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指数与对数运算及大小比较教案

指数与对数运算及大小比较教案

指数与对数运算及大小比较教案
指数与对数运算及大小比较教案

指数、对数及其运算

知识点:

1.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式子n a 叫做根式(radical ),这里n 叫做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 ),a 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

2.分数指数幂

规定: (1)零指数幂)0(10≠=a a

(2)负整数指数幂()10,n n a a n N a

-*=≠∈ (3)正分数指数幂()0,,,1m n m n a a a m n N n *=>∈>;

(4)负分数指数幂()110,,,1m n m n m n a a m n N n a a

-*==>∈>

(5)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 ),,0(Q s r a ∈>; (2)rs s r a a =)(

),,0(Q s r a ∈>; (3)s r r a a ab =)(

),0,0(Q r b a ∈>>.

(4) a a n n =)( (5)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

当n 是偶数时,???<≥-==)

0()0(||a a a a a a n n

4. 无理指数幂

一般地,无理数指数幂),0(是无理数αα>a a 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无理数指数幂.

5.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Logarithm )

,记作:N x a log =

a — 底数,N — 真数,N a log — 对数式

两个重要对数:

○1 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 ):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2 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 ):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6.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x N a =log ? N a x =

对数式 ?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a → 幂底数

对数 ← x → 指数

真数 ← N → 幂

7. 对数的性质

(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2)1的对数是零:01log =a ;

(3)底数的对数是1:1log =a a ; (4)对数恒等式:b a N a b a N a ==log ,log ;

(5)n a n a =log .

8. 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

1 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

2 =N

M a log M a log -N a log ; ○

3 n a M log n =M a log )(R n ∈. 9. 换底公式

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a ,且1≠a ;0>c ,且1≠c ;0>b ). 利用换底公式可推导下面的结论

(1)对数的降幂公式 : 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2)a

b b a log 1log = “六法”比较指数幂大小

对于指数幂的大小的比较,我们通常都是运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但很多时候,因幂的底数或指数不相同,不能直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比较.这就必须掌握一些特殊方法.

1.转化法

例1 比较1

2(322)-+与2

3

(21)-的大小. 解:∵22322(21)(21)-+=+=-,

∴1

1

222(322)[(21)]21---+=-=-.

又∵0211<-<,

∴函数(21)x y =-在定义域R 上是减函数.

∴2

321(21)-<-,即2

1

3

2(322)(21)-+<-. 评注:在进行指数幂的大小比较时,若底数不同,则首先考虑将其转化成同底数,然后再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进行判断.

2.图象法

例2 比较0.7a 与0.8a

的大小.

解:设函数0.7x y =与0.8x y =,则这两个函数的图象关系如图.

当x a =,且0a >时,0.80.7a a >;当x a =,且0a <时,0.80.7a a <;当0x a ==时,0.80.7a a =.

评注:对于不同底而同指数的指数幂的大小的比较,利用图象法求解,既快捷,又准确.

3.媒介法

例3 比较124.1-,345.6,1313??- ???的大小. 解:∵13

1

3004215.6 5.61 4.1 4.1

03-??>==>>>- ???, ∴13

134215.6 4.13-??>>- ???

. 评注:当底数与指数都不相同时,选取适当的“媒介”数(通常以“0”或“1”为媒介),分别与要比较的数比较,从而可间接地比较出要比较的数的大小.

4.作商法

例4 比较a b a b 与b a

a b (0a b >>)的大小. 解:∵a b a b a b a b b a a b a b a a a a b b a b b b --??????????=== ? ? ? ? ???

???????? , 又∵0a b >>,∴1a b

>,0a b ->. ∴1a b a b -??> ???,即1a b b a a b a b

>.∴a b b a a b a b >. 评注:当底数与指数都不同,中间量又不好找时,可采用作商比较法,即对两值作商,根据其值与1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所比值的大小.当然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值最好都是正数.

5.作差法

例5 设0m n >>,0a >,且1a ≠,试比较m m a a -+与n n a a -+的大小.

解:()()m m n n m m n n a a a a a a a a ----+-+=+--()()m n m n a a a a --=-+-

(1)(1)(1)()n m n m m n m n n m a a a a a a a -----=-+-=--.

(1)当1a >时,∵0m n ->,∴10m n a

-->. 又∵1n a >,1m a

-<,从而0n m a a -->. ∴(1)()0m n n m a a a ---->.∴m m n n a a a a --+>+.

