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韶钢3200m3高炉的设计特点

韶钢3200m3高炉的设计特点

韶钢3200m3高炉的设计特点
韶钢3200m3高炉的设计特点

韶钢3200m3高炉的设计特点

喻招文,杨天祥,凌树渊

(广东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对韶钢3200m3高炉的设计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根据韶钢原有7座高炉生产经验。3200m3高炉采用了上罐同定式串罐无料钟炉顶、全炉身冷却壁、先进的软水密闭循环冷却、陶瓷杯与炭砖的复合结构、内燃式热风炉、薄壁炉衬、铜冷却壁、无填沙层平坦化钢结构出铁场,煤气上升管球节点、嘉恒法水渣处理等先进技术。

关键词:大型高炉长寿设计内燃式热风炉

Design Features of 3200 m3Blast Furnace in Shaoguan Iron and Steel Co.,Ltd.

Yu Zhaowen Yang,Tianxiang,Lin Shuyuan

(Shaoguan Iron and Steel Group Co.,Ltd.)(CISDI Engineering Co.,Ltd.) Abstrac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sign features used in 3,200 m3blast furnace of Shaoguan Iron and Steel Co., Ltd.On the basis of production experiences achieved in seven blast furnaces of Shaoguan Iron and Steel Co., this 3,200 m3 blast furnace is equipped with centrally charged bell—less top with fixed hopper, fully cooling stave, advanced closed loop soft water circulation and cooling, combined structure of ceramic cup and carbon bricks, internal combustion type hot stove, thin linins, copper cooling stave, flattened steel structure cast house without sand bedding, spherical joint of gas riser, Jiaheng gas treatment.

Key words: large sized blast furnace long campaign design internal combustion type hot stove

韶钢现有l座2500 m3、1座750m3及5座350m3级高炉,年铁产量约430万t。为了实现韶钢“十一五”规划和公司的节能减排计划,并逐渐淘汰小高炉等一批落后生产工艺,公司新建设l座3200m3高炉及相应配套设施。3200m3高炉在设计过程中,吸收国内高炉的各方面经验,跟踪国际大型高炉先进技术和发展趋势,设计按照“成熟、可靠、先进、实用”的原则,以高产、长寿为目的,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优化设计,使高炉综合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1. 主要设计指标

韶钢3200m3高炉的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

2. 总图及主要工艺设施布置

本高炉建设在韶钢二电站以西、梅花河以南的低洼地区域内。因此工程位于填方区域内,在保证铁水运输要求的前提下,本高炉采用了梯级布置,以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3200m3高炉平面呈半岛式布置,热风炉组与高炉呈一列式布置,矿槽和焦槽采用一列式双排料槽布置,采用皮带上料;设有矩形双出铁场,4个出铁口,每个出铁场分别设置1套嘉恒炉渣处理装置及事故干渣坑;高炉0°侧设置4座高风温内燃式热风炉,配置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同时预热助燃空气和煤气;煤粉喷吹站布置在高炉东南侧,距高炉中心约250 m。

3. 高炉矿槽及上料系统

矿槽和焦槽采用一列式双排料槽布置,共设有矿、焦槽20个;矿石和焦炭均采用分散筛分、分散称量的工艺流程,且槽下设有小块焦和小粒矿回收设施,每吨铁可回收12kg小块焦和50kg小粒矿;粉矿、粉焦通过返矿、返焦胶带机输送到烧结车间,并在槽下胶带机上设有废铁检除装置。

高炉采用皮带上料。上料主皮带机:宽度1.8m、带速2m/s、输送能力

3500t/h、采用4台电机驱动,电机功率4×280kW。在最大产量(8750t/d)、最大矿批(115t/batch)时作业率为61.3%。按最大日产铁量8750t时的上料批数及作业率见表2。

4. 高炉炉顶系统

高炉炉顶采用国产化上料罐固定的中心卸料式串罐无料钟炉顶装料设备,上、下料罐公称容积为70m3;上密封阀直径Φ1150 mm,下密封阀直径Φ900mm;料流调节阀直径Φ750 mm;布料溜槽长度4000mm,旋转速度8r/min,布料方式:设有多环、单环、点和扇形4种方式布料,以多环布料为基本的布料方式,多环布料为自动方式。

称量料罐采用净煤气进行一次均压,用氮气进行二次均压,放散时通过排压阀、旋风除尘器及消音器放散,炉顶设有液压站及干油润滑站;溜槽传动齿轮箱的冷却采用清循环水冷却加氮气进行密封的方式,此外还设有更换布料溜槽专用台车,以缩短布料溜槽更换时间;炉顶设有3台机械探尺(采用变频电机变频调速),其中2台探测深度为0~6m,另l台探测深度为0—24m。炉顶还设有有50/10t炉顶吊车、检修吊装设备及专用拆卸工具;炉顶设有大框架,采用A型结构。

5. 高炉炉体系统

(1)高炉内型。为改善炉底炉缸工作状况,有利于强化冶炼,缓解炉缸侵蚀,内型设计采用薄壁内衬结构,死铁层厚度加深到2.8m,炉缸直径12.5m,炉缸高度为4.9 m,高径比为2.105,设有32个风口,4个铁口。

(2)炉体结构。高炉炉体结构为自立式框架结构,炉体框架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框架为22.8m/20m的结构,主要支撑炉身至炉顶的各层平台荷载及部分炉顶设备和煤气上升管荷载。下部框架为31/22.8m的斜板凳形结构,主要支撑风口平台出铁场、热风围管和七部框架的荷载;风口平台以上共设有5层平台(不含炉顶大平台),以有利于生产操作、设备维护及检修。

(3)冷却设备。本高炉采用铜冷却壁薄壁方案,全炉体冷却方式。高炉炉底冷却采用在炉壳底板下埋设水冷管的形式;炉底侧面、炉缸区采用冷

却壁冷却方式。其中风口带以下设4段光面冷却壁,材质为灰铸铁;风口区为l段异形光面冷却壁,双层水管冷却,材质为铁素体球墨铸铁;炉腹下部到炉身下部设置6段满镶砖铜冷却壁;炉身中、上部设置了6段铁素体球墨铸铁强化型镶砖冷却壁;炉喉钢砖分成上下2段,其中上段钢砖材质为铸钢,下段采用水冷,材质为铸钢。

(4)冷却水系统。炉体冷却水系统分成高压工业水冷却系统和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高压工业水冷却系统包括风口小套、十字测温装置和炉顶雾化洒水装置以及炉顶红外线料面仪用水;高压工业水的供水量为1384m3/h,供水压力为1.5MPa;风口中套采用中压工业水,供水量为800m3/h,供水压力为0.6MPa。

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冷却范同包括炉底水冷管及热风阀、炉体冷却壁、炉役后期用水等冷却设备,共分两个系统,总水量为6326m3/h。其中炉底水冷管、热风阀,冷却水量为672m3/h,采用串联系统;炉缸冷却壁与炉身冷却壁的给排水系统为串联系统。

