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

在当前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很多经济上有所余裕的人都不太清楚未来十年二十年整个社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在他们看来,这种不确定性背后隐藏着风险。而这种风险带来的惶恐给了许多当代社会学家研究的方向。

而本书作者尤瓦尔正是这过江之鲫中的一员。在本书中,他力图描绘一个与他所谓之"人文主义"不相干的未来,一个由数据主导、令本书读者耳目一新的的未来。

但事实上,尤瓦尔所构造的这个未来,根基并不牢固。此类作品常常面对一个问题––作者需要拥有极其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驾驭书中的逻辑论述。然而,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类个体对它的认识一定会存在片面和不足的地方。以贾雷德戴蒙德之广博尚且会有纰漏。尤瓦尔不如贾氏,自当也是如此。

作者作为人类史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缺乏理工科尤其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必要知识和训练,在讨论科技问题时,暴露出自己对于新兴科技方面理解的诸多短板。在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有些问题理解比较肤浅,以偏概全,甚至夸大其词,尤其对于很多技术的先天缺陷、理论困难、受制因素(不仅仅是政治)、发展局限等涉及甚不充分。这一切都使他所描绘的未来画卷成为现实的概率打了折扣。

但以上这些问题其实还是次要,私意以为,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它所传播的感情。在我看来,这位历史学家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是有些迷茫甚至惶恐的。这种惶恐正与市民大众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惶恐类似。

事实上,这种焦虑与无所适从已经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面对人工智能的现代人的心理与历史上面对工业社会的封建手工业者的心理如出一辙。正如当时的人们不可以想象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身处21世纪的我们,自然也难以想象下一个时代。但我们应该有自信,我们下一个时代的子孙,一定可以主宰自己智力的造物,正如我们上一个时代的祖先能主宰工业机器,上上上上个时代的祖先主宰火焰和石块。社会环境在变,人需要做的只是换个生活方式,这对于人类来说,完全不算什么。

哪怕再退一步,本书描绘的图景真的成为现实,以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看,这似乎不是什么美妙的事。但,请记住: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在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中,个人的得失实在是无足轻重,正如演化从不在意个体的存亡。如果未来

真就是"神人"统治,那普通的智人不会被当做奴隶,而是像原始氏族,像封建地主,像薤上朝露一般无法避免的彻底消亡。

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任何一种价值观与思想也不能逆天而行。在人生走向结束时,我们一般不会感慨生不逢时,没有赶上人类长生不老,所以我们也无需过度纠结于历史潮流的走向。毕竟这只能徒增痛苦。

事实上,无论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还是站在风口浪尖,你都无需苦恼于历史潮流的动机。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环境改变时,尽自己所能去适应,成为所谓“适者”,正如我们祖先数亿年来所做的一样。我们的祖先,本是在海里扭动的、虫子一样的生物。能走到这一步,你、我,以及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做得很不错了。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2

赫拉利现在真的是网红作家了,《今日简史》的出版,让我突然想起他来。去年的时候读过他的《人类简史》,想着最近就来补上他三部曲的第二部《未来简史》吧。

《未来简史》的前两部分在第一部《人类简史》中有或多或少的涉及,有些例如“科学和宗教”,“人文主义革命”也会看到犯困。所以就第三部分:关于未来的人类,写写作者的看法吧。

这几年的科技爆炸,真的尤为明显,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面,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我们的生活开始与智能、数据等密不可分,我选择哪条路去公司,我定哪一班的飞机,今早我喝牛奶好还是咖啡好。渐渐地发现,其实真正了解我们自己的不是家人,不是朋友,也许也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机器”。想像一下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都由它们来决定,那大多数人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

这也是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类和机器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的意义?是自由的意识吗?

赫拉利认为,其实人类,或者说有机生物,不过也是算法。而我们活着,或者说生命的意义,不过就是处理数据。而人类所谓的“自由意识”也是经过我们自己处理所得来的。想想确实可怕,身体感到冷了,大脑经过处理认为我们要多穿衣服;胃空了,大脑告诉我们要多吃东西。但这一过程不也是在处理外部获得的数据吗,而现在的大数据储存的信息,远远高于人类的大脑,计算速度也比我们的思考快上许多倍。

等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其实人类的自由意识变得不再自由了。因为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决定,都要依靠机器,而它们总是能做出更好的选择。那我们的自由意识是不是就变得没有了用处?那再想想,我们和机器又有什么不同?社会上绝大

部分的“无用人”都将失业,而少部分的“神人”将会作为精英阶层统治社会。他们掌握着核心的算法,人类的世界观也从以人为中心变为以数据为中心。

赫拉利的书写的极为有趣,也颠覆了我的思考方式。但我认为机器可以优化人类的选择,却无法取代人类的自由意识。这并不是人类做出的决定会比机器好,而是我们身为人,有着去“做决定”的必要。例如计算机在围棋方面胜过了人类,柯洁抱头痛哭,我却觉得人类的围棋竞技不可磨灭,人类依旧需要这项运动去超越自我。就像汽车跑得比人类快得多,可我们还是需要田径比赛。只是前者是在人类引以为傲的智慧上超越了人类,不过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初看确有点作为人类的沮丧,后来只把《未来简史》当作一个有趣的假想,我认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不会改变,数据只是帮助我们完善生活。作为人类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能做出完美的决定,也不是要和汽车赛跑,和机器下棋,而是能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己。我们设计机器和算法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进步,所以即使机器有能力,我们也不会放弃作为人类的尊严。

就像克隆技术我们早已掌握,可我们也不会去真的运用这项技术。至于在人文主义面前,机器更为优化的决策将不值一提,否则我们不就违背了“设计这些机器和算法”的初心了吗?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3

自由人文主义在人类取得现代性力量与丧失意义的契约中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但是一转眼,进化论却为“自由意志”的棺材钉上了最后一根钉子。虽然直到20世纪,人类大脑依然是全世界最精良的计算工具,但是仔细想想,大部分重大决策的背后其实是充斥着各种认知偏差的“拍脑袋”而已,然后交给叙事自我把一切都美化成“自由意志”。整个过程中真的有自由主义所推崇的那个不可分割的始终如一的真实的自我吗?这不过是个虚幻的想象。

曾经的救世主面临崩塌,但是人类终归还是不能脱离意义而存在。假设在未来我们都相信个人的重大决策权应该从自由意志转而交给算法更为靠谱,那么当“活出自我”的意义不复存在的时候,生命急需被赋予新的意义。

作者给出的一种可能性是数据主义。大部分人的幸福感归根结底还是源自于在世俗的价值观中获得成功。资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世界里,人为了财富的增长和独特的体验而努力,那么在数据主义的世界里,人就应该以对系统信息的生产和流通做出的贡献来作为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只不过想要在当前的意识形态下去想象未来的价值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管怎样,数据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这出好戏才刚刚上演。

本书从第三部分开始,越靠近结尾就越接近高潮。与人类简史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惬意的地方就是易读,因为观点+举例是赫拉利的标配。

简史三部曲的内容是赫拉利从一开始就规划好的,并非因为第一部的热销才有创作后两部的念头。因此从本书的末尾可以感受到他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继续期待今日简史!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4

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是一本引人思考的书,同时也极具杀伤力,足以毁灭你的三观。

阅读这本书之前,也许你的三观是这样的:人是世界的主宰,人的意志需要被尊重和保护,自由、平等、博爱是大多数人信奉的普世价值观。

阅读这本书之后,你的三观或许变成了这样:数据是世界的中心,人生只是一套生化算法,哪里有什么自由意志?哪里有什么价值?一切都是虚构的故事。

未来究竟是个啥模样?

人类将长生不死。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等领域的飞速进展,让人类战胜死亡变得越来越乐观。

幸福快乐将由人类自己掌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痛苦将从人类的体验中彻底消失。

智人变成神人。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力量、性感、智慧,如果你想要,都可以购买。三条通神路径: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

分享作者的几个观点:

人类超越其它物种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想象力,人类创造出抽象的主观世界,如国家;一是大规模合作的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等工具,人类的合作规模几乎没有边界。

人文主义受到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挑战。人文主义崇拜人类,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了意义,人类的自有意志是最高权威。

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

书中提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事情:

1、两个自我

人类有两个自我:一个体验者,一个叙事者。体验者感知每时每刻的意识,但没有记忆能力,不会讲故事;叙事者唤起记忆,讲故事,做决定。

2、《剑桥意识宣言》

20xx年,神经生物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在剑桥大学签署:“各种证据均指出,非人类动物拥有构成意识所需的神经结构、神经化学及神经生理基础物质,并且能展现出有意图的行为。因此,证据已充分显示,负责产生意识的神经基础物质并非人类所独有。”

3、《动物福利法修正案》

20xx年,由新西兰议会通过,在法律上承认动物也像人类一样具有情感。该法规定,从此必须认识到动物具有情感,因此在畜牧等情境下,必须适当维护动物的福利。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5

作为《人类简史》的姊妹篇,《未来简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信度颇高的人类未来命运的预测。简而言之,我们的未来很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当我读到全书第三部分的时候,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人类每一次面临大革命时,变化都是如此巨大。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工业革命,时间跨度都很大,可是这一次,变化可能无需太久就会到来。

《未来简史》千字精华:人类未来结局几何?

