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生产情况分析

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生产情况分析

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生产情况分析
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生产情况分析

中安顾问: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生产情况分析

一、尿素生产及规模分析

根据我国尿素行业生产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尿素行业总体产量在近年来出现了下降,产量由2009年的2932万吨下降到了2011年的2657万吨。2009-2011年我国尿素产能及产量情况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表1:2009-2011年我国尿素产能及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安顾问整理

二、碳酸氢铵生产及规模分布

碳酸氢铵,又称碳铵,是一种碳酸盐,含氮17.7%左右。可作为氮肥,由于其可分解为NH3、CO2和H2O三种气体而消失,故又称气肥。生产碳铵的原料是氨、二氧化碳和水。根据我国碳铵行业发展的具体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碳铵行业总体产量有所下降,2011年,我国碳铵航宇总体产量下降到了2300万吨,比2010年下降了6.1%。2009-2011年我国碳酸氢铵产量及增长率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安顾问整理碳铵产品不再是一个全国性的化肥品种,而是一个区域性的化肥品种。在部分区域可能完全不使用碳铵,而在另外一些地区,碳铵仍是一个主要的化肥品种,生产量往往也比较大。目前我国碳铵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等,这些省份有悠久的碳铵生产历史,生产厂家众多,农民需求量也比较大,有比较好的市场基础。由于碳铵市场的区域性很强,市场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各地区之间的价差比较大,远高于尿素之间的地区价差。

三、氯化铵生产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会长底同立表示,随着近年来纯碱产量的不断增加,氯化铵面临着很大的产销压力,对氯化铵造粒改造也越来越迫切。2011年我国氯化铵产量已达到1100万吨,同比增加110万吨,增长10.0%,今后的产量还要不断增加。在我国氮肥已经过剩的情况下,2009~2011年,氯化铵的生产能力平均每年还要增加200万吨,市场压力很大。他同时指出,氯化铵属于酸性肥料,有的农作物对氯离子有限制,但是经过实验,大部分农作物是可以直接施用的。2009-2011年我国氯化铵产量及增长率分析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安顾问整理

四、硫酸铵生产

根据我国硫酸铵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硫酸铵行业产量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11年我国硫酸铵总体产量达到了365万吨,同比增长了15.9%,比2009年增长了85万吨。2009-2011年我国硫酸铵产量及增长率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表4:2009-2011年我国硫酸铵产量及增长率分析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安顾问整理(五)硝酸铵生产

根据我国硝酸铵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硝酸铵行业产量总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11年我国硝酸铵总体产量达到了458万吨,同比增长了15.9%,比2009年增长了134万

吨。2009-2011年我国硝酸铵产量及增长率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表5:2009-2011年我国硝酸铵产量及增长率分析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安顾问整理

氮肥种类

氮肥种类

一、氮肥与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 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 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 应(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 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 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 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 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 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 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 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 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 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 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 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 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 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

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 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产量_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的影响

