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doc

(完整word版)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doc

(完整word版)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doc
(完整word版)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doc

国内外研究财务舞弊的成果及其丰富,要将如此丰富的的理论进行系统性归纳的困难极大,特别是在进行归纳分析时,需要专业的文献归纳能力。本文仅仅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将与本文最相关的理论进行主要综述,而略微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择尽可能科学的概述。具体而言,本章节文献综述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是对相关理论的概述。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是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分别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以及小结三个层次展开。

1.1 概述

本节将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财务舞弊理论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1.1.1 财务舞弊的概念

在研究公司舞弊问题时,国内外研究中和实际中经常出现财务舞弊(financial fraud)、财务报表舞弊(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和欺诈性财务报告(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三种表述方式。这三种表述方式有典型的应用。其中 Beasley ( 1999)研究董事会构成和财务报表舞弊关系时使用了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而欺诈性财务报告是国际审计标准( ISA )(AI240 )规定的舞弊概念,与我国 2001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错误与舞弊》规定的舞弊概念非常相似。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还有财务舞弊概念与之接近的概念表述。财务舞弊在文献中使用的概念,比前两个外延更广,有时指的是财务报表舞弊,有时不限定于财务报表,指通过欺骗等违法手段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一个通用的概念。而财务报表舞弊与欺诈性财务报告两者在使用意义上基本一致,都是针对具体的财务报表而言。中国,美国,国际上与此相关的准则对舞弊都有个自的界定。表2-1 就中

国、美国、国际就关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部分列举。

表2-1

区准则条例或颁布机构规定的具体内容

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规定了舞弊的定义是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

国第 8 号——错误与舞为,同时列举舞弊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伪造变造记录弊》或凭证;二、侵占资产;三、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四、

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五、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规定舞弊的概念是组织内、外人员用欺骗等违法手段,损害

第 6 号——舞弊的预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利益的行为。

防、检查与报告》

《中国注册会计师准规定舞弊的概念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

则第 114 号——财务报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部分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表审计中队舞弊的考

虑》

美《审计准则第82 号》将舞弊规定为“为了得到他人的信任、故意歪曲事实真相,

国(SAS No.82 )并且明知是违法的或者是错误的行为,舞弊者因此行为得到

收益,而第三方却因此行为遭受损失” 。

《审计准则第99 号》没有为舞弊下具体的定义,但是强调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

(SAS No.99 )管理人员诈骗、盗用财产、管理人员蓄意虚报。

美国会计师协会(A ICPA )将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司或企业故意错报和遗漏重大事项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即进行欺诈性的财务报,又称管理欺诈( management fraud)

国国际审计标准(ISA )将舞弊规定为欺诈性财务报告,是管理层、员工或第三方有

际(AI240 )意识的行为,这种行为导致财务报表的误报,它可以包括操

纵、篡改或改变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消除交易事

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恰当的会计政策。

由以上列表可以看出,我国准则中财务舞弊的概念和内容与国际准则相似度高,而且规定得更具体,在对财务舞弊进行判断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1.1.2 财务舞弊理论研究方法

在财务舞弊理论的研究领域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文章从财务舞弊的两种大类的研究方法进行概述,这两种大类的研究方法分别为规范性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首先是规范性理论研究。国际上主要有四种规范性研究理论。

第一种规范性研究理论是二因素理论,又称作冰山理论,该理论将导致舞弊行为的因素分成

两大类,并将这两大类因素形象地比喻成冰山,将导致舞弊行为的看得见的原因比作冰上在

海面上的部分,而将导致舞弊行为的看不见得原因比作看不见得深深埋在海底的部分。这种理侧重强调表面上看得见得的因素,不一定是主要的,或者说作用性最大的因素,有时候深深埋在冰山以下的因素,不可见得,不可知的,不可感的,才是最大的危险,这种危险可能

在措不及防的时候就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产生作用,有时候甚至在作用产生了,危害已经

形成后还识别不出这个潜在在海底的危险因子。

第二种规范性研究理论称为三角理论,它因将人的贪污雇主的资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而得名。这三个条件分别是异常需要,这种异常需要包括想象的和实际的异常需要,然后是机会和合乎情理的条件。这一理论最先由劳伦斯提出,后来这一理论发展成压力、借口和机会三个要素共同影响舞弊行为的产生。这里的压力因素包括经济压力、恶癖压力、工作压力和其他压力。而导致机会的产生有内部控制的薄弱,信息不对称,惩罚缺乏效力,工作质量无法检验,审计制度不健全等。借口是舞弊实施的行为人为自己证名的理由,常见的借口有,别人都这么做,我没有理由不这么做,既然情况已经这么糟糕了,应该不会更糟糕下去了,我本来就应该得到这些的,我的行为不是从自身的私利上考虑的等。

第三种规范性研究理论称为四因素(GONE )理论,该种理论是规范性理论研究中最流行的

理论,它将舞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分别为贪婪因素(Greed)、机会因素(O pportunity )、需要因素( Need)、暴露因素( Exposure )

这种理论从舞弊行为个人的角度考虑,如果一个人要实行舞弊,他会怎么行事。他应

该是贪婪的,对自己的欲望不加限制,在有机会时,是不会克制的,当然如果有条件限制他,

他会考虑到为了自己的欲望,利用了机会获得后而使自己暴露在可能受处罚的境况中,这种状况比起欲望的满足来说值不值得,但如果他因为贪婪以外的需要而导致非要舞弊行为时,

他也许就不那么再乎将自己暴露在被发现的风险中了。

第四种规范性研究理论是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这种理论是四因素理论发展而来的,它

所划分成为的以般风险因子和个被风险因子是对四因子理论的各种因素的不同角度的归纳,

将死因子理论的四种因素分别化归到组织和个人方面,以四因素理论框架进行有侧重有强盗

的区别分析。

关于财务舞弊研究的第二种方法是实证研究,也称为经验研究。近年来,涌现了大量通过实证来研究财务舞弊的研究成果。由于财务舞弊识别和预警机制的重大意义,以财务舞弊识别为对象的研究越来越多样化。而国外的发展较于国内的发展丰富,使用的分析方法也更加多

样化,特别在财务舞弊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上,出现了各种模型,极大的提高财务舞弊识别

模型的判别效果。本文将财务舞弊的经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归纳为实证识别模型和实证分析模

型如下表2-2 所示。

表 2-2

实证识别模Logistic 财务舞弊判别模型

BP 神经网络财务舞弊判别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AN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财务舞弊判别模型

