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解放英语教学

怎样解放英语教学

怎样解放英语教学
怎样解放英语教学

怎样解放英语教学

论文摘要:

一、中国英语教育仍在苦海中煎熬;

二、解放英语教育的5大明确目标;

三、实现英语教育解放的具体途径:

1.思想解放须先行。

2.教学方法的高效化。

3.教材设计的最优化。

4.教师培养的高质化。

大规模的英语教育在我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尚处在低层次的初级发展阶段,以“勤学苦练”为核心理念的原始教育思想仍大行其道,缺乏消化的死记硬背、浪费巨大的题海战术、过于呆板的机械模仿、盲目训练、高效率教学方法的严重匮乏、基础英语教材设计的错误模式、教师培养的种种欠缺,使得英语教育还在“苦海”中煎熬。

近年来,这种落后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大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的微观层面上,在宏观层面只是从英美发达国家引进了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并未拿出多少与之配套的具体而有操作性的方法和手段,很多英语教师仍然迷信“英语学习没有什么好方法”的“权威”观点。因此英语教育并未取得根本上的长足的改进,学生们学得太苦,老师们教得太累的状况仍普遍存在。可见,我们亟需英语教育的彻底解放。本文试图在作者过去20多年对英语教育深入而比较全面的研究探索、不断改革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解放英语教育的理念变革、明确目标、方法突破、教材设计的最优化和大幅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为我国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方法和模式。

怎样解放英语教与学作者刘戈锋

我国大规模的英语教育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教学方法的研究投入严重不足,以“勤学苦练”为核心理念的原始教育思想仍大行其道,对“速成”、“捷径”等有关高效率教学的提法讳莫如深,片面强调下苦功,过多的死记硬背、浪费巨大的题海战术、盲目训练、高效率教学方法的严重匮乏、基础英语教材设计的模式错误、教师培养的种种欠缺,使得英语教育还在“苦海”中煎熬。

近年来,这种落后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大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微观层面上,在宏观层面只是从英美发达国家引进了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并未拿出多少与之配套的有操作性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因此英语教育并未取得根本上的长足的改进,学生们学得太苦,老师们教得太累的状况仍普遍存在。可见,我们亟需英语教育的彻底解放。本文试图在作者过去20多年对英语教育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探索、不断改革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解放英语教育的理念变革、明确目标、方法突破、教材设计的优化标准和大幅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为我国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方法和模式。

我们要解放英语教育,这是一个宏伟的理想和巨大的工程。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解放英语教育的基本目标,那么解放英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有5个目标非常重要。第一是实现从传统的“苦学”理念到现代化的“巧学”理念的升级换代;第二是通过研发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英语教与学的沉重负担;第三是成倍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第四是大幅提高教学质量;第五是从教材、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方面大大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请问大家,有没有比这5个目标更重要的目标呢?如果有,请补充。

有了明确的改革目标之后,我们需要的就是足够的具体可行的方法手段来实现它们。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手段,所设目标便无法实现。如果方法手段不够,或者不够有效,结果就会大打折扣。

首先,我们怎样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呢?我们需要帮助英语教育研究者和教师们充分认识“勤奋”学习的局限性。过分地强调学生下苦功,不仅是很片面的,容易陷于“以量取胜”(如题海战术、盲目训练)、做无用功、把学生害苦的泥潭,还会轻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忽视教学效率的提高,把教学效果或考试高分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不计成本、浪费巨大的盲目训练和低效的重复操练上。大家知道,一句英语如果练过十遍百遍搞不熟,千遍万遍总能搞熟。也就是说用最差最笨的方法也能学会英语。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学习的效率、成本和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劳动强度和时间长度,必须想方设法去减轻教学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感受,比如趣味、信心、成就感等等。要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效率,增强乐趣,依靠学生的勤奋(下苦功)不仅实现不了,而且会南辕北辙。我们必须依靠科学而高效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材、善于应用教学艺术的好老师。可见,依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况且,下苦功越多效果不一定越好,过多的下苦功会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家看看现在千千万万中小学生被英语学业负担压得痛苦不堪的可怜样子,作为英语教学研究者,我们难道不觉得难过吗?我们再也不能在“苦学”的一棵千年枯树上吊死了。所以我们必须提倡“巧学”,即用科学而高效的方法学习。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好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减轻教与学的负担,这才是解放英语教育的根本所在。

接着,我们需要努力去研究发现高效的英语教学方法。英语教学界不少的人认为英语教学没有什么好方法,只有下苦功多听、多读、多说、多写。真的是这样吗?本人通过20多年深入而比较全面的探索和研究,发现了英语学习全过程的一整套高效率教学方法,囊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三项语言要素和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通过成千上万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应用证明,这套教学技巧能帮助大家减轻一半的负担,提高三倍的效率(15天共75小时能教完中学的约4000个单词,再15天能教完中学6年的全部语法,初级口语训练只需 7天,认真学习的学生都能掌握80%左右,复习一遍掌握得更好),培训中小学生10天(共50小时)后提高英语成绩20分以上者众多,还拯救了许多对英语学习几乎绝望的中学生和成年人。这里只简单介绍2种学习技巧:最快速组句法(用语法指导造句的根本大法)和成倍扩展法(中级口语快速提高表达技能的核心技巧)。

最快速组句法就是指导中小学生快速、随意造英语句子的根本规律。这个方法有一个核心和三个要领:

核心方法:说写英语时大体上按中文的句子结构翻译成英语,不需要茫然地重新去想句子结构或者回忆课文上学过的众多的所谓句型。

处理前后置定语的要领:单个单词作前置,词组作后置,只有少数例外。

处理三个状语的要领:句首状语和句尾状语大多数可交换,中文的句中状语除了常见的约30个副词不用移动位置外,其余的统统往后移作英语的句尾状语。

少数倒装结构的处理要领(略)。例如:

你唱。 You sing.

