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教学备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教学备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教学备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教学备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平移求一次函数图像平移后的解析式是一类重要题型,同学们在做时经常做错,下面我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抓住点的坐标变化解决问题。

知识点:“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斜率 k,我们就可以写出这条直线的解析式”。我们知道:y =kx+b经过点(0,b),而(0,b)向上平移m 个单位得到点(0,b+m),向下平移m个单位得到点(0,b-m),向左平移m个单位得到点(0-m,b),向右平移m个单位得到点(0+m,b),直线y =kx+b平移后斜率不变仍然是k,设出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kx+h,把平移后得到的点的坐标带入这个解析式求出h,就可以求出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下面我们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反馈知识的应用:

例1:把直线y=2x-1向右平移1个单位,求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分析: y=2x-1经过点(0,-1),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1,-1)。平移后斜率不变,即k=2,所以可以设出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2x+h,再将点(1,-1)代入求出解析式中的h,就可以求出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解:设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2x+h

点(0,-1)在y=2x-1上,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1,-1),

将点(1,-1)代入y=2x+h中得:

-1=2×1+h

h=-3

所以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2x-3

例2:把直线y=2x-1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求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分析:点(0,-1)在直线y=2x-1上,当直线向上平移3个单位,点变为(0,-1+3),即为(0 , 2 );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点(0,2)变为点(0+1,2),即点变为(1 , 2 )。设出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kx+h,根据斜率k=2不变,以及点(1 , 2 )就可以求出h,从而就可以求出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解:设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2x+h.

易知点(0,-1)在直线y=2x-1上,

则此点按要求平移后的点为:

( 0,-1 )

平移后得到的点( 1 , 2 )在直线y=2x+h 上

则:2=2×1+h

h=0

所以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2x

总结:求直线平移后的解析式时,只要找出一个点坐标,求出按要求平移后此点的坐标变为多少,再根据斜率不变和变化后的点来求解析式。 练习:1、点(0,1)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坐标是________,

直线y =2x +1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

2、直线y=2x +1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

3、直线y=8x+13既可以看作直线y=8x-3向______平移(填“上”或

“下”)____单位长度得到;也可以看作直线y=8x-3______平移(填

“左”或“右”)_____单位长度得到.

答案:1、(0,-1);y=2x-1 2、 y=2x-3 3、上 16 左 2

2 向上平移3个单位

向右平移1个单位 ( , )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对称

江苏省兴化市竹泓初级中学225716 徐荣圣

求一次函数图像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后的解析式是一类重要题型,同学们在做时经常做错,下面我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抓住对称点的坐标解决问题。

知识点:

1、与直线y=kx+b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l,每个点与它的对应点都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设l上任一点的坐标为(x,y),则(x, -y)应当在直线y=kx+b上,于是有-y=kx+b,即l:y=-kx-b。

2、与直线y=kx+b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l,每个点与它的对应点都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设l上任一点的坐标为(x,y),则(-x, y)应当在直线y=kx+b上,于是有y=-kx+b,即l:y=-kx+b。下面我们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反馈知识的应用:

例:已知直线y=2x+6.分别求与直线y=2x+6关于x轴,y轴和直线x=5对称的直线l的解析式。

分析:关于x轴对称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某条直线(垂直坐标轴)对称时,则相关点

解:1、关于x轴对称

设点(x , y )在直线l上,则点(x , -y )在直线y=2x+6上。

即:-y=2x+6

y=-2x-6

所以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6.

关于直线对称。

2、关于y轴对称

设点(x,y)在直线l上,则点(-x,y)在直线y=2x+6上。

即:y=2(-x) +6

y=-2x+6

所以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l 的解析式为:y=-2x+6.

3、关于直线x=5对称(作图)

由图可知:AB=BC 则C 点横坐标:-x+5+5=-x+10

所以点C (-x+10, y )

设点(x,y )在直线l 上,

则点(-x+10, y )在直线y=2x+6上。

即:y=2(-x+10)+6

y=-2x+26

所以关于直线x=5对称的直线l 的解析式为:y=-2x+26.