通过概率分析法建立Probit 回归识别模型

用序数回归UTADIS 模型进行舞弊识别检验

模型神经网络财务舞弊识别模型

决策树数据挖掘分类技术识别财务报表舞弊

贝叶斯网络数据挖掘分类技术识别财务报表舞弊

利用静态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进行会计报表识别方法

利用数据分组处理方法 GMDH (Group Method of Data Handling )识别财务舞弊

实证分析模型探索概率神经网络PNNs 构建欺诈财务报告识别模型

问卷调查法

扩展的定性响应模型对财务舞弊的实证研究

基于经济学中博弈论对财务舞弊的实证研究

基于心理学中认知学派ABC 理论研究财务舞弊的实证研究

基于冰山理论,三角理论理论四因素理论对财务舞弊的实证研究

基于社会心理学理性行为学(planned action)理论对财务舞弊实证研究

1.2 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

影响财务报表舞弊的因素有很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所处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就是企业所处的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治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部治理环境,国内外研究集中在企业的政治关系,公司所在行业的市场类型,外部审计环境,法律环境,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状况。

内部治理环境,主要指公司治理。现代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代理成本,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本节主述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和财务报表舞弊的研究成果。

1.2.1 国外研究

无论是现代公司成立的现实状况,还是与此相关的研究,国外都早于国内。早在Allen 和 Panian 研究发现管理人员任期和管理层权利显著正相关。FAMA

1982 年,和Jensen1983 年

得研究发现董事会是监管最高管理层最高级的内部控制机制。他们认为外部董事有履行监管责任的激励,而不会和管理层勾结侵害公司利益。同时他们也论证了董事会中有独立董事,

可以提高董事会监督公司高层的效力。

J.Forker 在 1992 年的研究发现了非执行董事能够有效(no-executive directors)对董事进行监

控,从而使董事会对投资者利益的代表度更高,更能够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

(c ompetiveness)Jensen 1993年、 Boyd 1984 年得研究成果表明两职合一,即董事兼职总经

理的的情况会影响董事会的有效性和效率。 Cobb 和 Gordon 在 1993 年以 1981 至 1990 年年间 48 家财务报告舞弊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审计会员会成员的独立性(以是否在公司任职

来衡量)和任职年限的增长,可以降低财务报表舞弊性的概率。

根据 FAMA 和 Jensen1 983 年得出的理论, Beasley 在 1996 年进行了实证经验研究,他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75 个舞弊样本公司和75 个非舞弊样本公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财务报表舞弊的显著关系。而内审委员会的显著性不强,还考察了外部董事

持股比例,外部董事任期,以及担任其他公司董事的外部董事人数这些特征业和财务报

表舞弊有显著关系,自 Beasley 的实证研究后,基于他的研究方法,国内外学者都做了更加深

入地探索。

在公司内部治理为焦点的研究方面,Dechow 1996 年的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如果较弱,

公司舞弊的可能性大。同时Dunn 在 2004 年以及Abbott在2000年得出的研究结果都支持Dechow 的结论。而 B.Heiman-Hoffman et al. 在 1996 年构建的著名的财务报表舞弊公司的舞

弊信号体系——红旗信号(red flags )体系中,对财务舞弊的识别实践具有重大意义,而他

所提出的舞弊信号其中的第七条信号就是公司管理的内部系统非常薄弱,说明公司内部系统与财务

舞弊具有相关关系。

在Berge Ofek 和 Yermack 于 1997 年对总经理的任期时间长短与其控制公司内部监督管理机构的

可能性的关系进行研究中,研究结果发现总经理任期越长,他就越可能控制内部的监督管理机

制。 Shleifer 和 Vishn 在 1997 年,对股权集中程度和股权分散的“搭便车”关系进

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就更加可以避免股权分散的“搭便车”

现象,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披露质量。 Susan Lynn Parker 于 1997 年运用博弈的理论研究了审计

独立委员会的独立性( independence)和活力( activity )与财务报告质量的关系进行研

究,他们从研究中推出了独立且具有活力的审计委员与财务报告的稳定型呈正相关。1998 年Weisbach 对总经理的任期长短和董事会的独立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他从研究中的得出了

总经理的任期越长,董事也就越不独立。

在研究股权结构和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方面,Schadewitz 和 Blevins 具体研究了控股股

东的相对控股地位和信息质量披露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当控股股东的相对控股地位越大时,

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越低。而仍然是在股权结构和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方面,La Porta 等人在 1999 年研究了控股股东和小股东利益不完全一致的现象,并且发现,当小股东和控

股的股东利益并不一致时,控股股东将可能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以及他所处的地位优势

与公司的管理层勾结在一起,在对财务报表披露时,经常会选择性的披露,从而损害其他小

投资者得利益。

而在研究独立非执行董事与财务报表披露质量的关系时,P. Chen 和 B .Jaggi 于 2000 年的

研究发现,独立非执行董事( independent non-executive directors, IND )占董事会的比重与财务

披露的全面性( comprehensive)正相关,即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的比重越大,财务

报表信息披露得越全面。不同行业的财务舞弊情形不同,在此方面,Beasley. et al.2002 年的研究中选择了 1987 至 1997 年间 200 家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通过他的研究发现,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舞弊技术和方法。震惊世界的安然事件,其公司在破产之前早早就有了内部控制薄弱的征兆,而 J.A.Byrne et al 于 2002 年对此就做了研究,研究发现安然公司的董事会完全无效,根本无力进行监督和控制。

西方对财务舞弊理论研究较之东方成熟许多,但东方的研究也有相当的程度。如Fan 和T. J Wong 在2002 年对东亚国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了股权集中度和财务报

表信息质量存在负相关系,股权越集中,财务报表质量就越差。而Kim 和Yi 与2003 年研究了外来投资者对公司的资本投入和信息披露程度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个角度比较新颖。Sam 和 Han 于 2005 年研究了管理层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信息质量披露的关系,

并且根据研究结果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信息披露质量越低,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信息披露质量也越高。

1.2.2 国内研究

国内研究虽然起步晚,但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

早于 1999 年,张维迎就根据我国特殊的体制,对我国我国企业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

国有资产是国家财产,个人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人——官员,往往由于缺乏剩余索取权而缺

乏激励,因此他们往往不能积极发挥监督功能。林长泉于2000 年也对我国国有企业改制上

市过程中所有者缺位,多重委托代理结构的特殊国情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我国国有企

业改制上市不彻底原因,从而导致了利润操纵行为。黄世忠于2003 年对在美国财务丑闻七

大原因的研究中,发现了公司治理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3 年,刘立国通过研究发现,舞弊公司具有行业集中性。具体而言,在我国,舞弊公司

