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覃氏家族群群规

覃氏家族群群规

覃氏家族群群规
覃氏家族群群规

覃氏家族群群规

一:在家族群聊天中必须做到讲文明,讲礼貌,不说脏话,胡话。

二:不能在家族群内发播聊天不文明图片,搞微商广告,传播谜信等不良活动。未经群主同意不准在家族内集资,捐款,接客,群收款活动。

三:尊老爱幼,老少分明不管官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平等互利,有礼有貌,辈份相称,文明待人。

四:尊纪守法,坚持真理,相互团结。任何人不得利用家族清谱进行任何违法行为,否则造成的后由自已承担。

五:坚持群内团结,不搞不文明无原则的分裂活动。

六:在群内发现不同观点及不利因素,必须在群主的组织下共同协商解决。(不得拉圈子,讲派性)

――

唐崖覃氏家族群群规

一、群说明

1、群名称:“唐崖覃氏家族群。宗单泽梓光的加”。未经群主同意不得更改;

2、群目的:认识家人、交流沟通、资源对接,壮大家族;

3、群宗旨:诚信、合作、共享;

4、入群资格:覃氏后代无关男女老少,外姓一概不得入群;欢迎群里家人积极邀请;

5、群名:进群后请及时修改群名:真实姓名+字辈+地址。所有群内的成员共同承担管理和监督的责任。

为保证群内家人交流的及时性与畅通性,现制定如下群规:

二、鼓励:

1、本群聊天,语言尽量都用本地方言,但要文明,有礼貌,不说脏话(特别要注意辈分);严禁恶语伤人等现象发生,既要体现家人个人素质,又要保障家族群的整体和谐。鼓励积极参与聊天,分享家族渊源发展史,只要知晓都可畅所欲言;

2、鼓励家人友爱、团结、平等、尊重;不管官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平等互利,有礼有貌,辈份相称,文明待人;

3、鼓励家人共同担负责任,积极邀请覃氏后代无关男女老少加入本群,并共同维护微信群,以自觉自律为底线;

4、鼓励家人公共话题群里说,私密话题私下说,做生意打广告尽量私聊;严禁欺诈行为。未经本群群主推广认可的交易,如产生纠纷,本群概不负责;

5、要尊纪守法,坚持真理。任何人不得利用家族清谱进行任何违法行为,否则后果自负;

6、如有开展的主题讨论活动,请家人积极发言配合,严禁发其他内容广告,不能打断主题讨论内容。

三、禁止:

1、恶意刷屏,或发带有欺骗性质的言论及消息,违者自动退群或群主拉黑;

2、禁止长期潜水(如:只抢红包不说话的),若有,建议改正;

3、成员相互包容,相互监督,禁止有歧视、攻击、骚扰、过激等不良言行,违者自动退群或群主拉黑;

4、群内严禁发布任何危害国家及个人利益的言论,禁止涉及黄赌毒等敏感话题;

5、禁止发布和转发未经核实,不真实的信息;未经群主同意不准在家族内集资,捐款,接客,群收款等活动;

6、防止信息外泄造成他人的困扰,禁止对外泄露群内家人个人资料信息和照片信息;

7、严禁群内拉帮结派,如在群内发现有不同观点或争议事情,请先联系群主,在群主的组织下共同协商解决;

8、每晚24:00到早晨6:00为本群休息时间。此时段内请私聊,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本群群规源于大家,但仍需完善,欢迎群内家人多提建议,如有合理,我们将积极采纳,。以上群规望大家自觉遵守,遵守者为诚信的体现;如有违反,视情节轻重,轻者知错就改,下不为例,重者移出。

