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历史与文化(考试资料)

南京历史与文化(考试资料)

一、南京历史地理概况

江苏行政区范围内的吴文化(苏州无锡地区)、楚汉文化(徐州淮安地区)、六朝文化(南京镇江地区)、维扬文化(扬州泰州地区)等区域文化都是江苏文化大观中的璀璨明珠。

(一)南京历史发展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地处长江下游的中心,?黄金水道?长江从其境内穿越,是全国最大的河港。诸葛亮语:?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赞叹道: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

我国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六大古都(加开封、杭州);七大古都(加安阳)。

截至2011年12月,南京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1处,总计388处。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东郊汤山猿人头骨的出土,表明50万年前南京就是古人类聚居之地。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一举灭吴,越国成为雄据长江下游的强国。为了向外扩张,称雄江淮,与齐、楚争霸,勾践于第二年(公元前472年)命越国大夫范蠡在长干里筑此城,史称?越城?,是南京地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古老的城池。

六朝故都:东吴222—280东晋317—420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十朝都会:南唐937—975明初1368—1421太平天国1851—1864国民政府1912、1927—1949

南京之名始于明代初年,之前有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升州、江宁、集庆、应天等名。

明成祖时国都北迁,应天府改称南京。太平天国称之为天京、清朝称为江宁,辛亥革命以后再改称南京至今。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二)南京的自然环境与旅游资源

(1)地理位置

南京位于江苏省境西南部,地处长江下游的中心,是全国最大的河港,东距长江入海口约400公里。西边是冈峦起伏的皖南丘陵,北边是辽阔坦荡的江淮大平原,南边是水网密布的太湖地区,东边是锦绣富饶的长江三角洲。

南京现辖11个行政区和2个郊县(鼓楼、玄武、建邺、白下、秦淮、下关、雨花、栖霞、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市域总面积659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100多平方公里。南京的人口数,2011年为812万。

(2)自然条件

气候:南京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冷夏热,四季变化分明。初夏有梅雨,夏秋多台风雨。年平均气温15~16℃。

长江流域?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市树—雪松,市花—梅花

自然植被:南京的自然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法国梧桐、马尾松分布较普遍,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

土壤与矿产资源:南京的土壤类型按地貌不同分为低山丘陵区土壤、岗地区土壤和平原区土壤三大类。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还有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南京的主要矿产有铁、铜、铅、锌、锰以及石灰石、白云石等。

(3)南京的旅游资源

其旅游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a南京最为突出的是陵墓景观。明孝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周围45里,建造前后历时30余年),中山陵是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的陵墓,雨花台烈士陵园是我国最壮观的烈士墓地。此外,还有历史最久的三国东吴孙权之墓,极为豪华的地下宫殿——南唐二陵,明代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墓,民国名人邓演达、谭延闿、廖仲恺、何香凝等人墓,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灵谷寺阵亡将士公墓等等。南京还有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梅园新村等多处爱国主义基地。

b风景秀丽的明代城墙。南京几乎所有的公园,都附着在这个风景圈上,它们凝聚了南京悠久的文化,抒发了当今豪迈的情怀,游览这道风景圈会让你陶醉、流连忘返。

c久负盛名的十里秦淮。自六朝时,内秦淮河一带就已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到了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秦淮河两岸河房鳞次栉比、雕梁画栋,河上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

d觅迹观瞻的十朝烟尘宫阙。南京城内,现存明代宫殿遗址、太平天国王府、总统府、煦园、瞻园,以及江南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朝天宫等等。这些帝王殿宇园林,是江南建筑的精品。

e南京郊区郊县,以自然风光游览为主。主要有栖霞山、汤山、牛首山、老山、珍珠泉、汤泉等风景古迹名胜,消闲度假,颇有野趣风情。(三)山川形胜

(1)三条山脉分布其间

1,江北:老山山脉。西南—东北走向,主要分布于浦口区(原江浦县境内)。

2,中间:宁镇山脉,向北突出的弧形,分布于南京、镇江之间。西翼呈东北—西南走向,又分成三支楔入南京市区或切近市区边缘。○北支(龙潭山—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中支(宝华山—龙王山—灵山—钟山)。钟山西延为富贵山、覆舟山(九华山)、鸡笼山(北极阁)、鼓楼岗与五台山等,为横断市区的天然分水线,南边属秦淮河水系,北边属金川河水系。○南支(汤山—青龙山—黄龙山—大连山),跨秦淮河谷地为方山、祖堂山、牛首山、凤凰山等。

3,南面:茅山山脉,分布于溧水、溧阳境内,主要山岭有东庐山和回峰山。

(2)南京地区的平原:南京地区平原部分可分为三大类:沿江平原、河谷平原和湖盆平原。

(3)南京的山——钟山、幕府山、栖霞山、雨花台

钟山:钟山古名金陵山,秦汉时期称钟山,三国时孙权改名蒋山,东晋时称作紫金山,也称北山,明代一度改称神烈山。钟山山体东西长7000米,南北宽3000米,面积20多平方公里,象一条巨龙盘在南京的东边。三国时诸葛亮称?钟山龙蟠?(城西边有石头城,称?石城虎踞?,所以南京有?虎踞龙蟠?之称)。山势略呈弧形,弧口向南,有三个山峰,东西并列如笔架。

幕府山:幕府山在中央门的外面,北临大江,在历史上一直是南京北郊的门户。山的得名一般认为是东晋丞相王导曾设幕府于此。山的南麓是六朝建康都城的北郊重镇?白石垒?的所在地,南京的古名?白下?即来源于此。

栖霞山:栖霞山在南京城东北,古名摄山,因山中盛产甘草、野参、当归和茯苓等可以养生的药草而得名。

山的最高峰叫凤翔峰,也叫中峰。由于峰上原有三茅宫,又名三茅峰。登临此峰可以眺望南京与镇江之间最宽的江面——?黄天荡?和江北六合的灵岩山。

雨花台:雨花台古称石子岗,原是古长江及其支流古秦淮河的堆积物,高55~65米,形成的年代可以上溯到200~300万年以前。

相传在梁朝时,山上的高座寺里有一位很有学问的云光法师在山顶上讲经,由于他讲得非常精辟生动,竟然感动了上天,降下宝花如雨。唐朝人采用了这一传说,把石子岗改称为雨花台,所产的花石子也就叫做雨花石。

(4)南京的水——长江、秦淮河、金川河、玄武湖、莫愁湖

长江:长江自鄱阳湖以下水量大增,江面加宽,所以目前以江西九江附近的湖口港作为下游的起点,而南京正好是下游的中心。长江从西南向东北横穿南京市区,将南京分成江南、江北两大部分。

在江面的上下游方向,各有一个大沙洲,上游的叫江心洲,下游的叫八卦洲。

秦淮河秦淮河位于南京的城南和南郊一带,全长110公里,流域面积2631平方公里。

秦淮河上游分别在句容和溧水两县境内。东源来自句容城北的宝华山,经过句容县城,汇集赤山湖水,再流经湖熟镇到方山附近的西北村与南源之水汇合;南源来自溧水东南的东庐山,经溧水县城和秣陵关附近,也流经方山西北村。两源汇合以后,水量增大,直抵南京城下。河水在通济门外又分为两支:一支为?内秦淮?,从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镇淮桥(在中华门内)出西水关(在水西门稍南),长约5公里;另一支为?外秦淮?,也就是明代南京城南的护城河。它绕过南城外的东、南、西三面,到水西门附近与内秦淮汇合。

在唐代以前,秦淮河就在莫愁湖一带入江。南唐以后,才沿着古石头城西流向长江,入长江口在下关三汊河附近。

金川河金川河原来是南京城北的大河,上源在鼓楼岗附近,在下关宝塔桥附近入长江。南京最早的居民点——北阴阳营原始村落遗址,就位于金川河上游的二级台地上。明代时为江淮之间各种物资渡江转运至南京城内的主要水道,也是城北居民和驻军用水排水的重要水源。其下游今天成了玄武湖的泄水河。

玄武湖玄武湖是钟山与长江之间的一座大湖,原来直通长江,后来几经变迁,湖面逐渐缩小。现在全湖面积472公顷,环湖周长10多公里,仍是南京的第一大湖。

莫愁湖莫愁湖名称最早见于北宋时的《太平寰宇记》,书中说:?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从地貌情况来看,莫愁湖的形成,大致就在唐代以后。李白游金陵时,所看到的白鹭洲(在今江东门附近)还在江水之中,即所谓的?二水中分白鹭洲?;南唐以前的长江还从石头城下流过。后来,江水西迁,一些沙洲连接为陆地,深浅不一的江汊就形成湖泊和池塘,莫愁湖就是在这种自然变迁的情况下出现的。

二、南京的早期历史

南京有约5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2400多年的建城史,1700多年的建都史。

(一)石器时代的南京

(1)汤山和?南京猿人?

