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同步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共13学时)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同步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共13学时)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同步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共13学时)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同步导学案: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共13学时)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第1学时4.1.1 几何图形(1)

学习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或图片,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

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简单几何体.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初步理解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学习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学习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15-P118;

2.尝试完成教材P118的两组思考的问题;

3.限时2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观察P115本章的章前图:

(1)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可上网查找)

(2)你能从中找到我们熟悉的图形吗?找找看.

2.多姿多彩的图形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的你熟悉的图形.

3.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装墨水的墨水盒?你能不能画出一个五角星?如果能,你就试一试,如果不能,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共同学习.

二、合作探究:

1.观察P116的9张多姿多彩的图片,你能从中看出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与同学交流你观察到的图形.

【老师提示】:对于一个物体,如果我们考虑它的颜色、材料和重量等,而只考虑它的形状(如方的、圆的)、大小(如长度、面积、体积)和位置(如平行、垂直、相交),所得到的图形就称为几何图形.如:我们学习过的长(正)方体、圆柱(锥)体、长(正)方形、圆、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几何图形.

2.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立体图形.

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立体图形,

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小组交流)

②观察P117图4.1-3,你能由实物想到几何图形及其形状吗?

③完成P118思考的问题(上),并与你的同学交流.

【老师提示】:常见

..的立体图形大致分为:柱体(圆柱、棱柱)、锥体(圆锥、棱锥)、球体三类.3.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找一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与同学交流.

②完成P118思考的问题(下)

4.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他们是互相联系的.

任何一个立体图形图形是由一个或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

看看下面的几个立体图形是由怎样的平面图形围成的?

5.下面都是生活中的物体:粉笔盒、茶杯、文具盒、砖、铅垂仪、乒乓球、黑板面.你能说出类似于这些物体的几何图形吗?

三、知识应用:

1.P119练习题.

2.用两条线段、两个三角形、两个圆拼成图案.试着画几个,并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机器人两盏电灯稻草人

四、学习小结:

五、作业:P123习题4.1第1、2、3、7、8题.

(有条件的同学可准备10个正方体形状的积木,下课时备用)

附: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开幕,于2008年8月24日闭幕.

②本届奥运会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办城市是中国北京.

③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比赛项目

④中国51金,21银,28铜.金牌数第一,奖牌总数第二.

第2学时4.1.1 几何图形(2)

学习目标:1.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体会其观察结果的不一样性.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或其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3.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几何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学习难点:识别并会画出从不同方向看简单组合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19

2.尝试完成教材P120练习第1题;

3.限时1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观察你身边的一个物体,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你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

2.下面这几个几何体,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看看,你得到了怎样的几何图形?

【老师提示】: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为了能完整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必须从多方面观察物体.

在几何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三个方向来观察物体.通过这样的观察,就能把一个立体图形用几个平面图形来描述.

3.分别正面、左面、上面再来观察上面的三个几何体,把观察的结果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1.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观察下面的几何体,把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

(1)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2)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2.先阅读P119的教材再完成P119的探究.

(1)小组合作,可用正立体积木摆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再观察.

(2)改变正立体积木的摆放位置,你摆我答,合作学习.

(3)观察身边的几何体,如文具盒、同学的水杯等物品,与同学交流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所看到的几何图形.

【老师提示】对于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常把它们转化为平面图形来研究和处理. 3.P120练习第1题.

3.苏东坡有一首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这有怎样的数学道理?

三、学习小结:

四、作业:P123习题4.1第4、9、10、13题.

(准备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至少一个)

第3学时4.1.2 点、线、面、体

学习目标:1.认识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2.通过实例,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1.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2.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

学习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能否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20—P122

2.尝试完成教材P121练习第2题,P122练习第1、2题;

3.限时3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观察你身边的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看一看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分别是怎样的平面图形,给每个面作上记号(如前、后等).

右边是一个圆柱体,想一想它有几个面?

2.把你刚才观察用的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沿它的某几棱剪开铺平,观察展开后的平

面图形形状,再观察你作上记号,看看它们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老师提示】①剪开之前最好先把它的包装口用胶水粘好.

②不用把棱全部都剪开,只要能铺平就行了.

3.再找几个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沿与上次不一样的方向剪开铺平,看一看你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与上次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否有所不同?你能得出几种不同形状的

平面展开图.

4.观察一个长方体,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____,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形成了___.

5.长方体、圆柱体、球、圆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1)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种.

如图的圆锥体有两个面,一个是平面,另一个是曲面.

如图的六棱柱有_____个面,分别都是什么面?

如图的圆柱有_______个面,分别都是什么面?

(2)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

圆锥体的两个面相交形成_______线.

(3)线与线相交形成点.

6.(1)如果把笔尖可能看作一个点,笔尖在纸上运动会形成什么_______.

如果把星星看作一个点,夜空中流星形成什么________.

(2)我们可以把汽车的雨刷看成一条线,汽车的雨刷在挡风玻璃上运动形成____.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_.

想一想,面动会成什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老师提示】: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最基本元素.

二、合作探究

1.P120的探究.(小组合作.先判断是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后动手实验验证) 2.P121练习第2题. 3.P122练习第1、2题.

4.一个立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中的一个数字,下面是这个立方体的三种不同放法,则三种放法中各个立方体下面的数字分别是____、___、____.

上下24

2

6

255

1

6

三、学习小结:

四、作业:P123习题4.1第5、6、11、12、14题.

附:正方体展开图,共11种图形。

第4学时 4.2 直线、射线、线段(1)

学习目标:1.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 2.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会用几何语句描述几何图形,能根据几何语句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学习重点: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2.建立几何语句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

学习难点:建立几何语句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28-P129; 2.尝试完成教材P129练习题;

3.限时1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学校总务处为解决下雨天学生雨伞的存放问题,决定在每个班级教室外钉一根2米长的装有挂钩的木条.本校三个年级,每个年级10个班,问至少需要买几颗钉子?你能帮总务处的老师算一算吗?

2.P128的探究.

(1)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要几个钉子?动手试一试. (2)动手作图试试:

① 过一点O 可以作________直线.

