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6-10章)【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6-10章)【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6-10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

一、概念题

1.即时(华南理工2019年研)

答:即时是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是指立即得到结果。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即时信息是相对较新的交流方式,它通过即时工具发送,广泛应用的包括腾讯QQ、微信、飞信等。

2.互联网电视(人大2015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

答:互联网电视(NTV,Network Television)又称网络电视,是指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视音频等多媒体为形式,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有偿服务的业务。互联网电视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产生,是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在整合电视与网络两大传播媒介的过程中,网络电视既保留了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的表现特点,又具有了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特征,是综合两种传播媒介优势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3.IPTV(复旦大学2012年研)

答:IPTV(Internet Protocol 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指通过可控、可管理、安全传送并具有QoS保证的无线或有线IP网络,提供包括视频、音频(包括语音文本、图形和数据)等业务在内的多媒体业务。其中,接收终端包括电视机、掌上电脑、手机、移动电视及其他类似终端。IP电视可以分为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和互联网交互式网络电视两种,

前者通过电信网进行节目传输,后者则以互联网为传输渠道。交互式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扩展了“看电视”的概念。它是由广电或者通信运营商建立IP专网(有别于传统的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网络)用于承载IP化的数字视频内容,用户终端安装IP机顶盒进行流媒体接收和解码的数字电视业务模式。其最

大的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

二、简答题

1.请解释何为“两个舆论场”,当前“两个舆论场”发生哪些新变化。(清华大学2019年研)

答:(1)“两个舆论场”的定义

舆论场是指新闻舆论所集中发生的场所。舆论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有新闻媒体的聚集,二是有大量受众的关注。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于1998年提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民间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官方舆论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越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越弱。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能重叠,主流媒体就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当下我国客观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组成的官方舆论场,一个是都市报特别是互联网构成的民间舆论场。要处理好这两个舆论场的关系,使之良性互动,正确引导舆论,发挥正能量。

(2)“两个舆论场”的新变化

①“三微一端”移动舆论场成为网络舆论新重心

在中国,“主流媒体舆论场”所使用的媒介基本上是传统大众媒体,其新闻议程设置和舆论的偏向都控制在把关人手里,整个舆论传播模式是单向的,受众缺乏反馈发声的机会。官方舆论关注的是宏观的社会效应,传递的是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但在舆论宣传时往往采用“守门人”过滤和单维度的线性传播方式,所用语言也多是格式化的官方语言,大部分公众的意见较难通过主流媒体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无论是态度立场还是话语方式,往往都给公众以乏味、不接地气的印象。

而新媒体的产生和繁荣,带来了舆论格局的新变化,将原来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主导的舆论格局打破,形成了以讨论话题多元、互动交流便捷、自由平等对话、传播影响力大等特征的“民间舆论场”,其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代表,具有双向通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

播”,传播者和受众互为主客体且拥有更强大的参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把分散的人群重聚起来的巨大作用,因而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也可能被不断放大,形成产出预期的舆论影响力。

②新媒体发展加剧了“两个舆论场”的碰撞

新媒体传播的发展,民间舆论场给官方舆论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特别是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经济粗放增长与转型的压力、贫富差距的扩大、深化改革的推进较为艰难、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因素,都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热点爆发的动因。网络舆论传播行为是众多因素合成的结果,网络利用其各种技术优势,开发了各种信息传播平台,客观上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发泄情绪的渠道,这决定了两个舆论场间的摩擦和矛盾会在一定程度存在。

③政务新媒体开始向“集群”发展

从鼓励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开设微博、用好博客,到包括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等中央级媒体、各地党报主动挺进微博舆论场域;从监察部在一些主要网站开设网络举报监督专区,到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实现通过网络收集反腐败信息与制度化反腐倡廉工作无缝对接。从舆论板块看,体制内媒体微博和政务微博异军突起,成为新一代网络“大V”,正在扭转前几年政府工作在网上被“围观”的被动局面。这一系类现象表明“独唱”的格局将被改变,“集群力”将对政务新媒体的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2.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特征有哪些?(中央民大2017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新媒体的基本特点。(华南理工2011年研)

