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的计算方法 十

浅谈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的计算方法 十

浅谈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的计算方法 十
浅谈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的计算方法 十

浅谈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的计算方法十

浅谈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的计算方法

安仁县人民医院信息中心陈裕生(423600)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是一个累积概念,指报告期内医院各科每晚12点病人实际占用病床数的总和(方法一:为标准方法,按定义计算),即每晚12点留院病人数的总和,包括临时加床的病人①。

实际占用总床日是计算医院现有病人数、病床工作日、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等医疗指标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实际占用总床日是以医疗统计日报表中现有病人数为统计依据(方法二:普通方法,现行医院普遍采用)。

引用期未住院者占用床日计算(方法三:新方法,建议中小医院

推广试用)

期未住院者占用床日(期未实际占用床日):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所有留院病人累计实际占用的床日数总和

如:2008年5月31日内科有两个病人张力和刘亮留院:张力5月20日入院,则张力期未占用床日为11天,刘亮4月20日入院,则刘亮期未占用床日为41天,哪么内科5月期未住院者占用床日为11+41=52天

公式比较:

上期未留院人数+入院人数=出院人数+本期未留院人数

(上期未实际占用床日+实际占用床日=出院者占用床日+本期未实际占用床日)

实际占用床日=出院者占用床日+本期未住院者占用床日-上期未住院者占用床日。

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现有病人数往往有不实现象②:

人力资源常用计算公式

HR常用计算公式 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如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如果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呢?是不是很容易混淆?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情境:假设公司月初员工为100人,本月招聘,前来应聘30人,成功录取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 1、【招聘入职率】: 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应聘30人,录取5人则5÷30×100%=入职率:16.6%) 2、【月平均人数】: (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月初员工100人,月底员工102人,则(100+102)÷2,本月平均人数101人 3、【月员工离职率】: 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本月离职3人,月平均人数101人,则3÷101×100% 本月员工离职率为:2.9% 4、【月员工新进率】: 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本月新进员工5人,月平均人数101人,则5÷101×100% 本月员工新进率为:4.9% 5、【月员工留存率】: 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月底员工102人,月初员工100人,则:102÷100×100% 本月员工留存率为:102% 6、【月员工损失率】: 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本月离职员工3名,月初员工100名,则:3÷100×100% 本月员工损失率为:3% 7、【月员工进出比率】: 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本月入职员工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则:5÷3×100% 本月员工进出比率为:166%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

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如:出勤20天,规定的月工作日为23天,则,20÷23×100% 个人出勤率为:86.9% 2、【加班强度比率】: 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当月加班6个小时,当月总工作时数为184小时(23天*8小时)则,8÷184×100% 加班强度比率:3.2% 3、【人员出勤率】: 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当天出勤员工98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则:98÷102×100% 人员出勤率为:96% 4、【人员缺勤率】: 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当天缺勤人数4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则:4÷102×100% 人员缺勤率为:3.9%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 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 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 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 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 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 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平均数标准差计算例题

例1 测定蚕豆根在25℃的逐日生长量(长度)于表1,试求根长的每天平均增长率及第7,11天的根长 表1 蚕虫根长的每天增长率 求出日平均增长率(几何平均数) G=1.31021 即日平均增长率为1.31021毫米。 第7天的根长应为 17×(1.31021)6=85.9992=86.00毫米。 若用算术平均值计算,则第7天的根长应为 17×(1.31205)6=86.7266毫米,与实际不符。 第11天的根长应为 17×(1.31021)6=253.4306=253.43毫米

未分组资料中位数求法: 例2 观察某除草剂对一种杂草的除草效果,施药后对10株杂草观察,发现其死亡时间分别为7、8、8、9、11、12、12、13、14、14小时,求其中位数。 即10株杂草从施药到死亡时间的中位数为11.5小时 已分组资料中位数求法: L — 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 i — 组距; f — 中位数所在组的次数; n — 总次数; c — 小于中数所在组的累加次数。 例3 取三化螟初孵幼虫204头,使其在浸有1:100敌百虫的滤纸上爬行(在25℃下),得不同时间的死亡头数于表2中,试求中位数。 表2 敌百虫的杀螟效果 ) 2(c n f i L M d -+=5.112 12112265)12/(2/=+=+=+=+x x x x M n n d

