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近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思想

我国近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思想

我国近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思想

我国近代主要教育家及其思想

代表人物教育思想评价

蔡元培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五育:军国民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

育,美感教育。

2、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

①抱定宗旨,改变校风。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

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③教授治学,民主管理。

④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3、教育独立思想

①教育经费独立

②教育行政独立

③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

④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毛泽东评价蔡元培:“学界

泰斗,人事楷模”。

黄炎培1、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技能并重。

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学校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

民无不乐之生”,提倡“大职业教育主义”。

2、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敬业乐群”,“利居众后,责在

人先”。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使

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

业”。

晏阳初提倡“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文艺、生计、卫生、公民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式)平民教育家,乡村改造运

动的提倡者与实践家,被

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梁簌溟1、乡村建设的实质是一个中国文化改造的问题。

2、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是合二为一的。

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以人类的生活

作为教育内容,在生活实践中接受教育;“社会即学校”,把学

校中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中去;“教学做合一”,强调学做结合。

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

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

他为“万世师表”。

10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史自考

2015年10月 17.1837年,福禄培尔开办了一所学龄儿童教育机构——“儿童活动学校”,创办地在 A.勃兰根堡 B.柏林 C.巴登-符腾堡 D.萨尔 18.《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的作者是A.皮尔斯 B.詹姆士 C.杜威 D.卢梭 19. 蒙台梭利创办的“幼儿之家”最显着的特色是重视幼儿的 A.初步文化知识培养 B. 感官训练C.日常生活练习 D.肌肉训练 25.多元智能 30.简述克鲁普斯卡娅论幼儿教育的内容。 32.试评述福禄培尔“恩物”。 19.杜威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A.做中思 B.做中学 C.教材 D.教法

正确答案:B(1分) 20.提出利用“恩物”使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是【】 A.蒙台梭利 B.福禄培尔 C.欧文 D.麦克米伦姐妹 正确答案:B(1分) 26.“思维五步骤” 正确答案:教材P223 这是杜威提出的。(1分)杜威强调教学活动应该激起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习惯,思维就是一种明智的学习方法。(2分)关于思维的过程,杜威强调按照顺序分成五个步骤:第一,观察各方面情境设定疑难的情境;第二,确是疑难的所在,并从疑难中提出问题;第三,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引起观察,心智活动以及搜集事实材料;第四,推断哪一种假设能够解决问题并进行推理;第五,通过实验、验证或修改假设。(2分) 30.简述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正确答案:教材P225

(1)认为儿童的各种潜能和需要都是先天的、固有的;(2分) (2)强调环境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2分) (3)关于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分)(4)反对对儿童进行纪律约束。(1分)2014年10月 34.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即自然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正确答案:人的教育。教材P414 35.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有三个重要观点,分别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正确答案:教育即生长。教材P477 39.“恩物” 正确答案:教材P449 是福禄倍尔为幼儿设计的一系列玩具,供 幼儿游戏时使用。(1分)他认为这些玩具都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 的能力的,是上帝的恩赐,因此叫做“恩物”。(1分)恩物一般共有6套,一般都是用木质或者绒布等材料制作的球体、圆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张雪门复习要点.doc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张雪门复习要点 识记:1,幼稚园教育的目的 2, 幼稚园行为课程教学法的要点 领会:1,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精神 2, 幼稚园师范办学的基本经验 1.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南陈北张”的“北张”指的是 张雪门。 2. 张雪门,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星荫幼稚园。 3. 张雪门,倡导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4. 张雪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1966年初步形成“行为课程” 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5. 张雪门“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 就是行为课程。” 7. 张雪门认为任为课程的教学法应当是起于活动,终于活动的有计 划的设计。— 8.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精神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 即课程”。 — 9张雪门,“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始终突 出见习和实习的地位。 10.张雪门,的实习计划称为:“有系统有组织的实习”。 ▲名词解释:行为课程 1?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初步 为课程”。 3. 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首先,这种课程完全 根植于生活。其次,课程注意实际行为,生活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 整体。 4. 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应注意 实际行为, 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 简答1?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把幼稚教育分为哪几类? 2, 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3, 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4, 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简答2?简述张雪门提出的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目标。 1, 铲除我民族劣根性。2,唤起我民族自信心。3.养成劳动与客 观的习惯态度。 4,锻炼我民族斗争为争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 之决形成“行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2, “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魏书生:男,生于1950年5月4日,河北省交河县人。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他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 教育思想:民主教育。 顾泠沅:男,生于1944年,江苏吴江人。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系统的总结与提炼。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 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张思明:男,汉族。出生于1957年10月。籍贯:上海。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及身性,注重思想教育与科学知识的结合和无形教育环境的创设,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集体、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和自身的进取精神。 教育思想:成长教育。 张化万:男,1945年9月出生,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校。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从1981年开始语文最优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所负责的课题9次获省市教学科研奖。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教育思想:个性教育。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1. 孔子(公元前 551 —前 479 )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他“ 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更可贵的是他的“ 庶、富、教“ 思想。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后人就简称为“ 因材施教“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他最注意“ 行“ ,提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耻其言而过其行“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听其言而观其行“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过则勿惮改“ 的名言。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磨而不磷“ ,“ 涅而不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宁死善道“ ,在必要时宁愿“ 杀身以成仁“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

