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好施用

7.3 常用化学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工业一般以空气中的氮气(N2)和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中的氢气(H2)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条件下合成氨,再经多种氨加工流程,生产各种商品氮肥。合成氨的基本反应如下:

合成的氨可直接作氮肥施用,也是加工其它氮肥的基本原料。氨在常温常压是气体,部分理化性质如表7-2。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肥料以液氨和由液氨配制的流体复混肥比例较高,西欧、前苏联生产硝铵较多,中国、日本以及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尿素。1995年我国的氮肥结构中,碳酸氢铵氮899.7×104吨,占总产量的48.4%;尿素氮805.7×104吨,占43.4%,其余的含氮肥料包括:氯化铵、硝酸铵、磷铵、硝酸磷肥、硫酸铵、氨水等一共151.4×104吨,占8.2%。

表7-2 氨的部分理化性质

)性质

氨(NH

3

分子量17.03

含N,% 82.0

沸点-33.4℃

冰点-77.7℃

液体密度637.8g/L(0℃)

蒸气密度0.708g/L(0℃)

气化热 4.42kJ/g(-33.4℃)

对化学氮肥来说,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最常用的是按含氮基团进行分类。据此,可以将化学氮肥分为铵(氨)态氮肥、硝态(硝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四类。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可将肥料加工成缓释的长效肥料,由于其性质有别于一般化学肥料,故也将之作为一类肥料加以介绍。

7.3.1 铵(氨)态氮肥

养分标明量为铵盐(氨)形态氮的单质氮肥称为铵(氨)态氮肥。如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它们的共同点包括:(1)易溶于水,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速;(2)肥料中的铵离子解离后能与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态阳离子交换而被吸附在胶粒上,在土壤中移动性不大,不易流失;(3)在碱性环境中易分解释放出氨气,尤其是液态氮肥和不稳定的固态氮肥本身就易挥发,与碱性物质接触后挥发损失加剧;(4)在通气条件良好的土壤中,铵(氨)态氮可进行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使化肥氮易遭流失和反硝化损失。

7.3.1.1 碳酸氢铵(ammonium bicarbonate)

碳酸氢铵简称碳铵。自1958年我国第一套小型生产装置试产以来,已生产了近半个世纪,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氮肥品种。到1995年,年产量达899.7×104吨,占氮肥总产量的48.4%,仍居各氮肥品种之首。其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碳铵是一种无色或白色化合物,呈粒状、板状、粉状或柱状细结晶,比重1.57,容重0.75,易溶于水,0℃时的溶解度为11%,20℃时为21%,40℃时为35%。

碳铵是酸式碳酸盐。由于碳酸是一种极弱的酸,常温下氨是一个活泼的气体分子。二者结合生成的碳铵分子极不稳定,即使在常温(20℃)条件下,也很易分解为氨、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式为:

由该反应式可见,碳铵分解的过程是一个损失氮素和加速潮解的过程,是造成贮藏期间碳铵结块和施用后可能灼伤作物的基本原因。影响碳铵分解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肥料本身的含水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由碳铵分解的三个组分,将迅速提高其蒸汽分压(表7-3)10℃时的碳铵蒸气分压仅为0.171千帕,占正常大气压101千帕的0.17%,此时碳铵分解很慢。20℃时,碳铵蒸汽分压上升到0.597千帕,虽比10℃时增加近3.5倍,但碳铵分解仍较慢,30℃时,碳铵蒸汽分压达到10℃时的11.3倍。碳铵开始大量分解。随着温度的进一步提高,碳铵蒸汽分压迅速增加,碳铵剧烈分解。

表7-3 不同温度下碳铵的蒸汽分压

温度(℃)蒸汽分压(kPa) 温度(℃)蒸汽分压(kPa)

10 20 30 0.171 0.597 1.930 40 50 60 5.69 42.70 101.00

由于碳铵生产过程中不能用常法加热干燥,故碳铵产品常含有吸湿水约3.5%,高的可达5.0%。较高的水分含量导致碳铵潮解、结块,敞开时加速其挥发。一般来说,碳铵水分含量<0.5%称干燥碳铵,常温下不易分解;含水量<2.5%时分解较慢;若含水量>3.5%,分解明显加快。农用碳铵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3.5%以下。

碳铵结晶体的粒度,由于影响其表面积和吸湿水含量,因此也能明显影响其分解挥发(表7-4)

表7-4 不同粒度碳铵的分解挥发(20±5℃)

结晶粒度 (mm) 不同放置天数后碳铵的分解失重

(%) 3 5 7 10

>0.9 0.85 0.45 <0.18 1.5 2.0 2.0 5.0 4.5 6.0 7.5 14.0 9.5 13.5 18.0 34.0 20.0 26.5

34.5 62.0

目前,小氮肥厂广泛采用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来增大碳铵晶粒。如添加十五烷基磺酰氯、十烷基苯磺酸铵等,效果很好。

虽然碳铵的化学性质不稳定,但其农化性质较好。碳铵是无酸根残留的氮肥,其分解产物氨、水、二氧化碳都是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不产生有害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长期施用不影响土质,是较安全的氮肥品种之一。

碳铵施入土壤后很快电离成铵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铵离子很容易被土粒吸附,不易随水移动。因此,只要碳铵能较完全地接触土壤,被土粒充分吸附,则施用后的挥发并不比其它氮肥明显的高。有些条件下,如在石灰性土壤上,深施后还可能比其它氮肥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国对碳铵的生产、运销和施用已积累了较成熟的经验。生产上以降低产品含水量和防止结块、分解为中心,已广泛采用加入添加剂、机械压粒及化学改性等多种方法提高产品质量。机械压粒是将细晶状碳铵压成粒重约1克的颗粒状,可减少表面积,降低分解挥发程度。化学改性是指在碳铵产品中加入一定量的磷酸铵和氧化镁,使其发生反应以吸收碳铵中的吸湿水,形成磷酸镁铵,使产品稳定和干燥。反应式如下:

改性碳铵可较长期存放而不致结块。田间肥效亦高于普通碳铵。并可作为生产三元复合肥的原料。

碳铵的合理施用原则和方法一直在不断发展。施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掌握不离土、不离水的施肥原则。把碳铵深施覆土,使其不离开水土,这样有利于土粒对肥料铵的吸附保持,持久不断地对作物供肥。深施的方法包括作基肥铺底深施、全层深施、分层深施,也可作追肥沟施和穴施。其中,结合耕耙作业将碳铵作基肥深施,较方便而省工,肥效较高而稳定,推广应用面积最大。

7.3.1.2硫酸铵(ammonium sulfate)

硫酸铵肥料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NH4)2SO4, 简称硫铵,俗称肥田粉。硫铵是我国使用和生产最早的氮肥品种。1906年,上海进口的第一批化肥就是硫铵。

硫酸铵肥料为白色结晶,若为工业副产品或产品中混有杂质时常呈微黄、青绿、棕红、灰色等杂色,含氮率为20%~21%。硫酸铵肥料较为稳定,分解温度高达280℃。不易吸湿,20℃时的临界吸湿点在相对湿度81%。易溶于水,0℃时溶解度达70g/100g水,肥效较快,且稳定。硫铵在世界氮素化肥发展初期增长很快,应用广泛,在氮肥中所占比例高。我国长期将硫铵作为标准氮肥品种,商业上所谓的“标氮”,即以硫铵的含氮量20%作为统计氮肥商品数量的单位。

目前,硫铵在我国氮肥总量中所占比重已很小,多数是炼焦等工业的副产品。我国现行硫铵产品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含氮20.5%~21.0%、含水分0.1%~0.5%、含游离酸<0.3%。

硫酸铵肥料中除含有氮之外,还含硫25.6%左右,也是一种重要的硫肥。硫铵与普通过磷酸钙肥料一样,是补充土壤硫素营养的重要物质来源。

硫酸铵肥料施入土壤以后,很快地溶于土壤溶液并电离成铵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于作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选择性,吸收铵离子的数量多于硫酸根的数量,在土壤中残留较多的硫酸根离子,与氢离子(来自土壤或根表面铵的交换或吸收)结合,使土壤变酸。肥料中离子态养分经植物吸收利用后,其残留部分导致介质酸度提高的肥料称之为生理酸性肥料。

硫酸铵肥料中的硫酸根在还原性较强的土壤上可通过生物化学过程还原为硫化氢,硫化氢可侵入作物根细胞,使根变黑,部分乃至全部丧失吸收功能。当土壤中有较多的亚铁离子存在时,由于亚铁离子可与硫化氢形成硫化亚铁沉淀,而作为硫化氢的解毒剂。当然,如果在根内输导组织中形成硫化亚铁沉淀则同样会阻碍作物根系的吸收。

除还原性很强的土壤外,硫酸铵适用于在各种土壤和各类作物上施用。可作基肥、追肥、种肥。作基肥时,不论旱地或水田宜结合耕作进行深施,以利保肥和作物吸收利用,在旱地或雨水较少的地区,基肥效果更好。作追肥时,旱地可在作物根系附近开沟条施或穴施,干、湿施均可,施后覆土。硫酸铵较宜于作种肥,注意控制用量,以防止对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7.3.1.3 氯化铵(ammonium chloride)

