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创作技法

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创作技法

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创作技法
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创作技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a13988101.html,

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创作技法

作者:袁丽婕

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1期

摘要:《魔鬼的诱惑》是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的其中一首,从创作技法的角度而言,

有对传统创作的沿袭,也有自我勇敢的创新,形成普罗科菲耶夫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其这一首《魔鬼的诱惑》的研究,从曲式,和声,复调,调性,节奏等方面,旨在揭示普罗科菲耶夫在其这首《魔鬼的诱惑》中所应用的创作技法,从而对我们以后的创作能做出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和声;复调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是二十世纪苏俄最伟大最优秀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之一。他即传承又广泛吸收了二十世纪音乐中的创新因素,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与风格。普罗科菲耶夫一生中创作了一百三十多部作品,他的钢琴小品之一《魔鬼的诱惑》是一颗璀璨的星,以丰富的音响效果和鲜明的音乐形象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一、主题特征与曲式结构

在普罗科菲耶夫的这首《魔鬼的诱惑》中,主题的应用呈现出非常自由的状态,伸展和收缩非常自如。全曲是由一个主题呈现出动机的形态,通过模进,主题的节奏紧缩与扩张,调性的频繁转换等创作手法来进行谱曲,尤其是左手九度音程的使用和作曲家自行编写的一个音阶和右手上划音应用之后将乐曲推向高潮。

整个乐曲呈现出三部性结构,以一个动机作为主题进行变化发展。开始时主调在C大调上发展,而后乐曲引入下属方向的F大调上发展。引子部分分为了两个部分进行主题的模进阐述,不同于其他一个结构就可以陈述完整的曲子。引子里边包含了曲子的主要动机。一小节的空拍连接后进入了第一大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段落,在此模进手法将短小的材料体现的淋漓尽致。中间部采用同样的动机进行发展,使音乐的色彩感更加分明,期间更是插入了对主题的展开性材料的使用进而推动音乐的发展。最后的一部分为减缩再现的部分,同样对其主部主题进行阐述,C大调的主持续音引领乐曲结束。

二、和声

(一)二度音程进行

整篇大量采用二度叠置进行,给人以尖锐,既不协和的听觉效果。并且大篇幅的小二度,左右手交替弹奏,来回波动的弹奏,达到新颖的效果。

企鹅三星带花

目录 A 第1楼——亚当斯:震教徒的环、赖克:八条线 第2楼——阿尔贝尼斯:西班牙之歌、葛拉纳达等 第3楼——阿尔贝尼斯:伊比利亚、那瓦拉、西班牙组曲 第4楼——阿雷格里:经文歌“求主怜悯” 第5楼——阿恩:第一至第四交响曲 第6楼——奥柏(D.Auber):序曲、“青铜马”等 第7楼——奥瑞克:芭蕾舞曲“珍妮的扇子”、“艾菲尔铁塔新人” B 第8楼——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全集) 第9楼——巴赫:四首管弦组曲 第10楼——巴赫:小提琴和双簧管双协奏曲 第11楼——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第1—3号 第12楼——巴赫六首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全集) 第13楼——巴赫:无伴奏大提琴曲1—6号 第14楼——巴赫:“平均率”钢琴曲集第一册 第15楼——巴赫:“平均率”钢琴曲集第二册 第16楼——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第17楼——巴赫:键盘乐曲集 第18楼——巴赫: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 第19楼——巴赫:第1-6号小提琴奏鸣曲、小提琴与数字低音奏鸣曲 第20楼——巴赫:管风琴全集第12集 第21楼——巴赫:管风琴曲小调赋格等 第22楼——巴赫:管风琴作品 第23楼——巴赫:管风琴曲:幻想与赋格BWV542;Passacaglia等等 第24楼——巴赫:管风琴曲作品第三集(卡农式变奏BWV 769、圣叹组曲BWV 766/768、圣叹前奏曲BWV 726/740等) 第25楼——巴赫:约翰受难曲 第26楼——巴赫:清唱剧第82、159、170号 第27楼——巴赫:第八十号清唱剧 第28楼——巴赫:斯托科夫斯基改编管弦乐版 第29楼——巴伯:弦乐柔板 第30楼——巴伯:小提琴协奏曲 第31楼——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双钢琴和打击乐奏鸣曲 第32楼——巴托克:钢琴独奏作品第一集 第33楼——巴托克:双钢琴与打击乐器奏鸣曲、钢琴曲小宇宙、小奏鸣曲。 第34楼——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海曼-克雷贝斯) 第35楼——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施奈德汉) 第36楼——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施奈德汉) 第37楼——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克雷默) 第38楼——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大赋格Op.133 第39楼——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合唱幻想曲 第40楼——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三十钢琴奏鸣曲

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创作技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a13988101.html, 普罗科菲耶夫《魔鬼的诱惑》创作技法 作者:袁丽婕 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1期 摘要:《魔鬼的诱惑》是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的其中一首,从创作技法的角度而言, 有对传统创作的沿袭,也有自我勇敢的创新,形成普罗科菲耶夫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其这一首《魔鬼的诱惑》的研究,从曲式,和声,复调,调性,节奏等方面,旨在揭示普罗科菲耶夫在其这首《魔鬼的诱惑》中所应用的创作技法,从而对我们以后的创作能做出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和声;复调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是二十世纪苏俄最伟大最优秀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之一。他即传承又广泛吸收了二十世纪音乐中的创新因素,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与风格。普罗科菲耶夫一生中创作了一百三十多部作品,他的钢琴小品之一《魔鬼的诱惑》是一颗璀璨的星,以丰富的音响效果和鲜明的音乐形象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一、主题特征与曲式结构 在普罗科菲耶夫的这首《魔鬼的诱惑》中,主题的应用呈现出非常自由的状态,伸展和收缩非常自如。全曲是由一个主题呈现出动机的形态,通过模进,主题的节奏紧缩与扩张,调性的频繁转换等创作手法来进行谱曲,尤其是左手九度音程的使用和作曲家自行编写的一个音阶和右手上划音应用之后将乐曲推向高潮。 整个乐曲呈现出三部性结构,以一个动机作为主题进行变化发展。开始时主调在C大调上发展,而后乐曲引入下属方向的F大调上发展。引子部分分为了两个部分进行主题的模进阐述,不同于其他一个结构就可以陈述完整的曲子。引子里边包含了曲子的主要动机。一小节的空拍连接后进入了第一大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分为三个段落,在此模进手法将短小的材料体现的淋漓尽致。中间部采用同样的动机进行发展,使音乐的色彩感更加分明,期间更是插入了对主题的展开性材料的使用进而推动音乐的发展。最后的一部分为减缩再现的部分,同样对其主部主题进行阐述,C大调的主持续音引领乐曲结束。 二、和声 (一)二度音程进行 整篇大量采用二度叠置进行,给人以尖锐,既不协和的听觉效果。并且大篇幅的小二度,左右手交替弹奏,来回波动的弹奏,达到新颖的效果。

