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陵城市化

铜陵城市化

铜陵城市化
铜陵城市化

关于城市化发展及我市城市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1-21 17:36:39 被阅览数:755 次作者:吕文强

■吕文强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发展完善。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而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它带来的是社会面貌的革新,其实质就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潜力很大,进一步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但由于各国发展的差异性,因此,在研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必须结合现实条件,研究当前主要现状及形成的历史背景,从而探索出符合国情、市情和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广、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差异极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曾经明确认识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规律,而且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城市人口增加了三千万。后来中央政府在“城市化”问题的决策上发生了重大改变。从1958年至1978年,中国采取的城市发展方针均是要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中国城市化进展缓慢,甚至出现城市数量的减少,其中小城市由115个减少到105个,小城镇由5400个减少到2900个。1978年后在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下,小城镇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开始受到更多关注。进入新世纪后,通过对建国以后城市化发展实践的总结和反思,国家在“十五”发展规划中强调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

年份城市化率(%) 年份城市化率(%)

1949 17.43 1978 15.82

1950 16.55 1979 16.59

1951 15.41 1980 17.02

1952 14.42 1981 17.40

1953 14.85 1982 17.64

1954 15.31 1983 17.93

1955 15.19 1984 19.02

1956 15.92 1985 20.14

1957 16.42 1986 19.77

1958 18.50 1987 19.98

1959 20.19 1988 20.69

1960 20.74 1989 21.12

1961 18.85 1990 19.65

1962 16.75 1991 21.32

1963 16.75 1992 21.89

1964 16.56 1993 22.63

1965 16.71 1994 23.49

1966 16.55 1995 24.04

1967 16.55 1996 24.58

1968 15.99 1997 24.99

1969 15.37 1998 25.07

1970 15.25 1999 25.51

1971 15.66 2000 26.08

1972 15.64 2001 26.68

1973 15.68 2002 27.89

1974 15.50 2003 29.70

1975 15.45 2004 30.81

1976 15.49 2005 31.99

1977 15.45 2006 32.53

注: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发布

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还明显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首先,从数量上看,我国现已有城市667个,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7个,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51个,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26个,20万以下的小城市363个;另外还有19000个建制镇;全国城镇人口为3.89亿;城市化水平达到了32.53%(由于统计口径不同,有观点认为,我国2007年城市化率为44.9%,低于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4.6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人口6亿,城市化率为45.7%)。目前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7%;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75%;发展中国家为37%。

其次,从速度上看,我国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和人均GDP增长的幅度。据有关专家提供的数据,在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工业劳动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为2:3,发展中国家为1:3,而我国为1:0.8。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一般规律推算,我国在1990年时城市化水平就应该达到50%以上。

再次,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1970年到1980年期间的我国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为3%,大大低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但是从1980年至1995年,我国城市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4.2%,高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步入了城市化的“快车道”。

二、铜陵城市化现状

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工业化与城市化犹如同胞兄弟,同生同长,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容,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诺瑟姆,1979年提出)

一般认为,城市化发展呈现典型的S型曲线,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前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往往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但到了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在初中期,工业化率高于城市化率。而到了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则会形成城市化率高于工业化率的格局。

铜陵和中部地区其他城市一样,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由于产业特点和只辖一县,农村人口比重较低,在较长时期内城市化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那是在计

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化,第三产业相对不发达。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知青返城就业、企业招工和征地招工等,非农人口增长较快,1985~1990年,全市非农人口年均增长4.44%,1990年城市化率达到43.86%,在省内居首位。

铜陵市部分年份城市化率

年份城市化率% 年份城市化率%

1990 43.86 2002 52.92

1996 49.30 2003 53.60

1997 49.63 2004 54.46

1998 50.22 2005 54.93

1999 50.60 2006 57.98

2000 51.39 2007 58.80

2001 52.25 2008 58.84

注:数据来源为《铜陵年鉴》

据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统计,在2006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城市化率排名中,我市列第35位,省内列第一;芜湖市列第55位,为48.02%;马鞍山市列59位,为47.47%。

如同用GDP增长率考核政绩不合理一样,片面追求城市化率将导致社会发展规划的畸形。城市化不代表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唯一方向,城市化率更不应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值得警惕的是,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建制“城市化”,已经陷入单纯的城市开发范畴,城市化的本义即依靠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的目标并不清晰,模糊了与工业化需求相匹配的城市化目标,城市对农村和社会人口、资源、资本和生产力的整合有限,不能为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迁入的农村人口没有实现城市就业,城市化的实质与内涵不足。

