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摘要:广播系统是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应用分支,是组成安全轨道交通运输网络的必要硬件设备。本文简单探讨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关键词:广播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应用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捷、高效、环保等优点,成为国内各大城市解决交通、促进发展的首选。据统计,2012-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将达到4121km,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运营里程将达到6019km。为提供更加完善的轨道交通运输服务,在组网网络结构中,广播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轨道交通中广播系统概述

轨道交通自动广播系统是消防紧急广播与业务合二为一的广播系统,在平时作为车站业务广播使用,在有火灾报警信号时,切换为消防广播使用。在业务广播时,主要由自动广播及人工广播组成。

车站公共广播系统的车次信息源来自信息集成系统,在自动广播服务器的控制管理下,通过数字语音合成广播设备实现自动广播车次信息。使用多语种(普通话、英语等)在相关区域广播车次动态信息、车站服务信息。

在车站内的广播室、消防控制室、站台等处设置人工呼叫站,可对任意分区进行呼叫广播。

在站台处通过人工呼叫站进行人工广播。在业务广播间隙,系统配置的CD 机、双卡录音机、收音机等可播放优雅舒缓的背景音乐。

在消防广播时,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通过消防广播联动控制信号启动本站内的消防广播(预录广播)或通过呼叫站进行人工广播;消防广播联动控制信号只能对相应的消防广播分区广播,呼叫站可以对本系统的所有分区进行消防广播。

车站采用全数字广播系统进行构造,采用分布式的设备布局,节点设备与总控设备采数字音频网络系统处理结构,这种结构使得音频信号的传输避免了传统模拟系统的音频损耗,系统的音质更加趋于完美,在总控室可对所有站台进行人工呼叫及设备监视,并且使得系统具有优秀的扩展及维护特性。

车站的前端根据建筑结构及装修特性配置有各种不同的扬声器,构成一个完美的声场,在人员变动较大的区域设置有噪音拾取设备,系统可根据区域中背景噪音的变化自动调节音量的大小,使得旅客始终处在一个听音稳定的环境之中。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 电话系统 公务电话系统:主要由程控用户交换机、电话分机、通信电缆等设备组成。 专用调度电话系统:由调度用户交换机、调度台、调度分机等组成,可为控制中心调度指挥人员提供与各站、车辆段、变电站等的专用直达通信,并具有双重热备用功能、数字环自愈功能。 站内及轨旁电话系统:可为站内各有关部门提供与车站控制室(以下简称“车控室”)人员之间的通话以及车控室人员与相邻或相关车站车控室人员的通话。 2. 传输系统 通信网的主干是一个基于光纤的传输系统。它应是可靠的、冗余的、可扩展的、可重构的、灵活的,能为各专业系统提供丰富的接口类型。除传输通信系统所需的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外,传输系统还可以传输电力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自动售检票(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AFC)、列车自动监控(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ATS)、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ire alarm system,FAS)、能源管理和控制系统(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EMCS)、门禁控制系统(access control system,ACS)、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等系统的信息。此外,它还可为各条轨道交通线路间的信息互联与交互提供通道。 3. 无线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中作用重要,它既是调度员与司机通信的有效手段,又是移动中的运营人员和维修人员实现通信的重要手段。 无线通信系统为运营控制指挥中心的行调、环调、维调等提供了对列车司机、运营人员、维修人员等无线用户的无线通信,为车辆段值班员提供了对段内的无线用户的无线通信,以及相应的无线用户之间的通信。 4. 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可为中心调度员、车站值班员提供对车站相应区域的广播。车辆段内的广播系统可实现行调对车辆段内的部分重要区域进行广播。 5.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现代化的配套设备。该系统采用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简要报告

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简要报告 1.项目概述 2001年底编制完成的《深圳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规划》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为依据,提出了由15条线路组成,总长为365.2公里的深圳市远景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在此基础上,2003年编制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0年)》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的评估,作为二期工程建设的规划依据。目前深圳市地铁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中1号线续建工程、2号线、3号线、4号线续建工程已经开工建设,5号线、2号线东延段、3号线西延正在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二期工程线路将于2011年7月大运会召开前全部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市将形成约178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网络。 深圳市总体规划修编、国家铁路深圳地区布局规划及珠三角城际轨道的规划建设,使深圳市轨道网相关规划背景发生了变化。首先,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城市空间发展趋势,需要在更高层面考虑轨道交通在区域交通和城市对外交通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中长距离运输中的优势,增强城市集聚和扩散能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南北贯通、西联东拓的发展战略;其次,特区内外二元化严重,城市面临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为有效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需要积极发挥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发展的引导作用,以“TOD”理念带动土地的集约化开发,支持网状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形成,以轨道交通支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再

