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

薛笑丛①

(陕西榆林学院外语系,陕西榆林719000)

[摘 要]近年在中文媒体、出版物中频繁出现字母词,群众口语中也经常使用字母词。已有

不少学者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有学者认为字母词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词,对其持肯定态度;也有

学者持否定态度,认为字母词的大量使用影响了汉语的纯洁。本文对过去十多年来字母词的相关

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发现普遍认为应在承认字母词存在的前提下,规范字母词的使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字母词;规范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7)02-0062-08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国外信息的传递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以致一些人在公众场合说话时常在汉语中夹杂英语单词,在一些报刊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英文字母缩略词,如“A PEC、W TO、GDP、CEO、M TV、DVD”等,甚至一些具有中国独创用法的“N次”、

“P K”也大行其道,字母词的使用呈快速上升趋势。有的学者认为,目前中国文字的混乱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不少专家学者担忧:这会影响汉语的纯洁和发展,也会影响词汇的表意效果,更将危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的学者甚至将其上升到要维护祖国语言文字主权的高度上。

对字母词的使用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学者们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本文的考察范围是从1994年至2006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字母词研究的成果,成果的来源主要是全国语言类刊物和高校学报。②关于字母词的研究应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刘涌泉在1994年发表了《谈谈字母词》一文,此后相继出现了一批文章,主要发表在《语言文字应用》(18篇)、

《语文建设》(10篇)、

《修辞学习》(7篇)、

《科技术语研究》(7篇)、

《辞书研究》(3篇)等刊物上,还有许多研究论文散见于《中国语文》、

《语言与翻译》、

《语言教学与研究》、

《汉字文化》、

《山东外语教学》以及一些大学学报。进入新世纪以来,字母词的使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研究达到了高峰期,一些学者从理论到实践探讨字母词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提高。

§1字母词名称和定义之争

刘涌泉(1994)在《谈谈字母词》一文中曾把字母词定义为“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前者如B超、卡拉O K等;后者如CD、U FO等。它是一种

①②[作者简介]薛笑丛,1963年生,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将综述的起始时间确定为1994年的主要原因是,在此之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此后字母词的使用开始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也相继展开。

新形式的外来语。”2002年他在《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一文中把“字母词”称为“汉语字母词”。他说:“现在看来,叫汉语字母词或中文字母词(Chinese lettered words)更好些。原因很简单:英、法、德、俄等语言中都有由字母构成的词,因而就不会有字母词这个术语;而汉语不同,绝大部分词是由汉字构成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字母构成的纯字母词或带字母的词。因此,字母词只是中文中特有的术语。”他将现代汉语的词分成两类:一是汉字词,占绝大部分;另一类是字母词,占很少一部分,其中大部分是外来语,并认为字母词指的就是“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或希腊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词”。

胡明扬(2002)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所谓汉语字母词应该称为外文字母词语或带外文字母的词语,因为这些字母都是外文字母,不是汉语拼音字母”,“只有像G B(‘国标’)和HS K(‘汉语水平考试’)等类型才能说是‘汉语字母词/语’,读的时候不管按过去暂定的汉语拼音字母读法,还是按英文字母的读法,大家心目中还承认这是汉语拼音字母,而更主要的是意思完全是汉语的意思。”黄文贵、谢英捷(2002)把字母词定义为:“已经汉语化,具有汉语特征的词,它可以或已经融入到汉语词汇系统中”,同时认为外文词不属于这一范畴。于根元等(2003)认为外文原型或简缩形式如IT、M TV,可以称为外语词。汉语拼音的简缩形式如RMB,应称为汉语词。有外文字母又有汉字的字母词如“卡拉O K、AA制、B超”等也是汉语词,是汉语大系统里的词。潘雪莲(2006)则指出:“刘涌泉对字母词的理解似乎是:由拉丁字母(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或希腊字母构成的或由它们分别与符号、数字或汉字混合构成的单位,即只要在汉语背景中出现外文字母(包括拼音字母)就可以认为是字母词。这样做便于计算机信息处理,而在语言研究中则显得不够严谨。”她认为字母符号不属于字母词(如Fe(元素铁)、cm 等)、拼音缩写和未经缩写的外文单词原形,如“internet”,不属于典型的字母词。

综上所述,有的学者把字母词叫做“汉语字母词”,有的叫做“外文字母词”,或认为这些字母词或含有字母的词已进入了汉语,直接承认它们是汉语词,或认为外文缩略语仍是外语词。此外有的称字母词为非汉字词语(王吉辉1996)、新借形词(罗聿言2000)、汉语“含字母词”(鲁金华2000)、原形借词(俞品、祝吉芳2003)、西文字母开头词语、中外合成词等,这些名称或失之过宽,或失之过窄,作为术语都不够准确,还有人戏称为“混血儿”、“杂种文字”,流于谐谑。我们认为应统一使用“(汉语中的)字母词”或“含有字母的词语”这种命名方式。

§2字母词的读音问题

字母词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成员,其读音问题曾在学界引起很大的争议。王吉辉(1999)认为判断字母词语的性质应根据它们的具体音读状况,只有音读形式合乎汉语语音特点,才能认定它们是汉语词语。曹学林(2000)认为字母词的字母读音受到了汉语语音的影响,应该用汉语音或近似的汉语语音去读这些字母。贾宝书(2000)也认为大多数字母词是可以用汉语拼音来注音的。周一民(2000)、王均(2000)、贾宝书(2000)还各自拟构了一套字母读音模式。周一民提倡使用“京音”;王均建议“大体依靠英语字母的名称改依中国数理化教员的读音”。但多数学者认为字母词主要用的是英文字母,就应该用英文字母的读音,而不必用汉语拼音去读(沈孟璎2001;刘涌泉2002;刘建梅2002)。周健(2001)等则提出汉语和英语两套读音并行不悖,都可视为规范读音。基于以上情况,李小华(2002)对字母词的读音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众倾向于用英文字母读音读字母词,即使一些意义来源于汉语的字母词,如

“HS K”等,尽管人们知道这是指“汉语水平考试”,仍然采用英语字母读音。她对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媒体进行了随机监听调查,“所监听到的字母词均是采用英文字母读音,只是发音比大众更规范,是标准的英文字母读音。”她还对贾宝书所建议的汉语注音和周一民主张的京音进行了比较讨论,认为“欲以汉语语音建构一套规范的英文字母读音难度颇大,主要是缺乏客观的注音标准,难以达到准确与统一。”基于语言的事实和原则,她建议确立标准英文字母音为字母词的规范读音。

§3字母词的分类与相关研究

刘涌泉(1994,2002)从字母种类、字母纯与不纯、字母大小写形式、字母数量、字母位置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类,并对字母词的构成方式和编排方式进行了探讨。

有的从来源的角度分类:第一种字母词大部分是英文缩略词,属于直用原文的形式(杨挺1999),如“ADSL、A PEC、CD、DVD、DNA、EMS、GDP、GN P、GSM、CDMA、ICU、W TO、ISO、IT、KTV、SCI、EI、ISSN、ISBN”等,有的是英文缩写与汉字并用,如PC机,SIM卡,A TM机,B 超,IP地址,IP电话,SA RS病毒,T型台,T恤衫等,这些已经成了汉语的一部分。第二种数量较少,是汉语拼音的缩写,如G B是Guobiao(国标)的缩写,ZL是Zhuanli(专利)的缩写, RMB是Renminbi(人民币)的缩写,HS K是Hanyu Shuiping Kao shi(汉语水平考试)的缩写, PSC是Putonghua Shuiping Ceshi(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缩写等,多数学者承认这些也属于字母词。也有人持不同意见,周玉琨(2002)认为“从产生机制上看,从读音和表达的意义上看,从语用上看,它与字母词是不同的。我们暂且把它叫词语代号(或代码),它有可能发展为字母词”。李敏(2006)认为“N”是汉语字母词的第三种类型,即含有“汉语创造性”的字母词,它的意义包含着汉语的创造,没有汉语拼音的理据,在外文的日常语言中也没有直接来源,这样的词比前面说的两种更有资格看成是汉语里面的词。类似的词还有“P K、AA制、A股、B股、H股”等。原新梅(2002)提到“A字裙、V字领、U形管”等,刘涌泉(2001)认为“T型人才”、“X型人才”等都属于此类。此外,C HINAN ET(中国网),CC TV(中国中央电视台)等虽然用了英文字母,但表示的是中国事物。

