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斯太尔中后桥说明

斯太尔中后桥说明

斯太尔中后桥说明
斯太尔中后桥说明

斯太尔中后桥的说明

一、斯太尔系列中后桥的结构特点

斯太尔汽车的中桥为贯通式驱动桥,除了具有和一般后桥相类似的机件外,还装有贯通式传动箱和桥间差速器。汽车在行驶中,各车轮的运动情况很复杂,如车轮的半径,路面的状况,轮胎的气压等因素对各车轮的瞬时转速要求并不相同,不易达到运动协调一致,这种运动的不协调将会引起传动系机件、轮胎等附加磨损、燃料的附加消耗。为此,斯太尔汽车除了在各车桥上装置了轮间差速器以外,还在中桥转动箱内设置了桥间差速器,它既可使中、后桥经常处于驱动状态,又可保证各桥之间的运动协调。但是,汽车有了差速器以后,会降低在附着条件较差的路面上的同行能力。因而,各桥轮间差速器增设了轮间差速锁,中桥传动箱增设了桥间差速锁机构,当汽车行驶在附着条件较差的路面上时,驾驶员可将差速锁锁止,使其失去差速作用,以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但通过泥泞或冰雪路面之后,必须立即将差速锁解除。

中桥主传动箱是通过螺栓与主减速器固成一体的,前半

部分为传动部分,后半部分为减速器部分。

传动部分主要由桥间差速器、输入轴、贯通轴、传动齿轮以及与这些轴、齿轮有关的轴承等机件组成。

减速部分与驱动前桥及后桥类似,这里不再重述。

工作情况:

桥间差速器未闭锁时,差速锁机构均保持在最前方的位置。此时,前后差速齿轮可根据汽车形式情况,即可等速运转,也可以不同转速运转。当各车轮的滚动半径基本相等、汽车沿平坦道路作直线行驶时,汽车各车轮所受滚动阻力基本相同,各车轮以相同的转速滚动。此时,行星齿轮只随十字轴及差速器壳作公转,不起差速作用。当汽车各车轮的运行情况发生差异时,例如,汽车转向行驶或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车轮滚动半径不相等,各桥车轮所受阻力不等,行星齿轮在作上述公转运动的同时,还绕十字轴转动,即在公转的同时发生自传,从而动力分流处以不同的转速输出,差速器在传递扭矩的同时起差速作用。

二、斯太尔中桥异响原因

在发现车桥异响时,应首先判断是中桥异响还是后桥异响,然后再判断异响的部位。检查异响部位,可以用千斤顶将中桥(或后桥)全部顶起,起动发动机并挂低速档,使被

顶起的车轮缓慢的转动。操作时必须注意安全,采取保险措施。

中桥异响主要原因:

1.被动圆锥齿轮固定螺栓松动或者掉失。由于装配被动圆锥齿轮时,链接螺栓没有涂胶,力矩又不够,致使行驶一段时间后螺栓松动,甚至完全脱落。这种异响往往比较突然、无规律的而且响声较大。这时不能强行行驶,必须进行拆检。在更换华冠齿轮的被动圆锥齿轮时,必须在链接螺栓螺纹部位涂抹螺纹放松胶,并按规定力矩扭紧。

2.齿轮损坏。运行中由于种种原因将某齿部分打坏。这种异响也是突然产生的,而且十分明显,应当立即拆检。必要时候进行更换华冠齿轮的10W公里齿轮。

3.轴承散架。中桥牙包内共有7个轴承,轴承散架产生异响比较明显,应先诊断异响部位,然后进行拆检。

4.差速锁啮合套松动。轮间差速锁啮合套花帽松旷使啮合套窜动,产生两啮合套碰撞的声音。桥间差速锁窜动也产生敲击的声音。这种异响是无规律的机械碰击声。

5.差速器齿轮烧损。轮间差速器和桥间差速器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烧蚀或是齿牙损坏,都会产生明显的噪声。这些机件损坏产生的噪声是突然的,异响是明显的。遇到这种异响不能勉强行驶,应该立即拆检。必要时刻换洛阳华冠齿轮。

6.持续的噪声,而且这种噪声随负荷和运转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轴承点蚀、齿轮磨损拉伤、齿轮间隙过小或过大、圆锥齿轮齿面接触部位偏差等所致。这种噪声虽不危险,但严重时不拆检修理会使故障扩大。

7.更换主、被动圆锥齿轮之后产生这种噪声,说明主动圆锥齿轮轴向间隙或被动圆锥齿轮侧向间隙达不到维修手册规定的数据值,是由于只更换了主动圆锥齿轮未更换被动圆锥齿轮,或者是只更换了被动圆锥齿轮未更换主动圆锥齿轮,从而引起齿表面用红印油检查其印迹达不到75%以上。有时加注的齿轮油牌号不符合维修手册要求会引起此噪声。更换原厂配件齿轮洛阳华冠齿轮。

8.汽车在正常行驶时没有意向,而一旦减速撤油时反而有“嗡嗡”的噪声。这是齿轮的齿背拉伤或点蚀而产生的,而齿轮的齿背拉伤或点蚀是齿轮油牌号不符合规定引起的。

三、斯太尔中后桥使用维护注意事项

差速锁的使用斯太尔汽车车桥(中、后桥)上装有轮间差速锁和桥间差速锁,在驾驶室仪表板上装有两个差速锁的开关。

当汽车驶人困难路段(路面附着力较小),使得某一车桥左右车轮同时打滑空转,汽车无法前进时,应先踩下离合器踏板,再按下桥间差速锁开关,当接合指示灯点亮时,表明中、后桥桥间差速锁接合;当某一车桥一侧车轮滑转时,应先踩下离合

