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与管理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与管理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与管理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与管理

城市洪水灾害风险与管理

(上)

发布时间:2015-02-26 09:32:59作者:人保财险灾害研究中心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人保财险灾害研究中心

城市是区域性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聚集了大量人口和财富,一旦遭受地震、台风、洪水等重大灾害,将导致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频繁遭受重大灾害,如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2013年“菲特”超强台风、“4·20”四川芦山地震灾害给受灾城市带来了巨大损失,也暴露出现有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我国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已经刻不容缓。本文试从洪水灾害的角度就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部分做法进行探索,供读者参考。

什么是城市洪水灾害

城市洪水灾害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近年来,在我国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水灾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城市人口资产密度提高,同等淹没情况下,损失增加;城市面积扩张,新增市区过去为农业用地,防洪排涝标准较低,而洪涝风险较大;以往城外的行洪河道变成了市内的排水渠沟,加重了防洪负担;城市空间的立体开发及对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等生命线系统的依赖性增大,一旦暴雨洪涝造成城市生命线系统瘫痪,地下商店、仓库、车库、旅店进水,大量贵重资产受淹等,不仅直接经济损失倍增,而且影响范围远远超出受淹范围,间接损失甚至超过直接损失;不透水面积率的显著提高,城市“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日趋显现,城区暴雨径流量倍增,防洪排涝压力增大;城市防洪排涝的安全保障要求大为提高,而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难度加大。

洪水灾害的风险管理

面对城市日益增多的洪水灾害,城市防洪安全的保障不容忽视,这不仅需要建设较高标准的不断强化的防洪排水工程体系,而且需要大力加强非工程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

工程措施方面,主要依靠城市排水系统,它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有效防范洪水灾害的第一道屏障,主要包括城市河道、市政排水管线、排水泵站等。

非工程措施方面,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减灾政策与法规: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为防洪减灾目的而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其目的就是约束和制裁不利于防洪减灾的经济社会活动,以实现防洪减灾的目标。

预报预警系统:城市作为流域防洪重点,可以建立独立的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根据上游流域雨情和水情预报城市河流洪水特征,通过预报做出决策,当发生超防洪标准洪水时,发布洪水警报,对于城市抗洪抢险具有重要意义。

应急响应:为应对城市突发洪水灾害事件,政府建立不同层级的防洪指挥机构,制定防洪应急预案制度,协调政府各部门、军队和社会力量,以确保突发洪水灾害事件及时有效响应。

城市洪水风险图:城市洪灾损失不仅与城市淹没范围有关,而且与洪水演进路线、到达时间、淹没水深及流速大小等有关,城市洪水风险图标示城市内各处受洪水灾害的危险程度,是城市洪水保险的依据。

城市洪水保险:城市洪水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手段,与其他自然灾害保险一样,具有社会互助救济性质的经济措施。城市洪水保险虽然本身并不能减少灾害损失,但是可以补偿政府一部分洪水灾害救济费,同时保险政策还可以间接对城市防洪减灾起一定调节作用。

城市洪水保险

在城市洪水风险管理措施中,推行城市洪水保险是最主要的实现手段。它所承保风险具有三大特点:不可消除性——洪水的风险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有代价地被降低,但是风险却是不可完全消除的;相对可预测性——相比地震、

海啸等巨灾,洪水灾害发生频率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洪水灾害具有相对可预测性,使其损失具有更强的可控制性;巨灾特性——虽然城市洪水灾害本身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城市洪水灾害仍具有风险集中、突发性强、损失巨大的巨灾共性。

同时,城市洪水保险还具有两大属性:可保性——特定区域的、频繁发生的洪水风险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可保风险。因此,必须在区域防洪设施达到一定标准、并确保较大的保险覆盖面的基础上,洪水险才能较好地符合保险大数法则,具备较强的可保性;准公共产品属性——城市洪水保险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社会效益高的产品,也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是一种准公共产品。这种特性决定了洪水保险单靠商业保险公司无法开展,其实施必须实行政府主导、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机制。

国际经验与启示

伴随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洪水灾害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共同面对的普遍问题。寻找预防、治理城市水灾害的有效对策,成为许多国家的公共议程,并取得了行之有效的经验。

1.日本:构架完整的城市防洪体系

日本重视通过防止水灾和减轻水灾等手段,构建完整的城市防洪体系,进行城市洪水灾害风险管理。日本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也经过了逐渐探索、技术不断升级的发展轨迹。在发展初期,着眼于加大排水能力,随着城市急速扩张,原来城外的排洪河道变成了城市的内河。于是发展起第二代技术“雨水蓄滞”,通过雨水调节池、游水池,起到分滞雨洪的作用。受限于雨水蓄滞的空间,兴起了第三代技术“雨水渗透”,使雨水回补地下。通过这些技术,东京、大阪这样的城市仍然解决不了内涝问题,于是不得不补上地下骨干排水管建设,但此时相关建设成本成百倍增长。

目前,从监测、预报、预警到救援和灾后重建,日本已经在防洪减灾方面形成了一个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完整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建设从个人到地方到国家立体化减损体系,由点到面到三维甚至多维地尽可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2.美国:注重以洪水保险为主的非工程措施

20世纪以来,美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兴建防洪工程,但洪灾损失依然不断增长,政府救灾费用的负担越来越重。在此背景下,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重视通过洪水保险等风险转移手段解决问题。

美国的洪水保险采用“政府主导,公司代办”的模式。国家通过法律确立并采取一定的经济措施,以政府联邦保险局为主导,私营保险公司参与销售,在社区参与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情况下,海岸区与洪泛区的居民及企业主可以自愿为其财产购买洪水保险的一种“强制性”保险模式。

