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升机海上搜救方法研究

直升机海上搜救方法研究

直升机海上搜救方法研究
直升机海上搜救方法研究

海上联合搜救机制研究

第23卷第2期2015年6月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ZHOU MARITIME INSTITUTE Vol.23No.2June.2015 海上联合搜救机制研究 蒙仁君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摘 要:海上联合搜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规范科学完整的机制来推动.海上联合搜 救机制的建立要符合政治、经济、技术和管理需要.目前的海上联合搜救机制存在机制内容不完整、不被重视、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应重视并建立规范科学完整的海上联合搜救机制,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参与方行为,建立切实有效的保障制度;通过联合来达到信息共享、技术交流、资源援助和人员支持等目的.关键词:海上联合搜救;机制;马航客机失联中图分类号:U67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526(2015)02-0021-03收稿日期:2015-03-08 作者简介:蒙仁君(1989—),男,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的 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很容易波及多个国家,使得局部危机可能演化为全球危 机,造成国际影响[1] .世界各国在公共危机中必须加强合作,以共同抵御危害,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就拿应对海上公共危机事件来说,从2009年法航447空难事件到2014年马航客机失联事件、韩国客轮沉没事故以及近期的亚航失联客机坠海事故,海上联合搜救机制的建立显得日益重要. 1建立海上联合搜救机制的必要性 1)政治需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一国的公共危机已不再是本国的事情,需要国际社会的参与.一国与他国的外交关系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更是经受考验的时机.所以,在公共危机管理中进行国际合作符合政治的需要.重大的公共危机仅凭一国之力难以应对,国际社会必须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依靠政府间合作的力量战胜危机.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中,航班的乘客来自于14个国家和地区,波及面广,先后有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参与搜救,这一 行动说明,在海上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中,建立海上联合搜救机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合作中,有利于信息共享、互相援助和加深政治互信. 2)经济需要.海上环境复杂多变,一旦发生海上公共危机事件,其破坏力度是相当大的.以马航 客机失联事件为例,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39人遇难,搜救成本也非常昂贵.特别是在海上搜救阶 段,需要投入大量的搜救设备、物资、人员等,成本巨大,仅凭一国政府之力是很难完成的.另外再加上一国政府可能存在海上搜救的经验、物资设备、专业救援人员不足,救援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马航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搜救活动,提供了先进的搜救设备、专业搜救团队等,大大的促进了搜救工作的开展.3)技术需要.面对海上公共危机事件,各国都有不同的处理经验和技术水平,需要通过合作来进行经验交流和技术共享.比如在在马航客机的搜寻过程中,中国紧急调动近10颗卫星保障失联客机搜救,并派出雪龙号科考船参与搜救,澳大利亚海军将“海洋之盾”号搜救船上的水下自动潜航器投入搜救工作等,给搜救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因此,在海上搜救工作上加强国际合作对一国而

大圆航程计算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 专业 实验名称

大圆航程计算实验 一、摘要 大圆航程计算实验,本实验主要描述了两地之间的飞行路线最短问题,可以找到最短的飞行路线,解决飞机航行问题。本实验给出了大圆航程计算实验的matlab 实现,只要给出两地的经度及纬度,则可以计算出航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出它们之间的最短飞行路线。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根据地球的模型,利用数学原理,找出一条两地的最短航线路程,给出matlab 程序的实现,用于计算求出任意两地之间最短的大圆航程问题。 三、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 四、实验方案设计 (一)原理描述 1、大远航程线 在半径为 R 的球面上给定两点 P 1、P 2,由 P 1 到 P 2长度最短的球面曲线称为大圆航程线。 大圆航程线在球心O 以及P 1、P 2所定平面上; 大圆航程线位于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相交的大圆弧上。 大圆航程线长度计算公式 L = R ×α 其中,α是OP 1与OP 2之间夹角(单位:弧度) 球心到P 1(x 1,y 1,z 1)和球心到P 2(x 2,y 2,z 2), 两向量所张成夹角α的计算方法 αcos ||||2121OP OP OP OP ?=? 21212121z z y y x x OP OP ++=? 2 2 12121cos R z z y y x x ++= α )arccos( 2 2 12121R z z y y x x ++=αR OP OP ==||||21