总结:根据对称求直线的解析式关键在找对称的坐标点。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某条直线(垂直对称轴)对称,可见例题

中分析的方法去求对称点。

练习:1、和直线y=5x-3关于y 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为 ,

和直线y=-x-2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为 。

2、已知直线y=kx+b 与直线y= -2x+8关于y 轴对称,

求k 、b 的值。 X=5

x

y

y=2x+6 0

l (x,y) A B C

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教案设计

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物理中的简谐振动,了解()0,0)sin(>>+=ω?ωA x A y 的实际意义; (2)用“五点法”作出()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 并借助图形计算器 动态演示三角函数图象,研究参数?ω,,A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让学 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的实质和内在规律. (3)考察参数A 、?、ω对()0,0)sin(>>+=ω?ωA x A y 图象影响的过程中认识 到函数x y sin =与()0,0)sin(>>+=ω?ωA x A y 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x y sin =到()0,0)sin(>>+=ω?ωA x A y 图象变换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2)让学生经历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的探求和运用,体验各种变换的内在联系,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研究各种变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 思想,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 态度. (2)通过合作学习,探求三角函数图象各种变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以及参数?ω,,A 对图象变换的影响.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之间的变换关系. 教学难点:函数()0,0)sin(>>+=ω?ωA x A y 的图象与函数x y sin =的图象与之间的变

八年级数学辅导: 一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

平移,对称,旋转 一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经过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求解方法. 2.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简单的旋转、对称的等几何变换后的表达式. 3.培养学生的位置感和推理能力. 【重难点】 重点:求一次函数平移变换后的表达式. 难点:由坐标系中不同的函数图象求相关的几何问题(面积,边长). 【知识要点】 1.直线b kx y +=向左平移m 个单位得到直线 ,向右平移m 个单位得到直线 ,向上平移m 个单位得到直线 , 向下平移m 个单位得到直线 . 2.将直线b kx y +=①关于x 轴对称,得到直线 ; ②关于y 轴对称,得到直线 . ③关于原点对称,得到直线 . 3. 111b x k y +=和222b x k y +=,当,,2121b b k k ≠=两直线平行.当121-=?k k 时,两直线垂直. 【典型例题】 例1. (1)求函数3 6-= x y 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新函数的解析式. (2)直线121+-=x y 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直线521--=x y 。

例2 已知函数25y x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把它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C 、D 两点,求C ,D 两点的坐标. 例3 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作AB 边关于x 轴、y 轴和坐标原点的对称直线,画出图象,并求这四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 例4 如图,已知直线AB 与y 轴、x 轴分别交于点A (0,4)和点B (2,0),将此直线向左平移与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负半轴分别交于点C 、点D ,使DB=DC ,求直线CD 的解析式。 例5 已知直线1l :21y x =-与2l :122 y x =-+,将1l 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3l ,将2l 向下平移

第10讲函数图像及其变换(教案)

函数图像与变换 教学目标:掌握常见函数图像及其性质(高考要求B ),熟悉常见的函数图像(平移、对称、翻折)变换(高考要求B ). 教学重难点:掌握常见函数图像及其性质,会用“平移、对称、翻折”等手段进行函数图像变换。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1.常见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1)平移变换: ①y =f (x ) →y =f (x ±a )(a >0)图象 横向 平移a 个单位,(左+右—). ②y =f (x ) →y =f (x )±b (b >0)图象 纵向 平移b 个单位,(上+下—) ③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 ④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2)对称变换: ①y =f (x ) →y =f (-x )图象关于 y 轴 对称; 若f (-x )=f (x ),则函数自身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y =f (x ) →y =-f (x )图象关于x 轴 对称. ③y =f (x ) →y =-f (-x )图象关于原点 对称; 若f (-x )=-f (x ),则函数自身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④y =f (x ) →y =f -1(x )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⑤y =f (x ) →y =-f -1(-x )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⑥y =f (x ) →y =f (2a -x )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 ⑦y =f (x ) →y =2b -f (x )图象关于直线y =b 对称. ⑧y =f (x ) →y =2b -f (2a -x )图象关于点(a ,b ) 对称. 若f (x )=f (2a -x )(或f (a +x )=f (a -x ))则函数自身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 若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 a b x +=对称()()f a mx f b mx ?+=- ()()f a b mx f mx ?+-= (3)翻折变换主要有 ①y =f (x ) →y =f (|x |)的图象在y 轴右侧(x >0)的部分与y =f (x )的图象相同,在y 轴左侧部分与其右侧部分关于y 轴对称. ②y =f (x ) →y =|f (x )|的图象在x 轴上方部分与y =f (x )的图象相同,其他部分图象为y =f (x )图象下方部分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 二.基础练习: 1.若把函数f (x )的图象作平移变换,使图象上的点P (1,0)变换成点Q (2,-1), 则函数y =f (x )的图象经此变换后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 A.y =f (x -1)-1 B.y =f (x +1)-1 C.y =f (x -1)+1 D.y =f (x +1)+1 2.已知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图2—3,则下列函数所对应的图象中,不正确的是( B ) A.y =|f (x )| B.y =f (|x |) C.y =f (-x ) D.y =-f (x ) 解: y =f (|x |)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图2—3

