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广播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广播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广播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广播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广播系统

列车广播系统主要用来对车内乘客播放列车运行信息及在紧急情况下对车内乘客进行疏导,由TETRA系统提供无线通道。列车广播系统应具有人工或自动广播的功能,平时可通过无线广播信道接收控制中心对列车内乘客的广播,如有必要也可由司机直接对车内乘客进行广播。该系统由车站配套供应,并预留与控制中心广播系统通信的无线广播接口。

1. 列车广播系统的组成

列车广播系统主要包括车厢和司机室两部分。现在各种车型很多,各种车型在设备安装和组合上有很大不同。通常,在司机室中主要有广播设备控制部分、麦克风、司机监听喇叭、数字报站器、控制按键等,在车厢内主要有车厢喇叭、乘客与司机通话装置、广播设备放大部分。

2. 列车广播系统的功能

(1)服务功能。列车广播主要用于列车司机对每节车厢内的乘客进行语音广播,为乘客预报到站站名和通告有关事宜。在特殊情况下,控制中心调度员也可对车厢内的乘客进行广播。

(2)系统功能。

①司机对乘客广播。通过麦克风(microphone,MIC)或录音机(或电脑报站器)向乘客播报站名或通告,可采用自动和人工两种播音方式。

②司机间联络。通过MIC保持前后两个司机室的联络。

③传达控制中心的通知。控制中心的调度员可以通过司机室的无线广播接口对车厢内的乘客进行广播。

④乘客与司机间的通话。在紧急状况下,乘客可以通过车厢内安装的乘客通话装置与列车司机进行通话。

上海轨道交通

上海轨道交通 【1号线】市域快速地铁 差不多情形 长度:37公里 识不标志色:大红色 站数:28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AC-06型电动客车 ? 制造商:阿尔斯通联合体 ? 时速:80km/h ? 编组:8节编组A型列车(ABCBCBCA) ? 车厢:铝合金贯穿式厢体,宽3米,高3.8米,整列车长186米。整列车最大载客量3280人。 ? 制造年代:2006年-2007年 ? 传动方式:VVVF交流电机传动 ? 总数:16列(编号140-155) ? 国产化率:大于70% ? 备注:阿尔斯通联合体由上海阿尔斯通轨道交通设备公司和中国南车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组成,其中上海阿尔斯通轨道交通设备公司为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1号线上运营的16列AC-06型地铁列车由南京浦镇车辆厂和上海电气各生产其中的8列。 历史回放 1990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开工建设。 1993年1月10日,南段锦江乐园站至徐家汇站上行线建成。 1993年5月28日,南段线路(徐家汇站-锦江乐园站)开始观光试运行。 1994年12月12日,上海地铁一号线全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站,漕宝路站以南为地面线路,其余为地下线路)试营运。 1995年4月10日,一号线全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站)试运营,总长16.1公里。 1995年7月,全线正式运营。 1996年12月28日,一号线南延伸段(虹梅路至莘庄)试通车。 1997年7月1日,一号线南延伸段(锦江乐园站-莘庄站,为地面路线)贯穿运营,总长21.35 公里; 2004年12月28日,北延伸段(为高架路线,长12.43公里)试运营。 2007年12月29日,北北延伸(共3站)到富锦路站,长4.3公里。至今1号线总长度达到36.89公里。

城市轨道交通考试题

名词解释 1.什么事轨道交通? 采用轨道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具有车辆、线路、信号、车站、供电、控制中心和服务等设施,车辆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 2.客流:在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3.断面客流: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区间的客流。 4.车站客流:在轨道交通车站上下车和换乘的客流。 5.基本客流:既有客流加上按正常增长率增加的客流。 6.转移客流:原来经由常规公交和自行车出行转移到经由轨道交通出行的这部分客流。 7.诱增客流:促进沿线土地开发、住宅区形成规模、商业活动繁荣所诱发的新增客流。 8.断面客流量:在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小时或全日)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 流量称为断面客流量。分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 9.客流计划是指计划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客流的规划,它也是其他计划的基础和编 制依据。 10.全日行车计划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日分阶段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 11.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图解,它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次序, 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分,在车站的到达、出发或通过时刻,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和在折返站的折返时间,以及列车交路和列车出入车辆段时刻等。它能直观的显示出列车在各区间运行及在各车站停车或通过的状态。列车运行图是列车运行组织的基础。 1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是供使用轨道交通的乘客上下、候车和换乘的场所,同时也是办理运 营业务和设置设施设备的地方。 13.客流组织是通过合理布置客流相关设备、设施以及对客流采取有效地分流或引导措施来 组织客流运送的过程。 14.轨道交通线路的通过能力是指在采用一定的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轨 道交通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 15.车辆定员数,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额定载客量,由车辆的座位人数和站位人数组成, 为车厢座位数和空余面积上站立的乘客数之和。 16.站位面积,指车厢空余面积,为车厢面积减去座位面积。 17.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根据列车在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对列车运行速 度及制动方式等状态进行监督、控制和调整的技术装备。 18.运输总成本是指运输企业为提供某种运输劳务所耗费的成本总额。 19.运营成本(元)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日常运营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与运营生产直接 有关的所有费用支出。 简答题 1.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交通区别 容量大;准时、快速;安全、正点;利于环境保护;节省土地资源 但是城市轨道交通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建设费用高,建设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建设难度大;一旦遇有自然灾害尤其是火灾,乘客疏散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成后就难以迁移和变动,不像地面公共交通可以机动地调整路线和设置站点,以满足乘客流量和流向变化的需要,其运输组织工作远比地面公共交通复杂。 2.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区别 运营范围(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范围是城市市区及郊区,往往只有几十千米,不像铁路那样纵横数千千米,而且连接城乡。)

