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次函数与图形变换

一次函数与图形变换

一次函数与图形变换
一次函数与图形变换

一次函数与图形变换(含答案)

1.(2011?苏州)如图,巳知A点坐标为(5,0),直线y=x+b(b>0)与y轴交于点B,连接AB,∠α=75°,则b 的值为()A.3 B. C.4 D.

1 2 3

2.(2013?重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y=x上一点P(1,1),C为y轴上一点,连接PC,线段PC 绕点P顺时针旋转90°至线段PD,过点D作直线AB⊥x轴,垂足为B,直线AB与直线y=x交于点A,且BD=2AD,连接CD,直线CD与直线y=x交于点Q,则点Q的坐标为.

3.(2013?湖州)如图,已知点A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2的一个定点,AC⊥x轴于点M,交直线y=﹣x于点N.若点P是线段ON上的一个动点,∠APB=30°,BA⊥PA,则点P在线段ON上运动时,A点不变,B点随之运动.求当点P从点O运动到点N时,点B运动的路径长是.

4.(2013?义乌市)如图,直线l1⊥x轴于点A(2,0),点B是直线l1上的动点.直线l2:y=x+1交l1于点C,过点B作直线l3垂直于l2,垂足为D,过点O,B的直线l4交l2于点E,当直线l1,l2,l3能围成三角形时,设该三角形面积为S1,当直线l2,l3,l4能围成三角形时,设该三角形面积为S2.

(1)若点B在线段AC上,且S1=S2,则B点坐标为;

(2)若点B在直线l1上,且S2=S1,则∠BOA的度数为.

4 5

5.(2011?深圳)如图,△ABC的内心在y轴上,点C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是(0,2),直线AC的解析式为,则tanA的值是.

6.(2011?攀枝花)如图,已知直线l1:与直线l2:y=﹣2x+16相交于点C,直线l1、l2分别交x轴于A、

B两点,矩形DEFG的顶点D、E分别在l1、l2上,顶点F、G都在x轴上,且点G与B点重合,那么S矩形DEFG:S△ABC=.

6 7

7.(2007?南平)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在OB上,若将△ABC沿AC折叠,

使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D处,则点C的坐标是.

8.(2015?黑龙江)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在坐标轴上,△ODE是△OC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D在x轴上,直线BD交y轴于点F,交OE于点H,线段BC、OC的长是方程x2﹣6x+8=0的两个根,且OC>BC.

(1)求直线BD的解析式;

(2)求△OFH的面积;

(3)点M在坐标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D、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2014?新疆)如图,直线y=﹣x+8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

的速度沿AO方向向点O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3).

(1)写出A,B两点的坐标;

(2)设△AQP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t为何值时,△AQP的面积最大?

(3)当t为何值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

10.(2013?泉州)如图,直线y=﹣x+2分别与x、y轴交于点B、C,点A(﹣2,0),P是直线BC上的动点.(1)求∠ABC的大小;

(2)求点P的坐标,使∠APO=30°;

(3)在坐标平面内,平移直线BC,试探索:当BC在不同位置时,使∠APO=30°的点P的个数是否保持不变?若不变,指出点P的个数有几个?若改变,指出点P的个数情况,并简要说明理由.

11.(2013?牡丹江)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对角线AC=12,tan∠ACO=,

(1)求B、C两点的坐标;

(2)把矩形沿直线DE对折使点C落在点A处,DE与AC相交于点F,求直线DE的解析式;

(3)若点M在直线DE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O、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2010?双流县)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4,0),(0,3).

(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点C在线段OA上,沿BC将△OBC翻折,O点恰好落在AB上的D处,求直线BC的表达式.

13.(2011?黑龙江)如图,直线AB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且OA、OB的长分别为方程x2﹣6x+8=0的两个根(OA<OB),点C在y轴上,且OA:AC=2:5,直线CD垂直于直线AB于点P,交x轴于点D.

(1)求出点A、点B的坐标.

(2)请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

(3)若点M为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使以点B、P、D、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2013?济南)如图,点A的坐标是(﹣2,0),点B的坐标是(6,0),点C在第一象限内且△OBC为等边三角形,直线BC交y轴于点D,过点A作直线AE⊥BD,垂足为E,交OC于点F.

(1)求直线BD的函数表达式;

(2)求线段OF的长;

(3)连接BF,OE,试判断线段BF和O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

1.(2011?苏州)如图,巳知A点坐标为(5,0),直线y=x+b(b>0)与y轴交于点B,连接AB,∠α=75°,则b 的值为()

A.3 B. C.4 D.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综合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三角函数求出点B的坐标,代入直线y=x+b(b>0),即可求得b的值.

【解答】解:由直线y=x+b(b>0),可知∠1=45°,

∵∠α=75°,

∴∠ABO=180°﹣45°﹣75°=60°,

∴OB=OA÷tan∠ABO=.

∴点B的坐标为(0,),

∴b=.

故选:B.

【点评】本题灵活考查了一次函数点的坐标的求法和三角函数的知识,注意直线y=x+b(b>0)与x轴的夹角为45°.

二.填空题(共6小题)

2.(2013?重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y=x上一点P(1,1),C为y轴上一点,连接PC,线段PC 绕点P顺时针旋转90°至线段PD,过点D作直线AB⊥x轴,垂足为B,直线AB与直线y=x交于点A,且BD=2AD,

连接CD,直线CD与直线y=x交于点Q,则点Q的坐标为(,).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过P作MN⊥y轴,交y轴于M,交AB于N,过D作DH⊥y轴,交y轴于H,∠CMP=∠DNP=∠CPD=90°,求出∠MCP=∠DPN,证△MCP≌△NPD,推出DN=PM,PN=CM,设AD=a,求出DN=2a﹣1,得出2a﹣1=1,求出a=1,得出D的坐标,在Rt△DNP中,由勾股定理求出PC=PD=,在Rt△MCP中,由勾股定理求出CM=2,得出C的坐标,设直线CD的解析式是y=kx+3,把D(3,2)代入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解由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

【解答】解:

过P作MN⊥y轴,交y轴于M,交AB于N,过D作DH⊥y轴,交y轴于H,

∠CMP=∠DNP=∠CPD=90°,

∴∠MCP+∠CPM=90°,∠MPC+∠DPN=90°,

∴∠MCP=∠DPN,

∵P(1,1),

∴OM=BN=1,PM=1,

在△MCP和△NPD中

∴△MCP≌△NPD(AAS),

∴DN=PM,PN=CM,

∵BD=2AD,

∴设AD=a,BD=2a,

∵P(1,1),

∴DN=2a﹣1,

则2a﹣1=1,

a=1,即BD=2.

