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内容知识点

心理学内容知识点

心理学内容知识点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猴子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

5、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①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②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③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④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又由气质和

作文。气质相当于通常的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态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上的人格特征。比如有的人脾气暴躁,有的人温顺,有的人活泼。)

6、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具有主观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

8.心理反思的形式:1。物象2。概念3。体验4。欲望和要求。

9、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心理支配人的行为 2、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10、心理学发展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活动在适应的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刺激推知反应,可以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塔式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也叫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

当代心理学取向:

1、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努力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

2、认知心理学、其特点包括把①人看做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②.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提取的过程中研究人的认知活动3.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1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辩证发展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2、麦独孤(w.mcdougall)用本能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13、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1、观察法 2、调查法 3、个案法 4、实验法

感觉和知觉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按刺激来源可分为(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包括触觉温觉和冷觉痛觉))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饿、渴、窒息、性、恶心、疼痛等))

2、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觉能力强感受性高,感觉能力弱感受性低。

3、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受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低,感觉阈限和感受性成反比!

4.绝对敏感度可以由刚好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来决定。

5、刚能引起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叫差别阈限最小可觉差英文缩写j n d .

6、韦伯定律说的是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公式□i/i=k.□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是一个常数。

7、费希纳定律是感觉的强度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公式s=klgr.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刺激

8、感觉现象包括(感觉适应:在外界持续的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后像(正后像负后像灯灭眼睛里还有灯的影子)、感觉对比吃完

药再吃糖觉得糖更甜了)、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还能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感觉包括:

1、视觉【(视觉的刺激适宜波长在380~780之间的电磁波),视网膜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即椎体细胞(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和杆体细胞(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视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大多数是遗传造成的,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如果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是色盲这时女孩彩色色盲男孩是女孩色盲的10倍】

2、听觉【听觉的感受器是科蒂氏器官,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的声波是听觉的适宜范围,听阈在1000~4000赫兹之间的声音最为敏感;听觉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特性是“频率决定音调”“振幅决定响度”“波形决定音色”老年人听觉感受性减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了高音频的听觉。】

3、嗅觉【适合刺激的是挥发性和有气味的物质。它是鼻腔上黏膜上的嗅觉纤维]

4、味觉【适宜的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上颚上吗的味蕾,基本味觉有甜(舌尖)、酸(舌边后部)、苦(舌根)、咸(舌边前部)】

5、皮肤感觉【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叫两点阈,皮肤表面的温度是生理零度】。

6、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过于敏感会晕车晕船】

7、运动觉

8、内脏感觉【又叫机体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壁上】

9、痛觉【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个体在痛觉上感受性上的差异和一个人对疼的认识和态度,一个人的性格以及一个人的意志力有关。】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是已高于感觉。

10、知觉的基本特性:一、整体性(格塔式学心理学又将其分为:1、整体性2、连续性3、相似性4、接近性)

11、知觉的种类:

a 空间知觉 [它包括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知觉(肌肉运动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铁轨是线条透视)】,

b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机体生理变化是有节律的,这种节律往往会引起人的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律,叫生物节律也叫生物钟,人对时间的估计可以根据1、日出日落的交替2、一年四季的变化3、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4、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c 运动知觉(是物体在空间中移动产生的知觉,需要物体的运动,太快或太慢都不能知觉到运动,似动知觉是物体没运动却感觉到像是运动的错觉)

d 错觉(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有以下几种:1、线条方向错觉线段长短的错觉,2、面积大小错觉3、视听错觉4、不同感觉相互作用产生的错觉)。

记忆

1.记忆是过去的经历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件事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行动和操作。

2、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分(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情绪记忆4.语义记忆5.动作记忆)。

按是否意识到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按照能否加以陈述可分(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3、记忆的过程:1、识记(学习与取得知识经验的过

程)2、保持(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3、再现(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4.遗忘是指对已经记忆的材料的再认,既不能回忆也不能辨认,或者对错误记忆的再认。

对记忆和遗忘进行研究的是德国的艾宾浩斯,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5、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表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也叫表象