西方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什么.doc

西方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什么 西方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c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他强调说: 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 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鲁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特别是能力,是儿童学习的推动力,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以发现为奖励,自主地学习,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三是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布鲁纳认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发现新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

世界着名教育家及其思想 一、苏霍姆林斯基 1.简介: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2.着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着。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②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

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 ②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阅读) 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 ④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527页---论学校教育) ⑤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97页---论道德品质)⑥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论教师读书) ⑦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给教师的建议》第97页---论教师素质)

中国当代十六位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教育家 关键词:劳动模范特级教师津贴当代教育智慧 1、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教育改革家。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2、李吉林: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现任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思想:情境教育。 3、李镇西:教育学博士,现任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著有《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与教育》等。教育思想:教育民主、法治。 4、顾泠沅:江苏吴江人。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5、张思明: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6、张化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从1981年开始语文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所负责的课题9次获省市教学科研奖。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7、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 一、苏霍姆林斯基 1.简介: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 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2.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②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

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 ②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阅读) 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 ④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527页---论学校教育) ⑤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97页---论道德品质)⑥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论教师读书) ⑦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给教师的建议》第97页---论教师素质)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政治思想史 1、解释“经世致用”。 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 2、龚自珍是如何揭露清末的“衰世”的? (1)对封建“末世”的揭露和批判 (2)揭露封建官僚的腐败堕落 (3)抨击了清代的汉学、宋学以及腐败的科举制度。 (4)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君主专制。 3、试述龚自珍的改制思想在三大领域是如何进行的。 第一,在经济上,针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力图调整封建土地的占有状况,以缓和地主阶级的内部矛盾。《农宗》里提出按宗法家族授田的土地分配办法: 第二,在政治上,主张限制封建君主的权力,加重内外大臣的权力,并改变君臣相见的礼仪。加重大臣的权力;改善君臣关系;改变君臣礼仪;改变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 第三,在思想文化上,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强调学术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主张学术为政治服务。 4、林则徐“民惟邦本”的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1)相信“民心可用,民力可恃”。注重水师训练和招募水勇作为辅助力量外,还鼓励人民群众自己组织起来。多次发出告示悬赏,奖励人民群众勇敢杀敌。 (2)重视人民生计,主张“藏富于民”。财政方面,他主张由官局先铸银钱,在民间流通使用;主张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正常的贸易,允许华人出国经商,与洋商争利;漕运方面,提出“官督帮收”等办法以革除积弊外,又提出利用商人的“沙船”雇佣沿海渔民运送漕粮,使官运与商运并行;开发矿务方面,林则徐上奏建议允许商民开发矿山,以便“裕国足民” 5、解释“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来打败外国侵略者。“师夷”是手段,“制夷” 是目的。途径:设立译馆,专译西书。聘请西方技师。内容:军事技术。生产技术。 6、简述魏源的人才思想。 1、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人与法的比较: 人与才的比较: 人与武器的比较: 2、人才的标准: 第一,必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要能愤恨外国侵略者,忧国忧民。 第二,必须掌握先进的军事技术,要能适应反侵略战争的需要。 第三,必须具有求“实”的精神,勇于参加实践。 3、发现人才的方法:第一,必须要有爱才、求才的满腔热情。

认真的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张静 认真的拜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读后感触颇深。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你有着自信。很难想像几十年前的教育理论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还有如此深刻的教育实用意义。难怪他要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寻的偶像,成为心中的指明灯。 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感受颇深,启发非浅。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都有生动的实际事例,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

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准备上课的材料,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还要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的眼前一亮,让我的心陡然地开阔,我将继续地研读下去,它将是我教育生活的引路人。