(完整版)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及解析式的变化规律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及解析式的变化规律 我们在研究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的条件时,曾得出“其中一条直线可以由另外一条直线通过平移得到”的结论,这就涉及到一次函数图象平移的问题. 函数的图象及其解析式,是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反映函数的性质,也是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一次函数的图象发生平移(平行移动)时,与之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且函数解析式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变化规律: 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平移后其解析式的变化遵循“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规律: (1)上下平移,k 值不变,b 值“上加下减”: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m b kx y ;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下平移m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m b kx y . (2)左右平移,k 值不变,自变量x “左加右减”: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左平移n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b n x k y ,展开得()0≠++=k b kn kx y ;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右平移n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b n x k y ,展开得()0≠+-=k b kn kx y . 注意: (1)无论一次函数的图象作何种平移,平移前后,k 值不变,b 值改变.设上下平移的单位长度为m ,则b 值变为m b ±;设左右平移的单位长度为n ,则b 值变为kn b ±. (2)上面的规律如下页图(51)所示.

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教案

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图象变换,能迅速作出给定的函数图象; 2.让学生了解用数形结合法解决方程、不等式、含参问题的讨论; 3.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 【教学难点】1.各种图象变换之间的区别及灵活应用; 2.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 【例题设置】例1(平移易错点剖析),例2、4(函数作图),例3(找中心),例5(图 象法解不等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九种基本函数及圆锥曲线的图象. ⑴ 正比例函数 kx y =,)0,(≠∈k R k ⑵ 反比例函数 k y = , )0,(≠∈k R k ☆ 其图象是以原点为中心,以直线y x =和y x =-为对称轴的双曲线. ⑶ 一次函数 b kx y +=,)0,(≠∈k R k ⑷ 一元二次函数 )0(2 ≠++=a c bx ax y ⑸ 指数函数 ,0x y a a =>且1≠a (特征线:1=x ) ⑹ 对数函数 0, log >=a x y a 且1≠a (特征线:1=y ) ⑺ 正弦函数 R x x y ∈=,sin ,周期π2=T ⑻ 余弦函数 x y cos =,R x ∈,周期π2=T ⑼ 正切函数 ),2 (,tan Z k k x x y ∈+ ≠=π π 周期π=T ☆一个小结论:在区间)2 , 0(π 上恒有x x x sin tan >>(证明文科留至《三角函数》一节

