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日数的计算

人日数的计算

人日数的计算
人日数的计算

调查某工厂全体员工年龄分布范围24—45岁;体力劳动分级构成:轻体力劳动男性15人,女性30人;中等体力劳动男性8人,女性6人,进行3天膳食调查:员工早、午晚三餐能量分布为20%,40%,40%;大米总消耗量62kg,每人蛋白质平均摄入量72g/d,就餐人数(见下表)

查表能量RNI:18—50岁轻体力劳动男性2400kcal/d,女性2100kcal/d

中等体力劳动男性2700kcal/d,女性2300kcal/d

膳食调查就餐人数登记表

请你完成下列工作

1、计算各类人员就餐人日数和总就餐人日数。

2、计算员工平均每日大米摄入量

3、计算不同能量需要的各类人员折合标准人系数

4、计算被调查员工的混合系数

5、计算被调查员工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

1、各类人员就餐人日数和总人日数

轻体力男性的就餐人日数=(10+13+12)×20%+(15+15+15)×40%+(14+12+14)×40%=41(人日)

轻体力女性的就餐人日数=(25+20+28)×20%+(30+30+30)×40%+(20+25+18)×40%=75.8(人日)

中体力男性的就餐人日数=(8+8+6)×20%+(8+8+8)×40%+(8+6+6)×40%=22(人日)

中体力女性的就餐人日数=(6+4+5)×20%+(6+6+6)×40%+(4+6+5)×40%=16.2(人日)

就餐总人日数=41+75.8+22+16.2=155(人日)

2、员工的平均每日大米摄入量

平均每日大米的摄入量=62÷155=0.4kg/人、日)

3、不同能量需要的各类人员的折合标准人系数

查表能量RNI:18~45岁轻体力劳动男性2400kcal/d,女性2100kcal/d,中体力劳动男性2700kcal/d,女性2300kcal/d;

轻体力男性的折合标准人系数=2400÷2400=1.0

轻体力女性的折合标准人系数=2100÷2400=0.875

中体力男性的折合标准人系数=2700÷2400=1.125

中体力女性的折合标准人系数=2300÷2400=0.958

4、计算该工厂员工的混合系数

混合系数=Σ(折合系数×人日数)/总人日数

(1.0×41+1.125×22+0.875×75.8+0.958×16.2)÷155=0.97

5、计算该工厂员工的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

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72÷0.97=74.23(克)

人日数的计算

调查某工厂全体员工年龄分布范围24—45岁;体力劳动分级构成:轻体力劳动男性15人,女性30人;中等体力劳动男性8人,女性6人,进行3天膳食调查:员工早、午晚三餐能量分布为20%,40%,40%;大米总消耗量62kg,每人蛋白质平均摄入量72g/d,就餐人数(见下表) 查表能量RNI:18—50岁轻体力劳动男性2400kcal/d,女性2100kcal/d 中等体力劳动男性2700kcal/d,女性2300kcal/d 膳食调查就餐人数登记表

请你完成下列工作 1、计算各类人员就餐人日数和总就餐人日数。 2、计算员工平均每日大米摄入量 3、计算不同能量需要的各类人员折合标准人系数 4、计算被调查员工的混合系数 5、计算被调查员工折合标准人的蛋白质摄入量 1、各类人员就餐人日数和总人日数 轻体力男性的就餐人日数=(10+13+12)×20%+(15+15+15)×40%+(14+12+14)×40%=41(人日) 轻体力女性的就餐人日数=(25+20+28)×20%+(30+30+30)×40%+(20+25+18)×40%=75.8(人日) 中体力男性的就餐人日数=(8+8+6)×20%+(8+8+8)×40%+(8+6+6)×40%=22(人日) 中体力女性的就餐人日数=(6+4+5)×20%+(6+6+6)×40%+(4+6+5)×40%=16.2(人日) 就餐总人日数=41+75.8+22+16.2=155(人日) 2、员工的平均每日大米摄入量 平均每日大米的摄入量=62÷155=0.4kg/人、日) 3、不同能量需要的各类人员的折合标准人系数 查表能量RNI:18~45岁轻体力劳动男性2400kcal/d,女性2100kcal/d,中体力劳动男性2700kcal/d,女性2300kcal/d; 轻体力男性的折合标准人系数=2400÷2400=1.0