∵直线y=x,

∴AB=OB=3,

在Rt△DNP中,由勾股定理得:PC=PD==,

在Rt△MCP中,由勾股定理得:CM==2,

则C的坐标是(0,3),

设直线CD的解析式是y=kx+3,

把D(3,2)代入得:k=﹣,

即直线CD的解析式是y=﹣x+3,

即方程组得:,

即Q的坐标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方程组,勾股定理,旋转的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

3.(2013?湖州)如图,已知点A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2的一个定点,AC⊥x轴于点M,交直线y=﹣x于点N.若点P是线段ON上的一个动点,∠APB=30°,BA⊥PA,则点P在线段ON上运动时,A点不变,B点随之运动.求

当点P从点O运动到点N时,点B运动的路径长是.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1)首先,需要证明线段B0B n就是点B运动的路径(或轨迹),如答图②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可以证明;

(2)其次,如答图①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AB0B n∽△AON,求出线段B0B n的长度,即点B运动的路径长.【解答】解:由题意可知,OM=,点N在直线y=﹣x上,AC⊥x轴于点M,则△O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N=OM=×=.

如答图①所示,设动点P在O点(起点)时,点B的位置为B0,动点P在N点(终点)时,点B的位置为B n,连接B0B n

∵AO⊥AB0,AN⊥AB n,∴∠OAC=∠B0AB n,

又∵AB0=AO?tan30°,AB n=AN?tan30°,∴AB0:AO=AB n:AN=tan30°(此处也可用30°角的Rt△三边长的关系来求得),

∴△AB0B n∽△AON,且相似比为tan30°,

∴B0B n=ON?tan30°=×=.

现在来证明线段B0B n就是点B运动的路径(或轨迹).

如答图②所示,当点P运动至ON上的任一点时,设其对应的点B为B i,连接AP,AB i,B0B i

∵AO⊥AB0,AP⊥AB i,∴∠OAP=∠B0AB i,

又∵AB0=AO?tan30°,AB i=AP?tan30°,∴AB0:AO=AB i:AP,

∴△AB0B i∽△AOP,∴∠AB0B i=∠AOP.

又∵△AB0B n∽△AON,∴∠AB0B n=∠AOP,

∴∠AB0B i=∠AB0B n,

∴点B i在线段B0B n上,即线段B0B n就是点B运动的路径(或轨迹).

综上所述,点B运动的路径(或轨迹)是线段B0B n,其长度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坐标平面内由相似关系确定的点的运动轨迹,难度很大.本题的要点有两个:首先,确定点B的运动路径是本题的核心,这要求考生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由相似关系求出点B运动路径的长度,可以大幅简化计算,避免陷入坐标关系的复杂运算之中.

4.(2013?义乌市)如图,直线l1⊥x轴于点A(2,0),点B是直线l1上的动点.直线l2:y=x+1交l1于点C,过点B作直线l3垂直于l2,垂足为D,过点O,B的直线l4交l2于点E,当直线l1,l2,l3能围成三角形时,设该三角形面积为S1,当直线l2,l3,l4能围成三角形时,设该三角形面积为S2.

(1)若点B在线段AC上,且S1=S2,则B点坐标为(2,0);

(2)若点B在直线l1上,且S2=S1,则∠BOA的度数为15°或75°.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1)设B的坐标是(2,m),则△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表示出S1,求得直线l1的解析式,解方程组即可求得E的坐标,则S2的值即可求得,根据S1=S2,即可得到一个关于m的方程从而求得m的值;

(2)分类讨论,根据S2=S1,即可得到一个关于m的方程从而求得m的值,根据勾股定理,求得角的度数.【解答】解:(1)设B的坐标是(2,m),

∵直线l2:y=x+1交l1于点C,

∴∠ACE=45°,

∴△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C=|3﹣m|,

则BD=CD=BC=|3﹣m|,

S1=×(|3﹣m|)2=(3﹣m)2.

设直线l4的解析式是y=kx,过点B,

则2k=m,解得:k=,

则直线l4的解析式是y=x.

根据题意得:,解得:,

则E的坐标是(,).

S△BCE=BC?||=|3﹣m|?||=.

∴S2=S△BCE﹣S1=﹣(3﹣m)2.当S1=S2时,﹣(3﹣m)2=(3﹣m)2.

解得:m1=4或m2=0,

易得点C坐标为(2,3),即AC=3,

∵点B在线段AC上,

∴m1=4不合题意舍去,

则B的坐标是(2,0);

(2)分三种情况:

①当点B在线段AC上时

当S2=S1时,﹣(3﹣m)2=(3﹣m)2.

解得:m=4﹣2或2(不在线段AC上,舍去),或m=3(l2和l4重合,舍去).

则AB=4﹣2.

在OA上取点F,使OF=BF,连接BF,设OF=BF=x.

则AF=2﹣x,根据勾股定理,,

解得:,

∴sin∠BFA=,

∴∠BFA=30°,

∴∠BOA=15°;

②当点B在AC延长线上时,

此时,

当S2=S1时,得:,

解得符合题意有:AB=4+2.

在AB上取点G,使BG=OG,连接OG,设BG=OG=x,

则AG=4+2﹣x.根据勾股定理,得,

解得:x=4,

∴sin∠OGA=,

∴∠OGA=30°,

∴∠OBA=15°,

∴∠BOA=75°;

③当点B在CA延长线上时

此时,,

当S2=S1时,得:,

解得:m=3(l2和l4重合,舍去),

∴此时满足条件的点B不存在,

综上所述,∠BOA的度数为15°或75°.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正确表示出S2是关键.

5.(2011?深圳)如图,△ABC的内心在y轴上,点C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是(0,2),直线AC的解析

式为,则tanA的值是.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心的特点知∠ABO=∠CBO,根据点C、点B的坐标得出OB=OC,∠OBC=45°,∠ABC=90°可知△ABC为直角三角形,BC=2,然后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勾股定理得出点A坐标,从而得出AB,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三角形内心的特点知∠ABO=∠CBO,

∵已知点C、点B的坐标,

∴OB=OC,∠OBC=45°,∠ABC=90°可知△ABC为直角三角形,BC=2,

∵点A在直线AC上,设A点坐标为(x,x﹣1),

根据两点距离公式可得:

AB2=x2+,

AC2=(x﹣2)2+,

在Rt△ABC中,

AB2+BC2=AC2,

解得:x=﹣6,y=﹣4,

∴AB=6,

∴tanA===.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心的特点,两点间距离公式、勾股定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6.(2011?攀枝花)如图,已知直线l1:与直线l2:y=﹣2x+16相交于点C,直线l1、l2分别交x轴于A、

B两点,矩形DEFG的顶点D、E分别在l1、l2上,顶点F、G都在x轴上,且点G与B点重合,那么S矩形DEFG:S△ABC=8:9.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把y=0代入l1解析式求出x的值便可求出点A的坐标.令x=0代入l2的解析式求出点B的坐标.然后可求出AB的长.联立方程组可求出交点C的坐标,继而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再利用x D=x B=8易求D点坐标.又已知y E=y D=8可求出E点坐标.故可求出DE,EF的长,即可得出矩形面积.

【解答】解:由x+=0,得x=﹣4.

∴A点坐标为(﹣4,0),

由﹣2x+16=0,得x=8.

∴B点坐标为(8,0),

∴AB=8﹣(﹣4)=12.

由,解得,

∴C点的坐标为(5,6),

∴S△ABC=AB?C=×12×6=36.

