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通用14篇)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通用14篇)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通用14篇)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篇1

【案例】

在导读《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演算”,使学生具体的感受到周瑜心胸狭窄,逼人之“急”,和诸葛亮神机妙算,处事之巧。

师:周瑜嫉妒诸葛亮,给诸葛亮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生:要诸葛亮10天造10万支箭。

师:大家计算一下,这里可有好几道计算题,如10天不吃饭,不睡觉不休息,平均每天要造多少支?每小时造多少支?

生:(口算后)每天要造1万支,每小时要造416支。

生:如果除去吃饭、睡觉、休息的时间,每天按8小时计算,每小时最少要造1250支。

师:这能造得出来吗?为什么?

生:造不出来,不仅因为数量大,而且周瑜不给造箭用的材料。

师:诸葛亮对此是什么态度?

生:诸葛亮不但接受了周瑜的要求,而且还主动提出只要3天就完成造箭任务造箭,完不成造箭任务,甘受惩罚。

师:按诸葛亮的计划,3天完成任务,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不休息,每天要造多少支?这也可以计算比较一下。

生:(计算后)最少每天要造33000支,比原计划要多造23000支。

师:很明显,这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完不成后果将会怎样?

生:周瑜会借此杀害诸葛亮。

师:通过这些计算你感受到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会这样去算,诸葛亮当然会算得仔细。

生:诸葛亮就是在计算思考之后,懂得周瑜要加害于他,把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硬要他完成,才另设了“草船借箭”的妙计。

生:我还觉得这么一算使我更体会到周瑜的心胸狭窄,诸葛亮真

是“神机妙算”。

【教学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心,贵在“因文而异”、不拘一格。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其感悟的途径也迥然不同。在阅读本课文中这一“算”,便“算”出了文内之意和文外之韵。这说明,教师点拨、引导之法,从根本上说是“教无定法”,“无法即法”,其基础还在于深谙课文,精于设计,化解传统的长篇大论式的单向讲解,于指导学生感悟发现的互动活动之中,既高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又有机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敏于发现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寓教于乐。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篇2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

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 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打败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抵抗曹操。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 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

二、新课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

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的。

(一) 赏析重点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人物对话)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人物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隐去旁白)现在同桌一组,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边读边想: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再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完后同桌把意见交流一下。(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并启发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每句对话前加上提示语) 师:大家都很聪明,能根据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下面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一下课文。(课件出示加有提示语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 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认识)但仅仅根据这一段的文字,我们还不能透彻的了解人物特点,下文中,还有一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看你对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二)感悟

1、指名读一读描写周瑜的语言,总结出周瑜的性格特点是阴险狡诈。(板书:阴险狡诈)学生朗读。

2、再说说诸葛亮的语言。(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感悟。(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计划,胸有成竹)你从鲁肃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样的人?(板书:忠厚老实) (2)还有那处写了诸葛亮的语言?指名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老师发现,诸葛亮是笑着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加个“笑”字呢?来,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 汇报:生(1):在笑曹操,是一种嘲笑。师:你说的真好,你来读一读,读出对曹操的嘲笑。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学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语言描写,并体会到他的谨慎多疑。)(板书:谨慎多疑) 生(2):在笑鲁肃,是一种友善的笑。你来读一读。生(3):在笑周瑜,是一种胜利的笑。你来读一读。读出诸葛亮的自信。小结:你看,诸葛亮说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赶出来兵,他真不敢出兵,说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带着鲁肃来取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话说,诸葛亮真是——(学

生一起说: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条件同学们,诸葛亮他神机妙算,都算准了什么呢? 生:他算准曹操不敢出兵、算准周瑜要加害他、算准鲁肃不能出卖他。师:也就是说诸葛亮他算准了人,这也是“识人心”(板书:识人心)但仅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吗?他还算准了什么? 生:三天后有大雾。师:这是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 生:回来时顺风顺水。师:这是他晓地理。(板书:晓地理) 总结:是呀,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草船借箭才会成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诸葛亮?(有勇有谋、才智过人等) 三、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还领略了古典名著的风采。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老师希望课下,大家能以“走进三国”为主题,完成本周的积累,并把你积累到的知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周瑜----阴险狡诈诸葛亮----神机妙算 (识人心知地理晓天气) 曹操----谨慎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

【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为学生打开学习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学目标我就确定在“通过对人物对话的研读,感受名著中性格鲜活的人物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走进名著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教学时,针对高年级的阅读水平和训练重点,我主要引导孩子通过研读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再通过课后的延伸,达到让学生爱上名著的目的。虽然课堂还有许多遗憾,比如指导朗读还是不算到位,时空没掌握好等,但是,从学生那积极地参与教学上,从课后孩子们赛读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看孩子们从课堂上收获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领下受到了那些熏陶,掌握了什么能力。只要孩子们在那短

短的40分钟里参与了,收获了,就不失败。语文课堂就是充满遗憾的课堂,没有遗憾,又怎么有我们不断完善教学的动力呢!在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们会走向成熟。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篇3