2、经纬度转换为直角坐标公式 θ是P 点处球面法线和赤道面的夹角(– 90o ~ +90o ).向北取正为北纬,向南取负为南纬. φ是P 点与地球自转轴所在平面与起始子午面的夹角(– 180o ~ +180o ).由起始子午线起算,向东取正为东经,向西取负为西经。 x = R cos θ cos φ y = R cos θ sin φ z = R sin θ }2 1 21,|),({πθππ?πθ?≤≤-≤≤-=D (二)实验过程设计 1. 首先查找到自己所在城市的经纬度,然后北京、上海、东京、旧金山、 纽约任意选定一个城市 2. 根据经纬度计算出相应的数据,然后进行处理 3. Matlab 程序编写。 4. 利用给出的两地的经度和纬度,可以近似计算两地的飞行的航线的最短 路程。 (三)实验假设条件 本实验的假设条件: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最短。(即通过两地(点)及球心的的大圆中两地的弧长距离最短)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调试步骤 1、地球图形绘制:(必要的原理介绍和程序) 地球图形绘制程序如下:

水上救援及救生常用方法

水上救援及救生方法 水上救生:是指人们在水上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它是保障游泳者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水上救生工作是一项“拯溺救难”的高尚工作。贯彻:“以防为主,以救为辅,防救结合,有备无患”的精神.健全组织,重视安全教育以防止游泳事故发生,不仅对保证游泳者安全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开展“全民健身”有重要意义。 游泳救生法的应用与操作 (一)溺水事故的原因与自我保护 1、溺水事故的原因 (1)技术因素 (2)生理病理因素 (3)环境因素 (4)伤害因素 (5)缺乏知识因素 (6)心理因素 (7)组织管理因素 (1)技术因素 指不会游泳或刚学会游泳但技术掌握尚不熟练,以至体力不支,或受人冲撞,跳水失败等情况下导致溺水. (2)生理、病理因素 指体力不支,饱食、饥饿,酒后以及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中暑、抽筋、精神病(含癫痫病者)等导致溺水; (3)环境因素 对游泳环境不熟悉导致溺水 (4)伤害因素 违反游泳池规定(潜水、浅水区跳水等)导致溺水。 (5)缺乏知识因素

比如:处理抽筋、呛水、救护等知识 6)心理原因 指怕水,心情紧张,一旦遇到意外时,就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硬等导致溺水; (7)组织管理因素 游泳池组织管理不当,(救生员配备不够,场地不符合要求等因素 (二)救生员对水面现场的观察方法 “观察”俗称“看水”,即观察水面情况、分析事故性质、判断急救措施,是救生工作“以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整个救生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方法如下: 1.救生人员必须思想高度集中,认真负责地、不间断地扫视(或环视)水域。必须定人、定点划分观察区域,做到“突出重点(主责区)、照顾全面(交叉观察,互相补漏)”。 2.观察方法上(在扫视水域时)必须掌握“池面与池底、池面与岸边、点与面”三个结合。 3.观察时,既要看清池面上有可能溺水的游泳者,又必须看清水面下和池底有无溺水者。 4.在扫视池边水域时,既要看清池边水域有无溺水苗子,又要观察池岸上有无无人看管的幼儿和脸色苍白、呆坐及坐岸边的游泳者。 5.发现技术勉强的溺水苗子时,需重点跟踪观察,但又不能呆视一点,在视野上兼顾,以防顾此失彼。 6.观察区划分(责任区)一般有“直线切割法”,即将游泳池用直线大致平均地划割成几个长方形水域(如图6-14)。“弧形切割法” 7.救生员对事故现场的判断方法(以游泳池为例) (1)开场时的意外事故:由于游泳者怀着急于下水为快的心情,开场铃一响就争先恐后,一拥而进,多数人进后乱蹦乱跳,容易造成互相挤倒、压倒,最容易出现意外事故。 (2)深浅交界处的意外事故:深浅交界处,一些似会不会者一般集中在这里,是救生中的“危险段”。(3)深水区游泳池拐角处的意外事故:这一地区汇集的多数是能游一点的游泳者,他们经常在游泳池对角线中尝试自己的游泳能力,由于基本上属于不会游的,一遇他人干扰,容易发生意外事故。(4)跳水中的意外事故:在不具备跳水功能的游泳池中,游泳者用跑跳、反跳及翻腾动作自身触池壁撞伤、昏迷等意外事故。 (5)游泳违纪中的意外事故:如池内打闹、潜水、泼水、不按规定方向游、酗酒等意外事故。

2020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标准汇编(超详细word目录)