十大钢琴家简介及唱片选粹

十大钢琴家简介及唱片选粹 1.鲁宾斯坦(Artur Rubinstein,1887-1982) 生于波兰罗兹,5岁即在华沙举行演奏会,后至柏林接受音乐训练。10岁时由约阿希姆指挥演奏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此后在欧洲各地演出,名声日增,1937年起定居美国。鲁宾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尤其在演奏肖邦作品方面,有着不朽的地位。 唱片选粹: RCA 0902661443-2 贝多芬:四首奏鸣曲--悲怆、月光、热情、告别 RCA RCD 1-7156 肖邦:四首谐谑曲、四首叙事曲 RCA 5612-2-RC 肖邦:七首波罗乃兹 RCA 5614-2-RC 肖邦:五十一首马祖卡 RCA RCD 1-5492 肖邦:十四首圆舞曲 RCA 09026-61262-2 格里格:钢琴协奏曲(管弦乐团/华伦斯坦) RCA RCD 1-4934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狂想曲(芝加哥交响乐团/莱纳) RCA 5666-2-RC 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法雅:西班牙花园之夜(费城管弦乐团/奥曼第) 2.肯普夫(Wilhelm Kempff,1895-1995) 生于德国的特博格,师从H?巴尔特和R?卡恩,1916年,21岁的肯普夫便已初享钢琴大师声望,20年代曾担任斯图加特高等音乐学校校长。肯普夫正好活到一百岁,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贝多芬和舒伯特钢琴音乐的演奏者之一。 唱片选粹: DG 巴赫:众赞歌前奏曲等 DG 贝多芬:五首钢琴协奏曲(柏林爱乐乐团) DG 贝多芬:奏鸣曲全集 DG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DG 贝多芬:鬼魂三重奏、大公三重奏 DG 舒伯特:最后五首奏鸣曲 DG 舒曼:钢琴协奏曲、童年情景、狂欢节(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3.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

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风格

勃拉姆斯的钢琴音乐风格 摘要:勃拉姆斯(1833年-1897年),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交响乐、室内乐、艺术歌曲、钢琴曲等体裁方面都有代表作。但他一生从未尝试写作歌剧及标题音乐,创作力图忠于古典原则,其作品缜密细腻、深奥复杂。 关键词:勃拉姆斯;创作特征;音乐风格 在浪漫主义的19世纪,勃拉姆斯是其一个特例,他用当时人们并不接受的回归古典的技法与浪漫的音乐内容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音乐道路。在那个思维还算保守的时代,勃拉姆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历史的长河在源源不断地流淌着,正如勃拉姆斯的音乐一样,至今还在流传。其音乐中严谨、恢宏、质朴而又不失浪漫的情感也始终打动着无数的听众。 1 勃拉姆斯的生平 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出生于德国汉堡市,其父是低音提琴手,母亲出自良好的家庭,有教养,喜欢文学。在这样一种有着较好氛围的家庭里,也熏陶出了勃拉姆斯刚强、洁身自好的性格。 勃拉姆斯自小就流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8岁时,师从科赛尔学习音乐理论与钢琴。1843年,勃拉姆斯跟随了他第二个老师马克森,在同马克森教授学习的过程中,勃拉姆斯日益完善了自己的钢琴技术,这对他后来的钢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作用。1848年,勃拉姆斯开始了他的音乐职业生涯,在同大师李斯特的会面中,产生了一些波折,但却有幸被大音乐家舒曼看中。1853年10月28日,舒曼在《新音乐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大肆赞扬了勃拉姆斯的音乐才能,认为其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让音乐界都认识了这个有着极高音乐造诣的年轻人。 1859年,勃拉姆斯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在莱比锡排演受挫,于是他返回到汉堡居住。在汉堡组织起了一个女子合唱队,勃拉姆斯竭力为其排练,并引导其成为专业的合唱队。在这段时间内,他申请汉堡乐团指挥未果,于是更加投入到创作之中。并完成了《第一交响曲》、《德意志安魂曲》和两首钢琴四重奏。这些作品使得他声名大噪。1862年,在约阿希姆的劝说下,勃拉姆斯起身前往维也纳散心,之后,一直定居在维也纳。1897年4月3日,勃拉姆斯离开了人世,享年64岁。 勃拉姆斯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同巴赫、贝多芬一样,都是德国的荣誉,因为他们名字的开头都是B,所以后世也称他们为“三B”,来嘉奖他们在音乐史上的伟大功绩。

