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灾对城市会带来哪些危害

水灾对城市会带来哪些危害

水灾对城市会带来哪些危害
水灾对城市会带来哪些危害

水灾对城市会带来哪些危害

随着我们科技的发达,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随着我们的改进,也破坏了很多我们大自然原有的一些生态环境,所以近些年来,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无情的伤害。

1、对农业的影响

严重的暴雨洪水常常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作物被毁,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1950年~2000年的51年中,全国平均农田受灾面积937万hm2,成灾523万hm2。

2、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而中国不少铁路干线处于洪水严重威胁之下,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有京广、京沪、京九、陇海和沪杭甬等重要铁路干线,受洪水威胁的铁路长度1万多km,西南、西北地区铁路常受山洪泥石流袭击,这些地区的铁路干线为山洪泥石流高强度多发区。

3、对城市和工业的影响

城市人口密集,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产值中约有80%集中在城市。中国大中城市基本沿江河分布,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有些依山傍水的城市还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危害。

洪水灾害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破坏。这种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土流失问题是中国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暴雨山洪是主要的自然因素。

2、对耕地的破坏。

洪水灾害对耕地的破坏,主要是水冲沙压、破坏农田。如1963年海河大水,水冲沙压造成失去耕作条件的农田达13万余hm2。黄河决口泛滥对土地的破坏更为严重,每次黄河泛滥决口都使大量泥沙覆盖延河两岸富饶土地,导致大片农田被毁。

3、对河流水系的破坏。

中国河流普遍多沙,洪水决口泛滥致使泥沙淤塞,对河道功能的破坏极其严重,尤其是黄河泛滥改道,对水系的破坏范围极广,影响深远。

4、对水环境的污染。

洪水泛滥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造成病菌蔓延和有毒物质扩散,直接危及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必须要多方面去了解改进我们这些,已经原有破坏掉的东西。这样才能减轻自然灾害。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加了解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在我们这个的平台上有很多,这类知识供我们学习,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多有用的内容。

水灾对城市会带来哪些危害

水灾对城市会带来哪些危害 随着我们科技的发达,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随着我们的改进,也破坏了很多我们大自然原有的一些生态环境,所以近些年来,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无情的伤害。 1、对农业的影响 严重的暴雨洪水常常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作物被毁,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1950年~2000年的51年中,全国平均农田受灾面积937万hm2,成灾523万hm2。 2、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而中国不少铁路干线处于洪水严重威胁之下,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有京广、京沪、京九、陇海和沪杭甬等重要铁路干线,受洪水威胁的铁路长度1万多km,西南、西北地区铁路常受山洪泥石流袭击,这些地区的铁路干线为山洪泥石流高强度多发区。

3、对城市和工业的影响 城市人口密集,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产值中约有80%集中在城市。中国大中城市基本沿江河分布,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有些依山傍水的城市还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危害。 洪水灾害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破坏。这种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土流失问题是中国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暴雨山洪是主要的自然因素。 2、对耕地的破坏。

洪水灾害对耕地的破坏,主要是水冲沙压、破坏农田。如1963年海河大水,水冲沙压造成失去耕作条件的农田达13万余hm2。黄河决口泛滥对土地的破坏更为严重,每次黄河泛滥决口都使大量泥沙覆盖延河两岸富饶土地,导致大片农田被毁。 3、对河流水系的破坏。 中国河流普遍多沙,洪水决口泛滥致使泥沙淤塞,对河道功能的破坏极其严重,尤其是黄河泛滥改道,对水系的破坏范围极广,影响深远。 4、对水环境的污染。 洪水泛滥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造成病菌蔓延和有毒物质扩散,直接危及人民的身体健康。

