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藻类培养

藻类培养

藻类培养
藻类培养

一、基本培养方式

(一)纯培养和单种培养(据种的纯度)

1、纯培养(axenic culture)纯培养即无菌培养,是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纯培养要求有无菌室、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等设施,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彻底灭菌,操作严格,培养成功率高,是进行生物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环节。

2、单种培养(unialgal culture)在生产性培养中不排除细菌存在而有别于纯培养的一种培养方式称为单种培养。

(二)一次性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

1.一次性培养(batch culture)在各种容器中,配制培养液,把少量的藻种接种进去,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一般5~7 d),藻细胞生长繁殖达到较高的密度,一次全部收获。一次性培养是微藻培养最常用的方法。

2.半连续培养(semi-continuous culture)半连续培养是在一次性培养的基础上,当培养的藻细胞达到或接近收获的密度时,每天收获一部分藻液并补充等量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半连续培养也是微藻饵料生产性常用的培养方法,每天的收获量根据育苗的需要来确定。

微藻培养的工艺流程包括:

工具、容器、水的消毒

培养液的制备

接种

培养过程的管理

采收等主要环节

一、容器、工具的消毒

(一)物理消毒法

1.加热消毒法

加热消毒法是利用高温使蛋白质变性以杀死微生物的方法。不能耐高温的容器和工具,如塑料、橡胶制品等不能用此法消毒。

(1)直接灼烧灭菌接种环、镊子等金属小工具,试管口、瓶口等可以直接在酒

精灯火焰上短暂灼烧灭菌。载玻片、小刀等则最好先蘸酒精,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等器具上的酒精烧完,也就完成了灭菌工作。该方法可以直接把微生物烧死,灭菌彻底。优点是简单、方便、快速、高效,但只适用于小型金属或玻璃工具。

(2)煮沸消毒把容器和工具用纱布包好,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消毒,一般约煮沸

15~30 min,可杀死细菌的营养体,如果在水中加入2%碳酸钠可促使芽孢死亡,亦可防止金属器械生锈。对于容量较大的三角烧瓶,可在内加少量淡水,在瓶口上放一只普通的玻璃漏斗,再在漏斗上放一称量瓶盖,等水加热煮沸15~30 min,可使整个瓶壁消毒。然后倒出淡水,用消毒纱布或锡箔纸盖在瓶口上备用。煮沸消毒适用于小型容器的消毒。

(3)烘箱干燥消毒烘箱也称恒温干燥箱,此方法也就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热灭

菌法。将清洗过的玻璃容器、金属工具等用报纸或牛皮纸包好,均匀地放入烘箱内,一般加热至160~170 ?C维持2 h即可达到目的。注意用纸包扎的待灭菌物品不要紧靠烘箱壁。为防止玻璃制品遇冷空气爆裂,也为了防止烫伤,等温度下降到60 ?C以下,才可以打开烘箱的门。

2.紫外线消毒法

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226~256 nm部分,200~300 nm的紫外线也都有杀菌能力。紫外线灭菌是用紫外灯管进行的。这种方法对空气和某些大型物品的表面消毒效果较好,一般紫外线灯照射20~30 min,即可起到消毒作用。紫外线难以透过玻璃,故对玻璃内部的物品不能用此法消毒。紫外线对人的皮肤和眼睛有损伤作用,应注意防护。

(二)化学消毒法

在微藻的生产性大量培养中,大型容器、工具、玻璃钢水槽、水泥池等,一般常用化学药品消毒。

1.酒精(乙醇,C2H5OH)

酒精是一种较理想的常用消毒药品,它能使蛋白质脱水变性以至凝固,故有杀菌作用。常用浓度为70~75%的酒精来对皮肤以及器皿表面进行消毒。方法是用纱布蘸酒精在容器、工具表面涂抹,10 min后,用消毒水冲洗两次。使用酒精消毒,简单方便,效果好。

2.高锰酸钾(KMnO4)

高锰酸钾又称灰锰氧,为紫色针状结晶体,可溶于水,是一种强氧化剂,使蛋白质变性,杀菌能力很强。消毒时按10~20 mg/L浓度配制成水溶液,把洗净的容器、工具等放在该溶液中浸泡5 min,取出,用消毒水冲洗2~3次。玻璃钢水槽和水泥池消毒,可用高锰酸钾溶液由池壁顶部淋洒池壁几遍,并泼洒池底,10 min后再用消毒水冲洗干净。注意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里的时间不能过长,如果超过1 h,容器、工具上有棕褐色沉淀物,很难洗去。高锰酸钾溶液一般应当天配当天使用,但如果消毒的容器不多,溶液还未变质,也可以使用2~3 d。