氯化铵肥料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NH4Cl,简称氯铵。氯化铵肥料可以直接由盐酸吸收氨制造,但其主要来源则是作为联碱工业的联产品。氯铵中的氯根来自食盐,铵离子来自碳酸氢铵。生产过程的总反应式为:

每生产一吨纯碱,可联产约1吨氯铵,随着我国联碱工业的发展,联产氯铵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氯铵肥料为白色结晶,含杂质时常呈黄色,含氮量为24%~25%。氯铵临界吸湿点较高,20℃时为相对湿度79.3%,接近硫铵,但肥料产品中由于混有食盐、游离碳酸氢铵等,有氨味,吸湿性比硫铵稍大,易结块,甚至潮解,生产上有时将之精制并粒状化来降低其吸湿性。氯铵的溶解度比硫铵低,20℃时,100g水中可溶解37g。氯铵肥效迅速,与硫铵一样,也属于生理酸性肥料。作为联碱工业的联产品,其质量标准为:含NH4Cl 90%~95%,含N24%~25%,NaCl 0.6%~1.0%,碳铵等其它杂质<3.0%,水分1.5%~3.0%。

氯铵施入土壤后,遇水很快电离成铵离子和氯根,铵离子被土壤胶体吸附,氯根则与被交换出来的阳离子生成水溶性化合物。在酸性土壤中,氯根与被交换下来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盐酸,使土壤溶液酸性加强。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中,氯铵与土壤胶体作用的结果生成氯化钙。氯化钙易溶于水,在雨季及排水良好的地区可被淋洗流失,可能造成土壤胶体品质下降。而在干旱地区或排水不良的盐渍土壤中,氯化钙在土壤溶液中积累,造成溶液盐浓度增高,也不利于作物生长。

氯铵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比硫铵慢,这是由于氯铵肥料中含有的大量氯根对硝化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就使得氯铵中的铵态氮的硝化流失减少。氯铵不象硫铵那样在强还原性土壤上会还原生成有害物质,因而施用于水田的效果往往比硫铵更好、更安全。但由于其副成分氯根比硫酸根具有更高的活性,能与土壤中两价、三价阳离子形成可溶性物质,增加土壤中盐基离子的淋洗或积聚,长期施用或造成土壤板结,或造成更强盐渍化。因此,在酸性土壤上施用应适当配施石灰,在盐渍土上应尽可能避免大量施用,氯铵不宜作

种肥,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

此外,诸如马铃薯、亚麻、烟草、甘薯、茶等作物为明显的“忌氯”作物。施用氯铵肥料能降低作物块根、块茎的淀粉含量,影响烟草的燃烧性与气味,降低亚麻、茶叶产品品质等。

7.3.1.4 氨水(ammonia water)

氨水肥料主要成分的分子式为NH4OH或NH3·H2O,含氮12%~16%,作为副产品的氨水含氮量可能更低。

氨水是液体肥料,呈强碱性,并有强烈的腐蚀性,除挥发性强之外,还有渗漏问题。旱地施用氨水无论作基肥或是追肥都应开沟深施,并兑水稀释数倍,以免灼伤植物,水田淌灌,亦可在水稻插秧前结合旋耕犁耕将氨水施入田中。贮运过程中,应注意防挥发、防渗漏、防腐蚀。

7.3.1.5 液氨(liquid ammonia)

液氨又称液体氨,是将氨气压缩为液态直接作肥料施用。液氨肥料有效成分的分子式为NH3,含氮率高达82%,是含氮率最高的氮肥品种。将液氨直接用作氮肥始于本世纪30年代的美国。本世纪50年代之后,液氨施用技术趋于成熟,引起世界各国重视。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墨西哥等国,液氨施用已具相当规模。

7.3.2 硝态氮肥与硝铵态氮肥

养分标明量为硝酸盐形态的氮肥为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钙等。养分标明量为硝酸盐和铵盐形态的氮肥称为硝铵态氮肥。如硝酸铵。其共同点:(1)易溶于水,速效,吸湿性强,易结块;(2)硝酸根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在土壤溶液中易随水移动;(3)在土壤中,硝酸根可经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游离的分子态氮(氮气)和多种氧化氮气体(NO、N2O等)而丧失肥效;(4)多数硝态氮肥能助燃或本身就易燃易爆,在贮运过程中应注意安全。

7.3.2.1 硝酸铵(ammonium nitrate)

硝酸铵肥料简称为硝铵,其有效成分分子式为NH4NO3,硝铵是当前世界上的一个主要氮肥品种。二次世界大战后硝铵在原苏联和欧美各国发展较快,在氮肥中所占比例较高。我国从50年代起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先后建立了几十个硝铵厂。工业上生产硝铵是将合成氨在高温、高压及铂催化条件下生成硝酸,再由硝酸吸收铵生成硝铵。

硝铵肥料含氮率为33%~35%。目前生产的硝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结晶的白色细粒,另一种是白色或浅黄色颗粒。细粒状的硝铵吸湿性很强,徐徐干燥时,容易结成硬块,空气湿度大的季节会潮解变成液体,湿度变化剧烈和无遮盖贮存时,硝铵体积可以增大,以致使包装破裂,贮存时应注意防潮。颗粒硝铵如表面附有诸如矿质油、石蜡、磷灰土粉等防湿剂,吸湿性较小,可以在纸袋中保存,但也应注意防潮。

硝铵肥料施入土壤后,很快溶解于土壤溶液中,并电离为移动性较小的铵离子和移动性很大的硝酸根离子。由于二者均能被作物较好地吸收利用,因此硝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成分的氮肥,属于生理中性肥料。由于硝酸根较大的移动性,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将硝铵作基肥和雨季追肥施用。硝酸铵作旱地追肥效果较好。硝酸铵适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但不宜于水田。

硝铵不宜作种肥,因为其吸湿溶解后盐渍危害严重,影响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

出于贮运与施用安全的考虑,以及硝态氮的水解及食物污染问题,有些国家明确控制硝态氮肥的施用范围与数量。

硝铵的改性是改善其吸湿性和防止燃爆危险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硝铵改性氮肥是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硝酸铵钙又名石灰硝铵,其主要成分NH4NO3、CaCO3,含氮率约20%,其加工方法是将硝铵与碳酸钙混合共熔而成。硫硝酸铵则由硝铵(74%左右)与硫铵(26%左右)混合共熔而成;或由硝硫酸混合后吸收氨,结晶、干燥成粒而成。

7.3.2.2 硝酸钠(sodium nitrate)

硝酸钠又名智利硝石,因盛产于智利而闻名。除天然矿藏外,硝酸钠也可利用硝酸进行加工生产。其有效成分分子式为NaNO3。

硝酸钠含氮量为15%~16%,商品呈白色或浅色结晶,易溶于水,10℃时溶解度为96g/100g,20℃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74.7%,比硝铵稳定。国外长期将硝酸钠施用于烟草、棉花等旱作物上,肥效较好。对一些喜

钠作物,如甜菜、菠菜等肥效常高于其它氮肥。

7.3.2.3 硝酸钙(calsium nitrate)

硝酸钙常由碳酸钙与硝酸反应生成,也是某些工业流程(如冷冻法生产硝酸磷肥)的副产品。其有效成分分子式为Ca(NO3)2。

硝酸钙纯品为白色细结晶,肥料级硝酸钙为灰色或淡黄色颗粒。其含氮率为13%~15%。硝酸钙肥料极易吸湿,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的54.8%,很容易在空气中潮解自溶,贮运中应注意密封。硝酸钙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硝酸钙在作物吸收过程中表现出较弱的碱性,但由于含有充足的钙离子并不致引起副作用,故适用于多种土壤和作物。含有19%的水溶性钙对蔬菜、果树、花生、烟草等作物尤其适宜。

7.3.3 酰胺态氮肥(amide nitrogen fertilizer)

养分标明量为酰胺形态氮的氮肥称为酰胺态氮肥,如尿素(urea)。

尿素是人工合成的第一个有机物,但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新鲜人粪中含尿素0.4%。尿素作为氮肥始于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尿素含氮量高,用途广和工业生产流程的不断改进,尿素生产在世界各国发展很快。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建立中型尿素厂。1973年后,随着年产30万吨合成氨的大型尿素厂陆续兴建,我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尿素生产国。尿素已成为我国氮肥生产中最重要的品种之一。尿素肥料的有效成分分子式为CO(NH2)2,化学上又称之为脲。

尿素肥料的含氮率为45%~46%,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呈针状或棱柱状晶体,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肥料多为颗粒状,并加用防湿剂制成一种半透明颗粒。在气温为20℃以下时,吸湿性较弱。随着气温升高,其吸湿性明显增强。尿素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的80%,但至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因此,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此外,尿素与其它肥料混合时会明显降低吸湿点。30℃时与硫铵混合,可降至相对湿度的56.4%,与氯化钾混合可降至60.3%,与硝铵混合可降至18.1%,尿素肥料与其它肥料掺混时应特别注意这一问题。大粒尿素的生产与试用实践表明,这种尿素能较好地防止吸湿和延长肥效。