请智者完善,慧者润色。

吴姓家谱

吴姓家谱 起源吴姓人物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吴权的,他的后代是中国乐曲的发明者。那个因为勇敢剽悍,善于狩猎而以'吴'为称号的原始氏族,在尧舜以前的活动,《尚书》、《春秋》、《国语》、《史记》等经典史书都记载阙如,只有以广博、繁杂著称的宋人罗泌《路史·国名纪》中,才以吴权的氏族为第一个吴氏族。《路史》说,吴权是炎帝之臣。可见吴人最初是从属于炎帝、黄帝部族集团的。《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一个有趣、奇异的故事:吴权的妻子叫阿女缘妇,她与炎帝的孙子当时为黄帝之臣的逢伯陵通奸怀孕,三年后一胎生3子,分别叫鼓、延、殳。鼓和延传说是钟的发明者,也是乐曲的最早发明创制人。逢伯陵是姜姓和齐姓等族的始祖。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吴姓历史上记述的远古初祖,他居住在姬水流域(约在今陕西北部),以姬为姓。公刘下传数代到古公疍父时,中原已进入殷商时期,这时周人又受到戎、狄的侵扰,在古公(颤-页)后稷父率领下被迫离开豳地继续迁徙。周人一路南迁,他们爬过梁山,渡过漆水、沮水,到达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一带)。 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古公亶父),《诗经·宓宫》中有歌颂他的诗句:'后稷之

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全都非常贤能。其三子季历娶殷商挚。仲氏之女太任为妻,太任和文王之妻太姒在中国古代被公认为贤妇人,为周族的兴盛起过重大作用。太任为周族生下昌,昌即是为周灭商打下雄厚基础的周文王。昌品德高尚,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古公亶父甚至把振兴周族的理想寄托在孙子昌身上,有时当着众人的面情不自禁地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春秋时期,吴国(今江苏无锡一带)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秦汉时期是吴氏得姓后第一个发展时期。吴亡国后,吴姓后人流亡到江西婺源、安徽歙县一带,并有北迁至山东、山西等地者。在秦末汉初,吴姓族人参加起义,因功,多被封王,出现多个名门望族,如南阳吴氏、陈留吴氏、河南吴氏等,荣极一时,为吴姓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由于吴姓有女在汉末嫁于吴国君主,成为皇族,生孙权、孙策等人,并在吴亡后,入仕于两晋,屡出名人,知名于世。南朝时,'延陵季子'之后的吴

邹姓源于孔