(2)当01a <<时,∵1m n a

-<,即10m n a --<. 又∵0m n >>,∴1n a <,1m a

->,故0n m a a -<. ∴(1)()0m n n m a a a ---->.∴m m n n a a a a --+>+.

综上所述,m m n n a a a a --+>+.

评注:作差比较法是比较两个数值大小的最常用的方法,即对两值作差,看其值是正还是负,从而确定所比值的大小.

6.分类讨论法

例6 比较221x a +与22x a +(0a >,且1a ≠)的大小.

分析:解答此题既要讨论幂指数221x +与2

2x +的大小关系,又要讨论底数a 与1的大小关系.

解:(1)令22212x x +>+,得1x >,或1x <-.

①当1a >时,由22212x x +>+, 从而有22212x x a a ++>;

②当01a <<时,22212x x a

a ++<. (2)令22212x x +=+,得1x =±,22212x x a a ++=.

(3)令22212x x +<+,得11x -<<.

①当1a >时,由22212x x +<+,

从而有22212x x a a ++<;

②当01a <<时,22212x x a a ++>.

评注: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运用分类讨论法时,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涉及到指数函数问题时,通常将底数与1的大小关系作为分类标准.

指数对数比较大小练习题=

指数、对数比较大小 1.下图是指数函数(1)x y a =,(2)x y b =,(3)x y c =,(4)x y d =的图象,则a , b , c , d 与1的大小关系是( ) A .1a b c d <<<< B .1b a d c <<<< C .1a b c d <<<< D .1a b d c <<<< 2.图中曲线是对数函数y =log a x 的图象,已知a 取431 3,,, 3510 四个值,则相应于C 1, C 2,C 3,C 4的a 值依次为( ) A .101, 53,34,3 B .53,101,34,3 C .101,53,3,34 D .5 3 ,101,3,34 3.已知()log a f x x =,()log b g x x =,()log c r x x =,()log d h x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 , b , c , d 的大小为( ) A .c d a b <<< B .c d b a <<< C .d c a b <<< D .d c b a <<< 4.如果01a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113 2 (1)(1)a a -<- B .1(1)1a a +-> C .(1)log (1)0a a -+> D .(1)log (1)0a a +-< 5.若log 2log 20n m >>时,则m 与n 的关系是( ) y x 1O (4) (3) (2) (1)

A .1m n >> B .1n m >> C .10m n >>> D .10n m >>> 6.已知log 5log 50m n <<,则m ,n 满足的条件是( ) A .1m n >> B .1n m >> C .01n m <<< D .01m n <<< 7.设5 .1348 .029.0121,8 ,4-? ? ? ??===y y y ,则( ) A .213y y y >> B .312y y y >> C .321y y y >> D .231y y y >> 8.以下四个数中的最大者是( ) A .2(ln 2) B .ln(ln 2) C . D .ln 2 9.若a =2log π,b =7log 6,c =2log 0.8,则( ) A .a >b >c B .b >a >c C .c >a >b D .b >c >a 10.设323log ,log log a b c π=== ) A .a b c >> B .a c b >> C .b a c >> D .b c a >> 11.设3.02 13 1)2 1(,3log ,2log ===c b a ,则( ) A .a b c >> B .a c b >> C .b a c >> D .b c a >> 12.设232555322555 a b 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 B .a c b >> C .b a c >> D .b c a >>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

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了解对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对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假设 20XX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 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 20XX 年的 2 倍? 1 8% = 2 x=? 也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 二、新授内容: aa 0,a 1 的b 次幂等于 N ,就是a b N ,那么数 b 叫做以 a 为底 N 的对 ⑴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在指数式中 ⑵ log a 1 0 , log a a 1 ; ∵对任意 a 0且 a 1, 都有 a 0 1 ∴log a 1 0 同样易知: log a a 1 ⑶对数恒等式 如果把 a b N 中的 b 写成 log a N , 则有 a logaN N . 定义:一般地,如果 数,记作 log a N b , a 叫做对数的底数, N 叫做真数. a b log a Nb 例如: 42 16 log 4 16 2 2 102 100 log 10 100 2 ; 探究: 1。 1 42 2 log 42 12 ; 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 10 2 0.01 log 10 0.01 2. log a N b 中的 N 可以取哪些值? 2. 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log a 1 ? log a a ?