次,城市交通需求结构及形态变化较大,拥挤区域迅速扩大,城市核心区及组团部分道路拥堵严重,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需要采用大运量交通方式,建立以轨道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公共交通体系;最后,以轨道交通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运输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为适应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趋势,推动城市布局结构的调整,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促进特区内外的一体化进程,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拓展轨道交通规划的广度与深度,深入研究深圳轨道交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战略性的问题,构筑科学合理、前瞻性的轨道交通发展方案,开展本次《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 2.发展目标及策略 2.1发展目标 深圳市的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为:构筑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客运交通体系;远期公交在机动化出行中的分担率达到80%,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分担率达到50-60%。根据深圳市城市及交通发展的内在要求,轨道交通发展具体目标为:(1)提高与内地联系的便捷性,扩大深港双城经济腹地。 (2)加强与珠三角其它地区的联系,强化深圳区域中心地位及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促进东岸都市圈的形成。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通信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公务联络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列车安全、快速、高效运行不可缺少的综合通信系统。城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有线广播系统(PA)、时钟系统、电源及接地系统、乘客导乘信息系统(PIS)、办公室自动化(OA)等子系统。通信系统的服务范围涵盖了控制中心、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地面线路、高架线路、地下隧道与列车。 第一节城轨通信概述 一、城轨通信系统的作用首先,城轨通信系统与信号系统共同完成行车调度指挥,并为城轨的其他各子系统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和时标(标准时间)信号。此外,通信系统是城轨交通内部公务联络的主要通道,使构成城轨交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能够紧密联系,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当然,通信系统也是城轨交通内、外联系的通道。 城轨通信系统在发生灾害、事故或恐怖活动的情况下,是进行应急处理、抢险救灾和反恐的主要手段。城市轨道交通越是在发生事故、灾害或恐怖活动时,越是需要通信联系,但若在常规通信系统之外再设置一套防灾救护通信系统,势必要增加投资,而且长期不使用的设备亦难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通信系统能为运营管理、指挥、监控等提供通信联络的手段,为乘客提供周密的服务;在突发灾害、事故或恐怖活动的情况下,能够集中通信资源,保证有足够的容量以满足应急处理、抢险救灾的特殊通信需求。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对通信系统的要求是能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递和交换各种信息。 (1)对于行车组织,通信系统应能保证将各站的客流情况、工作状况、线路上各列车运行状况等信息准确、迅速地传输到控制中心。同时,将控制中心发布的调度指挥命令与控制信号及时、可靠地传送至各个车站及行进中的列车上。 (2)对于城轨运行的组织管理,通信系统应能保证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保持畅通、有效、可靠的信息交流与联系。 (3)通信系统应能保证本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便捷、畅通的联系。 (4)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和模块应具有自检功能,并采取适当的冗余配置,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和报警,控制中心可监测和采集各车站设备运行和检测的结果。 三、城轨通信的分类 1.按业务分类一 (1)专用通信 专用通信是供系统内部组织与管理所使用的通信网络,包括:行车、电力、维修、公安和防灾调度以及站内、区间、相邻车站的通信。平时,主要用于直接组织、指挥列车运行;紧急情况下,可进行应急调度指挥,是城轨中最重要的业务通信网。 (2)公务电话通信 公务电话通信是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的电话网,相当于企业总机。供一般公务联络使用,以及提供与外界通信网的连接。 (3)有线广播通信 有线广播通信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组织的辅助通信网。平时,向乘客报告列车运行信息,扩放音乐;在紧急情况下,可进行应急指挥和引导乘客疏散。 (4)闭路电视 闭路电视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现场监控系统,用以监视车站各部位、客流情况及列车停靠、车门开闭和启动状况;在紧急情况下,用以实时监视事故现场。 (5)无线通信