∵点D在l1上且x D=x B=8,

∴y D=×8+=8,

∴D点坐标为(8,8),

又∵点E在l2上且y E=y D=8,

∴﹣2x E+16=8,

∴x E=4,

∴E点坐标为(4,8),

∴DE=8﹣4=4,EF=8.

∴矩形面积为:4×8=32,

∴S矩形DEFG:S△ABC=32:36=8:9.

故答案为:8:9.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交点坐标求法以及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分别求出C,D两点的坐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2007?南平)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在OB上,若将△ABC沿AC折叠,

使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D处,则点C的坐标是(0,1.5).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利用三角形全等性质.

【解答】解:由题意得:A(﹣3,0),B(0,4);

∴OA=3,OB=4.那么可得AB=5.

易得△ABC≌△ADC,∴AD=AB=5,∴OD=AD﹣OA=2.

设OC为x.那么BC=CD=4﹣x.那么x2+22=(4﹣x)2,

解得x=1.5,

∴C(0,1.5).

【点评】本题用到的知识点为:翻折前后的三角形全等.

三.解答题(共7小题)

8.(2015?黑龙江)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在坐标轴上,△ODE是△OC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D在x轴上,直线BD交y轴于点F,交OE于点H,线段BC、OC的长是方程x2﹣6x+8=0的两个根,且OC>BC.

(1)求直线BD的解析式;

(2)求△OFH的面积;

(3)点M在坐标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D、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1)解方程可求得OC、BC的长,可求得B、D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BD的解析式;(2)可求得E点坐标,求出直线OE的解析式,联立直线BD、OE解析式可求得H点的横坐标,可求得△OFH的面积;

(3)当△MFD为直角三角形时,可找到满足条件的点N,分∠MFD=90°、∠MDF=90°和∠FMD=90°三种情况,分别求得M点的坐标,可分别求得矩形对角线的交点坐标,再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可求得N点坐标.

【解答】解:

(1)解方程x2﹣6x+8=0可得x=2或x=4,

∵BC、OC的长是方程x2﹣6x+8=0的两个根,且OC>BC,

∴BC=2,OC=4,

∴B(﹣2,4),

∵△ODE是△OC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

∴OD=OC=4,DE=BC=2,

∴D(4,0),

设直线BD解析式为y=kx+b,

把B、D坐标代入可得,解得,

∴直线BD的解析式为y=﹣x+;

(2)由(1)可知E(4,2),

设直线OE解析式为y=mx,

把E点坐标代入可求得m=,

∴直线OE解析式为y=x,

令﹣x+=x,解得x=,

∴H点到y轴的距离为,

又由(1)可得F(0,),

∴OF=,

∴S△OFH=××=;

(3)∵以点D、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

∴△DFM为直角三角形,

①当∠MFD=90°时,则M只能在x轴上,连接FN交MD于点G,如图1,

由(2)可知OF=,OD=4,

则有△MOF∽△FOD,

∴=,即=,解得OM=,

∴M(﹣,0),且D(4,0),

∴G(,0),

设N点坐标为(x,y),则=,=0,

解得x=,y=﹣,此时N点坐标为(,﹣);

②当∠MDF=90°时,则M只能在y轴上,连接DN交MF于点G,如图2,

则有△FOD∽△DOM,

∴=,即=,解得OM=6,

∴M(0,﹣6),且F(0,),

∴MG=MF=,则OG=OM﹣MG=6﹣=,

∴G(0,﹣),

设N点坐标为(x,y),则=0,=﹣,

解得x=﹣4,y=﹣,此时N(﹣4,﹣);

③当∠FMD=90°时,则可知M点为O点,如图3,

∵四边形MFND为矩形,

∴NF=OD=4,ND=OF=,

可求得N(4,);

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N点,其坐标为(,﹣)或(﹣4,﹣)或(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旋转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在(1)中求得B、D坐标是解题的关键,在(2)中联立两直线求得H点的横坐标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确定出M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基础,难度适中.

9.(2014?新疆)如图,直线y=﹣x+8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

的速度沿AO方向向点O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3).

(1)写出A,B两点的坐标;

(2)设△AQP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t为何值时,△AQP的面积最大?

(3)当t为何值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1)分别令y=0,x=0求解即可得到点A、B的坐标;

(2)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然后表示出AP、AQ,再利用∠OAB的正弦求出点Q到AP的距离,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3)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分∠APQ=90°和∠AQP=90°两种情况,利用∠OAB的余弦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令y=0,则﹣x+8=0,

解得x=6,

x=0时,y=y=8,

∴OA=6,OB=8,

∴点A(6,0),B(0,8);

(2)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10,

∵点P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点Q的速度是每秒1个单位,

∴AP=2t,

AQ=AB﹣BQ=10﹣t,

∴点Q到AP的距离为AQ?sin∠OAB=(10﹣t)×=(10﹣t),

∴△AQP的面积S=×2t×(10﹣t)=﹣(t2﹣10t)=﹣(t﹣5)2+20,

∵﹣<0,0<t≤3,

∴当t=3时,△AQP的面积最大,S最大=﹣(3﹣5)2+20=;

(3)若∠APQ=90°,则cos∠OAB=,

∴=,

解得t=,

若∠AQP=90°,则cos∠OAB=,

∴=,

解得t=,

∵0<t≤3,

∴t的值为,

此时,OP=6﹣2×=,

PQ=AP?tan∠OAB=(2×)×=,

∴点Q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t=秒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相似,此时点Q的坐标为(,).

【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法,三角形的面积,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2)要注意根据t的取值范围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最大值,(3)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

10.(2013?泉州)如图,直线y=﹣x+2分别与x、y轴交于点B、C,点A(﹣2,0),P是直线BC上的动点.(1)求∠ABC的大小;

(2)求点P的坐标,使∠APO=30°;

(3)在坐标平面内,平移直线BC,试探索:当BC在不同位置时,使∠APO=30°的点P的个数是否保持不变?若不变,指出点P的个数有几个?若改变,指出点P的个数情况,并简要说明理由.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1)求得B、C的坐标,在直角△BOC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解;

(2)取AC中点Q,以点Q为圆心,2为半径长画圆⊙Q,⊙Q与直线BC的两个交点,即为所求;

(3)当BC在不同位置时,点P的个数会发生改变,使∠APO=30°的点P的个数情况有四种:1个、2个、3个、4个.如答图2所示.

【解答】解:(1)在y=﹣x+2中,令x=0,得y=2;

令y=0,得x=2,

∴C(0,2),B(2,0),

∴OC=2,OB=2.

tan∠ABC===,

∴∠ABC=60°.

(2)如答图1所示,连接AC.

由(1)知∠ABC=60°,∴BC=2OB=4.

又∵AB=4,∴AB=BC,

∴△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4.

取AC中点Q,以点Q为圆心,2为半径长画圆,与直线BC交于点P1,P2.

∵QP1=2,QO=2,∴点P1与点C重合,且⊙Q经过点O.

∴P1(0,2).

∵QA=QO,∠CAB=60°,∴△AOQ为等边三角形.