如何解决二元体制的制度障碍,在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进行改革实践,健康而合理地来推进城市化、健康有序的来增加城市人口、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合理的迁移和转移,做好他们进城以后的生活、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等,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造,这才是中国式城市化的内涵。

多年来,铜陵的领导层没有对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坚持不懈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扩张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较早地关注民生工程,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保障、移民建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廉租房制度、棚户区改造等诸多方面,率先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人民群众是满意的。特别是今年7月提出建设幸福铜陵的目标,这是在关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统筹协调,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福祉不断提升,是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提出的目标要求。

基于此,虽然铜陵在城市化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出城市化战略,同时,和中部其他城市一样,呈现出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特别是高端服务业起步较慢。但是没有发生不少城市急功近利,盲目扩张,粗放经营;只重数字不重人,只重城市规模不重民生福祉的不良倾向,而是呈现总体上健康发展的态势,其标志就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农民纯收入不断增长。

三、下步城市化进程应当注意的问题

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建设现代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努

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12月7日,安徽省召开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工作会议,提出到2011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要实现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年均增长23%的目标。中部省份相互联系与合作也呈加速态势。

1、明确提出城市化战略。要从全球背景出发考虑全球化对皖江经济带特别是对铜陵城市化的影响,准确确立铜陵在泛长三角、沿江经济带中的功能定位。

具体来说,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应明确提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提出远期、近期发展目标、政策措施。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制定符合铜陵实际的城市化战略。

2、关于制度创新。解决与城市化发展相关的产权问题,特别是土地相关的产权问题。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应推广农民集体共有的股份合作制,保持其原有的以社区公共福利和劳动就业最大化为目标的属性。

农村土地制度必须体现农民作为农村财产的所有者权益,做好实施新的《土地法》的准备;在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实行土地流转探索,以县区一级为主管、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土地管理、实行农业机械化,寻求突破农业发展瓶颈。

理顺基层管理关系,加快基层体制的改革。如实现农村管理机构的直选,加强农民对乡镇级管理机构的监督力度可能是一条有效的办法。

进一步取消不利于乡镇企业及农业企业进行融资的歧视政策,同时加快有利于融资体制的创新,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投资于城镇经济建设,实现拓宽融资渠道。

3、关于人力资源。分析我市人力资源现状,研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出“十二五”时期完善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机制和促进素质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如应对洋山港建设和上海航运中心的确立,发挥水运、铁路、公路、机场优势,从中部的合肥、武汉等地高校引进物流、外贸、外包等专业人才;依托中部高校和研究机构,引进、合作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延伸产业链,对现有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为促进支柱产业发展,在本市大专院校开设或合办如数控、机械加工等专业,培养自己的专门人才。

开展由政府主持多方(如投资方)参与的对入城农民、城市无业者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同时鼓励社会培训服务的开展。形成结构合理的高、中、低级专业技术工人队伍,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并将其与政策、服务、土地等融合形成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推进器。

4、关于深化改革。积极研究、探索城市化的四大瓶颈——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住房制度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市化的核心问题是人口的迁移问题,而不允许人口自由迁移的户籍制度,是城市化进程的制度障碍。合理的户籍制度应该有利于形成全国范围的统一的、开放的资源和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人才的合理流动。户籍制度的改革可以在人口的自由迁移的原则下,以住房的拥有、稳定的工作和入籍后必须放弃农村土地作为入籍条件,只有这样一步到位的变革,户籍制度才不会成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的障碍。

全国统一的住房的“市场化”造成房价过高,最终将带动租金、工资及物价的持续上涨,这将导致整个国民经济不具竞争力的局面;政府和市场共同主导的高房价消耗透支了国民今后几十年其它方面的消费,高房价使农民进城落户面临着不可逾越的障碍。在城市住房的“市场化”模式近期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考虑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在城市大规模扩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比例;在乡村严禁乡村住房自建,由政府统一规划、投资和建设交通、文化、医疗等配套设施齐全的居民区,然后将住房以成本价或微利价销售给居民,对于成本价也无力支付的居民,可以采取现行的廉租方式。

在公共服务方面,建立起与我市财政水平相应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框架。可以

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着手,先建立起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然后随着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对接;最后,逐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制度对接和水平差距的逐步缩小。