6.外观有:1。直观形象化2。可操作性3。碎片不稳定性4。一般性。

7.外表能起到的作用:1。积累感性认识;2.富有想象力的材料;3.从感知到思考的桥梁。

8、三个记忆系统:

按照存储时间长短的不同分为: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者感觉登记,(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感觉属信息的输入和登记 )其特点:①具有鲜明的形象性②容量大保留的时间短,图像记忆保持时间为0.25~1秒,声像记忆保持

1秒,最长不超4秒③对瞬时记忆加以注意就会转入短时记忆了】

2、短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可以意识到内容的记忆系统,其特点为1.容量有限,一般我7+ 2个项目,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记忆广度2.容易记住的是声音而不是形象,3.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4.短时记忆经过复述都可以转为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其特点:1.他的容量和信息的种类都是无限的,2.他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3.长时记忆存储的信息不实有意回忆,人们是没有意识到的。4.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干扰又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记忆材料在系列顺序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影响的叫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包括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

思维言语及想象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感觉认识了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认识了事物的整体,他们认识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属于感性认识阶段,由表及里,去粗取精,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进入理性认识的阶段,这就是思维)

2、思维的特征:①思维的间接性(从已知推断出未知)②思维的概括性(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取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比如:看见“月晕”后经常“刮风”,即得出“月晕而风”的结论)

3、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4、思维的种类:

一、按思维形态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按探索问题答案方面的不同分:复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按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分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用文字标记和记录的。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

注:一个概念的内涵越深,外延越窄,内涵越窄,外延越宽。

6、概念的形成或者叫概念掌握: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那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是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

2、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

3、定势的作用(人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就是定势作用)

8、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而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

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发展的先天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9、言语的活动形式:

1、外部言语及其种类(又分口头言语(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和书面言语)

2、内部言语及其特点①发音器官的隐蔽性②语言的减缩性③速度快

10、言语运动中枢机制:参与言语形式活动的皮质部位有

1、运动性言语中枢又叫布洛卡中枢,受损会导致表达性失语症,

2、听觉性言语中枢又叫威尔尼克中枢,

3.视觉语言中枢受损会导致失读症。

4、书写中枢受损会导致失写。

13、想象是人对自己已有的表现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种类包括: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又包括1、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图表模型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3、幻想是指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指向未来的憧憬不是回忆)

意识与注意

1、意识与注意:意识是在觉醒的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

意识包括(1、对外界事物的知觉,2、自身内部状态的知觉;3、心理活动的评价;4、行为的评价)

2、无意识:包括睡眠和梦(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分为四阶段,接着是快速眼动期,梦就出现在这个时期。梦有很多特点,如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等。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做梦不会影响人的休息)

3、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种类有(①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②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4、注意的特征:

①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范围(大约在5~9个项目)

②.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的保持多久的特性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在稳定的注意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的增强或减弱,叫注意起伏后注意动摇,

③.注意的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

④.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它的先决条件是1、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悉的,

2、活动不能在同一感觉道内完成,

3、活动不能同一种心理操作完成。

需要与动机

1.需要:是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渴望。

2、需要要的种类:①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分可以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②从满足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需要的分类是相对的,各种需要之间是相互交叉的,自然需要往往是物质需要,社会需要往往都是精神需要。

3.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机,它刺激个体向某一目标前进,并维持这种活动。动机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可以从个人的外在行为中推断出来。

4、动机的产生: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①生理性动机是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也叫内驱力或者驱力

②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激发个体行为活动的动机,这种条件叫做诱因。

5、动机行为的关系:同一行为可由不同动机引起,不同的活动也可由相同或相似的动机引起

6、动机的种类:按动机产生的根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社会动机又包括(比如交往动机,权利动机,成就动机,兴趣(兴趣是推动人认识事物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和爱好),按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可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定势往往是无意识动机),

7、层次需要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爱和归属感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所以高层次的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情绪情感和意志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状态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其特性①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③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却看不到他所进行的认识活动过程,④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2、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表情即有先天的、不学而会的性质,又有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获得的性质)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①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②.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情感(比如热爱,欣赏,厌恶仇恨)情绪和情感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情感要通过情绪表达,离开了情绪情感也无法表达了!