由表2可见:i =10,n =204,因而中位数只能在累加头数为118所对应的“35—45”这一组,于是可确定L =35,f =36,c=82,代入公式得: (分钟) 即50%的三化螟幼虫死亡时间的中位数为40.6分钟。即致死中时间,致死中量。 加权平均数计算公式: 式中: y i —第i 组的组中值; f i —第i 组的次数; k —分组数。 例:某村共种五块麦地,各地块的面积分别为0.1,0.2,0.4,0.15,0.15公顷,其相应的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为2250,1900,1500,1700,2300公斤/公顷,求该村小麦的平均产量? 例:欲了解春季盐碱土的盐分分布动态,在某地对一米土体内进行盐分分析,每个剖面共分8层取样,重复两次,测得结果(%)如下表,求:(1)0-10cm 土层的盐分平均含量(%);(2)一米土体内的盐分平均含量(%)。 6.40)822204 (361035)2(=-+=-+=c n f i L d M ∑∑∑∑= = ++++++===f fy f y f f f f y f x f x f y k i i k i i i k k k 1 1212211权

放假三倍工资计算标准

放假三倍工资计算标准 工资为劳动者的生活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劳动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获取工资仍然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接下来请欣赏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放假三倍工资计算标准。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因此,对于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劳动者,如果在“春节”等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费应当以不低于日工资基数的3倍支付加班工资,而在法定假日其他休息天加班应当以公休日加班的标准给予双倍支付工资。 日工资基数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除以一个月计薪的天数,节假日调整后的月计薪天数一般为21.75天。以一个约定月薪为6000元的职工为例,他的日加班基数就是6000元除以21.75天即275.86元;如果企业安排他在法定假日加班,则应支付其不低于275.86元的

3倍即827.58元的加班工资。 法定假日以外的休息天加班,单位首先应安排补休,否则须支付两倍的日工资基数。此外,对于经过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以在明确工作量的前提下自主安排工作、休息时间的“不定时工作制”岗位,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春节长假即将到来,如果劳动者选择坚守岗位,加班工资该怎么算?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月7日~2月13日放假调休,共7天。 其中,2月6日(除夕)~2月8日(初二)为春节法定节假日,根据相关法规,用人单位在此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另行支付加班工资。2月9~13日,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可以选择给劳动者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工资,如果不给补休,则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计算加班工资时,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则在日工资的基础上再除以8小时。在确定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时,劳动合同对工资有明确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劳动合同对工资没有明确约定的,按集体合同约定执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月工资收入的70%确定。此外,由于今年除夕并非法定节假日,当天加班不享受加班费。 放假加班工资计算基数概念介绍 根据规定,加班费应以在岗职工的工资总额为基数计算。有些单

平均数第一课时教案

20.1数据的代表 20.1.1平均数(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该复习平均数的概念: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复习这个概念的好处有两个:一则可以将小学阶段的关于平均数的概念加以巩固,二则便于学生理解用数据与其权数乘积后求和作为加权平均数的分子。 在教材P136“讨论”栏目中要讨论充分、得当,排除学生常见的思维障碍。讨论问题中的错误做法是学生常见错误,尤其是中差生往往按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生搬硬套。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提问学生平均数计算公式中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学生由前面复习平均数定义可答出分子是数据的总和、分母是数据的个数,这时教师可递进设疑:那么,题目中涉及的每个数据是每个占有耕地面积还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呢?数据个数是指 A 、 B 、 C 三个县还是三个县的总人数呢?这样看来小明的做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充分思考和相互讨论交流就铺好了台阶。 要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权的意义,可以再举一些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比如:初二.五班有4个小组,在一次测验中第一组有7名同学得了99分,1名同学得了61分,第二组有1名同学得到了 100分、7名同学得62分。能否由 2 6210026199+<+得出第二小组平均成绩这样的结论?为什 么?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想象理解,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得99分的7个人比1个得61分的学生对平均成绩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权的意义。 在讨论栏目过后,引出加权平均数。最好让学生将公式与小学学过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作比较看看意义上是否一致,这样做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于对加权平均数公式的理解,也利于理解“权”的意义。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1、教材P136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3)客观上,教材P136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P137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2、教材P137例1的作用如下: (1)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2)这里的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形式出现,为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两个问题中的权数各不相同,直接导致结果有所不同,这既体现了权数在求加权平均数的作用,又反映了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体现知识要活学活用。 3、教材P138例2的作用如下: (1)这个例题再次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以及时巩固,让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书写步骤。 (2)例2与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