5、关于新市民的过渡。培养意识的城市化。意识的城市化是相对于区域的城市化扩展来说的,在我国人地关系紧张的突出矛盾下,提高广大农民的投资、消费、文化建设等意识,可能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可进行切合实际的宣传活动。树立敢闯敢试、借势发展、开拓进取的新精神,让广大“新市民”在思想意识上脱胎换骨,在生活境界上稳步提高。不断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教育“新市民”,引导“新市民”,实现他们的脱茧“重生”。

(作者单位:市党史方志办)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铜政办[2009]15号 【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2.24 【实施日期】2009.02.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工作的通知 (铜政办[2009]15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效灵敏的信息反应机制,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为领导、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政务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高度重视政务信息工作。做好政务信息工作是政府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能,是服务领导、服务部门、服务基层的重要方式,政务信息在当好领导耳目、发挥参谋助手、加强沟通交流和推动问题解决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市改革、发展、

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各种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因此,做好政务信息工作,对确保政府工作有序运转,搞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准确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开展科学民主决策,及时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各部门和单位要从推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切实提高对政务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政务信息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努力使政务信息工作更加符合新时期各级政府领导工作的需要。 二、认真做好政务信息的报送工作 (二)按期完成政务信息目标任务。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是各部门和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也是一项硬任务。尤其是县(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每年初下达的政务信息采用目标任务。 (三)提高报送信息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政务信息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突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具有苗头性、倾

铜陵政府发展规划

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环境 (3) (一)发展现状 (3) (二)发展基础 (4) (三)发展机遇 (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7) (一)指导思想 (7) (二)基本原则 (7) (三)发展目标 (8) 三、发展重点 (10) (一)精心打造铜文化品牌产业 (10) (二)提升壮大基础文化产业 (15) (三)大力发展现代传媒产业 (12) (四)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产业 (18) 四、主要任务 (20) (一)实施重大项目带动 (20) (二)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21) (三)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22) (四)合理引导文化消费 (22) (五)加快产业园区(基地)建设 (23) 五、基础工程 (24) (一)文化创新推动工程 (24) (二)文化品牌塑造工程 (25) (三)文化人才兴业工程 (25) (四)非遗保护开发工程 (26) (五)文化产业走出去工程 (26) 六、空间布局 (27) (一)一核 (27) (二)两带 (28) (三)六片区 (30) 七、保障措施 (35) (一)加强组织领导 (36)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6) (三)建立产业政策体系 (37)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 (37) (五)完善公共文化支撑 (38) (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38) (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39)

前言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铜陵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铜陵文化软实力、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有力举措,是推进铜陵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选择。为促进铜陵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铜陵实际,特制订《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 考虑到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行业跨度大、涉及门类多、与传统行业交叉重叠的复杂性,以及国内外对文化产业范围界定的诸多争议,为便于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同时结合铜陵文化产业发展实际,本《规划》所称文化产业以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统字…2004?)24号)及2005年国家统计局与相关部委联合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国统字…2005?2号)范围为基础,并适当增加体育健身等方面内容。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资委市财政局铜陵市国有企业职工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资委市财政局铜陵市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国有企业 【发文字号】铜政办[2017]12号 【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3.01 【实施日期】2017.03.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资委市财政局铜陵市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 分离移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铜政办〔2017〕12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国资委、市财政局《铜陵市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1日

铜陵市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实施方案 (市国资委、市财政局) 为做好我市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简称“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省财政厅关于全省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6〕71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市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范围为,驻铜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承担的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和物业管理等职能。 (一)工作目标。 2017年开始,在全市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达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平均水平,分户设表、按户收费,并由市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协调落实专业化企业或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引导与企业自主相结合。分离移交的责任主体为国有企业。要加强政府引导,推进公共服务专业化运营,剥离国有企业与主业发展方向不符的公共服务职能。国有企业不得在工资福利外对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进行补贴,以减轻企业负担,有效参与市场竞争。 2.坚持先移交后改造。坚持先完成移交,再维修改造,移交企业和接收单位签订分离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法规类别】公安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铜政[2009]27号 【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4.19 【实施日期】2009.04.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铜政〔2009〕27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减少伤亡人数,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现就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不断完善安全监管机制 (一)强化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主要负责人要负起第一位责任,确保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整体规划,坚持安委会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财力保障。分管负责