(5)高炉内衬。炉底、炉缸采用“炭砖+陶瓷杯”结构。炭砖具体配置如下:炉底第l层为满铺400mm厚的石墨炭砖,第2、3层为400mm厚的半石墨焙烧炭砖,第4层为国产微孔大块炭砖,第5层为国产超微孔大块炭砖。炉缸中下部采用热压小块炭砖(引进),炉缸上部采用国产半石墨炭一碳化硅小块砖。铁口采用组合砖结构,材质为塑性相结合刚玉砖;风口采用组合砖结构,材质为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

(6)炉体附属设备。在炉顶煤气封罩下部设雾化洒水系统,可根据炉顶温度自动喷水、停水,以控制炉顶温度、保护炉顶设备。在炉喉部位设置1套水冷悬臂式十字测温装置(4支)。送风支管采用卡丹型,其上设置的波纹补偿器可吸收热风围管与炉体因热膨胀而产生的相对位移。风口设备由大套、中套、小套组成,大套为铸钢件,中、小套为铸铜件,小套为贯流式结构。

(7)炉体检测。为确保高炉生产稳定、安全、长寿,设置了以下检测设施。炉体温度检测:包括耐材、冷却元件、冷却介质的温度检测,共计约1250支;每个风口中、小套的进出水管设电磁流量计,用于对风口中、小套检漏;炉缸、炉底设置侵蚀监控系统(FK系统);红外线料面仪监测炉内料面。

(8)炉体主要设计特点。高炉内型设计上,适当加大了死铁层和炉缸高度,有利于高炉强化冶炼、缓解炉缸侵蚀。在高炉内衬的选材上采用了小块炭砖,小炭砖利用砖缝吸收炭砖热膨胀,缓冲热压力,加上陶瓷杯,可将800℃等温线保持在陶瓷材料中,避免炭砖的环裂。为防止炉底炭砖漂浮,炭砖端面采用不同斜度的结构形式(如图l所示);考虑到韶钢高炉原料

含碱金属多的问题,本高炉还设计了排铅口,根据传热模型模拟计算,炉底第2层炭砖温度大约290℃,第3层大约440℃,铅的凝固开始温度为326℃,设计从安全考虑将排铅槽设在炉底第2层炭砖上面。

6. 风口平台出铁场系统

风口平台为独立的架空式连续钢混结构平台,风口设备及检修工具等可由3 t叉车经出铁场上风El平台道路运至风口平台上。南出铁场东侧与高架公路相连,机动设备可抵达南北出铁场。出铁场采用纵向布置的双矩形无填沙层平坦化出铁场;每个出铁场设置2个铁口,每个出铁场2个铁口间夹角为78°;采用固定贮铁式主沟,铁水采用320t鱼雷罐车运输,同时本出铁场结构能适应100t铁水罐车运送铁水的需要。每个出铁场均设置1台32/10 t桥式起重机,每个铁口设有l套液压矮身泥炮、进口TMT全液压开口机、轻便式摆动流槽等。出铁场的主要烟尘产生于渣铁流经处和开堵铁口时,处理好这些烟尘对改善出铁场的工作环境尤为莺要。为有效除去这些烟尘,出铁场设有较为完善的通风除尘设施,为了改善出铁场的环境,在铁口两侧及顶部、主铁沟撇渣器及摆动流槽等处均设有强力抽风除尘点,使出铁场环境大为改善;出铁场上每个铁口附近还设有1台移动式通风机。

7. 热风炉系统

本高炉配置4座高温长寿内燃式热风炉,设置空煤气双预热装置。

7.1. 热风炉设计参数

热风炉主要设计参数见表3。热风炉主要技术指标见表4。

7.2. 热风炉结构设计特点

(1)偏心圆弧形拱顶结构。热风炉拱顶砌砖形状为偏心圆弧形。拱顶的偏心圆弧与直段相切,避免拱顶出现折点,增强了拱顶结构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高温烟气流在蓄热室断面上的均匀分布;拱顶与大墙砖完全脱开,荷载由炉壳承受,使两者的膨胀互不影响,改善了拱顶砌体的受力状态。

(2)“馒头形”燃烧室。采用馒头形燃烧室,减少了燃烧室与蓄热室相交处的“死角”,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热风炉断面的利用率;配置结构合理的栅格式陶瓷燃烧器。栅格式陶瓷燃烧器为典型的短焰燃烧器,其主要特点是:以细流交叉强化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接触面大,空、煤气混合均匀,火焰短,燃烧稳定,燃烧能力大,耐火砖剥落少。

(3)复合式墙体结构。采用新型复合式墙体结构,可实现大墙砖的整体预组装,减少现场砌筑时砖的加工量,砖型较少,便于施工管理,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在隔墙砌体中设置高性能的隔热砖及隔热毯,以降低隔墙两侧的温度梯度;并在隔墙冷面设置特殊结构的耐热不锈钢板,提高隔墙的结构稳定性及气密性,防止气流穿透隔墙。根据热工计算所得到的温度场分布,墙体各部位选用相应材质的耐火材料,以确保热风炉的高温长寿。

(4)组合砖及高效格砖。在高温区砌体开孔部位广泛采用组合砖,以提高易破损部位砌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气密性,蓄热室采用带凹凸槽的7孑L 高效格子砖,格子砖孔径为Φ40 mm

8. 粗煤气系统

高炉煤气经4根直径为Φ2300mm的煤气导出管、上升管,进入内径为Φ5800mm的连接球,再经直径为Φ3500 mm的下降管进入重力除尘器,除去150μm以上的大颗粒粉尘后经荒煤气管道进入干法煤气除尘系统。重力除尘器中沉降的煤气灰定期经排灰阀、螺旋搅拌机卸入汽车外运。

设计中首次在韶钢采用了炉顶煤气上升管球节点。在炉顶煤气上升管和下降管交汇处设置连接球,改变传统的连接方式,其优点是除尘器布置灵活,便于炉顶均排压设施布置,降低炉顶高度,节约投资。在连接球、下降管的最高点以及均压净煤气主管的顶部分别设有煤气放散阀,以控制炉顶压力及休风时放散煤气。在重力除尘器上部也设有放散阀,放散阀驱动方式为液压。除尘器下部设有高压清灰装置及螺旋清灰搅拌机,并设有1套事故清灰装置。

9. 炉渣处理系统

本设计炉渣处理方式采用嘉恒法水渣工艺,南北出铁场各设1套,同时各设有事故干渣坑。每个出铁场设置1个事故干渣坑,每个大小为25 m ×20m,可贮存约13h的淹量,约为1400t。

该系统主要由水渣粒化装置、水渣过滤装置、蒸汽排放装置、水渣输送及贮存装置、粒化循环水系统、补充水系统、事故供水系统、高压清洗水及压缩空气吹扫系统组成。其工艺设备主要由冲制箱、水渣槽入口及出口装置、脱水器、蒸汽排汽筒、水渣排出胶带运输机、细渣转运胶带运输机、水渣转运胶带运输机、转运站、水渣装渣槽等组成。其水系统设备主要由一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堆渣场(细渣)、抓斗吊、循环泵站、冷却塔等组成。水渣主要工艺参数见表5。