(2)简述新媒体的定义及其特点。(西南大学2008年研)

答:(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以手机为代表的新的媒介终端。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

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2)新媒体的特征/特点

①即时

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比如,汶川地震时,在地震发生仅仅4分钟后,就有来自云南的新浪博友“说来话长”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地震的博文——“地震了!”。

②海量

新媒体通过技术使得空间无限扩大,信息内容涵盖丰富和多样化,海量信息得以呈现和储存。面对海量信息,搜索引擎、云方式等针对海量信息管理的各种应用,先后被开发出来。

③互动

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Web2.0时代的到来,使受众反馈与传、受互动问题得到解决。借助数字化技术,传、受双方不再固定,而是可以随时进行角色置换。在网上,人们不再是

大众传媒的信宿,他们既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来阅读、收听、收看,也可以自主创造、编辑、发布信息,还可以和其他人讨论互动。传统的权威被颠覆,每一个终端都有望成为中心。受众的需求——互动和个性——已不再是技术进步的牺牲品,而是技术进步的原动力。

④个人化

网络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资源的共享。共享需要一个平台,即电脑必须相连,并保持开放。网络的兼容性和多样性使得网络成为一个没有中心的世界,因为没有中心,它自然是一个分权的社会。

⑤融合

新媒体拥有几乎所有的传播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这种多媒体性,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报道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它还综合了传统三大媒体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同时传播。以往基于媒

体特性,将受众分割成读者、听众、观众等三大群体的界限被打破了,人们有了“用户”这样一个统一的身份,从而实现了对上述三种身份的融合。

3.简述互联网三大公害。(西南大学2019年研)

答:互联网三大公害是指谣言泛滥、侵犯隐私、群体极化。在当下网络环境中,由于网民众多、良莠不齐,进入互联网的门槛很低,舆论的质量大大降低,互联网三大公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谣言泛滥

网络谣言泛滥危害重大。我国互联网上谣言频频,对社会影响非常恶劣。比如,2010年2月20日,有5个人通过微博制造谣言,说山西省将发生地震,一时风传全省,全省几十个县市数百万公众2月20日凌晨在寒风凛冽中逃到街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3月16日浙江一位网民发帖称以后的海盐将会有放射物。一时间,全国沿海城市居民疯狂抢购食盐,市场大乱。一人造谣,全国震动。谣言形形色色,影响方方面面,严重干扰了国家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

(2)侵犯隐私

手机随手拍,随时上网,可以在瞬间把个人隐私暴露在世人面前。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谩骂、恐吓,几乎已成家常便饭。“人肉搜索”借助全体网民的力量,固然可以让恶人无处逃遁,但也常常伤及无辜,使持有不同意见的网民的隐私遭受侵犯。

(3)群体极化

网民凭借人多势众,常常把某一种意见推向极端,而且决不允许有不同意见的表达。在中国当下的网络空间,起哄、夸张、炒作、谣传比比皆是,有的甚至为了一个看似正当的目的而采取极端手段,最终演变为多数人的暴政。群体极化的形成与我国网民的构成有很大关系。据CNNIC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网民中,只有22.2%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占43.8%,70%左右网民收入在2000元上下,其中40%以上为在校学生。这种处于社会中下层的民众,对现实缺乏理性、全面思考,而往往情绪冲动,易走极端。

4.简述新传播革命带来传播主导权争夺的主要表现。

答:新传播革命带来传播主导权争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传播革命打破了国家对传播渠道的垄断,赋予社会前所未有的传播资源,从而产生了社会与政府争夺传播主导权的斗争。这里的社会,指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也包括每个公民。