[水灾,民生,城市]水灾与明清城市民生的关系

水灾与明清城市民生的关系 水灾是众多自然灾害之一,其最主要的特点为破坏性较强、波及范围广、灾后常伴有区域性瘟疫及需时较久的民生恢复期。尤其对于城市而言,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却往往是地方性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中心。因此,城市若遭遇水灾,势必冲毁鳞次栉比的官署民舍,漂没不可估量的社会财富,吞噬难以数计的生命,民生损失之大、危害之巨是不言而喻的。历史上的开封城,曾因所处之地水资源丰富而诞生,又因水环境优越而发展,然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黄河水灾的日益加剧,其所催之水灾开始愈来愈深重,不仅城体常有水冲之忧,民生也出现了诸多变迁。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民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笔者选取的是与水灾相关之内容。目前,学界己有关于开封城水灾的部分成果,但就水灾所带来的民生的变迁,研究尚显不足。鉴于此,笔者试以人口数量、日常生活、水灾救助为关注对象,展开水灾影响下基层民生变迁的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明清时期的开封城已回归地方性中心城市,且经济文化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故而有关它的历史记载不及同时期的其他大型城市。因此,以上救灾活动并非明清开封城水灾救助的全部。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上述的救灾活动中得出一些认识。首先,开封城水灾之救助,是以官方为主导的,甚至牵动了国家的高层官员。其次,地方士绅也参与其中,使救灾人群出现了多元化和基层化的倾向。最后,救灾形式多样化,既有普遍意义的仓储建设,也有临危救难的灵活性举措,且注意到了灾后瘟疫的应对。这些救灾行为虽是水灾后的被迫之举,却也是元代之后开封城市民生所面对的新内容。 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明人夏良胜所言:水者,五行之先气,万物之母也。叫然而,这是针对常态性的水体与适宜的水量而言的。一旦发生河道决溢,或出现短时间内的强降雨,无所约束的水就会肆意横流,带给所波及地区重大的灾伤,因此,可以说利莫大于水也,害亦莫大于水。明清时期,黄河时有决溢,位于其畔的开封城也不得不多次面临泛水的冲击,更有数次遭遇没城之灾,居于其间的官员民众的生活无不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但是生命的直接吞噬,用水、饮食、出行等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备灾救灾也出现了常态化的趋向。尽管城内居民因土地盐碱化而开始制盐贩盐,并以之为生,但也折射出开封城生存环境的恶化以及他们生活艰窘、无所营生的残酷现实。遗憾的是,除建仓储以备灾,并在水灾来临时被动应对外,其他民生之变迁很少引起政府的重视,也未见到多少改善民生之举动。晚清之际,伴随着官场赢败的日趋加重及开封城的日益没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更为减少,最终导致了这座曾经以优越的水环境而利好民生的城市,却以水灾频发、水环境恶化而艰难民生的状态步入近代社会。时至今日,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盛,人民生活丰富多彩,然民生问题却依然倍受国家关注,这既是国家时刻以民生为先务的思想在具体政务中的体现,也是民众之幸、社会之福。

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

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 一到夏天,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城市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1:夏天雨水多。 2:城市雨水比农村多。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 3: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 4:虽然有下水道,但是“国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车”(不信,去看美国大片),我们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地上21世纪,地下上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 5: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6: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 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的方法 一、绿化造林封山植树,退耕还林,加强绿化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绿化造林能促进土壤吸收较多的水分,减弱暴雨对地面的直接冲刷,防止水土流失,避免造成下游湖泊、河道淤积,确保河道的泄洪能力和湖泊的蓄洪功能。

二、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固河堤,疏竣河道,平垸行洪,退田还湖。防洪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根据江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开展综合治理,修筑堤防、整治河道,合理采取蓄、泄、滞、分等工程措施。沿着江河修筑堤防,保护两岸地区不受洪水淹没,同时采取河道清障、清淤,采用人工裁弯取直等措施,增加河段的泄洪能力。在重点保护对象附近,建设江河的分洪工程,设立蓄洪、滞洪区,配合江河堤防联合运用,以确保保护对象的安全。城市要重点加强防护,提高沿江沿河大中城市堤防的防洪标准,加固加高堤防应达到百年一遇标准,以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减少水库下游的洪水灾害。水库还有综合效益,除防洪外,还有农田灌溉、工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水力发电等效益。对于大江大河,根据干支流的地理位置,统一规划设计干支流水库群。采取这种综合措施,防洪效果会更加显著。在湖畔或海岸修建挡御、拦蓄洪水的防洪工程,防止洪水漫溢;在低洼地、易涝区采取“大包围”、“小包围”等形式修堤筑坝,实现涝能排,旱能灌;在城市,可根据当地暴雨强度修建相应的地下排水系统,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城市积水。 三、加强暴雨来临前的防御措施要充分重视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采取防御措施。在暴雨来临前,要认真检查防洪工程,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要采取预排空措施,防止降暴雨时来不及排水而造成城市马路积水,工厂、居民家中进水;一旦房屋进水,应立即检查电源插座位置,如果电源插座有被水淹没的可能,应迅速切断电源,以防插座进水、出现积水带电而发生触电

水灾对城市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水灾对城市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说起自然灾害,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恐惧。因为近几年来经常发生一些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大大小小的都有,也出现了很多的伤亡,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加了解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这样在发生意外时,我们能更好的去处理这方面事情,减少伤害,减少了死亡。洪水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几个方面。 1、对农业的影响 严重的暴雨洪水常常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作物被毁,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1950年~2000年的51年中,全国平均农田受灾面积937万hm2,成灾523万hm2。

2、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而中国不少铁路干线处于洪水严重威胁之下,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有京广、京沪、京九、陇海和沪杭甬等重要铁路干线,受洪水威胁的铁路长度1万多km,西南、西北地区铁路常受山洪泥石流袭击,这些地区的铁路干线为山洪泥石流高强度多发区。因洪灾造成铁路中断、停止行车的事故是很严重的,1954年大洪水中,作为南北大动脉的京广铁路就曾中断运行100d。 中国公路网络里程长,水灾造成公路运输中断的影响遍及全国城乡各个角落。随着公路建设迅速发展,水毁公路里程也成倍增加,中国所有山区公路都不同程度受山洪、泥石流的危害,西部10余条国家干线,频繁受到泥石流、滑坡灾害。川藏公路沿线大型泥石流沟就有157条,每年全线通车时间不足半年。 3、对城市和工业的影响 城市人口密集,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产值中约有