城市轨道交通弱电系统

九、城市轨道交通弱电系统 1 地铁传输系统 2 公务电话系统 3 专用电话系统 4 专用无线通信系统 5 广播系统 6 乘客资讯系统 7 综合安防系统 8 自动售检票系统 9 时钟系统 传输系统是地铁通信网络的基础承载平台,为地铁各系统提供数据信息传输业务。 不仅通信各子系统的信息需其传输,而且还需为信号、综合监控系统、AFC等提供可靠的、冗余的、可重构的、灵活的信道。 ◆地铁主要传输技术 1)同步数字体系(SDH)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采用矩形块状帧结构、段开销,引入“净负荷指针”技术,实现不同速率等级数字流的接入,符合ITU-T国际性标准光接口规范,是信息高速公路中的主干部分。 2)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MSTP) 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是指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MSTP技术的基本思路是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VC级联等方式映射进不同的SDH时隙,而SDH设备与二层、三层分组设备在物理上集成为一个实体。 3)开放式传输网络(OTN) OTN基于物理层的传输系统,对其承载的各种协议均可透明传输,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公务电话系统主要是用于管理部门、运营部门、维修部门等工作人员进行内部及外部公务联系的通信子系统。 1)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2)VOIP技术 VOIP (Voice over IP)是以IP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对模拟的语音信号进行压缩、打包等一系列的特殊处理,使之可以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传输的技术。 专用电话系统是为控制中心调度员、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值班员组织指挥行车、运营管理及确保行车安全而设置的。 ◆系统包括: 1)调度电话系统 供控制中心调度员与各车站、车辆段值班员以及与办理行车业务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调度通信用的。 2)站(段)内直通电话 车站内局部电话供行车值班室或站长与本站内运营业务有关人员进行通话联系。 3)站间行车电话 站间行车电话是保证安全行车的专用电话设备,供相邻车站值班员间办理有关行车业务的联系。 4)区间行车电话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文献检索实训——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自机学院 专业年级 12交通运输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前言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 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1.1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交通的改善带来了区位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潜在收益,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也 将有所提升。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只能通过竞价获取。不同的土地使用者的地租支付能力是不同的,地租支付能力高的商业会将地租支付能力相对低的居民住宅挤出优势区位,其结果是居住空间向郊区或城市边缘地带迁移。同时,轨道交通可以将通勤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使住在城市边缘区,只要在地铁附近,就可以通过获得到达工作场所或消费场所的快速便捷的交通,而且可以避开中心区高地价、道路拥堵等城市问题,这对居住空间向郊区的迁移产生了极大的牵引力,使挤出效应导致的居住空间转移需求得以实现。

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摘要:广播系统是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应用分支,是组成安全轨道交通运输网络的必要硬件设备。本文简单探讨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关键词:广播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应用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捷、高效、环保等优点,成为国内各大城市解决交通、促进发展的首选。据统计,2012-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将达到4121km,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运营里程将达到6019km。为提供更加完善的轨道交通运输服务,在组网网络结构中,广播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轨道交通中广播系统概述 轨道交通自动广播系统是消防紧急广播与业务合二为一的广播系统,在平时作为车站业务广播使用,在有火灾报警信号时,切换为消防广播使用。在业务广播时,主要由自动广播及人工广播组成。 车站公共广播系统的车次信息源来自信息集成系统,在自动广播服务器的控制管理下,通过数字语音合成广播设备实现自动广播车次信息。使用多语种(普通话、英语等)在相关区域广播车次动态信息、车站服务信息。 在车站内的广播室、消防控制室、站台等处设置人工呼叫站,可对任意分区进行呼叫广播。 在站台处通过人工呼叫站进行人工广播。在业务广播间隙,系统配置的CD 机、双卡录音机、收音机等可播放优雅舒缓的背景音乐。 在消防广播时,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通过消防广播联动控制信号启动本站内的消防广播(预录广播)或通过呼叫站进行人工广播;消防广播联动控制信号只能对相应的消防广播分区广播,呼叫站可以对本系统的所有分区进行消防广播。 车站采用全数字广播系统进行构造,采用分布式的设备布局,节点设备与总控设备采数字音频网络系统处理结构,这种结构使得音频信号的传输避免了传统模拟系统的音频损耗,系统的音质更加趋于完美,在总控室可对所有站台进行人工呼叫及设备监视,并且使得系统具有优秀的扩展及维护特性。 车站的前端根据建筑结构及装修特性配置有各种不同的扬声器,构成一个完美的声场,在人员变动较大的区域设置有噪音拾取设备,系统可根据区域中背景噪音的变化自动调节音量的大小,使得旅客始终处在一个听音稳定的环境之中。

城市更新的实例分析

城市更新的实例分析 提要:本文笔者主要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城市规划方面的工作,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了某市的城市更新工作实践,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模式;生态结构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engaged in work in the field of urban planning,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urban renewal city work practice,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 the city update; mode; ecological structure 1 工程概况 某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城市更新已经成为该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课题。突出表现为“大拆大建”的粗暴改造方式。城市更新是该城市空间资源紧缺带来的不可回避的问题,但对于“尚且年轻”的该市而言,物质性空间老化带来的旧城更新需求并不大,相反以功能性老化为主要诉求。一味地采取拆建模式,可能带来大量的碳成本,包括拆除中形成的建筑垃圾、巨大的建设成本以及建筑使用者转移带来的各类成本。因此,该市更应倡导由传统“大拆大建”的旧城模式向渐进式、适应式的综合环境整治的城市更新模式转型。另外,城市更新中的各类利益短视的行为也可能带来“非低碳”的问题。比如开发商对地产利润的片面追求,可能导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压力的增加。而好大喜功的政绩

