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困境儿童摸底的调查报告

困境儿童摸底的调查报告

困境儿童摸底的调查报告
困境儿童摸底的调查报告

困境儿童摸底的调查报告

截止今年6 月底,我县共有留守儿童24675 人,占学生总数的40% 。农村学校占70 %以上,如竹林湾教学点占100 % ,沙畈河小学占72 % ,石桥铺中学占78 % 。他们被父母、被学校、被社会所“忽视”,心灵上缺少呵护、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安全上缺少保障,残酷地输在“起跑线上”。留守儿童通常显现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为全面了解全县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县妇联组织调研组,于7月1日至815日,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24乡镇499个行政村开展困境儿童调研,现将排查摸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困境儿童基本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初二留守学生在学习及校园生活方面遇到的障碍更多,上学迟到(%)、逃学(%)、不想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67%)、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遇到问题没人帮助()、没做完老师留的作业(%)以及被老师惩罚(%)比例均高于初二非留守学生,分别相差个百分点。

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二、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留守儿童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

2020年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 甸小学联合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 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 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40%。而据全国第五 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2000万人,而 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 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 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

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共生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综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西方的一些社会学家提出了一种“共生方法”的理论来设计社会生产体系,强调社会生产体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共生理论”认为到,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是自然

【实习报告】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在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2012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城口县葛城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葛城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 据调查,葛城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葛城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 调查题目 比例 说明 父母外出打工时,由(外)祖父母照料学习、生活 35% 其他的儿童由亲戚照顾或者自己住 希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90% 10周岁左右更加明显 学校、社会对自己十分关心

78% 父母在电话中教授孩子为人处世道理 11% 更多关心学习状况 具备生活自理能力 81% 在学校有伙伴 55% 因为是留守儿童,交友会受到影响 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14% 自己目前的性格形成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 50% 从表1的调查结论,我们可以看出:3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

2020关于关爱困境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文档

2020关于关爱困境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文档 2020 Research Report on caring for children in distress

2020关于关爱困境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 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 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 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妇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实行男 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是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儿童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与 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贯彻实施“xx”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依据**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xxxx-xxxx年), 围绕文广体局承担的妇儿工作职责,几年来,区妇联积极对接,把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融入到文广体局各项具体工作中,为推进“xx”时期我区妇儿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结合自身职责,制定具体实施 方案和工作措施,承担落实规划中相应的目标任务。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同时,分级落实责任,局属各单位分管领导及专职人员同步实施,同步推动。 2.完善机制,保障经费。进一步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实施妇儿发展规划纳入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的考核评价体系,并依据妇儿工作的需要,重点保障投入,对妇儿规划重点实事项目予以关注,确保工作经费专款专用。 二、策略措施: 1.保障妇女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近年来,直接面向妇女 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充分利用“三八”节庆活动以及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妇女开展读书、文艺演出、陈列展览、书画摄影比赛等活动。 2.保障妇女儿童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近几年来, 积极推进妇女儿童阵地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管理、设施和服务,充分发挥其作用。xxxx年以来,全区 xx0%的乡镇均开设妇女活动场所、设立儿童文化活动场所、儿童阅览室或儿童专用书架、文化室配有儿童活动器材、图书等。

少年儿童热点文化现象的调研报告

少年儿童热点文化现象的调研报告 少年儿童热点文化现象的调研报告 团市委少年部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内容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文化领域也出现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多种文化互相交融,互相渗透。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少年儿童文化发展不断呈现出各种新的现象。为把握多元文化对少年儿童发展的影响,我们以多元文化与儿童发展为主题,认真研究各类文化在与少年儿童不断互动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少年儿童群体中存在的热点文化现象,分析文化因素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并对少年儿童文化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的背景与方法研究背景 1、和谐文化为少年儿童文化发展提供基本前提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促进少年儿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渗入其间,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柱。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必要条件,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2、多元文化为少年儿童文化发展提供外部环境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使少年儿童每天都在迅速地接触各类资讯,视域不断拓宽;另一方面,全球化视野下文化渗透日益加剧,未成年人已成为国际范围

内媒体影响和争夺的主要对象。多元文化为少年儿童文化发展提供外部空间,如何应对文化渗透,保持文化的主体性,成为少年儿童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对少年儿童群体的对象研究为少年儿童文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对少年儿童群体的对象研究是上海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一贯坚持的优良传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认真研究多元文化对少年儿童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在全面与系统相结合、历史与未来相结合、生活状况与精神需求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对少年儿童文化发展研究的时代性和导向性。研究方法本课题选择7-15周岁的少先队员和儿童团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705份,回收有效问卷1705份,有效率为100%。按照年级段、区域、学校类型等为分类依据随机抽取样本,同时考虑到包含一定数量的特殊群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当前少年儿童文化发展基本状况与热点文化现象 1、少先队文化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锻炼自主能力,培养民主意识少先队文化是由少先队性质决定的,是一种反映少年儿童心声特点的特殊文化,它融入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少先队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表现方式,是少年儿童健康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少先队文化发展使少先队所倡导的一切理念、一切价值的综合形成一种影响场,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少先队文化对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使少先队组织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影响,留下深刻的印记。在少

