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综述

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综述

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综述
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财务舞弊

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而且复杂的角色,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舞弊一旦发生,所造成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信息使用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乃至相关决策机构作出错误的投资,融资等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次序。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维护会计的发展,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以查处并减少舞弊。因此,对财务舞弊相关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本文献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方法,舞弊预警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讨论。用于披露和解决一定的财务舞弊上的问题。

关键字:财务舞弊,舞弊报表,不当披露

前言:近十年来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顾雏军创造的格林柯尔“神话”;绿放心的隐瞒费用,虚增利润。财务舞弊充斥着整个经济市场,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财务舞弊及其常用的舞弊方法。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

“财务舞弊”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为我们所熟知,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规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中对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财务报表舞弊是为了欺骗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它包括: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告的交易、事项或其余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忽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有意误用。

二.财务舞弊的方法

1,舞弊报表

(1)虚增销售收入。通过收入来粉饰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

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1)提前确认收入;(2)扩大销售核算围虚增收入。(3)通过三角交易虚增收入

(2).多计应收账款。通常债权人比较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能否按期

还本付息直接决定着债权人的信贷决策。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和企业的营运资金状况、资本结构状况等密切相关的。多计应收账款和虚增销售收入是紧密相连的,一般的情况就是在虚增销售收入的同时多计应收账款。但是这种舞弊手法很容易被审计人员通过函证发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伴随着应收账款的转移,具体的做法是将应收账款让售给专门的财务公司,伪造金融单证或者在金融机构配合下,以虚构的银行存款“收回”

应收账款。

(3)隐瞒重要事项。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粉饰报表是中国上市公司常

用的伎俩。但是大额的关联方交易易于被审计人员察觉,小额的关联方交易又不能起到粉饰报表的作用,因此,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使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以此来迷惑审计人员。

(4)其他舞弊手段。前面几种舞弊手段都是涉及收入和费用的利润舞弊手

段,任何一种舞弊行为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虚增收入势必要增加资产,而虚增现金最为便利,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现金舞弊造假手法情有独钟且乐此不疲。现金流量指标和利润指标在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上处

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利润用于衡量一定会计期间企业创造的价值,现金流量用于衡量企业创造价值的真实程度。现金舞弊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现金舞弊;(2)受限现金舞弊;(3)现金流水舞弊。此外,还有其他舞弊手段,如递延当期收入、漏列负债等。

2,隐瞒负债和费用

隐瞒负债是其实现虚增净资产的主要方式。例如,绿隐瞒负债,招股书披露公司2006年总负债为1.04亿元,那一年的实际负债为1.9亿元,两数据竟相差约9000万元。由此可见,在2006年总资产的实际数据与披露容相符的情况下,当年净资产较实际数据亦出现重大出入。2004年和2005年的总负债与招股书中披露数据,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3,不当披露

在我国的会计制度当中规定的关于报表和附注信息的披露包括以下几点:

(1)披露的充分性,会计信息应全面充分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只要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使用者决策判断的,反应企业经济事项及其影响的信息度应该进行充分的披露。

(2)披露的适当性,信息的披露在于其信息需求方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即,通过信息的阅读能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情况,足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过多的披露非但起不到决策有用应有的作用,反而使使用者无所适从,判断混乱,不便于理解,掌握和接受。

(3)披露的组织结构,以《企业会计制度》中的13项容为例,可以分类列示,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归为一类;或有事

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等归为“重要事项”来列示;同时,注意排列的逻辑顺序,如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合并报表的说明和控股子公司等的位置还有待调整。

(4)披露的可操作性,有些颁布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不明确或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常见的“重大”二字,却未指明何谓重大,没有规定重要性的数量界限,完全依赖于会计人员的判断,给当前附注信息披露予操纵的空间,给避重就轻创造了条件。

(5)披露的规化,我国的会计规定可谓政出多门,关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规定,主要有两个部门来制定:财政部和证监会,前者通过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对信息披露进行规,后者主要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容与格式准则》和《会计报表附注指引》进行规,两者尽管分工较默契,但协调性不够,造成企业无所适从,难以操作。

三.财务舞弊的舞弊预警

Albrecht教授认为,舞弊的预警信号可以分为6类:

1.会计异常:包括原始凭证不合常规(如凭证缺失、银行调节

表出现呆滞项目、过多空白或贷项、收款人或客户名称或地址太普通、

应收账款拖欠增加、调节项目增多、凭证篡改等),会计分录存在瑕

疵(如缺乏原始凭证支撑、收入和费用进行未加解释的调整、会计分录借贷不平衡等),日记账不准确(如日记账不平衡、客户和供应商的个别账户合计数与控制账户不相等)。

2.部控制缺陷类:包括缺乏职责划分,缺乏实物资产保护措

施,缺乏独立检查,缺乏适当的文件和记录保管,逾越部控制,会计系统薄弱。

3.分析性异常类:包括未加解释的存货短缺和调整,存货规

格存在背离或废品日增,采购过度,借项或贷项通知繁多,账户余额大幅增减,资产实物数量异常,现金出现短缺或盈余,不合理的费用或报销,财务报表关系诡异(如收入增加存货减少、收入增加应收账款减少、收入增加现金流量减少,在产品增加的情况下单位产品成本不降反增等)。

4.奢侈生活方式类: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不相称,豪华的生

活方式引人注目(如购买豪宅、名车等),生活作风绯闻不断。

5.异常行为类:失眠、酗酒、吸毒,易怒、猜忌、神经高度紧,

失去生活乐趣、在朋友、同事和家人面前露出羞愧之情,防御心理增强或动辄与人争执、对审计人员的询问过于敏感或富有挑衅性,过分热衷于推卸责任或寻找替罪羊。

6.暗示和投诉类:指企业外部知情人士以匿名或明示的方式,

向企业管理当局、注册会计师或政府监督部门提供的有关舞弊的检举线索。

四.财务舞弊的特点

本文根据对财务报表舞弊的界定,收取了20家受处罚的上市公司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得下表: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s://www.doczj.com/doc/2714242805.html,./