序言:人类的新议题

饥荒是之前前年来人类的大问题,之后是瘟疫传染病,再是战争。我们有能力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但是历史不会允许真空,一定会有新的问题来困扰我们。比如:人类想要长生不死、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把自己升级成为神。

数千年来,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始终在变,唯独人类本身未变。如果我们能再造人类心灵,智人就将消失,智神将登上历史舞台。

一、智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1、人类的时代

相对于其它物种,人类可以说是“神”了,过去几亿年,人类是全球生态变化唯一重要因素,并改写游戏规则,突破地球各生态区之间的阻碍。我们驯化了动物,却给这些被驯化的个体带来了苦难,我们忽视了他们的主观需求。农业革命

后,我们已不用与动物们对话,工业革命后,我们不用与神对话,仅剩我们自己的独角戏。

生物也是算法。哺乳动物的情感,是生存繁衍最关键的生物算法,我们99%的决定都是由这些算法决定,包括感觉、情感和欲望。

2、人类的特质

说人比其它动物优越,可能是因为人有心灵,它是一种脑中主观体验的流动。主观体验重要性在于,让我们感到饥饿和恐惧,促使我们生存下去,能够解释人们的行为。我们判断动物是否也有心灵,就看它是否能与人类建立情感关系。大多数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但是使人类胜出的是合作能力,胜利几乎都属于合作顺畅的一方。而合作,基于一套想象的秩序。

现实除了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外,还有“互为主体”。它并不因为个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的沟通互动而存在。

二、智人之前的成就

1、虚构

单一个体能力变化不大,但是虚构的故事,推动了历史。文字帮助推动社会进步,人们组成网络,分工细致。文字也构建了强大的虚构实体,也能重塑现实。事情细节,大家都以文字记录的为准,而不管是否真实。

2、科学与宗教

上帝存活在我们心里,信仰促使人们去做事,是一种动力。而科学,可能让神话更强大,更能控制客观与主观现实。人类受制于宗教这种道德法则系统,并非由人创建,也没法改变。宗教故事包括伦理判断、事实声明、具体指示三个部分。

灵性之旅与宗教相反,以神秘的方式把人带向未知目的地。宗教巩固世俗秩序,灵性要逃离世俗秩序。

宗教能为科学提供伦理上的自由,也能够影响科学研究的议题和科学发展的使用方式。宗教在乎秩序,而科学在乎力量。

3、现代契约

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一同推动社会对力量的追求。现代的理念,在于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增长,把饼做大。所以增长也是几乎所有现代宗教、意识形态、社会运动的追求重点。

增长需要资源,原材料和能源是有限的,但是知识作为一种资源,是无限的。知识增长,能带来更多原材料和能源。但是,现代经济的真正问题是生态崩溃。

4、人文主义

之前人们信教,圣经是权威。但是人文主义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自由意志是最高权威。我们不仅能提供个人生活的意义,也能为社会和政治程序提供意义。艺术创作唯一来源是人的感受,现代自由市场以顾客自由意志为主导,我们也教育学生要自己思考。

科学革命无法处理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人文主义提出知识=体验*敏感性。要追寻内心体验(知觉、情绪、想法),并要主要到其影响自己。

人文主义裂变为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进化人文主义。后来,自由人文主义取得最终胜利。

三、智人的困境与未来

1、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从科学来看,人的选择不是生物预设就是随机,并没有什么自由意志。如果生物确实没有自由意志,那么用药物、基因工程直接刺激大脑,就能操控人的欲望。科学不相信信念,自由主义的故事就是神话而已。人并不是由什么单一的自我做决定,而是有2种自我:体验自我、叙事自我。体验自我主管意识,叙事自我用来编制故事与计划。生命科学认为,所谓自由个人,也是一个虚构故事,人只是生化算法的集合。

2、大分离

自由主义赋予每个人价值,每个人都很重要。如果智能与意识脱钩,人类可能失去经济价值。实现超级智能可能并不需要意识,如果人类再不强大,迟早变得没有用途。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创意类工作还是会交给人类。

生物是一种算法,算法不受物质影响,所以机器算法有可能比生物算法更强大。人类走向专业化,所以用计算机取代人类将会更加容易。财富和权力将会集中在更加少数人身上,激化社会政治不平等。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不断学习。

社会未来可能还需要人,但不需要个人。社会更了解个人,会为个人做决定,剥夺个人权威和自由。权威将从个人转向算法构成的网络。

未来,精英阶层与普通人之间的身体及认知差距还将扩大。20世纪医学帮助大多数人,因为20世纪是大众的时代。21世纪则是要让健康的人再升级,针对大众的医学将结束,没必要让大量无用的人维持基本健康水平。

3、科技人文主义

新的科技宗教分为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两大类。科技人文主义认为,智人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应该创造智神,一种更优秀的人类形式。身体和心理升级,可以对抗最复杂的无意识算法,甚至可以引发第二次认知革命,让智神接触到目前还未想象到的新领域,成为整个星系的主人。

医学着重让健康的人升级,而非治愈。从治愈精神问题转向让心智升级。但是最后,我们有可能身体与大脑都升级了,但是失去了心智,因为没有找到心理的完整频谱。这样反而会造成人类的降级。只要我们相信人类的意志和经验是权威和意义的本源,就永远无法处理和这些科技的关系。

4、数据主义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这样,同样的数学定律可以同时适用于生化算法及电子算法,各种学科都能统一于单一的理论之下。数据主义认为,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人类无法处理,应该交给电子算法处理。

民主和专制本质上是两套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对立机制,专制用集中式处理,民主用分散式处理。民主制度可能衰败。因为在过去,科技进步速度很慢,但是现在科技进步速度超过了政治演变速度,现在的政治体制已经无法处理大量数据流。

我们可以把全人类看成是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每个人都是里面的一个芯片。如果人类整体就是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那么其产出就会使一个全新的甚至效率更高的数据处理系统,称之为“万物互联网”,除人以外,每个物体都能参与进来。

数据主义最高价值就是信息流,要链接更多媒介、事物,产生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让数据流最大化。要追求信息自由,信息自由所赋予的对象是信息,而非言论自由对应的人类。信息流通的权利应该高于人类拥有并限制数据流通的权利。

对于数据主义,体验不分享就无价值,我们无需从自己的内心里找到价值,我们只要记录自己的体验,连接到整个大数据流中。算法会帮我们找到体验的意义,并指示下一步操作。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6

断断续续读完《未来简史》,这本书是《人类简史》的续篇,书中的很多观点值得品味和思考。

书中开篇立足现状,对未来提出大胆预测。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三大难题,21世纪人类新议题将是追寻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直至书的尾篇提出数据主义——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很多人并不同意《未来简史》的观点,包括比尔盖茨,但这些人还是推荐了这本书。比尔盖茨在20××年夏季推荐书单的5本书中就有《未来简史》,而在20××年夏季推荐书单中就有《人类简史》。

其实这也正中作者的意图,作者在书的开头及末尾也强调,他做这项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预言,而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如果经过讨论,能选择其他道路,而让预测不能成真,那反而更好。如果做了预测,但什么都不能改变,那就没意义了。所以作者写这本书后,很多人能参与讨论思考,同时不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甚至另辟蹊径,这才是作者想要的目的。

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知识悖论”,很有意思,也帮我解答了一个小疑惑。上学的时候书上有教过,人类是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也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那为什么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同时存在,看起来也似乎将长期存在。作者写到,19世纪马克思提出了卓越的经济见解,并预言无产阶级将战胜资产阶级,取得最后的胜利。但马克思忘了资本家也会读书,随着社会主义苗头开始壮大,资本家也读《资本论》,也采用马克思的观点,例如资本家组建工会、改善工人待遇、让工人参与政治、拥有权力等,工人们就不再想着去推翻资本家了。这就是“知识悖论”,提出了预测,预测反而不会发生。

书中提到家畜,对此也有所感触。人类开始农耕畜牧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家畜。家畜的命运特别悲惨,不在于它们死的方式,而是它们活的方式。毕竟野猪或野生动物也要面临狮子、寄生虫、天灾等死亡的威胁,乍看之下,家畜反而不要担心这些威胁。但就是因为活着,人类用各种方式给家畜带来无尽苦难,同时又能确保家畜永续生存繁衍。家畜仍然保留野生动物的种种生理、情感和社交需求,但农民往往忽视这些,只追求经济利益。动物被锁在狭小笼子里,角和尾巴被割去剪掉,母幼骨肉分离,甚至有选择地养出畸形。母猪往往是一生待在猪栏里,受孕,产下小猪,对小猪提前断奶,再次受孕,开启另一个循环,母猪经过5-10次这样的循环后,然后轮到自己送去屠宰。

现在有很多素食主义者,或者不吃某种动物的人,原因各异。如果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可能会是因为上面的原因。好几年前,看到网易丁磊说要养猪,如今也已成效,他的养猪方式或许值得借鉴。

书中提到20××年的盖洛普调查显示:只有15%美国人认为智人进化全靠自然选择,并无神的介入;32%认为,人类可能是经过几百万年进化的,但这一切正是上帝的精心安排;46%认为,正如《圣经》所言,人是由上帝在过去大约1万年间创造的。就算是大学毕业生,也有46%相信《圣经》中上帝创造万物的故事,

只有14%认为人类进化没有神的监督。就算是硕士、博士生,也有25%的人相信《圣经》,只有29%相信人类单纯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成。看到这里,我想说:天啊!但这就是《圣经》、宗教、灵魂的观点的在美国的力量。我们惊叹美国人的同时,是否身在自己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例如对某些中医方法的认同进行调查,结果又会如何,外国人是如何看我们的,这就不得而知了。所以人还是要有大局观,开拓知识、视野和眼界还是很重要的,才不会被禁锢在某种思维局限了,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提到,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几千年来,我们无法用科学推动增长,是因为人类误以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法老、巫师知晓一些,宗教书籍已记载一切,包括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和未来的预言。人类就没有动力探索新知识了。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资源只有两种:原材料和能源,只能越用越少。事实上资源有三种:原材料、能源和知识,而知识是不断增长的,越用越多。正是现代社会的科学革命打破了人类这种天真的观念,让人类去追求新知,从而开启了用科学推动进步的道路。

书中后半部分提到,人类真有“自由”意志吗,我们的选择真的都是自己“自由”选择的吗?其实是一系列大脑神经的生化反应去“选择”做某事,而我们只能“感觉”到要做某事,再据以行事,这里的“感觉”就是我们的“意识”。有点像《西部世界》里梅芙意识到自己是机器人,并策划逃跑,她以为是自己选择要逃跑的,其实是被植入了“逃跑”程序。科学家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大脑神经反应,能够预测人的行动,甚至比受试者更早感觉到行动方向。在大鼠实验中,通过在大鼠脑中植入电极,可以控制大鼠左转、右转、爬梯、查探等行动。用于人类的“径颅直流电刺激器”头盔也在一些实验使用。

人类为何能主宰这个星球?传统观点认为是智力和制作工具,但作者认为,1万年前,人类就已经是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也是工具制作的冠军,却仍是一种不重要的生物,对周围生态系统也没什么影响。2万年前的一般智人,智力和制作工具的能力可能要超过一般现代人,他们面临24小时生存的考验,需要更会制作工具、头脑更清晰、感觉更敏锐。那究竟是缺了什么关键因素?作者提出,是让很多人团结起来协作的能力。蚂蚁和蜜蜂也可以合作,但缺乏灵活性,经常一盘散沙;大象、黑猩猩可以合作,但是以彼此认识为基础的。只有智人能与无数陌生人个体进行非常灵活的合作。人类能够虚构想象,拥有“想象的共同体”,能够虚构想象出一个国家、一个公司、一部独立宣言、一个愿景等,这是虚构想象的力量。我想语言也是促使人类能够灵活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智能时代的到来,过去半个世纪,计算机智能进展迅速,计算机意识仍在原地踏步。但“意识”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或许非生物的计算机不需要通过意识,不必遵循人类进化这条窄路,而是走向另一条通往超级智能的捷径,同时计算机网络天生就具备协作的优势。就目前而言,例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是重要的,意识是不需要的,它只要能安全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即可。