指数式和对数式比较大小

指数式和对数式比较大 小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指数式和对数式比较大小五法 方法一:利用函数单调性 同底的指数式和对数式以及同指数的指数式的大小,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 核心解读: 1.比较形如m a 与n a 的大小,利用指数函数x y a =的单调性. 2.比较形如log a m 与log a n 的大小,利用对数函数log a y x =的单调性. 3.比较形如m a 与m b 的大小,利用幂函数m y x =的单调性. 例1: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0.30.3,30.3 (2)2log 0.8,2log 8.8 (3)0.30.3,0.33 [解](1)利用函数0.3x y =的单调性. 因为函数0.3x y =在R 上单调递减,<3,所以0.30.3>30.3. (2)利用函数2log y x =的单调性. 因为函数2log y x =在(0,)+∞单调递增,<,所以2log 0.8<2log 8.8. (3)利用函数0.3y x =的单调性. 因为函数0.3y x =在(0,)+∞单调递增,<3,所以0.30.3<0.33. 方法二:中间桥梁法 既不同底又不同指的指数式、对数式比较大小,不能直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可利用特殊数值作为中间桥梁,进而可比较大小. (1)比较形如m a 与n b 的大小,一般找一个“中间值c ”,若m a c <且m c b <,则m n a b <;若m a c >且n c b >,则m n a b >.常用到的特殊值有0和1.(0log 1a =,1log a a =,01a =) (2)比较形如m a 与n b 的大小,一般可以取一个介于两值中间且与题目中两数都能比较大小的一个中间值,即n a 或者m b ,进而利用中间值解决问题.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0.41.9, 2.40.9 (2)124()5,139()10 [解](1)取中间值1. 因为0.4 01.9 1.91>=, 2.400.90.91<=,所以0.4 2.41.90.9>. (2)取中间值1 29()10 . 利用函数910 x y =()的单调性比较139()10和129()10的大小,易知139()10>129()10.利用函数12y x =单调性比较124()5和129()10的大小,易知124()5<129()10.所以139()10>1 24()5. (补充:对于指数相同底数不同的两指数式比较大小,也可以通过做比与1比较大小的方法比较两数的大小.)

教案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案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 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常用对数的概念. ⑵ 掌握对数的运算法则. 能力目标: 会运用对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对数的概念和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 对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以复习指数的相关知识导入新课.(板书,提问等.5分钟) 问题1:2的多少次幂等于8? 问题2:2的多少次幂等于9? 显然,这是同一类问题.就是已知底数和幂如何求指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引进一个新数——对数. 二、新课教学 1.新概念 法则1 lg lg lg MN M N =+(M >0,N >0). 法则2 lg lg lg M M N N =-(M >0,N >0). 法则3 lg n M =n lg M (M >0,n 为整数). 上述三条运算法则,对以)1,0(≠>a a a 为底的对数,都成立. 2.概念的强化 例4 (讲授)用lg x ,lg y ,lg z 表示下列各式: (1)lg xyz ;(2)lg x yz ;(3)z .

解 (1) lg xyz =lg x +lg y +lg z ; (2) lg x yz =lg lg lg lg lg x yz x y z -=-+()=lg lg lg x y z --; (3) z 2lg x +3lg z -=2lg x +2 1lg y 3lg z -. 例5 (启发学生回答或提问)已知2ln =0.6931,3ln =1.0986.计算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 (1))34ln(75?; (2)18ln . 分析 关键是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将所求的对数用2ln 与3ln 来表示. 解 (1))34ln(75?=54ln +73ln =54ln +73ln =522ln +73ln (2)18ln =2118ln =2192ln ?=2 1(2ln +9ln )=21(2ln +23ln ) =0986.16931.02 1+?=1.44515≈1.4452. 例6 求下列各式的值: (1)lg2lg5+; (2)lg600lg2lg3--. 分析 逆向使用运算法则,再利用性质lg101=进行计算. 解 (1)lg2lg5lg(25)lg101+=?==; (2)2600lg600lg2lg3lg( )lg100lg102lg10223 --=====?. 3.巩固性练习 练习3.3.3 ( 12分钟) 1.用lg x ,lg y ,lg z 表示下列各式: (1) (2)lg xy z ; (3)2lg()y x ; (4) 2.已知2ln =0.6931,3ln =1.0986,计算下列各式的值(精确到0.0001): (1)ln 36; (2)ln 216; (3)ln12; (4)911ln(23)?. 答案:1.(1)1lg 2 x ;(2)lg lg lg x y z +-;(3)2lg 2lg y x -;(4)111lg lg lg 243x y z +-. 2.(1) 3.5834;(2)5.3751;(3)1.2424;(4)18.3225. 三、小结(讲授,5分钟) 1.本节内容