我是个英语老师。 I am an English teacher.

他们喜欢红色的苹果。 They like red apples.

在我童年的时候,妈妈教给我一支歌。In my childhood, my mother taught me a song.

弟弟常常叫我帮助他。My brother often asks me to help him.

玛丽就是那个站在第一排的穿红色连衣裙的又瘦又高的美国女孩。

Mary is that tall and thin American girl standing in the first row in red dress.

我们用这方法指导中小学生和学习基础英语的成年学生,只需半小时,他们(有几百个到1000多个单词,原来不知道这个大方法时,造英语句子像挤牙膏一样非常艰难,给30分钟也难以挤出几个句子)马上就能大量地快速组句说写英语,取得突破式飞速进步,比一个个地学所谓句型的效果好千倍万倍。这就是教大规律比教知识点的巨大好处。所以,我们强调,好方法的核心是英语学习(内容)的规律和要领,特别是大规律和大要领。

下面我们看看中级英语口语的核心训练技巧——成倍扩展法:

时至今日,全国上下都在把背课文当法宝,我们发现背课文的作用非常有限,不提倡学生呆板地背英语课文,而特别强调活用课文内容,比如学一句 How are you? 要指导学生变化这句话的内容,试着去说:你叔叔好吗?你父母好吗?你爷爷奶奶好吗?你近来好吗?你的英语学习怎么样?你弟弟的工作怎么样?你爸爸的生意怎么样?(How is your uncle? How are your parents? How are your grandfather and grandmother? How have you been lately? How is your English study? How is your brother’s work? How is your father’s business?)这样通过替换、加词、减词、改换说法、借题发挥、细化、联想等多种活用方法把课文上的一句英语扩展成3句、5句,甚至更多,不仅成倍地扩大了英语的表达面,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灵活地随意造句表达的真功夫,比机械地背课文不是好十倍百倍吗?我们用这种方法指导有初级口语基础的中学生、大学生、成年人将中级口语的每一课文(约100句英语对话)扩展1-2倍,即将100句课文变成200-300句,借此把他们学过的但不会用的单词大量用出来,起到了全面“激活”单词的巨大作用,所以他们只需训练短短的21次课共63小时,便能广泛地长篇大论地较流利地讲英语,达到中级英语口语水平。这算不算得上“速成”呢?用传统的背课文、机械模仿、复述、盲目的自由会话和盲目的讲话题远远达不到这种效果。

可见,要解放英语教学,大大减轻教学负担,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依靠科学高效的好方法,绝不是依靠加班加点补课,依赖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原始方法。

在研究出一套好的教学方法之后,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即教材的配套改革。近几年国家英语新课标的设立从英美教育发达国家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是件大好事。不过,在具体的教材设计方面仍存在很大的盲目

性,英美国家的英语教学研究者和我国的基础英语教材编写者似乎在大脑里缺少一个好教材的基本标准,只是有一些微观的不全面的经验和体会,缺乏宏观的指导原则。因此,无论是从英国、美国进口的英语教材还是我国自己编写的中学英语教材,都存在设计模式上的重大错误,包括现在革新后的所谓新教材。老师们普遍觉得教材不好教,学生不好用,老师们教得太累、学生们学得太苦的状况并没有取得根本的改善。

那么,基础英语教材设计的科学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我们通过20多年的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发现,教材设计的核心原则或标准是:最方便学生学习、让学生最快乐、最容易掌握的教材就是最好的教材。也就是说,教材设计的根本思路是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便,千方百计让学生容易学容易掌握,而决不能给学习增加麻烦、增加困难,也不是把重心放在课文语言的地道性、实用性、操练的花样、把重视词汇语法变为重视听说读写等次要问题上。

我国现行的基础英语教材与(新课标颁布之前)传统教材只是在课文内容的实用性、地道性、训练花样上出现了一些改变,可最为关键的设计模式——以课文为中心杂乱无章学单词、支离破碎学语法的“大杂烩”模式并没有改变。所以新教材其实是新瓶装旧酒。大家知道,按单词的结构规律、类属联系等系统地学单词,能够举一反三成串地快速学习,是一个巨大的方便,比如

east west south north ;

eastern western southern northern;

eastward westward southward northward

southeast southwest northeast northwest

port porter portable import export airport passport rep ort reporter

这样有规律的一串单词放在一起学方便些还是分散在几课里去碰方便呢?

此外,英语语法的大部分内容也是很系统化、规律化的,比如16种谓语时态的结构有4 × 4 = 4 的简单规律,只需要了解4种基本结构,便能根据4种简单的变化规律推导出16种时态结构,这也是很大的方便啊。我们为什么不尊重这样的好规律,偏偏要逼迫学生从课文上去支离破碎地一种一种地积累呢?那样是不是给学生增加了麻烦和难度呢?