4、情绪和情感的功能:①适应功能②动机功能③组织功能④信号功能

5、情绪理论:见中外人名第一章

6、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情绪和情感变化的维度,①动力性(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②激动型(激动

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 ③强度(情绪和情感的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④紧张度(情绪和情感的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的两极)

7、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①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会的又叫原始情绪,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和复合情绪(是人特有的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由愤怒、厌恶和轻蔑组合的复合情绪是敌意,由恐惧内疚痛苦和愤怒组合的叫焦虑)

②按情绪的状态,也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心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8.人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9、意志: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客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分为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

10、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会有动机的冲突,包括四种冲突形式:

(①双趋式即(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型)

②双避式即(两者都想避开但是无法避开的),

③趋避式即(想获得一个目标有利又有弊无法选择时比如想吃糖又怕胖等)

④双重趋避式(多个矛盾叠加无法选择)

11、意志品质:包括①意志的自觉性(和自觉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武断,随大流跟别人跑)②意志的果断性(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鲁莽草率)

③意志的坚韧性(与坚韧相反的是虎头蛇尾和执拗)

④意志的自制性(和自制性相反的是怯懦和任性)

能力和人格

1.能力:成功有效地完成一项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

2、智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

注:在组织智力的各种因素中,思维力是支柱和核心,它代表着智力的发展水平。

(心理活动中必须具备的智力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

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

2.能力决定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3.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会促进相应的'能力发展。

4、能力的分类:①按能力的结构分(一般能力(即智力)和特殊能力(即特长))

②按能力与先天赋予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分(液体能力(先天的)和晶体能力(后天学习得的))

③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分:(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④按创造程度分(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注释:按能力发展的水平可以把能力分为①能力②才能③天才

5、能力的结构理论:见人物名称第一章

6、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①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②能力类型的差异(包括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异)

③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7、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①遗传因素(影响能力发展的遗传因素主要指一个人的素质,或者叫天赋,即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感受器。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的特点,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②环境和教育因素(包括儿童正常发育的物质条件,儿童的家庭,儿童所在的学校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8、人格的特性:人格包括人的气质和性格,它的特性包括

①独特性,②整体性③稳定性④功能性⑤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9、气质:气质是心理活动变心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

10、气质的类型学说:①体液说②体型说③血型说④激素说

1.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三个特征,即力量、平衡和灵活性。

他还指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的

12、条件反射包括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

13、气质的特性:①感受性和耐受性②反应的敏捷性③可塑性④情绪的兴奋性⑤指向性

14、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①胆汁质,(特点是强但不平衡,感受性低耐受性高,脾气暴躁难以自我克制)

②多血质(特点是强、平衡而且灵活,行为外向,容易适应环境变化,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

③粘液质(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头脑清醒,踏实,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

④抑郁质(弱,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多疑多虑不爱交往,动作迟缓,防御反应明显)

15、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①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

②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③气质类型不一定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但能影响工作效率

④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

⑤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

16、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17、性格的结构:可以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从性格结构的组成部分来分解性格可以分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人格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本我自我超我)

二、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把人分内向外向型两种)

三、奥尔波特(人格特质论的创始人、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又把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卡特尔(卡特尔找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艾森克(艾森克把许多人格

特质都归结到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的人格特质理论和仍五

因素模型人格的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

扩展:大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psychology)

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

psyche + logos = psychology

灵魂词语、语言心理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mind),心理学是对心灵的研究,或称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j.f.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发展的。

“魂不附体”现象

《红楼梦》里写道:“凤姐吓得魂不附体,不觉大声地‘咳’了一声,却是一只大狗。”在一些地区,当小孩受到惊吓时,便点燃一堆火,拿着孩子的衣服,边烤边为孩子“喊魂”。人真的有灵魂附体吗?心理-灵魂有道理吗?

