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实验3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一、实验目的

1 藻类植物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学生通过对淡水生藻类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和培养,可以增加学生藻类植物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

2 学生在课前必须大量阅读与藻类植物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淡水藻类的一些知识。

二、实验原理

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生物类群,它们不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观察藻类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淡水藻类以其生长环境不同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水生藻类;一类是气生藻类。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瓶、培养瓶、吸管、镊子、刀、标签、记录本、浮游生物网等,相关工具书;4%的甲醛溶液、碘液

四、实验步骤

1 淡水藻类标本的采集方法

(1) 水生藻类标本的采集

水生藻类依其形体大小可分为丝状种类和微小浮游种类。丝状种类可用镊子采集。对固着于石块等物体上的藻可用刮刀将藻从基部刮下或连同附着物一起采集。将采集到的标本放入标本瓶中并加入一些水,但水不要加得太满,应留有一定的空间,标本瓶盖应注意密封,防止样品流失。标本瓶上要贴上标签,标签上须用铅笔注明该标本采集的地点、日期和采集者。

浮游种类要用专用的浮游生物网采集,如无专用工具,也可用市售的300目尼龙筛绢对水体进行过滤,滤出的藻体可用少量水冲洗入标本瓶中。

标本采集时还应用记录本记下各标本的采集环境、气温、水温、pH值、藻的附着基质、水体透明状况、藻体的手感是否滑腻等,这些都是鉴定藻类的参考条件。因此应注意详细记录。

新鲜的藻标本不宜久存,应尽快对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好的标本可用4%的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

(2) 气生藻标本的采集

气生藻类多生长在阴湿的地面、墙壁以及树干的背荫面。这类藻可用小铲刀采集,用牛皮纸包好,风干后保存。对气生藻进行观察时,可用镊子镊取少许藻体,放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浸润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

2 几种常见藻类的采集、观察和保存

(1) 水绵在春秋季较清洁的水体中较常见,用手指捻摸有滑腻感,在显微镜下观察藻丝无分枝,叶绿体呈典型的螺旋带状,如在样品上加一点碘液(或碘酒)可见排列于叶绿体上的淀粉颗粒染成深褐色。鞘藻和刚毛藻也是很常见的丝状绿藻,与水绵不同的是这两种藻多生长于污染水体中。鞘藻不分枝但手摸无滑

腻感,较老的细胞两端不等宽,进行有性生殖时形成大球形合子,易与水绵区分;刚毛藻手摸有粗糙感,藻丝分枝。

(2) 硅藻在雨后浅积水、小水沟等水质清澈的水体底部,呈棕色的表层中均有大量的硅藻生长,硅藻一般个体较小,显微镜下可见多为舟形,会缓慢滑动。

(3) 颤藻各种水体中均可见,以污水中较多,呈粘滑膜片状,深绿至黑褐色。显微镜下观察藻丝不分枝,细胞中仅见均匀小颗粒。

(4) 衣藻多出现于春秋季富含有机物的临时小水体中,可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绿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藻体游动,呈卵圆形,高倍镜下仔细观察顶端有两条等

-KI溶液以防止鞭毛脱落。固定后的标本一般可长鞭毛。衣藻标本固定一般用I

2

保存数周至几个月。裸藻也是一种单细胞游动藻类,细胞为梭形,顶部一根鞭毛。

(5) 绿球藻生长于树皮上,呈绿色粉末状。显微镜观察为绿色圆球状。

3 对采集来的藻类植物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制作标本。

本实验使用的藻类来自于自然水体,经过加营养盐(见表3-1)进行培养。

表3-1 营养液配方

营养盐贮备液浓度g/L 测试液最终浓度mg/L

氯化铵 1.5 15

六水氯化镁 1.2 12

二水氯化钙 1.8 18

七水硫酸镁 1.5 15

磷酸二氢钾0.16 1.6 *注:营养盐贮备液经过滤后4℃避光冷藏保存

一般培养时间3-5天,如果室温过低,培养时间可增加到15天。培养期间隔2-3天,移出一半藻种培养液,加入新鲜培养液到原来的体积,进行培养。这样重复2-3次。培养方式采用静置培养,每天摇动3-4次,每次10分钟,其目的是使藻类处于悬浮状态,利于驯化和扩大培养。

以上是一般藻类粗放的培养、保存方法。如要作较深入实验,需注意以下问题:

①藻种的分离

藻类培养首先要有藻种。从天然水域的混杂生物群中,用一定方法把所需藻类个体分离出来,而获纯种培养。这种方法称为藻种分离和纯化,又称纯培养法。

真正的“纯种培养”是指在排除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这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而在生产性培养中不排除细菌的称之为“单种培养”。

(1)采样和预备培养:首先要采集有需要分离藻类的水样,采回后在显微镜下检查。如发现需要分离的藻类数量较多时,可立即分离。若数量很少,最好先进行预备培养,待其增多后,再分离。

用作预备培养的培养液,各种藻类是不同的,对一些难以培养的藻类一般加入土壤抽出液较好。预备培养液营养成分浓度应小些,一般只有原配方的1/4~1/2。如水样中藻类种类较多,就应使用几种不同的培养液,使藻类在适合于自己繁殖的培养液中繁殖起来。

可用三角烧瓶或试管作培养容器,加入容量1/4~1/3培养液。然后把经筛绢过滤除去大型浮游生物的水样接种进去,放在合适温度下或室内靠北窗口下培养。在培养附着藻类时,容器可静止不动;而培养浮游藻类时,应该每天摇动一次。

有的藻类在普通培养液中完全不能繁殖,有的繁殖非常困难。此时需改变培养液浓度,加入葡萄糖、蛋白胨等有机物,补充微量元素和辅助生长物质,加入土壤抽出液,就有可能获较好效果。

