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1《分子与细胞》易错知识点汇总共320题(含答案)

必修1《分子与细胞》易错知识点汇总共320题(含答案)

必修1《分子与细胞》易错知识点汇总共320题(含答案)
必修1《分子与细胞》易错知识点汇总共320题(含答案)

《分子与细胞》易错知识专项训练(1)

第一部分:易错知识点专项训练

1.绿藻、黑藻、红藻、蓝藻因为都含有叶绿体,所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

2.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3.糖类的组成元素主要有C、H、O( )

4.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

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6.脂肪酸、固醇及纤维素所含有的元素相同( )

7.组成DNA、ATP和磷脂的元素种类不同( )

8.不属于真核生物的一定就是原核生物( )

9.植物细胞、原核细胞、真菌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各不相同( )

10.不含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11.细胞一定有生物膜系统( )

12.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

13.tRNA、mRNA、rRNA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

14.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质与DNA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

15.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

16.所有多肽中的肽键数都是氨基酸数-1( )

17.病毒是一种生物,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 )

18.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没有核膜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

19.蛔虫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20.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占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

21.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最多的是水,但在占干重百分比中最多是蛋白质( )

22.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量最多( )

23.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没有颜色( )

24.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与斐林试剂的用法相似( )

25.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 )

26.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都相同( )

27.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的组分都要减少( )

28.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只有磷脂、糖类、蛋白质( )

29.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中唯一的一种细胞器( )

30.蓝藻细胞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

31.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能运输物质,有的起催化作用,有的能与激素结合,有的能与神经递质结合( ) 32.叶绿体内膜与外膜属于生物膜系统,类囊体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

33.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

34.有中心体的一定是动物细胞( )

35.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唯一通道( )

36.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专门通道,没有选择透过性( )

37.核仁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参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 )

38.核孔的数量和核仁大小不是固定不变的,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多,核仁较大( ) 39.造血干细胞中合成的膜蛋白运输的途径可能是: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

40.细胞质基质中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

参考答案:

01-05:×√×√√0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

《分子与细胞》易错知识专项训练(2)

第一部分:易错知识点专项训练

1.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能进入细胞核,DNA、mRNA通过核孔能出细胞核( ) 2.没有叶绿体或中央液泡的细胞是动物细胞( )

3.没有叶绿体或光合色素就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

4.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在海水中不发生质壁分离( )

5.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因素相同( )

6.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

7.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胞核( )

8.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一定就是主动运输( )

9.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甚至使酶永久失活( ) 10.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 )

11.用淀粉酶来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

1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将H202酶和H202分别放在同一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 )

13.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检查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 ) 14.选择蔗糖、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以用碘液来进行检测( )

15.ATP的组成元素为C、H、O、N、P,其中A的含义是指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 16.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中含量很多( )

17.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都可循环利用( )

18.植物细胞呼吸作用合成的ATP是所有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 )

19.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 20.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

21.人体细胞内产生的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 )

22.有氧呼吸时,生成物中H2O中的氢全部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

23.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时,叶绿体为线粒体提供O2和葡萄糖,线粒体为叶绿体提供CO2( )

24.等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含H量高,因此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大于产生CO2的量( )

25.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26.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

27.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 28.光下只要有氧气的释放就只进行光合作用( )

29.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

30.叶绿体中的色素只吸收可见光,而对红外光和紫外光等不吸收( )

31.叶绿素主要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对绿光不吸收( )

32.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ATP产生,但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 )

33.水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 )

34.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比安静时多( ) 35.细胞呼吸的结果如果没有水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 )

36.人体剧烈运动时,CO2/O2>1,即CO2既可在线粒体又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 37.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 38.光照越弱,阴生植物光合作用越强;光照越强,阳生植物光合作用越强( )

39.某一光照强度下,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

40.降低光照将直接影响到光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暗反应;改变CO2浓度则直接影响暗反应的进行,但不影响光反应( )

参考答案:

01-05:×××√×0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

《分子与细胞》易错知识专项训练(3)

第一部分:易错知识点专项训练

1.线粒体产生的CO2扩散到同一细胞中的叶绿体中被利用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扩散到相邻细胞中的叶绿体中被利用至少穿过6层生物膜( )