追求,可能会造成城市空间的低效利用。 城市更新是城市空间权益再分配的重要途径。从以往城市更新的教训来看,往往是更多的道路被不当地拓宽,以接纳更多的小汽车使用。房地产商也倾向于那些具有高回报价值的商业空间和居住空间,而公共配套设施、公共开放空间则可能被挤占或忽略。另外,一些本应得到挖掘和提升的空间并未城市更新中受到重视,比如小型的街头绿地、社区公共开放空间、被污染的河流、不安全的地下通道等等。相反,一些生态景观或视线通廊被遮挡,公共的景观和服务空间被私有化。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偏颇的城市空间服务对象仍缺乏有效的校正。 虽然许多建筑被推倒重建,建筑功能得以修缮或破败的外观焕然一新,然而建筑节能标准并非都能得到更新,甚至一些非节能材料的运用可能导致建筑能耗的大幅提升。 上述各类城市更新中出现的“非低碳”问题,究其实质是指导城市更新的空间价值观并未得到更新,生态低碳的目标并未成为衡量更新成败的关键“标尺”。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形态的更新,更应是城市发展观念的更新、城市发展模式的更新、乃至空间服务对象的更新。城市更新的过程,是重新分配空间利益的过程,也是城市重新选择生态低碳发展模式的重要机会。 2 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寻求城市空间资源的循环利用

1 城市轨道交通练习题

城市轨道交通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是北京。 2. 列车折返方式根据折返线位置布置情况分为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 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站台型式分为岛式站台、侧试站台和岛侧混合站台。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运营性质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折返站。 5.城市轨道交通的站间距在市内繁华区一般可控制在1公里左右。 6.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操纵系统和列车自动监督系统。 7.世界上拥有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是纽约。 8.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一般选择在市中心繁华地区。 9.城市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可分为地上、高架和地上。 10、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的基本色为红、黄、绿三种,再辅以月白色、蓝色,构成城轨交通信号的基本显示系统。 11、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设备,由岔心部分、翼轨部分、护轨部分三部分组成。 12、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间隔小、车流密度大,列车运行安全由ATP系统防护,因此一条进路中允许多个列车运行,此种进路为多列车进路。 13、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TC)包括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及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简称“3A”。 14、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列车追踪间隔调整功能的两种调整方式:模拟方式、离散方式。 15、根据信源所产生的信号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组呼信源和全呼信源。 二、名词解释 1.轨道电路:有两根钢轨组成,用来反映轨道上是否有车与是否完整的电气回路。 2.岛式站台:位于两条线路中间的站台。 3.技术速度:指不包含停站时间在内的列车在站间平均运行速度。 4.旅行速度:指列车从始发站发出到达折返站时的平均运行速度。 三、问答题 1.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一般有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道岔及其附属设备组成。 2. 城市轨道交通的构成包括哪几个部分? 轨道交通系统由一系列相关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包括车站、线路、列车、控制以及通信信号系统等。 3. 简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与城市道路交通相比的优势。 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种类主要有地铁、轻轨铁路、市郊铁路、AGT自动导向系统、独轨铁路和磁悬浮铁路等。 优势:1、有较大的运输能力2、有较高的准时性3、有较高的安全性4、有较高的舒适性5、有较高的速达性6、能有效地节省土地7、对坏境保护作用好8、有较低的社会成本。

2018-11-28 附件1:东莞市轨道交通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工作方案(试行)