土壤抽出液制作方法:先在试管底部,加入高约1cm土壤(采用腐殖化的农田和庭院土)。再加入水使达5cm,塞上棉塞,采用蒸气间隙灭菌,每天灭菌1小时,连续二天。由于气泡上升,棉塞可能弄脏。因此,最好先在水中煮一段时间,使气泡跑掉后,再加棉塞进行灭菌。

(2)分离方法:常用下列四种。

1)微吸管(毛细管)分离选直径较细(约5毫米)玻管,在火焰上加热,待快熔时,快速拉成口径极细的微吸管。将稀释适度藻液水样,置浅凹载玻片上,镜检。用微吸管挑选要分离的藻体,认真仔细地吸出,放入另一浅凹载片上,镜检这一滴水中是否达到纯分离的目的。如不成功,应反复几次,直至达到分离目的为止。然后移入经灭菌的培养液中培养,一般在每个培养皿中接20~30个个体。从分离出少量细胞扩大培养到200毫升的培养量,如硅藻一般需20天以上。为了较长时期保存藻种,可将分离到的藻种用青霉素(1000~5000单位或链霉素(20ppm)处理后,获得较纯藻种。

此法操作技术要求高,要细心。往往吸取一个细胞,要反复几次才能成功,且适于分离个体较大藻类。

2)水滴分离法用微吸管吸取稀释适度藻液,滴到消毒过载片上,水滴尽可能滴小些,要求在低倍镜视野中能看到水滴全部或大部分。一个载片上滴2~4滴,间隔一定距离,作直线排列。如一滴水中只有几个所需同种藻类个体,无其他生物混杂,即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把这滴水冲入装有培养液并经灭菌试管或小三角瓶中去。如未成功,需反复重做,直到达到目的。

此法简便易行,尤其适宜于分离已在培养液中占优势种类。分离受少量生物污染培养液中的藻类多用此法。操作时同样要求细致、认真,使用工具及培养液经严格消毒。

3)稀释分离法把含有需要分离的藻类而又混杂有其他生物的水样,取其一定量,用培养液稀释。通过稀释到适宜程度的方法,达到把原混杂生物单个分离培养的目的。

首先把水样稀释到每一滴含有一个左右的生物细胞(也可能一个都没有,也可能有两个),在稀释过程中配合显微镜检查,调节稀释度,然后准备装有1/4容量培养液的试管20支,每一试管加入稀释适宜水样一滴,摇匀,进行培养。待藻类生长繁殖达一定浓度时,再检查是否达到分离目的,若未达到,再重复做。

此法操作简单易行,但有一定程度盲目性,比不上水滴分离法效果好。

4)平板分离法这个方法的培养基制备和分离方法,与菌类的平板分离法基本相同,只是培养基配方不同。也可将稀释藻液装入消毒过的小型喷雾器中(可使用医用喉头喷雾器),打开培养皿盖,把藻液喷射在培养基平面上,形成分布均匀的薄层水珠。

接种后,盖上盖,放在适宜的光、温条件下培养。一般经过十余天,就可在培养基上发生互相隔离的藻类群落,通过显微镜检查,寻找需要的纯藻群落,然

后用消毒过的接种环移植到另一平板培养基培养,也可直接移植到装有培养液并经过灭菌的试管或小三角烧瓶中,加消毒棉花塞子,进行培养。

此法较繁,但难度不大,而且可看到是否污染杂菌,对于分离已污染杂菌培养液的藻类更合适。

5)底栖藻的分离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挑取个体,一般可接种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反复挑选、培养。

6)分离浮游蓝藻可利用其浮力大,易浮起在水面的特性;分离硅藻则可利用其易沉淀的特性。

用以上各种方法分离到藻种,需放在适宜光照条件下(靠南或北窗口附近光线充足处,但严防阳光直射)培养,有条件的可控制温度和利用人工光源。培养时,每天轻轻摇动1~2次,但需注意勿把培养液沾湿棉塞,避免杂菌污染。经一段时间后,培养物颜色逐渐变深。再经一次显微镜检查,如无其他混杂生物,才达到单种培养目的。

②藻种的培养

获得单种培养后,一方面扩大培养,另一方面可把藻种作较长时间保存,需要时随时取出使用。藻种培养要求比较严格,培养容器可用各种不同大小的三角烧瓶,容量有100、300、500、1000毫升,适于逐渐扩大培养。培养容器和工具需经煮沸灭菌或使用化学药品灭菌后,用煮沸水冲洗,培养液用加热灭菌法灭菌。按种后瓶口用灭菌纸包扎,放在适宜光、温条件下培养,每天轻轻摇动二次。大约二周后进行一次移植。藻种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定期用显微镜检查,保持不受其他生物污染。

③藻种的保藏

可接在固体培养基上,在常温、弱光下保藏半年到一年;也可在低温下(冰箱内)保藏,每天接受短时间(几个小时)弱光,可保藏2~3年;如不照光,只能保藏几个月。保藏藻种所用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浓度应比正常培养基高一些,一般可增加一倍,琼脂量为1~1.5%。也可在固体培养基上,再加培养液,然后接种到培养液中,可以避免固体培养基干涸,保藏效果比单用固体好。

④培养液和培养基的配方

配方极多,每种配方主要适用于一定藻种,这里介绍比较常用的几种:

水生4号和克诺普(Knop)培养液,一般用于绿藻;蓝藻可用朱氏10号或水生105号无氮培养基(后者适于固氮蓝藻);硅藻可用朱氏10号和水生硅1号培养基;另外还有海产绿藻、硅藻的培养基。常用培养基配方见表1。

以上用水量都是加至1000mL,海藻培养液用海水,如无海水可用淡水1000mL 加30克食盐代替。土壤抽出液用菜园土1份和水2份比例混合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海泥抽出液也可用同样比例制备。如配制固体培养基,可在培养液内加入1.5%琼脂。

从以上各种配方,可看到配制藻类培养液的几条原则:

(1)要有适量氮源(除固氮蓝藻外),如氨盐、硝酸盐、有机氮等。

(2)应包括主要元素钾、磷、镁、硫、钙等。

(3)要考虑各种盐类总浓度和pH是否适合藻类需要,可用碳酸氢钠调节pH。

(4)要加入各种藻类需要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铜、锌等(后几种包括在土壤抽出液中)。