(1)议程设置

过去,政府以其权威,决定信息发布的时机、场合、内容,从而设置国内公众的主要议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日语二级笔译题库-历年真题【圣才出品】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日语二级笔译题库-历年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详解 2005年5月日语二级笔译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 一、語彙(10点) A~Dの選択肢から正しいものを一つ選んで、解答用紙に記号で記入しなさい。(1点×10=10点) (1)母の愛情を心のとして頑張り通した。 A.かて B.わく C.おく D.おもい 【答案】A 【解析】句意:把母亲的爱作为精神食粮努力到最后。「糧(かて)」在这里意为“食粮,对精神和生活有用的必需品”。 (2)車の事故が増える一方だ。 A.接触 B.接種 C.接着 D.接近 【答案】A 【解析】句意:车辆的接触事故越来越多。「接触事故」是固定用法,意为“接触事故”。 (3)ドアが開いたに小さな犬が部屋に飛び込んできた。 A.都合 B.具合 C.拍子 D.調子

【答案】C 【解析】句意:门刚一开,小狗就跑进屋里来了。「拍子」在这里意为“当……时候,刚一……”。 (4)納豆石鹸を使ってみると、ハリと潤いのある、お肌になった。 A.すがすがしい B.わかわかしい C.なれなれしい D.はなばなしい 【答案】B 【解析】句意:试用了一下纳豆香皂,结果皮肤紧致水润,显得很年轻。「わかわかしい」意为“年轻的”。 (5)今後は心当たりのない請求はと断るよう助言された。 A.きっかり B.がっくり C.きっぱり D.くっきり 【答案】C 【解析】句意:别人建议我今后对于没有头绪的请求要断然拒绝。「きっぱり」意为“断然,干脆”。 (6)10日ほどいい天気が続いていましたが、今晩からはそうだ。 A.壊れ B.崩れ C.割れ D.砕け 【答案】B 【解析】句意:连续10天都是好天气,但从今晚开始可能要变天了。「崩れる」在这里意为“变天,天气变坏。”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1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1章 第十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本章重点: l 我国新闻工作五项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战斗性原则、党性原则。 l 新闻真实性 1、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存在。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我国新闻事业之所以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具体来说有四方面: ①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报道才会有力量。 ③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④只有坚持真实,新闻事业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3、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表现的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要件残缺,隐瞒事实; ④偷梁换柱,移花接木;⑤因果不符。 失实原因的分析:①非故意性失实,记者没有主观故意,原始材料失实。②故意性失实,主观失实。 炒新闻: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以假乱真,以耸人听闻的新闻混淆视听。 合理想象和扩大宣传效果。 l 新闻指导性 1、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对我国新闻事业来说,新闻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辨是非,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四化大业。 新闻指导性不是指挥权,而是道义上和思想上的影响。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为 ①鼓舞②示范③论证④启发⑤解释⑥预测⑦警戒 新闻指导性产生的社会效果包括,迅速的在受众中引起反响,立即收到明显效果;潜移默化长期的影响。 3、指导性要建立在新闻特点之上 具体做法: ①寓新闻指导性于知识、趣味性之中。 ②寓指导性于可读性之中。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 解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

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3)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及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 (1)世界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2)在媒介报道的专业领域,记者、编辑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无论何种媒体,记者、编辑都需要运用语言。新闻语言要准确、简洁,让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模拟测试及答案【完整版】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及答案【完整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

> 课程学习> 模拟测试> 模拟测试A > 复查测验:模拟测试A 复查测验:模拟测试A 用 户 张丹儿2021新闻学3班〔编辑出版〕 已 提 交 09-12-11 上午9:59 名 称 模拟测试A 状 态 需要评分 分 数 成绩尚未公布。 说 明 问题1得0 分,总分值2 分 新闻产生起源于 正确答案: 人类生存开展过程中对信息的客观需要 问题2得0 分,总分值2 分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陆定一 问题3得0 分,总分值2 分

新闻事业最主要的功能是 正确答案:传递新闻信息 问题4得0 分,总分值2 分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应该理解为 正确答案: 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问题5得0 分,总分值2 分 我国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的方针不包括 正确答案:以迎合对象国受众为 主 问题6得0 分,总分值2 分 “政治家办报〞这一思想,最早是由〔〕明确提出的 正确答案:毛泽东 问题7得0 分,总分值2 分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进入新闻事业阶段的标志是〔〕的出现。 正确答案:周刊和日报 问题8得0 分,总分值2 分 在我国,“有偿新闻〞的含义,指的是 正确答案: 谁出钱就报道谁,报道谁就向谁要钱 问题9得0 分,总分值2 分 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的