10. 煤粉制备系统

制粉系统由干燥气发生炉系统、煤粉制备系统、煤粉收集系统与煤粉输送系统组成。高炉喷煤系统的制粉站与喷吹站在同一构筑物里,制粉系统采用双系列中速磨全负压系统。

煤粉制备系统设置2台45 t/h(干粉)磨煤机。每台磨煤机前设置l台干燥炉,产干燥气一87000m3/h(标态),干燥气正常温度250℃,最高温度不超过350℃。干燥气为热风炉废气、再循环气。燃烧采用低热值高炉煤气,点火采用焦炉煤气。制粉系统工艺参数见表6。

11. 煤粉喷吹系统

喷吹系统由煤粉仓、喷吹罐、分配器、蒸气加热器、喷吹管线、阀门、喷枪和喷吹用气体系统等组成,喷吹系统采用全自动操作。按日产铁7770t 计,正常喷吹能力为200 kg/t(相当于64.75 t/h),喷吹最大能力为250kg/t(相当于80.90/h)。

喷吹系统采用1个煤粉仓,煤粉仓下设2个并列的喷吹罐,1根喷吹主管,2个煤粉分配器的型式。煤粉仓设有锥体流化器,通入氮气流化,

煤粉仓容积为1000m3,装煤粉516t,可供正常喷吹量约8 h、最大喷吹量约6.4h,设有电子秤连续计量。在煤粉仓下面,设有2个相同容积的喷吹罐,按最大喷吹要求的压力设计。喷吹罐的公称容积为90m3,装煤粉45 t,可供喷吹约42 min。煤粉仓与喷吹罐之间采用软连接及双侧开式钟阀连接。煤粉主管在高炉附近分成2根主管分别送至2个煤粉分配器。每个分配器各引出16根喷吹支管,分别对应高炉的奇数和偶数风口,支管的数目与高炉风口数目一致。喷吹主管三叉管、弯头及喷吹支管弯头采用陶瓷内衬管。喷吹的主要工艺参数见表7。

在喷吹系统的设计中,充分重视了喷吹烟煤的安全性,采用了如下措施:①喷吹罐的充压、流化全部采用氮气;②系统设有紧急操作按钮,紧急时系统可自动向安全方向运行;③系统设有多处压力检测,可判断管道堵塞和断煤情况,设有自动或手动吹扫;④煤粉仓中设有氮气流化及充氮保护,有CO及O2检测;⑤喷吹控制系统设有UPS电源;⑥按规范规定选用防爆及防静电能力的设备。

12. 结语

韶钢3200m3高炉于2009年10月16日点火开炉,并于10月21日实现日产6788t,顺利实现开炉一周内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0的达产目标。韶钢3200m3高炉采用成熟、可靠、实用、有显著效益的技术,采取节能、改善环保、节省投资的有效措施,使高炉总体工艺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同类型高炉的先进水平,设计充分体现了环保和长寿的理念,为实现高炉一代炉役“高产、优质、低耗、长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程序设计心得体会

程序设计心得体会 程序设计感受1 刚学习C#的时候,感觉很难,做的时候出现很多错误而且我是照着书打代码还有错误,那时的感觉是迷茫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是坚持下来,虽然学的不是很好,但是慢慢就理解了,现在也不要仿照书打代码。现在讲讲做项目的感想。我们项目做不好也有一个小原因,是因为我们三个项目同时进行,而三个项目不同,在需求分析方面没有弄好,导致后面在做项目时,数据库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我觉得现在我们项目不要做多,而是好好做一个项目,从需求开始就要做好每一步,到后面编程才不会出现特别多的错误。 不得不说:在老师检查完第一次之后,我去看了一下师兄做过的项目,就觉得自己这个项目相差太远了。我觉得我有以下几方面做不好:1.在刚上C#时老师叫我们现在就要做项目但我没有,一直等到老师快要检查时才急急忙忙的做。2.老师上完课,自己做完作业之后,没有好好的复习。其实我觉得三层架构也不难,三层结构就是主要调用了类,而类中定义了方法,归根到底我们还是引用了类中的方法实现它的功能,类就类似于C语言里的函数,因为在数据访问层要用到数据操作类所以要创建一个数据操作类。而我们建三层架构是为了就是倒觉得在表示层里实现一些功能能时要去分析,但是C#语言只学习过浅的知识,数据结构我们也没有学习所以分析起来就有点问题。但是所有问题都是觉得自己太懒,如果自己好好自学数据结构,学习离散数学,也许在分析功能模块会得到提高。所以本人决定寒假做一个像样的项目出来。 无论是学习还是做项目的过程中,耐心都要非常重要。有时出现错误,上网查了,自己又想了很久,又找同学讨论还是不能解决时就会有不想做的念头。因为自己曾经在大一时就是因为连关机都不会关,当时都吓到宿舍友了,觉得还是转专业好了。虽然转专业没有成功,

设计心得体会4篇

设计心得体会4篇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做完了。在这次作业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一遍又一遍的计算,一次又一次的设计方案修改这都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刚开始在机构设计时,由于对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编程掌握得还可以,不到半天就将所有需要使用的程序调试好了。可是我从不同的机架位置得出了不同的结果,令我非常苦恼。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之处,将之解决了。同时我还对四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传动系统的设计时,面对功率大,传动比也大的情况,我一时不知道到底该采用何种减速装置。最初我选用带传动和蜗杆齿轮减速器,经过计算,发现蜗轮尺寸过大,所以只能从头再来。这次我吸取了盲目计算的教训,在动笔之前,先征求了钱老师的意见,然后决定采用带传动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也就是我的最终设计方案。至于画装配图和零件图,由于前期计算比较充分,整个过程用时不到一周,在此期间,我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整个作业过程中,我遇到的最大,最痛苦的事是最后的文档。一来自己没有电脑,用起来很不方便;最可恶的是在此期间,一种电脑病毒”word杀手”四处泛滥,将我辛辛苦苦打了几天的文档全部毁

了。那么多的公式,那么多文就这样在片刻消失了,当时我真是痛苦得要命。 尽管这次作业的时间是漫长的,过程是曲折的,但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仅仅掌握了四连杆执行机构和带传动以及齿轮,蜗杆传动机构的设计步骤与方法;也不仅仅对制图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matlab和auto cad,word这些仅仅是工具软件,熟练掌握也是必需的。对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像我们这些学生最最缺少的是经验,没有感性的认识,空有理论知识,有些东西很可能与实际脱节。 总体来说,我觉得做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都系统地联系起来,从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以待改进。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众人智慧,我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完美! 平面设计实习心得体会范文精编设计心得体会2篇经过了四年的理论学习,使我对设计有了基本掌握,对于设计这个专业也有了一个系统的学习和掌握。但是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必须要放到客观实际中去,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学到的技能,所以我们要走进社会,走进公司,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以便能够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自身与社会的接触面,为将来立足社会做好准备。 设计是一门需要全才的学科。不仅需要扎实的功底,还