美国洪水保险计划将改善洪泛区土地管理和利用,把防洪减灾措施作为社区参加洪水保险的先决条件,再将社区参加全国洪水保险计划作为社区居民参保的先决条件;而参加全国洪水保险计划又是取得联邦政府灾害救助的前提条件。这就对地方政府形成双重的压力,促使地方政府加强洪泛区管理,使全国洪水保险计划达到分担联邦政府救灾费用负担和减轻洪灾损失的双重目的。

3.英国:发展基于防洪工程措施的商业洪水保险

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政府开始重视防洪工程的建设,截至2011年,英国建有堤防2.4万千米,并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开展河道整治等工作。此外,还积极利用防洪墙、防洪堰、挡潮闸及排水泵站等措施进行城市洪水风险的管理。

商业洪水保险也成为英国非工程防洪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英国保险联合会和政府签订了一份“绅士协议”:政府的责任是降低洪水风险,使洪水风险具有一定可保性。英国保险联合会成员的任务是向洪水风险区的住户和小型企业提供财产洪水保险。英国的洪水保险是强制的“捆绑”保险,住户在购买住宅保险时,必须强制购买另一个保单,这个保单里捆绑着包括洪水在内的所有自然灾害风险,且住户只有在购买了住宅保险时才能获得抵押贷款担保。

纵观发达国家城市洪水风险管理发展经验,均大力发展防洪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重视发挥洪水保险、高科技手段等灾害风险管理手段,实现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城市洪水灾害风险综合管理模式。

国内重点城市实践

1.北京实践

为防御洪涝灾害,北京市开展了大量的洪水风险管理工作,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①工程措施

北京市防洪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排水系统建设、河道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等工作。北京市的防洪调度原则是“西蓄东排、南北分洪”。“西蓄”是利用西郊的砂石坑及湖面蓄水,控制西山的洪水进城,起错峰或调峰的作用,最终向东排。南北分洪是指通过护城河,让雨水分别通过右安门和安河闸将西边的水排向凉水河和清河。

②非工程措施

北京市防洪工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防洪政策体系建设: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大量防洪排涝的法律、法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政策法规体系。

防洪预警及应急响应体系建设:在防洪预警方面,北京市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防洪预警。在应急响应体系方面,北京市形成了政府、保险公司及其他机构相结合的应急响应体系。

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北京市防汛指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防汛通讯、计算机网络及决策支持四个子系统。

防汛物资及抢险队伍保障系统建设:北京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防汛物资,形成了机械化抢险救灾队伍。建立了防汛物资社会保障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网上物资调度;制定北京市防汛物资储备、调用管理办法。在抢险救灾队伍方面,重点防洪管理单位成立机械化抢险队,增加防汛抢险运输装备。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新中国成立61年以来最大一次降雨,暴雨来势之凶猛、降雨历时之长、降雨总量之多为历史罕见。此次强降雨持续近16小时,城区平均降雨量225毫米,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的面积占全市的86%以上。“7·21”特大暴雨造成经济损失116.4亿元,受灾人口达190万人,死亡人数

达79人。暴雨期间,城区街道积水成河,交通瘫痪,机场关闭,大批旅客滞留。截止2012年7月30日,仅北京市各大保险公司接到因降雨造成机动车浸水的理赔报案就高达4.2万件,估损3.9亿元。

但是,从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的情况来看,我国城市洪水灾害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第一,防洪减灾工程设施有待完善。现有城市排水系统不健全,存在着自身排水系统标准低,排水管线设施老化,河网化排洪能力低等问题。

第二,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突出。伴随城市建设速度迅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原有城市排水格局被打破,增加了排水负荷。再加上施工管理不完善,施工临时措施不到位,一遇降雨变形成诸多新增积水点。

第三,灾情预警分布不够及时、全面。受限于灾害预报技术、预警信息传播等条件制约,灾害预警信息不够准确,信息传播不够及时、全面。

第四,政府与市场协调机制不完善,市场参与度不高。一方面,在灾前防洪减灾措施、灾中灾情及时预警等方面政府与市场全方位多层次协同配合机制仍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保险赔付比例偏低,市场化补偿方式单一,未能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与社会管理职能。

第五,防灾意识薄弱,国民灾害教育不到位。民众缺乏必备的防灾自救意识和技能,灾害发生后不能有效进行自救。

2.深圳实践

深圳市在洪涝灾害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具体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①工程措施

深圳市防洪工程措施主要包括防洪工程体系:深圳初步建成了以水库、河道、海堤、滞洪区、排涝泵站等水利工程为主体的防洪工程体系。雨污分流体制:2007年《深圳市排水条例》公布实施后,城市排水严格实行雨污分流体制。

②非工程措施

深圳市防洪工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三防指挥决策系统:深圳市建立了深圳三防预警机制、预案体系和现代化的三防指挥决策系统。防洪建设投资规划:为解决城市“一雨成涝”的病症,深圳市制定《深圳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深圳市计划投资217.14亿元,用于防洪减灾及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防洪减灾意识。

2003年以来,深圳成功抵御了暴雨40余场、台风20余次,面对多次来袭的超强台风、超百年一遇洪水,城市防洪风险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减轻灾害损失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深圳处于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强台风引发暴雨,当暴雨强度很大时将会直接导致内涝;2)深圳部分地区是自然的低洼易涝区,雨水不易自流排出而经常发生内涝;3)河流系统治理尚未完成,综合防洪减灾能力不足导致内涝。有些基础设施不仅没有超前反而滞后;4)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重视环保、违反水土保持条例的行为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淤积阻塞了原有的排水系统造成内涝;5)城市总体规划与部门专项规划不统一,建设不同步,基础设施的涉水事务在前期工作中未经水务部门审查,使得原有的防洪排涝规划落空;6)城市开发建设影响或损坏了原有的排水系统产生新的内涝;7)部分沿河的个人及单位违章建设侵占排洪空间造成内涝;8)部分现有排涝设施的建设缺乏科学论证和有效管理,暴雨期间无法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总体来讲,深圳市防洪能力仍然偏低。因此,在持续强降雨下,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启示