上海地铁列车参数

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 (BOMBARDIER) 车辆为铝合金A型车,全部由庞巴迪(BOMBARDIER)公司按照欧洲及相关国际标准设计,设计时速为90公里。每列车6辆编组,4动2拖,每3辆车组成一个控制单元;通信和控制采用了最先进的网络控制技术,用数字信号代替模拟信号,提高了控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车辆具有技术先进、性能可靠、低寿命周期成本等特点,使用寿命可达30年。该车外观时尚、美观,车内格调清新淡雅。车辆为流线型车头,“鼓型”车体,连续窗带结构;车体以白色为主色调,两侧各饰以一条红色的腰带。列车额定定员为1860人,最大定员为2592人。据介绍,该车的国产化率达到了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性能参数: 编组 4M+2T 网压 1000-1500V DC 轴式 Bo-Bo 牵引电机额定功率 220 kW 最大速度 80 km/h 重量 M38.3 t,T35.5 t 定员 310 车体长度 M23690, T22100 mm 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 (SIEMENS) 上海地铁二号线电客车辆是引进德国先进技术,由Adtranz公司总体设计和总负责、Adtranz公司和Siemens公司制造,并由Adtranz负责组装和调试。引进车辆分为AC01和AC02型二种,其中AC01型电动列车运营服务于一号线,AC02型电动列车运营服务于二号线。 车辆总体设计目标按车辆技术规格书要求,要达到性能先进、经济有效、可靠安全、低维修、造型美观、乘座舒适,设计寿命为30年。 车辆类型与DC01型电动列车相同,仍分A、B、C三类型车,其中A型车为带司机室的拖车、B车为带受电弓的动车、C车为带空压机的动车,基本列车编组六节形式为:—A ═B * C═B * C═A— 注:—:自动车钩═:半自动车钩 *:半永久车钩 车辆的车体结构采用大型铝合金挤压型材及板材焊接结构,整体承载、轻量设计、耐腐蚀。车辆之间设有1.5m宽,1.9m高的贯通道。车辆每侧有5扇开度为1.4m、高为1.86m 的内藏式对开风动移门。座椅纵向布置,每辆车客室中心线上设置13根立柱,两边设垂直扶手和水平扶手,与一号线DC01型车辆相比较,AC01/02型车辆在车厢连接棚、灯槽、音箱罩、拉杆等方面都作了更新的设计处理,车厢更宽敞明亮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

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通信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公务联络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列车安全、快速、高效运行不可缺少的综合通信系统。城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集群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CCTV)、有线广播系统(PA)、时钟系统、电源及接地系统、乘客导乘信息系统(PIS)、办公室自动化(OA)等子系统。通信系统的服务范围涵盖了控制中心、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地面线路、高架线路、地下隧道与列车。 第一节城轨通信概述 一、城轨通信系统的作用首先,城轨通信系统与信号系统共同完成行车调度指挥,并为城轨的其他各子系统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和时标(标准时间)信号。此外,通信系统是城轨交通内部公务联络的主要通道,使构成城轨交通内部的各个子系统能够紧密联系,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当然,通信系统也是城轨交通内、外联系的通道。 城轨通信系统在发生灾害、事故或恐怖活动的情况下,是进行应急处理、抢险救灾和反恐的主要手段。城市轨道交通越是在发生事故、灾害或恐怖活动时,越是需要通信联系,但若在常规通信系统之外再设置一套防灾救护通信系统,势必要增加投资,而且长期不使用的设备亦难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所以,在正常情况下,通信系统能为运营管理、指挥、监控等提供通信联络的手段,为乘客提供周密的服务;在突发灾害、事故或恐怖活动的情况下,能够集中通信资源,保证有足够的容量以满足应急处理、抢险救灾的特殊通信需求。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对通信系统的要求是能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递和交换各种信息。 (1)对于行车组织,通信系统应能保证将各站的客流情况、工作状况、线路上各列车运行状况等信息准确、迅速地传输到控制中心。同时,将控制中心发布的调度指挥命令与控制信号及时、可靠地传送至各个车站及行进中的列车上。 (2)对于城轨运行的组织管理,通信系统应能保证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保持畅通、有效、可靠的信息交流与联系。 (3)通信系统应能保证本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便捷、畅通的联系。 (4)通信系统主要设备和模块应具有自检功能,并采取适当的冗余配置,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和报警,控制中心可监测和采集各车站设备运行和检测的结果。 三、城轨通信的分类 1.按业务分类一 (1)专用通信 专用通信是供系统内部组织与管理所使用的通信网络,包括:行车、电力、维修、公安和防灾调度以及站内、区间、相邻车站的通信。平时,主要用于直接组织、指挥列车运行;紧急情况下,可进行应急调度指挥,是城轨中最重要的业务通信网。 (2)公务电话通信 公务电话通信是城市轨道交通内部的电话网,相当于企业总机。供一般公务联络使用,以及提供与外界通信网的连接。 (3)有线广播通信 有线广播通信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组织的辅助通信网。平时,向乘客报告列车运行信息,扩放音乐;在紧急情况下,可进行应急指挥和引导乘客疏散。 (4)闭路电视 闭路电视是城市轨道交通的现场监控系统,用以监视车站各部位、客流情况及列车停靠、车门开闭和启动状况;在紧急情况下,用以实时监视事故现场。 (5)无线通信