② 过A 、B 两点________(能或不能)作直线,能作_________直线. 再过下面的C 、D 以及E 、F 两点作直线试试看

C

D

E

F

注意: 直线没有端点,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画直线时要画出向两方无限延伸的部分. 3.直线公理:

直线公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二、合作探究:

1.直线有几种表示方法? (1)如图的直线可记作直线______或记作直线_______. (2)用几何语言描述右面的图形,我们可以说:

点P 在直线AB______,点A 、B 都在直线AB_____. (3)如图,点O 既在直线m 上,又在直线n 上,我们称直线

m 、n 相交,交点为O . 想一想,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会有几个交点,作图试试.

(4)读下面的几何语句,画出图形.

① 点A 在直线a 外 ② 直线AB 、CD 相交于点B ,点E 在直线CD 上.

2.在直线上取点O ,把直线分成两个部分,去掉一边的一个部分,保留点0和另一部分 就得到一条射线,

如图就是一条射线,记作射线OM 或记作射线a . 注意:射线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

在下面的图中画射线AB 、射线EF

m A B P

A B

n m O a

O M

a

A B A B

E

F

3.在直线上取两个点A 、B ,把直线分成三个部分,去掉两边的部分,保留点A 、B 和中 间的一部分就得到一条线段.

如图就是一条线段,记作线段AB 或记作线段a .

注意:线段有两个端点.

4.能不能把一条线段变成一条射线?能不能把一条线段变成一条直线?作图试试.

三、知识应用 1.P129练习.

2.如图,分别有几条线段.

A B

C

A B

C D

A B

C D E

2.已知A 、B 、C 三点,过其中的每两个点画直线,可画几条?

四、学习小结:

五、作业:P132习题4.2第1、2、3、4、11题.

第5学时 4.2 直线、射线、线段(2)

学习目标:1.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会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2.通过实例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 3.了解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以及线段的三等分点的意义. 学习重点:线段比较大小以及线段的性质. 学习难点:线段的中点、三等分点及其应用.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29-P132;

2.尝试完成教材P131的练习题;

3.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画直线AB、画射线CD、画线段EF.

2.任意画线段a.

你能不能再画一条线段AB正好等于你先前所画的线段a.

你是怎样画的?你想到了几种方法?

二、合作探究:

1.如何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①如果已知身高,我们如何比较?

②如果不知身高,我们又如何比较?

2.如何比较两根木条的长短?

3.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

①任意画两条线段AB, CD.我们如何比较AB、CD的大小?动手试试.

②任意两条线段比较大小,其结果有几种可能性?

【老师提示】比较线段的常用方法有两种:①度量法②圆规截取法 4.试试身手:P131练习第1题.

【老师提示】先估计大小关系看看我们的观察能力,再动手检验.

5.①线段的中点:如图点M是线段AB上一点,并且AM=BM

我们称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②怎样找出一条线段AB的中点M?

③线段的三等分点、线段的四等分点.(观察P131图4.2-12)

6.(1)P131思考.

(2)有些人要过马路到对面,为什么不愿走人行横道呢?

(3)从A 地架设输电线路到B地,怎样架设可以使输电线路最短?M

A B

7.(1)线段的性质:

(2)两点间的距离:

8.画线段的和与差:

a b

如图,已知两条线段a、b(a>b)

(1)画线段a+b

画法:①画射线AM;

②在射线AN上顺次截取线段AB=a,BC=b.

线段AC就是所要求作的线段a+b.记作AC=a+b.

a

b

A B M

C

(2)画线段a-b

三、学习小结:

四、作业:1.P132练习第2题.

2.P126习题3.2第5、6、7、8、9、10题.

第6学时4.3.1 角

学习目标:1.认识角,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形式及四种表示方法.

2.认识角度的单位;会初步进行角度的度、分互化运算.

学习重点:1.角的概念与角的表示方法.

2.角度的计算.

学习难点: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36-P137;

2.尝试完成教材P138的练习题;

3.限时2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下面的图形,你有怎样的认识?

2.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画出一个角试试.

3.生活中有形如“∠”这种形状的图形吗?试举出一个例子.

4.角的概念.

(1)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如图,角的顶点是O ,两边分别是射线OA 、OB .

(2)角有以下的表示方法: ① 用三个大写字母及符号“∠”表示.

三个大写字母分别是顶点和两边上的任意点,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如上图的角,可以记作∠AOB 或∠BOA .

② 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这个字母就是顶点.如上图的角可记作∠O .

注意: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是同一个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③ 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希腊字母表示.

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希腊字母或数字. 如图的两个角,分别记作∠α、∠1 5.想一想P136“小贴示”中的问题.

图中有几个角?

(3)P136思考.(这是角的另一种定义方式)

用你的圆规为工具,体会角的这种定义方式. 二、合作探究:

1.角度的单位:度、分、秒及其表示方法.

把圆周角等分成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什么是1度的角,记作1°. 把1度的角等分成60等分,每一份就是什么是1分的角,记作1′. 把1分的角等分成60等分,每一份就是什么是1秒的角,记作1″.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① 1°=60′,1′=60″

② 1周角=360°,1平角=180°

若∠α是51度26分37秒,则记作∠α=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老师提示】: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另外还有以弧度为单位的弧度制,军事上常用密位制.

1弧度=

π

180=57°17′44″,1密位=

)50

3(60001=周角 2.用量角器画角与角的度量

O B A

α

1

(1)用量角器画50°、90°、140°的角.26

【老师提示】用量角器度量角分三步:对中、重合、读数.

(2)估计画一个70°的角,然后度量比较判断,看看你的判断能力.

(2)用三角尺画特殊30°、45°、60°等特殊角.

三、当堂检测:

1.上午7时整,时针与分针成几度角?上午7时15分呢?

2.35.40°与35°40′相等吗?为什么?

3.如图,有几个角?分别表示这几个角.

四、学习小结:

五、作业:1.P138练习题第1、2、3题.

2.P143习题4.3第1、2、14题.

第7学时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1)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与操作,体会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在图形中认识角的和、差关系,在操作中认识角的平分线. 学习重点: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学习难点:在图形中观察角的和、差关系.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38-P140;

2.尝试完成教材P140的练习第1题;

A

B O

C D

3.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已知线段AB 和线段CD (如图),你如何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大小?

