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陵牡丹前景展望 李兆玉

铜陵牡丹前景展望 李兆玉

铜陵牡丹前景展望

前几日,我应邀参加了全国“油用牡丹发展座谈会”。这个会议主要是为了落实中央领导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汪洋等领导在原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关于发展油用牡丹的汇报材料上的重要批示。几个领导重要批示的大意,就是要求国家林业局拿出下一步发展油用牡丹的工作意见,研究如何在适宜的省份有序推广。这个会即是一个座谈会,也是一个吹风会、推动发展油用牡丹的工作会。因此,我们今日讲铜陵牡丹重点就讲铜陵油用牡丹如何发展。

(一)牡丹油用的由来

进入20世纪,尤其是近若干年牡丹籽油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11年3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九号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2011年6月CCTV科教频道以《结缘牡丹籽》为题介绍了牡丹籽油的产生过程;去年,CCTV发现之旅、北京同仁堂冠名播出的“正本清源”栏目,又以《牡丹花籽油》为题,用较长的篇幅直观地介绍了牡丹籽油的成分、功能、效用,以及未来牡丹籽油发展的前景。

今年3月,中央电视台CCTV-10频道《科学探秘》和《健康之路》又陆续报道了一种与牡丹籽油密且相关的神奇的物质“α-亚麻酸”。

为了讲清牡丹油用的问题,笔者今天必须对铜陵牡丹的某些发展片段做个简单的回顾和解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尤其是建国之前,铜陵牡丹也就是凤丹牡丹的种苗是绝不外传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这个禁锢被打破。当时,我国国内牡丹皮的供应紧缺,全国各地大量引种铜陵凤凰山牡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牡丹》一书介绍:“1958年以后,药材部门在全国范围推广”。铜陵人民毫不保留、慷慨解囊,支持各地有条件的地方种植药用牡丹。由于资料不完整,1958年到1965年的8年间,铜陵调出多少凤丹牡丹种苗不清楚,仅据1966年~1971年的6年相关资料统计:这6年间,有20个省区的571个市、县从我市调出牡丹种苗317.18万株,种子60247公斤。据测算,如果把这些种苗折算一次性种植,可发展药用牡丹12万亩。从全国各地引种铜陵牡丹的实践来看,凤丹牡丹对各地的自然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凤丹牡丹这次历史性的大迁徙、大传播,不仅有效解决了当时的牡丹皮紧缺问题,还产生了许多牡丹花卉的新品种,最重要的是悄然引发了牡丹产业的一项重大突破,这就是牡丹籽油的产生。

讲到牡丹籽油,我们必须介绍一个重要人物:山东菏泽赵孝庆。赵孝庆今年六十有五,家住山东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办事处国花社区,成长

于六世牡丹栽培之家。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初中毕业后到牡丹园种起了牡丹。如今,他是以农民的身份受聘中国林业大学的客座教授,是中国牡丹芍药分会的常务理事,中国牡丹芍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七成员之一。前面我们讲上世纪六十年代全国很多地方从铜陵引进凤丹牡丹的籽、苗,山东菏泽也不例外。不过,他们除了作为药用种植外,也用于观赏牡丹的砧木苗予以培育。为了减少从铜陵调运牡丹种子,菏泽人对铜陵牡丹结籽进行了高产试验,没想到种子亩产高达千斤。牡丹籽产量这么高,还能干什么?这引起赵孝庆的思索。2002年赵孝庆在北京昌平租赁300亩地种植牡丹,辛勤劳作、授课之余,不忘牡丹籽的研究。先是自己吃吃看,然后在2004年8月,找到中国林科院分析中心。经过权威机构分析结果:牡丹籽富含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维生素、多糖和不饱和脂肪酸,很有开发价值。2006年,赵孝庆把费了许多心血终于压榨出来的牡丹籽油又送到中国林科院分析,化验结果更加令人振奋:“这种以牡丹籽仁为原料,经压榨、精制等工艺而成的金黄色透明油状液体,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以上,其中a-亚麻酸占42%,多项指标超过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a-亚麻酸的含量是橄榄油的140倍。亚麻酸是何物?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2011年6月在报道牡丹籽油时说:亚麻酸是一种生命核心物质,是构成脑细胞、组织细胞重要成分,是一种人类一生当中每天都需要的营养素。许多科学家证明,亚麻酸可以提高人的免疫能力,有