读《草船借箭》有感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孙瑞婷

读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草船借箭一节,深有感触。故事讲的事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取得了胜利。在事实面前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才能,并自叹不如。

诸葛亮的成功给我们很多启示。

1、现代的小学生应努力增强各方面的素质,只有博学多闻,素质全面,才能在种种复杂的情况面前从容自若地应付。

2、先做准备:

做好了准备你就会胸有成竹地去做一件事。

3、做人要宽宏大量:

我们不要因小事和同学闹矛盾,更不要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产生妒忌之心。

4、做事要有巧妙的安排:

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帖贴。

总之,我们要从诸葛亮的身上吸取有益的东西,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具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读《草船借箭》有感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中心小学五年级⑷班邓婉晴

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发奋努力急起直追,而是怀着妒忌之心,不择手段地加以陷害。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人。

故事《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招,便心怀妒意,处心积虑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他以军中缺箭为名,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由此可见周瑜不仅妒忌心强,而且阴险狡诈。然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却成竹在胸,趁着

大雾漫天,略施小计就用草船从曹营“借来”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诡计没能得逞,从而进一步揭露了周瑜妒贤忌能,量小气窄的本性。

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妒忌之心呢?那就是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有了成绩,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的时候,这种人不是去探究别人取得成绩的原因,不是虚心学习,顽强拼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冷眼讥讽,甚至恶语中伤,这是多么愚昧无知的表现啊!

读了《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华爷爷是数学界的泰山北斗,可以说是学贯中西,举世闻名。可是他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并不怎么优秀,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灰心,更没有妒忌学习成绩好的人,他始终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能够赶上别人。有志者,事竟成,通过不懈努力,华爷爷终于成了万人景仰的数学家。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天赋异秉的陈景润崭露头角时,华爷爷不是担心他会盖过自己的风头,不是去打击贬低,而是去培养提携,鼓励他去努力摘取数学的王冠。华爷爷这种高尚的无私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啊!

【指导老师:向辉荣】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篇4

教学要求:

1、知识技能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个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推却、轻易”等词语造句。

(2)紧扣课文语言,感知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3)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领会事情的本质意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认识文中的人物。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及复述,加深认识人物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觉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2)激发学生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预习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2、交流资料:

(1)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2)你读过《三国演义》吗?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你喜欢其中的哪些人物?

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是崇敬和赞美的,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

3、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草船借箭》

4、齐读课题,释题。

二、检查预习

1、简介故事背景(先让学生交流资料,然后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2、认读生字词语。

妒忌都督曹操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

2诸葛亮向谁“借箭”?

四、细读课文,梳理脉络。

1、指名读课文,完成问题。

(1)课文的哪几段落分别写了诸葛亮“借箭”的原因?

(2)哪几自然段写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

(3)“借箭”的结果是怎样的?

2、读后汇报。

五、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课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诸葛亮?

(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后交10万枝箭?

(3)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2、分小组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①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

齐读“周瑜见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理解“妒忌”。(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②课文哪些地方证明周瑜要陷害他?

(读书上有关句子,并讲出理由)

(周瑜要诸葛亮3天造10万枝箭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这是周瑜假公济私,图谋置诸葛亮于死地。)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

③当周瑜听说诸葛亮3天能造好箭,还立下军令状,他的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在当时,3天肯定造不出10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

④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说3天造好10万枝箭呢?

(诸葛亮胸有成竹,顾全大局)理解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4、小结:

学了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5、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

1、师:3天前,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心里很高兴。3天后,周瑜带了500名将士来到江边干什么? (是抓诸葛亮的)

2、结果周瑜在江边看到了什么?齐读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样?

钦佩诸葛亮) 书上从哪儿看出? (长叹不如)

3、长叹什么? (叹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师范读周瑜长叹说的话,学生自由学读,齐读。

4、课文的“借箭”部分就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下去认真自学,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七、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瑜( ) 葛( ) 妒( )

愉( ) 歇( ) 炉( )

输( ) 蔼( ) 弩( )

偷( ) 渴( ) 努( )

二、查字典.

1. 用音序查字法, ,“妒”应查______.用部首查字法,“罚”应查_____部,除部首外,再查____画.

2. “不自量力”中的“量”字,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①轻重;②研究;③容积;④估计;⑤深浅.这里应取第_____种解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课《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谁来说一说?

(1)、草船借箭的原因是什么?(板书:瑜妒忌亮)

(2)、课文主要写由于妒忌的才干,要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借箭”,挫败了的暗算,顺利的借得十万箭,使得周瑜不得不叹服。

导语:周瑜佩服诸葛亮的什么?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诸葛亮特点的词语。

4、理解“神机妙算”

师:周瑜就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比不上他。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重点研究6~9自然段,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

四、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指名读课文6~9自然段。

2、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和研究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完成有关问题。

精读课文6—9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划出有关语句。

3、小组汇报。(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用课件出示,边板书)

(1)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找出具体语句,教师课件出示,让学生边汇报边读,教师适时板书。)课件出示:

a: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你从这知道了什么?诸葛亮知道有大雾。板书其实这一点前文中已经有所暗示……)