2.能够分裂的细胞一定有细胞周期,高度分化的成熟细胞一定没有细胞周期( )

3.观察细胞分裂所处时期时,大部分都处于分裂期( )

4.不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裂期时间越长的,观察到染色体机会一定越大( )

5.纺锤体形成于细胞分裂前期,解体于末期( )

6.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产生了赤道板( )

7.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

8.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

9.如果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是1∶2,它一定不是浆细胞( )

10.细胞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

11.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

12.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DNA的复制和DNA的平均分配( )

13.只有动物才能进行减数分裂( )

14.所有细胞分裂过程中均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 )

15.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一定会发生基因重组( )

1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可以被称为同源染色体( )

17.某二倍体生物处于细胞分裂后期的正常细胞内含有10个DNA分子,则该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18.某个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4、8、8( )

19.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 )

20.植物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一定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 )

21.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出现等位基因则一定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 ) 22.次级性母细胞在分裂的前期、中期与后期染色体数不同,但DNA数相同( )

2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且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相

等( )

24.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最多为2n,而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可为4n( ) 25.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

26.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遗传物质完全相同,但由于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不同,因而转录生成的mRNA及翻译生成的蛋白质完全不同( )

27.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

28.卵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其全能性也较高( )

29.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

30.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

31.细胞凋亡不受环境影响( )

32.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衰老即为个体衰老,而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衰老个体内没有新细胞产生( )

33.凋亡的细胞中所有基因的表达都要降低( )

34.只有癌细胞内才有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且只要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即可引发细胞癌变( )

35.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不表达( )

36.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不属于细胞分化( )

37.老年人皮肤色素沉积出现“老年斑”,原因可能是紫外线照射引起色素沉积( ) 38.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39.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属于细胞的编程性死亡( )

40.人体细胞的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

参考答案:

01-05:√×××√0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必修一知识点 一、走进细胞 1、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 高倍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3、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4、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5、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其中水是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①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化学元素组成:C、H、O。 糖类的分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②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③蛋白质是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化学元素:C、H、O、N。 ④核酸是细胞中含量最稳定的,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化学元素组成:C、H、O、N、P。 3.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之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斐林试剂中的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 a.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b.现象:橘黄色或红色。 c.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②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3)蛋白质的鉴定

2019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易错知识点归纳语文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易错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易错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错知识点归纳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未必)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

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效率与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易错点总结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易错点总结5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1 1、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2、(1)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①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②ADP+Pi+光能ATP (2)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

①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②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3、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 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 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自养生物:可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 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2 细胞的基本结构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高一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 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细胞→组织(相同细胞构成的集合)→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有单有多):霉菌(除链霉菌外),酵母菌 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全是单细胞):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细菌(乳菌,大肠杆菌),蓝藻(也称蓝细菌),颤藻,蓝球藻,发菜,念珠藻 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共同之处:核糖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不同之处:鞭毛(细菌),拟核(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 细胞学说:主要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体现了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单位)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分裂,细胞需要更新) 生命与无机自然界有统一性,但虽各种元素都有,含量却不同,故生命与无机自然界有差异性→生物体要生命活动→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极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种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 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鲜重: 干重: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2019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期终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分子与离子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a) 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等。C 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O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 二.无机物 1.水在细胞中的作用(a) 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调节体温④参与生化反应过程 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b) 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无机盐的作用: 1)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维持酸碱平衡、血浆浓度、神经肌肉兴奋性 2)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镁:叶绿素成分碘:甲状腺激素成分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呆小症 缺钙:抽搐、软骨病,儿童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会骨质疏松缺铁:缺铁性贫血 三.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 1、糖类的种类,作用和分类的依据(b) 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a)---------主要的储能物质 (1)脂质由C、H、O元素构成,有些含有N、P。 (2)分类①油脂(CHO):储能、维持体温