正确答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问题10得0 分,总分值2 分 新闻是“易碎品〞,因此新闻记者报道新闻要讲究 正确答案:争取时效 问题11得0 分,总分值2 分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正确答案: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问题12得0 分,总分值2 分 西方资产阶级报业进入“自由主义〞阶段后,报业资本家把报纸主 要看作( )的工具 正确答案:赚钱赢利 问题13得0 分,总分值2 分 延安时期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根本观点?一文的是 正确答案:陆定一 问题14得0 分,总分值2 分 著名记者范长江出版的第一部通讯文集是 正确答案:?中国的西北角? 问题15得0 分,总分值2 分 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不包括 正确答案:客观性

深圳大学部分专业考研2013

深圳大学部分专业考研2013

按你专业排名假如招15个人你排名前15就能进了就是你初试和复试的总分在报了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排名第几 一、初试笔试科目1、考试科目:传播学指定参考书:①《传播学教程》作者:郭庆光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年②《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作者:〔美〕斯坦利巴兰等著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2、考试科目:

广告学指定参考书:①《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展望》作者:(美)乔治?贝尔奇等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年②《广告学教程》作者:倪宁主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二、复试笔试科目1、考试科目:新闻传播学综合基础指定参考书:无 做“新闻传播学”了,但是之前一直叫传播学,也是在传播学院,所以至今仍说成是深大传播学。叫什么名字其实并不重要,纠正这一点的主要目的是,你记得你考的是新闻和传播,不仅仅是传播,更加不是广告。所以那些现在还纠结考广告还是新闻的童鞋,很明确告诉大家,初试题目是一样的!哪怕到时候你网报现场确认的时

候,你填新闻也好,传播也罢,对考试和录取没有任何影响。 以上仅仅给现在还不了解新闻和传播的同学一个解释,如果你这方面没有任何疑问,请跳过这段。下面就开始说我的备考经验。我今年深大新闻传播初试第16名,总分377。公共课是138,专业课239。四门课成绩都很一般,总分、排名也很一般。这也是我一直没打算写这个帖子的原因,因为总觉得自己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拿来分享,而且也不是说考上了的就可以解答学弟学妹们的任何疑问。但是想到考前承诺过的考上就写经验贴,我尽我所能吧,很多问题忘记了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的请见谅。 专业课一:新闻传播学基础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总结笔记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知识点精要 绪论 ◎1新闻学:定义、中心议题、研究内容 ◎2新闻学和新闻工作:新闻工作极其相关涉及内容 ◎3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4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想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重点是新闻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新闻业务。 2.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世界的诸条件对人类社会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3、新闻主导理论:是各国新闻立法、制定新闻政策的理论依据,也是影响新闻人观念的一个决定理论主张。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有四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论、发展新闻学、党报理论。 二、简答 1、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 第二、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简洁,让人一看(听)就懂;新闻工作设计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最重要的素质。 2、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内涵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第二、其主要内涵是: 1)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措施是保护新闻自由。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休整"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第三、本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3、社会责任论报刊理论的内涵和评价(注意自由注意报刊理论发展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和新的特点)。 第一、20世纪40年代由一批美国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为西方所接受。其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第二、"报刊自由委员会"(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五项基本要求: 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新闻报道必须理智;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 2)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应负责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对各个集体给予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 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大众穿报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这是对新闻时间性的要求。 第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不能看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此有无能为力,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于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社会大众的对立。 4、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特征,本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有那些功能? 第一、核心内容:国家的发展尤其市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 第二、特征: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十分重视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和教育功能。 第三、守望: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冲破落后观念,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建设项目,使传统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状态。 整合: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教育:强调交易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术。 5、学习新闻学理论的意义 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新闻事业不断进行正确的改革。 3)知道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国外新闻工作的理论个和实践经验。 4)指导我们正确地吸收奇特科学成果。 第一章新闻活动 ◎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新闻事业(大众传媒)、广义新闻活动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村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历史、封建社会新闻活动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六版第七版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六版第七版 一、引言 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现象、新闻媒介和新闻传播的学科,通过对新闻的研究和分析,揭示新闻的本质、规律和影响。《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第六版第七版》是中国著名新闻学家李良荣的经典教材,它系统地介绍了新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本文将就该书的内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2.1 新闻的定义 根据李良荣的观点,新闻是指”人们当前需要知道的那些信息的传播和报道”。这一定义突出了新闻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新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关注着人们的生活和利益。 2.2 新闻的特点 新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事性: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 2.及时性:新闻要迅速传递给读者,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3.公共性:新闻是公共事务和公众利益的信息,涉及广大群众。 4.多样性:新闻涉及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 三、新闻的价值和功能 3.1 新闻的价值 新闻具有以下几个价值: 1.信息价值:新闻为人们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