经对格林柯尔事件细致分析后,总结财务舞弊现象有如下特点:

1.董事会及经理——财务舞弊的首要执行者

从理论上讲,部人控制是不会发生的,但由于我国公司股权的畸形,直接导致了股东大会、董董事会、监事会在的公司治理结构相互制衡的关系扭曲。股东大会一股独大,与其说是董事会实施了舞弊,不如说是大股东实施了舞弊。同时由于监事会的形同虚设,对执行董事和经理层的监控职能发挥得不尽如意。

2.注册会计师——财务舞弊的帮凶

在上述列表中,注册会计师有35%的高出席率。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应本着客观、公正、独立的原则实施审计程序,不应受到其他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对财务报表中的问题视而不见,进而成为财务舞弊的帮凶。注册会计师的角色错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注册会计师在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一些

问题。

3.手段多样化并时间较长

财务舞弊的实施手法主要有错误性财务处理、隐瞒关联方交易、未充分披露信息等。舞弊的时间跨度也较长,一般都有3~6年。舞弊在此期间被重复地进行,绝大部分企业实施了不止一次的舞弊行为。

五.结论

1,完善公司部治理机制

(1)约束治理层与管理层人员身份重叠的现象。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身份或职能的重叠,将会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这必然会弱化转监督职能,使公司的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因此,应尽量避免出现董事长兼总经理现象的出现。

(2)约束大股东权益的行使。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较高,即所说的“一股独大”现象较普遍。这样,控股股东在股东大会上享有绝对的话语权,从而往往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直接操纵股东大会,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出台相关规定适当限制控股股东的表决权,即不管控股股东的出资比例是多少,其最多只能行使一定比例(如国外通常是20%)的表决权。这样的限制既可有效防止控股股东权利的滥用,又不会影响控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因而是切实可行的。

(3)、完善监事会制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监事选任制度,对监事的任命程序、任职资格、人员构成等作出明确的规定,防止董事会或经理直接任命监事行为的发生,避免监事会成为董事会的“傀儡”。另一方面,强化监事会职权,

具体包括财务检查权、职务监察权、损害行为纠正请求权等等。通过权利的强化,使监事会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4)、建立部审计制度。部审计部门应隶属于董事会之下,使其具有良好的独立性;聘用专业、专职的审计人员,以胜任审计工作;董事会应授予部审计人员充分的监督权,对公司各部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并使其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监督机制,以有效遏制造假、欺诈行为的发生。

2,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1)、强化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作为资本市场的监督管理者和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者,证券监督委员会应在治理财务舞弊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强化证监会的基本职能,保证资本市场的真实性和公平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方面要严格执行上市公司的准入资格;另一方面对严重舞弊的公司,推行有效的退出制度。

(2)、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机制。一是改变现行的事务所聘用模式。可由注册会计师协会委派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由各会员交费的聘用方式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真正让管理层处于被监督的地位,而不是处于主导审计的角色。这种聘用模式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任人唯亲”现象,提高民间审计主体的独立性。二是加大审计违规的处罚力度。对那些故意欺诈造成恶劣后果的注册会计师,应予以严厉的处罚,提高审计成本,以较高的成本抑制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合谋。

(3)、完善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常常会给舞弊者留下较大的空间,成为财务舞弊畅行无阻的“绿色通道”。因此,完善公司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会计法规建设。尽管近些年我国法制建设的

步伐在逐渐加快,会计法规也不断修订,但还应在惩治舞弊方面强化立法的建设。其次,要修改和完善公司法、证券法。我国现已发布的一些惩治财务报告舞弊的法规和规定有些过轻过宽,如《公司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类似这样条款的规定,刚性明显不足,而且明示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这样,只要财务报告舞弊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舞弊行为可能获得的利得,舞弊者自然就会萌生舞弊的冲动。所以,需要修订严厉的法律条文。如,法国的刑法规定:如果公司负责人故意毁灭或隐匿会计文档的,将被处三年监禁和三十万法郎罚款;如果伪造或滥用凭证,将被处一百五十万法郎罚款,并强制宣布其破产。引入这类严厉的制裁,使财务舞弊者的舞弊成本大大高于舞弊可能获得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司法人员对造假案件的裁决和执法,并使敢于铤而走险的舞弊者倾家荡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2001》,,经济科学,2001

2,少华,企业财务报告理论和实务研究,,大学,1998

3,耿建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问题讨论,财会通讯,2000(7)

4,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容与格式》,1999

5,金香,对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披露的反思,会计,2000(2)

6,王建刚,铭,关于表外信息超量的探讨,财会,2000(2)

7,家树,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会计的总体设想【j】会计研究,2004

8,德容,浅议表外信息揭示,工业会计,1997

9,龚光明,伍骏鹏,财务报表附注:国际比较与改进,2004

10,瑜,试述财务报表附注-AICPA《改进企业报告》的借鉴,会计,2001 11,王建刚,铭,关于表外信息供给有关问题的讨论,财经大学学报,2000

财务报表舞弊方法分析(doc 10)

财务报表舞弊方法分析(doc 10)

