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乡市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

新乡市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

新乡市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我市是农产品加工大市,2016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4个,总产值达977亿元,实现增加值24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0%。食品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食品种类不断丰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面制品、油制品、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五大系列食品产业格局。拥有五得利、克明面业、娃哈哈、百威英博、大北农、首农集团、米多奇、生命果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9家。五得利、克明面业、米多奇等知名品牌已跻身全国米面制品加工行业前列,“中国第一麦”品牌效应凸显。全市小麦年加工转化能力突破600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400万吨,小麦面粉、淀粉、方便休闲食品、速冻食品、白酒等产业规模已达1000万吨,产值突破300亿元。省政府已将新乡市列为小麦粉豫北加工集中区、方便面制品加工集中区,面粉及面制品已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我市食品加工业总体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加工企业与优质原料基地联接不紧密,自建联建优质基地占比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精深加工占比低,精深加工仅占全部加工产业的20%左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智能化水平不够高;食品业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保障能力低;品牌杂而不亮,市场竞争力弱,出口创汇能力低。

(二)面临形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需要,优质、安全、绿色、健康、休闲食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这为食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产品加工大市,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为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绿色食品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提高附加值;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抢占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对加快由农产品加工大市向绿色食品强市跨越,对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现代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绿色安全、营养方便、质量效益,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以我市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优四化”为主线,重点围绕面、油、乳、肉、果蔬五大行业,打造绿色原料基地,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加快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培育知名品牌,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构建、同步提升,提高我市食品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产品加工大市向绿色食品强市转变。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优势产业基础为发展导向,实施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准确把握食品行业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面、油、乳、肉、果蔬制品为主导产业的食品加工优势地位,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指导,务求实效。

2.坚持以补短板破瓶颈为问题导向,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着眼于食品行业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利益结构等深层次矛盾,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广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完善行业发展机制,促进产业链条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提质增效。

3.坚持以城乡居民需求为市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提升品质。根据消费升级需求,调优产品市场供给结构,减少低端供给,增加中高端供给,催生和培育新的市场需求,构建以食品供给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生产消费结构,实现更高层次的供需动态平衡。

4.坚持以发展绿色食品业为目标导向,实施激励机制,完善措施。瞄准绿色食品业发展定位,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强化工作措施,构建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创新驱动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增强综合竞争力,合力推动食品行业向高端绿色智能融合转型升级。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面、油、乳、肉、果蔬等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和装备取得较大突破,行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带动

农民增收作用更加突出,满足城乡居民绿色食品消费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0%;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1∶3;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覆盖率达到30-40%。

全市优质强筋小麦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以上,小麦专用粉产量占全部小麦粉总产量的比例达到25%左右。

优质花生达到130万亩,高油酸花生达到10万亩,绿色食品达标率70%,花生油用、食用加工率达到80%以上。

新增优质生鲜乳3万吨,新增乳品加工能力5万吨,乳制品产值达10亿。

肉类总产量达到36万吨,猪肉、牛羊肉、禽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67%、15%、18%。

三、重点任务

(一)做强面制品

1.加快专用面粉发展。着力开发面制品精深加工产品,增加专用粉、功能性淀粉糖等食品以及保健、医药等方面的有效供给。支持五得利、克明、银龙、恒诚面业等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优质面粉、全麦粉、高档专用面粉和功能性面粉,重点支持日处理能力500吨以上的预拌粉加工项目。支持康迪粉业、通达淀粉等发展小麦淀粉、小麦胚、抗性淀粉、抗性糊精、谷朊粉等深加工产品。重点支持一批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支持一批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采用封闭式生产车间生产纯净

粉。

2.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面制品大型龙头企业向优势小麦产区集中,形成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面制品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倒逼高能耗、规模小、层次低、粗放式的落后加工产能退出。依托我市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以五得利、克明、银龙、恒诚、康迪、金粒麦业等企业为龙头,扩大优质面粉、专用粉加工规模。到2020年,专用粉产品占全市小麦粉总产量的比例提高到25%左右。

3.丰富主食加工产品。推进米、面、玉米、杂粮杂豆主食制品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着力扩大速冻米面食品规模,改造建设一批规范化、智能化、规模化的大型主食生产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支持笑脸、喜世、倍儿鲜、乐华、云鹤、原阳中央厨房等企业形成速冻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作坊置换+联合发展”等新模式,发展速冻水饺、汤圆、方便面、土豆粉、方便米饭等快捷食品,增加学生营养餐和团膳供应。支持克明、亚特兰、仙力等企业开发多档次、多品种的高档及多维营养馒头、挂面、鲜湿面、杂粮、薯类等主食加工产品,加快主食产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的步伐。支持米多奇、口口妙、亚特兰等方便休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方便休闲食品产业集群,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增强绿色优质中高端特色食品供给能力,丰富城乡居民的餐桌。到2020年,培育以面制食品加工为主体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7个以上,使我

市成为省内重要的工业化主食加工及方便食品生产基地。

(二)做优油脂制品

1.建立优质专用油料基地。加快发展绿色、高油、高油酸花生生产基地,占领花生内在品质、食品安全制高点,重点建设沿黄大果花生基地,实行高油、高油酸花生生产的专种、专管、专收、专贮、专用、专加工,保障加工产品品质。到2020年,全市种植优质花生130万亩,其中高油酸花生达到10万亩。针对市场和企业加工需求,巩固发展油菜、卫红花、油用牡丹、芝麻、核桃等油料生产基地。