1、脑是心理的器官

从物种发展史也可看出,心理现象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个体发展来看,人的心理是随着大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的。

从临床研究成果来看,人的某种心理活动与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密不可分割。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如果没有客观刺激,也就不可能引起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以及相应的心理活动。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产物,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按其反映的内容来说是客观的,因为它反映的是外界事物和现象,是由外界事物决定的,同时又是通过脑的神经过程实现的,并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它又是主观的,因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由一定的个人或主体进行的,是通过主体已有的主观世界为中介,进行加工折射而产生的,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4、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唯一途径

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只有作为心理源泉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脑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人类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类社会环境中、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有健全大脑的人,如果脱离了人类社会环境是不可能发展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机能的。

例:印度狼孩

第二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w.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心理学出现了很多流派。心理学独立之初,心理学家在构建理论体系上分歧尖锐。

构造主义

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构造心理学

structural psychology

心理学内容知识点

心理学内容知识点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猴子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 5、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①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②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③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④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又由气质和 作文。气质相当于通常的气质,是心理活动的动态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上的人格特征。比如有的人脾气暴躁,有的人温顺,有的人活泼。) 6、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7、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具有主观性,是脑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世界在脑中的反映) 8.心理反思的形式:1。物象2。概念3。体验4。欲望和要求。 9、心理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心理支配人的行为 2、人的心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10、心理学发展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活动在适应的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因此可以根据刺激推知反应,可以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塔式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也叫完形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 当代心理学取向: 1、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的第三势力,认为人有自我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努力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实现 2、认知心理学、其特点包括把①人看做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识活动,②.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提取的过程中研究人的认知活动3.生理心理学,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1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辩证发展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概要

知识点概要: 第一章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9世纪中叶,随着自然科学和实验方法的发展,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3、人的心理活动内容。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4、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可得的行为,其神经联系时暂时的。 5、心理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6、学习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1)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 (2)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个办法好的师生关系 (3)心理学的专业学习可以促进我们的职业成熟 第二章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七个等级构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认为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就支配着人们的行为。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越大。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3)马斯洛虽然看到了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区别,认为高级需要发展的比较晚一些,而且是在低级需要被满足的前提下才能被满足,但他并没有把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完全对立起来。也就是说,高级需要并非绝对的以低级需要的满足为前提。 2、动机。是对所有引起,支配和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的概括,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 7、引起动机条件。 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斯认为成就动机包括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就需要高,对失败恐惧低者,对中等难度的任务有较高的成就动机。而成就需要高,对失败恐惧强者,只对容易的任务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一个成就需要高的的人,并不是在所有任务面前都表现出高的成就动机。事实上,当面临的任务难度很大时,高成就需要的人会很快放弃。 5、三维归因理论。 4、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3、兴趣: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1.人格五因素模型中,开放性得分高者的特征是。 开放性得分高者有活跃的想象力,自发的接受新观念,有较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好奇心,是不依习俗的、独立的思考者。 2.荣格认为“情结”的形成与和有关。 情结的形成多与早期童年的创伤经历或特殊经验有关。 3.大五人格模型理论中,人格五因素包括。 人格五因素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和尽责性(C)。 4.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 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这种心理准备就叫定势。 5.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的方式存在。 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可以理解与操作的形式,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图式的方式存在,例如物体图式、社会事件图式、自我图式等。 6.“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说的是知觉具有。 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会看的人看其中的门道,也就是事物的本质,需要用过去的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不会看的人看热闹,这部分的人只看事物的现象。 7. 抑制型儿童在新环境中表现出退缩的反应模式,心理学家称之为。 抑制型儿童是自我控制良好、温和有礼,能良好行为控制能力的儿童。抑制型儿童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焦虑,心理学家称为新异焦虑,是一种在新环境中表现不自在,退缩的反应模式。 8.与易受暗示性和武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