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同时他的研究发现,公司股权结构差异以及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具有是否

是国资委的差异,以及公司有些董事会特征差异,如执行董事的比例,独立董事的比例等,

这些差异是舞弊公司和舞弊公司的重要显征。蔡宁、梁丽珍于 2003 年在研究公司的规模,公司的配股活动与财务舞弊的关系时,发现了越是配股,公司就越可能发生舞弊。而他们的研究还发现了

股权集中程度和财务舞弊正相关。黄彤在 2003 年研究了监事会、董事制度特

征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根据他的研究成果,监事会健全、规模以及独立董事比例等许多

公司治理变量和会计质量正相关。唐清泉于2005 年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结果发现,只要

是控股的第一大股东,无论其持股的比例有多少,都会将利润从公司转到手中。在类似的研究中,杨忠莲等人在2006 年的研究发现,比起非财务舞弊公司,舞弊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

的比例较小。而杨薇于2010 年在构建公司舞弊的识别模型时,发现了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在

常规水平上并不显著,模型的解释能力弱。

1.2.3 本节小结

从国内外对财务舞弊和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成果来看,在研究公司财务舞弊的问题上,公司治理结构一直都是研究的焦点。而从董事会特征,股东持股情况来考察的研究成果最多,结果也都比较一致。我国因为体制原因,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时,学者研究了我国国有企业多

重代理和激励失效等特殊的公司治理问题,在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时,通常会考虑到

国有控股,国有股比例、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等特殊问题。

1.3 市场反应和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和其他的相关的重要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的重要参考标准。因此,对于对于上市公司披露,投资者也就特别关注,如果上

市公司发生信息披露违规和财务报表舞弊的问题受到相关的监管机构惩罚,证券市

场会将这一消息最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自然而然,在研究上市公司公司舞弊的问题上,市场反应有多快,市场反应程度有多大,也就

成了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在研究财务舞弊问题时的过程中,必不可免要研究公司的违规的市场反应,市场时如何对处罚反应时,国内也有许多研究,但结论并

不十分一致。上市公司会根据投资者对自身不利或有力消息进行反应,这又涉及到上市公司是否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向投资者释放良好的信号,虽然国内文献并没有在这一方面有祥尽的阐释,但研究过程中,有的也会对上市公司的反应考虑进来,发现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上的改善。

1.3.4 国外研究

最先研究市场反应时,并不和财务舞弊相关。Debondt 和 Thaler在1895年通过心理测试的方法第一次研究证券市场的过度反应问题。研究发现,多数人对重大的事件和没有预期到的事件存在过度反应。

Dale 和 Edward 2002 的研究表明,违规上市公司因为违规所得到的收益无法弥补违规被揭露

后受处罚损失,这个结论对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作了说明。

Farber 和 Richardson 在 2005 年研究了报表重述(restatement)声明后,公司治理情况的

变化。研究结果是报表重塑声明后的企业确实会改善公司治理,但是公司舞弊揭露后三年,

财务分析专家对公司治理改变的相信程度仍然不高。

根据DeFond 和Jiambalvo 2005 年对报表重述和审计委员会关系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报表重述后的公司更不可能有审计委员会。根据Bhagat 和 Black 2002 年、 Hermalin 和Weisbach 1991 的研究。在报表重述后,企业确实改善公司治理水平。Agrawal 和Chadha 在2005 年、 Vance 于1964 年、 Baysinger、Butler 在2005 年、 Weisbach 在1991 年均发现财务报表重述和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外部董事的比例等)并没有显著关系。Mohammad J.Abdolmohammadi 等于 2010 年研究发现,财务舞弊公司比起控制样本公司更可能增加董事

会的年选举,而且也更会明显地改变外部审计。

1.3.5 国内研究

沈艺峰和吴世农在1999 年,用 DeBondt和Thaler方法,研究了我国证券市场反应是否过

度,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证劵市场是有效市场。伍利娜和高强在2002 年采用超额收益法对

1999-2000 年我国沪深两市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进行研究,他们研究的结论是拒绝了超额收

益小于 0 的假设。说明市场的反应似乎并不是那么消极。

朱伟骅在2003 年以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得出了几个主要的结论。首先当公司受公开

谴责后,其公司的股票价格显著性下降。用累计超常收益率(CAR )来和衡量和表示的市

场反应和公开谴责的处罚方式相关性不明显,除了一年的数据,其他的数据都未经过0.2 的

显著性水平,以再次平均超额收益率(AAR )表示与衡量的市场反应与公开谴责的处罚方

式的关系并不显著。而且在1999-2002受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家数是递增的,部分公司甚至

还屡次受罚,说明公开谴责的处罚手段威慑力不明显。

胡延平于 2004 年和陈超也于 2004 年对违规披露而受到通报批评和公开谴责的处罚的实际效

果进了行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结论,处罚是否公开,以及公开的程度,处罚力度是否够大

是影响市场反应程度的因素。

陈国进等在 2005 年的研究表明,惩罚公告的影响将会完全被市场吸收,他们的研究结果与

沈艺峰和吴世农的接受市场有效性的结论一致。

张宗飞等人在2007 年的研究发现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和公司绩效的问题。他们

的研究结果发现,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公司,传统的财务绩效(ROA , ROE 和 Turnover 指

标均高于信息质量较差的公司,而且信息质量披露越高,公司的绩效越高。同时也发现信息

质量披露高的公司,其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也要优于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公司。

蔡志岳于2007 年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市场反应中,发现投资者对公开批

评的处罚方式几乎不作任何反应,但投资者对公开谴责的处罚方式反应强烈,与之前的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肯定了公开谴责处罚方式的有效性和威慑性。

杨忠莲、谢香兵于2008 年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后得经济后果。他们的研究发

现,在监管机构发布舞弊公告后,舞弊公司的股价有较大程度的波动,可以从市场上观察到

明显的负反应,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了投资者对公司的舞弊手段的反应似乎并无差别。

杨玉凤、曹琼、吴晓明于2008 年用超额收益(AR )法,选取2002 至 2006 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我国 A 股市场的数据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违规公司和非违规公

司的市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在违规公告前后较短的时

窗内明显呈负值。

财务报表舞弊方法分析(doc 10)

财务报表舞弊方法分析(doc 10)

