直接形成的纤维状物 2、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区别于传统纺织品):找不到 3、非织造工艺的技术特点: (1)多学科交叉,突破传统纺织原理,结合了纺织、化工、塑料、造纸以及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知识 (2)工艺流程短,装备智能化,劳动生产率高 (3)生产速度高,产量高 (4)可应用纤维范围广 (5)工艺变化多,产品用途广 (6)技术要求高 第二章 一.工艺流程: 原料准备—成网前准备—成网—加固—成卷—后处理 二纤维在非织造材料中的作用: 1作为非织造材料的主体 2作为非织造材料的缠绕部分 3 作为非织造材料的粘合部分 4既作为非织造材料的主体,又作为热粘合成分 三.纤维性能与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关系: 1 纤维表现性状对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 (1)纤维长度及长度分布 1)纤维长度长,对提高非织造布的强度有利 2)纤维长度影响加工工艺 3)纤维长度分布越窄,在同样工艺条件下越易于对纤维控制,形成均匀纤网(2)纤维线密度 1)线密度小,制的产品体积密度大,强度高,柔软性好 2)纤维过细会对开松、梳理、成网造成困难。 3)一般粗纤维多用于地毯和衬垫中 (3)纤维卷曲度 1)对纤网的均匀度,对非织造布的强度。弹性。手感都有一定影响 2)在粘结过程中,由于纤网卷曲度高,粘结点与纤网之间的纤维可保持一定的弹性伸长,因而产品手感柔软,弹性好 3)在针刺加固和缝编法等非织造布材料中,纤维卷曲度高,则抱合力大,从而增加了纤维之间的滑移阻力,提高了产品的强度和弹性 4)在湿法非织造布生产中,纤维的卷曲度越大,卷曲类型越复杂,纤维越易缠结,在谁中越难分散,三维立体卷曲的纤维更难分散 (4)纤维横截面形状影响硬挺度、弹性、粘合性及光泽等

熔体纺丝成型

熔体纺丝成型 一、实验目的 了解熔体纺丝机的各部分组成,掌握螺杆挤压机、计量泵的工作原理,了解纺丝工艺条件和工艺流程,设计出合理的纺丝工艺,纺制出合格的纤维 二、实验原理 一)螺杆挤压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1、工作原理 物料从加料口进到螺杆的螺槽中,由于螺杆的转动,把切片向前推进。切片不断吸收加热装置供给的热能;另一方面因切片和切片、切片与螺杆及套筒的摩擦及液层之间的剪切作用,而由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切片在前进过程中温度不但升高而逐渐熔化成熔体。熔化过程聚合物在温度、压力、粘度和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由固态(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随温度的进一步提高,出现塑性流动,成为粘流体(粘流态)。粘流态的聚合物经螺杆的推进和螺杆出口的阻力作用,以一定的压力向熔体管道输送 2、挤压机的结构 螺杆挤压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见图1) 高聚物熔融装置:主要由螺杆和套筒组成,其作用是将固体的物料挤压,外加热,使其熔融成均匀的熔体,并以一定的温度、压力和排出量从螺杆头部挤出,经过熔体管道送至纺丝装置进行纺丝。按物料在螺杆中的输送、压缩和熔融等过程,一般将螺杆的的工作长度分为进料段、压缩段和计量段;根据物料在螺杆中的物理状态,将螺杆分为固体区、熔融区和熔体区。 加热和冷却系统:主要是由铝套加热器和水冷却夹套组成,其作用是通过对套筒的加热和冷却保证高聚物在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挤出。 传动系统:主要由变速电动机和齿轮箱组成,其作用是保证螺杆以需要的扭矩和转速稳定而均匀的工作。 电器控制系统:由温度、压力和转速控制系统构成,一方面通过熔体压力传感器控制电动机按所需要的转速运转,另一方面通过测温单元控制加热、冷却系统按设定温度工作。 二)计量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计量泵的作用是精确计量、连续输送成纤高聚物熔体或溶液,并于喷丝头组件结合产生预定的压力,保证纺丝流体通过滤层到达喷丝板,以精确的流量从喷丝孔喷出。 1、计量泵的结构 计量泵为外啮合齿轮泵,它由一对相等齿数的齿轮、三块泵板、两根轴和一副联轴器以及若干螺栓组成(见图2). 2、工作原理