财务报表舞弊与发现方法的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一直以来就不曾断过,先是90年代初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验资)案件”,随后1997年到又发生了新“三大案件”——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2饺?1世纪,随着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浮出水面。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案件的余震还未完全消失,2001年又曝出麦科特舞弊案,银广夏风暴更是将财弊推到了高潮。 2001年,美国能源交易巨头安然公司(Eron)轰然倒地,进而牵出美国大的财务报告舞弊丑闻。接着,美国零售巨头凯马特申请破产,最近有报道说也存在做假帐的问题。安然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影响逐渐蔓延,据美国报载,不少强的令人尊敬的大公司也可能涉嫌财务报告舞弊。风潮汹涌的财务造假、遍地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银广夏造假曝光后,连续15个跌停板;美国安然为之辛勤工作几十年的员工百万元的养老金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而且可能导致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 治理财务报告舞弊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应当从民事法律责任制度上考效遏制会计造假动机的实现,还应当从信息披露机制角度设计消除会计造假行机制。我们不仅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制,尤为重要不断提高投资者鉴别、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有效报告舞弊,哪些公司出现伪造财务报告的可能性最大,伪造的财务报告具有的

如何尽快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报告舞弊等。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分析 正如Joseph T. Wells指出的,财务报告舞弊“不是始于管理层的不诚发端于某种环境——这种环境中存在两个特征:一、激进的财务业绩目标;二实现将被视为不可宽恕的氛围。换言之,财务报告舞弊缘于压力。”美国审计第82号(SAS no. 82)列举了一些与管理当局舞弊有关的典型风险因子,当存险因子时,说明公司出现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切合实际的、过于激进的盈利目标,以及基于这些盈利目标的管理当划; 2、管理当局过分感兴趣于,通过运用非常激进的会计手段来维持公司股利趋势; 3、管理当局给公司经营人员设定过分激进的财务目标和期望; 4、虽然实现盈利以及盈利的增长,公司经营当中却不能创造充足的现金 5、资产、负债,收入或者费用的确认涉及非常主观的职业判断,例如的可靠性; 6、重大的关联交易。 我国的研究者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陈信元、杜滨等2001),也总结出能采取会计造假的公司的特征: 1、前两年连续亏损,今年经营业绩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公司(为了避处理); 2、前两年平均净资产报酬率达到10%,今年公司行业不景气的公司(配股的资格);

财务舞弊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财务舞弊论文会计信息论文 基于信号识别的财务舞弊研究 摘要:如何有效识别财务舞弊,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一直关心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发现,财务结构、盈利质量和关联交易度相关指标对识别公司财务舞弊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判断公司舞弊与否时,要密切关注这些指标。 关键词:财务舞弊;识别;上市公司 一、研究背景 自从会计信息作为由企业内部向外部传递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舞弊就与之形影相随。随着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加速,会计信息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财务舞弊现象也日益盛行与蔓延。 2002年6月,世界第二大电信公司世界通信公司(World Com)和被认为全美最可信赖的50家公司之一施乐(Xerox)公司因会计造假列入当年国际会计业十大新闻。2006年普华永道日本公司和戴尔公司因财务报表丑闻震惊全球的会计行业。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运作时间较短、各项体制不够完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也一直层出不穷。2006年顾雏军案引爆整个会计业信任与监管危机。接二连三的会计舞弊丑闻的揭露,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所以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工作,已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秩序迫在眉睫的问题。

然而治理财务舞弊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则外,还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能力,以尽可能减少财务舞弊行为的误导效应。因此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研究范围锁定在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相关的事项上,试图得到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以期为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审计准则提供理论参考,为财务舞弊行为的预警、实时监控和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误导效应。 二、相关文献综述 对财务报告舞弊颇有研究的美国Coopers & Lybrand会计师事务所(2000)总结出29面“红旗”,当出现这些“红旗”的时候,就需要格外关注公司管理当局是否有舞弊的可能,例如,现金短缺、负的现金流量、营运资金短缺;融资能力降低,营业扩充的资金来源只能依赖盈余;存货大量增加超过销售所需;盈余品质逐渐恶化等。 Beneish(1997)对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比较研究发现,公司历史、财务杠杆程度和股价的表现可作为初步判定会计舞弊的风险因素。另外,公司应收款项大幅增加、产品毛利率异常波动、资产质量下降、销售收入异常增加和应计利润率上升也是会计舞弊的征兆。 Green and Choi(1997)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构造了建立在原始财务数据基础上的财务舞弊判别模型,并发现这一模型将大大改善独立审计师发现舞弊行为的能力,且在以随机样本为基础使

(完整word版)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doc

国内外研究财务舞弊的成果及其丰富,要将如此丰富的的理论进行系统性归纳的困难极大,特别是在进行归纳分析时,需要专业的文献归纳能力。本文仅仅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将与本文最相关的理论进行主要综述,而略微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择尽可能科学的概述。具体而言,本章节文献综述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是对相关理论的概述。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是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分别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以及小结三个层次展开。 1.1 概述 本节将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财务舞弊理论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1.1.1 财务舞弊的概念 在研究公司舞弊问题时,国内外研究中和实际中经常出现财务舞弊(financial fraud)、财务报表舞弊(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和欺诈性财务报告(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三种表述方式。这三种表述方式有典型的应用。其中 Beasley ( 1999)研究董事会构成和财务报表舞弊关系时使用了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而欺诈性财务报告是国际审计标准( ISA )(AI240 )规定的舞弊概念,与我国 2001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错误与舞弊》规定的舞弊概念非常相似。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还有财务舞弊概念与之接近的概念表述。财务舞弊在文献中使用的概念,比前两个外延更广,有时指的是财务报表舞弊,有时不限定于财务报表,指通过欺骗等违法手段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一个通用的概念。而财务报表舞弊与欺诈性财务报告两者在使用意义上基本一致,都是针对具体的财务报表而言。中国,美国,国际上与此相关的准则对舞弊都有个自的界定。表2-1 就中 国、美国、国际就关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部分列举。 表2-1 区准则条例或颁布机构规定的具体内容 域 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规定了舞弊的定义是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 国第 8 号——错误与舞为,同时列举舞弊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伪造变造记录弊》或凭证;二、侵占资产;三、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四、 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五、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财务舞弊动因研究综述文档