器踏板,再按下轮间差速锁开关,当接合指示灯点亮时,表明中、后桥轮间差速锁同时接合,提高了汽车的通过性,帮助汽车驶出困难路段。使用差速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当按下差速锁开关时,接合指示灯不亮,差速锁工作缸活塞推杆不动,表明差速锁没有接合,可起步车辆,使车轮转动一定角度后,再进行上述操作,直至差速锁接合为止。

b.在车辆处于停止状态或相当于步行速度行驶时,才能按下差速锁开关。在操作前,必须先分离离合器。

c.原则上应先接合桥间差速锁,后接合轮间差速锁。

d.当差速锁接合后,车辆不能转弯行驶,只能低速直线行驶。

e.当汽车驶出困难路段后应立即将差速锁分离。

齿轮油的检查与更换使用中应经常检查轮边减速器与车桥内齿轮油的油量,缺油会造成运动困难。

大桥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一、桥梁概况 本桥为上跨G60高速而设,上部构造为24+40+24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墩采用双柱式圆柱墩,扩大基础;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扩大基础。中心桩号为匝道K2+690.000。与G60高速交叉桩号:本项目K2+690.180=G60高速K2106+960,交叉角度90.3415°,交叉处G60高速高程1748.483m,本项目设计高程1769.738m,高差21.255m;1号桥墩距G60高速路基边缘7.077m,2号桥墩距G60高速路基边缘6.585m,桥梁的建成没有侵占高速的建筑界限,能保证道路的通行能力。 桥位处原有一跨拱桥跨越高速公路,为G320国道跨越G60高速而设,桥梁全宽8.5m,设计时考虑减少桥梁施工对高速路运营的影响及节省投资,没有拆除原桥,而是利用原桥作为左幅桥梁的人行道。 二、技术标准 1)桥涵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按规范取值, 2)桥梁净空:左幅:0.5m护栏+16.5m行车道+0.5m护栏,全宽17.5m; 右幅:0.5m护栏+16.5m行车道+0.5m护栏,全宽17.5m, 3)车道数:双向八车道, 4)道路等级:主干路, 5)桥面横坡:2%的双向坡度, 6)抗震设防措施等级:7。 三、设计规范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本工程中如上述标准未涉及到的项目,以相应现行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为依据。四、桥址处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情况 详见《白泥凹大桥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五、桥梁设计 1.主要材料 1)混凝土 箱梁及其桥面铺装采用C50混凝土,其轴心抗压设计强度4. 22 = cd f MPa,轴心抗拉设计强度83 .1 = td f MPa,弹性模量Ec=3.45×104MPa。 人行道、护栏、墩身、台帽、桩基础采用C30混凝土,其轴心抗压设计强度8. 13 = cd f MPa,轴心抗拉设计强度39.1= td f MPa,弹性模量Ec=3.0×104MPa。 扩大基础采用C25混凝土,其轴心抗压设计强度5. 11 = cd f MPa,轴心抗拉设计强度23 .1 = td f MPa,弹性模量Ec=2.8×104MPa。 重力式U型桥台采用C25片石混凝土。 2)粗集料 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捶击式破碎生产。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以防止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振捣不密实。 3)沥青混凝土

桥梁设计方案说明书

桥涵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与设计内容: 本座桥梁地处广西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较高,雨量充足,雨 季较长。本次设计的桥梁属于一期建设范围。提供1:2000现状地形图; 本路段有大桥一座,中心桩号为:K0+750.00先张预应力砼空心板简支梁桥, 总跨180米,跨度采用9×20m,桥长192.0m,下部构造为柱式墩配桩基。 本路段主线共设涵洞2道,其中:钢筋砼圆管涵1道、倒虹吸1道。 涵洞结构类型和孔径的选择主要依据汇水面积、水力性能、水文计算、地质 情况、涵顶填土高度、沿线筑路材料分布及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从结构安全、 保证农田灌溉和泄洪需要,尽量减小冲刷的角度出发。 钢筋砼圆管涵:孔径:1-1.5m;用途:灌溉、泄洪。 倒虹吸:孔径:1-1m;用途:过水。 二、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三、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表 四、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两岸高差较大,地势有起伏,地面标高为33.05~71.00,相对高差约为32m,未见岩石出露,拟建场地位于相对稳定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无区域性大断裂及地裂通过,经调查场地及附近未发现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区域稳定性好,对桥梁施工期间及建成使用期间无影响。 桥梁主体工程范围内岩土体种类较简单,地面以下第一层为中砂,厚0.82m,汛期含沙率为7kg/m3;第二层粗砂含卵石土厚=1m;第三层土角砾含砂稍含土厚0.6m;第四层强风化泥岩,成土状,厚2m;第五层弱风化泥岩,棕红色,裂隙发育,厚2.2m;第六层弱风化粉砂质泥岩,厚5m,以下为灰紫色砂岩。两岸为棕红、紫色