年产量500万吨高炉炼铁车间设计毕业论文

年产量500万吨高炉炼铁车间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1 绪论 1.1 高炉炼铁的任务及工艺流程 (8) 1.2 高炉生产的特点及优点 (9) 1.3 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9) 2炼铁工艺计算 2.1 配料计算 (10) 2.2 物料平衡计算 (12) 2.3 热平衡计算 (15) 3高炉本体 3.1 高炉炉型 (19) 3.2 高炉炉衬 (20) 3.3 炉体冷却方式 (21) 3.4 冷却系统 (24) 3.5 高炉钢结构及高炉基础 (25) 4 炉顶装料制度 4.1 并罐式无钟炉顶装料设备 (29) 4.2 均压装置 (31) 4.3 探料尺 (32) 5 供料系统 5.1 矿槽、焦槽容积与数量的确定 (33) 5.2 筛分 (33) 5.3上料系统 (33) 5.4 贮矿槽下运输称量 (34)

6送风系统 6.1 鼓风机的选择 (35) 6.2 热风炉的结构 (35) 6.3 热风炉常用耐火材料 (37) 6.4 燃烧器及送风制度的选择 (37) 6.5 热风炉主要管道直径的选定 (37) 7.渣铁处理系统 7.1 风口平台及出铁场 (39) 7.2 炉前设备 (39) 7.3 炉渣处理 (41) 8 煤气除尘系统 8.1 除尘设备及原理 (44) 8.2 有关设备 (45) 8.3 重力除尘器 (45) 9 喷吹设备 9.1 设计为喷吹煤粉 (47) 9.2 高炉喷煤设备 (48) 10车间布置形式 10.1 车间布置 (50) 10.2 本设计车间平面布置形式 (50) 结束语 (52) 参考文献 (53)

1 绪论 1.1 高炉炼铁的任务及工艺流程 高炉炼铁的任务是用还原剂(焦炭、煤粉)在高温条件下将铁矿石或含铁原料还原成液态生铁的过程。高炉生产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即做到高产、优质、低耗、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高炉生产时借助高炉本体和其辅助设备来完成的。高炉本体是冶炼生铁的主体设备,它是由耐火材料砌筑的竖立式圆筒形炉体,最外层是由钢板制成的炉壳,在炉壳和耐火材料之间有冷却设备。要完成高炉炼铁生产,除高炉本体外,还必须有其他附属系统的配合,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高炉炼铁生产工艺流程 1—矿石输送皮带机;2—称量漏斗;3—贮矿槽;4—焦炭输送皮带机;5—给料机; 6—焦粉输带机;7—焦粉仓;8—贮焦槽;9—电除尘器;10—调节阀;11—文氏管除尘器;12—净煤气放散管;13—下降管;14—重力除尘器;15—上料皮带机;16—焦炭称量漏斗;17—矿石称量漏斗;18—冷风管;19—烟道;20—蓄热室;21—热风主管;22—燃烧室; 23—煤气主管;24—混风管;25—烟筒。 (1)供料系统。包括贮矿槽、贮焦、称量与筛分等一系列设备,其任务是将

程序设计实训心得体会

程序设计实训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优秀的,但没有被推广普及的必要。因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方法的奏效是它与这个人相适应的结果,以下《程序设计实训心得体会》由心得体会栏目为您精心提供。 在软件实验室经过2个星期Jsp程序设计实训,从对软件开发没有太多经验的我掌握了更多的软件开发的方 法和技能,收获颇多。 经过这次理论学习,了解到要做好软件开发,要求 掌握的知识并不是只有编写代码方面的,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等的知识对做好项目开发是很有帮助的。这让 我明确了以后学习的目标,在不断学习软件开发的同时,也应该继续其他相关知识的深入学习。 实训期间经历的许许多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很多 有实无形的东西,知识、友情以及团队开发的热情,快 乐无一不包围着我们。在这我很想感谢几个人,王璐老 师和班上一同参与这次实训的2位同学。王璐老师对我 们备至关心,不论在学习前后,都给予我们关怀不少, 并且王璐老师不愧是从事多年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士,其 深厚的专业技能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令我等钦佩无比。对 于我们未出茅庐的大学生而言,遇到的问题多而复杂,

询问有经验的人,他们或许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而自 己就得找资料或上网摸索可能要一两天,有时甚至绞尽 完脑汁都不得其解。用个词形容,老师的解答如醍醐灌顶,而对我们,则甘之如饴。 实训这段期间真的好累,尽管实验室给我们提供了 一个相当不错的上课学习环境,但是整天木木地待在实 验室面对毫无生气的荧屏,为 code而烦恼,为bug而郁闷,被文档所包围,随程序侵蚀。然而,这就是学习的 生活,既选之也则安之。忙碌的生活让我每天似乎没有 太多的时间去想一些其他的事,耐心的去调试,专注的 去编写更好的算法,沉浸充实和快乐之中。 更重要的是,两个星期的实训使我们明白我们所欠 缺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一种处理事情的 方法、面对问题的心态和动手能力。面对完全陌生的新 知识、新技术、新项目以及整个IT行业,我们不能畏惧,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分析并抓住关键所在。因 为我们所即将应对的每一个项目都是既需要实际操作, 又需要详细规划的。作为组长,协调组员、激励其他组 员和积极参与项目开发是我每天必做的工作。我认为每 个人都应该在团队中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再优秀的个 人也可能完成一个即庞大又复杂的项目工作,我们必需 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以一个团队的角色来面对。

建筑设计作业(心得体会)

别墅工程项目管理几点体会 浙江锦绣钱塘房地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锦绣钱塘别墅园位于秀美的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占地1150亩,总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容积率为0.28,绿化率超过65%,是一座大型的原生态纯别墅园。 别墅项目的工程管理工作与其他的建筑工程项目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别墅的施工程序及分部分项工程与高层相当。要说别墅项目有什么特点,就是别墅项目与其他项目的单体建筑相比在工程内容、结构构造细部上是小而全、小而精,因小而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度不够,因精而对质量及观感的要求更高。 别墅施工因楼层低、面积大、装饰复杂,因而施工摊开作业面较大、分包单位较多,一次性投入人工及材料较多,如不妥善管理,必然会浪费人力及物力,影响施工工期,所以别墅施工过程中应在重视质量的同时必须保证施工进度,土建工程师在现场要根据施工进度

合理控制甲供材料,协调好各专业施工单位穿插施工作业,以保证整体工程进度。

作为浙江锦绣钱塘房产公司的工程管理人员,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工程质量是建设项目的主题,必须保证工程质量满足标准的要求 1、土建工程师预控质量不仅有宏观上的预控,即在大问题上不违反原则,符合工程施工规程、规范,还要微观上注意到每个细微环节。别墅施工因结构构造复杂、细部节点较多,监理在现场巡视及验收时都必须注意到每个细小环节,例如别墅因档次较高建筑造型较为复杂,屋面形式变化较大,给结构施工带来不便,这时必须在各道工序上加以控制才能最终保证施工质量。我们在现场要求屋面模板施工时尽量减少模板拼缝,有拼缝的地方必须用胶带粘贴,以免漏浆,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梁内垃圾清理干净,否则极易在檐沟处留下渗漏隐患;钢筋施工时尽量减少在屋面的施工,阴阳脊处钢筋施工必须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弯折时应特别注意避免造成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出现露筋现象;混凝土施工时因屋面坡度较大,采用塌落度较小的混凝土,避免在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顺着屋面流淌,造成不好振捣无法成型现象。 2、坚持以数据说话,实测实量工作要及时准确。主体结构施工时,要求施工总包单位对每道工序都必须报监理验收,模板完成后总包单位对柱子垂直度进行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复查,要求把垂直度控制在5mm以内,模板加固刚度要符合要求,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局部变形;砌筑施工时必须采取样板引路即要求先做样板,经业主和监理单位确认合格后方能大面积施工,施工前要求有砌筑控制线、砌筑时