通过对城市洪涝风险管理实践的研究,总结以下四点启示。

1.加强城市工程防洪建设

城市防洪首先需要工程措施,以提高防洪能力。一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二是适当提高城市排水标准;三是加快河流治理;四是完善城市蓄水系统;五是系统化设计城市防洪工程;六是注重防洪设施养护。城市防洪能力不足的部分原因是防洪设施的老化及损坏,应注重对防洪设施日常的保养和维护,用经济的方式提高城市防洪能力。

2.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

城市防洪应当重视非工程措施,以提高防洪效益。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二是城市建设规划要与城市防洪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城市洪涝风险评估;四是提高暴雨的预报预警能力;五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六是加大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资金投入。

3.提高公众风险意识

为减少城市洪涝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当注重加强城市洪涝防范的宣传和演练,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

4.提高保险参与度

保险在城市防洪中能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应当提高保险参与的力度。一是充分开展城市洪水保险。根据城市洪水风险的特点,开发适合的保险产品。二是提升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公众广泛参与保险,提高保险的覆盖面,为人民生命财产提供更多地保障。三是加强城市洪水风险研究。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城市洪水风险研究,为企业和个人防灾防损及保险公司科学厘定保险费率提供参考。

应用

遥感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具有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精确度高、能克服一定空间障碍等特点,可提高城市灾害风险管理效率,降低业务成本,创新保险经营模式。国内外已开展遥感技术在灾害风险管理的应用实践,利用无人机、卫星对灾害发生后进行风险评估、灾情查勘,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和案例。

我国保险业积极利用高科技开展城市内涝风险管理与保险创新。2013年10月7日01时15分,“菲特”台风在浙闽交界处沙南岸沙埕镇登陆,而后台风带来的持续降雨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内涝灾害。“菲特”台风发生后,中国人保财险灾害研究中心联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减灾中心,第一时间将无人机调到内涝重灾区余姚市,针对重灾区黄家埠镇开展了航拍工作,获取了重灾区域20分钟左右的高清视频,以及灾区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5景、中低分辨率影像1景等

第一手资料,为人力难以到达区域的查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依托公司承担的国家发改委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专项项目,利用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对234,035亩余姚晚稻种植和受灾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为快速理赔提供了数据支撑。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二○○八年十二月

前言 为推进洪水风险管理,指导洪水风险图编制,依据《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编制《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 ——洪水风险图编制的原则、技术要求; ——洪水风险图的成果要求;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中关键术语的说明和注释; ——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及技术路线; ——洪水风险图示范图例。 本导则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本标准解释单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刘宁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

目次 1 总则 (1) 2 原则要求 (2) 3 各类洪水风险图的编制 (3) 3.1 江河湖泊洪水风险图的编制 (3) 3.2 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的编制 (4) 3.3 水库洪水风险图的编制 (4) 3.4 城市洪水风险图的编制 (5) 4 洪水风险图成果与图示 (6) 4.1 洪水风险图成果 (6) 4.2 洪水风险图图层 (6) 5 洪水风险图管理平台 (7) 6 洪水风险图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条文说明. (7)

1 总则 1.0.1为指导、规范洪水风险图编制,制订本导则。 1.0.2洪水风险图是直观反映某一区域洪水风险信息的专题地图。 1.0.3洪水风险图由防汛主管部门主持编制、修订和管理。 1.0.4洪水风险图用于防洪土地利用规划、防洪减灾、洪水保险等。 1.0.5洪水风险图一般分为江河湖泊洪水风险图、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水库洪水风险图、城市洪水风险图四类。 1.0.6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和应用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 1.0.7洪水风险图编制应遵循《防洪标准》(GB 50201-94)、《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等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0.8洪水风险图还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防汛抗旱用图图式》(SL 73.7-2003)以及地图编绘、出版的其他有关规范。

水灾对城市会带来哪些危害

水灾对城市会带来哪些危害 随着我们科技的发达,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随着我们的改进,也破坏了很多我们大自然原有的一些生态环境,所以近些年来,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无情的伤害。 1、对农业的影响 严重的暴雨洪水常常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作物被毁,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1950年~2000年的51年中,全国平均农田受灾面积937万hm2,成灾523万hm2。 2、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而中国不少铁路干线处于洪水严重威胁之下,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有京广、京沪、京九、陇海和沪杭甬等重要铁路干线,受洪水威胁的铁路长度1万多km,西南、西北地区铁路常受山洪泥石流袭击,这些地区的铁路干线为山洪泥石流高强度多发区。

3、对城市和工业的影响 城市人口密集,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产值中约有80%集中在城市。中国大中城市基本沿江河分布,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有些依山傍水的城市还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危害。 洪水灾害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造成极大破坏。这种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土流失问题是中国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而暴雨山洪是主要的自然因素。 2、对耕地的破坏。