②磷脂(CHONP):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CHO):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④胆固醇(CHO):是人体所必需的,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蛋白质(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基本单位:氨基酸 (1)组成元素:主要是C、H、O、N等元素组成,有些含有S等元素 (2)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3)氨基酸分子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判断依据) (4)种类:约20种,由R基决定。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及多肽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肽键 (1)形成方式:脱水缩合, 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2)关于氨基酸缩合反应的计算: 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一分子蛋白质中至少含有氨基或者羧基的数目=肽链条数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水数×18 3)、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4)、蛋白质结构多样的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2)氨基酸数目成百上千(3)、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4)肽链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5)、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等;催化功能:如绝大多数的酶;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血红蛋白;调节功能: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免疫功能:如抗体;识别功能:受体

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

〈〈经济生活》易混xx知识点归纳整理 1. 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学生兄弟。(为 (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为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 货币的本质是商品。(为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5 5.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为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6.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为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7. 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8. 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为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 9.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为(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 力) 10. 金银纪念币的本质是商品(为

(金银纪念币是商品,是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1. Q币是商品,它可以充当支付手段。(为 (Q币是特殊商品,是虚拟货币,代表一种服务,不是货币,没有货币的职能。) 12. 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为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通货紧缩时相反。 13. 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外币就是外汇。(为 14. 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寸 15. 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为 (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16. 冏品需求量的增加,会引起冏品价格的上涨。(为 (还要结合供应量,如果供不应求,才会引起价格上涨。) 17. 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为(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8.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为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9. 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为 (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高中生物必修一易错知识点.doc

高中生物必修一易错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易错知识点 关于蛋白质 (1)不要将氨基误写为NH2或NH3;不要将羧基误写为COOH;也不要将肽键误写为CO NH或CONH。 (2)若某肽链中有四个肽键,此化合物应叫五肽,不叫四肽,即根据脱水缩合的氨基酸个数命名。 (3)一条刚刚从核糖体上产生的多肽链可以叫多肽,但不能称为蛋白质。 (4)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的原因不是破坏了氨基酸之间的肽键,而是破坏了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关于核酸 (1)不要误认为核苷酸中的糖环是由5个碳原子组成的,其实是由4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5号碳不在糖环上。 (2)不要误认为碱基相同的核苷酸也相同。如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与腺嘌呤(A)核糖核苷酸是不同的。 (3)不要误认为DNA的结构都是链状,DNA的结构有两类:链状和环状。 (4)不要误认为DNA的载体只有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DNA的载体。 有关糖类和脂质 (1)不要误认为所有糖中氢氧比都为2∶1,如C5H10O4(脱氧核糖);也不要误认为分子中碳氢比为2∶1的都是糖类,如CH2O(甲醛)。

(2)不要误认为糖类只供能,糖类还参与细胞膜的构成,与蛋白质组成糖蛋白,有保护、信息传递等功能。 (3)不要误认为糖类的合成没有专门的细胞器。如葡萄糖是在叶绿体中合成的。 (4)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不参与氧化分解供给能量。 (5)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但不构成膜结构,磷脂和胆固醇均参与膜结构的组成。 (6)脂肪脂质。脂肪只是脂质的一种,脂质除包括脂肪外,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 有关细胞膜 (1)细胞膜结构图示中糖蛋白的多糖侧链是判断生物膜内、外侧的依据,多糖侧链所在的一侧为细胞膜外侧,其另一侧为细胞膜内侧。 (2)不同细胞膜的成分种类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通过细胞膜排出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废物,如抗体、激素等。 (4)细胞膜组成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各成分所占的比例会由于细胞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5)蛋白质在细胞膜中分布并不是均匀的,有些在磷脂双分子层两侧,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则贯穿整个磷脂双子层。 (6)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是由结构特点决定的,如果细胞膜失去了流动性,也就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必修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知识点总结 (一)走近细胞 一、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病毒分类:DNA病毒、RNA病毒 遗传物质:或只是DNA,或只是RNA(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 光学结构: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机械结构: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 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 2、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低倍镜下调清晰,并移 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3、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 四、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五、细胞学说的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的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现: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论:施旺、施莱登 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 1、1938~1839年,细胞学说; 2、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3、1866年,孟德尔,遗传学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元素基本元素:C、H、O、N(90%) (20种)大量元素:C、H、O、N、P、S(97%)K、Ca、Mg等 物质基础微量元素:Fe、Mn、B、Zn、Mo、Cu等 最基本元素:C,占细胞干重的48.8%,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占细胞鲜重的7%~10%,占干重的50%)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最新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最新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1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6.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8.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易错点