悬索桥设计说明

悬索桥设计说明 一、概述 本项目为配合XXX工程建设所进行的库区淹没路桥复建工程。 原XXX人行索桥全长约60m,桥面高程约为1284.0m,两岸为人行便道。XX水电站库区蓄水后,正常蓄水位为1335.0m,将淹没原人行索桥。为保证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两岸交通的恢复,按照国家有关水库淹没赔偿的“三原”原则及有关规定,重建XX县化乐乡夺泥村河边组人行索桥及两岸人行便道。 二、设计技术标准和主要参数 1、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F40-2003); (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2、设计标准 (1)人行索道技术标准 荷载:人群荷载2.0kN/m2。 桥面宽度:净-2.3m。 合龙温度:15℃。 (2)人行便道技术标准 技术等级:等外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20km/h; 路面宽度:2m; 路面类型:泥结碎石路面。 三、桥梁地质概况 1、自然条件 (1)气候、水文 桥址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带的岩溶高原中山区,年平均气温13~15℃,年降雨量1000~1100mm,是贵州热量较低、雨量较多、海拔较高的剥蚀、侵蚀高原山地区。 (2)地形、地貌 桥位区为河谷斜坡地形,总体上两侧高中间低,呈“V”字型,其地面标高1269.20m~1348.92m,相对高差79.72m, 河床标高约为1268.7m。两侧地形坡角较大,一般坡角30~60°,南岸一侧谷坡较陡,地形综合坡角近于垂直;北岸一侧谷坡下缓上陡,地形坡角一般30~60°。桥位区地貌为岩溶化脊状中低山地形地貌,属溶蚀地貌,河岸两侧以高山峰林为主,山脊山顶为条形

汽车转向桥桥设计说明书样本

汽车转向桥设计说明书 任务书要求: ( 1) 了解汽车转向桥的结构, 功能 ( 2) 进行汽车转向桥的受力分析 ( 3) 总体方案设计 ( 4) 画出转向节的零件图 ( 5) 画出转向桥的总装图 一、概述 转向桥是利用转向节使车轮偏转一定的角度以实现汽车的转向, 同时还承受和传递汽车与车架及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纵向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力形成的力矩。转向桥一般位于汽车的前部, 因此也常称为前桥。 各类汽车的转向桥结构基本相同, 主要有前轴( 梁) 、转向节、主销和轮毂 (1)前轴: 由中碳钢锻造, 采用抗弯性较好的工字形断面。 为了提高抗扭强度, 接近两端略呈方形。前轴中部下凹使发动机的位置得以降低, 进而降低汽车质心, 扩展驾驶员视野, 减小传动 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下凹部分的两端制有带通孔的加宽

平面, 用以安装钢板弹簧。前轴两端向上翘起, 各有一个呈拳形的加粗部分, 并制有通孔。 (2)主销: 即插入前轴的主销孔内。为防止主销在孔内转动, 用带有螺纹的楔形销将其固定。 (3)转向节: 转向节上的两耳制有销孔, 销孔套装在主销 伸出的两端头, 使转向节连同前轮能够绕主销偏转, 实现汽车转向。为了限制前轮最大偏转角, 在前轴两端还制有最大转向角限位凸块(或安装限位螺钉)。 转向节的两个销孔, 要求有较高的同心度, 以保证主销的 安装精度和转向灵活。为了减少磨损, 在销孔内压入青铜或尼龙衬套。衬套上开有润滑油槽, 由安装在转向节上的油嘴注入润滑脂润滑。为使转向灵活轻便, 还在转向节下耳的上方与前轴之间装有推力轴承11; 在转向节上耳与前轴之间, 装有调整垫片8, 用以调 整轴向间隙。 左转向节的上耳装有与转向节臂9制成一体的凸缘, 在下 耳上装有与转向节下臂制成一体的凸缘。两凸缘上均制有一矩形键与左转向节上、下耳处的键槽相配合, 转向节即经过矩形键及带有键形套的双头螺栓与转向节上下臂连接。

4#桥设计说明

照明工程设计说明 一、概述 1、工程概况 来宾市桂中水城江北片区水环境整治工程SZ-4T号桥是翠屏路跨越市政渠的一座小桥,位于翠屏路与红水河大道交叉口附近。桥梁全长26.0米。桥梁总宽24m,桥宽组成:5.5m(人行道)+13.0m(机动车道)+5.5m(人行道),该段道路为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道。 2、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01)。 (4)有关工种向本专业提供的图纸和资料。 二、设计内容 (1)桥上路灯的布置以及线缆的设计。 (2)桥景观亮化工程 三、照明设计 (1)确定照度标准: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次干路的照度标准为路面照度平均照度高档值为Eav=15lx,低档值为10lx(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可相应降低30%;路面照度均匀度最小值UE=0.35;采用半截光型灯具。 (2)在人行道双侧交错设双臂灯,光源分别为1×70W高压钠灯和1×35W金属卤化物灯,机动车道灯具安装高度为8米,非机动车道灯具安装高度为6米,路灯间距为17米,路灯中心线距路缘石外侧0.5米。 (3)路灯要求所有灯具的防护等级不应小于IP65。高压钠灯的功率为70W时,光通量为6000Lm;金属卤化物灯的功率为35W时,光通量为3300Lm。 (4)机动车道照明功率密度值:本工程机动车道路灯照明器布置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大于0.7W/m2。 (5)经计算,道路标准段的路面照度平均照度Eav=10.2lx,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LPD=0.41W/m2。 (6)白色的LED灯带和点光灯点线结合勾勒出整座桥的外廓,桥外侧的投光灯重点映照出桥栏杆上的浮雕。 四、照明电源及控制方式 (1)本工程亮化电源由就近市政变压器引来。 (2)电源与道路路灯电源相连。 (2)路灯配电采用三相四线制,每盏灯均接~220V电源。 (4)亮化灯具的开、关灯时间由当地路灯管理部门确定,并采用智能照明自动监控系统终端对路灯进行控制管理,同时采用MTK节能调控稳压装置对配电系统进行调压、稳压,实行半夜灯的节能控制。 五、计量 本工程路灯用电电能在低压侧分开计量。 六、电缆及电缆敷设 (1)路灯线路采用YJV-1kV型电缆穿管埋地敷设(过车行横道段需穿钢管保护),管线埋深要求为管顶距地不小于0.8米;桥上管线埋深于桥板中。 (2)路灯供电回路主电缆与灯具电源引线采用绝缘穿刺线夹连接,分支处加设一个漏电断路器作为短路保护。灯具与电源电缆间连线采用BV-0.45/0.75kV铜芯线在灯杆内敷设。 (3)景观亮化线路采用YJV-0.6/1kV-3x2.5㎡电缆穿管在桥侧明敷。 七、防雷与接地 (1)本工程路灯接地型式采用TT系统,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欧姆。