人要对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负起分管责任,确保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有序推进和年度安全指标控制任务的落实。 (二)强化部门分工负责制。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依法履行综合监管职责,制定加强综合监管、完善协调机制办法,建立完善综合监管与专业监管联动机制,切实加强对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要求,具体负责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行政监管责任,对本行业安全指标控制任务落实负责。 (三)强化属地分级负责制。在铜中央、省属和市属企业必须服从市级安全监管,其他企业安全生产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县、区政府实施监管。落实园区安全监管责任。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企业安全生产,实施以块为主,由开发区管委会统一监管。西湖新区及县区各开发园区仍按原属地分级管理原则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四)强化企业主体负责制。各类企业必须具备法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主要负责人要对安全生产负总责,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责任落实到每个车间、工段和岗位,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尤其要落实到外来施工队伍,严防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凡在本单位作业区内承包工程发生事故的一律纳入总包单位考核,既要追究事故单位责任,又要追究工程发包方责任。市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出台加强外来施工队伍安全管理规定。 (五)加大安全责任落实考核奖惩力度。将安全监管责任和目标落实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机关岗位目标责任制、综合治理和文明单位等综合性考核的考核内容,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修订完善《铜陵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标准》和《铜陵市实施安全生产工作“一票否决”暂行办法》,突出对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对基础工作和安全效果的考核奖惩力度。对发生死亡事故的单位,发生较大事故的区域和系统,以及年度安全生产考核不合格的县、区和市主管部门,实行

铜陵市基本情况

铜陵市有关情况汇报 一、铜陵市基本情况 铜陵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成员,也是规划中的长三角城镇群成员之一,1956年10月建市,现辖一县三区,代管一个国营农场,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3万人。主要特点是: 铜陵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冶铜史的历史文化城市。铜陵是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冶铜史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这在长江流域目前已知的古铜遗址中非常少见。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铜陵的历史,就是中国冶铜的缩影。秀丽的山水和厚重的文化曾吸引了李白、王安石、苏东坡等文学大家的注目,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留下了“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千古名句。 铜陵是一座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园林和旅游城市。铜陵位于北纬30度附近,季节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盛产凤丹、苎麻、生姜、蒜子等农副产品。长江铜陵段是最适合白鳍豚生存的区域,建有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铜陵矿产资源丰富,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八宝之地”。境内不仅有天井湖、螺丝山、相思树、滴水崖等秀美的山水景观,还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大通古镇、大明寺、葛仙洞、白鳍豚养护场等,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2002年来铜视察时曾称赞:“铜陵虽小,但很美丽”。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省卫生城市”等称号,铜陵是一座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开放城市。铜陵处于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是国家东西交通大动脉和安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十”字交汇点,也是安徽“两山一湖”风景旅游区的北大门,距合肥骆岗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分别约1小时、2小时车程。特别是南北向的合铜黄高速已经建成通车,东西向的沿江高速、连接铜陵至杭州、上海方向的铜宣高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铁路经芜湖与全国铁路网连接,沪铜铁路的延伸段铜陵至江西九江的铜九铁路铜陵段建成,未来几年内,我们还将陆续兴建公铁两用的长江二桥、庐铜铁路、无铜高速、沿江城市城际轻轨等。铜陵还是长江自上而下有条件通行万吨巨轮的第一座城市,铜陵港是沿江重要港口和对外开放口岸,被国家定为万吨海轮进江终点港。全市已初步形成铜、电子、纺织三大产业集群,硫磷化工、水泥建材、能源三大基础产业基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接续产业。2007年,我市的GDP约达29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50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200元和4530元,双双增长17%,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减排二氧化硫5280吨、化学需氧量600吨,分别降低5%和2%,组织实施了20项民生工程,惠及群众83%以上。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列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紧紧依托悠久灿烂的青铜文化和依山、襟江、含湖的优越自然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中国生态山水铜都的战略目标,大做山水文章,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努力构建长江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一是突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让沿江成为靓丽的风景线。铜陵境内山水相依,集洲、江、湖、山、城于一体,一线长江穿城而过,形成了59.2公里的滨江地带,两岸自然景观宜人,生态保护较好。我们充分依托这些资源,坚持依建城,依水造景,体现自然山水特色,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我们委托编制了《大铜官山公园规划》、《滨江地区规划》等,从自然生态保护、旅游开发、岸线利用及景观塑造等多方面,对城市近郊的铜官山及长江沿线进行了科学规划,着力加强对重要山体、水体的保护与利用。特别是对位于城市中心、紧邻长江的天井湖,我们一直将其作为“城市客厅”来打造,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环湖地区景观规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解决房屋权属登记中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解决房屋权属登记中 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 作者:佚名来源:中顾法律网点击数:2282 更新时间:2010-12-21 11:32:45 [提要]本文介绍了关于解决房屋权属登记中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为妥善解决我市房屋权属登记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全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有关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解决房屋权属登记中历史遗留问题的若干意见 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为妥善解决我市房屋权属登记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全国部分城市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有关问题研讨会会议纪要》(建房市函[2009]8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民生优先、违法必究”的原则,现就解决我市房屋权属登记中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对因房地产开发企业行为不规范导致购房人无法办理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房屋登记的,实行购房人办证与企业补缴税费相分离,依法登记确权与追究违法行为相分离。购房人凭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契税完税(免税)单、经济适用房准购证、物业维修基金收据等材料直接办理个人房屋产权登记,市房屋登记部门在受理登记时,及时将有关信息函告相关部门,各职能部门负责令开发企业补办相关手续和补交税费。 二、对于单位房改、集资建房以及企业改制等过程中,已出售给个人的房屋尚未办理产权登记的,实行公告确权制度。先由单位对申请登记房屋在《铜陵日报》进行公告,公告期为30天,公告期内对于土地和房屋权属无异议的,属于房改购房的,购房人凭公有住房出售申请表、协议书、价格核定单、购房缴款收据、契税免税单等资料办理个人房屋产权登记;属于集资建房的,购房人凭集资建房确认名单批复、购房协议、购房缴款收据、契税免税单等资料办理个人房屋产权登记;属于协议价或市场价购房的,购房人凭购房协议、购房缴款收据、契税完税证等资料办理个人房屋产权登记。 三、对于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中,因拆迁人建设手续不全导致拆迁人无法办理安置(回迁)房屋登记的,被拆迁人可凭在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安置(拆迁)协议、房屋来源等证明资料办理个人房屋产权登记。市房屋登记部门在受理登记时,及时将有关信息函告相关部门,各职能部门负责责令拆迁人完善相关手续、补交税费。 四、国有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在原单位自有用地上已建成的办公用房和商业用房,用地、规划等报建手续不全的,应先完善手续和补交税费,后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改制的企事业单位确因特殊原因不能补办用地、规划手续的,经相关职能部门现场踏勘确认后,出具用地和规划证明资料,作为确权办证的依据。