洪水灾害对耕地的破坏,主要是水冲沙压、破坏农田。如1963年海河大水,水冲沙压造成失去耕作条件的农田达13万余hm2。黄河决口泛滥对土地的破坏更为严重,每次黄河泛滥决口都使大量泥沙覆盖延河两岸富饶土地,导致大片农田被毁。 3、对河流水系的破坏。 中国河流普遍多沙,洪水决口泛滥致使泥沙淤塞,对河道功能的破坏极其严重,尤其是黄河泛滥改道,对水系的破坏范围极广,影响深远。 4、对水环境的污染。 洪水泛滥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造成病菌蔓延和有毒物质扩散,直接危及人民的身体健康。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灾害风险控制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灾害风险控制 邹亮王家卓陈志芬谢映霞 【摘要】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和城区范围迅速扩大是目前我国城镇化的两个特点。本文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灾害风险特点出发,以减少和躲避风险源、增强风险载体抗灾能力为目标,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视角探讨了控制城市灾害风险的手段。城市规划应完善规划评估体系,强化规划前的灾害风险综合评估、规划方案形成后的灾害风险预估、经济性评估与环境影响评估;将安全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决策的全过程,加强防灾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从城市本底条件出发构建城市安全体系,减轻灾害风险。针对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受社会经济条件所限而出现的防灾投入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对灾害采取分级防御的理念,将防灾设施建设的工程性措施与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等政策性措施相配合,兼顾城市的长远规划与当前的运营管理,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与防灾减灾能力的矛盾,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安全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灾害;风险控制;综合防灾;规划评估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灾害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城市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城市灾害的风险控制,提高城市综合防御灾害的能力,减轻灾害损失,是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紧要任务。 1.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灾害风险 1.1城市灾害风险 灾害风险是在灾害产生之前,由风险源、风险载体和防灾减灾措施等三方面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们不能确切把握且不愿接受的一种不确定性态势 [1]。城市灾害从成因来看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根据风险源和风险载体的不同,城市灾害风险可分为自然灾害风险、工业灾害风险、生命线系统安全风险、人群聚集场所安全风险、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生态环境灾害风险以及恐怖袭击与破坏等七个方面。 1.2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灾害风险特点 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和城区范围迅速扩大是目前我国城镇化的两个特点。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同时,社会财富也在向城市聚集,城市功能日趋复杂,灾害风险也不断增加。城区范

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细则

附件一 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细则 (试行) 二〇一〇年二月

目录 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总体技术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风险要素的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风险图编制流程与洪水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洪水风险图分类与基本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洪水风险计算分析的一般性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基本资料收集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自然地理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水文及洪水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社会经济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 构筑物及工程调度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洪涝灾害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 基础工作底图的加工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洪水分析与洪水影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洪水分析方法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洪水分析方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计算条件的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洪水过程及淹没范围、水深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洪水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江河湖泊洪水风险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基本内容与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基本资料收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计算方法选择和模型率定验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计算方案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洪水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基本内容与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基本资料收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市领导: 下面我代表地铁集团,对青岛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进行汇报: 一、地铁建设基本情况 (一)规划情况 根据《青岛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年)》,我市线网规划由19条线路构成,全长814.5公里。目前,正结合城市总体及各功能区的规划发展,进行调整完善。 (二)在建及拟建工程情况 目前,青岛地铁2号线、3号线、R1线、R3线在建,线路总里程达到130公里;同时1号线可研已获批复,过海段即将开工建设;8号线胶东机场和红岛高铁枢纽轨道交通配套工程也将于年内动工。预计到2015年底,青岛地铁面临5条线路+1项配套工程同时在建局面,总里程将突破200公里。安全生产面临建设周期长、工程规模大、管理幅度广、施工工法多、涉及专业多、工序交叉多、专业技术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复杂、地下管线复杂、参建单位多、劳务用工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二、工程建设主要安全风险 地铁建设主要面临工程施工自身风险、周边环境风险与自然环境风险。 (一)工程施工风险 青岛地区基岩虽以花岗岩为主,但完整性差,地质突变、节理、断裂带较多,地质“上软下硬”,加之线路整体埋深较浅,大部分

位于土岩结合面上,绝大部分工点采用传统的明(盖)挖法和矿山法,施工中对爆破和沉降等的控制难度较大,安全风险较高。 1.矿山法施工风险 包括竖井开挖、隧道(车站)开挖、爆破作业、联络通道施工、初支及二衬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涌水涌砂等风险。如3号线五江区间、敦化路站等;2号线五南区间、海啤区间、啤苗区间、枣李区间、高雄路站等;R1线崂山隧道、辽阳东路站等。 2.明挖法施工风险 包括围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支撑架设及拆除、土方开挖、主体结构施工等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失稳、塌方等风险。如3号线火车站、五四广场站、李村站等,2号线海安路站、啤酒城站、东韩站等,R1线苗岭路站、科大路站等。 3.TBM(盾构)法施工风险 包括盾构吊装、盾构始发和到达、盾构开仓及换刀、管片拼装、电瓶车运输、联络通道施工等过程中的塌方、人身伤害等风险。如2号线泰利区间、利台区间、台延区间采用TBM法施工;燕高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 4.高架段施工风险 包括基础施工、墩身施工、架桥机架设作业、桥面铺装作业、预应力张拉等过程中的制、运及架梁等风险。如R1线高架段、R3线高架段等。 5.轨行区及机电安装施工风险 包括轨行区吊装、铺轨、安装、装修等作业以及机电设备吊装、运输及安装调试作业过程中的机械伤害等操作风险。交叉作业多、风险集中、管理协调难度大。如3号线轨道施工及机械设备安装。 6.其他施工风险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风险防范对策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讲座材料]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风险防范对策 (Integrate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and Large-scale Disaster Risk Governance)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北京,2007年4月26日

目录 一、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风险防范对策(摘要) 二、 有关“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风险防范对策”的参考材料(附件1-8) 1.建立中国综合风险管理体系 2.从区域安全建设到风险管理体系的形成 3.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4.探索发展与减灾协调之路 5.论自然灾害风险的综合行政管理 6.加强综合灾害风险研究,提高应对灾害风险能力 7.区域灾害系统与中国自然灾害时空格局 8.区域综合灾害风险管理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风险防范对策?(Integrate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and Large-scale Disaster Risk Governance)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摘要 本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巨灾风险防范对策。 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进展和发展趋向,集中介绍了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发布的综合风险管理模式框架,即以风险勾通为核心并由风险预评估、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可接受风险水平验证共同组成的综合风险防范框架。 其次,论述了灾害与风险科学体系,即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体系;灾害链体系;灾害系统的动力学和非动力学特征;以及由灾害科学、减灾技术与风险管理共同组成的灾害与风险科学体系。 第三,阐述了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即建立发展与安全建设为一体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整合灾前备灾、灾中应急与灾后恢复和重建为一体的区域综合减灾结构体系;完善政府、企业与社区相结合的综合风险防范功能体系。 第四,论证了巨灾风险防范的对策,即高度关注全球变暖引 ?史培军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地理学教授。兼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国务院应急办专家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58807953;spj@https://www.doczj.com/doc/a015343608.html,