3.石炭酸(苯酚,C6H5OH)

石炭酸主要破坏生物体的细胞膜,并使蛋白质变性。消毒时,按3~5%比例配制成溶液,把洗净的容器、工具等放在该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2~3次。

4.盐酸(HCl)

取工业用盐酸1份加淡水9份配成约10%的盐酸溶液,把洗净的容器、工具等放在该溶液中浸泡5 min。再用消毒水冲洗2~3次。该法仅适用于玻璃容器、用具的消毒,铁、铝等金属制品不能用盐酸消毒处理。盐酸可与水泥中的碳酸钙、硅酸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对水泥有破坏作用,故不宜把盐酸用于水泥池的消毒。

5.漂白粉

漂白粉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使蛋白质变性,杀菌能力强,杀菌的主要成分是氯。常常将洗净的容器、工具等在1~5%的漂白粉悬浊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2~3次。一般来说,消毒效果随浸泡时间增加而增强。

用于玻璃钢水槽、水泥池的消毒处理时,操作方法同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法。因漂白粉有氯臭味,消毒后需要停放12 h后才能使用,以免抑制藻类生长。

二、培养基制备

培养液的制备

微藻的培养液(液体培养基)是在消毒海水或淡水中加入各种营养物质配制而成。培养液的配制,首先是水的消毒,然后按配方先后加入各种营养物质。

常用药品:

N、硝酸钠、硝酸钾、尿素

P、磷酸二氢钾、

Fe、三氯化铁、柠檬酸铁

Si、硅酸钠

辅助生长物质:V B1、VB12、鱼汁

1.水的消毒

(1)加热消毒法加热消毒法多在藻种培养中应用。把经沉淀或沉淀后再经砂过

滤的水,在三角烧瓶或铝锅中加热消毒。一般加温至90 C左右维持5 min或达到沸腾即停止加温。由于水中含有一些对微藻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在高温下容易受到破坏,所以加热消毒水,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前提下,也应尽可能使那些对藻细胞生长有利的物质保存下来。

(2)过滤除菌法生产上常用的过滤除菌法不同于实验室中那样严格的无菌要求。

它是把经沉淀的水,经砂过滤装置(砂滤池或砂滤罐)过滤,把大型的生物或非生物杂质除去,再经陶瓷过滤罐过滤,除去微小生物。

(3)次氯酸钠(NaClO)消毒法用次氯酸钠消毒水是比较彻底的方法。水经

沉淀及砂过滤装置过滤后流入消毒池,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次氯酸钠在水中释放氯气和初生氧,有强杀菌作用。用次氯酸钠消毒水的方法是在每立方米水中加入有效氯20 ml的次氯酸钠(如果次氯酸钠的有效氯含量为8%,则每立方米水中加入次氯酸钠250 ml),充气10 min,使次氯酸钠均匀分布水中,停气,经6~8 h消毒后,按每立方米水中加入硫代硫酸钠(Na2S2O3)25 g,强充气4~6 h,用硫酸——碘化钾———淀粉方法测定无余氯存在即可使用。

2.培养液的配制

在消毒好的水中加营养元素是有一定的顺序,每加入一组后,要先混匀,再加入第二组;

配好后应测酸碱度,如需要可用1 mol/L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来调节。所有的化学物质应保持清洁,某些不洁净的肥料也必须消毒,预防敌害生物通过肥料污染。

固体的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和辅助生长物质一般都先配成母液,按性质放在室内或冰箱中备用。

三、接种

培养液配好后应立即进行接种培养。接种就是把含藻种的藻液接入到新配好的培养液中的整个操作过程,原瓶中剩余的藻种加入新的培养液继续培养也叫作接种,有的把这个过程叫“分瓶”或“移养”,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接种。

接种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藻种的质量藻种的质量对培养结果影响很大,一般应选取无敌害生物污染、