降血压、血脂、提高大脑发育的功效。化验人员惊叹,他们做了一辈子油料分析,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食品油。2009年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代表由农业部官员陪同到山东菏泽考察,认为:如果牡丹籽油能实现工业化,将是对全人类的贡献。赵孝庆8年多来辛辛苦苦、坎坎坷坷、费劲周折、付出的心血,不是今天简单的几句话能讲清楚的,但是他对中国油料事业和牡丹事业的发展,笔者以为必将铭刻在牡丹产业的史册。

(二)牡丹油用目前的发展形势

牡丹油用的发展形势,如用一句话来慨括,我以为:正处于“燎原”的前夕。这句话是否准确,大家可以分析。这仅仅是笔者的一种感受。今年的1月初,我因公到省林业厅,造林处张成法处长告诉我,河南省林业厅找我省林业厅寻求支持,要大量的凤丹牡丹种子。今年3月3日,国家林业局老局长李育才清早给我电话,说甘肃需1000亩种子。也是在3月,河南驻马店人大一位副主任找我,问我能否搞到凤丹牡丹种子。今年4月浙江宁海有两位企业家慕名来铜,找铜陵瑞璞牡丹科技有限公司调运种苗。这些信息说明什么?只有一点,大家都在研究油用牡丹,大家都在想种植牡丹,而且目前需要量最大的就是凤丹牡丹的种苗。油用牡丹的前景究竟如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做个分析:

一是中国是一个食用油进口大国。中国食用油的数据表明,中国每年需要消费2500~2700万吨食用油,其中自产仅占40%左右,约60%左右

需要进口。同时,我国食用油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存在较大差距。食用油的生产关乎国家粮油安全,国家必定高度重视。

二是牡丹籽油是一种优质高产植物油。据分析,牡丹籽含油量22%以上(种仁含油量33%),与市场上其它各种食用油相比,牡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a—亚麻酸含量超过40%以上。

三是牡丹籽油深加工的前景看好。牡丹籽油中,不仅含有丰富的DHA(俗称脑黄金)、亚麻酸、亚油酸,还有其特有的丹皮酚、牡丹皂甙、牡丹多糖、岩藻甾醇、角鲨烯等营养物质。牡丹籽油的营养成分丰富,功能全面。北京大学教授王宪曾在CCTV发现之旅中说:牡丹籽油在医药领域,在食用油、化妆品、保健品、生物医药等方面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牡丹籽油的发现,意义十分重大。笔者以为,在下一步的我国经济发展中很有可能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

去年10月,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育材到铜陵专门调研牡丹油用的生产情况,鼓励铜陵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最近,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又成立了全国性的油用牡丹研究专家委员会。

现在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份是山东和河南。山东省2011年提出油用牡丹生产发展规划,明确了2011年至2015年的发展目标,计划发展油

用牡丹45万亩,产籽量6万吨。(据国家林业局李育才老局长去年来铜时,向姚玉舟书记和侯晰民市长介绍,山东已修改计划,仅菏泽一地就准备种植油用牡丹100万亩。)同时制定出了支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借助现代信息传输手段,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搞好高产创建,建设示范基地;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引导产业科学发展;增加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将该产业纳入农业保险范围,降低农民种植风险;实行牡丹油料最低收购价政策,建立牡丹油料生产奖励机制,调动农民和基层发展牡丹油料生产的积极性。

去年11月13日中国《粮油市场报》头版报道,“河南牡丹产业列入全国试点”。报道全文择要如下:2012年始,国家将连续三年加大支持河南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计划每年拨款1000万元,河南省财政每年配套400万元。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牡丹资源培育、产业示范、设备研制等。 根据相关规划,河南省5年内将在非耕地上发展油用牡丹100万亩,牡丹籽油加工厂两座。预计5年后每年可产牡丹籽2亿公斤,生产牡丹油4000万公斤。