指数对数概念及运算公式

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重难点 根式的概念: ①定义:若一个数的n 次方等于),1(* ∈>N n n a 且,则这个数称a 的n 次方根.即,若 a x n =,则x 称a 的n 次方根)1*∈>N n n 且, 1)当n 为奇数时,n a 的次方根记作n a ; 2)当n 为偶数时,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而正数a 有两个n 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 )0(>±a a n . ②性质:1)a a n n =)(; 2)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3)当n 为偶数时,???<-≥==) 0() 0(||a a a a a a n 幂的有关概念: ①规定:1)∈???=n a a a a n (ΛN * , 2))0(10 ≠=a a , n 个 3)∈=-p a a p p (1 Q ,4)m a a a n m n m ,0(>=、∈n N * 且)1>n ②性质:1)r a a a a s r s r ,0(>=?+、∈s Q ), 2)r a a a s r s r ,0()(>=?、∈s Q ), 3)∈>>?=?r b a b a b a r r r ,0,0()(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例 求值 (1) 3 28 (2)2 125 - (3)()5 21- (4)() 43 8116- 例.用分数指数幂表示下列分式(其中各式字母均为正数) (1)43a a ? (2)a a a (3)32 )(b a - (4)43 )(b a + (5)32 2b a ab + (6)42 33 )(b a + 例.化简求值