电镀作用、原理及方

电镀diàndù (Electroplating) 电镀的概述: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可以起到防止腐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 电镀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1、提高金属制品或者零件的耐蚀性能。例如钢铁制品或者零件表面镀锌。 2、提高金属制品的防护-装饰性能。例如钢铁制品表面镀铜、镀镍镀铬等。 3、修复金属零件尺寸。例如轴、齿轮等重要机械零件使用后磨损,可采用镀铁、镀铬等祸福其尺寸。 4、电镀还可赋予某种制品或零件某种特殊的功能。例如镀硬铬可提高其耐磨性能等。 电镀的概念 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电镀时,镀层金属做阳极,被氧化成阳离子进入电镀液;待镀的金属制品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金属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镀作用 利用电解作用在机械制品上沉积出附着良好的、但性能和基体材料不同的金属覆层的技术。电镀层比热浸层均匀,一般都较薄,从几个微M到几十微M 不等。通过电镀,可以在机械制品上获得装饰保护性和各种功能性的表面层,还可以修复磨损和加工失误的工件。镀层大多是单一金属或合金,如钛靶、锌、镉、金或黄铜、青铜等;也有弥散层,如镍-碳化硅、镍-氟化石墨等;还有覆合层,如钢上的铜-镍-铬层、钢上的银-铟层等。电镀的基体材料除铁基的铸铁、钢和不锈钢外,还有非铁金属,如ABS塑料、聚丙烯、聚砜和酚醛塑料,但塑料电镀前,必须经过特殊的活化和敏化处理。 电镀原理 在盛有电镀液的镀槽中,经过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件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和正极联接。电镀液由含有镀覆金属的化合物、导电的盐类、缓冲剂、pH调节剂和添加剂等的水溶液组成。通电后,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动到阴极上形成镀层。阳极的金属形成金属离子进入电镀液,以保持被镀覆的金属离子的浓度[1]。在有些情况下,如镀铬,是采用铅、铅锑合金制成的不溶性阳极,它只起传递电子、导通电流的作用。电解液中的铬离子浓度,需依靠定期地向镀液中加入铬化合物来维

非织造布主要实用工艺技术及特性

非织造布主要工艺技术及特性 1、纺粘非织造布技术 纺粘非织造布是利用化学纤维纺丝成型原理,将聚合物挤出、拉伸而形成连续长丝后铺置成网,纤网再经过自身粘合、热粘合、化学粘合或机械加固方法制成非织造布。在纺粘非织造布中,丙纶纺粘布比重最大可占到70%左右,其次是涤纶纺粘布约占18%左右,另外还有锦纶纺粘布及少量的功能化纺粘布。 丙纶纺粘布的特性: (1)丙纶纺粘布以聚丙烯树脂为主要生产原料,密度仅0.91,较多元酯、锦纶等材质为轻;(2)同基重制品厚度较厚,具有蓬松性; (3)成品柔软度适中,具有舒适感; (4)拨水透气性好。PP树脂不吸水,含水率零,制品拨水性佳,且由100%纤维组成,具有多孔性,制品透气性佳,易保持布面干爽; (5)无毒、无刺激性。PP纺粘制品不含其他化学成分,无毒、无异味且不刺激人体皮肤;(6)抗化学药剂。PP树脂属化学成分钝性物质,抗化学侵蚀强度佳,产品不受侵蚀而影响强度; (7)抗菌性较好。不发霉并能隔离存在液体细菌及虫类的侵蚀; (8)物理机械性能佳。制品强度较一般短纤产品为佳,强度无方向性,纵横向强度相近;(9)加工容易。PP树脂属热可塑型树脂,除可以用一般针车加工外,亦可以用高周波热熔缝合方式加工; 涤纶纺粘布的特性:

(1)高强度,具有较好的拉力强度; (2)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可在120℃环境中长期使用,在150℃环境中也可使用一段时间;(3)耐老化、抗紫外线、延伸率高、隔音; (4)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透气性; (5) 耐腐蚀性较好,对酸及一般非极性有机溶剂有极强的抵抗力; (6)无毒、耐微生物、能防蛀、不受霉菌等作用; 纺粘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家庭用品、包装用品、装饰行业、农业用布、防水材料、高档透气(湿)防水材料基布、过滤材料、绝缘材料、电器、加固材料、支撑材料、汽车装饰材料、复合膜基布、婴儿和成人尿布、卫生巾、防护用品、一次性卫生材料等领域。 纺粘无纺布工艺流程 聚合物(聚丙烯+回料)——大螺秆高温熔融挤出——过滤器——计量泵(定量输送)——纺丝(纺丝入口上下拉伸抽吸)——冷却——气流牵引——网帘成网——上下压辊(加固)——轧机热轧(加固)——卷绕——倒布分切——称重包装——成品入库 纺粘无纺布的技术类型 世界上纺粘无纺布技术主要有德国莱芬的莱科菲尔技术、意大利的STP技术、日本的神户制钢技术等。当前状况,尤其以莱芬技术成为世界上的主流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四代技术。特点是采用负压超高速气流牵伸,纤维能够被拉伸到1但尼尔左右。国已经有很多企业进行了仿制,由于其核心技术有许多前沿性的问题尚未解决或掌握,国设备制造企业要想达到莱芬技术水平尚待时日。