2.教育价值:新闻能够传播各种知识、观点和价值观。 3.社会监督价值:新闻媒体可以监督政府和公共机构的行为。 4.娱乐价值:新闻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和放松。 3.2 新闻的功能 新闻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1.传递信息: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2.创建舆论:新闻媒体能够引导公众舆论,影响社会发展。 3.社会调节:新闻报道可以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 4.文化传承:新闻承载着社会的文化和记忆,传递给后代。 四、新闻传播的模式和过程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从发生到传递给受众的过程。按照李良荣的分类,新闻传播可以分为三种模式:扩散模式、议程设置模式和互动传播模式。 4.1 扩散模式 扩散模式是指新闻从中央机构向地方传播的模式。它强调了新闻的传递和扩散过程,由中央媒体起到主导作用。 4.2 议程设置模式 议程设置模式是指新闻媒体通过选择、强调和排列新闻事件,影响公众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它强调了媒体对公众议程的设置和引导作用。 4.3 互动传播模式 互动传播模式是指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它强调了传媒与受众的互动关系,通过双向传播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反馈。

(完整Word版)《新闻学概论》课后习题4-6章名词解释+简答题

《新闻学概论》课后习题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新闻的具象化:新闻的具象化是新闻的第一个特征,即通常说的事实性。新闻以叙事文体呈现事件的进程,使受众知晓具体而逼真的事实。具象化与抽象化相对,是指新闻以具体的事实形式再现生活、思想和情感,表现出新闻的可感性。具象是把事实感性化,使之直接作用于受众的感官,产生感性认识。新闻的具象化从客观事象经由记者大脑中的影像,再转化为具象的报道形式,表现为“事实→记者感受→新闻文本”的转化过程。 2.新闻叙事:新闻叙事是新闻的具象化的表现,是指把新闻事实有“层次"地叙述出来,再现事实的清晰脉络,完成新闻具象化的特征,包括陈述“事态层”、“事象层”和“事理层"。新闻叙事通过极具感召力的“事态层”和“事象层"的描述,推进-则新闻事实的陈述,以合理而巧妙的方式明示或暗示新闻的意义,引导受众的认识到达新闻的“事理层"。 2.新闻的客观性: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具象化特征的延伸,是指新闻报道用陈述事实的方式反映事件的内容,除记者的客观叙事外,新闻中没有任何观点,从新闻中受众看不到记者主观的影子。新闻是客观发生的事实,客观地再现事实是新闻本性的自然反映,改变这种特征的任何企图都会伤及新闻本身。 4.新闻的时律特征:新闻的时律特征是指新闻在时间上的规定性,作为新闻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表现为新闻的重要特征。新闻都发生在一定时刻,违背时间戒律,就失去其基本属性。新闻的时律特征包括新闻的时限与新闻的时效,其中,新闻的时限主要指新闻报道受到“瞬时性”、“时序性”和时机性的限制。 5.新闻报道的时机:新闻报道的时机是指新闻能产生最佳效果的报道时间,即新闻只有等到特定时刻报道,才有更大的价值,又称为新闻的时宜性。这是特殊的新闻时律的特征,是新闻相对性的延伸。有些事实的价值受到时机的制约,只有在一定时间内报道才能成为新闻。有些新闻的报道时机是稍纵即逝的,有些则强调新闻报道的政治影响,均雷要冷处理.有些事实必须经过充分的沉淀,才能清晰地显露出它的趋势,在某个特定时机才能具有更大的新闻性。 6.新闻的时效:新闻的时效是指新闻报道得迅速、报道得快而又准确,即事件发生和报道的时间差越小,时效越高,这是对新闻时效的深度解释。报道迅速及时,给受众提供最新鲜的事实,是新闻的突出特征。新闻只有高时效,才有最大的价值。媒体的时效是形成媒介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新闻时效能使受众形成快捷的认识方式,有更多的时间理解更丰富的信息。 7.第一时间:第一时间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时空刚一发生,还没有被局外人知晓的时刻。也就是说,只有当事人和现场目击者知晓的事实,在被外界了解前就予以报道,是新闻报道的最高时效。增强新闻时效的制高点就是在“第一时间”报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报道文娱新闻应有科学的“市场观”_小学科学1-6年级教案