汤山是南京东郊江宁区的一座丘陵,距离南京城约30公里,因有?四时如汤?的温泉而得名。

1993年3月,在南京市东郊汤山镇的雷公山石灰岩溶洞——葫芦洞里发现了两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引起世界瞩目。?一号头骨?年代测定为距今52万年左右,?二号头骨?年代测定为距今30万年左右。

(2)溧水回峰山神仙洞遗址

1977年底,考古工作者在南京市属溧水县白马乡回峰山神仙洞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一块属于成年女性的颞骨化石和18种动物化石。

在洞内出土化石的堆积层中,发现了炭屑和一小块陶片,经14C测定,得知绝对年代为距今11200±1000年。

(3)星罗棋布的古文化遗址

在距今六七千年前后,南京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原始村落,现在已经查明的就有二、三百处。为了利于农业和渔猎,这些远古居民点大多建立在河流旁的台地上。南京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最典型的有:

(4)薛城遗址

位于高淳县薛城乡的石臼湖南岸,是南京地区目前已知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处史前文化遗址,距今约6300年,面积约6万平方米。

(5)北阴阳营遗址

位于南京城内鼓楼岗西侧的金川河上游东岸,是目前南京城区范围内仅有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55~58年南京博物院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距今约5000~6000年前的居住遗迹、墓葬和石器、陶器、纺轮、石球、陶弹丸、骨箭头等大量遗物,有的死者口中还放置了雨花石。

(6)营盘山遗址

位于浦口区三河乡,南距长江约5公里,为一个面积较大的土山岗丘。1982年底至83年初,南京市博物馆对该遗址上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墓地进行了发掘,随葬品中出土玉器近300件。遗址中出土了陶塑人面像——?金陵先祖?,现藏南京市博物馆。

(二)南京地区的青铜文化——湖熟文化

(1)湖熟文化的发现与命名

湖熟文化是南京博物院于1951年在江苏省江宁县湖熟镇最初发现的,此后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址在江苏、安徽的长江沿岸地区普遍发现。以秦淮河中游的湖熟镇一带较为集中,称为?湖熟文化?。湖熟文化的开始年代约当于中原商代前期,下限应该到吴国建成之时,即西周初年。据粗略统计,约有200处之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聚居区:(1)最集中的是秦淮河流域;(2)其次是南京西南沿江区,即今宁芜铁路一线;(3)再次是从金川河流域经玄武湖到东北沿江地区;(4)第四是在高淳、溧水两县境内;(5)在长江北岸的浦口、六合两区境内的滁河下游两岸,也有数十处。

(2)湖熟文化——长江下游的青铜文化

湖熟文化是长江下游的一种早期青铜文化,青铜器的出现是青铜时代出现的标志。湖熟文化反映出南北文化兼容的特征、是研究商周时代南京地方文化面貌的典型材料之一。

(3)湖熟文化——吴文化的前身

周太王有3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季历有子名昌,昌就是周文王。太伯和仲雍一同远走江南,来到今天的无锡苏州一带,成了吴国的开创者。到了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昌的儿子周武王起兵灭商,建立周朝。为了表彰太伯、仲雍,武王正式把江南地区分封给了太伯、仲雍的后裔周章,号称?吴伯?。吴国,当时称?勾吴?。固城实际就是吴国的重要城邑。?固?是勾吴的速读。

(4)南京地区商周时期的墓葬

湖熟文化的遗址,大多位于高出地面的土墩上,俗称?台地遗址?。南京地区的商周墓葬,不挖墓穴,平地放置尸体和随葬品,然后堆土起坟,称?土墩墓?(中原地区的西周墓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三)南京地区的早期城邑

从春秋战国开始,直至秦汉之际,南京地区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早期城邑。

(1)棠邑和濑渚邑(固城)

棠邑故城位于今六合区区政府的西北。棠邑在秦朝时属于东海郡,汉代时先后属于临淮郡和广陵郡。由于矿产资源丰富,汉朝政府在此设有?铁官?来管理开采和冶铸。固城位于今高淳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固城湖畔。固城在秦汉时为溧阳县治所在,现在还保存有外城、内城和护城河等部分遗迹,俗称?楚王城?。

(2)越城

越城遗址位于今中华门外长干桥西南的古长干里。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一举灭吴,于次年命越国大夫范蠡在长干里筑此城,史称?越城?,又叫?越台?;因是范蠡所筑,也称?范蠡城?。

(3)金陵邑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在石头山(今清凉山)一带筑城,名为?金陵邑?。当年的长江在石头山西麓流过,秦淮河又从山南流入长江,形势十分险要。金陵邑是南京地区年代仅次于越城的第二座古城,南京的古名?金陵?一词也始于此时。

(4)秣陵关、小丹阳、湖熟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分天下为36郡(后增至40郡),南京地区属鄣郡(治所在今浙江长兴西南)。

前128年,汉武帝封刘缠为秣陵侯,以秣陵县城为侯国都城;封刘敢为丹阳侯,以丹阳县城为侯国都城;封刘胥行为胡孰侯,以胡孰县城为侯国都城。

(5)石头城

孙权在211年将政治中心从京口(今镇江)迁至秣陵,并改秣陵为建业。第二年在清凉山上楚国金陵邑的基础上,修筑石头城。石头城以清凉山西坡天然峭壁为城基,环山建造,其范围大致与清凉山相当。石头城在东吴、东晋和南朝都被用来作为水军根据地和首都西面的军事重镇。

(6)丹阳郡城

221年,孙权在今武定桥东南建丹阳郡城。后来,两晋和南朝继续使用这座丹阳郡城。

(四)南京城名演变

经过粗略统计,在清末民初江宁府的范围内,县、州、郡以上的正式名号就有42个,如加上简称、美称、雅号,竟达62个。

(1)62个名号分类

这些名号,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是以自然地理等特征命名的;第二类是以政治褒贬命名的;第三类是以纪念某名人、朝代或用吉祥文字命名的;第四类是侨置的郡、县;第五类是代称、简称、雅号、美称。

(2)南京常见名号的来历和传说

扬州《禹贡》分全国为九州,南京属于扬州地域。隋代以前(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扬州?基本上与今天的扬州(原来称为广陵或江都)没有关系,今天的扬州是隋开皇九年(589年)后的?扬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最早出自南朝宋人殷芸的《小说》一文。

金陵、秣陵这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其来历,一般认为是因南京钟山(紫金山、金山)在春秋时叫做金陵山。秦始皇使淮水流贯金陵,泄散王气,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建业、建邺、建康 212年,孙权于石头山筑石头城,并改秣陵为建业,取?建功立业,统一天下?之意。建业之古称与石城、石头城之雅号均产生于此。282年,西晋改建业为建邺;313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的名讳,又改建邺为建康。

临江、江宁、上元、宁 280年,分秣陵置临江县;307—313年,置江宁县;675年,改江宁县为上元县。后来临江、上元、江宁都是南京的别名。?宁?是江宁的简称,也是今天南京的简称。

南京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北宋故都开封府为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

三、六朝故都(上)

立国江南的东吴,于229年定都建业,开创了南京成为都城的新纪元。以后,东晋王朝(317~420)和南朝宋、齐、梁、陈四代(420~589)相继在这里建都,前后达360年之久,史称?六朝?,南京也就被称为?六朝古都?。

(一)东吴

(1)孙权定都建业

211年,孙权把吴国的政治中心由京口(今镇江)迁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秣陵为建业。第二年,修筑石头城,作为屯粮和驻军之所。

(2)建业都城及外围堡垒

229年,孙权定都建业,开创了金陵建都之始。都城位置在玄武湖以南:北自鸡鸣寺,南至淮海路一带,东起逸仙桥,西抵鼓楼岗。东吴以后五个朝代的都城大致都在这个位置。

(3)太初宫、昭明宫和苑城

孙吴旧宫为太初宫,后来又建造昭明宫和皇家花园——苑城。

(4)东吴政权的覆亡

263年,司马氏灭蜀。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280年,王浚所率的舟师抵达石头城下,吴国灭亡。

(二)东晋

(1)司马睿定都建康

313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名讳,将建邺改称建康。317年,琅玡王司马睿率领30万人从中原仓皇来到江东,建立东晋王朝。(2)北府兵和淝水之战

从东晋中期开始,王氏势力渐衰,世家大族谢氏的代表谢安开始执政。383年,苻坚率领80万大军,企图一举灭晋。宰相谢安在秦晋的界河淝水指挥东晋军队大败前秦。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而且这一战还诞生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典故。