电镀基本原理

电镀基本原理 电镀是一种电化学过程,也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电镀的基本过程是将零件浸在金属盐的溶液中作为阴极,金属板作为阳极,接直流电源后,在零件上沉积出所需的镀层. 例如:镀镍时,阴极为待镀零件,阳极为纯镍板,在阴阳极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阴极(镀件):Ni2++2e→Ni (主反应) 2H++e→H2↑ (副反应) 阳极(镍板):Ni -2e→Ni2+ (主反应) 4OH--4e→2H2O+O2+4e (副反应) 不是所有的金属离子都能从水溶液中沉积出来,如果阴极上氢离子还原为氢的副反应占主要地位,则金属离子难以在阴极上析出.根据实验,金属离子自水溶液中电沉积的可能性,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到一定的规律,如表1.1所示 阳极分为可溶性阳极和不溶性阳极,大多数阳极为与镀层相对应的可溶性阳极,如:镀锌为锌阳极,镀银为银阳极,镀锡-铅合金使用锡-铅合金阳极.但是少数电镀由于阳极溶解困难,使用不溶性阳极,如酸性镀金使用的是多为铂或钛阳极.镀液主盐离子靠添加配制好的标准含金溶液来补充.镀铬阳极使用纯铅,铅-锡合金,铅-锑合金等不溶性阳极. ★电镀基本工艺及各工序的作用 2.1 基本工序 (磨光→抛光)→上挂→脱脂除油→水洗→(电解抛光或化学抛光)→酸洗活化→(预镀)→电镀→水洗→(后处理)→水洗→乾燥→下挂→检验包装 2.2 各工序的作用 2.2.1 前处理:施镀前的所有工序称为前处理,其目的是修整工件表面,除掉工件表面的油脂,锈皮,氧化膜等,为后续镀层的沉积提供所需的电镀表面.前处理主要影响到外观,结合力,据统计,60%的电镀不良品是由前处理不良造成,所以前处理在电镀工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电镀技术发达的国家,非常重视前处理工序,前处理工序占整个电镀工艺的一半或以上,因而能得到表面状况很好的镀层和极大地降低不良率. 喷砂:除去零件表面的锈蚀,焊渣,积碳,旧油漆层,和其它干燥的油污;除去铸件,锻件或热处理后零件表面的型砂和氧化皮;除去零件表面的毛刺和和方向性磨痕;降低零件表明的粗糙度,以提高油漆和其它涂层的附著力;使零件呈漫反射的消光状态 磨光:除掉零件表明的毛刺,锈蚀,划痕,焊缝,焊瘤,砂眼,氧化皮等各种宏观缺陷,以提高零件的平整度和电镀质量. 抛光:抛光的目的是进一步降低零件表面的粗糙度,获得光亮的外观.有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等方式. 脱脂除油:除掉工件表面油脂.有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电化学除油,擦拭除油,滚筒除油等手段. 酸洗:除掉工件表面锈和氧化膜.有化学酸洗和电化学酸洗. 2.2.2 电镀 在工件表面得到所需镀层,是电镀加工的核心工序,此工序工艺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镀层的各种性能.此工序中对镀层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2.1主盐体系 每一镀种都会发展出多种主盐体系及与之相配套的添加剂体系.如镀锌有氰化镀锌,锌酸盐镀锌,氯化物镀锌(或称为钾盐镀锌),氨盐镀锌,硫酸盐镀锌等体系. 每一体系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氰化镀锌液分散能力和深度能力好,镀层结晶细致,与基体结合力好,耐蚀性好,工艺范围宽,镀液稳定易操作对杂质不太敏感等优点.但是剧毒,严

静电纺丝技术的工艺原理及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的工艺原理及应用 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重要的基本方法。这一技术的核心是使带电荷流体在静电场中流动与变形,最终得到纤维状物质,从而为高分子成为纳米功能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加工方法。由于纳米纤维具有许多特性,例如纤维纤度细、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 1、静电纺技术 静电纺是一项简单方便、廉价而且对环境无污染的纺丝技术。早在20世纪30年代,Formals A就已经在其专利中报道了利用高压静电纺丝,但是直到近些年,由于对纳米科技研究的迅速升温,激起了人们对这种可制备纳米尺寸纤维的纺丝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浓厚兴趣。 1.1 静电纺技术的基本原理 静电纺丝技术(Electrospinning fiber technique)是使带电的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静电场中流动变形,经溶剂蒸发或熔体冷却而固化,从而得到纤维状物质的一种方法。对聚合物纤维电纺过程的图式说明见图1。 静电纺丝机的基本组成主要有3个部分:静电高压电源、液体供给装置、纤维收集装置。静电高压电源根据电流变换方式可以分成DC/DC和AC/DC两种类型,实验中多用IX;/DC电源。液体供给装置是一端带有毛细管的容器(如注射器),其中盛 有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将一金属线的一端伸进容器中,使液体与高压电发生器的正极相连。纤维收集装置是在毛细管相对端设置的技术收集板,可以是金属类平面(如锡纸)或者是旋转的滚轮等。收集板用导线接地,作为负极,并与高压电源负极相连。另外随着对实验要求的提高,液体流量控制系统也被渐渐的采用,这样可以将液体的流速控制得更准确。电场的大小与毛细管口聚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有关。由于电场的作用,聚合物溶液表面会产生电荷。电荷相互排斥和相反电荷电极对表面电荷的压缩,均会直接产生一种与表面张力相反的力。当电场强度增加时,毛细管口的流体半球表面会被拉成锥形,称为Taylor锥。进一步增加电场强度,是用来克服表面张力的静电排斥力到达一个临界值,此时带电射流从Taylor锥尖喷射出来。带电后的聚合物射流经过不稳定拉伸过程,