尿素易溶于水,20℃时的溶解度为105g/100g,比硫铵高出一倍。尿素为中性有机分子,在水解转化前不带电荷,不易被土粒吸附,故很易随水移动和流失。

尿素一经施入土壤,在脲酶催化作用下即开始水解。脲酶由多种土壤微生物所分泌,也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体内。脲酶数量及其活性常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有密切关系。表土中脲酶比心土和底土中多。尿素水解的反应式为:

尿素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及施肥方式等有关。湿度适宜时,气温越高水解速率越大。一般来说,当气温为10℃左右时,全部水解约需1~2周,20℃时约4~5天,30℃时约1~3天。

作物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尿素分子,但数量不大。施入土壤的尿素主要以水解后形成的铵和硝化后的硝态氮形态被吸收。因而,尿素施入土壤后表现出的许多农化性质与碳铵相类似。

尿素水解后由于生成了氨气,氨挥发损失成为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若将尿素撒施于水田表面,由于水解后产生氨,稻田水层的pH值明显上升(有时可达到9.0以上),加上水层中藻类快速生长大量利用二氧化碳,使水中的氢氧根难以与二氧化碳结合,氨挥发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尿素即便是用于酸性土壤水田,同样也存着氨挥发问题。尿素用于水田后的氨挥发损失可占施入氮量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大都在10%~30%,约占水田氮损失总量的50%~80%。尿素用于旱地的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于pH>7.5的石灰性或碱性土壤上,损失量可占施入氮量的12%~60%。

尿素可用作基肥和追肥。因其供应养分快、养分含量高、物理性状好,尤其适合于作追肥施用,有条件时,追肥同样要强调深施,至少要保证能以水带肥,以减少肥料损失数量。

尿素以中性反应的分子态溶于水,水溶液离子强度较小,直接接触作物茎叶不易发生危害;尿素分子体

积小,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有利于作物吸收、运输;尿素进入叶内,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很少,即使发生,也容易恢复。由于尿素的这些特点,使其作为根外追肥特别合适。尿素作根外追肥时的浓度一般为0.5%~2.0%,因不同作物而异(表7-5)

根外追施尿素肥料宜在早晨或傍晚,喷施液量取决于植株大小、叶片状况等。一般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作根外追施的尿素肥料的缩二脲含量一般不得超过0.5%,尤其是幼苗期作物对其较敏感,受缩二脲危害的叶片叶绿素合成障碍,叶片上出现失绿、黄化甚至白化的斑块或条纹。

表7-5 几种作物喷施尿素的参考浓度

作物种类建议喷施浓度(%)

稻、麦、禾本科牧草2.0

黄瓜 1.0~1.5

萝卜、白菜、菠菜、甘蓝 1.0

西瓜、茄子、甘薯、花生、柑桔0.4~0.8

桑、茶、苹果、梨、葡萄0.5

柿子、番茄、草莓、温室黄瓜及茄子、花卉0.2~0.3

氰氨化钙,俗称石灰氮,也是一种有机氮肥,其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aCN2,含氮率约为20%~22%。氰氨化钙施入土壤后发生以下水解过程:

由于这一水解过程的产物是尿素,故也有人将氰氨化钙肥料归入酰胺态氮肥。氰氨化钙除用作肥料外,尚可用作除莠剂、杀虫剂、杀菌剂、脱叶剂及在血吸虫防治上作杀灭钉螺等用。氰氨化钙肥料在浙江省有少量生产,作为肥料使用国内已极少见。

7.3.4 缓释氮肥(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缓释氮肥又称长效氮肥,是指由化学或物理法制成能延缓养分释放速率,可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氮肥。如脲甲醛、包膜氮肥等。这类肥料有如下优点:(1)降低土壤溶液中氮的浓度,减少氮的挥发、淋失及反硝化损失;(2)肥效缓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作物全生育期对氮素的需要;(3)可以减少施肥次数而一次性大量施用不致出现烧苗现象,减少了部分密植作物后期田间追肥的麻烦。

一般将长效氮肥分为两类:一是合成的有机长效氮肥,二是包膜氮肥。

7.3.4.1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organic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合成有机长效氮肥主要包括尿素甲醛缩合物、尿素乙醛缩合物以及少数酰胺类化合物。

脲甲醛代号UF,是以尿素为基体加入一定量的甲醛经催化剂催化合成的一系列直链化合物,其反应式如下:

由上可见,脲甲醛的主要成分为直链甲撑的聚合物,含尿素分子2~6个,为白色粒状或粉状的无臭固体,其成分依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U/F )、催化剂及反应条件而定。脲甲醛的全氮含量、冷水溶性氮、冷水不溶性氮和热水不溶性氮及氮素活度指数列于表7-6,其溶解度与直链长短有关,一般短链聚合物较长链聚合物溶解度大,不同链长聚合物的适当比例决定着其施入土壤后的溶解、释放速率。

表7-6?? 脲甲醛的组分及性质

U/F

全?? 氮

冷水溶性氮(%) 冷水不溶性氮(%) 热水不 溶性氮(%) 氮素活度* 指数(AI ) 理论值 测定结果 按残渣(干)计算 按原量 计算 1.0

1.20

1.25

1.30

1.40

1.50

37.0 38.0 38.2 38.4 38.0 40.0

36.7. ---- 38.4 38.8 37.1 39.7 0.39 3.8 6.5 8.4 11.8 19.0 37.5 38.0 38.0 38.3 38.5 38.6 37.3 31.0 31.0 26.8 26.6 18.6 34.5 25.2 19.1 15.9 13.5 5.7 7.5 18.7 38.3 40.7 49.2 69.4

脲甲醛施入土壤后,虽可能有一部分化学分解作用,但主要是依靠微生物分解释放,不易淋溶损失。在适宜条件下,微生物以下列过程将之水解:

脲甲醛水解产物为尿素与甲醛,尿素继续水解为氨、二氧化碳等供作物吸收利用,而甲醛则留在土壤中,在它未挥发或分解之前,对作物和微生物生长均有副作用。脲甲醛施入土壤后矿化速率与尿素和甲醛的摩尔比(U/F )、活度指数、土壤温度、土壤pH 以及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其它条件有关。当U/F<1时,脲甲醛在土壤中几乎不发生分解;U/F 在1.2~1.5之间,脲甲醛在土壤中可以逐步矿化。U/F 在1.6~3.0之间,脲甲醛在土壤中矿化较快,但过多的尿素投料,使产品失去长效性特征,还会造成产品易吸潮、结块。

脲乙醛 代号CDU ,又名丁烯叉二脲,由乙醛缩合为丁烯叉醛,在酸性条件下再与尿素结合而成。 脲乙醛为白色粉状物,含氮量为28%~32%,溶点为259℃~260℃。该肥料产品在土壤中的溶解与温度及酸度密切相关。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和土壤溶液酸度的增加,其溶解度增大。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0.06g/100g,而在3%硫酸溶液中溶解度为4.3g/100g。因此,脲乙醛在酸性土壤上的供肥速率大于在碱性土壤上的供肥速率。脲乙醛在土壤中分解的最终产物是尿素和β-羟基丁醛,尿素进一步水解或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而β-羟基丁醛则被土壤微生物氧化分解成CO2和水,并无残毒。

脲异丁醛代号为IBDU,又名异丁叉二脲,是尿素与异丁醛缩合的产物。脲异丁醛肥料为白色颗粒状或粉状,含氮率在31%左右,不吸湿,水溶性很低。在室温下,100克水的溶出物中只含有0.01~0.1克氮。在土壤中,则较容易在微生物作用下水解为尿素和异丁醛,环境中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pH有利于这种水解作用。脲异丁醛具有如下优点:(1)水解产物异丁醛易分解,无残毒;(2)生产脲异丁醛的重要原料异丁醛是生产2-乙基己醇的副产品,廉价易得;(3)脲异丁醛是脲醛缩合物中对水稻最好的氮肥品种,其肥效相当于等氮量水溶性氮肥的104%~125%;热水不溶性氮仅0.9%,其利用率比脲甲醛大一倍;(4)施用方法灵活,可单独施用,也可作为混合肥料或复合肥料的组成成分。可以按任何比例与过磷酸钙、熔融磷酸镁、磷酸氢二铵、尿素、氯化钾等肥料混合施用。

草酰胺代号为OA。过去是用草酸与酰胺进行合成,成本太高。现在以塑料工业的副产品氰酸作原料,用硝酸铜作接触剂,在常压低温(50℃~80℃)下直接合成,成本较低,成品纯度可达到99%。草酰胺肥料产品呈白色粉状或粒状,含氮率为31%左右。室温下,100克水中约能溶解0.02克草酰胺,但一旦施入土壤,草酰胺则较易水解生成草胺酸和草酸,同时释放出氢氧化铵。其反应式为:

草酰胺对玉米的肥效与硝酸铵相似,呈粒状时养分释放减慢,但快于脲醛肥料。

7.3.4.2 包膜缓释氮肥(coated slow-release nitrogen fertilizer)