2.扩大花生油花生食品生产规模。利用有机、绿色、高油、高油酸花生原料,支持卫丰、华豫、亮健等油脂加工企业开展花生油料深加工,培育有机、绿色高油酸花生油品牌,通过降低成本争夺高端油品市场。引导支持鲁花、金龙鱼、益海嘉里等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在我市油料主产区进行产业布局。鼓励支持花生食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优质花生资源,适度开发花生蛋白等精深加工制品,不断拉长花生加工链条。到2020年,培育1个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层次较高的花生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区域油脂制品名牌产品达到1-2个。

3.大力发展特色高端油品。加快发展红花籽油、米糠油、玉米油等特色油料产品和专用油料产品,重点支持日处理能力500吨以上的油料加工项目向规模化、集约化、自动化方向升级,开发油料蛋白、生物活性物质等高端油制品产品。鼓励发展玉米胚鲜榨加工,鼓励发展牡丹籽油、红花籽油、葵花籽油、核桃油等新型健康特色小品种食用油。

(三)做精乳制品

1.调整乳制品结构。积极实施优质乳工程,推广低温生产工艺,实施绿色化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降本保鲜。支持三元、中荷等加工企业发展乳品产业集群,扩大巴氏奶、低温酸奶等低温乳制品生产供应。支持中荷积极开发羊奶产品,丰富奶类产品种类。加快开发绿色有机奶、功能牛奶、保健牛奶、奶酪等适销对路的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高端乳制品,形成多品种、多层次、差异化的产品结构。以沿黄滩区和黄河故道区为重点,建设奶业优势区。鼓励和引导企业坚持“就近、就鲜”原则,紧跟市场动态,在坚守传统优势区主阵地的同时,充分考虑玉米、花生、牧草等本地优质饲料原料优势和密集人群潜在消费能力,占领和开发潜在市场,优化绿色乳制品空间布局。到2020年,培育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两家以上。

2.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一批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特色企业,推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改组上市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支持乳品企业自建、收购、参股奶源基地,提高自有奶源比例,支持有条件的奶畜规模养殖企业自建、联建或合作建设乳制品加工车间。推进低温奶存贮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等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在零售点、社区、学校等投放低温冷藏设施,构建涵盖运输、贮藏、分销、零售等各环节的乳制品全程冷链体系。到2020年,新增优质生鲜乳3万吨,新增乳品加工能力5万吨,乳制品产值达10亿。

3.发展新兴业态。通过休闲观光牧场创建、互联网+应用、物联

网+应用等大力培育奶业发展新业态。支持乳制品企业积极参与电商营销,发挥线上线下互补作用,不断拓展网上互动、定制生产、订单消费等多种模式,拓宽销售渠道。鼓励新旺、盛亚、友邦等规模奶牛养殖企业发展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休闲观光、文化旅游、科普宣传、创意体验、现制现售等特色发展模式,激发奶业发展新动能。到2020年,培育奶业发展新业态示范点2个以上。

(四)做大肉制品

1.调整肉类结构。按照适当降低猪肉比重、增加牛羊肉比重、稳定禽肉比重思路,优化肉类结构,到202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36万吨,其中,猪肉、牛羊肉、禽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67%、15%、18%。推进绿色优质畜禽养殖基地区域化布局,到2020年,基本形成京广铁路沿线生猪产业带和沿黄滩区肉牛、肉羊为主的绿色产业布局。

2.发展高端产品。科学集成应用生物、工程、环保、信息等绿色技术,发展精深加工高端产品。应用非热加工、新型杀菌、高效分离、节能干燥、清洁生产等新技术,减少高温肉制品供应,增加低温肉制品供应,生产低脂肪、高蛋白、低热量和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均衡、易消化、色香味俱佳的酱卤制品、功能性复合肉制品和重组肉制品等新型健康肉制品,引领新兴消费。支持世魁、阿杰、九豫全、高金、好运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优质肉制品企业发展高端加工产品,成为省内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3.促进全产业链发展。以“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培育壮

大大北农、宋源、好运、福润等龙头企业产业集群,采取基地自建、联建、订单、合作等方式,建立来源稳定、过程可控、质量优质的绿色养殖基地,扩大精细加工生产规模,拓展直营直销、专卖、电商、私人订制等销售形式,拉长产业链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引领畜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五)做特特色产品

1.提升大米产业加工水平。利用原阳县、平原新区等沿黄稻区地理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原阳大米”品牌效应,依托黄河稻夫、水牛稻、建华米厂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大米产业集群,提高优质米种植比重和深加工比重,开发有机(生态)米、富硒米、米糠油、米蛋白、休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品,重点发展精制米加工和转化技术与装备。到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2万亩以上。

2.发展果蔬精深加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贮藏窖、保鲜库和烘干设施,提升产后净化、分类分级、干燥、预冷、储藏、保鲜、包装等初加工能力。依托封丘树莓种植基地、辉县山楂种植基地、封丘芹菜种植基地,延津胡萝卜种植基地、原阳冬瓜种植基地,发展净菜、冻干果蔬、蔬菜汁、果蔬粉、蔬菜膨化食品、蔬菜脆片深加工。同时,积极发展美容蔬菜、蔬菜面条等具有特殊功能的花色蔬菜制品。以生命果、津思味、海泉、大明等龙头企业打造果蔬产业集群,发展鲜果、果浆、果酱、果干、果饮料,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品质。到2020年,新增果蔬储藏、烘干能力4万吨,果蔬初加工处理率由20-30%增加到45-55%,产后损失率从25-30%降低到10%左右。