古典音乐知识汇总

俺来耳机大毒坛也有一段时间了, 最近用了两个星期把近三百页的古典音乐版看了一遍,收获很大。 我把很多文章都做了书签,不敢独享, 现回馈于爱乐之人。希望能对象我这样的新手有帮助。 erji-classical 文章 概念 转贴乐评推荐:赋格曲——贝多芬音乐心灵的永恒提问 弦乐四重奏的世界 请问:什么是“咏叹调”? 小提琴的力量布里奇斯(澳大利亚)/文 转贴指挥家的任务与风格 指挥是怎么掌控一支曲子的演奏节奏的? 常用音乐术语 什么是洛可可呢? 菜鸟请大家解释一下室内乐和室外乐的定义,谢谢 不懂就问--请问什么是斌格? 不懂就问系列:什么叫历史录音? 谁能说出古典音乐究竟是什么风格? 转贴史怀哲的《巴赫论》与《德法两国管风琴的制造与演奏风琴的技巧》帮我扫个盲! 从结构上理解钢琴协奏曲 音乐中的数字: 速度和音高 大禾花是? 问下,协奏属于交响么? 入门 也转一帖文笔很好(长) 如何欣賞古典音樂 转贴什么是古典音乐?伯恩斯坦著 欣赏古典音乐的几个境界,传贴 请问什么是古典音乐? 转载--即兴聆乐古典音乐的人文精神随想 谈古典音乐论坛初哥的几大症状!!! 作曲家的人格气质与风格 推荐转贴古典音乐的『新天新地』之六:精致录音艺术的文化传统

古典的入门感受及想法 古典音乐基本常识(大家最好能记住) 为朋友推荐了一些“复杂”的古典音乐作品D(ZT) ■古典扫盲■之骨干音乐家 (请教)如何听古典音乐?(推选入门书籍) 问:如何去听音乐会。因该注意什么? 想接触交响乐,请大家指点一下 转贴:完全傻瓜古典专辑by CATS 讨论在音质,曲目涵盖,演奏水平之间的优先顺序该怎么排比较好?问个细节问题:大家怎样听古典音乐的... 初听古典有必要追究版本问题吗? 巴洛克算不算古典? 刚接触歌剧,想问一下,大家听歌剧,都能听懂唱词吗? 为一起初入门的转载文... ZT 感想 原创几张CD与几段生活的故事 音乐笔谈(原创) 原创我是这样理解音乐的 原创我听古典音乐 推荐转贴文化省思》古典音乐界『庸俗化』现象的省思苏友瑞 转帖古典音乐欣赏者特质 ~ZZ~年轻人欣赏古典音乐可能遇到的困难 (转贴)第三只眼看国人听古典音乐 一点想法和建议 人生苦乐总相随(兼回aiyue1129兄) 转载一篇非常不错的古典音乐文章(推荐)--共鸣就共鸣 我对音乐的一些看法!(原创) 对古典的看法 弃智 补充完整,我所听过的最具中国古典风味的音乐,和纳西古乐之我见转贴推荐:【即兴聆乐】从古典音乐的《入门问题》谈起 音乐杂谈 潜水一年多,今天发一篇——断臂的维纳斯 【原创】《偶心中的经典+入门的4大交响曲》 瞎谈几句音乐会现场以及一些杂七杂八随想。 古典音乐与灵魂。。。 浅浅的谈一下巴赫和勃拉姆斯的协奏曲 书香碟韵 经验 转贴:购买古典音乐唱片的八条心得

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钢琴改编曲

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钢琴改编曲 一、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阶段 谢尔盖.谢尔盖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Sergeyevich Prokofiev),20世纪伟大的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年幼时考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大师学习。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求学时期(1907-1918)、侨居国外时期(1918-1934)、苏联时期(1934-1953)。 普罗科菲耶夫在求学时期寻求新的表现手法,更多的去接触现代音乐。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表现出乐观的情绪。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第一钢琴协奏曲》《古典交响曲》等。 1918年普罗科夫耶夫侨居国外进入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当时的西方社会处于一战后的萧条期,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发生变化,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已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音乐家们渐渐走上复兴古典的道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舞剧《浪子》《钢之舞蹈》《在第涅伯河上》;钢琴小品四首《老祖母的故事》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Op.33》(1919)、《火天使Op.33》(1919-1927)。 在回苏联的二十年中,他达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写下许多作品。这一时期普罗科菲耶夫成为爱好古典形式却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作曲家。这个时期的作品旋律优美,通俗易懂,有精湛的作曲技巧,和声语言富有表现力,作品中蕴含着独特的意境。作品: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1935-1936)、《灰姑娘Op.87》(1940-1944)、《宝石花的故事Op.118》(1948-1950)、交响童话《彼得与狼Op.67》(1936)、歌剧《战争与和平》(Op.91 1941-1952)、《第五交响曲》(1944)、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9)。 二、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改编曲代表作鉴赏 (一)《浪子》——6首小品six pieceOP52 浪子作于1931年,是一组以自身的作品为素材而作的钢琴曲。

钢琴作品赏析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

理性回溯,逆流永生 “一处被雾霭和云翳遮掩着的境界,在那里我们能发现古老教堂的遗迹,它像希腊神殿一样伫立”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在勃拉姆斯去世三年后这样评价他——一个在19世纪下半叶的浪漫主义浪潮中逆流回溯古典的大师。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勃拉姆斯是一个浪漫主义时期的复古者,执着于古典的格式与原则,在人们追逐多变的技法,炫目骇俗的音乐色彩,情感丰富的音乐内容时,在浪漫主义的绮丽缤纷在音乐界不断膨胀时,理性的勃拉姆斯在这激越的波澜面前注定是寂寞的。然而这并未影响他的创作理念,他在内心恪守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循着前人古典主义的步伐在这激烈的浪漫主义浪潮中逆流前行,走向一条更为艰难晦涩的路——继承古典,赋于浪漫,而《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他所创作的颇具代表性的古典与浪漫结合的作品。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后,为当地的风土人情所感而创作的,48岁的勃拉姆斯当时处于创作的巅峰时期,整个作品所展现的情感也是丰富而深刻的。整个作品既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 下面从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给笔者的感受做详细分析。 第一乐章开头由圆号引出一段悠远的旋律并与钢琴配合应答,庄严而肃穆的展开主题,钢琴带动整个乐队的合奏,给人展现一种恢弘的气势,带来厚重而成熟的感觉。仿佛徐徐展开了欧洲古堡与森林的浪漫画卷,吸引着听众走进异国风情。紧接着钢琴一阵强奏,以较快而坚定的旋律和同一旋律的逐渐强奏引进乐队的主题,带有一种进行曲的恢弘和壮大,似是对国家山河景色的俯瞰与总括。继而乐队在弦乐的渐高渐慢的旋律中过渡到某一具体的景色中,乐队在此停下,钢琴对这个地方进行了描述,第一主题重现,钢琴一步步渐进,仿佛走上了一个个台阶,情绪渐渐积累,到了某一能够俯瞰四周景色的高处,再次释放,乐队再次跟随钢琴展开第一主题的变奏。而后乐队的各个乐器与钢琴相互应答,仿佛在细数周围的各个景色,对之做描述。继而音乐仿佛又在诉说对着整个国度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在一步步的向着情绪顶点迈进,由乐队接过这个诉说,厚重的情感再次抒发,一句一句述说着一种对自然与美好的向往与敬畏。 如果说第一乐章表现的是勃拉姆斯的理性与厚重,那么第三章则是他浪漫与