(3)东晋政权的覆亡

399年,孙恩、卢循起义爆发,虽然东晋政权最终镇压了起义,但是军政大权在平起义军的过程中落在了大将刘裕的手中。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东晋灭亡。

(4)建康宫(台城)的兴建

东晋前期的建康宫城,大体上还保持着东吴时的原来面貌。到东晋后期,在大族谢安的主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主要的工程是在东吴苑城和昭明宫的基础上,修建一座规模庞大的?建康宫?。

(三)南朝

东晋亡后,在东晋原来统治的江南地区,自420~589年共170年间,相继建立起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以建康为都城,历史上称为南朝。

(1)宋:420年,刘裕废东晋皇帝,自立为帝(宋武帝),国号宋。史家一般称刘裕建立的宋朝为刘宋。422年,刘裕病死,子刘义符继位。不久,刘义符被大臣废除,其弟刘义隆(即宋文帝)继位,年号?元嘉?。文帝在位30年,进行了一些改革,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社会秩序良好,阶级矛盾缓和,使长江以南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元嘉之治?。但是宋文帝以后,宗室诸王和将帅发动了连年不断的内战,局势非常混乱。479年,禁军将领萧道成乘机而起,夺取了刘宋政权,建立了齐政权,刘宋灭亡。

(2)齐 : 479年,萧道成称帝,即齐高帝。南齐后期宗室争夺皇位,互相残杀。雍州刺史萧衍乘机攻进建康,萧宝卷被杀,南齐灭亡。

(3)梁 : 502年,萧衍称帝,是为武帝,国号梁。552年,经过三年的侯景之乱,梁朝已是名存实亡。557年,在平定侯景之乱中立功最多的陈霸先灭梁称帝,建立陈朝,梁朝亡。

(4)陈 : 557年,陈霸先自己称帝,是为武帝,建国号陈。559年,陈武帝病死。后主陈叔宝是南朝有名的荒淫皇帝之一,作《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589年,隋军大举南下攻陈,攻入建康,陈朝灭亡,南朝也宣告结束。

(5)南朝建康都城的建设:南朝皇帝在建康建造了许多豪华宫殿建筑。刘宋时期的有玉烛殿、紫极殿,南齐时期的有芳乐殿、永寿殿、玉寿殿和神仙殿,梁朝时还扩建了建康宫的正殿——太极殿。在建康都城近郊的名胜之处,南朝统治者兴建了30多处皇家花园和离宫别馆,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乐游苑和华林园。

四、六朝故都(中)

六朝时期,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迁入,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一)六朝经济的繁盛

(1)农业

六朝政府大力推行劝农政策,招集流亡,奖励耕垦,兴修水利,减轻赋役,赈济灾民,发展生产。

孙权在建业都城及沿江地区大规模开展屯田,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东晋时,南渡的人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使用粪肥和绿肥,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这一时期农作物的品种有了增加。江南原来以种植水稻为主,随着大批北方人的南下,小麦和大豆等北方农作物已经在南方推广种植。旱地作物的区种法也开始推广,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率又较东吴和东晋时有了很大提高。如与金陵地区农业有着密切关系的秦淮河,在南朝时多次加以整治,并修建了许多蓄水塘。

(2)手工业

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六朝时期的手工业主要有纺织业(麻织业、丝织业、南京云锦等)、冶炼业(设?东冶?、?西冶?和左、右?尚方?等冶官)、造纸业(设?纸官署?)、陶瓷业(设?瓦官?)等。

(3)商业

六朝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南朝时建康城内外的商业十分发达。城里有4个大的商市,城外秦淮河两岸的商市更多,计有大小市集100多个。有些商品甚至形成了单独的市,如纱市、谷市、盐市和蚬市等,连皇宫的后面也有苑市。

南朝的皇室、大族和寺院,也多经营商业和发放高利贷,以牟取厚利。

(4)交通运输与海上贸易

六朝时期,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大力发展造船业,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船的规模也相当可观。

在秦淮河的下游也设置了更多的渡口和浮桥,仅仅从现在的通济门附近到石头城这一段,就设置了24座浮桥,称为?浮航?。其中最重要的是都城正南面的朱雀航、竹格航、骠骑航和丹阳航4座。这些浮航平时用船只相连作成浮桥,一旦发生军事行动,就断舟撤航,隔绝两岸交通。

位于东海外的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国,也与南朝有着密切往来。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和百济两国来建康的使者络绎不绝,曾带回中国的诗书、画师和腰弩等。日本使者还带回南朝的丝织工和缝纫工,促进了日本纺织业的发展。

(二)六朝科技的发展

六朝时江南经济的开发,促进了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活跃,人才辈出,科技、文化、艺术硕果累累,在取得的成就中,有不少已经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六朝的自然科学,继承秦汉时期的成就,又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一批科技成就。

(1)天文学与数学

天文学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历法的改进上。东晋天文学家虞喜发现岁差。宋、齐时代的祖冲之更是世界公认的我国古代著名的大科学家,其主要贡献是历法和数学,更大的成就是将圆周率推进了一大步。他首次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推算到π=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并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了将近千年之久。

(2)化学

中国古代化学起源于炼丹术,汉代文献中,经常提到用铅炼成丹的记载。尤其是东汉时道教形成以后,炼丹之风更加盛行起来。

六朝时期,建康地区著名的炼丹家有葛洪和陶弘景。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炼丹术,获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后来,我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又传入西方,从而成为近代化学的先驱。

(3)医药学

东晋葛洪,不仅懂得炼丹求仙,在医药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他通过实践已能认识多种传染病,如天花和结核病等,并且知道用常山治疟疾,麻黄治气喘,大黄治泻,密陀僧防腐,赤石脂收敛,以及用雄黄和艾条进行消毒等等,这些都基本上符合科学的原理。他的医学著作主要有《金匮药方》100卷、《神仙服食方》10卷、《玉函剪方》10卷以及《肘后救卒方》8卷等。

南朝陶弘景在医药学上的贡献也很大,他增补了东晋葛洪的《肘后救卒方》,成为《肘后百一方》,使普通人民住家和出行时的治病和用药更为方便。他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汉代《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整理编辑《本草经集注》,增加了魏晋以来发现的新药365种,全书共收本草药物达730种。他改变了《神农本草经》仅按有毒或无毒的简单分类法,而首创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治疗属性来分类的新方法。

(三)六朝文化艺术的繁荣

南朝刘宋政府在建康设有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四所学馆,以搜罗并培养各种人才。其中儒学馆在都城东北的紫金山麓,又叫?北学?;玄学馆在鸡笼山的东麓;文学馆和史学馆都在今鼓楼以西一带。(1)玄学

六朝时期,建康地区的文人学士中盛行?清谈?之风。就是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作指导,来进行一些逃避现实的空论。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当时的文学中也就流行一种?玄言诗?,诗中多引用《老子》和《庄子》中的典故。最著名的人物有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2)文学

以建康为中心的六朝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以诗歌最为突出。

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曾经在他的名著——《三都赋》中,对三国的都城作了详细的描述。《三都赋》刚刚写成,西晋首都洛阳的豪富之家立即争相传抄,以致市场上的纸价突然上涨数倍。这就是?洛阳纸贵?这一成语的由来。

东晋诗歌的代表人物是郭璞,他曾作《游仙诗》十余首。南朝初年时,以谢灵运为代表的诗人开创了山水诗派。南朝中叶时,以谢朓和沈约为代表的文学家,在对偶的诗文中增加了讲究音韵的新因素,使诗文的格律更加严谨。

南朝时期几部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也都完成于建康,如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写的记录魏晋清谈家言行的《世说新语》,齐梁之际刘勰所著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评论各种文章体裁和创作方法的《文心雕龙》,钟嵘所著的评论各派诗人的《诗品》,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学总集《文选》。(3)书画

东晋时期在建康活动的书法家、画家和雕塑家也为数不少。当时的书法家以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为代表。

(4)音乐

六朝的艺术非常繁荣,?二王?书法和顾恺之绘画都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音乐方面也是人才辈出。

六朝音乐有突出成就的是?三绝?。《建康实录》引《三十国春秋》说:?桓伊好挽歌,羊昙善唱乐,袁山松能《行路》,时人以为‘三绝’。?