当未来某个时候,超级智能网络主宰这个星球,甚至星球之外,人类没什么用处了,会是什么情景,这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让我们尝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想像一下,智能网络就是现在的人类,人类就是现在的动物。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7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两部重磅作品。问世以来不仅在学术圈反响强烈,更引起大众广泛兴趣,比尔盖茨、Facebook扎尔伯格,还有我们北大怀有鸿鹄之志的林校长都推荐此书。作者1976年生于以色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下面是我在听这两本书的时候在一个读书群里的一些支零破碎的分享,或许可以引起你阅读的兴趣。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编年史,甚至很少有关于历史事件本身详尽的描述。作者在融汇了人类历史、科学、文明认知的基础上,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归纳、总结、思考,试图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推演人类文明发展的明天。

在思考方式上,我觉得该书更接近哲学,特别是《未来简史》。以史为鉴,在历史的尘埃中探索、归纳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而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这些说到底是对人自身和周围世界,以及他们相互作用间的思考,应该属于哲学的范畴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哲学上的问题被科学解开,未来的“哲学”想必会是今日哲学、科学、甚至宗教的融合。在我看来,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反应了现代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性的思考以及推演,其思考的本质更像哲学家,总结历史仅是手段。

在两部书中,作者反复论证一个贯穿始终的观点:信仰(并非单指宗教信仰,而是对一切人类凭意识创造出来的概念的信任和服从,比如金钱、国家、公司、宗教、主义等等)让人类可以大规模合作,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并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进化进程。说白了就是精神的力量无比强大,人类其实是一直在别人和自己的忽悠中前行。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书中让我们了解到现代人的祖先智人如何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进行种族清洗,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一支。与此相比,在伊甸园里偷吃个苹果那根本就不算个事儿。如果人类有原罪,这才是原罪!书中还有个有趣的说法:爱说闲话(gossip) 让智人更聪明,从而灭了其他人类。

在后农耕时代,人类对记账的要求催生了文字及数字符号的发明,而在计算机时代0、1两个数字又构成了所有数字信息的基础。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最初发明,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但书中说小麦驯化了人类那段就很扯了,好像小麦有意识似的。

货币、帝国、宗教对人类融合的影响及塑造是非常有趣的一些章节。特别是宗教部分,更激起人对一些相关话题的浓厚兴趣,比如像基督教这样在早期可以说是充满暴力的一神教,最终为什么会完胜相对宽容的多神教,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还是必然,甚至是切合了一些人性中更深层的东西。

个人觉得这类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它引发人的思考,其知识性的叙述甚至结论性的成果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在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思考的诚意,觉得他是在认真思考那些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和现象,并不是以偏概全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听到近代部分,越来越有趣了。科学和帝国相互助力,终于使西方文明今天能够主导世界,资本对战争及世界格局影响,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对人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真是有了更深一点的理解。

《人类简史》读后感:其实这本书一点都不枯燥晦涩,跟着作者一起沿着人类发展的轨迹思考背后的动因,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特别喜欢书的后半部,书中很多讨论都不局限于历史的范畴,比如关于幸福和人生意义的讨论,以及一些大胆的预想:在科学的助力下人类可能最终脱离生物进化的轨迹,走入灭亡或者永恒。听完之后突然觉得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使命,会不会就是造出能最终能够替代自己的机器?随着科学裂变式的发展,人类可能最终解开生命和思维(灵魂)的秘密,那时候宗教和哲学是不是就都失去里存在的意义和基础?是一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

开始听《未来简史》,那只从树上下来的猴子,先是进化成了人,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步摆脱了饥饿、瘟疫、战争的威胁,开始探索长生不老的奥秘,妄想成神啦。

第二章更多是探讨人与自然,特别是人和动物的关系。这一章不像是在谈论未来,更多的是回顾农耕时代,人类在封神路上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当作了众生的神。

后续几章对宗教做了更多的反思。联想作者来自以色列,也许对宗教的反思才是作者在这本书得真正想表达的吧。其中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宗教是一宗交易,灵性时一段历程。)它好像突然让我读懂了《少年派传奇漂流》里PEI对不同宗教的尝试探索过程的叙述,那其实就是描写一段spiritual journey,精神的历程。

《未来简史》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在阐述一个新的观点之前,总是会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做足够的介绍,让读者可以把握脉络。

特别喜欢作者对人本主义的阐释。作者把宗教的最终归宿交给了科学,把人类的发展归纳味数据处理能力的发展,并预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物/互联网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或者说上帝)。这样的预言,以及作者对意识、灵魂的阐述注定是充满争议的。

这是两本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阅读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了多少知识,更在于跟着作者做了多少思考。

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阅读这两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 spiritual journey.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8

从1月25号开始读《未来简史》这本书,到2月2号读完第一遍,接着又梳理了第二遍,前前后后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这阅读的速度实在是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和计划,但我相信任何好书都是值得花时间的。

早就打算读完之后,一定要写一个自己的读书笔记出来,聊作是自己对这本书的输出。读书笔记推了好几天,一直没写,因为对于这样一本书实在不知该如何下笔,但如若不写出来,却又感觉如鲠在喉,好像这本书还没有看完,还没有终结。

因此,硬着头皮,尝试着去写,力求能够让学习变成一个“生长和创造的过程”。

是为序。

1、《未来简史》试图告诉我们什么?

这本书开宗明义地就提出在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饥荒、瘟疫和战争之后,在21世纪,人类将可能会面临的三大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

在减少了饥荒、疾病和战争之后,人类现在希望能够克服年老甚至死亡,获得永生。·21世纪,死亡不是一个必然性的问题,而是一个能够解决的技术问题。比如,人类会死亡可能是因为心脏不跳、大动脉被脂肪堵住、癌细胞在肝脏里扩散、病菌在肺里繁殖等等。这些都是由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而造成的,只要是技术问题,就会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

在拯救人类脱离各种不幸之后,他们现在希望能够幸福快乐。历史上,人们认为,追求幸福只是一件个人的事;而现在人们则认为,追求快乐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如果没有政府规划、经济资源和科学研究,个人的追求幸福快乐就会成为天方夜谭。

在人类挣扎着超越求生的动物性之后,他们现在希望把自己升级为神,成为神人。在追求不死和幸福快乐的过程中,事实上,人类就试着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人类将通过基因的改造、人和机器的结合、纯机器即人工智能三步直接成神。

但是,尤瓦尔·赫拉利也提出,对人类未来这三项内容的预测并不意味着,未来就一定是且只能朝着这几个方向去走。这是历史学家的预言,但不是宣言。赫拉利预测人类会往这三个方向努力——事实上,人类已经在努力了——但这并不代表人类应该往这三个方向努力。提出这一历史预测的目的在于让人们讨论现有的选择,讨论我们是否能够有其他选择,然后去想象不同的命运,让历史往一个不同的方向走。

2、赫拉利通过什么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也许有人看到书名会误解《未来简史》应该是一本讲述未来、预测未来的历史;或者一说到历史,应该就是按照中学历史书上“王朝的更迭、经济制度的变革、政治制度的变革、文化科技的发展”等这样的线索去叙述。

事实上,这本书大部分的篇幅说得不是未来,而是历史,是通过了解历史的方式,来预测未来的几种可能性,是“基于过去300年的思想和希望而指向未来。”

书中讨论的核心也不是社会、国家或文明,而是人。了解智人究竟是怎样的生物,智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以及它究竟特别在哪里;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智人究竟创造了一个怎样光怪陆离的世界,怎样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个路口。

因此,整本书的逻辑就是先抛出人类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三大议题的结论,再通过回头梳理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来推理判断出未来将会如何。

3、每一部分的内容概括:

现代人类基本上都认为人比世间万物都要高级,都要特别,是位列其他所有动物之上的。原因是,只有我们才拥有永恒的灵魂、才有意识。

赫拉利帮我们翻开历史。首先,在人类的一开始,也就是远古狩猎采集者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种动物,可能都是从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上帝出现了之后,作为交易,把人的地位给提高了,仅赋予了人类永久的灵魂,人可以任意对待动物,位列其他动物之上。但是,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做过的千千万万的试验,并没有发现人类有灵魂,或者证明猪没有灵魂。

另外,进化论也无法解释灵魂的存在。灵魂如果不是进化而来的实体,是某一天突然出现的,那究竟是在哪一天呢?是这个小孩的父母没有灵魂,而到了小孩这一辈就突然进化出了灵魂了吗?

再说意识。我们都认为人之所以高级,是因为人拥有独一无二的意识:你能感到你的愤怒、你的渴望、你的恐惧,你所有的主观体验。但实验室里抑郁的大鼠就没有意识吗?做好攻击计划的大猩猩就没有意识吗?另外,人类为什么要有意识呢?没有半点意识的谷歌自动驾驶汽车,开起汽车来也没有半点问题。

截止到目前,生物学家也解释不了意识。科学家能给出的最好的答案是人根本不需要意识,只要“通过神经信号传递解释就能够预测人脑的决策过程,预测人的行为”就已足够,意识,只是一种“心理污染”罢了。

所以,我们所认为的人有灵魂、人有意识,人比其他动物高级的看法都是无法证实的。赫拉利认为,智人之所以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一张共同想象的意义之网,赋世界以意义,这就是虚构的力量。

人类的历史都是围绕着各种虚构故事而展开的。某个部落里崇拜的先祖精神,农业革命时农民深信的神祇故事,古埃及的法老神,基督教里的耶稣,现在的苹果公司……这些都是每一代人想象出来的虚构故事,却拥有着强大的力量,把更多的人有效地组织在一起,促进这些人更容易合作。

虚构的故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而这些虚构对的故事背后往往都是一种宗教(这里的宗教并非是一般认为的只有相信超自然现象或神的才算宗教,而是只要是一套能约束人的规则、能巩固自己设想的社会执行的,都可以算宗教。例如,共产主义)的约束规则,各自信奉着不同的法则,维护社会秩序,组织人类进行大规模合作。

在现代,科学和宗教并不是一对冤家,而是达成协议携手并进的。科学在乎力量,通过研究得到力量,治疗疾病、生产食物、征伐作战;宗教在乎秩序,其目的就在于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因此,两者一拍即合,维护秩序,得到力量。

二者的契约,在人类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时,便走向瓦解。但人类有了力量之后,却无法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所以,人类又兴起了一种新的革命性的宗教——人文主义,将意义重新带回这个宇宙空间。