第一章 1、所有细胞(包括原核细胞)遗传物质为DNA。 2、水绵为低等植物,黑藻为高等植物,低等植物有中心体,高等植物没有。 3、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并指出新细胞可以从 老细胞中产生。 4、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其遗传物质DNA是环状裸露的。 5、生命系统结构一般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无“系统”这一生命层次。 6、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者宽度,面积需要平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所以在 移动装片的时候是同向移动。低倍镜使用粗准焦螺旋,高倍镜使用细准焦螺旋。 7、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是可以进行新陈代谢和繁殖后代,所以属于生物。病毒有蛋白 质和核酸(DNA或RNA)构成,根据核酸的种类可分为DNA病毒、RNA病毒。 8、原核生物有细胞壁,其成分主要为肽聚糖。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为主要为纤维素和 果胶。 9、艾滋病患者不是死于艾滋病病毒,而是因为患者的淋巴细胞被艾滋病病毒大量破坏,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10、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 11、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但是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包含 相关的酶和色素就行)。 12、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 第二章 1、注意题干中元素的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根据元素的含量 划分的。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 生命活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2、任何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一定是水。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但数量最多的是氢原子。 3、三大物质鉴定实验:(1)鉴定非还原糖(如蔗糖)时:如果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2)脂肪鉴定现象观察 ①若要观察被染色的脂肪颗粒,则使用显微镜。 ②若要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则不必使用显微镜。

《必修1分子与细胞》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1.盐析 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出现白色絮状物,高温加热后鸡蛋清会呈现白色固态状,导致蛋白质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原理相同吗?说明理由。 ——[问题源于《必修1》 P23“与生活的联系”] 【提示】不同。在食盐作用下析出蛋白质,蛋白质本身的结构没有改变,仍维持原有的生物活性;高温加热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丧失了原有的生物活性。 【点睛】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原理是物质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不同—蛋白7质在高浓度盐溶液中析出,而DNA是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析出,盐析为可逆反应,由此可见,盐析与高温、过酸、过碱导致的蛋白质不可逆转变性失活有本质不同。 2.水盐与生命健康 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同时也需要补充体内丢失的无机盐,因此,输入葡萄糖盐水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的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 ——[摘自《必修1》 P36“与生活的联系”] 【点睛】急性肠胃炎的病人因为小肠的吸收功能受到了影响,不能将喝进去的水吸收进入血液,所以容易造成脱水。另外,吸收功能降低,体内细胞生命活动不断消耗能量,分解体内葡萄糖,还要及时补充体内葡萄糖,满足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源。 3.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处理,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摘自《必修1》P44“小框内容”] 4.溶酶体与硅肺(关注健康关爱生命) 科学家发现有40种以上的疾病是由于溶酶体内缺乏某种酶产生的,如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硅肺。当肺部吸入硅尘(SiO2)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摘自《必修1》P46“相关信息”] 【命题预测】结合常见疾病,考查溶酶体的结构、功能以及酶、基因表达、免疫等知识。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期末考试的脚步越走越近,你的政治怎样复习呢?小编提醒大家易错、易混淆点一定要着重学习,不然丢分就真的很惨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易错观点 (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核心概念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核心概念 1.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4.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 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6.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 7.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化合物,细胞生命活动中绝大多数的能量都是由它直接提供的。 8.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9.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0.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1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2.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的生理形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 13.细胞癌变是指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核心概念 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稳态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平衡稳定状态。 3.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 4.反射是神经调节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5.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6.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7.物种是指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8.种群是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彼此可以进行交配,完成基因交流过程。 9.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的集合。 10.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1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1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纳汇总