著名钢琴演奏家排名

著名钢琴演奏家排名 (2014-06-08 09:25:17) 转载▼ 分类:西方音乐 标签: 情感 01.安达GezaAnda 1921———1976 瑞士籍匈牙利钢琴家,就学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多南伊的学生,1939年与布达佩斯爱乐乐团合作演奏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而成名,1943年迁居瑞士,1955年入瑞士籍。安达的演奏充满激情,追求对比的效果,安达的特长是阐述匈牙利及周边东欧国家作曲家的作品,晚期专门演奏巴托克作品,是演绎巴托克作品的专家之一,但效果不如巴托克的学生桑多,也不如年轻一辈的匈牙利钢琴家科奇什和兰基。 02.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 1941——— 阿根廷女钢琴家,5岁首次登台,1946年师从斯卡拉穆扎(Scaramuzza)接受严格训练, 1955—1957年在维也纳师从古尔达,后又在日内瓦拜李帕蒂夫人和马加洛夫为师。1957年获布梭尼国际钢琴比赛奖、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一 等奖。1960年从米凯兰杰利继续深造,1965年在华沙第七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获一等奖,波兰唱片公司在现场录制了她演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唱片,一下子使她名扬四海。阿格里奇曾两次退出舞台,但每次重返舞台就显示出一种对自己的超越。阿格里奇的演奏充分展示出她的吉卜赛奔放、热情的性格,她以女性少有的有力触健以及对速度的敏感把握,在表达中显示出极亮丽的音质。阿格里奇善于表达情感充沛、能充分体现色彩感的作品,诸如肖邦、柴科夫斯基这类作曲家的丰富情感表达,在她的演绎下都能呈现出极夺目的光彩。她善于在乐队衬托下,被乐队刺激出激情,所以其协奏曲一般都好于独奏曲与室内乐。当然,也有例外,她演绎的肖邦《船歌》和舒曼的《童年情景》,可以说是最有味道的解读。 03.阿劳Claudio Anrau 1903-----1991 智利钢琴家,作为钢琴神童,5岁就登台, 1910年由智利政府资助到柏林斯特恩音乐学院留学,成为克劳泽的学生。1914年在柏林首次举行独 奏会,1918年在尼基什和富特文格勒扶植下演奏协奏曲,从此蜚声全球。1927 年获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1940年在圣地亚哥创办钢琴学校,1941年全家定居纽约。阿劳的性格内向,在表现上追求纯正严谨的古典风格与深刻的感情之间的结合,在演奏中强调重音的效果,追求结构严谨与细腻情感表达的结合。阿劳演奏的贝多芬全套奏鸣曲,在唱片史中有相当的地位,其演绎以严谨与情感细腻著称,但其产谨性不如纯正德奥的肯普夫,在结构与情感的把握上也远不如前一辈的施纳贝尔,但在自然的流畅的表达上,有自己特色。另外,他对作品的处理多少有一些保守。 04.阿什肯纳济Vladimir Ashkenazi 1937— 冰岛籍苏联钢琴家,6岁开始学琴,8岁在莫斯科登台演奏,进入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后,在苏巴特亚(Sumbatyan)的班上学习10 年,1955年入莫斯科音乐学院,成为奥伯林的弟子。1955年获第五届肖邦比赛二等奖,1962年获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一等奖。1963年在伦敦举行演奏会大获成功后,

普罗科菲耶夫作品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 交响曲: d小调第二交响曲op.40(1924),修改版本 op.136。(但作曲家未对原曲作任何修改前便已过世了,因此op.136 严格上只是一首有编号的虚拟作品。) c小调第三交响曲op.44(1928)。 C大调第四交响曲op.47(1930),修改版本 op.112(1947)。 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op.100(1944)。 降e小调第六交响曲op.111(1945/47)。 升c小调第七交响曲op.131(1951/52)。 A大调小交响曲op. 5(1909,rev. 1914),修改版本 op. 48(1929)。 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CD集锦(2)(20张)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 10(1911/12)。 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26(1917-21)。 B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op.53 左手协奏曲(1931)。 G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op.55(1935)。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op.19(1916/17)。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58(1934-38)。 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132(1952,由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卡巴列夫斯基完成)。 芭蕾: 回头的浪子(1929,巴黎)。 第聂伯河畔(1931,巴黎)。 罗密欧与朱丽叶op.64(1935/36)。 灰姑娘,也作op.97(1945,莫斯科)。 其它管弦乐作品: 斯基台人组曲op.20(1914/15)。 美国序曲op.42(1926,1928年改编为乐队版本)。 彼得与狼op.67(1936)。 管乐作品: F大调抒情进行曲。 B大调进行曲。 降A大调进行曲(1941)。 B大调进行曲op.99(1943/44)。