生活力强、生长旺盛的藻种来接种培养。外观藻液的颜色正常,且无大量沉淀、无明显附壁现象发生。

(二)藻种的数量接种量和接种密度对提高产量甚为重要。接种量是指藻种的绝

对数量;接种密度是指藻种接种后的密度。接种量,总的原则是“宜大不宜小”。

室内利用三角烧瓶、细口玻璃瓶等进行藻种培养时,接种的藻液量与新配制的培养液量的比例为1:2~4,一般一瓶藻种可接成3~4瓶。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大量培养由于培养容器容量大,藻种供应有时不足,接种量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最少不低于1:50,一般以1:10~20较适宜。当培养池容量大且藻种量不足时,也可以采取分次加培养液的方法,例如第一次培养液量为总容量的3/5,培养几天后,藻细胞增加到较大的密度,再加培养液至总容量,继续培养。

(三)接种的时间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接种比较好,也是必须注意的问题。一般

来说,接种时间最好是在上午8~10时,不宜在晚上。

(四)、接种量

1、藻种:1:2-1:3

2、中继培养:1:2-1:3,同时分次加入培养液。

3、生产性培养:1:10-1:20

(三)、接种时间

四、培养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一)养料与水分的补给

(二)注意酸碱度的变化

在藻细胞大量繁殖和快速生长时,二氧化碳被吸收利用,导致藻液pH上升;同时,由于藻细胞对某些离子的吸收较快,也会引起培养液pH变化。如果酸碱度的变化超过藻细胞的适应范围,会对藻类的生长繁殖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微藻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通过监测设施,每天定时检测培养液的pH,掌握变化规律,必要时通过盐酸或氢氧化钠来调节。

(三)搅拌和充气

(四)调节光照

(五)调节温度

对开放式培养系统来说无法控制温度,通常只能顺从自然温度的变化,在不同季节选择能适应或能基本适应当地温度变化条件的培养种。在夏季培养时,对开放式大池遮阴并通风,既可以避免强光直射,也能起到降温的效果。冬天在北方的室内应采取水暖、气暖等方法提高室温,同时还应该防止昼夜温差过大。

(六)防虫和防雨

(七)生长情况的观察与检查

(八)采收

常用配方

湛水院107-18培养液

硝酸钠50mg

磷酸二氢钾5mg

柠檬酸铁(1%溶液) 0.2ml

维生素B1200μ g

维生素B12 200mμ g

碳酸氢钠0.5g

硅酸钠5mg(硅藻用)

鱼汁105ml

海水1000ml

⑤“湛水107—13”培养液(湛江水产学院):

培养湛江等鞭藻、亚心形扁藻、钙质角毛藻使用。

⑥“湛水107—18”培养液(湛江水产学院)

培养湛江等鞭藻、亚心形扁藻、钙质角毛藻使用。

藻类培养论文 牛浩

吉林化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环境生物学设计性实验 院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环境科学与工程1301 姓名:牛浩 指导老师:邹继颖 学号:1310338102

天然藻类培养和应用 (吉林,吉林,吉林化工学院,牛浩,132022) 摘要: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生物类群,它们不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观察藻类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藻类应用技术在国内外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藻类大量培养技术是一切的基础。本实验重点探讨藻类培养的一般步骤和前景。 关键词:藻类;材料;应用价值;培养;前景 Natural algae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Jilin, Jilin,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NiuHao, 131022) Abstract:the algae is a very important categories of organisms in nature, they are not on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f good material, in food, fine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uch aspects as aquaculture, algae research to observe not only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lso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Alga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en a research hot, plenty of alga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things.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general steps of algae cultivation and prospect. Keywords:algae, materials, application value, cultivation,prospects 前言: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1]的而藻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糖类、色素等可供人类利用,加之藻类本身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繁殖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等优势使得藻类在解决资源枯竭、人口压力、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产油藻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成为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一条解决途径;藻类提供的营养物质可以有效的缓解人口和土地方面的压力;在水环境方面,藻类可以用来净化水质,治理水体污染。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用具 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瓶、培养瓶、吸管、镊子、刀、标签、记