财务报表舞弊与发现方法的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一直以来就不曾断过,先是90年代初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验资)案件”,随后1997年到又发生了新“三大案件”——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2饺?1世纪,随着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财务报告舞弊事件浮出水面。2000年郑百文、黎明股份、案件的余震还未完全消失,2001年又曝出麦科特舞弊案,银广夏风暴更是将财弊推到了高潮。 2001年,美国能源交易巨头安然公司(Eron)轰然倒地,进而牵出美国大的财务报告舞弊丑闻。接着,美国零售巨头凯马特申请破产,最近有报道说也存在做假帐的问题。安然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影响逐渐蔓延,据美国报载,不少强的令人尊敬的大公司也可能涉嫌财务报告舞弊。风潮汹涌的财务造假、遍地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银广夏造假曝光后,连续15个跌停板;美国安然为之辛勤工作几十年的员工百万元的养老金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而且可能导致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 治理财务报告舞弊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应当从民事法律责任制度上考效遏制会计造假动机的实现,还应当从信息披露机制角度设计消除会计造假行机制。我们不仅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制,尤为重要不断提高投资者鉴别、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有效报告舞弊,哪些公司出现伪造财务报告的可能性最大,伪造的财务报告具有的

如何尽快发现可能存在的财务报告舞弊等。 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分析 正如Joseph T. Wells指出的,财务报告舞弊“不是始于管理层的不诚发端于某种环境——这种环境中存在两个特征:一、激进的财务业绩目标;二实现将被视为不可宽恕的氛围。换言之,财务报告舞弊缘于压力。”美国审计第82号(SAS no. 82)列举了一些与管理当局舞弊有关的典型风险因子,当存险因子时,说明公司出现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切合实际的、过于激进的盈利目标,以及基于这些盈利目标的管理当划; 2、管理当局过分感兴趣于,通过运用非常激进的会计手段来维持公司股利趋势; 3、管理当局给公司经营人员设定过分激进的财务目标和期望; 4、虽然实现盈利以及盈利的增长,公司经营当中却不能创造充足的现金 5、资产、负债,收入或者费用的确认涉及非常主观的职业判断,例如的可靠性; 6、重大的关联交易。 我国的研究者通过大量的统计研究(陈信元、杜滨等2001),也总结出能采取会计造假的公司的特征: 1、前两年连续亏损,今年经营业绩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公司(为了避处理); 2、前两年平均净资产报酬率达到10%,今年公司行业不景气的公司(配股的资格);

财务舞弊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财务舞弊论文会计信息论文 基于信号识别的财务舞弊研究 摘要:如何有效识别财务舞弊,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一直关心的问题。文章通过研究发现,财务结构、盈利质量和关联交易度相关指标对识别公司财务舞弊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判断公司舞弊与否时,要密切关注这些指标。 关键词:财务舞弊;识别;上市公司 一、研究背景 自从会计信息作为由企业内部向外部传递经济讯号的媒介以来,舞弊就与之形影相随。随着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加速,会计信息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财务舞弊现象也日益盛行与蔓延。 2002年6月,世界第二大电信公司世界通信公司(World Com)和被认为全美最可信赖的50家公司之一施乐(Xerox)公司因会计造假列入当年国际会计业十大新闻。2006年普华永道日本公司和戴尔公司因财务报表丑闻震惊全球的会计行业。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运作时间较短、各项体制不够完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也一直层出不穷。2006年顾雏军案引爆整个会计业信任与监管危机。接二连三的会计舞弊丑闻的揭露,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所以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研究工作,已成为稳定资本市场秩序迫在眉睫的问题。

然而治理财务舞弊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健全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则外,还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能力,以尽可能减少财务舞弊行为的误导效应。因此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研究范围锁定在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相关的事项上,试图得到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以期为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审计准则提供理论参考,为财务舞弊行为的预警、实时监控和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误导效应。 二、相关文献综述 对财务报告舞弊颇有研究的美国Coopers & Lybrand会计师事务所(2000)总结出29面“红旗”,当出现这些“红旗”的时候,就需要格外关注公司管理当局是否有舞弊的可能,例如,现金短缺、负的现金流量、营运资金短缺;融资能力降低,营业扩充的资金来源只能依赖盈余;存货大量增加超过销售所需;盈余品质逐渐恶化等。 Beneish(1997)对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比较研究发现,公司历史、财务杠杆程度和股价的表现可作为初步判定会计舞弊的风险因素。另外,公司应收款项大幅增加、产品毛利率异常波动、资产质量下降、销售收入异常增加和应计利润率上升也是会计舞弊的征兆。 Green and Choi(1997)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构造了建立在原始财务数据基础上的财务舞弊判别模型,并发现这一模型将大大改善独立审计师发现舞弊行为的能力,且在以随机样本为基础使

(完整word版)财务舞弊研究文献综述.doc

国内外研究财务舞弊的成果及其丰富,要将如此丰富的的理论进行系统性归纳的困难极大,特别是在进行归纳分析时,需要专业的文献归纳能力。本文仅仅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将与本文最相关的理论进行主要综述,而略微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择尽可能科学的概述。具体而言,本章节文献综述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是对相关理论的概述。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是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分别从国内研究、国外研究以及小结三个层次展开。 1.1 概述 本节将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财务舞弊理论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概述。 1.1.1 财务舞弊的概念 在研究公司舞弊问题时,国内外研究中和实际中经常出现财务舞弊(financial fraud)、财务报表舞弊(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和欺诈性财务报告(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三种表述方式。这三种表述方式有典型的应用。其中 Beasley ( 1999)研究董事会构成和财务报表舞弊关系时使用了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而欺诈性财务报告是国际审计标准( ISA )(AI240 )规定的舞弊概念,与我国 2001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错误与舞弊》规定的舞弊概念非常相似。纵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还有财务舞弊概念与之接近的概念表述。财务舞弊在文献中使用的概念,比前两个外延更广,有时指的是财务报表舞弊,有时不限定于财务报表,指通过欺骗等违法手段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行为,是一个通用的概念。而财务报表舞弊与欺诈性财务报告两者在使用意义上基本一致,都是针对具体的财务报表而言。中国,美国,国际上与此相关的准则对舞弊都有个自的界定。表2-1 就中 国、美国、国际就关于财务舞弊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部分列举。 表2-1 区准则条例或颁布机构规定的具体内容 域 中《独立审计具体准则规定了舞弊的定义是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 国第 8 号——错误与舞为,同时列举舞弊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伪造变造记录弊》或凭证;二、侵占资产;三、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四、 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五、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财务报表舞弊的表现方式与形成原因分析

财务报表舞弊的表现方式与形成原因分析(1) 摘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形式和主要舞弊手法,指出了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主要从关联方交易、营业收入、成本、税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手法,对上市公司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舞弊上市公司 1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表现形式 财务舞弊是指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经历了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地舞弊,从真账假做到假账真做的过程。 1.1 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之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