3.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依托星河生物、仙灵生物、利民食用菌、和成食用菌等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在平菇、香菇、鸡腿菇、木耳等传统食用菌生产基础上,调整产品结构,鼓励发展金针菇、白玉菇、蟹味菇、灵芝等高端食用菌。支持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设备及仪器,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鼓励发展灵芝孢子粉、灵芝酒、食用菌干制品、罐头制品、酱类制品和功能性产品等精深加工制品,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

4.发展食药同源加工产品。发挥树莓、山楂、金银花、卫红花、决明子、葡萄、番茄、胡萝卜等特色农产品功能性特质,支持果蔬粉、果蔬酱、果蔬饮料、果蔬酒等特色果蔬深加工,增加食药一体化食品多样性。支持开展果品、蔬菜、茶叶、菌类和中药材等所含花青素、类黄酮、多酚、香菇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和转化增值,开发营养均衡、养生保健的加工食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以及包装等各方面满足各种消费群体和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拓展特色果蔬加工空间。

四、重点举措

(一)绿色原料基地安全保障行动。

加快建设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进生产过程标准化,打造绿色食品业第一绿色生产车间。在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基地,加快完善提升田、林、路、渠、井、电等生产基础设施。

1.生产设施标准化。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标准化基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快温室大棚、

集约化育苗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圈舍建设,配备标准化饲养设备、环境控制设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开展高标准粮田技术配套服务。到2020年,争创2个优质小麦示范县、1-2个优质花生示范县,建成猪、牛、羊、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50家,新增肉牛2万头,新增高品质生鲜乳3万吨,新增饲料作物种植面积2万亩。

2.生产技术标准化。突出粮食、油料、蔬菜、花卉、畜牧等重点领域,开展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和应用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建立流程化、模块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育种体系,突破一批制约种养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大力推广优质强筋小麦、高油酸花生等粮经作物良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在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果蔬优势产区,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集成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和病虫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节本技术,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达到9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全市规模奶牛养殖场DHI测定率达到60%以上,参测奶牛单产水平达到8吨以上。

3.生产过程清洁化。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幅,到2020年,实现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开展畜禽粪污治理资源化综合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农膜回收行动,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

用,建设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开展粮改饲试点,探索有效种养结合模式;选择一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项目建设区域化肥减施率提高到15%,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比例提高到22%;抓好国家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以种养结合为路径,推进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农用有机肥生产、沼液储运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通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通道,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消纳,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提前一年达到100%。

到2020年,全市优质强筋小麦达到100万亩以上,优质花生面积达到130万亩,水果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苹果、桃、梨、葡萄等优质果率达到80%左右,食用菌产量达到30万吨。

(二)绿色工厂生产安全保障行动。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绿色食品业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逐步实现食品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支持绿色食品业加工企业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生产、管理、销售、仓储等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最大化释放企业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智能化管理软件要与企业自身的生产特性相结合,逐步实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路线的智能化操作流程。到2020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广泛

应用于食品加工业。率先在五得利、克明、星河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开展以自动配料、制作、包装、仓储、分拣为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在线工艺和质量监控智能车间(生产线)试点示范,建成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管理体系。试点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0%以上,产品开发生产周期缩短20%以上,残次品率下降30%。推动企业落实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有与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等厂房或场所,加强原料采购、配方用量、机器调试、包装储存、人员操作秩序、环境卫生等流程环节的控制与管理。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GMP(良好生产操作规程)、HACCP规范(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推进食品工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设,形成失信联合惩戒、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到2020年,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加工品达到60个以上。

(三)绿色食品物流安全保障行动。

立足综合交通、产业基础两大优势,突出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专业化,加快推进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公共信息平台、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和冷链多式联运、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培育引进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和综合服务能力强的集成物流企业,加快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

1.发展速冻食品冷链体系。支持笑脸、喜世、云鹤、倍儿鲜等企业在主要生产基地建设自动化立体冷库,联合第三方物流企业拓展干支线速冻食品冷链运输线路,在中转、储存和配送等流通环节建立严格的温度监控和质量追溯系统,构建智能温控仓储、冷链运输、加工

配送、终端销售、全程可追溯的“无断链”速冻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2.发展乳制品冷链体系。围绕巴氏奶、酸奶等低温乳制品,加快推进配套冷链体系建设。推动骨干乳品企业在主要产品销售地建设低温乳制品分拨配送中心,鼓励乳品企业分地区、跨行业联合建设低温共同配送中心,支持乳品企业和规模养殖企业配备低温储运设施设备,在社区、学校、零售点投放低温设施设备,构建涵盖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乳制品存储配送销售等各环节无缝隙的冷链体系,实现温度控制的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奶类冷链流通率达到60%以上,县(市)、区和乡镇低温乳制品冷链实现全覆盖。

3.发展肉类冷链体系。适应规模化养殖、工厂化生产,支持肉类产品骨干企业在主产区建设一批加工中心,加强肉类屠宰后排酸、预冷等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依托大型冻品交易市场,引导规划建设肉类加工配送中心,在销售终端加强冷库建设和冷柜配置。发挥高金、福润等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肉类食品云仓库、运输网、城配网和信息网。