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9.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感觉阈限低的,很弱的刺激就能感受到,其感受性高;感觉阈限高的,需要比较强的刺激才能感受到,其感受性低。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的关系。 10.人格因素问卷的编制者是。 英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构成人格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他找出了16 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根据此编制了《16 种人格因素调查表》。 11.按照剌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 感觉是由物体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是内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2.阿德勒认为,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容易变得。 阿德勒认为,很少受到父母关注的儿童在长大后会变得冷漠多疑,成年后,较难与别人建立亲密的个人关系。 13.生物节律给人提供了判断时间的信息,所以,这种节律也可叫。 机体生理变化是有节律的,这种节律往往会引起人的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律,这种节律叫生物节律。这种节律像一座鈡,它给人提供着判断时间的信息,这叫生物钟。 14.脑干包括。 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 15.声波的特性包括。 声波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产生震动后,使周围的空气产生共鸣,形成声波。声波的特性包括频率、振幅、波形三种。 16.遗忘的主要原因包括。 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的结构: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地开展学生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心理学产生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 1.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法国17世纪唯理论(笛卡尔)、英国17-18世纪经验论(洛克、霍布斯) 2.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因此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心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 种元素;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 心理规律。 2.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 和有选择性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1920s-1950s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 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1950s“第三势力”——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 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1967)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 过程 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 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2.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本身的特点;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态。 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合理组织活动; 3.对兴趣的依从性;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数目。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征。 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心理学部份 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2、普通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者边缘科学)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 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1879 年) 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 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 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者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 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 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 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 对脑神经和31 对脊神经) 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 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 26、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客观题知识点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第一信号系统是以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如:望梅止渴;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如:谈虎色变。 3、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左半球主管言语和抽象思维(言语优势半球);右半球主管形象知觉、形象思维和调节情绪。 4、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之间呈反比(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5、感觉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明适应、暗适应。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老师用彩色粉笔。感觉后象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如电影电视的原理。联觉是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如暖色调(红、黄)和冷色调(青、蓝)。 6、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选择性(猎人进山只见禽兽,樵夫进山只见柴草)、理解性(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整体性(窥一斑而知全豹)、恒常性(变与不变) 7、三种直观教学形式:实物直观(实物)、模象直观(教具)、言语直观(语言)

8、晕轮效应指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的清晰鲜明的印象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如:一俊遮百丑,情人眼里出西施等。刻板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9、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一目十行)、注意的稳定性(保持时间)、注意的分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注意的转移(有计划、有目的)。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人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概括性和间接性是其主要特征。 11、抽象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核心形态,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发散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探求多种合乎条件答案的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也叫操作思维、实践思维。创造性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新颖性是其根本特征,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 12、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实质,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宏观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经过测量和计算,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灵活地思考问题。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地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 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心理学的知识点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该书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心理实验室,心理学开始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二、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心理过程,它探讨人的心理的共同性,另一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它探讨人的心理的差异性。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02年词释)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03词释)(01选择)下列心理想象中只有(思维)属于认识过程。 个体差异的表现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知、情、意三者关系:(05年论述题)论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的关系。 答: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另一方面,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一方面,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另一方面,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的关系:第一,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第二,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 第二节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一、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探索心理学规律 规律就是若干事物的变化之间的确定关系。影响人心理的因素有三类: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心理因素;所谓探索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这三类因素的变化与心理变化的确定关系。 二、人的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1861年,法国医生通过对失语症患者的尸体解剖,在大脑左半球发现了言语中枢。——用科学方法鉴定出脑是心理的器官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两个方面。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一种机械、被动的反映,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 三、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研究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1. 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唯心主义作斗争。 2. 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学科如文学、艺术、美学、管理学等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这些学科更加深入地认识其研究对象。 3. 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教育学科都是以心理学为理论根据的。 (二)研究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 根据心理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去影响人的心理。 2. 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 3. 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的影响。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任务:陈述人的心理现象,解释人的心理现象,预测人的心理现象,调控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5、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晤谈法),测验法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1、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3、神经回路: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主要有两种,辐射式,聚合式。 4、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神经。 5、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脑干,间脑,小脑)。 6、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7、抑制过程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8、动力定型:指由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 依次出现。 9、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0、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11、内分泌系统:是一种整合性的调节机制,通过分泌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实现对有机体的控制与调节。 12、人有两种腺体:导管腺体(外分泌腺),无导管腺体(内分泌腺----激素)。 1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脑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和性腺。 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1、心理是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能够对与其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关系的刺激作出反应,表现为趋利避害的生物特性。 3、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已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 化的觉知和认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5、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1、意识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 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世界对立。2、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动物是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3、意识离不开语言,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并不需要语言。4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6、意识的功能:1意觉知功能2意识的能动性功能(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前进性)3意识的选择与监控功 能。 第四章注意3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外部注意:指人对周围事物的注意,也称知觉注意。内部注意:指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注意。 3、注意的意义和功能:注意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又是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活 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4、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后种定向反射。 5、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 6、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