2012年高炉炼铁毕业设计

(2012届) 专科毕业设计(论文)资料 湖南工业大学教务处

本次设计是根据娄底地区设计年产量为480万吨的高炉炼铁车间,该地区矿藏丰富,水资源充沛,交通发达,设计炼铁车间比较合理。炼铁方法主要有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其原理是矿石在特定的气氛中(还原物质CO、、C;适宜温度等)通过物化反应获取还原后的生铁。生铁除了少部分用于铸H 2 造外,绝大部分是作为炼钢原料。虽然现在高炉并不是以后炼钢的发展趋势,但高炉冶金是获得生铁的重要手段。它是以铁矿石是为原料,焦炭煤粉作为燃料和还原剂,在高炉内通过燃料燃烧,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还原以及非铁氧化物造渣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其冶炼的关键设备——“高炉”。也有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高效率、高质量、高寿命、低能耗、低污染——是本次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在本次设计中翻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相当于又系统的学习了一遍高炉的有关知识,是对高炉发展的新的具体认识和总结,是本人三年专业知识学习的一个促进过程。本次设计中得到了王建丽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本人表示非常的感谢。然而,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有不足和纰漏之处。望各位给予指正。

第一章绪论 (1) 1.1 高炉炼铁任务及工艺流程 (1) 1.2 高炉生产的特点及优点 (2) 1.3 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2) 1.4 厂址及建厂条件论证 (3) 第二章炼铁工艺计算 (4) 2.1 配料计算 (4) 2.2 根据铁平衡求铁矿石需要量 (6) 2.3 渣量及炉渣成分计算 (6) 2.4 物料平衡计算 (7) 2.5 热平衡计算 (8) 第三章高炉本体 (14) 3.1 高炉炉型 (14) 3.2 高炉炉衬 (16) 3.3 炉体冷却方式 (16) 3.4 冷却系统 (19) 3.5 高炉钢结构及高炉基础 (20) 第四章炉顶装料系统 (23) 4.1 串罐式无钟炉顶装料设备 (23) 4.2 串罐式无钟炉顶的特点 (25) 第五章供料系统 (26) 5.1 高炉供料系统 (26) 5.2 储矿(焦)槽及其主要设备 (27)

程序设计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模板

程序设计心得体会 【收获及体会】 通过两个星期的折腾,总算把课程设计给完成了,这是一个坚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是啊,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课程设计可是第一次。看着劳动成果,很欣慰!虽然这不是我一个人做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得来的。 “也许完成不了!”两个星期前我们这样说,“完成他没问题!”一个星期前我们这样说,现在我们可以说:“哈哈,完成啦”! 刚开始,可以说是没有头绪,于是就去图书馆找资料,找到了一些关于画图方面的,可是这点小进展远远不够,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下一步是上查,找到了些与我们题目相似的,那时我们每个人都很高兴,可是那还不是我们要的,于是又上查到了些有关的函数等等,终于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完成了这个程序。 虽然对着电脑做程序,有点累有点热,可是当看到劳动成果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确如此。做完这个程序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当然个人的智慧也是很重要的哦! 做完这个课程设计,我们的自信一下子提高了,我们也会写程序了;尽管对于有些人这种程序会很简单,可对我们c语言初学者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次体验为以后的学习计算机的我们增强了信心。享受劳动成果的滋味实在很美妙啊! ——姜* 【收获及体会】

忙碌了一个多星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总算将此程序设计出来。尽管不是自己独立完成,但仍然很高兴,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让我了解到要设计一个大型程序,查找资料是至关重要的,在他人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所学进行修改与调试,最后设计出自己想要的程序,这过程艰辛,但只要你持之以恒,成功指日可待。 另外平时扎实的基础也很关键,因为如果你平时学得就不怎么样,那么你面对这么一个比较有难度的程序,你可能会望而却步,看他人的程序都是个难点,更别说让你自己去设计。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最好就是多向同学,老师请教,不要怕难为情。尤其是老师,评他们多年的编写程序的经验,要解决我们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只是small case。 在设计这个程序时,我们刚开始是根据老师给我们提供的资料,用画图以及循环将框架设计出来,但是接下去便无从下手了,计算是个关键和难点,我们也查了相应的资料,但是它上面用得是坐标来做的,所以为了方便设计程序,我们也改为坐标来做的,这样计算问题解决了。接下去就是按键问题,我们的资料是用鼠标做的,所以关于按键这个函数就只能我们自己设计,还好手头有类似的资料,经过自己的反复尝试以及与与同学的讨论,这也不难,最好还是被我们搞定了。最后就是闪烁,这个设计的方法很死板,都一个类型,就是算坐标比较烦琐,要确定好它的位置,但是这些只要你自己愿意去尝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从这一个多星期的设计过程中,我看到了大家的拼搏与努力,也让我知道团队精神得难能可贵,尽管一年下来大家不怎么有多大接触,但是彼此之间的友谊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生底,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共同进退,每个人都很慷慨不会因为是通过自己艰辛劳动设计出来的东西而不准他人剽窃了。 总之,这次设计程序让我受益良多,我会好好珍惜像这种难得的机会 ——薛**

作业心得体会3篇

作业心得体会3篇 根据教研组的安排,我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是设计七年级校本预习作业,并付诸实施。从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近一个半月,共设计了12次预习作业,在实施过程中感触颇多,且行且思,值得推敲和研究的细节颇多。下面,从以下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参与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学习和课题组交流让我不断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课题研究实施之前,我阅读了余霞编著的《中小学生如何做好预习与复习》文中提到:为了实现自我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活动,重点是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书中在数学预习方面提出许多有指导性及可操作性的意见。数学预习三步走:第一步,通读整册目录;第二步:细读每个单元目录;第三步:研读例题。如何让学生将预习落到实处?得在新学习内容上下功夫,设计具体的问题,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完成预习目标。

我设计预习作业的思路是:知识的衔接→新概念的捕捉→模仿例题解决新问题→反思提升。通过这一阶段学生解决预习作业问题,反映的情况是他们写的很不好。课题组的第一次讨论让我意识到,指导学生预习应该更加具体,具体到如何落实每一个细节。课题组的第二次讨论让我意识到,设计预习作业应该给学生创造“踏脚石”和“阶梯”—有支撑,有切实可行的落脚点。 二、自我鞭策和持之以恒让课题研究价值得以彰显—“万事开头难,只怕有心人”。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的实施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我可以寻找很多理由:学生底子薄;教学时间不够用;平时事情太多。对于“想尽一切办法去让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所提高”来说,这些不过是说辞。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将从以下三点做起:优化预习作业设计,使作业内容精炼有效;跟踪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情况,不断完善提高;指导学生预习、学习不断常态化、精细化。 xx.12.7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经验交流会学习心得体会作业心得体会2篇 6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改革经验交流会的活动,这次会议有三项内容:一是观摩