铜陵城市化

关于城市化发展及我市城市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0-1-21 17:36:39 被阅览数:755 次作者:吕文强 ■吕文强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功能的不断发展完善。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而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它带来的是社会面貌的革新,其实质就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潜力很大,进一步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但由于各国发展的差异性,因此,在研究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必须结合现实条件,研究当前主要现状及形成的历史背景,从而探索出符合国情、市情和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及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广、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差异极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曾经明确认识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规律,而且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城市人口增加了三千万。后来中央政府在“城市化”问题的决策上发生了重大改变。从1958年至1978年,中国采取的城市发展方针均是要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中国城市化进展缓慢,甚至出现城市数量的减少,其中小城市由115个减少到105个,小城镇由5400个减少到2900个。1978年后在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下,小城镇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开始受到更多关注。进入新世纪后,通过对建国以后城市化发展实践的总结和反思,国家在“十五”发展规划中强调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提出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中国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 年份城市化率(%) 年份城市化率(%) 1949 17.43 1978 15.82 1950 16.55 1979 16.59 1951 15.41 1980 17.02 1952 14.42 1981 17.40 1953 14.85 1982 17.64 1954 15.31 1983 17.93 1955 15.19 1984 19.02 1956 15.92 1985 20.14 1957 16.42 1986 19.77 1958 18.50 1987 19.98 1959 20.19 1988 20.69 1960 20.74 1989 21.12 1961 18.85 1990 19.65 1962 16.75 1991 21.32 1963 16.75 1992 21.89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依法加强全市公证工作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依法加强全市公证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铜政办[2010]34号 【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0.04.27 【实施日期】2010.04.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依法加强全市公证工作的通知 (铜政办[2010]34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为了充分发挥公证工作在经济建设、社会事务和对外交往中的预防、服务、沟通和监督的重要作用,促进诚信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法治铜陵和幸福铜陵建设进程,现就加强我市公证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公证工作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公证制度是一项具有预防性功能的司法证明制度,是我国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行使国家证明权,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制止不法行为,维护国家、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我市公证工作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为全市

招商引资、大建设大拆违、企业改制、政府采购等经济活动 提供法律服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政府不再承担有关民事行为的审查义务,公证作为打造诚信政府、建立诚信社会的重要法律手段,作为经济活动中当事人之间互信关系的重要工具,作为市场交易中公平公正的重要平台,其作用日益显现。为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公证工作对于维护社会信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我市公证事业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公证服务事项范围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录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 服务目录的通知 【法规类别】服务 【发文字号】铜政办[2013]65号 【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12.18 【实施日期】2013.12.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录的通知 (铜政办〔2013〕65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精神,进一步规范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铜陵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12月18日 铜陵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目录