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分类

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分类 干法成网梳理成网气流成网机械固结针刺法 缝编法 射流喷网法 化学粘合饱和浸渍法 泡沫浸渍法 喷洒法 印花法 热粘合热熔法 热轧法 湿法成网圆网成网斜网成网化学粘合法、热粘合法 聚合物挤压成网纺丝成网化学粘合法、热粘合法、针刺法 熔喷成网自粘合法、热粘合法等 膜裂成网热粘合法、针刺法等 纺织品非织造布术语 纤网固结工艺web bonding process 固结bonding 采用化学方法(例如胶粘或溶解)或物理方法(例如缠结或热)或其联合方法将纤网结合成为非织造布的方法。 固结可以是整体的(例如全部或面固结)或只限于规定的、不连续的部分(例如点或印花固结)。 缠结entanglement 采用机械法使纤网中的纤维纠缠以增加纤维间的摩擦力而形成非织造布的方法。 热粘合thermal bonding 在加压或不加压的情况下,经热或超声波处理使热熔粘合材料将纤网整体粘合(例如全部或面粘合)或只在规定的、分散的部分粘合(例如点粘合)的一种方法。该热熔粘合材料可以是单组分纤维、双组分纤维或粉末。纤网可全部或部分由热敏材料组成。 化学粘合chemical bonding 使用化学助剂(包括粘合剂和溶剂),借助如浸渍、喷洒、印花和发泡等一种或组合技术使纤网固结的一种方法。 物理固结physical bonding 采用物理手段结合纤网的一种方法,例如机械处理和热处理。 机械固结mechanical bonding 采用针刺、高压气流或水射流等技术缠结纤维,使纤网结合的一种方法。 针刺needling, needle punching

用特殊设计的针或刺针将纤网中短纤维或长丝缠结而结合纤网的机械固结方法。 水刺hydroentangling, spunlacing 用高压水射流使短纤维或长丝缠结而结合纤网的机械固结方法,也称"射流喷网"。 热轧粘合calendar bonding 纤网通过一对加热轧辊(其中一只轧辊被加热)的钳口进行热粘合的加工方法。轧辊表面可为凹凸花纹或平面,也可用衬毯轧辊。 纺织品非织造布术语 非织造布nonwoven 干法成网非织造布drylaid nonwoven 干法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干法纤网(drylaid web)采用干法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干法成网(drylaying)由梳理成网或气流成网方法将短纤维制成纤网的方法。 气流成网非织造布airlaid nonwoven 气流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气流纤网(airlaid web)采用气流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气流成网(airlaying)将短纤维送至一气流束中,借助压力或真空使气流束中的纤维散开并凝聚在移动的网帘则上形成纤网的方法。 梳理成网非织造布carded nonwoven 梳理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梳理纤网(carded web)采用梳理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梳理成网(carding)短纤维经梳理机加工形成纤网的方法。 无定向成网非织造布random-laid nonwoven 无定向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无定向纤网(random-laid web)采用无定向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无定向成网(random laying)短纤维或长丝呈随机状排列铺放而形成纤网的方法。 湿法成网非织造布wetlaid nonwoven 湿法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湿法纤网(wetlaid web)采用湿法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湿法成网(wetlaying)采用改良的造纸技术,将含有短纤维的悬浮浆制成纤网的方法。 熔喷成网非织造布meltblown nonwoven 熔喷纤网经一种或多种技术固结而成的非织造布 熔喷纤网(meltblown web)采用熔喷成网方法制造的纤网。 熔喷成网(meltblowing)将熔融的聚合物挤压入一高速热气流中形成短纤维,然后冷却并

电镀工艺

电镀工艺

————————————————————————————————作者:————————————————————————————————日期:

电镀知识 一.电镀工艺的分类: 酸性光亮铜电镀电镀镍/金电镀锡 二.工艺流程: 浸酸→全板电镀铜→图形转移→酸性除油→二级逆流漂洗→微蚀→二级 →浸酸→镀锡→二级逆流漂洗 逆流漂洗→浸酸→图形电镀铜→二级逆流漂洗 →镀镍→二级水洗→浸柠檬酸→镀金→回收→2-3级纯水洗→烘干三.流程说明: (一)浸酸 ①作用与目的: 除去板面氧化物,活化板面,一般浓度在5%,有的保持在10%左右,主要是防止水分带入造成槽液硫酸含量不稳定; ②酸浸时间不宜太长,防止板面氧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酸液出现浑浊或铜含量太高时应及时更换,防止污染电镀铜缸和板件表面; ③此处应使用C.P级硫酸; (二)全板电镀铜:又叫一次铜,板电,Panel-plating ①作用与目的: 保护刚刚沉积的薄薄的化学铜,防止化学铜氧化后被酸浸蚀掉,通过电镀将其加后到一定程度