合理确定审核所需的人日数保证审核的有效实施

1 目的和范围 合理确定审核所需的人日数,保证审核的有效实施。 本原则适用于指导 ZSC 所开展的QMS EMS OHSMSA 证业务范围中单一或多体系审核的人日 数确定。 2 引用文件 CNAS-CC105《确定管理体系审核时间( QMS EMS OHSM )〉; CNAS-GC0《2 管理体系结合审核应用指南》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 (CNCA2014年第5号); CNAS-CC106〈〈 CNAS-CC01在一体化管理体系审核中的应用》 。 3 定义 CNAS-CC10《<〈确定管理体系审核时间( QMS EMS OHSM )的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审核人日数的确定原则 4.1 关于质量管理体系 4.1.1 下列情况可考虑增加审核人日: a ) 组织的工作在多于一处的建筑物或地点实施,审核时需要复杂的后勤安排, 例如必须对一个单独的设计中心 实施审核; 员工使用多于一种的语言(需要翻译或妨碍单个审核员独立工作) ; 与人员数量相比,现场很大(例如森 林) ; 受法规管制的程度较高(例如食品 药品 航天 核能等领域) ; 体系覆盖着高度复 杂的过程或数量较多的互不相同的活动; 需要访问临时场所,以确认拟认证管理体系中的常设场所的活动; 外包职能或过程; 被划为高风险的活动。 4.1.2 下列情况可考虑减少审核人日: 客户不负责设计工作,或体系的范围不适用标准的其他标准要素; 与人员数量相比,现场很小(例如仅有综合办公区) ; 体系成熟; 对客户管理体系已有的了解(例如同一认证机构已依据另一标准认证了该客户) ; 客户为认证所作的准备(例如已经获得另一个第三方合格评定制度的认证或承 认); 注:如果审核依据 CNAS-CC10饌施,不能采用此项调整,审核时间的减少将由一体化程度计 算。 f ) 活动的风险或复杂程度低,例如: —过程仅包含单一的一般性活动(例如仅包含服务) ; 所有班次都实施低复杂程度的相同的活动,且有适当证据表明所有班次的表 现相同; 相当一部分员工从事相似的简单职能;范围内包括重复过程(雇员从事重复 活动)。 g ) 有一部分员工在组织的场所外工作,例如销售人员 司机 服务人员等,并且有 可能通过记录审查来对其活动 是否符合体系要求进行充分地审核。 h ) 自动化程度高。 注:减少审核时间的因素对每个客户组织的每次计算仅可以使用一次。 4.2 关于环境管理体系( EMS ) 4.2.1 下列情况可考虑增加审核人日: b ) c ) d ) e a) b) c) d) e)

日工资标准如何计算

日工资标准如何计算 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出勤天数比例=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同样举上面的案例: 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 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4元 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3)=2080.4元 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 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2175÷21.75×(20+1)×(21.75÷(21+1))=2076.14元 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1+1))=2076.14元 2014年的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即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目前,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 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工资总额由 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 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 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 工会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 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 奖金。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 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 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人日数 标准人系数 标准人日数 混合系数

食物摄入量: 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某种食物实际消耗量(克)÷总人日数 标准人每日每种食物消费量=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混合系数 总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 全家的标准人日数=成员1标准人系数×人日数+成员2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混合系数=全家总的标准人日数÷全家总人日数 =某人群总的标准人日数÷各年龄组总人日数 (例题) 某住宿中学某日全天就餐人数统计如下:13岁男生65人,13岁女生58人,14岁男生60人,14岁女生62人,15岁男生55人,15岁女生60人,男教工(50岁以下)22人,女教工(50岁以下)19人(其中孕妇一人)。 (1)计算各人群标准人系数。 (2)计算总人日数及总标准人日数。 (3)计算混合系数。 (4)计算该人群折合标准人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 答: (1)人群划分并查表确定能量需要量 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划分为以下9个人群:

A、13岁男生能量需要量2400千卡 B、13岁女生能量需要量2200千卡 C、14岁男生能量需要量2900千卡 D、14岁女生能量需要量2400千卡 E、15岁男生能量需要量2900千卡 F、15岁女生能量需要量2400千卡 G、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能量需要量2400千卡 H、成年女子轻体力劳动者能量需要量2100千卡 I、孕妇能量需要量2300千卡 计算各个人群标准人系数 以体重60公斤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标准人能量需要量为2400千卡 A、13岁男生的标准人系数=2400/2400=1 B、13岁女生的标准人系数=2200/2400=0.92 C、14岁男生的标准人系数=2900/2400=1.21 D、14岁女生的标准人系数=2400/2400=1 E、15岁男生的标准人系数=2900/2400=1.21 F、15岁女生的标准人系数=2400/2400=1 G、成年男子轻体力劳动者的标准人系数=2400/2400=1 H、成年女子轻体力劳动者的标准人系数=2100/2400=0.88 I、孕妇的标准人系数=2300/2400=0.96 (2) 确定每个人群的人日数