A

B

C

D

2.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如何表示这些角?

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探究:

1.下面的三组图形,每组中都有两个角,你能判断它们的大小吗?说说你的方法.

A

B

C

D

E

F

B

A

C D E

F

A

B

C D

E F

(1)

(2)

(3)

【老师提示】如果你不会,可以参考我们前面对两条线段是如何比较大小的.

2.P140练习第1题.

3.P138思考:

4.想一想,你还能用三角尺可以画30°、45°、60°、90°这些特殊角吗?

(1)我们能不能用三角尺画出15°的角呢?怎样画?试试看.

(2)能用三角尺能画75°的角吗?

(3)你还能用三角尺画哪些度数的角?试着画画看.

5.角的平分线.

(1)任意画一个角,取名叫∠AOB .

你能否从角的顶点作出一条射线,把∠AOB 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A

B

C

O

如果能,试说出你的方法.

(2)角的平分线:

如图,射线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那么图这几个角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6.我们知道线段有三等分点、四等分点,那么一个角会不会有三等分线或四等分线呢? 如图,给你一个角,你能作出它的三等分线吗?试试看.

三、当堂检测

如图,已知OB 、OC 是∠AOB 的三等分线,试说出几个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

三、学习小结:

四、作业:P143习题4.3第4、6题

第8学时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2)

学习目标:1.会进行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简单运算. 2.会进行角度的“加、减、乘、除”运算. 学习重点:度、分、秒的互化及角度的计算. 学习难点:角度的“除法”运算.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40例1、例2; 2.尝试完成教材P140练习第2、3题;

3.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A B C D

O

P

O

B

A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任意画两个角(一个小于90°,一个大于90°)

先估计这两个角的度数,然后再用角器量出这两个角的度数,试试你的判断能力.

2.什么是1°的角?什么是1′的角?什么是1″的角?还记得吗?

如果不记得了,没关系,先看看书再完成下面的问题. (1)35°15′与35.15°相等吗?为什么?

)4

1

35(与35°15′相等吗?为什么?

(2)

3

2

平角=________度, 51周角=_______度.

(3)3.32°=______度_______分_______秒. 12°9′36″=_______度.

(完成上面的问题如果有困难,不妨与同学交流) 二、合作探究 1.计算:(1)46°55′+23°35′ (2)46°55′-23°35′

(3)68°21′-32°48′ (4)23°35′×3 (5)15°23′18″×4

2.例1:如图∠AOC =53°17′,求∠BOC

3.例2:把一个周角6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 那么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的角度是多少?

4.例3:如图,∠AOC =50°,OD 平分∠AOC ,OE 平分∠BOC ,

A B C O

求∠DOE

三、当堂检测:

1.P140练习第2、3题. 2.计算:122°48′÷3

四、拓展提高:

在上面的例3中,如果去掉“∠AOC =50°”这个条件,还能不能求出∠DOE 呢?

五、学习小结:

六、作业:P143习题4.3第3、5、10、11题.

第9学时 4.3.3 余角与补角(1)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

2.了解等角的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能运用这个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习进行简单的推理,学习有条理的表达. 学习重点:等角的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学习难点:推导“等角的余角与补角的性质”的过程.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41—P142;

2.尝试完成教材P141练习第1、2、3题;

3.限时20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E

D C O

B

A

4.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1.①如果∠1=35°,∠2=55°,那么∠1+∠2=_______.

如果∠A=42°,那么当∠B=_______时,∠A+∠B=90°.

②三角尺中,有一个角是直角(90°),那么另两个角的和是________度.

③度量P141图4.3-13的两个角,∠3=____,∠4=____,计算:∠3+∠4=_____.

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称其中的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1)在上面的这些角中,哪两个角是互为余角的?

(2)已知∠A=72°,那么∠A的余角是______度.

(3)已知∠A的余角是∠A的两倍,你能求出∠A的度数吗?说说你的想法.

3.度量P141图4.3-14的两个角,∠1=____,∠2=____,计算:∠1+∠2=_____.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1)上面的∠1与∠2互为补角吗?

(2)试举出两个互为补角的例子.

(3)①已知∠A=72°,则∠A的补角=______度.

②如果∠α=62°23′,则∠α的余角=______,则∠α的补角=______.

③已知∠A的补角是∠A的两倍,你还能求出∠A的度数吗?

④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二、当堂检测:P141练习第1、2、3题.

三、合作探究:

1.如果∠1与∠2互余,∠1与∠3互余,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

2.如果∠1与∠2互补,∠1与∠3互补,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3.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并且∠1=∠3,那么∠2与∠4相等吗?4.如果∠1与∠2互补,∠3与∠4互补,并且∠1=∠3,那么∠2与∠4相等吗?

5.余角的性质:

补角的性质:

四、学习小结:

五、作业:P143习题4.3第7、8、13、15题.

第10学时4.3.3 余角与补角(2)

学习目标:1.了解用于表现方向的角——方位角的意义.,.

2.初步掌握方位角的判别,体会方位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

学习难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

使用要求:1.阅读课本P142—P143;

2.限时15分钟完成本导学案(合作或独立完成均可);

3.课前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一、自主学习:

缉私艇

可疑船

A

B

1.海上缉私艇发现离它50海里处停着一艘可疑船只(如图),缉私艇要立即赶往检查. (1)试画出缉私艇的航线.

(2)如果是真在海面上,你能确定船的航向吗?

2.在航行、测绘等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上述类似的问题,即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方位.描述一个物体的方位,通常要用到表示方位的角——方位角.

方位角的表示习惯上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即用“北偏东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或者“南偏东多少度”、“南偏西多少度”来表示方向.

如图,(1)射线OA 的方向是南偏西40°,或者说点A 在点O

的南偏西40°方向.

(2)射线OB 的方向是北偏东45°,或者说点B 在点O 的

________方向.

注:北偏东45°的方向又称为“东北方向”.所以,我们也可

以称点B 在点O 的________方向.

(3)在图中画出北偏西50°方向射线OC .

3.在第1个问题中,我们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试确定缉私艇的航向.

4.P142例4.

二、合作探究:

1.已知点O 在点A 的南偏东65°方向,那么点A 应在点O 的______________方向.

