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b11868782.html,

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作者:胡冬敏

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0期

【摘要】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其实施途径主要是尊重用户、服务设

施人本化、通过培训提高用户信息素质、开展图书馆休闲服务活动等。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工作;人文关怀

1 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服务的重要意义

1.1 人文关怀是图书馆发挥教育功能的需要

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对人的现实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生存意义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对真善美的自觉体验与永恒追求,是用健全而又深邃的理性之光去烛照人的终极价值。当代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坚持以用户为本的原则,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知识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可见,加强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贯彻图书馆服务宗旨和自身发展的必然,传承了图书馆的人文传统。因此,图书馆进一步发挥其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就要加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建设,把人文关怀渗透到对用户服务中。

1.2 人文关怀是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发展的需要

现代图书馆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它已不仅仅是以馆藏为中心的知识储藏地,而更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广场。但是,读者利用网络的能力情况千差万别,这是因为读者的信息意识、知识结构、语言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各不相同,对网络的利用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不一样。馆员应密切关注用户需求动向,研究用户现实状态、存在问题及可能发展趋势,找到对网络用户进行教育、管理、指导的可行方法,正确指导网络用户更充分、更快捷地利用网络上的信息,满足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指导、充实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等需要。

1.3 人文关怀是用户期待的服务文化

图书馆服务文化是创造用户满意的文化,每一位用户进入图书馆,都期待能享受优质的服务;而作为图书馆,更希望能以自己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通过互联网,在家也可以查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所以广大用户对图书馆的期望值就更高更大。面对用户这种高标准的期望值,图书馆的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和更重的责任。所以,图书馆必须通过对共有价值体系的倡导,服务行为规范的确立和文化氛围的形成来影响和约束馆员群体,达成一致的观念和统一的行为,馆员之间组成最佳的组合。通过促进馆员素质

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b11868782.html, 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作者:胡冬敏 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0期 【摘要】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其实施途径主要是尊重用户、服务设 施人本化、通过培训提高用户信息素质、开展图书馆休闲服务活动等。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工作;人文关怀 1 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服务的重要意义 1.1 人文关怀是图书馆发挥教育功能的需要 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对人的现实存在的思考,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生存意义和生活质量的关注,对真善美的自觉体验与永恒追求,是用健全而又深邃的理性之光去烛照人的终极价值。当代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坚持以用户为本的原则,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知识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可见,加强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贯彻图书馆服务宗旨和自身发展的必然,传承了图书馆的人文传统。因此,图书馆进一步发挥其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就要加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建设,把人文关怀渗透到对用户服务中。 1.2 人文关怀是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发展的需要 现代图书馆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它已不仅仅是以馆藏为中心的知识储藏地,而更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广场。但是,读者利用网络的能力情况千差万别,这是因为读者的信息意识、知识结构、语言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各不相同,对网络的利用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不一样。馆员应密切关注用户需求动向,研究用户现实状态、存在问题及可能发展趋势,找到对网络用户进行教育、管理、指导的可行方法,正确指导网络用户更充分、更快捷地利用网络上的信息,满足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指导、充实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等需要。 1.3 人文关怀是用户期待的服务文化 图书馆服务文化是创造用户满意的文化,每一位用户进入图书馆,都期待能享受优质的服务;而作为图书馆,更希望能以自己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通过互联网,在家也可以查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所以广大用户对图书馆的期望值就更高更大。面对用户这种高标准的期望值,图书馆的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和更重的责任。所以,图书馆必须通过对共有价值体系的倡导,服务行为规范的确立和文化氛围的形成来影响和约束馆员群体,达成一致的观念和统一的行为,馆员之间组成最佳的组合。通过促进馆员素质

公共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的人文关怀

公共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群的人文关怀 长春图书馆 130021 摘要:本文通过老年读者群体的阅读心理和阅读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要拓展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为老年读者群体开展文化关怀的几项措施,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老年朋友的精神乐园。 关健词: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群阅读需求读者服务工作 我国目前人口老年型地区已多达21个省区市,这意味着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人口就占10%,中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老龄化压力。许多有文化、有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的老年人口日益增多,构成了公共图书馆的一个庞大的读者群。他们的阅读需求更应值得关注,尤其是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全社会都在关注和关心老年人。作为公共图书馆,为老龄群体服务,关怀老年人,开展亲情化服务,对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做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是公共图书馆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 公共图书馆要重视老年读者群体,注重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公共图书馆应尽量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使之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以本人在长春图书馆报纸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特藏文献查阅室(这三个阅览室收藏了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报纸和期刊)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了解老年读者的阅读心理,总结老年读者的阅读类型,对于作好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长春图书馆重视老年读者群体,做好特色服务,根据老年朋友的爱好、阅读特点和读书习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者活动,赢得了老年读者群体的好评。 1 从老年读者的阅读心理,来看对老年读者的文化关怀的必要性。 1.1工作和学习的愿望。 离退休的老年人多数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骤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历经社会变革,有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生活阅历,具备特有的知识结构、文化观念和阅读情趣。特别是在21世纪的到来,他们对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有着强烈的渴求心理。活到老,学到老是这些老年读者的追求的目标。因此,图书馆对老年读者来说,是退休后“第二课堂”,可以满足其不断学习,充实头脑,扩展思维的阅读需求。