序号文件名称效力级别发文字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法律主席令第69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2017年修订】国家法律主席令第63号 3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99号 4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450号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搜寻援救民用航空器规定行政法规中国民航局令第29号 6 中央救灾委员会组织简则行政法规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11年修正】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88号 8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2011年修正】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88号 9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2011年修正】行政法规国务院令第588号 10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行政法规国发[2006]24号 11 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行政法规国办函[2015]32号 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行政法规国办发[2014]63号 13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修订】行政法规国办函[2014]119号 14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行政法规国办发[2013]101号 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行政法规国办发[2009]59号 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行政法规国办发[2007]52号 1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行政法规国办发[2007]13号 18 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行政法规国办函[2004]39号 19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行政法规国办函[2004]33号 2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的通知行政法规国办发[1995]22号 2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2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2012年修订】行政法规 23 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4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5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6 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7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8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29 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30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31 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32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33 国家核应急预案【2013年修订】行政法规 34 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行政法规 35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2011年修订】行政法规 36 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16年修订】行政法规国办函[2016]25号 37 国家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行政法规国办函[2015]134号 3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行政法规国办发[2016]104号

水上救援及溺水救生方法

水上救援及溺水救生方法 一、水上救生的概念 水上救生是指人们在水上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所采取的救助措施。它是保障游泳者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水上救生工作是一项“拯溺救难”的高尚工作。贯彻:“以防为主,以救为辅,防救结合,有备无患”的精神.健全组织,重视安全教育以防止游泳事故发生,不仅对保证游泳者安全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开展“全民健身”有重要意义。 二、游泳救生法的应用与操作 (一)溺水事故的原因与自我保护 1、溺水事故的原因 溺水事故发生的原因包含技术因素、生理病理因素、环境因素、伤害因素、缺乏知识因素、心理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 (1)技术因素 指不会游泳或刚学会游泳但技术掌握尚不熟练,以至体力不支,或受人冲撞,跳水失败等情况下导致溺水. (2)生理、病理因素 指体力不支,饱食、饥饿,酒后以及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中暑、抽筋、精神病(含癫痫病者)等导致溺水; (3)环境因素 对游泳环境不熟悉导致溺水 (4)伤害因素 违反游泳池规定(潜水、浅水区跳水等)导致溺水。 (5)缺乏知识因素

比如:处理抽筋、呛水、救护等知识 6)心理原因 指怕水,心情紧张,一旦遇到意外时,就惊慌失措,动作慌乱,四肢僵硬等导致溺水; (7)组织管理因素 游泳池组织管理不当,(救生员配备不够,场地不符合要求等因素 (二)救生员对水面现场的观察方法 “观察”俗称“看水”,即观察水面情况、分析事故性质、判断急救措施,是救生工作“以防为主”的具体体现,是整个救生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方法如下: 1.救生人员必须思想高度集中,认真负责地、不间断地扫视(或环视)水域。必须定人、定点划分观察区域,做到“突出重点(主责区)、照顾全面(交叉观察,互相补漏)”。 2.观察方法上(在扫视水域时)必须掌握“池面与池底、池面与岸边、点与面”三个结合。 3.观察时,既要看清池面上有可能溺水的游泳者,又必须看清水面下和池底有无溺水者。 4.在扫视池边水域时,既要看清池边水域有无溺水苗子,又要观察池岸上有无无人看管的幼儿和脸色苍白、呆坐及坐岸边的游泳者。 5.发现技术勉强的溺水苗子时,需重点跟踪观察,但又不能呆视一点,在视野上兼顾,以防顾此失彼。 6.观察区划分(责任区)一般有“直线切割法”,即将游泳池用直线大致平均地划割成几个长方形水域(如图6-14)。“弧形切割法”

海上应急搜救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海上应急搜救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海运是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最主要方式,随着船舶大型化、海上船舶交通密集度增加,海上事故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船舶海上航运发生事故,一般多处于恶劣气候、海况,自救能力差,外部救援困难,事故状态难以控制。同时,水运行业的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多,应急反应协调环节多,难度大。因此,我国必须建立一个指挥统一、行动高效的专门海上应急救援体系。 就海上应急搜救而言,我们的目标是以最快捷的方式获取最准确的信息情报,以科学的决策制定最完善的施救方案,以最有效的手段配备最精干的搜救力量,以最满意的效果汇报最关切的社会期待。 因此,我们在不断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海上交通安全指导方针和工作格局。 建立指挥协调体系2005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了以交通部为牵头部门的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在交通部设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及其总值班室,作为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的日常办事机构。 根据《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交通部与中国气象局就海上气象和灾害天气预警预报服务签署了部际协议,与信息产业部建立了海上搜救通信应急联动机制,与民政部建立了海(水)上搜救应急联动机制。通过加强与军队、武警的联系,有效利用各类海上搜救资源,形成了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海上搜救应急格局。同时,交通部还着手建立了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 在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下,我国建立了由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沿海10个省级海上搜救中心及长江干线水上搜救中心、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沿海、沿江市级搜救分中心的三级搜救组织、协调和指挥体系。 出台相关预案在抓紧修订起草《海上交通安全法》和《海上搜救条例》的同时,交通部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并由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5月正式印发