师:同学们啊,他那个时代有没有天气预报啊?(没有)对,这就说明了诸葛亮是上知天文!(板书:知天文)

(2)除了这儿,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来?

b: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师:如何能从这句话里体会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先跟老师一起来画一幅地形图。(师边画边讲)这就是江面,这是北、南、西、东。曹操的军营在哪儿?周瑜的军营在哪儿?(南)据记载当时周瑜的军营是驻扎在曹营南偏东的方向。这是周营,江水是由哪儿向哪儿流的?(由西向东)好了,地图完成了!老师带来了一只小船,这是船头,这是船尾,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诸葛亮的草船前进的路线?要边演示边进行语言解说(找一个学生演示)

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诸葛亮为什么让船一字摆开?(受箭面积大)诸葛亮还有一个让船调头的命令,这样做有什么好处?(1.两边受箭 2.便于撤离3.顺风顺水)厉害呀!一个简单的调头就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诸葛亮真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神机妙算呀!(板书:懂地理)大家吧这一段齐读一遍,再一次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读)(3)除了知天文、晓地理这两个方面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来。(找一个同学交流)

c: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师:诸葛亮在笑谁?

①笑曹操,笑曹操什么?(多疑、中计)从课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不让他们近前”)。

②笑鲁肃,笑鲁肃什么?(胆小、吃惊、害怕)从哪儿看出来的?(鲁肃吃惊的说:“……”)

③(笑周瑜)笑周瑜什么?(阴谋失败)

师:我们能从这儿看出来诸葛亮能准确的推测出曹操、周瑜、鲁肃的所想所为,这说明诸葛亮不仅知天文、晓地理而且还懂人心。(板书:识人心)

大家再来看一次这句话,我们应该读出诸葛亮的什么来?(自信,如果有学生说不出——此时此刻,诸葛亮对自己借箭成功有没有信心?引导:有)找个同学读一读后可齐读。

师:随着这一声笑,十万支箭到手了,草船借箭的成功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诸葛亮神机妙算,让我们来读读这一部分课文,进一步熟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4、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感受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品质。

师:这就是借箭的经过,老师在这里准备了一段录像,想看吗?那好,下面让我们一边观看录像,一边回忆一下课文内容,看能不能把草船借箭的经过复述出来。

5、看录像,试着复述课文.

6、小结过渡:

我们研究“借箭的经过”,可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其实,诸葛亮的神机妙的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3-5自然段“借箭的准备”,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五、略读“借箭准备”,进一步体会“神机妙算”。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交流

(1)识鲁肃算准忠厚老实,能够帮忙,不会告诉周瑜。

(2)识周瑜算到周瑜对自己的陷害,了解周瑜也不是等闲之辈,借船的事不能告诉他,否则,借箭就很难实现。

2、质疑、过渡:

诸葛亮既然知道周瑜陷害自己。为什么还要答应借箭的任务呢?不接受不行吗?

六、课堂总结,深化对人物的认识:

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的冲突,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创造了军事战争史的一个奇迹。从中说明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说教师板书)后人曾写诗对此进行赞叹,你会怎样赞美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刚才的研究学习在今天的中练习写一段话。

七、布置作业。

1、研读课文的其它内容。

2、课外拓展:

周瑜嘴上说自己比不上诸葛亮,但他对诸葛亮真的是心服口服了吗?请大家课后去看一看《三国演义》第51到56回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 草船借箭

知天文有大雾

曹操顾大局识大体

周瑜(妒忌)→诸葛亮(神机妙算)识人心周瑜安排周密胸有成竹

鲁肃

懂地理顺水顺风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篇5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

2、理清文章层次,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要学哪一课?(板书:草船借箭)

2、谁知道“箭”是什么样子?(前面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中间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大家再看看这个“剑”和这个“箭”一样吗?谁谈谈对“剑”的了解?(剑后是一个把儿,前面是剑刃子,双面的,是一种短兵器)。战场上什么情况下用“剑”?(短兵相接)“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箭)文中故事所用哪种?知道不?

二、检查预习

投影出示:

区分:瑜、寨、饮(y n)。

字音:都督、翎毛、擂鼓、弓弩手。

理解:妒忌、甘受惩罚、委托。

三、初读课文,感知人物

1、在预习时,同学们肯定都不同程度地读了课文,还想读吗?想听吗?打开书,听老师读文,边听边画出文中写到的主要人物。

2、故事听完了,人物勾划出来了吗?能不能简单地谈谈你对文中主要人物的印象?

板书:

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四、再读课文,了解人物

1、想不想再读?自由挑选你最喜欢的人物所处的段落来读,边读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三国)都有哪三国?(板书:魏、蜀、吴)分别由谁统治?

(魏大权已在曹操手里。当时曹操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孙、刘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去帮助孙权,以共同抗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有了“草船借箭”的故事。)

五、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以上这几个人物,能不能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再谈一谈对他们的印象?

2、汇报交流:

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诸葛亮:心胸宽阔、顾全大局、智谋两全。

鲁肃:忠厚守信。

曹操:疑心太重。

六、读议结合,理清层次

1、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什么事把这些人联系起来了?