人文关怀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人文关怀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 人文关怀作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要求,弘扬人文精神开始成为图书馆事业的共识,如何在读者服务中倾尽人文关怀,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和阅读需要,逐渐成为图书馆事业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是针对人文关怀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进行分析研究。 标签:人文关怀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 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进行人文关怀渗透,是现实社会今后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大多是面向广大群众,该范围的服务性机构主要职能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人文关怀越发重要,需要工作人员积极将该理念融合在服务与管理当中,着力研究并付诸于实践。 一、人文关怀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价值及地位 人文关怀指的是充分尊重个人的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以人的不同需求为标准,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体现针对个体的关怀,是尊重个体权利的重要体现。在图书馆事业中,人文关怀实质上即以人为本,以读者的实际需要开展服务工作,在图书馆中创设一种个性化的、人文性的服务氛围,倾向于人文精神、情愫的一种弘扬,在提供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理解读者个体,进而满足其在阅读中所需要的个性化检索、休闲、娱乐等,从而使得人的自觉性得以提升[1]。 公共图书馆自身经营模式极为特殊,在社会中的分工属于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在该机构设置中,具备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极为丰富。在服务广大读者过程中,应当始终将读者作为工作核心,并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尊重读者的实际需要,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满足读者对于信息和知识需要。 人文关怀最为直白的解释便是尊重人们的尊严和自身价值,充分体现自身优势,促进社会以及公民整体素质进步。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人文关怀的内容渗透是人文精神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发扬人文精神,促进人文精神的全方位展现。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是享受文化知识正常传播过程,而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正是切合人们的现在需要状况[2]。公共图书馆属于信息和知识相互结合的重心,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公共场所,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实现读者文化权益。公共图书馆存在价值主要是为人民服务,服务主体即广大读者,在公共图书馆进行人文关怀渗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发展内容,因此,人文关怀应用其中十分具有发展意义。 二、人文关怀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 1.人文关怀在阅读环境中的体现

公共图书馆服务意识和服务模式创新

公共图书馆服务意识和服务模式创新 作者:李云霞 来源:《中文信息》2019年第02期 摘要:图书馆各项工作依然要以读者及其需求作为出发点,图书馆员必须要改变其观念与服务形式,提升素质,延伸与深化服务的范围,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发挥出图书馆的本体职能。 关键词:服务意识职业素养服务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2-0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阅读方式的改变,公共图书馆的传统功能正在慢慢分解,借还书、书目查询等基础服务项目都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广大读者的需求,更多的图书馆员正从以往的传统工作中释放出来,集思广益,迸发灵感,探索着数字化时代更具人性化和趣味性的图书馆服务形式,在此环境下,适用于读者需求的各种创新服务应时而生,为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强化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 1.服务方式体现出人性化和主动化 图书馆和其他服务行业一样,都需要加强服务人员自觉主动的服务意识。公共图书馆不以盈利和获得效益为目的,具有更大的教育意义。所以,第一步就需要强化图书馆员的整体服务意识,认识到积极主动地询问借阅者需求的重要性。全部管理人员做好培训工作,引导管理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功能,更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目的地和起点。 图书馆应不断为其工作注入大量的情感因素,使文学作品更接近读者,创造出一个亲切、温馨以及便捷的空间为读者获取文献资料,读者能够在图书馆中得到很多做科研的幫助,如在线查找相关信息,打印与复印资料等等,让读者来到图书馆能够享受到人文关怀。随着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普及,同时也给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使读者服务工作的方法越来越现代化、科学和多样化。身为图书馆员,我们应该以读者为中心,应用各种方法,高效益、全方位地为读者提供相关服务。社会已经到了信息化时代,传统图书馆也在向数字图书馆转变,但服务的性质没有改变。在网络化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建立以网络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管理体系。 2.打造人性化的阅读环境,注重人文环境建设

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实践

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实践 摘要:特殊群体是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群体,也是街道社区图书馆服务的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特殊群体赋予关怀、扶持和帮助,为其提供知识服务、信息服务,满足他们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和获得教育的需求,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简析了目前公共图书馆在服务特殊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公共图书馆创新特殊群体服务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和谐社会;创新探索;加强宣传;技能培训 特殊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们各具自身特点,但享有基本人权方面和一般社会公众无异。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一些特殊社会群体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图书服务,这既不符合社会公平的要求,也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进行改变。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为切实保障文化公平、体现人文关怀,应重视特殊群体的服务工作,始终把特殊群体作为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并从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出发,切实做好特殊群体的服务工作,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公共图书馆为老年人服务的创新探索