2#特大桥设计说明

一、桥址概况 铜山下行联络线2#特大桥位于徐州市铜山县境内。跨越丰裕集团专用线、西三环路等多条道路,本线靠近既有陇海线,桥址范围内地势较为平坦,所经之处大部分为房屋、田地和鱼塘。 二、主要技术条件 铁路等级:联络线; 正线数目:双线,线间距4.2m; 设计速度:160km/h; 设计活载:ZK活载; 轨道结构:有砟轨道。 三、设计执行的主要规范、标准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2005) 3、《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4-2005) 4、《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 5、《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7-99) 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2009版) 7、《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8、《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205号)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10、《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 11、《防洪标准》(GB50201-94) 12、《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10)5号; 13、《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铁建设(2010)257号。 四、线路资料 线路平面:本桥平面位于直线上。 线路纵断面:R=15000 五、水文资料 本桥水文不控制设计。 六、河流、道路立交、管线情况 七、地质资料 (一)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揭示,场区的岩土层按其成因分类主要有:

桥梁设计说明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1 任务依据 受营山县交通局委托,本公司承担《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工作。 设计的主要依据有: 营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营山县2015年度水运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营发改发[2014]359号; 本项目双方签订的设计任务合同; 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 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关于《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评审意见》(2015年04月) 1.2 工程规模 1.2.1工程现况 拟建桥位于营山县安固乡,横跨登子河,横跨冲沟谷地而建。场地属低山斜坡沟谷地貌,微地貌位于低山坡脚及宽缓沟谷地带。 桥位处照片 现况桥位处为跨越安固乡登子河,村民过河均采用渡船,交通出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根据外业调查,测时水深约4.0m,最大洪水位水深约9.0m,最高通航水位至沟底约6.0m。为解决村民交通出行和安全等诸多因素,急需修建一座人行桥梁。 我院受业主委托,根据现场实测资料进行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拟建(4x20m+1x10m)钢筋砼工字梁人行桥,桥宽2.0m。 1.2.2 对本项目施工图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2015年4月8日,由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对《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审查,本次施工图设计修订版执行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下发的《关于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评审意见》的要求执行。 1.3 主要测设经过 1.3.1 测设简况

1)准备工作 2015 年2月2日,我公司与业主签订设计任务合同后立即对该项目从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015年2月3日,与业主等部门踏勘现场,随后在村会议室沟通本项目桥梁建设方案。 2015年2月3日,根据工程路线走向对全线1:500 地形图以及平面、水准基础控制进行了测量。 2015年3月,完成了本项目的一阶段施工图设计送审版工作。 2015年4月,根据珠海市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关于《关于营山县安固乡大沙坝(登子河)渡改人行桥建设工程施工图勘察设计评审意见》,完成该项目的施工图设计修订版。 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2.1 地形、地貌 桥位区属侵蚀构造低山河谷地貌,地貌成因属侵蚀堆积成因。桥位区河流由东向西径流,桥位跨越处河道顺直;桥位总体跨越无名河。微地貌位于沟谷地带;地面标高约297.00~312.00m。岸坡呈陡斜坡状,自然坡角33~44°,无基岩裸露,坡顶植被较发育(耕地)。 2.2 水文气象概况 营山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与同一气候区的其他各地相比,又表现为温度较低,日照较少,阴雨天气频繁。 区内降雨有以下几个特点: 1)、降水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34.8mm,最多年1605.4mm(1978年),最少年713.5mm (1974年)。从1955年~1981年以来年降雨量小于1000mm的仅两年。 2)、降水量在时间上分配严重不均,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月降水平均最多的8月降水量为289.9mm,最少的1月为12.7mm。因此,5~9月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1987~2006年各月平均降雨量见表2-1、图2-1。 3)、降雨雨强大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由于受大气环境影响,降雨区域分布分配不均,年内分配也不均,而且各次降雨的雨强差异极大,洪期降雨小时和日雨强常常是很大的,往往成为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1957年~2006年期间,月最大降水量为592.9mm,日最大降水量为233.8mm,1小时最大降水量为83.9mm,10分钟最大降水量为28.3mm,一次连续最大降雨量457.1mm,一次连续最长降雨时间为28天。 4)、降水量在地域上分布不均,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而增加,东南部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300mm,西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1800mm。区内年平均蒸发量930.9mm,占年降雨量对76%,最大月(7月)140.2mm,最小月(12月)27.1mm。多年平均湿度81%,最大85%,最小76%。 2.3 地层岩性特征 据地面调查及钻孔揭露,场地内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覆盖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质砂岩,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冲洪积层(Q4al+pl) 粉质粘土:厚度较大,均匀性较好,其力学性质较差,综合分析结合地区经验,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20KPa,压缩模量4.00MPa。 细砂:厚度小,一般1.10~1.30m,其结构松散,力学性质较差,综合地区经验,建议承载力基本容许值100kPa。 (2)砂岩(J2s): 强风化层。位于基岩上部,节理裂隙发育,综合分析建议容许承载力基本值300KPa。 中风化层。位于强风化层之下,砂岩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7.30~9.80MPa,统计平均值