一、基本公共服务事项1.教育类 2.公共教育资讯收集与统计分析 3.公共教育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 4.公共教育成果质量评估 5.公共教育成果交流与推广 6.全市性学生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7.其他政府委托的教育服务 2.医疗卫生类 8.公共医疗卫生规划、政策、法规、标准研究、咨 询及宣传服务 9.政府组织的公共医疗卫生信息采集、发布辅助性 工作 10.政府组织的群众健康检查服务 11.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辅助性工作 12.对灾害事故实施紧急医学救援的辅助性工作 13.政府组织的重大疾病预防辅助性工作 14.公共卫生状况的评估 15.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16.公共医疗卫生知识普及与推广 17.公共医疗卫生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18.政府组织的公共医疗卫生交流合作 19.公共医疗卫生成果推广应用 20.其他政府委托的医疗卫生服务 3.文化类 21.公共文化规划和政策研究、宣传服务 22.公共文化资讯收集与统计分析 23.优秀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传播 24.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与维护服务 25.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艺演出 26.政府组织的公益性艺术品创作 27.政府组织的文化交流合作与推广 28.文物保护的辅助性工作 29.政府举办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0.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研究项目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发布操作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 发布操作规范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铜政办[2008]48号 【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05.30 【实施日期】2008.05.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发布操作规范的通知 (铜政办[2008]48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发布操作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五月三十日 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发布操作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网的信息发布,推进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深入开展,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一、关于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 “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是铜陵市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开通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网址为http://https://www.doczj.com/doc/1218115798.html,。市民可在网站上查询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包括各时期关系民生的文件、政府财政预算、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监督投诉等。同时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获取主动公开以外的政府信息。 二、用户名与密码 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管理平台的用户名为编制单位的机构代码(如市政府办公室为“GA001”。具体代码已在《铜陵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中编订),用户名不可更改,二级单位编码由各单位自行编写;管理平台登录的初始密码为“123”,为确保信息安全,首次登录后,请修改密码。信息发布平台的用户名和密码,由各单位在管理平台自行设置。 三、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编制 (一)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目录是主动公开的信息类型汇编,以文档、图片等为主要发布形式。 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编制办)已按市政府各部门、县(区)政府及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分三类编制了基本目录。各部门和单位可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需求,在基本目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 (二)公开指南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征集2018—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征集2018—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 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办[2017]113号 【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8.09 【实施日期】2017.08.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征集2018-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的通知 (办〔2017〕113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全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和组织实施程序,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征集2018年-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征集原则 (一)坚持项目建设与落实规划相衔接。坚持远近结合,征集项目须符合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各行业专项规划等,并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

行业发展建设需要。 (二)坚持投资规模与中长期财政预算相衔接。统筹安排PPP项目和政府兜底项目资金规模,明确资金筹集渠道,科学测算未来三年的政府投资需求,合理管控政府债务规模和财政支出责任。 (三)坚持三年滚动投资计划与年度投资计划相衔接。年度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投资计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和PPP项目实施计划,须从三年滚动投资计划中产生。 二、征集范围 政府投资的500万元以上新建、改扩建项目(不包括续建项目),具体包括: (一)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公路、铁路、港口、桥梁、隧道、轻轨、地铁等; (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供水、污(排)水处理、公共充电设施、城乡公交及场站、公共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园林、城市道路等; (三)社会公用事业项目:医院、教育培训、体育场所、医疗、文化、养老服务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等; (四)生态环保项目:垃圾处理、固废处置、河道治理、水利设施、环境改造、旅游景观、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 (五)其它政府性投资项目:包括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等。 三、征集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项目梳理(完成时限:8月20日前)。各级各部门围绕各类规划,认真梳理、提炼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尽职调查,合理确定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匡算投资和资金来源; (二)部门核实(完成时限:8月22日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县区按行业分类分别报送市直主管部门,确保应报尽报、不重不漏,经主管部门核实后,填写项目汇总表并附完善的项目背景资料和项目简介等(见附件),报送市财政局;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的意见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 革的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铜政[2016]50号 【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9.18 【实施日期】2016.09.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的意见 (铜政〔2016〕50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充分发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的统筹功能,精简和优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适用范围 我市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乡基础设施、工业设施、房屋建筑工程等,包括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项目。 二、工作目标