年产200万吨炼铁高炉车间设计

年产200万吨炼铁高炉车间设计

年产200万吨炼铁高炉车间设计 摘要 人类获得生铁重要手段是通过高炉炼铁,高炉炼铁是钢铁冶金中的基础环节,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本设计任务是设计一个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吨炼铁高炉车间。 本次设计的高炉1100m3。高炉炉型为五段式,高炉炉衬设计依据各个部分的工作条件的不同以及炉衬破损的机理,选择相应的耐火材料。热风炉采用的传统改进型内燃式热风炉,燃烧室为复合型断面,热风炉数量为3座,关于热风炉的设计部分还包括热风炉的各种设备以及相应的技术参数。上料系统采用的是可不间断上料,原料破损率低的皮带运输上料,炉顶装料设备是并罐式无钟炉顶。煤气处理系统的功能是降低高炉煤气粉尘含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粗除尘、半精细除尘、精细除尘。煤粉喷吹系统采用了单管路串罐式直接喷吹工艺,这种工艺大大提高了喷吹效率,改善冶炼条件。本设计中还包括了其他一些环节的设计,例如渣铁处理系统。在设计的同时,广泛参考借鉴前辈的研究数据和国内外同级别炉容的高炉的实际生产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并举的角度出发,努力使本设计的高炉在技术操作上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并把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高炉,冶金计算,热风炉,鼓风机,煤气处理,渣铁处理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高炉炼铁概况 (2) §1.1 高炉炼铁的发展概况 (2) §1.2 高炉及其附属设备 (2) §1.3 高炉炼铁设计的基本原则 (2) 第二章高炉炼铁综合计算 (4) §2.1 原始资料 (4) §2.2 配料计算 (5) §2.3 物料平衡计算 (8) §2.4 热平衡计算 (12) 第三章高炉炼铁车间设计 (17) §3.1 高炉座数及容积设计 (17) 第四章高炉本体设计 (18) §4.1 炉型设计 (18) §4.2 炉衬设计 (20) §4.3 高炉冷却设备 (21) §4.4 高炉冷却系统 (23) §4.5 高炉送风管路 (23) §4.6 高炉钢结构 (23) §4.7 高炉基础 (24) 第五章附属设备系统 (25) §5.1 供料系统 (25) §5.2 炉顶装料系统 (26) §5.3 送风系统 (27) §5.4 煤气处理系统 (30) §5.5 煤粉喷吹系统 (33) §5.6 渣铁处理系统 (34) 第六章高炉炼铁车间平面布置 (37)

高炉炼铁(附彩图)

本次将高炉炼铁工艺流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详解 二、 高炉炼铁原理 三、高炉冶炼主要工艺设备简介 四、高炉炼铁用的原料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详解 高炉炼铁工艺流程详图如下图所示: 附:高炉炉本体主要组成部分介绍以及高炉操作知识 料钾调控阙, -20 0V 炉身V -E001C ■ -14001C 炉腹, -leoor £ 小料牛 小料钟 出铁口 , 900-1000V " 京铁加利面 铁 炉 炉爆气首 工艺设备相见文库文档: 料风咀

注,各类校珀均产生暖声

:、高炉炼铁原理 炼铁过程实质上是将铁从其白然形态一一矿石等含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过程。 铁矿石、焦炭、石炎石炼铁方法主要有高炉法、直接 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其原理是 矿石在特定的气氛中(还原物质 CO、H2、C;适宜温度等)通过物化 反应获取还原后的生铁。生铁除了 少部分用于铸造外,绝大部分是作 为炼钢原料。 高炉炼铁是现代炼铁的主要方 法,钢铁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这种 方法是由古代竖炉炼铁发展、展了 改进而成的。尽管世界各国研究发很多新的炼铁法,但由于高炉炼铁技 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 生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能耗低,这种方法生产的铁仍占世界铁总产量的95%以上。 炼铁工艺是是将含铁原料(烧结矿、球团矿或铁矿)、燃料(焦炭、煤粉等)及其它辅助原料(石灰石、白云石、锭矿等)按一定比例白高炉炉顶装入高炉,并由热风炉在高炉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向高炉内鼓入热风助焦炭燃烧(有的高炉也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辅助燃料),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原料、燃料随着炉内熔炼等过程的进行而下降,在炉料下降

程序设计心得体会讲课教案

程序设计心得体会 程序设计心得体会一:程序设计心得体会 在这为期半个月的时间内,通过我们小组各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合作,我们完成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更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程序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在每次的简报中都得到了较好的成绩。 虽然在上个学期中,我们已经学习了《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但是我所学的知识最多也就是在做作业的时候才会用到,平时没有什么练习的机会,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我第一次通过自己构思,和同学讨论并且不断查阅资料来设计一项程序。这次设计,不仅巩固了我以前所学的知识,还让我对c语言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和技能。 C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学好这种语言,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经常自己动手,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多动手,经常编写程序,才能发现我们学习上的漏洞和自己的不足,并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自己转化知识的能力。 在我们小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会主动查阅相关的资料,或向其他同学询问,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还增进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为了增大信息的安全性,需要用文件来存储信息,由于我们在上课时不注重对文件的运用,所以在这方面有较大的困难。我先将书本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又做了一下课后习题来验证和增进自己的理解,终于,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小组的程序有了突破,成功地实现了用文件来保存并查看学生的信息。 这次设计中,我的收获还有就是学会了用流程图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流程图来逐步实现程序的功能。开始的时候,我画流程图很是困难,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清楚的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图来,后来画多了,就更加了解它的功能,十分得心应手,能够比较快而准确的画出来。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首先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行了构思,然后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将整个系统清楚的划分为几个模块,再根据每个模块的功能编写代码。而且尽