∴在⊙Q中,AO所对的圆心角∠OQA=60°,

由圆周角定理可知,AO所对的圆周角∠APO=30°,故点P1、P2符合条件.

∵QC=QP2,∠ACB=60°,∴△P2QC为等边三角形.∴P2C=QP=2,∴点P2为BC的中点.

∵B(2,0),C(0,2),∴P2(1,).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为(0,2),(1,).

(3)当BC在不同位置时,点P的个数会发生改变,使∠APO=30°的点P的个数情况有五种:0个、1个、2个、3个、4个.

如答图2所示,

以AO为弦,AO所对的圆心角等于60°的圆共有2个,记为⊙Q,⊙Q′,点Q,Q′关于x轴对称.

∵直线BC与⊙Q,⊙Q′的公共点P都满足∠APO=∠AQO=∠AQ′O=30°,

∴点P的个数情况:

ⅰ)有1个:直线BC 只与⊙Q'(或⊙Q)相切;

ⅱ)有2个:直线BC只与⊙Q'(或⊙Q)相交,或直线BC与AO 相交(包括A,O两点);

ⅲ)有3个:直线BC 与⊙Q'(或⊙Q )相切,同时BC与⊙Q(或⊙Q')相交;

ⅳ)有4个:直线BC同时与⊙Q、⊙Q'都相交,同时直线BC 不与AO相交,且BC不过两圆的交点.

【点评】本题是代数几何综合题,考查了坐标平面内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在于第(3)问,所涉及的情形较多,容易遗漏.

11.(2013?牡丹江)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对角线AC=12,tan∠ACO=,

(1)求B、C两点的坐标;

(2)把矩形沿直线DE对折使点C落在点A处,DE与AC相交于点F,求直线DE的解析式;

(3)若点M在直线DE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O、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1)利用三角函数求得OA以及OC的长度,则C、B的坐标即可得到;

(2)直线DE是AC的中垂线,利用待定系数法以及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关系即可求得DE的解析式;

(3)分当FM是菱形的边和当OF是对角线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得N的坐标.

【解答】解:(1)在直角△OAC中,tan∠ACO==,

∴设OA=x,则OC=3x,

根据勾股定理得:(3x)2+(x)2=AC2,

即9x2+3x2=144,

解得:x=2.

故C的坐标是:(6,0),B的坐标是(6,6);

(2)直线AC的斜率是:﹣=﹣,

则直线DE的斜率是:.

F是AC的中点,则F的坐标是(3,3),设直线DE的解析式是y=x+b,则9+b=3,解得:b=﹣6,

则直线DE的解析式是:y=x﹣6;

(3)OF=AC=6,

∵直线DE的斜率是:.

∴DE与x轴夹角是60°,

当FM是菱形的边时(如图1),ON∥FM,

则∠NOC=60°或120°.

当∠NOC=60°时,过N作NG⊥y轴,则NG=ON?sin30°=6×=3,

OG=ON?cos30°=6×=3,则N的坐标是(3,3);

当∠NOC=120°时,与当∠NOC=60°时关于原点对称,则坐标是(﹣3,﹣3);当OF是对角线时(如图2),MN关于OF对称.

∵F的坐标是(3,3),

∴∠FOD=∠NOF=30°,

在直角△ONH中,OH=OF=3,ON===2.

作NL⊥y轴于点L.

在直角△ONL中,∠NOL=30°,

则NL=ON=,

OL=ON?cos30°=2×=3.

故N的坐标是(,3).

当DE与y轴的交点时M,这个时候N在第四象限,

此时点的坐标为:(3,﹣3).

则N的坐标是:(3,﹣3)或(3,3)或(﹣3,﹣3)或(,3).

八年级数学辅导: 一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

平移,对称,旋转 一次函数图象的几何变换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经过平移后的函数表达式求解方法. 2.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简单的旋转、对称的等几何变换后的表达式. 3.培养学生的位置感和推理能力. 【重难点】 重点:求一次函数平移变换后的表达式. 难点:由坐标系中不同的函数图象求相关的几何问题(面积,边长). 【知识要点】 1.直线b kx y +=向左平移m 个单位得到直线 ,向右平移m 个单位得到直线 ,向上平移m 个单位得到直线 , 向下平移m 个单位得到直线 . 2.将直线b kx y +=①关于x 轴对称,得到直线 ; ②关于y 轴对称,得到直线 . ③关于原点对称,得到直线 . 3. 111b x k y +=和222b x k y +=,当,,2121b b k k ≠=两直线平行.当121-=?k k 时,两直线垂直. 【典型例题】 例1. (1)求函数3 6-= x y 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新函数的解析式. (2)直线121+-=x y 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直线521--=x y 。

例2 已知函数25y x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把它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C 、D 两点,求C ,D 两点的坐标. 例3 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x 轴和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作AB 边关于x 轴、y 轴和坐标原点的对称直线,画出图象,并求这四条直线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 例4 如图,已知直线AB 与y 轴、x 轴分别交于点A (0,4)和点B (2,0),将此直线向左平移与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负半轴分别交于点C 、点D ,使DB=DC ,求直线CD 的解析式。 例5 已知直线1l :21y x =-与2l :122 y x =-+,将1l 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3l ,将2l 向下平移

函数图像的四种变换形式

函数图像的四种变换 1.平移变换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 ) (a x f y x f y+ = ?→ ? =沿x轴左移a个单位; ) ( ) (a x f y x f y- = ?→ ? =沿x轴右移a个单位; ¥ a x f y x f y+ = ?→ ? =) ( ) (沿y轴上移a个单位; a x f y x f y- = ?→ ? =) ( ) (沿y轴下移a个单位。 2.对称变换 同一个函数求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则求中点或中心。 两个函数求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则求交点。 , (1)对称变换 ①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0(y轴)对称。 ②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y=0(x轴)对称。 ③函数) (a x f y+ =与) (x b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 2a b x - =对称 (2)中心对称 \ ①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 =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②函数) (x f y=与函数) 2( 2x a f y b- = -的图像关于点(a,b)对称。 3伸缩变换 (1)) (x af y=的图像,可以将) (x f y=的图像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a<1)到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 (2)) (ax f y=(a>0)的图像,可以将) (x f y=的横坐标伸长(0

或缩短(a>1)到原来的1/a 倍,纵坐标不变。 ^ 4.翻折变换 (1)形如)(x f y =,将函数)(x f 的图像在x 轴下方的部分翻到x 轴上方,去掉原来x 轴下方的部分,保留原来在x 轴上方的部分。 (2)形如)(y x f =,将函数)(x f 在y 轴右边的部分沿y 轴翻到y 轴左边并替代原来y 轴左边部分,并保留)(x f y 轴左边部分,为)(y x f =的图像。 习题:①做出32y 2++=)(x 的图像 ②做出3+=x y 的图像