再给出,理科用导数证明如下) 证明:① 记()tan f x x x =-,则2 1 ()10cos f x x '= ->在)2 ,0(π上恒成立,故()f x 在)2 ,0(π上为增函数,所以()(0)0f x f >=,即当(0,)2x π ∈时,恒有tan x x > ② 记()sin g x x x =-,则()1cos 0g x x '=->在)2, 0(π 上恒成立,故()g x 在)2 ,0(π 上为增函数,所以()(0)0g x g >=,即当(0,)2 x π ∈时,恒有sin x x > 综上所述,在区间)2 ,0(π 上恒有x x x sin tan >> ⑽ 椭圆 X 型:12222=+b y a x ; Y 型: 122 22=+b x a y ⑾ 双曲线 X 型:12222=-b y a x ; Y 型: 122 22=-b x a y ⑿ 抛物线 px y 22=)0(>p ;px y 22-= )0(>p ; py x 22=)0(>p ;py x 22-= )0(>p . ★注意:1.牢记九种基本函数及圆锥曲线图象是进行函数图象变换的基础,也是提高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速度的关键. 2.理解各种曲线图象的较为精确的画法,这在用数形结合法解题,涉及两个图象之间关系时,才不至于造成误解. 二、图象的初等变换 A 、平移变换 1.要作出函数)(a x f y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向左)0(>a 或向右 )0(h 或向下 )0(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思想方法小结: (1)函数方法. 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法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知识规律小结: (1)常数k,b对直线y=kx+b(k≠0)位置的影响. ①当b>0时,直线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 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0时,直线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 b>0时,直线与x轴正半轴相交; ②当k,b异号时,即- k b=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0时,即- k b﹤0时,直线与x轴负半轴相交. 当k,b同号时,即- k ③当k>O,b>O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当b>O,b<O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k﹤O,b>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k﹤O,b=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2)直线y=kx+b (k ≠0)与直线y=kx(k ≠0)的位置关系. 直线y=kx+b(k ≠0)平行于直线y=kx(k ≠0) 当b >0时,把直线y=kx 向上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kx+b ; 当b ﹤O 时,把直线y=kx 向下平移|b|个单位,可得直线y=kx+b . (3)直线b 1=k 1x+b 1与直线y 2=k 2x+b 2(k 1≠0 ,k 2≠0)的位置关系. ①k 1≠k 2?y 1与y 2相交; ②?? ?=≠2 121b b k k ?y 1与y 2相交于y 轴上同一点(0,b 1)或(0,b 2); ③?? ?≠=2 121,b b k k ?y 1与y 2平行; ④???==2 121,b b k k ?y 1与y 2重合. 例题精讲: 1、直线y=-2x+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OB (1) 求AC (2) 在 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作PQ ⊥BP,交直线AC 于Q,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 PM ⊥AC 于M,BP 交AC 于N,下面两个结论:① x

函数图象变换的四种方式

函数图象变换的四种方 式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函数图象变换的四种方式 一,平移变换。 (1)水平平移: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左平移a个单位。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右平移a个单位。 (简记:左加右减,这里的a>0。) (2)上下平移: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上平移a个单位。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下平移a个单位。 (简记:上加下减,这里的a>0) 二,对称变换。 (1)y=f(x)与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所以由f(x)的图象得到f(-x)的图象,只需将f(x)的图象以y轴为对称轴左右翻折就可得到f(-x)的图象。(简记:左右翻折) (2)y=f(x)与y=-f(x)的图象关于 x轴对称。 所以由f(x)的图象得到-f(x)的图象,只需将f(x)的图象以x轴为对称轴上下翻折就可得到-f(x)的图象。(简记:上下翻折) (3)y=f(x)与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由f(x)的图象得到-f-(x)的图象,只需将f(x)的图象以原点为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就可得到-f(-x)的图象。(简记:旋转180度) 三,翻折变换。 (1)如何由y=f(x)的图象得到y=f(|x|)的图象? 先画出函数y=f(x) y轴右侧的图象,再作出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 (简记:右不动,左对称) (2)如何由y=f(x)的图象得到y=|f(x)|的图象? 先画出函数y=f(x)的图象,再将x轴下方的图象以x轴为对称轴翻折到x轴上方去。 (简记:上不动,下上翻) 四,伸缩变换。 (1)如何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af(x)的图象?(a>0) 可将函数f(x)的图象上每个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改变,就可得到函数af(x)的图象。 (2)如何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ax)的图象?(a>0) 可将函数f(x)的图象上每个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倍,纵坐标不改变,就可得到函数f(ax)的图象。