皇甫素飞(2004)则对字母词的分布种类进行了统计,将字母词分成专门名称类、科技术语类、经济术语类等8大类24小类。

曹学林(2000)、刘建梅(2002)、周晓林(2003)、周健等(2001)主要从字母词的语法结构、构成成分、字母词的语言学分类和语言规范等方面对字母词进行考察。而郑泽之、张普(2005)则对字母词进行了相关的形式化分析,采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和提取大规模真实文本中的字母词进行量化统计。北京语言大学DCC博士研究室在“动态流通语料库”的基础上,对字母词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实验考察,他们把考察的原则定位为客观、写实、描述,就考察结果、考察问题以及一些相关的分析写成3篇专门文章。郑泽之、张普(2005)介绍了字母词的界定、形式化分类、字母词的提取难点等问题,着重探讨了字母词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字母词边界认定、字母词种类、字母词中的等义词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关润芝、杨建国(2005)进一步细化了对字母词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考察。杨建国、郑泽之(2005)则进一步详细考察了字母词和对应汉字词或汉字词和对应字母词在专有名词中同现的情形,如“国内生产总值”和“GDP”、“CEO”和“首席执行官”等。

§4字母词的使用情况

字母词的使用始于何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据考证早在1903年出版的《新尔雅》中就有“X光线”的用法。早在20世纪上半叶,“维生素C、DNA、DD T、阿Q”等早已为人熟知,且已在汉语中立足。台湾《1984年常用语词报告书》开始收录字母词,主要分为三类:一类英文在前,如“AB车、A片、A来的、CD书”等;另一类英文在后,如“特效CD、名片型PC”等;还有一类是纯粹使用字母缩写构词,如“DJ、LD、OPEC”等。

陈佳璇、胡范铸(2003)曾对2002年国内十五份报纸作了穷尽性调查统计,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0个字母词。皇甫素飞(2004)以这50个字母词为样本,将其输入《文汇报》1938-1999图文光盘语料库,穷尽性统计62年间这些字母词在正文中出现的频率及其历史演变与时代变异:1938-1977年只有20篇文章出现所考察的字母词,共3个;1978-1982年是过渡阶段;1983-1990年是第一增长期,1983年开始增幅较大;1991-1994是第二增长期,这期间增幅基本持平;1995-1998年是增长幅度最大的时期,1998年达到最高峰。字母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规模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随着我国与国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和国民外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字母词的发展一是数量上还会增加,二是与其他词汇充分并存,所占比例还会增大,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字母词的使用及其在现代汉语大系统中的影响(苏向红2003)。

郭熙(2005)认为对字母词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即作为符号的字母词,有可能进一步发生用法和意义的演变,获得多重用法和意义。

当前字母词的使用有泛滥的趋势:不少文艺作品、新闻报道中夹杂着大量“洋文”,如直接使用“UM IST、O EM、PRC、SM TP”等缩略字母词,又没有汉字注释,普通读者就会有如堕五里云雾之感。邹玉华等(2006)专门调查了字母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状况,还分析了字母词知晓度在职业、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上的差异和分布,发现职业是影响知晓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对字母词的知晓度不构成影响。高知晓度的字母词分布度高,通用度强,已经进入基本词汇领域;低知晓度的字母词分布范围窄,通用度低,只在某些专业领域中使用。因此,字母词的使用应有一定限度,主要用于经济、计算机、通讯、医学等科学领域和商业广告,而正式媒体、文件报告中不能使用过滥,因为普通英语缩略语词典可收入的词条可达7-16万,如果不顾读者对象,不顾使用频率,过多使用字母词势必会影响汉语的正常表达,增加普通读者理解的难度,影响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进行。

§5辞书对字母词的收录情况

最早收录字母词的是1979年版的《辞海》,它在正文条目之后,附列“外文字母”栏,内收63条;该版增补本单行册又增收6条,前后合计69条。1989年版的《辞海》收97条,净增28条,比10年前增加了42%。后来《中国大百科全书》也附列这类混合词,其《语言文字》卷中文索引之后附有以西文字母开头的术语30条,2002年版增为56条。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第185次印刷时,增加了字母词的内容,在附录中设“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内收39条。之后,

《新华字《现代汉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

《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

《中学生规范词典》(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等词典中也相继出现了字典》(商务印书馆2001)、

母词的内容(刘涌泉2002),《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已将142个“西文字

母开头的词语”收录其中,2005年第5版时增至182条,张志毅、张庆云(1997)曾预言,“10年以后的《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将会收录更多的这类混合词,其增长率将会超过40%”,截至2005年,不到10年时间,《现代汉语词典》实际字母词增收率高达467%,超出所预言的10倍。此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5)收录132个,而《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则收入560余个“常见字母词”,《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收录381条,《新世纪汉语新词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收录442条。在此期间还出版了刘涌泉的《字母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收词2000多条,沈孟璎的《实用字母词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收词1300多条。从这些权威的汉语词典收录字母词到专门的字母词词典的出版,一定程度上说明字母词落户汉语词汇已是不争的事实。

§6对待字母词的态度

对于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大量使用,学者们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持肯定态度(罗庆铭1997;曹学林2000;刘涌泉2002等),认为字母词简洁、表意准确,有利于和国际沟通,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有的则持否定态度(慧生1995;方梦之1995;李国文2000;胡明扬2002;徐道一2003等),认为汉语中使用字母词不伦不类,破坏了汉语的纯洁和健康,应该翻译成汉字词。还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慎重对待字母词(刘云汉2001;杨华1995;沈孟璎2001;俞品、祝吉芳2003;郑献芹2004等),应该承认它在汉语中的存在,但要多加引导,合理规范,而不能盲目接受,任其泛滥。对于人们对待字母词的态度,邹玉华等(2005)利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分析了对待字母词的态度在职业、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上的差异,并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被调查人群中大多数人支持使用字母词,只有少数人持反对意见。这说明近年来人们的心态是开放的,乐于接受外来的新事物、新概念,包括外来词语。但是,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字母词并不意味着所有字母词都会进入汉语,也并不意味着人们会使用所有的字母词。职业是影响字母词态度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与字母词态度的关系不大。字母词能否在汉语中存留下来与对待字母词的态度等因素有关(邹玉华等2005)。姜恩庆(1999)认为字母词的出现不是偶发的、瞬时的和个人的,其使用的全民性和重复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张德鑫(2001)认为字母词作为新生词或外来词的一个特殊品种,其中必有一部分会被承认,并被吸收为汉语词汇。