《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之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实施与管理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实施与管理 第一章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一、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及应急救援预案的概念与编制原则1、化学事故应急救援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其它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体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2、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针对重大危险源或关键部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包括:化学的、物理的)而预先制订的对策方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又名“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预案”、“应急计划”、或“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3方面的含义:即事故预防、应急处理、抢险救援。3、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目的⑴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⑵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力减轻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影响。4、制定预案的依据⑴《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六十九条规定,对县以上各级政府及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均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⑵《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章第四十九条—--五十三条,对政府、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其中,对企业制定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报备工作和政府的指挥领导都有具体要求。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⑷《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⑸《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2004]43号。由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该令第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因此今后

水上救援

1.接近溺者:接近溺者分间接接近法和直接接近法。 (1)间接接近法(又称间接赴救法)。间接赴救法是指救生员利用救生器材,对较清醒的溺者施救的一种技术。游泳场所一般都应备有救生圈、竹竿、木板、泡沫块、轮、绳子及输氧设备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救生器材和使用方法。 ①救生圈: 最好在救生圈上系好一条绳子,当发现溺者时,可将救生圈掷给溺者。如在江河里,就向溺者的上游掷去。溺者得到救生圈后,将他拖至岸边。 ②竹竿:溺者离岸、船较近时,可用竹竿伸给溺者,将其拖至岸或船边。 ③绳子:在绳索的一头系一漂浮物,然后将盘起来的绳子掷在溺者的前方,使溺者握住绳子上岸。 ④木板(包括一切可浮物):在没有其他救生器材的情况下,木板也可 作为救生器材。 (2)直接接近法(又称直接赴救法) 直接赴救法是救生员不借助任何救生器材,徒手对溺者施救的一种技 术。直接赴救法是救生员不借助任何救生器材,徒手对溺者施救的一 种技术。直接救生技术大致可分为入不前的观察、入水、游近溺者、 水中解脱、拖带、上岸、岸上急救等过程。 ·①水前的观察 :当发现溺者,立刻迅速扫视水域,判断溺者与自己的距离方位,在 江河湖海中还要注意水流方向、水面宽窄、水底性质等因素。救护者 要遵循入水后尽快游近溺者进行施救的原则,迅速选择入水地点。 ②入水:指救护者在发现溺水情况后,由岸(船)边跳水中准备赴救 的过程。入水要迅速,注意目标。入水方法主要分: a. 鱼跃式(头先入) b. 八一式(跨步) ③游近溺者: 救指护者在入水后迅速靠拢和控制溺者做好拖带准备的过程。一般采 用速度较快的抬头爬泳,亦可采用头不入水的蛙泳,以便观察溺者。 离溺者2-3米处时,潜入水中将他转至背向自己,然后进行拖带。 2.水中解脱法: (1)虎口反抓解脱法:(2)托肘解脱法: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滑翔比与升阻比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滑翔比与升阻比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静态拉力估算) 2009-04-16 08:02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 升力L=1/2 *空气密度*速度的平方*机翼面积*机翼升力系数(N) 机翼升力系数曲线如下注解:在小迎角时曲线斜率是常数。 在标识的1位置是抖振点,2位置是自动上仰点, 3位置是反横操纵和方向发散点,4位置是失速点。对称机翼在0角时升力系数=0(由图)非对称一在机身水平时升力系数大于0,因此机身水平时也有升力 滑翔比与升阻比

升阻比是飞机飞行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升力与阻力的比值,跟飞行速度成曲线关系,一般升阻比最大的一点对应的速度就是飞机的有利速度和有利迎角。滑翔比是飞机下降单位距离所飞行的距离,滑翔比越大,飞机在离地面相同高度飞的距离越远,这是飞机固有的特性,一般不发生变化。 如果有两台飞行器,有着完全相同的气动外形,一台大量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另一台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那么碳纤维材料的滑翔比肯定优于不锈钢材料的。这个在SU-27和歼11-B 身上就能体现出来,歼11-B应该拥有更大的滑翔比。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静态拉力估算) 你的飞行器完成了,需要的拉力与发动机都计算好了,但螺旋桨需要多大规格呢下面我们就列一个估算公式解决这个问题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直径(米)×螺距(米)×浆宽度(米)×转速2(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拉力(公斤)或者直径(厘米)×螺距(厘米)×浆宽度(厘米)×转速2(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拉力(克) 前提是通用比例的浆,精度较好,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如果高原地区,要考虑大气压力的降低,如西藏,压力在。1000米以下基本可以取1。 例如:100×50的浆,最大宽度10左右,动力伞使用的,转速3000转/分,合50转/秒,计算可得: 100×50×10×502×1×=公斤。 如果转速达到6000转/分,那么拉力等于: 100×50×10×1002×1×=125公斤 注:仅供参考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 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中文名,应急预案体系。概述,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基本概述,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专项应急,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基本概述。应急预案-国家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专项应急。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7。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8。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9。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10。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1。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12。国家核应急预案13。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4。 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1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6。国家突发