函数图象的变换教学设计

“函数B x A y ++=)sin(?ω的图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 版)必修4 “函数B x A y ++=)sin(?ω的图像”这一节作为示范课课题。它是在前面学习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对正弦函数图象的深化和拓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化解难点,本节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这里是针对第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实践探究、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掌握sin y A x =、sin()y x ω=、sin()y x ?=+、sin y x B =+的图像变化规律,明确常数A 、ω、?、B 对图像变化的影响,进而是学生对函数sin()y A x B ω?=++的图像变化有个感性认识,为继续学习函数sin()y A x B ω?=++与sin y x =的图象间的变换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加深学生对其他函数图象变换的理解和认识,加深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的认识,使学生领会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同时也为相关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于本节知识是学习函数图象变换综合应用的基础,在教材地位上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这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之一。 教学分析 一.设计理念 根据“诱思探究教学”中提出的教学模式,设计的教学过程,遵循“探索—研究—运用”亦即“观察—思维—迁移”的三个层次要素,侧重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由旧知识类比得新知识,自主探究图象与图象之间的变换关系,让学生动脑思,动手探,教师的“诱”要在点上,在精不用多。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学生的学习目的要达到“探索找核心,研究获本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五点法作图; (2)掌握sin y A x =、sin()y x ω=、sin()y x ?=+、sin y x B =+的图像变化规律, 明确常数A 、ω、?、B 对图像变化的影响; (3)对函数sin()y A x B ω?=++的图象变化有个感性认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使学生知道列表、描点、连线是作图的基本要求;通过在同一个坐标平面内对比相关的几个函数图象,发现规律、总结提炼、加以应用;通过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验证,加深学生对自己探究的成果的理解和认可,进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进行实践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让学生体会实践与探索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考察参数A 、ω、?、B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理解函数sin y x =图象到 sin y A x =、sin()y x ω=、sin()y x ?=+、sin y x B =+的图象的变化过程。 2.教学难点:ω对sin()y A x ω?=+的图象的影响规律的概括。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平移求一次函数图像平移后的解析式是一类重要题型,同学们在做时经常做错,下面我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抓住点的坐标变化解决问题。 知识点:“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斜率 k,我们就可以写出这条直线的解析式”。我们知道:y =kx+b经过点(0,b),而(0,b)向上平移m 个单位得到点(0,b+m),向下平移m个单位得到点(0,b-m),向左平移m个单位得到点(0-m,b),向右平移m个单位得到点(0+m,b),直线y =kx+b平移后斜率不变仍然是k,设出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kx+h,把平移后得到的点的坐标带入这个解析式求出h,就可以求出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下面我们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反馈知识的应用: 例1:把直线y=2x-1向右平移1个单位,求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分析:y=2x-1经过点(0,-1),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1,-1)。平移后斜率不变,即k=2,所以可以设出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2x+h,再将点(1,-1)代入求出解析式中的h,就可以求出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解:设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2x+h 点(0,-1)在y=2x-1上,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1,-1), 将点(1,-1)代入y=2x+h中得: -1=2×1+h h=-3 所以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2x-3 例2:把直线y=2x-1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求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分析:点(0,-1)在直线y=2x-1上,当直线向上平移3个单位,点变为(0,-1+3),即为(0 , 2 );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点(0,2)变为点(0+1,2),即点变为(1 , 2 )。设出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kx+h,根据斜率k=2不变,以及点(1 , 2 )就可以求出h,从而就可以求出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解:设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2x+h.

高中数学_正弦型函数图象变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看: ①学生已经具备的:(1)正弦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规律(2)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函数 图象 的平移,有“左加右减”这样一些粗略的关于图象平移的认识,对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已具备了初步认识,具备将“数”与“形”相结合及转化的意识。但对于本节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三个参数变化对正弦型函数图像的影响,还要研究正弦型函数图像变换规律以及变形应用,知识密度较大,理解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②学生所缺乏的:(1)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2)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有 待提 高。 从学习情感方面看: 高一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探求真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意识较强,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从学习能力上看: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由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总结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尽管思维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三角函数图象变换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想方法有待继续培养、提高、完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解难点,逐一突破。针对上述情况,在教学中,我注意面向全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利用几 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 sin() y A x ω? =+中的,ω?均是针对x而言的,其他因 素暂时不考虑,帮助学生从形的角度更好的理解变换规律。并逐步学会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扬钻研精神、勇于探索创新。 【效果分析】 这是一节新授课,从课前准备、课堂气氛、课后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基本上能掌握

17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几何变换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 图像性质 【培优练习】 1.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函数:①y=﹣x ﹣1,①y=x+1,①y=﹣x+1,①y=﹣2(x+1)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点(﹣1,0)的是①和① B . 交点在y 轴上的是①和① C . 相互平行的是①和① D . 关于x 轴对称的是①和① 2. 如果点P(a ,b)关于x 轴的对称点p’在第三象限,那么直线y=ax+b 的图像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 一次函数y=ax+b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化简|a+b|﹣|a ﹣b|的结果是( ) A . 2a B . ﹣2a C . 2b D . ﹣2b 4. 函数y=kx+|k| (k≠0)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

5. 作函数y 1=﹣x+4,y 2=3x ﹣4的图象如图,若y 1>y 2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 x≤2 B . x <2 C . x >2 D . x≥2 6. 一次函数y 1=kx+b 与y 2=x+a 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 <0;①a >0;①当x >2时,y 2>y 1,其 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7. 下列图象中,不可能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y=mx ﹣(m ﹣3)的图象的是( ) A . B . C . D . 8. 设直线kx+(k+1)y ﹣1=0与坐标轴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 k ,则S 1+S 2+…+S 2008= .