心理学入门知识点

心理学入门知识点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学入门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心理学入门知识点篇1 一、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边缘学科。 基础心理学广义上是指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狭义的是指普通心理学(以正常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意志 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也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情绪、情感: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间的关系。 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2、人格(个性):需求和动机(倾向性动态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特征静态的) 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需要: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需要就变成了动机。 有了动机才可能去行动。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心理条件; 气质: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三、心理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这一认识得到了人们生活经验,监床事实,心理发生、发展过程,脑解剖和生理科学研究资料的证明。 心理是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自己)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是有能动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是大脑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心理反映的形式可以是事物形象,概念,体验。 心理支配行为,行为表现心理,按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行为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动物)、知觉(脊椎动物)、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思维和意识(人类特有)四人阶段。 四、心理学流派及当代研究取向 1、构造心理学 冯特和铁钦纳采用实验内省法(被试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自我观察),分析意识的内容和组成,以及意识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例如哭、笑、思考背后的心理元素。 后来看来内容太狭窄,太脱离生活实际,不能将内省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 2、行为主义 华生研究人的行为,查明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规律性,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组合。 3、格式塔心理学 是德语的音译,又称完形心理学。 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等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认为整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1. 心理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研究物性。 2.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学科性质) 3.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冯特(心理学之父)。 4. 心理学诞生标志:莱比锡心理实验室。 5. 心理学研究中的七大流派: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观点:研究对象是意识的结构和代表人物:詹姆斯。观点: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传统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主张研究行为和用实验代表人物:魏特墨、考夫卡。观点: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观点:人的行为源于欲望与动机;以 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 ⑥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 ⑦ .认知心理学派重点:对信息加工历程的研究。 6. 心理学是通过研究行为,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7. 从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的维度看,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动态的)、心理特 征(稳态的)、心理状态(暂时性的)。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兴趣,信念,动机,世界观,需要),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灵感。 8. 认知,情感,意志,简称知、情、意,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①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②.情绪、情感和意志影响认知活动;③.情绪、情感和意志相互作用。 9. 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密切联系。首先,心理过程是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基础;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影响制约心理过程;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密切联系。 如果某类心理状态经常反复出现并且持续时间愈来愈长,就转化为心理特征。 10. 意识即心理,意识是人类独有的。意识是我们现实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无意识是人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的现象。前意识、潜意识。 11. 对人影响较大的四种生物节律:①.年节律:②.月节律28天(月亮的圆缺);③日节律(24小时节律);④90分钟节律。 12. 睡眠状态是一种心理现象,有两种状态即快速眼动睡眠和非眼动睡眠相互转换。 13. 唯物主义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是社会化的结果(心理的实质)。 14. 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及构造 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15. 左脑:意识功能,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世界。右脑:潜意识功能,通过情感和形①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内容。 ②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流派) ③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方法。 ④ .格式塔心理学派一 种组织的意义。 ⑤ .精神分析学派

心理学必考知识点-考编必背

心理学必考知识点-考编必背!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 (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 情绪、情感过程;(3) 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 ( ”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 个性 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 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

