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试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试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试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试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 A )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的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8、韦伯认为,以“对个人的明确而特殊的尊严、英雄主义或典范的品格的信仰”为基础的权力属于(C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9、对科层制组织中的部门划分、职位设计及其相应的权力基础的基本要求是(A )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20、对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管理人员资格的一个基本要求是(B )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21、对公职人员在科层制组织中所从事的活动及其性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C )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22、对科层制组织中岗位权力的限度以及岗位权力运用的一个重要规定是(D )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23、对科层制组织中各职位之间以及相应权力之间的关系规定的原则是(D )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24、对科层制组织所完成的任务的性质及其能力要求的规定原则是(D )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执行能力原则

25、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在行政科学中,不管是公共还是私营,最基本的“善”就是(C )

A.公平

B.正义

C.效率

D.效益

26、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行政科学的大厦得以建立起来的价值基石为(C )

A.公平

B.正义

C.效率

D.效益

27、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公共行政的目标和标准是(C)

A.公平

B.正义

C.效率

D.效益

28、“在等级制组织中,每位成员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此现象称为( D )

A.科斯定律

B.墨菲法则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彼德现象

29、新公共管理运动肇始于(A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新西兰

30、1988年英国出版的《提高政府管理:下一步》报告的核心思想是( D )

A.政府职能私有化

B.政府职能效率化

C.政府职能扩充化

D.政府职能代理化

31、英国公共服务代理化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88年出版的(C )

A.《追求卓越》

B.《公民宪章》

C.《提高政府管理:下一步》

D.《为质量而竞争》

32、被视为自1979年开始的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有关公共部门产出和绩效测量与评估工作高峰的是( A )

A.《追求卓越》

B.《公民宪章》

C.《提高政府管理:下一步》

D.《为质量而竞争》

33、新公共管理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C )

A.政治学

B.行政学

C.经济学

D.行政法学

34、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A )

A.政治学

B.行政学

C.经济学

D.社会学

35、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为(C )

A.詹森

B.麦克林

C.布坎南

D.林德布罗姆

36、公务员在特定制度下的行为分析理论为(C )

A.投票规则理论

B.代表和选举竞争理论

C.官僚政治理论

D.社会治理理论

37、关于政治官员在特定制度下的行为分析理论为( D )

A.官僚政治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

B.官僚政治理论和投票规则理论

C.社会治理理论和选举竞争理论

D.投票规则理论和选举竞争理论

38、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提出的是一种(B )

A.政府万能理论

B.政府失败理论

C.市场万能理论

D.市场失败理论

39、委托--代理理论早期的代表人物为( C )

A.布坎南和詹森

B.布坎南和特纳

C.詹森和麦克林

D.特纳和麦克林

40、对同一个管理者来说,当他对企业拥有部分所有权和他对企业拥有全部所有权时相比企业所实现的价值之间的差额,称为(B )

A.选择成本

B.代理成本

C.机会成本

D.损耗成本

41、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为( B )

A.选择成本

B.代理成本

C.机会成本

D.损耗成本

42、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为(A )

A.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B.无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C.有限理性和决定成本

D.无限理性和决定成本

43、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分工合作的市场经济活动和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分析单位为( B )

A.服务

B.交易

C.治理

D.管理

44、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市场或组织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称为(C )

A.服务费用

B.治理费用

C.交易费用

D.管理费用

45、假定人的动机是“意欲合理,但只能有限地做到”这是指(A )

A.“有限理性”假定

B.“无限理性”假定

C.“非理性”假定

D.“超理性”假定

46、有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资产就很难再重新配置使用,因为它们的转换成本很高,在重新配置中将遭受重大的经济价值损失,这被称为( B )

A.成本固定性

B.资产专用性

C.不确定性

D.交易重复出现的频率

47、在交易费用、产权契约安排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从而成为沟通交易费用理论与产权理论桥梁的是( B )

A.彼德原理

B.科斯定理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墨菲法则

48、“科斯定理”最早的表述者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D )

A.布坎南

B.詹森

C.威廉姆森

D.斯蒂格勒

4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这是( B )

A.彼德原理

B.科斯定理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墨菲法则

50、科斯定理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A )

A. 交易费用为零的完全竞争市场

B.交易费用为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

C.交易费用大于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

D.交易费用小于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

51、新公共管理中的3E标准是指(D )

A.节约、公平和效率

B.节约、公平和效益

C.公平、效率和效益

D.节约、效率和效益

52、“行政国家”作为一个学术概念的提出者为(C )

A.威尔逊

B.韦伯

C.沃尔多

D.杰弗逊

53、政府赖以成立的基础为( D )

A.经济控制和社会网络

B.经济控制和政治权力

C.公民意见和社会网络

D.公民意见和政治权力

54、政府在政治上应保障所有人享有广泛的平等和自由,这是指政府的( A )

A.政治职能

B.经济社会职能

C.法律职能

D.服务职能

55、政府应当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指政府的(B )

A.政治职能

B.经济社会职能

C.法律职能

D.行政职能

56、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政府的( B )

A.政治职能

B.经济社会职能

C.法律职能

D.行政职能

57、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是(A )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半公共产品

D.半私人产品

58、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 D )

A.竞争性和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D.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59、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排斥和不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这是指公共产品的( C )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60、政府运用供应这个手段,所针对的是( A )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主观产品

D.客观产品

61、在技术上无法将那些不愿意为消费行为付款的人排除在某种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在技术上虽然可以排除,但排除的成本很高,以至于在经济上不可行,这是指公共产品的( D )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62、下列产品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为( B )

A.教育

B.国防

C.社会基础设施

D.社会福利计划

63、为了获取某些具有重要的公共利益或战略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或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政府运用财政收入来资助私人部门进行生产,此种方法称为(B )

A.供应

B.补贴

C.生产

D.管制

64、政府运用生产这个手段,所针对的是(B )

A.公共产品

B.私人产品

C.主观产品

D.客观产品

65、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称为(A )

A.外部性

B.内部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66、政府运用法律或政策手段来影响私人部门和市场的运行,此种方法称为(D )

A.供应

B.补贴

C.生产

D.管制

67、旨在鼓励企业和其他经济生活参与者采取某种行为或促使其避免某种行为的管制方式称为(A )

A.经济管制

B.社会管制

C.政治管理

D.行政管制

68、政府管制可以区分为(D )

A.政治管制和经济管制

B.政治管制和行政管制

C.行政管制和社会管制

D.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

69、确立起自由放任时期的经济原则的是( A )

A.亚当?斯密

B.杰斐逊

C.韦伯

D.凯恩斯

70、确立起自由放任时期的政治原则的是( B )

A.亚当?斯密

B.杰斐逊

C.韦伯

D.凯恩斯

71、自由放任时期政府与经济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为( A )

A.《国富论》和《独立宣言》

B.《国富论》和《经济与社会》

C.《经济与社会》和《政府与市场》

D.《独立宣言》和《政府与市场》

72、最早的福利国家为( D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73、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奠基之作为1936年出版的(B )