我们完全理解传统英语教材编写者的用意:单词和语法在课文的语境中会理解得更好。这一点好处我们从不否认,但是,请问,中学的那几本英语教材能提供多少语境呢?全加起来还不及一本英语小说“Sister Carrie”十分之一的数量。为了那么一点好处就值得牺牲成串学单词的巨大便利吗?况且系统学单词也能提供不少语境,一个英语单词,或一个英语词组,或一个英语句子也能提供一定的语境,大多数时候是不难理解的, 比如French (法语;法国的),speak French, a French city, I have learned some French. 此外,系统学语法怎么说也比从课文上支离破碎去碰好很多。第一是能够利用语法内容的大大小小的规律推导出细节,效率高几倍;第二容易看清众多细节之间的来龙去脉,纵横向关系,综合应用语法的能力大大提高。我们近几年为中学生开发出专门的4000英语单词动画教材和专门的语法教材,并用它们培训了上万名中学生,普遍能在短短的15天(75小时)内基本学会2000—2500个新单词,原来认识的1000—1500个单词也得到很好巩固,并能灵活地应用单词。 15天专门系统的语

法学习能让大多数学生基本冲过英语语法关,专门的初级口语教材只需学习7天,中级口语只需21天。学生们普遍觉得这样的专门的系统化的教材比现行的中学英语教材模式在方便性、易学度和有效度三个方面都好很多。因此,我们确信,中学英语教材必须改为“以规律为中心”的设计模式,而不能再抱着“以课文为中心”杂乱无章碰生词、支离破碎学语法的不科学模式不放。至少在没掌握4000基础英语单词和基本语法之前不能以课文为中心。在系统学习4000基本单词和基本语法之后才适合大量的以课文(英语文章或对话)为中心的训练,这时学生没了单词和语法的两大根本障碍,进行专项的听说读写训练简直是飞快的,学10倍于中学现行英语教材的数量也不会有现在那么难!

我们建议,中学基础英语教材最好这样设计:

初中一年级专门系统学中学英语4000单词,

初二上期专门系统学习中学的全部语法,

初二下期专门训练初级口语(听说),

初三上期专门训练英语阅读,

初三下期安排半期时间专门训练英语写作。

高一专门训练英语阅读,高二专门训练中级口语,高三上期专门训练英语写作,高三下期综合训练和高考应试训练。

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善、教材设计模式科学化后,我们还需要大大提高英语教师的培养水平。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英语教师培养还存在一些大的欠缺,一是重理论轻方法,不少中学英语教师反映到教育学院和师范大学去进修学不到多少真正有用的操作性强的东西;二是严重欠缺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三是英语语言本身的教学要求偏低(很多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连一本英语原著都没看完),四是缺少锐意创新、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和素养,不少英语老师容易满足于自己的一点点零散而片面的小经验,容易固步自封,缺乏起码的虚心精神。厦门的一个教育工作者告诉笔者,不少英语教师即使公费也不愿来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这些都是必须努力改善的。

我们只有用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武装教师,传授给他们一套足够而全面的切实可行的高效率教学方法,培训他们熟练使用设计合理的英语教材,同时组织他们接受切实有效的英语继续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英语教育的彻底解放。我们完全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就像蒸汽机彻底解放人体体力一样,英语教育获得彻底解放的美好的明天很快就会到来。

英语学科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英语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英语教学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制度和发展基础都不是很完善,但是由于近些年来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因此英语教学在我国教学容中占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也发挥着重要价值,推动着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对我国青少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高、素质偏低、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的现状影响了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为了更准确地认知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调研。调查对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式。 一、违背“以人为本”的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展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当我们走进课堂,会发现很多违背“以人为本”的现象: 现象之一:以教材为本。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教材,总认为教材容就是课堂教学的容,于是以生词多、阅读量大、难

以完成任务为由,在课堂上减少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时间,唯恐少讲几个单词、少讲几个句子就会影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这种教材观显然是不对的。教材不是教学容的全部,而是教学的材料,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把握教材的要旨,对教学容要敢舍敢取,重新组合教学容,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 现象之二:以教案为本。有些教师上课时过分依赖教案,严格按照教案的程序组织教学,极力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教案的轨道,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课堂教学尽管满堂轰轰烈烈,我认为也不是一堂好课。因为教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这些教师所考虑和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是以自己的“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进而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现象之三: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些教师过于相信“失败—努力—进步—再失败—再努力—再进步”这一规律。他们在课堂评估和测试中喜欢难为学生,唯恐其过关,唯恐其骄傲自满。 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教学方式。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失败就是成功之坟墓”。一次次失败可能使一些学生丧失

浅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及翻译能力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53798001.html, 浅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及翻译能力培养 作者:冯云菊岳元玉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5年第07期 【摘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体系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重视不够、对翻译在听、说、读、写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翻译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甚少的。如何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翻译能力,促进“听”“说”“读”“写”“译”这五项技能的和谐发展,是高校英语老师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本人认为可以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注重文化差异分析这几个方面对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教学能力培养文化差异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1.英语翻译教学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与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大量的英语翻译练习中学生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的语言知识,同时在大量的汉英互译练习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能够熟练转换汉语与英语这两种思维。 同时,英语翻译教学有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生在听、说练习中可以借助翻译获得准确信息,通过翻译理解听到的内容,锻炼了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写作与阅读练习中,学生往往在无意识中对看到的英语进行了翻译。翻译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能否准确获得原文表达的信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英语翻译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对英语原文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无所适从,往往不能很好的抓住英文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方文化差异。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更加准确的抓取原文想要表达的含义。其一,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通过大量的翻译训练掌握了较多的词汇,在翻译过程中,能够透过原文中的句子以及词汇的含义理解特殊词语的社会文化意义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其二,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翻译训练讲解可以使学生逐步意识到汉语与英语这两个语言在在文化内涵上的独特特征,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的积累与英汉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最终提高英语的掌握程度。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现状的分析