4.发展果蔬及特色农产品冷链体系。适应规模化种植和设施农业发展,加强果蔬产后预冷、初级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提高产后附加值。加快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低温储藏保鲜设施建设。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建设具备集中采购、低温加工、跨区域配送能力的果蔬配送中心和中转保鲜库;积极与果蔬产地对接,在果蔬运输环节推广全程温控技术,建立面向销售终端的一体化冷链物流快速调配体系。

(四)绿色食品安全检测监控保障行动。

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风险监测评估和全程追溯协作,推动追溯管理与市场准入相衔接。加强绿色食品业检测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支持建设绿色食品业质量检验机构,形成以省级为骨干、市级为支撑、县级为基础的公益性绿色食品业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加强对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和卫生状况的监督检查,建立食品安全“黑名单”通报制度,对食品安全严重失信的企业,向社会通报。搭建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绿色食品业追溯体系和服务平台,建立完善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可追溯制度,实现产品来源可查、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力争到2020年,全市所有县(市)、区达到省级质量安全县标准。

(五)建设绿色合作开放高地行动。

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新融合发展等战略定位,更加广泛地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省(境)外企业积极参与绿色食品业开发和投资。充分利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展会平台,力争每年引进重点投资贸易项目额达到10亿元以上。继续鼓励五得利、克明面业、正大、雨润、天水众兴等知名企业在我市扩大投资,提升绿色食品加工业整体水平。到202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60家,其中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4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15个。

(六)品牌引领高端发展行动。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质量铸就品牌,通过创新培育品牌,通

过产业化构建品牌,通过诚信维护品牌,通过宣传唱响品牌,打造绿色名牌,叫响新乡食品品牌。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突出品牌差异性,精心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理念;加强自主创新,强化技术攻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支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鼓励企业获得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通行认证。支持绿色食品企业拓展品牌营销传播渠道,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工作,讲好品牌故事,提高特色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到2020年,培育打造一批产品叫得响、质量信得过、美誉度高、消费者认可的知名品牌,挖掘一批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工艺的“老字号”品牌,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新品牌,实现“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年均递增6%以上,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个、农业企业品牌8个、特色农产品品牌15个,中国驰名商标数增加到2个以上。

(七)循环链条发展行动。

鼓励支持绿色食品业加工企业探索多途径实现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以绿色原料、绿色仓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重点,构建绿色食品产业体系。鼓励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大力开展麦麸、麦胚、玉米芯、菜叶菜帮、等外果、残次果、果皮果渣、皮骨、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示范,促进产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其他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5%。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传统食品业向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加强部门、行业、地区之间的协作配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立项审批、土地审批、环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保障绿色食品加工新上项目顺利实施。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合力支持绿色食品转型升级。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统筹运用相关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对绿色食品业龙头企业新建项目、扩建项目、技术改造、科技研发、电商平台、对外出口、质检安全等给予支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绿色食品业畜禽养殖基地或原料种植基地,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支持转型发展攻坚战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豫政办〔2017〕71号),充分利用先进制造业发展、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业龙头企业绿色化技术改造、智能化生产建设,支持企业质量品牌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减费降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

(三)强化金融支持。

鼓励引导带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支持绿色食品业发展,培育和

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绿色食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信用记录较好、带动作用明显的绿色食品发展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落实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优先安排企业订单收购优质小麦、优质花生资金贷款。

(四)加强担保体系建设。

鼓励政府性担保机构创新担保产品,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不断提高对绿色食品业融资项目的服务水平。各级政策性投资担保机构要加大对绿色食品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放宽担保条件。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相对应的保险产品,扩大保险覆盖范围,为生产、储存、加工、物流、品牌及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险服务。

(五)支持企业融资上市。

加大对有上市意愿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绿色食品业龙头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在新三板、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到资本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缓解融资难。

(六)落实用电优惠政策。

支持绿色食品业龙头企业供配电设施建设,优先保障企业生产用电需求;对龙头企业生产用电,在电价调整时给予支持。落实农产品初加工用电价格政策。

(七)完善用地政策。

国土资源部门要将绿色食品业龙头企业用地列入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要优先用于绿色食品业龙头企业。对绿色食品业养殖加工企业用地,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八)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加快建设产品研发或工程技术中心,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生产装备和技术,加强装备、原料、工艺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企业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和技术创新体系。

(九)强化项目支撑。

建立绿色食品业转型发展攻坚项目库,选择符合转型升级方向、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分类施策推进项目实施。完善重点项目服务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加强项目定期监测和跟踪协调,建立全程服务链条,发挥全方位保障效应,确保项目如期落地建成、投产达效。

新乡市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

新乡市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我市是农产品加工大市,2016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4个,总产值达977亿元,实现增加值24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0%。食品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食品种类不断丰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面制品、油制品、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五大系列食品产业格局。拥有五得利、克明面业、娃哈哈、百威英博、大北农、首农集团、米多奇、生命果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9家。五得利、克明面业、米多奇等知名品牌已跻身全国米面制品加工行业前列,“中国第一麦”品牌效应凸显。全市小麦年加工转化能力突破600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400万吨,小麦面粉、淀粉、方便休闲食品、速冻食品、白酒等产业规模已达1000万吨,产值突破300亿元。省政府已将新乡市列为小麦粉豫北加工集中区、方便面制品加工集中区,面粉及面制品已成为食品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但是,我市食品加工业总体上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加工企业与优质原料基地联接不紧密,自建联建优质基地占比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精深加工占比低,精深加工仅占全部加工产业的20%左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生产智能化水平不够高;食品业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保障能力低;品牌杂而不亮,市场竞争力弱,出口创汇能力低。 (二)面临形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的需要,优质、安全、绿色、健康、休闲食品的需求呈刚性增长,这为食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产品加工大市,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这为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绿色食品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提高附加值;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抢占国内外中高端市场,对加快由农产品加工大市向绿色食品强市跨越,对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现代制造业发展意义重大。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绿色安全、营养方便、质量效益,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以我市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优四化”为主线,重点围绕面、油、乳、肉、果蔬五大行业,打造绿色原料基地,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加快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培育知名品牌,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构建、同步提升,提高我市食品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农产品加工大市向绿色食品强市转变。