A.《政府与市场》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国富论》

D.《独立宣言》

74、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的是( D )

A.威尔逊

B.杰弗逊

C.韦伯

D.凯恩斯

75、福利国家时期西方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为( B )

A.布坎南经济理论

B.凯恩斯经济理论

C.詹森经济理论

D.韦伯官僚制理论

76、凯恩斯否定传统经济学所认为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存在一致性”这一基本观点始于1926年他发表的(A )

A.《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C.《政府与市场》

D.《国富论》

77、新公共管理阶段的理念基础为(D )

A.“大而弱的政府是好的政府”

B.“大而强的政府是好的政府”

C.“小而弱的政府是好的政府”

D.“小而强的政府是好的政府”

78、世界银行的“确定法律基础”和“保持一个未被破坏的政策环境”的职能属于( A )

A.维护和保卫性职能

B.服务和公平性职能

C.维护和服务性职能

D.保卫性和公平性职能

79、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将公共组织的环境分为(A )

A.组织间网络和一般环境

B.组织间网络和主观环境

C.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

D.一般环境和客观环境

80、与某个特定公共组织有着密切相互作用关系的其他各类组织所构成的、对该公共组织具有直接影响的小环境,称为( A )

A.组织间网络

B.一般环境

C.主观环境

D.客观环境

81、泛指一切对某个特定公共组织的结构和行为可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或力量,被称为( B )

A.组织间网络

B.一般环境

C.主观环境

D.客观环境

82、对于组织活动依法拥有控制权的外在机构,称为( A )

A.管制机构

B.供应者

C.特殊利益集团

D.工会

83、税收机构、许可和认证机构、海关检查机构等属于( A )

A.管制机构

B.供应者

C.特殊利益集团

D.工会

84、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属于(C )

A.管制机构

B.供应者

C.特殊利益集团

D.工会

85、作为投入与产出转换器的组织的投入来源是( B )

A.管制机构

B.供应者

C.特殊利益集团

D.工会

86、组织的产出去向,也是组织获得收益并取得新的投入的基础是(D )

A.管制机构

B.供应者

C.特殊利益集团

D.顾客

87、组织资源和利益的争夺者是(B )

A.管制机构

B.竞争者

C.特殊利益集团

D.伙伴

88、组织价值的共同创造者是(D )

A.管制机构

B.竞争者

C.特殊利益集团

D.伙伴

89、任何组织中普通成员利益的代表是( D )

A.管制机构

B.供应者

C.特殊利益集团

D.工会

90、国家和政府组织合法性的最终来源永远是( A )

A.公民及其团体

B.政党及其团体

C.利益团体

D.政策团体

91、人们分析环境不确定性的维度为(D )

A.功能程度和分化程度

B.功能程度和变化程度

C.分化程度和复杂程度

D.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

92、如果组织环境因素大幅度改度,这样的环境通常被称为(A )

A.动态环境

B.稳态环境

C.复杂环境

D.单纯环境

93、如果组织环境因素变化很小,这样的环境通常被称为(B )

A.动态环境

B.稳态环境

C.复杂环境

D.单纯环境

94、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称为(A )

A.环境复杂性程度

B.环境客观性程度

C.环境主观性程度

D.环境的变化程度

95、在公共组织所处的环境里,政治过程的主角是( B )

A.公民和利益集团

B.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

C.政党和政策团体

D.公民和政党

96、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基本财务规划阶段的特征为(A )

A. 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B. 通过预测下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

C. 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快反应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97、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长期规划阶段的特征为( B )

A. 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B. 通过预测下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

C. 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快反应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98、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规划阶段的特征为(C )

A. 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B. 通过预测下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

C. 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快反应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99、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阶段中的战略管理阶段的特征为(D )

A. 通过努力做到与预算相符,寻求更好的运营控制

B. 通过预测下一年度以后的情况,寻求更有效的成长规划

C. 通过战略性思考,寻求对市场和竞争能力作出更快反应

D.管理所有资源,寻求竞争优势,取得未来的成功

100、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演变中长期规划阶段的基础为(A )

A.预测

B.分析

C.沟通

D.反馈

101、波特曾经指出,企业要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回到( B )

A.战术定位上

B.战略定位上

C.管理定位上

D.规划定位上

102、描述企业总的方向,主要体现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增长、多种业务和产品种类的管理等方面的态度,称为( A )

A.公司战略

B.规划战略

C.经营战略

D.职能战略

103、通常发生在事业部或产品层次上,重点强调企业产品或服务在某个产业或事业部所处的细分市场中竞争地位的提高,称为( C )

A.公司战略

B.规划战略

C.经营战略

D.职能战略

104、战略制定与选择乃至实施、评估与控制的基础为(A )

A.战略分析

B.战略规划

C.战略定位

D.战略循次

105、SWOT分析法的提出者为(D )

A.布坎南

B.凯恩斯

C.波特

D.安德鲁斯

106、SWOT分析法中的S是指( A )

A.组织内部的优势

B.组织内部的劣势

C.组织外部的机会

D.组织外部的威胁

107、SWOT分析法中的W是指(B )

A.组织内部的优势

B.组织内部的劣势

C.组织外部的机会

D.组织外部的威胁

108、SWOT分析法中的O是指(C )

A.组织内部的优势

B.组织内部的劣势

C.组织外部的机会

D.组织外部的威胁

109、SWOT分析方法中的T是指(D )

A.组织内部的优势

B.组织内部的劣势

C.组织外部的机会

D.组织外部的威胁

110、产业结构分析框架的提出者为(C )

A.布坎南

B.凯恩斯

C.波特

D.安德鲁斯

111、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其中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者、潜在的进入者和替代品生产者等来源于( A )

A.“水平”竞争

B.垂直竞争

C.网状竞争

D.塔状竞争

112、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其中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等来源于( B )

A.“水平”竞争

B.垂直竞争

C.网状竞争

D.塔状竞争

113、当企业专有的资源被以超越个人和小组的方式运用或操作时,这种操作的正式和非正式规则就是( A )

A.组织惯例

B.组织结构

C.组织战略

D.组织战术

114、联结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桥梁是(A )

A.组织惯例

B.组织结构

C.组织战略

D.组织战术

115、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及其对公共组织战略形成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面体现,即(D )

A.交易、程序和沟通

B.环境、程序和沟通

C.交易、沟通和环境

D.环境、交易和程序

116、正式的有意形成的职务结构或职位结构,称为( B )

A.组织惯例

B.组织结构

C.组织战略

D.组织战术

117、组织分化程度的维度为( A )

A.复杂性

B.正规化

C.集权化

D.分权化

118、决策制定权力分布的维度为(C )

A.复杂性

B.正规化

C.集权化

D.分权化

119、一个组织中,如果决策权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向高级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这个组织的结构就倾向于( C )