第23卷第6期2009年12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23No.6 Dec.,2009 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 土壤氮素表观盈亏的影响3 石岳峰,张民,张志华,宋瑞磊,朱强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 及植株氮素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但施肥过量产量降低。同等施氮条件下, 控释掺混氮肥各处理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普通尿素处理。施氮显著增加了0-40cm土层土壤无机氮 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了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体内氮素含量。经夏玉米季后,除高量施氮的T4,T6处理出现土壤氮 素表观盈余外,其余处理均出现土壤氮素表观亏缺,施氮后土壤表观盈余量增加,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植株氮素累积量 中图分类号:S1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42(2009)0620095204 E 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Yield,N Use E ff iciency and Apparent Budget of Soil Nitrogen In Summer Maize SH I Yue2feng,ZHAN G Min,ZHAN G Zhi2hua,SON G Rui2lei,ZHU Qiang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 ronment,S handong A g ricultural Universit y,Tai’an,S hang dong271018) Abstract:Thi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 he effect s of different N st rategies on yield,nit rogen use efficiency(NU E),apparent budget of soil N(ABSN)and content of N in plant.The result s showed t hat yield increased wit h t he application of N fertilizer,and yield reduced wit h t he excessive N application rate. Wit h t he same nit rogen,t he maize yield and nit rogen use efficiency of cont rolled2release nit rogen fertilizer (CRN F)wit h higher level compared wit h common urea.The mineral N content in soil layer(0-40cm)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 h t he increment of N application rate.The nit rogen content s in t he plant and grain are increased by application of nit rogen fertilizer.After summer maize season,all t reat ment s showed soil N deficit(SND)except T4,T6and t he amount of SND decreased wit h t he increment of N application rate. K ey w ords:nitrogen utilization efficiency;apparent budget of soil nit rogen;nit rogen accumulation in plant 我国是肥料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肥料利用率低,尤其是氮肥利用率低,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1],而且还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2]。合理施用氮肥是减少氮素损失、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3]。作物施肥取决于作物的吸收能力和土壤供肥能力的平衡,明确土壤氮素供应能力是决定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夏玉米期氮肥在作物-土壤体系中的回收效率显著低于冬小麦季,而损失率显著高于冬小麦季[4];玉米对肥料氮的利用率较低[5]。而控释肥可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要控制其养分释放模式,使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同步,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6]因此,有效利用土壤本身供氮变化和玉米需肥规律,合理施用氮肥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夏玉米籽粒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0-40cm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的影响,以期为指导科学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08年在山东省桓台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实验站进行。试验地土壤属石灰性潮土土壤类型,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0.59g/kg,全氮0.81g/kg,速效磷9.20mg/kg,速效钾112.5mg/kg。 3收稿日期:2009208203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31B04,2006BAD10B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593) 作者简介:石岳峰(1983-),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E2mail:2004_syf@https://www.doczj.com/doc/2517532508.html, 通讯作者:张民(1958-),男,教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方面的研究。E2mail:mzhang@https://www.doczj.com/doc/2517532508.html,

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巩来江 (CSU化工0802班,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氮肥(nitrogenous fertilizer),是指提供植物氮营养,具有氮标明量的单质肥料。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本文简介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关键词:氮肥种类利用供求 一.氮肥[1] 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一般集中于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新叶、分生组织、繁殖器官)。因此,氮素供应的充分与否和植物氮素营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农作物生育的有些阶段,是氮素需要多,氮营养特别重要的阶段,例如禾本科作物的分孽期、穗分化期,棉花的蕾铃期,经济作物的大量生长及经济产品形成期等。在这些阶段保证正常的氮营养,就能促进生育,增加产量。 二.氮肥的主要种类[2] 可做氮肥的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 。一些复合肥如磷酸铵[磷酸二氢铵NH4H2PO4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的混合物],硝酸钾(KNO3)也可做氮肥。 常用的氮肥主要品种可分为铵态、硝态、铵态硝态和酰胺态氮肥4种类型。各种氮肥主要品种为:(1)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2)硝态氮肥:有硝酸钠、硝酸钙;(3)铵态硝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4)酰胺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土肥站) 1.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铵态氮肥有一些共同特性,简要如下: 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 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硝态氮肥 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等。同样的,硝态氮也有着一些共同特性: 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3.铵态硝态氮肥

1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1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12.1总量控制原则 总量控制是区域性概念,当局部不可避免地增加污染物排放时,应对同行业或区域内进行污染物排放量削减,使区域内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负荷控制在一定数量内,实现“增产不增污”,使受纳水体、空气等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环境目标。 目前,国家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是:由各级政府层层分解、下达区域控制指标,各级政府在根据辖区内企业发展方向和污染防治规划情况,给企业分解、下达具体控制指标。对确实需要增加排污总量的新建项目,可经企业申请,由当地政府根据环境容量条件,从区域控制指标调剂解决。 12.2总量控制规划 12.2.1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鲁政发〔2017〕10号)和《山东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鲁政发〔2017〕15号),山东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目标、总量指标及保障措施如下: 1、总体目标 (1)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2020年,省控重点河流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比2013年改善50%左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破坏得到遏制,退化湿地修复取得积极进展。 (2)环境安全基本保障。到2020年,河流、湖泊、滩涂等底泥重金属污染、化工企业聚集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城镇饮用水源管理等突出问题得到基本控制,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核与辐射环境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3)环保服务能力增强。到2020年,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的观测点、倒逼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激发环保市场释放发展红利的增长点作用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监测与考核体系更加科学,环境保护对传统行业倒逼引导与环境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更加健全,环保市场潜力得到更加充分地释放。