城市轨道交通弱电系统

九、城市轨道交通弱电系统 1 地铁传输系统 2 公务电话系统 3 专用电话系统 4 专用无线通信系统 5 广播系统 6 乘客资讯系统 7 综合安防系统 8 自动售检票系统 9 时钟系统 传输系统是地铁通信网络的基础承载平台,为地铁各系统提供数据信息传输业务。 不仅通信各子系统的信息需其传输,而且还需为信号、综合监控系统、AFC等提供可靠的、冗余的、可重构的、灵活的信道。 ◆地铁主要传输技术 1)同步数字体系(SDH) 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采用矩形块状帧结构、段开销,引入“净负荷指针”技术,实现不同速率等级数字流的接入,符合ITU-T国际性标准光接口规范,是信息高速公路中的主干部分。 2)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MSTP) 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是指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MSTP技术的基本思路是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VC级联等方式映射进不同的SDH时隙,而SDH设备与二层、三层分组设备在物理上集成为一个实体。 3)开放式传输网络(OTN) OTN基于物理层的传输系统,对其承载的各种协议均可透明传输,有较高的传输效率。 公务电话系统主要是用于管理部门、运营部门、维修部门等工作人员进行内部及外部公务联系的通信子系统。 1)数字程控交换技术 2)VOIP技术 VOIP (Voice over IP)是以IP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对模拟的语音信号进行压缩、打包等一系列的特殊处理,使之可以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传输的技术。 专用电话系统是为控制中心调度员、车站、车辆段、停车场值班员组织指挥行车、运营管理及确保行车安全而设置的。 ◆系统包括: 1)调度电话系统 供控制中心调度员与各车站、车辆段值班员以及与办理行车业务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调度通信用的。 2)站(段)内直通电话 车站内局部电话供行车值班室或站长与本站内运营业务有关人员进行通话联系。 3)站间行车电话 站间行车电话是保证安全行车的专用电话设备,供相邻车站值班员间办理有关行车业务的联系。 4)区间行车电话

上海轨道交通

XX轨道交通1号线(R1线) 【1号线】市域快速地铁 基本情况 长度:37公里 识别标志色:大红色 站数:28 XX轨道交通1号线AC-06型电动客车 ? 制造商:阿尔斯通联合体 ? 时速:80km/h ? 编组:8节编组A型列车(ABCBCBCA) ? 车厢:铝合金贯通式厢体,宽3米,高3.8米,整列车长186米。整列车最大载客量3280人。 ? 制造年代:2006年-2007年 ? 传动方式:VVVF交流电机传动 ? 总数:16列(编号140-155) ? 国产化率:大于70% ? 备注:阿尔斯通联合体由XX阿尔斯通轨道交通设备公司和中国南车集团XX 浦镇车辆厂组成,其中XX阿尔斯通轨道交通设备公司为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和XX电气集团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1号线上运营的16列AC-06型地铁列车由XX浦镇车辆厂和XX电气各生产其中的8列。 历史回放 1990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开工建设。 1993年1月10日,南段锦江乐园站至徐家汇站上行线建成。 1993年5月28日,南段线路(徐家汇站-锦江乐园站)开始观光试运行。 1994年12月12日,XX地铁一号线全线(XX火车站-锦江乐园站,漕宝路站以南为地面线路,其余为地下线路)试营运。 1995年4月10日,一号线全线(XX火车站-锦江乐园站)试运营,总长16.1公里。 1995年7月,全线正式运营。 1996年12月28日,一号线南延伸段(虹梅路至莘庄)试通车。 1997年7月1日,一号线南延伸段(锦江乐园站-莘庄站,为地面路线)贯通运营,总长21.35 公里; 2004年12月28日,北延伸段(为高架路线,长12.43公里)试运营。 2007年12月29日,北北延伸(共3站)到富锦路站,长4.3公里。至今1号线总长度达到36.89公里。 1号线现在分大小交路,大交路为莘庄站至富锦路站,小交路为莘庄站至XX火车站。今后可能小交路延伸至通河新村。

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摘要:广播系统是轨道交通网络中的重要应用分支,是组成安全轨道交通运输网络的必要硬件设备。本文简单探讨广播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关键词:广播系统;轨道交通;系统应用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快捷、高效、环保等优点,成为国内各大城市解决交通、促进发展的首选。据统计,2012-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将达到4121km,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运营里程将达到6019km。为提供更加完善的轨道交通运输服务,在组网网络结构中,广播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轨道交通中广播系统概述 轨道交通自动广播系统是消防紧急广播与业务合二为一的广播系统,在平时作为车站业务广播使用,在有火灾报警信号时,切换为消防广播使用。在业务广播时,主要由自动广播及人工广播组成。 车站公共广播系统的车次信息源来自信息集成系统,在自动广播服务器的控制管理下,通过数字语音合成广播设备实现自动广播车次信息。使用多语种(普通话、英语等)在相关区域广播车次动态信息、车站服务信息。 在车站内的广播室、消防控制室、站台等处设置人工呼叫站,可对任意分区进行呼叫广播。 在站台处通过人工呼叫站进行人工广播。在业务广播间隙,系统配置的CD 机、双卡录音机、收音机等可播放优雅舒缓的背景音乐。 在消防广播时,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通过消防广播联动控制信号启动本站内的消防广播(预录广播)或通过呼叫站进行人工广播;消防广播联动控制信号只能对相应的消防广播分区广播,呼叫站可以对本系统的所有分区进行消防广播。 车站采用全数字广播系统进行构造,采用分布式的设备布局,节点设备与总控设备采数字音频网络系统处理结构,这种结构使得音频信号的传输避免了传统模拟系统的音频损耗,系统的音质更加趋于完美,在总控室可对所有站台进行人工呼叫及设备监视,并且使得系统具有优秀的扩展及维护特性。 车站的前端根据建筑结构及装修特性配置有各种不同的扬声器,构成一个完美的声场,在人员变动较大的区域设置有噪音拾取设备,系统可根据区域中背景噪音的变化自动调节音量的大小,使得旅客始终处在一个听音稳定的环境之中。