东莞市轨道交通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工作方案(试行) 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更好推动我市“以地筹资、以地养铁、以铁提质、以铁兴城”目标的实现。根据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及TOD综合开发“1+N”政策文件(以下简称“‘1+N’政策文件”)及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及站场综合体建设实施细则精神,结合东莞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土地储备协调领导和规划统筹,做好TOD等重点领域土地储备及整合工作,以及市政府提出的“加强规划调控、助力土地收储、提升土地价值、实现利益共享”工作目标。根据“1+N”政策文件要求,在坚持“政府主导、整体统筹、连片开发”原则的基础上,经市TOD轨道办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并与顾问单位对接测算,补充提出多种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利益共享机制。从而提高TOD开发效率,增加政府收入,使政府利益得到保障。同时,实现政府与企业风险共担,激发市场参与度,加速城市更新进程,反哺轨道交通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集约利用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的文件精神,充分利用现有建筑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二)坚持政府主导、利益共享原则。坚持响应“1+N”政策文件精神,遵循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政府主导、整体统筹、连片开发”的原则。分轻重缓急、攻坚克难,打造一批TOD范围内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同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存在不足,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 (三)坚持规划先行原则。应坚持“先规划、后用地”的工作原则,以已审批通过的TOD综合开发规划为依据,将TOD综合开发规划成果融合到地块控规调整、更新单元划定方案等方面。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针对位于我市TOD范围内的城市更新项目。 四、总体要求 (一)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审批程序。本方案针对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新的利益共享机制,在符合“1+N”政策文件要求的前提下,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的相关审批程序仍按现行政策执行。根据市政府工作会议要求,TOD范围内城市更新项目以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作为控规编制(调整)的依据,直接指导规划实施,不另行编制前期研究和单元规划,有效缩短项目推进进程。 (二)项目开发要求。更新单元面积原则上不小于60亩,也可以由多个更新单元合并形成整体开发。根据站点

第五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第五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构成 轨道交通系统由一系列相关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包括车站、线路、列车、控制以及通信信号系统等;它们的协同工作是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的保证。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设备。 第一节线路 一、基本概念 (一)正线 正线是指供载客列车运行的线路,包括区间正线、支线、车站正线及站线。 城市轨道交通正线是独立远行的线路,一般按双线设计,采用右侧行车制。大多数线路为全封闭.与其他交通线路相交处,一般采用立体交叉。在特殊条件下(如运营初期),两条线路或交通方式的运量均较小时,经过计算.通过能力满足要求,也可考虑采用平面交叉。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旅客乘降的场所,一般应设置在客流量大的集散点以及与其他线路交会的地方,车站间的距离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地,在市区车站间距应在1k m左右,在郊区不宜大2k m。 (二)辅助线 辅助线为空载列车提供折返、停放、检查、转线及出入段作业所需的线路。它包括折返线、临时停车线、渡线、车辆段出入线、联络线等。 (1)折返线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一般都比较长,全线的客流分布可能会不太均匀,这时可组织区段运行。区段运营是指列车根据运行交路的要求,在端点站与中间车站或中间站与中间站之间进行列车折返。因此,在这些提供折返作业的中间站上,需要为列车设置折返线。折返线的型式匝能满足折返能力的要求。 (2)临时停车线及渡线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由十运输量大,列车远行间隔一般较密。在运营过程中,在线运营列车可能会发生故障。为不影响后续列车运行,设计上应能使故障列车及时

退出运营正线。一般说来,在轨道交通线路沿线每隔3~5个车站的站瑞应加设渡线或车辆停放线。渡线的作用是使离开车辆段的故障列车能及时调头返回车辆段,停车线的作用则是临时停放事故列车。 (3)车辆段出入线 为保证运行列车的停放和检修,在轨道交通沿线适当的位置应设置车辆段,车辆段与正线连接的线路为车辆段出入线,出入线可以设计为双线或单线,与城市道路或其他方式的交叉处可采用平交或立交,具体方案要根据远期线路通过能力需要量来确定。 (4)联络线 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路网中,要使同种制式的线路可以实现列车过轨运行。这种过渡一般需要通过线与线之间的联络线来实现。联络线的位置应在路网规划中确定,先期修建的线路应根据规划要求,为后建线路预留联络线的设置条件。另外,为方便车辆及大型设备的运输,有条件的地方应设置地面铁路专用线。 二、线路规划 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由区间结构、车站、轨道等共同组成。作为轨道交通工程设计的一部分,线路设计是工程设计的龙头。一般地,它可以分为两个大的设计阶段:第一阶段为规划选线阶段,其土要内容包括规划方案确定和可行性研究。这一阶段需要确定线路走向、站点布置、敷设方式。第二阶段为详细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等内容。 线路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线路规划是在已经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基础上,研究某一条或某一段线路的具体位置,包括线路的路由方案、敷设方式以及站点的选择等。 (一)线路的走向与路由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关于各条线的走向和路由一般已经有了较粗略的规划。然而,城市建设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变化、例如,城市用地规划的调整,建设时序的变化,大的客流集散点重新选址等。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对已经规划的线路走向与路由产生影响,因此,工程建设前仍需要对此加以研究。 线路的走向与路由的确定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线路的性质、作用及地位。它主要包括线路在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作用及地位,所承担的客流性质以及工程建设规模和线路等级等。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引言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