财务舞弊动因研究综述 一、财务舞弊研究概论 早在20世纪末的1999年,美国的国家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以下简称COSO委员会)发布的《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1987一1997:An Analysis of U.S. Public Companies》报告,已经充分揭示了高级管理人员广泛牵扯财务舞弊案件的实务发展趋势。在安然丑闻、世通舞弊的压力下,为了揭露和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美国国会于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希冀通过审计师财务舞弊审计能力的提升减少财务舞弊的再次发生。同年10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也于2002年10月发布了SAS NO.99,引入了新的舞弊风险评价模式,试图从审计程序入手,增强注册会计师发现和揭露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能力。 针对中国资本市场屡次出现的诸如银广夏、蓝田股份等财务舞弊,中国财政部等五部委在2008年5月22日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础上于2010年4月26日,发布了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内的18项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层面,防范企业财务舞弊风险的防范。此后,中注协于2009年10月14日中注协公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希望审计师实现执业会员与非执业会员抵制舞弊的联动,以强化审计师发现和报告舞弊的职业道德约束。而中国证监会于2010年12月27日起草了《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将再次加大了对财务舞弊信息披露的打击力度,明确规范规范了包括财务舞弊信息的信息披露违法行政责任认定。自2011年1月1日实施的最新版《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高度关注由于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关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舞弊。 二、财务舞弊动因的理论 理论界对于财务舞弊的研究最初是始于对财务舞弊的动机的研究。因此相对于财务舞弊的其他领域的研究,财务舞弊的动机的相关财务舞弊理论的体系构架相对的更加的成熟。国外的相关学者对财务舞弊动因理论的研究主要行程了四个具备理论体系水平的强有力的规范性支持性的理论:财务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财务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财务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1.财务舞弊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相关心理学理论同财务舞弊理论相结合较早的交叉经典。冰山理论首先作为心理学概念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随后冰山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财务舞弊理论的研究中。冰山理论把各种导致舞弊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展现在审计师或公众视野的只是“舞弊冰山”的一部分,属于财务舞弊的结构部分,包含的内容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潜藏在

财务报表舞弊的表现方式与形成原因分析

财务报表舞弊的表现方式与形成原因分析(1) 摘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形式和主要舞弊手法,指出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主要从关联方交易、营业收入、成本、税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法,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舞弊上市公司 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 财务舞弊是指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经历了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地舞弊,从真账假做到假账真做的过程。 1.1 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之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

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 1.1.1 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作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但很多公司在这两种方法上做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核算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 1.1.2 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 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有关的借款费用,可以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待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就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来调节利润。 1.1.3 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 上市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或平滑利润,通常在产品或资产的风险

关联方交易舞弊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资本市场形成比较早,国外对于财务舞弊的关注也比较早,形成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这些研究对我国资本市场研究财务舞弊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资料。对本篇论文的研究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 1.有关财务舞弊的识别研究成果 “红旗”标志即“舞弊风险因素”是会计职业界研究总结出的一些能够显示财务报告舞弊的标志。Albrech t和Romney(1980)在回顾有关财务舞弊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87个“红旗”标志但并没有进行验证。直到1986年,两人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实证研究了这87个“红旗”标志中究竟有哪些可以用来预测财务舞弊的发生。该研究表明有31个“红旗”标志具有显著的财务舞弊预测能力(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个人素质等),30个“红旗”标志对于预测财务舞弊既不显著也不可测(如经营业务显著恶化),而剩下的26个“红旗”标志由于样本量太小而无法对其预测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 Loebbecke和Willinghami(1988)构造了L/W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该项研究发现,当管理者认为实施财务舞弊符合其个人道德观念,加上一定的外在压力和动机,再借助于一定的外界条件,进而就会发生财务舞弊。研究还发现发生财务舞弊还与以下因素相关:管理当局不诚实、管理者人格异常且有过舞弊史、企业经营业绩不佳、存在以某些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契约、信息披露政策激进、存在大量关联方交易、权利过于集中、内部控制薄弱等。 Albrecht、Wemz和Williams(1995)的报告认为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征兆的一种方式,如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及其他现金流量问题、高负债或者其他利益负担、收益质量不断下降、大额的异常交易、迫切需要有利的收益及财务报告中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变化。另外,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管理层及管理交易频繁变动、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过分依赖单一产品以及费用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等都是出现财务舞弊的征兆。Persons(1995)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即实施财务舞弊的公司比非财务舞弊的公司有更低的资本周转率、更高的财务杠杆和流动资产比率,而流动资产中大部分是应收账款与存货。 Lev和Penman(1990)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公司规模的大小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Pankaj Saksena(2001)的研究发现,与未发生财务舞弊的公司相比,发生财务舞弊公司的经营规模更大,经营的业绩相对较差,受到破产威胁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Beneish(1997)对通过对存在财务舞弊的公司与不存在财务舞弊公司进行对比分析析,可利用其股价的表现、增产的速度、公司的历史和财务杠杆程度这四个因素初步判定公司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的行为。另外,其在1999年研究财务舞弊和某些财务报表指标的关系时还发现,利润率上升、销售收入及应收款项大幅增加、资产质量下降、产品销售毛利率异常变动也是发生财务舞弊的征兆。 Mathon Ann(1999)通过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与正常的盈余管理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实施财务舞弊的公司在考虑到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以及通过合法的盈余管理手段所能提升的利润水平有限达不到公司所要求的利润水平后,就会放弃盈余管理的合法手段来直接实施财务舞弊,而不仅仅是在所有合法手段用完后才使用非法的手段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 Kirkos等(2007)以希腊76家财务舞弊与非财务舞弊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比较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作者:————————————————————————————————日期:

青岛滨海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科类) 题目: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Wan Fu Biotechnology financial fraud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0 月25 日 一、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研究目的:运用财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对财务造假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其造假原因和造假的手段,从而对财务造假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让中国的经济能够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意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违规现象频繁发生,且违规形式和万花不断推出出新,日益猖狂的上市财务造假已经超越了会计范畴,也说明我国会计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分析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财务造假这一现象完全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重误导了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破坏了投资者的相关利益,我国现在的财务造假手段不仅越来越隐蔽,而且都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陆续被证监会查处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的各个财务造假案例看来,造假的手段层出不穷、违约金额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涉及时间之长,这种现象真的是愈演愈烈。本课题主要研究财务造假及防范措施,这一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这对于发现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着直接的实践意义。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预计可能创新的方面 1、国外研究现状 Elliott和Jacobson (1986)对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粉饰包装,以此欺骗投资决策者以获取融资,并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Schilit (1993)认为公司除了主观意识操纵粉饰财务报告,并对外披露欺骗和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选择性的漏报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同样是一种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综上所述,财务报告舞弊是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进行故意编报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一种管理行为上的舞弊,并将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信息传递给报表使用者。 Beasley在1996年进行了实证经营研究,根据FAMA和Jensen 1983年得出的董事会是监管最高管理层最高级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以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7_5个舞弊样本公司和7_5个非舞弊样本公司进行分析,结果表面独立懂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显著,自Beasley的实证研究后,国内外学者均以公司内部治理为焦点进行研究,若要有效的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建立有效而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重要的方法之一。Joseph C.Ugrin ( 2008)研

会计舞弊原因和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拟从分析企业会计舞弊诱发原因入手,对其赖以生存的控制环境与案发动机进行探讨,提出了舞弊风险识别与防范的建议,并针对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提出防范对策。 关键词会计舞弊诱发原因防范对策 一、会计舞弊定义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规制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舞弊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愈来愈明显,能否对会计舞弊进行切实有效的治理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二、基于gone理论分析舞弊案动因 (一)需要(need) 企业的需要: 1.获得信贷资金或商业信用的需要。企业发展需要资金,除了所有者投入资金外,需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筹资。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需要,一般不愿贷款给亏损企业或缺乏资信的企业,在对企业发放信贷资金时,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 2.取得上市资格的需要。企业为了能够获得上市资格,人为将其三年的经营成果加以改动。例如,在股价发行上,证监会规定可以模拟计算改制前各年度每股税后利润作为定价依据,因此发行人为了抬高发行价格,可能肆意对上市公司进行过度粉饰包装。 3.避免st或退市的需要。在中国目前上市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这些公司的上市资格本身就十分珍贵,所以,谁也不愿意退市。因此,当企业业绩不佳,主营业务无法创造利润,管理层无力回天时,往往就采用巨额准备计提与冲销的会计舞弊手段。 4.减少纳税的需要。纳税势必会造成一部分企业资金外流,因此企业会为了不让这部分资金流出而采取偷税、漏税、减少或推迟纳税。税款的征收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的,如企业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纳税调整,将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上适用所得税税率而得出。 (二)机会(opportunity) 1.内部机会。(1)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占绝对优势,董事会完全由大股东决定并为大股东服务,这就意味着董事会成员不向全体股东负责,不受中小股东的控制和监督,这时大股东就可以通过其控制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制造舞弊性财务报告上市圈钱,把上市公司变成他们的自动提款机直至掏空上市公司为止。(2)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虚化。监事在股东和职工代表中产生,他们处于被领导地位。他们对董事会及管理层的监督权力名存实亡。监事会其职能和权利的虚化,使得监事会成为整个公司治理结构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如同看守稻田的稻草人,本来用以防范会计舞弊的机构却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舞弊行为的发生。(3)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缺陷。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在代理人方面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道德风险指经营者尽力(非故意)忽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运营和内控问题,导致财务报告产生错报和漏报的行为,而逆向选择指经营者故意隐瞒和扭曲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利方面。通过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数据来满足委托契约的要求,此时会计舞弊就产生了。 2.外部机会。(1)会计准则与会计自身的局限会计作为反映和控制企业经营的信息系统,其自身具有局限性。同时,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性为会计舞弊创造了条件。(2)外部审计制度存在缺陷。首先,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失去平衡。理应由所有者委托注册会计师对管理者的经营活动进行鉴证审计,但事实上却是由管理者亲自委托注册会计师对自己的经营行为开展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舞弊识别

课程名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舞弊识别》 主讲:刘方池老师6-12课时课程简介: 毫不掩饰的说,在大家的印象中,财报,大部分就是瞎掰的。这个评价印象,还真不是冤枉。如2016年的12月27号,眼看就要过新年了,资本市场也不忘给大家送新年礼物,信威集团57亿元的应收账款造假爆发,问候了大家新年好。 造假,总有它的存在基础,说的学术化一点,即:财务造假的理论基础在哪里。我们要问:有没有办法识别它,预警它。 回答你:有办法识别它,预警它!而且不需要你有什么专业背景。 财报的解读分析,我必须坦率的告诉您,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解读分析:评价企业的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也可以从“消极”的方面去解读分析,如财报中有什么花样好玩,可能玩了什么花样,怎么玩的。分析财报,你可不能假定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必须承认,由于财报的游戏规则中存在漏洞,财报上是可以玩花样的,人在这些花样的面前,更多显示的是趋利避害的人性。我想,“反者道之动”,通过黑暗来理解光明,借助假丑恶来弘扬真善美,应该也是一种思路。所以,我会大声的提醒您:这个地方可能有个水坑,而且不浅! 当然,我不但会提醒您水坑的存在,我更会告诉您:水是怎么进来的,又是如何放出来的,是一次性的开闸放水,还是“泉涓涓而始流”,别忘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进水放水,你总要记账的,这就留下了蛛丝马迹,可以借此痕迹进行跟踪。 一句话,财报的虚假粉饰之处,我也会毫不客气的指出。 在财报的假丑恶得到处理后,我们再来对财报背后的故事进行演绎:过得还好吗?回报符合自己的预期吗?符合或不符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不会有偿债方面的