2、汇报:

(比如:周瑜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了;诸葛亮请鲁肃帮忙,鲁肃答应了;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来十万支箭。)

3、谁能用一段话把这几个人物联系起来说一说?

(周瑜让诸葛亮短时间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船给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了十万多支箭。)

4、如果现在分段,能不能分?

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妒才造箭)

事情的结果呢?(如期交箭)剩下的呢?(经过)

如果我们把经过再分两部分,可以吗?(借箭准备、借箭)这才是“草船借箭”的过程,将是下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七、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有原因和结果。搞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写好文章、都是很有好处的。“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我们搞清楚了。那么在事件中的一些具体情节上也都有自己的前因后果。主要反映在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采用读、议的方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中知道了周瑜是一个妒忌心很强的人。但文章的最

后,周瑜说了一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又是什么原因?大家一定想搞清楚吧!对于这个问题,将在下节课进一步了解。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起因经过结果

妒才造箭借箭准备、借箭如期交箭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

一、检复

1、学生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共写了几个人物?谁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谁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神机妙算)什么叫神机妙算?

过渡: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让我们一齐学习“雾中借箭”这一部分。

二、学习第三段

1、出示要求:轻读第三段,想想在整个借箭过程中如何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⑴划出重点句。

⑵点出关键词。

⑶说说理由。

2、学生分组讨论。

3、集体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此词句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⑴“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害怕、吃惊)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②那么诸葛亮看到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暗自高兴)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

师述:光读这句话,就能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吗?大雾也许是碰巧呢?所以你得找到联系的句子说明他早就料到了。谁找到了可以联系的句子?(学生议论)

⑵“第一天,不见诸葛亮……第三天四更……船里。”

①为什么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候?(知天文)

②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船里。”改不改?为什么?

③指导读。(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师述:我们刚才抓前后句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再用这种方法,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⑶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近前”。

①你们说诸葛亮在笑谁?

②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你能把诸葛亮的话说出来吗?

师述:说得真好,你们都快成诸葛亮了。果然不出所料,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引读)“江上……近前。”

③诸葛亮算准了吗?从这一点可看出诸葛亮知道曹操这人怎样?(知多疑)

师述:正因为对曹操的这一特点了如指掌,所以此时诸葛亮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他笑着说(齐读):“雾这样大……就回去。”

⑷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好不好?

课件显示:

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顺风顺水驶回南岸。

①为什么一字儿摆开?

②又为什么掉转船身:

③顺风顺水是巧事吗?说明什么?(晓地理)

小结:刚才大家通过具体的词句,体会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文中还有好多地方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课后再去研究,一定有更大的收获。

⑸课件显示“借箭”画面,老师叙说过程:

过渡:诸葛亮真是料事如神,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那么这个故事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三、学第一段(快速默读第一段)

1、课文第二节是一段精彩的对白,可我们发现它的提示语都是“周瑜问”“诸葛亮说”,我们知道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物的特点,现在我们就来试着给提示语加上表示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好不好?

2、生交流,并指导读。

3、通过大家这样一添,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你觉得周瑜是个怎样的人?

4、诸葛亮是来帮周瑜的。周瑜为什么要陷害他?

5、诸葛亮不仅识周瑜的妒忌,知曹操的多疑,还相信谁?(鲁肃)你觉得鲁肃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周瑜妒忌诸葛亮,想用限期造箭陷害他,结果怎样?

(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齐读最后一段:

总结:这是一个诸葛亮、周瑜斗智的故事,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用过人的才智挫败了周瑜,取得了借箭的成功。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那么如何分清这一课中的前因后果呢?

3、课堂检测:

⑴因为()所以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

⑵因为()所以请鲁肃帮忙做造箭准备。

⑶因为诸葛亮知道曹操为人多疑,用兵谨慎,所以()。

⑷因为()所以取得了借箭成功。

五、质疑

1、生提疑。

2、老师提疑为什么说“草船借箭”而不说“受箭”或“骗箭”呢?

六、课后作业

假如你是鲁肃,你打算怎样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识天文识周瑜妒忌

诸葛亮知曹操多疑

晓地理信鲁肃忠厚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篇7

【教材内容】

《草船惜箭》是人教社新编的第10册第五组教材的首篇重点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

【教学目标】

本组教材读写的训练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应当把这一训练重点有机地融进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知道草船借箭这件事有它的前因后果,文中每个细节也有它的前因后果。让学生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分清事

情前因后果的方法,并能在学习本组教材的后两篇课文中加以运用,进一步提高阅读的能力,并领会其在作文上的作用。基于此,教学目标为: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杰出的才干和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会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从重点词入手读懂课文、探究课文的读书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围绕上述的第1、2、4进行。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

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导读法”教学:

导之以读、导之以思、导之以说、导之以写、导之以疑。

3、采用实物演示法教学: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通用14篇)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通用14篇)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篇1 【案例】 在导读《草船借箭》一课时,我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演算”,使学生具体的感受到周瑜心胸狭窄,逼人之“急”,和诸葛亮神机妙算,处事之巧。 师:周瑜嫉妒诸葛亮,给诸葛亮出了一个什么难题? 生:要诸葛亮10天造10万支箭。 师:大家计算一下,这里可有好几道计算题,如10天不吃饭,不睡觉不休息,平均每天要造多少支?每小时造多少支? 生:(口算后)每天要造1万支,每小时要造416支。 生:如果除去吃饭、睡觉、休息的时间,每天按8小时计算,每小时最少要造1250支。 师:这能造得出来吗?为什么? 生:造不出来,不仅因为数量大,而且周瑜不给造箭用的材料。 师:诸葛亮对此是什么态度? 生:诸葛亮不但接受了周瑜的要求,而且还主动提出只要3天就完成造箭任务造箭,完不成造箭任务,甘受惩罚。 师:按诸葛亮的计划,3天完成任务,即使不吃饭,不睡觉,不休息,每天要造多少支?这也可以计算比较一下。 生:(计算后)最少每天要造33000支,比原计划要多造23000支。 师:很明显,这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完不成后果将会怎样? 生:周瑜会借此杀害诸葛亮。 师:通过这些计算你感受到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会这样去算,诸葛亮当然会算得仔细。 生:诸葛亮就是在计算思考之后,懂得周瑜要加害于他,把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硬要他完成,才另设了“草船借箭”的妙计。 生:我还觉得这么一算使我更体会到周瑜的心胸狭窄,诸葛亮真

是“神机妙算”。 【教学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心,贵在“因文而异”、不拘一格。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其感悟的途径也迥然不同。在阅读本课文中这一“算”,便“算”出了文内之意和文外之韵。这说明,教师点拨、引导之法,从根本上说是“教无定法”,“无法即法”,其基础还在于深谙课文,精于设计,化解传统的长篇大论式的单向讲解,于指导学生感悟发现的互动活动之中,既高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又有机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敏于发现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寓教于乐。 “算”也能帮助感悟──《草船借箭》教学课例篇2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 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 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打败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抵抗曹操。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 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 二、新课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5《草船借箭》优质课教学设计 5. 草船借箭【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著名的赤壁之战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战”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本单元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提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不但要让学生在阅读和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我国语言文字和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传承民族文化,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学情分析】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于故事的历史背景比较陌生,学生又对《三国演义》了解很少。所以理解文章并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一定难度,尤其是透过文字来看清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是怎样草船借箭的,了解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并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课题草船借箭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4.通过学习,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

(完整版)支玉恒《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支玉恒《草船借箭》教学实录.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支玉恒《草船借箭》教学实录 一、《草船借箭》的破题开篇 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课文,大家一起说,学哪一课?生:《草船借箭》(教师板书课题) 师:谁知道这个“箭”是什么样子?生:前边是一个三角形的铁头,中间是一根竹竿,后面有翎毛。 师:大家再看这个“剑”,(板书“剑”字)和“箭”一样不一样?生:不一样。这种剑后面是一个把儿,前边有剑刃子是一种短兵器。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谁注意到了?生:他说的“短兵器”很重要。 师:对不对?(生齐:对)是的,战场上短兵相接时,用的是这个“剑”,有手把,双面刃;这个“箭”是远战时用的,所以文中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知道了吧?生:(齐)知道了。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谁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的时候。 师;三国,都有哪三个国?生:有东吴、西蜀,还有一个魏国。 师:你知道东吴由谁统治吗?生:孙权。 师:西蜀呢?生:刘备。 师:那么魏国呢?生:魏国,原来是曹操保着汉献帝,后来曹丕篡位,他当了魏国的皇帝。 师:那是以后的事了。在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故事里,曹家还没有人当皇帝,但是魏国的大权实际上在曹操的手里。对不对?生:对。 师:大家结合预习想一想,“草船借箭”的故事,讲了哪几个人物?生:讲了周瑜、诸葛亮,还有鲁肃和曹操。(教师板书这四个人名) 师:刚才在讲三国的情况时,曹操提到了。现在我要问,诸葛亮是谁,哪个国家的,干什么的?生:诸葛亮是西蜀刘备的军师。 师:也是丞相,对不对?好像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周瑜呢?哪国的?干什么的?生:他是东吴的都督。 师:什么是都督?生:就是统帅三军的元帅。 师:对,相当于现代的总司令或国防部长什么的。鲁肃呢?生:鲁肃是东吴的一个将领。 师:对,东吴的一个大臣。我再问一个问题,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什么事情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一个一个说,诸葛亮和周瑜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周瑜很妒忌诸葛亮,想用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答应了。 师:这句话说通没有?“想用十万支箭为难他”,通吗?生:我认为他没有说清楚。应该是,周瑜想陷害诸葛亮,想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来为难他,可是诸葛亮说,他只用三天。 师:简单地说就是周瑜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了。可以不可以?生:我认为您说的有点不对了,光说造箭.不说期限,那什么时候造出来都可以。应该说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 师:他的发言是要强调“短时间”内。具体的问题,我们研究课文时还要议论,现在只说什么事情把他们联系起来——他让他造箭,他答应了,简单地说,联系起来没有。生:联系起来了。师:诸葛亮和鲁肃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生: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帮助诸葛亮造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精选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 本课教学课件,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你知道四大名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小故事。出示课件—封面。 二、了解写作背景 大家课前一定收集了非常多的资料,谁愿意起来交流学生交流,老师相机出示课件。 草船借箭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你知道吗课件──背景资料。 三、结合预习,自读自悟 文章最后写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那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大家拿出自学卡,小组间合作朗读课文,把难读部分多读几遍,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 四、交流讨论结果 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简笔画画出大雾,二十条船,