(5)要满足某些藻类特殊需要,如蓝藻需钼,硅藻需硅。

(6)要添加适量生长物质如维生索B1、B2等(包括在土壤抽出液中)。⑤大量培养过程

包拈接种、培养、采收等。

(1)接种:一般要求选取生活力强、生长旺盛藻种。可先将浓缩藻种用连续稀释法,制备一定浓度的悬浮藻液,然后接入培养容器。接种时注意藻种和培养液比例要适当,使藻细胞在新培养液中达到一定数量。使一开始培养,藻类在培养液中占优势,另一方面还可缩短培养周期,这是培养得到成功的经验之一。在环境条件不很适合情况下,更需提高接种量。一般所用藻种浓度,根据藻类体积大小,每毫升30万~300万个,采用1∶2~1∶5的比例。还需注意接种时间,在自然光条件下,最好在上午8~10时,不宜在晚上。尤其是能运动种类,此时明显向上浮游,接种时可把上浮优质藻类吸出做藻种,起选种作用。

(2)培养管理:主要是使已接种培养物在相对稳定适宜环境中大量繁殖生长。要注意以下因素:

1)二氧化碳浓度在开放式不通气方法培养中,搅拌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使空气中二氧化碳溶解到培养液中,而且帮助沉淀藻类细胞上浮获得光照。在通气培养中,培养液内应维持二氧化碳浓度在0.1~5%之间。

2)光照强度利用太阳光源培养时,一般在室内培养可放在近窗口地方,防止强直射光照射。或利用人工光源(60~100瓦电灯或日光灯),需1500~3000勒克斯/厘米2。

3)温度适温一般在10~30℃之间,最适温常为20~25℃。若在室外培养,夏季中午高温,冬季早晚低温,常造成不利影响,需设法调节。

4)无机营养应不断添加新鲜培养液,及时补充被藻吸收后减少了的某些元素。

5)注意pH变化如变动过大,可用酸、碱调节。

6)适当控制培养物中藻细胞浓度过高会引起光照和无机营养不足,并导致pH上升。一般控制在0.3g(干重)/L范围内。

7)及时观察和检查藻类生长情况可以通过培养物呈现的颜色、藻类细胞运动情况、是否有沉淀附壁、菌膜及敌害生物污染迹象等观察而了解一般的生长情况。藻种和中继培养每半月进行一次全面显微镜检查。大量培养中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镜检,目的有两个:了解藻细胞生长情况,并检查有无敌害生物污染。

(3)采收:培养液中藻体的适时采收,既是培养的目的,也是继续培养的手段。因为通过采收一部分藻体,可使藻细胞浓度保持恒定。通常在培养物细胞浓度达到干重0.4~0.5克/升时,即可采收培养总量1/3的藻体。

生物教学--第一节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物

生物教学--第一节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 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

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实验3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一、实验目的 1 藻类植物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学生通过对淡水生藻类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和培养,可以增加学生藻类植物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 2 学生在课前必须大量阅读与藻类植物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淡水藻类的一些知识。 二、实验原理 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生物类群,它们不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观察藻类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淡水藻类以其生长环境不同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水生藻类;一类是气生藻类。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瓶、培养瓶、吸管、镊子、刀、标签、记录本、浮游生物网等,相关工具书;4%的甲醛溶液、碘液 四、实验步骤 1 淡水藻类标本的采集方法 (1) 水生藻类标本的采集 水生藻类依其形体大小可分为丝状种类和微小浮游种类。丝状种类可用镊子采集。对固着于石块等物体上的藻可用刮刀将藻从基部刮下或连同附着物一起采集。将采集到的标本放入标本瓶中并加入一些水,但水不要加得太满,应留有一定的空间,标本瓶盖应注意密封,防止样品流失。标本瓶上要贴上标签,标签上须用铅笔注明该标本采集的地点、日期和采集者。 浮游种类要用专用的浮游生物网采集,如无专用工具,也可用市售的300目尼龙筛绢对水体进行过滤,滤出的藻体可用少量水冲洗入标本瓶中。 标本采集时还应用记录本记下各标本的采集环境、气温、水温、pH值、藻的附着基质、水体透明状况、藻体的手感是否滑腻等,这些都是鉴定藻类的参考条件。因此应注意详细记录。 新鲜的藻标本不宜久存,应尽快对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好的标本可用4%的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 (2) 气生藻标本的采集 气生藻类多生长在阴湿的地面、墙壁以及树干的背荫面。这类藻可用小铲刀采集,用牛皮纸包好,风干后保存。对气生藻进行观察时,可用镊子镊取少许藻体,放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浸润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 2 几种常见藻类的采集、观察和保存 (1) 水绵在春秋季较清洁的水体中较常见,用手指捻摸有滑腻感,在显微镜下观察藻丝无分枝,叶绿体呈典型的螺旋带状,如在样品上加一点碘液(或碘酒)可见排列于叶绿体上的淀粉颗粒染成深褐色。鞘藻和刚毛藻也是很常见的丝状绿藻,与水绵不同的是这两种藻多生长于污染水体中。鞘藻不分枝但手摸无滑

实验三单表查询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级:08计专(1)班 学号:200813131134 姓名:熊少容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学年200 9-201 0学期1 /2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限选 任选 实践 实验时间2010 年 05月 20日 实验名称 实验三 单表查询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查询的概念和方法 2. 掌握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3. 掌握select 子句,from 子句的用法 4. 掌握where 子句,order by 子句,group by 子句的用法 5. 掌握top ,distinct ,in ,between 和link 等关键字的用法 6. 掌握select 语句在单表查询中的应用 7. 掌握利用企业管理器对表进行简单数据查询的实现方法 实验软硬件要求 安装windows xp 操作系统和 SQL Server 2000的计算机 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可附页) 见附页 实验结果(可附页) 见附页 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查询的概念和方法,掌握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对select 子句,from 子句, where 子句,order by 子句,group by 子句的用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top ,distinct ,in ,between 和link 等关键字的用法以及select 语句在单表查询中的应用,还学会了利用企业管理器对表进行简单数据查询。 评定成绩: 批阅教师: 年 月 日 √ √