单细胞藻类

单细胞藻类之--微绿球藻 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或叫眼状微绿球藻。本属还有其它几种培养作为水产动物的活饵料的。在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属,四胞藻目,胶球藻科。 一、形态特 征:细胞为 球形,直径 为2—4微 米,单独或 集合,色素 体一个,淡 绿色,侧生, 仅占着周 围的一部 分,眼点圆 形,淡橘红 色。在活泼 生长的情 况下,色素 体颜色很 深,不容易 观察到眼点,在氮缺乏的培养中,色素体变淡,眼点明显。没有蛋白核。有淀粉粒1—3个,明显,侧生。细胞壁极薄,幼年细胞看不到,在分裂之前才变得明显。分裂进行时,细胞壁扩大,与细胞之间形成空隙。 二、繁殖方式:微绿球藻进行二分裂繁殖,细胞分裂成为2个子细胞,细胞分裂后,子细胞由母细胞的细胞壁裂开处脱出,子细胞附着在细胞壁上,互相连结成为一个松散的树枝状群体。 三、生态条件: 1、盐度:微绿球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4—36的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繁殖,并可保养在2—54的盐度范围内。江西省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提供光合细菌培养基配方技术。 2、温度:微绿球藻在10--36℃的温度范围内都能比较迅速的繁殖,最适温度为25--30℃。 3、光照:在适温条件下,最适光照强度为10000勒克斯。 4、酸碱度:适宜的酸碱度范围为:PH7.5—8.5。 微绿球藻在有机质多,特别是氮肥多,氨盐丰富的水体中,生长特别繁茂。 单细胞藻类之--塔胞藻 塔胞藻(Pyramimonas sp.)分类上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塔胞藻属。可以用于海湾扇贝幼体的饵料。 一、形态特征:单细胞,不具细胞壁,多数呈梨形、侧卵形,少数呈半球形。细胞长12—16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

藻类的分离和培养 微型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基本上与菌类的方法相似,但还需加上光照条件,并以液体培养为主。在大量培养时,可不必考虑无菌条件。 一、目的 学习藻类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二、药品、材料和用具 水生生物培养槽,玻璃片(面积稍大于培养槽),橡皮管,显微镜,三角烧瓶,试管,筛绢,棉塞,微吸管,凹玻片,灭菌锅,载玻片,吸管,培养皿,人工光源,木盆(或小型实验池),充二氧化碳气钢瓶,抽气泵,离心机。 土壤抽出液,青霉素,链霉素,琼脂,硝酸钙,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过磷酸钙,硫酸镁,氯化钾,碳酸钠,三氯化铁,硅酸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钙,碳酸氢钠,钼酸,氯化钠,柠檬酸铁,硫酸锰,人尿,海泥抽出液,食盐。 三、操作 生长在静水或水流缓慢河流中的藻类,培养比较容易。取到实验室后,要立刻从材料瓶中移到宽大的水生生物培养槽内。为了培养大的丝状藻,要利用宽的、不高的容器。这些容器要用玻片盖住,以防止培养物受灰尘沾污。倒入容器的水要达到容器高度的一半,或稍多些,使水面上还有充分空气。在容器边缘,要用一小块纵切橡皮管垫住,可使玻片不致紧贴容器,空气才能进入容器中。细微的藻类如团藻目、硅藻门能很好地生活于培养皿中。很多藻类如颤藻属、水绵属的若干种、轮藻属等可在实验室中保存很多年。 在迅速流动水中生长的藻如丝藻属、毛枝藻属等比较难于培养,因为它们要求经常输入氧气。在水层较高水中,在高容器中,这些藻类迅速地死亡。为了把这些藻类保存到实验时,应当把它们分成一些小部分,放在水层较薄的、宽的容器内,并须常常换水,把空气吹入水中。还可以用橡皮管把水生生物培养槽和水龙头连结起来,建立有流水的水生生物培养槽。 在水生生物培养槽中培养藻类时,应尽可能创造和保持藻类天然生存条件。把藻类培养在从采集藻类那一水域取来的水中,或其他天然水(尤其不能用自来水,因其中含很多氯气,必要的话,也须置较长时间,或加以煮开),或在水中加入混合养料,这些养料是由制造有机物质所必需的矿质盐构成。