顺风顺水,草等。交流学生更加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以及对曹操的用兵多疑,鲁肃的忠厚老实。(知人心) 2、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知天文,晓地理) 五、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反复请同学朗读,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学生交流高潮处,问:“此时,你最想对我们的诸葛亮先生说一句什么话?” 课件──人物分析──诸葛亮──神机妙算。 六、出示《草船借箭》的地形示意图,再读全文,进一步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七、体会课文写作特点 小组讨论本篇课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特点)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哪对同桌想试试?真好,为你俩的勇气感到高兴。 谁来评价一下?诸葛亮有个羽毛扇子,朗读的时候是否能加上这个动作…… 下面请大家看图来复述故事:课件──看图复述。 八、小练笔:当谋士 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知道,周瑜太妒忌诸葛亮,以致最后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英年早逝。请问:“你对此怎么看?” 如果说你是周瑜身边的一位谋士,你会如何开导周瑜呢? 谁愿意交流? 看来咱们同学都能正确对待比自已有才能的同学,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了这篇课文的收获真不小。 九、布置作业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生字,并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 在教学之前先布置预习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掌握生字的音序,部首以及在新词中的解释;并给难以理解的词句标上记号。 2,思考课后作业。 3,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学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整理有关信息。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明白的词句。 第二部分:课堂导读(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并及时进行正音。注意下列读音:

擂应读léi 丞应读chěng 2,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做出回答。(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为什么周瑜要逼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三天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 为什么诸葛亮要把船排成"一字儿"并连接起来 为什么曹操不用火箭 为什么诸葛亮要请鲁肃一起去"借箭" 诸葛亮怎么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 对于学生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教师相机进行解答。 二,深读课文(25`)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起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通过前面的阅读,大家知道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负责赶造十支箭吗(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要陷害诸葛亮)周瑜是怎么把这个任务交给诸葛亮的,诸葛亮又是怎么把这个任务接下来的,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部分。在读的过程中要想想,从他们的话语中体现了他们的什么意思。 从周瑜的"水上交战,有什么兵器最好 ""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托。""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等语言,体会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的阴险心理;从诸葛亮"用箭最好","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只要三天","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等语言,体会诸葛亮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大度心理。 指导朗读:我们明白了他们两人的内心想法,那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把他们的内心想法表现出来呢 2,朗读草船借箭部分,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到了第三天,果然下起了大雾。诸葛亮邀请鲁肃一起去"取箭",如果你是鲁肃,你会发现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哪些巧妙之处。请大家朗读借箭部分。 教师参与讨论,点拔引导。扣住有关词句感悟以下几方面的意思,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3篇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13篇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篇1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草船借箭》这篇__改自《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课文描写了周公瑾妒忌孔明的才干,以“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这难题陷害孔明。而孔明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表现了孔明的才智过人和胆识。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下面把《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分享一下: 一、发散思维,勇于探索 在《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选择有思维含量的“发散点”是有效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关键。 1、情境采访,深化认识: 如,教师作为《三国周刊》的记者采访“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现我佩服不已,请问您在向周瑜立下军令状时,怎会有如此把握?”学生会自然地对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总结,并加入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2、作业设计,拓展延伸: 在课的结束部分,我在引导学生总结了本课无论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才阴险,还是鲁肃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谨慎多疑,我们都是从__对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体会到这一写作方法后,总结出:这也是《三国演义》刻画人物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语言,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内心。随即设计小练笔作业:想象一下,如果周瑜刁难的是武松,故事情节会怎样?这一练笔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非常大的拓展想象空间,而且将__所学用到了写作上。 二、充分把握__留白处,感知人物形象

1、本课我教学的重点之一放到了研读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于这个自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以对话形式组段。在教学中我抛出问题:“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给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加上他们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情。并想想为什么这样加?他们在说话时想些什么?”我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研读与合作探究交流,体会周瑜的妒才阴险与诸葛亮的机智、胸有成竹。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的时候,议论纷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此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可在这里的教学中,在最该体现个性化阅读的时候,我却设计了一个齐读练习,虽然说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认识了周瑜的阴险狡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但这与我的本意并不一致。由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学生的引导上,在朗读方面花的时间就显得少了。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语文教学中就是强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加深对__理解的重要性。如果我把更多的时间到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上(合作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领悟人物形象,可能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2、在学生汇报到通过三天之后的漫天大雾,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说说看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有的同学说:“鲁肃会感 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有的同学说:“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我又说:“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于是,我又试着问:“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从而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鲁肃的老实忠厚。