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 实验内容: 针对实验数据库shiyan,完成以下单表查询操作: 查询为工程J1供应商零件的供应商号SNO。 1.查询为工程J1供应商零件J1的供应商号SNO。 2.找出所有供应商的名称和所在城市。 3.找出零件的所有信息,以及仅找出零件的颜色和重量。 4.找出使用供应商S1所供应零件的工程号码。 5.找出为供应商零件的总数量不低于500的供应商号码及供应总数量结果按供应商号码分类并且按供应总数量降序排列。 6.从J表中分别检索出第1条及前33%的工程信息。 7.统计P表中颜色为红色的零件个数,并指定该查询列的名称为“红色零件数” 8.查询P表中个零件的编号,名称及重量按86%计算后的信息,其中重量按86%计算后的查询列名改为“零件净重”。 9.查询SPJ表,要求查询结果式样为“供应商S1为工程项目J1供应零件P1的数量为300。 10.Chaxun S表STATUS值大于20且小于40,或SNAME字段值的第一个字为“精”或第三个字为“益”或“民”的供应商信息。 11.查询J表中JNAME值为三建和机车厂的工程项目信息。 12.利用企业管理器检索出SPJ表中前5条记录,检索结果按QTY值见序排列。 实验方法,步骤以及实验结果: 实验1 (1)打开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 (2)在查询分析器中输入如下所示的SQL脚本: use shiyan select distinct sno from spj where jno='j1' 执行以上脚本程序,显示实验结果为:

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及包扎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配置原则和方法。 3.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基本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细菌生长繁殖之用。 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将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加压的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内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蒸汽将锅内冷空气从排气阀中趋尽,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蒸汽不溢出,压力增大,沸点升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 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的NaOH和HCl溶液。 2.仪器及玻璃器皿: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玻璃漏斗等。 3.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1.玻璃器皿的洗涤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洗刷干净。将三角瓶、试管、培养皿、量筒等浸入含有洗涤剂的水中.用毛刷刷洗,然后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净。移液管先用含有洗涤剂的水浸泡,再用自来水及蒸馏水冲洗。洗刷干净的玻璃器皿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2.灭菌前玻璃器皿的包装 (1)培养皿的包扎:培养皿由一盖一底组成一套,可用报纸将几套培养皿包成一包,或者将几套培养皿直接置于特制的铁皮圆筒内,加盖灭菌。包装后的培养皿须经灭菌之后才能使用。 (2)移液管的包扎:在移液管的上端塞入一小段棉花(勿用脱脂棉),它的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进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塞入此小段棉花应距管口约0.5cm左右,棉花自身长度约1~1.5cm。塞棉花时.可用一外围拉直的曲别针、将少许棉花塞入管口内。棉花要塞得松紧适宜,吹时以能通气而又不使棉花滑下为准。 先将报纸裁成宽约5cm左右的长纸条,然后将已塞好棉花的移液管尖端放在长条报纸的一端,约成45℃角,折叠纸条包住尖端,用左手握住移液管身,有手将移液管压紧.在桌面上向前搓转,以螺旋式包扎起来。上端剩余纸条,折叠打结,准备灭菌。 (二)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1.液体培养基配制 (1)称量(假定配制1000ml培养基)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3.0g牛肉膏、10.0 g蛋白胨、5.0gNaCl放入烧杯(或1000ml刻度搪瓷杯)中.牛肉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 (2)溶化 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如约700ml),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

数据库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三 数据控制(安全性)..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三数据控制(安全性)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2014年6月6日 一、实验目的 1.通过SQL对数据库进行安全性控制 2.完成教材中例题的上机练习 二、实验平台 微软SQL Server 2000或以上版本。 对于SQL Server 2000,使用查询分析器运行SQL语句,对于SQL Server 2005以上的版本,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运行SQL语句。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使用SQL对数据进行安全性控制,包括授权和权力回收。 操作完成后,查看授权用户是否真正具有所授予的数据操作权利,在权力回收操作之后,用户是否确实丧失了所回收的数据操作权力。 在前几次实验中已经建立了实验数据库,继续在此数据库上进行实验所要求的各项操作。认真填写实验报告,记录所有的实验用例。 四、实验步骤 1.以管理员sa登录数据库,新建DB数据库,然后运行如下SQL语句,创建 我们前几次实验所建立的表。 CREATE TABLE course ( Cno char(4) NOT NULL, Cname char(40) DEFAULT NULL, Cpno char(4) DEFAULT NULL, Ccredit smallint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Cno) ) ; -- -- 转存表中的数据'course' -- INSERT INTO course (Cno, Cname, Cpno, Ccredit) V ALUES ('1', '数据库', '5', 4); INSERT INTO course (Cno, Cname, Cpno, Ccredit) V ALUES ('2', '数学', NULL, 2);

藻类生物学实验11海科

实验一大型海藻种类形态观察 (4学时第八周) 一、实验目的 了解海洋藻类----大型海藻与微藻的形态与分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实验材料: 1)大型海藻标本(学院标本室); 2)海带孢子体(可用干海带泡发),江篱(海洋学院附近打捞);(取一部分冻存于-20冰箱,作为叶绿素提取实验的材料) 2、实验器材:显微镜、胶头滴管(每瓶藻一支)、盖玻片、载玻片、刀片(做海藻切片)。 4、试剂:70%乙醇(每组一瓶) 三、实验步骤 1、大型海藻标本观察;将标本馆的拉丁文名抄录下来,网上检索图片和分类。 2、海带的外部形态观察:藻体明显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在叶片中央有两条平行纵走的浅沟,孢子体幼龄期叶面平滑,小海带期叶片出现凹凸现象,大海带期叶面则平直宽厚。 3、海带的内部构造: ①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取一小块孢子体进行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体的柄和叶均分为表层、皮层和髓部。 ②同样取一小块孢子体进行纵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层由1-2层排列紧密的小细胞组成,外皮层细胞间分布1-2层粘液腔,其腔内有分泌细胞,髓丝细胞一端膨大为喇叭花,分生细胞位于叶片与柄之间。 4、江蓠的内部构造观察:

①江蓠的纵切面。 ②江蓠的横切面。 ③江蓠囊果横切面。 5、紫菜的形态与构造: 干紫菜先用水浸泡散开,再进行观察。 固着器:由根丝集合而成。 叶状体:由一层或两层细胞构成。 柄:叶状体基部与固着器之间的部分。 四、作业: 1、绘制大型海藻图:选5个标本,注明拉丁文名,简要说明其生物学特性(利用拉丁文名进行网上检索)。 2、绘出海带和江篱的内部构造,紫菜的外形。 附1:江篱与海带的内部构造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 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观察水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 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Ampicillin (100 mg/ml) IPTG (24 mg/ml) X-Gal (20 mg/ml) LB培养基■组份浓度 100 mg/ml Ampicillin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5 g Ampicillin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4 mg/ml IPTG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2 g IPTG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 用0.22 μm滤器过滤除菌。 4.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组份浓度 20 mg/ml X-Gal ■配制量 50 ml ■配制方法 1. 称量1 g X-Gal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 加入40 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溶解后, 定容至50 ml。 3. 小份分装(1 ml/份)后,-20℃避光保存。 ■组份浓度 1%(W/V)Tryptone,0.5%(W/V)Yeast Extract, 1%(W/V)NaCl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 称量下列试剂,置于1 L烧杯中。 Tryptone 10 g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2. 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 滴加5 N NaOH(约0.2 ml),调节pH值至7.0。 4. 加去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 L。 5. 高温高压灭菌后,4℃保存。

SQL 数据库实验报告3

一、实验内容 (1)掌握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对表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操作的方法。 (2)掌握使用Transact-SQL语句对表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数据操作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Window7操作系统,SQL Server软件 三、实验步骤 (1)启动SQL Server管理平台,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studentsdb数据库文件夹。 (2)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包含有数据表student_info、curriculum、grade,这些表的数据结构如图所示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包含有数据表student_info、curriculum、grade,这些表的数据结构如图所示 (3)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创建student_info、curriculum表。 学生基本情况表student_info 课程信息表curriculum

①启动SQL Server管理平台,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studentsdb数据库文件夹。 ②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创建student_info表。 ③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创建curriculum表。 (4)使用Transact-SQL语句CREATE TABLE在studentsdb数据库中创建表 学生成绩表grade

①新建查询,输入Transact-SQL语句,点击执行 ②出现如下界面,学生成绩表grade建立成功 (5)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将student_info表的学号列设置为主键,非空。

(6)student_info、curriculum、grade表中的数据如图所示。 student_info的数据 curriculum的数据 grade的数据 (7)在SQL Server管理平台中为student_info表添加数据

1藻类学 整理

藻类学 1.绪论 1.藻类学的概念是什么? 2.藻类是什么?如何定义的? 3.藻类的起源是什么? 4.藻类在植物学分类系统上处于什么位置? 3.藻类可以分为几大类? g藻类学家根据细胞学和形态学特点, 将现已发现的约3 万种藻类分成11个门, 分别称作蓝藻门、红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硅藻门、黄藻门、褐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 4.藻类主要生长在哪里? 5.藻类的细胞结构是怎么样的? 6.藻类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7.藻类的生殖方式有哪些? 7.什么是有毒藻类? 8.藻类有什么经济价值? 9.藻类有什么生态利用价值? 10.藻类有什么药用价值?有什么医学效果? 11.藻类有什么生理学意义? 12.藻类研究进展如何?研究前景如何? 13.目前,有哪些新技术应用于藻类的研究? 我国藻类的研究进行得怎么样? 什么叫赤潮? 引起赤潮的藻类有哪几种? g在这些藻类中, 大约330种能引发赤潮, 其中我国海域发现有127种, 目前已确认为30种在我国沿海各地引起过赤潮, 其中频率最高的是夜光藻、中助骨条藻和囊毛藻种类。 引起赤潮的藻类分为两大类,其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 通过研究, 人们发现能形成赤潮的藻类分成两类, 一类不能产生毒素, 而是通过异常增殖或者聚集而导致海面出现赤潮现象的藻类。由这类藻类引起的赤潮的主要危害是水体严重缺氧导致鱼虾贝类难似生存, 引起海洋食物链局部中断。另一类是能分泌毒素的藻类, 这些毒素包括麻痹性贝毒、神经性贝毒和下痢性贝毒等三大类, 其中的一部分能直接杀死鱼虾贝类, 另外一些能通过食物链引起人体患病、腹泻或中毒死亡。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赤潮损害中毒事件大都是由这类藻类引起。 有毒藻类可分为哪几类?其毒害机理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g在赤潮发生的整个过程中, 其主要控制因素是什么? 如何监测、监视和预测、预报赤潮的发生?