一百二十米连续刚构桥设计说明

说明 (一)概况 本分册设计起讫里程为K19+049.970~K21+496.724,设计内容为沙湾特大桥两端引桥简支梁和主桥连续刚构下部。引桥包括跨径为30、29.588、30.036米的简支箱梁和50米简支T梁的上下部;主桥为(75+2X120+75)m 连续刚构的下部结构的施工图设计文件。(75+2X120+75)m连续刚构的梁部结构的施工图见第二册。 1.1地理概况 本标段主要工程为沙湾特大桥,桥址位于广州南部番禺区沙湾水道,为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区内多为经济作物区及鱼塘。测区内城镇、厂矿、人烟密集,公路、村镇间公路众多,交通方便。本段在K19+420规划次干道下穿,红线40米,斜交10度,桥下净空不低于4.5米。 1.2气象 该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气象资料简要摘录如下: 1.2.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21.2℃,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0.4℃。最高月气温28.6℃,最低月气温13.9℃。 1.2.2相对湿度: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1~85%之间,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相对湿度最小在冬季,历年最小值为5% 。 1.2.3降雨:据气象站历年资料统计:历年最大年降雨量为2652.8mm,历年最小年降雨量为1030.1mm,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55.6mm。 1.2.4雷:一年最多雷雨天数为98天,最少为50天,平均每年为74.9天。 1.2.5雾:一般出现在冬~春季,秋季偶有出现。5~11月一般无雾。雾多发于凌晨,中午后消散,番禺站统计,一年最多雾日为21天,最少为3天,平均为8.2 天。 1.2.6风:本地区冬夏的风向季节变化比较显著,春季至初秋多偏南风,秋季至冬末多偏北风或偏东风。3~4月份为冬~夏风向转换期,9月份为夏~冬风向转换期。大于6级风的天数为35天,年平均风速1.9m/s,极大风速37.0m/s;主要出现在台风期。每年5~10月,多热带气旋,中心最大风力处达12级,甚至以上。形成台风,侵袭广州。 1.2.7年平均气压1012.3hPa;年平均相对湿度77%。 1.3地质条件 1.3.1地层岩性 地表为第四系冲洪积层所覆盖,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白鹤洞组(K1b)泥岩夹泥质粉砂岩,主要有下列岩土类: <1>人工填筑土(Q4me):杂色,成分较复杂,为人工回填土,厚一般0~6m。为Ⅱ级普通土。

桥梁设计说明

桥梁说明 1概述 XX县隶属XX省XX市。位于XX省省南部、XX市西南部,XX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东径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介于兰州、西安、成都三个顶点形成的平面正三角形的中心区和XX、天水、陇南、甘南几地中心。国道212线贯通南北,省道306线横贯东西,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下辖9乡、9镇,国土面积3578平方公里,总人口48.4万人(2013年),政府驻地岷阳镇。 XX乡位于XX省省XX县县城西南部。地处东经103°59′,北纬34°22′。东连寺沟乡,南与迭部县为邻,北临XX县十里镇,西与卓尼县接壤,面积约357.22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泥地族村,距县城10公里。XX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起伏陡峻,河谷狭窄,山多川少,平均海拔2500米,马海拔2700米。年平均气温4.7℃,年平均无霜期108天,年降雨量638.3毫米。 XX县XX乡XX村便民桥工程位于XX县XX乡XX村,新建便民桥为正交1-1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台,明挖扩大基础。桥梁全长16.0m,全宽4.5m(净3.5+2×0.5m)。本工程实施后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解决居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突出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 2 设计执行规范及标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JTG C30-2002); 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T B02-01-2008); 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3 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基准期:100年; 2、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3、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4、设计洪水频率:1/25(小桥涵); 5、设计洪峰流量:Q 4% =44m3/s; 6、地震烈度:Ⅶ度; 7、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 8、桥面宽度:4.5m(净3.5+2×0.5m)。