关于印发《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

关于印发《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05.05 •【字号】 •【施行日期】2019.05.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企业 正文 关于印发《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2019-2021年)》的通知 各企业: 为推动我委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委制定了《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 2021 年).doc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9年5月5日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桂发〔2018〕11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桂政发〔2018〕30号)文件精神,推进自治区国资委监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决摒弃与高质量发展不相符的思路和做法,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首要标准,持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扎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优化布局结构。推动国有资本集中到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产业、能源、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民生保障等领域,产业集中度达到80%左右,打造1-2家世界500强企业。 (二)坚持聚焦主业。企业主业原则上不超过3个领域,强化战略引领,明确主业发展目标和重点,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主业集中,做强做实做精主业,不断增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投资应重点完成出资人战略投资意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非主业投资原则上不超过投资总额的10%。 (三)增强创新成效。企业技术投入比率达到1.6%以上,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打造3-5家科技创新水平居于全国前列的创新骨干企业。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 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主要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在巩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的基础上,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完成2018 年空气质量改善目标;2018 年10 月1 日至2019 年3 月31 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3%左右。 实施范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市,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以下简称“2+26”城市,含河北省定州市、辛集市,河南省济源市)。 基本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优化,以推进清洁取暖、公转铁、企业提标升级改造为重点,巩固“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成果,狠抓柴油货车、工业炉窑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专项整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严格督察问责,深入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二、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各地加快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2018 年12 月底前,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加快城市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推动实施一批水泥、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工程。城市建成区钢铁企业要切实采取彻底关停、转型发展、就地改造、域外搬迁等方式实施分类处置。钢铁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应重点向区外转移。唐山、邯郸、安阳市不允许新建、扩建单纯新增产能的钢铁项目,禁止省外钢铁企业搬迁转移至该地。 加大钢铁、焦化、建材等行业产能淘汰和压减力度,列入去产能的钢铁企业,需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2018年,河北省钢铁产能压减退出1000 万吨以上,山西省压减退出225万吨,山东省压减退出355 万吨。在确保电力、热力稳定供应基础上,区域内完成38 台共277 万千瓦燃煤小火电机组的淘汰任务。河北、山西省全面启动炭化室高度在4.3 米及以下、运行寿命超过10年的焦炉淘汰工作;河北、山东、河南省要按照2020 年底前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不高于0.4 的目标,加大独立焦化企业淘汰力度。 2.巩固“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成果。各地要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散乱污”企业认定标准和整改要求,坚决杜绝“散乱污”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

山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山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西省农业厅 •【公布日期】2018.10.24 •【字号】 •【施行日期】2018.10.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 正文 山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 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各市农委(畜牧、农经、果业中心)、县农委,厅属各单位: 《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已经厅党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农业厅 2018年10月24日山西省特色农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精准到村到户,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和

脱贫攻坚部署,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坚持特色农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深度贫困,加快脱贫主导产业培育,强化园区引领、龙头带动、品牌培育、产销衔接、科技服务、资金支持、示范引领、风险防范,提升特色农业扶贫质量,为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到2020 年,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产品品牌不断涌现,产销衔接高度顺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大幅提高,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有力助推全省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全省贫困村的“五有”产业扶贫机制有效运行,每个有劳动能力且依靠农业产业的贫困户实现“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利可获”,如期脱贫。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特优区和产业园创建行动。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意见》,把特优区和产业园作为打造脱贫主导产业的重要抓手,优先支持贫困县申请创建国家、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长治上党中药材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载体,推动平顺、壶关等贫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基地。以运城苹果、忻州杂粮、雁门关草食畜、吕梁核桃、长治太行有机小米、晋西北沙棘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载体,鼓励贫困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创建一批“省内知名、区域畅销”的特色农业品牌。立足资源优势,重点支持万荣苹果、阳曲有机旱作谷子、大同黄花菜、广灵食用菌、岢岚绒山羊、静乐杂粮(藜麦)、岚县马铃薯、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沁水蜂蜜、平顺和陵川道地中药材等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贫困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产业兴旺的新载体。各县因地制宜打造扶贫产业园,聚焦产业、企业、企业家,引导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新密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新密市旅游产 业转型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8.05.30 •【字号】新密政办〔2018〕38号 •【施行日期】2018.05.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 正文 新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 年新密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新密政办〔2018〕3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2018年新密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已经2018年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5月30日2018年新密市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工作方案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奋力迈向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的起步之年,是推进我市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郑州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的部署要求,服务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次中心建设,加快推动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四区两城”,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为统揽,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一大载体,根据域内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把打造“华夏圣地、生态新密”作为富民强市一大战略定位,打响“乐游华夏圣地、乐闲千年古城、乐养岐黄圣境”三张名片。以羲黄文化、黄帝文化、岐黄文化、衙署文化、密玉文化和密瓷文化为灵魂,山水生态为基础,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行动,依托特色产业、优势资源,以全景化、融合化、精品化为趋势,搭建大发展平台,培育大市场主体,导入大资本运作,引领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把新密打造成华夏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目标 2018年努力实现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同比增长2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4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统筹推进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新密市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提升规划》。按照“顶层设计、科学发展”的原则,加强对全域旅游产业规划的科学认证和编制,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开发、高效率推进,杜绝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将《新密市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提升规划》和景区(点)开发建设专项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各类规划相互衔接