留守儿童的现状

留守儿童的现状 【摘要】“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这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严重不相符合的。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初中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数量达到1980多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关注的重点。为了掌握这些状况的现状,寻求更多关爱留守儿童的建议,我利用暑假在临近的各乡村对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实践。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这些都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当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三种方式。 一是放任型。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那些接受寄养的人,担心引起误解,影响亲戚、邻里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不敢管理,放任自流;还有少数祖父母也无意对孩子进行约束。这部分留守家庭中的儿童学习完全靠自觉,生活学习缺乏监督。 二是溺爱型。父母一方在家或单亲的家庭,有的经济条件较好,无力关心孩子的思想,便只知道在物质上满足他们,或孩子一生气就顺从他们,导致溺爱。有的祖父母或寄养家庭认为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疼爱,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爱,事事依顺着孩子,长时间也会造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三是严厉型。一方在家的父母,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当孩子一旦不听话或犯错时,就大声呵斥,动辄打骂;有的祖父母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以“书是南山竹,不打书不熟”、“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为信条,使用粗暴教育手段。 因此,这些孩子在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格式模板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 联合研究课题。这个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 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 我代表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 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持 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 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有。据 相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 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 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 XX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因为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水准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 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 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 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 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注重的现实问题。注重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升 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有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 面育人目标的达成。注重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 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两个星期我们小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情况做了一个实践调查。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情况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并对我们的调查结果给以了总结和分析,对其面临的问题给以文字表现。并经过我们组员的讨论与研究提出了几点解决建议。 一、农村儿童成长与教育调查统计表问题调查选项比例父母外出打工比例父亲母亲双方外出打工31% 父亲单方外出打工60% 母亲单独外出打工9% 父母探亲时间一年一次74% 两年一次17% 三年一次9% 监护人状况与母亲居住51% 与父亲居住5% 与祖父母居住30% 与外祖父母居住11% 独居3% 感到孤独烦躁时找朋友倾诉64% 看电视14% 玩耍16% 无法解脱5% 学习态度对学习感兴趣51% 一般37% 学不进去9% 旷课逃学3% 遵守纪律情况遵守纪律85% 经常迟到15% 课外活动与娱乐做家务56% 干农活29% 玩3% 遇到困难时靠家人45% 靠朋友20% 靠自己17% 靠老师18% 生病时母亲照顾56% 父亲照顾29% 祖父母照顾5% 亲戚或其他人10%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软弱无力,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又关心不够。他们被父母“遗弃”,被学校“遗弃”,也被社会所“遗弃”。由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

管、教育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滑坡、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良好思想树立出现危机,有的行为甚至表现得很极端。具体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教育欠缺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抑或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抑或数年不知家里的境况。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

困境儿童摸底的调查报告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困境儿童摸底的调查报告范文 为全面了解全县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县妇联组织调研组,于7月1日至8冃15日,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24乡镇499个行政村开展困境儿童调研,现将排查摸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困境儿童基本情况 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二、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留守儿童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 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本文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其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 ; 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者;父母; 教育 前言: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家庭的孩子 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么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要么与年老的祖辈生活。因此,在社会中又形成了一群新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江西等),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到22%之间。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农村青年人跟着进城的潮流来到了城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呆在家里,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

留守儿童国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国外研究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1)国外研究现状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Yeoh 认为,“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在移民过程中错过了迁徙机会、未能被一起带走甚至被遗弃在家乡并由亲戚或熟人照顾的儿童; 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国外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不仅描述了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移民影响留守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调节因素。 从研究地域上看,国外留守儿童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地区。研究主要涉及这些国家或地区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问题等方面。Bryant 认为菲律宾有 300 - 600万儿童因为父母在海外工作而留守; 印尼约 100万,泰国约 50 万。Nobles 利用多状态生命表分析“墨西哥家庭生活调查”数据,结果发现超过 1/3 的墨西哥孩子在儿童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家庭分离,其中父亲移民导致的儿童与单身母亲生活的时间和父母离婚导致的儿童与单身母亲生活的时间一样长;根据2005 年的摩尔多瓦人口健康调查表明: 1/5 的留守儿童在 5 岁以下。另摩尔多瓦教育部报告指出: 65%的相关机构收留着7-12 岁的孤儿或弃儿,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27] 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Booth 对非洲某贫困且父母外出打工率高的农村地区 123 名学前儿童的跟踪研究表明,父亲外出后,母亲承担了对儿童的养育责任,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且母亲权威性不及父亲等原因,这些儿童在认知技能的准备上明显差于父亲在家的儿童,尤其在画图和词汇能力上的差距更大。相反母亲外出后,由父亲养育的儿童在入学准备上则与相应的同伴无显着差异。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全国妇联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 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XX年第六次人 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 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 XX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 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 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 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 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 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