高中函数的图像变换

函数图象变换 一.平移变换(0,0>>k h ) 1.左右平移:“左+右-” (1)将函数()y f x =的图象 ,即可得()y f x h =+的图象; (2)将函数()y f x =的图象 ,即可得)(h x f y -=的图象; 2.上下平移:“上+下-” (1)将函数()y f x =的图象 ,即可得()y f x k =+的图象 (2)将函数()y f x =的图象 ,即可得k x f y -=)(的图象 例如:将函数x y 2log =的图象 即可得)2(log 2+=x y 的图象 将函数x y 2log =的图象 即可得2log 2+=x y 的图象 变式1:将函数x y 2log 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函数________________的图象. 变式2:将函数x y 3=的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函数23-=x y 的图象. 二.翻折变换 1.要得到函数|()|y f x =的图象,可将函数()y f x =的图象位于x 轴下方的关于x 轴对称翻折到 x 轴上方,其余部分不变(不保留x 轴下方的部分). 2.要得到函数(||)y f x =的图象,先作出()y f x =)0(≥x 的图象,再利用偶函数关于y 轴对称, 作出0>a A ) 1.将函数()y f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即可得)(x Af y = 的图象.(1>A 时伸长,10<a 时缩短,10<

(完整版)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及解析式的变化规律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及解析式的变化规律 我们在研究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的条件时,曾得出“其中一条直线可以由另外一条直线通过平移得到”的结论,这就涉及到一次函数图象平移的问题. 函数的图象及其解析式,是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反映函数的性质,也是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当一次函数的图象发生平移(平行移动)时,与之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且函数解析式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变化规律: 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平移后其解析式的变化遵循“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规律: (1)上下平移,k 值不变,b 值“上加下减”: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m b kx y ;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下平移m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m b kx y . (2)左右平移,k 值不变,自变量x “左加右减”: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左平移n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b n x k y ,展开得()0≠++=k b kn kx y ;将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向右平移n 个单位长度,解析式变为()()0≠+-=k b n x k y ,展开得()0≠+-=k b kn kx y . 注意: (1)无论一次函数的图象作何种平移,平移前后,k 值不变,b 值改变.设上下平移的单位长度为m ,则b 值变为m b ±;设左右平移的单位长度为n ,则b 值变为kn b ±. (2)上面的规律如下页图(51)所示.

函数图像的三种变换

函数图像的三种变换 函数在中学数学及大学数学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函数思想是解决函数问题的理论源泉; 函数的性质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基础,而函数的图象则是函数性质的具体的直观的反应。在高中阶段函数图象的变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 、平移变换 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表现在函数图象的形状不变,只是函数图象的相对位置在变化,其平移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 1、 沿水平方向左右平行移动 比如函数)(x f y =与函数)0)((>-=a a x f y ,由于两函数的对应法则相同,x a x 与-取值范围一样,函数的值域一样。以上三条决定了函数的形状相同,只是函数的图象在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不同,如何将函数)(x f y =的图象水平移动才能得到函数)0)((>-=a a x f y 的图象呢?因为对于函数)(x f y =上的任意一点(11,y x ),在)(a x f y -=上对应的点为),(11y a x +,因此若将)(x f y =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a a x f y 的图象。同样,将)(x f y =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a a x f y 的图象。 2、沿竖直方向上下平行移动 比如函数)(x f y =与函数)0()(>+=b b x f y ,由于函数)(x f y =函数)0)((>=-b x f b y 中函数y 与b y -的对应法则相同,定义域和值域一样,因此两函数形状相同,如何将函数)(x f y =的图象上下移动得到函数)(x f b y =-的图象呢?因为对于函数)(x f y =上的任意一点(11,y x ),在)0)((>=-b x f b y 上对应的点为),(11b y x +,因此若将)(x f y =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b x f b y 的图象。同样,将)(x f y =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b x f b y 的图象。 函数图象的平移变化可以概括地总结为: (1)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b 个单位即可。 (2)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b 个单位即可。 (3)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b 个单位即可。 (4)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b 个单位即可。 函数图象的平移的实质是有变量本身变化情况所决定的。 3、例题讲解 例1. 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 A.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C.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分析 把函数 x y 2=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然后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就得到函数123-=-x y 的图象。 故,本题选A 例2 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1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 (B ) (C ) (D ) 分析 把已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 即把其中自变量换成,得.

函数图像变换与旋转

函数图像变换与旋转 一.平移变换: 1.y=f (x )→y=f(x±a )(a>0) 原图像横向平移a 个单位(左+右-) 2.y=f (x )→y=f(x)±b(b>0) 原图像纵向平移b 个单位(上+下-) 3.若将函数y=f (x )的图像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y=f (x-a )+b 二.对称变换: 1.y=f (x )→y=f(-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y 轴对称; 对比:若f=(-x )=f (x ) 则函数自身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2.y=f (x )→y=-f(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x 轴对称; 3.y=f (x )→y=-f(-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对比:若f (-x )=-f (x )则函数自身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4.y=f (x )→y=f -1 (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直线y=x 对称; 5.y=f (x )→y=f -1(-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直线y=-x 对称; 6.y=f (x )→y=f(2a-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 7.y=f (x )→y=2b-f (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直线y=b 对称; 8.y=f (x )→y=2b-f (2a-x )原图像与新图像关于点(a ,b )对称; 三.翻折变换: 1.y=f (x )→y=f(|x|)的图像在y 轴右侧(x>0)的部分与y=f (x )的图像相同,在y 轴的左侧部分与其右侧部分关于y 轴对称; 2.y=f (x )→y=|f(x)|的图像在x 轴上方部分与y=f (x )的图像相同,其他部分图像为y=f (x )图像下方部分关于x 轴的对称图像; 3.y=f (x )→y=f(|x+a|)变换步骤: 法1:先平移|a|个单位(左+右-)保留直线x=a 右边图像,后去掉直线x=a 左边图像并作关于直线x=a 对称图像y=f (x )→y=f(x+a )→y=f(|x+a|) 法2:先保留y 轴右边图像,去掉y 轴左边图像,并作关于y 轴对称图像,后平移|a|个单位(左+右-)y=f (x )→y=f(|x|)→y=f(|x+a|) 四.伸缩变换: 1.y=f (x )→y=af(x)(a>0)原图像上所有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 2.y=f (x )→y=f(ax)(a>0)原图像上所有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 ,纵坐标不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专题思想方法小结: (1)函数方法. 函数方法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抽象、升华为函数的模型,进而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法.函数的实质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函数方法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指将数与形结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知识规律小结: (1)常数k,b对直线y=kx+b(k≠0)位置的影响. ①当b>0时,直线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 当b=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0时,直线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 b>0时,直线与x轴正半轴相交; ②当k,b异号时,即- k b=0时,直线经过原点; 当b=0时,即- k b﹤0时,直线与x轴负半轴相交. 当k,b同号时,即- k ③当k>O,b>O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当k>0,b=0时,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当b>O,b<O时,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当k﹤O,b>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当k﹤O,b=0时,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当b <O ,b <O 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2)直线y=kx+b (k ≠0)与直线y=kx(k ≠0)的位置关系. 直线y=kx+b(k ≠0)平行于直线y=kx(k ≠0) 当b >0时,把直线y=kx 向上平移b 个单位,可得直线y=kx+b ; 当b ﹤O 时,把直线y=kx 向下平移|b|个单位,可得直线y=kx+b . (3)直线b 1=k 1x+b 1与直线y 2=k 2x+b 2(k 1≠0 ,k 2≠0)的位置关系. ①k 1≠k 2?y 1与y 2相交; ②?? ?=≠2 121b b k k ?y 1与y 2相交于y 轴上同一点(0,b 1)或(0,b 2); ③?? ?≠=2 121,b b k k ?y 1与y 2平行; ④???==2 121,b b k k ?y 1与y 2重合. 例题精讲: 1、直线y=-2x+2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C 在y 轴的负半轴上,且OC=OB (1) 求AC (2) 在 O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P,作PQ ⊥BP,交直线AC 于Q,试探究BP 与PQ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前提下,作 PM ⊥AC 于M,BP 交AC 于N,下面两个结论:① x