用两种方式实现表达式自动计算培训资料

用两种方式实现表达式自动计算

数据结构(双语) ——项目文档报告用两种方式实现表达式自动计算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 班级: 指导教师:吴亚峰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设计思想 (01) 二、算法流程图 (01) 三、源代码 (03) 四、运行结果 (15)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16) 六、心得体会 (17)

一、设计思想 A: 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的设计思想: 我们借助计算机计算一个算数表达式的值,而在计算机中,算术表达式是由常量,变量,运算符和括号组成。由于运算符的优先级不同又要考虑括号。所以表达式不可能严格的从左到右进行,因此我们借助栈和数组来实现表达式的求值。栈分别用来存储操作数和运算符。 在计算表达式的值之前,首先要把有括号的表达式转换成与其等值的无括号的表达式,也就是通常说的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在这个过程中,要设计两个栈,一个浮点型的存储操作数,用以对无符号的表达式进行求值。另一个字符型的用来存储运算符,用以将算术表达式变成无括号的表达式;我们要假设运算符的优先级:( ) , * /, + - 。首先将一标识号‘#’入栈,作为栈底元素;接着从左到右对算术表达式进行扫描。每次读一个字符,若遇到左括号‘(’,则进栈;若遇到的是操作数,则立即输出;若又遇到运算符,如果它的优先级比栈顶元素的优先级数高的话,则直接进栈,否则输出栈顶元素,直到新的栈顶元素的优先级数比它低的,然后将它压栈;若遇到是右括号‘)’,则将栈顶的运算符输出,直到栈顶的元素为‘(’,然后,左右括号互相底消;如果我们设计扫描到‘#’的时候表示表达式已经扫描完毕,表达式已经全部输入,将栈中的运算符全部输出,删除栈底的标识号。以上完成了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输出无括号的表达式,若遇数值,操作数进栈;若遇运算符,让操作数栈的栈顶和次栈顶依次出栈并与此运算符进行运算,运算结果入操作数栈;重复以上的步

[假期工资计算方法]有薪假期工资计算

[假期工资计算方法]有薪假期工资计算 假期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元旦一天假期,春节三天长假,还是清明节一天假期,五一一天假期,端午节一天假期,中秋节一天假期,国庆长假三天)以及双休日等假期时间加班,向其工作单位领取的加班费。下面就为大家解开假期工资计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劳动保障部门指出,在10月1日至3日这3天法定假日里,采用事后调休的方式替代加班工资,这是不合法的。按《劳动法》及配套法规的规定,国庆7天长假中,10月1日至3日是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向在此期间加班的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并且不得以调休等方式代替。 10月4日至7日为劳动者法定休息日,如果用人单位在此期间安排劳动者工作,应首先安排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而且,加班工资的基数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按照规定,如xx年"十一"假期分为两类,一是法定节假日,10月1日至3日共三天为法定节假日;二是休息日,10月4日至7日共4天为休息日。

对于加班工资的计算,人社部门表示,根据《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xx年北京市政府142令)第14条和第44条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10月1日至3日法定节假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应按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10月4日至7日休息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安排其同等时间的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 因此,今年长假期间的加班工资计算方法分为两类。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300%×加班天数。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200%×加班天数。 据了解,对于单位在国庆期间安排职工加班,却拒不支付其加班工资的行为,市民可拨打本市劳动保障热线12333进行举报。 如何计算加班工资基数 工资基数:一是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确定;二是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集体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确定;三是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同时,加班工资基数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年假折算工资_年假折算三倍工资的计算方法