邹姓源于孔,孔子乃本家 《邹氏族谱》阅后感(3首) 作于1991年3月 在《百家姓》一书史料中,“邹”姓排序列为第67位,虽非大姓氏家,但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余刚收到一位堂叔从台湾新竹寄来刚出版的《邹氏族谱》。拜读本家族谱,感慨犹多。饮水思源,情思缕缕;寻根问祖,实证篇篇。余按邹氏世系源流脉络以及后裔分布统绪,整编出图文系列专集《承家之履》(共四大册),并诌得拙诗若干。兹择其感赋三首如下: 一 读罢我家族谱文,几多世系几多分。 应知曼父方为祖,食邑邹城播子孙。(注) 二 文明始祖开华夏,姓氏千家万代公。 族谱今朝方识认,原来邹孔脉相同。 三 先灵已去后生来,又踏江山放眼开。 莫道邹家我姓少,相传代代出人才。 【注】东周周定王时(公元前606-585年),鲁国昌平大夫孔叔梁纥受封于邹城(今山东泗水县南60里,但非原有邹国所在地),配施氏生九女而无一男,妾生一男,取名孟皮,自幼足疾。纥忧心后嗣难盛,遂另立同宗孔正樨次子孔曼父为嫡嗣(纥的唯一嗣子),要其到邹城官宅与孟皮同居,并命他们用食邑“邹”为姓,改孔为邹。由此邹曼父成为华夏邹姓始祖。后纥告老还乡,续娶颜氏,生子仲尼(即孔子),仍袭姓孔。 由是可见,邹曼父乃邹姓始祖,实与孔子谊属同父异母之兄弟也。 据《礼记》记载:孔子少孤(生母颜氏早卒),不知父墓所在,乃问于仲氏(即邹曼父的生母,纥安葬时,仲氏曾送殡登垅)。后孔子将生母颜氏迁葬于曲阜之东防山(即位于今山东泰安市区27公里),与生父纥合葬一起。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邹曼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盖实录也。” 上述来源之说,绝非冒认,妄自附入,故乱统绪,实有参证,不可旁移。对照我国历代纪元,自华夏五帝始代黄帝起(公元前2550--前2140),邹氏开姓始祖邹曼父为纪元第48代;孔氏开姓始祖孔父嘉为纪元第42代(即孔姓早于邹姓六代)。邹氏开姓后,源远流长,绵绵瓜瓞,初期繁衍于原居住地鲁国,后北迁齐国(均属山东)。战国及汉代初期,邹姓枝荣叶茂。至晋代,邹姓宗枝衍派,绵延不已,从山东至河北、河南等地,尤以河南邹坊为一大聚落。后因戎胡异族扰乱,土族世家南迁大江南北,多聚居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开疆辟土,安土乐居。其中后裔河南范阳支系辗转入闽(入闽邹姓始祖邹勇夫定居福建邵武府泰宁县)。南宋25岁状元邹应龙(纪元第108代、邹姓60世)之后裔支系,从福建泰宁县迁至广东大埔邹坑;后裔邹文所(纪元第113代、邹姓66世)从邹坑迁至梅县程乡白沙坪龙文堡(即记为梅县邹姓一世),十世邹奇辉(纪元第122代)由梅县龙跃塘迁往南口赤水村,成为赤水邹姓开基祖。当今赤水邹姓辈份“邹延X”为纪元第132代、邹姓第85世;目前最幼辈份子孙起名“邹X寿”为纪元第135代、邹姓第88世。 综上所述,我的故乡广东省梅县南口镇赤水村之邹姓,其迁徙先后,龙脉由来,概而括之,结论即为: 山东(泗水)—---河南(荥阳)—---江西(乐安)—---福建(泰宁)—---广东(大埔—梅县)。