(1)0 121 32322510002.08 27)()()()(-+--+---- (2)2 11 5 3125.05 25 .231 1.0)32(256) 027.0(?? ????+-+-????? ?-- (3)=?÷ ?--3133 73 32 9a a a a (4)21 1511336622263a b a b a b ??????-÷- ??? ??????? = (5 )= 指数函数的定义: ①定义:函数)1,0(≠>=a a a y x 且称指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R , 2)函数的值域为),0(+∞, 3)当10<a 时函数为增函数. 提问:在下列的关系式中,哪些不是指数函数,为什么? (1)2 2 x y += (2)(2)x y =- (3)2x y =- (4)x y π= (5)2y x = (6)2 4y x = (7)x y x = (8)(1)x y a =- (a >1,且2a ≠) 例:比较下列各题中的个值的大小 (1)1.72.5 与 1.7 3 ( 2 )0.1 0.8 -与0.2 0.8 - ( 3 ) 1.70.3 与 0.93.1 例:已知指数函数()x f x a =(a >0且a ≠1)的图象过点(3,π),求 (0),(1),(3)f f f -的值. 思考:已知0.7 0.9 0.8 0.8,0.8, 1.2,a b c ===按大小顺序排列,,a b c . 例 如图为指数函数x x x x d y c y b y a y ====)4(,)3(,)2(,)1(,则 d c b a ,,,与1的大小关系为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作:数应3班向世威) 《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数学必修(一) 目次: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第4次印刷 1教材分析 1.1内容与内容解析 《对数函数》是普通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第二章对数函数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节讲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作准备。对数概念是在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定义的,是继研究指数函数之后的另一种重要基本函数,它是在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对函数类型的拓广,同时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1.2地位与作用解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对数模型的认识与理解,为学习对数函数作好准备。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图像及其基本性质,在第二章又进一步学习了指数函数及其运算、图像和性质,特别是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的学习,学生已多次体会了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并且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因此,学生已具备了探索发现研究对数定义的认识基础,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和灵活运用类比、转化、归纳等数学思想的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 1.能初步判别具体函数是否为对数函数,了解对数的概念并能用语言刻画,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掌握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2.(经历观察、分析、猜想、验证、证明、概括等数学活动),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引入对数的必要性;通过探究理解对数的性质。领悟从()的思想方法 3.感知对数的重要性,从“发现”中体验成功,进一步提高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同时培养严谨的思维品质和探究意识;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数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初步应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难点:对数概念的理解,对数性质的理解 5教法学法 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结合直观教学法和讲授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的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采用讲讲练练的教学程序,运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转化策略,通过教师的讲,数学家对对数的痴迷激发学生好奇,从实际问题导入对数概念、对数符号,理解对数的意义,通过典型例题的讲授,充分揭示对数式与指数式间的关系,掌握求对数值的方法,通过学生典型习题的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间的关系,掌握求对数的一些方法,在讲练结合中实现教学目标。 6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黑板 7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活动1 【教师】引例(3分钟) 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5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对数及其运算法则-教案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对数及其运算法则·教案 ?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记忆对数的定义,对数与指数的互化,对数恒等式及对数的性质. 2.理解并掌握对数运算法则的内容及推导过程. 3.熟练运用对数的性质和对数运算法则解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对数定义、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难点是对数定义中涉及较多的难以记忆的名称,以及运算法则的推导. 教学过程设计 师:(板书)已知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7.2%,求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多少倍? 生:设原来国民生产总值为1,则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y=(1+7.2%)20=1.07220,所以20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1.07220倍. 师:这是个实际应用问题,我们把它转化为数学中知道底数和指数,求幂值的问题.也就是上面学习的指数问题. 师:(板书)已知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率为7.2%,问经过多年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4倍? 师:(分析)仿照上例,设原来国民生产总值为1,需经x年后国民生产总值是原来的4倍.列方程 1.072x=4. 我们把这个应用问题转化为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这是上述问题的逆问题,即本节的对数问题. 师:(板书)一般地,如果a(a>0,a≠1)的b次幂等于N,就是ab=N,那么数b就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 logaN=b, 其中a叫做底数,N叫做真数,式子logaN叫做对数式. 师:请同学谈谈对对数这个定义的认识. 生:对数式logaN实际上就是指数式中的指数b的一种新的记法. 生:对数是一种新的运算.是知道底和幂值求指数的运算. (此刻并不奢望学生能说出什么深刻认识,只是给他们自己一个去思维认识对数这个定义的机会.) 师:他们说得都非常好.实际上ab=N这个式子涉及到了三个量a,b,N,由方程的观点可得“知二求一”.知道a,b可求N,即前面学过的指数运算;知道b(为自然数时),N可求a,即初中学过的开 记作logaN=b.因此,对数是一种新的运算,一种知道底和幂值求指数的运算.而每学一种新的运算,首先要学习它的记法,对数运算的记法为logaN,读作:以a为底N的对数.请同学注意这种运算的写法和读法. 师:实际上指数与对数只是数量间的同一关系的两种不同形式.为了更深入认识并记忆对数这个概念,请同学们填写下列表格.(打出幻灯) ? 式子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一) 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 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3.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了解对数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对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假设20XX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XX 年的2倍? ()x %81+=2?x =? 也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 二、新授内容: 定义:一般地,如果 ()1,0≠>a a a 的b 次幂等于N ,就是N a b =,那么数 b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 数,记作 b N a =log ,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b N N a a b =?=log 例如:1642= ? 216log 4=; 100102 =?2100log 10=; 242 1= ?2 12log 4= ; 01.0102 =-?201.0log 10-=. 探究:1。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b N a =log 中的N 可以取哪些值? ⑴ 负数与零没有对数(∵在指数式中 N > 0 ) 2.根据对数的定义以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1log a ? =a a log ? ⑵ 01log =a ,1log =a a ; ∵对任意 0>a 且 1≠a , 都有 10 =a ∴01log =a 同样易知: 1log =a a ⑶对数恒等式 如果把 N a b = 中的 b 写成 N a log , 则有 N a N a =log .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3、理解对数恒等式并能运用于有关的对数计算; 4、能够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的运算法则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对数定义的探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探究与活动,明白考虑问题要细致,说理要明确; 3、通过探究对数和指数之间的互化,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验数学的严谨性,培养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分析、严谨认真的良好思维习惯和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2、感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认知过程; 3、体验数学的科学功能、符号功能和工具功能,培养学生直觉观察、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数的定义;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3)对数的运算法则及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1)对数概念的理解; (2)运算法则的探究与证明;

三、 教辅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讲练结合; 四、 教学模式 采用引导发现模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讲授,引导学生思考并加以探索学习; 五、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回顾上节课的指数的概念及运算性质, 根据指数的知识可以很容易得出22=4、52=32,但是当2=26x 时,此时的x 的值为多少呢? 把这个用来引入的问题抛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分析讲解问题之后引出对数的概念; 问题如下: 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取4次,还有多长? (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 分析如下: 1次 2次 3次 4次 … n 次 12 212?? ??? 312?? ??? 412?? ??? … 12n ?? ??? ∴(1)取第4次的长度为:4 12?? ??? ; (2)12x ?? ???=0.125,根据以往所学,可以求出x =3; (二) 引出概念 (1)多媒体展示出定义: 定义:一般地,如果 的x 次幂等于N , 就是 x a N = ,那么数x 叫做 a 为底 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 ,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注:1)在定义中注意底数a 的取值 ; 2)在x a N =中,,有次可以知道负数和0,没有对数; ()1,0≠>a a a ()1,0≠>a a a