做一个论文关于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和之有关的专家有谁?相关书籍,理论?未来的发展前景?重大意义? 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 教育领导对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缺乏明确的认识, 对小学英语教学重视不够,部分农村学校对小学开设英语课意义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认为英语课是一门“副业”, 所以在课时分配上不足, 教师的 配置上也不到位, 对英语新课程改革抱着观望的态度, 这严重影响了小学英语课的开展。家长、学校领导不重视农村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语文、数学才是主课,孩子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就行,至于英语很多家长都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而小学领导懂英语者少(最多也只是对英语略懂一二),接触英语机会非常有限,对小学英语也不够了解、重视,部分领导也把英语当成一门副科,安排的课时少,教师的任务重。而且,学校在制订学期计划时,详细安排了语文、数学、各项比赛和活动,而没有英语活动,只靠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又怎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2.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数量、素质、能力成为农村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瓶颈。英语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搞好英语教学的关键, 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保证。有些老师专业素质不高,这对于正处在语言学习重要时期的小学生来说, 就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3. 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引领落后, 未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由于农村小学英语师资严重不足, 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是兼任小学英语教学的。甚至我国部分边远的山区小学, 因为缺少英语教师,只能是由一名教师在各教学点之间“走教”。教师工作量大, 备课时间少, 平时很难坐在一起研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他们对新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感到力不从心, 这很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 落后的教学评价机制制约着农村小学英语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不局限于学习成绩, 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 它要求教师和学校不仅要关注结果, 还要关注过程。目前, 很多学校的评价体制还是将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唯一标准, 并和教师评先进、晋职、晋级挂钩。 5.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农村学校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没有录音及视听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资料,我们仅有一些录音机和质量差、已老化的幻灯机,而常用的幻灯片基本没配备。小学英语教学资源贫乏,缺乏必要的教学设备设施。许多的教师都要靠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教学英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氛围沉闷,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 二、改进措施及对策

《大学英语四》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四》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四 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Four 课程编号:20110010 学时数:68学时 学分数:4学分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应于非英语、非音体美专业的其他各本科专业 本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试行)制定,为通用英语课程,用于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非英语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关注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 能听懂一般日常英语谈话和公告;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语速中等(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其他音频视频材料,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或未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产品等相关的口头介绍。能较好地运用听力技巧。 2.口头表达能力 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较好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陈述事实、概念、理论等教学阐述、解释、比较、总结等。语言组织结构清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较好地运用口头表达与交流技巧。 3.阅读理解能力 能基本读懂公开发表的英语刊物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能阅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综述性

英语发展历程

【摘要】英语的发展和“遭遇” 非同一般。她原是日尔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 ,出身可谓“卑贱” ,在其发展过程中 ,她又饱受了多种磨难 ,有两次差点儿被消灭 ,而如今却成了一种公认的“全球性” 语言。原因何在 ? 这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英语的发展和“遭遇” 非同一般。她原是日尔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 ,出身可谓“卑贱” 。在其发展过程中 ,她饱受了多种“磨难” 。公元 597 年罗马人对英国的基督教化(christenizing)使这个岛国接触了拉丁文明 ,自此大量的拉丁词汇进入到英语之中;斯堪的纳维亚入侵使两个民族和语言混杂在一起;诺曼征服则使英语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岁月中沦落为底层群体的主要语言 ,而法语则成了几乎所有场合贵族及其生活圈的必用语言。当英语再次成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使用的语言时 ,她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词汇方面与1066 年的英语已经有着天壤之别了。同样 ,百年战争 , (发挥重要作用的)中产阶级的崛起 ,文艺复兴 ,英国作为海洋强国的确立 ,英帝国的扩张 ,工商业和科技的发达都以相应的方式 ,在相关的方面为英语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这期间 , 英语有两次差点儿被消灭 ,而如今却成了一种公认的“全球性” 语言。原因何在 ? 对此我们不想枉下结论 ,只想通过对英语发展的简略回顾 ,阐释清楚自己的观点。 一、英语的发展历程 英语在其 1500 多年的发展中 ,由词形多变化的综合性语言逐渐演变为接近汉语和越南语的词形无变化的分析性语言。现在 , 英语词形的变化仅限于名词、代词和动词。在欧洲诸语言中 ,只有英语没有形容词词形变化。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也比较简单。这与德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以说英语的这些变化是其成为“国际性语言” 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语的发展历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古英语(Old English , 450 - 1150) ;中古英语 (MiddleEnglish , 1150 - 1500) ;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 ,1500 —) 。语言学家亨利? 斯威特把这三个阶段分别称为“词形变化完整期”(period of full inflec2tion) , “词形变化消减期” (period of leveled inflec2tion) 和“词形变化消失期”(period of lost inflec2tion) 。 (1)古英语 英国人的远祖第一次立足不列颠岛是在公元5世纪。早在公元前 55 - 54 年罗马大将凯撒就入侵了这个岛国。一个世纪之后 ,罗马人征服了不列颠。在内有严重分裂、外有强敌压境的关头 ,罗马人于公元406 - 407年撤走了最后一批军团。不列颠最强大的敌人———日尔曼海盗:朱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趁虚而入。其所讲语言是西日尔曼语的三种不同的 ,但却能互相听懂的方言。这三种方言汇合成为古英语。由于盎格鲁人(An2gles)人数最多 ,不列颠群岛逐渐用盎格鲁称之。England(英国) 来之于古英语 Engla - land (意为land of the Angles ,盎格鲁人之地) ;而 English ( 英语) (古英语拼写为 Englisc)明显是指“盎格鲁人的语言” 。这一征服是漫长而曲折的 ,中间曾有几度较长的间歇 ,直到公元7世纪才完成。古英语不是统一的 ,其主要方言有:盎格鲁(Anglen) (包括莫西亚(Mercien) 和诺森伯兰(Northambrien) ) 、 (西) 撒克逊、肯特( K entish) 。由于多方面原因 , (西)撒克逊方言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文学语言。但是 ,严格说来 ,现代英语的真正祖先是莫西亚方言 ,即伦敦方言。从总体上讲 ,古英语与现代英语的区别主要有读音和拼写 ,语法和词汇。从5世纪开始,古英语的元音就有一种由“开”向“闭” 的发展趋势。从9世纪起, 英语的辅音系统是稳定的,而元音系统一直在变动。入侵不列颠的部族没有草体字(即现在的书写体) ,他们使用的是一种碑铭文字(亦称秘符体字母)。后来,英国人想用自己的语言写作,就跟爱尔兰僧侣学会了使用拉丁字母。对于不能用拉丁字母作标记的语音,就加上几个字母,仿佛抓住什么用什么。当时没有拼写规则,没有现代的所谓“正字法” 。直到18世纪,即所谓的“光明世纪” ,正字法才建立起来,并成为必须遵守的规范。古英语有着完整的曲折变化,如名词变格有强变格、弱变格、小变格;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调查问卷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学生部分) 1.你认为课堂师生关系应该是: A.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做笔记。 B.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时 调整教学。 C.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教,学生学。 2.你在英语课堂上: A.希望教师经常提问,认为参与有助于学好英语。 B.不希望教师提问,因为不知如何回答。 C.不希望教师提问,因为没听懂。 D.希望教师提问你会的问题。 3.课堂上,你最喜欢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教师讲授,全班同学聆听。 B.教师讲授的同时学生随时可以参与其中。 C.某个同学发言,其他人聆听。 D.教师组织同学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4.以上教学组织形式,你希望: A.项占教学时间50%。 B.项占教学时间20%0 C.项占教学时间25%。 D.项占教学时间5%0 5.你在英语课堂上: A.希望有机会说英语。 B.说不说都行。 C.只喜欢说不喜欢听。 D.只想听。 6.英语课堂上,你希望教师的提问方式是: A.提出问题后,马上请你回答。 B.提出问题后,给你一定的时间考虑再请你回答 C.回答不出时,希望教师给你暗示。 D.提出问题,全班一起回答。 7.英语课堂上,如果你没听懂时: A.设法暗示教师,你没听懂。 B.马上问邻近同学。 C.记下来,课后问教师。 D.不懂装懂。 8.你喜欢以小组形式讨论问题吗? A.喜欢B不喜欢。 C.一般。D无所谓。 9.你心目中理想的教师是: A.教授者:传授知识的人。 B.促进者:设计活动使学习变得容易的人。 C.顾问;随时能提供建议,帮助解决问题的人。 D.课堂气氛创造者:创造课堂气氛,把握学生情绪。 10.你目前的教师是: A.教授者。 C.顾问。 B促进者。