A.复杂性

B.正规化

C.集权化

D.分权化

120、一个组织中,若决策权下授于基层人员,该组织的结构则倾向于( D )

A.复杂性

B.正规化

C.集权化

D.分权化

121、一名直线主管直接管理的下属或下级部门的数量及范围,称为( A )

A.管理幅度

B.管理层次

C.管理职能

D.管理结构

122、组织中最高直线主管到最基层成员之间的管理等级或层级数目,称为(B )

A.管理幅度

B.管理层次

C.管理职能

D.管理结构

123、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网状关系

D.线性关系

124、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组织知识化水平的提高,无论是私人组织还是公共组织的结构设计越倾向于( B )

A.锥形结构

B.扁平结构

C.塔形结构

D.柱形结构

125、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公共组织变革的方向为打破科层制结构的刚性,引进更具灵活性的(B)

A.锥形结构

B.扁平结构

C.塔形结构

D.柱形结构

126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力,称为(C )

A.职能

B.职责

C.职权

D.职等

127纵向管理分工的结果是(D )

A.组织的网络化

B.组织的基层化

C.组织的部门化

D.形成组织的管理层级与决策权的配置

128横向管理分工的结果是( C )

A.组织的网络化

B.组织的基层化

C.组织的部门化

D.形成组织的管理层级与决策权的配置

129、根据知识和工作的相似性原则来设置部门的一种结构设计方法,称为( A )

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

D.混合部门化

130、以特定的产品或综合性任务为基础来划分部门的方法,称为(B )

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

D.混合部门化

131、以组织服务的顾客类型为基础来划分部门的方法,称为(C )

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

D.混合部门化

132、据罗宾斯的观点,比较适用于多元化生产企业的组织部门化为(B)

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

D.混合部门化

133、特别适用于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密集型组织部门化为( D )A.职能部门化 B.产品部门化 C.顾客部门化 D.混合部门化

134、组织为确保在适当时间,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工作人员,并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促进组织实现总体目标的任务的过程,称为( A )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招募

C.人力资源培训

D.人力资源考核

135、根据岗位设计和职务分析的信息,安置、确定和吸引有能力的人员的活动,称为(B)A.规划B.招聘C.培训D.考核

136、依据人力资源规划中表明的超员领域,减少组织的劳动力供给的活动,称为( C )A.培训 B.定向 C.解聘 D.甄选

137、组织信息管理的核心为(B )

A.信息管理的来源

B.信息管理的方式或手段

C.信息管理的规划

D.信息管理的反馈

138、确定不同的决策究竟需要哪些确切信息的环节为( B )

A.决策分析

B.信息需求分析

C.决策集成

D.决策反馈

139、对每位管理者的需求和职能范围进行识别后,将需求相互重叠的部分实施集成和共享,以便剔除多余信息,减少重复信息,提高决策和控制的有效性的环节为(C )

A.决策分析

B.信息需求分析

C.决策集成

D.决策反馈

140、在组织绩效管理中,核心环节是( C )

A.绩效设计

B.绩效改进

C.绩效评估

D.绩效反馈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 )

A.多元化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公共性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 )

A.目标明确

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

D.组织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 AD )

A.公共行政范式

B.公共服务范式

C.公共责任范式

D.新公共管理范式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 ABCD )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

B. 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

C. 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撑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 ABD )

A.政治学

B.行政法学

C.社会学

D.官房学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 AC )

A.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B.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C.韦伯的科层制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ABCD )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

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BCD )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

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

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自由问题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ABD )

A. 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力的激励

B. 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彼德现象”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主要包括(ABCD )

A.严格的成本控制

B.权力分散化

C.加强一线管理

D.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质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ABCD )

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

B.公共服务代理化

C. 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减成本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

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

A.公布明确的标准

B.公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C.向用户提供选择和咨询

D.优质服务、有效纠偏和确保效率和经济

15、新公共管理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D )

A.公共选择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委托--代理理论

D.交易费用理论

16、公共选择理论对政治市场上的决策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是(ACD )

A.作出与一般经济学相同的行为假设

B.作出与一般政治学相同的行为假设

C.通常把偏好显示过程描述为类似于市场

D.提出与传统价格理论相同的问题

17、为回答如何有效地组织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交易活动这个问题,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制度理论中进一步发展了更为具体的理论,分别为(ABD )

A.投票规则理论

B.代表和选举竞争理论

C.宪政理论

D.官僚政治理论

18、关于政治官员在特定制度下的行为分析理论为(AB )

A.投票规则理论

B.代表和选举竞争理论

C.官僚政治理论

D.社会治理理论

19、交易费用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为(AD )

A.有限理性

B.无限理性

C.决定成本

D.机会成本

20、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不同的组织或市场交易的维度为( ABD )

A.不确定性

B.交易重复出现的频率

C.成本固定性

D.资产专用性

21、好的治理的基本要素为( ABCD )

A.合法性

B.说明义务

C.能力

D.尊重法律和保护人权

22、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3E标准是指(ABC )

A.节约

B.效率

C.效益

D.公平

23、广义的政府是指国家的( ABC )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外交机关

24、政府赖以成立的基础为(AD )

A.政治权力

B.经济控制

C.社会网络

D.公民意见

25、政府所具有的鲜明的特性包括(ACD )

A.政治性

B.效率性

C.普遍成员资格

D.强制性

26、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为(ABC )

A.政治组织

B.私人组织

C.第三部门组织

D.利益集团

27、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主要有( ABCD )

A.供应

B.补贴

C.生产

D.管制

28、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CD )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29、一般来说,需要政府供应的公共产品主要有(ABCD )

A.国防

B.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

C.部分社会基础设施

D.部分社会福利计划

30、政府供应手段所具有的功能包括(ABC )

A.配置

B.分配

C.稳定

D.效率

31、政府管制可以区分为(CD )

A.政治管制

B.行政管制

C.经济管制

D.社会管制

32、在亚当?斯密看来,政府应该承担下列任务(BCD )

A.调节经济运行

B.国家防卫

C.设立法律体系

D.建设公用设施

33、一般认为,18世纪中下叶至今,人们对政府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ACD )

A.自由放任阶段

B.政治国家阶段

C.福利国家阶段

D.新公共管理阶段

34、自由放任时期政府与经济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为(AD )

A.《国富论》

B.《经济与社会》

C.《政府与市场》

D.《独立宣言》

35、布坎南拓展了政府职能的范围,指出政府职能包括(BCD )

A. 理解并解释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

B.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

C.包括现行法律范围内的集体行动的那些活动

D.包括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

36、对于一般组织而言,组织间网络的组成部分有(ABCD )

A.供应者和顾客

B.竞争者和伙伴

C.特殊利益集团

D.管制机构和工会

37、人们通常将一般环境区分为(ABCD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

D.技术和自然环境因素

38、人们分析环境不确定性的维度为(AD )

A.变化程度

B.主观程度

C.客观程度

D.复杂程度

39、为了提升响应性,公共组织应致力于(ABD )