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

. 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 函数的图象变换是高考中的考查热点之一,常见变换有以下3种: 一、平移变换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x设f(x)例1 (1)y=f(x),y=f(x+1)和y=f(x-1)的图象,并观察三个函数图象的关系; (2)y=f(x),y=f(x)+1和y=f(x)-1的图象,并观察三个函数图象的关系.解(1)如图 (2)如图

点评观察图象得: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小结:

二、对称变换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图)-xy=f(x+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f()和x例2设f(x)=象的关系.1的图象如图所示.=-x+x与y=f(-)+y解画出=f(x)=x1 由图象可得函数y=x+1与y=-x+1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点评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三、翻折变换 例3 设f(x)=x+1,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画出y=f(x)和y=|f(x)|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1 / 6

. 图象的关系. 解y=f(x)的图象如图1所示,y=|f(x)|的图象如图2所 示. 点评要得到y=|f(x)|的图象,把y=f(x)的图象中x轴下方图象翻折到x轴上方,其余部分不变.例4 设f(x)=x+1,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画出y=f(x)和y=f(|x|)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 解如下图所 示. 点评要得到y=f(|x|)的图象,先把y=f(x)图象在y轴左方的部分去掉,然后把y轴右边的对称图象补到左方即可. 小结: 保留x轴上方图象y?f(x)????????y=|f(x)|. 将x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保留y轴右侧图象y?f(x)?????????y=f(|x|). 并作其关于y轴对称的图象如图:

三角函数图像变换教学设计

§5 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在情境教学设计中,创立了课堂教学八步骤: (1)创设情境(2)提出问题(3)学生探究(4)构建知识 (5)变式练习(6)归纳概括(7)能力训练(8)评估学习 数学情境设计实验案例 《函数y=Asin的图象》教学设计 模块名称:数学新课程必修4 (苏教版) 一课时 一、设计思想: 按照新课程理念,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动画效果的展示形成对视觉的强刺激,把通常惯用的语言描述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理解掌握。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学习环境的设计,通过几何画板创设动态直观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能通过变换和五点法作出函数y=Asin的图像,理解函数y=Asin(A>0, ω>0)的性质及它与y=sinx的图象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三种基本变换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正弦函数的性质,y=Asin的图像变换是函数图像变换的综合,充分体现利用数形结合研究函数解决问题的思想,对前面的基础和知识有很好的小结作用,这种函数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应用比较广泛,有实际生活背景,它能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理论保证。同时,本课的教材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能力的重要素材。 教学重点:掌握函数y=Asin的图像和变换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y=Asin的实际意义,会用“五点法”画出函数y=Asin的简图。会用计算机画图,观察并研究参数,进一步明确 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2)能由正弦曲线通过平移、伸缩变换得到y=Asin的图象。 (3)教学过程中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的数学思想。 2 能力目标: (1)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让学生经历列表、描点、连线成图的作图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整体与局部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归纳、发现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函数图像的四种变换形式

函数图像的四种变换 1.平移变换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 ) (a x f y x f y+ = ?→ ? =沿x轴左移a个单位; ) ( ) (a x f y x f y- = ?→ ? =沿x轴右移a个单位; a x f y x f y+ = ?→ ? =) ( ) (沿y轴上移a个单位; a x f y x f y- = ?→ ? =) ( ) (沿y轴下移a个单位。 2.对称变换 同一个函数求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则求中点或中心。 两个函数求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则求交点。 (1)对称变换 ①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0(y轴)对称。 ②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y=0(x轴)对称。 ③函数) (a x f y+ =与) (x b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 2a b x - =对称 (2)中心对称 ①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 =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②函数) (x f y=与函数) 2( 2x a f y b- = -的图像关于点(a,b)对称。 3伸缩变换 (1)) (x af y=的图像,可以将) (x f y=的图像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a<1)到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 (2)) (ax f y=(a>0)的图像,可以将) (x f y=的横坐标伸长(01)到原来的1/a倍,纵坐标不变。