《大学英语视听说》(2017级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大纲 (独立设课实验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目标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一般日常英语谈话和公告;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语速中等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其他音视频材料,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与未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产品等相关的英语口头介绍。能较好地运用听力技巧。 目标2: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较好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或物品等;能就熟悉的观点、概念、理论等进行阐述、解释、比较、总结等。语言组织结构清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较好

地运用口头表达与交流技巧。 目标3:学习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较系统的学习策略,发展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项目1:New Friends, New Faces(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Meeting new people and describing people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2:V acation(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Describing weather, vacation habits and preference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3:All about you(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Talking about your favorite pastimes, teams and club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4:Change(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Making changes in your life according to your plans and dream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5:Around the World(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Asking for and giving directions in the neighborhoods and citie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6:Home Sweet Home(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Describing different kind of houses, apartments and rooms Learning how to rent houses, apartments and room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7:Your Health(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Learning English expressions of parts of body Describing men’s appearance and how to keep healthy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8:Jobs and Ambitions(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Describing various abilities, personality and job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二)课程学时及分配

英语专业发展前景

本专业考研: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大概分有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比较文学等各类方向。读研的时候,会进行深入且更加系统的学习,上升到一个高度,不管是哪个方向,工作都是相通的。一个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不仅让自己的学历有所提升,英语能力也是一个显著的提高 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大致可以分为学术型、实践型和出国型。首先,学术型可以分为文学、语言学、文化、翻译等学术性研究方向,这些方向主要倾向于对学术的研究。凭借多年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走向的把握,我们可以发现:学术类研究生毕业以后一般从事英语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版社的英文编辑、以及各部委的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一般情况下,如果想在大学任教的话,还需要继续深造,博士生毕业以后在大学任教的可能性比较大,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一些一级城市。有的同学会问,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英语专业的博士点,考博是不是很难?其实,我国现在正在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在几年之内博士点会增加几倍,所以大家可以做好读博的准备。其次,实践型又称专业型,主要包括MTI、英语教育等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交流变得愈加紧密,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型人才接触实际问题,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通常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空间相对较大。比如,MTI这一学科也具有涉猎广泛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在学习英文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科也要有所了解,实质上范围更广,更实用。像同声传译,就会涉及到体育、制药、通讯、IT等许多炙手可热的方向,在未来的社会中可能会大受欢迎;而英语教育主要指的是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目前,