函数图像变换(整理)

函数的图象变换 函数图象的基本变换:(1)平移;(2)对称;(3)伸缩。 由函数y = f (x)可得到如下函数的图象 1. 平移: (1)y = f (x + m) (m>0):把函数y =f (x)的图象向左平移m 的单位(如m<0则向右平移-m 个单位)。 (2)y = f (x) + m (m>0):把函数y =f (x)的图象向上平移m 的单位(如m<0则向下平移-m 个单位)。 2. 对称: ? 关于直线对称 (Ⅰ) (1)函数y = f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函数y = -f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3)函数y = f (2a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x = a 对称。 (4)函数y = 2b -f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y = b 对称。 (5)函数)x (f y 1-=与y =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y = x 对称。 (6)函数)x (f y 1--=-与y = f (x)的图象关于直线y = -x 对称。 (Ⅱ)(7)函数y = f (|x|)的图象则是将y = f (x)的y 轴右侧的图象保留,并将y =f (x) 右侧的图象沿y 轴翻折至左侧。(留正去负,正左翻(关于y 轴对称)); (8)函数y = |f (x)|的图象则是将y = f (x)在x 轴上侧的图象保留,并将y = f (x) 在x 轴下侧的图象沿x 轴翻折至上侧。(留正去负,负上翻;) 一般地:函数y = f (a+mx)与y = f (b -mx)的图象关于直线m 2a b x -=对称。 ? 关于点对称 (1) 函数y = - f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2) 函数y = 2b -f (2a -x)与y = f (x)的图象关于点(a,b)对称。 3. 伸缩 (1) 函数y = f (mx) (m>0)的图象可将y = f (x)图象上各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 m 1倍得到。(如果00)的图象可将y = f (x)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缩小到原来的m 1倍得到。(如果0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平移求一次函数图像平移后的解析式是一类重要题型,同学们在做时经常做错,下面我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抓住点的坐标变化解决问题。 知识点:“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斜率 k,我们就可以写出这条直线的解析式”。我们知道:y =kx+b经过点(0,b),而(0,b)向上平移m 个单位得到点(0,b+m),向下平移m个单位得到点(0,b-m),向左平移m个单位得到点(0-m,b),向右平移m个单位得到点(0+m,b),直线y =kx+b平移后斜率不变仍然是k,设出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kx+h,把平移后得到的点的坐标带入这个解析式求出h,就可以求出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下面我们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反馈知识的应用: 例1:把直线y=2x-1向右平移1个单位,求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分析:y=2x-1经过点(0,-1),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1,-1)。平移后斜率不变,即k=2,所以可以设出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2x+h,再将点(1,-1)代入求出解析式中的h,就可以求出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解:设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2x+h 点(0,-1)在y=2x-1上,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1,-1), 将点(1,-1)代入y=2x+h中得: -1=2×1+h h=-3 所以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为y=2x-3 例2:把直线y=2x-1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求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分析:点(0,-1)在直线y=2x-1上,当直线向上平移3个单位,点变为(0,-1+3),即为(0 , 2 );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后,点(0,2)变为点(0+1,2),即点变为(1 , 2 )。设出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kx+h,根据斜率k=2不变,以及点(1 , 2 )就可以求出h,从而就可以求出平移后直线的解析式。 解:设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y=2x+h.

函数图像的几种变换

函数图像的几种变换 函数在中学数学及大学数学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函数思想是解决函数问题的理论源泉,函数的性质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基础,而函数的图像则是函数性质的具体的直观的反应.在高中阶段函数图像的变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变化方式: 1.对称变换 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是函数在对称区间上值域具有不同特点的直观反应.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两个函数图像间的对称情况,二是一个函数图像本身的对称情况.两个函数图像间的对称情况有两种形式:一是两图像关于某直线呈轴对称,二是两图像关于某点呈中心对称. 一般地,函数)()(y x b f y a x f -=+=与的图像关于直线2 a b x -= 对称. 两个函数图像间的常见的轴对称情况有以下几种情况:对于函数)(f x , ())(y )(y 1x f x f y -=????→←=轴对称 关于 ())()(2x f y x f y x -=????→←=轴对称关于 )(y )(y 3x f x f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y 4x f y x f =???→?=右留左对称)( (把y=f(x)的图像y 轴左侧的部分去掉,只留下y 轴右侧部分,最后根据y 轴右侧和y 轴左侧关于y 轴对称做出y 轴左侧的图像) )()(y 5x f y x f =???→?=上留下翻上)( (把y=f(x)的图像只留下x 轴上方部分,把x 轴下方的部分根据x 轴对称翻折上去,做出x 轴上方的图像) 例1、函数1)(+=x x f 的图像为()

例2已知定义在区间[]2,0上的函数)(x f y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2(x f y --=的图像为 例3.函数x x x 32)(f 2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例4函数x x x f -=2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例5.函数x y lg =是( ) A.是偶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B.是偶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减 x y 2 1 1 x y 2 1 1 A x y 2 1 1 B x y 2 1 1 C x y 2 1 1 D y x -1 1 A x y 1 1 B x y 1 1 C 0 y x -1 1 D

函数图像变换及应用

上节课知识检测 一、基本内容 1.利用描点法作函数图像 其基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具体为: 2、会画基本函数图像(一次(两点想x 取0,,y 取0(或X 取1))、反比例(三点(x 取1/2、1,2)对称轴、对称中心)、二次(对称轴\顶点\开口)、幂(四点x 取0,1/2,1,2对称)、指数(三点x 取-1,0,1)、对数(三点Y-1,0,1)、对勾(两部分相等时X 值点)、三角(x 取五点;对称轴、对称中心)) 3.掌握画图像的基本方法:(1)描点法(2)图像变换法.平移、伸缩、翻折 (3)讨论分段法 (1)平移变换: y =f (x ) ――――――――――→a >0,右移a 个单位a <0,左移|a |个单位 y =f (x -a ); y =f (x ) ―――――――――→b >0,上移b 个单位b <0,下移|b |个单位 y =f (x )+b . (2)伸缩变换: y =f (x ) 1 011 1ωωωω <<>????????→,伸原的倍 ,短原的 长为来缩为来 y =f (ωx ); y =f (x ) ――――――――――――→A >1,伸为原来的A 倍0