80%集中在城市。中国大中城市基本沿江河分布,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有些依山傍水的城市还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危害。中国600多座城市中,90%有防洪任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大量人口从内地涌向沿海沿江城市,城市面积迅速扩张,新扩张的城区往往是洪水风险较高而防洪能力较低的区域。由于城市资产密度高,对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等系统的依赖增大,一旦遭受洪水袭击,损失更为严重。统计数据表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沿海省份,城市与工业的水灾损失已经占到水灾总损失的60%至2000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土壤流失量约50亿t,大量泥沙淤积在河、湖、水库中,同时带走大量氮、磷、钾等养分。水土流失危害不仅严重制约着山丘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给国土整治、江河治理以及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带来困难。 2、对耕地的破坏。洪水灾害对耕地的破坏,主要是水冲沙压、破坏农田。如1963年海河大水,水冲沙压造成失去耕作条件的农田达13万余hm2。黄河决口泛滥对土地的破坏更为严重,每次黄河泛滥决口都使大量泥沙覆盖延河两岸富饶土地,导致大片农田被毁。 3、对河流水系的破坏。中国河流普遍多沙,洪水决口泛滥致

城市洪涝灾害的不可避免性与减灾对策问答

城市洪涝灾害的不可避免性与减灾对策问答 广州市三防办、广州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广州市排水管理中心编 2010年3月(第三稿) 摘要:本问答从暴雨、洪涝成因及其利害两重性出发,讲述洪涝灾害的不可避免性。在此基础上,再从洪涝灾害的灾难性、根治洪涝灾害的不可能性、不经济性、不合理性以及城市洪涝成灾模式和灾害特点出发,导出城市防洪涝必须实行“洪涝风险管理”,与洪涝共存的减灾策略,进而提出四点具体对策。 一、暴雨成因及其利害的两重性 1问:为什么会有暴雨? 答:暴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产生于大气循环中必不可少的降水环节里,是降水环节中的一种自然的、重要的、非人类可以控制的表现形式。 水是生命之源。维持人类生命的淡水不能直接取用于覆盖地球表面70%的海水,而是来自于经过大气循环降落到地面的水。尽管地球水体总量达13.86亿km3,但维持人类生命的淡水,只占全球水体总量的2.5%[1],这些淡水产生于周而复始的自然大气循环:大气循环中的大汽水经过冷却以降水的方式―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转化为高山积雪、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海洋水,这些水经过太阳的辐射作用和生命作用蒸发到大气又成为大汽水,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2]。因此有降水就有降雨的机会,就有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的出现。 2问:暴雨是如何产生的? 答:在大气循环中,暴雨形成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一旦结合,暴雨便产生。 暴雨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大气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的水汽通过诸如锋面抬升作用引起斜压性上升运动、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引起的大范围动力性上升运动(台风的形成)、中尺度系统引起的强烈上升运动和地形引起的上升运动等上升到空中凝结成云雨,进而发展成为降雨。暴雨形成的充分条件是充沛的水汽供应集中到较小范围的暴雨区内,需要在外围(面积至少比暴雨区大10倍)有大范围的水汽输送和累积。行星尺度天气系统如西风带中长波槽、阻塞高压、副热带高压与热带环流等决定大范围雨区出现的范围和决定暴雨区的水汽来源或水汽通道。它与天气尺度系统活动共同作用可将南海、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等海上的水汽不断向暴雨区输送。因而当它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促使冷空气不断在某个地区交绥,并使得引起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或中间尺度系统发展,从而使得某地区出现强而持续的垂直运动和水汽输送等条件,就给暴雨甚至持续性暴雨提供了有利条件[3]。如“75·8”特大暴雨就是这样组合发生的:行星尺度的大气环流条件使得7503号台风能深入内陆,并在河南境内停滞。天气尺度系统的活动,造成有利于中尺度系统生成的环流条件并为暴雨从西太平洋海区输送大量水汽,这些为“75·8”特大暴雨创造了充分条件;此外中尺度天气系统沿着同样路径向暴雨区汇集,使得在暴雨区出现持久的强对流天气使水汽垂直运动保持,加上地形条件抬升水汽等为暴雨创造了必要的降水条件。上述充分和必要的暴雨降水的条件叠加在一起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75·8”特大暴雨[4]。

城市与洪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办5月专刊 主编:孟志敏城市与洪水 责编:张诚孟圆2015年05月28日 城市与洪水:21世纪城市洪水风险综合管理指南(节选) 洪水已演变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其导致大面积的经济损失、死亡与破坏。2011年,世界很多地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灾。图1和图2显示,全球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的有记载的洪灾的发展趋势与分布状况。2010年,全球共有1.78亿人受到了洪灾的影响,1998年和2010年的全球洪灾经济损失超过400亿美元。