人文主义崇拜人类的生命、情感及欲望,用人的体验,给外部世界制造意义,让我们向内探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人文主义假设,每个人都有一个真正的内在自我,通过感受来体验这个世界。所以,在人文主义那里,获取知识的方式就是:

知识=体验×敏感性

想要知道任何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连接自己的内心体验,并以最大的敏感性来观察它们。体验,是一种主观想象,包括知觉、情绪及想法。敏感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意到自己的体验;二是,必须允许这些体验来影响甚至改变你。

虽然所有人文主义都认为“人的内心体验”是第一位的,但在其内部,也存在着三大派别: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以及进化人文主义。

自由人文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很独特,每个人的体验都很重要,都会让世界丰富多彩,因此,应该尽量让每个人都表达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社会人文主义认为,自由主义过于注重自己的感觉,而不顾他人的感受;进化主义认为,有些人就是比别人优越,最适者就该脱颖而出。

在历史的发展中,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自由主义胜出。现在的世界,就是自由主义的天下。

在政治上,自由主义认为,选民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喜欢选谁就选谁;在经济上,决定权在市场,顾客永远是对的;在美学上,你觉得美,就是美;在伦理上,在不伤害其他人感情的.前台下,你感觉对了,就去做吧;在教育上,不再强调标准答案,而要启发学生,你怎么想。

目前在当下,还没有哪种可行的替代选项能够替代自由主义在这个阶段的宗教地位,但自这并非意味着由主义就能安享荣耀、高枕无忧,自由主义也在面临危机。

危机一,自由主义相信人类有自由意志,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由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的。但目前最先进的科学告诉你,你之所以觉得脑中浮起某个愿望,是因为大脑里某种生化过程创造出的感觉,这些过程可能是生物预设,也可能是随机,但绝不是自由意志。

危机二,自由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单一、不可分割的自我,只要努力向内探寻,一定能在内心深处找到一个真实的自我,听从真实自我的声音。但生命科学又告诉你,如果你真的深深地去探测自我,就会发现会有各种互相冲突的声音,根本没有真正的自我,而且人类也绝非不可分割,而是由许多分割的部分组成。赫拉利举了几个“脑裂”患者(即左右半球的脑神经是断开的)实验的例子,发现你不止一个自我,你的脑子里也不止一种声音,它们有的时候可能各自为政。

另外,行为经济学家也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发现,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体验自我是你每时每刻的意识,叙事自我是一个会讲故事、会唤起记忆、会做重大决定的另一个实体。举例来说,你可能在新年下定决心,要控制饮食,要每天锻炼,这种伟大的计划就是叙事自我做的;只不过,过了一个星期,你的体验自我开始“发挥作用”,不想上健身房,想吃各种零食,想窝在沙发里看电视。

危机三,自由主义通过自己的自由意志来创造意义,为整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赋予意义。但同样地,这样的想法,再次被戳破。生命科学认为所谓的“自由个人”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人只是生物化算法的组合,每时每刻,大脑的生化机制都会创造体验,但一闪即逝,接着就是更多的闪现、消失、闪现、消失,彼此快速相连。这些瞬间本身并没有累积成什么意义,但人类的叙事自我会编织出一个故事,赋予它以意义。

在第三个新千年的起点,自由主义的威胁已不再是“有没有自由个人”这种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将面临着三大威胁。

①在经济和军事上,人类已经丧失用途,政治和经济制度也不会认同人有价值;

②社会系统认为人类整体有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

③某些独特的个人仍有其价值,但这些人是一群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科学的发现和科技的发展必将人类形成大部分无用的普通人和小部分升级的超人类,各种事情的决定权也已完全从人类手中转移到高度智能的算法,这都意味着自由主义行将崩溃,二十一世纪,正在酝酿新的宗教。

在赫拉利看来,新的宗教有两个: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教。

科技人文主义会由于面临着一个无解的两难,即:科技人文主义在认为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在开发能够控制、重新设计意志的科技。这就意味着科技人文主义永远无法处理意志和科技的关系,因此,它将被“数据教”所取代。

数据教既不崇拜神,也不崇拜人,它崇拜的是数据,宇宙由数据流组成,宇宙间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

数据以及包含在数据之内的伟大的算法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我们了解自己的方式不再是“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是“聆听算法的意见!”

数据主义会产出一个“万物互联网”的数据处理系统,崇尚信息的自由,届时,所有意义的来源就在于“连接到这个系统”,读书笔记https://www.doczj.com/doc/2519358258.html,将你

的体验、记录、上传和分享,连接到大数据流,算法会找出这些体验的意义。你的价值就在于将体验转化为自由流动的数据。所以,“你体验到了什么,就记录下来。如果你记录下了什么,就上传。如果你上传了什么,就分享。”

当然,生命究竟能不能简化成数据流,还有待商榷,但是万物之网已经有了巨大的价值,数据教仍然有可能会接管世界。在未来,数据主义对人类造成的威胁,犹如人类对其他动物所造成的威胁,人类终究也不过是宇宙数据流里的一片涟漪。

到这里全书内容就结束了。赫拉利再次强调: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书中所讲的一切情境,都是可能性,而非预言。学历史的作用,也就在于能多考虑一种可能性。

4、《未来简史》读后感:

看完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除了三观被刷新了一遍之外,脑海中闪现最多的就是,人类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宗教史,也是一部在不断寻找意义,赋生活以意义的意义史。

在人类世的时候,宗教赋予我们各种意义。上帝说,生活就是苦难,那生活的意义就是去经历苦难。智人统治世界后,人类通过虚构各种故事,赋予世界以意义。在未来数据教接管世界后,人类的意义就在于记录体验、上传分享自己的体验,将体验转化为自由流动的数据。

联想到日常生活,我们时刻都在为自己的各种行为、各种想法赋予意义。譬如,为什么工作啊?为了赚钱,为了创造价值,为了自我实现。为什么社交啊?为了圈子,为了人脉,为了避免孤独等等。

想到之前网上看到的一个段子:

可以这么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吃饭。我出门旅游是为了吃外地的饭。我努力学习是为了挣钱吃饭。我穿好看的衣服,打扮自己是为了能有人请我吃饭。我去健身是为了更心安理得的吃饭。我打游戏是为了更开心的吃饭。我睡觉是为了精神的吃饭。我过节是为了吃饭。放假为了吃饭。我出门是为了吃饭。在家也是为了吃饭。我买一家航空公司的机票是因为机餐好吃。我受高等教育是为了吃更好吃的饭。我买跑鞋是为了去吃饭的路上跑的更快。我买车是为了不用打车去吃饭。我买房子是为了在家吃饭。

看,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的没有意义,而我们要做的是把原本没有意义的生活经营得有意义。

虽然,在赫拉利看来,人生根本没有真实的意义,一切意义都是幻想出来的,但这又有不好呢?!所以,看完了这本书,我想,我也会继续活在虚构之中,让生活变得有意义。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9

“现代性”是一项交易,所有人出生那天就签了契约——放弃意义,获取力量。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携手并进,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社会对力量的追求。现代性的理念基础是:经济增长不仅可能,而且绝对必要。如果解决问题,可能就需要更多;为了拥有更多,就要生产更多。

现代政治和经济笃信增长的必要性有三个原因。

首先,生产越多,消费就越多,越能提高生活水平,也越能享受所谓快乐的生活。

其次,只要人类持续繁衍壮大,仅仅为了维持现状,经济增长就已经很有必要了。

最后,即使人口停止增长,也要解决贫困人口的问题,经济也必须增长。

不论是宗教极端主义,第三世界的集权主义还是婚姻触礁,几乎任何公共或私人问题,都能用增长来解决。增长能解决一切。

资本主义所承诺的并不像其它宗教那种空中大饼,而是这个俗世上的奇迹,而且有时候还真能实现。资本主义深信“增长”这一最高价值,第一条训诫就是:投入利润,促进增长。

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隐藏的假设就是世界上只有两种资源:原材料和能源。但还有第三种资源:知识。原材料和能源取之有尽,越用越少;但知识越是不断增长,越用越多。而且,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还能带来更多原材料和能源。几千年来,我们之所以无法用科学来推动增长,是因为大家误以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传统里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知识。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人类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所知竟如此之少,就突然有了很好的理由要去追求新知,开启了用科学追求进步的道路。

人类发现自己陷入了双重竞赛。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步伐,另一方面,又必须在生态世界末日前悬崖勒马。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0

最初听到这个书名,会让人觉得是科幻小说,但其实并不是。大量的论据证明,作者书写的未来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科技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使得改变未来走向具有可能性。尽管作者描述的就是现实,但听起来可能非常刺耳,令人无法面对这一切,但实际上那些科技巨头正在做的事情正如描述。这本书的风格与《人类简史》一脉相承,实际上是可以说对《人类简史》的延续,但是读完这本书,才可以说是体会了赫拉利的思想和愿望(诉求)。天才的作者总是能够从一种极致宏观的角度对最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宏观、宏观、再宏观,不单要见树木,还要见森林。(颠覆你的思考方式)

赫拉利通过将人类与动物比较,证明人并不那么神圣,要心存敬畏,体现了赫拉利一种博爱的境界,实际上他并不止爱动物,他更爱人类。全书有对现实与未来本质的揭露,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想象,但其中更有对人类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对现代人类深深的关爱,对人类命运、前途、未来的思考与担忧,内含一种批判哲学。梭罗的《瓦尔登湖》也带给人相似的体验和感觉,但梭罗的年代背景吃亏,所以梭罗只能去追求回到相对原始的生活方式,尽管他们的批判有着类似之处。但生活在现代的赫拉利显然更接地气,更接近现实,也拥有更多的材料可以引用。(感)

科技不断追求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去探索人类的基因,无非想让人类活的更健康、生命延续更长,说人类追求长生不死也不为过;人类通过不断地经济增长来满足人不断增长的欲望和需求,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是为了让人幸福快乐也不为过;人类通过科技获得不断改进的自己的身体和智力,通过生物科技、交通工具、通信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不断的获取强大的力量,实际上已经获取了以前神才拥有的力量,而且科技的脚步并未停下,人类甚至可以获得比“神”更强大的力量,说是化身为神,获取如神一般的力量其实也不为过。(人类新议题)

现代人其过得很辛苦,每个人都背负压力,但是可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明白压力来自何处,但这本书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这个时代的趋势,从目前为止,并未看到这个趋势有被逆转的可能。其实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早已签订一份“现代”契约,所有人都身处洪流之中(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只要经济增长,就可以满足更多的欲望和需求,就需要更加细致的分工,需要更多的人才,需要更先进的科技,需要每一个人去充当促进这个世界加速运转的“芯片”,借此来促进经济增长。(现代契约)