我国部分地区的教育仍然处在比较落后的阶段,对基层教师的需求量很大,因此英语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最后,谈谈出国型。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大家也可以考虑出国继续深造——读博。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国外读研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真正可以学到东西还应该是在国内,在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出国读博士是不错的选择。英语专业的学生出国读博可以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国际新闻、国际教育等等与英文相关的专业。现在,学生出国读书的门槛降低了,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 北二外(旅游管理、日语) 旅游管理:二外,南开,厦大,武大比较好 跨专业考研(可选择的就多了): 国际经济贸易、电子商务、融资,管理方面、会计、企业管理专业、对外汉语(对外国际教育)等专业,看自己的兴趣爱好了(推荐国际经济贸易、行政管理、管理专业)。传媒或者新闻 如果你不想考本专业,想跨专业考研的话,建议你可以选择新闻传播、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这些都不需要考数学)、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其中,哲学分数线较低,文学比较高,法学的就业难度比较大,艺术类的可能需要较好的基础,教育学和公共管理学报考的人数一般比较多。 就业去向包括会计事务所、证券期货公司、外贸公司等等,其中不乏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家用电器进出口公司以及四大国际著名会计事务所等大型企业。 这几年师范类毕业生走俏人才市场,师范类外语需求量也较大,师范学校的外语毕业生的就业较为容易,甚至不少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去抢师范生的饭

建国以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与沿革

建国以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与沿革 我国的外语教育在国家领导者与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共同努力下,蓬勃发展,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改革与发展的成绩。近年来,外语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许多的高素质的外语专门人才。 外语教育专业建设改革 目前,我国在普通高校中开设的外语专业语种达50多个,设有英语专业点近1000个,日语专业点385个,德语、法语专业点各70个,西班牙语专业点14个。此外,非通用语种专业发展也呈现良好势头,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共开设包括阿拉伯语、波斯语、菲律宾语、柬埔寨语、老挝语、越南语、泰语在内等20余种非通用语专业。在本科外语教育大踏步发展的同时,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逐年增加,外语办学层次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从1981年国务院批准首批包括5个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和28个硕士点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至今,我国英国语言文学硕士点已达到200多个,外国语言文学的博士点超过40个。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外语教育已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多层次与多角度发展的体制与结构,在师资水平、教学大纲、教材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测试方法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建国以来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 1.建国初期(1949~1965年) 建国初期是我国外语教育新格局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后期受到政治运动的干扰,但取得的成绩不容忽视。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外语教育的格局基本确立,并且培养了国家急需的外语人才,为后期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首先,俄语教育在政策倾向下得到大力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一边倒”“向苏联学习”的国策促进了俄语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内相继建立起包括北京俄专、上海俄专、哈尔滨外专、沈阳俄专、西南俄专、西北俄专、新疆迪化俄专在内的7所俄文专科学校。至1951年,开设俄语专业的高等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4所。俄语仍然是东北地区中学开设的主要科目。 此外,英语教育和其他语种也陆续得到国家的重视与支持。1957年,教育部决定,初中除开设俄语外,必须注意扩大和改进英语教学。这一决策促进了英语教育的发展,至1956年底,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点已增至23个。此外,全国有5所高校开设了法语专业;4所设立了德语专业;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等少数院校还设立了西班牙语、波兰语、阿拉伯语等14个外语专业。教育部于1963年7月发布了《关于开办外国语学校的通知》,决定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外国语学校。次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国务院外办、高教部、教育部等五个单位联合上报的《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决定新建一批外国语学院,扩建一批外国语学院;除确定英语为第一外语外,对其他语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收稿日期:2012-10-29 作者简介:曲歌(198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教,从事学术英语研究。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曲歌 (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从五方面标准来衡量: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合理,教学活动的设置是否符合目标的需要,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是否恰当有序,是否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反思。一、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合理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是否符合实际要求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两大方面。(一)如何合理设计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包括所有可能与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相关联的预期结果,结果之间应该相互关联,反应一致的价值取向,符合授课对象现有水平,并且描述准确具体[1]。在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应具有阶段预期性、具体指向性、效果可测性及结构合理性[2]。教学目标应该随着教学实践不断地更新,避免一些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如只注重教授的知识内容,没有将内容与学生实际应用相联系,造成学生学习盲目,没有目的,这就是重教轻学的表现;教师应该通过阐述教学目标及时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观察学生心理状态,及时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具体研究方法可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及课堂观察法。(二)如何建设课堂教学目标实践环境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教科书的利用与开发。其中教科书的利用和开发既有物理环境性质又有心理环境的作用,因此教科书及教辅材料的运用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建设的关键。其中物理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手段,学生及教师行为等;心理环境包括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情感态度等。需要补充的是环境条件不仅指外在力量,还包括制度上保障不同角色目标设计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二、教学活动的设置是否符合目标的需要教学活动的设置要随着教学目标,学生表现,及教学内容进行随时的调整与更新。创建以学生为主导、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的教学进度,为每个单元设计与主题紧密关联的课堂活动内容,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充分结合起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为以后更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作铺垫。以上是从广泛意义上谈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下面要着重针对听、说、读、写及翻译五大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听力能力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学生仅仅通过课堂十几分钟的听力练习,去做任务型试题,对他们的帮助并不大,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历,很多同学在完成课本听力内容以外,几乎不注重其他形式的听力材料。对于课本中给出的听力材料也仅仅是在课堂中去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精听,这种状态下,我们在教学大纲中所列出的对于听力内容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学生并不能达到大纲中要求的听力能力。因此在课堂活动中,不仅仅要以课本或者教师引导学生的问题为准,还要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程目标建设下,黑龙江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了多本教材同时使用的方法,使得学生有资料可用,那么重点就是如何在课堂上很好的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的问题了。现在大多数课堂,都配有多媒体教 学工具,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听力音频与视频进行完美结合,找一些与课本听力音频内容相关的视频内容,调动学生感官。看到视频中的对话人物及场景,会使学生感到听力内容的真实性有所提高,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听完以后进行模仿,采用与视频人物模拟对话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看到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明显效果,就必须传授并且模拟整个听力练习的过程,对听力技巧的应用等。听力要进行泛听和精听两种,泛 听内容一般重点突出,但是词汇量较大、较广泛;精听内容一般要有逻辑顺序,生词较少,适合模仿等特点。课堂中应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课堂规模的扩大,为不断提高大学英语综合水平,有效管理 课堂及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增强教学有效性成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的关键。要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 性,教师要根据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个人教学能 力,并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同时形成完善的评估体系。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77-02 J iaoXue Sh i J i an Yan J i u ☆教学实践研究☆ 277