五、六朝故都(下)

佛教雕塑和陵墓石刻雕塑,是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两大基本组成部分。六朝时期,在陵墓神道石刻、佛教造像等方面,均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其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不容轻视。

(一)六朝建康地区的佛教与寺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印度佛教文化融入中国文化之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佛教在印度的创立及东传

前6世纪,迦毗罗王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前565~486年)创立佛教,他被后人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部落的修行者?,而佛即是彻底觉悟的人。

佛教主张通过修行来灭欲,从而摆脱人生的苦难。佛教打破了婆罗门教的精神等级制度,各个阶层的人们在佛面前是平等的,各种人不同的苦难也融入佛的苦海之中。

最早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典籍是《三国志》。东汉明帝刘庄(28~75年,58~75年在位)便是最早崇信佛教者之一。

东汉国都洛阳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繁荣城市。永平十一年(68年),汉明帝敕令于洛阳城东12公里处的邙山南麓,按照佛教传统样式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僧院——白马寺。(2)建康地区的寺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于晚唐诗人杜牧的绝句《江南春》,可见南朝建康佛寺鼎盛时期的概况。

1.建初寺

佛教大约在东汉末年传入江南,使佛教在六朝建康地区广泛流行于世的是天竺高僧康僧会。247年,康僧会自南海经过广州北上来到建业,吴大帝在建业都城为其建造了江南地区最早的一座佛寺——建初寺。

2.道场寺

位于建康南郊的道场寺(又名斗场寺,约在今雨花门外),是东晋和南朝刘宋之际的佛经翻译中心。因为翻译佛经是传播佛教的重要手段,所以建康的译经事业进一步兴盛起来。

在建康从事佛经翻译和中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代表人物,以东晋和刘宋时期的我国高僧法显、宝云等人的贡献最大。法显在道场寺写成了他的旅行记《法显传》(也称《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被称为中古时期我国最杰出的两部国外旅行记。

3.瓦官寺

瓦官寺位于今南京城西南角的花露岗上。此处原来是东晋政府官营的陶器作坊,称为?瓦官?,所以就用来作为寺名。瓦官寺是当时保存艺术珍品最丰富的一座佛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住所就在瓦官寺附近,后人称为?顾楼街?。在瓦官寺的东面,还有一处南朝名胜叫做?凤凰台?。

4.安乐寺

安乐寺位于内秦淮河边的乌衣巷附近。与顾恺之同为?六朝三杰?之一的张僧繇是一位善于画人物,特别是画佛像的名画家。

他在建康的许多佛寺里都创作过壁画,他除了在瓦官寺画壁画外,据史书记载,还在安乐寺留下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5.同泰寺

同泰寺(今鸡鸣寺前身)建于527年,规模最大,寺的南门正对着宫城的北门。寺里共有6座大殿,10余座小殿和佛堂,还有7层的大佛阁和9层的宝塔,供奉着非常壮丽的十方金像和十方银像等。

6.开善寺

开善寺创建于515年,是为了纪念当时的高僧宝志而设立的。现存?三绝碑?为乾隆时期的仿刻品。

7.栖霞寺

摄山的南朝佛寺见于记载的主要有栖霞寺(建于483年,明僧绍舍宅为栖霞精舍)、庆云寺和止观寺等。

栖霞寺以?千佛岩?而闻名,千佛岩位于今栖霞寺后的千佛岭上。明僧绍的儿子明仲璋和南朝的王公贵族相继在今栖霞寺后山的石壁上开凿佛像而形成。

(二)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形体硕大,气势恢宏,雕琢精致洗练,造型夸张,变形适度,自然而生动,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摆脱了婉约、细腻、秀美风格的约束,代表了六朝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可与北方佛教石刻相媲美。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与北方佛教石刻遥相辉映,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共同谱写了辉煌的新篇章。(1)陵墓石刻的布局

南方陵墓神道石刻在南朝时期(420~589)才正式出现。在南京东郊以及镇江的丹徒、丹阳、句容等地,有陵墓共32处,其中分布在南京地区的有19处(其中帝陵3处,王侯墓有9处,不可考的有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神道石刻一般为3种6件,排列次序为石兽(镇墓神兽)1对、石柱(神道石柱)1对、石碑(神道石碑)1对。

从形式上来看,表现为一种布局的对称美、组合的和谐美。每种石刻在神道两侧均成对排列,相互呼应。

(2)石兽

南朝陵墓神道石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都是当时人们根据想象创造出来的神兽。在南朝陵墓石刻中,天禄和麒麟只见于帝陵,辟邪则专门用于诸侯王墓,等级严明。

关于这些石兽的名称,现在一般的观点是,南朝帝陵前双角的称为天禄,独角的称为麒麟,王侯墓前无角的称为辟邪。

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位于今南京市东郊的麒麟门。南京光华门外上方桥附近的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和栖霞山甘家巷南狮子冲的陈文帝陈蒨的永宁陵的前面各有石麒麟一对。

南京地区现存的南朝石辟邪,以萧景墓前和萧宏墓前的最为生动。

(3)石柱

神道石柱分为柱头、柱身和柱础三个部分。柱头圆盖饰覆瓣莲花纹,圆盖之上仁立着一只昂首挺胸的小辟邪;柱身饰20至28道直线凹棱纹,上部有长方形柱额,柱额上刻有神道文,其上端附有长方形石额一块,刻写着墓主人的官衔和姓氏,通常是左柱刻正书,右柱刻反书,或左柱刻顺读文,右柱刻逆读文;柱础上则蟠曲着一对头部相向、口衔宝珠的螭龙。全柱的造型匀称,比例协调,使人有秀丽挺拔和端庄凝重的感觉。

南京地区最完整的南朝神道石柱,是尧化门外十月村萧景墓前的一件。

(4)石碑

神道石碑分为碑首、碑身、碑座3部分,一般高有5米多,重达10吨左右。碑首作圆形,碑脊两边各饰相互交缠的双龙,碑首中间有一碑额,上刻文字,碑额下方有一穿孔;碑身正面镌有长篇碑文,背面刻有立碑者姓氏,文字四周饰有卷草纹之类的图案,有的碑身侧面刻有神兽、朱雀、白虎之类的图案;碑座都做成昂首的巨龟形状,称为?龟趺?。

碑首、碑身、碑座三者组合在一起,给人高耸挺拔、庄严肃穆之感。

南朝陵墓之前的石刻群,堪称为我国中古时代雕刻艺术中的精华,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1988年,南朝陵墓石刻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隋唐五代时期的南京

589年,隋灭陈,南京不仅结束了其六朝都城的历史,而且遭受了自建都以来最大的一次摧毁。南京及其周围地区在此后的300年间,成了?幽径?、?古丘?的象征。

(一)隋唐时期的蒋州和升州

(1)隋唐时期南京地区的行政设置

581年,北周大将、隋国公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以后,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建康的都城地位及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下诏?建康城邑、宫室平荡耕垦?。于是,六朝时期建康境内的宫殿府第、亭台楼阁全部被夷为平地,辟作农田,一扫六朝帝王都城的繁华。

在行政设置上,隋朝废除了丹阳郡及其下属的建康、秣陵、丹阳、湖熟、临沂、同夏等6个县都,只留下石头城作为蒋州的州城,管辖江宁、溧水和当涂3个县。

隋末,又将设在石头城内的高一级的行政机构——?扬州?迁往江都。从此,扬州就成为江都的专名。(2)唐代诗人眼中的升州

唐代中期以后,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曾前来金陵游历和凭吊,创作了相当数量的?金陵怀古?诗,其中以崔颢、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韦庄等最为有名,反映了当时南京地区的社会风貌。

(二)南唐时期的金陵府

907年,唐朝灭亡,我国进入群雄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

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短短5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交替出现,史称?五代?;而在其周围特别是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国家,史称?十国?。

(1)南唐金陵城的修建

五代十国时期,以金陵为都城的南唐(937~975)作为十国之一,它不仅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割据政权,而且是这一时期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937年,杨吴权臣徐知诰受吴国?禅让?,以金陵为国都,以原来的杨吴都城扬州为东都,在金陵称帝,建国号为唐,史称南唐。随后他恢复原姓李,改名昪。李昪即南唐烈祖(先主)。

五代十国时期的金陵城,是在914年开始重建的。当时李昪还叫徐知诰,是杨吴权臣徐温的养子,担任升州刺史官职。

920年,修造的新金陵城完工,改名为?金陵府?;932年时,徐知诰再一次拓宽金陵城。937年,李昪称帝后,就把金陵定为南唐的首都。后来,北宋的江宁府、南宋的建康府和元代的集庆路,都沿用了这座南唐的金陵城。

(2)南唐二陵

南唐先主李昪葬于钦陵,中主李璟葬于顺陵,史称?南唐二陵?,都位于金陵城南郊祖堂山麓。李煜在汴京被赐死,葬于洛阳邙山,具体已不可考。

南唐二陵位于祖堂山的西南麓,是南唐先主李昪的钦陵和他的儿子李璟的顺陵,若从远处综观群山,形如一条游龙,祖堂山乃龙首,南唐二陵正位于龙口位置,显然,这是精心选择的皇家风水宝地。