仲氏家族族谱

仲氏家族族谱 仲低的始祖仲子,根基较深。仲氏族风之好,名扬千古!民众感恩,帝王赞誉。历代皇帝祭孔也同时祭仲。仲子后裔一直享受加封进级,免除赋役等国恩。一、族源族根仲氏家族是怎么来的,它的根在哪里?简单地说,就是寻根。据《通志氏族略回》上记载,高辛氏才子八人,仲堪、仲熊是其中的二子;仲虺为汤左相,其后并为仲氏;又鲁公子庆父曰其中,亦为仲氏、仲孙氏。卫人仲由是孔子大弟子。经查,仲姓源出多支:①出自黄帝曾孙高辛氏(帝喾)之后。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号“八元”,其中仲堪、仲熊兄弟二人的后代有的就以仲为姓了(见《姓篆》通志略等)。②出自商朝开国君王汤的左相仲虺的后代,周朝樊侯仲山甫是其后人。后世子孙就以仲为姓了(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③出自春秋时鲁国公子庆父,字共仲,乱鲁遭责,其子孙因避仇就以他的字为姓了(见《史记·鲁国世家第三》)。④出自春秋时宋庄公子名之城,字仲子,其孙名江,为宋司马,他便以祖的字“仲”为姓了,他的儿子仲几,孙名仲佗(《姓氏考略》)。本支始祖,仲由,字子路,鲁国卞邑(今山东平邑村)人,生于周朝景王三年(公元前542 年),九岁崇孔学孔。《论语》中有40 多处提及到子路,但多处注释有误。他为人耿直,文武双全,一生忠孔,德高望重。孔子对其评价极高:“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可备大臣之数,并道:“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见《史记》)。子路仕鲁期间,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的合作者。他曾做过鲁国的季氏宰,又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以政事著称。他跟随孔子40 余年,其中周游列国14 年,诚笃忠信,办事认真,是孔子的一名得意门生。63 岁时,卫国发生宫廷政变,他仍然忠于孔悝,在和敌人搏斗中英勇献身。从古到今,人们对仲由都非常敬仰。卫人为他建墓三处:濮阳墓葬遗骸,长恒墓葬衣冠,清丰墓葬魂魄。汉唐期间,官方也为其修建了两处词字。明清两代都对仲庙进行了整修。据了解,泗水的一座仲庙已废,地产被地方政府安排他用。济宁仲庙(在山东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由唐朝任城贺之章拨款所建。历经1000 多年,几经兴发,1983 年国家拨款360 万元重建,气势壮观雄伟。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的始祖仲由,集忠、孝、仁、勇、礼、义、信、刚于一身,民众拥戴,帝王祭祀追封。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 年),东巡祭孔,同时祭仲。此后,历代皇帝效法,并对其加封。唐高宗亲临祭祀,并留下四言诗纪念。唐宗开元廿一年(公元739 年)追封仲子为卫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 年)加封河内公。度宗咸淳二年(公元1266 年)追封卫公。明世宗嘉靖九年(公元1530 年)追称先贤仲子。清康熙二十八年至五十三年(公元1689 年至1714年),康熙先后四次拜谒仲庙,钦赐《勇行贻范》和《圣门之哲》匾额。雍正三年(公元1725 年)钦赐《圣道千城》匾额。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 年)祭祀时,除赐“贤诣升堂”匾额,还书赠了对联:“三德达身修,勇故不怠;四科从政事,果则无难。” 据史料记载,我们的始祖仲由,一直为后人所尊重,被称为“圣门十二哲” 之一。在曲阜孔庙大成殿有其塑像。南京夫子庙也有其汉白玉塑像。当今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历史优秀文化。江泽民同志在职时了曾到仲浅村拜渴仲庙。上述可见,仲氏家庭乃圣门之后、贤人之后,根基之深,其他姓氏少有。二、后裔族人仲氏始祖的大宗后裔,人才荟萃。23 代臬,任东晋尚书。 25 代庆,任北魏中尉。28 代晋昭,任南朝齐太守。29 代浩,任梁刺史。45 代简,任北宋官刑部郎。60 代九卿,从明万历廿四年到清朝顺治三年一直任翰林院、翰国史院五经博士,官加二级。仲氏家族把他称为中兴祖。以后数代直到71 代宗子肇香止均袭任翰博。其后任“征北郎”、“高林郎”等职衔。仲氏家族地位、待遇,都与孟柯、颜回、鲁参后裔同。自唐朝起,他们都享有朝廷赐予的祭田,并享受免除一切差役的照顾。小宗后裔,人才蔚起。65 代孙永檀(耀),字乐园,乾隆三年(公元1736 年)考取进士,后因编修有功,升为晋察御史、签都史,事迹载入清史名臣传。71 代孙肇如,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 年)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 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奉祀官世,后在南京政府继任。新中国成立后,被山东省凫山县政府定为开明士绅。74 代后裔曦东,原名崇兴,中学