包膜缓释氮肥是指以降低氮肥溶解性能和控制养分释放速率为主要目的在其颗粒表面包上一层或数层

半透性或难溶性的其它薄层物质而制成的肥料,如硫磺包膜尿素等。常采用的包膜材料有硫磺、树脂、聚乙烯、石蜡、沥青、油脂、磷矿粉、钙镁磷肥等。包膜肥料制造方法简单,比较成熟的产品主要有硫衣尿素、塑料胶膜包衣硝铵、沥青石蜡包衣碳铵、钙镁磷肥包衣碳铵等。包膜肥料主要是通过膜孔扩散、包膜逐渐分解以及水分透过包膜进入膜内膨胀使包膜破裂等过程释放出养分。

硫磺包膜尿素(sulfur coated urea)代号SCU,简称硫包尿素。包膜的主要成分除硫磺粉外,还有胶结剂和杀菌剂。在硫包膜过程中胶结剂对密封裂缝和细孔是必需的,而杀菌剂则是为了防止包膜物质过快地被微生物分解而降低包膜缓释作用。硫包尿素的含氮率范围在10%~37%,取决于硫膜的厚度,一般通过调节硫膜的厚度可改变其氮素释放速率。硫包尿素只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使包膜中硫逐步氧化,颗粒分解而释放氮素。硫被氧化后,能产生硫酸,从而导致土壤酸化:

较大量的SO42-在通透性很差的水田中,可能被还原,产生硫化氢,对水稻产生毒害作用。因此,在囊水水稻田中不宜大量施用硫包膜尿素肥料。

硫包膜尿素肥料中氮的释放速率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有较密切的关系,凡是对微生物活动有影响的因素均对该肥料的释放速率会产生影响。其中,温度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因子,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加快硫包尿素的供氮速率。

由于硫氧化后可形成硫酸,硫包尿素作为盐渍化土壤上的氮素来源是有益的,它可以在阻止盐渍土脱盐过程中pH值升高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塑料包膜氮肥由于合成长效肥料一般成本较高,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正在大力研究用合成塑料(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等)包膜长效氮肥,以减缓水溶性氮肥进入土壤溶液的速率。用塑料包膜的氮肥主要有尿素、硝铵、硫铵等。采用特殊工艺可以使包膜上含有一定大小与数量的细孔,这些细孔具有微弱而适度的透水能力。当土壤温度升高、水分增多时,肥料将逐渐向作物释放氮素。塑料包膜肥料不会结块也不会散开,可以与种子同时进入土壤,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劳力。根据不同土壤、气候条件和作物营养阶段特性控制包膜

的厚度或选择不同包膜厚度肥料的组合,即可较好地满足整个作物生长期的氮素养分供应。

长效碳酸氢铵(lasting ammonium bicarbonate)又称长效碳铵。在碳铵粒肥表面包上一层钙镁磷肥。在酸性介质中钙镁磷肥与碳铵粒肥表面起作用,形成灰黑色的磷酸镁铵包膜。这样既阻止了碳铵的挥发,又控制了氮的释放,延长肥效。包膜物质还能向作物提供磷、镁、钙等营养元素。由于长效碳铵物理性状的改良,使其便于机械化施肥。制造长效碳铵的工艺流程是:将碳铵粉与白云石熟粉掺混→用对辊式造粒机压制粒肥→将粒肥滚磨刨去棱角→粒肥表面酸化→酸化粒肥成膜→封面→扑粉→制得黑色核形颗料状成品。如生产含碳铵73%,白云石熟粉4%,水分3%,膜壳20%的长效碳铵,其养分含量为氮11%~12%,全磷1.0%~1.5%。由于膜壳致密、坚硬,不溶于水而溶于弱酸,这样就使得长效碳铵在作物根际释放较快,而在根外土壤中释放较慢成为可能。长效碳铵主要是气态从膜内逸出,因此封面量、温度以及淹水等条件都会影响长效碳铵的释放速率。封面料用量多,释放慢;温度升高,释放速率增大;在淹水土壤中比旱地土壤中释放慢。

除了硫磺包膜尿素、塑料包膜氮肥、长效碳铵等包膜长效氮肥外,广州氮肥厂研制成一种高效涂层氮肥。即在尿素颗粒表面喷涂含有少量氮、钾、镁及微量元素的混合液,使尿素的释放速率减慢,高效涂层氮肥呈黄色小粒状,与普通尿素相比,具有释放氮素平稳、肥效稳长、氮肥利用率较高等特点。

目前,尚有人在继续致力于研究开发专用复合控释肥料,如果能达到预期目标,则可望生产出一种更为灵活、实用的长效肥料新品种。

7.3.5 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氮肥在作物生产过程上由于对作物产量的调控能力最强,因此使用量最大、使用次数最频繁。氮肥施入土壤后的转化比较复杂、涉及到化学、生物化学等许多过程。不同形态氮素的相互转化造成了肥料氮在土壤中较易发生挥发、逸散、流失,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可能污染大气和水体。因此,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就愈显重要。

7.3.5.1 氮肥的合理分配

氮肥的合理分配主要依据土壤条件、作物氮素营养特性及氮肥本身的特性确定。

土壤条件土壤酸、碱性是选用氮肥的重要依据。碱性土壤上应选用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这样有利于通过施肥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也有利于土壤中多种营养元素对作物有效性的提高。盐碱土上应注意避免施用能大量增加土壤盐分的肥料,以免对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在低洼、囊水等易出现强还原性的土壤上,不应分配硫酸铵等含硫肥料,以防止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生成,在水田中也不宜分配硝态氮肥,以防止随水流失或反硝化脱氮损失。

土壤氮素养分供应水平及其他养分供应水平也是氮肥分配的重要依据。

作物营养特性不同作物种类对氮肥的需要数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来说,叶菜类尤其是绿叶菜类、桑、茶、水稻、小麦、高梁、玉米等作物需氮较多,应多分配氮肥。而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由于有根瘤,可以进行共生固氮,只需在生长初期施用少量氮肥。甘薯、马铃薯、甜菜、甘蔗等淀粉和糖类作用一般只在生长初期需要充足的氮素供应,形成适当大小的营养体,以增强光合作用,而在生长发育后期,氮素供应过多则会影响淀粉和糖分的积累,反而降低产量和品质。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异。耐肥品种,一般产量较高,需氮量也较大;耐瘠品种,需氮量较小,产量往往也较低。

7.3.5.2 氮肥施用量的确定

生产、科研实践证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和增产效果逐渐下降。据统计,1993/1994年度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消耗氮肥高达188kgN,比同期世界平均消耗50.3kgN的水平高出3.7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过量施用氮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质量破坏,已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恢复和重建其良好生态系统将要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

从国外在一些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上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结果来看,在配合磷、钾等其它元素肥料的基础上,每季作物的施氮量大约在150kgN/ha左右,当然,具体施氮量应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

7.3.5.3 提高氮肥利用率

氮素损失直接减少了土壤中作物可利用态氮量,降低氮肥的增产作用。离开土壤中作物根系密集层的氮素以不同形态进入水体或大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减少氮素损失,是农业氮素管理的中

心任务之一。

为了减少氮素损失,应根据氮素在土壤中的主要理化、生化、农化行为,遵循如下原则。

严格控制氮肥的主要损失途径。除少数渗漏性较强的砂性水田土壤外,一般在水稻生长期间化肥氮的淋洗损失并不多,田面水的径流损失也较易得到控制,减少氨挥发和硝化—反硝化损失应作为重点。针对氨挥发,可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施肥后田面水的pH及铵的浓度。为了降低田面水的pH,可以采用添加杀藻剂的方法,以抑制日间田面水pH的上升。减少田面水中铵的浓度最有效的措施是深施、分次施、选用缓释肥料,也可以采用无水层混施、“以水带氮”等。除了这些措施之外,为了减少田面水氨的挥发,有人尝试在水表面进行覆膜处理。由于铵态氮是氨挥发和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共同源,因此这两种损失机制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采取措施时,应考虑到能使氮素的总损失量降至最低。由于铵态氮肥的深施还可以减缓土壤中硝化作用速率,也为减少硝态氮的淋洗损失以及反硝化脱氮损失创造了条件。同样地,在旱地上也应将氮肥分次施用,添加硝化抑制剂,采取适宜的水肥综合管理措施等来减少氮素的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除了平衡施肥、正确推荐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时期之外,还可以包括两类,一是采用更适宜的田间管理技术,二是在化学氮肥中添加特殊化学物质。

田间水肥综合管理也能起到类似于深施的作用,达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目的。比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施肥后的上水或灌溉将肥料带入土层至一定深度,使土壤表层所残留氮的浓度较低,从而减少氮素损失。