科技公司太过强大,拥有强大的资本力量,拥有最强大的科研团队,看起来异想天开,但那些曾经我们以为的“异想天开”一步一步走进现实,令我们不得不去相信科技改变未来的现实。人类的未来究竟会被人工智能(算法)统治;还是说一小部分人进化为“超人(智神)”,这一小部分人不仅从物质、精神上超越普通人,竟然从生物上(更长的生命、更健康的身体、更高的智商)开始大幅度拉开和普通人的距离,人类从生物上开始划分阶层,智人被“智神”统治;又或者权力到最后直接交给数据主义,人只不过是数据的生产者或者人仅仅是个数据;也有可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未来简史》读后感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未来简史》 读后感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未来简史》读后感 文/冯思成。《未来简史》是由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科技理论类著作。该书主要讲述了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我将挑出其中两个议题与大家分享,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01、关于幸福的探讨 幸福感究竟是什么?幸福感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曾经的人类忙于与瘟疫、饥荒、自然灾害、战争等影响到自身生存的因素作斗争,从而忽视所谓的幸福感受,或者说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面前,活着就是幸福。而在瘟疫、灾害和战争被完全攻克的未来,我们不必再为生存担忧,幸福究竟是什么,它以何种形式而存在,它对于人类的意义是什么,这也许是个模糊而又难以言表的哲学问题。书中作者从理性的生物学层面解释道:人类不断演化,是为了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会,而幸福快乐的感觉是人体生化系统对于人们做出有利于生存和繁衍行为的一种奖励。因此,人类的基因中蕴含了追求幸福快乐的原始

动力。作者这段解释我觉得相当精彩,他将一个模糊的哲学问题用理性的科学认知阐述,让我们能直面自己对幸福的追求,直面自己想获得幸福的欲望。 既然基因决定了我们本能的去追求幸福,就不免有些人尝试通过投机取巧的旁门左道手段欺骗人体生化系统,直接获取我们想要的那个奖励——幸福快乐的体验。例如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失落而沉迷网络中的虚幻世界,再或是通过毒品等药物获取精神和肉体上超脱。这些扭曲的追求短暂幸福快乐感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因此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成为当今和未来人类社会一个重要的课题。我认为最真实最纯粹的幸福来源于个人对生活的向往,能够活在当下,并对未来充满期待,既不苦中作乐强颜欢笑,也不怨声载道自暴自弃,该哭哭该笑笑,动力和激情常驻,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02、关于未来人类“神性”的探讨 正如本书副标题写到“从智人到神人”,人类未来的终极进化体是什么样的或者说是处于什么状态的,作者给出了几个假象。人类的科技攻克多个领域的重大课题,其中包括具有超强学习和运算能力的人工智能诞生,它们智商远超人类,成为社会主要生产力,人类将不再参与社会生产活动,或将“退居管理层”;生物学和医学取得重大突破,可以修复病变的器官使人类寿命大幅度提升,百家笔记网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范文 《未来简史》读后感1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以一部《人类简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影响力,书中提出:人类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物种,是因为人类拥有强大的创造能力。人类社会现存的国家、宗教、企业等都是基于生存过程中的需求,描绘、构建,并逐步形成的。回顾完人类演进的历史,赫拉利在2016 年对未来进行了畅想,今年 1 月《未来简史》在我国发行,出于对人类未来演进的好奇,我阅读了这本书。 该书对数千年来人类面临的三大重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包括饥饿、战争、瘟疫。现在这些问题都相对来说比较好控制,在赫拉利的构想中,人类将会把决策和工作逐渐交给机器和算法来完成。人的幸福感是由生化机制所控制的,所以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获得持续的幸福感。而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编辑自己的基因,完成进化,从而使人类意志逐渐走向终结。比如美国军方正在检测的“经颅直流电刺激器”头盔,可以帮助士兵在作战过程中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专注,由此可见人类将于机器结合成为具有更高能力的物种。人类可以借助机器克服自身的缺陷,提高原本不完全具备的功能。本书对于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的推崇程度极高,顺延着作者的逻辑,人类在新的一轮科技革命之后将出现新的一个群体,即无用群体,这部分人的价值并不能够发挥出来,机器可以替代他完成各种任务,并且他们的生活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机器的影响。 我觉得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展望未来时更多的关注技术进步获得影响力,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对于科技进步的过分推崇而降低人类存在的价值,这是有待商榷的。结合两本书的内容,我跟随作者了解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将来。回顾人类演进的历史,人类能够克服自然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并战胜更加有优势在林生存的物种而存活下来,这是人类不断的创造工具、使用工具、创造语言、展开合作的结果。人类不是生物系统中最强大凶猛的物种,但却是最有智慧的物种。展望未来的人类发展,人类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将逐渐减少,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将其转化为有利因素。人类会越来越多的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但人类社会中人的自我意志和作用还会占据主导地位。 我跟随作者感受了人类发展这么宏大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感受人类经受的困难和蜕变,以及人类以后可能经历的神奇转变,突然把自己担心的小事儿、遇到的小困难,看的不那么重要了。每个人其实只是一个渺小的存在,安安心心、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就好。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两部重磅作品。问世以来不仅在学术圈反响强烈,更引起大众广泛兴趣,比尔盖茨、Facebook扎尔伯格,还有我们北大怀有鸿鹄之志的林校长都推荐此书。作者1976年生于以色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下面是我在听这两本书的时候在一个读书群里的一些支零破碎的分享,或许可以引起你阅读的兴趣。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编年史,甚至很少有关于历史事件本身详尽的描述。作者在融汇了人类历史、科学、文明认知的基础上,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归纳、总结、思考,试图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推演人类文明发展的明天。 在思考方式上,我觉得该书更接近哲学,特别是《未来简史》。以史为鉴,在历史的尘埃中探索、归纳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而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这些说到底是对人自身和周围世界,以及他们相互作用间的思考,应该属于哲学的范畴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哲学上的问题被科学解开,未来的“哲学”想必会是今日哲学、科学、甚至宗教的融合。在我看来,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反应了现代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性的思考以及推演,其思考的本质更像哲学家,总结历史仅是手段。 在两部书中,作者反复论证一个贯穿始终的观点:信仰(并非单指宗教信仰,而是对一切人类凭意识创造出来的概念的信任和服从,比如金钱、国家、公司、宗教、主义等等)让人类可以大规模合作,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并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进化进程。说白了就是精神的力量无比强大,人类其实是一

XWorld未来进化(《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最新演讲实录)读后感

XWorld未来进化(《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最新演讲实录)读后感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未来人类演化的方向是预计未来什么?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它会和人类和谐共处还是会代替人类?智能和意识如果可以裂解,他们孰轻孰重?假使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大规模失业,我们到时该如何自处?在新技术的冲击下,未来商业形态又会向何处演化?为了探究这些未来新闻热点,中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文化服务机构中信出版集团携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公司百分点集团联合举办首届“XWorld大会”。 XWorld:未来进化(《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最新演讲金史)在线阅读地址 我们对于人工智能未来的思考,大多数是以进行讨论人类的立场来进行发表意见的,各种文学影视作品里更甚,比如底特律里人工智能觉醒感情要求权利,比如各种未来电影音乐剧人型灭世。 但是,我们作为人类,会不会把“意识”放在了一个过高的地位去评估。意识是人类的自豪,在地球四十亿年以来的生命奇迹中,人类是最特别的那一个。我们的意识也为人类文明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珍宝,我们的欢笑和鲜血,我们的愤怒与忧愁,我们的进步我们的进步自律性我们的思考,还有人类最永恒的话题之一——孤独。 人类如此孤独,在已知的生命中,还没有哪一个物种和人类平等地进行交流。我们的教科书孤独又自傲地宣称有别于人类其他物种的

标志之一就是人类拥有“意识”,相较之下其他没有诞生出“意识”的混沌生命体就仿佛黯然失色了一些。 于是我们的作品中常常会出现明显另常常一种智慧物种,和人类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爱恨爱恨,浪漫的跨物种或是不死不休势不两立的仇恨,如此种种。这是我们默认的另一个前提——这个灵性物种同人类意识一样拥有意识。 对于人工智能,我们总是绿巨人站在人类的视角讨论人工智能类人成人超人,讨论人工智能击杀会不会击倒人类,人工智能的意识会不会胜过人类的意识,好像人工智能是流下来小时候隔壁家的孩子,一定要管理方面在能在各个方面比一个高下一样。 那如果,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生成直觉呢? 假如人工智能并不生成认知,他们拥有整套人类无法理解的算法逻辑,人工智能们不需要人类或者悲伤也不需要理解学习拥有快乐的快乐和悲伤。人类拥有的这份与众不同骄傲,对于他们是不必要的东西。 那么,时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 人类无法理解未来的人工智能,碳基生命无法理解硅基生命;未来的人工智能不可能需要需要学习有机体,他们学习自己。

《未来简史》读后感十篇

《未来简史》读后感十篇 《未来简史》读后感1 《未来简史》讲述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进化到智人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变。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而读这本书有一种和若干年后自己交流的feel。 自我认识 书中认为自我分为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叙事自我就是自己为自己构造的某个故事,体验自我就是具有时间性质的体验。举个例子,持有一只股票2年,天天涨停,这2年每一天的感受就是体验自我,但是突然今天跌停了,你接受不了,清仓了,这却是因为叙事自我。体验自我可以理解为每一刻体验的记忆,具有时间特性,但现实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对于大部分体验很快忽略。而叙事自我是我们所有体验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平均,也就是峰谷定律,在生活中往往是叙事自我帮我们做最后的总结。例如晚饭从头到尾都很愉快,但是结束时因为服务员的一句话变得不开心,我们就很容易被最后的体验或某一刻很差的体验定义整个过程的体验,也在事后提及时以此做评价。 生命的算法 1915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目标是要解放由奥匈帝国“不法”占有的两处意大利土地,共发动了11场战役,第一战,损失1.5万人,第二战4万人,第三战6万人……持续了2年,进行了11场战役,意大利大败。等到战争结束,意大利士兵死亡人数达70万,伤兵过百万。其实意大利本在第一战后,可与奥匈帝国签署和平条约,因为当时的奥匈帝国和俄国正打得焦头烂额,无意与意大利本纠缠。但如何面对这1.5万亡故士兵的父母、妻子和孩子,还有伤病的士兵?决策失误?张三白死了,李四也是,别太难过……另一种选择——张三和李四是为了意大利的荣誉而战死的,他们都是意大利的英雄!他们的血不能白流,我们要继续战斗,带着死者的期望,直到战斗胜利!同样的,对已故者