心理学必考的知识点整理LT

2、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人的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型神经。 (2)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表面覆盖着面积很大的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 (二)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 2、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3、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 4、反射弧的环形通路 (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是机体的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它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如食物直接刺激口腔引起的唾液分泌。它的反射弧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固定的神经联系。 2、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它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 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 4、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5、工具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共同规律: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射,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之处:①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②强化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映有关。③反映方式不同。 6、联系实际分析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他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分为5种种:①正确的反应每次都予以强化②定比间隔强化③定时间隔强化④不定比间隔强化,它的效果最好。⑤不定时间隔强化 在实际生活中,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例如儿童在日常作业中,做了正确的算术运算,并非每次都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注意而得到表扬,只是有时获得夸奖。 4、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吃梅子)——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它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大一心理学的知识点

大一心理学的知识点 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心理和行为的科学,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工具和理论框架。在大一阶段,我们将接触到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大一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和知觉的学科。在大一的心理学课程中,我们会学习到关于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将会了解到大脑是如何感知外界的刺激,如何通过注意力选择和集中注意力,以及如何利用记忆来存储和检索信息。同时,我们还会学习到一些思维的模式和策略,以及语言对于沟通和思维的重要性。 二、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心理过程和变化的学科。在大一的心理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人的从胎儿期到老年期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我们将了解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认

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以及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的身份建立、职业 选择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三、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在大一 的心理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归属感、群 体心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将了解到个人如何受到社 会环境的影响,以及群体中的规范、归属感和互动行为等。同时,我们还会学习到一些解决冲突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策略和技巧。 四、心理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是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在大一的 心理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方法,如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和假设检验等。这些统计工具将帮助我们 分析和解释心理学研究的数据,判断结果的可靠性,并提供科学 依据。 五、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稳定心理特质和行为模式的学科。在 大一的心理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有关人格理论和评估的知识。

知识点大全——心理学

心理学1 名词解释 1.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3. 测验法: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4. 意识: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5.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功能:选择、维持、调节。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调节与维持。 6. 节律(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7. 日节律:在人和生物身上都存在,它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8.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9. 随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10.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1.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2.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括三个方面:1对人的知觉。2对社会事情因果关系的知觉。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13. 超感知觉 14. 感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器官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 15.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差别感觉阈限:表示人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觉察能力。 16. 记忆:在人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人经验的心理过程。 17. 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18. 编码: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受和使用的形式。 19. 接受学习:将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传授的,无需自己去独立发现。学习者将传授者呈现的材料加以内化和组织,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再现或加以利用。 20. 遗忘:对识记过的信息,不能提取或错误地提取的心理过程。前摄干扰: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学习新信息对已有的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克服遗忘或提高记忆力:①地点位置法②韵律法③记笔记 21.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感觉寄存器中保存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对感觉记忆的内容编码加工后得到的信息(记忆)。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22.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 23. 概念: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每个概念都包含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日常概念: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概念。科学概念:是可以用言语进行科学解释其确切内涵的概念。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现象可以从动态性和意识性两个维度进行划分。从动态性维度来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从意识性维度来看,心理现象可以分为意识和无意识。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精神分析。 二、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构造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认为心理学 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XXX和XXX,他们强调 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XXX,他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 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而内省法是不科学的。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XXX、考夫卡和XXX,他们主要研究人的知觉过程,认为 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完型”的过程。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XXX,他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儿童人格发展 阶段理论。意识理论包括意识、前意识(可控)和无意识(不可控),无意识又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口唇期、肛门区和性器区。 4、在潜伏期(6岁-12岁),孩子的玩伴通常是同性的。 5、生殖期(青春期-成长期)则是两性期。 6、人本主义是心 理学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包括XXX和XXX。这个流派认 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正常人,相信人类有无限的潜能,而这些潜能能否得到发挥或实现,则完全取决于环境和条件的影响。20世纪的心理学巨大思潮包括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 7、认知心理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人的认知心理过程,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则研究认知过程的信息加工理论。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的态度,注重科学方法)、发展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和道德性原则。心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