最新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第二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草稿第三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第四篇: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第五篇:姓氏研究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关于姓氏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姓的同学不少.他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我翻阅《百家姓》发现许多有关姓氏的故事.于是,我们小组的成员开始了这次姓氏之旅.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百家姓》等记载着古人姓氏的书籍,阅读有关报刊,上网查找浏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姓氏来源和历史上的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本小组成员姓氏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便捷的途径,搜集本小组成员姓氏的名人,了解名人的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黄姓的来源 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黄姓名人 黄歇黄霸黄盖黄巢黄庭坚黄道婆黄宗羲黄遵宪宋代状元黄定 上网 黄姓人口数量 黄姓的人口约为2876万,为全国第八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 爷爷的讲述 黄姓族谱 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一册藏地:美国浙江余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藏地:浙江余杭县文化管理委员会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王姓的来源 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王家,就延用成姓. 书籍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王姓名人 王陵王昭君王政君王凤王莽王匡王霸王朗王祥王览王导王充王献之王羲之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第一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1000万人. 爷爷的讲述 王姓族谱 王姓家谱文献目录:《东沙王氏支谱·家规》《三槐堂王氏族谱》《绮山东沙王氏支谱》 关于刘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姓与氏的起源和发展

姓与氏 一、定义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当代的“姓”主要来自古代的“氏”。 ▲在河南安阳殷墟的百家姓墙上,摄影师捕捉到了古人对于“姓”(左图)和“氏”(右图)的图解。姓,代表氏族的血统,最早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即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其造字属于会意,由两个象形字“女”和“生”组成,意为女子所生,生而有姓;氏是姓衍生的分支,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应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其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就有,可解释为木本,即植物之根,后来转注为姓氏的氏,就是取水之源头、木之根本的意义。 二、起源和发展 (一)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即应运而生了。“姓,人所生也”(《说文》),姓字从女从生,表明了出生的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同一血缘关系人群的标记。这一时期,实行氏族外婚制,同姓之间不能通婚,因而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它们往往表示某一氏族的居住地或崇拜的图腾。 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契、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后稷承继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53个。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演支出411个姓,占《百家姓》总姓504姓的82%,再演化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了,所以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姜姓还是今天中国的许多姓氏如吕姓、谢姓、齐姓、高姓、卢姓、崔姓等的重要起源之一。姜姓在当今以人口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姚、妫同源,都是起源于帝舜;姒起源于大禹。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 “氏”起源于父系社会,为同姓衍生的分支,本来为同姓各部落的名称,后来则专指部落的首领。国家产生以后,不少封国和官职也成了氏的名称。在古代,封国和官职可能世袭,氏也就随之可以世袭了。一旦封国和官职失去后,氏就开始演变成家庭的标志。所以这时只有贵族才有姓氏,平民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氏的出现,记录着人类历史脚步迈进阶级社会。 1

仲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分布地区 郡望据《郡望百家姓》中记载云:仲姓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中有记载云:仲姓望出乐安、中山。乐安郡:东汉将原有的千乘郡改为乐安郡,相当于今山东省高青、博兴、广饶一带。中山郡:汉高帝置郡。在今河北省正定县。 历史来源 「仲」源出 仲姓源出有四:1、出自上古高辛氏,为黄帝的后裔,以人名为氏。黄帝有曾孙,号高辛氏,有八才子,号称八元,与颛顼之子八恺齐名,高辛氏的八元中,有仲堪、仲熊两兄弟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的仲字为姓,遂成仲氏。2、出自任姓,氏商朝开国君王汤的佐相仲虺的后代。仲虺,本奚仲之后,辅佐汤治理天下,立有殊勋。仲虺之后以祖字命姓,遂为仲姓。周朝樊侯仲山甫即其后。3、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公子庆公,字公仲,因乱鲁而遭谴责。庆公死后,其子孙有由于避仇者,以其字为姓,称仲氏。4、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春秋时宋国君主宋庄公之后。宋庄公的儿子字子仲,子仲的子孙字仲为姓,成为仲氏的一支。 得姓始祖 仲堪。仲姓一支,据《元和姓纂》记载上说,是高辛氏才子八元仲堪,仲熊的之后代,以父字为氏。从《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看来,另一支是鲁桓公子庆父子孙号仲孙,亦称仲氏,又仲虺汤左相,子孙氏焉,仲尼弟子有仲由,字子路。由此可见我国的仲氏家族来源端多。不过有一个共同特点,这些古人的后裔之以仲为姓,都是在历史上的秦汉以前,因此仲氏家族的古老,自是不容置疑的。仲氏家族的始祖仲堪,是一位大有来头的人,最早的仲堪和仲熊,都是上古时名列八元的贤者。所谓八元是指当时8位最有才德、最善于治事的人。他们的当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仲姓后人尊仲堪为仲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仲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时候,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的部落崇拜龙图腾。黄帝有一个曾孙名叫帝喾,也是氏族首领,身边有八才子,史书上称为八元,都是很贤能的人。这八个人当中有两个分别叫作仲堪和仲熊,是兄弟,他们的后代都以仲为姓氏,是仲姓的先祖。另外,一说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奚仲的,奚仲的子孙有的以他的名为姓氏,称为仲氏,是仲姓的另一个起源。到了春秋时期,宋庄公和鲁桓公分别有一个儿子以仲为字,他们的后代中有的以仲为姓氏,成为仲姓发展史上的又一支起源。据《仲氏族谱》载:汉更始元年赤眉琅笽樊崇等乱山东逃于济宁延就亭遂家焉,更名横坊村即今仲家浅。仲氏在仲浅村落脚,后来常有外出另居的,以至仲姓布于许多省份,北至黑龙江讷河也有仲氏。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在任城(今济宁)任官的贺知止见到仲子三十六代孙仲文,念其祖英烈,遂于仲浅村建庙以祀仲子,仲子庙建成后,仲氏后裔、官员名士路过或专程前来祭祀,香火不绝。(余略) 堂号