指数和对数比大小专题

指数和对数比大小问题专题 方法一:同步升(降)次法 例1.(2019?大连二模)设4log 3a =,5log 2b =,8log 5c =,则( ) A .a b c << B .b c a << C .b a c << D .c a b << 方法二:去常数再比 例2(2019?开福区)设3log 18a =,4log 24b =,34 2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 << B .a c b << C .b c a << D .c b a << 方法三:由x x x f ln )(= 引出的大小比较问题 例3:(2017?新课标Ⅰ)设x 、y 、z 为正数,且235x y z ==,则( ) A .235x y z << B .523z x y << C .352y z x << D .325y x z << 例4.利用函数的性质比较122,133,16 6 例5.(2019?洛阳三模)若m ,n ,(0,1)p ∈,且35log log m n lgp ==,则( ) A .1113 5 10 m n p << B .1113 5 10 n m p << C .1111035p m n << D .1113105 m p n << 【例6】下列四个命题:①ln55ln 2;②ln e ;③11;④3ln 242e ;其中真命题 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方法四:糖水不等式解决对数比大小 【例7】比较10log 9和11log 10大小. 【例8】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0.2 3、3log 2、5log 4的大小. 【例9】比较31log 4和π1 log 1.4 【例10】(1)比较2log 3和2 3 log 2的大小;(2)比较3log 2与20.log 30.. 强化训练 1.已知5445 58,138<<,设5813log 3,log 5,log 8a b c === A .a b c << B .b a c << C .b c a << D .c a b << 2.(2020?全国I 卷)若242log 42log a b a b +=+,则( ) A. 2a b > B. 2a b < C. 2a b > D. 2a b < 3.(2020?全国II 卷)若2233x y x y ---<-,则( ) A. ln(1)0y x -+> B. ln(1)0y x -+< C. ln ||0x y -> D. ln ||0x y -<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版数学教材必修1中3.4.1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的一节课中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和常用对数以及如何用计算器来求对数。本节课所完成的教学任务是本小节的重点,在这一节课里要让学生完成对数运算法则的学习。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对数的3个运算法则性质,克服对对数运算的一些误解,如把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错误地迁移到对数的运算中,误以为(),log log log N M MN a a a ?=,等。 传统的教学,教师往往把对数的运算法则先告诉学生,教学的重心放在对这些运算法则的确认上,即设法证明这些运算法则.对数的运算法则有哪些?为什么就这些?都是由教师给出的,学生不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忽视这些结论来源的教学。另外,教师对学生事实上容易产生的误解采取回避的方式,待作业中或者考试时出现错误时再加以纠正,并不是从源头上防止错误的产生。 由于现在的学生手中普遍有计算器,就可以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观察现象,研究问题,发现真理,自觉纠正错误,自我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掌握了指数的运算和指数函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数学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迁移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适当的提问和让学生亲身尝试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和归纳,掌握对数的性质及对数性质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观察现象,研究问题,发现结论,自我纠正错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精神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对数的性质及性质的运用。 2、难点:如何得出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其理解。

指数与对数运算及大小比较教案

指数、对数及其运算 知识点: 1.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式子n a 叫做根式(radical ),这里n 叫做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 ),a 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 2.分数指数幂 规定: (1)零指数幂)0(10≠=a a (2)负整数指数幂()10,n n a a n N a -*=≠∈ (3)正分数指数幂()0,,,1m n m n a a a m n N n *=>∈>; (4)负分数指数幂()110,,,1m n m n m n a a m n N n a a -*==>∈> (5)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 ),,0(Q s r a ∈>; (2)rs s r a a =)( ),,0(Q s r a ∈>; (3)s r r a a ab =)( ),0,0(Q r b a ∈>>. (4) a a n n =)( (5)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 当n 是偶数时,???<≥-==) 0()0(||a a a a a a n n 4. 无理指数幂 一般地,无理数指数幂),0(是无理数αα>a a 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无理数指数幂. 5.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Logarithm ) ,记作:N x a log = a — 底数,N — 真数,N a log — 对数式 两个重要对数: ○1 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 ):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2 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 ):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6.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x N a =log ? N a x = 对数式 ?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a → 幂底数 对数 ← x → 指数 真数 ← N → 幂 7. 对数的性质 (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2)1的对数是零:01log =a ; (3)底数的对数是1:1log =a a ; (4)对数恒等式:b a N a b a N a ==log ,log ; (5)n a n a =log . 8. 对数的运算性质