图1:有记录的洪水事件 图2:1970-2011年洪水事件 近年,易受洪水威胁的城市地区受到了全球逐渐增加的洪水事件的重创。此外,由于各国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界定“城市”的概念,这便加大了统一界定城市洪水的难度。由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洪水存在实际上的功能差异,从传统意义上而言,城市环境中的人口和资产集中度更高,城市洪水的影响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重大事件的直接影响意味着对生命和财产的巨大威胁。图3显示50年间,由于洪灾引发了死亡和经济损失。直接损失往往容易统计,但洪灾的间接影响却很难量化,世界很多地区的贫 困和发展停滞不前很多是由于洪灾所致。

图3:报告的经济损失和死亡数 作为世界人口增长的标志性特征-城市化,与洪水风险密切相关,同时进一步加剧了相关风险的发生概率。在2008年,全世界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范围内,其中有2/3的人口处于贫困或中等收入水平。预计到2030年城市居民比例将增加到60%,2050年增加到70%,届时将有约62亿人口居住在城市范围内。如图4。 但由于城市住区人口规模庞大,加剧了城市洪水的风险,并增加了预防相关风险的成本。 图4:2010年居民人数超过750,000的城市群分布不恰当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城市化规划和管理也是导致洪水灾害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其中蓄洪区以及河口土地的违规使用问题更加突出。 在发展中国家中,很大一部分的城市人口增长和空间扩张都发生在人口密集、生活水平较差的非正式居住区,这些地区往往被称为“贫民区”,这些地区往往缺乏必要的防洪设施,使得洪 水发生的风险概率增大。

暴雨洪水_城市不可抗自然力的困扰_现代城市洪灾事件与灾害管理(精)

Storm and Flood: Troubles caused by Inexorable Natural Forces in Cities 暴雨洪水:城市不可抗自然力的困扰 文 \ 雨辰 \ Yu Chen 龚常 \ Gong Chang 导读:世界许多城市每年饱受暴雨洪水的侵扰,蒙受巨大损失。“防洪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城市的防汛抗洪要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两相结合,要将修筑堤防、准备抢险物质与监测预报、保险法制制度建设相结合,使高标准的城市防涝工程体系与灾害预测预警系统、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完善城市应对暴雨洪水的管理机制。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1.04.019 关键词:现代城市暴雨洪水科技减灾 ——现代城市洪灾事件与灾害管理

我国城市出现约有4000年的历史,人们为了生活交通的便利,往往“城非河不守,河非堤不安”,因此城市的发展与江河、湖海密切相关。但是,这在给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洪水的频繁灾祸。我国几千年来水灾频频,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海河、辽河、松花江七大水系的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因水灾而毁灭或废弃城市的事件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的江苏省泗州城,十七世纪末因水灾陷入洪泽湖底;新疆的楼兰城、高昌城,陕北的统万城等,则因水源断绝或干旱而废弃。明代桃源诗人江盈科曾作诗描述了水灾发生后百姓生活的痛苦情形:“一雨淹旬月,河流处处通。危株栖鹳鹤,大陆走蛟龙。破屋三农泣,炊烟万灶空。江天望鱼艇,蓑笠倚孤蓬。”南宋隆兴元年主簿王梦雷《勘灾诗》则描写了当地农民因旱无收、老幼皆哭的情形:“散吏驰驱踏旱丘,沙尘泥土掩双眸。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有常和无常的水,联通着人与地球的内部与外部,使得大禹治水变成人类关于水的恐惧与水的治理的最初记忆,使得水患灾害变成人类与世界息息相关的疼痛神经,永远警示着人类必须关注生存的种种危急时刻。 受东部季风的影响,每年的4-9月份,我 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许多城市由于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产开发等因素,饱受暴雨洪水的侵扰。此外东南沿海的台风风暴、北方沿海的温带风暴潮等海洋性因素造成的灾害,对沿海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社会经济和人员财产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暴雨、洪涝、风暴潮都属于水文灾害,既有季风影响、泥沙淤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东部临海等自然因素,也有滥伐森林、围湖造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等人为因素,因此防汛抗洪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对城市的防灾保护,加强控制城市的灾害源头,做到未雨绸缪,才有可能真正消除“水来土掩、兵到将迎”的被动减灾的窘状,实现“未曾水来先垒坝”,使人类凿破鸿蒙,真正探寻到自然界那种无比单纯的美丽。 一、国内外现代城市的暴雨洪水概况

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有答案)

高考地理小专题——暴雨洪涝 典型例题一:(2013·全国高考真题)(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典型例题二:(2017·河北高二月考)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典型例题三:(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参考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典型例题四:(2016·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余姚水灾一座城市的自救