A.战略规划

B.柔性结构设计

C.刚性结构设计

D.组织学习

40、传统科层制组织中的响应性是指(AB )

A. 组织内部下属对上级的响应性

B.组织内部下属对权力的响应性

C.组织对环境的响应性

D.组织对服务的响应性

41、在公共组织所处的环境里,政治过程的主角是( CD )

A.公民

B.政党

C.利益集团

D.政策团体

42、在私人部门里,战略思想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阶段( ABCD )

A.基本财务规划阶段

B.长期规划阶段

C.战略规划阶段

D.战略管理阶段

43、战略管理包括(ABCD )

A.战略规划

B.战略实施

C.战略评估

D.战略控制

44、一般来说,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三类或三个层次的战略及其组合关系,这三类战略分别为( ACD )

A.公司战略

B.规划战略

C.经营战略

D.职能战略

45、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其中来源于“水平”竞争的是(ABD )

A.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者

B.潜在的进入者

C.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D.替代品生产者

46、波特刻画出产业中的五种竞争力量,其中来源于垂直竞争的是(CD )

A.产业内部现存的竞争者

B.潜在的进入者

C.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D.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7、根据雷纳德--巴特的观点,企业能力的构成维度为(ABCD )

A.员工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维度

B.技术系统操作维度

C.管理系统操作维度

D.企业价值观和行政规范运用维度

48、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及其对公共组织战略形成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面体现,即(ABD )

A.环境

B.交易

C.反馈

D.程序

49、刻画或描述组织结构的维度主要有(ACD )

A.复杂性

B.分权化

C.正规化

D.集权化

50、决定组织结构类型的基本变量为(AD )

A.管理幅度

B.管理广度

C.管理结构

D.管理层次

51、一般来说,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有(ABCD )

A. 反映战略的要求并与环境相适应

B.与技术相匹配并与文化相一致

C.与规模相协调

D.体现组织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

52、组织生命周期可以区分为( ABCD )

A.创业

B.集体化

C.规范化

D.精细化

53、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有( ABD )

A.命令统一原则

B.职权与职责对应原则

C.等级制原则

D.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原则

54、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在于( ABCD )

A. 人力资源管理联结并整合于组织战略

B. 人力资源管理倾向于确保雇员承诺而不仅仅是服从

C. 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雇员的招募、培训、评价和奖励

D.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由一线管理者而不是人事管理专家来实行

55、在人员配备中,招聘来源的确定依据为( ABCD )

A.劳动力市场

B.所配置工作职位的类型或层级

C.组织的发展战略

D.组织的发展规模

56、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分为以下阶段(ACD )

A.系统分析

B.系统整合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

57、在系统分析阶段,要明确系统的目的和需要,其主要环节有(ABC )

A.决策分析

B.信息需求分析

C.决策集成

D.决策反馈

58、管理信息系统中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环节有(ABCD )

A.安装

B.调试

C.转换

D.操作

59、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对于新公共管理范式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为(ABD )

A. 绩效管理与市场模式相统一

B.绩效管理与分权化改革相适应

C. 绩效管理与“以过程为本”的管理相一致

D.绩效管理与“以结果为本”的管理相一致

60、平衡记分卡的指标分别为(ABCD )

A.财务角度

B.顾客角度

C.内部业务角度

D.创新和学习角度

三、判断题

1、公共性是指超越个人和特定私人组织的特殊利益而追求社会共同利益。(√)

2、公共管理活动的目标是单一的,目标的表达也是不明确的。(×)

3、公共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4、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是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

5、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应该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而不是管理的基础上。(×)

6、“政治与行政二分”虽然解决了行政系统应该如何组织以保证行政效率的问题,但却没有解决行政系统和行政领域的独立性问题。(×)

7、韦伯科层制组织的本质在于以非人格化的制度取代人格化的制度,使组织本身及其规定比组织中任何个人更重要。(√)

8、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直接动因,来自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行政范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日益面临严重的反常和危机。(√)

9、新公共管理运动,其矛头直接指向公共行政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10、新公共管理范式不是要彻底扬弃公共行政范式,而是要补充和修缮公共行政范式,实现范式改良而不是革命。(×)

11、布坎南指出,市场与政治之间的重要差异在于人们追求的价值或利益不同。(×)

12、公共选择理论采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来自于经济学,因而从方法论上看,公共选择理论同样具有价值观上的个人主义倾向。(×)

13、构成公共选择理论核心内容之一的宪政理论,部分体现了一种对18世纪自由时期古典经济和政治理论观点的回归。(√)

14、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使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15、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都强调作为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市场失败而不是科层

制失败,在公共服务中引入严格的等级制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16、治理也即政府管理。

17、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不在于政府的经济社会职能,而主要集中于政府的政治职能。(×)

18、要界定一种产品或服务是否是公共产品,关键在于确定受益者人数以及能否把这些受益者排除在享用这种产品或服务之外。(√)

19、政府运用补贴这个手段,所针对的对象仅限于公共产品。(×)

20、政府运用生产这个手段,所针对的是公共物品。(×)

21、政府运用管制这个手段,所针对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对称问题和内部性问题。(×)

22、对于正外部性,政府往往运用征税等手段予以逆向激励;而对于负外部性,政府往往用补贴手段予以正向激励。(×)

23、从根本上说,政府的管制手段是对市场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矫正,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而绝对不是要取代市场。(√)

24、新公共管理阶段也可以看作是对福利国家阶段的复归。(×)

25、组织间网络与一般环境之间有明确界限,他们互相渗透,共同构成公共组织的环境系统。(×)

26、经济因素并非只对私人部门组织产生影响,公共组织的决策和发展同样要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

27、一个组织要与之打交道的供应者、顾客、竞争者、管制机构等越少,组织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就越多。(×)

28、公共组织在信息化时代要比在工业化时代面临着成倍增长的不确定性,这也就对公共组织面向环境变化的及时响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9、传统科层制组织中的响应性是指组织对环境的响应性和服务的响应性。(×)

30、柔性结构设计强调组织中权力随知识的离散分布而进行分散化配置,以特定的使命或任务为基础设计工作团队,变科层制等级结构为柔性的扁平化结构。(√)31、利益集团和政策团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2、规则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它们都是企业演化过程中一系列决策和事件的自然结果。(√) 33、组织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34、一个组织使用的规章条例越多,其组织结构就越分权化。(×)

35、一个组织中,如果决策权高度集中,问题自下而上传递向高级管理人员,由他们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这个组织的结构就倾向于分权化。(×)

36、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在正比关系。(×)

37、在组织人员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极端的锥形结构缘于管理幅度最大化,而极端的扁平结构则来自于管理幅度极小化。(×)

38、严格等级制的刚性结构可以与动态变化环境相适应,而柔性的扁平结构则更能适应稳定环境的需要。(×)

39、管理者应当下授与所授受职权相等的执行责任而非最终责任。(√)