工资与劳动生产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两个话题,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下面就为大家解开年假折算三倍工资的计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年假折算三倍工资的计算方法 年休假是折算三倍工资。具体的依据是《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年假未休完折算工资的方法 (一)年度结束时有年假未休完 《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对年休假未用完的情况是这样规定的“单

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这一条款表明以下两层意思 1)年休假使用不掉,既是单位的决定,也要得到员工的同意; 2)未休年休假需要支付三倍工资报酬。 所以,在征得员工同意的前提下,单位可以将未休年休假通过折钱的方式给员工。不过要注意,折钱的标准是给3倍的工资。考虑到正常的一倍工资已经发放了,所以在具体操作时,补发2倍工资即可。 不过《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所以有些单位也希望和员工达成谅解,由员工出具自愿不休年休假的证明,给予1倍的工资。 (二)离职时有年假未休完 首先要纠正员工容易产生的一个观念,以为离职时可以把全年的年假作为计算基础,来判断未休年假,其实这样是错误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当年度未安排职工休

HR必备100个计算公式

HR必备100个计算公式(2018版)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 100% 二、考勤常用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 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 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 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 本费用总额×100%

正确计算统计平均数

正确计算统计平均数 平均数是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指标与基本方法,在社会经济统计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外一位统计学家曾称:统计学是一门平均数的科学。因此,正确理解、计算、运用统计平均数,是学习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学好后续统计方法特别是统计指数、统计评价、序时平均数等统计方法的关键。 统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按其资料的时间属性不同,分为静态平均与动态平均,前者属于截面数据的平均,即为一般平均数,后者为时间数列的平均,也称序时平均。序时平均是静态平均方法的具体应用。统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按其体现原始数据的充分性不同,主要可分为数值平均与位置平均,前者包括算术平均、调和平均、几何平均、平方平均,它们均有简单式与加权式之分,实践中较常用的是算术平均、调和平均与几何平均。后者则指中位数与众数。这些平均方法与公式具有不同的应用场合或应用条件,实践中必须正确选择。但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初学者往往无法正确区分这些不同平均方法的应用条件,特别是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的应用条件,从而出现乱套公式的情况。 本文拟通过案例分析,与同学们谈谈如何正确计算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例1]某企业报告期三个车间的职工人均日产量分别为:50件、65件、70件,车间日总产量分别为800件、650件、1050件。 要求:计算三个车间的职工每人平均日产量。 [解题过程]三个车间的职工每人平均日产量=Σm/Σ(m/x) =(800+650+1050)/(800/50+650/65+1050/70) =2500/41=60.98(件/人) [解题说明]本题从公式形式上看,是加权调和平均数。从内容上看,属于“统计平均数的平均数计算”,但初学者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乱套公式。最常见的错误是:选择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即以三个车间的日总产量为权数,对三个车间的劳动效率进行算术平均:(50×800+65×650+70×1050)/(800+650+1050) =155750/2500 =62.3 另一类错误是采用简单平均公式计算平均产量,即 (50+65+75)/3=63.33。 出现上述两类错误的根源是:没有正确理解社会经济统计中平均数的经济含义。其实,无论资料条件如何,职工人均产量的基本含义永远是:总产量/工人数。因此,本例资料只需要求出三个车间的总产量及三个车间的总人数即可。由所提供的资料可以知道,总产量已经知道了,为(800+650+1050)=2500,而各车间的职工人数却需要推算。因为各车间的总产量与该车间工人数之比即为该车间的人均产量,所以各车间职工人数应该等于总产量与人均产量之对比,三个车间的职工总人数应该为: (800/50+650/65+1050/70)=41人。

HR最常用的50个计算公式

HR最常用的50个计算公式 HR的日常工作中,经常要计算很多数据,比如入职率入职率、离职率、出勤率,等等。每个数据的计算方式都不复杂,但是如果类似的数据有几十个呢?是不是很容易混淆?没关系,为大家整理了大约50个HR常用的计算公式,HR 可收藏备用,或者打印之后贴在边上,就可以随时查询了。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HR常用公式分析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怎么算平均数平均数

平均数 举一反三、 专题简析: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 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 例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与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 分析与解答:(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 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与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 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 练习一