【历史回顾】第17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历史回顾】第17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我们钟情迷恋的钢琴诗人肖邦,他的才华被同时代大师与无数后人敬仰膜拜,可惜的是终生劳累奔波,以及忧患于自己国家动荡的命运,知名的门徒甚少。但即使这样也掩盖不了他锋芒毕露、光辉夺目的一生。你看,后人为纪念他而设立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International Chopin Piano Competition)就是当今最具权威性与最受瞩目的钢琴比赛之一,五年一届,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令人瞩目的是,自2000年李云迪夺冠后,去年十月,亚洲人再次登上此项大赛的巅峰。 ▲第17届肖赛第一名韩国人赵成珍(Seong-Jin Cho)演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 肖邦钢琴大赛获奖者不仅职业名气飙升,同时奖项丰富,奖金丰厚:一等奖3万欧元,二等奖2.5万欧元,三等奖2万欧元,四等奖1.5万欧元,五等奖1万欧元,六等奖7千欧元,其余进入决赛的选手每人4千欧元。获奖名单:1st prize (30 000 €) and gold medal - Seong-Jin Cho2nd prize (25 000 €) and silver medal - CharlesRichard-Hamelin3rd prize (20 000 €) and bronze medal - Kate Liu4th prize (15 000 €) - Eric Lu5th prize (10 000 €) - Yike (Tony) Yang6th prize (7 000 €) - Dmitry Shishkin

获奖类别:The Fryderyk Chopin Society Prize for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aPolonaise: Seong-Jin ChoThe Polish Radio Prize for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Mazurkas: KateLiuThe National Philharmonic Prize for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aConcerto: not awardedThe Krystian Zimerman Prize for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a Sonata:Charles Richard-Hamelin最佳波兰舞曲Seong-Jin Cho最佳玛祖卡舞曲Kate Liu最佳协奏曲从缺最佳奏鸣曲Charles Richard-Hamelin 第一名赵成珍(Seong-Jin Cho),1994年出生于汉城,六岁学琴,十一岁正式登台公演。2009年15岁时获第七届日本滨松市国际钢琴赛第一名,2011年获第十四届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第三名,2014年获鲁宾斯坦钢琴大赛第一名。2011年开始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钢琴家Michel Beroff学习。他曾经合作的著名音乐家包括捷杰耶夫、马泽尔、郑明勋、普列特涅夫等。第二名Charles Richard-Hamelin,1989年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2013年以全额奖学金获得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的硕士学位,现在师从加拿大蒙特利尔音乐学院的AndreLaplante。▲第二名Charles Richard-Hamelin演奏的《肖邦波兰舞曲Op. 44》(第二轮)第三名Kate Liu,1994年出生在新加坡,四岁开始学琴,八岁随家人移民美国,2012年进入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师从Robert McDonald。郎朗和王羽佳都毕业于科蒂斯音乐学

《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Op.60》作品剖析

《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Op.60》作品剖析创作历经了二十余年之久的这个作品,可以体现出勃拉姆斯风格以及勃拉姆斯室内乐创作手法上的特点。此作品一共有四个乐章,总结了勃拉姆斯与舒曼及舒曼妻子克拉拉三人之间的情感,也是为自身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悲痛而作,因此,这首作品被称为《维特斯四重奏》。(一)第一乐章: 不是很快的快板,C小调,3拍子,奏鸣曲式。 1、呈示部 呈示部是主要展现了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第一两句由钢琴的八度和弦与色和不安的弦乐开始引入,“一唱三叹”的形式声明了忧伤而悲切的第一主题,最后的叹息归于钢琴的和弦,有人说这个叹息是在叹息一个音乐家的名字“克拉拉·舒曼”。然后由弦乐的拨奏和一连串的C 和声小调音阶正式迎来这个bE大调的第一个主题(例一),并进行强烈得在钢琴上进行陈述,第一主题的开端犹如开始在内心用力得呐喊着,此时勃拉姆斯在这里给人以突如其来的想法,正式宣告他内心强烈的想法,并情绪一步一步上升,但他更多的是学会控制。 然而由各个声部的十六分音符舒畅自由地交替进行连接到第二主题,第二主题是在C 小调的关系调bE大调上进行,一进入第二主题就能感觉到是似舒曼的浪漫主义风格(例二),是因为勃拉姆斯受舒曼的影响十分之大,使浪漫主义因素融入他的音乐创作中。浪漫主题的一出现,仿佛勃拉姆斯温柔的内心,是对情感的如此呵护与梦幻,小心翼翼又给人贴心,仿佛沉浸在充满巧克力的蜜池中。在这一主题中,勃拉姆斯用主题变奏的手法对其进行了4 次变奏,基本上每8小节为一句话。在此期间,弦乐起着伴奏与迎合的作用。最后弦乐短暂的主题也意味着呈示部的结束。 例一 例二

《勃拉姆斯钢琴四重奏OP.60》作品解析 2、发展部 几个bE的八度在钢琴上开始引出发展部(例三)bE小调上重述第一主题,正式开始了四重奏。在发展部的第一主题是显得如此的静僻而又孤独,但在这一主题中又充满了力量对比(先前的酝酿在143小节B大调上主题浓郁的变奏作出对比)。这一次强烈的呐喊着第一主题让人能深刻得了解他内心的悲观情绪,这或许是他内心无比孤助无缘宣泄,然而又想着通过小提琴的震音这一技术来强烈表达。而后短暂的发展为弦乐与钢琴三连音在e小调上进行对答。在勃拉姆斯的作品中,这种对答仿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却有着共鸣与各自的思想。在第二次击败后,由最先的B大调重新回到G大调在发展部进行最后一次激烈地叙述,毕竟第一主题还是他最想要众人所知的。而第二主题在发展部的呈示是用对位法在C小调上以模仿的形式进行(犹如轮唱见例四),三次对位处理和四声部齐声在G音上的落起,很明显,勃拉姆斯对于第一主题的叙述偏爱过多,最后由钢琴在产生的动机意外的将bA调转到C小调上。 发展部的半音进行在第一主题中随处可见,这一悲观的主题是发展部的重点,种种情感的起伏都离不开紧张、悲观得抽搐以及背心嘶喊得想要强烈表达的欲望都能在发展部中体现。 例三 例四