2.某同学参观展览馆A 后,想去景点B ,但他不知道如何走,你能借助右

图,告诉他去景点B 应朝什么方向,大约走多远吗? (图中1厘米代表1千米)

3.如图,A 、B 、C 三点分别代表邮局、商店和学校.

邮局和商店分别在学校的北偏西方向,邮局又在商店的北偏

东方向.那

么,图中A 点应该是 ,B 点应该是 ,C 点应该

是______.

4.考察队从P 地出发,沿北偏东60°前进5千米到达A 地,再沿东南

方向前进到达C 地,C 恰好在P 地的正东方.

(1)用1㎝代表2千米,画出考察队的行进路线图. (2)量得∠PAC =________,∠ACP =_______.(精确到1°)

东南

西北A B O 404500

北A

B

北A

B C

5.灯塔A在灯塔B的南偏西60°,距离20海里,轮船C在灯塔B的西北方向,距离40海里.用1㎝表示10海里画出示意图,试确定货船C在灯塔A的什么方向,距A多远?

三、学习小结:

四、作业:P143习题3.4第9、12题.

第11学时小结与复习(1)

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能正确识别常见的几何体.

2.进一步熟悉和了解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以及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及其相互关系.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18第二学期初二备考:居民与聚落含答案

居民与聚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 1.如图,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分析得出的是() A. 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 B. 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C.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 D.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 2.小明于2019年8月去巴西里约热内卢观看第31届夏季奥运会,他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 () A. 白种人,葡萄牙语 B. 混血种人,西班牙语 C. 白种人,西班牙语 D. 黑种人,葡萄牙语 3.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 A. 世界上使用上数最多的语言 B. 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 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D. 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外语 4.如图所示建筑是哪一宗教的活动场所() A. 伊斯兰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犹太教 5.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11-12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B. 乙地区石油储量丰富,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区 C. 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D. 丁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6.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5-6题. 图中四类国家都可能存在人口问题,其中人口出现负增长,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国家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读如图,回答10-11题。 促使该地发展成为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④河流交汇处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8.如图,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分析得出的是() A. 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 B. 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C.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 D.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 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雨燕每年三、四月来到北京,七、八月飞离北京。读北京雨燕迁徙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说法有误的是 A. 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B. 乙地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较少 C. 丁地所在大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D. 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且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10.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迁徙途中雨燕飞越了世界最大的半岛 B. 迁徙途中雨燕飞越的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 C. 由丙到丁所经过地区的居民主要为黑种人 D. 迁徙途中雨燕飞越了亚、欧、非三大洲 11.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回答13~14题.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 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C. 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D. 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第 1 页

山东省实验中学数学理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届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数学(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填空题直接填写答案,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4?本场考试禁止使用计算器.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 的. 1. 已知全集R U =,集合? ?? ? ??<=?≤-=-412 |},02|1 x x B x x A ,则)()(=?B A C R A .),1[)2,(+∞-?--∞ B?.),1(]2,(+∞-?--∞ C.),(+∞-∞ D??.),2(+∞- 2. 设有直线m 、n和平面βα、,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若n m n m //,//,//则αα .B?若βαββαα//,//,//,,则n m n m ?? C.若βαβα⊥?⊥m m 则,, D.若ααββα//,,,m m m 则?⊥⊥ 3. 已知,13 5 )4sin(-=+πx 则x 2sin 的值等于??( )

A?.169120 ?B.169119 C?.169 120 - D?.-169119 4. 在等差数列}{n a 中,24)(3)(2119741=++++a a a a a ,则此数列前13项的和=13S ( ) 1.A?3 B.26 C.52 D .156 5. 由下列条件解ABC ?,其中有两解的是 ( ) A.?===80,45,20C A b o B?. 60,28,30===B c a .C? 45,16,14===A c a .D? 120,15,12===A c a 6. 平面向量a 与b 夹角为3 2π , a (3,0),|b |2==,则|a 2b |+= (?) A .7 .B?37 C.13 3.D? 7. 已a 、b R ∈,那么“122<+b a ”是“b a ab +>+1”的 ( ) .A?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 在三角形中,对任意λ都有|AB AC ||AB AC |λ-≥-,则ABC ?形状 (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9. 数列{n a }满足22,11==a a ,),2(11 1N n n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则13a 等于( ) A.26 42.B? C.122×12! D.! 13213 ? 10. 若函数)10()1()(≠>--=-a a a a k x f x x 且在R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则)(log )(k x x g a +=的图 象是 (??) 11. 已知函数mx x g x m mx x f =+--=)(,1)4(22)(2,若对于任一实数x ,)(x f 与)(x g 至少有一个为正数,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 0(.A?,2) B .(0,8) C?.(2,8) D?.(-∞,0) 12. 在正三棱锥S-AB C中,M 、N 分别是SC 、BC 的中点,且AM MN ⊥,若侧菱SA =32,则正三棱 S-ABC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 1.A?2π B .32π C .36π D .48π 第Ⅱ卷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实验中学2020中考化学 知识点整理

