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最新)

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最新)

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最新)

为进一步整合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卫生与健康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32号)和《XX 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方案》(X发〔X〕156号),结合X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全国、X卫生与健康大会部署要求,以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为目标,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定位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模式,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放、辐射到基层,促进联合体内医疗管理同质化、精细化、科学化和医疗服务便捷化、优质化、人性化,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双向选择。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持续发展等要求,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由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双向选择、自愿结合的方式组建医联体。

2.坚持公益,三医联动。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优化调整医联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责权利关系,逐步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从而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3.改善服务,方便群众。联合体内要实行同质化管理,从服务环境、服务流程、服务态度等方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全方位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上级医疗机构要建立转诊绿色通道,为联合体其他医疗卫生机构预留优质医疗资源,促进基层首诊制度落实。

4.促进下放,夯实基础。利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对口支援、临检中心等手段,进一步打通优质资源下放通道,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多地辐射到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切实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增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能。

5.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在城市,以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为切入点,主要构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在农村,以县乡村一体化为核心,主要推进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在边远贫困地

区,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坚持先行先试、自主自愿,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一)到X年底,成立一批医联体并有效运行,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辐射基层,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50%以上,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二)到2020年底,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起定位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进一步整合共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州。

三、医联体组织模式

(一)医疗联合体。以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以管理、技术等为纽带的医疗服务联盟和医疗协作网络,在联合体内优化整合各自资源,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诊疗服务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根据合作方式,有纯学术合作的跨区域医疗联合体,有明确诊疗分工的区域内医疗联合体。

(二)医疗共同体。在县域内,以县级人民医院、维吾尔医医院为牵头单位,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县乡村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医疗共同体。医疗共同体内实

行医保付费总额控制,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医共体内部形成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三)医疗专科联盟。以综合实力最强的特色专科为牵头单位,建立区域内特色专科诊疗中心,联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相同技术力量,形成预防、保健、诊疗、康复网络,提升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

(四)民族医联合体。以民族医医院为牵头单位,建立相关民族医联合体,充分发挥维吾尔医、柯尔克孜医等民族医特色和优势,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和范围,满足各族群众对民族医服务的需求?

(五)远程医疗协作网。大力推进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六)医技科室联盟。以综合实力最强的医技科室为牵头单位,建立区域内临床检验、影像、心电、B超诊断、消毒供应等中心,联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相同技术力量,形成分工协作、同质管理、结果公认的合作网络,提升克州整体检测诊断水平,支持诊治活动开展,为成立独立的第三方医技机构探索经验。

四、主要工作

(一)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

1.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由克州人民医院牵头,组建中吉医疗联合体,促进双方学术交流合作。以组团式医疗援疆院包科为契机,推进克州人民医院与江苏省8家省管医院联合体建设,进一步深化双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合作。鼓励克州人民医院积极参加X人民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为主体的X 级医疗联合体,主动接受X优质医疗资源辐射。鼓励克州人民医院与三县一市人民医院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密切州、县两级合作。以对口支援、万名医师下基层等活动为平台,推进克州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与水平。(州卫计委牵头、人社局、财政局、外侨办配合实施)

2.积极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在阿图什市试点县域内开展医共体建设,鼓励其他县(市)开展试点。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探索以县域为单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探索建立县域内医疗卫生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打通县、乡、村三级卫生人才、技术和管理的贯通渠道;探索建立“县管乡用、乡招村用”的柔性流动用人机制,对县域内所有在职医务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定期考核、不定期轮岗,实现县、乡、村之间的纵、横向流动;探索在医共体内实行药品耗材、后勤服务、医疗质量控制等集约化管理,逐步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着力推进专科联盟建设。围绕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等健康扶贫大病救治疾病,成立以克州人民医院相关科室为牵头单位、各县(市)人民医院相关科室为成员单位的专科联盟。发挥“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优势,成立以克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胸痛中心为龙头,联合县(市)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建立区域内特色专科中心,提升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积极扶持阿图什市人民医院感染科耐药结核诊治能力建设,发挥州级耐药结核诊疗中心作用,建立健全克州耐药结核诊治网络。1家医疗机构可参加多个专科联盟。