关于英语翻译教学的几点尝试

关于英语翻译教学的几点尝试 人教版初级中学英语课本的语言比旧版课本的语言难度要大一些,有些句子翻译起来踌躇再三。如So a pet can help a person feel less lonely.(L57BIII) 教材提供的译文是:因此宠物可以使人减少孤独感。这句英文因为不能逐字对译,所以不能回译成原文。如果将原文译成:因此有了宠物作伴,人就不至于感到太孤单了。虽然字面上离原文更远,却把原文的内涵译出来了,更忠实于原文,但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般英语教师不愿意采取的方法,因为除了机械记忆以外,学生看了译文很难再想起原文了,不便于学生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又比如:Just before half time, Li Xiaolin made the score 2—1, with a beautiful shot into the top right-hand corner of the boys’ goal.(L62BIII)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长句,带有较多的修饰语,在教学中我们将其译为:就在时间刚刚接近一半时,李晓琳的一个漂亮射门,球从右上角进入了男生队的球门,使比分成了2:1。或者:就在时间刚要到一半儿时,李晓琳的一个漂亮射门使比分成了2:1,球从右上角进入了男生队的球门。对于足球我们是外行,对于足球的有关术语或习惯表达方式我们知之甚少,懂足球的英语教师肯定比我们译的要好得多。 在教材和教参的注释中,有许多精彩的译文可供英语教师借鉴、模仿。如第3册第26课中最后一个长句” He said that he thought more of a person who has one idea and makes it work, than of a person who has a thousand ideas but doesn’t do anything about them.”,课后注释是这样翻译的:他说,比起主意千条而无所作为的人,他更看中一个主意虽不多尔事业有所成的人。如第58课中的一个句子”Herriot knew exactly how they feel when they saw their sick dogs become well again.” 课后注释是这样翻译的:赫里奥特能充分体会到人们看到自己的病狗康复时的心情。这些都是很好的范例。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下面提出几个英文句子加以讨论。 1、spirit在教材中共出现了三次:…his spirit of generosity lives on today.(L30BIII) 此处译为“慷慨大方的精神”是准确的。 What kind of spirit do you need to become an inventor?(L26BIII) 此处以为“什么样的精神”或者“何种精神”也是正确的。 They do this for fun and to bring the spirit of Christmas to the people in each house.(L30 BIII) 教参中有段说明:教师可让学生反复诵读该故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以加深对圣诞精神的理解。教材的编者似乎将the spirit of Christmas 译为“圣诞精神”,这样的翻译似乎可以商榷。该句用了一个介词短语和一个不定式来说明他们此举的目的,将为了去了和带来“圣诞精神”相提并论很不协调,教参的编者可能太局限于本故事的原始意思。为了说明问题,先看看翻译家对Christmasspirit的理解。On Christmas Eve, when we checked into a dingy hotel in Nice, there was no

探讨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探讨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摘要:在英语日趋国际化的趋势下,小学英语教育的多元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面对初学者低龄时听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较浓兴趣,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把英语学习真正做到从工具到文化的互动过程,紧紧抓住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感情的交流,将英语真正的作为一种交际语言而学习,作为一种真正的文化而应用。 关键词:国际化多元化交际能力 跟随这世界发展的脚步,当下中国的发展已渐入国际轨道,而培养与其发展相接轨的人才则成为当前教育的目的--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面向世界的人才就是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和文化,面向世界的人才,就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然培养面向世界,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英语要过关,英语--一种国际语言,一枚让学生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从娃娃抓起,则是培养面向世界人才的关键,根据儿童智能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抓住幼儿,小学低龄时听说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在幼儿时就开始学习英语,在一年级时正式开设英语课,大力推广“兴趣,情景,活动”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则成为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阅读大量教育著作后,我对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以下几点看法。 1.1 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抑扬顿挫,风趣幽默的语音语调,必定能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敢于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1.2 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学习材料和内容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教师在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在使用教材前,教师要想办法使教材中的情景新颖可信,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1.3 教材内容尽量与时代同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方式以交流互动为主 教材只是人类浩如烟海的知识的一种“样本”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素材,迎着21世纪的曙光,我们进入了数字化信息时代。受到网络等多种资源的冲击后,教材的局限性就更加凸显出来了,经过筛选的网上语言资源就成了教师经常使用的素材,并被广泛应用于学习英