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加快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精神,加快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产业倍增升级,促进优势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振兴产业迈上新台阶,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员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优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发展重点,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以工业振兴为契机,按照产业树全景图模式,着力优化产业布局,聚集资源要素,补齐发展短板,完善产业链条,推动特色食品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 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围绕〃强龙头、木健条、聚集群〃发展原则,重点发展深加工及果蔬加工、休闲食品等优势特色食品产业,集中政策和优势资源推动优势特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到2025年,基本形成产业结构合理、规模不断扩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优势特色食品产业规模效应、市场占有率、辐射带动能力大大增强,产品档次、技术水平、质量品质大幅提高,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食品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1.粮食加工业。以粮食加工为主,发挥粮食加工能力强的优势,加快发展优质、绿色、有机粮食等产品,支持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和特色化、产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行业知名或区域市场品牌。到2025年,粮食深加工及特色产业产值超300亿元。 2.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推进优质种植基地建设,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壮大优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提升深加工产品研发能力,加快推动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辐射带动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种植传统优势,加强有机绿色基地和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提升加工水平和能力。依托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动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打造优势种子和原料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传统企业增强技术优势,培强壮大龙头企业,实现工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优质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农业和优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3.乳制品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发展要求,推动乳制品产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饲草资源丰富和地处奶牛养殖黄金带优势,加快推进优势区域奶牛养殖提质增效,积极发展生态性、循环性现代化奶牛养殖业。全力壮大牛乳生产加工全产业链,通过实施奶水牛种源更新、品种杂交改良等关键工程,有效提升水牛奶品质及供给能力,鼓励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技改投入,调优产品结构,重点发展健康化、营养化、功能化高附加值奶酪、乳制品等产品,优先发展牛奶产品深加工,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培育品

关于加快南阳市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南阳市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融合的 调研报告 一、南阳市现代农业有关情况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河南省南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河南省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合理优化农业布局,科学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推进高效种养业、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产业发展上,重点培育了“八大产业” 一是基础产业不断提升。即提升粮、油、菜、畜四大基础产业。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的基础上,发展优质花生450万亩,蔬菜稳定在350万亩,牛、猪、羊、禽饲养量分别居河南省第一、二、三、四位,肉蛋奶总产130万吨。牧原生猪养殖在南阳辖区内已突破1000万头。二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即壮大菌、花、果、药四大特色产业。对于花卉苗木,重点培育月季花、玉兰花、栀子花“三花”产业;对于优质水果,重点培育猕猴桃、软籽石榴、薄壳核桃“三果”产业;对于中药材,重点培育山茱萸、裕丹参、宛艾草“三药”产业。目前,南陽市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达3.5亿袋、出口额78.2亿元,月季11万亩、玉兰24万亩、栀子花17万亩、猕猴桃15万亩、山茱萸45万亩、宛艾草24万亩,规模均位居河南省第一。

(二)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形成了以粮油、畜产品、果蔬、纺织为主的加工经营格局 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为6家、71家、287家。一是以想念食品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全市粮食加工企业150多家,年加工能力400万吨以上,其中日加工能力100吨以上的18家。二是以新纺、南纺为龙头的棉纺加工产业。全市拥有棉纺企业238家,纱锭总数达280万锭,全市纺织工业销售收入345.73亿元,其中新纺是南阳第一家上市企业。三是以河南三源粮油、南阳瑞丰粮油为龙头的油脂加工产业。三源油脂有限公司一期20万吨生产能力,可带动200万亩花生生产基地种植。四是以仲景宛西制药、河南福森药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产业。全市较大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6家,年加工能力12.5万吨,年产值20亿元。其中,宛西制药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五是以仲景大厨房为龙头的果蔬加工产业。西峡县香菇加工企业达108家,香菇自营出口从2005年出口额不足350万美元,到2018年达8.4亿美元,13年增加了242倍,自营出口企业40多家,产品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仲景大厨房公司具有年产8000万瓶香菇酱的生产能力。六是以镇平华新地毯集团、南召东方茧丝绸公司为龙头的桑蚕加工产业。带动全市发展桑园万亩,柞坡220万亩,年产茧__吨,占河南的70%。七是以牧原、科尔沁、三色鸽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了科尔沁牛业、牧原、三色鸽乳业等龙头企业。以年出栏1000万头生猪的牧原公司为主导,集产品加工、生猪饲养、种猪生产、饲料加工、沼气发电、科研开发于一体的牧原生猪产业集群;以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8.04.27 •【文号】工信部信软〔2018〕79号 •【施行日期】2018.04.2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软件业 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 2020年)》的通知 工信部信软〔2018〕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加快发展,现将《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方案(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年4月27日附件: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 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2018-2020年)