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表1-1显示了地铁建设对房地产的影响,从这些影响中不难看出轨道交通正慢慢地改变着城市原有的居住空间。 表1-1 地铁建设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1.1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交通的改善带来了区位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潜在收益,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也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一、判断题 1.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车辆连接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设备和车辆电气系统等组成。() 2.按照线路敷设方式规划,城市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可以分为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 3.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4.城市轨道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只能以地下隧道为主。() 5.钢轨类型以每千米所含质量(kg)数表示。() 6.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7.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牵引主要采用交流制。() 8.信号显示距离一般由列车制动距离等因素综合确定。() 9.轨枕都是木枕。() 10.正线、辅助线和试车线一般采用不大于9号的各类道岔。() 11. 总体设计阶段要基本确定线路平面和车站位置。(×) 12. 车站人流量超过20万就是大客流。(×) 1 3. 地铁车站安装屏蔽门后会影响车站的有效候车面积。(×) 14.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以移动信号为主,固定信号为辅。(×) 15. 小型地铁车站的出口通常设1个。(×) 1 6. 多专业、多工种联合运行,对时间、空间要求很高,一旦发生故障其后果及影响都很严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严格的、高效率的、统一的指挥,这一功能的实现是由控制中心(调度所)完成的。(√)

17. 行车调度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 18. 中心降压变电站将主变电站110KV电压降为35KV。(×) 19. 时钟系统采用统一时间,子母钟时间完全一致。(×) 20. 地铁线路行驶过程只接受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指挥与管理,不受其他交通形式的干扰和影响。(√) 21、通常情况下,城轨交通都采用短交路的列车运行方式。(×) 二、单选题 1. 正线、辅助线一般采用不小于(D )号的道岔 A、6 B、7 C、8 D、9 2. 列车连挂运行的速度一般不应大于(B ) A、4km/h B、5km/h C、6km/h D、7km/h 3. ( C )是在水底建筑地铁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A、明挖法 B、盖挖法 C、沉管法 D、盾构法 4. ( D )信号机采用一个白色灯光加一个红色灯光来表示。A、进站信号机B、调车信号机C、防护信号机D、引导信号机 5. ( C )轻轨交通线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分左右线双向行驶。 A、B、C、D、天津 6. 设于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称之为( C ) A、终点站 B、中间站 C、区域站 D、换乘站 7. 可行性报告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哪个步骤(A )

地铁通信广播系统

地铁通信广播系统

北京地铁亦庄线专用通信广播系统 摘要:广播作为简单、有效的通信手段,它始终为我们提供着不变的可靠服务。地铁广播系统是地铁通信系统中的一个专用子系统,在地铁行车组织、客运服务、防灾救险、设备维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铁广播系统由于应用场合要求高,集中体现了现代广播系统的全部技术特点,是现代高级广播系统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PA;广播系统;地铁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简称PA系统(PublicAddress),广泛用于车站、机场、楼宇等场所。提供背景音乐和作业广播业务,义兼作紧急广播。 地铁广播系统是地铁通信系统中的一个专用子系统,在地铁行车组织、客运服务、防灾救险、设备维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平时在地铁车站的不同域为售票、检票、进站、候车、乘降、出站、换乘等播报不同的服务用语和有关注意事项,为提供各项服务.维持车站秩序,有效疏导乘客乘车先下后上,缩短列车站停时间,确保列车正点,创造了条件;在车辆段车场、隧道区间等地铁作业场所为调度指挥、车场

1。控制中心临时控制中心图1 广播系统拓扑结构图 亦庄线广播系统,采用目前主流的控制中心与车站两级控制结构。控制中心和车站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控制中心的指令和音频均经过网络传输至车站,实现中心对车站的控制和广播操作。广播系统在控制中心配备了网管计算机,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遥测、遥控。 按照亦庄线工程招标需求,亦庄线在台湖车辆段设置了』临时控制巾心。待小营控制中心建设完毕,台湖临时控制中心将转入备用。 1.2 车站广播系统 拓扑结构图,

地铁广播系统属于现代高级广播系统,主要包含音源、音源管理控制设备、功率放大器、输出控制设备、声音还原设备以及电源管理设备。 车站广播系统采用总线制结构、模块/板卡形式设备设计。所有模块/板卡均能在线进行更换。具有配置灵活、维护方便、扩展性好等优点。车站广播系统中所有模块和设备均连接在内部的TBA总线之上,由中央控制模块对总线资源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当操作员在人机界面进行相关操作后,中央控制器将统一协调广播系统的各功能模块配合动作完成广播功能。 前端信源输入方式有多种方式,包括话筒实况广播、预录制语音端广播、线路广播等等。并且能够将其他系统提供的音频广播到目标广播