普罗科菲耶夫作品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 CD集锦(1)(18张)第一交响曲(古典),op.25(1916/17) d小调第二交响曲 op.40(1924),修改版本 op. 136(但作曲家未对原曲作任何修改前便已过世了,因此 op.136 严格上只是一首有编号的虚拟作品。) c小调第三交响曲 op. 44(1928) C大调第四交响曲 op. 47(1930),修改版本 op. 112(1947) 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 op. 100(1944) 降e小调第六交响曲 op. 111(1945/47) 升c小调第七交响曲 op. 131(1951/52) A大调小交响曲op. 5(1909, rev. 1914),修改版本 op. 48(1929) 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CD集锦(2)(20张)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 10(1911/12) 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op. 16(1913, rev. 1923) 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op. 26(1917-21) B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 op. 53 左手协奏曲(1931) G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 op. 55(1935) 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op. 19(1916/17) 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op. 63(1934)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op. 58(1934-38) e小调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op. 125(1950-52, op. 58的修改版本) 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op. 132(1952,由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卡巴列夫斯基完成) 芭蕾 钢铁般的疾驰(1927,巴黎) 回头的浪子(1929,巴黎) 第聂伯河畔(1931,巴黎) 罗密欧与朱丽叶op. 64(1935/36) 灰姑娘,也作 op. 97(1945,莫斯科) 石花童话 op. 118(1954,莫斯科) 其它管弦乐作品 梦 op. 6(1910) 斯基台人组曲 op. 20(1914/15) 美国序曲 op. 42(1926,1928年改编为乐队版本) 基杰少尉,组曲 op. 60(1934)

2018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 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

肖邦练习曲的背景

马加洛夫(Nikita Magaloff,1912-1992),瑞士籍俄国钢琴家,6岁时全家迁往芬兰,4年后又迁居巴黎。马加洛夫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17岁得钢琴一等奖并获拉威尔的证明书,1949年入日内瓦音乐学院接替李帕蒂而任教。马加洛夫担任西盖蒂的伴奏,两人的合作在当时曾被称为绝配,后来他成为西盖蒂的女婿。马加洛夫以演绎肖邦作品而闻名,他演绎的肖邦,突出一种温和、自由、写意的抒情美,Philips公司重制有他录制的肖邦钢琴作品全集。 肖邦练习曲作品10号包括12首不同调性练习曲始写于1829年,那时肖邦刚19岁,肖邦在写《f小调钢琴协奏曲》练习自己新作品中技巧性较难的一些乐段时,他觉得与其反复练熟这些难弹的地方,还不如写一些解决同样技术问题的练习曲,于是,他写下了这一组练习曲。 第1首:《C大调练习曲》,它明显地受到巴赫的影响,表现在音型上都是分解三和弦和七和弦,它的音调明朗、和声严谨、情绪庄重,接近“圣咏”。所以有人玩笑地他称它为“逃跑的众赞歌”。 第2首:《a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快速的半音练习曲,其目的是使右手3、4、5指在力度、灵活性及独立性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俄国著名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称之为“忧郁的小情绪画”。 第3首:《E大调练习曲》它的曲调优美速度徐缓,但又是一种触键练习,乐曲具有深刻的含义。有一次,肖邦听他学生古特曼弹奏这首练习曲后,竟感慨地喊道:“呵,我的祖国!”这句话使后人对他的这首练习曲有了开锁的钥匙,作曲家是怀着思念祖国之情而写出这支曲子的。肖邦本人认为:比E大调练习曲更美的主题他是再也写不出来了。这是一首发自心灵深处的哀歌。朴素的和声、“风笛式”不断重复的低音,都显示出它的民间色彩。中段情绪起伏,带有戏剧性,使抒情的主题显得更为突出。 第4首:《升c小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4这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的练习曲。 第5首:《降G大调练习曲》作品10号之5,人们称之为“黑键练习曲”。在这支曲子里,肖邦是第一次尝试性的、用有明确练习目的的手法,把旋律和主题交给左手,而让右手持续地弹奏特定的练习音型(Etude-figure)好象是对主题进行注解。它给以后一些练习曲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第6首:《降e小调练习曲》它是一首浪漫气息的哀歌。包含有深沉的忧郁、抒情的沉思和明朗的幻想。它的旋律如歌,但半音进行以及复杂的和声转换,使它又染上了不安的气氛。 第7首:《C大调练习曲》它的重点是练习右手的技巧。高音声部用连音(Legeto)来弹奏,而低音声部要求用断奏(Stccato)旋律隐伏在连奏声部高音之中。作品10号 第8首:《F大调练习曲》这支曲子左手是主题的主要演释者。而右手用“练习”音型来修饰它。全曲具有活泼的性格,四个结束和弦,从左手低音用琶音手法一直传送到右手最高音,这是肖邦惯用的演奏手法,因为古典的琶音多是两只手同时进行的。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魅力探究