②全板电镀铜相关工艺参数:槽液主要成分有硫酸铜和硫酸,采用高酸低铜配方,保证电镀时板面厚度分布的均匀性和对深孔小孔的深镀能力;硫酸含量多在180克/升,多者达到240克/升;硫酸铜含量一般在75克/升左右,另槽液中添加有微量的氯离子,作为辅助光泽剂和铜光剂共同发挥光泽效果;铜光剂的添加量或开缸量一般在3-5ml/L,铜光剂的添加一般按照千安小时的方法来补充或者根据实际生产板效果;全板电镀的电流计算一般按2安/平方分米乘以板上可电镀面积,对全板电来说,以即板长dm×板宽dm×2×2A/ DM2;铜缸温度维持在室温状态,一般温度不超过32度,多控制在22度,因此在夏季因温度太高,铜缸建议加装冷却温控系统; ③工艺维护: 每日根据千安小时来及时补充铜光剂,按100-150ml/KAH补充添加;检查过滤泵是否工作正常,有无漏气现象;每隔2-3小时应用干净的湿抹布将阴极导电杆擦洗干净;每周要定期分析铜缸硫酸铜(1次/周),硫酸(1次/周),氯离子(2次/周)含量,并通过霍尔槽试验来调整光剂含量,并及时补充相关原料;每周要清洗阳极导电杆,槽体两端电接头,及时补充钛篮中的阳极铜球,用低电流0。2—0。5ASD电解6—8小时;每月应检查阳极的钛篮袋有无破损,破损者应及时更换;并检查阳极钛篮底部是否堆积有阳极泥,如有应及时清理干净;并用碳芯连续过滤6—8小时,同时低电流电解除杂;每半年左右具体根据槽液污染状况决定是否需要大处理(活性炭粉);每两周要更换过滤泵的滤芯;]

非织造布试题与答案

一、填空题 1.非织造的基本工艺过程:纤维/原料的准备、成网、纤网加固、后整理 2.非织造材料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成网、纤网加固 3.非织造材料按成网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干法成网、湿法成网、聚合物挤压成网,其中干法成网可分为机械梳理成网、气流成网。 4.纤网加固方法:化学粘合加固、热粘合加固、针刺加固、缝编法加固、水刺加固。 5.化学粘合法主要包括:浸渍法、喷洒法、泡沫法、印花法和溶剂粘合法 五种。 7.ES纤维是:一种双组分低熔点热熔纤维,其芯层是聚丙烯,起主体纤维的作用,皮层是聚乙烯,起热熔粘合的作用。 优点:改善非织造材料的结构,纤网内纤维交接点产生有效、均匀的粘合作用* 非织造材料强力高 * 热熔粘合的温度范围宽,生产过程容易控制 * 产品手感柔软 * 能耗低,生产率高 9."CV"表示是指:纤网的不匀率纤维在纤网中分布的均匀程度。通常采用测定纤网不匀率的方法来反映纤网纵向和横向的不匀情况以及纤网总体不匀情况。 10.纤维杂乱度是指:纤网中的纤维沿各个方向排列的均匀程度 纤网定向度:纤维在纤网中呈单方向排列数量多少程度称为定向度。 11.短纤维成网工艺包括干法成网和湿法成网工艺。 12.干法成网加工中的准备工序,主要包括纤维的混合、开松及必要的油剂施加。 13.罗拉式梳理机通过分梳作用、剥取作用和提升作用将短纤维梳理成由单根纤维组成的薄纤维网。 14.梳理机的主要种类有:罗拉式梳理机、盖板式梳理机。 15.气流成网可以形成杂乱度较高的纤网,纤网中的纤维基本上呈三维取向。 16.干法造纸是先采用气流成网制备木浆纤网,再经加固形成非织造材料的一种新工艺。 17.湿法非织造的生产过程由原料的准备、供浆、湿法成网、白水与纤维回收和干燥四大部分组成。 18.针刺机是由送网机构、针刺机构、牵拉机构、花纹机构、传动和控制机构、附属机构、机架等机构组成。 19.针刺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有:针刺密度、针刺深度和步进量。 21.花纹针刺形式中根据叉形针针槽方向和纤网送进方向的关系、植针几何图案、提花机构及其控制程序,可获得四种表面结构条圈结构、绒面结构、小节距几何图案、大节距几何图案。 22.针刺密度是指:纤网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理论针刺数。 23.针刺步进量是指:针刺机每针刺一个循环,非织造纤网所前进的距离。 25.水刺生产工艺系统主要由纤维成网系统、水刺加固系统、水循环及过滤系统和干燥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26.预湿的目的是压实蓬松的纤网,排除纤网中的空气,使纤网进入水刺区后能有效地吸收水射流的能量,以加强纤维缠结效果,常见的预湿方式有双网夹持式和带孔滚筒与输网帘夹