上海轨道交通发展史

早在1958年上海就开始地铁建设前期准备,当时苏联专家断言上海是软土地层含水量多,不宜建设隧道工程。但中方专家并未放弃,1963年在浦东塘桥采用结构法钢筋混凝土管片衬内试挖了直径4.2米的隧道,用于验证粉沙性土质和淤混质粘土质中建设隧道的可行性。1964年在衡山公园附近又开挖了代号为“60工程”的地铁试验工程。正当专家们欲进一步试验时,文革开始了,上海地铁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被迫停止。 1979年上海地铁建设再次启动,在漕溪公园的地底下,又尝试了第二条试验隧道的掘进,投资达四千多万人民币,上下行总长1290米。细心的乘客可以发觉这段线路采用结构法修筑地下连续水泥墙(方形隧道),与此后采用的盾构掘进(圆形隧道)有明显不同。这段线路现在作为轨道交通1号线的正式路线使用。 1989年5月,中德双方正式签署了4.6亿马克的地铁专款贷款协议书,1990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同意,上海地铁工程新龙华站(今上海南站)至新客站(今上海火车站)开工兴建。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3年1月9日进行试通车,计划第一列车从新龙华开往徐家汇,列车由内燃机车调车至新龙华车站。由於是历史上的首次,缺乏经验导致上行线供电触网无法送电,最后只能将列车调车回梅龙车辆段。第二天即1993年1月10日,上海地铁历史上第一列列车在新龙华至徐家汇区间进行车辆试运行。(地铁建成后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试通车,不载客运行;试运营,载客运行;正式运营,通过国家正式验收)。经过地铁工程建设者不懈的努力,上海地铁1号线终于在1995年4月10日,全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站建成通车。锦江乐园车站是在试通车后加出来的,原来这一段线路是试车线。由于居住在附近康健新村、梅龙地区的市民在出入市区时感觉非常方便(到徐家汇只有10分钟),并且当时乘车方便、车票便宜(只有1元钱),故一下就吸引了大量的市民移居到梅龙地区,最后才决定正式建造锦江乐园车站并建设成大楼跨越式车站,大楼上部用于商业用房。 【建设发展大事纪】 1990年1月19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开工建设。 1993年4月,1号线南段线路(徐家汇—锦江乐园)开始观光试运行。 1995年4月,1号线主线(上海火车站—锦江乐园)试运营。 1995年12月,1号线南延伸段(锦江乐园—莘庄)试运营。 1999年9月,2号线(中山公园—张江)试通车。 2000年6月,2号线(中山公园—张江)试运营。 2000年12月,3号线(上海南站—江湾镇)试运营。 2003年11月,5号线(莘庄—闵行开发区)试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基本操作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基本操作 列车司机在出乘前应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操作指南、司机手册等要求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在作业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找到对应列车后,先做到“库内动车四确认”。 2、按《列车检查作业标准》做好列车静态检查和动态测试,并控制作业时间。 3、检车时遇到列车因故障而无法进行出库作业时,及时跟车场调度员联系。 4、在车站出乘与交班司机交接时,要清楚列车的技术状态及线路限速与施工情况。 一、投入蓄电池 按下司机操纵台上的蓄电池合按钮,蓄电池即投入使用,通过司机室右侧屏上的蓄电池表可观察到蓄电池电压应该为DC 110 V。 如果蓄电池亏电,即蓄电池电压低于DC 80 V,将司机室继电器柜中的蓄电池欠压强投开关转换到“强制”位,蓄电池即可强制投入使用,当蓄电池电压高于DC 89 V时欠压继电器恢复,蓄电池可以正常投入使用。 二、激活头车 根据实际运行方向,将运行方向前端司控器钥匙开关转换到“开”位,尾端保持在“关”位,通过司机操纵台上TMS显示屏观察到列车有司机室占用显示,表示4016车司机室被占用。 三、控制受电弓 观察司机操纵台上的风压表,如果总风压力高于450 kPa,按下司机室右侧屏上的升弓按钮并持续2 s后松开,车顶上受电弓在8 s内升弓到位,通过司机操纵台上TMS显示屏观察到Mp车受电弓升弓显示,并且电压显示为1 500 V,同时右侧屏的网压表显示为1.5 kV。 如果总风压力低于450 kPa,可以通过控制动车客室下部的受电弓电动气泵来打风。具体操作为:按下司机室右侧屏上的升弓泵按钮,两个动车的电动气泵开始工作;当风压力高于750 kPa时电动气泵停止工作,这时辅助风缸的压力值