使用脲酶抑制剂是提高尿素肥料利用率的一个便捷措施。脲酶抑制剂可以使尿素的水解速率有所减缓,使较多的尿素能以分子态扩散移动到土壤一定深度,从而减少表层土壤或田面水中铵态氮及氨态氮的浓度,减少氨挥发损失。Bremner等(1971)研究了100多种可作为脲酶抑制剂的化合物,认为氢醌类化合物是比较有效和实用的。生产上试用较多的有O—苯基磷酰二胺(PPD)、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氢醌和硫脲等。国内外有关脲酶抑制剂的研究证明,脲酶抑制剂在延缓尿素水解、减少氨挥发损失中的作用基本上是肯定的。然而,对它们在减少氮素总损失方面的作用机理尚未被广泛证明,田间应用是否能增产,尚无定论。分析一下,不难看出,影响脲酶抑制剂增产作用的因素很多。从脲酶抑制剂本身作用特性来看,一是其抑制效果短暂,二是不一定能减少氮素的总损失;三是可能对作物生长有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在土壤中氨挥发并不重要、氮素营养并不是作物生长的限制因子,以及土壤中尚存在脲酶之外的其它尿素水解机制等条件下,更加能削弱脲酶抑制剂对作物的增产作用。国内对氢醌作为尿素的添加剂制成的“长效尿素”进行了研究和推广,结果表明施用氢醌对土壤和作物无毒害作用,并在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上获得增产。

使用硝化抑制剂(又称氮肥增效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硝化速率,减缓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从而减少氮素的反硝化损失和硝酸盐的淋溶损失,并可能减少果蔬等作物中硝酸盐的积累。常见的硝化抑制剂有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脒基硫脲(ASU)、1,2,4-三唑盐酸盐(ATC)和双氰胺(DCD)等。近年来,国际上还发展了蜡包膜碳化钙(CCC)。我国试验比较多的种类是CP与DCD,CP对减缓硝化作用有明显的效果,在非石灰性土壤上施用CP,其减少肥料氮损失的效果明显优于石灰性土壤。这可能是由于施用硝化抑制剂后土壤中存留较多的铵而引起了氨挥发损失加重所致。硝化抑制剂在提高氮肥增产效果中的作用也不够稳定,其原因与脲酶抑制剂有类似之处。国内生产的长效碳铵,即是在碳铵中添加了DCD,加上肥料理化性状的改善,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缓释肥料的使用在多数情况下也可以提高肥料中氮的利用率,这是由于缓释肥料中的溶解速率较慢,不会引起强烈的挥发和流失作用,从而保证肥料中的氮被作物充分吸收利用。国际网络试验研究了硫磺包膜尿素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在217个试验中,硫黄包膜尿素优于分次施用尿素的占39%,效果相当的占56%。发展喷灌、微灌、滴灌施肥(主要是N肥)是提高N肥利用率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现代化农业中发展的方向。

思考题

1. 土壤中氮素存在的主要形态有哪些?说说不同形态氮的相互转化在土壤氮素供应与保持方面的意义。

2. 试述植物对氮素的吸收与同化过程。

3. 氮素胁迫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何异常症状?

4. 试述常见氮肥的种类及其使用注意点。

5. 试述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意义及其措施。

参考文献

1. 朱兆良,文启孝主编 . 中国土壤氮素 .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rnlod Finck . Fertilizers and Fertilization Verlag Chemie. Weinheim . 1982

3. 陆景陵主编 . 植物营养学 .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4. 史瑞和主编 . 植物营养学 .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 Peter Edward Bacon . Nitrogen Fertiliz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 Woodlots & Wetland Pty.Ltd.Sydney,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1995

6. H. 马斯纳著,曹一平、陆景陵等译 . 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 .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7. 林葆等 . 五十年来中国化肥肥效的演变和平衡施肥学术计论会论文集 . 农业出版社,1989

8. 鲁如坤 . 我国土壤氮、磷、钾的基本状况 . 土壤学报,1989(3)

9. 朱宝金 . 土壤中非交换态NH4+的释放及其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 土壤通报1986(17)

10. 朱兆良等 . 石灰性稻田土壤上化肥氮损失的研究 . 土壤学报,1989:26(4)

11. 朱兆良等 . 种稻下氮素的气态损失与氮肥品种及施用方法的关系 . 土壤,1987:9(1)

绿化养护常用肥料

绿化常用肥料 绿化养护中肥料的常用分类: 1、有机肥:就是农家肥,是一种较全面的肥料,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含有植物所需的各种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常见的有豆饼、菜籽饼、籽麻饼、人粪尿、堆肥、沤肥、土杂肥等。 2、无机肥:也就是化学肥料。凡是化学合成或开采矿石经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称无机肥。常见的有尿素、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硫酸钾等。 3、微生物肥: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提供或改善植物生长与营养条件的肥料。主要有根瘤菌肥、固氮菌肥、抗生菌肥等。 4、间接性肥料:是指用于改良土壤物理性状与化学性状,从而间接地改善营养生长条件,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常用有石灰(CaO)、石膏(CaSO4)、硫酸亚铁(Fe2SO4)等。依据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将肥料分成单元素肥、复合肥与微量元素肥。 常用的化肥及使用方法 (1)氮肥:常见的肥料有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铵等,它们是供给速效氮的主要肥源,是植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之一。使用时可配制成浓度低于0.1%的溶液,过多则会造成植物脱水死亡。 (2)磷肥:过磷酸钙及磷矿粉是磷的来源之一,有助于花芽分化、能强化植物的根系,并能增加植物的抗寒性。它们的肥效较缓慢,在盆栽培花卉里较少使用,花卉栽培中磷的获得往往是施用复合磷肥。过磷酸钙做追肥时先加水50-100倍,浸泡一昼夜后取上面澄清液浇灌。 (3)钾肥:钾是构成植物的灰分的主要元素,钾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力,是植物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常用的钾肥有氯化钾和硫酸钾,使用时可配制成浓度低于0.1%的溶液追施。

(4)复合肥:复合肥的种类较多,是指成分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的二种元素的化学肥料。常见的磷酸二氢钾、俄罗斯复合肥、二铵等,在追施时可配成浓度为0.1|—0.2%的水溶液。最近各肥料厂家还推出了一些花卉专用肥,如观叶花卉专用肥、木本花卉专用肥、草本花卉专用肥、酸性土花卉专用肥、仙人掌类专用肥及盆景专用肥等,在花卉市场有售,按说明使用即可。 (5)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植物发育过程中需用量较少,一般情况下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足够花卉植物的生长的需要,但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因缺乏微量元素而表现失绿、斑叶等现象。如花卉缺铁表现为失绿;缺硼表现为顶芽停止生长,植株矮化,叶形变小;缺锌表现为失绿及小叶病等。施用浓度:硼肥叶面喷施浓度为0.1%—0.25%,锌肥喷施浓度为0.05—0.2%,钼肥喷施0.02%—0.05%,铁肥喷施浓度为0.2%—0.5%,锰肥喷施浓度为 0.05%—0.1%。

氮肥基础知识(一)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铵态氮):分子式为NH4HCO,含氮量17噓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因分解出氨气NHO,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C时全部分解。在气温20C时,露天存放1天、5天、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 48% 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氯化铵(铵态氮):分子式为NHCI,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 3、硝酸铵(铵态氮、硝态氮):分子式为NMNQ,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硝酸铵既 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又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二者

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 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4、尿素(酰胺态氮):分子式为(NH2) 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 C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过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NH2) 2CO+2Q(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为:气温10C时约10天,气温20C时4-5天,气温30C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二、三种形态的氮肥(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 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一部分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将转化为硝态氮。

初中化学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初中化学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制造或者开采矿石,经过加工制成的肥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三化学肥料知识点和例题解析,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常见化肥的种类来说,可以联系着物质的元素组成中所含有的氮元素(或磷元素、或钾元素),来理解和识记.并且,要注意如果同时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才是复合肥(它属于纯净物). 2.对于常见化肥的作用,可以采用“氮浓绿,余两抗”这样的口诀来识记.其中,“氮浓绿”是指氮肥能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余两抗”是指余下的磷肥和钾肥两种化肥的作用为“两抗[磷肥是抗寒和抗旱(不过,它还有促进早熟、籽粒增多和籽粒饱满的作用),而钾肥是抗病虫害和抗倒伏]”.