怎样解放英语教学

怎样解放英语教学 论文摘要: 一、中国英语教育仍在苦海中煎熬; 二、解放英语教育的5大明确目标; 三、实现英语教育解放的具体途径: 1.思想解放须先行。 2.教学方法的高效化。 3.教材设计的最优化。 4.教师培养的高质化。 大规模的英语教育在我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尚处在低层次的初级发展阶段,以“勤学苦练”为核心理念的原始教育思想仍大行其道,缺乏消化的死记硬背、浪费巨大的题海战术、过于呆板的机械模仿、盲目训练、高效率教学方法的严重匮乏、基础英语教材设计的错误模式、教师培养的种种欠缺,使得英语教育还在“苦海”中煎熬。 近年来,这种落后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大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的微观层面上,在宏观层面只是从英美发达国家引进了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并未拿出多少与之配套的具体而有操作性的方法和手段,很多英语教师仍然迷信“英语学习没有什么好方法”的“权威”观点。因此英语教育并未取得根本上的长足的改进,学生们学得太苦,老师们教得太累的状况仍普遍存在。可见,我们亟需英语教育的彻底解放。本文试图在作者过去20多年对英语教育深入而比较全面的研究探索、不断改革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解放英语教育的理念变革、明确目标、方法突破、教材设计的最优化和大幅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为我国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方法和模式。 怎样解放英语教与学作者刘戈锋 我国大规模的英语教育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教学方法的研究投入严重不足,以“勤学苦练”为核心理念的原始教育思想仍大行其道,对“速成”、“捷径”等有关高效率教学的提法讳莫如深,片面强调下苦功,过多的死记硬背、浪费巨大的题海战术、盲目训练、高效率教学方法的严重匮乏、基础英语教材设计的模式错误、教师培养的种种欠缺,使得英语教育还在“苦海”中煎熬。 近年来,这种落后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大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微观层面上,在宏观层面只是从英美发达国家引进了一些较先进的理论,并未拿出多少与之配套的有操作性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因此英语教育并未取得根本上的长足的改进,学生们学得太苦,老师们教得太累的状况仍普遍存在。可见,我们亟需英语教育的彻底解放。本文试图在作者过去20多年对英语教育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探索、不断改革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解放英语教育的理念变革、明确目标、方法突破、教材设计的优化标准和大幅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为我国英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方法和模式。

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来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并且强调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然而,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安排的课时比较少,学生锻炼提升的机会不多,并且大多数高校的师生都面临着英语过级率的压力,因此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几乎是满堂灌,把大量的英语信息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这成为提高成绩的重要策略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交流非常少,而一些活动似乎也流于形式化,导致学生养成闷头听课而不是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成为老师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学生是处于信息接受的终端,他们才是实际意义上的教学实践主体,教师只是扮演引导和释疑的角色.英语是一门实践应用课,学生需要通过个人的实践才能真正地把这种技能转化为自己的才能,因此课堂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上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只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大大增强,而不是英语课上的死气沉沉.让学生从学习的消极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才有希望实现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实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效果.那么,到底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大学英语的课堂中去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几点参考性 的建议.1 课堂教学前的“任务指定” 世界著名语言学家及教学法专家认为,“任务”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 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任务的参与者的交际过程也是一种互动的过程;为完成任务,学习者以“意义”为中心,尽力调动各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1].学生在接受到一定的任务指示之后,会充分调动各种积极性去实现任务的达成,渴望在任务检验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好似一个指令或任务的传达者,以及任务的检验者,学生达成任务的过程显得充分有意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大学英语的课文长度、内容难度及其句子的长度相对于高中英语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增加,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提前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如果老师只是单纯的要求学生去进行课文预习,而缺乏相关的任务指定,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任务型指定不单单指老师下达相关的任务命令,而是指与指定任务相关的一系列因素,包括任务指定的主题与范围、任务的指定模式、任务的实施检验等.现在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绝授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指定相应的适量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效的完成.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一册unit1的《Learn-ingaForeignLanguage》为例,这篇课文的词汇数 Vol.28No.9 Sep.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9期(下) 2012年9月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来 韦志欣 (赤峰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大学英语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的教学思想必须要转变,要积极探讨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在本文中,笔者认为老师应从课前的“任务制定”、“情景设计”切入课文、“互动式”深入教学、课后总结与延展几方面来进行课堂设计,发挥学生的参与性、 主动性.关键词:大学英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9-0224-03 224--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共4页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 目前,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教师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和相关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与服务,进而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加英语翻译教学的灵活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有利条件,提高英语翻译教学效率,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英语翻译教学理念落后。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英语翻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英语翻译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点,因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将翻译教学局限于课堂讲解,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导致翻译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翻译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实践,一味的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掌握,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下,这显然不符合当前社会对高素质英语翻译人才的要求。其次,教学方法陈旧。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目前许多英语翻译教师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致使英语翻译教学单一僵化,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单一的讲解和训练根本无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调查表明,目前,只有极少部分高校

英语翻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合作探究式、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仍旧未能在翻译教学中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这不仅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 二、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1.革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并合理采用自由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具体而言,课前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进行渗透,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技术讲解单元背景知识,营造教学情境,在介绍完背景知识后还要附上一篇难度适中的课前篇章,当然,这篇文章的内容要与单元知识紧密相连。然后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翻译、PPT制作等,并将讨论过程录制成视频,或组建微信群、QQ群,进行线上讨论。在翻译课堂上各个小组应当用PPT的形式在班级内分享自主学习心得,并派小组代表向翻译的技巧、思路,以及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详细讲解。小组展示后还要进行班内讨论,通过网络或微信投票的方式评选最佳翻译小组。在完成之一环节之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翻译一篇难度较高的文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点评学生的翻译情况,做到针对性指导,并加强师生互动。 2.更新教学理念。在传统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国,教师时常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显然不符合翻译教学的规律,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会影响师生互动,不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翻译课堂氛围。英语翻译教学中涉及到许多较为抽象的知识和技巧,若教师不及时关注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