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7。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8。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9。国家粮食应急预案20。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1。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1。建设系统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铁路防洪应急预案3。铁路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4。铁路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草原火灾应急预案7。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8。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9。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10。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11。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12。风暴潮。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13。赤潮灾害应急预案14。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15。中国红十字

水上救援方法及急救方法步骤

水上救援方法及急救方法步骤 一、间接赴救 二、直接赴救 三、急救方法

间接赴救也叫池岸赴救,就是指在岸边利用水域现有的救生器材(如救生圈、救生杆、绳子等), 对较清醒的溺水者施救的一种救生技术。1、救生圈救生圈就是常用的救生器材之一。为了救助距离池岸较远的溺水者,救生圈上可系一条绳子。事先应整理好绳子,将救生圈扔向溺水者时,应用手握紧或用脚踩住绳子的另一端。溺水者抓住救生圈后,将其拖至池边救起。(如在自然水域, 应注意观察风向与水流的流向, 将救生圈抛到溺水者的上游。) 2、其她救生物在情况紧急,没有上述救生物品的情况下, 也可以根据情况利用一些其她物品如:长棍、绳子、球等等,但应以抓紧时间不伤害溺水者为前提。

直接赴救也叫水中赴救,就是在没有或无法利用救生器具拯救溺水者, 或溺水者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无法使用救生器具时采用的赴救技术。水中赴救的技术比较复杂, 对施救者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利用救生器材实施间接赴救,以保护施救者自身的安全。直接赴救可分为:入水前观察、入水、接近、解脱、拖带、上岸等过程。入水前观察如果发现溺水者时,迅速扫视水域,判断溺水者与自己的距离。在自然水域还要注意:水流方向、水面宽窄、水底性质等因素。本着尽快接近溺水者的原则,迅速选择好入水地点。(非常重要)

入水如果在自己熟悉的游泳池或水域、确定下水地点水较深时,可以采用头先入水的动作,这种入水动作速度比较快。如果在不熟悉的水域, 为保证施救者自身安全,应采用脚入水的方式,如跨步式入水或蛙腿式入水,等等入水方式。接近施救者入水后应尽快接近靠拢溺水者,并做好控制与拖带溺水者的准备。游进溺水者时一般采用抬头爬泳技术或抬头蛙泳技术, 以便观察溺水者情况。在接近时,施救者应与溺水者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并在接近后尽可能从溺水者的背后做动作,以确保*自身安全*。1、背面接近一般情况下都应该采用背面接近。施救者在溺水者后面1 米处停住,一手托腋下,使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另一手夹胸做好拖带准备。2、侧面接近当溺水者尚未下沉, 特别就是两手在水面上挥舞挣扎时,或在水质混沌的水域,施救者可有意

飞机升力与阻力详解(图文)

飞行基础知识①升力与阻力详解(图文) 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任何航空器都必须产生大于自身重力的升力才能升空飞行,这是航空器飞行的基本原理。前面我们提到,航空器可分为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两大类,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如气球、飞艇等,其主要部分是一个大大的气囊,中间充以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如热空气、氢气等),这样就如同我们小时候的玩具氢气球一样,可以依靠空气的静浮力升上空中。远在一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便发明了孔明灯这种借助热气升空的精巧器具,可以算得上是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的鼻祖了。 然而,对于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如飞机,又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空的呢?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玩过风筝或是竹蜻蜓,这两种小小的玩意构造十分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飞行原理。飞机的机翼包括固定翼和旋翼两种,风筝的升空原理与滑翔机有一些类似,都是靠迎面气流吹动而产生向上的升力,但与固定翼的飞机有一定的差别;而旋翼机与竹蜻蜓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靠旋翼旋转产生向上的升力。 机翼是怎样产生升力的呢? 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试验:手持一张白纸的一端,由于重力的作用,白纸的另一端会自然垂下,现在我们将白纸拿到嘴前,沿着水平方向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哈,白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垂下的一端反而飘了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流动慢的大气压强较大,而流动快的大气压强较小,白纸上面的空气被吹动,流动较快,压强比白纸下面不动的空气小,因此将白纸托了起来。这一基本原理在足球运动中也得到了体现。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足球比赛中的“香蕉球”,在发角球时,脚法好的队员可以使足球绕过球门框和守门员,直接飞入球门,由于足球的飞行路线是弯曲的,形似一只香蕉,因此叫做“香蕉球”。这股使足球偏转的神秘力量也来自于空气的压力差,由于足球在踢出后向前飞行的同时还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因此在足球的两个侧面相对于空气的运动速度不同,所受到的空气的压力也不同,是空气的压力差蒙蔽了守门员。 对于固定翼的飞机,当它在空气中以一定的速度飞行时,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机翼相对于空气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机翼不动,而空气气流以一定的速度流过机翼。空气的流动在日常生活中是看不见的,但低速气流的流动却与水流有较大的相似性。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水流以一个相对稳定的流量流过河床时,在河面较宽的地方流速慢,在河面较窄的地方流速快。流过机翼的气流与河床中的流水类似,由于机翼一般是不对称的,上表面比较凸,