政治必修一复习精简版 第一单元 1、商品 ①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用于交换(以物换物或以钱换物,并处于流通领域中)、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③两种属性的关系: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于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P.s. 任何商品都具有这两种属性,但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兼有商品的两种属性,而只能互相让渡,即生产者只能拥有商品的价值,消费者只能拥有商品的使用价值P.s. 凡是说到商品的质量问题的,就是针对商品的使用价值。 2、货币 ①货币也是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能成为货币的只有贵金银(金银纪念币是货币,但纪念钞不是货币,纪念钞在流通时与一般的纸币一样只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时手段的价值符号)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标价)、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p.s.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的比较: 相同点:二者都是给钱出去 不同点:流通手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双方的收付行为是同时进行的;但支付手段一般是提前或延期支付,如赊账、支付利息、地租、债务、税款工资等,双方是收付行为不是同时进行的,具有时间差 p.s.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流通手段是货币的职能之一,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不是货币的职能,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的整个过程P.s.商品流通对生产者的启示: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说到商品的质量问题时,一定要想到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和商品流通的启示。 3、纸币 ①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②纸币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过程中为了方便而产生的一种价值符号,它不能等同于货币本身,纸币只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某些纸币还可以代替货币指向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欧元、日元),纸币不能代替货币行使价值尺度职能。 ③纸币本身的价值很小,甚至可以忽略,所以纸币的面值多少,并不是指制造纸币的这张纸价值多少,而是指纸币能代替多少货币去和对应的商品相交换。 ④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面值、样式,但不可以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⑤纸币发行量应该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即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就发行多少纸币去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①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是纸币发行量过多,表现是全面(市场上大部分商品)持续(长时间)的物价上涨,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应该通过上调银行利率、上调银行准备金率或者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它。 ②通货紧缩的原因之一是纸币发行量过少,表现是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应该通过下调银行利率、下调银行准备金率或者扩张性的财财政政策来抑制它。 5、外汇 ①是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简单来说就是在国外做生意、旅游、购物时要使用的用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 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储蓄卡);其中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属于银行信用

最新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必修一)复习进程

生物必修一易错题集锦 ◆第一章走近细胞 易错点1 不能区分不同生物生命系统的层次 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病毒无细胞结构,也就无生命系统的层次,单细胞生物有细胞、个体两个层次,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多细胞生物需区分动物与植物,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动物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均有。对动物的常见组织要会辨认,例如呼吸道、消化道上皮组织,血液、皮下脂肪、肌腱属结缔组织,骨骼肌属肌肉组织,脑、脊髓属神经组织。还要知道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例一辨析下列事实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层次 ⑴一个乳酸菌⑵一个乳酸菌菌落⑶被杂菌污染的乳酸菌菌落⑷培养基中的所有成份 分析:⑴属于细胞或个体⑵属于种群⑶属于群落⑷属于生态系统 例二下列事实按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排列 ⑴皮肤⑵胃粘膜⑶叶片⑷神经元⑸变形虫⑹细胞内的蛋白质等化合物⑺人体内的所有HIV ⑻同一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⑼池塘内的所有鱼类⑽池塘内的所有生物⑾一滴雨水 分析:⑹、⑺、⑼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其余的排列如下:细胞⑷、⑸→组织⑵→器官→⑴、⑶个体⑸→种群⑻→群落⑽→生态系统⑾ ★方法技巧1 如何认识病毒 1.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故又称为“分子生物”。 2 生活方式:专性寄生 非胞结构,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因此,培养病毒的培养基中必须有活细胞。 3.遗传物质