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答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就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就是多少千克?答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树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答 、 例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就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分析: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 练习二 1,两组学生进行跳绳比赛,平均每人跳152下。甲组有6人,平均每人跳140下,乙组平均每人跳160下。乙组有多少人?答 2,有两块棉田,平均每亩产量就是92、5千克,已知一块地就是5亩,平均每亩产量就是101、5千克;另一块田平均每亩产量就是85千克。这块田就是多少亩?答 3,把甲级与乙级糖混在一起,平均每千克卖7元,乙知甲级糖有4千克,平均每千克8元;乙级糖有2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元?答 、 例3某3个数的平均数就是2,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就是多少? 分析:原来三个数的与就是2×3=6,后来三个数的与就是3×3=9,9比6多出了3,就是因为把那个数改成了4。因此,原来的数应该就是4-3=1。 、 练习三

用两种方法实现表达式求值

一、设计思想 一.中缀式计算结果的设计思想: 此种算法最主要是用了两个栈:用两个栈来实现算符优先,一个栈用来保存需要计算的数据numStack(操作数栈),一个用来保存计算优先符priStack(操作符栈)。从字符串中获取元素,如果是操作数,则直接进操作数栈,但如果获取的是操作符,则要分情况讨论,如下:(这里讨论优先级时暂不包括“(”和“)”的优先级) 1.如果获取的操作符a的优先级高于操作符栈栈顶元素b的优先级,则a直接入操作符栈; 2.如果获取的操作符a的优先级低于操作符栈栈顶元素b的优先级,则b出栈,a进栈,并且取出操作数栈的栈顶元素m,再取出操作数栈新的栈顶元素n,如果b为+,则用n+m,若为减号,则n-m,依此类推,并将所得结果入操作数栈; 3.如果获取的是“(”,则直接进操作符栈; 4.如果获取的是“)”,则操作符栈的栈顶元素出栈,做类似于情况2的计算,之后把计算结果入操作数栈,再取操作符栈顶元素,如果不是“(”,则出栈,重复操作,直到操作符栈顶元素为“(”,然后“(”出栈; 5.当表达式中的所有元素都入栈后,看操作符栈中是否还有元素,如果有,则做类似于情况2 的计算,并将结果存入操作数栈,则操作数栈中最终的栈顶元素就是所要求的结果。 二.中缀转后缀及对后缀表达式计算的设计思想: 中缀转后缀时主要用了一个操作符栈和一个用来存放后缀表达式的栈,从表达式中依次获取元素,如果获取的是操作数,则直接存入s3栈中,如果获取的是操作符也需分情况讨论,如下:(这里讨论优先级时暂不包括“(”和“)”的优先级) 1. 如果获取的操作符a的优先级高于操作符栈栈顶元素b的优先级,则a直接入操作符栈; 2. 如果获取的操作符a的优先级低于操作符栈栈顶元素b的优先级,则b出栈,a进栈,并且将b存入到操作符栈中; 3.如果获取的是“(”,则直接进操作符栈; 4.如果获取的是“)”,则操作符栈的栈顶元素出栈,并依次存入到操作符栈中,直到操作符栈栈顶元素为“(”,然后将“(”出栈; 5.当表达式中的所有元素都入栈或存入到操作符栈之后,看操作符栈中是否还有元素,如果有,则依次出栈,并且依次存入到操作符栈中,最后打印操作符栈中的字符串,则此字符串即为要求的后缀表达式。 对后缀表达式的计算方法:主要用到了一个操作数栈,从操作符栈中依次取出元素,如果是操作数,则进栈,如果是操作符,则从操作数栈中依次取出两个栈顶元素a1和a2,如果操作符是“/”,则计算a2/a1,将计算结果再次进栈,依此类推,最终栈顶元素即为计算的最终结果。 在这两种算法中,应该特别注意一点:人的习惯,用户在输入表达式时,容易这样输入,如:3*4(3+2),这样是不可取的,应必须要用户输入3*4*(3+2),这是在设计思想上错误提示的很重要一点,否则计算不全面! 二、算法流程图 第一个图是直接计算的流程图,图中反应除了这种方法的大致设计思路,但是有些细节没有反映出来,比如说,怎样把字符型数据转换为浮点型数据,就没有反映出来。特别说明