4.翻折变换 (1)形如)(x f y =,将函数)(x f 的图像在x 轴下方的部分翻到x 轴上方,去掉原来x 轴下方的部分,保留原来在x 轴上方的部分。 (2)形如)(y x f =,将函数)(x f 在y 轴右边的部分沿y 轴翻到y 轴左边并替代原来y 轴左边部分,并保留)(x f y 轴左边部分,为)(y x f =的图像。 习题:①做出32y 2++=)(x 的图像 ②做出3+=x y 的图像

函数图像的三种变换

函数图像的三种变换 函数在中学数学及大学数学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函数思想是解决函数问题的理论源泉; 函数的性质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基础,而函数的图象则是函数性质的具体的直观的反应。在高中阶段函数图象的变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 、平移变换 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表现在函数图象的形状不变,只是函数图象的相对位置在变化,其平移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 1、 沿水平方向左右平行移动 比如函数)(x f y =与函数)0)((>-=a a x f y ,由于两函数的对应法则相同,x a x 与-取值范围一样,函数的值域一样。以上三条决定了函数的形状相同,只是函数的图象在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不同,如何将函数)(x f y =的图象水平移动才能得到函数)0)((>-=a a x f y 的图象呢?因为对于函数)(x f y =上的任意一点(11,y x ),在)(a x f y -=上对应的点为),(11y a x +,因此若将)(x f y =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a a x f y 的图象。同样,将)(x f y =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a a x f y 的图象。 2、沿竖直方向上下平行移动 比如函数)(x f y =与函数)0()(>+=b b x f y ,由于函数)(x f y =函数)0)((>=-b x f b y 中函数y 与b y -的对应法则相同,定义域和值域一样,因此两函数形状相同,如何将函数)(x f y =的图象上下移动得到函数)(x f b y =-的图象呢?因为对于函数)(x f y =上的任意一点(11,y x ),在)0)((>=-b x f b y 上对应的点为),(11b y x +,因此若将)(x f y =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b x f b y 的图象。同样,将)(x f y =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b x f b y 的图象。 函数图象的平移变化可以概括地总结为: (1)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b 个单位即可。 (2)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b 个单位即可。 (3)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b 个单位即可。 (4)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b 个单位即可。 函数图象的平移的实质是有变量本身变化情况所决定的。 3、例题讲解 例1. 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 A.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C.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分析 把函数 x y 2=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然后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就得到函数123-=-x y 的图象。 故,本题选A 例2 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1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 (B ) (C ) (D ) 分析 把已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 即把其中自变量换成,得.

函数y=Asin(wx+φ)的图象 精品教案

1.5函数y=Asin(ωx+?)的图象教学设计 福州金山中学 数学组 林继枫 一.教学构想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高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呈现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得费劲、收效又小的困境,本节课拟在(DIS )网络实验室进行,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A 版数学必修4第一章第五节《函数()?ω+=x A y sin 的图象》,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生活生产实际中常见的函数类型: ()?ω+=x A y sin 函数的图象.本节内容从一个物理问题引入,根据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通过参数赋 值,从具体函数的讨论开始,把从函数x y sin =的图象到函数()?ω+=x A y sin 的图象的变换过程,分解为先分别考察参数A 、、ω?对函数图象的影响,然后整合为对()?ω+=x A y sin 的整体考察.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揭示由正弦曲线x y sin =如何得到函数 sin()y A x ω?=+的图象.这样借助具 体函数图象的变化,领会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同时还力图向学生展示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形成体系,对于进一步探索、研究其他数学问题有很强的启发与示范作用. 三.学情分析 函数 sin()y A x ω?=+的图象是三角函数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节内容将三角函数的知识作了 进一步的整合,对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 从学生的知能状况来看,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知识储备上已具备学习本节课程的条件.虽然我们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能力较差,但对数学的学习还是比较重视,也肯学. 从本课的学习内容来看,属于探究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充分借助计算机,在几何画板软件的支持下,探究参数A 、、ω?对函数sin()y A x ω?=+图象变化,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演示,揭示由 正弦曲线x y sin =如何得到函数 sin()y A x ω?=+的图象,通过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适时