城市轨道交通正线广播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正线广播系统 1. 正线广播系统的组成 正线广播系统由控制中心广播系统和车站广播系统组成,采用以控制中心广播为主、车站广播为从的主从两级控制方式。控制中心广播的优先级高于车站广播,车站广播在控制中心不广播时,具有独立广播功能。平时以车站广播为主,控制中心广播可以插入,但在事故抢险、组织指挥、疏导乘客安全撤离的情况下,则以控制中心广播为主。 (1)控制中心广播系统。 ①控制中心广播系统的结构。控制中心广播系统由广播控制盒、音频合成器、前置放大器、音频切换矩阵、广播控制器、传输设备等组成。 ②控制中心广播系统的设备。 广播控制盒。广播控制盒是以控制键盘和显示屏作为底座的传声器。调度员可利用控制键盘选择全线任意车站内的任意一个区域、多个区域、全部区域进行广播,同时显示控制中心及各车站广播区的工作、空闲及故障状态;可选择监听全线车站的任意一个广播区的广播内容。 音频合成器。音频合成器用来预先录制与ATS配合自动播放的各种通告、通知,以及合成语言和各种节目。 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将各种输入音频信号放大至传输接口设备所需的输入电平,插入均衡器用以补偿传声器、放大器、线路、扬声器等的频响,改善音质。 音频切换矩阵。当配置多个广播台和广播区域时,需要在前置放大器组与功率放大器组之间插入一个音频切换矩阵。若在前置级对音频信号数字化后进行数字处理,则通常采用数字音频切换矩阵对输入端音频信号选择数路下传至各车站(车辆段)及选择上传的广播监听信号。控制中心音频切换矩阵受控制中心广播控制器的控制。 广播控制器。通过各广播控制盒的键盘操作及各广播控制盒的优先级,控制音频切换矩阵的音频输出;并通过传输系统传送控制信号来控制各车站的音频切换矩阵,选择车站及车站内的广播区域,选择上传需要监听的车站及区域。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两大部分

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分别为(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和(车辆段信号控制系统) 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进路控制采用三级控制,即控制中心控制、远程终端控制和(车站工作站控制) 3FTGS轨道电路用(位模式)调制载频作为检测列车占用,用(报文)调制载频发送ATP信息。 4用电压表对相敏接收器的轨道侧和局部进行测量,符合要求轨道继电器应吸起。若不吸起,再用(相位表)对相敏接收器的轨道侧和局部侧进行测量,看(相位)是否正确。 5整流继电器由整流元件和(无极继电器)组合而成。ZD6型转辙机的调整包括尖轨的调整、表示杆缺口的调整和(摩擦电流)的调整。 6轨旁ATP和联锁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是通过(ATC总线进行信息交换)。 7 试线车是为了(检修车辆)作运行实验设置的。 8车辆段设一台ATS分机,用于采集车辆段内(存车库线)的列车占用及进/出车辆的列车信号机的状态,以在控制中心显示屏上给出以上信息的显示。 9 四显示自动闭塞是在三显示自动闭塞的基础上增加一种(绿黄)显示,他能预告列车运行前方(三个闭塞分区)的状态。 10在PF型轨道电路区段,ATP信息是由AF-904发送器通过(轨旁环线发送)的;FTGS轨道电路可以根据(列车运行方向),自动转换轨道电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 11轨旁ATP和联锁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是通过(ATC总线进行信息交换)。 12 地铁供电系统一般包括(牵引供电系统)、动力照明系统和高压电源系统。 二简答题 1ATP的传输方式有几种?