上海轨道交通早高峰通勤数据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早高峰通勤数据分析报告 每天清晨,数以百万计的上海人搭乘地铁,短短数小时内完成了从居住到工作的大规模迁徙。每张票的刷卡进出都是一个数据点,汇聚成为亿万数据的背后,是城市人口的流动和城市运转的机理。复旦大学数据研究中心选取了上海轨交早高峰7-9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用大数据清晰呈现上海 轨交通勤的全貌。 一、上海轨交早高峰通勤概况 可以看出,在工作日早高峰(7-9点),两个小时内上海轨交进站达110万人次,出站达95 万人次,进站人次比出站人次多出15万,表明早高峰期间的进站压力略大于出站。在早高峰同一时间段内(7-9点),工作日进站人次110万,周末进站人次40万,工作日进站人次是周末的2.7 倍。对比整个上午(6-12点)的数据,工作日早高峰进站人次占整个上午的60%而周末早高峰进 站人次仅占整个上午的40%这表明在工作日,早高峰的客流量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集中程度均远远高于周末。 二、各时段进出站人次变化趋势 可以看出,工作日的进站人次从上午6:00起逐渐攀升,至7:30-7:59、8:00-8:29达到顶峰, 半小时内分别进站32万人次及35万人次,8:30之后进站人数逐渐回落。而出站人数在上午8:30 之前始终低于进站人数,7:30-7:59进站出站净流入达到最大为14万人次,8:00-8:29进站出站差距缩小。8:30-9:00出站人次达到顶峰,半小内出站高达39万人次,出站人次首度超过进站,净 流出达到14万人次。9:00之后出站人数急剧下降,表明大多数人通勤到达时间在9点以前。出站 顶峰8:30-9:00比进站顶峰7:30-7:59和8:00-8:29延后0.5-1小时,表明大多数人日常地铁通勤时间在单程0.5-1小时之间。 上图为周末上午(6-12点)各时段进出站人次对比。与工作日相比,周末进出站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进出站人次从上午6:00起缓步攀升,进站人次至8:00-8:29达到顶峰为11.8 万人次,出站人次至8:30至8:59达到顶峰为12万人次,仅相当于工作日同时间段的1/3不到。9:00之后,进出站人次变化趋势趋缓,维持在每半小时11万人次的水平上。 上图为上海-昆山跨省轨交位于昆山段的三个轨交站点的数据分析。11号线昆山段于2013年通车,作为首条跨省运营的轨交、拓展了城市发展的空间,也为“昆山买房、上海上班”带来更多的可行性。从进出站人次变化趋势看,昆山三站的进站人数从6:00起攀升,至7:00-7:29达到顶峰 为985人次,这表明已经出现了依赖轨交从昆山向上海市区通勤上班的人群,但规模非常小。同时,到达进站顶峰的时间段为7:00-7:29,相比上海日均进站的顶峰时间段8:00-8:29,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这表明居住在昆山要比上海市区多承受一个小时左右的通勤时间。另外,从出站人次变化来看,昆山三站并没有向上海日均出站那样在8:30-8:59形成一个顶峰,而是变化十分平缓,到 10:00之后出站人数才有较多增幅。 三、各区县轨交通勤人次分析 可以看出,上海各区县早高峰进站人次前三名依次为浦东新区、徐汇区、闵行区,出站人次前三名依次为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其中,浦东新区早高峰进站、出站人次均排名第一,进站人次25.5万,占上海总进站人次22.7%,出站人次22万,占上海总出站人次22.9%,这一比例与浦东新区人口占上海总人口的比例21.9%十分接近,表明该区的轨交设施使用在全市居于均衡地位。进出站排名第二的徐汇区,进站人次12.9万,占上海总进站人次 11.5%,出站人次16.5万,占上海总出站人次17.2%,这一比例远高于徐汇区人口占上海总人口的比例 4.7%,表明该区的轨交设施使用在全市居于优势地位。 可以看到,在上海各区县中,早高峰进出站为净流入的仅有四个区,分别是黄浦区、徐汇区、静安区和长宁区。其中,黄浦区早高峰进站人次4.6万,出站人次13.8万,出站人次高达出站人次3倍之多,净流入为9.1万人次,位列全市首位,表明该区在上海城市功能中牢牢占据了核心地位。此外,早高峰进出站净流出位居全市首位的是宝山区。宝山区早高峰进站人次11.8万,出站人次 仅2.7万,进站人次高达出站人次4.3倍,净流出为9万人次,表明该区主要承载了城市大型居住区的功能,商务配套相对匮乏。