对于来自汉语的字母词,钟志平(2006)建议:汉语词语不要简缩成字母词,这样可避免由于汉语词汇中字母词太多对汉语词汇规范化工作带来过大的冲击和影响。

§7对规范使用字母词的意见

中国传媒大学于根元教授认为,关于外文词汇的使用,不能一概而论,不要情绪化,也不要过多看使用的量,而要看适用条件,即:有必要,用得准确,容易理解。在学术文章里有时使用外文词汇不可避免;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有时也是为了情节写实、描写人物、烘托气氛等需要,恰当使用一些外文词语可以产生一定的修辞效果;使用外语词汇,为了让人好懂,应该有注释;使用外语词汇还要注意场合,要考虑对象的语言文化水平。滥用外语词则是一种语言污染,如使用过于冷僻的外文词又不加注释,就显得华而不实、故弄玄虚,让人莫名其妙。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李行健认为,外文字母词大量涌入汉语,这种趋势已势不可挡,应该积极引导,从而规范字母词的使用。建议采取以下做法和措施:(1)吸收字母词或外来词要坚持引导使用规范的、大多数人懂得的意译词,一时找不到准确译名的,不妨用音译的形式,非用字母词不可时,也应遵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在字母词后面注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释义;(2)有关部门应尽快对引进的字母词制订正确的汉语译名,以方便群众使用,即使一时找不到十全十美的译名,也应找一个临时的译名使用;(3)区别对待科技术语和日常生活用语,前者应力求准确、国际通用性强,后者应力求易懂、有强烈的民族色彩,与此同时,最好不要仿照外文字母词用汉语拼音字母造词,如“HS K、PSC、G B”等;(4)教育部、国家语委、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技名词委是权威的职能部门,有责任和能力在调研基础上制定一份引导规范使用字母词的规则或条例,以便大家遵照执行;(5)新闻媒体要带头规范使用字母词,发挥示范作用(https://www.doczj.com/doc/2617585795.html,/20040915/3115869.sht ml)。

此外,杨华、蒋可心(1995),周健等(2001),刘建梅(2002),周晓林(2003),郭熙(2005),钟志平(2006),苏培成(2006),连真然(2006)等学者也探讨了字母词的规范使用问题,他们的观点反映了正确对待字母词的科学态度。

§8结语

当前汉语中字母词的大量涌现说明:中国跨文化的交际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频繁交往是不可避免的,而文化背景的差异常常给交际造成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问题。一般说来,一些表示特有事物的外来语起初无法意译,也没有合适的音译,不用字母词就难以交流,许多字母词已为人们所接受。如果对字母词持排斥的态度,无视字母词的存在,必将加大翻译的难度,制约文化的正常交流,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可能找到西方的某些文化概念的,只能借助字母词来弥补符号的空缺,确保跨文化交流能高效地进行。但对于字母词的引进和传播,翻译人员不应仅仅满足于“拿来主义”,还应尽快为其找到更科学、更便于普通百姓接受的形式(戴卫平、高丽佳2005)。总之,我们要在承认字母语在汉语中存在的前提下规范使用,而决不能滥用,字母词只有经受时间的考验才能显现其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曹 娜.现代汉语字母词浅谈[J].理论界,2005,(9).

[2]曹钦明.字母词的社会流通度考察[J].广西社会科学,2005,(4).

[3]曹学林.字母词语也是汉语词语[J].语文建设,2000,(7).

[4]陈佳璇,胡范铸.我国大众传媒中字母词使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修辞学习,2003,(4).

[5]戴卫平,高丽佳.现代汉语英文字母词刍议[J].语言与翻译,2005,(3).

[6]方梦之.洋文并非越多越好[J].语文建设,1995,(3).

[7]巩丽静.试析汉语中的字母词[J].语文学刊,2006,(1).

[8]关润芝,杨建国.字母词语块中“标点”的使用状况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5,(1).

[9]郭伏良.字母词与词典二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10]郭鸿杰.二十年来现代汉语中的英语借词及其对汉语语法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

[11]郭 熙.说“N”三题[J].修辞学习,2006,(1).

[12]郭 熙.字母词规范设想[J].辞书研究,2005,(4).

[13]何宛屏.含有西文字母的词语在词典中的位置[J].语言文字应用,2001,(3).

[14]胡明扬.关于外文字母词和原装外文缩略语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2).

[15]皇甫素飞.从《文汇报》看汉语字母词的历史演变[J].修辞学习,2004,(5).

[16]黄文贵、谢英捷.汉语中外来词语的规范问题[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2,(2).

[17]慧 生.也谈字母词[J].语文建设,1995,(7).

[18]贾宝书.关于给字母词注音问题的一点思考与尝试[J].语言文字应用,2000,(3).

[19]姜恩庆.现代汉语新外来词探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4).

[20]金更生.字母词的崛起[J].语文学习,2002,(12).

[21]李朝红.汉语字母词现象及其成因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2]李国文.汉语的无奈[J].语文建设,2000,(4).

[23]李海洋.字母词与现代汉语书写系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4]李泓萍.当代外来词及其对现代汉语构词法的影响[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4).

[25]李 明.也谈字母词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4).

[26]李 敏.从“N”看汉语里的另一种字母词[J].修辞学习,2006,(2).

[27]李小华.再谈字母词的读音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3).

[28]连真然.字母词的使用必须规范化[J].科技术语研究,2006,(2).

[29]刘国柱.流行词“P K”分析[J].修辞学习,2006,(2).

[30]刘建梅.现代汉字系统中外来字母规范浅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2,(1).

[31]刘涌泉.谈谈字母词[J].语文建设,1994,(10).

[32]刘涌泉.字母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33]刘涌泉.关于汉语字母词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1).

[34]刘云汉.正确对待汉语中的字母词[J].汉字文化,2001,(1).

[35]鲁金华.汉语“含字母词”及其译成方式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0,(1).

[36]罗庆铭.外语词语在汉语中的地位[J].语文建设,1997,(12).

[37]罗聿言.试论现代汉语“新借形词”[J].语言文字应用,2000,(4).

[38]潘雪莲.略论字母词的定义与定位[J].科技术语研究,2006,(2).

[39]任岚岚.汉语形借外来词研究[J].社科纵横,2005,(1).

[40]沈孟璎.浅议字母词的入典问题[J].辞书研究,2001,(1).

[41]沈孟璎.实用字母词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42]沈孟璎.字母词的称名与音度问题[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43]苏培成.在争论中前行的字母词[J].科技术语研究,2006,(2).

[44]苏向红.汉语新词新语整理和研究进一步面向世界[J].语言文字应用,2003,(4).

[45]王吉辉.非汉字词语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6,(2).

[46]王吉辉.字母词语的外来词语性质分析[J].汉语学习,1999,(5).

[47]王 均.书《VCD该怎么读》之后———兼谈汉语拼音的字母名称读音[J].语文建设,2000,(6).

[48]王银泉.字母词在中文媒体的使用:纯洁语言还是兼纳并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9]徐道一.汉字和英文字词混用的弊大于利[J].汉字文化,2003,(3).

[50]徐 茗.汉语中的“字母一族”[J].学语文,2002,(2).

[51]许多会.谈字母词的分类与语用内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

[52]杨 华,蒋可心.浅议新外来词及其规范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5,(1).

[53]杨建国,郑泽之.汉语文本中字母词语的使用与规范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5,(1).

[54]杨 挺.直用原文———现代汉语外来语运用中的一个新趋势[J].中国语文,1999,(4).

[55]于根元等.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J].语言文字应用,2003,(1).

[56]于 虹.关注字母词在中文中的渗透[N].中国教育报,2005年7月24日.

[57]俞 品,祝吉芳.原形借词———现代汉语吸收外来语的新发展[J].中国语文,2003,(6).

[58]原新梅.字母词语的表达功效[J].修辞学习,2002,(6).

[59]原新梅.字母词的收入与注音问题[J].辞书研究,2005,(4).

[60]原新梅.台湾的字母词语及其与大陆的差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1]张德鑫.字母词语是汉语词汇吗?[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

[62]张 普.字母词语的考察与研究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5,(1).

[63]张志毅,张庆云.新时期新词语的趋势与选择[J].语文建设,1997,(3).

[64]郑献芹.字母词的使用与母语的纯洁性[J].殷都学刊,2003,(4).

[65]郑献芹.慎用字母词[J].汉字文化,2004,(1).

[66]郑泽之,张普.字母词语自动提取的几点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1).

[67]郑泽之.基于语料库的字母词自动提取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5,(2).

[68]郑泽之.汉语真实文本字母词语考察[J].语言科学,2005,(6).

[69]钟志平.关于来自汉语词语的字母词的规范问题[J].修辞学习,2006,(1).