匝道桥设计说明施工图

说明(施工图) 一、设计依据 1.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书; 2.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惠河北路道路规划方案》(2001年4月)、《通惠河北路道路规划控制标高》(2001年5月); 3.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通惠河(东便门~东四环路)河道蓝线及拟建东便门西北匝道桥、东便门船闸处桥、广和里中路桥、东三环西匝道桥、东三环东路匝道桥、西大望路桥的规划要求》、《提供东便门2座拟建桥梁跨护城河的规划要求》; 4.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通惠河北路(东二环路~东四环路)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二.设计基础资料 1. 北京市测绘院提供的实测地形 图; 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 院1998年4月报出的《机场 路至京津塘路联络线工程四 惠立交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文件; 3.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2002年1月报出的《通惠河北路道路工程方案》; 4.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 院2004年09月报出的《通 惠河北路桥梁工程初步设 计》; 5.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通惠河 北路(东二环路~东四环路) 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市规发[2005]225号(2005 年3月17日) 6. 北京市勘查院提供的全线岩土工程勘查报告。 三、设计标准、规范 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砖石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8.《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9.《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 10.《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三、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城-A级荷载。 2.地震烈度:8度。 3.桥下净空:跨越道路F4辅路净 空>3.75m。 4.依据道路设计标准,行车道宽 度为7.0m;两侧设置0.6m宽 防撞护栏。 四、主要材料 1.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梁采用 C60、C50混凝土; 桥面铺装采用C40混凝土; 预应力盖梁采用C40混凝土; 防撞护栏采用C30混凝土;挡块、采用C30号混凝土; 桥台采用C25混凝土,承台采用C30号混凝土; 桩基础采用C25混凝土。 2.普通钢筋及钢材 在施工中对钢筋的焊接、搭 接、锚固长度等应严格按照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执行。 钢筋采用I级钢筋(R235)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 钢筋》(GB13013-1991) 和II级(HRB335)钢筋《钢 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1998)

悬索桥设计说明

悬灌梁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悬索桥设计说明

一、概述 本项目为配合XXX工程建设所进行的库区淹没路桥复建工程。 原XXX人行索桥全长约60m,桥面高程约为1284.0m,两岸为人行便道。XX水电站库区蓄水后,正常蓄水位为1335.0m,将淹没原人行索桥。为保证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两岸交通的恢复,按照国家有关水库淹没赔偿的“三原”原则及有关规定,重建XX县化乐乡夺泥村河边组人行索桥及两岸人行便道。 二、设计技术标准和主要参数 1、设计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6)《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 (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F40-2003); (1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2、设计标准 (1)人行索道技术标准 荷载:人群荷载2.0kN/m2。 桥面宽度:净-2.3m。 合龙温度:15℃。 (2)人行便道技术标准 技术等级:等外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20km/h; 路面宽度:2m; 路面类型:泥结碎石路面。 三、桥梁地质概况 1、自然条件 (1)气候、水文 桥址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带的岩溶高原中山区,年平均气温13~15℃,年降雨量1000~1100mm,是贵州热量较低、雨量较多、海拔较高的剥蚀、侵蚀高原山地区。 (2)地形、地貌 桥位区为河谷斜坡地形,总体上两侧高中间低,呈“V”字型,其地面标高1269.20m~1348.92m,相对高差79.72m, 河床标高约为1268.7m。两侧地形坡角较大,一般坡角30~60°,南岸一侧谷坡较陡,地形综合坡角近于垂直;北岸一侧谷坡下缓上陡,地形坡角一般30~60°。桥位区地貌为岩溶化脊状中低山地形地貌,属溶蚀地貌,河岸两侧以高山峰林为主,山脊山顶为条形状,延绵起伏。场地两侧无公路通过,故交通较为不便。 (3)构造、地震 本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西南分布区,桥址区及其附近无区域断层及全新世活动断裂经过。场区出露三叠系永岭组中厚层、厚层状石灰岩(T1yn)分布区。 永岭组中厚层、厚层状石灰岩地层产状105∠7°,以产状为102∠5°(4条/m2)和126°∠8°(5条/m2)两组柱状节理裂隙最为发育,裂隙宽2.0~20.0cm,节理密度9条/m2,内充填粘土、偶见铁锰质氧化薄膜充填,节理裂隙的切割和破坏作用,使岩体强度大大降低,且裂隙与岩层面共同构成水解粘土化作用中水介质运移通道。 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请按相关规范进行抗震设防。 (4)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桥址区岩土层的物质性质成分、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钻探揭露,土层分为第四系残坡积粘土层;岩体分为强风化和中风化岩层,共3个基本单元。分述如下: 第(1)层:粘土 (Q4dl+el) 褐黄色,可塑状,湿,局部含铁锰质结核,含10~20%的中粗砂。 第(2-1)层:强风化石灰岩(T1yn) 淡黄、浅灰色,采芯困难,采取率低,岩芯呈碎块状、砂状,节理、裂隙极为发育,钻进较快,结构密实,岩体破碎,强风化。 第(2-2)层:中风化石灰岩(T1yn) 浅灰色,致密,中厚层状,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微节理、裂隙发育,部分结构面被铁质浸染,部分为方解石脉充填,岩体较完整,块状结构。

桥梁涵洞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四篇桥梁、涵洞 一概述 1 桥涵设置简介: 全线共设小桥3座,新建桥梁全长58.82米/3座,设置情况见下表。序 号中心桩号 河名及 桥名 桥面 全宽 孔数及 孔径 交 角 桥梁 全长 结构类型 上部 构造 下部构造备注 (m) (孔-m) (°) (m) 墩及基础台及基础 1 K13+200 观音峡1 号桥 8.5 1-13 0 25.04 预应力砼 空心板 U形台 扩大基础 拆除新建 2 K21+078 观音峡2 号桥 11.0 1-13 0 25.04 预应力砼 空心板 U形台 扩大基础 拆除新建 3 K24+170 柑柏村桥8.5 1-8 0 8.7 4 预应力砼 空心板一字台 扩大基础 拆除新建 2 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5 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G B02-2013 3.《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6.《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7.《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10.《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1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l-2007; 12.《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 3 设计标准: (1)桥梁宽度:S329线周家坝(毛坝)至昌河坝公路改建工程全线道路等级为三级公 路,路基宽度为8.5m,横断面组成为0.5m防撞护栏+7.5(11)m行车道+0.5m防撞护栏。 (8.5m宽) (11m宽) 其中K21+07观音峡2号桥平面位于R=60m的圆曲线上,曲线加宽值为1.2m,本次设计采用桥梁整体加宽来满足曲线变化的要求,故桥宽采用11.0m,上部构造边板悬臂与观音峡1号桥相同(50.5cm),以便于统一施工。 (2) 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 设计洪水频率: 小桥1/25 ; (4)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2g。 (5) 抗震设防类别为D类,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8级。