南唐二陵相互毗邻,东依红山,北靠白山,西临山谷,而南面是开阔的山坡地。南唐二陵二陵均系依山为陵,相距约100米。

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合葬陵居东,称为钦陵,建于943年,其时南唐国势强盛时,故规模较大,内部装饰华丽,随葬品较丰富。

中主李璟顺陵在李昪钦陵的西侧。由于当时南唐已向北方的后周称臣,规模较李昪陵略小,有前、

中、后三间主室和8间侧室,均为砖结构。

南唐二陵的发现,对于研究唐宋之际的建筑、绘画、雕刻、陶瓷、服饰以及帝王的陵墓制度等方面,都提供了相当珍贵的实物资料。现在也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南唐的文化

由于南唐的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都爱好文艺,而且他们本身就是著名的词人,朝廷中的大臣也有很多文学和名人士,当时的宰相冯延已,填词就很有名。后人把李璟和李煜的词作,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南唐在金陵设有画院,集中了一批有才华的画家进行创作活动。当时画院中以人物画著称的有周文矩、顾闳中和王齐翰等;以山水画著称的有董源和巨然师徒二人,还有一位赵干;以花鸟画著称的有徐熙一家。其中王齐翰、赵干和徐熙都是金陵人,巨然则是金陵的和尚。这些画家的作品,有相当数量是反映了南唐的历史人物、江南的真山真水和自然景物。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南唐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外闻名。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栖霞山和栖霞寺

栖霞寺坐落于?金陵第一明秀山?栖霞山西麓,左有龙山,右有虎山,坐东朝西。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时期(483年),原来为南齐隐士明僧绍的私宅,后舍宅为寺,名为?栖霞精舍?。

明僧绍之子明仲璋等又在寺后石壁上开凿石窟,雕刻佛像,经后世增补,逐渐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千佛岩?。千佛岩计有佛龛294个,大小石佛515尊,岩壁之间海散布着大量历代文人的题刻。

(1)栖霞山和栖霞寺

隋唐时期是栖霞寺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隋朝一方面有意识地毁掉六朝建康的城池和宫殿,另一方面又继续扶植金陵的佛教势力。金陵的栖霞山一带在南朝时并不是佛寺最多的一处,但到隋唐时就发展成为金陵佛寺的重点。

601年,隋文帝杨坚得到了一包佛骨(通称为?舍利?),他就分给全国的83个州建塔收藏。在第一批的30个州中,杨坚指名要先送到蒋州栖霞寺。

唐代初年,栖霞寺更名为?功德寺?,增建殿堂佛舍49所,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的一座佛寺。唐高宗李治时,又恢复栖霞寺的名称,但前面加了?隐君?二字,以纪念寺的创始人明僧绍。

到了五十代十国的南唐时期(937~975),统治者也在栖霞山大兴佛教,将栖霞寺改名为?妙因寺?。在当时两名崇奉佛教的大臣的发起下,重建了已被毁坏的隋代舍利木塔,这就是今天在栖霞寺后面所看到的雕刻精美的五层八面石塔。

(2)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呈八角形,五层出檐,高约18米,为密檐式石塔。南京栖霞寺石塔栖霞寺舍利塔是南方尤其江南非常少见的密檐式塔。栖霞寺塔体量不大,八角五檐,高仅15米。舍利塔的石刻相当精美,而且每一层部有浮雕的佛像。基座部分绕以石栏杆,上面用覆莲、须弥座和仰莲承受塔身。

基座中间是束腰状八面形的基坛。在基坛的八块隔板上,浮雕着表现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佛本生故事?,就像现在的连环图画一般。

从西北面的隔板开始,依次为:

(一)释迦骑白象投胎;(二)菩提树下诞生,九龙洒水;(三)太子出游四门,见生、老、病、死诸苦;(四)逾城出走,入山苦修;(五)河中沐浴,村女献乳;(六)聚徒说法;(七)释迦苦行,降伏魔王;(八)佛涅槃图(死后火化)。画面雕刻得十分精细,富有立体感,手法也较隋代及盛唐的风格更为圆熟细致。

舍利塔整个塔造型秀丽,比例匀称,细部雕刻繁简得当,可以说是唐宋之际江南石塔的代表作,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实例。现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宋元时期的南京

960年,后周太尉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诸将把帝王的黄袍加披在他身上,拥立为天子,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北宋建国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于979年消灭了南北地方割据政权,基本统一了全国。

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京地区的经济也进入了繁荣时期。此时,中国的文化重心也转移到了江南,位居江南中心的南京,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北宋的江宁府

975年,北宋灭南唐,金陵地区归入了宋朝的版图。为了继续加强对南方的统治,宋太祖曾经下令军队不准破坏南唐都城,金陵城郭得以保留下来。

(1)王安石三任江宁知府

王安石的父亲曾任江宁府通判,死后葬在牛首山,王安石少年时就随同父亲定居金陵。王安石在金陵度过青少年时代,在这里两度居丧、三任知府、两次辞相后居住,在此先后生活了近20个年头,逝世后又葬在钟山脚下。他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事迹和壮丽的诗词文章。

1067年,宋神宗赵顼任命王安石为江宁知府,不久又任命王安石到京城汴京(今开封)当翰林学士兼侍讲。后来入朝当参事政事(副宰相),后又升为同平章事(宰相)。

王安石制订新法,大刀阔斧地开展了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活动,给国家带来了生机。这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其主要措施有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和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王安石一生热爱金陵,遍访了金陵的山川名胜、古寺名宅。他基础以半山园为中心,漫游江宁各地,寻访名胜古迹。王安石在南京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有著名的书法家米芾,画家李公麟,文学家欧阳修、曾巩、苏东坡等。王安石在南京遗留的著名遗址是位于今后宰门海军指挥学院内的?半山园?。在半山园的生活时期,是王安石诗歌创作的高产期。他一生作诗1500余首,其中写金陵的就有300余首,有关钟山的诗词约有近百首。

(2)玄武湖的暂时消失和莫愁湖的代之而兴

1075年,在江宁担任知府的王安石向宋神宗上奏,主张排湖泄水,开辟出两万多亩湖田,分给贫民耕种。宋神宗批准了他的建议,结果湖水全被泄入长江,玄武湖基本上从金陵的地面上消失。

200多年后,为了解决水患问题,才重新对玄武湖加以疏浚恢复,使其再度与长江及秦淮河相通。不过水面已较北宋以前大为缩小了,与六朝隋唐时代的玄武湖相比,大约只有原来湖面1/3左右的大小。

宋元时期,金陵北郊的玄武湖从地图上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西郊的莫愁湖。

(二)南宋的建康府

1125年,金灭辽,转而攻宋。1126年,徽宗传位钦宗,改元靖康。1127年,北宋的首都汴京被金人攻占,宋徽宗和钦宗父子都作了俘虏,北宋覆灭。宋朝只剩下江南半壁江山。

(1)岳飞韩世忠等人在金陵的抗金活动

1130年,南宋将领岳飞率军在南郊将军山一带,垒方石、设伏兵,将金军击溃。如今仍残存的石垒就是当年的战争遗迹。据统计,自铁心桥以东秦淮河边到将军山再延至牛首山,抗金故垒断续残存约4200余米,位于将军山的这段故垒是保存较为完好的。

与此同时,韩世忠、梁红玉夫妇也先后在京口地区,以及京口和建康之间的?黄天荡?江面用水军击败金兵。

1161年,抗金将领虞允文也取得了?采石之战?的胜利,并在南京下关留下了?三宿岩?的典故。(2)南宋时建康城的恢复

1135~1162年,建康城先后四次重修。建康城内的布局是:将南唐宫城改为行宫,宫门前的虹桥改

名?天津桥?(今内桥)。行宫的东、北、西三面大多是军营,官署和学校主要在行宫的东南面,如今日的?夫子庙?就是宋代开始建立的?建康府学?。商业区和居民区,则集中在行宫南面和西南面的秦淮河两岸。南宋小朝廷曾耗巨资修造皇帝行宫,包括有40座左右的殿堂馆阁。并在今清凉寺后南唐避暑宫旧址建?翠微亭?,今升州路西端西水门之上建?赏心亭?,还在青溪上修建了20多处亭台楼阁,供官僚士大夫游览享乐之用。