师687人、校长42人。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二、成长中的九个突出问题 1.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

中小学困境儿童调查报告

中小学困境儿童调查报告 困境儿童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 的协调发展。为全面了解射阳湖镇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 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宝应县射阳湖镇妇联通过开展抽样调查走访、一对 一面谈等方式对全镇15名困境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全镇困境儿童的生存状况有了初 步了解。 一、基本情况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 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 养孩子。其中有31%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被 托付给亲友,3%在校寄宿。 射阳湖镇位于宝应县偏北方位,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存在不少的困境儿童,初步统 计数据为15名,全部为留守儿童,约占学生数的百分之一。15名困境儿童中,13名来自 施教区中的农村,还有2名来自集镇。 二、情况分析 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 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我们发现困境学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原因 1、无能为力,只管吃住。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 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 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 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 饭或挨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 本没想到要关心。这些孩子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过于溺爱。很多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 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 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 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和思考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现状研究——以桂林市为例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基于共生理论研究成果、针对农村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数量必将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现象将会也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城镇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 3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约占学校总人数的 40%。而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仅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就近 2000万人,而且还有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一些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迷上电子游戏、赌博;有的甚至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由此可见,“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现实问题。关注留守儿童是学校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留守儿童身上明显存在的监护权缺失、安全无保障、情感缺乏、性格缺损、道德教育出现真空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学校全面育人目标的达成。关注留守儿童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曾指出: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和留守子女教育问题依然严峻......从负面看,父母外出务工使家庭教育缺位,对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它最终会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种现象会影响农村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共生理论是一种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发展的理论。“共生”一词的概念源于生物学,指不同种属的生物一起生活。在我国古老的中医学说中,也早就提出了“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共生理论”。共生理论和方法在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主要是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和经济领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应用,首先为西方社会学者们所提出。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具有高度知识的人与生产工具的综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因此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已经结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Template of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status of left behind chi ldren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前言: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 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 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 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原因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 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 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 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我将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 一、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地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多年不与孩子见面,至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二、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

困境儿童摸底调查报告.doc

困境儿童摸底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全县困境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困境儿童帮扶的有效途径,切实保障儿童生命健康权,县妇联组织调研组,于7月1日至8冃15日,采取以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全县24乡镇499个行政村开展困境儿童调研,现将排查摸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xx县困境儿童基本情况据调查统计,全县困境儿童265人,其中留守儿童210人,单亲家庭儿童40人,孤残儿童15人。 二、困境儿童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据调查发现,孤残儿童因自身残疾的原因及留守儿童因长期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导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欠缺,导致困境儿童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残疾儿童因本身残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因而影响学习。而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大多数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根本无法顾及到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长辈们长期存在溺爱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极其不当,严重影响孩子正常学习,留守儿童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家庭经济薄弱,导致困境儿童生活质量不高。残疾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而留守儿童因父母打工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种,微薄的经济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太少,父母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他们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3、情感沟通太少,导致困境儿童心理偏差严重。据调查,孤残儿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这些儿童正处于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父母关心的不够,与其交流太少,使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从而导致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再加上有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导致他们有心事遇麻烦时缺乏通畅的倾诉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得心理健康。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 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 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3、留守 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 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勺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 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勺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勺人认为

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 通过和一些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各级政府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每年积极组织的帮扶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读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部分难题。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的关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性格发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1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是指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随着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商创业。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所突显出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为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今年市妇联通过县、镇、村妇联组织络,对全市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收集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的形式,走访基层妇联干部、镇村干部、留守家庭等,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共同探讨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思路。本文根据调研情况,对目前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粗浅分析,就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我市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根据妇联系统20xx年3月的调查摸底显示,我市17岁以下留守儿童已达10万多人,占儿童总数的12%。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就有9万多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87%。阳山县、英德市所占比重最大, 阳山县有万多人,英德市有万多人,两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占了全市留守儿童总数的70%。 (一)基本现状。 1、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家境普遍不宽裕,生活依靠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外打工维持。据统计,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 15909人。有的家中有病人,因病致贫情形并不鲜见;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技能水平较低,打工收入较微薄。部分留家的母亲,最主要的任务是料理家务、照顾老人小孩,只进行简单的种植养殖来帮补家计。 2、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生活起居。 3、农村留守儿童中,小学年龄段以下的超过半数。据统计,小学年龄段以下的儿童共有万多人,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65%。其中,读小学的占了%,读幼儿园的占了%,学龄前的占了%。 (二)主要存在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