藻类的培养

一、藻种的两种培养类型 一般藻种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期保存所需要的培养方法,一种是以实验为目的,短期内保藏藻种的培养方法。 长期培养最主要的问题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培养基,可以在3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培养藻种。最适合长期培养藻种的培养基是agar(固体琼脂培养基),但是使用agar有一个弊端,即培养物保持无菌的问题;我们可以加一层蒸馏水(咸水的藻类可以加灭菌过人工的海水)在agar上,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在长期保种的过程中减少agar水分和营养的流失。长期保种使用的培养基,不要选择营养过于丰富的,因为多数的藻,尤其是丝状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生长,会发生形态结构上的变化,如果要做生理生态方面研究,实验材料的形态结构是不能异常的。 适合长期保种的贫营养的培养基有这些:Bold’s基础培养基,以及该培养基加上蛋白胨或者琼脂制成的agar,适合长期培养绿藻;Allen及其改良后的配方可以长期培养一般常见的蓝藻和绿藻;土水培养基和它的一个改良的系列也实用培养多数藻种。对于我库提供的藻种,由于藻种长期习惯的原因,建议使用我们提供的原配方来培养,在长期培养的时候,可以适当稀释原培养基,在藻种培养过程中,生长速率会变慢,可以保持其形态结构不变。 另外,长期培养的时候,除了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还可以降低温度5~8C(降温的过程最好能循序渐进,突然改变环境温度,可能会导致藻种不适应而死亡)。光照强度可以减小为原先的一半。在实验之前3到4周,将长期培养的藻种接种到我们提供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必须灭菌),按照我们给予的培养条件培养,在实验前6天左右,再次接种。 短期培养则可以直接按照我们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由于试验的需要,常常要求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培养物,我们可以采用通气培养和摇床培养。通气培养可以通CO2或洁净的空气,视培养物的多少来决定通气泵的大小,在通气的硅胶管中设置一个缓冲瓶,塞上灭菌后的脱脂棉,帮助净化空气,如果对通气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在通气管中加上一层滤膜。使用摇床培养,需要注意藻种的生理周期。 二、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 1、培养基的选择 ①BG11是我库培养蓝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除了极少部分蓝藻,大部分都使用BG11。按照我们给的配方配制好后 高压灭菌,BG11经常会产生絮状沉淀。这是因为其中有Ca+和CO32???-,我们可以在灭菌后再超净台上用灭菌过的注射器来加两者之中的另外一种。通常我们建议将氯化钙的母液单独灭菌后在无菌室保存,在配置好BG11的工作液并灭菌之后,在超净台上用注射器将氯华钙加入。 ②SE是我库用来培养常见的绿藻所使用的培养基。一般来说,如果配制了母液,用母液来配培养基,灭菌后是不会产生 沉淀的。配置的时候注意先将所需要的蒸馏水准备好,将需要的药品逐个加入,等到一种药品充分溶解之后再加入第二种。 另外,土水在蒸馏过滤后,是不需要灭菌的,因为高压灭菌的过程会让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损失。 ③水是培养基成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配培养基,可以取蒸馏水、自来水、去离子水,也可以取藻种采集地的水。使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微藻的规模培育。规模培育在水产养殖方面现在主要运用于大棚生物饵料方面(一定地点建立车间、浓缩之后近距离管道运输到养殖区域)、提取色素添加在饲料中,至于土塘泼洒,如何控制量、增氧和开口饵料这方面正在摸索,需要大家一起总结出经验。今天我跟大家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藻种的工厂化规模化培育。 群里面应该很多人都培育过藻,大家都知道藻种的培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培养,今天我是简单从一级、二级、三级培养过程可能中遇到的问题、日常管理、接种、藻种营养配方这些方面做一下简单的交流。 因各地环境气候、温度、光照、水质条件不同。不同季节、藻种性质不同,单位水体养殖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培养条件、营养盐配方等各有不同。今天我主要是以金藻为例,引申出其他藻种的营养配方,让大家学习一下其中的相似点。 国内大部分水产育苗企业,在育苗生产中都是自备微藻养殖设施,自行生产各类饵料用微藻。但是一般育苗场都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力量,只能利用各自的藻池和天然水体粗放培养,在饵料微藻种质、生产技术和应用方法上都各自为正,导致微藻种质混乱、供应不稳定、营养成分不平衡、饵料效价低、缺乏多品种集约化生产应用技术;同时,受限于微藻高密度养殖、采收技术和浓缩液保藏技术的限制,国内几乎没有统一的、专业化的饵料微藻质量标准和集中供应点。所以工厂化育苗需要及时的补充藻种,开口饵料非常重要。 首先从工艺流程上来说 一级培养:主要用于保种,主要用的仪器是锥形瓶,其能够完全消毒,所以应用在保种上面特别多。

二级培养:主要是用塑料白桶(聚丙烯材料),生产上也用20L的饮水桶,但是瓶口小,操作不方便,消毒也不彻底;而用氧气袋又易破裂。在南方经常可以见到用玻璃制作的大型鱼缸和氧气袋。