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 1.1.1 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对长期投资的核算作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反之则采用成本法。但很多公司在这两种方法上做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核算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 1.1.2 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 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有关的借款费用,可以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待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就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来调节利润。 1.1.3 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 上市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或平滑利润,通常在产品或资产的风险

关联方交易舞弊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资本市场形成比较早,国外对于财务舞弊的关注也比较早,形成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献资料,这些研究对我国资本市场研究财务舞弊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资料。对本篇论文的研究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 1.有关财务舞弊的识别研究成果 “红旗”标志即“舞弊风险因素”是会计职业界研究总结出的一些能够显示财务报告舞弊的标志。Albrech t和Romney(1980)在回顾有关财务舞弊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87个“红旗”标志但并没有进行验证。直到1986年,两人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实证研究了这87个“红旗”标志中究竟有哪些可以用来预测财务舞弊的发生。该研究表明有31个“红旗”标志具有显著的财务舞弊预测能力(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个人素质等),30个“红旗”标志对于预测财务舞弊既不显著也不可测(如经营业务显著恶化),而剩下的26个“红旗”标志由于样本量太小而无法对其预测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 Loebbecke和Willinghami(1988)构造了L/W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该项研究发现,当管理者认为实施财务舞弊符合其个人道德观念,加上一定的外在压力和动机,再借助于一定的外界条件,进而就会发生财务舞弊。研究还发现发生财务舞弊还与以下因素相关:管理当局不诚实、管理者人格异常且有过舞弊史、企业经营业绩不佳、存在以某些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契约、信息披露政策激进、存在大量关联方交易、权利过于集中、内部控制薄弱等。 Albrecht、Wemz和Williams(1995)的报告认为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发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征兆的一种方式,如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及其他现金流量问题、高负债或者其他利益负担、收益质量不断下降、大额的异常交易、迫切需要有利的收益及财务报告中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变化。另外,与供应商或客户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管理层及管理交易频繁变动、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过分依赖单一产品以及费用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等都是出现财务舞弊的征兆。Persons(1995)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即实施财务舞弊的公司比非财务舞弊的公司有更低的资本周转率、更高的财务杠杆和流动资产比率,而流动资产中大部分是应收账款与存货。 Lev和Penman(1990)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公司规模的大小与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Pankaj Saksena(2001)的研究发现,与未发生财务舞弊的公司相比,发生财务舞弊公司的经营规模更大,经营的业绩相对较差,受到破产威胁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Beneish(1997)对通过对存在财务舞弊的公司与不存在财务舞弊公司进行对比分析析,可利用其股价的表现、增产的速度、公司的历史和财务杠杆程度这四个因素初步判定公司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的行为。另外,其在1999年研究财务舞弊和某些财务报表指标的关系时还发现,利润率上升、销售收入及应收款项大幅增加、资产质量下降、产品销售毛利率异常变动也是发生财务舞弊的征兆。 Mathon Ann(1999)通过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与正常的盈余管理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实施财务舞弊的公司在考虑到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以及通过合法的盈余管理手段所能提升的利润水平有限达不到公司所要求的利润水平后,就会放弃盈余管理的合法手段来直接实施财务舞弊,而不仅仅是在所有合法手段用完后才使用非法的手段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 Kirkos等(2007)以希腊76家财务舞弊与非财务舞弊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比较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精选课件

————————————————————————————————作者:————————————————————————————————日期:

青岛滨海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科类) 题目: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案例分析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Wan Fu Biotechnology financial fraud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10 月25 日 一、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理论意义或实践意义) 研究目的:运用财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主要对财务造假的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其造假原因和造假的手段,从而对财务造假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让中国的经济能够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意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违规现象频繁发生,且违规形式和万花不断推出出新,日益猖狂的上市财务造假已经超越了会计范畴,也说明我国会计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分析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财务造假这一现象完全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重误导了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破坏了投资者的相关利益,我国现在的财务造假手段不仅越来越隐蔽,而且都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陆续被证监会查处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就目前的各个财务造假案例看来,造假的手段层出不穷、违约金额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涉及时间之长,这种现象真的是愈演愈烈。本课题主要研究财务造假及防范措施,这一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这对于发现防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有着直接的实践意义。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预计可能创新的方面 1、国外研究现状 Elliott和Jacobson (1986)对财务报告舞弊定义为:公司的管理层通过对财务报告的粉饰包装,以此欺骗投资决策者以获取融资,并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Schilit (1993)认为公司除了主观意识操纵粉饰财务报告,并对外披露欺骗和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选择性的漏报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同样是一种财务报告舞弊的行为。综上所述,财务报告舞弊是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进行故意编报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一种管理行为上的舞弊,并将虚假的财务报告的信息传递给报表使用者。 Beasley在1996年进行了实证经营研究,根据FAMA和Jensen 1983年得出的董事会是监管最高管理层最高级的内部控制机制这以结论,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7_5个舞弊样本公司和7_5个非舞弊样本公司进行分析,结果表面独立懂事比例与财务报告舞弊关系显著,自Beasley的实证研究后,国内外学者均以公司内部治理为焦点进行研究,若要有效的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建立有效而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重要的方法之一。Joseph C.Ugrin ( 2008)研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舞弊识别

课程名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舞弊识别》 主讲:刘方池老师6-12课时课程简介: 毫不掩饰的说,在大家的印象中,财报,大部分就是瞎掰的。这个评价印象,还真不是冤枉。如2016年的12月27号,眼看就要过新年了,资本市场也不忘给大家送新年礼物,信威集团57亿元的应收账款造假爆发,问候了大家新年好。 造假,总有它的存在基础,说的学术化一点,即:财务造假的理论基础在哪里。我们要问:有没有办法识别它,预警它。 回答你:有办法识别它,预警它!而且不需要你有什么专业背景。 财报的解读分析,我必须坦率的告诉您,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解读分析:评价企业的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也可以从“消极”的方面去解读分析,如财报中有什么花样好玩,可能玩了什么花样,怎么玩的。分析财报,你可不能假定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必须承认,由于财报的游戏规则中存在漏洞,财报上是可以玩花样的,人在这些花样的面前,更多显示的是趋利避害的人性。我想,“反者道之动”,通过黑暗来理解光明,借助假丑恶来弘扬真善美,应该也是一种思路。所以,我会大声的提醒您:这个地方可能有个水坑,而且不浅! 当然,我不但会提醒您水坑的存在,我更会告诉您:水是怎么进来的,又是如何放出来的,是一次性的开闸放水,还是“泉涓涓而始流”,别忘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进水放水,你总要记账的,这就留下了蛛丝马迹,可以借此痕迹进行跟踪。 一句话,财报的虚假粉饰之处,我也会毫不客气的指出。 在财报的假丑恶得到处理后,我们再来对财报背后的故事进行演绎:过得还好吗?回报符合自己的预期吗?符合或不符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不会有偿债方面的