基础知识集锦 一、气体的制备及装置的选择: (一)、反应原理 2KMnO 4=== K 2MnO 4+ MnO 2+O 2↑ 1.氧气: 固体加热 2KClO 3===2KCl+3O 2↑------------- 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 2H 2O 2===2H 2O+O 2↑----------------- 2.氢气: Zn+H 2SO 4==ZnSO 4+H 2↑---------- 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 3.二氧化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应用①碳酸钙作补钙剂②除石灰水瓶壁的白膜) (二)、装置的选择依据: 1.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2.收集装置:生成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 如:氧气用 法收集, CO 2用 法收集,H 2用 法收集, 二、可燃物的燃烧: 点燃 2Mg+O 2===2MgO 点燃 金属:3Fe+2O 2=====Fe 3O 4 点燃 4Al+3O 2===2Al 2O 3 点燃 单质 S+O 2 ====SO 2 点燃 C+O 2====CO 2 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点燃 ( 物质与氧发生 非金属 2C+O 2=====2CO 的化学反应) 点 4P+5O 2====2P 2O 5 点燃 2H 2+O 2====2H 2O 点燃 2CO+O 2=====2CO 2 点燃 化合物 CH 4+2O 2=====CO 2+2H 2O 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点燃 C 2H 5OH+3O 2=====2CO 2+3H 20 三、氧化—还原反应 △ H 2+CuO====Cu+H 2O 反应类型: 高温 C+2CuO=====2Cu+CO 2↑ 置换反应 反应物中得氧的物质被氧化 高温 2Fe 2O 3+3C====4Fe+3CO 2↑ (单+化→ ,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 高温 Fe 3O 4+2C====3Fe+2CO 2↑ 单+化) 失氧的物质被还原,发生还 △ CuO+CO====Cu+CO 2 原反应,是氧化剂 高温 Fe 2O 3+3CO====2Fe+3CO 2 非基本反应类型 高温 Fe 3O 4+4CO====3Fe+4CO 2 四、几个应用:(复分解反应:酸、碱、盐之间以及酸与金属氧化物之间) 1.酸除锈:(1).盐酸除锈Fe 2O 3+6HCl==2FeCl 3+3H 2O ,若酸过量还有Fe+2HCl==FeCl 2+H 2↑ (2)硫酸除锈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若酸过量还有Fe+H 2SO 4 ==FeSO 4+H 2↑ 2.湿法炼铜:Fe+CuSO 4==FeSO 4+Cu (铁器不能盛放波尔多液的原因) 3.治疗胃酸过多:NaHCO 3+HCl==NaCl+H 2O+CO 2↑-------------------------------- Mg(OH)2+2HCl==MgCl 2+2H 2O 复分解反应 Al(OH)3+3HCl ==AlCl 3+3H 2O 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4.中和硫酸厂的污水:Ca(OH)2+H 2SO 4==CaSO 4+2H 2O 5.中和反应的实验:向NaOH 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现象:液体变红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至 红色恰好褪去,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NaCl ,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 2O 。 五、几种密闭保存的物质 (一)液体:1浓硫酸:吸水性,久置溶剂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不变质 2.浓盐酸:挥发性,挥发出HCl 气体,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3.NaOH 溶液: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而变质2NaOH+CO 2==Na 2CO 3+H 2O (非基本反应类型) 此反应用于吸收CO 2; 检验.NaOH 溶液是否变质的方法①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复分解反应 ②Na 2CO 3+CaCl 2==2NaCl+ CaCO 3↓ (二)固体:1.NaOH :①吸水而潮解②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而变质 2. CaO :①CaO+H 2O=Ca(OH)2 ② Ca(OH)2 +CO 2=CaCO 3↓+H 2O “②”用于CO 2的检验,石灰水瓶壁白膜的形成,“①②”解释CaO 不能干燥CO 2 3.铁粉:与水、氧气共同作用,所以作双吸剂。 六、能量变化:1.溶解:吸热的有NH 4NO 3; 放热的有:NaOH 、浓H 2SO 4 2.化学反应:吸热的有:条件是“加热”“高温”如: 高温 高温 CO 2+C=====2CO CaCO 3====CaO+CO 2↑(CO 2的工业制法) 放热的有:①条件是“点燃”的反应, ②CaO+H 2O=Ca(OH)2 ③金属与酸的反应如Mg+2HCl==MgCl 2+H 2↑ 2Al+6HCl==2AlCl 3+3H 2↑ 七、纯碱(苏打)Na 2CO 3 小苏打NaHCO 3 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食盐NaCl 酒精C 2H 5OH 醋酸CH 3COOH 银Ag 水银Hg 金Au 金刚石C 氨气NH 3 氨水NH 3 H 2O 干冰CO 2 葡萄糖C 6H 12O 6 氮气N 2 氦气He 氖气Ne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 3 八、原子团及化合价 -1 -1 -2 -2 +1 +3 -1 NO 3 OH CO 3 SO 4 NH 4 Al Cl 离子:NO 3 – OH - CO 3 2- SO 4 2- NH 4 + Al 3+ Cl - 九、特征物质:黑色固体:C 粉、CuO 、Fe 3O 4、MnO 2、Fe 粉 红色固体:铜、氧化铁(Fe 2O 3) 紫黑色固体:KMnO 4 淡黄色固体:硫 溶液:棕黄色(黄色)溶液FeCl 3、 Fe 2(SO 4)3溶液; 浅绿色溶液:FeCl 2、FeSO 4溶液 蓝色溶液:CuSO 4溶液; 其他溶液大多为无色。 沉淀: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 BaSO 4 其他沉淀一般均为白色且溶于酸,如:CaCO 3 BaCO 3 Mg(OH)2 Al(OH)3 十、元素之最:1.地壳中最多的元素:氧,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其顺序为:养闺女(氧、硅、铝); 2.人体中最多的元素:氧,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3.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氮(N ); 4. 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锌、铁、硒、碘、氟 十一、物质之最:1.密度最小的气体:H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 2O ; 3.最硬的天然物质:金刚石; .最简单的有机物:CH 4; 5.唯一的液态金属:Hg 6.空气成分由多到少顺序为:N 2、O 2、稀有气体、CO 2、其他气体及杂质。

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

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 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名单 一、先进班集体 ⒈高一年级 27班班主任:陈鑫副班主任:葛明明 28班班主任:王克芳见习班主任:周丽丽 34班班主任:邵丽云副班主任:曹文辉 35班班主任:朱崇军副班主任:范心胜 ⒉高二年级 23班班主任:朱强副班主任:季京仁 26班班主任:杨晶副班主任:刘婷婷 29班班主任:赵光银 31班班主任:郭尚民副班主任:徐颖 33班班主任:石磊副班主任:潘晓雯 ⒊高三年级 23班班主任:张志勇副班主任:于永水 27班班主任:田延平 30班班主任:赵温霞副班主任:张延平 34班班主任:张琳副班主任:王存志 二、优秀团支部 ⒈高一年级 23班班主任:李明明见习班主任:薛文 31班班主任:艾金勇见习班主任:王虎 32班班主任:孙晓梅副班主任:王立明 33班班主任:张家鹏副班主任:姜爱娟 36班班主任:张兴卫副班主任:周迎峰 ⒉高二年级 25班班主任:杨光禄副班主任:辛同民 28班班主任:崔乐俊 30班班主任:韩玉坤 32班班主任:苗桂波副班主任:武仓 34班班主任:于兆河副班主任:李青青 ⒊高三年级 26班班主任:李龙新副班主任:王艳玲 28班班主任:张成林 33班班主任:张海副班主任:林琳 三、宿舍管理先进集体 ⒈高一年级:25班33班34班35班 ⒉高二年级:28班31班33班34班 ⒊高三年级:25班27班28班 四、“实验之星”三级奖章获得者名单 ㈠、下列同学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地理奥赛中获得省(赛区)二等奖,授予“实验之星”三级奖章:

高二年级 23班王鹏飞 31班郝阳 34班黄文强 高三年级 23班宋喆 28班于航 33班续广智张萌 34班刘杨 35班孙玮刁辰锡张腾贺玉凯 36班张海洋程龙 ㈡、高三年级31班学生张文卿被授予济南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授予“实验之星”三级奖章 ㈢、下列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列级部前十名,授予“实验之星”三级奖章: 1、高一年级 32班李杨 34班赵慧婵 35班宫跃敏刘畅宋超逸孙小萌 2、高二年级 28班王雪王小双姚瑶董树丛 29班张好雨张素 30班矫玉洁 31班赵锦哲 32班张瑞斌岳海岑 33班吕劭宇丛明舒 34班杜馨张烁吴斌 3、高三年级 29班周广肃王欣欣 30班裴琛王鹏赵丹宁 31班张玲 33班傅宁 34班马文琪么炳楠 35班苏珣 36班刘文良王飞李向南张群 五、“实验之星”二级奖章获得者名单 ㈠、下列同学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地理奥赛中获得省(赛区)一等奖,授予“实验之星”二级奖章: 高二年级 31班戴振衡 36班高琛 高三年级 25班刘天华 29班厉哲 33班范维义赵真龙高翔(大)韩昊陈兵张德兵康凯戴姗姗高翔(小)

山东省菏泽一中高一数学练习题

1、已知集合{} 12 ==x x A ,{}1==ax x B ,若A B ?,求实数a 的 值. 解:由题意知,集合{}1,1-=A ,则 (1) 当a 0=时,Φ=B ,显然A B ?; (2) 当0≠a 时,? ?????=a B 1,要使A B ?,必须A a ∈1,从而 11 -=a 或11 =a ,即1-=a 或1=a ,综上可知,若A B ?,a 的值为0,—1, 1. 2、求不等式147 2-->x x a a )1,0(≠>a a 且中x 的取值范围. 解:对于147 2-->x x a a , 当1>a 时,有 1472->-x x 解得3-x 所以,当1>a 时,x 的取值范围为{} 3-x x . 3、已知31 =+-x x ,求下列各式的值: (1)2 1 2 1- +x x (2)2 2-+x x (3)22--x x 解:(1)设=y 2 12 1 - +x x ,那么=2 y 2 212 1 )(- +x x = 21 ++-x x 由于 31 =+-x x ,所以=y 5

(2)设=y 2 2-+x x ,那么 =y 221-+-)(x x 由于31 =+-x x ,所以 =y 7. (3)设=y 2 2--x x ,那么=y ))(11(---+x x x x 而 2 1)(--x x 5222=+-=-x x ,所以=y 53± 4.若14log 3=x ,求x x -+44 的值. 解:由14log 3 =x 得3 14,34==-x x ,于是 x x -+443 10= 5.若143 log a 时,14 3 log <<1,43 0a a a 或 6.已知函数=)(x f )1(log +x a ,=)(x g )1(log x a -)1,0(≠>a a 且(1)求函数)(x f +)(x g 的定义域 (2)判断函数)(x f +)(x g 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解:要使函数)(x f +)(x g 有意义,只需? ??>->+010 1x x ,解之得 11<<-x ,所以,函数)(x f +)(x g 的定义域为)1,1(-. (2)对任意的∈x )1,1(-,∈x )1,1(-有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初三复习阅读理解人物传纪和故事阅读类含答案

第 1 页人物传纪/故事阅读类 A The Beets were a new couple (夫妇). The things in their rooms, such as the television, the computer, the fridge, furniture and so on, were all left by their parents. They only paid some money for their food and clothes. But they tried their best to save money. If they had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their friends, they always visited them instead of calling them. One day, it was a quarter past nine. Mr. Beet didn't come back. His wife was a little worried. The supper was cold and she had waited for two hours. She was sitting by the table in the dark room. Suddenly the woman heard someone coming upstairs. It was her husband's step. She hurried to open the door. In the dark she could hear his deep breathing(呼吸). As soon as he sat down, she turned on the light and found he looked very tired. “Why do you come back so late, dear?”asked the woman. “Haven't you caught a bus?”“Yes, but I didn't take it.”“Why not?” “I ran after it so that I saved two dollars this evening.” “That's great!”the woman said happily. “Run after a taxi next time and you'll save both more time and money.” 1.The supper was ready at . A. 6:15 B. 6: 30 C. 6:45 D. 7:15 2.Mrs. Beet sat in the dark because. A. she wanted to save money. B. she didn't like the bright light. C. she was afraid to be seen. D. she wanted to have a good rest. 3.Mr. Beet went back. A. by taxi B. by bus C. on foot D. by bike 4.When Mr. Beet got home that evening,. A. his wife was angry with him B. he was very tired C. he was too hungry to say a word D. his wife felt sorry 5.Mrs. Beet hoped . A. her husband went home by taxi the next time. B. her husband could keep on doing exercise. C. her husband could be stronger and stronger. D. her husband could save more money and time. B When your dream is to become a footballer, nothing should get in your way—even if you have no feet. Gabriel Muniz, an 11-year-old Brazil kid, was born without feet. Although his family thought he would have serious difficulties living a normal life, he started walking before he was one year old. His mother would go after him, expecting him to keep falling, but he never fell. It took him a while to make the jump from walking to playing football, but he did make it. And, in fact, there's nothing he loves more than playing football. In his school, the skillful

最新山东省实验中学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山东省实验中学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山东省实验中学2008级第三次诊断 性测试 2011 山东省实验中学2008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试题 (2011.1)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并根据要求涂黑相应内容。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第II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4.第II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㈠㈡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5.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脑壳/金蝉脱壳蹊跷/别开蹊径出塞/敷衍塞责藤蔓/顺蔓摸瓜