非织造布-水刺工艺

题目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工艺指导教师邢明杰 学生姓名聂换换 学号2012020570 专业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教学单位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二O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目录 摘要 (1) 一、非织造布的概念及特点 (2) (一)无纺布材料特点 (2) (二)简单介绍一下几种无纺布生产工艺 (3) 二.水刺法加固工艺及机械 (3) (一)概述 (3) (二)水刺法加固纤网原理 (3) (三)水刺法加固纤网工艺技术特点 (4) (四)产品应用 (4) (五)水刺工艺过程 (5) (六)水刺设备 (7) (七)典型水刺机 (10) (八)工艺参数及其对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1) (九)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11) (十)水刺非织造材料的应用 (11)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工艺 摘要 介绍了非织造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及其几种常见的生产工艺。主要以水刺非织造布为研究,具体阐述了其生产原理,工艺技术特点和工艺过程;水刺工艺主要的生产机械,以水刺生产中的主要设备为介绍对象,设备的具体结构及作用;非织造布产品的应用广泛,所以国内对非织造布生产一直高度重视。 关键词:非织造布水刺加固工艺工艺过程生产机械产品应用 ABSTRACT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onwovens, several common production technology.Spunlacing uses high-speed jets of water to strike a web so that the fibers knot about one another.As a result, nonwoven fabrics made by this method have specific properties, as soft handle. I take spunlaced nonwovens as the mainly research object, specifically elaborate its production process、its main production machine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onwovens products. KEYWORDS:Nonwovens Spunlaced process Production machinery Production application

一种新型的非织造布生产工艺

一种新型的非织造布生产工艺 传统的熔喷非织造工艺采用单行喷嘴形成多根聚合物熔体长丝,然后利用高速热气流对纤维流进行牵伸使之变细,并收集在收集带上。典型的熔喷喷丝板每英寸约有35 个喷丝孔(单排),喷丝孔两侧具有两行倾斜的气流喷嘴用于牵伸纤维流使之变细。通过熔喷工艺所得纤维的直径约为1?10卩m,它们所形成的纤网强度较小。 纺粘法可以直接使用热塑性聚合物生产高强度的非织造纤网。形成的长丝首先在喷丝板处经冷空气冷却固化,然后再用高速气流牵伸变细。经分丝后的单根纤维被不规则地收集在一条移动的收集带上然后进行粘合加工,以给予纤网所需的强度和完整性。 纺粘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通常为10?50卩m,由 于结晶(固化)后的聚合物长丝在牵伸变细过程中分子链获得取向,因此与熔喷纤维相比其强度更高。典型的纺粘模头拥有多排聚合物喷丝孔,聚合物熔体流动速率低于500g/10min。 纺喷工艺(Spunblown)是一种结合传统熔喷工艺和纺粘工艺的复合工艺。该工艺的喷丝孔设置与纺粘技

术类似,为多行喷丝孔,但长丝的牵伸变细与熔喷工艺类似,通过喷嘴喷出高速气流来实现。因而,该工艺可以生产出强度接近纺粘法纤维、细度接近熔喷法纤维的材料。 据测试,纺喷法纤维的拉伸强度介于纺粘和熔喷纤维之间,但伸长率高于两者。由于安装了稳固的喷丝板,该工艺可以承受高至2000psi 的工作压强,从而可纺熔体流动速率在5?2500g/10min之间的更广范围的树脂,并且允许在更低温度下进行生产,这使生产更加灵活,能耗更低。利用这些优势,NatureWorks、ExxonMobil (埃克森美孚)和Kraton 等公司用Biax 的纺喷系统成功实现了很难用传统熔喷加工的聚合物的纺丝。 与标准的熔喷技术相比,纺喷技术的另一个优势是生产能力高。由于Biax 纺喷工艺采用多排喷丝孔设计,使其产能可比传统的熔喷工艺高出1.5?5 倍,最高可达500kg/ (m?h)。此外,由于采用了多行喷丝板设计,从喷丝板喷出的粗纤维和细纤维可混合在一起,从而使非织造布中纤维的直径分布更广。从终端应用上来说,这种非织造布用作过滤材料时可具有更高的容尘量,比传统熔喷非织造过滤材料高2?4 倍,而用于擦拭布时则具有更高的吸收能力。