021、基于专家打分法与GIS相结合的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以南方某县城为例

基于专家打分法和GIS相结合的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 ——以南方某县城为例 王树声 摘要:明确了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灾害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城市规划层面灾害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思路:首先选取相关的评价指标,运用专家打分法对于城市中各单灾种进行打分排序,根据排序的结果确定单灾种的权重;通过GIS对各单灾种的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将各单灾种的影响落实到空间上,再根据之前赋予的权重进行重分类,并进行叠加处理,形成多灾种的综合风险评价,作为城市规划和综合防灾规划编制的依据。 关键词:专家打分法 GIS 城市灾害 综合风险评价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灾害已经成为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城市作为一个人口与经济密集的巨大承灾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及国家灾害防御的中心和重点。在我国,城市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到所有灾害损失的70%以上[1]。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2010年的舟曲泥石流和2013年的雅安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灾害风险评价作为灾害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预防自然灾害、控制和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的基础性研究[2]。 1 城市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是开展综合减灾和制定应急管理对策的基础和依据,通过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可以发现影响城市安全的灾害类型、影响范围以及危害性大小;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划定防灾适宜性评价,对于城市各项建设的选址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管理者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管理策略和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作为灾害风险研究的核心内容成为当代国际减灾组织、灾害研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该项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以南方某县城为例提出了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思路,对于减少该县城的灾害风险和降低脆弱度有着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欧盟洪灾风险管理与评估指令简介与全文翻译

歐盟洪災風險管理與評估指令簡介與全文翻譯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蕭代基、李欣輯、郭彥廉、楊惠萱、范裕康、黃成甲、廖楷民、李洋寧
背景 在 1998 和 2004 年間, 歐洲遭受超過 100 場洪水侵襲,造成約 700 人死亡、50 萬人的 受傷的災情,經濟損失亦超過至少 250 億歐元。 因此為了減少洪災損失及因應未來全 球暖化而加劇的威脅,歐盟會員國開始討論如何透過積極的管理來降低未來洪災的危 害。但由於歐洲的大多數河流是流經多個國家,所以管理洪水的問題必須有整體性的考 量,再加上洪災對於各國所帶來的經濟衝擊也不同,因此唯有透過各會員國的協調並制 定共同的管理辦法,方能有效的管控及減少洪水的可能帶來的影響。 只不過要制定符合各國需要的管理辦法是件相當困難的任務。有鑒於此,各會員國在擬 定方針之前,廣泛接受各界的建議,從各地區的政府部門、各國水文學和地質學方面的 專家,甚至到和災害相關的保險業都是訪談的對象。在經過多方討論之後,終於在 2007 年 10 月 23 日的歐洲議會中通過洪水風險管理與評估的指令 2007/60/EC。 指令摘要 訂定此指令的目在於管理並且降低洪水的危害,並藉由繪製洪災風險地圖的方式,減少 未來洪水對於歐盟各國之人命、健康、環境、財產和經濟活動的損失。指令涵蓋所有可 能的洪災類型,包括河水泛濫、海水溢堤或倒灌造成的洪災、甚至其他可能的災害原因 也一併考量,例如都市的洪水和下水道洪水。此指令中提及之防災措施主要包括初步洪 災風險評估、洪災風險地圖的繪製以及訂定洪災管理計畫三部份。 初步洪災風險評估 會員國必須在 2011 年 12 月 22 日以前為領土內的每個流域或者次流域進行一次最新的 洪水風險評估。這評估工作包括重新確定領土內流域之邊界位置、蒐集過去發生過的洪 水災情資料、評估未來洪水可能發生的機率和影響的結果等。根據此評估結果,會員國 必須將每個流域根據其發生洪災的風險大小予以分類 這評估及分類的結果必須於 2018 。 年 12 月 22 日以前公佈,並且每 6 年檢視更新一次。
1

水灾对城市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水灾对城市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说起自然灾害,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恐惧。因为近几年来经常发生一些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大大小小的都有,也出现了很多的伤亡,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加了解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这样在发生意外时,我们能更好的去处理这方面事情,减少伤害,减少了死亡。洪水灾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几个方面。 1、对农业的影响 严重的暴雨洪水常常造成大面积农田被淹、作物被毁,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1950年~2000年的51年中,全国平均农田受灾面积937万hm2,成灾523万hm2。

2、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动脉。而中国不少铁路干线处于洪水严重威胁之下,在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有京广、京沪、京九、陇海和沪杭甬等重要铁路干线,受洪水威胁的铁路长度1万多km,西南、西北地区铁路常受山洪泥石流袭击,这些地区的铁路干线为山洪泥石流高强度多发区。因洪灾造成铁路中断、停止行车的事故是很严重的,1954年大洪水中,作为南北大动脉的京广铁路就曾中断运行100d。 中国公路网络里程长,水灾造成公路运输中断的影响遍及全国城乡各个角落。随着公路建设迅速发展,水毁公路里程也成倍增加,中国所有山区公路都不同程度受山洪、泥石流的危害,西部10余条国家干线,频繁受到泥石流、滑坡灾害。川藏公路沿线大型泥石流沟就有157条,每年全线通车时间不足半年。 3、对城市和工业的影响 城市人口密集,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产值中约有