作业设计的心得体会

作业设计的心得体会

作业设计的心得体会 【篇一: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更加深刻了解课本知识,和以往对知识的疏忽得以补充,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一些模糊的公式和专业用语,比如说经济刮板运输机及皮带运输的选择,在选择选择刮板皮带运输选型时,在使用手册时,有的数据很难查出,但是这些问题经过这次设计,都一一得以解决,我相信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我为搞清楚的问题,但是这次的课程设计给我相当的基础知识,为我以后工作打下了严实的基础。 虽然这次课程是那么短暂的2周时间,我感觉到这些天我的所学胜过我这一学期所学,这次任务原则上是设计,其实就是一次大的作业,是让我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对基本公式的熟悉和应用,计算力学和运动学及预选电动机过程中的那些繁琐的数据,使我做事的耐心和仔细程度得以提高。课程设计是培训学生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三年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样,也促使了同学们的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谨慎、踏实、一步一步的完成设计。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可能会认真的去学习和研究,也可能会自己独立的完成一个项目,我相信无论是谁看到自己做出的成果时心里一定会很兴奋。此次设计让我明白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团队精神固然很重要,担人往往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亲身去经历,这样自己的心里才会踏实,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多。 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了解到一些实际与理论之间的差异。通过课程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其还可以培养和熟练使用资料,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把我们所学的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起到温故而

xx程序设计心得体会

xx程序设计心得体会 篇一:收获及体会 通过两个星期的折腾总算把课程设计给完成了这是一个坚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是啊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课程设计可是第一次看着劳动成果很欣慰虽然这不是我一个人做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得来的“也许完成不了”两个星期前我们这样说“完成他没问题”一个星期前我们这样说现在我们可以说:“哈哈完成啦” 刚开始可以说是没有头绪于是就去图书馆找资料找到了一些关于画图方面的可是这点小进展远远不够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下一步是上网查找到了些与我们题目相似的那时我们每个人都很高兴可是那还不是我们要的于是又上网查到了些有关的函数等等终于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完成了这个程序 虽然对着电脑做程序有点累有点热可是当看到劳动成果时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确如此做完这个程序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当然个人的智慧也是很重要的哦 做完这个课程设计我们的自信一下子提高了我们也会写程序了;尽管对于有些人这种程序会很简单可对我们c语言初学者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次体验为以后的学习计算机的我们增强了信心享受劳动成果的滋味实在很美妙啊 ——姜* 篇二:收获及体会

忙碌了一个多星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总算将此程序设计出来尽管不是自己独立完成但仍然很高兴因为在设计的过程中让我了解到要设计一个大型程序查找资料是至关重要的在他人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所学进行修改与调试最后设计出自己想要的程序这过程艰辛但只要你持之以恒成功指日可待 另外平时扎实的基础也很关键因为如果你平时学得就不样那么你面对这么一个比较有难度的程序你可能会望而却步看他人的程序都是个难点更别说让你自己去设计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最好就是多向同学老师请教不要怕难为情尤其是老师评他们多年的编写程序的经验要解决我们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只是smallcase 在设计这个程序时我们刚开始是根据老师给我们提供的资料用画图以及循环将框架设计出来但是接下去便无从下手了计算是个关键和难点我们也查了相应的资料但是它上面用得是坐标来做的所以为了方便设计程序我们也改为坐标来做的这样计算问题解决了接下去就是按键问题我们的资料是用鼠标做的所以关于按键这个函数就只能我们自己设计还好手头有类似的资料经过自己的反复尝试以及与与同学的讨论这也不难最好还是被我们搞定了最后就是闪烁这个设计的方法很死板都一个类型就是算坐标比较烦琐要确定好它的位置但是这些只要你自己愿意去尝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的从这一个多星期的设计过程中我看到了大家的拼搏与努力也让我知道团队精神得难能可贵尽管一年下来大家不有多大接触但是彼此之间的友谊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生底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共同进退

数学作业设计的心得体会(2015.05)

数学作业设计的心得体会 六安解放路小学魏学军在我们的课程中,有的姓语文,有的姓数学,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学生的作业,它姓什么呢?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作业一定不是这样的,请看—— 1.作业量大,应试色彩浓厚。2.内容陈旧,精心设计的少。3.形式单调,缺乏趣味性。4.主张统一,忽视个别差异。5.强调本位,不讲学科整合。作业终究是不可少的,即使在“减负增效”的今天,作业仍然应占有一席之地,问题在于作业的内容是否得当,形式是否活泼,能不能真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是的,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验,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如何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又富有探索和思考的作业呢?我觉得可以抱着以下宗旨去设计: 1、生活化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让学生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学习《长度单位》时,让学生测量生活中的物品。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2、游戏性作业。 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门牌号是56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像,可设计一些如“找门牌号”、“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原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3、操作性作业。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

炼铁工艺设计原则

1?炼铁工艺设计原则:先进性经济性可靠性; 2?有效容积利用系数n v (t/m3 ? d):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每天生产的合格生铁量。 3?焦比K (Kg/t铁):冶炼每吨合格生铁所消耗的焦碳量,一般焦比400~600Kg/t,大炉取小值,小炉取大值。 4?冶炼强度I (t/m3 ? d):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每天燃烧的燃料量 一、车间规模的确定: 由全厂金属平衡决定,并考虑与原燃料资源条件相适应 1、高炉座数的确定:金属平衡和煤气平衡(一般以2~4座为宜)太少:检修时影响全厂铁 水和煤气供应 太多:运输紧张,生产率低 2、、高炉有效容积(Vu )的确定: 钟式高炉:大钟开启时大钟下沿距铁水中心线这段距离所对应的容积 无钟高炉:溜槽垂直位置下沿距铁水中心线这段距离所对应的容积 3、平面布置应遵循的原则:安全,方便 只有一个出铁场,中、小高炉:一列式、并列式 多铁口的大、中型高炉:岛式、半岛式 二、高炉本体设计 1、高炉炉型五段式炉型: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适应了高炉内炉料流和煤气流的运动规律。 2、炉缸、炉底工作环境:高温、渣铁化学侵蚀、气一固一液一粉多相冲击。高炉长寿的关键 3、炉底、炉缸作用:储存渣铁、保证燃烧空间 4、死铁层作用:减少铁水环流速度(隔绝铁水流动对炉底的冲刷侵蚀)、(其相对固定 的热容)有利于炉底温度的均匀稳定 5、矮胖型的优点: a:有利于改善料柱的透气性,稳定炉料和煤气流的合理分布,并减轻炉料和煤气流对炉身和炉胶的冲刷。 b:炉缸容积较大,死铁层较深,可减少渣铁环流对炉底炉缸砖衬的冲刷。 c:风口数目增加有利于高沪的强化冶炼。 6、炉衬是由耐火砖、耐火材料组成的衬里高炉炉衬的作用: 减少高炉的热损失;构成高炉的工作空间;保护炉壳和其它金属结构免受热应力 和化学侵蚀; 炉衬材质: 1、陶瓷质耐材(主要由AI203组成) 特点:此类耐材具有耐磨,抗渣铁浸蚀能力强,但耐急冷急热性(热震)差,易剥落 的特点。 2、C质耐材:抗热震能力强,导热性高,抗渣铁能力强,但易氧化的特点,所以风口附近不能用。 高炉内衬设计: 1、炉底、炉缸的工作环境及破损原因:a:热应力破损和铁的渗透; b :高温渣铁环流破损;c:碱金属,重金属的沉积;d:操作和原料成分的波动 在以上破坏机理中,热应力破损和铁的渗透是最主要的破坏方式 考虑主要的破坏机理,设计时考虑: a加快热传递,降低温差△ t (美国“ VCAR ”为代表的热压小C砖结构) b?降低铁水渗透侵蚀(法国“ SAVOIC ”为代表的陶瓷杯结构) 2炉腹、炉腰及炉身中下部:

心得体会 关于建筑设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关于建筑设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关于建筑设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建筑设计学习心得体会1 跌跌撞撞在这个专业也已经学习了近三年,每次的作业都是在焦头烂额的慌乱中过度过的。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搞笑。任务书刚拿到手的时候,激情很盛,三天两头跑图书馆,后来呢,开始懈怠,拿个万年不变的草图交给老师看看,算是意思一下。等到要交作业的前一个星期开始没日没夜的赶图。这也几乎成为了历年建规院不变的风景。夜里整整一排或者两排宿舍楼齐刷刷的亮着灯。夏夜里,美了女生楼对面的男生宿舍。 大一上刚开始是基础的练习,包括渲染啊,色块,平面构成等等。,最后的作业是一个立体构成。那个作业还被老师收进了学生档案,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做示例了,有些小小的自豪,呵呵~最大的收获就是一定要胆大,但是心思一定要细腻。我觉得每一件成品都是有感情在里面的,你对它倾注的越多,越积极的鼓励自己你很喜欢它,相信它也一定能够感受到你的认真,并且给予你相应的回报的。人说字如其人,在我看来,像这样的艺术成品是最能表达个人情感的东西,所以想要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一定要首先自我催眠,告诉自己“我很喜欢这次的任务”。 大一下的任务一般般,马克笔渲染,咖啡厅设计,还有什么我不

记得了。做马克笔的时候战战兢兢,非常的小心,结果作出来的作业虽然成绩不错,但是和别人的相比,显得有些小气,不够放得开。咖啡厅的设计思想就局限了很多,拿个时候还没有接触空间啊,功能分析啊什么的,只要做出来是个成品就行了,所以在平面的功能上做得比较差劲,但是外形还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至少不像现在,一提笔就是个大方块矗在那里。 后来的作业就基本上都是做建筑单体的设计了,有规划师沙龙,有展览馆,还有24班小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商场设计,群体的就做了一个小区规划。做得最开心的就是小学设计了,在看资料的时候看到了很多非常漂亮的小学校,十分羡慕。于是就以哈里波特的魔法学院的移动楼梯为母体做了设计,结果被老师说像个男生做的,非常的大气,背离了我原来做个小可爱学校的初衷。主要是思维被局限了太多。考虑了光照,通风,动静分区,办公教学分区以后,基本上的大体就可以定下来了,而设计与设计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建筑细部上了。但是如上文所讲,一堆懒人连大体设计都是慌着赶的,何况细部乎?于是很多设计出现雷同。其实也不是雷同,有些人干脆直接“借鉴”,后来我们和低年级有一次交流互动,发现好多作品和我们那一届非常的相似。不是很喜欢那些过分借鉴的人,没有了自己思想灵魂的设计,不是自己的亲手作品,就算再高分,我也觉得拿着羞耻。天道酬勤,也相信老师的眼睛。 做设计的时候一旦开始了就会很投入,只是问题的关键是很难开始。做规划的人一定要多看书,这是老师讲的,规划师要有社会道德,

冶金专业炼铁厂高炉毕业设计说明书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QINGGONG COLLEGE,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讲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一座年产生铁275万吨的高炉车间 学生姓名:孟祥松 学号:200915090113 专业班级:09冶金1班 学部:材料化工部 指导教师:蒋武锋讲师 2013年05月24日

摘要 本设计是依照唐山地区条件设计的一个年产275万吨的高炉炼铁车间。整个车间的平面布置采纳半岛式平面布置形式。 设计的高炉有效容积是1982m3。其中高炉的炉衬设计方法采纳的是均衡炉衬的方法,依照不同的冶炼条件砌筑不同的砖。上部采纳的砖型有高砖,下部采纳的是全碳砖炉底。冷却方式:炉身部分采纳板壁结合的方式炉腰部分采纳凸台冷却壁;炉缸和炉底采纳光面冷却壁和水冷炉底结构。 设计的热风炉采纳传统改进型内燃式热风炉。蓄热式和燃烧室在同一炉壳内,中间用隔热墙隔开;采纳眼睛型燃烧室。这部分同时包括热风炉各种设备和阀门的选取计算。 上料系统采纳的皮带机连续上料,同时增加了皮带的速度和宽度,满足高炉冶炼的要求。炉顶装料设备采纳串罐式无料钟炉顶装料。喷吹系统增加了煤的数量,采纳了单管路串罐式直接喷吹。煤气处理设备采纳的是湿法除尘设备。 所涉及的计算有高炉和热风炉尺寸的计算、高炉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以及热风炉风机的选择等。 关键词:高炉;热风炉;湿法除尘;风机;无钟炉顶

Abstract A blast furnace plant of 2.75 million tons product annual was desigened in the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angshan area condition. The horizontal layout of the whole plant is peninsula type layout. The dischargeable capacity of the BF in this design is 1982m3.among it, the BF lining adopted equalization lining method and was made of alumina brick and chayote in upper of BF and all carbon brick in the bottom of BF.The cooling methods were batten wall style in shaft, boss-cooling stave in bosh, smooth cooling stave in hearth and water-cooling stave in bottom of hearth. The air-stove was modified tradition styl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The checker chamber and combustion chamber were in the same furnace shell and divided by heat insulation wall. And the combustion chamber was eye-style. Furthermore this part of the paper included the selection of various equipments and valves.

编程实训心得体会范文3篇

编程实训心得体会范文3篇 编程技术的学习是一个分阶段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的内容应按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合理的分配。下面是OK带来的编程实训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经过五天的Java实训,感触很深,收获也很大,对自己的缺点也有了很多的认识,回首本学期JAVA学习,重点还是在学习概念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关于类型、变量、接口、输入输出流、分析异常、抛出异常,后期主要是小程序运用,Gui界面设计和事件。 在我学习的语言中,我自己认为Java是一门比较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跨平台型还有它的较强的实用性,强悍的嵌入性。 本次实训主要是针对我们对项目流程不熟悉和对整体项目的把握不清楚,学习数据库的设计和表的建设以及表与表之间的联系,还有一些代码的编写,这些都是我们所不熟悉的也是我们最薄弱的部分。 通过这一周的实训,虽然实训的时间不长,但是总体上收获挺大的,当我们正式准备学习实训java编程技术时,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java一直学的是课本知识,所以实训对于我来说是必须要

学会熟练操作的。当然开始学习后也并非是想象中那样顺利,开始的学习让我异常感到学习任务的艰巨,因为学习中我遇到了很多以前未曾遇到的难点,有时后也难免会失去耐心,但是,通过老师的指导,自己的努力的练习,我顺利的化解了一道道的障碍。克服了Java学习上的一道道难关,现在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java的基础知识。 有些知识点以前没有学过,但我也没有去研究,实训时突然间觉得自己真的有点无知,虽然现在去看依然可以解决问题,但要浪费许多时间,这一点是我必须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督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另外一点,也是在实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东西感觉自己做的是时候明明没什么错误,偏偏程序运行时就是有错误,让其他同学帮忙看了一下,发现其实是个很小的错误。所以说,相互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也是很关键的。俗话说:“要想为事业多添一把火,自己就得多添一捆材”。 此次实训,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在实训当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难题,但是经过我们大家的讨论和老师细心的一一指导,问题得到了解决。两个月的实训结束了,收获颇丰,同时也更深刻的认识到要做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并非我以前想像的那么容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