顾虑吧?差钱吗?如果差钱,通过什么渠道去解决。等等问题,我们会通过基本财务指标的分析来回答。 我的想法是:既要知道财报的真善美,又要堤防财报的假丑恶。 在我们提供识别财报的舞弊技术之后,重构企业的财报,尽可能看到企业的素颜照,还原企业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基本的财务分析。 人说:功夫在诗外!财报的分析,有时离不开财报之外的信息处理。甚至,表外的信息比表外的信息更重要。如有些客户经理高度关注客户的另外的三表三品三流,如水表、电表、税表等等。 这样处理不知道是否符合您对本次授课的预期? 我可以向您保证,授课中不会使用什么专业术语,我的授课,两个字可以概括:俗气!我个人认为:凡能够深入人心,流传下来的伟大作品,使用的语言,几乎就是口语,绝不会使用生僻的字词,说话文绉绉的,好像不使用几个让人难懂的词汇就不足以显示其高深。同样,课堂要想深入人心,一定要寓深入于浅出之中。我不敢保证我的课堂会深入人心,但我会向这方面努力。我坚信,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财务,一定可以使用我们身边的语言去解释、表达、分析。 让我们一道分享财报的奥妙! 也一定会让你在活泼的授课氛围中享受财务。 课程大纲/要点: 一、阅读财报的会计基础预备知识 二、资产负债表的解读分析、风险点识别 三、利润表的解读分析、风险点识别 四、现金流量表的解读分析、风险点识别 五、客户经理单刀直入的几个项目

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财务舞弊 摘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会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而且复杂的角色,财务舞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舞弊一旦发生,所造成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信息使用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乃至相关决策机构作出错误的投资,融资等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次序。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维护会计的发展,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以查处并减少舞弊。因此,对财务舞弊相关问题的研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本文献对财务舞弊的定义,方法,舞弊预警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讨论。用于披露和解决一定的财务舞弊上的问题。 关键字:财务舞弊,舞弊报表,不当披露 前言:近十年来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顾雏军创造的格林柯尔“神话”;绿放心的隐瞒费用,虚增利润。财务舞弊充斥着整个经济市场,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财务舞弊及其常用的舞弊方法。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 “财务舞弊”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为我们所熟知,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16号》明确规定,舞弊就是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中对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财务报表舞弊是为了欺骗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列示的数字或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它包括:对财务报告据以编制的会计记录或凭证文件进行操纵、伪造或更改;对财务报告的交易、事项或其余重要信息的错误提供或有意忽略;与数量、分类、提供方式或披露方式有关的会计原则的有意误用。 二.财务舞弊的方法

1,舞弊报表 (1)虚增销售收入。通过收入来粉饰财务报表是舞弊者最常用的手法,而且 虚增销售收入也有多种不同的手段,以下列示几种最常见的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手法。(1)提前确认收入;(2)扩大销售核算围虚增收入。(3)通过三角交易虚增收入 (2).多计应收账款。通常债权人比较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能否按期 还本付息直接决定着债权人的信贷决策。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是和企业的营运资金状况、资本结构状况等密切相关的。多计应收账款和虚增销售收入是紧密相连的,一般的情况就是在虚增销售收入的同时多计应收账款。但是这种舞弊手法很容易被审计人员通过函证发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伴随着应收账款的转移,具体的做法是将应收账款让售给专门的财务公司,伪造金融单证或者在金融机构配合下,以虚构的银行存款“收回” 应收账款。 (3)隐瞒重要事项。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粉饰报表是中国上市公司常 用的伎俩。但是大额的关联方交易易于被审计人员察觉,小额的关联方交易又不能起到粉饰报表的作用,因此,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使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以此来迷惑审计人员。 (4)其他舞弊手段。前面几种舞弊手段都是涉及收入和费用的利润舞弊手 段,任何一种舞弊行为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虚增收入势必要增加资产,而虚增现金最为便利,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现金舞弊造假手法情有独钟且乐此不疲。现金流量指标和利润指标在衡量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上处

【开题报告】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 会计学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 上市公司舞弊现象不断出现, 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这些舞弊丑闻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破坏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 引发资本市场的信用危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然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还是屡见不鲜,我们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还是有不足的地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的探究还是有必要继续深入。对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其做出反应,包括事先的预防,舞弊的发现,还有对舞弊的治理措施等,同时我国的会计法律进一步完善也要依靠对会计舞弊原因的分析。只有从根本上了解会计舞弊,才能真正对其进行治理,这些所有都是要基于对管理舞弊原因的研究。因此,进一步探索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的原因,为预防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发现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完善会计法律提供了依据。在我国经济的转型期, 上市公司舞弊现象不断出现, 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还是不够完善,给了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研究就变得很有必要且有重大意义的,而解决这一切都要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源头找起。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拟在简要分析、总结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以及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原因进行分析而发现其所带来的影响,更好的为预防,发现和治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做出贡献。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 2.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中尚未被发现或重视的原因 3.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原因进行分析 4.提出针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各个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与防范