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社会时期,国家在保障老年人物质条件、经济赡养等方面存在很大压力,目前通过提高老年群体的收入来保障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权利还存在不少困难,现实可行的方法是集中国家资金资源建设现代化的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而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老年读者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与需求,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以丰富老年人安乐的晚年生活。 1.提供多方面的适合老年读者的阅读资源。许多图书馆 馆藏总量少,适合老年人阅读的资源少,使得老年人较难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基层图书馆应针对老年人的阅读需求进行多种文献资源建设。多采购订阅一批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报刊,如养生、园艺、时事、历史、政治、文学等。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增加一些数字化电子化书籍,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可以让老年读者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文献的阅读,通过优化视频音频等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网页有声阅读,使老年人能够跟年轻人一样体验现代网络技术带来的更为便捷的阅读方式。 2.提供适宜的阅读空间。在图书馆设施设备上,可以将 老年阅览室或老年人经常光顾的活动室设在一楼,在其他阅览室中也可以设置一些爱心阅读专用座,在座位紧张时,这就成为了老年读者的预留座位。在每一个阅读空间指定位置上准备通用放大镜、老花镜,以方便老年人随时取用。馆内

公共图书馆服务特殊群体的思考

公共图书馆服务特殊群体的思考 服务特殊群体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公共图书馆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需要提供更加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形式,切实保障每一位读者公平地享受到图书馆服务。本文从新昌县图书馆近几年来为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工作实践出发,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特殊群体的工作措施、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公共图书馆创新特殊群体服务机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标签:公共图书馆特殊群体实践思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等基本文化服务体系面对的六大特殊群体。《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提供平等的服务”,并特意声明“还必须向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利用其正常的服务和资料的人,如语言上处于少数的人、残疾人或住院病人及在押犯人等提供特殊的服务和资料”,这便是公共图书馆的特殊人群服务,它启发我们将特殊群体的服务对象,从残障、贫困的弱势群体进一步拓展到各种因身体、心理、环境因素而导致阅读困难、或是在社会中受到歧视和排斥的边缘人群。 一、特殊群体定义及范围界定 1.定义 所谓特殊群体,主要指老、弱、病、残读者,当然也包括外来务工人员。特殊群体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往往处于困难和不利境地。 2.范围界定 特殊群体包括弱势群体、优抚对象和边缘人群。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因主客观原因导致政治势力小、经济条件差、社会地位低、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形势的人群,如孤寡老人、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最低保障对象、下岗失业人员等;优抚对象包括现役军人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军队离退休干部等;边缘人群是指那些因为社会流动或者社会越轨而导致不适应社会的人群,如外来人口、社会越轨人群等。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特殊群体的现状 1.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特殊群体概况

公共图书馆中的老年读者服务

公共图书馆中的老年读者服务 摘要: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老年读者特点和信息需求的解读,分析现在公共图书馆中老年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的普遍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5-0027-01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读者开始走进图书馆,成为图书馆不可忽视的一支读者队伍。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最具开放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机构、人民的“终身学校”和建设社会文化中坚力量的公共图书馆,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健康、多元的文化活动,来应对图书馆读者结构的老龄化转变,使走进图书馆的老年读者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已成为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老年读者的特点及其信息需求 1.老年读者的特点 第一,老年读者队伍稳定。老年读者一旦成为图书馆的

读者,就会相当固定,每天定时去图书馆坐一会儿。因为老年人退休后有很多时间可以支配,而且他们喜欢生活有规律,一件事融入了生活就很难改变,有的老人甚至和图书馆员一同上下班。 第二,阅读兴趣广泛。老人因为生活经验丰富,必定会有遗憾,比如年轻是想干什么却没有时间学,所以老人往往都希望多多吸收知识,而且由于老人性格、工作环境等的不同,阅读的范围也很广,从书法绘画到医疗保健都有涉及。 第三,老年读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都在为工作忙碌,大多数人在假期中都是拼命休息,基本没时间去图书馆,相对于这一部分读者,公共图书馆大部分读者是老人和小孩。现在老龄化严重,越来越多的老人退休之后选择去图书馆渡过退休时光,老年读者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老年读者服务的一个原因。 2.老年读者的信息需求 老年读者因为刚刚退休,失去了原来的工作环境和人际交往,即使生活充裕,难也免会有失落感,他们渴望交流和与社会的联系,而老年人大多不喜欢喧闹的环境。在图书馆,环境安静舒适,又能满足老人们工作时无暇顾及的信息需求,比如老人在平时养花的疑问,或者想掌握一技之长,在这时都可以在图书馆得到满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