幸氏家族简介

幸氏家族简介 幸姓来源 幸氏鼻祖-幸偃,周文王(姬昌)之26子(一说47子,待考证)武王之弟,成王之叔,武庚叛乱,三年平定,幸偃奉周公之命,镇守朔北,驻军雁门关。因捍于中华,扶绥百姓,为匡扶周室立了大功。为褒扬其叔(偃公),遂年壬戌岁(公元前1019年)因名赐姓为“幸”,从此天下有了姓幸的人。 中国姓氏网站大全 以下为全球最大的搜索Googe搜索出来的中国当前最大型的姓氏网站,排名不分前后。 1 姓氏站 2 站名所屬單位網址 3 丁氏祖譜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trees/big5/menu.asp 4 尹氏驛站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yszp.htm 5 幸氏家族網幸茂林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 6 華人舒氏網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 7 潘氏宗親網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 8 汪氏家族誌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 9 廖氏增譜網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utf/index.php 10 中國牛網安徽省蒙城广播电视局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culture/niushi/ns0001.htm 11 世界朱子網世界朱氏联合会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 12 宋氏文化深圳朱子学研究促进会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wenhua/index.asp 13 勾姓源流中華勾氏文化研究中心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qiyuan5.htm 14 田氏宗親網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action-viewthread-tid-29 15 夏氏宗親網夏國安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2007-4/2/16235915723.html 16 馬氏家族網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 17 古樹*辜氏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togo/goqq/page7.html 18 海南符氏宗親網海南新聞網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 19 中華許氏族譜網絡管理員:许超平、许亚成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 20 傅氏文化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fileasp/mb/mb107/canpin.asp?id=17089&username=fu023 21 中華費氏宗親會中华费氏宗亲会秘书处:费远超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 22 鄒氏宗親網邹为民先生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Index.html 23 隋氏族譜隋姓起源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 24 經姓家園网站策划:經家人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main/home/main.php 25 中華賓氏宗親會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 26 黎氏大家園黎氏聯誼會-黎卓鋒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li668/ 27 電白縣電城西門黎氏網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com/dbli/main.php 28 樊家人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index1.html 29 世界戴氏宗親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NewsContents.asp?ID=26 30 太倉檔案信息網顧氏宗譜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main/show.asp?id=349 31 顏氏家族姓氏起源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qiyuan.asp 32 网同纪念https://www.doczj.com/doc/2116389532.html,/pedigree/SerchFamily/netframe.asp?no=1173

种姓的来源

种姓的来源 种姓的来源_种姓起源_种姓的来历 姓氏源流 第一个渊源 源于高辛氏,出自远古时期帝喾属下八元中的仲堪、仲熊之后代,属于避难 改姓为氏。仲堪,是仲氏得姓鼻祖,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上说,是高辛氏执政时期属下贤者“八元”之一。古代相传,帝喾高辛氏属下八个有才德的人。据史籍《左传·文公十八年》中的记载:“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在仲堪、仲熊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仲氏,并尊奉仲堪为仲氏的得姓始祖,在夏王朝灭亡之际,该支仲氏族人中即有避战乱而改成种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姓氏读音依然读作zhòng(ㄓㄨㄥˋ)。 该支种氏读音作zhòng(ㄓㄨㄥˋ)。

第二个渊源 源于任姓,出自商朝开国君王汤的佐相仲虺的后代,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仲虺,是著名的造车鼻祖奚、任、薛、仲四大姓氏的祖先奚仲(车服大夫、车正)的后代,世袭为古薛国(今山东枣庄薛城奚村)首领。夏桀五十二年(公元前1600年),商、夏两军在鸣条(今河南洛阳一带)展开了大战,而夏桀的军队早已士无斗志,纷纷倒戈。商军越战越勇,部族多方归服,结果夏桀大败而逃,三年后逝世于亭山(今安徽巢湖卧牛山)。仲虺接着率军去攻打忠于夏桀的部族三义,缴获了这个国家的镇国之玺。之后仲虺和伊尹四方部族通报了全国的情况,四方部族全部归服,仲虺和伊尹协助成汤登上了天子的位子,平定了天下。汤遂封仲虺为左相,号称商汤开国第一功臣。 第三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王室上卿仲山甫的后代,属于避难改姓为氏。仲山甫,原本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虽家世显赫,但他本人却是一介平民。仲山甫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间有很高的威望。西周王朝在周宣王姬静