未来简史第一章读书笔记及感悟2021字

未来简史第一章读书笔记及感悟2021字《未来简史》第一章读书笔记及感悟2021字: 我正在读一本书[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很惭愧 的是,我那时只读完第一章,闲下来的时候想到这里和你们分享。 第一章主要讲述的是人类命运的议题。在人类发展战略的历史长 河里,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问题是生命体饥荒、瘟疫 和战争。而在第三个八百年开始之际,我们发现从前这些大些议题似 乎变得没有那么可怕了,虽然不能说完全解决但是预防我们都认识怎 样去预防、去控制这些问题。那么现代人其实对人类的旧式议题交出 了相对满意的答卷,但是我们就至此满足了吗?不会,我们还在不断 的进步发展,想要去追求更多的东西。未来我们面对的新议题,书上 总结为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神性。 从旧议题说起,饥荒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陌生了,只能从一 些武侠剧或者书中感知。过去的几百年间,科技、经济和政治的进步,锁住防阻了一张日益强大的安全网,使人类脱离生物贫穷线。世界上 水灾已经不再有自然造成的饥荒,只有政治造成的歉收。事实上,眼 下真正令我们害怕的不是饥荒,而是饮食过量。2021年,饥荒和营养 不良夺去合计夺走了约100万人的性命,但肥胖却让300万人丧命。 因此对于人类这个上大上大环境而言,水灾已经几乎消逝了。 瘟疫和传染病同样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存在。我仍记得当时非典肆 虐的时期,虽然我很小,但也恐惧能感受到环境的混乱和大家的恐惧。翻看历史资料,一次次的传染病都能直接导致一块地方覆灭,书中提 到的一个数据很是令人震惊,1918年1月,身处法国战壕的士兵染上 了一种流感,俗称“西班牙流感”,这种病毒也通过各种渠道传染了 很多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那次流感就夺走了大约5000万到1亿 人的生命。相较之下,从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糖比火药更致命 在远古农业社会,人类暴力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15%;而在20世纪,这一比例降至5%;到了21世纪初,更是只占全球死亡总数的约1%。23 2012年,全球约有5600万人死亡,其中62万人死于人类暴力(战争致死12万,犯罪致死50万)。相较之下,自杀的人数有80万,死于糖尿病的更是有150万。24现在,糖可比火药更致命。 从物质转变为知识 全球经济导向也已经从物质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过去主要的财富来源是物质资产,比如金矿、麦田、油井,现在的主要财富来源则是知识。发动战争虽然能抢下油田,却无法霸占知识。因此,随着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战争能带来的获利已下降;可能发生战争的地方越来越局限在世界的特定区域(比如中东和中非),这些地方仍然维持着老式的物质经济。 卢旺达在1998年入侵邻国刚果(金),抢占该国丰富的钶钽铁矿(Coltan),这种矿产是生产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而刚果(金)钶钽铁矿的蕴藏量足足占了全球的80%。卢旺达靠着掠夺来的钶钽铁矿,每年能赚2.4亿美元,对于贫困的卢旺达来说这可是一大笔收入。25相较之下,如果中国入侵美国加州夺下硅谷,却是毫无道理,因为就算中国获胜,硅谷也没有硅矿可动。中国能够赚到几十亿美元的方式之一,是和苹果及微软等高科技公司合作,购买软件、制造产品。卢旺达辛辛苦苦从刚果(金)抢夺钶钽铁矿的全年所得,还不如中国平平安安靠贸易在一天之内赚得多。 目前“和平”这个词已经有了新的意义。过去想到和平,只是“暂时没有战争”;而现在想到和平,是指“难以想象会有战争”。1913年的人说法德两国和平,意思是法德两国此刻并无战事,但明年谁知道会怎样;但我们现在说法德两国和平,意思是在任何可预见的情况下这两国都不可能爆发战争。这种意义上的和平,现在不仅存在于法德两国之间,而且存在于全球大多数(但不是全部)国家之间。 1776年《独立宣言》 1776年,除了生命权和自由权以外,美国的开国元勋也把“追求幸福的权利”列为人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但必须强调,美国《独立宣言》保障的是“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不是“享有”幸福的权利。关键的一点是,托马斯·杰斐逊并未要求国家对国民的幸福负起责任,而只是要限制国家的权力。当时是希望让人能够享有选择的权利,不用受国家监督。如果我觉得自己和约翰结婚比和玛丽结婚快乐、住在旧金山比住在盐湖城幸福、当酒保比当奶农开心,那我就有权利去追求这些幸福,就算我做了错的决定,国家也不该干涉。 【线粒体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 目前在技术上已经可以制造“三亲宝宝”,以避免线粒体遗传疾病。这种婴儿的细胞核DNA 来自父母,而线粒体DNA则来自第三人。2000年,密歇根州西布鲁姆菲尔德(West Bloomfield)的莎伦·萨里嫩(Sharon Saarinen)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婴阿兰娜(Alana)。阿兰娜的细胞核DNA来自母亲莎伦和父亲保罗,但她的线粒体DNA来自另一位女性。从纯技术的角度来看,阿兰娜有三位亲生父母。一年后,2001年,美国政府因为安全和伦理问题而禁止了这项技术。

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 个人的黄昏-《未来简史》读后 - 罗辑思维独家

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个人的黄昏-《未来简史》读后 - 罗 辑思维独家 罗辑思维独家定制版个人的黄昏:《未来简 史》读后 | 罗辑思维独家 前两天脱不花闪送了一本《未来简史》给我,说是亚洲头20本之一。当天就看了一半,昨天早上7点爬起来一口气读完。 在和你聊聊我的读后感之前,如果你对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不是很熟悉的话,我建议你翻一下我的「得到」专栏,找一下去年7月31日我发表的《封神前夜——读后》。 今天我要谈的《未来简史》是《人类简史》的后续,两本书在内容上有前后衔接的关系。 1 《未来简史》的正文部分一共361页,分为三个部分,十一个章节。我个人建议你先读第三部分《智人失去控制权》,读完之后,趁着自己目瞪口呆之际,回过头去阅读第一部分《智人征服世界》和第二部分《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为什么这么做呢,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一名历史学家,但是和其他历史学家不同,他 的著作里提出了看待世界和历史的新视角。为了让他的视角更具说服力,他会从极为遥远的过去一直论述到他预见的将来,引领读者按照他的思路走一遍。许多人慕名而来,为的是作者对未来的预见,但未必有体力和雄心跟随作者纵横上千年人类历史。

所以,先看结论性的第三部分,然后倒回去看作者何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一个比较合乎人性的阅读方式。请不用担心阅读体验的完整性,相信我,这本书你肯定不会只读一遍的。 2 《未来简史》延续了《人类简史》中未尽的一个话题:人类的发展最终指向何方,在《人类简史》里明确地表示:人将会谋求永生,成为神。 永生的概念听起来非常荒谬,在《未来简史》里,用了一整个章节总结人类过去的历史。认为在过去无数个世纪之中,人类全力奋斗的目标就是消除饥荒、瘟疫和战争。如今,这场漫长的战役已经取得了胜利,人类的目光从外部世界转回自身,谋求永生是一个即将出现也是必然的选项。 3 但是,永生并不是一个努力的结果,一旦开始思考达到永生,这个 概念就会开启一系列新问题: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什么是意识,是否存在自由选择,是否存在所谓的“自我”, 这样的问题在以前是几乎无解的,但是拜生物科学和医学的发展所赐,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正在发生突飞猛进的进展。我们几乎已经可以肯定,并不存在自由选择。科学试验证明在我们做出选择前的几毫秒,大脑的神经活动事实上就已经先于我们做出了选择。 4 消除了所谓自由选择的存在,那么人类自身的智能就归结为神经电路的算法,人类的意识则归结为大脑皮层受到的不同电刺激,欲望和感受不但可以人为控制,甚至可以人为创造。

《未来简史》内容简介读书笔记优秀范文

《未来简史》内容简介读书笔记优秀范文 内容简介: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他在书中提出人类未来将面临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应对和处理这三大问题的不同方法,将会怎样影响人类的未来发展呢? 一、全书主线 本书主要由“愚昧时期—自由主义—数据主义”三部分组成。团结、分工合作是“智人形成的基础”,人类的双手和大脑与原始社会相比并未有长足的进步,而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人们团结起来。 自由主义奉行叙事自我,即我最能代表自己、最了解自己。自由主义得以发展的重要假设包括:1、我是不可分割的,是individual的整体;2、我是自由的;3、基于上述,我能发现 别人发现不了的自己(心灵),这样社会才应该给我附权,因为没有人能真正了解我是谁,我有什么感觉。 科学对此的挑战是:1、生物就是算法,人就是算法的组合; 2、这一算法并不自由; 3、所以别人可能会比我更了解自己,算法会做出最好的选择——其实就是观测方式更广,处理分析数据更正确而已。

之后的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构成,任何人或物的贡献都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生物是算法,生命是数据处理,智能和意识正逐渐脱钩,无意识但高度智能的算法很快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分布式的计算要比集中式的计算来的更好——根据数据主义的观点,效率的提升来源于1、增加处理器数量;2.增加处理 器种类;3、增加处理器之间的连接;4、增加现有连接的流通自由度。 这个过程中,世界观由神到人到数据。神创造人,帮助人们做出选择,后来人文主义认为是人创造了神,人本身才是真理,人的感情是神圣的,内心的声音已经经过了自然选择的最高筛选。但数据认为:你的选择和感受未必是对的,数据可以帮你纠正。我倾向于认同,毕竟人们都是容易被骗的(基于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 二、概念梳理及感悟 人类是否是生物算法的合体 这里的算法指的是进行计算、解决问题、作出决定的一套有条理的步骤。我也倾向于同意动物根据自身效用进行选择也是算法,自然选择就是参数优化的过程。而最早的种子算法由人类开发,但随着算法的发展,算法会走出自己的路,前往人类未曾踏足的领域,连人类也无法追寻。 人类的自欺欺人 人类的想象力让我们借助互为主体这一概念编造出“想象力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 《未来简史》读后感1 此书在一上市,我就买来读了。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承接了他的上一本著作《人类简史》的主题展开讨论。 如果说让逸爸用一句话概括《人类简史》的主题,应该是:人类,或者准确地说,我们智人只是人种的一种,没什么了不起。人类成为世界的主宰是因为我们有了三次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且学会了用编造故事的方法将大规模的人凝聚起来,共同协作。 赫拉利认为智人没有什么了不起。未来也会保持没什么了不起的状态,所以智人千万不能得意忘形,得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对什么保持敬畏之心呢?答案是:要对数据主义保持敬畏之心,因为人类的自由意识不靠谱。 我尝试概述一下他的大致观点: 1.我们智人有别于动物,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智商高于动物或其他族人(如尼安德特人)和发明工具,更重要的是我们人类能编织一个意义之网并让大多数人能相信这个意义之网,从而进行灵活的协同合作;