计算题

1. 某机关食堂,早餐有30人进餐,午餐有50人进餐,晚餐有20人进餐,三餐功能比为30%、40%、30%,计算总人日数? 30×30%+50×40%+20×30%=35人日 2. 某人一周之内在家中用早餐7次,午餐5次,晚餐4次,其餐次比为0.2、0.4、0.4,计算个人总人日数? 7×0.2+5×0.4+4×0.4=5人日 3. 某食堂早餐用餐人数100人,午餐120人,晚餐80人,每餐能量分别为600kcal、1000kcal、800kcal,计算总人日数? 三餐热能比:早餐=600/(600+1000+800)=25% 午餐=1000/(600+1000+800)=42% 晚餐=800/(600+1000+800)=33% 总人日数=100×25%+120×42%+80×33%=101.8人日 4.某食堂早、午、晚餐用餐人数分别为200人、280人、160人,每餐能量分别为600kcal、1000kcal、800kcal,计算总人日数?若全部为男性,其中早、午、晚餐轻体力劳动者100、180、80人,早、午、晚餐中体力劳动者60、50、30人,早、午、晚餐重体力劳动者40、50、50人,计算混合系数?若平均每人每日摄入蛋白质82g,计算标准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 1)三餐热能比:早餐=600/(600+1000+800)=25% 午餐=1000/(600+1000+800)=42% 晚餐=800/(600+1000+800)=33% 计算折合系数:以轻体力活动男性为标准人,轻体力男性折合系数为1,中体力男性折合系数为2700/2400=1.125,重体力活动男性折合系数为 3200/2400=1.33 总人日数=200×25%+280×42%+160×33%=50+117.6+52.8=220.4人日 标准总人日数=(100×25%+180×42%+80×33%)×1.0+(60×25%+50×42%+30×33%)×1.125+(40×25%+50×42%+50×33%)×1.33=127×1.0+45.9×1.125+47.5×1.33=127+51.6+63.2=241.8人日 混合系数=标准总人日数/总人日数=241.8/220.4=1.097 2)标准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摄入蛋白质/混合系数

数据计算公式

统计数据计算公式 (1)表中、人员、床位、门急诊人次、实际开放总床日数、实际占用总床口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等基本数字的填列口径参照卫生部统计报表制度。 (2)"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出院人数 (3)"药品平均日消耗"=药品费/日历天数 (4)"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重"=药品收入/(药品收入+医疗收入)x100% (5)"药品综合差价率"=药品平均迸销差价/药品平均占用额*100% (6)"严药品周转天数"=日历天数*药品平均占用额/药品费 (7)"每职工平均门诊人次"=门急诊人次/平均职工人数 (8)"每职工平均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平均职工人数 (9)"严每职工平均业务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平均职工人数 (10)"存货周转次数"=(卫生材料费+其他材料赞+低值易耗品)/存货平均占用额 (11)"每床位占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实际开放床位数 (12)"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实际开放总床日x100% (13)"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 (14)"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l)x100% (15)"净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期末数/净资产期初数-l)x100% (16)"流动资产收益率"=(净资产累计增加数-财政补助收入)/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x100% (17)"固定资产收益率"=(净资产累计增加数-财政补助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x100% (18)"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累计增加数-财政补助收入)/净资产平均占用额x100% (19)"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医疗收入/固定资产x100 (20)"百元业务收入积累率=(修购基金+收支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业务收入x100 (2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2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日工资计算方法

日工资计算方法: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用于有缺勤,工作未满一个月等情况下的工资计算) 小时工资计算方法: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8) 节假日加班费计算 节假日加班三薪(月工资收入÷21.75×300%)、公休日加班双薪(月工资收入÷21.75×200%) 春节长假七天总加班费=月工资收入÷21.75×300%×3+月工资收入÷21.75×200%×4 上述案例案例以春节长假七天加班为例,前三天是法定节假日(即除夕、春节、初二)拿三薪,每天加班费为(月工资÷21.75×300%),后四天是双休日调休(即初三至初六)拿双薪,每天加班费为(月工资÷21.75×200%)。 几个固定数据说明 按照法律规定,每月工作时间为20.83天,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全年制度工作时间为250天,全年节假日及公休日为115天。 计算方法:每月工作时间 20.83=(365-104-11)÷12;月计薪天数 21.75=(365-104)÷12);全年制度工作时间 250=365-104-11;全年节假日及公休日115=104+11 年终奖缴税计算方法 年终一次性奖金 根据国税发[2005]9号的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例如,2009年1月份向其员工发放工资240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6000元,应缴个税为:(2400-2000)×5%=20元,由于2400元已超过费用扣除额2000元,则计算年终奖税款时无需再减除差额,则年终奖部分的个税应税所得额为6000元,除以12后为500元,使用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年终奖部分的应纳税额=6000×5%=300元,该员工当月应交纳个税=20+300=320元。