法定节假日工资计算方法

法定节假日工资计算方法1、法定节假日综合工资=法定节假日日常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其中: (1)法定节假日日常工资: 是指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之规定。员工在国家法定节假日, 依法享受带薪休假,即在法定节假日中,即使员工不上班,企业也应按其正常上班情形一样,正常支付其日工资。 (2)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是指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即企业如在法定节假日, 如五一节,安排员工加班的,应当支付给员工的加班工资为不低于其日工资 的300%即其加班工资》日工资*300%.即不低于三倍工资。 综上,按标准工时制的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企业应付工资为:法定节假日综合工资=应付法定节日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按通俗的说法,即不低于“四倍工资”。 2、五一节加班=四倍工资--- 说法不恰当。 理由如下: (1)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3倍工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这条中有“不低于” 三个字。其意思,如企业在这个300%的基础上,在规章制度中规定或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支付员工400%或500%的工资. 法律并不禁止。即企业如愿意五一支付员工5 倍或6 倍工资,法律都是允许的。但关键是不能低于员工日工资的300%. 因此,五一加班工资=四倍工资是表达不恰当的。正确表述应为五一加班工资》3倍工资。五一加班期间的全部工资二法定节假日日常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4倍工资。 (2)法定节假日综合工资工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 大家或一些企业,在日常操作中,存在误解,把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等同于员工在法定节假日的全部工资,即一般按300%支付员工在法定节假日的全部工资。实际上,很多员工也是这么认为。这是不对的,从法理上讲,是错误的。法定节假日综合工资工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综合工资二法定节假日日常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我看了一些网友对五一加班是三倍还是四倍的讨论,关键是大家对法定节假日日常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这二个概念没有搞清楚,当然政府部门也没解释清楚。

HR公式计算工资上班天数入职等

HR公式计算工资、上班天数、入职等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9、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天 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备注:当月应工作天数 =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 =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14、作为生产型企业,还会要算到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1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16、成本效用评估: 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 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 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 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 17、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 18、数量评估: 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平均数的计算与比较

2016年国家公务员笔试备考 ——平均数的计算和比较 说到做题,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我们需要重点来练习一下可以在短时间内容易提高的模块,资料分析就是这样一个模块,虽然表面上看来资料分析数据比较多,材料比较长,但是考点相比较来说少。只要小伙伴们肯付出努力记一些公式口诀,多下工夫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在这一模块定会有比较大的突破。 资料分析主要的考点有基期量、增长率、增长量以及比重等,考点比较少。以前国考资料分析考察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基期量、增长率以及比重上。近年来,除了有这些方面的考察外,平均数与倍数的考察的频率在快速提高。所以,今天就国考资料分析中题型中的“新宠”----平均数,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倍数问题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与大家分享。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20道题目中平均数相关的题目一共有2题,2014年真题中平均数相关题目一共有3题。在众多考点中,平均数问题不止出现一次,占比还是不容小觑的。平均数相关考点主要包括平均数的计算以及比较,我们首先来看一道平均数计算的题目: 【例1】(2014年国考—资料分析--127) 2012及2013年1~4月某市电影院线票房情况 2013年第一季度,该市电影院线平均每场电影的票房收入约有为多少元?( ) A.1170 B.1370 C.1570 D.1770 通过读题,这是一道平均数问题,要求我们求出2013年第一季度该市电影院线平均每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很明显需要我们用前3个月的收入之和除以这3个月的电影场次。所以平均数问题也是要做除法,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可以使用大家比较擅长的直除。除此之外,估算、特殊分数同样适用。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道题目的解法:根据表格2013年第一季度,该市电影