漫水桥设计说明

漫水桥设计说明 本管段施工便桥均设置在潮河河床上。根据近、远期潮河流量的需要与现场地形、地质等实际调查相结合,确定施工便桥采用简易漫水桥结构形式即为:基础采用50cm厚C15砼,中间放置国家标准Ⅱ级圆管,采用50cm厚C20砼桥面。潮河主流长157km,流域面积3359.8km2。潮河汛期降雨历时短,强度大,洪水峰高流急,据记载丰宁大阁镇最大洪峰流量发生在1900年为2160m3/s。经现场调查,设置便桥位置河道比较顺直,土质河床,水流与线路斜交法向角为8°至10°;边滩较平缓,种植玉米。 本管段共设置6座便桥,分别位于:丰宁隧道出口2座、水泉沟大桥1座、南苏武隧道进口1座、三道河潮河特大桥1座、宋家梁大桥1座(结构形式需改变)。涵管直径为φ60cm(壁厚6cm)、φ80cm (壁厚7cm)、φ100cm(壁厚10cm),每节涵管长均为2m,桥面宽度为4米,基础宽度为5米,管间护壁厚30cm,按车载80T荷载计算。 以管径φ60cm为例,因为管径越小破坏荷载越小,桥自重越小,砼容重定位为24KN。

便桥结构示意图 1、地基承载力验算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P28)“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法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便桥设置位置基底为硬塑性粘土、粗砂、砾石地基,地基承载力f=180kpa,设计要求一般圆管涵地基承载力要求为100 kpa<f=180kpa,河床地基承载力满足施做漫水桥的要求。 2、侧向推力验算: M=(1.7*1*4-3.14*0.3*0.3*4)*24=156.4KN 一孔(圆管、桥面)砼截面积S=1.2*1-3.14*0.3*0.3=0.917m2 2010年9月22日(丰宁县刚下完雨,水位为近段时间最高水位)现场测设便桥处河水最大流速v在0.5~0.8m/s,取v=1 m/s,以动量原理来计算水对桥的冲击力。假设水撞击桥后v1变成0

桥梁设计说明样本

XX工程第XX合同段桥涵施工图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背景 1.2 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本合同段为XX公路第XX合同段,起讫桩号:KXX+XXX?KXX+XXX ,标段长:2.900Km 本合同段共设大桥XX座,中桥XX座,共长XXXm (上、下行桥合计);涵洞XX道。 1.3 对初步设计批复的执行情况 2 .设计依据 (1)《XXX工程勘察设计合同》 ⑵纟XXX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专家组评审意见》XX年XX月XX日 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1996]610号) ⑷ 国家和交通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导则、规程、办法等 ⑸ 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的有关文件等 3 .采用的技术标准、规范 3.1 主要技术标准 ⑴道路功能:公路或城市道路 ⑵道路等级:高速公路或城市主、次干路 ⑶行车道数:单向X车道或双向X车道 ⑷设计行车速度:XX km/h。 ⑸ 标准段桥面宽度:XXm = XX(护栏或人行道)+XX(行车道)+XX(护栏或人行道)m ⑹ 设计基准期:100年 3.2 主要设计规范 ⑴《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 ⑵《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1999 ) ⑶《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 ⑷《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 ⑸《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 ⑹《公路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

⑺《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006-1998 ) ⑻《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

北江特大桥主桥设计说明

江口汛北江特大桥主桥设计说明 1 江口汛北江特大桥主桥设计说明 一、设计概述 江口汛北江特大桥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潖江口上游1.1公里处,横跨北江。桥梁中心桩号为K231+720.175,起点桩号为K230+426.80,终点桩号为K233+013.55,桥梁全长2586.75米。平面位于R=1650m的圆曲线、LS=250m的缓和曲线及L=1986.28m的直线段上。纵面位于R=33000,T=374.55,E=2.126的凹形竖曲线,R=20000,T=300,E=2.25的凸形竖曲线、R=20000,T=235,E=1.381的凹形竖曲线及它们之间的直坡段内。桥轴线走向近北南向,与所跨北江主河道呈约90°交角。本桥所跨北江干流为规划国家内河Ⅲ级航道,双向通航净高10米,净宽136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洪水重现期20年一遇的洪水位22.164米(国家85高程,下同)。本桥同时跨越潖江,潖江河道为国家内河Ⅶ级航道,双向通航净高4.5米,净宽32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采用洪水重现期5年一遇的洪水位20.164米。 本桥主桥跨越北江航道,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刚构,跨径组成为80+150+80米;桥墩墩身采用双薄壁实体桥墩(设置分水尖)、薄壁空心墩;基桩均采用钻孔灌注桩。 (一)设计主要采用的标准及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9、《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3) 1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JTG D80-2006) 11、《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1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二)设计技术条件 1、设计计算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 2、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4、桥面总宽度及组成: 全桥桥面总宽度:34.5米 桥面组成:0.432米(外侧防撞护栏)+15.818米(行车道)+0.5米(内侧防撞护栏)+1.0米(中央分隔带)+0.5米(内侧防撞护栏)+15.818米(行车道)+0.432米(外侧防撞护栏) 5、桥面最大纵坡:1.75% 6、设计洪水频率:1/300年 7、设计水位:25.014米 8、环境类别:Ⅰ类 9、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二、主要材料 (一)混凝土 主桥现浇箱梁: C60混凝土 主墩墩身: C50防水混凝土 薄壁墩墩身及盖梁: C40防水混凝土 主墩承台: C40防水混凝土 过渡墩承台: C30防水混凝土 主墩封底混凝土: C40防水混凝土 过渡墩封底混凝土: C30防水混凝土 桥面防撞护栏: C30混凝土 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 拌制混凝土用的砂石和水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的有关规定。 (二)钢材