余姚水灾:一座城市的自救 2013年10月14日,余姚市同光村内街道仍然积水未退,没过大腿,呈深褐色,里面浑浊一片。 本报记者刘科发自浙江 在宾馆里被困了两天之后,冯海荣决定尝试带着家人离开余姚。 37岁的冯海荣是余姚市信天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10月7日上午,冯海荣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余姚市政府发布了暴雨预警信号,他特别用手机查了下红色警报和橙色警报的区别。 当天下午,冯海荣去家中把妻儿接到了宾馆入住,“我当时跟在公司的员工讲,你们今天别回去了,看情形晚上估计会停电停水,我给你们在公司边的宾馆开好房间,住在宾馆安全点。” 事后回忆,冯海荣觉得自己的预判对了。 雨最初是从10月6日下午开始下的,到10月7日,余姚的雨越来越大,从7日夜间开始,余姚的主城区的多数小区开始停电,整个城市处于一片汪洋中,大部分住宅小区低层进水,大量汽车像下饺子般浸泡在积水中,道路瘫痪,多个街道水深超过1米。 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台风“菲特”给余姚带来了解放以来最大的一次24小时集中降

雨量,“两天时间,老天爷差不多把68个西湖的水倒到我们余姚头上”。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8日8时,余姚过程雨量496.4毫米,姚江水位最高达5.33米,超警戒水位1.56米。 姚江从绍兴上虞市东南部山区发源,流经余姚后,由西往东,进入宁波市区,到达三江口,然后随甬江入海,而这次,余姚所在的姚江流域出现了滞涨河水倒灌的局面。 宁波气象台作出的解释是,“由于余姚的地势特点,东北面是平原,西南面是四明山脉,四明山脉像余姚边缘的一堵墙,把来自海上的丰富水气都给拦截下来,留在了余姚境内,雨水又顺着地势高处流向了平原地区,导致水库、江河水位普遍上涨,城区水排不出去。” “最害怕的是对未知的恐惧” 从7日夜间开始,冯海荣所在的宾馆大堂中挤满了附近灾民,手机有电的人几乎全在打电话,打听各种消息。不过,手机的信号像各种信息一样混乱,“手机信号不行,不是串号就是打不出去,这样的话,两眼摸黑,宾馆因为用柴油机发电,还算能保证正常供电。”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两天,冯海荣变得越来越焦虑,“我当时有顾虑,断水这么长时间,如果继续发酵,正常的话,各种腐烂物都会翻上来,包括饮用水在内可能都会出问题,身边的人也都人心惶惶,这种困境没有亲历很难体会,通讯

城市街道暴雨洪水的成因浅析与预警

城市街道暴雨洪水的成因浅析与预警 周国良黄昌兴周建刚 (水利部水文局、广东省水文局江门分局) 摘要:作者以近年媒体报道的几次重大的城市雨涝为线索,简要分析了形成雨涝的水文气象成因,表明人类不当活动是致灾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减灾建议。 1 引言 近年,我国城市街道的暴雨洪水或严重积水事件频繁发生,且似乎呈日益增多的趋势,造成的灾害影响极为惊人,如2004年7月10~13日,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个特大型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城区暴雨积水,2007年7月中旬,重庆和济南两城市发生城区严重暴雨洪水或积水,其中济南仅2h的特大暴雨,就造成20余人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这些事件增多,既有气候变化因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也有城市自身的水文气象因素,包括密集的人类生活影响和不当的城市建设因素。本文将浅要分析城市自身暴雨洪涝形成的水文气象因素,并提出可能的减灾措施建议。 2 街道积水的水文气象因素浅析 众所周知,城市是高密集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集群的构建体,也是高密度人类生活区。城市形成的热岛效应,使夏季大气对流活动在城区附近得以加强,大大增加了局部大暴雨发生的机率。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这一效应越来越明显,比西方国家更为突出[5]。关于城市的影响,在Google网站的遥感图中,能非常直观和明显地看到城区与非城区的差异了。 城市街道暴雨积水或洪水的雨强有多大呢?由于降水空间分布的高度不均匀性,观测难度也大,收集完整的资料也很困难。作者借助新闻媒体披露的不完全信息,将近4年有较大影响的几次典型的暴雨资料,整理列于表1。 表1 我国近年城市典型暴雨降雨量(mm) 发生城市及地区发生时间主要降雨历时(h) 对应雨量折合1h雨强备注 济南市区2007.7.18 1 151 151 2h雨量168 重庆沙坪坝2007.7.17 1 56 56 日雨量262.8 北京北三环2007.8.6 1.5 91 61 北京玉渊潭2004.7.10 2 105 53 1h雨量60 上海市区2004.7.12 1 20 20 静安2h雨量26 广州五山2004.7.13 2 62 31 一般的城市暴雨,历时大多在2h以内,即足以构成重大影响。从发生时间看,绝大部分发生在7月份,表1中实例几乎都在7月中旬;最大1h雨强多在30mm以上,其中济南1h雨量竟高达151mm。实际上,昆明暴雨特性实例分析表明,24h的暴雨量,其中46~71%即集中于1h内[4]。 除了气象的热岛效应之外,城市水文因素更为重要。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和快速扩展,显著改变了原有的下垫面,使得不透水层面比例增长,绝对面积增长更快[1][6]。 图1为我国一典型城市街区示意图,其中A为房屋。1980s前不仅房屋相对稀疏,且房屋周边的B区多为草地或裸地,房屋上的雨水落地后,也在B区渗入泥土,部分再经土壤流入河道,补充径流,这样仅C区为不透水面。近10余年,B区大规模改造为不透水的水泥面,即使有些细小的缝隙,对于较强的夏季暴雨,基本是全部形成城市街区径流,即产汇流面积显著扩大,不透水面包括A、B、C这3个区。假定不透水面以前约占整个城区面积