顾虑吧?差钱吗?如果差钱,通过什么渠道去解决。等等问题,我们会通过基本财务指标的分析来回答。 我的想法是:既要知道财报的真善美,又要堤防财报的假丑恶。 在我们提供识别财报的舞弊技术之后,重构企业的财报,尽可能看到企业的素颜照,还原企业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基本的财务分析。 人说:功夫在诗外!财报的分析,有时离不开财报之外的信息处理。甚至,表外的信息比表外的信息更重要。如有些客户经理高度关注客户的另外的三表三品三流,如水表、电表、税表等等。 这样处理不知道是否符合您对本次授课的预期? 我可以向您保证,授课中不会使用什么专业术语,我的授课,两个字可以概括:俗气!我个人认为:凡能够深入人心,流传下来的伟大作品,使用的语言,几乎就是口语,绝不会使用生僻的字词,说话文绉绉的,好像不使用几个让人难懂的词汇就不足以显示其高深。同样,课堂要想深入人心,一定要寓深入于浅出之中。我不敢保证我的课堂会深入人心,但我会向这方面努力。我坚信,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财务,一定可以使用我们身边的语言去解释、表达、分析。 让我们一道分享财报的奥妙! 也一定会让你在活泼的授课氛围中享受财务。 课程大纲/要点: 一、阅读财报的会计基础预备知识 二、资产负债表的解读分析、风险点识别 三、利润表的解读分析、风险点识别 四、现金流量表的解读分析、风险点识别 五、客户经理单刀直入的几个项目

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财务舞弊 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而且复杂的角色,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舞弊一旦发生,所造成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信息使用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乃至相关决策机构作出错误的投资,融资等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次序。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维护会计的发展,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以查处并减少舞弊。因此,对财务舞弊相关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本文献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方法,舞弊预警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讨论。用于披露和解决一定的财务舞弊上的问题。 关键字:财务舞弊,舞弊报表,不当披露 前言:近十年来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顾雏军创造的格林柯尔“神话”;绿放心的隐瞒费用,虚增利润。财务舞弊充斥着整个经济市场,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财务舞弊及其常用的舞弊方法。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 “财务舞弊”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为我们所熟知,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规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中对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财务报表舞弊是为了欺骗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它包括: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告的交易、事项或其余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忽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有意误用。 二.财务舞弊的方法

1,舞弊报表 (1)虚增销售收入。通过收入来粉饰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 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1)提前确认收入;(2)扩大销售核算围虚增收入。(3)通过三角交易虚增收入 (2).多计应收账款。通常债权人比较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能否按期 还本付息直接决定着债权人的信贷决策。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和企业的营运资金状况、资本结构状况等密切相关的。多计应收账款和虚增销售收入是紧密相连的,一般的情况就是在虚增销售收入的同时多计应收账款。但是这种舞弊手法很容易被审计人员通过函证发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伴随着应收账款的转移,具体的做法是将应收账款让售给专门的财务公司,伪造金融单证或者在金融机构配合下,以虚构的银行存款“收回” 应收账款。 (3)隐瞒重要事项。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粉饰报表是中国上市公司常 用的伎俩。但是大额的关联方交易易于被审计人员察觉,小额的关联方交易又不能起到粉饰报表的作用,因此,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使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以此来迷惑审计人员。 (4)其他舞弊手段。前面几种舞弊手段都是涉及收入和费用的利润舞弊手 段,任何一种舞弊行为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虚增收入势必要增加资产,而虚增现金最为便利,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现金舞弊造假手法情有独钟且乐此不疲。现金流量指标和利润指标在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上处

【开题报告】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会计学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 上市公司舞弊现象不断出现, 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这些舞弊丑闻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引发资本市场的信用危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然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我们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还是有不足的地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的探究还是有必要继续深入。对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其做出反应,包括事先的预防,舞弊的发现,还有对舞弊的治理措施等,同时我国的会计法律进一步完善也要依靠对会计舞弊原因的分析。只有从根本上了解会计舞弊,才能真正对其进行治理,这些所有都是要基于对管理舞弊原因的研究。因此,进一步探索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的原因,为预防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现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完善会计法律提供了依据。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 上市公司舞弊现象不断出现, 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还是不够完善,给了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就变得很有必要且有重大意义的,而解决这一切都要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源头找起。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拟在简要分析、总结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以及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进行分析而发现其所带来的影响,更好的为预防,发现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做出贡献。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 2.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中尚未被发现或重视的原因 3.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进行分析 4.提出针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各个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会计舞弊动因理论述评