B.轧帐/暗中倾轧龟裂/龟玉毁椟血肉/碧血丹心隽秀/含义隽永 C.湖泊/漂泊无定禅让/参禅悟道扁平/一叶扁舟呱唧/呱呱坠地 D.婢女/无裨于事尧舜/跪地求饶疑窦/买椟还珠猝死/人文荟萃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涅盘笑眯眯神采奕奕犄角之势 B.班配啦啦队寻章摘句山青水秀 C.陨石毛坯房难辞其咎轻歌曼舞 D.倾泻笔杆子班师回朝不记前嫌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医学专家说,肥胖是一种臃肿的体态,更是一种病态,它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和癌症等诸多疾病,还会使人产生自卑心理。 ②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③中国冰壶队要想在温哥华夺取第一枚冬奥会金牌,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支夺取冬奥会集体项目金牌的队伍,真的很难。 A.不止显示从而 B.不只展示从而 C.不止展示进而 D.不只显示进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才疏学浅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而当仁不让,还有慵懒、怯弱、自满自足、自以为是…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都必须加以克服。 B.一些重大玩忽职守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惨剧,其后果惊世骇俗,教训十分惨痛。

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模拟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一期末考前模拟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发现并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 B. 库仑发现了库仑定律但并没有测出静电力常量 C. 开普勒通过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D. 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实验发现并命名了正电荷和负电荷,选项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库仑发现了库仑定律,但是他并没有测出静电力常量,选项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开普勒通过研究第谷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选项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2. 一物体在以xOy 为直角坐标系的平面上运动,其运动规律为x =-2t 2-4t ,y =3t 2+6t (式中的物理量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x 轴方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C. 物体在y 轴方向上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D. 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曲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 012 x v t at =+ 可知x 方向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m/s x v =-4

22 22m/s 4m/s x a =-?=- 速度与加速度同向,物体在x 轴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错误; B .y 方向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6m/s y v = 2232m/s 6m/s y a =?= 则初始时刻 63tan 42 y y x x v a v a θ= = = =-- 可知初速度与加速度共线,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B 正确,D 错误; C .物体在y 轴方向上加速度恒定且与速度同向,所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错误。 故选B 。 3. 如图所示,虚线a 、b 、c 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同,实线为一带负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 、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由此可知( ) A. 三个等势面中,c 等势面电势最高 B. 电场中Q 点的电势能大于P 点 C. 该带电质点通过P 点时动能较大 D. 该带电质点通过Q 点时加速度较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电荷所受电场力指向轨迹内侧,由于电荷带负电,因此电场线指向左上方,沿电场线电势降低,故c 等势线的电势最高,故A 正确; BC .因为从Q 到P 电场力做负功,则电势能变大,动能减小,则Q 点的电势能小于P 点的电势能,带电质点通过Q 点时动能较大,选项BC 错误; D .由于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同。等势线密的地方电场线密场强大,故P 点位置电场强

山东省菏泽一中高三级第四次月考

20XX年中学测试 中 学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2021-2021学年度山东省菏泽一中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洲际导弹飞行时,弹头与空气剧烈摩擦能产生5000—10000℃的高温,导弹很有可能没有击中目标就会被烧毁在大气层中。科学家将石英纤维制成布,并用塑料层层粘结,做成玻璃钢“头盔”罩在弹头上。当摩擦产生高温时,“头盔”被烧光了,导弹却已着陆击中目标。这种“头盔”材料叫“烧失材料”,它做的“头盔”能保护导弹不被烧毁的主要原因是() A.塑料被烧光使导弹温度急剧降低 B.制导弹的材料本身耐高温 C.SiO2熔点高,沸点更高,当它熔化并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从而降低了导弹的温度D.SiO2硬度大,导热能力强,能将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为了实现“绿色奥运”,使首都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目前我国禁止没有申领到“绿色” 通行证的高污染车进京。高污染车排出的尾气中所含的污染物除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外,还主要含有() A.二氧化碳B.氮氧化合物C.硫化氢D.氮气 3.小李在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的作用时,归纳了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 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则下列 表示不正确 ...的是() A.a——紫色B.b——蓝色C.c——红色D.d——无色 4.纳米材料是指颗粒的三维线度中的任一维在1nm~100nm范围内的材料。纳米技术所带 动的技术革命对人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列关于纳米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A.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可制得胶体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20年10月份月考九年级数学试题

乐陵实验中学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二次函数y=2x2-6x-9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为 A. 6,2,9 B. 2,,9 C. 2,6,9 D. 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把抛物线y=-2x2向上平移1个单位,那么得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A. y=-2(x+1)2 B. y=-2(x-1)2 C. y=-2x2+1 D. y=-2x2-1 3.二次函数y=x2-3x+2的顶点坐标是() A. (,-) B. (-,) C. (,) D. (-,-) 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ax+4=0的一个根是2,则a的值为() A. 1 B. -1 C. 2 D. -2 5.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100人被感染.设每轮感染中平均每一台电脑会感染x台其他电脑,由题意列方程应为() A. 1+2x=100 B. x(1+x)=100 C. (1+x)2=100 D. 1+x+x2=100 6.已知抛物线y=ax2+bx+c(a≠0)如图所示,那么a、b、c的取值范围是() A. a<0、b>0、c>0 B. a<、b<0、c>0 C. a<0、b>0、c<0 D. a<0、b<0、c<0 7.某广场有一喷水池,水从地面喷出,如图,以水平地面为x轴,出水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在空中划出的曲线是抛物线24 =-+(单位:米)的 y x x 一部分,则水喷出的最大高度是() A.4米B.3米C.2米 D.1米 8.对于二次函数y=-2(x+1)(x-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1,0),(-3,0) B. 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x=-2 C. 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D. 此函数有最小值为8 9.在同一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ax+1与二次函数y=x2+a的图像可能是()