3.所谓铵态氮肥的特性(即铵盐的化学性质),是指它能够与碱反应释放出氨气(降低了肥效),所以在使用它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4.对于复合肥的判断,要注意两点:(1)它是纯净物,(2)它的元素组成中必须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化肥的简易鉴别其中,最常用的氮肥的区分方法如图所示: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化肥的简易鉴别,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对化肥(或物质)进行鉴别时,一般是先物理方法上着想,然后再考虑化学方法. 2.对于氮肥的区分来说,一般都是根据铵态氮肥的特性(或铵根离子的检验、铵态氮肥的检验、铵盐的化学性质)来进行.所谓铵态氮肥的特性,是指它能够与碱反应释放出氨气(易挥发,有刺激性的气味,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例1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它属

氮肥种类

氮肥种类

一、氮肥与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 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 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 应(pH8.2-8.4)。 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 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 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 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 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 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 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 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 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 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 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 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与土壤酸度、湿 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 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

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 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肥料分类

肥料分类 前言: 肥料基本分类方法:目前根据肥料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以养分构成分为单质肥料、复合(混)肥料、完全肥料; 2.以肥效速率可以分为速效肥料、缓释肥、控释肥等; 3.以物理形态可以分为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气体肥料等; 4.以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可以分为大量元素肥料、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等; 5.以化学成分、作用效果可分为有机肥、无机肥、生物肥等; 6.以施用对象、时间又有极多的果蔬专用肥、特定时间专用肥等。 上述均为市场中提及的肥料种类,商家为增加肥料噱头,往往冠以各种名词,虽为合理,但并不为直接明了的肥料归类方式。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与数据统计,整理出相对合理、直观的肥料分类方式,主要应以化学构成、加工工艺、生物活性和作用效果为主要的考量指标对市场肥料进行分类。已知肥料是指提供一种或一种以上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类物质,在一级分类上,应将肥料分为无机肥料、有机肥料、新型肥料。 1 无机肥料 无机肥料又常称为“化肥”,也是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使用最广的肥料,其主要为速效态养分,能于关键时期快速地给农作物补给养分。将无机肥料进一步划分为几个二级分类,分别为大量元素肥料(详见1.1)、中量元素肥料(详见1.2)和微量元素肥料(详见1.3),按其营养元素包含的种类则分为单质肥、复合肥料(详见1.4)。 1.1 大量元素肥料 大量元素肥料主要以氮肥、磷肥和钾肥三种。 市场常用的氮肥种类分为铵态、硝态、硝铵态和酰胺态氮肥4类。其中铵态氮肥主要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等;硝态氮肥主要有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钙;

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巩来江 (CSU化工0802班,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氮肥(nitrogenous fertilizer),是指提供植物氮营养,具有氮标明量的单质肥料。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本文简介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关键词:氮肥种类利用供求 一.氮肥[1] 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一般集中于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新叶、分生组织、繁殖器官)。因此,氮素供应的充分与否和植物氮素营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农作物生育的有些阶段,是氮素需要多,氮营养特别重要的阶段,例如禾本科作物的分孽期、穗分化期,棉花的蕾铃期,经济作物的大量生长及经济产品形成期等。在这些阶段保证正常的氮营养,就能促进生育,增加产量。 二.氮肥的主要种类[2] 可做氮肥的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 。一些复合肥如磷酸铵[磷酸二氢铵NH4H2PO4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的混合物],硝酸钾(KNO3)也可做氮肥。 常用的氮肥主要品种可分为铵态、硝态、铵态硝态和酰胺态氮肥4种类型。各种氮肥主要品种为:(1)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2)硝态氮肥:有硝酸钠、硝酸钙;(3)铵态硝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4)酰胺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土肥站) 1.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铵态氮肥有一些共同特性,简要如下: 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 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硝态氮肥 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等。同样的,硝态氮也有着一些共同特性: 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3.铵态硝态氮肥

三种氮素形态

1.硝态氮和铵态氮 如,栽培在淹水环境中的水稻或水生植物,以吸收还原态的铵态氮为主要氮源;生长在旱地上的玉米、小麦等旱作物,则较多利用氧化态的硝态氮。又如,对北方大多数呈碱性反应的石灰性土壤,以及保护地表层土壤,由铵转化成硝态氮的硝化作用旺盛,硝态氮是其优势氮源;即使对其施用铵态氮肥(铵盐、尿素以及有机氮),也都很易在土壤中转化成硝态氮,因而种植在其上的旱作物、喜硝作物等生长良好,并可用硝态氮的含量作为评价其速效氮水平的指标。而对南方酸性土壤,尤其是pH值<5.0的土壤,硝化作用很弱,常态下能保持的硝态氮量较低,铵态氮是这类土壤的优势氮源,水稻等作物将生长较好;若种植喜硝态的旱作物,往往生育不理想,或需要在施用较多硝态氮源下才能更好生育,因而那些含有一定量硝态氮的复合肥的肥效常较好而更受欢迎,定价也较高。 2.硝态氮肥和铵态氮肥各有何优点? 酰铵、氨基酸等不经过进一步分解,不能成为营养氮源。硝态氮和铵态氮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他们施入土壤后的行为以及进入植物体内的代谢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植物氮源也各有利弊。 首先,硝酸根带负电荷,不易被带负电荷为主的土壤胶体吸附;铵离子带正电荷,容易被土壤吸附,不仅吸附在土壤表面,还可进入粘土矿物的晶体中,成为固定态铵离子,因此,硝态氮主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移动性大,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也容易随雨水流失。而安泰但主要被吸附和固定在土壤胶体表面和胶体晶格中,移动性较小,比较容易被土壤“包存”。其次,不同形态的氮在土壤中会相互转化。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在土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尿素水解为铵态氮,铵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因此,早春低温季节尿素和铵态氮的转化比较慢,夏季高温季节转化快。在旱地土壤中硝态氮往往多于铵态氮,而在水田土壤中硝态氮很少。第三,在土壤湿度过大。通气不良和有新鲜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硝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还原成氧化亚氮,氧化氮和氮气,这种反硝化作用是硝态氮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硝态氮从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因此,硝态氮肥适宜于气候较冷凉的地区和季节,在旱地分次施用,肥效快而明显,但不宜在高温、多雨的水田地区使用;铵态氮肥适宜于水田,也适宜于旱地使用,但适用于土壤表面或撒施于水田,氨挥发的损失较大。 3.胺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的共性是什么? 一、铵态氮肥

肥料的种类

肥料的种类 生产实践表明“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在农作物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有5个方面。第一,肥料与水分相互作用使农作物增产;第二,肥料使农作物根系深扎,以利用更深一层的水分;第三,肥料加速农作物的封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第四,肥料有助于农作物前期快速生长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第五,肥料有助于农作物发挥品种优势,改善产品质量。目前,使用的肥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可归纳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肥料和新型肥料四大类。 1、有机肥 据清代《肥料史话》记载,我国有机肥分12大类160多种,它们是: (1)粪肥:有人粪、猪粪、牛粪、马粪、羊粪、鸡粪、鸭粪、鹅粪、鸟粪和蚕粪等。 (2)土肥:有归墙土、尘土、熏土和灶土等。 (3)灰肥:有草木灰、灶灰、糠秕灰和柴草灰。 (4)绿肥:有绿豆、胡麻、苕草、蚕豆、三叶草、梅豆、拔山豆、撸豆、油菜、水苔、苜蓿、天兰、蔓青草和旱草等。 (5)泥肥:有河泥、塘泥、沟泥、港泥、湖泥和灶泥等。 (6)饼肥:有菜籽饼、棉籽饼、乌柏饼、脂麻饼、花核饼、楂饼、大眼桐饼、樟饼、大麻饼和麻饼等。 (7)活肥:有豆渣、青靛渣、糖渣、酒渣、油渣、漆渣、豆屑和花核屑等。 (8)熏肥:有熏土、火粪和焦泥灰等。 (9)骨肥:有云畜骨灰、鸟兽骨灰、鱼骨灰、马骨灰、猪骨灰和羊骨灰等。 (10)秸秆:有豆箕、芝麻秸和落叶等。 (11)杂肥:有稻麦糠、绿豆壳、煮肥汁、米泔水、糟水、鱼骨汁、洗鱼水、鸡毛、鹅毛、羊毛、牛毛、鸟兽毛、鱼头、蚕沙、人发、浴水、浸豆水、六畜杂秽、马蹄羊角灰和禽兽羽毛等。 (12)生物菌肥 有机肥的优点: ①养分全面,不仅含有大量元素氮、磷、钾,还含有中量元素钙、镁、硫以及部分微量元素。 ②释放养分的速度慢,可供作物缓慢吸收利用; ③有机肥能够补充土壤的有机质,也就是有机肥能养地的主要功能; ④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的结构,因为有机肥多,土壤的有机胶体就会增加。土壤的有机胶体能粘结砂土,并使粘土疏松,增加土壤通性,使保水、保温、保肥状况得到改进,因而能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 有机肥的缺点: ①施肥量大,不利于机播; ②速效性差,运输不方便; ③亩施肥成本高。 2、无机肥(化肥) 按化肥中营养元素的分类,我国目前常用的化肥分为六大类: (1)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份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硝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 (2)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份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3)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份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

几种氮肥施用中注意的问题

氮肥的种类不同,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不同。 硫铵、碳铵和氯化铵中NH4+的转化相同,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将转化为NO3-;硫铵和氯化铵中阴离子的转化相似,只是生成物不同,酸性土壤中两都分别生成硫酸和盐酸,增加土壤酸度;石灰性土壤中则分别生成硫酸钙和氯化钙,使土壤孔隙堵塞或造成钙的流失,使土壤板结,结构破坏;二者在水田中的转化亦有所不同,氯化铵的硝化作用明显低于硫铵,且不会像硫铵一样产生水稻黑根,因此在水田中往往氯化铵的肥效高于硫铵;碳铵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则除了作为植物的碳素营养之外,大部可分解为CO2和H2O,因此,碳铵在土壤中无任何残留,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硝态氮肥如硝酸铵施入土壤后,NH4+和NO3-均可被植物吸收,对土壤无不良影响。NH4+除被植物吸收外,还可被胶体吸附,NO3-则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化作用而脱氮。 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施入土壤后,首先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在土壤中有较大的流动性,且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大量吸收,以后尿素分子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碳酸铵可进一步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所以尿素施在土壤的表层也会有氨的挥发损失,特别在石灰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上损失更为严重。尿素的转化速度主要