答:①应答器传输 ②轨旁电缆传输 ③无线通信传输 2在哪些情况下,ATP系统会实施紧急制动? 答:① 超过速度曲线的允许速度 ②超过车辆的最高允许速度 ③位于站台的紧急制动按钮引起的紧急停车 ④传输故障,运行超过10m 和5s ⑤启动方向错误,车辆后退 ⑥列车运行时打开车门 ⑦ATP 车载设备全面故障 3试简述ATS系统的基本原理。 答:ATS系统主要实现对列车运行的监督和控制,包括:列车运行情况的集中监视、自动排列进路、自动列车运行调整、自动生成时刻表、自动记录列车运行实迹、自动进行运行数据统计及自动生成报表、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等,辅助调度人员对全线列车进行管理。 4DTC接收板是如何判断轨道电路空闲和占用的? 答:单个CPU的RAM检测,幅度判决和帧一致性比较结果都影响到单个CPU的轨道电路占用/空闲判决结果。如果幅度判决高,解调的帧内容和发送器直接送来的帧的内容比较一致,RAM检测正确,那么CPU判决空闲。 如果幅度判决低,或者解调的帧内容和发送器直接送来的帧的内容比较不 一致,或者RAM检测不正确,那么CPU判决占用。 5说明ZD6 型转辙机的自动开闭器的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与填空 1、ARES :全球定位卫星接收器和车载计算机; 2、ATCS :采用设在地面上的自动应答器。 3、列车自动防护ATP: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4、列车自动驾驶ATO:ATO-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5、行车指挥自动化ATS:ATS-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6、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提供的运行指令主要有: (1)加速指令;(2)减速指令;(3)常速运行指令。 7、简答车载设备应提供实时的列车运行显示,内容包括: (1)目标速度;(2)目标距离; (3)允许速度;(4)实际速度。 8、速度控制命令显示包括: (1)加速;(2)减速;(3)常速运行。 9、常用的检错码有两类:奇偶校验码与循环冗余编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 10、RS-422为全双工,而RS-485为半双工。 简答 1、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ATS):控制中心计算机系统根据计划运行图及列车实 际运行情况实现实时控制,指挥列车运行。 2、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检测列车的实际位置,限制列车在安全速度以下 运行,保证列车的安全制动距离。 3、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对于以设备控制为主的系统,在人的监督下,可 以控制列车最佳运行曲线进行列车操纵,保证进站后定点停车,并可根据中心计算机的实时指令调整列车速度,确保列车的最小追踪间隔,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4、点式查询应答器:应答器的原文为Transponder(Transmit Responder), 应答器:在接收外来信息的同时,能向发送单元反馈信息,构成双向通信的瞬间无线装置。应答器是实现无线综合列车控制与信号系统的关键设备。5、列车通信网络包含了两种总线: 连接一个车辆内设备的多功能车辆总线(MVB),总线能快速响应,工作速率为1.5Mbit/s,介质为双绞线或光纤; 连接列车中各车辆的绞线式列车总线(WTB),总线能自己组态,工作速率为1Mbit/s,介质为双绞屏蔽线。 这些总线在链路层提供了相同的两种服务: 进程数据:周期性的,源寻址广播数据; 消息数据:按需传送的,目标寻址的数据报文。 6、列车通信网络将传送两类数据: 时限紧迫的,短的进程变量(如牵引控制用的数据); 时限不太紧迫的,但可能比较长的消息(如诊断用的数据)。

最新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一、判断题1.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车辆连接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设备和车辆电气系统等组成。() 2.按照线路敷设方式规划,城市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可以分为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 3.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4.城市轨道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只能以地下隧道为主。() 5.钢轨类型以每千米所含质量(kg)数表示。() 6.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7.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牵引主要采用交流制。() 8.信号显示距离一般由列车制动距离等因素综合确定。() 9.轨枕都是木枕。() 10.正线、辅助线和试车线一般采用不大于9号的各类道岔。() 11. 总体设计阶段要基本确定线路平面和车站位置。(×) 12. 车站人流量超过20万就是大客流。(×) 1 3. 地铁车站安装屏蔽门后会影响车站的有效候车面积。(×) 14.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以移动信号为主,固定信号为辅。(×) 15. 小型地铁车站的出口通常设1个。(×) 1 6. 多专业、多工种联合运行,对时间、空间要求很高,一旦发生故障其后果及影响都很严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严格的、高效率的、统一的指挥,这一功能的实现是由控制中心(调度所)完成的。

(√) 17. 行车调度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 18. 中心降压变电站将主变电站110KV电压降为35KV。(×) 19. 时钟系统采用统一时间,子母钟时间完全一致。(×) 20. 地铁线路行驶过程只接受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指挥与管理,不受其他交通形式的干扰和影响。(√) 21、通常情况下,城轨交通都采用短交路的列车运行方式。(×) 二、单选题 1. 正线、辅助线一般采用不小于(D )号的道岔 A、6 B、7 C、8 D、9 2. 列车连挂运行的速度一般不应大于(B ) A、4km/h B、5km/h C、6km/h D、7km/h 3. ( C )是在水底建筑地铁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A、明挖法 B、盖挖法 C、沉管法 D、盾构法 4. ( D )信号机采用一个白色灯光加一个红色灯光来表示。A、进站信号机B、调车信号机C、防护信号机D、引导信号机 5. ( C )轻轨交通线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分左右线双向行驶。 A、北京 B、上海 C、重庆 D、天津 6. 设于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称之为( C ) A、终点站 B、中间站 C、区域站 D、换乘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