关于《草船借箭》教案5篇

关于《草船借箭》教案5篇 《草船借箭》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瑜、诸、葛、督、惩、罪、寨、呐、丞”等会认字,“委、惩、吩、咐、罪、私、擂、呐”等会写字,能够正确地读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能够体会人物的性格、语言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学习课文]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东吴都督周瑜心胸十分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巧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课文通过草船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课文内容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作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十万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教学前,先让学生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大致了解,三国鼎立时,孙刘联合抗曹,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__篇幅较长,教学时,教师放手让学生默读课文,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对于重点部分,教师可组织学生从读中感知,引导探究、启发学生思维,进行探究性阅读,进而培养学生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和积累语言的能力。课文中着力赞美诸葛亮这一人物,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师先让学生充分阅读,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知人心、通晓天文地理、安排巧妙。 诸葛亮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当周瑜提出请他十天造十万支箭时,他已看透了周瑜想要加害自己的用心,十天是无论如何也造不出十万支箭的,但他不动声色,反而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的意愿立下军令状。周瑜大喜,以为阴谋得逞,实际上诸葛亮早有妙计在胸。 诸葛亮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寻求帮助,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不了解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让周瑜清醒地看到自己的阴谋惨败。 诸葛亮通晓天文地理,他算准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有大雾;借箭返回时,船顺风顺水。借箭妙计安排巧妙,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在谈笑风生中,诸葛亮轻松取胜,没有和周瑜发生正面冲突,顾全了孙刘联合的大局。从而让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对全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再让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复述课文。 课文中出现的这四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各具特色。周瑜心胸狭窄,狡猾阴险;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鲁肃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课文中体现得很充分。通过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如: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

语文《草船借箭》教案5篇

语文《草船借箭》教案5篇 草船借箭是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草船借箭》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语文《草船借箭》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师准备 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三国,导新课 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书或电视剧吗?(看过)那你最喜欢三国里的那些人物?(学生发言) 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吗?(学生各抒己见)如: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等.

今天咱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板书: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大多数同学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和人物有些初步了解.老师抓住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导入,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下面再请大家自由的读读课文找出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1.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汇报交流 (1)理清借箭的原因(1—2自然段)经过(3—5自然段)结果(6—9自然段) (2).概括课文大意.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 师:难怪周瑜长叹一声(出示句子:〝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呀!〞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探究性学习作好了铺垫} 三.合作探究,领悟神机妙算,感悟人物形象 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中的那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 1.学生默读课文把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 2.小组互动,快速讨论.交流,准备汇报. 3.全班互动,交流研究成果.引导品读感悟. ——算天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读出害怕.吃惊的语气)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假如你是诸葛亮,怎么读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读出暗喜.得意的语气)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最新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6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 1、谈话: 今天老师和想和大家一起来说说三国,同学们可将自己知道的三国人物、故事、歇后语等和大家分享。 2、导入 话说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周瑜妒忌他的才干想借机陷害,于是就有了尽人皆知的三国故事——《草船借箭》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回顾旧知 1、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让我们先来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 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借造箭来陷害),经过是(诸葛亮巧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2、课文写谁借箭?(诸葛亮)相机板书 ——读三国—— 三、浏览全文。 你认为文中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请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的意思是指有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来决定策略。 四、品读感悟“神机妙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有着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和预见性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读课文5~9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小组学习) 汇报: a、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那么这样的天气会不会是巧合呢?(当然不是)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b、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认为这个句子不够简练,直接改成: 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3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请同桌互读这两段话,说说你的理解。(学生交流,指名说) 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对天气了如指掌,熟知天文。相机板书:知天文 怪不得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知天文让诸葛亮算准了大雾天,他又是如何巧妙找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学生汇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1篇】 【设计理念】 “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草船借箭》这课,教师不读《三国演义》,特别是第42回至第46回,就很难把课文讲清。而如果教师不仅自己读,还组织学生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 【设计特色】 课内课外结合,自读自悟结合。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想一想: 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怎样的? 2.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 3.草船借箭是在什么季节进行的?经过是怎样的?(季节对于草船借箭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二、请学生介绍当时形势。 介绍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三、展开谈话,理解历史背景,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四、阅读全文,分清过程。 1.读全文,将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

复述。(以学生自己分段、自列段意为主,不强求统一,但要注意纠错,激励学生创造。教师选取其一作为教例。) 2.借分段的机会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六、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草船借箭》教案及反思