(一)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中介服务事项的法律依据、流程、办理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精简和优化,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二)对标一流,创新管理,进一步推进“多规合一”平台建设,着力规范审批行为,改进审批方式,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构建“全流程覆盖、全方位监督”的“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审批体系。 (三)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规范前置审批和中介审批,实现“制度+技术”的有效监管,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多规合一”建设项目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新机制。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项目策划和预审批机制 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通过建设项目计划编制、行政审批和建设过程管理的信息保障,建立多部门协调的建设项目策划和预审工作机制,建立建设项目预选址、投资规模和用地指标等相关事项基本明确的项目库,为项目审批提速创造条件。 (二)科学划分审批流程 以建设项目业主的服务需求为导向,将建设项目审批流程进行纵向和横向划分,纵向分“五个阶段”,横向分“四条主线”。 1.五个阶段。从“多规合一”平台上策划生成项目开始到项目竣工验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事项前后置关系,并从有利于科学决策、依法行政角度出发,划分为五个并联审批阶段,即用地规划许可阶段、方案审查及工程规划许可阶段、施工图审查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及备案阶段。 (1)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牵头单位为市规划局,其政府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事项为项目选址意见、用地预审、可研批复、用地规划许可(规划设计条件核定);其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事项为备案(核准)、招拍挂项目建设用地批准书(用地预审)、用地

铜陵市人民政府铜陵军分区

铜陵市人民政府铜陵军分区 关于做好2005年度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 铜政〔2005〕21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做好2004年冬季士兵退出现役安置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关于做好2004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皖政〔2005〕4号)及全省“双退”安置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做好今年我市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接收对象和时间 接收对象为2004年冬季退役士兵,具体为:义务兵服现役满2年未被选取为士官的;服现役满本期规定年限未被选取为高一期的士官;以及因伤病残等原因滞留部队服现役超过2年的士兵;精简整编单位服现役未满规定年限的编余士官(服现役满9年未满10年的士官除外);部分未满本期规定服役年限但服役满10年以上的士官。对提前退出现役的士官,在其《士官退出现役登记表》“批准意见”栏中注明“因部队精简整编提前退役”字样;因政治、身体等原因需要提前退出现役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接收退役义务兵、复员士官和转业士官的时间,按民政部、总参谋部的通知精神执行。 二、认真做好退役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人武部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退役士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引导退役士兵正确认识国家和军队改革建设的形势,正确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改革举措,增强支持改革的自觉性,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上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革命军人本色和作风,自觉将个人前途融入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中,坚决服从国家和军队改革建设的大局,适应改革形势和市场要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服从组织安排,服从政府安置,增强到新的岗位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勇气,珍惜和爱护军人荣誉,始终保持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风貌。 三、切实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安置工作的政策法规,我市2005年度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继续实行统一下达安置计划、择优录用和推进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确保退役士兵及时得到妥善安置。 (一)认真做好城镇退役士兵安排就业工作。 按照国防义务均衡负担原则,本市区域内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包括非国有经济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全部纳入安置城镇退役士兵的范围。凡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不低于全市年平均工资的单位,市民政部门根据省政府、省军区有关文件规定的比例,科学合理地拟定安置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下达。凡适合城镇退役士兵就业的岗位,应从符合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中优先选用,任何单位不得拒绝承担安置任务。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先安排好转业士官、立功受奖士兵、伤残士兵和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的士兵。新建、扩建单位可适当增加安置任务。各用人单位要克服困难,选择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安置退役士兵。对破产、倒闭或停产、半停产企业中的退役士兵,要安排他们再就业;对生活困难、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条件的退役士兵,要及时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完成安置任务确有困难的单位,经安置计划下达部门或安置机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被征收土地房屋其他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标准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被征收土地房屋其他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标准的通知 (铜政〔2010〕72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经市政府研究,并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查通过,现对《铜陵市征收土地管理办法》(铜陵市人民政府第40号令,以下简称市政府40号令)中有关被征收土地房屋、其他附着物及青苗补偿标准调整如下: 一、青苗补偿标准。由原来10类调整为6类。将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作物的青苗补偿标准由原来的1000—1400 元/亩,统一调整到1500元/亩;将茶林、果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补偿标准由1400—1500元/亩,调整到2000元/亩;鱼塘(水生作物)补偿标准由原来的1000—1500元/亩,统一调整到1500元/亩;专业菜地、生姜、林地的补偿标准维持市政府40号令规定的标准不变。(见附件1) 二、田间地头附着物的补偿标准。钢结构蔬菜大棚补偿标准统一调整为15元/平方米,竹结构蔬菜大棚补偿标准统一调整为10元/平方米,葡萄架补偿标准统一调整为6元/平方米,砖石水井补偿标准统一调整为60元/立方米,坟墓一冢一棺补偿标准统一调整为450元、一冢二棺补偿标准统一调整为600元(见附件2)。