高中数学对数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数学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 教案 xx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xx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换;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形成知识技能; 2、能力目标: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对数的模型,让学生有能力去解决今后有关于对数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动手,通过做练习,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分析目标:通过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分析各种思维的技巧,掌握对数运算的重要性质。 二、教学理念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从学习中体会快乐。本节课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从中认识对数的模型,体会对数的必要性。在教学重难点上,我步步设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练习、探究活动,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实例引入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 2、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观察发现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材分析 本节讲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做准备。这在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及科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对数概念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对数的定义;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相互转化及其条件。难点:(1)对数概念的理解; (2)对数运算性质的理解;(3)换底公式的应用。 六、课时安排:1个课时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我们能从关系y?13?1.01x中,算出任意一个年头x的人口总数,反之,如果问“哪一年的人口总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该如何解决? 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就引出这节课将要学习的问题,即对数与对数运算的问题,以及指数与对数如何相互转换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1.对数的定义 x 一般地,如果a?n(a?0,且a?1),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

专题08 利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性质解决大小比较问题

专题8 利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性质解决大小比较问题 一、选择题 1.【山东寿光现代中学2018届高三开学考】已知实数,那么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2.【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2018届高三开学考】设,,,则,,的大小关系是()A. B. C. D. 3.【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8届高三开学考】若,则下列不等式错误的是() A. B. C. D. 4.【南阳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考】设,则() A. B. C. D. 5.【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月考】已知,,,则() A. B. C. D. 6.【安徽省亳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期中】如图①,②,③,④,根据图象可得a、b、c、d与1的大小关系为() A. a<b<1<c<d B. b<a<1<d<c C. 1<a<b<c<d D. a<b<1<d<c 7.【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6-2017学年期末】已知a b=0.3 2,0.2 0.3 c ,则a,b,c三者的大 小关系是()

A . b >c >a B . b >a >c C . a >b >c D . c >b >a 8.【赣州市2016-2017 学年期末】设log a = 0.013b =, c =,则( ) A . c a b << B . a b c << C . a c b << D . b a c << 9.【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16-2017学年期末】已知ln x π=, 5log 2y =, 12 z e - =,则( ) A z x y << B y z x << C z y x << D x y z << 10.【梅河口五中2016-2017学年期末】设0.1359 2,ln ,log 210 a b 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 a b c >> B . a c b >> C . b a c >> D . b c a >> 11.【山东寿光现代中学2016-2017学年模块监测】下列关系式中,成立的是( ). A . 03131log 4log 105??>> ??? B . 0 1331log 10log 45?? >> ??? C . 03131log 4log 105??>> ??? D . 0 133 1log 10log 45?? >> ??? 12.【烟台市2016-2017学年期末】已知1a b >>, 01c <<,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 . c c a b < B . a b c c > C . log log a b c c > D . log log c c a b > 13.【山东菏泽一中、单县一中2016-2017学年期末】若0.633log 0.6,3,0.6a b c ===,则( ) A . c a b >> B . a b c >> C . b c a >> D . a c b >> 14.【山东省潍坊寿光市2016-2017学年期末】若0.633log 0.6,3,0.6a b c ===,则( ) A . c a b >> B . a b c >> C . b c a >> D . a c b >> 15.【河南南阳一中2018届第一次考】已知1 3 2a -=, 2 1log 3b =, 12 1 log 3c =,则( ) A . a b c >> B . a c b >> C . c a b >> D . c b a >> 16.【甘肃省天水一中2016-2017 学年期末】已知a = 0.32b =, 0.20.3c =,则,,a b c 三者的大小 关系是( ) A . b c a >> B . b a c >> C . a b c >> D . c b a >> 17.【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6-2017 学年期末】设log a =, 0.01 3b =, ln 2 c =,则( )

对数及对数运算教案祥

对数及对数运算教案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对数于对数的运算(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 (3)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重点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难点 对数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类型 新课教学 五、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由指数引入对数) 问题引入: T:请同学们看到62页的思考题,根据给出的关系式我们可以求出任意一年头x的人口总数,但是我们人口是要限制的,不能无限的增长下去,那么哪一年的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也就是说,(抽象出,板书),对于13 1.01x y=?,当已知x的值时,可求出y的值.反之,当已知y的值(x y a N ==)时,如何求出x的值,或者说x该如何表示?