(3)南宋名人与建康

南宋初年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在金军攻下北宋后曾随丈夫赵明诚南逃,在建康府生活过一段时期。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三次来到当时称为建康的石头城,登上赏心亭,用深沉抑郁的笔触写下《登赏心亭》。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稼轩)曾两次登临赏心亭,写下《念奴娇·我来吊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状元宰相文天祥抵抗元兵入侵,后不幸被俘。在被押往北京的途中,经过建康,写下《金陵驿》。后人在雨花台下建有?二忠祠?,以纪念文天祥和南宋初年誓死不屈而被金兵剖心的建康府通判杨邦乂。南宋初年的反面人物——?奸相?秦桧曾世居建康,并被宋高宗封为?建康郡王?。他的府第原在城南夫子庙附近的?状元境?,因为秦桧中过状元,但他的人品太丑,所以略去姓氏。

(三)元代的集庆路

1275年,元兵从雨花台进入建康城。由于蒙古贵族对江南的丝织品特别喜爱,所以从1279年起,就在建康设立了东、西两座织染局来组织丝织品的大量生产。元代在手工业部门实行?匠户制?,工匠的全家老幼都要参加生产,而且世代相继,地位低微。元代在金陵居住过的文学家,也创作过一些有关金陵的诗词,其中最有名的是西域回回族诗人萨都剌。1331年,萨都剌来集庆做官,其间曾游览凤凰台、石头城等旧迹。代表性作品有《咏凤凰台》、《念奴娇·登石头城》和《满江红·金陵怀古》。

八、明代南京城(上)

元朝后期,皇位争夺激烈,国家政治日趋黑暗,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1351年,韩山童和刘福通率领白莲教教徒起义。在这历史大变动时期,朱元璋南征北战,终于在1368年建立了明王朝。

在明太祖朱元璋处心积虑的经营下,南京城继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和南唐之后第八次成为都城。朱元璋以前所未有的气魄,一扫千百年来金陵偏安政权营造城池的旧规,将南京城扩张成为具有一统大江南北、显示封建帝王气势的都城。(一)朱元璋定都应天府

据历史记载,朱元璋祖籍为江苏句容大族,其祖父在元朝末年迁到泗州(今江苏盱眙境内),现盱眙县城对岸的洪泽湖滨还遗留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明祖陵?,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明祖陵与明皇陵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境内的古泗州城,紧靠中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东岸。清康熙十九年(1680),黄河夺淮,明祖陵与古泗州城一起沉入洪泽湖底,从此成了?水下皇陵?。

朱元璋生于1328年,在他出生之前,他的父亲和伯父已经再度迁居到了临濠(今安徽凤阳县)。1345年,朱元璋17岁时,淮河流域连年发生旱灾、蝗灾和瘟疫,他的兄嫂和父母相继去世,朱元璋就成了孤儿。

太祖朱元璋即帝位以后,建都南京,而以临濠(今凤阳)为中都。中都始建于洪武二年(1369),至洪武八年(1375)停建。由于兴建和使用的时间短暂,没有形成政治中心,但它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思想,包括它城内的宫殿布局,却影响了明南京城和北京城的规划。

(2)从小和尚到农民起义领袖

1345年,朱元璋成为孤儿,到附近的皇觉寺去当和尚。1352年,投靠郭子兴,由于作战勇敢,且有计谋,所以逐渐得到了郭子兴的信任,把自己的义女马氏嫁给他为妻。

朱元璋先后打下了定远、滁州与和州,并为自己扩弃了实力,网罗到诸如徐达、汤和、常遇春、胡大海、冯国用和李善长等将领和谋士。

1355年,刘福通迎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小明王?,建都亳州(今安徽亳县),国号大宋,年号龙凤。是年,郭子兴病亡,小明王命朱元璋任元帅。朱元璋成为独当一面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计划进军江南,夺取集庆路(今南京)作为根据地。1356年3月,朱元璋攻占集庆路,将集庆路改为?应天府?(意为上应天命)。从此,朱元璋以应天府为根据地,号令东南,势力急剧发展。

(3)定都应天府

朱元璋放手向元军势力较弱的皖南和浙东发展,还注意罗致一批浙东和皖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如刘基(刘伯温)、宋濂、朱升等,连同原来的李善长等人,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谋士集团。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就是1356年朱元璋攻占南京以后,由朱升提出来的。

1360~1367年,先后平定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各路起义军,初步统一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1367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陈纲纪,救济斯民?为号,发动北伐。

1368年正月,朱元璋将应天府定为都城,称南京。国号?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大将徐达攻克元大都,元顺帝北逃。朱元璋改大都为北平,元朝灭亡。

(二)兴建南京城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接受谋士刘基等人的建议,将宫城定在钟山的南麓。从此,大规模的南京城墙的修建工程拉开了帷幕,南京也成为统治全国的中心。

明代南京城的修建自1366年开始,到1386年建成各主要城门,前后历时21年。整个修建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钟山的西南麓新筑皇城和改筑南唐以来的金陵旧城;第二阶段是自旧城的西北端沿外秦淮河向北筑新城墙直到龙江关;第三阶段是建造聚宝、三山、通济各主要城门,以及玄武湖旁城墙和各主要街道;第四阶段是建造外郭城。

(1)兴建皇城和宫城

明都城由宫城、皇城、都城(京城)、外廓城四层墙垣由内而外迭套组成。

南京明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由皇城和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皇城开有六道门:南面的正门为洪武门,正对着都城的正阳门;东南为长安左门,西南为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宫城又称大内,俗称?紫禁城?,约1公里见方,周长4公里,也开有六道门:南面的正门叫午门,东南为左掖门,西南为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北为玄武门。

(2)改建都城

历代建都,概取方形。明城却违背古制,呈不规则形,依山形地势而成。它利用南唐都城南面和西面的城墙拓宽加高,并向东、西延伸,依山据水,转而合拢,正所谓?东尽钟山之南岗,北据山控湖,西阻石头,面临聚宝,贯秦淮于内?。城周长度号称96里,实际全长33.676公里。

(3)建造外郭城

1390年,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外郭城周长120华里左右,城门18座。

(三)都城城门

南京都城设有城门13座,每座城门均有相当规模的敌楼,并有数道木城门和千斤闸。门址位置依据城垣形制不求对称,依门而设的瓮城有内、外之分,瓮城的大小、形状也不一样。

(1)十三座城门

南京都城13座城门,所有城门位置不求对称,都依据城防和城市整体布局需要而设置。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将其按逆时针方向编成顺口溜:?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

(2)城门的典范——中华门

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明初都城正南门,13个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1931年改称中华门,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明城墙建筑特点

历代建都,概取方形,棋盘格局,而明城却打破古制,绕山覆水,因地制宜。

(1)城垣形状因地制宜,呈不规则图形

南京明城墙的高度和厚度因地制宜,尺寸不一。城顶外侧建?雉堞?(也叫垛口,指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13616个,城顶还建有窝铺(堡垒)200座,以作御敌堡垒之用。

南京明城墙在砌筑中,对不同地段采取了不同质地墙体的处理方法和特殊的粘合材料。

(2)都城平面布局体现?南斗星?与?北斗星?聚合思想

刘基等人为了体现朱元璋?皇权神授?的统治地位,在规划南京城墙时,设计思想主要是仿效宇宙天象的投射,并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南京的丘陵、河湖特殊的地理条件,利用南京旧有的城垣,以及军事防御的需要等,设计出的京城城垣营建平面图呈?南斗星?与?北斗星?聚合形。

(3)周密的防排水系统

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

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通心水坝?(即武庙闸)、前湖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琵琶闸等多处涵闸。

(4)城砖多样,工程管理严格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用糯米汁、桐油和蓼草灰拌合的夹浆粘合而成,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多则69个字。刻字手法有阴刻、阳刻、空心刻、双线刻。字体有楷、行、草、隶、篆等,五行均可见到。

为了保证城砖的质量,采取了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砖上都在侧面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

(5)城、河、桥组合景观壮观

环绕南京明城墙的护城河,是南京明城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城河的水源,来自秦淮河、清溪、金川河以及玄武湖、前湖和琵琶湖等,经对城垣外侧河道疏浚、开挖,引导河水入濠而成。宽阔的护城河水面,衬映高大坚固的南京城墙,使进犯之敌望而生畏。

明南京城门外护城河的桥梁,是人流车马往来的要道口,故大多以坚硬的石质材料为主要构件,有石城桥、三山桥、聚宝桥、九龙桥、夔角桥、平桥等。明初建造在相关河道上的著名桥梁中,最大的石拱桥是上方桥(即七桥瓮),由于这座桥是拱卫京城的门户,以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历经洪武一朝。在城墙的结构、瓮城的创新、护城河水源的利用、水关涵闸及桥梁的设计建造等诸多方面,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是元末明初劳动人民用心血筑成的一座丰碑。