4.扶持中医民族医联合体建设。积极培育柯尔克孜医发展,以克州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开展柯尔克孜医整理挖掘,打造柯尔克孜医集中诊疗区。分别以克州维吾尔医医院、阿克陶县维吾尔医医院为龙头,联合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维吾尔医科,打造2个维吾尔医联合体。在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试点引入维吾尔医、柯尔克孜医诊疗服务,充分挖掘和发扬民族医特色优势,造福各族群众。

5.稳步推进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以克州人民医院远程会诊分中心为核心,优先覆盖其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和边远贫困乡镇,构建起州、县、乡三级远程医疗网络。结合克州实际积极构建区域内远程医疗服务网络。鼓励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克陶县利用援疆资金,积极开展

县域内远程医疗网络建设,并与援疆省市联网,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克州各族群众。(州卫计委、发改委、财政局负责)

6.积极探索医技科室联盟建设。在城市,以州人民医院相关医技科室为牵头单位,建立区域内临床检验、影像心电、B超诊断、消毒供应等中心,联合县级医院相同技术力量,形成分工协作、结果公认的合作网络,提升克州整体检测诊断水平。在农村,以县(市)人民医院相关医技科室为牵头单位,建立县域内临床检验、影像、心电、B超、诊断、消毒供应等中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相关服务。

(二)发挥医保支付方式对完善医联体管理的促进作用

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付费总额控制的基础上,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等的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同时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院之间起付线及报销标准,支撑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不同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根据“总额控制、定额管理”的原则,按年初预算管理费用总额控制指标核定的医保费用按月拨付至医联体内各定点医疗机构。超支按比例分担,节余由医疗机构留用。

(三)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1.医联体内建立利益共享和责任分担机制,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落实各自功能定位。三级医院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

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州卫计委负责)

2.根据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明确双向转诊服务流程。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疗、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减轻负担的原则, 建立合理、畅通、方便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医联体内确需转诊的患者,可优先转至医联体内上级医院,上级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可转往医联体内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与康复。

3.发挥医保政策调节作用,对符合规定向上转诊的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向下转诊的住院患者不再次计算起付线,促进患者有序流动。将定点医疗机构落实诊疗职责和转诊情况与绩效考核和医保基金支付挂钩。完善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的差异化医保支付政策,促进基层首诊,引导双向转诊,对于未按转诊程序就医的患者,参保地可按规定降低医保支付比例或者不予支付。

(四)扎实推进“3+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组建以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和护理人员为主体的“3+X”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在联合体内上级医师指导下,为签约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结核病、艾滋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等为重点,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要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签约服务,将所有贫困人口纳入签约服务范围。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

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2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双向转诊患者就医需求,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五)加强对口帮扶工作

医联体内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要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赋予牵头单位对成员单位一定的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纵向合作。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的技术辐射作用,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学科优势,结合“骨干医师培训”“万名医师对口支援”“组团式”援疆等工作,牵头单位和成员单位形成对口帮扶关系,有效下放优质医疗资源。牵头单位要结合医师区域注册,安排相对固定的医师定期到成员单位开展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安排管理团队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成员单位要定期委派人员到牵头单位进修学习,把对口支援工作具体化、制度化、常态化。要结合成员单位所在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扶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六)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

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在医联体内部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发挥远程医疗作用,开展远程医学检验、病理、影像等诊断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能力。

(七)创新药品招标采购方式

探索以医联体参与网上药品集中采购,逐步形成药品在医联体内共享与配送机制。落实《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积极推行“两票制”。医联体内使用的药品,依托X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开展集中招标采购。增强医联体在药品招标采购中的参与度,降低药品实际价格?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做好统筹安排,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要参照本方案抓紧制定适合本区域的医联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医联体建设目标及时间进度,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二)加强部门协调。各县(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联体建设工作的指导。人社部门要加强医保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改(价格)部门要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财政部门要落实对公立医疗机构各项财政补助政策。医联体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医联体建设。

(三)加强督查评估。各县(市)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医联体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重点考核牵头单位资源下放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情况,要根据考核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医联体建设方案。要督促指导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制订医联体章程或签订合作协议,明确责权利关系,统筹兼顾医联体内各方利益,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共

赢、协同发展。要跟踪和定期总结医联体试点情况,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加强宣传培训。各县(市)要开展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对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逐步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