1 城市轨道交通练习题

城市轨道交通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是北京。 2. 列车折返方式根据折返线位置布置情况分为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 3.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站台型式分为岛式站台、侧试站台和岛侧混合站台。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运营性质可分为:中间站、换乘站、中间折返站和尽端折返站。 5.城市轨道交通的站间距在市内繁华区一般可控制在1公里左右。 6.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操纵系统和列车自动监督系统。 7.世界上拥有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是纽约。 8.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一般选择在市中心繁华地区。 9.城市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可分为地上、高架和地上。 10、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的基本色为红、黄、绿三种,再辅以月白色、蓝色,构成城轨交通信号的基本显示系统。 11、道岔是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设备,由岔心部分、翼轨部分、护轨部分三部分组成。 12、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间隔小、车流密度大,列车运行安全由ATP系统防护,因此一条进路中允许多个列车运行,此种进路为多列车进路。 13、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ATC)包括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及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简称“3A”。 14、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列车追踪间隔调整功能的两种调整方式:模拟方式、离散方式。 15、根据信源所产生的信号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组呼信源和全呼信源。 二、名词解释 1.轨道电路:有两根钢轨组成,用来反映轨道上是否有车与是否完整的电气回路。 2.岛式站台:位于两条线路中间的站台。 3.技术速度:指不包含停站时间在内的列车在站间平均运行速度。 4.旅行速度:指列车从始发站发出到达折返站时的平均运行速度。 三、问答题 1.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一般有钢轨、扣件、轨枕、道床、道岔及其附属设备组成。 2. 城市轨道交通的构成包括哪几个部分? 轨道交通系统由一系列相关设施组成,这些设施包括车站、线路、列车、控制以及通信信号系统等。 3. 简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种类,与城市道路交通相比的优势。 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种类主要有地铁、轻轨铁路、市郊铁路、AGT自动导向系统、独轨铁路和磁悬浮铁路等。 优势:1、有较大的运输能力2、有较高的准时性3、有较高的安全性4、有较高的舒适性5、有较高的速达性6、能有效地节省土地7、对坏境保护作用好8、有较低的社会成本。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 2019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 )、3号线北延伸线(长 15.6km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9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9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项目名称 1号线 2号线 3号线 4号线 轨道线路长类型度(公里)地铁地铁地铁地铁 21.26 18.4 24.97 27 17.04 31 33.1 35 23.3 31 - 120 - - - - - -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 起点 已建项目火车站中山公园清河泾浦西大木桥莘庄龙阳路 莘庄高科路江湾镇浦东蓝村路车站 闵行开发区浦东机场 16 14 19 26 11 2 27 28 22 12 33 38 27 23 - - - - - 65.53 120 84.6 38.1 100 - - - - - - - - - - - - - 1990-1996 1997-2000 1997-2000 -2019 -2019 2001-2019 -2019 2019-2019 -2019 -2019 - - - - - - - - - 终点 车总投站数资(亿元) 工期 5号线轻轨 磁悬浮磁悬机场快线浮列车 6号线 7号线 8号线 9号线 10号线 11号线 12号线 13号线 14号线 15号线 16 号线 17号线 18号线

轻轨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轻轨轻轨轻轨轻轨 在建项目 济阳路站港城路站外环路站 龙阳路站 市光路站成山路站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 拟建项目 外高桥保税 高速铁路客 区站临港新城2 城北路 站 虹梅路金海路丰庄路华夏西路环西二大道金桥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西站军工路长江西路华夏中路 二、设备现状及发展 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 先水平。 车辆分别选用德国和法国技术制造的宽体长身贯通式的电动列车,每节额定载客为310人,最大载客为410人,最高时速80公里,运营平均时速35公里,高峰时段最短行车间隔2.75分钟。 信号采用ATC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由ATP (列车自动保护)、A TO (列车自动运行)、ATS (列车自动监控)三个子系统组成,实现全自动驾驶,并可监测列车位置,调整续行列车的车速,按照预定要求完成列车调度。 轨道交通各线均使用自动售检票系统,设有多功能的自动售票机,使用的票卡主要有公共交通“一卡通”和单程票,实现了“一票换乘”。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度的增加,上海轨道交通设施也大幅增加。 199 6 96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一、判断题 1.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车辆连接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设备和车辆电气系统等组成。() 2.按照线路敷设方式规划,城市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可以分为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 3.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4.城市轨道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只能以地下隧道为主。() 5.钢轨类型以每千米所含质量(kg)数表示。() 6.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7.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牵引主要采用交流制。() 8.信号显示距离一般由列车制动距离等因素综合确定。() 9.轨枕都是木枕。() 10.正线、辅助线和试车线一般采用不大于9号的各类道岔。() 11. 总体设计阶段要基本确定线路平面和车站位置。(×) 12. 车站人流量超过20万就是大客流。(×) 1 3. 地铁车站安装屏蔽门后会影响车站的有效候车面积。(×) 14.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以移动信号为主,固定信号为辅。(×) 15. 小型地铁车站的出口通常设1个。(×) 1 6. 多专业、多工种联合运行,对时间、空间要求很高,一旦发生故障其后果及影响都很严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严格的、高效率的、统一的指挥,这一功能的实现是由控制中心(调度所)完成的。(√)

17. 行车调度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 18. 中心降压变电站将主变电站110KV电压降为35KV。(×) 19. 时钟系统采用统一时间,子母钟时间完全一致。(×) 20. 地铁线路行驶过程只接受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指挥与管理,不受其他交通形式的干扰和影响。(√) 21、通常情况下,城轨交通都采用短交路的列车运行方式。(×) 二、单选题 1. 正线、辅助线一般采用不小于(D )号的道岔 A、6 B、7 C、8 D、9 2. 列车连挂运行的速度一般不应大于(B ) A、4km/h B、5km/h C、6km/h D、7km/h 3. ( C )是在水底建筑地铁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A、明挖法 B、盖挖法 C、沉管法 D、盾构法 4. ( D )信号机采用一个白色灯光加一个红色灯光来表示。A、进站信号机B、调车信号机C、防护信号机D、引导信号机 5. ( C )轻轨交通线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分左右线双向行驶。 A、B、C、D、天津 6. 设于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称之为( C ) A、终点站 B、中间站 C、区域站 D、换乘站 7. 可行性报告属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哪个步骤(A )