人日数等几个概念

营养学教材中的几个知识点补充 原创作者:高慎东 目录 一、以上概念产生的背景. 1 二、概念的举例解释。. 1 1、人日数. 1 2、标准人. 2 3、折合系数. 2 4、标准人日. 2 5、总标准人日. 3 6、混合系数. 3 7、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 4 在《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中涉及到几个概念:人日数、标准人日数、折合系数、混合系数、总标准人日数、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等。由于教材是直接翻译自外文,语法不太适应国人习惯,造成众多学生的理解困难。为此,本人斗胆就这几个概念进行梳理,供大家参考。由于本人学识有限,难免出现谬误,还请同仁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作者简介: 高慎东,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学士,就职于中海油,营养师,渤海石油电视台健康讲师。 一、以上概念产生的背景 对于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等一致的人群,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群的膳食进行统计,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获得其营养摄入情况。 但对于一个家庭中既有幼儿、青春期孩子、成年人、老年人以及三餐中有人部分在家吃饭的情况,他们的能量、营养素需要量就出现明显的差别,而且三餐就餐不完整,如何判断该家庭成员的营养摄入是否合理呢?如何对不同的人群营养摄入状况进行优劣比较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入了以上概念。 二、概念的举例解释。 由于《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中已经有了相关的定义,在此不做赘述,仅通过举例来阐明概念的内涵。 1、人日数 一般我们一日三餐齐全看做1,把早餐看作0.3、午餐为0.4、晚餐为0.3。 例如:周一,爸爸在家吃了早餐和午餐,晚餐在外面吃。那么,爸爸周一的人日数为: 0.3×1+0.4×1+0.3×0=0.7 换言之,爸爸周一在家吃饭只是占有了0.7个人日数。 周二,妈妈早晨在家吃饭,中午、晚上都没在家吃饭,怎么计算呢? 0.3×1+0.4×0+0.3×0=0.3 2、标准人 标准人的概念教材上有,简言之,就是把能量需要值为2400千卡定为1。其他人可以用来比较大小。3、折合系数 不难理解,爸爸、妈妈的能量需要值是不同的,但是有了标准人之后,我们通过除以标准人的2400,就能够方便地比较其大小了,这就是“折合系数” 例如:爸爸每天需要的能量值是4800千卡、妈妈每天需要值是3600千卡(注:4800、3600这两个数值是为了方便计算设定了,实际值肯定小得多)。 那么,爸爸的“折合系数”为4800÷2400=2 妈妈的“折合系数”为3600÷2400=1.5 “折合系数”等同于“标准人系数”的概念。 4、标准人日数 爸爸、妈妈如果三餐都在家吃饭的话,他们的“人日数”都是“1”,但这两个“1”肯定是爸爸的能量高,他们体现不出差别来,更不能1+1=2个人日数。既然有了“折合系数”这个值,我们就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标准人日数”。 计算公式为: 假如爸爸在家吃饭两整天、妈妈在家吃饭五整天,那么,爸爸吃饭的“人日数”是2、妈妈的“人日数”是5,这个好理解,但2、5还不能直接相加,因为两人的能量是不同的。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标准人日数”(“标准人日”概念等同于“标准人日数”): 爸爸的标准人日=爸爸的人日数×折合系数=2×2=4个标准人日 妈妈的标准人日=妈妈的人日数×折合系数=5×1.5=7.5个标准人日 换言之,爸爸在家吃饭虽然只有2天,但相当于标准人吃了4天,妈妈虽然在家吃饭5天,但相当于标准人在家吃饭7.5天。 5、总标准人日 既然我们知道爸爸、妈妈的标准人日,那么,连同爷爷、奶奶、女儿、儿子等一家人全部把各自的标准人日加起来,就是一家人的“总标准人日”了。 如果我们要研究的人群有20人,那就把这20人每个人的标准人日加起来即可。 “总标准人日”的概念等同于“总标准人日数”概念。 6、混合系数 如果李家和王家两个家庭进行比较,两家的人群构成不一样,也就是说两家的年龄段、性别等都不一样,那么怎么来比较呢?这就需要用到混合系数了。可见,混合系数是比较不同人群的一个重要媒介。 教材上的定义是:将一个群体各类人的折合系数乘以其人日数之和被其总人日数除即得出该人群折合标准人的系数(混合系数)。为此解释如下: 6.1混合系数的概念等同于“人群折合标准人系数”,是把一个人群变成一个新个体,这个新个体是标准人的多少倍。 “一个群体各类人的折合系数乘以其人日数之和”等同于概念“总标准人日数” 6.2混合系数的概念可以简化为:总标准人日数÷总人日数 6.2计算公式简化为: 混合系数=(成员A的折合系数×人日数a+成员B的折合系数×人日数b+……)÷总人日数 =(成员A的折合系数×人日数a+成员B的折合系数×人日数