第七章_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

第七章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技术 第一节概述 纺粘法非织造布是聚合物挤压成网法非织造布中技术最成熟、产品应用最广泛的非织造布生产方法。纺粘法非织造技术是化纤技术与非织造技术紧密结合的典范,它是利用化学纤维纺丝成型原理,在聚合物纺丝过程中使连续长丝纤维铺置成网,纤网经机械、化学或热粘合加固成布,整个过程由一套设备完成。其结构特点是由连续长丝随机组成纤网(纤维集合体),具有很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纺粘技术是DuPont和Freudenberg两大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分别在美国和欧洲同时开发和工业化的。然而第一条商业化的纺粘生产线却是德国Lurgi公司开发的Docan技术,它需要高额的投资,且生产成本高,是中小型企业无力购买和经营的。80年代中期,德国莱芬豪舍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纺粘工艺,它的造价低,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低,深受中小型企业的欢迎。与此同时,出现了若干家能提供整套纺粘生产线的公司,从此纺粘法生产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 据世界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商苏拉(Saurer)公司的统计,2005年全球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包括纺粘、熔喷及其复合产品)产量为220万吨,占当年非织造布总产量511.5万吨的43.2%,而我国2005年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包括纺粘、熔喷及其复合产品)产量为44.86万吨,占我国当量总产量的38.98%,占全球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产量的20.4%,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基地。 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的工业化生产始于1987年,当时广州第二合成纤维厂从Reifenhauser公司引进年产l000t的生产线,而后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和纺织工业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也相继分别由意大利NWT公司引进年产l000t的生产线。这3条生产线开拓了中国纺粘法非织造布工业之先河。此后,我国继续从STP、NWT、Reifenhauser 等公司引进纺粘生产线,并成为世界纺粘法非织造布发展最快的国家。l991年全国仅有3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3000t,到2006年,全国已有342条生产线(其中绦纶生产线15条),年生产能力达81.3万t(其中PET54400吨),实际产量已达到53万t,位居全球之首。以生产能力来计算,从1000吨到81万t,二十年间我国纺粘产能增长了810倍,平均年增长率达52%,如此高的增长率,在全球纺织行业中十分罕见。中国

纺粘法无纺布狭缝式牵伸的气流成网与工艺

纺粘法无纺布狭缝式牵伸的气流成网与工艺 金晖 刘峰 (中国纺织科学技术有限公司100176)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狭缝牵伸装置在纺粘法无纺布生产线中的结构特点,对影响气流牵伸的因素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牵伸与成网工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关键词 纺粘法无纺布 狭缝牵伸装置 成网工艺 布面均匀性 在纺粘无纺布生产线狭缝牵伸装置中,经冷风气流牵伸后的纤维通过扩散风道均匀铺成纤网的技术,我们简单称为纺粘法气流成网,它是纺粘法无纺布生产工艺中的技术难点,也是影响纺粘无纺布布面质量的关键。气流牵伸按所采用牵伸器的类型不同可分为喷嘴牵伸和狭缝牵伸两种,其中狭缝牵伸应用较广泛,我国引进的德国莱芬豪舍公司纺粘法无纺布生产线即采用该技术。本文主要讨论狭缝牵伸装置的气流成网技术与工艺。 1 纺粘法无纺布生产线工艺流程 PP 切片(原料)送入螺杆挤出机,经熔融挤压、过滤、计量后再经模头均匀分配从喷丝孔喷出形成初生纤维;初生纤维经气流冷却牵伸后,通过扩散风道均匀铺放在成网机网帘上,由此形成的长丝纤网,经热轧、卷绕,分切后成为无纺布(产品)。其设备工艺流程见图1 。 图1 设备工艺流程图 2 狭缝式气流牵伸与成网装置的结构 狭缝式气流牵伸分正压牵伸和负压牵伸两种,见图2所示。牵伸风道进口宽度与喷丝板宽度相等,牵伸风道的出口宽度要根据牵伸气流速度计算,一般情况下负压牵伸的出口比正压牵伸的出口要宽。牵伸高度方面,负压牵伸装置的高度比正压牵 伸装置的高度要小。扩散风道的进口宽度要大于牵伸风道出口宽度,扩散风道出口宽度在负压牵伸装置中较宽,在正压牵伸装置中较窄。牵伸风道与扩散风道之间的幅宽方向留有自然补风间隙,此间隙的大小决定补风量的多少,补风是由于牵伸气流高速经过牵伸风道产生负压场而吸入的,补风的均匀性直接影响铺丝,对布面的均匀性影响较大。封闭 外棉纺织设备的技术进步与发展[J].现代纺织技术,2010(6):52-55. [3] 李秋香,陈红娟,张怡,等.细号高密弹力贡缎织物的生 产体会[J].棉纺织技术,2009,37(6):56-58.[4] 商景泰.通风机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22-24. [5] 孙柏林.低碳经济是自动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现 代制造,2010(1):24-26. [6] 张宝忠,李乃明,薄明伏,等.环绕式巡回清洁机:中国, ZL 200820075288.9[P].2009-07-15.