环境生物学试验教案

实验一污染物对生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空气中SO2对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 及叶绿素a、b含量比例的影响 [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2)了解SO2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实验原理] (1)用丙酮提取叶绿素 (2)叶绿素a、b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nm和645nm,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可得:C a(mg/L)= 12.7D663 - 2.69D645 C b(mg/L)= 22.9D645 - 4.68D663 式中:C a、C a为叶绿素a、b的浓度。将C a与C b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 C T(mg/L)= C a + C b = 20.21A645 + 8.02A663 按下列公式计算叶绿素在叶片中的含量,并计算叶绿素a、b的比例。 mg/g ?? 叶绿素浓度提取液最终体积稀释倍数 叶绿素含量()= 叶片鲜重克数 [实验器材] (1)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剪刀;50mL棕色容量瓶;小漏斗;玻璃棒;定量滤纸;吸水纸;滴管;2mL移液管;50mL烧杯。 (2)试剂:丙酮,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3)实验材料:经SO2熏气和未经熏气的植物样品 [实验步骤] (1)分别剪取两种处理植物的叶样,洗净,擦干,除去中脉,称取0.5g,剪碎。 (2)将剪碎的叶样置于研钵中,加少许石英砂和碳酸钙,再加少许丙酮,磨成匀浆。再加15 mL左右丙酮,搅拌,静置3min。 (3)将提取液过滤至50mL棕色容量瓶中,多次洗涤研钵、研棒。 (4)用滴管吸取丙酮,将滤纸上的叶绿素全部洗入容量瓶。用丙酮定容至50mL,摇匀。 (5)分别取2mL叶绿素提取液和2mL80%丙酮于50mL烧杯,混匀,成比色液。

藻类标准

威海海带 一、保护范围 威海海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威海海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威政字[2005]8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东省威海沿海的王家湾(中心位置北纬36°51.5′,东经122°22.5′)、石岛湾(北纬36°54.5′,东经122°25′)、桑沟湾(北纬37°6′,东经122°30′)、俚岛湾(北纬37°15.5′,东经122°34′)、荣成湾(北纬37°21′,东经122°36′)、港西-泊于-崮山(北纬37°27′,东经122°33′至北纬37°27′,东经122°18′)、威海湾(北纬37°28′,东经122°10.5′)、刘公岛(北纬37°30.4′,东经122°11′)、孙家疃-张村-初村(北纬37°34.5′,东经122°5.5′至北纬37°30′,东经121°55.5′)等海域。 二、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单海1号、单杂10号、远杂10号、荣海一号、荣福、901、日本真海带。 (二)环境条件。 保护范围内无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和河流淡水排入的海域。水质应符合GB/T 11607和NY 5052的要求。 暂养环境:风浪小,潮流畅通,水质肥沃,透明度1m

至3m,浮泥杂藻少的内湾近岸海区。 养成环境:底质为平坦的泥底或泥沙底为好,软泥底也可。海流的流速在0.17m/s至0.7m/s之间,以0.41m/s至0.7m/s为宜。 海带养殖作业不能危害海洋环境。 (三)养殖管理。 1.夏苗培育: (1)苗种:采用头茬苗,选叶片舒展、色泽光亮、藻体健壮、柔韧的幼苗。 (2)种海带:采孢子前20天选择种海带。一般7月中旬选种海带,从养殖的海带中选种应在海带收割之前进行。采孢子时间一般在8月初,此时海水温度在22℃左右。 (3)培育:水温及光照强度见表1,施肥、每小时育苗池换水量、日加新鲜海水量见表2。 表1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

微藻的实验室培养 学生:林晓生学号:2120180414导师:杨缜教授 一、藻类的概述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由于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二、微藻的营养模式和生长模式 (二)、微藻的生长模式 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三、培养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 1)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3)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4)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5)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6)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方式 简单介绍其中的四种方式: (1)纯培养和单种培养 纯培养(axenic culture):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纯培养操作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台等设备,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均须彻底灭菌。培养成功率很高,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single-species culture):指区别于纯培养的不排除细菌存在的培养(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非生产性的) (2)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 封闭式培养(closed culture):指把培养液密封在透明的容器中,与外界空气隔离,暴露在阳光中,CO2完全采用人工供给的方法。各种反应器等 开放式培养:指把藻类培养在开敞容器中,如广口玻璃瓶、水族箱、玻璃钢水槽、水泥池等。 (3)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封闭式塑料薄膜袋培养,方法简单,成本低、培养的藻细胞密度大,不易污染且生产周期短,效果很好。

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温度和温度计 活动1:感受1号杯和2号杯里水的冷热 1号杯水() 2号杯水() 活动2:观察温度计 .观察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 要构造。 你观察温度计上有摄氏度 (℃)的标记吗? 你观察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 示多少? 最高()最低() 你观察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和 最低温度是多少? 实验现象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 活动3:下面的温度你会读和写吗? 28摄氏度写作: 20摄氏度写作: 零下5摄氏度写作: -21℃读作: 31℃读作: 实验要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用品:400ml烧杯一个一支温度计适量冷水和一暖壶热水吸水纸废物瓶。 步骤操作要求评分标准满分得分1 清点仪器用品按材料清单清点材料用品是否齐全(5分)。 5

2 观察温度计的 零刻线、分度值 和量程。 A、观察温度计的零刻线。(10分) B、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和量程 。(10分) 20 3 用手感知水温。将手指伸入烧杯中(冷水)或将手放在烧杯 外壁(热水),手的感觉 (10分),估测水的温度(10分)。 20 4 将温度计测量 水的温度。 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10 分)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 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10分) C、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 泡继续停留在水中。(10分)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连续三 次测水的温度分别为、、 ,平均水温为。(15分) 45 5 整理仪器,擦拭 桌面。 A、将温度计擦干放回原处。(5分) B、擦拭桌面。(5分) 10 实验三、水结冰了 一、实验名称:水结冰了 二、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 三、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 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测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四、实验器材:试管、保温杯、温度计、碎冰块、食盐、纯净水。 水结冰了的实验记录表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3)实验三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实验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3)实验三数据表的创建与 管理实验 南京晓庄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三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实验 所在院(系):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班级: 学号: 姓名: 1.实验目的 (1) 理解SQL Server 20xx常用数据类型和表结构的设计方法。理解主键、外键含义,掌握 建立各表相关属性间参照关系的方法。 (2) 熟练掌握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图形工具创建表,删除表,修改表结构,插入及更新数据的方法。 (3) 熟练掌握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表,删除表,修改表结构,插入及更新数据的方 法。 2.实验要求 基本实验:

(1) 在实验二所创建的“TM”数据库中合理设计以下各表逻辑结构: 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性别,籍贯,出生日期,民族,学院/系别号,班级号) 课程信息(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所属模块,课程类别,学分,学时) 学习信息(学号,课程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 院系信息(院系号,院系名称) 要求确定各个字段的名称、类型、是否有默认值,是否主键等信息。 (2) 依据你所设计的表结构,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图形工具在“TM”数据 库中创建学生信息表和课程信息表,并试验在图形界面中修改表结构,删除数据表,输入并更新数据的方法。 (3) 依据你所设计表结构,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学习信息表和院系信息表,并试验 使用T-SQL语句修改表结构,删除数据表,插入和更新数据的方法。 (4) 找出已创建各表之间相关属性的参照关系,并在相关表中增加引用完整性约束。 (5) 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扩展实验: (1) 在“TM”数据库中补充设计以下各表结构: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五、实验室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Ampicillin(氨卡青霉素)(100 mg/ml) 组份浓度100 mg/ml Ampicillin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量5 g Ampicillin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用0.22 μm过滤膜过滤除菌。 4.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24 mg/ml) 组份浓度24 mg/mL IPTG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1.2 g IPTG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灭菌水,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用0 22 μm过滤膜过滤除菌。 4小份分装(1 ml,份)后,-20℃保存。 X-Gal (20 mg/ml) 组份浓度20 mg/ml X-Gal 配制量50 ml 配制方法 1.称量l g X-Gal置于50 ml离心管中。 2.加入40 ml DMF(二甲基甲酰胺),充分混合溶解后,定容至50 ml。 3.小份分装(1 ml/份)后,-20℃避光保存。 LB培养基 组份浓度1%(W/V)Tryptone(胰蛋白胨),0.5%(W/V)Yeast Extract(酵母提取物),1%(W/V)NaCl 配制量 1 L 配制方法 1.称取下列试剂,置于l L烧杯中。 Tryptone 10 g Yeast Extract 5 g NaCl 10 g 2.加入约800 ml的去离子水,充分搅拌溶解。 3.滴加5 N NaOH(约0.2 m1),调节pH值至7.0。 4.加去离子水将培养基定容至1 L。 5高温高压灭菌后,4。C保存。 LB/Amp培养基 组份浓度 1%(W/V) Tryptone 0.5%(W/V) Yeast Extract 1%(W/V) NaCl 0.1 mg/ml Ampicillin

数据库实验报告1

1.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rename)将视图“V_SPJ”更名为“V_SPJ_三建”。(5分) exec sp_rename v_spj, v_spj_三建; 2.针对SPJ数据库,创建并执行如下的存储过程:(共计35分) (1)创建一个带参数的存储过程—jsearch。该存储过程的作用是:当任意输入一个工 程代号时,将返回供应该工程零件的供应商的名称(SNAME)和零件的名称(PNAME) 以及工程的名称(JNAME)。执行jsearch存储过程,查询“J1”对应的信息。(10 分) create proc jsearch @jno char(2) as select sname, pname, jname from s,p,j,spj where s.sno=spj.sno and p.pno=spj.pno and j.jno=spj.jno and spj.jno=@jno; 执行: exec jsearch 'J1'

(2)使用S表,为其创建一个加密的存储过程—jmsearch。该存储过程的作用是:当执 行该存储过程时,将返回北京供应商的所有信息。(10分) 创建加密存储过程: create proc jmsearch with encryption as select * from s where s.city='北京'; sp_helptext jmsearch; (3)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text查看jsearch, jmsearch的文本信息。(5分) 用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text查看jsearch: exec sp_help jsearch; exec sp_helptext jsearch;

藻类学

1~3 名词解释 1.藻殖段:丝状体的蓝藻藻体分裂成小段,分离后各萌发成一新的丝状体,每一段称为藻殖段。形成原 因:异形胞。 2.异形胞:丝状体的蓝藻(除颤藻科外)在藻丝中经常产生一种比普通细胞稍大且有明显厚壁及含透明 内含物的细胞,称异形胞。 3.厚壁孢子:在环境条件恶劣时,丝状体种类,藻丝上某些营养细胞增大体积、贮满食物并渐行增厚细 胞壁,明显分化为内外壁层形成的结构,称厚壁孢子。(或在环境条件恶劣时,在藻体中产生的一种比普通细胞稍大且有明显厚壁的细胞。厚壁孢子细胞壁比异形胞细胞壁要厚。 4.伪空胞(gas vesicle)为特殊的由中空圆柱状气囊组成的结构, 能够为细胞提供浮力,使它们在水体中垂直 迁移,获得适宜的生长条件。 1.试述微囊藻等蓝藻调节自身体积和重量,进而调节其在水中所处位置的机理。答:和光合作用有关,在晴天的表面水体中,快速的光合作用合成了大量的淀粉,增加个体重量使藻类下沉。光强度逐步减弱合成物质减少,呼吸作用增加个体重量逐渐减小。当减小与浮力平衡时,不再下沉,处于悬浮状态。这一平衡位置处于补偿点附近,该处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当。在晚间,光合作用停止微囊藻会迅速上浮到表面。另外,衰老和死亡的微囊藻重量下降会漂浮到水面形成水华。 2.试述蓝藻的形态特征,蓝藻为什么又称蓝细菌? 蓝藻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有些丝状体上有异形胞的分化,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伪空胞是蓝藻特有的结构特征。 蓝藻有很多特点与细菌相似,如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细胞壁含肽聚糖;核为原核,生活史中均无具鞭毛的细胞,所以又称蓝细菌。 蓝藻属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 常见形成水花的藻类: 蓝藻门(颤藻、螺旋藻)、绿藻门、硅藻门。 3.蓝藻的细胞形态及特殊结构; 4.蓝藻的生态地位,内共生学说; “内共生学说”认为在约18亿年前的元古代中期,一些蓝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生物吞噬,成为真核生物的叶绿体,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单细胞红藻、绿藻和褐藻;约15亿年前,这些单细胞藻类进化为各种各样的多细胞藻类; 蓝藻使整个地球从无氧发展到有氧,从而孕育了一切好氧生物的进化和发展;而且使得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5亿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空由CO2、N2、H2O、H2S等组成,没有O2。原始海洋中出现蓝细菌后,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与海洋中丰富的Fe2+结合形成Fe3O4(磁铁矿),形成可供开采的磁铁矿; 约二十亿年前的元古代早期,海洋中的Fe2+被氧化完以后,大气中才有了O2 ; 约18亿年前的元古代中期,“内共生学说”认为一些蓝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生物吞噬,成为真核生物的叶绿体,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单细胞红藻、绿藻和褐藻;