《报道文娱新闻应有科学的“市场观”_小学科学1-6年级教 案》 摘要:1.读者观众的需求与分布树立“市场观”,首先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市场,2.防止文娱新闻成为“调味品”与“调色剂” 文娱新闻有市场,但我们的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却不能滥用娱乐元素,所谓“调味”,就是在节目中穿插“血腥”、“恐怖”、“暴露”,有“火辣辣”的刺激 现代社会,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娱市场迅速扩容。包括出版、戏剧、音乐、美术在内的文化产业,和影视、流行音乐为主的演艺娱乐业,都成为文娱市场的主体。 而肩负传播信息、引导方向的主流媒体的文娱新闻报道,应与其相适应,既不能低俗、庸俗、恶俗,满心“市场化”,也不能无视必要的“市场观”,以致脱离了受众的健康需求。 “市场观”,是指我们制作新闻产品时,应建立起一种与受众紧密相连的关系,心中时时刻刻要有读者、观众的需求,遵循市场规律,讲究“产销对路”、“随行就市”。要经常了解市场,做市场调研。这与我们导向正确、思想内容健康的办报方针绝不矛盾。一个是市场攻略,一个是市场规范。我们应该寻找、服务、引导、做大这个市场。一、主流媒体应理直气壮地报道文娱新闻在多元化的社会里,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表现不仅难以避免,还应 该提倡。作为主流媒体,要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近年来,娱乐已 成为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以前单一的以文学、出版、戏剧为代表的文化新闻,目前已难以令读者与观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群满意。娱乐与文化并重,已成为媒体文化新闻板块的必然选择。为满足受众需求,适应市场发展,绝大多数的都市报、晚报、时尚杂志、电视媒体,都开辟了专门的娱乐新闻版、频道,而且迅速成为媒体抢夺眼球,提升发行量、收视点击率的重要支柱。主流媒体的文娱新闻工作者,只有先树立起正确 的“市场观”,然后才能得以在其中进行健康品位的引导。有些主流媒体因为党报党刊的定位,一贯保持其严肃性,其文化新闻往往突出宣传性,强调主流价值观,以图书出版、戏剧演出报道为主,似乎不屑于以影、视、歌明星为主的娱乐新闻。对泛娱乐化倾向,主流媒体不迎合、不炒作、不渲染的态度是正确的,但对文娱市场全然采取“回避的态度,不介入,不闻不问的鸵鸟政策”①,这就与主流媒体传播健康思想观念、引导大众文化欣赏水平的责任不相符合了,更与主流媒体也有“商品属性”的理念相悖。老百姓尤其是青年人,现在对娱乐生活的需求十分迫切。面对有强大需求的市场,我们的主流媒体不能为了抵制娱乐中的低俗之风,就消极地把娱乐报道拒之门外,如同为了泼脏水,竟把水中的婴儿也泼掉了。这显然是一种“因噎废食”之举。我国著名新闻学家、杰出的新闻教育家王中教授说:“我认为报纸有两重性:一 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要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作用。”即“既要提供新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6章 记 忆)【圣才出品】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6章记忆)【圣才出品】 第6章记忆 一、选择题 1.通过复述,信息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复述,Peterson和Peterson (1959)发现,短时记忆只能保持()(中山大学2006研) A.不超过1秒钟 B.大约5秒钟 C.大约20秒钟 D.大约1分钟 【答案】C 2.当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根据聚类原则(clusteringprinciple)加以组织时,意味着()(中山大学2006研) A.空间上接近的物体组合在一起而贮存于长时记忆中 B.语义相关的物体组合在一起而贮存于长时记忆中 C.单词在语音或者词行上相似的组合在一起 D.人们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包含很多结点的网络,并与各上位概念发生联系 【答案】D