郑氏族谱

郑门三代宗亲始祖世英、世杰兄弟二人于公元1369年(明洪武2年),由冀州枣强县迁于鲁。始祖世英定居于济南章丘府杨官庄村;二世祖世杰迁宇博山县的东南乡。期间,公元1763年(乾隆27年)十世孙薄主笔修编族谱,而后1915年(民国4年)由十五世孙广恩、广惠、广礼,十六世孙悦润、悦孔、悦恕;十七世孙丰杰、丰寰,十八世孙怀福同重修族谱。至今部分资料失传。据记载:长支祖7世由杨官庄迁于水泉庄定居,二支祖乏嗣,三支祖5世思仁、思仪流移长清县新店屯庄,四支祖仍定居杨官庄村,五支祖8世京、会兄弟二人流移肥城西北乡黄庄又东法家裕。由于历史原因各支祖从11至25世字辈各有异同。长、四两支祖十七世孙丰利、丰长、十九世孙忠龄、东龄、全龄等人商议,决定再次重修族谱,从26世统一字辈用字。 15字为:克建尔复连道德礼志存忠孝万代传 11世至25世各支祖字辈: 长支:仁国希天广、悦丰怀龄远、麟兴立业长 二支: 三支:文国希天广 四支:自国大顺咸、悦丰怀允远、学立汝方裕 五支:自国大天广 第一世 始祖讳世英妻氏生5子:富、贵、三、四、五 卒葬于杨官庄家北茔地通有四官亩

第四氏共13人 现妻张氏宣官 党巡妻任氏庞 彪妻吴氏禄 可妻乔氏无嗣 元表妻柏氏其配 徐 爽妻刁氏闻皋 张 以上长支 祥妻王氏仁思义思思礼 三 红 支强妻王氏尚科尚才 文达妻孟氏继先继道 四 惠 支文堂妻孙氏敏 魁妻李氏虎豹 举五万妻陈氏松树 支千妻氏无嗣

第五世共兄弟19人杨氏子敬:卒葬于始祖茔内后起葬于水泉庄东北 宣 妻 现 氏无嗣 宦 妻 巡庞妻杨氏子贤子忠子孝子才 彪禄妻王氏子余 沈 表其妻氏卿相 崔 仲氏子荣 配 妻 爽闻皋妻氏子周子成子实 以上长支 思仁 吴氏闻此支讳应春曾居官庄后流移长清县新店屯庄后 妻 祥思义妻孙氏兴云、彩云有谓流移历城县东流水处,又闻此支内 有流移莱芜夹桑里庄并耍杆里庄 思礼 孙氏应节 妻 景氏应时得时敬时 尚科 妻 强尚才妻杨氏应亨复亨元亨 以上三支

姓氏1

1、在父系社会开始后,因为第一代的男性得姓始祖的父亲没有被记载,所以因其母所生之象而创姓。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第一代男性得姓始祖,用女字旁来纪念生育自己的女神,如:姑、姬、姜、妫、姒、姚等。 2、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3、以古国名为姓。虞、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有个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 4、以封地为姓。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5、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他们的后代都以这些官职为姓。 6、天子赐氏,以谥号为姓。如周穆王死了一个宠姬,为了表示哀痛,赐她的后代姓痛;周惠王死后追为惠王,他的后代便姓惠。 7、以祖辈的字为姓。如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鲁孝公的儿子子,字子臧,其后代便姓臧。 8、因神话中的传说为姓。传说舜时有个纳言是天上龙的后代,其子孙便以龙为姓;传说神仙中有个青鸟公,后人便也有姓青鸟的。 9、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战国时代田齐襄王法章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秦灭了,其子孙不敢姓田而改姓法。汉明帝讳“庄”字,凡姓庄的都改姓“严”。明代燕王朱棣以讨伐黄子澄等为名起兵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并当了皇帝(即明成祖),当时号“靖难”,而太监马三保因“靖难”有功而被赐姓为“郑”;后他改名为郑和。 10、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复杂化,有些姓则是民族语言的译音。如匈奴首领单于的子孙就有不少姓单于。可见,姓就是一种符号,并不像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所宣传的那样神秘和神圣。 11、以姓为氏。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母权制氏族社会以母亲为姓,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12、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1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岔生采邑于苏(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岔生后代便姓苏。据统计,以邑为氏的姓氏近200个。一些复姓由于漫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已不复存在。 14、以乡、亭之名为氏。今日常见姓有裴、陆、阎、郝、欧阳等。 15、以先人的字或名为氏。出自此条的姓氏很多,据统计有五六百个,其中复姓近200个。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姓传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16、以次第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顺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后代相沿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顺序。但也有例外。鲁庄公之弟庄父、排行老二,本为仲氏、仲孙氏,因他有弑君之罪,后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孙。 17、以官职为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职为姓的姓氏,单从字义上看,也可以分辨出来,如籍、谏、库、仓、军、厨等。 18、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中国人与英国人取名字的由来