其他的一些地方,仅笔者所知的:如邵阳一位企业家在中科院一位博士和中国牡丹界的泰斗李嘉珏教授的支持下,在我市买了大量的种子,计划种植5万亩。安徽舒城盛奥核桃专业合作社,听天津的一位同志说

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后,从外地引进凤丹牡丹种苗300亩,在核桃林里进行套种。

根据上述分析,大家不难看出,牡丹籽油发展的前景广阔,油用牡丹的主要品种——凤丹牡丹籽的原料、原种,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会供不应求。如果我们紧紧抓住油用牡丹的发展机遇,作为油用牡丹——凤丹牡丹的原产地,铜陵的牡丹产业一定会更加辉煌。

(三)牡丹油用的发展途径

由于牡丹油用刚刚兴起,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根据专家和外地的一些实践,结合我市的实际来看,我以为大体可以采取下面这三种办法:

一是发展原料原种。第一原料。各种牡丹有近千种,结籽约三分之一。但大多数结籽小,结实率差。因为,观赏牡丹大多为重瓣,雄蕊、雌蕊大多演化为花瓣,很少结牡丹籽,即使结籽产量也很低。具有经济价值,可以榨油的仅两种,而凤丹牡丹籽的产量高,出油率高,品质好的特点进一步被牡丹界所公认。凤丹牡丹生长于铜陵,对铜陵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更为适合。因此,在铜陵的后山区和适宜种植的洲圩区均可以试种油用牡丹,发展牡丹籽油的优质原料,为本地乃至外地油用牡丹加工产业提供优质原材料。第二原种。上海研究南方牡丹的专家在一份研究油用牡丹的报告中讲:“特别是凤丹系列品种,生长适应性强,分布

广泛,栽培管理相对粗放,可以在山坡等非耕地上栽培,是非常适合发展油用牡丹的品种类群,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各地种植油用牡丹的实践来看,各地也多选择凤丹牡丹。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2年,铜陵提供给河南、山东、湖南等地的凤丹牡丹种苗上千万株,凤丹牡丹种子上百吨。目前油用牡丹发展刚刚兴起,凤丹种苗的需求量肯定很大。因此,加大油用牡丹优质原种和优质种苗的选育,为全国适应种植油用牡丹的地区和地方,提供优质原种和优质种苗,我以为也是我们发展的重要途径。

伴随原料原种的是栽培方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牡丹》一书介绍:铜陵牡丹“‘凤丹白’种子千粒重为360g,每公斤2800~3000粒。一般667㎡产量300~400㎏,在菏泽最高可达1000㎏。实生苗定植后第四年即进入盛果期,第六年起产量不低于400㎏/667㎡”。然而,据我市农委、县农委2011年、2012年两年测算,定植后3年生的凤丹牡丹籽产量铜陵每亩仅250斤左右。造成凤丹牡丹结籽率不高、种子低产的原因,初步分析有三:1、凤凰山一带的药农为了追求药材产量,开花前有去除花蕾的习惯;2、栽培密植度高,通风透光差,因而花少、结籽率低;3、药农栽培模式简单、粗放,集中在坡土浅层、营养少的地块,因而结籽率低。因此,必须加强科研,改变传统的种植模

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并提出规范的种植模式,我们就等于抓住了发展油用牡丹的先机。

二是牡丹籽的循环利用。我市是国家级经济循环产业试点市,油用牡丹的开发也应该纳入循环试点项目,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植出一条完整的牡丹产业循环经济链,以进一步丰富我市经济循环产业的内容,尤其是农业经济循环的内容。牡丹籽可以榨油;压榨后产生的饼粕可以生产含优质蛋白质的高级饲料;高级饲料又可养殖无公害猪、鸡、鱼等畜禽渔产品;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生产沼气作为生产、生活能源利用;沼液代替农药用于植物的病虫害的防治;沼渣制成绿色有机肥料返回用于牡丹等种植基地。该链条还可以加以延伸:牡丹籽剥壳后,种壳可以粉碎生产菌棒,种植珍稀的牡丹菇;采择牡丹菇后的菌棒废渣,又可以作花卉栽培的基质。另外,油用牡丹必须保留花朵,牡丹花瓣和牡丹花蕊可以提供加工成牡丹茶、牡丹生物医药的原料;牡丹花的翠取物可以加工牡丹系列化妆品;牡丹干花可以做茶,也可做工艺品。另外,牡丹籽壳还可以与其他中药相配做药枕等。