绿藻栅藻培养

绿藻栅藻培养 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资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另一方面,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 1 藻类的培养方式 藻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但可分为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1.1密闭式培养 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混入培养物中。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培养容器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产量亦稳定。 1.2开放式培养 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中。方法设备较简便,可进行小量或大面积的培养。该法培养物中易发生敌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较普遍,也是今后藻类培养所应采取的方式。开放式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1) 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式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培养物能循环,就可省却搅拌工作。 (2) 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 (3) 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使培

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 2 藻种的分离 为了要进行某种藻类的科学研究活大量培养,有必要把某种藻类与其他生物分离。分离培养藻种,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单种培养,即藻类虽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另一为纯培养,即不仅藻类只有一种,亦无其它任何生物。纯培养比较困难,一般的分离培养往往只能做到单种培养。 主要根据培养的目的要求,及某一种类的生物学特征。藻类的分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2.1 离心法 将混合液用离心机离心,水中不同藻体及细菌就以不同的速度下沉,因此得以分开。这样将不同时间下从导管底的藻体取出,经镜检选定某种藻类最多的沉积物,再加清水,继续离心,如此反复就可得到比较单纯的藻体,在接种相应培养液中培养。该法可消除细菌,并增加纯粹分离的可能性,至少可作为藻种平板培养的准备工作。另外,在水液中藻体含量较少时,可用此法集中藻体。但此法不能做到使不同藻类完全分离。 2.2 稀释法 该方法用已消毒试管5只,在第一管盛蒸馏水10mL,第2~5管都装5mL,用高压蒸汽消毒,待冷却后,第1管用滴管滴入混合藻液1~2滴,充分振荡,使均匀稀释。每次用消毒吸管,从第1管中吸取5mL滴入第二管中如前振荡,使均匀稀释。以后依次同样滴入第3~5 管,并都充分均匀稀释。然后把五个已盛又消毒的琼胶培养基培养皿,加热使之溶解,待冷却而尚未凝固时,分别滴入五个试管的藻液各一滴,用力振荡,使藻液充分混乳培养基中。待冷凝后,把五个培养皿放在受着漫射光窗口,一直到出现藻群时为止,在20℃左右时,约10天即出现藻群。用消过毒的白金丝取些藻群,进行琼胶固体培养基的不通气培养。此过程反复多次,直至得到完全分离的纯藻种群为止。此法稀释要使用较多容器分组培养,比较麻烦,但较易成功。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

微藻的实验室培养 学生:林晓生学号:2120180414导师:杨缜教授 一、藻类的概述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由于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二、微藻的营养模式和生长模式 (二)、微藻的生长模式 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三、培养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 1)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3)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4)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5)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6)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方式 简单介绍其中的四种方式: (1)纯培养和单种培养 纯培养(axenic culture):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纯培养操作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台等设备,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均须彻底灭菌。培养成功率很高,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single-species culture):指区别于纯培养的不排除细菌存在的培养(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非生产性的) (2)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 封闭式培养(closed culture):指把培养液密封在透明的容器中,与外界空气隔离,暴露在阳光中,CO2完全采用人工供给的方法。各种反应器等 开放式培养:指把藻类培养在开敞容器中,如广口玻璃瓶、水族箱、玻璃钢水槽、水泥池等。 (3)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封闭式塑料薄膜袋培养,方法简单,成本低、培养的藻细胞密度大,不易污染且生产周期短,效果很好。