关于“多体系结合”审核人日的计算公式

“多体系结合审核”每位审核员审核时间的计算办法 1.目的: 为维护公司和审核员的切身利益,体现“合理、合规、合法”的经营理念,特制订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多体系结合”各审核员审核时间的安排和审核补贴的结算。3.职责: 3.1审核部负责根据本办法计算“多体系结合”审核组各成员在审核组中所需承担的审核时间并报财务部; 3.2审核组长负责根据确定的审核组各成员在审核组中所需承担的审核时间编制审核计划; 3.3 财务部负责按每个审核员实际承担的审核时间结算审核补贴。 4.管理内容及要求: 4.1“多体系结合”审核各审核员所需承担审核时间的计算 4.1.1参与每个单体系审核的审核员审核人日数计算公式: (单体系理论审核时间×任务书下达的总审核时间/理论总审核时间)÷参加审核人数 注: a.单体系理论审核时间:是指按照CNAS-CC15《管理体系审核时间(QMS、EMS、OHSMS)》附表中所列出的时间; b.理论总时间:为“注a”中查表得出的各“单体系理论审核时间”之和; c.任务书下达的总时间:是指公司在合同评审阶段考虑各种因素后确定的需实际执行的“审核人日”。 d.参加审核人数:是指实际参与每个“体系”审核的审核员人数。 4.1.2 经计算后实际值的“修正”,执行以下规则: 0.25人日以下修正为0.25人日; 0.25-0.5人日修正为0.5人日; 0.5-0.75人日修正为0.75人日; 0.75-1人日修正为1人日;

4.1.3 审核时间计算方法的应用: a.多体系结合审核,应首先计算参与审核人数多的体系,再计算“风险程度高”的体系; b.最后一个体系审核人日的计算应为:任务书下达的总审核时间减去“已计算过的”体系审核时间总和(不修正)。 注:若参与EMS、OHSMS审核的审核员数量一致,也可将任务书下达的总审核人日减去“QMS”的审核人日均分审核人日。 c.参加多体系结合审核的审核员时间为参与每个体系审核计算的时间数的总和。 举例说明: 例如:参与多体系审核的审核员为3人,其中1人为三体系,1人为两体系(Q+E),1人为单体系(Q);体系涉及人数为:200人(含设计);EMS、OHSMS 的风险等级分别为高风险和中风险。 经评审和查表得知:各体系理论时间分别为(QMS)9人天、(EMS)13人天、(OHSMS)10人天;总时间为32人日。公司在考虑各种情况(如:多条生产线、体系结合的成熟度、客户为认证所作的准备情况)后,确定的“任务书下达的总时间”为29人日。 则: a.每个参与QMS审核的人日数为:(9×29/32)÷3=2.72≈2.75(人日) b.每个参与E审核的人日数为:(13×29/32)÷2=5.89≈6(人日) c.参与S审核的总人日数为:29-8.25-12=8.75(人日) d.三体系审核员所得的审核人日为:17.5人日;两体系审核员所得的审核人日为:8.75人日;单体系审核员所得的审核人日为:2.75人日; 4.2管理要求 4.2.1审核部审核方案管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 a.安排多体系审核时,应安排具有多体系资质的审核员(可以是实习审核员)实施审核; b.下达任务书时,同时应计算好每位审核员在审核任务中所参与的审核人日,并随任务书一起通知审核组成员。

日干支计算法

日干支计算法不同于年干支、月干支,它是以阳历历法为基准,因为阳历历法除四年闰二月多出一天之外,其余每年的大小月都是固定不变的,不似阴历历法,其大小月没有规律性可循。阳历大小月各月天数 见下: 大月:1 3 5 7 8 10 12 每月31天 小月:4 6 9 11 每月30天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日干支的计算公式为: 求日干={元旦天干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0=商……余 数 (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 求日支={元旦地支基数+日数+(或-)月数加减数}÷12=商……余 数 若闰年,从三月起余数均加一) 一、何为元旦干支基数? 所谓的元旦干支基数,说白了就是阳历历法元旦这一天的日干支的天干、地支的序数。如以2000年而言,其元旦的日干支为戊午,其序数,戊在天干中的序数为第五位,所以其基数为5,午在地支中序数为第七位,所以其基数为7。要计算元旦干支首先要明确本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因为这两者的计算方法不同。平闰年的具体计算方法是这样的:以除以4为基准,凡是能被4整除的都属于闰年,二月加上一天,为二