每种病毒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RNA或DNA。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一般是双链结构。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一般是单链结构,不如DNA双链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4. 分类 分类依据病毒分 类 举例 按照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动物病 毒 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植物病 毒 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等 细菌病 毒 噬菌体(如痢疾杆菌噬菌体) 按照病毒内的遗传物质DNA病毒乙肝病毒、噬菌体等 RNA病毒 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病毒、脊髓灰质炎病 毒、 5.增殖 病毒不存在个体的生长和二分裂等细胞繁殖方式,只能在活的寄主体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各类病毒的增殖过程基本相似。病毒进入细胞,一般包括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等大致五环节。 ★方法技巧2 区别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 小 较小较大 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成形的细 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拟核,DNA 成环状,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 色体 有核膜,有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DNA与蛋白质结合成条状的染色体 细胞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绝大多数有细胞壁,主要成 分为糖类和蛋白质组成的肽聚 糖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细胞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含几丁质 代表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藻、支原 体 动物、植物、真菌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 生物必修一细胞核知识点笔记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 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 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生物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知识点笔记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高一生物易错知识点 易错点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识记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走出误区:不仅要记住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蛋白质(C、H、O、N,有的含S、P)、核酸(C、H、O、N、P)、糖(C、H、O)和脂质(C、H、O,有的 含N、P)等,还要理解由这些物质水解或分解的产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另外,还要 注意总结一些化合物的特征元素,如Mg、Fe分别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的特征元素, N、P是构成DNA、RNA、ATP的重要元素。 易错点2中心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易错分析: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一些特殊问题理解不到位。 走出误区:(1)具有中心体的不一定都是动物细胞,如果有细胞壁也有中心体 应该属于低等植物细胞。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线粒体:有些细菌(如硝化细菌、蓝 藻等)虽然没有线粒体,它们可通过细胞膜上的有氧呼吸酶进行有氧呼吸。真核细 胞不一定都有线粒体:某些厌氧型动物,如蛔虫细胞内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 呼吸;还有一些特化的高等动物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也没有线粒体。 (3)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 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它的光合作用是在细胞质的一些膜结构上进行的,上 面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色素和酶。另外,如光合细菌等可进行光合作用,但也没有 叶绿体。 易错点3真、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 易错分析:不能认清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及其独有的特征,是造成这 一错误的主要原因。 走出误区:原核生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从同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寄生、腐生等异养型生物,少数为自养型生物, 如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等。 (2)从异化作用类型来看,多为厌氧型生物,部分为需氧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生殖方式多为分裂生殖(无性生殖)。 (4)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 只进行无性生殖。 (5)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只有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结构非常简单。既然没有细 胞结构,就不是真核细胞或原核细胞。 易错点4ATP分子结构的相关内容 易错分析:不清楚ATP、ADP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关系。 走出误区:从ATP的结构式分析,1分子ATP包括1分子腺苷A(与DNA、RNA中的A 含义不同),腺苷由腺嘌呤(碱基)和核糖(五碳糖)组成,3分子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 酸键。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首先断裂,释放能量,变成ADP;若完全水解,另一个高能磷酸键也将断裂变成AMP,AMP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前言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一、选择题 1.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 A.碳 B.氢 C.氧 D.氮 2.在组成生物体内的元素中,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是() A.Fe B.Zn、C.C D.Mg 3、C、H、N三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4%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岩石圈中,其 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C.生物体内的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找到 D.生物界的特殊性 4.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蛋白质 B.水 C.淀粉 D.糖原 5.组成糖元和核酸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C、H、O和C、H、O、N、P B.C、H、O、P和C、H、O、N、S C.C、H、O、N和C、H、O、N、P、S D.C、H、O、S和C、H、O、N、P、S 6.有人长跑后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人体大量出汗排出了过量的() A.水B.钙盐C.钠盐D.尿素 7.已知Mn2+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如它能激活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 .对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 .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 .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8.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 .淡盐水 B .核酸型饮料 C .蛋白质型饮料 D .纯净水生活 9.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例如:心肌含水约79%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这种差异合理的解释是() A.心肌内多是结合水 B.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C.心肌内多是自由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10.控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的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质 D.核酸 11.细胞内组成DNA的五碳糖是:() A.核糖 B. 葡萄糖 C. 脱氧核糖 D.麦芽糖 12.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是() A.葡萄糖B.乳糖C.糖元D.淀粉 13.植物和动物体内都具有的糖是()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 14.人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蛋白质 B.葡萄糖 C.脂肪 D.ATP 1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物质是() A.麦芽糖和乳糖 B.纤维素和蔗糖 C.糖原和淀粉D.葡萄糖和核糖 16.纤维素是一种多糖,在下列哪种生物中可以找到?() A .烟草花叶病毒 B .烟草 C .噬菌体 D .草履虫 17.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A .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 .都含有 C 、H 、O 、N 四种元素 C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18.下列关于糖类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 .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C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D .纤维素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19.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在遭受低温、干旱和盐碱等非致死性逆境袭击时,细胞内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等含量有明显提高。下列有关推断比较合理的是() A.是细胞内结合水转变为自由水的结果 B.此时呼吸增强,有利于植物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 C.逆境时淀粉水解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强 D.与生物的遗传性无关,应属于适应性 20.下列物质中,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基本支架的依次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