取决于脲酶活性,而脲酶活性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通常10℃时尿素转化需7-10天,20℃时需4-5天,30℃时只需2天。因为尿素在土壤中需要转化为铵态氮以后,才能大量被植物吸收利用,故尿素作追肥时,要比其它铵态氮肥早几天施用,具体早几天为宜,应视温度状况而定。 氮肥合理施用的基本目的在于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由于氮肥在土壤中有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三条非生产性损失途径,氮肥的利用率是不高的,据统计,我国氮肥利用率在水田为35%-60%,旱田为45%-47%,平均为50%,约有一半损失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所以合理施用氮肥,提高其利用率,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氮肥的合理分配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的氮素营养特点和肥料本身的特性来进行。 土壤条件:土壤条件是进行肥料区划和分配的必要前提,也是确定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技术的依据。首选必须将氮肥重点分配在中、低等肥力的地区,碱性土壤可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铵、氯化铵等;酸性土壤上应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硝酸钙等。盐碱土不宜分配氯化铵,尿素适宜于一切土壤。铵态氮肥宜分配在水稻地区,并深施在还原层,硝态氮肥宜施在旱地上,不宜分配在雨量偏多的地区或水稻区。“早发田”要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

常用肥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什么是肥料? 肥料是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它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菌肥)。 2、什么是有机肥料?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质。包括经沤制、处理的生活垃圾、家禽家畜粪便、植物残体等。特点是:(1)含养分全面;(2)含有大量有机质;(3) 肥效稳定长久;(4)种类多、数量大、来源广、成本低;(5)养分含量低、施用量答,积造、施用不便。 3、什么是无机肥料? 由提取、物理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的,标明的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包括单一肥料和复合(混)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便于贮运和施用的优点。 4、什么是单质肥料? 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仅有一种养分标明量的氮肥、磷肥、钾肥的通称(如碳铵、过磷酸钙、硫酸钾)。 5、什么是复合肥料? 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仅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如“二铵”、“撒可富”牌三元复合肥、“绿原”牌三元复合肥。 6、什么是复混肥? 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并通过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如宣化产的“天喜”牌三元复混肥。 7、什么是生物肥料? 生物肥料即微生物(细菌)肥料,简称菌肥。它是由具有特殊效能的微生物经过发酵制成的,施入土壤后或能固定空气中氮素,或能活化土壤中养分改善作物营养环境,或产生活性物质刺激作物生长的特定微生物制品。生物肥料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一样,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肥源。 8、什么是氮肥?氮肥的作用有哪些? 具有氮(N)标明量,并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氮肥的主要作用是:(1)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2)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的营养价值。施用氮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作用中氮肥所占份额居磷(P)、钾(K)等肥料之上。 9、常用的氮肥品种有哪些? 常用的氮肥主要品种可分为铵态、硝态、铵态硝态肥和酰胺态氮肥4种。各类氮肥主要品种如下: (1)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 (2)硝态氮肥:有硝酸钠、硝酸钙; (3)铵态硝态氮肥:有硝酸氨、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 (4)酰胺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 10、什么是磷肥?磷肥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具有磷(P)标明量,以提供植物磷素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元肥料。磷是组成细胞核、原生质的重要元素,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组成部分。作物体内磷脂、酶类和植素中均含有磷,磷参与构成生物膜及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脂肪的合成、分解和运转等代谢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养分。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灌浆和籽粒饱满,促使早熟;还能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等作物的花芽分化和开花结实,提高结实率。增加浆果、甜菜、甘蔗以及西瓜等糖分、薯类

常用的肥料种类

常用的肥料种类 1、化肥,就是无机肥。比如各种氮、磷、钾肥或复合肥等。 化肥在种植业常用的有;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氯化钾,各种复合肥,果树上还可以用长效肥如:过石,或叫过磷酸钙. (1)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酰胺态氮)、销铵(由于安全性问题较少使用)、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 (2)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3)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4)复、混肥料:即肥料中含有两种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二元复、混肥料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三元复、混肥料。其中混肥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 (5)微量元素肥料和某些中量元素肥料:前者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后者如钙、镁、硫等肥料。 2、农家肥,就是有机肥。比如粪便、腐烂的动物尸体或腐熟的植物等。 有机肥象猪粪\鸡粪,各种腐熟的枯枝落叶,草木灰等都可以做肥料。 常用肥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什么是肥料? 肥料是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它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菌肥)。 2、什么是有机肥料?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质。包括经沤制、处理的生活垃圾、家禽家畜粪便、植物残体等。 特点是: (1)含养分全面; (2)含有大量有机质; (3)肥效稳定长久; (4)种类多、数量大、来源广、成本低; (5)养分含量低、施用量大,积造、施用不便。 3、什么是无机肥料? 由提取、物理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的,标明的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包括单一肥料和复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一>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 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 (1)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2)硫酸铵:分子式(NH4)2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含N 20~21%。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二、硝态氮肥: 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共同特点: (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如下表所示: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分类、化学式的书写和意义、酸碱盐的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水的污染和防治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氮、磷、钾三种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及其缺乏症、常见化肥和铵态氮肥的特性的考查,以及对复合肥的判断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

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常见化肥的种类来说,可以联系着物质的元素组成中所含有的氮元素(或磷元素、或钾元素),来理解和识记。并且,要注意如果同时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才是复合肥(它属于纯净物)。 2.对于常见化肥的作用,可以采用“氮浓绿,余两抗”这样的口诀来识记。其中,“氮浓绿”是指氮肥能使植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余两抗”是指余下的磷肥和钾肥两种化肥的作用为“两抗[磷肥是抗寒和抗旱(不过,它还有促进早熟、籽粒增多和籽粒饱满的作用),而钾肥是抗病虫害和抗倒伏]”。 3.所谓铵态氮肥的特性(即铵盐的化学性质),是指它能够与碱反应释放出氨气(降低了肥效),所以在使用它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4.对于复合肥的判断,要注意两点:⑴它是纯净物,⑵它的元素组成中必须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

土壤氮素的形态及其转化过程

土壤氮素的形态及其转化 过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土壤氮素的形态及其转化过程 摘要: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土壤中氮素的形态及其转化过程和结果则直接决定了氮对植物生长的有效性的大小,了解土壤中氮素存在的形态和其转化过程,对于科学合理经济的肥料施用具有现实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氮素;形态;转化过程 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较高的氮素含量表明土壤肥力也较高。自然条件下,土壤没有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有机质日积月累,土壤中氮的含量也较高。耕地土壤氮素含量及转化过程则更强烈的受到人为耕作、施肥、不同作物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相对表现的复杂一些。 一、土壤中氮素的形态 1.无机态氮 无机态氮包括固定态NH4+、交换性NH4+、土壤溶液中的NH4+、硝态氮(NO3-)、亚硝态氮等,这其中以NH4+离子和NO3-离子最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农业生产中常常用到的碱解氮,也叫水解氮或速效氮,就属于无机态氮中的一部分。无机态氮并不是全部都能被植物所直接吸收利用,它们中的大部分是被粘土矿物晶层所固定了的固定态铵,不能作为速效氮存在。固定态铵只有在土壤中经过相

应的转化,转化为铵离子或硝酸离子、硝酸盐类的含氮物,才能为作物利用。 2.有机态氮 有机态氮构成了土壤全氮的绝大部分。它们与有机质或粘土矿物相结合,或与多价阳离子形成复合体。有机态氮大都难以分解,并不能为作物所直接吸收利用。但有机态氮的含量高低依然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有机态氮的含量高,可被转化的氮素水平也相应的高,其作为植物氮素营养‘库’的存在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二、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 1.氮素的矿化与生物固持作用 氮素的矿化作用,简单的说就是有机态的、不易分解的氮素及含氮化合物在土壤中微生物的参与下分解转化为无机态氮的过程,是一个氮的速效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可利用氮素增加的过程。氮的固持作用,就是土壤中的无机态氮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细胞体中有机态氮的过程,其对于农业生产上的实质就是可利用的速效氮的减少过程。 2.铵离子的固定与释放 铵离子的固定,其实质就是土壤溶液中的能自由移动的、可交换的铵离子被土壤胶体所吸附,变成不可交换的铵离子的过程,固定了的铵离子不能再被交换到土壤溶液

氮肥种类

一、氮肥和磷肥的种类 (一)氮肥种类 1、碳酸氢铵:分子式为NH4HCO3,含氮17%左右,是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白色结晶,易吸湿分解,易挥发,有强烈的刺鼻、熏眼氨味,湿度越大、温度越高分解越快,易溶于水,呈碱性反应(pH8.2-8.4)。碳酸氢铵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常压下、温度达到70℃时全部分解。在气温20℃时,露天存放1天、5天、 10天的损失率分别为9%、48%、74%。在潮湿的环境中易吸水潮解和结块(结块本身就是一种缓慢分解的表现)。在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挥发损失。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宜作基肥施用,追肥时要注意深施覆土。 2、尿素:分子式为(NH2)2CO,含氮46%左右。普通尿素为白色结晶,吸湿性强。目前生产的尿素多为半透明颗粒,并进行了防吸湿处理。在气温10-20℃时,吸湿性弱,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湿度加大,吸湿性也随之增强。尿素属中性肥料,长期施用对土壤没有副作用。施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分泌的尿酶作用,易水解成碳酸铵被作物吸收利用。其水解过程为:(NH2)2CO+2H2O→(NH4)2CO3水解速度和土壤酸度、湿度、温度有关,也受土壤类型、熟化程度和施肥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尿素全部水解成碳酸铵的时间是:气温10℃时约10天,气温20℃时4-5天,气温30℃时约2天。所以,尿素的肥效比较慢,作追肥时应适当提前。尿素适合于各类土壤及作物,可