氮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建议

氮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建议 一、我国氮肥行业发展现状 (一)产能快速增长 “十一五”以来,我国氮肥产能快速增长,尤其是尿素产能增速更为显著。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到2012年,全国合成氨产能达到6850万吨,比2005年增长48.27%;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4%,比2005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全国尿素产能达到7148万吨,比2005年增长51.52%;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7%,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2012年全国合成氨产量6008.2万吨,氮肥产量4313.3万吨,其中尿素产量6192.6万吨(折纯约2850万吨),占氮肥总产量的66.1%。 近两年国内氮肥行业投资热情高涨,产能增长势头迅猛。据调查,2013-2015年国内还将新增合成氨产能约1500万吨,尿素产能20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全国合成氨产能将达8350万吨,占全球的37%;尿素产能达9500万吨,占全球的44%。 (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大企业成为行业骨干力量 自2009年以来,随着“上大压小”步伐加快,我国氮肥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据氮肥协会统计,2009-2012年,我国新投产的合成氨产能达1020万吨,其中69%的产能为单系列在3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合成氨装置。新建的尿素产能为1600万吨,有60%的产能为单套规模在50万吨及以上的尿素装置。近年来,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先后有830万吨尿素产能和2000多万吨碳铵产能陆续退出。 至2012年底,我国氮肥企业共有392家,其中,产能在30万吨及以上的合成氨企业达到86家,合计产能达到3763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55%;尿素生产企业179家,产能在50万吨及以上的企业达到58家,合计产能达到4384吨,占尿素总产能的61.3%。 大型企业和集团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已形成19个具有百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生产基地,其产能占行业尿素总产能的68%,有效提升了我国氮肥行业竞争能力,这些企业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子,已成为引领行业实现氮肥强国的主力军。(三)技术升级加快,为行业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先进煤气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HT-L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分级给氧气化技术等一批先进煤气化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标志着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加快我国原料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我国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达到1140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16%;比2010年增长了40%。 二是合成工艺及装置的低压化、大型化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发了合成气精脱硫、低温甲醇洗、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两段法变压吸附、醇烃化、醇烷化、双加压法硝酸工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艺与技术。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促进了氮肥生产装置的国产化和大型化。 结合国外引进技术,目前建成了江苏灵谷、呼伦贝尔金新以煤为原料,中海油、中石油塔里木石化、重庆建峰等以天然气为原料的45万吨合成氨装置。这些大型装置的先后投产,大大提升了我国氮肥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合成氨装置单套规模在3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已达41套,这些装置产能合计达1630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21.4%;尿素装置单套规模在5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已达34套,这些装置产能合计达2269万吨,占尿素总产能的34%;未来随着在建装置的陆续投产,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刷新。 二、氮肥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能过剩态势显现 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产能过剩的形势逐步凸显,企业开工下降,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

7.3 常用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工业一般以空气中的氮气(N2)和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中的氢气(H2)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条件下合成氨,再经多种氨加工流程,生产各种商品氮肥。合成氨的基本反应如下: 合成的氨可直接作氮肥施用,也是加工其它氮肥的基本原料。氨在常温常压是气体,部分理化性质如表7-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肥料以液氨和由液氨配制的流体复混肥比例较高,西欧、前苏联生产硝铵较多,中国、日本以及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尿素。1995年我国的氮肥结构中,碳酸氢铵氮899.7×104吨,占总产量的48.4%;尿素氮805.7×104吨,占43.4%,其余的含氮肥料包括:氯化铵、硝酸铵、磷铵、硝酸磷肥、硫酸铵、氨水等一共151.4×104吨,占8.2%。 表7-2 氨的部分理化性质 )性质 氨(NH 3 分子量17.03 含N,% 82.0 沸点-33.4℃ 冰点-77.7℃ 液体密度637.8g/L(0℃) 蒸气密度0.708g/L(0℃) 气化热 4.42kJ/g(-33.4℃) 对化学氮肥来说,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按含氮基团进行分类。据此,可以将化学氮肥分为铵(氨)态氮肥、硝态(硝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四类。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将肥料加工成缓释的长效肥料,由于其性质有别于一般化学肥料,故也将之作为一类肥料加以介绍。 7.3.1 铵(氨)态氮肥 养分标明量为铵盐(氨)形态氮的单质氮肥称为铵(氨)态氮肥。如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它们的共同点包括:(1)易溶于水,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速;(2)肥料中的铵离子解离后能与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态阳离子交换而被吸附在胶粒上,在土壤中移动性不大,不易流失;(3)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释放出氨气,尤其是液态氮肥和不稳定的固态氮肥本身就易挥发,与碱性物质接触后挥发损失加剧;(4)在通气条件良好的土壤中,铵(氨)态氮可进行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使化肥氮易遭流失和反硝化损失。 7.3.1.1 碳酸氢铵(ammonium bicarbonate) 碳酸氢铵简称碳铵。自1958年我国第一套小型生产装置试产以来,已生产了近半个世纪,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氮肥品种。到1995年,年产量达899.7×104吨,占氮肥总产量的48.4%,仍居各氮肥品种之首。其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碳铵是一种无色或白色化合物,呈粒状、板状、粉状或柱状细结晶,比重1.57,容重0.75,易溶于水,0℃时的溶解度为11%,20℃时为21%,40℃时为35%。 碳铵是酸式碳酸盐。由于碳酸是一种极弱的酸,常温下氨是一个活泼的气体分子。二者结合生成的碳铵分子极不稳定,即使在常温(20℃)条件下,也很易分解为氨、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式为:

我国化肥产量数据统计

2018年1-6月我国化肥产量数据统计 内容提示:1-6月钾肥产量累计达240.69万吨,同比增长6.85%,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10.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钾肥产量为50.99万吨,同比增长-3.18%,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增速下降2.94个百分点,比本年5 月份增速上浮0.78个百分点。 2018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化肥产量急速下降。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化肥产量(折纯,下同>3705.13万吨,同比增长11.9%;其中,氮肥产量2484.66万吨(折纯>,同比增长10.05%;尿素产量1518.12万吨,同比增长10.41%;磷肥产量979.79万吨,同比增长 18.34%;钾肥产量240.69万吨,同比增长6.85%。从具体数据来看: 1-6月份,全国氮肥产量为2484.66万吨(折纯>,同比增长10.05%,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增速加快7.71个百分点;其中,1-6月份尿素产量为1518.12万吨,同比增长10.41%,比上年同期增速上升14.39个百分点。6月份当月,氮肥产量为431.34万吨,同比增长8.7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 3.32个百分点。氮肥中,尿素单月产量达到267.21万吨,同比增长9.22%,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6.68个百分点。 1-6月磷肥累计产量为979.79万吨,同比增长18.3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1.4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磷肥产量为204.59万吨,同比增长23.29%,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26.4个百分点。 1-6月钾肥产量累计达240.69万吨,同比增长6.85%,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10.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钾肥产量为50.99万吨,同比增长-3.18%,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增速下降2.94个百分点,比本年5月份增速上浮0.78个百分点。 从地域结构分析,化肥产量居前五名的省份是:山东(1-6月化肥累计产量达到685.98万吨,同比增长了12%>化肥产量居全国的18.51%;湖北(1-6月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一>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 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 (1)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2)硫酸铵:分子式(NH4)2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含N 20~21%。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二、硝态氮肥: 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共同特点: (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

关于印发《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试行)》的函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评价肥料施用效果,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主要指标包括: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 1、肥料利用率 1.1 定义 肥料利用率(RE )是指施用的肥料养分被当季作物吸收的百分数。随作物种类、肥料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施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化而不同,是最常用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肥料利用率包括当季肥料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这里是指当季利用率。 1.2 测算方法 1. 2.1 示踪法 示踪法是指将已知养分数量的放射性或稳定性示踪肥料施入土壤,作物成熟后测定作物所吸收的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养分的数量,计算肥料利用率。 1.2.2 差值法 差值法是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之差与肥料投入的比值。从农学意义上看,应采用差值法测算氮、磷、钾肥的利用率。计算式如下: %1000 1?-= F U U RE 式中:RE 为肥料利用率;U 1、U 0分别为施肥区与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单位为公斤/亩;F 为肥料养分(指N 、P 2O 5、K 2O )投入量,单位为公斤/亩。 一般通过田间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2.1 布置田间试验 根据本区域土壤类型、种植制度、主要作物等安排田间试验,一般每个县、每种作物安排10-15个试验,具体试验设计如下: 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空白对照; 处理2,无氮区(PK ); 处理3,无磷区(NK ); 处理4,无钾区(NP ); 处理5,氮磷钾区(NPK )。 1.2.2.2 测定作物吸收的养分 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一般是指作物收获期收获取走部分(含果实和茎叶)的养分吸收量。对于根茎类作物,除地上部分外,还应包括地下的块根块茎部分;对于整枝打叉作物,应收集每次整枝打叉的生物量,并计算到总量中。 分别检测田间试验各处理植株样品的茎叶和果实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不同试验处理作物养分的吸收量,用“U ”表示。如果没有测定植株样品养分含量,可根据收获的经济产量和形成每百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计算获得。 1.2.2.3 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 %100?-= N PK NPK N F U U RE