简介: 剧本: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剧本《罗密欧和朱丽叶》 音乐:S-普罗科菲耶夫 编导:L-拉普罗夫斯基 首演:1940年1月11日于列宁格勒 首演舞蹈演员: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 剧情简介 破旧的墙垣孤单单地矗立,瓦砾零乱的散落在各处,二战结束后不久的意大利。她,朱丽叶,象征着对挣脱世俗传统观念和规矩的强烈渴望。面对现实世界的矛盾,她不顾一切地想要摆脱束缚,却最终无法逃脱。而罗密欧是一个腼腆、内向、羞怯的青年;因为对爱情的渴望和好奇,他毫无保留的敞开心扉,为这段传奇般的浓烈爱情献出生命。作品对意大利舞蹈戏剧界有着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摆脱了其它文献或作品的限制,而是对莎士比亚原作情节进行独立而充满激情的演绎,在情感发展和角色性格中深入挖掘“爆发点”。 故事大纲 凯普莱特和蒙太古是维诺那城内两家世代为仇的名门旺族。有一次,蒙家的儿子(罗密欧)和其朋友(班伏里奥),十分大胆的前往参加凯家所举办的化妆舞会,因此结认了凯家的女儿(朱丽叶)。两人一见钟情,当夜即在凯家的阳台上秘密约会,并且海誓山盟相约终身。三日后,当地的劳伦斯神父在教堂为他们私下主持婚礼,而就在新郎回家的路上,再度和新娘的堂兄(提伯尔特)发生严重的冲突,导致亲王的侄儿(茂丘西奥)被刺身亡,罗密欧为了替好友报仇,被迫举剑杀死提伯尔特,为此他遭到流放出境的惩罚。和此同时,凯普莱特不顾朱丽叶的抵死抗拒,迳行接纳贵族少年(帕里斯)对其女儿的求婚,并且决定即日完婚。朱丽叶乃转向神父求助,毅然接纳神父的建议,于结婚的前夕服下致人昏迷的药水,以假装死亡来逃避这场婚礼。不料,通知罗密欧前来坟墓解救朱丽叶的约翰神父因故被延误,使得远在他乡的罗密欧误以为真,悲痛之余,乃携带剧毒潜返归来。坟墓之前,巧逢前来祭奠的帕里斯,两人拔剑相向,帕里斯不敌被杀,罗密欧终于在爱人面前服毒自尽。未几,朱丽叶醒来,却发现爱人已横尸身旁,于是亦举刀殉情。 剧情介绍 第一幕 第一场市场 黎明时候,蒙太谷的儿子——罗密欧宣布他爱上了美丽的罗莎琳。太阳升起来的 时候,市场上挤满了来自两个世敌家族——凯普莱特和蒙太谷的成员。大家的脾气都很暴躁,争吵不断。维洛那公爵出现了,警告双方如果不能停止对彼此的仇恨,最终会导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风格

西方音乐史期末论文 题目: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风格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风格 ──以D大调《古典交响曲》为例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xxxx级 xxxx 摘要:普罗科菲耶夫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毕生探索新的艺术途径,其写作却又与传统密切相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一生创作明显可分为三个时期:青年时期、海外时期、苏维埃时期。本文主要分析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风格,而《古典交响曲》是普罗科菲耶夫早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出普罗科菲耶夫早期风格的特点,其早期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乏创新、追求个性,充满作曲家乐观自信的态度和青春的活力。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普罗科菲耶夫的早期风格对普罗科菲耶夫晚期的创作产生了的影响。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古典交响曲;早期风格 一、早期风格概述及《古典交响曲》背景简介 普罗科菲耶夫( 1891—1953)是苏联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毕生探索新的艺术途径,其写作却又与传统密切相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从普罗科菲耶夫的经历来看,他一生创作明显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青年时期(1907--1918),此阶段是作曲家探索、尝试各种风格的时期;第二是海外时期(1918--1932),此阶段作曲家受到了20世纪上半叶各流派的影响,并对戏剧体裁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第三是苏维埃时期(1933--1953),此阶段作曲家创作了大量有内容、有民族性和能够反映伟大时代的现实主义作品。 普罗科菲耶夫早期包括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和苏联十月革命初期。这一时期,普罗科菲耶夫积极探索新的音乐语言,大胆运用不协和音响,同时创作上也与古典传统保持密切的传承关系①,以独特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乐观主义生活观和卓越的创作才能,他的作品在当时以其青春的活力、热情、乐观、清新而富有魅力著称。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包括《古典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一些钢琴奏鸣曲等②。其中,《古典交响曲》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普罗科菲耶夫早期的创作风格。 ①徐德. 百年经典世纪回眸——二十世纪西方主要学派及重要作曲家述评之七寻求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普罗科菲耶夫音乐创作概述[J]. 人民音乐, 2000(6). ②希帕尔戈斯. 普罗科菲耶夫[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

勃拉姆斯钢琴作品《C大调第一奏鸣曲》

勃拉姆斯钢琴作品《C大调第一奏鸣曲》 在十九世纪古典主义逐渐衰落,奏鸣曲式日渐甚微,浪漫主义音乐风格逐渐成为主流的时期,来自德国的青年人勃拉姆斯却继承了古典主义的音乐精髓,创作了三首乐思缜密,结构严谨,规模宏大的奏鸣曲,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展示了勃拉姆斯反浪漫主义潮流的思想。本文将以演奏文本为基础,对这首作品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这首奏鸣曲共有四个乐章,下文将分乐章进行逐一分析。 一、奏鸣曲式的第一乐章 第一乐章总体音乐风格庄重严肃,主调为C大调,4/4拍,其布局严谨,轮廓清晰。 呈示部(1-81小节)结构严谨清晰,乐曲一开始,主部主题(谱例1)就呈现出了马蹄般的节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1、2小节是主题动机,随后两小节是对动机的模进和发展,到6小节调性发生了变化,由C大调变为G大调,第8小节出现了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新的节奏型,用开放式的手法把乐曲引向了下一部分。9小节起,乐曲变为降B大调,其内容基本与前5小节一致,15小节出现了两个连续的切分音(谱例2),预示着高潮的来临.16小节后,乐曲回归到C 大调。 旋律在16小节出现了下八分音符的连续下行级进,迎来了主题部的高潮。主部主题采用的是不规整的平行乐句结构,开放性的调式,采用了单一的动机材料。 连接部分18~38,在C大调开始,18小节低音部分采用了主部主题节奏型,20小节转到B大调,30小节开始节奏逐渐加快,营造紧张的气氛,到34小节速度放慢调式变为E大调,迎接副部主题的到来。 谱例3 副部主题39-58小节(谱例3)音乐织体没有了主部的厚重,旋