作基肥、追肥及叶面喷施用(喷施浓度为1-2%)。 3、氯化铵:分子式为NH4Cl,含氮24-25%,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便于贮存。氯化铵呈酸性,也是生理酸性肥料。酸性土壤、盐碱地及忌氯作物(果树、烟草等)不宜施用氯化铵。氯离子对硝化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入土壤后氮素的硝化淋失作用比其它氮肥要弱。因此,氯化铵是水田较好的氮肥。施用氯化铵应结合浇水,争取将氯离子淋洗至下层土壤,以减轻它对作物的不利影响。氯化铵不宜作种肥施用。 4、硝酸铵:分子式为NH4NO3,含氮33-35%。硝酸铵有结晶状和颗粒状两种,前者吸湿性很强,后者由于表面附有防湿剂,吸湿性略差一些。硝酸铵易溶于水,pH呈中性。 硝酸铵既含有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的铵态氮(NH4+-N),有含有移动性较大的硝态氮(NO3--N),二者均能很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硝酸铵是一种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物质的良好氮肥,属生理中性肥料。硝酸铵宜作旱田作物的追肥,以分次少量施用较为经济。不宜施于水田,不宜作基肥及种肥施用。 (二)磷肥种类: 1、过磷酸钙。主要成分分子式为Ca(H2PO4)2·H2O,含有效磷(P 2O5)14-20%。产品色泽和磷矿原料有关,一般为灰色或淡黄色的粉末。次要成分是无水硫酸钙,约占总量的50%,含有3-5%的游离酸

土壤中氮的形态和转化

土壤中氮的形态和转化 徐斌 一、土壤中氮的形态 土壤中的氮素形态分无机态及有机态两大类,但以有机态为主,按其溶解度大小和水解难易分为3类:第一,水溶性有机氮;第二,水解性有机氮;第三,非水解性有机态氮;它们在一般酸碱处理下不能水解,但可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分解矿化。 土壤无机态氮很少,一般表土不超过全氮的1%-2%。土壤无机态氮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它们都是水溶性的,都能直接为植物吸收利用。铵态氮为阳离子,能为土壤胶体所吸收成为交换性阳离子,但也有一部分在进入粘粒矿物晶架结构中后,被闭蓄于晶层间的孔穴内成为固定态铵。 1.有机态氮 按其溶解度大小和水解难易分为3类: 第一、水溶性有机氮一般不超过全氮的5%。它们主要是一些游离的氨基酸、胺盐及酰胺类化合物,分散在土壤溶液中,很 容易水解,释放出离子,是植物速效性氮源。 第二、水解性有机氮占全氮总量的50%-70%。主要是蛋白质多肽和氨基糖等化合物。用酸碱等处理时能水解成为较简单 的易溶性化合物。 第三、非水解性有机态氮占全氮的30%-50%。它们在一般酸碱处理下不能水解,但可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分解矿化。 2.无机态氮

土壤无机态氮很少,一般表土不超过全氮的1%-2%。土壤无机态氮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及亚硝态氮。它们都是水溶性的,都能直接为植物吸收利用。 第一,硝态氮土壤中硝态氮主要来源于施人土壤中的硝态氮肥和微生物的硝化产物。 第二,铵态氮土壤中的铵态氮又分为三种,铵态氮为阳离子,能为土壤胶体所吸收成为交换性阳离子,但也有一部分在进入粘粒矿物晶架结构中后,被闭蓄于晶层间的孔穴内成为固定态铵。 第三,亚硝态氮土壤中的亚硝态氮是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二、土壤中氮的转化 土壤氮素形态较多,各种形态的氮素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不同形态的氮素互相转化,对于有效氮的供应强度和容量有重要意义。 1.有机态氮的转化 土壤中的有机态氮是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必须要经过各种矿化过程,变为易溶的形态,才能发挥作物营养的功能。它的矿化量和矿化速率就成为决定土壤供氮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是包括许多过程在内的复杂过程。 ①水解过程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各种氨基酸。 ②氨化过程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氨的过程称为氨化过程。如: RCH2OH+NH3+CO2+能量—水解—→ RCHNH2 COOH+H2O RCHOHCOOH+NH3+能量—氧化—→ RCHNH2COOH+O2 RCOOH+NH3+CO2+能量——还原—→RCHNH2 COOH+H2

初三化学经典 化学肥料(提高) 知识讲解

化学肥料(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施用时的注意事项;知道使用化肥、农药的利弊,提高环保意识。 2.掌握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区分方法;掌握氮肥中氮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1.化肥:以化学和物理的方法制成的含有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N、P、K等)的化学肥料简称为化肥。 2.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及缺乏时的表现:(高清课堂《化学肥料》一) 3.常见化肥的物理性质: 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多种,其中氮、磷、钾需要量最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2.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如KNO3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3.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肥、锰肥、铜肥、锌肥、钼肥等,施用量较少,但植物缺少这些微量元素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减弱抗病能力。

要点二、化肥的鉴别 铵态氮肥钾粉磷肥看外观白色晶体灰白色粉末 加水全部溶于水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 气 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 氨气放出 2.氮肥的简易鉴别: (1)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的,碳酸氢铵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的氮肥相区别。(2)其他常见氮肥可按下列步骤加以鉴别: 【要点诠释】 1.氮肥中含有铵根的盐,称为铵盐,如NH4HCO3、NH4NO3等,这类化肥又称为铵态氮肥。 2.铵态氮肥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氨气溶于水即为氨水,显碱性其pH大于7),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常用此法检验铵态氮肥。还说明这类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要点三、化肥、农药的利弊及合理使用 1.利: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 2.弊: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难以实现增产效益,还会带来环境问题。如造成对土壤、水源、大气的污染等。 种类性质使用注意事项 碳酸氢铵 NH4HCO3 易溶于水,受潮时在常温下即能 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遇碱 放出氨气。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 物质 (1)不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降低肥效 (2)贮存和运输时要密封,不要受潮或曝晒;施 用后要盖土或立即灌溉 硝酸铵 NH4NO3 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遇碱放 出氨气,在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 易爆炸 (1)不与碱性物质混用以免降低肥效 (2)不能与易燃物混在一起,结块时,不要用铁 锤砸碎

常用肥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常用肥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什么是肥料? 肥料是以提供植物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物料。它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菌肥)。 2、什么是有机肥料?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效的含碳物质。包括经沤制、处理的生活垃圾、家禽家畜粪便、植物残体等。特点是:(1)含养分全面;(2)含有大量有机质;(3) 肥效稳定长久;(4)种类多、数量大、来源广、成本低;(5)养分含量低、施用量答,积造、施用不便。 3、什么是无机肥料? 由提取、物理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的,标明的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包括单一肥料和复合(混)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肥效快、便于贮运和施用的优点。 4、什么是单质肥料? 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仅有一种养分标明量的氮肥、磷肥、钾肥的通称(如碳铵、过磷酸钙、硫酸钾)。 5、什么是复合肥料? 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仅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如“二铵”、“撒可富”牌三元复合肥、“绿原”牌三元复合肥。 6、什么是复混肥? 是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并通过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如宣化产的“天喜”牌三元复混肥。 7、什么是生物肥料? 生物肥料即微生物(细菌)肥料,简称菌肥。它是由具有特殊效能的微生物经过发酵制成的,施入土壤后或能固定空气中氮素,或能活化土壤中养分改善作物营养环境,或产生活性物质刺激作物生长的特定微生物制品。生物肥料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一样,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肥源。 8、什么是氮肥?氮肥的作用有哪些? 具有氮(N)标明量,并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氮肥的主要作用是:(1)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2)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的营养价值。施用氮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在增加粮食作物产量的作用中氮肥所占份额居磷(P)、钾(K)等肥料之上。 9、常用的氮肥品种有哪些? 常用的氮肥主要品种可分为铵态、硝态、铵态硝态肥和酰胺态氮肥4种。各类氮肥主要品种如下: (1)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 (2)硝态氮肥:有硝酸钠、硝酸钙; (3)铵态硝态氮肥:有硝酸氨、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 (4)酰胺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 10、什么是磷肥?磷肥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具有磷(P)标明量,以提供植物磷素养分为其主要功效的单元肥料。磷是组成细胞核、原生质的重要元素,是核酸及核苷酸的组成部分。作物体内磷脂、酶类和植素中均含有磷,磷参与构成生物膜及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和脂肪的合成、分解和运转等代谢过程,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养分。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灌浆和籽粒饱满,促使早熟;还能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