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生产情况分析

中安顾问: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生产情况分析 一、尿素生产及规模分析 根据我国尿素行业生产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尿素行业总体产量在近年来出现了下降,产量由2009年的2932万吨下降到了2011年的2657万吨。2009-2011年我国尿素产能及产量情况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表1:2009-2011年我国尿素产能及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安顾问整理 二、碳酸氢铵生产及规模分布 碳酸氢铵,又称碳铵,是一种碳酸盐,含氮17.7%左右。可作为氮肥,由于其可分解为NH3、CO2和H2O三种气体而消失,故又称气肥。生产碳铵的原料是氨、二氧化碳和水。根据我国碳铵行业发展的具体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碳铵行业总体产量有所下降,2011年,我国碳铵航宇总体产量下降到了2300万吨,比2010年下降了6.1%。2009-2011年我国碳酸氢铵产量及增长率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安顾问整理碳铵产品不再是一个全国性的化肥品种,而是一个区域性的化肥品种。在部分区域可能完全不使用碳铵,而在另外一些地区,碳铵仍是一个主要的化肥品种,生产量往往也比较大。目前我国碳铵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等,这些省份有悠久的碳铵生产历史,生产厂家众多,农民需求量也比较大,有比较好的市场基础。由于碳铵市场的区域性很强,市场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各地区之间的价差比较大,远高于尿素之间的地区价差。 三、氯化铵生产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会长底同立表示,随着近年来纯碱产量的不断增加,氯化铵面临着很大的产销压力,对氯化铵造粒改造也越来越迫切。2011年我国氯化铵产量已达到1100万吨,同比增加110万吨,增长10.0%,今后的产量还要不断增加。在我国氮肥已经过剩的情况下,2009~2011年,氯化铵的生产能力平均每年还要增加200万吨,市场压力很大。他同时指出,氯化铵属于酸性肥料,有的农作物对氯离子有限制,但是经过实验,大部分农作物是可以直接施用的。2009-2011年我国氯化铵产量及增长率分析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课题5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常见的铵盐,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 〔知识梳理〕 一、工业合成氨 反应方程式:。 二、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常温下,氨是色、具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1:700),易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工业上可使用其作。 2、化学性质 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中的氨大部分与水结合成,反应方程式:,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氨气属于(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一水合氨属于(填“强”或“弱”)电解质。 (2)氨气与酸的反应 ①与盐酸反应:,现象:; ②与硫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例题1:有关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利用氨气与浓盐酸靠近可产生大量白烟可检验氨 C、在常温常压下就可进行合成氨的反应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就是一水合氨 三、铵盐的性质 1、重要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色、溶于水的晶体。 2、重要化学性质 (1)铵盐的受热易分解

NH4Cl:;NH4HCO3:。 (2)铵盐与碱的反应 ①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反应,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制备氨气。 ②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3、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1); (2)。 例题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铵盐中N的化合价均为—3价;②铵盐均易溶于水;③铵盐的水溶液都呈酸性;④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施用;⑤铵盐都是白色晶体;⑥铵盐只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作用。 A、②④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 〔巩固练习〕——(要求:标出关键词,写出解题过程。) 1、在下列情况中,能产生白烟的是 () A、浓氨水与浓硝酸相遇 B、钠在氯气中燃烧 C、浓氨水与浓H2SO4相遇 D、铁在氯气中燃烧 2、氨水的碱性较弱,这是因为 () A、它只能使酚酞变红色 B、溶于水的氨的大部分仍以NH3分子形式存在 C、氨水极易挥发出氨气 D、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只有小部分电离 3、可用以干燥氨气的是() A、浓硫酸 B、五氧化二磷 C、无水硫酸铜 D、生石灰 4、氨的喷泉实验中,充满氨的烧瓶被水充满时,瓶内氨水的浓度为(标准状况)() A、0.029mol/L B、0.045 mol/L C、0.45 mol/L D、1 mol/L