实验九++水体藻类的计数与叶绿素含量分析

实验九水体藻类的计数与叶绿素含量分析 一、目的要求 掌握藻类的接种方法;掌握水样中藻类计数方法;了解检测水样藻类计数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中的优缺点;了解水质与藻类之间的相关性,明白其应用的重要性;掌握藻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原理 藻类个体数与光密度值成正比;藻细胞过小,密度过大,在显微镜下计数时容易出现较大的人为误差;用显微镜对水中藻类计数的工作强度大,耗时长,且检测人员存在主观判断差异,不同的检测人员测得的藻类计数结果往往相差较大。 藻类生长的测定方法 (一)测生长量 适合于所有藻类 直接法 (1)测体积法:离心,测体积 (2)干重法:离心或过滤,干燥称重 间接法 (1)光密度OD 672 nm (2)生理生化指标法 (二)测繁殖数 适合于单细胞 直接法 (1)血球记数板 间接法 (2)活菌计数法 藻类叶绿素测定原理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藻类样品(小球藻) 培养基配制的各种化学物品、丙酮 三角瓶、纱布、移液管、纱绳等 超净工作台、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 1 藻类培养基的配置

2 藻类培养基的灭菌 3 藻类的接种 4 藻类的OD值的测 (1)取两种藻类样品加入1cm比色皿中,样品高度要高于1/2低于2/3比色皿; (2)用吸水纸吸干比色皿周边的水; (3)以水为对照,在672 nm波长条件下进行比色。 5 水体藻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取25 ml 已经培养好的藻类细胞,5000 rpm离心8 min,弃去上清液; (2)用80 %丙酮把离心物洗至25 ml容量瓶,然后定容至刻度线; (3)在黑暗的条件下放置30 min,浸提叶绿素; (4)取上清液于比色皿中,在663 nm和645 nm波长条件下进行比色。

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习题整理

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一、选择题 1. 大多数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属于:()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2. 蓝细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A.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C.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3. 碳素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是:() A. 构成细胞物质 B. 提供能量 C. A,B 两者 4. 占微生物细胞总重量70%-90% 以上的细胞组分是:() A. 碳素物质 B. 氮素物质 C. 水 5. 能用分子氮作氮源的微生物有:() A. 酵母菌 B. 蓝细菌 C. 苏云金杆菌 6. 大肠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 光能无机自养 B. 光能有机异养 C. 化能无机自养 D. 化能有机异养 7. 自养型微生物和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是:() A. 所需能源物质不同 B. 所需碳源不同 C. 所需氮源不同 8. 基团转位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差别是:() A. 运输中需要各种载体参与 B. 需要消耗能量 C. 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结构 9. 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的主要区别是:() A. 物质运输的浓度梯度不同 B. 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能量 C. 前者不需要载体,后者需要载体 10. 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生长因素)是:() A. 微量元素 B. 氨基酸和碱基 C. 维生素 D. B,C二者 11. 培养基中使用酵母膏主要为微生物提供:() A. 生长因素 B. C 源 C. N 源 12. 细菌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为:() A. 单纯扩散 B. 促进扩散 C. 主动运输 D. 基团转位 13. 微生物细胞中的C素含量大约占细胞干重的:() A. 10% B. 30% C. 50% D.70%

数据库道理实验报告3

实验三数据表的创建与管理实验 所在院(系):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1.实验目的 (1)理解SQL Server 2005常用数据类型和表结构的设计方法。理解主键、外键含义,掌握 建立各表相关属性间参照关系的方法。 (2)熟练掌握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图形工具创建表,删除表,修改表结构, 插入及更新数据的方法。 (3)熟练掌握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表,删除表,修改表结构,插入及更新数据的方 法。 2.实验要求 基本实验: (1)在实验二所创建的“TM”数据库中合理设计以下各表逻辑结构: 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性别,籍贯,出生日期,民族,学院/系别号,班级号) 课程信息(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所属模块,课程类别,学分,学时) 学习信息(学号,课程号,考试成绩,平时成绩) 院系信息(院系号,院系名称) 要求确定各个字段的名称、类型、是否有默认值,是否主键等信息。 (2)依据你所设计的表结构,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图形工具在“TM”数据 库中创建学生信息表和课程信息表,并试验在图形界面中修改表结构,删除数据表,输入并更新数据的方法。 (3)依据你所设计表结构,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学习信息表和院系信息表,并试验 使用T-SQL语句修改表结构,删除数据表,插入和更新数据的方法。 (4)找出已创建各表之间相关属性的参照关系,并在相关表中增加引用完整性约束。 (5)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扩展实验: (1)在“TM”数据库中补充设计以下各表结构: 教师信息(教师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学历,学位,入职时间,职称,院系号) 授课信息(教师号,课程号,学期) 班级信息(班级号,班级名称,专业号) 专业信息(专业号,专业名称,学制,学位) 图书信息(图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册数,价格,分类) 借书偏息(学号,图书号,借出时间,归还时间) 奖励信息(学号,奖励类型,奖励金额) (2)设计并实现各表之间相关属性的参照关系。 (3)使用SQL Management Studio图形界面或Transact-SQL在“TM”数据库中创建前述各 表,并插入部分数据,要求所插入数据合理有效。 3.实验步骤、结果和总结实验步骤/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