著名幼儿教育家及其思想

著名幼儿教育家及其思想 夸美纽斯(捷克)1592-1670 一、第一个专门对学前教育提出深刻认识并有系统论述的人 二、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母育学校》 三、1658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依据直观原则编写的课本《世界图解》【第一本教给儿童及半知识的带有插图的百科全书】 四、提出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方法泛智学说。 五、幼儿教育思想有:人文主义儿童观;重视早期教育;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遵循自然。 洛克(英国)1632-1704 一、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 二、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三、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有先天的遗传决定的。 四、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 五、撰写的《教育漫画》艺术从理论上为英国绅士教育提供了一个完整体系。 卢梭(法国)1712-1778 一、《爱弥儿》集中体现其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 二、贡献一:“儿童的发现”——他认为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里并非是单纯的为成年生活做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贡献二:提出教育要顺应自然的思想,主张教育要培养“自然人” 裴斯泰洛齐(瑞士)1746-1827 一、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二、一百多年来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 三、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四、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五、提倡爱的教育,指出爱不是万能的,不是无限度的。主张爱要与威严结合; 六、提出要素教育理论(把树木、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 福禄贝尔(德国)1782-1852 一、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二、是近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幼儿园之父”

近现代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

近现代外国教育家教育思想荟萃 文/俊采星驰汇集整理 一、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如《语学入门》《大教学论》《母育学校》。其中的《语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大教学论》的中译本曾于193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4年将其列入《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之中。 一、论教育适应自然 (一)直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自觉性原则 (四)巩固性原则 三、论学制和班级授课制 四、论教学内容和教科书 (一)论教学内容 夸美纽斯的教育和教学思想是与他的“泛智论”密切相关的。 夸美纽斯一方面强调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儿童;另一方面,他又强调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他说:“只有那些易于指明用途的事情才应教给学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117页。凡是无用的东西都应当抛弃。夸美纽斯指出,泛智教育并不是要求人们通晓一切科学和艺术;人生是短暂的,而知识则是无限的;因此,应当学习那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所帮助的知识,为生活而学习。 (二)论教科书 他的名著《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 二、教育上的哥白尼——卢梭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一书问世,指出国家起源于契约,社会是由人们通过契约的形式而组成的,卢梭出版了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教育思想,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18世纪法国社会发展的产物。当时的法国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教会和贵族统治着整个社会,他从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在抨击封建的、宗教的旧教育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论,自然教育就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一、论自然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一书中。在这本书中,卢梭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二、论各年龄阶段的教育 主要分为实施自然教育,卢梭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过程,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并对各个时期的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婴儿期的教育 (二)2~12岁的教育 (三)12~15岁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教育思想使我备受启迪。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知道语文学科不仅关系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它是学生学好各科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多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着他的教育思想,努力让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让生活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一、师生关系生活化 要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必定要构建生活化的师生关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师生关系的生活化就没有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如今的学生民主平等意识普遍增强,陈腐的教师权威已然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师生关系成了真正教书育人的前提。 作为教师,一要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兴趣爱好及、家庭情况及内心世界等。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宠着,七八个人围着,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那么他们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我们那一代人相比定会有所不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苛求,用成人的心理和眼光对待他们,保持一颗童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是构建生活化师生关系的基础。二要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表现在一言一行中,教师的点滴言行都会影射在学生的心里,通过和老师的接触,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否关注自己,尊重自己。“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从古自今对人们的影响就很大,如今看来不免有简单粗暴之嫌,往往不知不觉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三要宽容学生,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还没完全成熟,犯错在所难免。学生犯错正是教师施行教育的最佳时机,但得注意方式方法,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而且宽容往往比惩罚更有收获。当然,遇到原则性问题一定要做到宽而有度,这样才能让学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 一、霍姆林斯基 1.简介: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 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2.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②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