律变得轻柔,旋律线条被拉长,使得节奏放缓,其音乐语言的抒情性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39-50小节右手旋律连续使用附点节奏型,在a小调上柔和呈现。而51-58小节出现了新的节奏型,左手伴奏织体以八分音符分解和弦平稳流畅进行,,力度逐渐减弱,相应速度减慢,让心情更加平静,在58小节以a小调属七和弦收尾。副部主题多次进行了转调,并运用了新的音乐材料,是对主题动机的延伸。 结束部59~87小节,除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外,出现了新的结束部主题(谱例4),其声音飘渺,好像在深思和冥想。其主题在a小调上进行,并多次使用了转调手法,丰富了音乐层次。 展开部88~171小节构成,由引入部和多个中心发展部组成,引入部88~99小节,这一部分采用了副部主题素材,运用了抒情型的表达方式。中心发展部100-171小节。其中100-103小节(谱例5)中右手旋律弹奏主部主题材料,而 左手弹奏副部主题的旋律动机,104~107节左右手旋律形成了互换,这种手法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手法。125小节开始,旋律变得明朗起来,调性也相对稳定,音乐动机是对主部与副部主题的模仿和发展,并有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相融合的音乐材料,情绪也起伏不定,展现了复杂的心理。 再现部172~233小节,结构与呈示部大致相同,是对呈示部的减缩再现但尾声234~269小节,c小调引入,采用了主部主题的动机,在C大调上结束。 二、变奏曲式的第二乐章 变奏曲的音乐材料

普罗科菲耶夫与他的钢琴奏鸣曲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r prokofiev,1891—1953),是20世纪俄国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在柴可夫斯基等前辈之后,普罗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将俄国的音乐带进现代艺术的殿堂。他们以自己杰出的作品,再次证明他们在音乐上的创作才华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潜能。普罗科菲耶夫更以怪异繁杂的风格,具体呈现了俄国音乐从古典、浪漫走向现代主义的变化过程。普罗科菲耶夫于1891年4月11日出生在乌克兰的小镇松佐夫卡,自幼随母亲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虽然是一首仅有九小节的简单写作,但已显露出难得的音乐天赋。他13岁考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时,已写了四部歌剧、两首奏鸣曲、一首交响曲和许多钢琴曲。在音乐学院,他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在作曲和钢琴两个领域表现出色,并以优异成绩赢得鲁宾斯坦大奖。1918—1932年间,普罗科菲耶夫侨居国外,在欧美旅居多年,作为独奏钢琴家,他的巡回演出大获成功,并应邀作曲。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融合了古典传统与富于个性的创造,两者之间平衡协调。他最显著的特点是抒情性,他晚年的作品显得尤为深情动人。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独立于各派之外的音乐创作者,因为他的作品很难加以分类或定义,而且他本身从不隶属任何流派或创立任何乐派。他曾经对自己的风格加以分析,自认为他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古典的因素”。当时除了“新古典主义”作曲家的某些作品外,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古典化倾向最明显,尤其在奏鸣曲和协奏曲中,更表现出新古典的表征或模仿18世纪的古典风格倾向。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很有特色,如突然的转调、大胆的和声、强烈的节奏以及迷人的旋律等。这些特色从他的钢琴曲中清楚地反映出来,钢琴从一开始就是他创作时不可缺少的工具,他以钢琴来思考音乐形象。他是现代作曲家中以钢琴为表现媒体,且成果最为丰硕的作曲家之一。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曲不但继承了19世纪的钢琴音乐传统,还在钢琴这种乐器上,加上粗犷而有魄力的表现,缔造了一个新的钢琴音乐时代。继德彪西之后,在钢琴这个领域中,最引人注目、最具成果的要数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作品。同时,普罗科菲耶夫还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具有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据说,他能轻易地弹出任何作曲家所写的困难乐句。他在钢琴演奏上的重要创新之处,是将钢琴视为打击乐器来使用。他在钢琴上寻求尖锐、犹如金属声般而又富于活力的颗粒性音色。弹琴时,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有钢铁般的手指,钢铁般的手腕,钢铁般的二头肌与三头肌。”他独到的现代钢琴演奏风格,为20世纪新古典主义钢琴演奏开辟了新的探索之路。普罗科菲耶夫一生写有百余首各种体裁的钢琴作品,其中九首钢琴奏鸣曲是他钢琴曲中最具代表性、最优秀的作品,聆听这些乐曲便能了解普罗科菲耶夫整个创作生涯的风格变迁。《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op.1)是他1907年18岁之作。最初有三个乐章,后来进行了改写,1909年仅正式出版修改后的第一乐章,使之成为单乐章奏鸣曲。从原曲的写作年代来看,这首奏鸣曲很少有普罗科菲耶夫个性的要素,许多地方有拉赫马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的影响,令人有浪漫派风格之感。曲中充沛的魄力与弱奏的效果,虽已显示出他晚年的风貌,但仍属于初期的习作。《d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14)写于1912年,是一首由四个乐章构成的奏鸣曲,作者独特的个性化要素开始在这部作品中萌芽,比如,大量使用切分音型的轻快节奏和崭新的和声处理法,其中第一乐章与第二乐章的旋律要素中,亦有浪漫派的气息。1917年对普罗科菲耶夫来说是一个丰产年,那时他一个人住在彼得格勒的近郊,利用这个自我营造的宁静世界,他创作出许多作品。其中《a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op.28)与《c小调第四钢琴奏鸣曲》(op.29)就是这个时期完成的作品。这两首奏鸣曲最初创作于1907年,因而在两首作品的标题下,均附有“出自旧笔记”的副题。为旧作修改润饰,是普罗科菲耶夫创作中遵循的一种特有的方式。(op.28)是一首单乐章结构的奏鸣曲式,由于小巧精美且富于戏剧性,而成为钢琴音乐会的珍品。(op.29)则严守古典形式,由三个乐章构成,在内容上富于浪漫趣味,洋溢着冥想的气氛与抒情意绪,与前一首形成对比。乐谱上附有“为纪念m.a.史密特霍夫而作”的献辞,可能是为悼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人物而作的修订,乐曲之所以充满冥想的气氛与抒情意绪,大概也与此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