40、平衡记分卡是一种针对组织层面的超越传统财务指标的组织绩效测量体系。(√)

2016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学》内部资料

【名师指导】2-8月份是专业课复习黄金时间,因为在复习过程遇到不懂的难题可以尽早地寻求帮助得到解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早准备才能在最后时刻不会因为时间不够而手忙脚乱。对于跨专业来说,时间安排上更是应当尽早。复习的尺度上,主要是将参考书精读2-3遍,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一般每天弄懂2-3个问题为宜。由于这段时间很关键,大家完全可以而且应当把专业问题都吃透。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能够作为考试内容,但是重点则会不厌其烦地在不同年份的真题中变换着面孔出现。所以,大家在精读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能够成为考察点的东西挖掘出来,整理成问答的形式。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以上仅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更多备考方法、策略、规划请到我们的官网查询,必能满足你的期待。 公共管理学张成福 第六章公共组织管理 【考点1】组织的性质 1、静态组织观:以组织结构为研究的主要取向。认为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和需要,按照一定形式联合起来的,是有特定结构和活动方式的人的群体。如马克斯·韦伯的科层论。 2、动态组织观:从组织成员的相互交往行为的角度。 3、生态组织观:以组织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平衡角度为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 4、精神的(心态的)组织观:以心理或精神为研究的价值取向。 【考点2】公共组织的特性 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在科层组织和管理方法的采用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二者在本质是存在着不同。通过与私人组织的对比,公共组织的特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

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在于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和支持。相比之下,工商组织的目的与动机,则在于追求“个人利益”,其一切活动与决策以产品价格为决定因素,以赚钱为目的。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 公共组织的活动:预算的编制、人员的晋升、资源的使用等,都必须在法律的规范下行动,这与私营组织有所不同,私营组织虽然也要依法行事,但法律的角色是边缘性的,只要是法律未明文禁止的皆可行动。 再者,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的法律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而私营组织所制定的规则,人员的服从是自愿的。 3、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 公共组织除了向上级行政单位负责外,同时也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人民团体的要求,接受他们的监督。 4、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5、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 6、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 公共组织的行动发生于政治环境中,其制定的政策和行动的后果都具有政治意义。 7、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8、公共组织的独占性 公共组织的目标是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抽象模糊。相对而言,私营组织的目标技术创造利润,企业的一切活动均以此标准来衡量。 9、公共组织的强制性 公共组织的活动本身具有强制性,凡是在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皆有管辖权,并有权依法对公民违法行为进行处分。 【考点3】公共组织设计与管理的一般原则 1、统一指挥,统一目标 统一指挥的前提条件是统一目标。要实现目标统一,就必须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并分配给每一部门和个人,使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目标成为实现组织总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目标为基础,建立各种形式的责任制,讲求合理分工与协调。统一领导是统一指挥的关键。机构设置统一是统一指挥的保证。 2、分层管理,分权治事 要实现分层管理,分权治事,就必须处理好两种基本关系。一是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在被管理单位和人员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呈反比例关系。二是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首先只设立必要的管理层次,其次,实行逐级指挥,逐级负责制。最后,实行分权管理。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篇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管理系列教材(14本):公共管理学 党秀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 丁煌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陈振明 出版社: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伦理学 张康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危机管理 王宏伟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卓越主编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项目管理与评估 朱彬齐中英朱彬齐中英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公共政策与经济分析 张昕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行政法学概论 胡锦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陈天祥编著 出版社:人民大学 公共政策分析 陈振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公共冲突管理常健等公共行政导论(第五版)[美]杰伊·M·沙夫里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修订版)高培勇崔军编著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伦理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及案例教程 行政法学概论 篇二: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公共管理学课程教材及阅读书目 篇三:经典教案系列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读书笔记 书名:《公共行政的精神》 乔治·弗雷德里克森(美) 第一部分:关于本书 本书从公共行政的本源——“公共性”谈起,对涉及公共行政领域的公正、公平、公民精神、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指出当代公共行政在动荡的变革环境下,必须在政治、价值与伦理方面进行恰当的定位,从而构建公共行政官员所应遵循的价值规范与伦理准则,保证建立现代民主政府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作者在本书最后提出的公共行政八原则,值得每一位研究公共行政的专家、学者以及对公共行政感兴趣的读者加以研读与思考。第二部分:关于作者乔治·弗雷德里克森1987年起出任堪萨斯大学埃德温·斯滕尼特聘教授之职,此前,就任切尼和斯波卡尼的东华盛顿大学校长十年,同时任密苏里在学公共与社区服务学院院长,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副院长。他曾经在马里兰在学、南加州大学、锡拉兵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任教。 弗雷德里克森是《公共行政理论与研究》杂志的主编,曾任美国行政学会会长。1990年获美国公共行政学会和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美联合会共同颁发的特别研究奖。

(完整word版)公共管理学课后复习题-张康之

【公共管理的概念】a.是公共部门中的管理;b.是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c.是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或组织对社会的管理。 【公共管理的概念分析】a.主体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广泛的具有公共性的组织b.目的是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实现c.手段或途径是多样的d.公共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成的、以合作关系为纽带的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统一整体。 【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抛开公共性质而言,相同点是二者都包含了一种管理事实要素,不同点是公共行政重于公共价值要素与管理事实要素的相结合,而公共管理则重于公共价值要素和管理事实要素的相分离。(注释:在公共管理那里,公共价值要素的体现应包含于政治范畴里面,而公共行政则认为公共价值要素不可与管理事实要素不可分离)。二者都研究公共领域的问题,具体而言,公共管理是一种不包含政治价值倾向的社会科学,而公共行政则是一种保护政治价值倾向的社会科学。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对象: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公共组织(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自治力量)之间的关系、社会治理活动和所运用的手段。内容:a.负担着认识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模式的学科使命 b.需要为公共管理的系统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和全面规划c.需要努力把握人类社会后工业化、全球化过程中的新的社会现象对社会治理的影响d.需要特别关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运用问题 e.还应承担起人类社会治理历史的重新梳理的任务。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a公共政策途径(P途径)b企业管理途径(B途径)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a.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具有交叉性的特征,是人们应用各种学科知识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的一个综合性研究领域b.是以应用为取向的科学c.体现了实证性和规范性的统一d.体现了公共性和科学性的统一e.研究需要科学的和有效的方法。 【“政府再造”的背景】a.各国政府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财政压力”b.“政府失灵”问题逐渐显现出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c.全球化与信息革命成为政府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d.后工业化的压力变成政府改革的动力。 【why合作治理是公共管理的理想形式】从根本上排除了政府中心主义的取向,代之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自治力量在治理过程中的平等和在平等基础上的互动。在具体的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它们之间会展开竞争,而在公共利益实现的问题上,它们之间则是无条件的合作关系。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种典型的权威及其统治类型①魅力型组织行使权威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②传统型组织中命令和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③合理-合法型组织是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规则之上的,它以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作为权威的基础。 【官僚制组织的主要特点】a.是正式建立的持久统一的规则系统b.是具有明确的职权范围限定的行政机构,这些机构由一些“公职”组成,公职的划分是按照劳动分工原则进行的 c.机构与职位都按照等级原则进行管理d.通过技术性的或法律性的规则来控制官员 e.行政人员同行政管理物资和生产物资完全分开 f.任职人员不能有任何把职务占为己有的行为g.行政管理实行文书和档案管理 【官僚制组织在20世纪迅速发展的原因】a.官僚制组织的理性主义思路符合工业社会的要求b.官僚制组织满足了足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 c.官僚制组织符合现代政治发展的需要。 【官僚制组织的发展阶段】a.实践的探索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b.官僚制组织的黄金时期(20世纪40-60年代)c.官僚制组织受到批评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 【官僚制组织的技术优势】a.权力的层级结构保证了决策的可靠性b.层级节制原则保证了对组织成员的控制,使组织活动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c.专业技术知识的运用是官僚制组织的一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 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八年专注于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考研专业课辅导。 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4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邮电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初试第二名侯liyuan(1对1学员,374分,二本)。 更有8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行管,12名学员成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 人指导一对一指导!