数据结构表达式的两种计算方法

一、设计思想 (一)先将输入的中缀表达式转为后缀再计算的设计思想 我们所熟知的计算表达式为中缀表达式,这之中包含运算符的优先级还有括号,这对我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在计算机看来,这是非常复杂的一种表达式。因此我们需要有一种更能使计算机理解的不用考虑优先级也不包括括号的表达式,也就是后缀表达式。我们可以借助栈将其实现。 首先,我们需要将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这也是这个算法的关键之处。我们将创建两个栈,一个是字符型的,用来存放操作符;另一个是浮点型的,存放操作数。 接着,开始扫描输入的表达式,如果是操作数直接进入一个存放后缀表达式的数组,而操作符则按照优先级push进栈(加减为1,乘除为2),若当前操作符优先级大于栈顶操作符优先级或栈为空,push进栈,而当其优先级小于等于栈顶操作符优先级,则从栈内不断pop出操作符并进入后缀表达式数组,直到满足条件,当前操作符才能push 进栈。左括号无条件入栈,右括号不入栈,而不断从栈顶pop出操作符进入后缀表达式数组,直到遇到左括号后,将其pop出栈。这样当扫描完输入表达式并从操作符栈pop 出残余操作符后并push进栈,后缀表达式数组中存放的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后缀表达式了。 扫描后缀表达式数组,若是操作数,将其转换为浮点型push进数栈;若是操作符,则连续从数栈中pop出两个数做相应运算,将结果push进数栈。当扫描完数组后,数栈顶便为最终结果,将其pop出,输出结果。 (二)一边扫描一边计算的设计思想 由于第一种算法需要进行两遍扫描,因此在性能上不会十分优秀。而此种算法只用扫描一遍,当扫描完输入的表达式后便可以直接输出最终结果。是第一种算法的改进版,性能上也得到提升,与第一种算法所不同的是其需要同时使用两个栈,一个操作符栈,一个数栈。 当扫描表达式时,若是操作数则将其转换为浮点型后直接push进数栈,而若是操作符则按照优先级规则push进操作符栈(加减为1,乘除为2),若当前操作符优先级大于栈顶操作符优先级或栈为空,push进栈,而当其优先级小于等于栈顶操作符优先级,则从栈内不断pop出操作符,直到满足条件,当前操作符才能push进栈。左括号无条件入栈,右括号不入栈,而不断从栈顶pop出操作符,直到遇到左括号后,将其pop出栈。这中间pop出操作符后直接从数栈中pop出两个数并计算,将结果push进数栈。括号的处理与第一个算法相同。 扫描完成后,从操作符栈pop出残余操作符,从数栈中pop出两个数并计算并进行计算,将结果push进数栈。数栈顶便为最终结果,将其pop出,输出结果。 两种算法各有各的优缺点,第一种算法过程比较清晰,使我们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栈的使用规则,但是其性能不如第二种。第二种算法相比第一种来说性能提高了,但是理解起来就不如第一种那么清晰了。

五一劳动节放假薪资计算方法

五一劳动节放假薪资计算方法 五一劳动节是我国法定的节日,是劳动者的福利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会有一批批劳模被评选而出,他们是全社会劳动者学习的楷模。那么,在五一劳动节放假期间因用人单位工作进度需求的原因,不能放假而事后又不能安排劳动者调休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平时工资的三倍。那么接下来由为你介绍▲五一劳动节放假的薪资计算等相关信息。 ▲一、五一劳动节放假的原因 五一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6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进行的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1920年5月1日,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国等国纪念“五一”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月一日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二、五一劳动节放假薪资的计算 1、工资计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1月10日发布通知,按照最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后,职工全年约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有所调整。这次调整首次应用“月计薪天数”(21.75天)代替此前的“月工作日”(20.92天)来计算加班费基数,因此劳动者节假日的加班费与此前相比略

星期天工作工资怎么算

星期天工作工资怎么算 工作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 ×1.5倍; 双休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2倍;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计算方式:月工资÷21.75÷8×加班小时数×3倍。 一、《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1、标准工时制度的加班费计算。按照劳动部《关于印发<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通知》,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1)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3)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2、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的加班费计算。按照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和《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规定,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在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按《劳动法》第44第1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劳动法》第44第3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而且,延长工作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3、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加班费的计算。一般情况下,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企业不需要支付加班费。但是应当注意,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日安排职工工作的,仍然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费。 4、实行计件工资制度的加班费计算。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其工资。 工资基数一是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确定; 二是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集体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确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