电镀工艺简介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过程。 一、ABS塑料电镀原理 塑料成型后经过清洗、粗化、敏化、解胶等表面处理后,再进行沉镍、镀铜、镀镍,最后在表面镀一层致密抗氧化高强度铬层,使塑料产品呈现金属光泽,增强美感和使用寿命。 ABS塑料是塑料电镀中应用最广的一种,ABS塑料是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丁二烯的含量对电镀影响很大,一般应控制在18-23%,丁二烯含量高流动性好,易成型,与镀层的结合的附着力好。由于ABS非2,所以电镀前必须附上导电层,形成导电层要经过粗化、中和、敏化、活化、化学镀等几个步骤。 镀铜原理 同理镀镍镀铬的原理也如此,只是溶液成分和阳极板的组成不一样而已。 二、循环缸电镀流程及工艺 流程部分 1、素材进料检验 电镀前必须对ABS素材进行进料检验,主要为外观和性能两方面。外观检验项目主要为:尺寸、飞边、凹坑、油污、顶针印、气迹气纹、拉伤、麻点、、、性能检测项目主要有:内应力测试、死胶等 2、除内应力 产品在65+/-5℃的条件下烘干3小时,除去产品成型过程的内应力。 3、涂绝缘油 塑料产品电镀前需要进行绝缘处理,产品表面并非100%上镀层,根据客户要求某些部位不需要上镀层,就要在这些位置做绝缘处理,涂上一层绝缘油,在化学镀过程中对这些部位表面进行保护。 4、电镀 根据产品的大小和筋条框架结构选择合适的电镀挂具,产品上挂后先进行前处理 (1)产品化学清洗除油

化学除油的原理为利用碱性溶液对油脂的皂化作用可除去皂化性油脂,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除去非皂化性油脂。清洗缸液主要为去污粉、10-20g/L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在打气的作用下,产品在60-68℃温度下,时间为1-5分钟对表面脱模剂、指纹、蜡质层等可见杂质进行清理。皂化反应方程式是: (C17H35COO)3C3H5+3NaOH=3C17H35COONa+C3H5(OH)3 (2)亲水浸泡 亲水缸主要成分为稀硫酸(20-30ml/L)、亲水剂(5ml/L),在30-40℃温度下对产品清洗2-8分钟,目的是使后续处理过程中溶液能充分接触产品表面。 (3)粗化处理 粗化缸液主要成分为浓硫酸(380-400g/L)和铬酸酐(380-410g/L),在波美度50+/-2,68-70℃温度下对产品清洗3-20分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走机时间)。主要目的是与高分子有机物表面进行反应,在强氧化和强脱水的作用下,产品表面的小分子会发生降解脱水反应,小分子脱落从而表面形成微孔结构,起到增加产品表面粗糙程度,能提高镀层与产品的附着力。第二个目的是腐蚀产品表面未能清洗掉的有机杂质,第三个目的为增强塑料产品表面的亲水能力。粗化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镀层的结合力、光亮度和完整性。 (4)纯水洗 清洗硫酸及铬酸,防止杂质离子带到后续缸内。 (5)酸化还原(中和活化) 缸液主要成分为稀盐酸(PH值3-4)和焦亚硫酸钠2~5g/L,目的为清洗还原粗过程中残留的高价铬离子,避免硫酸根离子和高价铬离子污染后续缸液,保证活化液的使用寿命。 (6)纯水洗 清洗清除中和过程中产品附带的氯离子。 (7)预浸 预浸液(盐酸150~200ml/L,BPP 18~12ml/L)可对活化液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少前面可能出现的有害物质进入活化槽,防止活化液中的盐酸被稀释以及胶体钯直接和镀件表面的中性水接触而导致的破坏性水解。 (8)沉钯 缸液主要成分为正二价锡离子(2-4g/L)、胶体钯(2-5%)、稀盐酸(150-200ml/L),胶体钯活性极强,能活化塑料产品表面的分子,使化学镍层能充分致密的吸附到塑料产品表面,为后面的化学镀镍提供催化中心———细微的钯金属小颗粒。先进行预浸处理,预浸预浸作用是增加活化液的使用寿命,减少活化液的无谓损耗。在波美度为7+/-1,温度20-30℃下对产品进行1-5分钟的浸泡清洗处理。 (8)解胶 缸液主要成分为稀硫酸(25-35ml/L)和17N:(10-20g/L),解胶解胶可去除胶团表面的两价锡,使钯暴露出来成为化学镀镍的催化活性点。吸附在塑料表面的胶体是以钯为核心、外围为二价锡的粒子团,而活化后道的清洗工序使二价锡水解成胶状,把钯严实地裹在里面,使钯催化作用无法体现。通过45-55℃温度,波美度5+/-2,1-5分钟的浸泡清洗,能达到解胶目的。 (9)化学沉镍 缸液主要成分为次氯化镍、柠檬酸钠、氨水和适量的有机酸组合络合剂、促进剂等。化学镀镍可在钯催化,pH值为8~10波美度6+/-2,温度为25~45℃,5~8分钟时间浸泡下,在塑料表面沉积一层导电镍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