3.工作记忆的容量是()(东北师范大学2006研) A.2—5 B.5—9 C.9—12 D.无限 【答案】B 4.能够比较好地解释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生理机制的记忆理论是()。 A.反响回路说 B.定位说 C.SPI理论 D.突触结构说 【答案】D 【解析】作为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元突触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突触变化一旦发生,记忆痕迹就会深刻地存储在大脑中。 5.具有加工信息与存储信息的双重功能的记忆叫()。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工作记忆 D.长时记忆

【解析】所谓工作记忆,是指人们在完成认知任务的过程中将信息暂时储存的系统。工作记忆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临时的心理“工作平台”,在这个工作平台上,人们对信息进行操作处理和组装,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进行决策以及解决问题。 6.某人每天早上起来都自动的会先刷牙,再洗脸,穿衣服……这属于()。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动作记忆 D.程序记忆 【答案】D 【解析】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7.材料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或被遗弃受()控制。 A.组块 B.注意 C.复述 D.编码

2021中国海洋大学新传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中国海洋大学考研——新闻与传播

个人考研感悟 终于圆梦中国海洋大学,回想起这大半年的备考时光,这是酸甜苦辣咸,尝尽人间百味啊!哈哈,其实不至于,但确实是经受了一场心理上的洗礼。 在这里,首先必须感谢high研当初的陪伴与支持,如果没有它,可能就不会成就现在的我。在我最迷茫最无措的时候,是high研给我指明了方向,才会让我成功上岸。所以,我想把我的考研之路写下来,给学弟学妹一个参考,希望大家都能得偿所愿,去到自己理想的院校。(论坛还给了非常优厚的稿费,两全其美。嘿嘿),希望你们也能像我当初一样,迷茫了就来这里看看,或许我的些许经验真的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呢。下面,言归正传。 不得不说考研之路非常艰辛,这是一场和自己较量的战场,不是像高三那样不断用模拟考的分数来量化每个人的实力,没有到考试分数出来前说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到底如何,备考的过程不论现在看来有多么的扎实,当时却是不断地质疑自己:我的实力真的够吗?认识的优秀前辈们都做不到凭什么我就能做到?诸如此类的质疑和慌乱,深夜里不断从四面八方袭来。 第二天一觉醒来只能强制住自己不去想这些,尽量不会去影响看书。实在焦灼看不下去书的时候,特别是在备考的前期又看不下去书又老是想定的目标会不会太高了,我就拿出白纸抄写心经,认真地写每一笔划,写完了一遍基本上心也平静下来了,或者拿着mp3听些热血的歌,再或者真的看不下去我就把笔一甩,自己去学校小树林蹦跶去了,坐一会儿听听音乐等心境平和下来了,再回去看书。 再说下我的考研之路: 一是落子不悔,自从选了中传就下定决心收心好好看书,也没想过换学校; 二是合理的时间规划,大家可以发现我的分数都考地规规矩矩,没有高分,低分也没有(334压分了所以我这个分数也不算低)说明我在各科的时间规划上 还算合理。 三是计划有度,保证执行,灵活变化。在备考之初我就根据师哥师姐们的经验贴总结出了自己大概的整个备考在时间上的安排,每个月每周也会制定任务,基本上都会去完成,实在完不成就适当调整计划。话说整个考研阶段我的作息情况大概是12点睡,6点半起,中午午睡半个小时,困的时候上咖啡,每天大概两到三杯,十点自习室关门回去玩半个小时手机,平常不带手机去教室,其他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