函数的图象变换(1)教学设计

函数的图象变换(1)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函数图象变换在教材中虽然没有用具体的一节内容来讲解,但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图象的平移和对称,已经知道“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同时,从开始讲函数时图象的变换我们就已经有所涉及,如教材1.2.2例5的翻折变换、教材2.1.2指数函数的对称变换等等,函数图象变换是均匀的分布在教材的每一节中的。在第二章结束后再集中讲解实际上是为第三章的内容做准备,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在初中已经对图象的平移和对称进行了学习。其次,在第一、二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和一些基本初等函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在之前的练习中已经有所涉及。此时来学习函数的图象变换,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已经不存在问题了。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平移变换、翻折变换的含义,能够根据函数的平移、翻折变换画出某些特殊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解决问题。; ②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情猜想、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4、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函数的平移变换、翻折变换的含义;特殊函数图象的画法; ②教学难点:函数的左右平移变换;特殊函数图象的画法; 二、学法指导 1、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导; 2、数形结合:直观感知、动手操作、比较分析、归纳概括; 3、特殊到一般:由特殊函数的图象变换到任意函数图象变换;

4、一般到特殊:由一般的任意函数的图象变换来解决某些特殊函数的变换。 三、教具准备 1、多媒体:提前安好WPS 、希沃授课助手、几何画板、投影设备等; 2、作图工具准备:三角板; 3、学案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目标: 1、理解函数的平移变换和翻折变换的含义; 2、能够根据函数的平移、翻折变换画出某些特殊函数的图象; 3、能够合理的利用函数的平移变换和翻折变换来解决函数问题。 (二)复习旧知,联系新知: 在初中,同学们已经学习过图象的平移和对称,但是在初中我们主要是从图象的性质即“形”来分析的,今天我们将从“数”上来进行分析。 (三)引出问题: 【合作探究1】观察函数2)(x x f =图象的变化过程(PPT )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函数2)(x x f =可以怎样平移得到函数()2 1)1(+=+x x f ? 问题2:函数2)(x x f =可以怎样平移得到函数()2 2)2(-=-x x f ? 问题3:函数2)(x x f =可以怎样平移得到函数11)(2 -=-x x f ? 问题4:函数2)(x x f =可以怎样平移得到函数22)(2+=+x x f ? 以上过程采用几何画板动态的让学生感受,然后在进行解析式上的分析 (四)得出结论: 【小结1】 (1)y =f (x )???????→?>个单位轴向左平移沿)0(a a x (2)y =f (x ) ???????→?>个单位轴向右平移沿)0(a a x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对称.doc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对称求一次函数图像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后的解析式是一类重要题型,同学们在做时经常做错,下面我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抓住对称点的坐标解决问题。 知识点: 1、与直线y=kx+b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l,每个点与它的对应点都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设l上任一点的坐标为(x,y),则(x, -y)应当在直线y=kx+b上,于是有-y=kx+b,即l:y=-kx-b。 2、与直线y=kx+b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l,每个点与它的对应点都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设l上任一点的坐标为(x,y),则(-x, y)应当在直线y=kx+b上,于是有y=-kx+b,即l:y=-kx+b。下面我们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反馈知识的应用: 例:已知直线y=2x+6.分别求与直线y=2x+6关于x轴,y轴和直线x=5对称的直线l的解析式。 分析:关于x轴对称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某条直线(垂直坐标轴)对称时,则相关点 解:1、关于x轴对称 设点(x , y )在直线l上,则点(x , -y )在直线y=2x+6上。 即:-y=2x+6 y=-2x-6 所以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6. 关于直线对称。 2、关于y轴对称 设点(x,y)在直线l上,则点(-x,y)在直线y=2x+6上。 即:y=2(-x) +6 y=-2x+6 所以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6.

3、关于直线x=5对称(作图) 由图可知:AB=BC则C点横坐标:-x+5+5=-x+10 所以点C (-x+10, y) 设点(x,y)在直线l上, 则点(-x+10, y)在直线y=2x+6上。 即:y=2(-x+10)+6 y=-2x+26 所以关于直线x=5对称的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26. 总结:根据对称求直线的解析式关键在找对称的坐标点。 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某条直线(垂直对称轴)对称,可见例题 中分析的方法去求对称点。 练习:1、和直线y=5x-3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为,和直线y=-x-2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为。 2、已知直线y=kx+b与直线y= -2x+8关于y轴对称, 求k、b的值。 答案:1、y=-5x-3;y=x+2 分析:设点(x,y)在直线上,则点(-x,y)在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y=5x-3上,所以直线为y=-5x-3;设点(x,y)在直线上,则点(x,-y)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