九、明代的南京城(中)

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到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在南京建都的时间总共53年,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作为明初国都所在,南京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一)明代南京城内布局

(1)靖难之役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1377~?)即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之初,在大臣的提议下开始削番。

1399年,燕王朱棣采取行动,杀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靖难之役?。(2)城内三大区域

洪武年间,南京有长安街、大通街、大市街、大中街、三山街等20余条大街,纵横交错,贯通全城。在全城街区里面,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皇宫、官署、工商、民居、仓储、文教等区。

明代南京城内布局,大致可以分为东部皇宫官署区、南部工商业和居民区和西北城防仓储区。城东部大中桥以东,南至正阳门,北至太平门,是皇城和宫城所在,也是主要的中央衙署区。城南一带为南唐至宋元以来的旧金陵城范围,自六朝以来就是人烟稠密、百货云集之地,明代仍然是主要的工商业和居民区。城西北自鼓楼起直到石城门、定淮门、仪凤门和金川门一带,濒临长江,丘陵起伏,利于防守,因此被辟为主要的城防区。

(3)贵族府第

功臣、官僚和其他贵族的府第,也大多位于城南和城中。如徐达中山王府位于今瞻园路,常遇春开平王府位于今太平南路杨公井以东常府街。今中山东路之北的?邓府巷?和城南的?信府街?,分别是功臣宁河王邓愈和信国公汤和的府第。

(4)祠庙

明代南京城里最著名的祠庙是十庙,十庙是指功臣庙、历代帝王庙、武庙(关羽庙)、城隍庙、真武庙、蒋王庙、卞壸庙、刘越王庙(南唐大臣刘仁瞻)、曹武惠王庙(北宋大将曹彬)和元福寿庙等,都建于鸡鸣山南。

(二)?秦淮灯火甲天下?——明代南京的城市经济

从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到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明朝在南京建都的时间总共53年,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1398年朱元璋病逝,建文帝朱允炆(1377-?)正式即位。1403年,明成祖朱棣(1366-1424)即位,年号永乐。明成祖朱棣于1421年迁都北京,但仍在南京保留了皇宫和六部衙门,称为?留都?。

(1)明代南京的人口

作为明初国都所在,南京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永乐迁都以后,南京作为?陪都?,其地位依然高出于一般的城市。

在洪武、建文和永乐三代,南京城的人口一直保持在40万人左右,是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市。

(2)明代南京的手工业

丝织业:关于明代南京的城市经济,较宋元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全城共有100多个行业,其中与丝织业有关的就达20多个。丝织业在南京的官营手工业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明代皇室所用的各种丝织品,以及赏赐臣下的和向国外赠送的绸缎等,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南京织造的。?提督织造官?负责监造官府用的各种锦缎、素缎和绫、罗、绢、纱等产品。

造船业:明代南京造船业非常发达,以龙江关(今下关)的龙江宝船厂最为著名。龙江宝船厂遗址位于南京河西三汊河,当年为郑和下西洋建造航海宝船,是六百多年前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

铸钱业:明代的南京,是全国铸造铜钱和印制纸币的中心。明朝正式建国后,在今新街口南的娃娃桥一带设有?宝源局?,专门负责铸造钱币。1374年,在南京设置宝钞提举司和南京印钞局,大量印制纸币?大明通行宝钞?。明代南京宝钞库遗址,就在今夫子庙前文德桥附近钞库街。

土特产:孝陵卫的?卫绒?、烧酒和?马陵瓜?,附近灵谷寺的樱桃,秣陵关以丝织业闻名,陶吴镇则以竹刻和印刷而著称。南京是明代制扇业的中心,?金陵折扇?闻名于天下。烤鸭和烤鹅原是南京各王府和酒楼中的名菜,后来由于都城北迁而传到北京。

(3)明代南京的商业活动

明代南京的商业活动,大部分是在街道两旁的廊下进行的。当时城内主要的街道两侧都建有?官廊?,在廊下买卖货物,并可遮避风雨。因此,南京有不少旧地名都是用?廊?来命名的。当时最繁华的地区是三山街,这是南唐和南宋的御街所在,并以承恩寺(在今内桥东南,王府园之南)一带最为热闹。在应天府的内外,设有大小市场几十处。

1372年元宵节,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盏,相传为一代盛事,号称?秦淮灯火甲天下?。(三)郑和下西洋

明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与南京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七下西洋?时的基地也就是在南京。

(1)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郑和本姓马,云南回族人,明太祖时被选到南京当太监,派他去侍候燕王朱棣。成祖即位后受到重用,命他出使海外各国宣扬明朝的德政,并进行经济和文化的友好往来。

从永乐三年(1405年)起,一直到宣德八年(1433年)止,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等地区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索马里和肯尼亚,航程10万余里,历时28年。最南到爪哇,最北到麦加,最西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远洋航行还早半个世纪。

(2)郑和下西洋的南京遗迹

郑和下西洋在南京所留下的史迹,比较著名的有龙江关(今下关)三汊河附近的龙江宝船厂、狮子山附近的静海寺和天妃宫遗址。

(3)中外往来

通过郑和等人的大规模航海活动,南亚和西亚有二三十国纷纷与明朝建立外交关系,并进行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其中满剌加(今马六甲)和浡泥(今北加里曼丹和文莱一带)两国与明朝的关系最为密切。

(四)明代南京的科学文化事业

明初,明王朝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江山,消除元代北族文化在民间产生的影响,利用上层的传统士大夫文化对人民进行宣传教化。

(1)国子监和应天府学

明太祖朱元璋对教育十分重视,大力发展官学。今天的夫子庙一带,元代为集庆路学。1366年,明代朱元璋在此建立国子监(或称国子学),后于1381年在鸡鸣山下建立国子监,就将此处改为应天府学,江南贡院的号舍达两万多间,每次可容纳考生两万多人,其规模之大,居各省之首。

国子监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儒家的四书和五经为主。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书经》、《易经》、《春秋》和《礼记》。

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国子监编抄成书的。

(2)雕版印刷业

明太祖朱元璋又下令将南方各地宋元以来的书版集中到国子监,大量编辑和出版书籍。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仍然保留了南京的国子监,简称为?南监?,所印的书籍称为?南监本?。

朱元璋调集浙江、福建等地印刷工人,在南京刻印了《元史》、《元秘史》、《明大诰》、?大藏经?等多种书籍,南京成为当时全国最主要的官营印刷业中心。

从明代中期起流行?饾板?和?拱花?等用红、黑两色套印书籍,并且出现了多色套印的彩色木刻画。彩色套印技术也以南京的徽州刻工技术最精。其中最著名的是侨居金陵的徽州人胡正言和他主持刻印的《十竹斋画谱》与《十竹斋笺谱》。

(3)观象台(钦天台)

在明代南京国子监北面的鸡笼山上,设有明代的?观象台?,由?钦天监?管理,又名?钦天台?,所以鸡笼山在明代叫?钦天山?。1385年,朱元璋将观象台扩建为国家天文台,比世界闻名的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还要早290年。明代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和圭表现存于紫金山天文台。

明朝初年时还在南京聚宝山(今雨花台)上设有另外一座观象台,由?钦天回回监?管理,吸取阿拉伯人的天文学成就而建成。明代南京的出版物中,也有《回回历法》一书。可见当时中国和阿拉伯各国之间的科学文化交流也是很密切的。

十、明代的南京城(下)

明朝南京城的建设是古代南京城市发展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个阶段。朝廷每年从全国各地征调大批工匠来南南京服役,他们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建造工艺,也使得南京的建筑水平领先于全国,一些后世瞩目的建筑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一)朝天宫

朝天宫位于南京城西水西门内的冶城山上,占地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素有?金陵第一胜迹?的美誉,在明清?金陵四十八景?中称为?冶城西峙?。

(1)朝天宫的沿革

从春秋到三国东吴时期,此处主要是冶炼作坊,故名冶山或冶城山。东晋时期,冶炼作坊被迁至清凉山,这里开始成为风景名胜地。

南朝刘宋时,冶山建立了?总明观?,成为江南地区最早的一所学术研究机构。唐代在此处建?太极宫?,这里开始成为道教圣地。北宋时期,此地一度改建为?文宣王庙?,用于祭祀孔子,是南京地区建造文庙的开始。

1384年,朱元璋下诏改建,赐名?朝天宫?,作为文武百官在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朝廷礼仪的场所,同时也是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演练朝贺天子礼仪的场所。?朝天宫?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2)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朝天宫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南临运渎,在河畔北侧矗立着一堵高大的照壁,正南面有?万仞宫墙?四个砖刻楷书大字。