旱灾、水灾对城市和农村生活的影响

旱灾、水灾对城市和农村生活的影响 今年似乎是个多事之秋,地震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失,西南地区又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有些地方,甚至连水都没得喝,更不用说是庄稼了。很多的农作物都无法生长,只能种些玉米之类的耐旱作物,可是就连玉米也早早就开花,本应该生长的时候也长不大,导致了颗粒无收,看着干了的水塘和沟渠,真不知道农民该怎么办〃〃〃 而为什么在水资源最好的西南地区发生如此大面积的严重旱灾呢?我想主要原因应该是近年来环境的污染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仅是只追求小康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而那些工厂也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大。最近三十年来对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丧失自我调节能力,向负循环发展。在以前大家还很辛苦的植树造林,可是现在全都被大家自己又破坏了。记得小的时候周边随处可见大片的树林,而现在那些已不复存在,有的只是希希冉冉的小树苗,而且长得还一点也不茂盛,炎炎夏日根本没有可以遮挡阴凉的地方,寒冷的冬天,很多植物都已经枯萎,凋零。在没有树木的情况下,显得更加的萧条。如今许多的农作物已经被淘汰,改种经济林,如造纸的桉树、橡胶树、核桃树、水果树、茶树等等,虽然森林面积不变,但经济林的生态功能和原始森林以及次生森林无法比较,既不保水也不保土。看似不变的东西其实发生了很打的变化,在我们不注意的情况下改变着我们周边的环境。 同时还有的就是对水资源的利用,如今对其的利用已经失衡,大自然为人类生存准备了不同类型的水资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下水又有表层、浅层和深层之分。平常年份使用地表水和表层地下水,短期的旱灾可以使用浅层地下水,长时期的旱灾才可使用深层地下水。可以说地下水是保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延续的保命水。许多国家,如以色列、美国、日本等都制定严格的法律,禁止开采地下水或深层地下水。云南滇池的污染是西南地区的地表水严重污染的开端,近年来地表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西南地区转而开发地下水,甚至开发深层地下水。平时用了保命水,等到旱灾来时,已经没有足够的地下水来保证需求。必须看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严重干旱,持续时间往往不是几个月,而是几年,甚至更长。地下水补给慢,深层地下水补给更慢,需要几百年,几千

都市暴雨安全教案

《都市暴雨》教学设计 课题:都市暴雨 实施者:樊金金王丽娜 实施对象:六年级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暴雨天气的特点,尤其是在城市里发生的暴雨特点。 2、掌握在暴雨的天气里,采用恰当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在暴雨天气里求生自救。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问同学们雷雨大风天气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生:春末,夏初和夏天。 师: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我们这里发生的暴雨有怎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都市暴雨。 二、新授 1、都市暴雨报导 2010年5月7日。广州下了一场“不可能的暴雨”。一夜之间,广州几成水城!凌晨三四点,广州市首次发布2010年全市性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据广州市气象台介绍,“此次降雨过程雨量大、雨强大、范围广,破了三个历史记录,属于‘百年一遇’的大暴雨”。 2、了解暴雨 (1)一般而言,暴雨天气里风云突变,雷呜电闪,大雨如注,持续时间很长,总降雨量大。

(2)暴雨的定义不仅考虑降雨强度,还要考虑降雨时间。我国规定,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为暴雨,达到或超过100毫米为大暴雨,在200毫米以上就称为特大暴雨了。 (3)暴雨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某一地区连降暴雨或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常导致山洪爆发,水库垮坝,江河横溢,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交通和电讯中断,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3、了解都市暴雨危害 都市大暴雨导致公交延迟发车;地铁部分停运;火车、汽车、机场众航班延时,多处塌方;校园水浸。 3、在暴雨天气里怎样做更安全 师:在雷雨大风天气,我们该怎样做才安全?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减少外出,如果你在家不要使用电话、电脑和其他电器,不要洗澡或洗涤,因为闪电可以通过导线或水管伤害你。如果你在野外,不要骑自行车、摩托车,不要打手机,不要携带金属物体在雷天行车,不要站在空旷高地上和大树下避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在暴雨天气里,我们应当怎么做。这节课继续学习,都市暴雨。 二、新授 1、我国暴雨特点 (1)我国的暴雨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极少有暴雨出现,夏季则是暴