三、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县、区统一执行市辖区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见附件3),过渡费标准由120元/月/人调整为180元/月/人,过渡期超过18个月,过渡费标准为360元/月/人。 四、本补偿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对该补偿标准实施前已依法获得征地批准,且市、县、区人民政府已制定并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补偿标准按照公告确定的标准执行;对该补偿标准实施前已依法获得征地批准,但未制定或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且未实施征地的,按该补偿标准执行。 五、本补偿标准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附件:1.铜陵市征收土地青苗补偿费标准 2.铜陵市征收土地田间地头附着物补偿标准 3.铜陵市征收土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建设模式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 建设模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办[2014]127号 【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4.11.27 【实施日期】2014.11.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建设模式试点工作实施方 案的通知 (办〔2014〕127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铜陵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建设模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1月27日

铜陵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建设 模式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46号)精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安徽省城市基础设施领域PPP操作指南》和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场化建设、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方向,建立健全市场化的价格发现机制、合理的政府补贴机制、科学的资源配置机制和有约束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加大改革力度,形成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协调发展的局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领域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二)试点先行,逐步推开 按照轻重缓急原则,选取有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由易到难,有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PPP试点,探索路径,积累经验,适时逐步推开。 (三)多元投资,专业建设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城市基础设施PPP试点工作,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多元化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审计结果公告办法》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审计结果公告办 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审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铜政办[2013]37号 【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29 【实施日期】2013.05.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审计结果公告办法》的通知 (铜政办〔2013〕37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铜陵市审计结果公告办法》业经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5月29日 铜陵市审计结果公告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审计结果公告行为,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大力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做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0〕48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审计结果公告,是指审计机关依法不定期向社会公开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本办法所称审计结果,是指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的内容。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公告工作。 上级审计机关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审计的审计项目,由授权审计机关决定审计结果公告事项。 第四条审计机关依法公告审计结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五条审计结果公告应遵循以下原则: <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度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度 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的通知 铜政办〔2009〕14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2008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各部门、各单位重视下,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08年度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十七日2008年度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一、2008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08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搭建信息公开平台、拓展信息公开渠道等方面入手来强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各司其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发以后,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对贯彻实施《条例》工作进行了研究。去年初,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为组长,市监察局、发改委等9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

目录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协调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市政府办公室为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市监察局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市经济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市文化局、档案局和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各自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等。一县三区,市直部门,部分公共企事业单位以及25个乡镇街道,也都于去年10月底前相继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和具体承办机构,指定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初步建成了从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和重点公共企事业单位延伸到乡镇(街道)的覆盖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网络体系。(二)强化培训,规范操作 一是市政府召开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邀请国务院法制办专家来铜做《条例》专题报告,对《条例》进行全面解读,包括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和单位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二是开展集中培训。市政府办公室等单位先后举办了4期培训,邀请省信息中心的专家到场授课,对全市227家单位的近30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市政府办公室、市经济信息中心先后派员参加了省政府办公厅等单位主办的《条例》培训和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市有关人员的培训;三是制定下发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发布操作规范》,对公开指南内容、信息发布格式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的操作规程等进行了规范。 (三)制定方案,加强督查 1.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铜陵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编制原则、主体、内容、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编制了县区、市直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119 【发文字号】铜政办[2017]45号 【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4.10 【实施日期】2017.04.1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 (铜政办〔2017〕45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铜陵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0日

铜陵市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皖政办〔2015〕63号)精神,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全面推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以下简称“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及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依法监管、公正高效、公开透明、协同推进”的原则,切实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规范监管行为,大力推广随机抽查和联合检查,解决当前一些领域存在的检查任性和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二、主要任务 (一)制定“一单两库一细则” 1.制定随机联查事项清单。各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有关规定,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项目、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内容、抽查方式等,并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修订情况和工作实际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向社会公布。除法律、法规、规章对监督检查方式有明确规定,国务院及国家各部委、省政府及省各厅局、市政府对监督检查有专门要求和因投诉、举报、上级部门交办或其他部门移送案件线索等原因,需要对具体被检查对象实施检查时,可不采取“双随机”检查方式外,一律实行“双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