17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几何变换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 图像性质 【培优练习】 1.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函数:①y=﹣x ﹣1,①y=x+1,①y=﹣x+1,①y=﹣2(x+1)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点(﹣1,0)的是①和① B . 交点在y 轴上的是①和① C . 相互平行的是①和① D . 关于x 轴对称的是①和① 2. 如果点P(a ,b)关于x 轴的对称点p’在第三象限,那么直线y=ax+b 的图像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 一次函数y=ax+b 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化简|a+b|﹣|a ﹣b|的结果是( ) A . 2a B . ﹣2a C . 2b D . ﹣2b 4. 函数y=kx+|k| (k≠0)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

5. 作函数y 1=﹣x+4,y 2=3x ﹣4的图象如图,若y 1>y 2成立,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 x≤2 B . x <2 C . x >2 D . x≥2 6. 一次函数y 1=kx+b 与y 2=x+a 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 <0;①a >0;①当x >2时,y 2>y 1,其 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7. 下列图象中,不可能是关于x 的一次函数y=mx ﹣(m ﹣3)的图象的是( ) A . B . C . D . 8. 设直线kx+(k+1)y ﹣1=0与坐标轴所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 k ,则S 1+S 2+…+S 2008= .

函数图象变换及练习题

高中函数图象变换 一、基本函数作图(草图画法): 1、一次函数: 2、二次函数: 3、反比例函数: 4、指数函数: 5、对数函数: 6、幂函数: 7、正弦函数:

二、图像变换: ①平移变换: Ⅰ、水平平移:函数()y f x a =+的图像可以把函数()y f x =的图像沿x 轴方向向左 (0)a >或向右(0)a <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 1)y =f (x )h 左移→y =f (x +h);2)y =f (x ) h 右移→y =f (x -h); Ⅱ、竖直平移:函数()y f x a =+的图像可以把函数()y f x =的图像沿x 轴方向向上 (0)a >或向下(0)a <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 1)y =f (x ) h 上移→y =f (x )+h ;2)y =f (x ) h 下移→y =f (x )-h 。 ②对称变换: Ⅰ、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即可得到; y =f (x ) 轴 y →y =f (-x ) Ⅱ、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x 轴对称即可得到; y =f (x ) 轴 x →y = -f (x ) Ⅲ、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可得到; y =f (x ) 原点 →y = -f (-x ) Ⅳ、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得到。 y =f (x ) x y =→直线x =f (y ) Ⅴ、函数)2(x a f y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a x =对称即可得到 ③翻折变换: Ⅰ、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的x 轴下方部分沿x 轴翻折到x 轴上方,去掉原x 轴下方部分,并保留()y f x =的x 轴上方部分即可得到; Ⅱ、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右边沿y 轴翻折到y 轴左边替代原 y 轴左边部分并保留()y f x =在y 轴右边部分即可得到 ④伸缩变换: Ⅰ、函数()y af 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横坐标不变纵坐

(完整版)高中数学中的函数图象变换及练习题

高中数学中的函数图象变换及练习题 ①平移变换: Ⅰ、水平平移:函数()y f x a =+的图像可以把函数()y f x =的图像沿x 轴方向向左 (0)a >或向右(0)a <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 1)y =f (x )h 左移→y =f (x +h);2)y =f (x ) h 右移→y =f (x -h); Ⅱ、竖直平移:函数()y f x a =+的图像可以把函数()y f x =的图像沿x 轴方向向上 (0)a >或向下(0)a <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 1)y =f (x ) h 上移→y =f (x )+h ;2)y =f (x ) h 下移→y =f (x )-h 。 ②对称变换: Ⅰ、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即可得到; y =f (x ) 轴 y →y =f (-x ) Ⅱ、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x 轴对称即可得到; y =f (x ) 轴 x →y = -f (x ) Ⅲ、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可得到; y =f (x ) 原点 →y = -f (-x ) Ⅳ、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得到。 y =f (x ) x y =→直线x =f (y ) Ⅴ、函数)2(x a f y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a x =对称即可得到 ③翻折变换: Ⅰ、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的x 轴下方部分沿x 轴翻折到x 轴上方,去掉原x 轴下方部分,并保留()y f x =的x 轴上方部分即可得到; Ⅱ、函数(||)y f x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右边沿y 轴翻折到y 轴左边替代原 y 轴左边部分并保留()y f x =在y 轴右边部分即可得到 ④伸缩变换: Ⅰ、函数()y af 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横坐标不变纵坐 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a 倍得到;y =f (x )a y ?→y =af (x ) Ⅱ、函数()y f ax =(0)a >的图像可以将函数()y f x =的图像中的每一点纵坐标不变横坐 标伸长(1)a >或压缩(01a <<)为原来的1 a 倍得到。f (x )y =f (x )a x ?→y =f (ax ) 1.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log 2 1x y -= (2)x y )2 1(-= (3)x y 2log = (4)12-=x y (5)要得到)3lg(x y -=的图像,只需作x y lg =关于_____轴对称的图像,再向____平移 3个单位而得到。 (6)当1>a 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 a y -=与x y a log =的图像( )

三角函数图像及其变换

高一数学第十四讲 三角函数图像及其变换 一、知识要点: ππ ππ ?ω2,2 3, ,2 , 0=+x 列表求出对应的x 的值与y 的值,用平滑曲线连结各点,即可得到其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 3.研究函数R x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单调性、对称轴、对称中心仍然是将?ω+x 看着整 体并与基本正弦函数加以对照而得出。它的最小正周期||2ωπ =T 4.图象变换 (1)振幅变换 R x x y ∈=,s i n ??????????????→ ?<<>倍 到原来的或缩短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A 1)A (01)(A R x x y ∈=,s i n A

(2)周期变换 R x x y ∈=,s i n ??????????????→ ?<<>倍 到原来的或伸长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ω ωω1 1)(01)(R x x y ∈=,s i n ω (3)相位变换 R x x y ∈=,s i n ????????????→?<>个单位长度平移或向右所有点向左||0)(0)(???R x x y ∈+=,)(s i n ? (4)复合变换 R x x y ∈=,s i n ????????????→ ?<>个单位长度平移或向右所有点向左||0)(0)(???R x x y ∈+=,)(s i n ? ?? ????????????→?<<>倍 到原来的 或伸长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ω ωω11)(01)(R x x y ∈+=),sin(?ω ??????????????→ ?<<>倍到原来的或缩短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A 1)A (01)(A R x x A y ∈+=),sin(?ω 5.主要题型: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判断奇偶性,求单调区间,利用单调性比较大小,图 象的平移和伸缩,图象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利用图象解题,根据图象求解析式,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二.基础练习 1. 函数1π2sin()23 y x =+的最小正周期T = . 2.函数sin 2x y =的最小正周期是 若函数tan(2)3y ax π=-的最小正周期是2π,则a=____. 3.函数]),0[)(26 sin( 2ππ ∈-=x x y 为增函数的区间是 4.函数2 2cos()()363 y x x ππ π=- ≤≤的最小值是 5.将函数cos y x =的图像作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函数2cos(2)4 y x π =-的图像? 6.已知简谐运动ππ()2sin 32f x x ????? ?=+< ??????? 的图象经过点(01), ,则该简谐运动的最小正周期T 和初相?分别为 7.已知a=tan1,b=tan2,c=tan3,则a,b,c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8.给出下列命题: ①存在实数x ,使sin cos 1x x =成立; ②函数5sin 22y x π?? =- ???是偶函数; ③直线8x π=是函数5sin 24y x π? ?=+ ???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④若α和β都是第一象限角,且αβ>,则tan tan αβ>. ⑤R x x x f ∈+ =),32sin(3)(π 的图象关于点)0,6 (π - 对称; 其中结论是正确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是真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三、例题分析: 题型1:三角函数图像变换 例1、 变为了得到函数)62sin(π-=x y 的图象,可以将函数1 cos 2 y x =的图象怎样变换?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对称.doc