城市化对城市洪涝的影响

城市化对城市洪涝的影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倍增。城市化的进程直接改变了局部气候条件和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导致城市面对洪涝的脆弱性增加,洪涝风险度提高。城市化对城市洪涝的影响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城市化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湖泊面积萎缩、城市湿地、绿地不断减少,不透水面积成倍增加,提高了城市综合径流系数。根据研究数据,城镇建筑的稀疏区到密集区,其径流系统由0.20~0.45增加至0.60~0.85。径流系数的增加减少了地表水的入渗能力,大大降低了城市土地对雨洪的天然调蓄能力,导致雨水径流量的急剧增加。从而改变城市区域暴雨径流条件,使径流总量增大,洪峰流量提高,峰现时间提前,加剧了洪水的威胁和风险。 (2)中小河流防洪和山洪灾害问题日益突出。长江上中游地区多为山区或丘陵区,中小河流洪水来得快,涨势猛。由于早期的规划、管理不到位,临河、跨河建筑物侵占行洪断面现象严重,上游下泄的洪水将加重下游城市的防洪压力。如上游暴雨频繁,下泻的洪水就会直接威胁下游城市。尤其是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流失的泥土淤塞江河,河床抬高,对下游和江河两边的城市威胁更大。 (3)由于地下水开采过量等原因,许多城市都出现严重的地面下沉现象。雨水渗透的减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城市低洼地段逐渐扩大,破坏了城市的水循环的路径,加大了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加剧了洪涝灾害的程度。 (4)多数城市的部分下水道排水设施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中部分低洼地区下水道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较低。而后期排水系统的建设远滞后于城市的扩展,当遭遇暴雨洪水时,往往排泄不畅,极易形成局部内涝。

城市暴雨洪水灾害感受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受暴雨袭击。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高达170mm,死亡人数高达78人;北京受灾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约190万人;经济损失近百亿。面对这组数据,我一方面极为震惊。另一方面我很想知道:这暴雨洪水为什么会对城市造成那么大的危害?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暴雨就是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强降雨。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地质灾害。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大家对“城市热岛效应”这个词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对于大型城市,“热岛效应”还会引发“雨岛效应”。由于大城市气温高、空气中粉尘大,热气上升,形成周边气流向城市汇聚的运动。一旦上升的热气流遭遇高空强对流的冷气团,形成暴雨,就使城市更容易成为暴雨袭击的中心,即所谓城市雨岛效应。因此,超大型城市容易出现市区暴雨的频率与强度会高于周边地区,而且这种现象将会长期存在。 城市人口资产密度提高,同等淹没情况下损失增加;城市面积扩张,新增市区过去为农业用地,防洪排涝标准较低,而洪涝风险较大;以往城外的行洪河道变成了市内的排水渠沟,加重了防洪负担;城市空间立体开发,一旦洪涝发生,不仅各种地下设施易遭灭顶之灾,高层建筑由于交通、供水、供气、供电等系统的瘫痪,损失亦在所难免。 结论:暴雨是产生洪水的先决条件。灾害性洪水是吞噬生命、制造灾情的罪魁祸首。分析暴雨洪水、认识现象规律,研究探索暴雨特性、掌握洪水的特点,才能在遭遇突发性暴雨洪水时更加有效地防御和应对,把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 那么当暴雨水灾袭来,我们的城市怎么办? 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了解知道:面对暴雨、洪水,各国各城市首先都是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但是河道水位迅速上升,使排水管网受到顶托,雨水不能自排,于是又加强了泵站的建设;而河道的行洪能力是有限的,且城市河道受两侧建筑物密集的影响,已难以拓宽,这就必须进行第一次理念的转变。 即改变让雨水尽快排入河道的传统思路,转而采取各种雨水蓄滞的措施,比如以立法形式要求新建、改建小区必须设置相应容积的雨水调节池,调节池中储存的雨水可在洪峰过后排入河道,或作为绿地浇灌和城市清洁等用水。但是调节池容积过大会增加成本,而利用率有限,那么可以发展各种雨水渗透技术,促使雨水回补地下,转变为有效的水资源。 也可以在城市建设上除了采用透水砖铺装人行道,增加透水层,减少硬质铺装等外,国外也运用了一些生态方法改善雨水系统条件。 结论:现代城市面对暴雨洪水显得更为脆弱。除非随城市的发展同时增大治水的投入和管理的力度,否则必然会出现水灾损失急剧增长的恶性局面。

暴雨洪涝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暴雨洪涝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洪涝灾害一般发生于多台风和暴雨的地区。每当洪涝灾害爆发时,它就像是一个无情的野兽,路旁的树木、电线杆都会被其通通摧毁,人们的生活将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当灾害严重时,洪涝还会破坏、吞噬人们的家园,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那么暴雨洪涝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暴雨灾害的防治措施: 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是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

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或坑、洞中。 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6、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7、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8、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9、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