《草船借箭》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十册第19课 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的文章。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实行表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逼真。 设计指导思想: 1、语文学习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过程。“知”与“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动的,二者的交融互动,才能使认知与情感达到和谐统一。本节课力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能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与作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2、以“以生为本”,“以读为本”,把阅读教学活动视为宽松愉悦的“读书交流会”,提供充裕的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重学生独立阅读水平的培养。 教法学法: 1、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使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妙点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同时也实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训练。 2、通过过度语的巧妙设置和对周瑜自叹不如之言的反复诵读,持续提升学生对诸葛亮的佩服之情。 学情分析: 1本篇课文节选时文字作了改动,变得通俗易懂了,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方便,但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很模糊,特别是诸葛亮不甚理解。 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疑问,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乐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四个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局部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教学重点: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难点: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媒体选择:多媒体图象、文字。 教学流程与评析: 一、谈话切入,理解背景 1、师简介《三国演义》这部著作。 2、出现“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四个人物的头画像,问:他们四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他们四个人在三国中的身份吗? (评:教师简介《三国演义》在我国文化史中的地位,能激发学生对这部著作的崇敬,从而产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谈人物的特点和身份,既为课文内容的理解作了铺垫,又让学生偿到了课外阅读课内用的甜头。) 二、分析原因,理解结构 1、诸葛亮为什么要借箭?结果又怎样呢? 2、老师协助学生理清根本原因,直接原因,表面结果,本质结果。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草船借箭》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简析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从本课内容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周瑜险恶用心的了然于胸,二是对借箭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神机妙算”是本课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的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诸葛亮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丞相神机妙算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二)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情感目标 1、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3、从古典故事中,体会民族文化之美。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难点: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中迅速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课前收集诸葛亮、曹操、鲁肃等有关人物的资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①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②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成的文章《草船借箭》,出示课题,当“草船借箭”这四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什么问题?(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用草船怎样借箭?为什么能借到箭?) 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文章,边读边想,并勾画出生字。 (设计说明:带着问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①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这篇课文有7个生字,请看屏幕(幻灯出示) 诸(zhū)妒(dù)督(dū)寨(zhài)擂(lèi)呐(nà)丞(chéng)

草船借箭_教学课例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课例 教学内容 语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草船借箭》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三、教材及重难点分析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 节改写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 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 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 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 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这是一篇发展语言、启发思维、启迪智慧的好课文。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难点是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对象分析 《三国演义》可谓家喻户晓,《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尤其是故事里一个个人物的形象。“悟处皆出于思,不思则无所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 因而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以思维为核心,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思考 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同时,也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行探究性的阅读。

五、教学策略和教法设计 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今天我们继续学 习第 23 课《草船借箭》。 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在于温故知新,为新课作铺垫,使教学前后衔接。抓住中 心问题,带领学生很快直插文章重点,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 二)自读自悟,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 、课件出示(神机妙算什么意思,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 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认为重要的地方可以画下来,感受深的地 方可以在旁边写一写。 2 、学生读书感悟。 3、小组交流,质疑问难。 (教师相机小组间巡回指导点拨,如:神机妙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 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发,享受审美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给 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 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六、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①重点句子一一通过重点语句的展现,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②地形图一一帮助学生理解地形,理解船的顺风顺水,从而体会诸葛亮的“晓地理” 。 ③“草船借箭”录象一一再现借箭经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 ④赞美诸葛亮的诗一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草船借箭的经过,赞美诸葛亮的智慧。 ⑤电子报刊——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 品味语言的兴趣。 培养学生 制作电子报刊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 一 ) 温故而知新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文章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 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谁来说一说“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相机板书 周 妒忌 诸;“草船借箭”的结果又是( )相机板书——自叹不如。起因和结 惊人的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3篇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3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3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想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情分析: 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草船借箭》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人物形象看,还是从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看,都是实施“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 设计特色 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设计“悬念”,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设计: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声演员在表演相声时说,他知道周瑜的母亲姓“纪”,诸葛亮的母亲姓“何”。观众听了非常奇怪,这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这位演员在和大家开玩笑,他的“根据”就是周瑜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周瑜是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有勇有谋。为什么还自叹不如诸葛亮呢?学习了《草船借箭》,大家就会明白了。 2、了解四大名著,生说所知道的《三国演义》知识。 3、生说《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 生: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二、初读课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精选教案范文3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精选教案范文3篇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2020年迎接新挑战吧。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精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精选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讨论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着重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 经过(3~9自然段); 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接下来,他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会发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并初步了解了四个人物,那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进行排名,你觉得可以怎么排?(学生自主排名,展示) 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尽管答案不同,但是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真让人佩服。 二、深入体会,感知人物形象。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线画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读课文并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对天气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是俺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灵,或威猛,人物塑造特殊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以下是整理的《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期望对您有所关心! 《草船借箭》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4、能抓留意点句子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的个性特点,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能抓住重点句子,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一组人物图片:你们熟识这些人吗?在哪里见过这些人?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你们还熟识《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4、生读题,质疑:

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同桌互查生字,师抽查字词认读状况。 (2)通过读文你弄懂了哪些问题。 2、请大家再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各在哪几个自然段讲到的。 (!)学生自学。 (2)小组合作沟通后全班沟通 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让他造十万支箭。(板书:造箭)草船借箭的经过:诸葛亮用妙计只用了三天就向曹操借了十万之箭。(板书:借箭) 草船借箭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板书:交箭) 那经过呢?除了借箭,还写了什么?为借箭做预备。(板书:借箭,预备) 3、谁能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学生说。今后我们学习课文就可以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深化读文,感知人物形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