80%集中在城市。中国大中城市基本沿江河分布,受江河洪水严重威胁,有些依山傍水的城市还受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危害。中国600多座城市中,90%有防洪任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大量人口从内地涌向沿海沿江城市,城市面积迅速扩张,新扩张的城区往往是洪水风险较高而防洪能力较低的区域。由于城市资产密度高,对供水、供电、供气、交通、通讯等系统的依赖增大,一旦遭受洪水袭击,损失更为严重。统计数据表明,一些经济较发达的沿海省份,城市与工业的水灾损失已经占到水灾总损失的60%至2000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土壤流失量约50亿t,大量泥沙淤积在河、湖、水库中,同时带走大量氮、磷、钾等养分。水土流失危害不仅严重制约着山丘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给国土整治、江河治理以及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带来困难。 2、对耕地的破坏。洪水灾害对耕地的破坏,主要是水冲沙压、破坏农田。如1963年海河大水,水冲沙压造成失去耕作条件的农田达13万余hm2。黄河决口泛滥对土地的破坏更为严重,每次黄河泛滥决口都使大量泥沙覆盖延河两岸富饶土地,导致大片农田被毁。 3、对河流水系的破坏。中国河流普遍多沙,洪水决口泛滥致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与规划控制_王志涛苏经宇刘朝峰

A n n u a l C o n f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4年 第38卷 第2期 VOL.38 NO.2 FEB. 2014 48 【作者简介】 王志涛(1980-),男,博士,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苏经宇(1955-),男,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朝峰(1984-),男,北京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中心博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13-12-27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4)02-0048-06【中图分类号】TU984.11+6【文献标识码】A 【doi 】10.11819/cpr20140210a 【摘要】在总结山地城市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山地城市防灾控制体系框架,包括山地城市灾害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规划控制三部分。在该框架的指导下,首先分析了山地城市灾害风险的表征及其构成因素的内涵,同时,探讨了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方法,最后提出了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规划控制的四种措施。【关键词】山地城市;风险管理;可接受风险;规划措施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in mountain c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framework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 of mountain cities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theory, including disaster risk analysis,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control.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framework, it first of all analyzes the disaster risk representation in mountain cities and connotations of the constituted factors; then it explores the approaches to assess the acceptable risk level; ? nally it puts forward four planning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disaster risk in mountain cities. KEYWORDS: mountain cities; risk management; acceptable risk; planning measures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山地城市约占城市总数的1/2[1~3]。山地城市所处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它不仅包括丘陵、山地等,往往还与江河、海湾等复杂地貌相结合[4~5],进而形成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生态环境系统。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山地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人类活动对山地开发程度也日益加剧。随之,山地城市的复杂生态环境系统遭受破坏,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山洪及环境 灾害等一系列灾害频繁发生。通过历史灾害经验可以发现,山地城市灾害较平原城市灾害更为复杂多变,并且具有其突出的特征:(1)频发性、多灾种叠加性;(2)复杂性、多样性与不确定性;(3)灾害链现象突出;(4)大规模灾害后容易形成孤岛。因此,在如此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寻求山地城市规划建设与防灾减灾技术的科学结合,而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城市规划控制方法将是城市规划者的重要任务。 由于山区高低起伏的形态及复杂的生态环境系统,决定了山地城市有着与平原城市迥然不同的形态特征[6~7],而山地城市灾害又是山地城市所处的复杂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那么山地城市灾害较平原城市灾害更为复杂多变,因此,山地城市的防灾模式、规划控制措施也应与平原城市有所不同。对于山地城市的防灾减灾工作,如果单纯照搬平原城市已有的防灾模式与措施的话,不仅可能得不到预期的防灾效果,甚至还有可能给山地城市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可见,为保障山地城市安全建设、可持续发展,现阶段迫切需要开展山地城市的防灾减灾新技术、新思路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已有城市防灾减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引入灾害风险管理理论,提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山地城市防灾控制体系框架,详细分析了山地城市灾害风险的表征与评估,建议了山地城市灾害风险规划控制的若干措施,以期为山地城市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 基于风险管理的山地城市防灾控制体系框架 灾害发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作用的结果[8]。在山地城市中,由人-物-环境构成的承灾体庞大而复杂,山区的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也呈多样性;另外,在某种致灾因子作 山地城市灾害风险与规划控制 王志涛 苏经宇 刘朝峰 DISASTER RISK AND PLANNING CONTROL IN MOUNTAIN CITIES WANG Zhitao; SU Jingyu; LIU Chaofeng

基于GIS河道洪水风险图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GIS河道洪水风险图管理系统研究 基于GIS河道洪水风险图管理系统研究是基于洪水风险图图示要素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河道河段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的计算结果,从而绘制典型河道的基本洪水风险图,并实现洪水风险图的可视化管理。 标签:GIS;洪水风险图;风险分析;可视化管理 洪水风险图系统是通过研究区域内历史洪水灾害状况、沿岸堤防工程状况、水利工程防洪能力、区域防洪规划、人口财富分布等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和调查,计算本区域遭遇不同频率洪水的风险,绘制本区域遭遇不同频率洪水时的洪水风险图。 1 利用GIS制作洪水风险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空间数据的管理、分析及制图等方面,能够方便的获取数据信息、进行淹没范围计算、绘制洪水风险图已经成为制作洪水风险图主要工具。 洪水风险图的制作: 洪水风险图的制作过程 2 洪水数值模拟计算 构建河道数据模型,对河道实现概化,建立与MIKE11各文件关系图: 基础资料与MIKE 11各文件关系图 根据以上资料,利用MIKE11建立河道洪水演进模型,参考历史率定糙率进行设计洪水演进模拟分析和溃坝模拟计算。 洪水数值模拟计算为洪水风险图的生成提供可靠的数值结果和可视化结果,是绘制洪水风险图的依据。 3 洪水风险分析 利用DEM提取河道断面及两岸堤防高程数据,结合洪水流量数据建立河道水动力学计算模型,对河道进行洪水演进过程计算。在GIS软件中处理基础数据,采用MIKE21软件进行二维水动力学建模,计算洪水在研究范围内蔓延过程。分析在不同频率洪水条件下可能出现的漫堤点及溃口处的洪水出流过程,进一步分析不同研究范围的洪水风险程度大小。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自然灾害风险分析 2020年第1 期 吉林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吉林省应急管理厅2020年1月2日 1-3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报告 近日,省减灾委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会同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对1月至3月份全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研判,具体情况如下。 一、主要灾害趋势预测 (一)气候趋势及气象灾害 据省气象局预测,1-3月份,全省平均气温为-8~-7℃,比常年同期偏高,比去年同期略低;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7~30毫米,比常年同期略多,比去年同期偏多。其中,1月份气温比常年同期略高,比去年同期偏低;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比去年明显偏多。1月份主要降温过程有3次:1月