十九天。否者便为平年,二月二十八天。其理论根据是这样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由于记年的天数是以整数而算,而小数点则忽略不计,这样每年便多出了5小时48分46秒,这样4年内便多出了23小时15分4秒,接近于1天,故按1天来计算。但这在4年内多算了44分56秒,这样积了400年刚好多出了3天,故必须要减去这3天,以消除这个人为性的误差,至于怎么个减法,阳历历法规定:凡是能被4整除的都属于闰年,但遇到公元世纪整数的闰年,能被400整除的才算是闰年,二月多出1天为29天。如以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这五个公元世纪整数年而言,1600年、2000年能被400整除为闰年,1700年、1800年、1900年不能被400整除,则为平年,这样在这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400年中刚好减去了3天,为1700年平年的1天,1800年平年的1天,1900年平年的1天。防止了这种人为性误差的延伸。关于这种杯400年整除为闰年,不能被400整除的为平年的这种说法古人又称为“每百年停闰,四百年不停闰”学说。平闰年分过之后,再论加5还是加6,关于这加5还是加6如何,可以从“一甲子学说”,由于一干代表一天,一支也代表一天,一甲子共60天,一年(平年)365天除以60刚好6甲子多出5天,所以应加上5。若闰年二月多出了1天为29天,这样一年为366天,除以60,则为6甲子多出6天,所以应加上6。至于怎么加、怎么应用,不妨举例而言。如已2002年的元旦干支为己巳,欲求2003年的元旦干支?其具体计算方法是这样的,已知2003年为平年,应加5,这样2003年元旦干支的天干是在2002年元旦天干序数己(6)的基础上加5,为甲(11,为天干一轮余

管理体系审核基础人日数参考

管理体系审核基础人日数参考 管理体系审核基础人日数根据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以下简称“安全”)、质量、结合审核等四种情况分别列表说明,同时根据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在表4中列出了业务类别与环境因素复杂程序类别联系的分类,并在3.3.2中进一步说明了各表使用的注意事项。 表 表2:质量管理体系初评审核时间的过程指南 表3:结合审核初次审核人日数

*在任何情况下,结合审核养活量不得低于单领域评审人日数之和的60%。表4:业务类别与环境/安全因素复杂程序类别的联系示例

3.3.2管理体系审核基础人日数表的使用说明 3.3.2.1表1-2中员工人数的变化应视为连续的而非间断的变化。 3.3.2.2环境/安全复杂程序类型:影响审核人日数的组织的环境因素的性质、数量与严重程度的4种不同的复杂程序。即: 高-具有多个性质得大且影响重大的环境/安全因素(典型的有:多个环境/安全因素都伴随重大环境/安全影响不生产或加工类型的组织); 中-中等数量的环境/安全因素伴随中等程度环境/安全影响(典型的有:生产型组织某些环境/安全因素中包括重大环境/安全影响) 低-少量的环境/安全因素伴随的环境/安全影响程序低(典型的有:具有少量重要环境/安全影响的组装类型组织): 有限的-数量有限的环境/安全因素伴随有限有环境/安全影响(典型的有:办公室环境的组织); 特殊-在审核策划阶段需要予以特殊/特别的考虑。 表1中覆盖了4种复杂程序类型。表4中提供了上述4种复杂程序类型与典型的行业类型之间的联系。 应明确不是相同行业类别的所有组织都属于同一复杂程序类型。合同评审程序应允许一定的灵活性以确保在确定组织的复杂程序类型时考虑到了组织的特殊活动。例如:尽管化学行业的大部分组织都属于“高复杂程序”的一类,从事无化学反应或排放的混合作业或贸易的组织可以归为“中等”或“低复杂程序”。 表1没有涉及特殊复杂程序,此类应根据一事一议的原则确定、调整审核人日数。 3.3.2.3表1-4中员工、雇员是指其工作支持拟认证范围的管理体系的所有个人。有效员工人数包括审核时在场的非长期员工(如季节性员工、临时员工、分包员工)。审核前应与受审核方就能够支持组织全部范围所需的审核时间达成一致。审核时间要最好地反映组织的全部范围。适当时应考虑