氮肥种类

一、氮肥和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应(pH8.2-8.4)。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和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

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二)磷肥种类: 1、过磷酸钙。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a(H2PO4)2·H2O,含有效磷(P 2O5)14-20%。产品色泽和磷矿原料有关,一般为灰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次要成分是无水硫酸钙,约占总量的50%,含有3-5%的游离酸

总量控制指标解释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简介 水环境 一、水污染指标 1、理化指标:水温、色度、臭、浊度、透明度、PH值、残渣、矿化度、电导率、酸度、 碱度和二氧化碳。 2、无机阴离子:硫化物、氰化物、硫酸盐、硼、游离氯和总氯、氯化物、氟化物、碘化物。 3、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 磷、凯氏氮、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 4、金属及其化合物:银、铝、砷、钡、铍、铋、镉、钴、铬、铜、汞、铁、锰、镍、钼、 铅、锑、硒、锌、钒、钾和钠及钙、镁。 5、有机污染物:挥发性酚、苯胺、可吸附有机卤素、总有机卤素、石油类、有机质和特定 有机物(笨系物、甲醛、有机磷农药和阴离子洗涤剂等)。 二、水污染总量指标 1、现已实施的:COD 2、十二五期间:COD 氨氮 三、COD 1、COD的意思 ⑴字面意思:即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 ⑵广义的:是指水体中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 氧的量(以mg/L计)。 COD的测定方法主要以氧化剂的类型来分类,最常见的是重铬酸钾法(Dichromate Method)和高锰酸钾法(Dermanganate Method),前者在欧美国家多为采用,后者在日本广为采用。国外也有用高锰酸钾、臭氧、羟基作为氧化剂的方法体系。 COD的定量方法因氧化剂的种类和浓度、氧化酸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同样条件下也会因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种类与浓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氧化程度。因此,对于COD来说,它并不是单一含义的指标,随着测定方法的不同,测定值也不同,它是水体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综合性指标,主要是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性指标。 ⑶我国的规定: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GB3838—88)。(以高锰酸钾

合成氨工业现状及节能技术(DOC)

化工工艺论文 题目名称:合成氨的工业现状 和节能技术 系别: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本论文介绍了合成氨的一些生产方法,分别为煤制气合成法、固定床气化法、流化床气化法、气流床气化法、溶浴床气化法以及对现代典型合成氨工业生产流程详细介绍;节能技术分别从工艺改造和护手各项余热和余能进行研究。 关键字:合成氨,煤制气,固定床,节能,回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ammonia,for coal gas synthesis method, fixed bed gasification, 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 entrained flow gasification method, melting bath bed gasification method and typical of modern synthetic ammonia industry production process in detail.Energy-saving technology from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hand the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research. key words: synthetic ammonia coal gas energy conservation reclaim

目录 第一章合成氨工艺现状 (1) 1.1 国外传统型蒸汽转化制氨工艺阶段 (1) 1.2 我国目前合成氨技术的基本状况 (2) 第二章几种典型的合成氨工艺介绍 (3) 2.1 煤制气合成氨工艺 (3) 2.2 固定床气化法 (3) 2.3 流化床气化 (4) 2.4 气流床气化 (4) 2.5 熔浴床气化 (5) 第三章合成氨典型工业生产工艺流程 (6) 3.1 造气工段 (6) 3.2 脱硫工段 (6) 3.3 变换工段 (7) 3.4 变换气脱硫与脱碳 (8) 3.5 碳化工段 (8) 3.5.1 气体流程 (8) 3.5.2 液体流程 (9) 3.6 甲醇合成工段 (9) 3.7 精炼工段 (10) 3.8 压缩工段 (10) 3.9 氨合成工段 (11) 3.10 冷冻工段 (12) 第四章合成氨的节能技术 (13) 4.1 选择先进的节能工艺 (13) 4.2 回收各项余热和余能进行热能综合利用 (14) 参考文献 (16)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1.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均为白色晶体 B.加热均易分解 C.均可用作化肥 D.可与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混合施用 2.(2010·北京四中高一期末)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NH3·H2O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4Cl 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B.盐酸、氨气 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D.石灰水、二氧化硫 5.[双选题]下列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A.在浓氨水中加NaOH固体并加热 B.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C.加热分解NH 4Cl晶体 D.加热消石灰和NH4Cl的固体混合 物 6.(2010·扬州中学高一期末)已知NH3 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一个收集满NH3,另一个收集HCl气体未满,做喷泉实验,如图所示,喷泉实验停止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及静止时液面高度的影响)