7-10日,25-26日,28-30日。2-3月份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比常年略多。预计1-3月份我省有大到暴雪、寒潮(强降温)、低温严寒、大风以及雾霾等灾害性天气,会对交通、设施农业、畜牧业以及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洪涝灾害 据水利部门预测,我省1-3月份没有较大的流域性自然灾害风险。1-3月份,我省气温较低,水利行业主要面临冬季河水、土壤结冰冻胀引起的土地膨胀、地表不均匀隆起对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 (三)地质灾害 据自然资源厅分析预测,1-3月份是我省地质灾害低易发时段,全省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从历年降雨及气温数据看,我省第一季度一般以降雪为主,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从近年来同期地质灾害灾情数据看,2015年发生1起地面塌陷、2016年发生1起崩塌、2017年发生2起崩塌,主要诱发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及冻融。因此,预测2020年1-3月份,全省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受冻融影响,3月份有发生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 (四)农业灾害 据农业部门预测,第一季度我省正处寒冬时节,也是温室育苗和生产的季节,时常会出现降温、降雪和大风天气,容易造成温室内植物冻害、棚室被大雪压垮、棚膜被大风刮坏等情况。同时,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有的温室为了生产采

城市与洪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办5月专刊 主编:孟志敏城市与洪水 责编:张诚孟圆2015年05月28日 城市与洪水:21世纪城市洪水风险综合管理指南(节选) 洪水已演变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其导致大面积的经济损失、死亡与破坏。2011年,世界很多地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灾。图1和图2显示,全球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的有记载的洪灾的发展趋势与分布状况。2010年,全球共有1.78亿人受到了洪灾的影响,1998年和2010年的全球洪灾经济损失超过400亿美元。

图1:有记录的洪水事件 图2:1970-2011年洪水事件 近年,易受洪水威胁的城市地区受到了全球逐渐增加的洪水事件的重创。此外,由于各国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界定“城市”的概念,这便加大了统一界定城市洪水的难度。由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洪水存在实际上的功能差异,从传统意义上而言,城市环境中的人口和资产集中度更高,城市洪水的影响也有截然不同之处。 重大事件的直接影响意味着对生命和财产的巨大威胁。图3显示50年间,由于洪灾引发了死亡和经济损失。直接损失往往容易统计,但洪灾的间接影响却很难量化,世界很多地区的贫 困和发展停滞不前很多是由于洪灾所致。

图3:报告的经济损失和死亡数 作为世界人口增长的标志性特征-城市化,与洪水风险密切相关,同时进一步加剧了相关风险的发生概率。在2008年,全世界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范围内,其中有2/3的人口处于贫困或中等收入水平。预计到2030年城市居民比例将增加到60%,2050年增加到70%,届时将有约62亿人口居住在城市范围内。如图4。 但由于城市住区人口规模庞大,加剧了城市洪水的风险,并增加了预防相关风险的成本。 图4:2010年居民人数超过750,000的城市群分布不恰当的土地利用、不合理的城市化规划和管理也是导致洪水灾害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其中蓄洪区以及河口土地的违规使用问题更加突出。 在发展中国家中,很大一部分的城市人口增长和空间扩张都发生在人口密集、生活水平较差的非正式居住区,这些地区往往被称为“贫民区”,这些地区往往缺乏必要的防洪设施,使得洪 水发生的风险概率增大。

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知识交流

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指南 辽宁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2月

目次 1 总则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 (3)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4) 5.1 基本程序 (4) 5.2 策划和准备 (4) 5.3 安全风险评估 (6) 5.4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8) 5.5 完善城市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12) 6 持续改进 (13) 附录A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 (15) 附录B 评估单元划分示例 (16) 附录C 风险等级判定指标 (17) 附录D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基本流程 (18)

1 总则 1.1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和《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及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意见》,制定本指南。 1.2 本指南规定了全省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简称“双重预防”)的基本要求。 1.3 本指南适用于全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20002.4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GB/T 23694 风险管理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暴雨洪水_城市不可抗自然力的困扰_现代城市洪灾事件与灾害管理(精)

Storm and Flood: Troubles caused by Inexorable Natural Forces in Cities 暴雨洪水:城市不可抗自然力的困扰 文 \ 雨辰 \ Yu Chen 龚常 \ Gong Chang 导读:世界许多城市每年饱受暴雨洪水的侵扰,蒙受巨大损失。“防洪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城市的防汛抗洪要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两相结合,要将修筑堤防、准备抢险物质与监测预报、保险法制制度建设相结合,使高标准的城市防涝工程体系与灾害预测预警系统、社会保障体系相结合,完善城市应对暴雨洪水的管理机制。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1.04.019 关键词:现代城市暴雨洪水科技减灾 ——现代城市洪灾事件与灾害管理