航空指标定义

运输业务量相关指标 ●航线:飞机飞行的空中路线称为航线。其中,各航段的起讫点(技术经停点除外)都在国内的航线称为国内航线;航线中任意一个航段的起讫点(技术经停的除外)在外国领土上的航线称为国际航线;航线中任意一个航段的起讫点在香港或澳门地区的航线称为港澳航线(经港澳地区飞往外国的航线统计为国际航线)。 ●航段:飞机从起飞到下一个着陆之间的飞行。一条航线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航段。凡航段的两端都在国内的称为国内航段,两端或有一端在国外的称为国际航段,两端或有一端在香港或澳门的称为港澳航段。 ●城市对:指客票或客票的一部分所规定的可以在其间旅行的两个城市,或者根据货运舱单或货运舱单的一部分在其间进行货运的两个城市。 ●定期航班:习惯上称正班,是指按向社会公布的班期和时刻运营的航班。 ●加班:加班是指按定期航班的航线和航班号临时增加的航班。 ●包机:包机是指承运人根据与包机人所签定的包机合同,按约定的起飞时间、航线所进行的运输飞行(包机按包用形式划分,可分为整机包用、全座舱包用和部分舱位、部分座位包用等。包机架次的统计是指整机包用的架次)。承运人利用包机的回程(或去程)运载客货,称为回程(或去程)利用。 ●旅游包机:是指为方便旅游有旅游部门包用的包机飞行此类飞

行的票价有时还包括食宿以及其他服务费用。 ●专机:专机飞行是指符合国家规定的重要包机飞行。 ●起飞架次:指航空器(以下均称飞机)在航空运输飞行过程中的起飞次数。其中,航空运输是指利用飞机从事民用商业航空运输。民用商业航空运输指为取酬而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定期或不定期的运送旅客货邮的运输飞行。起飞次数等于飞机的着陆次数或飞行的航段数。 ●飞行小时:指从飞机滑动前撤轮档起至飞机着陆停稳后安放轮档止的全部时间,即为飞机地面滑动时间和飞行时间之和。如某个航段的飞行时间应等于飞机在该航段的空中飞行时间与地面起飞、降落时的滑行时间相加。统计时,原始数据以时、分为计算单位,汇总以小时为计算单位取整填报。 ●飞行里程:运输飞行完成的公里数。计算方法为航段距离与在该航段上完成的航班数的乘积之和,航段距离按收费距离计算。原始数据以“公里”为计算单位,汇总时以“万公里”为计算单位。计算公式:飞行里程(万公里)=(∑航段里程(公里)×航班数)/10000 ●旅客运输量:运输飞行所载运的旅客人数。成人和儿童各按一人计算,婴儿因不占座位不计人数。原始数据以人为计算单位。汇总时,以万人为计算单位填报,保留两位小数。一个航班的旅客运量表现为飞机沿途各机场旅客的始发运量之和。其中,机场旅客始发运量是指客票确定的以本机场为起点,始发乘机的旅客。统计时每一特定航班(同一航班)的每一旅客只应计算一次,不能按航段