工业互联网APP(以下简称工业APP)是基于工业互联网,承载工业知识和经验,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业应用软件,是工业技术软件化的重要成果。实施工业APP 培育工程,有利于发挥软件赋能、赋值、赋智作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有利于将制造业企业内部原本分散、隐性的工业技术挖掘出来、传播开来、传承下去,破解国内工匠不足难题;有利于汇聚海量开发者、提升用户粘性,打造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生态;有利于更大程度激发“双创”活力,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带动形成新的增长极。为推进实施工业APP培育工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实际需求,以企业为主体,以发展和繁荣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生态为目标,推动软件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工业APP培育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协同推进,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夯实工业APP发展基础,着力提高工业APP发展质量,提升价值和应用效果,着力构建开放共享和流通交易机制,推动工业APP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形成建平台和用平台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制造业新生态。 (二)重点方向 ——面向国内制造业重点项目推进、重大工程实施和重要装备研制需求,发展具有高支撑价值的安全可靠工业APP。 ——面向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领域,发展普适性强、复用率高的基础共性工业APP。 ——面向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轻工家电、信息电子等行业需求,发展推广价值高、带动作用强的行业通用工业APP。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安政办〔2018〕28号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 案的通知 正文: ----------------------------------------------------------------------------------------------------------------------------------------------------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政办〔2018〕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3日 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突出供给侧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提升全市消费品工业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消费品工业迈向中高端,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制造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7〕13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一个重返、六个重大”奋斗目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抓手,以重点项目和重要平台为载体,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需求导向、改善供给,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形成品种日趋丰富、品质明显提升、品牌不断涌现的消费品供给新格局,推动消费品工业成为全市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创新的重要支撑,实现消费品工业更加稳定、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食品、医药、纺织和轻工等传统行业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消费类电子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消费品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的适应能力显著增强。 (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1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7%以上,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全市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0.3。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1.2%,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0%,其中大中型企业和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全覆盖;全市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0.5。 (二)供给能力明显提高。2018年底,全市消费品工业力争培育新产品60项,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力争达到10%。到2020年,培育新产品100项,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三)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到2020年,主要消费品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以上。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3.5,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达到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2017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提高1.2个百分点,主要消费品质量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品牌附加值和品牌经济比重不断提高。 (四)市场环境明显优化。到2020年,相关法规、标准、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市场监管力度和有效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环境明显改善。 (五)绿色发展明显加快。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7年降低1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7年降低1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1%;全市规模以上消费品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达到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45%。 三、主要任务 (一)增品种。突出“新技术、新功能、新需求”,实施创意设计、精品催生、健康消费、智能跃升、特色集群“五大行动”,提升全市消费品工业品种丰富度。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最新)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按照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X”计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基本情况 我市绿色食品产业起步于90年代中期,发展于本世纪初,目前已具产业化雏形。成为调整林区经济结构,致富农民和林业职工的重要优势特色产业。X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3.5亿,农民和务农职工人均绿色食品纯收入达到700元。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将绿色食品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进行专题推进,绿色食品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生产基地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全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已发展到24处。种植业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5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8%。已建成省级绿色水稻基地1处20万亩,市级绿色大豆基地1处20万亩,市级无公害蔬菜基地5处10万亩,刺嫩芽、刺五加、笃斯等山野菜、山野果改培基地8处12万亩,黑木耳等超千万袋食用菌基地6处,300万只绿色肉鸡基地1处,千头绿色奶牛基地1处。 二是龙头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市现有精洁米、蔬菜加工产品、山野菜、食用菌和山野果饮品等规模以上绿特食品加企业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带动农户和职工5万人。

三是市场网络初步形成,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市已在铁力局和X区建立了二处绿特色食品批发市场,入驻企业分别达到20家以上。在省内外建立各类营销网点69个,山特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与日本、南韩建立了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年出口量在4000吨以上。在品牌建设上,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目前全市有12家企业,13种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30种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5种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了统一打造品牌,全市成立了绿色食品协会,在国家商标局统一注册了“X大森林”集体商标,现已有24家绿特色食品企业在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此商标。同时,各龙头企业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商标获省著名称号。 虽然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X林区经济的支撑和产业替代作用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一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参与资源深度开发,科技研发及市场开发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对基地和农户带动能力不足。二是龙头企业不能与基地实现有效的对接,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均沾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三是营销手段落后。特色农产品仍以产地经销为主,既缺乏有现代营销理念和才能的营销人员和经纪人队伍,也缺乏连锁经营,配送经销等现代营销手段。四是产品知名度低。特色产品品牌过多、过杂、过滥,不能合力出击.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现有政府序列服务队伍萎缩,龙头企业服务功能尚未发挥出来,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发育不成熟。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重点。

森马服饰财务分析:2020年年报点评,存货和现金流表现突出,服装龙头(附2018-2020年三大财报

森马服饰财务分析:2020年年报点评,存货和现金流表现突出,服装龙头2021年腾飞品牌转型,渠道升级,国牌再起征途(附2018-2020年三大财报)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2.05亿元,同比下降21.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6亿元,同比下降48.00%。