【摘要】研究我国会计舞弊的动因,一般直接引用国外相关理论。因国外理论源于特定的制度背景,对其直接借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本文尝试对国外会计舞弊动因理论进行述评,以期对我国舞弊审计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会计舞弊动因理论述评 一、观点综述 因会计舞弊从属于舞弊,故国外学者尝试将舞弊动因理论用于分析会计舞弊的动因,进而对甄别会计舞弊形成了有力的规范性理论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会计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会计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和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等四个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1、会计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 该理论把舞弊比喻为海平面上的一座冰山,并将导致舞弊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露在海平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是人人都看得见的客观存在部分,包含的内容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为第一类因素;更庞大的危险部分隐藏在海平面以下,是更主观化、个性化的内容,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包括行为人的态度、感情、价值观、满意度等,为第二类因素。从结构和行为方面考察舞弊,海平面上的是结构部分(第一类因素),海平面下的是行为部分(第二类因素)。该理论认为,审计人员在考察舞弊问题时,第一类因素一般能较为直观地甄别;而第二类因素因更主观化、个性化及更易被刻意掩饰,需更为谨慎地对待。 2、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 3、会计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 该理论由g.j.bologua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提出,他认为舞弊由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等四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决定舞弊风险。其中,g(贪婪)和n(需要)与行为人个体有关,o (机会)和e(暴露)则更多与组织环境有关。其理论可形象地表述为:舞弊者既有贪婪之心、且又十分需要钱财时,只要有机会,并被认为事后不会被发现,他就一定会舞弊。在现实情形中,舞弊四因子均有不同的不利影响,而当特定环境中全部因子组合形成重大不利影响时,舞弊行为必会实施。 4、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二、理论评析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认为四个理论各具特征,没有孰优孰劣的绝对区分,对会计舞弊的诠释能力也并没有质的差别。它们均以舞弊的形成因素研究出发,试图建立相关理论以解释会计舞弊问题。四个理论建立于不同的阶段,各位学者的观点包含有各自阶段所固有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结构特征的影响,兼之有考察视角的细微差别,使其理论看似区分明显。但如果仔细解读,可以发现四个理论不仅实质差异不大,还可体现出一些共性特征。 1、基本从两个维度构建各自的理论框架

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与防范

万方数据

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与防范 作者:董书文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3 刊名: 中国经贸 英文刊名:CHINA BUSINESS UPDATE 年,卷(期):2009(22) 参考文献(3条) 1.陈国欣;吕占甲;何峰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期刊论文]-审计研究2007(03) 2.颜永廷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段剖析[期刊论文]-财会月刊(会计版) 2007(05) 3.黄世忠;黄京菁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特征及预警信号综述 2004(1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卫东财务报告舞弊的现代社会思考[期刊论文]-现代商业2007(35) 2.娄权财务报告舞弊: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3(7) 3.李吉波预防财务报告舞弊分析[期刊论文]-总裁2009(2) 4.李时征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学位论文]2006 5.冯振权财务舞弊的识别与治理[期刊论文]-会计师2009(3) 6.范丽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对策[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2010,17(10) 7.叶本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判别模型研究[期刊论文]-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1) 8.张洪波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治理策略[期刊论文]-管理观察2009(25) 9.管新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期刊论文]-会计之友2007(16) 10.武凝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探析[期刊论文]-财经界(学术)2009(1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2714242805.html,/Periodical_zgjm200922132.aspx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 中生存下来,不少企业采取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蒙蔽广大投资者,骗取各利益相 关者的信任,对社会及经济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财务报表 舞弊的常用的手段,提出了一些识别财务报表舞弊方法。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手段;识别 财务报表舞弊主要是指公司管理层采用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 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手段操纵利润,误导财务报表 使用者对公司业绩或者盈利能力的判断、获得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它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 个毒瘤,其发生比较普遍,对社会有极大的危害。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及报表粉饰等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早有18世纪南海 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致使股份公司被禁100年之久,让英国经济陷入停顿;20世纪二、三十 年代盛行的公司舞弊财务报告风暴则导致纽约股市崩溃,使整个世界经济倒退几十年;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这些国家的会计透明度和真实性不高有关;美国安然公 司使得为之辛勤工作几十年的员工百万元的养老金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投资者估计损失约 900亿美元,并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世界通信公司和施乐公司等知名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导致美国证券市场遭受约5万亿美元市值的损失,并使整个世界资本市场都笼罩在了财 务报告舞弊的浓重阴影之中。 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一直以来也没有间断过,如上世纪末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案件及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等案件;本世纪的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银广夏、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等,使 得广大中小股东以及投资机构、证券公司等大股东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投资 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信心,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基础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受到挑战,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如此持续下去将严重阻碍整个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为财,胡作非为。如何识别、防范这些小人,对保护广大投 资者的利益、重拾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任、保证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段 1.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 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股份制改组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 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 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从而隐瞒其 真实的财务状况。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其主要方式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采用 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 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 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关联方之间通过资产托管获取收益等。 2.跨年度调节利润 一些公司为了在年度结束后能给股东一份“满意”的答卷,体现经营业绩,或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往往借助时间差调节利润。传统的做法是在12月份结账时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人为地虚列销售收入、挂往来账、虚增利润,待下一年初再用红字将此笔虚列的往来账 冲掉。如1997年,张家界公司与当地土地房产开发公司、深圳市凯莱德实业公司、湖南兆 华投资公司签订了150亩土地转让协议,金额合计4295万元。协议约定,受让方需在半年 内付清全部价款,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权证。但公司在未开具发票和收到款项,土地使用权也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长与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作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效保障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也就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但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财务丑闻与审计失败案例却不断上演,甚至越演越烈,给审计机构、企业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公众中的信赖程度急剧下降,审计失败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研究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原因、探讨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针对审计失败这一问题,付出了许多努力,针对审计失败的界定、原因和治理对策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1.1 审计失败的界定 王红(2009)和于雷(2008)认为,“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审计准则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该观点说明注册会计师只有没有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没有尽到审计责任时才会产生,即注册会计师有主观的过失或欺诈行为。 宋丰林(2006),则认为“审计失败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得出了与企业客观事实不想符合的审计结论。”此观点还包括审计单位存在严重的错误和舞弊,而审计机构和人员未能查出,或给出了不正确的审计结论。即不论注册会计师有没有遵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只要注册会计师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就产生审计失败。 之所以会有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是因为理解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前种观点是站在审计人员的角度,根据现实情况,结合审计人员能力,指出审计人员在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情况下导致的审计失败。而后种观点是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不管审计人员是否遵守审计准则,只要审计结果没有达到社会要求就说明审计失败。 目前,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辑出版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审计》也赞同第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排除了审计人员遵守审计准则结果发表了