浅谈交管中心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浅谈交管中心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浅谈交管中心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文章标题:浅谈交管中心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浅谈成山头VTS 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内容简介:通过对海上搜救预防、预警、实施搜救和总结的各个阶段的阐述,结合成山头交管中心的现状和特点,简单的分析了成山头在海上搜救中的作用。 关键词:VTS 海上搜救海上交通事故 正文: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s)是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承担着管理海上交通流,接受船舶报告,信息服务等多项职能,尤其是在海上搜救的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特有的支持作用,在海上联合搜救的不同阶段中都有不同的表现作用。随着我国VTS建设的逐步加强和管理的日臻完善,VTS在船舶交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渐明显,海区VTS和港口VTS的特点各不相同。 成山头船舶交管系统是我国最早的一个海区交管系统,也是现在山东海域重要的海区交管系统。成山头VTS扼守南北水上交通要道,经过十年的VTS实践活动,它的实际作用和社会影响不言而喻。现在就海事行动的预防、预警、搜救、结束和海事调查四个阶段中成山头VTS可以发挥的作用初步的谈些自己的认识,希望大家指正。(以现有的水平可以发挥那些作用,以后的发展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讨论:) 一.做好VTS值班工作,预防海上交通事故的发生 大家都知道对交通事故的最好预期就是消除交通中的隐患,防患于未然。从经济上讲,预防的成本要远远低于事故发生以后的搜救成本。在各类海上事故中,碰撞事故占其中的很大的比例,而人为原因造成的碰撞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VTS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对改善船舶交通秩序,减少了船舶交通事故,提高了航道的通过能力和船舶的营运效率,提高了港口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了海上安全监督管理的现代化优化上通航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山头VTS运行的十年实践证明,成山头交管在维护海上南北大动脉的交通安全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最用,成功的避免了无数的险情,为过往船舶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助航信息。但是由于我国的水上交管事业起步较晚,就总体运行水平而言,我国VTS系统在管理和使用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现有的设备有待进一步信息化集成化,减少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使之把主要精力应用在交通秩序的通航管理上,而不是简单的设备上的机械操作上。在值班期间,特别是气象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值班监督员应该充分发挥VTS的作用,时刻关注海上船舶的交通状况,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提醒,对违反有关航行规定的船舶实施警告、命令等一系列不同程度的作为,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形成海事海难。 为充分发挥VTS系统的作用,达到国际有关《VTS指南》的要求,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作为VTS工作人员,一般履行管理和业务两种职责。管理职责主要是维持值班室的日常秩序,使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维护设备,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制定相关的计划。管理能力低易导致工作混乱,分工不明,设备得不到及时维护,制定计划不合理,容易使得工作人员工作时相互推诿,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到VTS功能的发挥。 提高VTS对作用区域或者监管水平(包括业务知识和责任意识)。VTS具有助航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讲解学习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首页>>法律法规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行政法规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文件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家总体和专项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门规章和文件 国务院安委会文件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52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3号)

水上救生与求生技巧方法

水上救生与求生技巧方法 游泳时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包括水中“抽筋”,自然水;一、自我救护;(一)自然水域突发意外时的自救;自然水域中游泳突发意外时,必须保持镇静,不要惊慌;1、观察意外情况,弄清意外原因,自己尚可游时,须;2、借 助自然救生器材如树枝、木板等自救:;3、尽快呼救或等待救援;(二)意外落水时自救;意外落水时,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以下方法与措;1、运水上救生与求生方法 游泳时容易出现意外情况,包括水中“抽筋”,自然水城中的突发意外, 意外落水,需要救助溺水者等,此时熟练掌握水中自我救护与救助溺水者的方 法与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自我救护 (一)自然水域突发意外时的自救。 自然水域中游泳突发意外时,必须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可采取以F措施: 1、观察意外情况,弄清意外原因,自己尚可游时,须尽快游至岸船或水中凸出物、漂浮物上。 2、借助自然救生器材如树枝、木板等自救: 3、尽快呼救或等待救援。 (二)意外落水时自救。 意外落水时,保持镇静,不要惊慌,采取以下方法与措施自救。

1、运用踩水技术,使头部露出水面,观察四周情况与水流方向。 2、如果距岸(船)较近自己有能力游到时,应顺着水流方向,快速游进,就近上岸(船)。 3、距岸(船)较远时,如果船翻了但停留在水丽时,就抓住它,但如果船开 始下沉,就尽快离开,以免被船下沉时的空气涡流困扰。 4、双手抓住漂浮物,如瓶子、桶、木板、塑料泡沫等。 5、要穿着衣服,意外落水,一般的原则是要穿着衣服,但在水温较高或在 危险时有妨碍动作或不起作用时,应该脱掉。象尼龙、棉布、衬衣、夹克衫等 布料细密的衣服可防水,起隔离身体的作用,相反的一些羊毛织品,容易吸水,会越来越重,应该脱掉。另外,一些天然的或人造纤维制作的裤了,呵用来做 浮体。 6、衣服灌满水后,要尽可能的长时间保留,将衣服上所有口如袖口、领口 等扎紧,裤腿塞进鞋啦,衬衣、外衣尽量塞进裤子哩,因为水的循环,这样可 对身体起保温作用,这一点在天冷时尤为重要。 7、头部应尽量保持在水中,如果有帽子最好裁上。 8、水中尽可能保持清醒。不要作一些无用的动作来消耗体力,保存精力, 防止体温下降,否则会引起晕迷甚至溺死。 9、尽量使身体保持在水面,采用最经济实惠的泳姿如反蛙泳、仰泳、侧泳 等慢游,如果是流动水,应顺水流方向游进,必要时,划变换姿势,借以调整。但极少情况下,可用自由泳快速向前。 10、抓住时机呼救,或等待救援。