点评 全年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大,但Q4恢复良好,基本面拐点确立。受新冠疫情的冲击,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05亿元,同比下降21.37%;归母净利润8.06亿元,同比减少48.00%。其中,Q4营收57.55亿元,同比-5.3%,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142.6%。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4.57亿元,同比大幅+165.77%;存货25.01亿元,同比大幅- 39.13%,现金流与存货指标大幅向好,基本面拐点确立。 20Q1~20Q4公司单季度收入增速分别为-33.51%、-26.95%、- 26.30%、-5.28%,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94.96%、-98.90%、-66.79%、 +143.61%。2020年疫情背景下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同比降幅较大,Q4收入降幅收窄主要为疫情后国内消费有所复苏,净利润出现同比明显好转,一方面为收入端复苏、原有业务盈利改善,另一方面为Kidiliz公司出表、对总体业绩拖累减弱。 分主体来看,公司2020年9月开始不再并表法国童装子公司Kidiliz。2020年Kidiliz公司并入公司合并报表的收入为12.19亿元、同比减少 59.69%,利润总额为-5.16亿元、亏损幅度同比19年的-3.07亿元扩大;公司原有业务收入为139.86亿元、同比减少14.26%,利润总额为16.04亿元、同比减少33.29%,税前利润率为11.47%、较19年的14.73%下降3.26PCT,但K公司出表后的20Q4公司税前利润率已恢复至13.31%。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行动方案等三个方案的通知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行动方案等三个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02.28 •【字号】新政办〔2022〕 16号 •【施行日期】2022.02.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 正文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 展行动方案等三个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新乡市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行动方案》《新乡市加快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行动方案》《新乡市加快未来产业谋篇布局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2月28日新乡市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行动方案传统产业是我市制造业的支柱,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根据《河南省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发展行动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握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高位嫁接形成“新制造”,焕发新活力,再造新优势,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产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产业层次、技术创新、空间布局等方面实现战略性转型,重点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在国际国内产业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规模和效益迈上新台阶。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传统产业增加值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速不低于全市制造业平均增速;利税、利润等主要效益指标实现中高速增长,重点产业盈利能力、能耗降低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打造超千亿级产业集群1个,超500亿产业集群2个,培育超百亿元龙头企业9家。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传统产业研发投入和产出水平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高新技术企业100家。 ——发展模式深度变革。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智能制造建设模式有效推广,培育建设30个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建设以及节能减排主要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成绿色工厂8家以上。 ——新型化率大幅提升。传统装备中高端智能新装备比重达到50%以上;食品与轻纺领域创建10个以上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平台及模式等),形

禽畜鸡鸭定点屠宰场建设实施方案(WORD文档完整版)

禽畜鸡鸭定点屠宰场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县家禽家畜定点屠宰场项目 2、项目业主:XX县农业局 3、地址:XX县中心街南XX县商贸小区 4、建设地址:XX县莲城街道办 5、项目性质:新建 6、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7、建设规模:生鸡各生产车间各1个。此外,还有室外挡土墙、排水沟、停车场以及绿化等。 8、根据《工业项目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规定要求,本项目土地为政府划拨的工业用地,不涉及征地问题。 9、项目总投资4283.0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3305.60万元,设备购置费450.6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84.34万元,基本预备费242.44万元。其中鸡鸭生产线设备购置费用224.719万元。根据XX省财政厅和XX省农业委员会下发的黔农财(2018)第38号文件,该项目鸡鸭生产线设备购置符合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的申请条件,设备购置估算时计入该部分基金,具体估算表格详见第九章“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建设期限:12个月。

二、业主公司简介 XX县罡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7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何燕,注册资本为2700万元,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地址为XX县东观街道东北社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二楼。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家禽家畜收购、屠宰、加工及销售;食品生产销售;货物运输;冷冻仓库服务;零售业;养殖业;现代农业旅游开发;种植加工及销售。三、编制依据及范围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3、行业相关规程规范 4、项目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5、《机械工业厂房建筑设计规范》(GB50681-2011)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二)编制范围 本鸡鸭生产线设备报告的编制范围包括: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环境保护及节能、项目建设管理及招标、项目实施进度、产品市场分析、建设规模和内容、投资估算、建设工期、效益分析等。 四、研究结论 该项目是推动XX县优质肉禽基地建设的需要。要繁荣库区农村经济、促进贫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步入小康社会,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市场提供“放心肉”,区县建设统一的定点屠宰场势在必行。本项目的建设符合XX县库区产业发展政策方向,是XX县实施行肉类供应工业化和集体化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及三个工作方案的通知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及三个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周口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01.19 •【字号】周政〔2018〕2号 •【施行日期】2018.01.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正文 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周口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 -2020)及三个工作方案的通知 周政〔2018〕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东新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周口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及《周口市冷链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周口市快递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周口市电商物流转型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一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1月19日周口市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发〔2017〕18号)精神,按照《河南省物流业转型发展规划(2018-2020年)》要求,以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为突破口,加快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的必要性 (一)发展现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着力推进物流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行业物流,全市现代物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1.8亿吨,货物周转量641.7亿吨/公里;规模以上冷链物流企业8家,自有冷藏车74辆,自有保温运输车59辆,自有高温库库容量9.3万吨,自有中温库库容量6200吨,自有低温库库容量 2.8万吨;全市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331.6万件,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68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26亿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2.平台载体日益完善。全市物流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发展平台的支撑力不断增长,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临港经济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河南亿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被评定为国家4A级物流企业,黄淮物流港农产品批发市场、华耀城等一批现代物流产业项目投入运营,正在发挥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已建成地市级邮件、快件处理中心(三级)11个,县区级邮件、快件处理中心(四级)31个,服务网络涵盖全市8县1市1区。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队伍不断壮大,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5个,一批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正在加强建设,电商物流正在稳步发展。 3.业态模式不断创新。“互联网+高效物流”“物流+金融”“物流+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不断发展,物流业与产业化农业、加工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不断融合,多业、跨界联动发展趋势日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总体上看,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物流业发展水平不高,企业多以运输和仓储粗放经营为主,高层次、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供应不足;二是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规模小、层次低、实力弱的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