山东省实验中学——实验的颜色

作者:郭尚民 在迷人的神话中,最神奇的土壤是五色土在神秘的园林中,最鲜艳的花朵是五色花在难忘的校园中,最美丽的校园是实验 (一) 实验是红色的,红得雄浑庄重 实验是金色的,格外典雅尊贵 朱漆的大门饱经五十多年风雨的洗礼,关起来品味历史,敞开来接纳现代 登攀碑的金色圆顶吸引多少人的目光,一半是仰慕赞叹,一半是向往希冀 红色是实验胸前的绶带, 鼓励他敢为披荆斩棘的勇士 金色是实验头顶上的王冠 赞美它永做培桃育李的有冕之王 红色是成长的颜色, 随着记忆一起涌动的,还有青春的血液金色是梦想的颜色, 伴着梦想一起飞翔的还有金色的韶华

实验是绿色的,绿的青葱郁勃 实验是蓝色的,蓝的宁静深沉 爬山虎的足迹是绿色的, 一年又一年,总是站到最高处 少年的校服是蓝色的, 一天又一天,离开校园也用心珍藏实验的绿茵场是翡翠绿的, 每一棵小草都张扬着主动发展的生机实验的天空是蓝色的, 向人们昭示着无限空间的魅力 绿色是希望的颜色, 有绿色就能编制美丽的神话 蓝色是憧憬的颜色, 有蓝色就有希望看到指路的灯塔 (三) 实验还有一种颜色, 那就是起跑线的白色 实验还有一种心情 那就是对新学期的盼望 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白色起跑线上

仍然固守着登攀不止,敢为人先的执着今天,我们又一次迎来新学期的曙光仍然追寻着博学日新,德行天下的目标白色的起跑线刻画在实验的每一个角落知识是智慧的起跑线 快乐是健康的起跑线 品德是人生的起跑线 实验是理想的起跑线 五彩缤纷的实验啊,五彩缤纷的生活五彩缤纷的实验啊,五彩缤纷的理想我们用你装点了自己最美丽的青春岁月我们将用一生的色彩装扮你的容颜 是的,我们将从这里走向成功 好吧,让我们从今天走向辉煌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初三复习“阅读理解教育科学类含答案-精选教育文档

教育科学类 A We can't remember clearly since when we started to take our mobiles to a dinner table.This happens a lot,especially when we eat out.Once a dish comes, instead of lifting our chopsticks,we take out our mobiles and click.Later, we post the photos onto Weibo or Wechat,waiting to be"liked".Then we check our mobiles from time to time during the meal,to see whether we get"liked"or not.We just cannot leave our mobiles for only a meal. Does that sound familiar to you?Do you do that often?If not,how do you feel when others do that when having dinner with you? A recent study suggests that what we are used to doing is not so good.Spending time taking photos of food makes the food less pleasant.To test this,some researchers did an experiment.Some people were asked to take photos before they could enjoy food.As a result,it showed that the more photos they took,.So,why not stop taking photos and just enjoy the food in front of you? Besides the scientific result,there are also some other bad influences of taking photos of food before meals.After posting the photos onto the Internet,one will not be able to control himself and check his mobile many times."Does everyone like my photos?I hope a lot of people like them!"It seems that your mobile secretly calls your name all the time,even when you are with real people. So,next time you go out to have dinner with your family or friends,how about not taking photos of food?Let the food be delicious as it is and share your life with people around you.Trust me,it will be a wonderful time. 1.From the passage,what happens a lot at the dinner table nowadays?______ A. People talk about their Weibo or WeChat. B. People learn from each other how to cook dishes. C. People like taking photos with friends or families. D. People take photos of food and post them before eating. 2.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put in the ______ in Paragraph 3? A. the less cheerful they became B. the less delicious the food seemed to them C. the more interested they were in the food D. the more"liked"they got on Weibo or Wechat 3.What does the fourth paragraph talk about?______ A. The reasons for checking your mobiles. B. The ways of posting the photos onto the Internet. C. The tips (提示)of making others like your photos on the Weibo. D. Some other bad influences of taking photos of food before meals.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writer's opinion?______ A. We take out our mobiles and click when a dish comes. B. We check our mobiles from time to time during the meal. C. Spending time taking photos of food makes the food less pleasant. D. Some people were asked to take photos before they could enjoy food. 5.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______ A. Take photos of food in order to have a wonderful life. B. Take photos of delicious food and share them with others. C. Remember to have dinner with our family and friends at home. D. Enjoy the life with people around us instead of taking photos of food. B Swimming and English Learning Can you swim? Do you like swimming? Yes? Well, how can you learn to swim? I think the best way is to go into the water and learn. I’m afraid you’ll never learn to swim just by reading books about swimming or looking at others swimming. It’s the same with the English study. We must 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re very important for beginners. The children 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first listen to others. Then they try to imitate and speak. We can listen to English programs on radio. You may just understand a few words. It doesn’t matter. Just be relaxed, try to catch every word. Somebody may be a good listener. But he dare not speak. He’s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You know we sometimes make mistakes when we speak Chinese. Don’t be afraid. We must be brave. If you really w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you must try to speak with everyone so long as he knows English. Whether you know him or not is not important when there’s nobody to talk with, you can talk to yourself in English. It’s interesting and also a good way to practice your spoken English. Remember, the more you speak, the fewer mistakes you’ll make.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more important for senior school students. First we must choose the books we’re interested in. A lot of reading will improve your language sense.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Keep writing English diaries. We can also write English articles. You may even post them to English magazines. Don’t be afraid of failure.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Easier said than done. Well, let’s do more practice from now on. I’m sure you’ll learn English well in this way. 6.You can learn to swim by_______. A. reading books about it. B. looking at others swimming C. having lessons on it. D. going into the river and learning 7.We should learn English by _______. 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B. reading and writing C. A and B D. swimming 8.What will you do with mistakes when you speak? A. Don’t make mistakes. B. Study hard C. Try not to speak English D. Don’t be afraid. 9.What’s more important for senior school students? A. listening B. speaking C. reading and writing D. learning 10.We can listen to English ______,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by train B. on the radio C. every minute D. now and then C A 14-year-old British student is packing for the next day of school: textbooks, notebooks, pens, 250 grams of flour, an egg and some cooking oil. Wait, what? It’s not a joke. From September, cookery will be a compulsory (必修的) course for kids aged 7-14 in the UK.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put things together and make simple, healthy food. 第 1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