[70]周 健.当前使用字母词语的几个问题[J].语文建设,2001,(2).

[71]周 健,张述娟,刘丽宁.略论字母词语的归属与规范[J].语言文字应用,2001,(3).

[72]周晓林.外文字母词应规范使用[J].语言文字应用,2003,(3).

[73]周一民.VCD该怎么读———谈谈英语字母的普通话读音[J].语文建设,2000,(6).

[74]周玉琨.“G B”,“HSK”是“字母词”吗?[J].汉字文化,2002,(1).

[75]邹玉华等.关于汉语中使用字母词的语言态度的调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4).

[76]邹玉华等.字母词知晓度的调查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06,(2).

[77]邹玉华等.术语字母词在当代汉语中的使用状况考察[J].科技术语研究,2006,(2).

A R evie w on Studies of Lettered2w ord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XU E Xi o2co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 ment,Yulin College,Yulin,Shanxi7190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lettered2wor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a and p ublications,even in people’s daily communications,which draws great attention of some Chinese linguist s.They have carried out st udies on it.Some point out t hat lettered2 words are a new form of loan words,while ot hers argue t hat t he wide use of lettered2words will affect t he p urity of Chinese language.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a review of st udies on lettered2word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 far.Alt hough t here are disp utes over t he use of lettered2words,t he generally accepted idea is t hat t he use of it should be normalized on t he p remises of t he recognition of lettered2word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K ey w ords:contemporary Chinese;lettered2words;normalization;review

汉语形容词大全

汉语形容词大全 形容词检索: 按结构分类 aabb式A里AB式abab式abb式aab式 aa式abac式abcc式aabc式单字形容词 形容人 男人女人儿童老人 心情笑 形容季节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描写季节六月 其它常用 颜色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和状态等。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 主要语法特征 (1)性质形容词一般能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大、很大、不生动、很生动”。少数状态形容词不受“不”和“很”的修饰。如不说“不冰凉、很冰凉、不雪白、很雪白、不初级、很初级”。

(2)能修饰名词,经常作谓语或定语。如“大眼睛、高楼、冰凉的酸梅汤、初级职称”。 (3)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4)不能带宾语。 A、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AA”,如“大大、高高、短短、细细”。这类重叠式修饰动词时表示程度的加强,修饰名词时不仅没有加强的意味,反而表示程度减弱,即表示一种轻微的程度。例如: 大大缩短了距离(程度加强) 大大的眼睛(与“大眼睛”相比程度减弱) 高高举起(程度加强) 高高的个儿(与“高个儿”相比,程度减弱) B、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一般表示程度的加强,有三种格式: a、AABB: 口口声声断断续续浩浩荡荡开开心心干干净净 松松散散密密麻麻冷冷清清来来往往踉踉跄跄 大大方方客客气气说说笑笑的的确确反反复复 方方正正实实在在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平平安安 是是非非堂堂正正偷偷摸摸唯唯否否快快乐乐 蝎蝎螫螫形形色色铮铮佼佼白白胖胖陆陆续续 洋洋洒洒战战兢兢零零散散老老实实遮遮掩掩 b、A里AB:这里的AB限于某些含贬义的形容词,重叠后既表示程度加强,又表明嫌恶的感情。如:小里小气古里古怪慌里慌张糊里糊涂马里马虎 c、ABAB:这里的AB只限于某些带有表示程度的语素的双音节形容词。如:

现代汉语词语修辞研究的综述

现代汉语词语修辞研究的综述 摘要:词语修辞是汉语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研究古已有之,但真正比 较系统的研究则是在现代。总的说来,词语修辞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本专著对词语修辞的研究有所建树外,其余大都显得比较粗浅。也就是说,词语修辞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悬而未决,而且有些问题争议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不但是词语修辞研究本身的需要,还是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字:现代汉语;词语;修辞;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全部的词和固定语的集合,因为它包含了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语,所以又叫词语、语汇。词语是造句的材料,也是修辞的材料。古人说“夫人之立言, 因字而生句,……句之精英,字之不妄也。”[1] “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2]这里所谓的“字”相当于现代的词。古人“炼字”的理论和实践,都精辟地说明了词语修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修辞中关于词语选用、加工和调整等各种方法,就是对古人“炼字”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传统词汇学对汉语词汇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对其内容结构、意义、源流、分化、发展诸方面作日益精细的条分缕析和考辨性研究.20 世纪70 年代末,词汇的研究领域扩大了,派生出相关的词典学、熟语学、语义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但大多只作单一的静态研究。90 年代开始,一些语言学家把视角扩大到了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了词语研究的层面和空间,如词汇学与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汉语词语修辞的研究也突破了传统的选用、加工、调整等方法手段及效果的研究层面,扩大到语形、语义、语用、语表、语里、文化、审美诸多层面,且这些层面尚待研究的内容极为丰富,研究的方法更为多样化。 一.问题的提出 最初的修辞,专以修辞格为主要对象,甚至达到了相等同的地步。这显然是有偏颇的。而今我们将修辞研究的本体范围扩至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使用和语言风格四项组成部分,整个体系建设应该说才变得相对完善了。从内容的丰厚度上讲,足以和其他的学科相抗衡了。但真正以冷静的态度来认识修辞学自身建构的话,即会发现,它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是四项内容间轻重份量不但不对应,而且差距甚大。拿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的有关内容为例,前边两个、后边一个,三者是各占一节,而辞格一项即占四节,这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透现了辞格仍为修辞学主体的现实。再看我们修辞学领域最值得推崇并引以自豪的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其体系的建立虽与唐钺的《修辞格》已有根本差别,然则各部分内容份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再则是这种差别不但表现在数量上,从质量的厚重程度上讲似乎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说修辞学研究里一向很少讲规律二字,好像这种言语使用及效果往往都是个案性质的。这里,唯独辞格好像是个例外。吴士文先生曾对辞格的建立提出过三项要求,即特定的语词材料、特定的表现方式以及特定的修辞效果。以此将辞格与非辞格区分开来。人们在认识该类言语现象的时候因而具有了普遍性的可遵循的价值标准。其他三个方面呢? 语言风格,其实是对前边三项内容综合运用所形成的整体格调,不是某一方面的着意苛求便能达到的。而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其内容如何? 有没有规律? 具不具备可操作性? 多少年来,好像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

浅议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浅议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一、引言 不同国、不同文化间的联系、交往接触,必然有语言的接触,而言长时间的密切接触必然导一定程度上的语言变化。自17纪始,尤其是“五”新文化运动以来西学东渐,印欧语言特别英语的影响日益扩大,其汉语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汇上,而且在词法和句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冲传统汉语语法规范的言变异现象。所谓欧现象,就是以印欧语言文化为照系,并吸纳其某些特的语言演变倾向。力(2000:335)为,“所谓欧化,大致就是英化,为中国人懂英语的比懂德意西等语言的人多得,拿英语研究是更趣的事。”贺阳(2004:83)指出“这一概念既指汉中以印欧语言为摹本,通过仿而产生的新兴语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原本于萌芽或休眠状态的语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欧化的语法可以说是没限制的……我们不敢现在欧化已经到了境”(王力,1955:348)。汉语的发确实如此,欧化已经渗透到现代汉的各个层面,但汉语化主要体现在现代汉语面语上。 二、汉语与印欧语在语构文化的差异 语构文化是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构造所体的文化特点,反映了民族的心模式和思维方式。汉是孤立语,它的最大特点就缺乏词形变化。它主由语义和次序来表达意。汉语遵照一定的结构规则,在下文中只要语义搭配合乎事理,就以合在一起组成句子。汉语分句结合