如何计算有关飞机飞行中的时间-精选资料

如何计算有关飞机飞行中的时间 时间计算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常考 点,在时间计算方面可以说最难的部分就是飞机飞行方面的计算。有关这方面的时间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飞机飞行中的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例l (2005 年高考文综天津卷)2001 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穿越北极的国际航线试飞成功,从上海(31° N 121° E至芝 加哥(42° N 88° W仅用15小时35分钟。读右图及相关材料, 回答: 1)若飞机于北京时间5 月20日5 时55 分从上海飞往芝 加哥() A.一路上都是白天 B.伦敦会位于飞机的正北方向 C.北极星的高度保持不变 D.极点附近飞机罗盘不受干扰 解析:该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内容较多,有昼夜长短的变 化,晨昏圈的移动,方向的判断,以及地球磁场的内容。 5 月20 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当上海为5:55 分时,上海所在纬度以北地区都处于晨线以东地区,都应该是白昼,飞机从上海飞至北极,一直处于晨线以东,所以一直是白天。由已知的北京时间计算出芝加哥的地方时,是地方时方面的计算。先

2) 从A 机场飞行到B 机场经历的时间是() 计算出飞机从上海出发时的芝加哥时间,再加上路途中飞行时 间,就是到达芝加哥的时间。上海使用的是北京时间,也就是 120°E 的地方时,芝加哥为88° W 两地的经度差为 208°,时 间差为 13小时 52分,飞机经 15小时 35分飞行后,到达芝加哥 的地方时为: X=( 5:55- 1 3:52 )+ 1 5:35=7:22 ,到达芝加哥也是 白昼,所以一路是白天。B 项伦敦位于飞机的正北方向,必须有 一个时间飞机飞行在伦敦所在经线且在伦敦的正南方。 在飞行中 从大圆角度考虑,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C 项北极星的高度随观 察者所处纬度不同而不同, 纬度有多高, 我们的仰视北极星的角 度就多大。D 项极点附近的磁力线指向磁极, 指南针会受到干扰。 答案:A 技巧归纳: 关于地方时的计算按照“东大西小, 东加西减” 的方法,首先计算出两地的经度差,按照经度相差 15°时间相 差,由经度差计算时间差, 再由已知时间计算出所求地点的时间。 飞机飞行经历时间的计算 例2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 机 日落。 降落到B 机场时,当地时间为() 月 2日 11 时 B. 7 月 1 日 21 时 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 B 机场正值 A. 7 C. 7 月 1 日 19时 D. 6 月 30日 19时

飞机升力实验报告

飞机升力演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飞机升力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仪器】:飞机升力演示仪。 【实验原理】:一般翼型的前端圆钝、后端尖锐,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较平,呈鱼侧形。当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时,流线分布情况如图。原来是一股气流,由于机翼的插入,被分成上下两股。通过机翼后,在后缘又重合成一股。由于机翼上表面拱起,使上方的那股气流的通道变窄,流速加快。 流体流动时,同一水平流面上的压强P和流速V根据伯努利原理 可以得知满足下面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机翼上方的压强比机翼下方的压强小,也就是说,机翼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机翼上表面受到向下的压力要大,这个压力差就是机翼产生的升力。 【实验装置】飞机升力演示仪

【实验步骤】打开电扇开关,让气流流过机翼,模拟飞机向前飞行。观察两种形状机翼的不同运动情况:流线型机翼向上升起,平直机翼纹丝不动。 实验时,模拟流动空气的出口与机翼调整好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否则现象不明显。 【实验结论】机翼的形状是上凸下平的

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有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的压强较大 飞机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产生了飞机向上的升力。 【实验原理的应用】 了解了飞机升力的原理后,我们发现伯努利原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多。 (1)弧圈香蕉——能转弯。 (2)火车站台——安全线。

(3)汽车疾驶——叶随迁; (4)水翼船儿——跑得欢。 (5)龙卷风旋——水上天; (6)台风过后——屋顶翻。 (7)赛车风翼——增安全; (8)两船并行——不靠近。 (9)非洲鼠洞——空调鲜; (10)烟囱风起——顺排烟 案例1:“香蕉球” 为什么球在自西向东旋转时,西侧的空气流速快呢? 一方面空气迎着球向后流动,另一方面,由于空气与球之间的摩擦,球周围的空气又会被带着一起旋转,这时,球旋转的方向与球前进方向相同一侧相对于空气的速度比另一侧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