万仞宫墙的内侧是一座人工半月形水池——泮池,泮池内有涵洞与墙外的古运渎河道相通。

在泮池背面的广场上,朝天宫主要建筑有东西牌坊、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敬一亭等。

(二)瞻园和煦园

(1)瞻园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明代开国功臣徐达七世孙太子太保徐鹏举府第的西花园。清初改为江宁布政使司衙门。乾隆皇帝南巡时,亲笔题写?瞻园?匾额。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时,瞻园作为东王杨秀清的府第。

2006年,瞻园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博物馆设在园中。

(2)煦园

煦园又名西花园,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曾在此建王府,因而得名。

清代在此设立两江总督署。乾隆南巡,将此园列为行宫花园。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煦园改作天王府的西花园。

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孙中山先生就在煦园中的暖阁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1927年以后,煦园又成为蒋介石的总统府西花园。

煦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特色。主要建筑有桐音馆、漪澜阁、不系舟、夕佳楼和忘飞阁等。

(三)大报恩寺和琉璃塔

(一)大报恩寺

报恩寺位于聚宝门外东南的古长干里,原为六朝长干寺、宋天禧寺、元慈恩旌忠寺旧址。

1412年,明成祖朱棣以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为名,实际上是为了纪念他的生母碽妃,下令在元慈恩旌忠寺的旧址上,兴建大报恩寺及九层琉璃宝塔。

大报恩寺规模宏大,周围达9里13步,几乎包括今长干桥东南、雨花路以东的全部地区在内。民间有?骑马关山门,九里十三步?之说。寺内还栽种着郑和从西洋带回来的五谷树、娑罗树等奇花异草。

大报恩寺在明初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金陵三大佛寺,报恩寺为三寺之首。

(二)报恩寺塔

据清朝《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记载,琉璃塔高约78米,九层八面,外壁用白瓷砖砌成,每块瓷砖中央都有一个佛像。每层所用的砖数相等,只是体积自下而上逐层缩小。

大报恩寺塔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建筑奇观之一,当时看到过这座宝塔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都认为可以与罗马大剧场、亚历山大陵墓和比萨斜塔等相媲美。大报恩寺塔毁于1856年太平天国革命战争期间。

(四)鸡鸣寺、宏觉寺(塔)和净觉寺

(1)鸡鸣寺

鸡鸣寺位于玄武湖南侧的鸡笼山上,其前身是六朝时期的同泰寺,是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明初修建南京城,鸡笼山被围入城内。明太祖朱元璋以其地风景秀丽,于1387年下令在同泰寺故址重新兴建寺院,题额为?鸡鸣寺?。

寺院依山而建,别具风格,殿堂楼阁30余座,远远望去,俨然佛国仙境。

(2)宏觉寺(塔)

宏觉寺和塔始建于唐774年,明代重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日军侵华期间,寺庙被付之一炬,殿宇全毁,仅存宏觉寺塔一座。经过近年修复,现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3)净觉寺

净觉寺又名礼拜寺,位于城南三山街西口,初建于1388年,是南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一座清真寺。

后遭火灾被毁,经两次重修,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明孝陵与功臣墓

(1)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西邻廖仲恺、何香凝墓,面向梅花山,是南京地区一座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1961年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孝陵入口处有下马坊、神烈山碑和禁约碑。其后有大金门、孝陵碑亭(俗称?四方城?)。从四方城向西北折,过一道?御河桥?,就是孝陵的?神道?(即今石象路)。在神道的两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6种石兽。石象路的尽头是望柱(华表)、武将和文臣。

神道至棂星门结束,过金水桥,到孝陵的正门——?文武方门?。其内有明孝陵主体建筑碑亭(?治隆唐宋?石碑)、孝陵享殿、方城和明楼等。

(2)功臣墓

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后,为巩固明王朝统治,对功勋卓著者论功行赏,封官进爵,还下令在鸡鸣山下建造一座功臣庙,供奉功臣肖像,死后则追封赐葬。

南京近郊的明初功臣墓,是仅次于孝陵的一批明代石刻艺术的代表性遗迹,主要分布在太平门外的钟山北麓,以及中华门外雨花台到牛首山一带。

据史料记载,葬在钟山之阴的有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等12人,其级别都较高。

在20世纪30年代,曾有学者调查过钟山北麓的功臣墓,当时尚可看到9座墓前有神道石刻的遗迹。其中能确定墓主的有5座,就是中山王徐达墓、开平王常遇春墓、岐阳王李文忠墓、江国公吴良墓和海国公吴祯墓。

位于中华门外南郊的明初功臣墓,有宁河王邓愈墓、俞氏三兄弟墓(虢国公俞通海、安南侯俞通源和越巂侯俞通渊)、镇国将军李杰墓、西宁侯宋晟家族墓,以及黔宁王沐英家族墓等。

(六)灵谷寺和无梁殿

(1)灵谷寺

灵谷寺的前身为南朝时期的开善寺,原址在紫金山西峰的独龙阜,即现在的明孝陵所在地,始建于514年。

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建明孝陵,将寺和塔迁到现在的地点,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书写?天下第一禅林?匾额悬挂于山门。

原来的灵谷寺先后两次被毁,惟无梁殿得以幸存。清同治年间,两江总督曾国藩重修灵谷寺,仅有明朝龙王殿的部分建筑。

灵谷寺东有梅花坞,松木参天,景色宜人,?灵谷深松?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2)无梁殿

无梁殿是灵谷寺内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原名?无量殿?,因供奉无量寿佛而得名。建于1381年,分5楹,不用寸木,不设梁柱,全部以大型长方砖砌成,俗称无梁殿。

灵谷寺内古迹除了无梁殿之外,还有三绝碑、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和八功德泉等。

十一、清代的东南重镇(上)

明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益激化。1628年,陕北爆发农民起义,不久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其中著名的起义领袖有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

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在皇宫北门——玄武门外的万岁山(今景山)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一)短暂的南明王朝

明朝灭亡后,明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了福王、唐王、鲁王、桂王等地方性政权,统称南明王朝。

(1)南明弘光朝廷的覆亡

1644年,福王朱由崧(万历皇帝之孙)在南京被拥立为帝,年号?弘光?,史称南明弘光政权。弘光政权腐朽不堪,第二年(1645年)就被清军消灭了。

(2)清初江宁府

清军占领南京以后,将应天府改为江宁府,在南京设两江总督,官居一品,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改明皇城为驻防城,由江宁将军驻守,南京成为清初统治东南的中心。

明代国子监(今四牌楼东南大学一带)改为江宁府学;明代武庙(在今市政府大院内)改为文庙;明代应天府学(在今夫子庙)改为江宁上元两县县学,今夫子庙附近的贡院仍是江苏、安徽两省?乡试?(考?举人?)的场所。

(3)郑成功?白土山之役?

南明弘光王朝覆亡后,明朝遗臣们又在福建、浙江分别拥立了皇室后裔唐王、鲁王,继续进行抵抗清军的活动。

1659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南明唐王大将郑成功,联合浙江鲁王政权的大臣张煌言,进攻清政府的东南重镇南京。

7月上旬,郑成功率大军乘船在南京仪凤门附近登陆,然后分别在城周围建连营83座,将切断水陆交通,将南京城重重包围起来。

清军采取诈降之计,突袭郑军总部白土山营寨。郑军无力抵抗,四下溃逃。?白土山之役?使郑成功的军队损兵数万,十多位大将战死。郑成功只好退回厦门,此后再也无力北伐,其抗清斗争被迫退回东南沿海地区和海上。后于1661年3月收复台湾。

(二)康熙乾隆下江南与?金陵四十八景?

16世纪末,东北女真族在其首领努尔哈赤(1559-1626)的统领下,逐步壮大。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1626年,改女真族为满族,改金为清。

(1)清王朝的兴起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次年,努尔哈赤迁都盛京(今辽宁沈阳)。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其第八子皇太极即位,改国号为?大清?,改建州为?满洲?,改女真族为?满族?。

1643年,皇太极去世,其第九子福临即位,改元?顺治?。1644年五月,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清军击败李自成军,将政权从沈阳迁至北京,建立了统治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2)康熙乾隆六下江南

江南的局势稳定以后,清政权对于南京在全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作用十分重视,这样,就导致了康熙皇帝的六次下江南。数十年后,乾隆皇帝效仿其祖父,也先后六次下江南。康熙皇帝南巡时,有五次住在江宁织造府,一次住在江宁将军署。乾隆皇帝六次都住在以江宁织造府扩建的行宫里。?大行宫?之名由此而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