中国人的姓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那时候,人们以母亲为中心组成一个个的氏族,为了相互区别,就把姓作为氏族的称号。 姓的来源,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母系氏族社会,以母亲的名为姓,所以,很多古姓都有“女”字旁,如姜、姚、姬等,就连“姓”字本身也是由“女”、“生”二字合成的。 二、以远古时代人们崇拜的生物为姓,如马、牛、羊、龙等。三、以祖先的国家为姓,如赵、宋、秦、吴等。四、以祖先的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等古代官职,就成了后代子孙的姓。 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如王、侯等。六、以住地的方位和景物为姓,如东郭、西门、池、柳等。七、以职业为姓,如做陶器的人姓陶。八、以祖先的名号为姓,如中国人的祖先黄帝名叫轩辕,后来,轩辕就成了一个姓。 中国人的姓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个字和两个字以上的。一个字的是单姓,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的是复姓。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姓,到现在也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宋朝时,有个读书人写了一本《百家姓》,里面收有500多个姓,其中60个是复姓。有人统计,在中国的文献中出现过的中国姓有5000多个,现在常见的不过200多个。张、王、李、赵、刘等是中国最常见的单姓,诸葛、欧阳、司徒、司马等是中国最常见的复姓。 中国人的名也具有自己的传统和特点。中国人的姓名都是姓在前,名在后。名有一个字的,也有两个字的。同一家族中的人,名字要按辈排列,同辈人的名字里,往往要有一个相同的字。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的复杂,有文化、有地位的人除了姓、名以外,还有字和号。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唐代诗人李白幼年时居住在四川的青莲乡,他就给自己取号“青莲居士”。 中国人的名字往往有一定的含义,表示某种愿望。有的名字中包含着出生时的地点、时间或自然现象,如“京”、“晨”、“冬”、“雪”等。有的名字表示希望具有某种美德,如“忠”、“义”、“礼”、“信”等。有的名字中有表示希望健康、长寿、幸福的意思,如“健”、“寿”、“松”、“福”等。男人的名字和女人的名字也不一样,男人的名字多用表示威武勇猛的字,如“虎”、“龙”、“雄”、“伟”、“刚”、“强”等。女人的名字常用表示温柔美丽的字,如“风”、“花”、“玉”、“彩”、“娟”、“静”等。 现在,中国人起名已经没有古人那么多的讲究了。一般人只有小名、大名,名字也不一定按辈排列了。我们现在所看见的最早的名是上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周代以后开始对命名出现讲究,鲁恒公认为命名应该遵守礼节,大夫申提出信义象假类(即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进行命名,例如屈原。《周礼》中还规定六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生不以器币秦汉以后,命名除了这两项外,还有一些蕴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圣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考其来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类别: 1.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 传说上古时代虞舜出于姚墟,便以姚为姓。 春秋时代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便以东郭、南郭等为姓;郑大夫住在西门,便以西门为姓。 这类姓氏中,复姓较多,一般都带邱、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 2.以古国名为姓。 虞舜、夏、商朝都有个汪芒国,汪芒的后代乃姓汪;商朝有个在泾渭之间的阮国,其后代便姓阮。 3.以封地为姓。 造父被周武王封到赵城,他的后代便姓赵;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