万方数据

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与防范 作者:董书文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23 刊名: 中国经贸 英文刊名:CHINA BUSINESS UPDATE 年,卷(期):2009(22) 参考文献(3条) 1.陈国欣;吕占甲;何峰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期刊论文]-审计研究2007(03) 2.颜永廷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段剖析[期刊论文]-财会月刊(会计版) 2007(05) 3.黄世忠;黄京菁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特征及预警信号综述 2004(1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卫东财务报告舞弊的现代社会思考[期刊论文]-现代商业2007(35) 2.娄权财务报告舞弊:理论假说与经验证据[期刊论文]-当代财经2003(7) 3.李吉波预防财务报告舞弊分析[期刊论文]-总裁2009(2) 4.李时征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学位论文]2006 5.冯振权财务舞弊的识别与治理[期刊论文]-会计师2009(3) 6.范丽浅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及对策[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2010,17(10) 7.叶本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判别模型研究[期刊论文]-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1) 8.张洪波浅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治理策略[期刊论文]-管理观察2009(25) 9.管新成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透析[期刊论文]-会计之友2007(16) 10.武凝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手段探析[期刊论文]-财经界(学术)2009(1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515375328.html,/Periodical_zgjm200922132.aspx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识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 中生存下来,不少企业采取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蒙蔽广大投资者,骗取各利益相 关者的信任,对社会及经济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财务报表 舞弊的常用的手段,提出了一些识别财务报表舞弊方法。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手段;识别 财务报表舞弊主要是指公司管理层采用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 或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手段操纵利润,误导财务报表 使用者对公司业绩或者盈利能力的判断、获得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它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一 个毒瘤,其发生比较普遍,对社会有极大的危害。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 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及报表粉饰等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早有18世纪南海 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致使股份公司被禁100年之久,让英国经济陷入停顿;20世纪二、三十 年代盛行的公司舞弊财务报告风暴则导致纽约股市崩溃,使整个世界经济倒退几十年;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与这些国家的会计透明度和真实性不高有关;美国安然公 司使得为之辛勤工作几十年的员工百万元的养老金顷刻之间化为乌有,投资者估计损失约 900亿美元,并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世界通信公司和施乐公司等知名大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导致美国证券市场遭受约5万亿美元市值的损失,并使整个世界资本市场都笼罩在了财 务报告舞弊的浓重阴影之中。 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一直以来也没有间断过,如上世纪末的“深圳原野、长城机电、海南新华”三大虚假财务报告案件及琼民源、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等案件;本世纪的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银广夏、科龙电器、银河科技、天津磁卡等舞弊事件等,使 得广大中小股东以及投资机构、证券公司等大股东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投资 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信心,使证券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信用基础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受到挑战,极大地影响了证券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如果如此持续下去将严重阻碍整个资本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为财,胡作非为。如何识别、防范这些小人,对保护广大投 资者的利益、重拾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任、保证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常用手段 1.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在股票发行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往往通 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股份制改组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 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 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亏损大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大户,从而隐瞒其 真实的财务状况。 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其主要方式有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采用 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 托经营或受托经营,抬高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 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关联方之间通过资产托管获取收益等。 2.跨年度调节利润 一些公司为了在年度结束后能给股东一份“满意”的答卷,体现经营业绩,或为了完成承包任务,往往借助时间差调节利润。传统的做法是在12月份结账时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人为地虚列销售收入、挂往来账、虚增利润,待下一年初再用红字将此笔虚列的往来账 冲掉。如1997年,张家界公司与当地土地房产开发公司、深圳市凯莱德实业公司、湖南兆 华投资公司签订了150亩土地转让协议,金额合计4295万元。协议约定,受让方需在半年 内付清全部价款,才能得到土地使用权证。但公司在未开具发票和收到款项,土地使用权也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我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长与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作为对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效保障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也就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但近年来,上市公司的财务丑闻与审计失败案例却不断上演,甚至越演越烈,给审计机构、企业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公众中的信赖程度急剧下降,审计失败的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研究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原因、探讨审计失败的防范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针对审计失败这一问题,付出了许多努力,针对审计失败的界定、原因和治理对策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1.1 审计失败的界定 王红(2009)和于雷(2008)认为,“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没有遵守公认审计准则而形成或提出了错误的审计意见。”该观点说明注册会计师只有没有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没有尽到审计责任时才会产生,即注册会计师有主观的过失或欺诈行为。 宋丰林(2006),则认为“审计失败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得出了与企业客观事实不想符合的审计结论。”此观点还包括审计单位存在严重的错误和舞弊,而审计机构和人员未能查出,或给出了不正确的审计结论。即不论注册会计师有没有遵守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只要注册会计师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就产生审计失败。 之所以会有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是因为理解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前种观点是站在审计人员的角度,根据现实情况,结合审计人员能力,指出审计人员在没有遵守审计准则的情况下导致的审计失败。而后种观点是站在社会大众的角度,不管审计人员是否遵守审计准则,只要审计结果没有达到社会要求就说明审计失败。 目前,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辑出版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审计》也赞同第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排除了审计人员遵守审计准则结果发表了

财务舞弊论文

企业舞弊与对策研究 专业班级:J会计学0503 学生姓名:徐莲 指导教师:张跃红职称:讲师 摘要 第一章会计舞弊概述 一、舞弊的概念 古今中外,舞弊问题始终存在。对它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具有代表性的定义如下《辞海>认为:舞弊,指玩弄手段做坏事。常称营私舞弊,即用欺骗手段干违法乱纪的勾当《韦伯斯特新大学辞典》指出:舞弊是一种故意掩盖事实真相的行为。它以诱使他人丧失有价值的财物或法定权利为目的,《朗文词典》则将舞弊定义为利用欺骗的手段获利的一种行为该种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的《现代汉语词典》、《现代商务汉语新词典》、《现代汉语辞海》均将舞弊定义为:用欺骗的方式做违法乱纪的事情。我国国内法律文献对舞弊的界定大致如下: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或掩盖事实真相欺骗他人,使他人利益受损。 上述定义虽然表达方式各异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舞弊 应具有以下几项要素: 1、行为动机:舞弊属于有意识的行为,具体表现为行为人 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实施欺骗行为,是行为主体主观意图付诸实践的表现

2、行为手段:舞弊行为是通过欺骗手段实施的。法律上说的这种欺骗可以是“作为”式的,例如制造假相、提供虚假信息,也可以是“不作为”式的,例如故意不提供真实信息。 3、行为目的:人们采取一些手段策划、掩盖、制造舞弊,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这种利益的外延是很广泛的,可以是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或其他利益。 4、行为性质:舞弊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的行为,是与法律、法规所不相容的,属于不法行为。舞弊即意味着行为超出了正常的界限,意味着对行为规范的背离,意味着行为人要承担法律责任。 舞弊的外延很广,既包括经济舞弊,也包括政治舞弊,还包括其他性质的舞弊。 二、会计舞弊的概念 会计舞弊是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计舞弊应具有的特征为:1)会计舞弊是违背真实性原则的行为,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2)会计舞弊是一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的行为,是与法律、法规所不相容的。2)会计舞弊是行为人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的故意行为,由于过失、偏误所导致的会计信息不实不属于会计舞弊的范围。此三项特征缺一便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会计舞弊。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 财务报表舞弊案例