()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7.(2010·屯溪高一检测)在研究合成氨方法及其催化作用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 B.氨水是电解质 C.氨气遇到浓盐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常用的肥料种类

常用的肥料种类 1、化肥,就是无机肥。比如各种氮、磷、钾肥或复合肥等。 化肥在种植业常用的有;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氯化钾,各种复合肥,果树上还可以用长效肥如:过石,或叫过磷酸钙. (1)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酰胺态氮)、销铵(由于安全性问题较少使用)、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 (2)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3)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4)复、混肥料:即肥料中含有两种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二元复、混肥料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三元复、混肥料。其中混肥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 (5)微量元素肥料和某些中量元素肥料:前者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后者如钙、镁、硫等肥料。 2、农家肥,就是有机肥。比如粪便、腐烂的动物尸体或腐熟的植物等。 有机肥象猪粪\鸡粪,各种腐熟的枯枝落叶,草木灰等都可以做肥料。 常用肥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什么是肥料? 肥料是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它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菌肥)。 2、什么是有机肥料?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质。包括经沤制、处理的生活垃圾、家禽家畜粪便、植物残体等。 特点是: (1)含养分全面; (2)含有大量有机质; (3)肥效稳定长久; (4)种类多、数量大、来源广、成本低; (5)养分含量低、施用量大,积造、施用不便。 3、什么是无机肥料? 由提取、物理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的,标明的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包括单一肥料和复

番茄“2+X” 氮肥总量控制田间试验方案

平川区番茄“2+X”氮肥总量控制 田间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本试验目的是研究番茄氮肥最佳用量,进一步修正和完善番茄氮肥优化施肥技术,集成番茄优化施肥技术。 二、试验作物:温室番茄,试验品种:。 三、试验设计 设计依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版),试验采用“2+X”方案,“2”是指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2 个处理为基础的对比施肥试验研究;本试验方案“X”是特指针对氮素养分而进行的进一步研究试验。其中常规施肥是当地大多数农户在蔬菜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则为当地近期获得的蔬菜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技术;“X”处理中涉及有机肥、磷钾肥的用量、施肥时期等应接近于优化管理。 本试验在施用适量有机肥为底肥的基础上进行,设5个处理2次重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30m2,共450 m2宽度和长度不小于4米。试验处理:(1)无氮区;(2)70%的优化施氮量;(3)优化施氮量;(4)130%的优化施氮量;(5)常规施肥。有机肥选用腐熟好的鸡粪2方作肥底,磷钾肥施用以及其他管理措施一致。各处理详见下表:

推荐2水平施肥量为:氮肥(N)40千克/亩,磷肥(P2O5)35千克/亩,钾肥25(K2O)千克/亩。目标产量:8000千克/亩。 表2、番茄氮肥总量控制试验各处理施肥量

1、试验地点:选择在番茄栽培集中的蔬菜区宝积乡吊沟村农户郭加元的大棚中。地块平坦、整齐、肥力中等、均匀,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前三茬均为甜瓜。 2、土壤测试:取土化验土壤有机质(g/kg)、硝态氮(mg/kg)、有效磷(mg/kg)、速效钾(mg/kg)、pH值等。 3、调查与记载: 3.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户主、试验地地形、土壤类型、土壤质地、肥力等级、代表面积(hm2)、前茬作物名称、前茬作物施肥量(有机肥、氮(N)、磷(P2O5)、钾(K2O)、其他)、前茬作物产量、常规施肥数量等。 3.2管理情况:整地、播种、移栽、施肥、灌水、排水、中耕、防治病虫害、收获等田间操作的方法、时间、数量,其它农事活动及灾害。 3.3生物学性状调查:施肥后,对作物的生物学性状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