山洪发生前的防范措施 1、平时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山洪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掌握自救逃生的本领。 2、首先观察、熟悉周围环境,预先选定好紧急情况下躲灾避灾的安全路线和地点。 3、多留心注意山洪可能发生的前兆,动员家人做好随时安全转移的思想准备。 4、一旦情况危险,及时向主管人员和邻里报警,先将家中老人和小孩及贵重物品转移至安全处。 5、事前积极参加灾险投保,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山洪来袭逃生术 据目前气象、水文预测技术,人类能在山洪暴雨发生前3~5小时感觉有山洪暴雨发生,当出现1小时降雨50~100毫米,洪峰至山脚约2~3小时。从倾盆大雨开始发生到造成灾害,有效转移救生时间约4~5小时。有效的逃生方法才能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1、在野外受到山洪威胁时,一定要保持冷静,根据平时掌握的宁海县地质情况迅速判断周边环境,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同时要注意观察水情警示牌,防止误入深水区或掉进排水口。 2、在野外不要沿着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千万不要轻易涉水过河。假如非过河不可,尽可能找桥,从桥上通过。假如无桥,非涉水不可,不要选择最狭窄地方通过,要找宽广的地方,溪面宽的地方通常都是最浅的地方。在未涉水前,先选好一个好的着脚点,用竹竿或木棍先试探你的前路,在起步前先扶稳竹竿,并要反水流方向前进;不要游泳逃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更不可攀爬带

防暴雨及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271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防暴雨及洪涝灾害安全知 识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防暴雨及洪涝灾害安全知识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近段时间是暴雨、雷电等强对流天气高发季节,出现暴雨时往往降雨强度较大,降雨较为集中,容易造成积水、洪涝等现象,可能导致水浸、交通中断等事件的发生,严重时也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暴雨过程常常还伴有雷暴,因此防止雷电袭击往往也是暴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暴雨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山泥倾泻等地质灾害。连续2天以上的暴雨过程造成水浸、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连续2-3天的暴雨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累计雨量可达400-500毫米,往往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并出现次生的地质灾害,如山泥倾泻、山体滑坡等。 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建忠介绍,中央气象

台针对暴雨,发布预警。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严重程度,由低到高递增。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标准: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灾提示: 切断有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疏散低洼地区易浸物资,避免财产受损; 暴雨来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

浅议我国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及对策

浅议我国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不断发生暴雨洪灾,导致城市出现严重内涝,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旦遭受洪灾,将造成巨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可见分析城市暴雨洪灾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显得十分重要。主要分析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 内涝;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235(2012)06-0059-03 0 前言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暴雨洪灾内涝问题日渐突出,很多城市不同程度的遭遇了暴雨侵袭,引发内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生活,有的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及巨大的财产损失。例如2007 年济南发生的“7·18”大暴雨洪水,这次洪水主要特点是历时短、强度大、降雨集中,这场暴雨过程仅维持3 个多小时,市区平均降雨量就已经达到了146 mm,最大点雨量达到了178 mm,暴雨洪涝造成济南市33.3 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2 亿元[1]。广州市曾在2010 年遭受了几场大暴雨的袭击,造成市区严重内涝,其中最严重的就是“5·7”大暴雨,12 小时降雨超过213 mm,很多地下停车场被淹,很多主干道积水严重,市区交通严重受阻甚至瘫痪,全市经济损失约5.4 亿[2]。其实这些严重的城市洪涝灾害并不是个例,而是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 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财富集中,一旦遭受洪灾,将造成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探讨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及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1 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分析 1.1 城市化对降雨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交通工具剧增,建筑群密集,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已经布满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由于这些因素使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形成显著的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不仅造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气温升高,而且很多研究还表明[3-4],城市热岛效应还可能通过流场的作用,对冬夏季降水过程产生影响。另外,由于城市的建筑物高低不一,加大了城区的粗糙度,这不仅引起湍流,而且对稳动滞缓的降水系统有阻碍效应,增加了降雨在城区的滞留时间,增大了降雨强度。同时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发展,对环境产生大气污染,大气中悬浮颗粒密度增大,一定程度上起到人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与管理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与管理 (上) 发布时间:2015-02-26 09:32:59作者:人保财险灾害研究中心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人保财险灾害研究中心 城市是区域性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聚集了大量人口和财富,一旦遭受地震、台风、洪水等重大灾害,将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频繁遭受重大灾害,如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2013年“菲特”超强台风、“4·20”四川芦山地震灾害给受灾城市带来了巨大损失,也暴露出现有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我国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已经刻不容缓。本文试从洪水灾害的角度就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部分做法进行探索,供读者参考。 什么是城市洪水灾害 城市洪水灾害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近年来,在我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水灾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城市人口资产密度提高,同等淹没情况下,损失增加;城市面积扩张,新增市区过去为农业用地,防洪排涝标准较低,而洪涝风险较大;以往城外的行洪河道变成了市内的排水渠沟,加重了防洪负担;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及对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等生命线系统的依赖性增大,一旦暴雨洪涝造成城市生命线系统瘫痪,地下商店、仓库、车库、旅店进水,大量贵重资产受淹等,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倍增,而且影响范围远远超出受淹范围,间接损失甚至超过直接损失;不透水面积率的显著提高,城市“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日趋显现,城区暴雨径流量倍增,防洪排涝压力增大;城市防洪排涝的安全保障要求大为提高,而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难度加大。 洪水灾害的风险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