2.意义之网在农业时代后凸显,从各类神灵的'崇拜,到世界三个宗教,再到法国启蒙运动后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因此,人文主义同样是宗教。 3.人文主义中的三个分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在20世纪经历80年的角斗后,自由主义完胜并主宰世界至今。 4.自由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要以聆听个体内心声音为主,即自我意识为上。然而,现代科学印证,自我意识或者说自由意志只是一种算法,并非人能控制,会被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从而,无法避免地进入数据主义至上的时代,数据主义成为新的宗教。 5.人类几千年来,克服了三大难题:饥饿、瘟疫和战争。然而,人类无法满足现实的本性,会推动我们继续向新的三大难题进行挑战,即永生、神人和持续幸福。我们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的探索,寻求三大目标的突破口。 《未来简史》读后感2 正如《卫报》的评论,“(本书)开篇就以令人艳羡(同时也是令人警醒)的文字明确指出,由于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其他物种之间关系,所以我们所有物种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可以说,这本书比他(本书作

「XWorld未来进化(《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最新演讲实录)」读后感心得体会

「XWorld未来进化(《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最新演讲实录)」读 后感心得体会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未来未来人类进化的同方向是什么?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给社 会带来怎样的冲击?汰换它会和人类和谐共处还是不会取代人类?智 能和意识如果可以并合,他们孰轻孰重?假使技术的经济发展使得经 济腾飞人类大规模失业,我们到时该如何自处?在新技术的冲击下, 未来商业形态又会向何处演化?为了探究这些未来话题,中国具有强 大影响力的文化服务机构中信出版大数据携手集团及人工智能第九届 集团百分点集团联合举办首届“XWorld大会”。 「XWorld:未来进化(《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最 新辩论会实录)」读后感心得体会 在座的很多朋友到伯克利柏克莱去参观,看到一批批孩子心境如水,在学术研究研究一些没有任何商业价值的项目。美国创新的美国 激动人心不在于硅谷,不在于全部投入很多钱,而是在于一批人因为 兴趣不同、爱好不同、好奇心不一样,他们能够心静如水地去所研究、去思考。创新的伟大不是是非简单的钱的事,而是要做到“心静如水,滴水穿石”。我曾在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大学教过一批本科生,一个班 上有32个高考状元,我是教管理的,我也担心中国这么多人学经济管 理是的浪费,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去能够研究黑洞、ai、hi、新材料 等等。和而不同,我也不希望我们重复举国炼钢的错误,我们必须有 极仁桥多的年轻人要超越为创富而创业创新。年青的一代要有更多的 企业家、学生、学者,真的是为了兴趣爱好,担当责任,解决社会风

气责任而创业创新,如果我们只不过是为了创富,很难有好的未来。我希望我们考虑的商业问题要远远超越商业应用。未来5—10年社会创新会成为长江商学院最重要的关注点之一,面向未来的九大挑战:收入财富不均,社会流动性下降和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和美国是全世界收入财富不均的国家。这么多科技的颠覆,第二次工业革命了大量的中产阶级,美国形成了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社会结构,但我们的工业化还没法到这个阶段,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中产阶级占大多数的社会结构。第三次工业革命创造的中产阶级数量大大增加了,ai可能出现带来更大的挑战,美国过去三十几年中上阶层收入比例是越来越少的,很多蓝领不见了,这不光是收入的风险问题,而是要去抵御思考怎么应对这一系列挑战?将来谁去解决?回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我认为面向未来,靠现有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是很难解决的,社会主义回来了,只有社会主义能逐步解决这些莱赛县问题,没有其他方案。

history of tomorrow 读书笔记

history of tomorrow 读书笔记《未来简史》,英文名《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这本书的标题就是一个矛盾。“史”是过去事情,未来何来的“史”? 但作者赫拉利确实在给未来做了“史”,这种方式,算是开创了历史学的先河吧。 全书用两部分回顾历史,智人如何超越了其它动物成为地球主宰,又如何创造了当今的世界;这两部分基本算是作者另一本书《人类简史》的浓缩,但其中也为未来埋下了伏笔。第三部分讨论未来,智人目前的困境和可能失去控制权的未来。如果读过《人类简史》,可以简单重温和快速略过前两部分;如果没有读过,看完《未来简史》也可以不用再读《人类简史》了。 既是未来,为何用如此大篇幅回顾历史?历史本身不会稳定发展,而未来的走向也难以预测。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轨迹,只是各种因素碰撞发生的结果,并不代表没有其它的可能性。研究历史,思考是否存在另一种命运,让我们从现状的约束中解放出来。 而讨论未来,是基于过去300年思想和希望指向的可能未来,也未必是未来真正的样子。但21世纪的新想法新希望还会打造真正的、与过去的未来完全不同的未来。启发读者对未来的思考,是本书最大的意义。 过去100年,借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基本解决大规模饥荒、疾病和战争的威胁。未来的三个主要议题,是战胜死亡、幸福快乐以及获得神一般的创造力和毁灭力。这些议题在让智人走向“神人”的

同时,也孕育新的问题,甚至包括人类的灭亡。当然,关于未来的议题只是历史预测,而并非政治目标。预测行为而非结果;预测不是为了预言,而是讨论选择。 本书的第一部分带领读者回顾智人与其它动物的关系,智人如何在所有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万物的主宰。 智人和其它动物生理上是相同的。农业革命构造了“神->人->万物”的支配链,将动物降格为人类的资产。神给予人控制万物的权力,人则必须尊崇和敬畏神。现代科学与工业革命剔除了神,人具有无上权力,而不必负担任何义务。科技革命促成人文主义宗教,认为人拥有某些独特而神圣的本质,这些本质是宇宙所有意义和权力的来源。当然,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也让人类重新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也同样思考人工智能和人的关系。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殊之处,不是因为人类有灵魂、有意识或“自我意识”,而是因为人类能够大规模而灵活的合作,达成这种合作的原因是人类虚构的想象能形成互为主体的现实。这种互为主体的现实依靠许多人类的沟通互动而存在。例如宗教信仰,货币,国家等等,这些就是人类编织的有意义的网。 本书的第二部分则告诉读者智人如何创造现在的世界,并赋予其意义。 文字的出现极大促进人类的发展。文字带来了强大的虚构实体,组织起数百万人构成社会。文字也让人习惯通过抽象符号来体验现实,进而更容易相信虚构实体。

《未来简史》读后感(五篇)

《未来简史》读后感(五篇) 《未来简史》读后感篇一 尤瓦尔。赫拉利的逻辑比较清晰。过往人类担忧的三个历史难题正在逐渐消退,饥饿、瘟疫、战争,已经不是威胁生存的重点,新的问题是健康长寿,快乐,神性,第一个是技术问题,后两者是感受问题。但后文的论述则将后两者也归结为技术问题,即人的灵魂、自我、内心这些说法并不成立,仅仅是虚构出来的故事。技术问题技术解决,现在如日中天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能源技术似乎已经让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 当然,作者也承认目前技术水平对意识,情感的研究还所知甚少,我们也可以从旁观者角度考虑,作者列举的前沿科技成果是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而相反或者无作用的结果没有在书中给出。所以,看完以后,除了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还要保留质疑的权利,毕竟古往今来能预测未来的人实在太少。倒是他们用的实实在在的证据更具有时代代表性,可以多多留意。 对于未来的轨迹,数据主义,人工智能,终极算法似乎在逻辑上都行得通,如作者所言,当多数人成了无用阶级之后,精英怎么对待这些底层呢?这也是很多人焦虑的地方。如果是富人统治穷人,甚至奴役穷人,有没有可能呢?这里先确定,什么是富人?身价千万?十亿?如果科技如此发达,财富能代表什么呢?毕竟拥有几万块身价能操作或者设计智能机器的人,可以凭借高效的生产力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几十几百倍的财富。坐拥财富的人与如今坐拥资源的人有多大的不同?这至少可以引起一个讨论:凭借已有财富是否能决定谁去谁留? 就算粗暴的假设,某一标准下的穷人被无情毁灭,对富人有什么好处?所有的生意都必须做到收益>成本,没有庞大的消费群体,机器智能带来的巨大产能如何消化?身价千万的人是否会被身价亿万的人压迫?进而消失。因为穷人都消失了,他就是穷人。何况,传承财富从来不易,多少首富的孩子还是首富,又有多少首富的孩子被人算计,一生坎坷,这种例子随便查查都有不少。财富问题不简单,权力也如此。当然,如果长生不老,那就更是几本书也讨论不完了。古今多少帝王梦寐以求,倘若未来实现了,是不是会激烈争夺技术,

通识读书笔记

通识读书笔记 1.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 -描述:作者通过心理学实验和案例,探讨了人类思考的两种模式,即系统一(快速、直观)和系统二(慢思考、深度思考),以及它们对决策和行为的影响。 -思考:了解思考模式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决策过程和认知偏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2.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描述: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大局观察,作者呈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农业革命、科技革命等历史节点,思考人类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思考:对人类历史的全面理解有助于认识社会、文明的发展规律,引发对未来的深刻思考。 3. 《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描述:作者延续《人类简史》的思路,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生命延续等科技的影响,以及可能出现的社会、伦理问题。 -思考:对未来的预测和洞察,引发对人类命运和价值观的思考,激发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关注。 4. 《活着》-余华 -描述:小说通过一个农村人家的命运变迁,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人们在战乱、饥荒中的苦难与坚韧。 -思考:对于历史的感悟,引发对人性、生命的珍贵以及生活的真谛的思考。 5. 《论语》-孔子 -描述:经典之一,《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涉及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思考。 -思考:深入思考古代智者的言行,体察其中的智慧和道德原则,为当代生活提供借鉴。 6.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描述:文学作品,通过小说、散文、随笔等形式,表达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独立见解。 -思考: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引发对人生、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激发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7. 《霍乱时期的爱情》-加西亚·马尔克斯