成复句也很灵活,间常常不加连词。比如“明天有雨,出不去了。”强调意合的句子中,联词语大量省略,很多成分如语、修饰语、中心词甚动词也都可省略。而印欧语系语如英语等屈折语,有着丰富形态变化。其结构特征以外形式标志来表明语句中的法关系和语法意义。它是形合的言,句中的词语和分句通过介、连词等形式标志来接。这种“结构型”言,通常一个完整的法结构就表示一个完整的句子。力就说过,“西洋人做文是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王力,1995:290)。朱光潜为“中文以简练直接见长西文以繁复绵密见长。”因而先生说,“西文长句所包含的思用中文来表达,往往要几个单句才行。” 三、欧化长句 汉语和印语生成词句的方式不同。随着民关系和语言间的相互影响的进一发展,语言系统内部发生在位、音节构造、构词规乃至句法规则各个层面的借用是必然的,但同时也应多层地考虑汉语欧化的程度及用的方式。 一方面,重意合汉语在表达逻辑严密的思想方面,之重形合的英语,欧化确实能使语显得更加精密、准确、辑性更强。“五四”动以来,汉语欧化成了对话文革新的有效途径。接词在汉语的使用由自然到必然是一种明显的、普遍欧化现象,“所谓连词的欧化,就是由随便变为必须,此而已”(王力,1955)从下面的这些译文实例可以看出语结构连词对汉语的影响 (1Despitescientificassurancesthat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GMOs)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汉语量词“双”与“对”比较使用探析 发表时间:2016-08-06T15:22:37.3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岳磊[导读] “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外语学院 451100 摘要:“对”和“双”是汉语中常用量词,汉语语法教学中对这两个量词解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理解,譬如:一双儿女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不可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说成是一双夫妻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三方面对其进行对比讨论,探析量词“双”与“对”的使用。 关键词:对;双;量词;语义分析 在一堂语文教学模拟课上,学生试讲量词的用法,谈到量词:双和对。在讲解时列举了如下例子:一双鞋一双手套一双袜子,一双眼睛,一双筷子,一对花瓶,一对镯子,一对柜子。然后总结“双”与“对”都是专用量词和集合量词,意义相近,可互释,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量词的解释:双:用于成对的东西。 对:双。 这时问题出现,在课堂讨论中有学生提出:双和对虽意义相近,但在使用时并不是都可以互换的,例如:一双儿女却不能说成一对儿女,一对镯子绝不可以说成是一双镯子,一对夫妻不可以说成是一双夫妻,诸如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探微量词“对”与“双”的使用。 一.“对”、“双”的语义源流《汉语史稿》载:“绝大多数的量词都起源于名词或动词,它们的语法意义就是由它们的本来意义引申的。”这就使得量词所称量的事物的特征要与量词本身的特征相一致。“对”和“双”在古代文献中出现较早,且使用较广。古时其用法迥异,后来由动词虚化为量词时才具近义性。 1.对 从词源看,对有匹配配偶之意,但“对”在古代常做动词用,相当于英语中的REPLY(回答):(1)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2)公问族於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对”还有个常用意义是指“面对,对面”:(3)公辞,宾西面坐奠于阶西。东面对,西面做取之。 《说文解字》:“对,应无方也。从羋,从口,从寸。对,或从土。”“应无方”是指问什么答什么,或者是谁问答谁,也就是徐锴说的“有问则对,非一方也”③。依许慎、徐锴之说,“回答”就是“对”的本义,如:君前奏对。“回答”涉及提问者和回答者两方,这为“对”后来做量词时的“二”意义提供了依据。而这一问一答是对立的,他们性质不同但又是统一于“对”这个概念中的,因此“对”本身是具有对立统一性的,而且这一特征贯穿于“对”的词义演变过程,到《仪礼》中“面对,对面”的意义,这一特征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这又为“对”计量两个互相对立又统一的个体提供了依据,如“一对夫妻”、“一对鸳鸯”。 2.双 “双”的繁体做“雙”,许慎《说文解字》:“双,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双”的本义就是两只鸟,因此成语有:比翼双飞而无比翼对飞。“双”意义指向倾向于指个体数量为二,向数词虚化:(1)举世无双(2)遗我双鲤鱼(3)赐予家子双琥,一环,一璧,轻服,受之。 “双”的这种事实两个的用法使得虚化为量词后,个体之间是重复或者重叠的关系,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而不是对立的,但两个独立的个体又统一于“双”的概念中。因此“双”称量的个体是具有独立统一性的。 总得来说,从语源角度看,量词“对”更侧重于强调计量具有对立统一性的两个个体,比如“一对矛盾”、“一对冤家”,而“双”更侧重于计量两个性质相同功能相同的独立个体,如“一双手套”、“一双眼睛”。 二.“对”与“双”语义分析语义学中,语义特征是指某个词在语义上具有的区别于其他词的特点。对近义量词进行语义特征地分析与描写,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些量词的共同语义特征与区别语义特征,进而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更准确恰当地选用近义量词。量词意义较宽泛,对量词做语义分析需要借助于它所称量的动词或者名词,才能够使两个近义量词区分开来,因此对“对”和“双”进行语义分析就要以它们所能称量的名词为参照。根据《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32组可以与对、双搭配的词,和《汉语量词词典》常用名词量词搭配表中收录的79组词,除去重复的22组,合计89组词,分析整理,可以把对、双的核心语义通过语义分析可看出“对”、“双”都表示两个,都是计量成双的东西的名量词,但它们的区别还是较明显的,从三方面说明: 1.是否可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 “对立成双” 是指所计量的两个个体之间具有某种对立性质,彼此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对立可以是性别、方向、性质……的。依据这一点,可以将部分必须用“对”计量的词区分开来。比如“一对夫妇”、“一对恋人”、“一对仇敌”、“一对矛盾”等。“双”在这一点上刚好相反,计量的个体彼此之间无任何对立,而是同一性质的两个个体数的重复或者是重叠的关系,“一双手”、“一双袜子”、“一双鞋”、“一双筷子”、“一双手套”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对立成双的东西必须用“对”来计量,“双”是不可以用来计量对立成双的东西的,这跟其语义来源有着直接的关系。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张伯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要形容词在不同的语言里有偏谓词性和偏体词性的两种倾向,偏体词性的语言里,形容词做谓语 依赖系词性句法标记。本文强调汉语形容词在句子平面上做谓语依赖句法标记。文章第一部分论述 了汉语形容词做谓语时“很”“不”等程度副词都有系词的性质,第二部分提出“状态形容词”不是词,是汉语形容词独有的形态化的谓语形式。综合这两方面的观察,可以总结出:程度副词、形态化谓语 形式和“是……的”框架是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的三种主要句法手段。文章第三部分依据形容词 陈述性的普遍特征,在汉语里寻找性质形容词直接做谓语现象,得出性质形容词不加标记直接做谓语 只出现在主谓谓语句和动补结构这种低于句子平面的结构里的结论。 关键词形容词系词状态形容词句子平面 〇引言 讨论形容词做谓语问题,首先要把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分开。状态形容词自由地 做谓语是没有争议的。性质形容词做谓语是否自由,是否依赖语法标记,做谓语是不是汉语性质形容词的主要功能,这样的问题在汉语语法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将讨论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带标记与不带标记的情况(文中如不特别指明,则“形容词”均指性质形容词),并提出对汉语形容词(包括状态形容词)谓语功能的总体看法。 什么情况是形容词做谓语? 需要简单地交代一下。性质形容词表示恒定的属性意义, 做谓语时应该是这一意义的实现。不管加不加句法标记、加什么样的句法标记,“陈述恒定的属性”这一意义都是基本意义。依此,形容词加时体标记做谓语的情况就不在考虑之内了。这是因为,时体标记所表达的“变化”意义,是带给谓语的,无论什么词性的成分充当谓 语,都是如此。动词谓语句“张三休息[了]”、名词谓语句“张三大学生[了]”、形容词谓语 句“张三开朗[了]”都是在原本的陈述意义上由“了”带来了变化义( 见赵元任(1968:8. 1. 3. 4)。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形容词做谓语现象,不包括“花红了”这样的句子,也不把“了”看 成形容词做谓语时的一种必要的句法标记。 一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带标记问题 朱德熙(1956)指出形容词单独做谓语并不自由(要依赖比较或对照意义的语言环境), 跟“的”结合成体词性结构之后,还要依赖系词才能自由地做谓语。同一篇文章里,朱先生3 张伯江: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也指出形容词做谓语“不是自由的造句原则”。性质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做定语还是做谓语,这篇文章里没有明确表态;但朱德熙(1982) 把形容词归为谓词。沈家煊(1997) 引申了赵元任(1968)关于形容词做定语并不绝对受限制的说法,明确指出“单音性质形容词做定语所受的限制并不是语法上的限制”。沈文的结论是:“汉语形容词典型的或无标记的句法功能是充当定语”,“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大多要加标记”,“性质形容词只在有标记的句式中 才可以不加标记做谓语”。 郭锐(2001)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沈文的论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不该把“程度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以《吾国与吾民》黄嘉德汉译版为例 摘要:本文对几位知名语言学家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作了大概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的研究。本人认为形容词的分类一定要结合语义和语法功能,并根据两个标准,对形容词所在的语句进行综合分析。文中把现代汉语形容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并作了大量比较分析。第二部分本人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的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举例。从语义的角度,形容词主要起抽象表述、状态描写、程度区分、感情表达、施事陈述和未来驱动的作用。从句法功能的角度,本人详述了形容词作定语和谓语的主要功能。第三部分本人选取了形容词的三个特殊现象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语义功能语法功能状态描述程度区分形容词叠词 第一部分前人对形容词的定义及分类的论述 (一)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对形容词的论述 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1里把形容词定义为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事物的实字2。《文通》中把形容词定名为“静字”,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形容词实为“静字”中的“象静”一类。他认为,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存在着差别,而形容词承载着细致描绘这些差别的功能。 在《文通》的实字卷里,马建忠先生讨论了文言文中形容词的构词方式3主要有三类:一,名词(字)、代词(字)、动词(字)、副词(字)作状语形容词(放在名词前)二,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圣明、辛勤、端庄等; 三,有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安危、奸贤、公私等。 尽管一个世纪以来部分学者指责此书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不能作为现代汉语的语法书,同时还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但《文通》作为中外文化产物,它的研究价值和开创之功是不可否认的。 (二)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对形容词的论述 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是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1924年),在此书中 1《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著作。以下简 称《文通》 2原文为:“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 3《文通》第112页