我国城市出现约有4000年的历史,人们为了生活交通的便利,往往“城非河不守,河非堤不安”,因此城市的发展与江河、湖海密切相关。但是,这在给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洪水的频繁灾祸。我国几千年来水灾频频,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海河、辽河、松花江七大水系的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因水灾而毁灭或废弃城市的事件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的江苏省泗州城,十七世纪末因水灾陷入洪泽湖底;新疆的楼兰城、高昌城,陕北的统万城等,则因水源断绝或干旱而废弃。明代桃源诗人江盈科曾作诗描述了水灾发生后百姓生活的痛苦情形:“一雨淹旬月,河流处处通。危株栖鹳鹤,大陆走蛟龙。破屋三农泣,炊烟万灶空。江天望鱼艇,蓑笠倚孤蓬。”南宋隆兴元年主簿王梦雷《勘灾诗》则描写了当地农民因旱无收、老幼皆哭的情形:“散吏驰驱踏旱丘,沙尘泥土掩双眸。山中树木减颜色,涧畔泉源绝细流。处处桑麻增太息,家家老幼哭无收。”有常和无常的水,联通着人与地球的内部与外部,使得大禹治水变成人类关于水的恐惧与水的治理的最初记忆,使得水患灾害变成人类与世界息息相关的疼痛神经,永远警示着人类必须关注生存的种种危急时刻。 受东部季风的影响,每年的4-9月份,我 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许多城市由于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产开发等因素,饱受暴雨洪水的侵扰。此外东南沿海的台风风暴、北方沿海的温带风暴潮等海洋性因素造成的灾害,对沿海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社会经济和人员财产的损失都是巨大的。暴雨、洪涝、风暴潮都属于水文灾害,既有季风影响、泥沙淤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东部临海等自然因素,也有滥伐森林、围湖造田、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等人为因素,因此防汛抗洪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对城市的防灾保护,加强控制城市的灾害源头,做到未雨绸缪,才有可能真正消除“水来土掩、兵到将迎”的被动减灾的窘状,实现“未曾水来先垒坝”,使人类凿破鸿蒙,真正探寻到自然界那种无比单纯的美丽。 一、国内外现代城市的暴雨洪水概况

[整理]《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二○○八年十二月

前言 为推进洪水风险管理,指导洪水风险图编制,依据《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编制《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的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 ——洪水风险图编制的原则、技术要求; ——洪水风险图的成果要求;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中关键术语的说明和注释; ——洪水风险分析方法及技术路线; ——洪水风险图示范图例。 本导则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本标准解释单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刘宁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

目次 1 总则 (1) 2 原则要求 (2) 3 各类洪水风险图的编制 (3) 3.1 江河湖泊洪水风险图的编制 (3) 3.2 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的编制 (4) 3.3 水库洪水风险图的编制 (4) 3.4 城市洪水风险图的编制 (5) 4 洪水风险图成果与图示 (6) 4.1 洪水风险图成果 (6) 4.2 洪水风险图图层 (6) 5 洪水风险图管理平台 (7) 6 洪水风险图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条文说明. (7)

1 总则 1.0.1为指导、规范洪水风险图编制,制订本导则。 1.0.2洪水风险图是直观反映某一区域洪水风险信息的专题地图。 1.0.3洪水风险图由防汛主管部门主持编制、修订和管理。 1.0.4洪水风险图用于防洪土地利用规划、防洪减灾、洪水保险等。 1.0.5洪水风险图一般分为江河湖泊洪水风险图、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水库洪水风险图、城市洪水风险图四类。 1.0.6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和应用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 1.0.7洪水风险图编制应遵循《防洪标准》(GB 50201-94)、《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等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0.8洪水风险图还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防汛抗旱用图图式》(SL 73.7-2003)以及地图编绘、出版的其他有关规范。

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办法

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风险分级管控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机制,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注册登记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依法批准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适用本办法。 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具体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细则。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应当包括行业固有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风险,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行业固有、环境和管理等多重风险因素叠加作用而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与其造成后果严重程度的结合;本办法所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以下简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安全风险分级评定标准评估、确定生产经营单位整体风险等级,进而根据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管控措施的安全监管模式。

第四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坚持系统分析、科学评定、分类指 导、行业负责、属地为主。 第五条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统筹全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组织、协调工作;对市级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区)和开发区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全市风险分级管控数据库,绘制分布图。 市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主管行业领域各类别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定标准(以下简称“分级评定标准”),同时负责管理权限范围内各类别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定工作;对县(区)、开发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级初评意见进行复核确认;统一发布分级评定结果。 县(区)、开发区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分级评定标准,组织管理权限范围内各类别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评定工作,提出初评意见。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加强本辖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监督检查。 具体生产经营单位的归口监管按照××市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划分确定。 第二章安全风险等级 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分为A、B、C、D 四个等级,级别由低至高逐级增加,A 级为低风险、B 级为一般风险、C 级为较大风险、

海洋灾害风险管理

海洋灾害风险管理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与其他形式的安全管理同属于公共安全管理的范畴。从狭义的角度来讲,灾害主要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从广义上来讲,他泛指一切有碍于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在综合灾害风险管理中,灾害管理强调人类活动在灾害形成过程中的诱发机制,而风险管理则关注人类活动在灾害形成过程中的抑制机制。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即通过理解人类活动在灾害形成过程中对灾情所起到的“放大”或“缩小”的机理,从而找出区域实现综合减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图灾害闭环和管理 一、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提出 灾害研究经历了致灾因子论、孕灾环境论、承灾体论和灾害系统论等阶段。而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提出则是近年以来的事情。 1、国际社会关注灾害综合风险管理 1989年联合国开展减灾十年活动,将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提上了日程。从1999年开始,联合国减灾行动计划由原来的国际减灾十年计划调整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计划(Internati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ISDR),重视减低人类

社会系统对灾害的脆弱性,建立安全世界。而在2001年,由奥地利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和与日本京都大学防灾所联合提出了综合灾害风险管理(DRM),并发起了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论坛。 图不同类别的风险管理 2001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风险大会使人们明确:(1)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同等重要,地球安全与人类安全建设同等必要,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都要保障地球与人类的健康与安全;(2)降低每一个组织和每个人的风险水平,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不可能期望我们生存的地球和生活的世界是完全安全的,只有可能在接受一定风险水平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