最新经典案例精选财务报表舞弊案例 篇一:财务报表舞弊案例(694字) 1986年乌鲁木齐市新产品技术开发部和天山商贸公司先后成立,从事彩相冲扩、服装批发、食品加工、计算机销售等业务,这也是德隆的前身。1992年新疆德隆实业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800万元;并成立新疆德隆房地产公司,开始进入娱乐、餐饮和房地产投资领域。1994年新疆德隆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在新疆进行农牧业开发。1995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设立北美联络处,拓展国外业务。1996年受让新疆屯河法人股,组建新疆屯河集团。1997年受让沈阳合金法人股,进入家用户外维护设备、电动工具制造领域;受让湘火炬法人股,进入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1998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改制为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成立中国民族旅行有限公司,进入旅游业。1999年成立了北京喜洋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国武体育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文体产业。2000年在上海浦东注册成立德隆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控股新疆德隆集团和新疆屯河集团;同年8月,更名为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同年10月,注册资本增至5亿元人民币。2001年成立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党委。2002年德隆大厦落成并投入使用。 可见,德隆的发展历程非常神速,然而在2004年4月14日,对于风光的德隆来说是个黑色的日子,德隆系旗下的“三驾马车”:湘火炬、

新疆屯河、合金投资第一次集体“跌停”。这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德隆的信心丧失,也增加了市场流传的德隆资金链断裂的真实性。德隆王朝的瓦解在2004年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篇二:财务报表舞弊案例(836字) 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主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1996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于1998年、2001年两次配股,在股市募集资金共计7.17亿元。西安翠宝首饰集团公司一直是达尔曼第一大股东,翠宝集团名为集体企业,实际上完全由许宗林一手控制。 从公司报表数据看:1997—2003年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在2003年之前,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均衡增长。然而,2003年公司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时,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涉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还有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亿元。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被上交所实行特别处理,变更为“ST 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调查。2004年9月,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销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与审计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与审计对策研究 专业:会计学 一、前言部分 经济越发展,会计信息越重要。财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的信息不仅为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进行经济决策提供参考,而且有助于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受托经营的资源进行必要的监督,以保证企业的资金不会流失,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会计信息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工具,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水平,保证会计的透明度。 然而,财务报告舞弊现象日益蔓延:从美国的安然、施乐、默克制药等到意大利的帕玛拉特事件的曝光,给全球经济笼罩了一片乌云。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案件也是屡见不鲜,从银广夏开始,到达尔曼再到科龙电器等等舞弊行径的发生,严重干扰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经济秩序,使投资者丧失了信心和积极性,歪曲了企业的价值,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阻碍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些舞弊事件的发生对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独立审计产生了质疑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独立审计产生了质疑,影响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的生存发展。为了重新整顿证券市场秩序,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审计师必须对舞弊展开行动并减少舞弊。因此对舞弊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和审计对策的研究目的是使财务报告能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但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仍有许多理论和实务问题需要研究,尤其是实务方面的研究更少。因此,在对财务舞弊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从审计师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审计对策,在财务报表报出之前减少财务舞弊的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题部分 (一)国外研究综述 1、相关概念

文献综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2010 级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2013-06-10 年月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成就备受瞩目,然而随之出现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也越来越重,不仅损害上市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破坏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机制,而且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由此形成的审计报告丧失应有的风险预警作用。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从CPA 审计的角度探讨如加强审计监督舞弊行为,并就公司治理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证劵市场的财务舞弊现象起到遏制作用,更好地维护公司各利益相关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财务舞弊上市公司公司治理 正文: 证券投资的效率决定着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发挥,而财务舞弊则是影响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风险因素,使证券投资效率大大降低。自证券市场开市以来,财务舞弊就如影随形不曾间断,近年来,国外频频发生影响力巨大的舞弊案件更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巨大震荡和社会广大公众的强烈不满,这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重危机。 一.财务舞弊概念的界定 对于舞弊的定义,美国SAS16 解释为: “舞弊指故意变造虚假的财务报告。可能是漏列或错误地反映事项与经济业务的结果; 篡改、伪造记录或文件; 从记录中或文件中删除重要的信息; 记录没有实现的交易; 蓄意乱用会计原则以及为管理人员、雇员或第三者的利益随意侵吞资产。”2006 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该准则于2007 年1 月1 日起执行。在新准则中,对舞弊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舞弊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甚至非法利益而使用欺骗手段的一种故意行为。” 借鉴上述定义,本文所研究的财务舞弊具有违法性、蓄意性和危害性三个面的特点。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分析 国学者娄权( 2004) 提出了财务报告舞弊四因子假设,认为当文化、动机、机会和权衡四因子皆备时,财务报告舞弊就会发生。根据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 2003) 对216 家企业总会计师进行的问卷调查,45. 24% 的被调查者认为作假账的根源在于“政府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44. 54% 的被调查者认为作假账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要“业绩”,另有33. 61% 的被调查者认为作假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一些官员要“政绩”。 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催生舞弊 股权结构首先决定了股东大会的决策,从而决定了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人选和效率,进而作用于经理层,最终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中得到综合体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是作为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引入的制度安排,而不是古典企业制度发展的自然结果,因此,绝大部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由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剥离改制上市的,当时考虑到国有经济控制地位问题,往往会“刻意安排”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占据绝对控制地位。对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来说,也是因为考虑到控制权的问题,设置控股股东过高的股权比例。因此,在我国目前的股权结构中,无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民营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文献综述

级 学院:会计 专业:会计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防范对策 【摘要】天然气巨头安然公司的轰然倒塌震惊了全世界,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已经不容忽略。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问题就一直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舞弊问题已然成为阻碍我国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绊脚石。以财务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之间的可能关系,许多专家学者已经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将对他们的观点从会计舞弊的动因、识别、防范与治理等多方面归纳整理,以期能从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财务舞弊防范上市公司 一、财务会计舞弊的特征以及不良影响 许多学者对财务造假和财务舞弊进行了归纳: (一)财务会计舞弊的特征: (1)通常是以管理层为主体的集体舞弊 尽管公司财务舞弊可能出现在各个层面,但造假的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如果是普通员工舞弊,除非串通或经管理层授意,否则内部控制制度均能有效预防或事后核查;而管理层舞弊通常经过精心设计并且事后极力隐瞒,注册会计师难以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属集体舞弊,往往动用组织的资源和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造假,但由于其“战线”过长,破绽相应地也较多,隐蔽性不及个人舞弊和小集团舞弊。 (2)以会计数据作为造假的客体。 财务造假活动不论其目的和形式如何,最终都要反映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资产实物等会计信息载体之中。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伪造、变造公司的会计凭证,应用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和频繁(恶意)变更会计政策等,但最终还是要在对外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上做文章。 (3)造假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 财务造假是虚构或者篡改真实的财务数据,因此造假不会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相反,造假带来的虚假信息反面会干扰、破坏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的盈利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