桥梁设计说明

桥梁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老桥概况 毛家小桥位于平湖市曹桥街道马厩村,原老桥为南北方向,现状老桥为拱桥,全宽,桥长。由于原桥设计荷载过低,经过多年的使用,该桥已不能满足当前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及交通荷载,已经严重威胁到当地交通安全,因此对该桥进行拆除原位重建。桥两侧现有道路为水泥路面,桥梁桥头设置堆坡与现有老路进行接顺处理。 2测设经过 受平湖市曹桥街道马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委托,我公司于2018年1月至现场踏勘桥梁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并于2月4号完成了本桥施工图(送审稿)设计。 2018年2月8日下午,平湖市曹桥街道办事处组织召开了曹桥街道马厩村沈家浜桥、光明桥和毛家小桥施工图审查会议,平湖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段、交通工程质监站、曹桥街道办事处、马厩村等单位的代表及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并形成了《平湖市曹桥街道马厩村沈家浜桥、光明桥和毛家小桥施工图审查会议纪要》,我公司在综合考虑审查会纪要精神及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对送审稿进行了优化,最终形成了本次施工图(审后稿)。 3施工图审查会议纪要执行情况 1、建议对毛家小桥平面布置做进一步完善。 执行情况:考虑到桥梁西侧房屋可以拆迁,调整毛家小桥平面布置,桥梁由斜交80°改为正交。 2、要求设计单位根据修改好的设计图纸进一步完善施工图预算。 执行情况:根据审后稿完善施工图预算。 二、设计遵循的规范、依据和技术标准 1设计遵循的规范及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设计技术标准 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2.桥梁宽度:行车道宽5m,防撞护栏各宽0.5m,总宽6m。 3.设计基准期:100年。 4.环境类别:Ⅰ类。 三、桥梁设计 1桥梁布设情况 毛家小桥为新建桥梁,桥梁跨径为6+8+6m,梁板采用6米普通钢筋砼实心板和8米普通钢筋砼空心板。桥梁宽度为+5+=6米,横坡采用双向%,桥梁与河道正交。6米实心板高30cm,8米空心板高40cm。桥面铺装采用C40防水混凝土,防水等级为W8。桥面横坡由桥面铺装厚度调整,铺装厚度为10~。桥梁下部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接盖梁,钻基直径为,采用双桩。盖梁宽1.2m,桥墩盖梁高,桥台盖梁高。盖梁顶设置10cm厚支承垫石,方便更换支座。桥墩处设置桥面连续结构,桥台处设置异型钢伸缩装置。纵坡根据桥头两侧道路实际高程确定,北侧桥头10米范围内进行接坡,南侧桥头20米范围内进行接坡。桥梁设置防撞护栏。梁底标高按米控制,接坡路段采用20cm水泥砼路面+60cm宕渣填层。我公司于2018年1月对该桥桥位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 2主要材料

桥梁设计说明书

桥涵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与设计容: 本座桥梁地处广西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较高,雨量充足,雨季 较长。本次设计的桥梁属于一期建设围。提供1:2000现状地形图; 本路段有大桥一座,中心桩号为:K0+750.00先预应力砼空心板简支梁桥, 总跨180米,跨度采用9×20m,桥长192.0m,下部构造为柱式墩配桩基。 本路段主线共设涵洞2道,其中:钢筋砼圆管涵1道、倒虹吸1道。 涵洞结构类型和孔径的选择主要依据汇水面积、水力性能、水文计算、地质 情况、涵顶填土高度、沿线筑路材料分布及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从结构安全、 保证农田灌溉和泄洪需要,尽量减小冲刷的角度出发。 钢筋砼圆管涵:孔径:1-1.5m;用途:灌溉、泄洪。 倒虹吸:孔径:1-1m;用途:过水。 二、技术标准及技术规: 1.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2004; 4.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J041—2000; 5.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6.中华人民国行业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JTG D81—2006; 三、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表 四、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两岸高差较大,地势有起伏,地面标高为33.05~71.00,相对高差约为32m,未见岩石出露,拟建场地位于相对稳定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无区域性大断裂及地裂通过,经调查场地及附近未发现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区域稳定性好,对桥梁施工期间及建成使用期间无影响。 桥梁主体工程围岩土体种类较简单,地面以下第一层为中砂,厚0.82m,汛期含沙率为7kg/m3;第二层粗砂含卵石土厚=1m;第三层土角砾含砂稍含土厚0.6m;第四层强风化泥岩,成土状,厚2m;第五层弱风化泥岩,棕红色,裂隙发育,厚2.2m;第六层弱风化粉砂质泥岩,厚5m,以下为灰紫色砂岩。两岸为棕红、紫色砂岩,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