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综述

2007年3月第15卷 第1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J ourna l of X i’an In terna tiona l S tud ies U n iversity M ar.2007 V o l.15N o.1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综述 郭鸿杰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 摘 要:本文对现代汉语欧化研究的状况和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梳理,并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该领域的研究,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汉语;欧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703(2007)0120021204 Abstract:T he p resent study offers a comparatively tho rough review of the research conducted on Europeanizati on in modern standard Ch inese.In additi on,li m itati on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suggesti ons fo r future research are investigated. Key words:M odern Ch inese;Europeanizati on;tho rough review 随着描写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接触对语言演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人类语言演变中,几乎任何一种语言都会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受到他族语言的影响,使语言本身的特点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而, ,也就不可能对语言变化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英汉语言接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上半叶,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科技及其思想文化大举进入中国,白话文运动一日千里之际,翻译作品如潮涌来。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汉语书面语的影响,成为一种语言事实。这种影响不仅表现汉语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而且在词法和句法层面也出现了一些冲击汉语语法规范的语言变异现象,有的已经或正在逐步扩散出去,甚至已经变成有序的变异,即“欧化语法现象”。贺阳(2004:83)认为,“这一概念既指汉语中以印欧语言为摹本,通过模仿而产生的新兴语法成分和句法格式,也指汉语中原本出于萌芽或休眠状态的语法形式由于印欧语言影响的推动和刺激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现象”。 欧化是汉语语法史上的一桩大事。近百年来,该研究一直受到语法学界的关注。总的来说,现代汉语欧化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对其中一些问题的认识尚未取得一致。 1.现代汉语欧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1919年傅斯年在《怎样做白话文》中说,“我们造词的方法,不得不随西洋语言的习惯,用西洋人表示的意味。而最终就是要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这是最早提倡汉语欧化的文章。1921年陈望道一面提倡欧化,一面提出要加以限制。1922年陈独秀做《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大书“国语的欧化”。后来,鲁迅也表示“支持欧化式的文章”,他认为使用带有印欧印记的句子,不仅可以介绍新事物、新思想,而且可以吸收新的表达方法,使现代文更加丰富、清晰和精密。当然,也有学者反对白话文欧化。Ke(1928,转引自H su, 1994)从当时的报纸和杂志上也注意到了白话文的欧化现象,文章用的是汉语词汇,却套用了西方的文法模式、性、标点符号、长句子、同义词或短语的连用、以及条件复句和转折复句的偏句后置现象。他认为这些现象污染了汉语,因而提倡汉语纯净化。梁实秋旗帜鲜明地反对欧化,他认为汉语欧化跟硬译 有直接的关系。 汉语欧化的主张提出以后,引起一些学者的研究兴趣。然而很多研究多是从文学翻译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使用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结论只能依赖个人的经验或直觉,而不是细致的观察,所以得出的结论较为片面。王力是中国第一位最为系统研究汉语欧化现象的语言学家。王力(1954:258)认为,“文法的欧化,是语法史上一桩大事。”大量欧化语法现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汉语书面语的面貌。到了20世纪50、60年代,关于欧化的讨论在翻译界重新展开。赞成一方主张吸收新的表达方法,使汉语更加丰富,因而他们提倡借用外语组词造句的规则可以丰富汉语。而排斥汉语欧化的一方则呼吁汉语的纯洁性,特别指出了一些误译和欧化很浓的译文。 近几十年来,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英汉语言接触的频度和密度亦不断提高。汉语语法的欧化发展印证了王力先生当年的预言“欧化的语法可以说是没有限制的……我们不敢说现在欧化已经到了止境”。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汉语欧化研究进行全方位的梳理,这对于认识非双语环境下的间接语言接触的特点、以及语言接触理论的共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汉语欧化研究的主要状况 2.1外来词研究 在词汇平面上,中国学者对借词进行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第一个对外语借词进行分析并划定借词范围的是罗常培(1950)。不同的学者在不同时期对它的称呼也不尽一致。吕叔湘(1942)叫“外来语”,罗常培(1950)称“借字”,孙常叙(1956)叫“外来语词”,周祖谟(1959)叫“外来词”(或称“借词”),高名凯、刘正琰(1958,1984)叫“外来词”,其他如史有为、符淮青、葛本仪、刘叔新等也采用“外来词”一说。“借词”术语的使用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是随着“词”的确立才开始将它作为“外来词”的等义形式。除了广义的借词定义达成共识外,其他方面一直存在着分歧,这主要是围绕着意译词是不是借词展开的。 有些学者主张把借词局限于音译词,如吕叔湘(1942)、高名凯、刘正 (1958)、王力(1958)。他们坚持“语素原则”,认为将其他语言中的词连音带义都接受过来的音译词才是借词。