一次函数图象的变换——对称求一次函数图像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后的解析式是一类重要题型,同学们在做时经常做错,下面我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抓住对称点的坐标解决问题。 知识点: 1、与直线y=kx+b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l,每个点与它的对应点都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设l上任一点的坐标为(x,y),则(x, -y)应当在直线y=kx+b上,于是有-y=kx+b,即l:y=-kx-b。 2、与直线y=kx+b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l,每个点与它的对应点都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设l上任一点的坐标为(x,y),则(-x, y)应当在直线y=kx+b上,于是有y=-kx+b,即l:y=-kx+b。下面我们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反馈知识的应用: 例:已知直线y=2x+6.分别求与直线y=2x+6关于x轴,y轴和直线x=5对称的直线l的解析式。 分析:关于x轴对称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时,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某条直线(垂直坐标轴)对称时,则相关点 解:1、关于x轴对称 设点(x , y )在直线l上,则点(x , -y )在直线y=2x+6上。 即:-y=2x+6 y=-2x-6 所以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6. 关于直线对称。 2、关于y轴对称 设点(x,y)在直线l上,则点(-x,y)在直线y=2x+6上。 即:y=2(-x) +6 y=-2x+6 所以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6.

3、关于直线x=5对称(作图) 由图可知:AB=BC则C点横坐标:-x+5+5=-x+10 所以点C (-x+10, y) 设点(x,y)在直线l上, 则点(-x+10, y)在直线y=2x+6上。 即:y=2(-x+10)+6 y=-2x+26 所以关于直线x=5对称的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26. 总结:根据对称求直线的解析式关键在找对称的坐标点。 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某条直线(垂直对称轴)对称,可见例题 中分析的方法去求对称点。 练习:1、和直线y=5x-3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为,和直线y=-x-2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解析式为。 2、已知直线y=kx+b与直线y= -2x+8关于y轴对称, 求k、b的值。 答案:1、y=-5x-3;y=x+2 分析:设点(x,y)在直线上,则点(-x,y)在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y=5x-3上,所以直线为y=-5x-3;设点(x,y)在直线上,则点(x,-y)在

函数图像变换公式大全

蕾博士函数图像变换公式大全 一、点的变换.设),(00y x P ,则它 (1)关于x 轴对称的点为),(00y x -; (2)关于y 轴对称的点为),(00y x -;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00y x --; (4)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点为),(00x y ; (5)关于直线x y -=对称的点为),(00x y --; (6)关于直线b y =对称的点为)2,(00y b x -; (7)关于直线a x =对称的点为),2(00y x a -; (8)关于直线a x y +=对称的点为),(00a x a y +-; (9)关于直线a x y +-=对称的点为),(00x a a y -+-; (10)关于点),(b a 对称的点为)2,2(00y b x a --; (11)按向量),(b a 平移得到的点为),(00b y a x ++. 二、曲线的变换.曲线0),(=y x F 按下列变换后所得的方程: (1)按向量),(b a 平移,得到0),(=--b y a x F ; (2)关于x 轴对称,得到0),(=-y x F ; (3)关于y 轴对称,得到0),(=-y x F ; (4)关于原点对称,得到0),(=--y x F ; (5)关于直线a x =对称,得到0),2(=-y x a F ; (6)关于直线b y =对称,得到0)2,(=-y b x F ; (7)关于点),(b a 对称,得到0)2,2(=--y b x a F ; (8)关于直线x y =对称,得到0),(=x y F ; (9)关于直线a x y +=对称,得到0),(=+-a x a y F ;

一次函数与图形变换

一次函数与图形变换(含答案) 1.(2011?苏州)如图,巳知A点坐标为(5,0),直线y=x+b(b>0)与y轴交于点B,连接AB,∠α=75°,则b 的值为()A.3 B. C.4 D. 1 2 3 2.(2013?重庆)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y=x上一点P(1,1),C为y轴上一点,连接PC,线段PC 绕点P顺时针旋转90°至线段PD,过点D作直线AB⊥x轴,垂足为B,直线AB与直线y=x交于点A,且BD=2AD,连接CD,直线CD与直线y=x交于点Q,则点Q的坐标为. 3.(2013?湖州)如图,已知点A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2的一个定点,AC⊥x轴于点M,交直线y=﹣x于点N.若点P是线段ON上的一个动点,∠APB=30°,BA⊥PA,则点P在线段ON上运动时,A点不变,B点随之运动.求当点P从点O运动到点N时,点B运动的路径长是. 4.(2013?义乌市)如图,直线l1⊥x轴于点A(2,0),点B是直线l1上的动点.直线l2:y=x+1交l1于点C,过点B作直线l3垂直于l2,垂足为D,过点O,B的直线l4交l2于点E,当直线l1,l2,l3能围成三角形时,设该三角形面积为S1,当直线l2,l3,l4能围成三角形时,设该三角形面积为S2. (1)若点B在线段AC上,且S1=S2,则B点坐标为; (2)若点B在直线l1上,且S2=S1,则∠BOA的度数为. 4 5 5.(2011?深圳)如图,△ABC的内心在y轴上,点C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是(0,2),直线AC的解析式为,则tanA的值是.

6.(2011?攀枝花)如图,已知直线l1:与直线l2:y=﹣2x+16相交于点C,直线l1、l2分别交x轴于A、 B两点,矩形DEFG的顶点D、E分别在l1、l2上,顶点F、G都在x轴上,且点G与B点重合,那么S矩形DEFG:S△ABC=. 6 7 7.(2007?南平)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在OB上,若将△ABC沿AC折叠, 使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D处,则点C的坐标是. 8.(2015?黑龙江)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在坐标轴上,△ODE是△OC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D在x轴上,直线BD交y轴于点F,交OE于点H,线段BC、OC的长是方程x2﹣6x+8=0的两个根,且OC>BC. (1)求直线BD的解析式; (2)求△OFH的面积; (3)点M在坐标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D、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2014?新疆)如图,直线y=﹣x+8与x轴交于A点,与y轴交于B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 的速度沿AO方向向点O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BA方向向点A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停止运动,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3). (1)写出A,B两点的坐标; (2)设△AQP的面积为S,试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t为何值时,△AQP的面积最大? (3)当t为何值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Q的坐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