IPO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_徐晓静

IPO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山东威海职业学院徐晓静 摘要:随着2009年新一轮IPO开闸,采用美化业绩、操纵利润等手段“包装上市”成为IPO公司公开的秘密,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与一般公司财务舞弊相比,IPO公司财务舞弊动机更加强烈,手段更加疯狂、孤注一掷,已成为令资本市场萎靡孱弱、令投资者信心丧失的“罪魁祸首”。本文借助经典的舞弊动因理论对IPO公司舞弊的动因进行探究,希望对研究和防范IPO公司财务舞弊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IPO公司财务舞弊舞弊动因 IPO公司财务舞弊,是指在资本市场IPO特殊环境下,由IPO公司管理层授意或指使,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来欺骗监管机构及未来投资者,以此实现公司成功上市并为公司或个人谋取额外收益的舞弊行为。近几年来,由于股东一夜暴富的神话及资本市场巨大的融资平台的诱惑,采用美化业绩、操纵利润等手段“包装上市”成为IPO公司公开的秘密,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下面我们借助经典的舞弊动因理论对IPO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进行分析。 一、舞弊动因的经典理论 要研究公司舞弊,首先我们要问:为什么舞弊?也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其存在的动因,动因分析是识别和防范财务舞弊的基础。国外关于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比较经典的理论: (一)舞弊的“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最早是海明威提出来的,该理论将舞弊形象地比喻为海面上的冰山,分为水面上可观察到的结构部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水面下不易观察到的隐藏很深的行为部分(行为人的态度、感受、价值观念等),舞弊不仅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更取决于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是否有潜在的道德缺陷。 (二)舞弊的“三角理论” 著名的舞弊“三角理论”认为,舞弊的因素包括压力、机会、借口,其中压力诱使舞弊者产生舞弊的动机,机会提供舞弊者实施舞弊的条件和时机,而借口为舞弊者找到符合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的合乎情理的解释。 (三)舞弊的“GONE理论” 舞弊的“GONE理论”是西方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分类方法,认为舞弊由贪婪(Greed)、机会(Opportunity)、需要(Need)、暴露(Exposure)四个诱因组成。即舞弊者首先有了贪婪的意念,又十分需要钱财,当有了适当的机会,并且认为事后不会被轻易发现就会实施舞弊行为。 (四)舞弊的“风险因子理论” 舞弊的“风险因子理论”将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和一般风险因子。其中个别风险因子因人而异,是指个人的道德观念和压力,一般风险因子是指抑制公司舞弊的内外部环境、制度等,包括舞弊的机会、被发现的概率和受惩罚的可能及程度。 以上理论分析可见,舞弊动因是多种因素构成,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舞弊风险的程度。也就是说,分析舞弊动因既要强调舞弊的内在的主观因素如压力、道德的分析,也不能忽视外在的客观因素如机会、发现的可能、受惩罚的程度对舞弊行为的影响。 二、IPO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一)基于融资目的,迎合核准制下的上市条件 近二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历经风雨走过了一段从无都有的发展阶段,为一大批企业筹集资金提供了融资渠道。公司选择IPO方式融资不仅获得了发展所需的低成本权益资金,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公司的公众形象、增加公司无形资产价值,有利于规范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财务体制提升管理水平,同时通过IPO还可以使股东“一夜暴富”、财富成几何增长。但是由于资本市场资源的稀缺性,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可以通过IPO实现融资,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公司的规模、盈利能力、资产结构及质量、现金流量及成长性等都有严格规定,因此对于许多渴求上市的企业来说,要达到上市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上市融资诱惑大,排队企业八百家”这句股民中流传的段子形象地说明了“资本饥渴”的企业现状,在募集资金的巨大压力之下,企业把IPO当作终极目标,当企业的财务指标或其他条件达不到上市标准时,就产生了财务舞弊动因。 (二)获得较高的股票发行价格,以实现筹资额最大化 在公开上市之前IPO公司股票没有历史交易价格可以参考,这就决定了要精确地确定新股发行价格是相当困难的,因此IPO定价是新股发行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和内容,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低决定着新股发行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各参与主体的根本利益。作为IPO公司而言理想的定价当然是在股票成功发售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高的股票发行价格,以实现筹资额的最大化。目前,国内IPO定价由发行企业和承销商协商,通常以会计计量的每股收益为基础,即股票发行价格=每股收益×发行市盈率,发行市盈率一般参照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同类行业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及其成长性等,对于个别IPO公司来说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而IPO公司唯一能影响上市筹资额的就是每股收益。因此IPO公司往往通过系统规划,操纵上市前每股收益的预测值,来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公司筹资额,财务舞弊的动因也由此产生。 (三)社会诚信度的下降,为财务舞弊者找到心安理得的借口 发行人在IPO过程中的财务舞弊与公司管理层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在整个社会诚信度的下降、职业操守缺失的大环境下,IPO舞弊者的借口随处可见:别的公司都这样做,我公司不这样做就是损失;我公司包装只是为暂时渡过困难时期,等IPO过关,募集的资金到位一切就好了;我们也是为了公司、也是被迫的,无可奈何;公司IPO 成功对谁都好,没有人受到伤害,我们的出发点和愿望是好的……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报告准则不完善使舞弊者也找到了自我说服的借口。现有的会计准则允许IPO公司改变会计方法,通过追溯来重述财务报告,给予发行者一个特殊的机会去窜改IPO申报期的会计盈余,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公司IPO前后业绩突变的原因所在。有了这些看起来与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相吻合的理由和解释,IPO公司舞弊就显得心安理得、顺理成章了。 (四)信息不对称为发行人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 IPO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首次公开发行主要涉及两大利益主 (下转第147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