T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对数.(板书本节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问题进一步的探究,引出对数的概念,了解引出对数的必要性. (2)新课教学 T :首先,看到书上给出的对数的概念(板书对数的概念)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x a N =(0a >且1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做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注:1o 注意对数的写法;2o 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T :好的,看到我们的概念,注意对数的写法,可以看出对数实际就是对指数中的指数的另一种表示,那么这里的a 也就要满足0a >且1a ≠. 特殊地,1o 常用对数:把10log N 记为lg N ; 2o 自然对数:把log e N 记为ln N . T :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的出现是为了方便表示、计算. T :呐,再看到对数的概念,既然对数的引入与指数有关,那么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探究指数与对数的关系 当0a >且1a ≠时,log x a a N x N =?= 指数式 ? 对数式 底数 a ←→ 底数

专题08 利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性质解决大小比较问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比较大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2.若,是任意非零实数,且,则(). A. B. C. D. 【-=-=答案=-=-】B 【解析】 3.设,则的大小顺序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 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D 4.已知实数,则的大小关系为()A. B. C. D. 【-=-=答案=-=-】D 【解析】 因为,所以a<b.

因为,所以c>b, 故-=-=答案=-=-为:D 5.若满足,则 A. B. C. D. 【-=-=答案=-=-】A 【解析】 6.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0.43<30.4<log40.3 B. 0.43<log40.3<30.4 C. log40.3<0. 43<30.4 D. log40.3<30.4<0.43 【-=-=答案=-=-】C 【解析】 因为且,故,选C. 7.已知,,,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由题意得, ∴. 故选B. 8.已知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 B. C. D. 【-=-=答案=-=-】A 【解析】 由图象,得在上单调递增,即,在上单调递增,且增加得越来越慢,即,则.故选A. 9.设,则() A. B. C. D. 【-=-=答案=-=-】D 【解析】 ,故,故选D. 10.若===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 a>b>c B. b>a>c C. a>c>b D. b>c>a 【-=-=答案=-=-】D 【解析】 11.若函数在区间上递增,且,则() A. B. C. D. 【-=-=答案=-=-】B

对数与对数运算的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的教案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案 授课教师:马吉艳课时:一个课时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数学必修1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2.2.1对数与对数运算的内容,它是研究学习后续知识对数函数与性质的必备基础知识。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得出对数的定义与性质,让学生学会指数与对数的互化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 对数式求值。通过指数运算性质,根据对数定义,采用逆向思维对对数的乘法运算进行推导,从对数的积运算的推导过程中,用类似的方法得到其他运算性质。在学生基本掌握这些性质后,通过练习与引导推导出换底公式。运用观察、操作来领悟规律,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交流中突破难点,打破传统教学的死记硬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指数与对数的关系;(2)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3)能灵活运用对数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定义与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数运算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严谨的思维态度;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探究、创新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程类型 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以及对数的运算性质。 (2)难点:对数运算性质的推导与运用。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类比分析与发现。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案设计说明复习引入: 1.老师带领学生复 习指数的定义。 2.复习2.1.2例题8 的解答方法,提问 “如果反过来求哪 一年的人口数可以 达到18亿,20亿, 30亿……”该怎样解 答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 老师口述:非常好, 我们要求x,其实就 是知道了底数和幂 的值,反过来求指 数。这就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对数。 4.老师讲解对数的 概念并板书: 一般地,如果 1.学生回答根指 数、分数指数幂、 有理数指数幂的 定义及表达式。 2.学生在草稿本 上写下计算表达 式分析,回答: 知道了某一个年 头的人口总数y, 实际就是要求x, 根据指数的定 义,可以求1.01 的几次方等于y, 即指数x。 3.学生记忆与理 解对数的定义。 4.学生回答:理 解了。 现代教育 心理学认为任 何新知识的学 习、新发现的创 造都得以现有 的认知水平和 经验为基础。因 此,设计旧知识 的复习是有必 要的,通过已学 知识,引导学生 运用所学探索 新问题的解决 方法,让学生有 一个清晰的思 路,这不仅巩固 了所学的知识, 也让学生学以 致用,更有利于 新课的开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