地铁通信广播系统

地铁通信广播系统

北京地铁亦庄线专用通信广播系统 摘要:广播作为简单、有效的通信手段,它始终为我们提供着不变的可靠服务。地铁广播系统是地铁通信系统中的一个专用子系统,在地铁行车组织、客运服务、防灾救险、设备维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铁广播系统由于应用场合要求高,集中体现了现代广播系统的全部技术特点,是现代高级广播系统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PA;广播系统;地铁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简称PA系统(PublicAddress),广泛用于车站、机场、楼宇等场所。提供背景音乐和作业广播业务,义兼作紧急广播。 地铁广播系统是地铁通信系统中的一个专用子系统,在地铁行车组织、客运服务、防灾救险、设备维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平时在地铁车站的不同域为售票、检票、进站、候车、乘降、出站、换乘等播报不同的服务用语和有关注意事项,为提供各项服务.维持车站秩序,有效疏导乘客乘车先下后上,缩短列车站停时间,确保列车正点,创造了条件;在车辆段车场、隧道区间等地铁作业场所为调度指挥、车场

1。控制中心临时控制中心图1 广播系统拓扑结构图 亦庄线广播系统,采用目前主流的控制中心与车站两级控制结构。控制中心和车站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控制中心的指令和音频均经过网络传输至车站,实现中心对车站的控制和广播操作。广播系统在控制中心配备了网管计算机,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遥测、遥控。 按照亦庄线工程招标需求,亦庄线在台湖车辆段设置了』临时控制巾心。待小营控制中心建设完毕,台湖临时控制中心将转入备用。 1.2 车站广播系统 拓扑结构图,

地铁广播系统属于现代高级广播系统,主要包含音源、音源管理控制设备、功率放大器、输出控制设备、声音还原设备以及电源管理设备。 车站广播系统采用总线制结构、模块/板卡形式设备设计。所有模块/板卡均能在线进行更换。具有配置灵活、维护方便、扩展性好等优点。车站广播系统中所有模块和设备均连接在内部的TBA总线之上,由中央控制模块对总线资源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当操作员在人机界面进行相关操作后,中央控制器将统一协调广播系统的各功能模块配合动作完成广播功能。 前端信源输入方式有多种方式,包括话筒实况广播、预录制语音端广播、线路广播等等。并且能够将其他系统提供的音频广播到目标广播

城市轨道交通正线广播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正线广播系统 1. 正线广播系统的组成 正线广播系统由控制中心广播系统和车站广播系统组成,采用以控制中心广播为主、车站广播为从的主从两级控制方式。控制中心广播的优先级高于车站广播,车站广播在控制中心不广播时,具有独立广播功能。平时以车站广播为主,控制中心广播可以插入,但在事故抢险、组织指挥、疏导乘客安全撤离的情况下,则以控制中心广播为主。 (1)控制中心广播系统。 ①控制中心广播系统的结构。控制中心广播系统由广播控制盒、音频合成器、前置放大器、音频切换矩阵、广播控制器、传输设备等组成。 ②控制中心广播系统的设备。 广播控制盒。广播控制盒是以控制键盘和显示屏作为底座的传声器。调度员可利用控制键盘选择全线任意车站内的任意一个区域、多个区域、全部区域进行广播,同时显示控制中心及各车站广播区的工作、空闲及故障状态;可选择监听全线车站的任意一个广播区的广播内容。 音频合成器。音频合成器用来预先录制与ATS配合自动播放的各种通告、通知,以及合成语言和各种节目。 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将各种输入音频信号放大至传输接口设备所需的输入电平,插入均衡器用以补偿传声器、放大器、线路、扬声器等的频响,改善音质。 音频切换矩阵。当配置多个广播台和广播区域时,需要在前置放大器组与功率放大器组之间插入一个音频切换矩阵。若在前置级对音频信号数字化后进行数字处理,则通常采用数字音频切换矩阵对输入端音频信号选择数路下传至各车站(车辆段)及选择上传的广播监听信号。控制中心音频切换矩阵受控制中心广播控制器的控制。 广播控制器。通过各广播控制盒的键盘操作及各广播控制盒的优先级,控制音频切换矩阵的音频输出;并通过传输系统传送控制信号来控制各车站的音频切换矩阵,选择车站及车站内的广播区域,选择上传需要监听的车站及区域。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与填空 1、ARES :全球定位卫星接收器和车载计算机; 2、ATCS :采用设在地面上的自动应答器。 3、列车自动防护ATP: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4、列车自动驾驶ATO:ATO-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5、行车指挥自动化ATS:ATS-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6、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提供的运行指令主要有: (1)加速指令;(2)减速指令;(3)常速运行指令。 7、简答车载设备应提供实时的列车运行显示,内容包括: (1)目标速度;(2)目标距离; (3)允许速度;(4)实际速度。 8、速度控制命令显示包括: (1)加速;(2)减速;(3)常速运行。 9、常用的检错码有两类:奇偶校验码与循环冗余编码(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 10、RS-422为全双工,而RS-485为半双工。 简答 1、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ATS):控制中心计算机系统根据计划运行图及列车实 际运行情况实现实时控制,指挥列车运行。 2、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检测列车的实际位置,限制列车在安全速度以下 运行,保证列车的安全制动距离。 3、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对于以设备控制为主的系统,在人的监督下,可 以控制列车最佳运行曲线进行列车操纵,保证进站后定点停车,并可根据中心计算机的实时指令调整列车速度,确保列车的最小追踪间隔,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4、点式查询应答器:应答器的原文为Transponder(Transmit Responder), 应答器:在接收外来信息的同时,能向发送单元反馈信息,构成双向通信的瞬间无线装置。应答器是实现无线综合列车控制与信号系统的关键设备。5、列车通信网络包含了两种总线: 连接一个车辆内设备的多功能车辆总线(MVB),总线能快速响应,工作速率为1.5Mbit/s,介质为双绞线或光纤; 连接列车中各车辆的绞线式列车总线(WTB),总线能自己组态,工作速率为1Mbit/s,介质为双绞屏蔽线。 这些总线在链路层提供了相同的两种服务: 进程数据:周期性的,源寻址广播数据; 消息数据:按需传送的,目标寻址的数据报文。 6、列车通信网络将传送两类数据: 时限紧迫的,短的进程变量(如牵引控制用的数据); 时限不太紧迫的,但可能比较长的消息(如诊断用的数据)。