量词划分的标准、方法和量词系统

量词小类的划分 量词作为一个独立的词类被确定下来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对量词内部类系进行划分,然而这部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今天来说学界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各家根据自己的标准,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量词小类的划分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所得的结果千差万别。但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量词研究的基础,要想做好量词研究,量词内部范畴的划分是不能够被跨越的。 一、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 量词小类划分的标准不一。有的从量词的句法功能和形态变化等语法特征上划分,有的从语音形式上划分,有的从量词词汇意义上进行划分,有的从词源上进行划分,还有的从计量精度上进行划分;有人采用单一标准,而有人采用多重标准。“人们在为量词定位、分类时,角度不同,依据的标准不一,对量词本身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侧重不同,因而划分起来有很大的分歧。”1正因为这样,量词小类划分的几个标准首先要明确: (一)意义标准 这里所谓的意义就是指词的概念意义,就是词的概念。对于量词,实际上就是指量词的语义分布。比如词典中关于“把”的解释:“量词,用于把手的器具,如:一把刀,一把扇子”2。但这里所说的意义标准是丰富的,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否计量,这里要分析量词的作用是计量还是表示事物的种类、等级顺序的,当然不计量的量词是很少的;二是计量的多少,有单数和复数之分,比如“群”和“个”比较,“群”所指的一般是复数,而“个”计量的一般是指单数;三是计量的精度,指的是量词表示名词事物的量是明确的还是含糊不定的,比如“一副手套”,中的“副”往往表示成对出现的事物,而“一群人”中“群”则表示数量不定;四是量词重点在于强调数量的多少还是部分属于整体,例如,“一截竹竿”中的“截”指的就是相对于整根竹竿而言的一部分,没有说明具体多长,强调的是部分。 (二)语法特征标准 由于汉语量词概念的模糊性、复杂性,仅以概念意义为标准分类往往不能完成量词分类的任务。词的语法特征是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量词也不例外。这里的语 1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26页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的活用现象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的活用现象 一、引言 词汇作为语言中变化最快,最为敏感的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应及时地调整自身系统,以更好地满足言语交际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国外信息的传递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一些人在公众场合说话时常在汉语中夹杂英语单词,在一些报刊媒体上也经常出现一些英文字母词,如pkvipgdp等。汉语中使用字母词虽然不是什么新现象,但作为借用外来语的一种方式,如此大规模地直接引用字母词还是前所未有的。 自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有学者发表文章对字母词的定义、构成、读音规范、使用状况、社会接受度等问题展开讨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西文字母词是否违法等问题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字母词在当代汉语中的存在与发展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目前,字母词不但没有退出的迹象,反而呈现出大举入侵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的活用现象做出分析,并结合时代因素谈谈活用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字母词的界定 字母词究竟是不是词,是否属于汉语词汇系统。这是本文讨论字母词活用现象的前提。 关于字母词是否属于汉语词汇系统,沈孟璎(2001)认为字母词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起到补充汉语词汇的作用。现代语文词典也需要接纳字母词,字母词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相反,戴耀晶(1999)指出在汉语当中夹杂外语词是很难持久的,理由是两种语言的语音或文字系统不兼容,外语词必然会汉化。王崇(2007)对字母词在汉语系统中的地位持谨慎态度,他认为字母词在汉语的词汇系统中,还将经受考验,如果经受了时间的考验,留存下来,就会进入严格意义上的外来词行列,扎根于汉语词汇系统。 从普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词汇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外部形式。字母词虽然不使用汉字书写,而是由拉丁字母构成,但这并不能成为决定其不属于汉语系统的必要条件。日语中也有大量从印欧语引入的外来词,它们大部分用假名书写,属于日语词汇系统的一部分,有些无论从读音还是语义上都与源语言完全相同,这些词在本质上与汉语中的字母词无异,只不过在书写上,假名比拉丁字母更易被人们所接受。曹学林(2000)认为,字母词中的每个字母虽然是源于不同的外语词,但汉语社会中的人一般都是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并且从整体上来理解它们的意思。从读音上看,字母词都可以在汉语语音系统中找到相应的读音,意义上又能为国人所理解,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承认它们是汉语词汇。从语用上来说,字母词语和用汉字表示的音译词语在执行言语交际功能时没有什么不同,有些字母词反而还具有简明、精炼、标准化、专业化等特点。 再从词汇学的角度来说,判断一个语言片段是不是词,主要看其是否具有词汇的一般特点。葛本仪(2001)对词的定义如下:词是语言中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具体分析字母词,可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具有语音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是一种定型结构、可独立运用、是一种最小的单位、是造句材料的单位,这些特点综合起来完全符合上述关于词汇的定义,据此可以判定,字母词应属于汉语词汇系统。 三、本文的研究对象及语料来源 字母词从来源上分为外文字母词(如gdpktv)和汉语原生字母词(hskgb)。本文讨论前者,即从外语中引入的字母词,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从词义上来看,很多外文字母词的意义是外来语的一种浓缩。由于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在源语言中的含义,因此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与汉语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如aa制是algebraic average(代数平均)的缩写,就是按人头平均分担账单的意思,这是源于西方文化的一种消费方式。跨专业、跨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外文字母词在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后更易产生活用现象。