认证收费标准及审核人日

认证收费标准及审核人日 1目的与使用范围 为加强对认证组织收费的管理,规范认证收费行为,保护双方的利益,促进认证工作的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CMD所开展YY/T0287-2017和GB/T19001-2016的认证服务收费。 2基本原则 收费项目和标准按照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制订。(产品认证见国家计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计价格【1999】1610号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见国家计委、国家技术监督局计价格【1999】212号文)。 认证审核的工作量(审核人日)按照CNAS-C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要求》、CNAS-CC02:2013《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CNAS-CC105:2016《管理体系审核时间(QMS、EMS、OHSMS)》的规定执行,综合考虑客户组织的规模、产品风险程度、审核使用语言、产品种类和数量、其他认证机构的认证结果等因素制定,总体收费水平执行CCAA中认协监〔2013〕102 号《认证机构公平竞争规范——认证价格自律规定》。3定义 3.1审核时间 各类审核的审核时间是指按审核人日度量的实施审核活动所需的有效时间。 3.2审核人日 一个审核人日通常为8 小时,不包括旅途时间或午饭时间。在策划阶段不应通过增加每个工作日的工作小时数来减少审核人日数. 3.3有效人数 有效人数包括认证范围内涉及的所有全职人员(含每个班次的人员)。审核时将在场的非固定人员(季节性人员、临时人员和分包商人员和合同人员)和兼职人员也应包括在有效人数内。 注:多场所审核时,每个拟审核场所的审核时间基于该场所有效人数计算。 3.4临时场所 临时场所是组织为在有限的时期内进行特定工作或服务而设立的,且不会成为常设场所的场所(例如施工现场)。

日工资计算标准_每天工资计算方法.doc

日工资计算标准_每天工资计算方法 日工资计算标准 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 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法定节假日天数) 出勤天数比例= 21.75 (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同样举上面的案例: 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2175 21.75 22 (21.75 23)=2080.4元 反算法:2175 2175 21.75 1 (21.75 23)=2080.4元 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2175 21.75 (20+1) (21.75 (21+1))=2076.14元 反算法:2175 2175 21.75 1 (21.75 (21+1))=2076.14元 目前也有一些实行6天工作制之类的民营或私人企业不使用

21.75计算月薪的,而是直接用实际出勤天数进行计算。这也可行。法律法规并不强制要求企业一定按21.75来计算月薪。最普遍的算法就是用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实际出勤天数,这种算法错就错在没把带薪法定节假日天数算进去。正确的应该为工资=月薪(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实际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 也有企业是使用工资=月薪30天实际出勤天数此类算法来计算月薪的企业。 日工资计算的方法 A、每月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 日工资=月标准工资21.75 20.83天是按全年365天减去104个公休假日,再除以12个月计算求得。 在这种计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节假日缺勤不计算为缺勤天数。 B、每月按平均日历天数30天计算。 日工资=月标准工资30 在这种计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节假日缺勤计算为缺勤天数。

日工资标准如何计算

日工资标准如何计算 工资管理既涉及到企事业单位的劳动人事的管理,同时也是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为大家解开日工资标准计算,希望能帮到你。 正算法: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反算法:工资=月薪-月薪÷21.75x缺勤天数×(出勤天数比例) 月计薪天数=(月出勤天数+ 法定节假日天数) 出勤天数比例= 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节假日天数) 同样举上面的案例: 案例一:某员工月薪2175元,7月份有23个工作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2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2175÷21.75×22×(21.75÷23)=2080. 4元 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3)=2 080.4元

案例二:某员工月薪2175元,5月份有21个工作日,5.1为法定节假日,员工缺勤1天,出勤是20天,本月月薪多少? 正算法:2175÷21.75×(20+1)×(21.75÷(21+1) )=2076.14元 反算法:2175;2175÷21.75×1×(21.75÷(21+1) )=2076.14元 工资的交税情况2014年的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即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目前,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工资的分类计算方法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

期间和期日的计算诀窍

期间和期日的计算诀窍 (一算三不算) 关于期间的计算,有不少考生搞不清楚。期限包括期日和期间。我总结了四句话帮助大家掌握: 1.从开始当日计算的,当日不计算在内; 2.从次日开始计算的,次日要计算在内; 3.从行为成立之日计算的,当日不计算在内; 4.从履行期届满计算的,届满之日不计算在内。 以上四句话,通过四个事例来解释。 “人鬼情未了” 1995年6月17日下午二时,张某所乘的客轮触礁沉没,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张某的妻子李某若申请宣告张某死亡,问:哪一天为满二年的最后一天?最早哪一天才能向法院提出申请? ———《民法通则》第23条第1款第2项规定,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 满二年的最后一天,是1997年的6月17日。这里用上了第1 一句话:“从开始当日计算的,当日不计算在内。”《民法通则》第154条第2款规定:“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入,从下一天开始计算。” 计算公式为:1997年6月17日减去1995年6月17日,等于二年。 1997年6月17日23时45分,突然有人敲李某的门。借着月光,李某以为人鬼殊途的丈夫张某突然出现了。昏迷中悠悠醒来的李某,第一句话是:“人鬼情未了!”