2015年北邮行管考研参考书(官方版) 615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为主); 《公共管理导论》,欧文·休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 《行政管理学》(第四版),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郑航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为主); 北邮参考书复习特点解析: 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框架非常明晰第一遍背诵的时候列出整体框架笔记 《社会学》关注重点概念的定义重点理论的内容 张成福的《公共管理》条目较多我认为公共政策是重点一定要熟练背诵可能有些问题会混淆注重重点概念的区分 休斯的《公共管理导论》在近两年的比重越来越大可能因为翻译的问题或者外国人思路的不同

以下由育明教育考研考博辅导中心提供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二.公共管理的性质:(育明教育注:了解) (1)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4)强调多元价值; (5)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把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三.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育明教育注:重点) 依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的观点,尽管研究公共管理的途径及理念有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一)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 1.背景: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在70年代,由于对传统公共 行政学发展不满,产生了许多公共政策学院或课程。 2.含义:即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 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3.性质: 1)P途径研究的公共管理一般将公共管理者界定为高层次的政策管理职位,而非日常行政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他们特别强调具有政策制订权的高级行政主管的管理策略,因此相当重视公共管理的政治面向。 2)以研究取向而言,P途径十分重视非理论性、非量化的,以实务为基础的规范取向; 3)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个案研究法。 4.公共管理学家波兹曼(Bozeman)认为,公共政策取向的公共管理有三个基本共识: 1) 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 2)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 3)以高层管理者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圣才出品】

第六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一、概念题 1.绩效(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绩效是指从过程、产品和服务中得到的输出结果,得出的结果能用来进行评估和与目标、标准、过去结果以及其他组织的情况进行比较。绩效可通过财务和非财务的项目表示。绩效一般有三种类型: (1)以顾客为中心的绩效。包括产品和服务绩效,以顾客为中心的绩效是指关于顾客感觉、反应和行为的测量和指示物,以及相对于顾客的产品和服务特性的测量和指示物,也包括顾客保留、投诉、顾客调查结果、产品可靠性、准时交付、顾客经验的缺点水平和服务反应时间。 (2)财务与市场绩效。指关于成本、收入和市场地位的测量,既包括资产利用、资产增产和市场份额,也包括投资回报、增加于每个雇员的价值、资产负债率、资产回报、运作利润、其他的盈利性和流动性测量、以及市场增产。 (3)运作绩效。指组织上、人力资源和供应商在有效性和效率方面的测量和指示物,也包括周期、生产率、浪费减小以及社区参与。它可以在工作单位水平、关键过程水平和组织水平上测量。 2.绩效评估(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 答:绩效评估是指组织定期对个人或群体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进行考察、评估和测度的一种正式制度。用过去制定的标准来比较员工的工作绩效记录并及时将绩效评估结果反馈给员工,可以起到有效的检测及控制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 ①在微观层面,绩效评估是对个人工作业绩、贡献的认定。

②在中观层面,是政府分支的各部门,包括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如何履行其被授权的职能,如政策制定执行的效果,项目管理实施的状况影响,给民众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等。 ③在宏观层面,是整个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的绩效的测评,政府为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求所履行的职能,体现为政治的民主与稳定、经济的健康、稳定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的持续提高、社会公正与平等、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改变、精神文明的提高等方面。 3.政府绩效(华农2010研;厦门大学2008研) 答: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可以分为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文化绩效四个方面。 4.政府绩效管理(中央财大2009年研) 答: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过程,强调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目标,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目标。总的来说,政府绩效管理是由收集绩效信息、确定绩效目标、划分考核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改进绩效等流程构成的行为体系,它既包括对政府绩效创造过程的管理,也包括对政府绩效结果的评估;既包括对公务员个人的考核,也包括对政府组织绩效的考核。绩效管理活动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是持续提高政府绩效、不断促进管理创新的动因。 5.绩效计划 答:绩效计划是一个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目标确定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作为绩效管理的第一环节,计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后续工作能否正

张成福 公共管理学 考研状元笔记,考研参考书笔记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 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 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行政管理考研状元!北航行管最高分为育明2008年马同学428分(本科为山东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考研精编版笔记 张成福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关键词语: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学、新公共管理、P途径的公共管理、B途径的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作为一门理论和科学研究领域,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政府治理研究领域,公共管理的出现,是伴随着对传统行政学典范的挑战而来的。在实践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再造推动的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运动风行全球。这股改革浪潮以及伴随而生的许多思想和观点,极大地扩充和丰富了公共管理的理论。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广泛运用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和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及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机能与策略。作为一门学科,它以公共管理者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对象;既重视公共管理的外在环境,又重视内在的管理;公共管理者重视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但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作为一门学科,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性。 目前,公共管理的研究有两种主要途径:公共政策途径(简称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简称B途径)。两种途径的研究有不同的差别。 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它以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为其理论基础,其核心理念是在公共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 公共部门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有相似性,但也有本质差异。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政府与市场、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等多个方面。 公共管理在现今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秩序的维护、民主价值的维护、平衡政府与市场作用、回应全球化、新科技改革、重振政府的信任、增加政府的治理能力、重建道德秩序等。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意义(育明教育注:了解) 公共管理的含义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对它的理解,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管理的性质和范围。依时间的先后,人们对公共管理的理解主要有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皮瑞(Perry)和克莱姆(Kraemer)的观点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试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 A )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的权力属于(B)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考研张成福《公共管理学》(修订版)笔记

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备考资料-育明考研 一、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育明斯太朗考研) (2) 二、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育明斯太朗考研) (2) 三、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招录情况统计表(育明斯太朗考研) (3) 四、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参考书(育明斯太朗考研) (4) 五、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考研资料一本通(目录) (4) 六、615公共管理理论考试大纲 (6) 七、819公共管理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10) 八、参考书笔记(获取更多参考书笔记欢迎咨询杜老师) (12) 七.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之间的联系:(育明教育注:重点) (12)