上海地铁列车参数

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 (SIEMENS) 上海地铁二号线电客车辆是引进德国先进技术,由Adtranz公司总体设计和总负责、Adtranz公司和Siemens公司制造,并由Adtranz负责组装和调试。引进车辆分为AC01和AC02型二种,其中AC01型电动列车运营服务于一号线,AC02型电动列车运营服务于二号线。 车辆总体设计目标按车辆技术规格书要求,要达到性能先进、经济有效、可靠安全、低维修、造型美观、乘座舒适,设计寿命为30年。 车辆类型与DC01型电动列车相同,仍分A、B、C三类型车,其中A型车为带司机室的拖车、B车为带受电弓的动车、C车为带空压机的动车,基本列车编组六节形式为:—A ═B * C═B * C═A— 注:—:自动车钩═:半自动车钩*:半永久车钩 车辆的车体结构采用大型铝合金挤压型材及板材焊接结构,整体承载、轻量设计、耐腐蚀。车辆之间设有宽,高的贯通道。车辆每侧有5扇开度为、高为的内藏式对开风动移门。座椅纵向布置,每辆车客室中心线上设置13根立柱,两边设垂直扶手和水平扶手,与一号线DC01型车辆相比较,AC01/02型车辆在车厢连接棚、灯槽、音箱罩、拉杆等方面都作了更新的设计处理,车厢更宽敞明亮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可满足上海地区大容量运营的需求。 转向架采用无摇枕钢板焊接结构,一系簧悬挂采用人字金属橡胶簧,二系簧采用空气簧,以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舒适性。 车辆通过受电弓从架空线网获得直流1500V供电。电气传动采用先进的交流调压

调频(VVVF)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驱动(直-交),与DC01型车辆牵引采用直流传动(直-直)相比,具有特性好、节能和维修工作量少的突出优点。 司机室操作的控制:司机能直接从屏幕上及时掌握列车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便于及时记录故障、排除故障。 车辆通风空调系统方面:与DC01型车辆空调系统相比,风道设计更趋合理。在紧急状态下,能在外部失电,靠蓄电池维持45分钟的紧急客室照明、头尾灯、通信设备和通风用电。车辆具有故障诊断系统和数字语言合成的广播系统,司机可通过无线电话与控制中心和车站直接联络。由于列车大量使用了光纤传输等先进技术和材料,车辆电气设备的电气性能进一步提高。 列车设有列车自动控制(ATC)装置,可以和地面信号系统密切配合,实现列车自动驾驶(ATO)、列车自动保护(ATP)列车自动监控(ATS),安全、快捷、准点运送乘客。 性能参数: 供电电压 直流1500V 六节车编组的列车长度 140000mm 车体长度A 车 23690mm B、C 车 22100mm 车体宽度

最新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复习题带答案

一、判断题1.一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车体、转向架、车辆连接装置、制动装置、受流装置,车辆设备和车辆电气系统等组成。() 2.按照线路敷设方式规划,城市轻轨交通与地铁交通可以分为地下线、地面线、高架线。() 3.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4.城市轨道线路经过中心城区时,只能以地下隧道为主。() 5.钢轨类型以每千米所含质量(kg)数表示。() 6.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36年诞生在英国伦敦。() 7.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列车牵引主要采用交流制。() 8.信号显示距离一般由列车制动距离等因素综合确定。() 9.轨枕都是木枕。() 10.正线、辅助线和试车线一般采用不大于9号的各类道岔。() 11. 总体设计阶段要基本确定线路平面和车站位置。(×) 12. 车站人流量超过20万就是大客流。(×) 1 3. 地铁车站安装屏蔽门后会影响车站的有效候车面积。(×) 14. 城市轨道交通一般以移动信号为主,固定信号为辅。(×) 15. 小型地铁车站的出口通常设1个。(×) 1 6. 多专业、多工种联合运行,对时间、空间要求很高,一旦发生故障其后果及影响都很严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需要严格的、高效率的、统一的指挥,这一功能的实现是由控制中心(调度所)完成的。

(√) 17. 行车调度工作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运输任务的完成情况。(√) 18. 中心降压变电站将主变电站110KV电压降为35KV。(×) 19. 时钟系统采用统一时间,子母钟时间完全一致。(×) 20. 地铁线路行驶过程只接受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指挥与管理,不受其他交通形式的干扰和影响。(√) 21、通常情况下,城轨交通都采用短交路的列车运行方式。(×) 二、单选题 1. 正线、辅助线一般采用不小于(D )号的道岔 A、6 B、7 C、8 D、9 2. 列车连挂运行的速度一般不应大于(B ) A、4km/h B、5km/h C、6km/h D、7km/h 3. ( C )是在水底建筑地铁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 A、明挖法 B、盖挖法 C、沉管法 D、盾构法 4. ( D )信号机采用一个白色灯光加一个红色灯光来表示。A、进站信号机B、调车信号机C、防护信号机D、引导信号机 5. ( C )轻轨交通线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分左右线双向行驶。 A、北京 B、上海 C、重庆 D、天津 6. 设于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称之为( C ) A、终点站 B、中间站 C、区域站 D、换乘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