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 ②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阅读) 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 ④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527页---论学校教育) ⑤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97页---论道德品质)⑥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论教师读书) ⑦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给教师的建议》第97页---论教师素质) ⑧提高每位教师和整个集体的教育素养,这是领导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霍姆林斯基选集(四)》第661页----校长素质)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事迹和理念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事迹和理念 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县的一个清苦农家。他自幼聪明好学,邻村的一位塾师认定这孩子长大后必然能成就大事,就让他免费入塾读书。有一天下大雪,当他赶到塾馆时老师已经开讲,他硬是站在门外专心致志地听老师把课讲完。这种学习精神感动了塾馆里的每一个人。1906年,他进入本县的教会学校崇一学堂免费读书,在这里学习英文、数学、理化等课程,开始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但由于他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底层,所以从童年时代起就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切的感受。他尤其关注中国的农村,立志为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广大中国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悲惨处境去奋斗。因此,在崇一学堂读书的时候,就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的座右铭。 当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优异成绩在南京金陵大学文科毕业后,便远渡重洋赴美国留学。最初攻读市政,后来觉得没有真正的大众教育,就不能有真正的新共和,于是便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主攻教育,期望通过教育来救国救民。 当陶行知于1917年学成归国的时候,正值国内发起了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陶行知满怀热情地在这场运动中奔走呼号,积极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为此,他一方面介绍西方的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反对盲目“仪型他国”,提出要以科学方法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为实现中国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条新路。 最初,陶行知以主要精力从事平民教育。这期间他深切感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他说:“中国以农立国,住在乡村的人占全国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就是到乡下去的运动。”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 但是,开展乡村教育决非易事,它需要有一批有志之士全心全意地为之奋斗。因此,陶行知号召人们加入这个运动,“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乡村开创一个新生命。”他还立下宏愿,要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他为了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1926年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等人一起筹建乡村师范学校,校址选在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这就是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由陶行知亲自担任校长。 1932年,陶行知通过总结晓庄师范的经验,在上海创办了上海工学团。工学团是一个社会教育组织,它既是学校,又是工厂,也是一个小社会。它制定了“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宗旨,招收当地农民子弟入团,上午学习文化知识,下午参加生产劳动。晚上由儿童团员请当地农友到工学团办的茶园里谈论天下大事,还由儿童团员讲故事,当小先生。后来这种“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在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中广泛推行,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普及教育和扫除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转) 1. 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 )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他" 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更可贵的是他的" 庶、富、教" 思想。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后人就简称为" 因材施教"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他最注意" 行" ,提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耻其言而过其行"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 听其言而观其行"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过则勿惮改" 的名言。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磨而不磷" ," 涅而不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宁死善道" ,在必要时宁愿" 杀身以成仁"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 2. 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 ) 孟子名轲,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 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 性善" 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另外,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 圣人与我同类者" 、" 人皆可以为尧舜" 的智力平等的思想。 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 性善" 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 明人伦" 的" 治人" 的" 劳心者" 。他又以城郭、军队、土地、财物和教育相比,如城郭不完整,军队不多,军器不精," 非国之灾" ;田野未开垦缺乏财物," 非国之害" ;但若" 无学" ,则国" 丧无日矣" 。可见,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 教

2020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假期,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第一点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这样谈论“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付学校各种各样的检查,做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评职称、提高教学质量、白天要上课,晚上有时还要加班……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放松放松,哪有精力读书?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给我启开了一个窗口,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 潺潺不断的水流,这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在教学时游刃有余,才能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第二点是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

古今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及重要教育思想概述(中国篇)

古今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及重要教育思想概述 (中国篇) 汤永胜 1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的教育思想:一、“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作用论。认为人的先天素质差别很小,人性的差别主要是由教育和习染的不同而造成的,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二、“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论。孔子适应当时新兴士阶层的政治要求,创设私学,把以前贵簇独占的文化传授给平民,只要“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扩大了教育的对象。三、“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的教育价值论。教育的价值在于:“克已”、“复礼”、“当仁”。却克制自己的欲求,按照周礼行事,最后当于“仁”。四、诗、书、礼、乐的教育内容说。其中,孔子特别强调了学《诗》的重要性,认为《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五、教学方法论。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与思结合、身体力行等几个方面反映的都是孔子在教学方法上的创造。因材施教讲的是要根据学生个性才能的特点来讲来施教。启发诱导了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与思结合的名言。身体力行则强调了为学的功效,不在于言辩,而在于躬行,躬行的严格、要求则是“择善而从”、“过,贝旳惮改”。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境界论。 2、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孟子受业于子思(孔丘之孙,名伋)之门人,其思想学说成为战国时期儒家八派中的一个重要派别一一思孟学派。孟子持“性善说”,宣扬“王道”,倡言“仁政”。孟子持性善论,此其教思想之理论基础。人性本善,善有“四端”,即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是人与生

著名教育家及主要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 在教育思想上(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用,由博返约);在道德教育上(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孟子 道德教育的原则(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刻苦锻炼);教学原则(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启发引导、循序渐进)。 荀子 首倡性恶论,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尊严有威信;(二)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四)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学记》 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 陶行知 其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由"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三大部分构成。"教育思想的三个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蔡元培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文科和理科相通。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杨贤江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 苏格拉底 问答法,产婆术,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提出美德即知识,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柏拉图 西方古代大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和教育家。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被称为" 客观唯心主义" 。他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 亚里士多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