一、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考研招生情况(育明斯太朗考研) 北邮作为特色工科类院校,信息科技一直是其强项,与清北交科等一线名校相比都毫不逊色,相对来讲其他学科排名一般,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北邮学科发展政策进行了调整,对人文社科类专业越来越重视,从这几年的财政投入就可以看出。而且北邮在电信、网络、通讯等领域多年积累了丰富,毕业生认可度高,经育明教育统计,北邮公管的就业以国企、事业单位居多,尤其三大运营商每年都有大批岗位。综合以上因素,北邮公管的竞争难度属中等,但性价比高,对于外地希望进京读研或者以国企为就业意向的同学来说,是理想的选择。 二、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近五年复试分数线(育明斯太朗考研) 复试内容和计分标准 1、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考核、思想政治素质考核、心理测试、笔试、面试、外语综合能力测试等内容。 2、计分标准 复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含外语综合能力(10%)、专业笔试(40%)、专业面试(50%)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70%+复试成绩×30% 复试形式 1、专业笔试科目:公共管理学 参考书:徐双敏,《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冯静,《公共政策学》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专业面试 组织形式:硕士点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所有硕士生导师参加。 面试地点:公共管理专业面试 思想政治考核、资格审核 面试内容: (1)专业面试:外语综合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及前沿知识、科研能力、应变反应能力。 (2)思想政治考核、资格审核。 三、北京邮电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近五年硕士研究生招录情况统计表(育明斯太朗考研) (北京邮电大学考研咨询育明·斯泰朗考研杜老师扣扣: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育明教育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北邮近几年的招考人数虽有些调整,但目前已经趋于稳定,14人左右。每年的报录比基本在1:10左右浮动,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招考模式。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克服浮躁,稳扎稳打的走完五轮,坚持到底,考取北邮公管是稳定可预期的。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部门财政管理【圣才出品】

第四章公共部门财政管理 一、概念题 1.公共财政(厦门大学2013年研) 答: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公共财政具有四项基本特征:①以弥补市场失效为行为准则;②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③非市场营利性;④法治性。 2.公共财政管理(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 答:公共财政管理是指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其包含五个方面的内涵:①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 ②公共财政管理贯穿包括计划、资源取得、分配、监督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③公共财政管理是一项技术性的活动;④公共财政管理技术是多元的,各学科、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分析技术都有可能在公共财政管理中得到应用;⑤公共财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履行。其总体目标是效率、公平和稳定;其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和公共支出管理。 3.政府预算(中山大学2008年研;中央财大2008年研) 答:政府预算又称公共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经立法程序批准的全部公共收支计划,是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并且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国家预算类型。公共预算包括三种基本功能:控制、计划、管理。公共预算的目标是:总额控制、配置效率、运作效率和财政问责。 4.零基预算模式(华师2013年研)

答:零基预算不按上年度的“渐进增量”来考虑预算,而对原有项目进行重新审核。在要求划分项目优先顺序等方面,它与规划一计划一预算模式相似。零基预算模式的要点是:由高层管理者提出基本目标和总原则;责成下级部门管理者将赋予他们的目标具体化并形成一揽子决策;对备选方案分别进行排序,确定优先项目;排列的顺序依次为终止、保持最低限度、缩减、维持、扩充;由高层管理者选定方案。主要适用于规模较小的预算。 5.税收 答:税收是国家依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手段。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在当今世界各国,税收是最主要的公共收入形式,公共收入中有90%以上来自税收收入。 6.公债 答:公债是政府凭借其信用而举借的债务,是公共收入的又一重要形式。作为非税收收入,公债与政府收费最大的不同在于公债是自愿购买而非强制的,并且公债具有按期偿还和付息的特征。公债的种类按发行地域,可分为内债与外债;按发行机构地位,可分为中央公债与地方公债;按偿还期限,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按是否允许上市流通,可分为自由流通公债与非自由流通公债等等。 7.政府采购(东财2013年研;南京大学2008年研) 答:政府采购又称公共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用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作为一种采购方式,政府采购具有法定的程序和规范的方法,是世界各国目前最为重要的购买性支出管理手段。政府采购的本质是政府在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性的招投标机制。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

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5000手抄

浅读《改革政府》 吴昀 (管理学院公管专业,学号:L16301144) 有幸拜读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著作《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两位学者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改革政府》一书,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他们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 百度搜索上对两位学者的介绍是:戴维·奥斯本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重要咨询机构“进步政策研究所”的成员,写过著名的《民主的实验室》一书,长期致力于有效政府的建设与宣传。特德·盖布勒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既是他参与改革实践的现身说法,也是他对政府改革的一种理性探索与总结。 特德·盖布勒曾经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维塞利亚市和俄亥俄州万达利亚市的城市经理并且亲自主持、参与过这两个城市政府的改革,这些经验与戴维·奥斯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终于产生了一个新的理论突破点——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模式的政府改革,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顾客驱动型政府组织模式,强调运用企业化的管理主义模式改革政府运作方式,最终建成“企业化政府”。克林顿上台后的美国“重塑政府”运动更进一步反映出该理论的重大现实意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更好的指导实践,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论述题)【圣才出品】

三、论述题 1.公共治理的价值取向。[北师大2019年研] 答:(1)公共治理概述 “公共治理”这一概念出现于公共治理理论中,是指对合作网络的管理,是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管理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公共治理理论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且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具体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①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公共管理主体不仅包括几乎长期垄断公共管理主体地位的政府部门,而且还包括诸如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等非政府部门的参与者。公共治理理论认为,政府并非是公共管理的唯一主体,除此之外,私营部门、第三部门等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在介于市场经济与公共部门之间的“社会经济”领域内积极活动并且依靠自身资源参与管理共同关切的社会事务。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公共部门,可以是私营部门,可以是第三部门,还可以是三者多种形式的合作。 ②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公共治理理论认为,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权力依赖的关系。公共管理主体间的权力依赖,是指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各个组织,无论其是公共组织还是私人组织,它们都不拥有独立解决一切问题所需的充足知识和资源;它们必须相互依赖,进行谈判和交易,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各自的目的。