现代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词性

一、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如“朋友们、你们”。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2.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 方位词有定位性,总放在词语之后,与实词语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位置,如“桌子上”、“房间里”。 方位短语前头往往加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如“在椅子上”。 少数方位词,如“前、后、之前、以后、内、之内、以内”可表示时间,如“出发前”等。方位词有封闭性(指数量有限),它能产性差,又有定位性,因而带有虚词性,所以有人称它为“后置词”。 (二)动词 1.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来了”、“我爱祖国”。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等。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想想、说说”,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打扫打扫”。有些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是AAB,如“散散步”。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太阳红~红太阳”。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例如“快走、老实说”。 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动词“地”,才可以做状语。例如“慢慢说、轻松地说笑”。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例如“看清楚,走快(了)”。 (2)形容词不带宾语。 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例如“端正态度”(使态度端正)、有致使义,这样用时叫“使动词”。 还有“花了眼、直着身子”,表示一种变化或者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直、花”等是动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简单”。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综述 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论述,根据词类划分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两种:一种从意义出发,另一种从功能出发。 一、意义派 意义派对形容词的处理主要是在中国语法学的创立时期和革新时期,代表人物有:马建忠,黎锦熙,王力,吕叔湘等,他们的词汇划分标准的主要特点是根据意义划分。但并不完全一致,首先,语义内涵不同。,马建忠的语义主要是指词汇意义,依次划分的词类实际上属逻辑分类。这种词类是孤立于句法结构之外的归类,不是语法分类。黎锦熙先生承袭马建忠的逻辑分类观点的同时,明确提出根据词的句法功能给词分类。显然黎锦熙先生进了一步,有人认为他第一个明确地使词类成为语法分类,他的观点是现代汉语最早的词类划分。吕叔湘先生按意义和作用归类。王力先生把词类分为理解成分和语法成分,前者按意义分类,后者按语法作用。其次,在意义和功能发生矛盾时,各家处理不同。马先生发现“字无定义,故无定类”。而欲知其类,当先知上下文何如耳。自然陷入字无定类的困境。对此他提出了字类假象说,先确定某种字常做某种句子成分,他类词作此成分时算是假借。黎锦熙的四类形容词中只有性状形容词与我们所说的形容词相当。能充当定语的不一定是形容词,为了维持其句法功能标准,他提出转类说:性状形容词由它种词类转成的颇多。比如名词转成形容词:“玻璃窗”等。由此得出句品说:“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马先生和黎先生都没有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留下了“词无定类”、“类无定词”的结论。吕叔湘的《文法要略》和王力的《现代语法》与马、黎的处理方法不同。《文法要略》采纳了陈承泽《国文法草创》中词类活用的理论,提出了本用和活用说。《现代语法》里的词变性说与此相当,把本用称为正常用法,把活用称为变性。但这里的活用和变性指的是极其罕见的临时用法,不是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量词“场”和“部”的多角度分析 针对留学生学习汉语量词中的实际问题,本文在考察了一定数量的语料后,认为量词“场”和“部”后接“电影”时的用法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语体侧重、语义重点、具体词性、动词搭配四个方面。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量词场部 量词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错误较多的一个词类,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些留学生在学习了量词“场”和“部”都可以用来修饰“电影”后①,造出下列句子: (1)*这场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正确的句子:这部电影获得了国际大奖。) (2)*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部。(正确的句子:晚上我和阿里去看电影,我们要看八点半的那一场。) 这些偏误的出现是因为留学生未弄清楚“场”和“部”在修饰“电影”时的不同用法。那么,“电影”前什么时候用“场”,什么时候用“部”呢?我们做了以下考察。 一、语体侧重不同 “场”多出现在口语中,而“部”的书面色彩较浓。我们翻阅了《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文汇报》中有关电影的报道,并从新浪、网易这两个网站下载了两万多字电影方面的语料,发现其中“电影”前所用的量词都是“部”。此外,与“电影”同义的一些词,如“影片”“片子”也都只与“部”搭配,未发现与“场”搭配的例子。例如: (3)而伟仔另一部电影《无间道》亦同期上映。(网)② (4)专题介绍: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部电影(网) (5)10部电影让我们泪流满面(网) (6)这部电影讲的是发生在俄国的事情,我当然不能让观众看出我的“美国底子”。(网) (7)这部电影可能是比较我以往所有的电影、内在张力最强大的一部。(《长江日报》) (8)这部影片敢审视每个成年人的爱情观、道德观直至对生存意义的疑问。(网) (9)《美丽心灵》和《红磨坊》两部影片就已被列为得奖的最大热门。(网)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 薛笑丛① (陕西榆林学院外语系,陕西榆林719000) [摘 要]近年在中文媒体、出版物中频繁出现字母词,群众口语中也经常使用字母词。已有 不少学者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有学者认为字母词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词,对其持肯定态度;也有 学者持否定态度,认为字母词的大量使用影响了汉语的纯洁。本文对过去十多年来字母词的相关 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发现普遍认为应在承认字母词存在的前提下,规范字母词的使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字母词;规范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7)02-0062-08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国外信息的传递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以致一些人在公众场合说话时常在汉语中夹杂英语单词,在一些报刊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英文字母缩略词,如“A PEC、W TO、GDP、CEO、M TV、DVD”等,甚至一些具有中国独创用法的“N次”、 “P K”也大行其道,字母词的使用呈快速上升趋势。有的学者认为,目前中国文字的混乱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不少专家学者担忧:这会影响汉语的纯洁和发展,也会影响词汇的表意效果,更将危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的学者甚至将其上升到要维护祖国语言文字主权的高度上。 对字母词的使用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学者们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本文的考察范围是从1994年至2006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字母词研究的成果,成果的来源主要是全国语言类刊物和高校学报。②关于字母词的研究应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刘涌泉在1994年发表了《谈谈字母词》一文,此后相继出现了一批文章,主要发表在《语言文字应用》(18篇)、 《语文建设》(10篇)、 《修辞学习》(7篇)、 《科技术语研究》(7篇)、 《辞书研究》(3篇)等刊物上,还有许多研究论文散见于《中国语文》、 《语言与翻译》、 《语言教学与研究》、 《汉字文化》、 《山东外语教学》以及一些大学学报。进入新世纪以来,字母词的使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研究达到了高峰期,一些学者从理论到实践探讨字母词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提高。 §1字母词名称和定义之争 刘涌泉(1994)在《谈谈字母词》一文中曾把字母词定义为“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前者如B超、卡拉O K等;后者如CD、U FO等。它是一种 ①②[作者简介]薛笑丛,1963年生,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将综述的起始时间确定为1994年的主要原因是,在此之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此后字母词的使用开始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也相继展开。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是指通过重叠、附加后缀等构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形容词具有显著描绘性的生动化形式。在汉语研究史上,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这一说法形成较晚,但其重要形式——形容词重叠式却出现较早,研究历史比较长,而且从对状态形容词的研究现状来看,几乎所有学者都把它放在形容词的研究中一起讨论,并把它当作形容词重叠这一特殊现象来分析。虽然,对形容词重叠现象的研究成果为状态形容词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目前,状态形容词研究中还存在着界定模糊、范围和名称不统一、形式归属不一致,研究力度不均衡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问题与争论研究价值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 朱德熙、吕叔湘为形容词重叠研究奠定了基础。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年)里,对形容词作了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和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重叠式按构造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式XX、XXYY和不完全重叠式X里XY,例如:“小小儿、老老实实、古里古怪”等;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可分为双音节的和三音节的两类,例如:“红通通、脏里呱唧、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同时,在他的另一篇优秀著作《语法讲义》(1982年)中,他又把上面这种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归为状态形容词,并指出了它跟性质形容词在功能及语义上的对立。他认为,从语法功能上看,状态形容词无论是作定语还是作状语都比性质形容词自由。也就是说状态形容词可以较为自由地修饰名词和动词。 吕叔湘先生对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上,一是发现了形容词重叠AA式、ABB式、AABB式都有两类不同的存在形式。在他撰写的论文《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1965年)中,他将重叠式分为:a)AA式,有两种。一种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例如“淡淡的清香”,一种是重叠后方才成为形容词,例如:“漫漫的岁月”。b)ABB式,有两种。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冷清清的地方”;一种是AB不成词的,例如:“活生生的历史”。c)AABB式,有两种。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渺渺茫茫的海市”;一种是AB 不成词的(AA都能单用,BB不一定),例如:“茫茫荡荡的大湖”。二是考察了形容词重叠式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的具体情况。他认为形容词重叠后修饰名词性成分,无论哪种格式一般都必须带“的”,例如:“清清的水,蓝蓝的天”;修饰动词短语,一般都带“地”,例如:“慢慢地走过来,笑嘻嘻地说”;作谓语,一般都带“的”,例如:“小河的水清悠悠的”;在“得”字后作补语,AABB式可省“的”,其他格式不能,例如:“收拾得整整齐齐”,“脸气得煞白煞白的”。宏观上,吕叔湘全面分析了形容词生动形式的构成与功能,并对AA、ABB、ABC、AXYZ、AABB、A里AB、BABA等各式重叠格式和生动格式一一列表,分析它们的结构。

现代汉语兼语句综述

现代汉语兼语句综述 【摘要】:兼语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本文从兼语句的定义、分类、结构以及与其他句式的比较和区分来说明兼语句的特性,也是我结合书本知识和个人对其内容的理解而对这一句式展开的综述。【关键词】:兼语短语语义特征结构区分 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兼语句是我不太熟悉,理解也不透彻的一个句式,在经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后,我对兼语句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以下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个人的一点理解对现代汉语兼语句进行综述。 一、兼语句的定义 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在《现代汉语》中所下的定义是:由前一动词的宾语兼做后一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重叠,形成一个宾语兼主语的兼语。兼语句就是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 齐沪扬先生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下的定义是: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在一起,而且述宾短语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中的“主语”,这样的短语为兼语短语。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称作兼语句。 结合上述两种定义,我们可以把兼语句的定义概括为:兼语句是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和由兼语短语构成的非谓语句。比如说:爸爸鼓励我学英语。 二、兼语句的分类 从广义上分,兼语句可分为一般兼语句和特殊兼语句两种。 (1)一般兼语句 在一般兼语句中,名词兼宾语、主语双重身份,且在语义上名词是前一个动词的受事,同时又是后一个动词的施事。 比如说:老师叫我告诉你这件事。“我”是前半部分“老师叫我”的宾语,是受事;同时也是后半部分“我告诉你这件事”的主语,是施事。并且,两个动词“叫”和“告诉”之间也具有目的关系。 (2)特殊兼语句 特殊兼语句包括第一个动词是“有”的兼语句和第一个动词是“是”的兼语句。 比如说:我有朋友去法国留学。“朋友”是“我有朋友”的宾语,是“朋友去法国留学”的主语,也就是说名词“朋友”兼宾语和主语双重身份。 从狭义上来分可以根据兼语句第一个动词的语义特征分类。 (1)表示使令意义的兼语句。在这种兼语句中,第一个动词是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如“请、使、叫、让、派、催、逼、求、托、命令、吩咐”等。第一个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是兼语句所发出的行为动作的原因,也就是说,兼语后面的词语所表示的行为动作或状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