三是发展休闲旅游。我市凤凰山药用牡丹生产,为了减少牡丹营养成分的消失,培植牡丹的根皮,药农一般都将牡丹花(蕾)去除,牡丹的观赏性大为削弱。而发展油用牡丹则相反,不仅要保留花蕾产籽,而且要培育株高冠大花多的牡丹,以求牡丹籽的高产量,无形之中、不知

不觉,自然客观地提高了铜陵牡丹的观赏性。铜陵凤丹观赏性如何?国

家级的报刊、电视多次专题介绍过铜陵牡丹,这里就不细说了。笔者仅

举一例:1979年4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凤凰山牡丹写生资料集。书

中是这么介绍凤凰山牡丹的“它是满山遍野种植的,比庭园牡丹生态自

然而富于变化,又因花形单纯而特征较强,所以宜于作为装饰美术设计

方面的题材”。还有人形容铜陵凤凰山,牡丹花开时节“漫山遍野、连

阡接陌、灿如蒸霞,又如玉龙飞起、气吞山河”。笔者以为,铜陵牡丹

是绝妙的旅游资源,与药用和油用产业有机结合意义巨大。

总而言之,用油用牡丹形成的花海把游客引来,游玩、拍照后,让

他们住在能看到牡丹花海的小屋里,吃到与牡丹相关的美食,饮用的牡

丹花和牡丹花蕊茶。临走,再带上强身健体的与牡丹相关保健产品等。

(四)牡丹油用发展的前景展望

牡丹的功能从传统上讲,分观赏和药用两种,这是两千年来人们在

实际栽培中形成的。观赏牡丹,侧重培植其观赏性,追求的是花大、瓣

多、色彩缤纷等特色;药用牡丹,侧重培植其药用价值,则多在根上做

文章、使之根条粗、肉厚、粉性足。因此,就出现了名闻天下的以洛阳、

菏泽等为代表的观赏牡丹,也出现了在药材界闻名遐迩的以铜陵等为代

表的药用牡丹。但是近几年来人们发现牡丹籽的含油率可以达到24.12%

- 37.83%,牡丹籽油的主要成分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17种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含量可以达到31.56% - 66.85%。因此牡丹又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潜在油料作物,从而使牡丹成为集观赏、药用、油用三者合一的重要经济作物。铜陵牡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么铜陵牡丹如何在这场牡丹的发展中有所作为呢?

一是利用油用牡丹带动牡丹产业的全面发展。1、牡丹的三大功能互补。发展了油用牡丹,稳定了牡丹皮的价格和产量;为培育发展观赏牡丹提供了空间;为向其他领域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是重视凤丹牡丹原产地的良种开发和研究。1、油用牡丹目前主要推广品种主要是凤丹牡丹,且“株株不同、差异很大”,籽与籽之间含油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很值得研究。2、凤丹牡丹产于铜陵,对这里的气候、土壤最为适宜,铜陵地形、地貌多样是理想的试验场所。3、如果油用牡丹良种基地放在铜陵,不仅可克服铜陵地域面积小,而且可以为全国培育更多的种苗。

三是精心打造全国油用牡丹示范区。这次会上,国家林业局进一步扩大油用牡丹示范区,这为我们向国家争取提供了条件;安徽省林业厅在会上也提出发展100万亩的计划,作为油用牡丹的先行地区省厅肯定会支持的。

我曾经讲过:如果我们以顺安和钟鸣为核心,以适宜种植牡丹的洲圩区为外围,发展油用牡丹5万亩,带动周边地区南陵、青阳、繁昌等地50万亩,辐射安徽全省发展100万亩。如果加工地点在铜陵,仅生产油一项,产值就900亿。如果进一步深加工,翻一番达到2000亿,也是可能的。它会给铜陵带来哪些变化,套用一句话:怎么估计都不可能过高。但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还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关键在于我们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