③多元化公共管理主体进行自主自治的合作。与传统公共管理单一等级制下的协调方式和依靠“看不见的手”来进行操纵的市场机制不同,在公共治理理论视野下,多元化公共管理主体及其相互间的权力依赖和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其中的协商、谈判和交易机制,最终必然会推动公共管理朝着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化方向发展。这种网络化公共管理的特征不再是监督,而是自主合作;不再是集权,而是权力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同时分散;不再是追求一致性和普遍性,而是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基础上的共同利益。 ④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公共治理理论在关注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同时,对政府的“元治理”角色进行了定位。公共治理理论认为,在社会公共管理网络中,虽然政府不具有最高的绝对权威,但是它却承担着建立指导社会组织行为主体的大方向和行为准则的重任,它被视为“同辈中的长者”,特别是在那些“基础性工作”中,政府仍然是公共管理领域最重要的行为主体。 (2)公共治理的价值取向 公共治理具有追求或要求的多元价值的特质。公共治理在本质上是以民主宪政为基石,强调追求人民主权、公民权利、人性尊严、社会公正、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多元价值。过分强调对效率和工具理性的追求,使公共行政无力反省公共行政以及公共服务的根本价值、目的,将其矮化为执行与管理的工具,不但无力负起公共行政对民主价值的捍卫责任,也无法实现提升公民道德生活的使命。 ①新公共服务理论学家登哈特夫妇明确反对效率主义导向的新公共管理,提出“追求公共利益”才是公共行政的根本目标。公共行政的终极目标不应该是效率、利润,政府更节约、更经济不是政府存在的理由,谋求公共利益才是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要“确保公共利益居于支配地位”。他们主张用基于公民权、民主和公共利益至上的新公共服务模式为替代。这就凸现了公共治理对公民权、公益、公平、公正等公共价值的正当追求。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笔记doc

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 1.1 公共管理的意义 皮瑞和克莱姆的观点 公共管理一种新的途径,它是传统公共行政的规范性取向以及一般管理制工具取向的结合体。公共管理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这是为职业的实践者,而非政客或政治家。 卡尔森和欧尔曼的观点 公共管理是对行政的一般方面科际整合的研究……它将人力、财力、物资、信息和政治资源的管理与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融合。卡尔森和欧尔姆还对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不同进行了说明。 奥托、海蒂和沙夫里茨的观点 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务的一部分,是综合了公共行政的方案设计与组织重建、政策与管理规划、经由预算将公共管理进行资源分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方法与艺术。 波茨曼与史陶斯曼的观点 公共管理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如果不考虑组织的性质,大部分管理工作和任务是具有共通性的。但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在政治系统下,一旦政治权威进入管理戏局,管理的游戏规则就会改变。在他们看来,公共管理含有战略意义,并且更有弹性。 休斯的观点 与管理相比,行政的范围更狭小、功能更有限,因此,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变化意味着理论和功能的变化。公共行政的焦点在于过程、程序以及顺序,而公共管理包括得更多。公共管理者不仅仅遵循指示,而且关注达成结果以及为达成结果而承担的责任。 本书对公共管理的理解 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1.2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与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学的发展 公共管理学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行政学者古利克主张将管理主义与公共性目标相结合。在英国,1968年的富尔顿报告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具体来说,导致公共管理学产生的主要原因,既有学科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背景。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 依公共管理学者波兹曼的观点,尽管研究途径及理念有各种差异,但就概念的演进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研究途径,即公共政策的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以及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 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 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 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 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 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 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 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1.3 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而私部门则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第三章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圣才出品】

第三章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3.1 复习笔记 一、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手段对作为或可能成为组织成员的人所进行的管理,其基本的管理理念是把这些人看作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管理的目的是对这类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1)20世纪50年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西方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生存压力也随之加剧,因而迫切需要寻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新途径。 (2)进入80年代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开始进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这源于许多学者试图提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来解释、预测、指导管理者的管理实践。 (3)9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者开始对“人力资源”的概念进行反思,部分学者重新提出以“人力资本”的概念取代“人力资源”的概念。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人力资源是由劳动者的智力、体力、知识、技能等所决定的综合素质或劳动能力。在广义上,人力资源也可以被理解成在一定范围内能够被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

劳动人口的总和。人力资源这个概念包括两个层面: ①从质量的角度看,人力资源包括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价值观和劳动态度五个方面; ②从数量上看,人力资源是一个集合概念,它不单指劳动者个体,而且指某个国家、地区、部门或组织所拥有的劳动力人口总量。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体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①从权力的最终来源看,国家的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宏观管理主体。 ②中观管理主体包括全国和国家各级人力资源管理或公务员管理部门,以人力资源管理为主要职能是这类部门的主要特征。 ③私人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主体则主要是微观层面上的,是企业等私人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人事经理。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主要分为价值环境和制度环境 ①价值环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被视为经常发生冲突的基本社会价值之间连续互动的过程。这些价值包括政治回应性、组织效率、个人权利、社会公平、个人责任、有限的与分权的政府、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 ②制度环境 是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际运行的微观环境——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反映了政府管理中的一种理性、效率、公平、法治的价值追求。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 公共管理的新策略——第15章 企

第13章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13.1 复习笔记 一、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1.民营化的意涵 (1)民营化的含义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类型主要有:撤资、委托、替代。 (2)民营化的主要目的 ①利用市场经济的“经济原则”与“效率原则”,改善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②针对某些政府职能和政府业务,给予删减或终止,以缩小政府活动和政府职能的范围。 (3)关于民营化的争论 ①支持民营化者以公共选择理论为依据,认为政府失灵经常出现,而民营化意涵某种程度的“再市场化”。通过民营化方式,可以减少官僚体系的繁文缛节、政府的过度膨胀,可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品质与效能。 ②民营化的反对者认为,民营化不但会侵害主权的完整性,而且还会腐蚀民主政治的根基。因为,民主政治的基础乃是政治社群意识,民营化会动摇这种整体意识。另外,市场组织的盈利取向,亦容易使公共服务在效率的观念下,忽略公共责任和公共利益。 2.民营化的类型

(1)民营化基本类型 ①撤资 公营事业或资产移转至民间。此种移转型之民营化可经由出售、无偿移转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进行。而出售及无偿移转的对象可以是事业机构现有的员工、产品的使用者或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私人企业,或事业机构原有之所有人。而对于经营绩效不佳的公营事业,则可通过削减预算、关闭工厂以及出售资产等方式使之退出市场。 ②委托 政府部门委托私营部门承担部分或全部财货与服务的生产活动,但政府继续承担监督的责任。政府委托外包的形式有: a.签约外包。即政府将部分货品或服务委托民间提供办理。 b.特许权。指由政府提供给私营部门经营权,但政府保留“价格率之核准权”,而费用由使用者支付。如申请者超过一家,则可在竞标的情形下,由民众、政府共同决定核准权。 c.补助。即由政府通过免税、低利贷款、直接补助等形式,以形成“诱因操作”。 d.抵用券。由政府核发给有资格使用的民众,以指定消费某类货品(如食物、房租)。通常社会福利救济就是通过此种方式来实施。 e.强制。由政府以命令的方式要求私营部门支付强制性的服务,如失业保险金即是由私营部门支付分担或共同承担若干社会安全责任。 ③替代 当大众认为政府所提供的生产或服务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民间私营部门则意识到此种需求时,私营部门就可替代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替代的形式有: a.功能不足之替代。如当社会治安日趋恶化,而警力又明显不足时,就可由民间保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