《教育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教育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这个假期在校长的带领下阅读了《教育未来简史》,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封面,是由许多鱼组成的,其中有一句话“在变革的时代,你愿意做一条笃定的沙丁鱼吗?”这句话吸引了我,我在想,沙丁鱼是有什么故事吗?带着好奇,我说读完了本书,最后解开了我的疑惑。我想:我们是否愿意做那10%—15%的沙丁鱼,促使整个“鱼群”转向?相信阅读完本书的老师们都会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愿意。 一、为什么要改变? 正如书中的那句话,“今日稍纵即逝,未来转瞬即来。”当今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就像我今年过年回到老家感觉一样。我的家乡是一个18线的小县城,但自我读研 之后的三年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商场、公园满足了我们的娱乐需求。这些在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大城市的象征,都出现在这个小县城,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但事实是我的家乡已经变了,那学校变了吗? 我高中的母校看起来也变了,它改变了位置,它变得一个更大,更漂亮,更现代化,变得更像我的大学。这说明,学校是在发生改变的,至少它的外在设施改变了,那不变的是什么呢?我想是,教育评价方式吧!尽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重视孩子思维的发展,但每到期末,总是不知不觉中,以分数来评价孩子的学习。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对我们教师本身教学能力考核的唯一依据就是学生的分数,为了证明自己,我们的眼里只看得见分数。所以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我们老师的观念,更需要上级部门的认同以及社会家长的理解,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小镇做题家”,仅仅通过记忆训练能够达到的能力,不能满足今后社会真正的需要。在2013年时,企业需要的三种技能已经由阅读、写作和算术改变 为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适应未来的生活。 二、我们了解改变吗? 书中第四章数字化一代的九大学习特性让我们真正直面现在的孩子们学习状况。当然,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感觉”了解到,现在的孩子们更聪明了,懂得更多了,更成熟了,但同时也伴随着注意力不够集中、爱玩电子设备、学习目的不够单纯等等。但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一章用更科学,更有条理的方式给我们介绍了。信息化是现在的热门词汇,并且学生也在信息化,但学生喜欢用电子设备,但是却不会用电子设备。作为现在的教育者,我们不能用权威剥夺孩子使用设备的权利,而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在我的学生中,手机对于他们而言不是一个学习工具,更多的是一个玩具。他们每

《未来简史》内容简介读书笔记范文

《未来简史》内容简介读书笔记范文 1. 书籍信息 •书籍名称:《未来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时间:2011年 •书籍类型:科普、历史 2. 书籍简介 2.1 书籍背景 《未来简史》是以科普的方式讲述人类历史和未来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一位以历史学家身份为人熟知的学者,他在本书中通过分析人类历史 的发展和演变,展望了人类未来的可能性。这本书在出版后迅速风靡,被誉为一部革命性的科普力作。 2.2 书籍内容 《未来简史》从一个大背景的角度出发,对人类历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 同时尝试预测人类未来的走向。书中主要包含了四个部分,分别是:人类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以及未来的幸福。 在第一个部分中,作者描述了人类从最原始的猎人采集社会逐渐向农业社会转 变的过程。他指出,人类的认知能力逐渐得到提升,允许人们以更高效的方式生活和相互合作。 接下来,作者详细讲述了农业革命的发生和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随着 农业的兴起,人类开始生活在定居的社区中,并开始发展城市文明。这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同时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社会层次结构。 在科学革命部分,作者聚焦于近代科学的崛起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他指出,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进一步加快了社会的变革。作者认为,科学的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主要推动力。 最后,作者对未来的幸福做了一些推测。他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可能发生的重 大变革的观点,例如人工智能的进步、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工程的应用等。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警示,指出未来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3. 书籍影响 《未来简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对人类历史和未来的发展给予了全新的解读和预测。这本书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成为了许多读者的必读书目。尤瓦尔·赫拉利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案例,成功吸引了广大读者对人类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4. 个人读后感 通过阅读《未来简史》,我对人类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作者以科学的方法和全球的视野,深入剖析了人类社会的变迁和演化的原因。他通过历史事件与人类心智之间的关联,揭示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在整个历史演进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被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入解读所折服。作者通过对历史案例的分析,呈现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让我对历史的认知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作者还对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些推测,这也引发了我对未来走向的思考。 总的来说,阅读《未来简史》是一次启迪性和令人兴奋的旅程。这本书引发了我对人类历史和未来的深思,让我更加认识到人类的历史是如此的复杂和多元。我将继续深入研究这个领域,并希望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为《未来简史》的内容简介读书笔记范文,旨在对这本书进行简要介绍和阅读感受的整理。如需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阅读原著。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之增长是现代的魔咒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之增长是现代的魔 咒 “现代性”是一项交易,所有人出生前一晚就签了出生契约—— 放弃意义,获取力量。联袂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携手并进,进一步推 动了现代社会对力量的追求。概念化的理念基础是:经济增长不仅可 能将,而且绝对必要。如果解决问题,可能就需要更多;为了拥有更多,就要生产更多。 现代政治和经济笃信增长的必要性发展性有三个原因。 首先,生产越多,消费就越多,越能增加生活水平,也越能享受 所谓无忧无虑的生活。 其次,只要人类持续繁殖壮大,仅仅为了静观其变,中国经济增 长就已经很有必要了。 最后,即使人口停止高增长,也要解决贫困人口的风险问题,经 济也必须增长。 不论是宗教极端主义,第三世界的集权主义还是婚姻触礁,几乎 任何公共或私有问题,都能用增速来解决。增长能解决一切。 所承诺的并不像其它宗教那种空中大饼,而是这个俗世上的前所 未闻,而且有时候还真能实现。资本主义深信“增长”这一最高价值,第一条训诫就是:投入利润,促进增长。 传统观念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隐藏的假设就是上才世界 上只有两种资源:原材料和能源。但还有第三种资源:知识。原材料 和能源取之有尽,越用越少;但知识越是连续不断增长,越用越多。 而且,随着知识的不断强劲增长,当更还能提供更多更多原材料和能源。几千年来,我们之所以无法用科学来推动增长,是因为大家误以 为各种宗教经典和古老里已经提供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知识。科学最

大的发现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人类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竟如此之少,就突然有了很好的理由要顺便追求新知,开启了用科学自立自强道路的道路。 人类发现自己陷入了双重竞赛。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要的步伐,另一方面,又应当在生态万圣节世界末日前悬崖勒马。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断断续续读完《未来简史》,这本书是《人类简史》的续篇,书中的很多观点值得品味和思考。 书中开篇立足现状,对未来提出大胆预测。在过去几十年间,人类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三大难题,21世纪人类新议题将是追寻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直至书的尾篇提出数据主义——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 很多人并不同意《未来简史》的观点,包括比尔盖茨,但这些人还是推荐了这本书。比尔盖茨在20XX年夏季推荐书单的5本书中就有《未来简史》,而在20XX年夏季推荐书单中就有《人类简史》。 其实这也正中作者的意图,作者在书的开头及末尾也强调,他做这项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预言,而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如果经过讨论,能选择其他道路,而让预测不能成真,那反而更好。如果做了预测,但什么都不能改变,那就没意义了。所以作者写这本书后,很多人能参与讨论思考,同时不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甚至另辟蹊径,这才是作者想要的目的。 在这里作者提出了一个“知识悖论”,很有意思,也帮我解答了一个小疑惑。上学的时候书上有教过,人类是从原

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也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那为什么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同时存在,看起来也似乎将长期存在。作者写到,19世纪马克思提出了卓越的经济见解,并预言无产阶级将战胜资产阶级,取得最后的胜利。但马克思忘了资本家也会读书,随着社会主义苗头开始壮大,资本家也读《资本论》,也采用马克思的观点,例如资本家组建工会、改善工人待遇、让工人参与政治、拥有权力等,工人们就不再想着去推翻资本家了。这就是“知识悖论”,提出了预测,预测反而不会发生。 书中提到家畜,对此也有所感触。人类开始农耕畜牧后,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家畜。家畜的命运特别悲惨,不在于它们死的方式,而是它们活的方式。毕竟野猪或野生动物也要面临狮子、寄生虫、天灾等死亡的威胁,乍看之下,家畜反而不要担心这些威胁。但就是因为活着,人类用各种方式给家畜带来无尽苦难,同时又能确保家畜永续生存繁衍。家畜仍然保留野生动物的种种生理、情感和社交需求,但农民往往忽视这些,只追求经济利益。动物被锁在狭小笼子里,角和尾巴被割去剪掉,母幼骨肉分离,甚至有选择地养出畸形。母猪往往是一生待在猪栏里,受孕,产下小猪,对小猪提前断奶,再次受孕,开启另一个循环,母猪经过5-10次这样的循环后,然后轮到自己送去屠宰。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通用6篇)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t violating the principles, be tolerant to others, help as long as you can, don't push them out, leave a way for them, and know how to appreciate others from the heart, although this is often difficult.(页眉可删)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通用6篇)《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 读《未来简史》的第二部分有点迷糊,不知道重点在说什么。直到结尾点出人类凭借创造出基于想像的“互为主体的现实”统治世界,才有点摸着头脑了。 作者的这个观点在《人类简史》里就说到过,那时候说的是“人类凭借编故事的能力统治世界。”那样说的时候我好像一下就懂了。作者在第二部分用两章的文字解释了凭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人类跟动物的关系变化,从狩猎采集时代的众生平等,到农耕时代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豢养家畜。人创造了神和宗教来合理化人高级于动物这一原来并不存在的现实,并借助神与自然沟通,做交易。接着人类从农耕时代进入科技时代,人类可以凭借科技经济政治直接有效的解决原来需要神作为中介的各种自然问题。神也面临下岗危机。 神和宗教就是人类创造——或者也可以说是编造出来的互 为主体的现实。大概这样的“事实”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群是很

难理解很难接受的观念,所以作者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实验,传说,说明动物和人一样拥有情感,意识,甚至有部分的动物比人聪明,比人有更强大的力量。但7万年的演化结果是人类统治着所有动物,而不是人类被更聪明更强壮的动物统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只有人类懂得高效灵活的大规模合作,而这种合作正是基于想像的秩序,比如宗教,体制,法律,价值观,信用,货币等等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只不过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互为主体的现实——只要大家都信,这些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如果大家都不再相信。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子虚乌有。 不知道后面的内容作者会不会通过大部分人类跟小部分人类的区别,来论证大部分的人类其实是跟家畜一样的存在,只有创造“互为主体的现实”的那部分人类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生而为大部分人类中的一员,要怎么活才能不是个悲剧?像那头叫夏洛特的小猪一样算不算活得比较值?或者猪就该本本分分的过它的猪生,狗就该本本分分的过它的狗生,那样起码不会过得很纠结?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2 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未来简史》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拜读之后,有一种悲观的感觉。其实,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换一个角度看,人类前途未必如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