最早提出申请的那一天,是1997年的18日。至1997年6月17日24时才满二年。到24时,张某未现踪迹,才能申请。 “生死两茫茫” 1991年5月10日,冯某因受单位行政处分而离家出走,黄鹤一去不复返,十年生死两茫茫。冯某的丈夫王某一夜悠悠醒来,问律师:何时为满四年?最早哪一天可以提出宣告死亡的申请?———《民法通则》第23条第1款第1项规定,下落不明满4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 2 《民通意见》第28条规定:《民法通则》第23条第1款第1项中下落不明的起算时间,从公民音讯消失之次日起算。 四年的最后一天是1995年5月10日。这里用上第二句话:“从次日开始计算的,次日要计算在内”。计算的公式是:1995年5月10日减去1991年5月10日,等于四年。 申请宣告死亡最早的那一天,是1995年5月11日。 “鸡蛋脑壳碎” 刘某开玩笑,在2004年4月1日的早晨,敲了一下周某的脑壳。不料周某是罕见的鸡蛋脑壳,一敲就碎。一日早晨,周某悠悠醒来,喃喃自语:诉讼时效何时截止? ———人身伤害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产品瑕疵造成的损害除外)。《民通意见》第168条规定:“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这里用上第三句话:“从行为成立之日计算的,当日不计算在内。”伤害行为是在2004年4月1日,不足一天,不应计算在内。 最后一天是2005年4月1日。计算公式是:2005年4月1日减3 去2004年4月1日,等于一年。如果没有中断、中止事由,周某最迟应当在2005年4月1日起诉,否则就丧失了胜诉权。

日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有哪些

日工资计算公式和方法有哪些 “制度工作日”主要用于加班时间的计算,一些机构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制度”(即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但他们 的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超过“制度工作日”规定的工作小时数即为加班。因此,“制 度工作日”这一概念是判断加班的一个重要依据。 制度工作日的计算扣除了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具体计算方法为: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为一年52周的双休日)-11天(法定节 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月、年的工作日×每日的8小时 “制度计薪日”即用于日工资的计算的月计薪天数,在工资发放的时候与许多考勤项目相关,如扣除事假、病假工资,加班费计算,工作不足一个月时的工资计算等等,都与“制度计薪日”及日工资 数相关。 月计薪天数、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方法为: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不扣除11天的 法定节假日)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加班费计算案例: 前3天为法定节假日,每天加班费为3000÷21.75×300%;

后4天为双休日调整的,公司可安排补休,无法补休的,每天加班费为3000÷21.75×200%; 以上两项总计: 3000÷21.75×300%×3+3000÷21.75×200%×4=2344.83元 本月如无其他加班,工资总计:2344.83+3000=5344.83元 加班费只与“制度计薪日”或日工资有关。 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国务院批 准1990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发布)的规定,工资总额由 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 下支付的工资。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 奖金。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 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工资是指雇主或者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工资 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1] 在中国,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 (2)劳动保护费; (3)福利费;

计薪日计算方法

关于不是满勤的问题,个人算法如下: 月工资-月工资/21.75*缺勤天数,理由如下: 一:解释21.75天的来历: 一年365天,52个周末计104天休息:(365-104)/12=21.75。也就是说,这个21.75天是包含了11天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所以叫计薪日。那么工作日是多少呢?(365-104-11)/12=20.83。也就是说,每个月工作20.83天,但没有工作的那0.92天也是有工资的。所以,沙发的算法不全面。那么板凳的算法对不对呢? 这个问题我咨询过律师,本身有两种算法。一种是板凳的算法,还有一种就是我说的算法。司法中按倾向劳动者的原则,两种算法哪种工资高算哪种。但实际上,我认为我说的方法更为合理。 假定一个月有23天工作,上个月可能只有21天工作。那么如果我这个月请了一天假,按板凳的算法,X(假定月工资X)/21.75*(22+0)=1.0015X,但如果我上个月请了一天假,X/21.75*(20+0)=0.92X,不同的月份请了假,工资不一样,说明这个算法肯定是存在问题的。 那么问题在哪呢?其实问题就在于21.75天。因为这个21.75是月平均的,可能上个月21天这个月23天下个月22天,但按年拉平均,每个月就是21.75天。如果再计日薪我们就会发现,如果上个月21天我们计日薪就有可能低于合同约定工资,但我们实际发的还是合同约定工资,而这部分工资其实是其它月份平均过来的。因此如果计日薪,这个月少发了,下个月一定会补回来。那我们如果计的是月薪,就相当于上个月21天的时候,我们多发了0.75天的工资(原应发21天的工资却发了21.75天),而这个月是23天,实际上我们少发了1.25天的工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按每个月的工作天数来算工资,会时多时少的原因。那么,既然按工作日计薪会有波动,比较合理的方法就很明显了。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指正。 另外,关于加班工资基数70%的算法,在《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 https://www.doczj.com/doc/2b7528256.html,/gzba/qiyegongzizhifufangfa.htm里有: 九、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婚假、丧假、探亲假等假期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国家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