藻种培养

藻种培养 一般来说藻种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期保存所需要的培养方法,一种是以实验为目的,短期内保藏藻种的培养方法。 长期培养最主要的问题是选择一种合适的培养基,可以在3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培养藻种。最适合长期培养藻种的培养基是agar(固体琼脂培养基),但是使用agar有一个弊端,即培养物保持无菌的问题;我们可以加一层蒸馏水(咸水的藻类可以加灭菌过人工的海水)在agar上,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在长期保种的过程中减少agar水分和营养的流失。长期保种使用的培养基,不要选择营养过于丰富的,因为多数的藻,尤其是丝状藻,在营养丰富的环境生长,会发生形态结构上的变化,如果要做生理生态方面研究,实验材料的形态结构是不能异常的。 适合长期保种的贫营养的培养基有这些:Bold’s基础培养基,以及该培养基加上蛋白胨或者琼脂制成的a gar,适合长期培养绿藻;Allen及其改良后的配方可以长期培养一般常见的蓝藻和绿藻;土水培养基和它的一个改良的系列也实用培养多数藻种。对于我库提供的藻种,由于藻种长期习惯的原因,建议使用我们提供的原配方来培养,在长期培养的时候,可以适当稀释原培养基,在藻种培养过程中,生长速率会变慢,可以保持其形态结构不变。 另外,长期培养的时候,除了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还可以降低温度5~8 C(降温的过程最好能循序渐进,突然改变环境温度,可能会导致藻种不适应而死亡)。光照强度可以减小为原先的一半。在实验之前3到4周,将长期培养的藻种接种到我们提供的培养基中(培养基必须灭菌),按照我们给予的培养条件培养,在实验前6天左右,再次接种。 短期培养则可以直接按照我们提供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培养。由于试验的需要,常常要求在短期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培养物,我们可以采用通气培养和摇床培养。通气培养可以通CO2或洁净的空气,视培养物的多少来决定通气泵的大小,在通气的硅胶管中设置一个缓冲瓶,塞上灭菌后的脱脂棉,帮助净化空气,如果对通气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在通气管中加上一层滤膜。使用摇床培养,需要注意藻种的生理周期。 二、培养基的选择和配制 1、培养基的选择 ① BG11是我库培养蓝藻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除了极少部分蓝藻,大部分都使用BG11。按照我们给的配方配制好后高压灭菌,BG11经常会产生絮状沉淀。这是因为其中有Ca+和CO32???-,我们可以在灭菌后再超净台上用灭菌过的注射器来加两者之中的另外一种。通常我们建议将氯化钙的母液单独灭菌后在无菌室保存,在配置好BG11的工作液并灭菌之后,在超净台上用注射器将氯华钙加入。 ② SE是我库用来培养常见的绿藻所使用的培养基。一般来说,如果配制了母液,用母液来配培养基,灭菌后是不会产生沉淀的。配置的时候注意先将所需要的蒸馏水准备好,将需要的药品逐个加入,等到一种药品充分溶解之后再加入第二种。另外,土水在蒸馏过滤后,是不需要灭菌的,因为高压灭菌的过程会让其中的一些营养成分损失。 ③水是培养基成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配培养基,可以取蒸馏水、自来水、去离子水,也可以取藻种采集地的水。使用经过处理的水,如双蒸水、去离子水,有时候并不合适培养,因为仪器在处理过程中会带入微量的有毒物质。采集藻种采集地的水来培养是最理想的,但是需要经过一些处理,处理的手段和过程要尽可能保持其营养成分不变。如果是咸水或者海水的藻类采集地采集的水,应将其置于5 C的黑暗中,保持6个月。如果是泉水或者湖水等淡水的水源,水样置于20 C的室温,立即通过活性炭方法处理:每升水加2g活性炭,搅拌一小时后,过滤,并重复此过程3~4次。 ④咸水和微咸水的藻类需要的人工咸水的合成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蒸馏;还有一些水华蓝藻难以培养,主要原因是因为在野外生长时,通常底泥提供的营养元素可以溶在水中,但是在实验室培养,经过高压灭菌,很多营养都损失了。所以我们建议不用高压灭菌法,使用巴斯德(pasteur)灭菌方法:加热到73~78 C,保持15~20分钟,间隔24小时灭菌一次,一共三次。 2、培养基的配制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第六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 一、名词解释 1,生物饵料2,纯培养3,单种培养4,混合培养5,开放式培养 6,封闭式培养7,饱和光照强度8,补偿光照强度 9,一次性培养10,半连续培养11,连续培养 12,一级培养13,二级培养14,三级培养 15,倍增时间 二,选择题 1,下列哪种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高温、强光和强碱性? A.钝顶螺旋藻B.湛江等鞭金藻C.中肋骨条藻D.小球藻 2,下列哪种藻是目前单细胞藻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微藻? A.微绿球藻B.等鞭金藻C.三角褐指藻D.钝顶螺旋藻 3,下列哪些金属元素为藻类生长繁殖必须的常量元素? A.K,Mg,Zn B.K,Mg,Fe C.Mg,Fe,Cu D.K,Cu,Zn 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C) A.烘箱干燥消毒B.有效氯消毒C.煮沸消毒D.高锰酸钾消毒 5,下列哪种藻类具有厚的细胞壁,一般不直接作为饵料投喂? A.小球藻B.湛江等鞭金藻C.角毛藻D.微绿球藻 6,下列哪种藻类的形态随培养条件的改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A.小球藻B.三角褐指藻C.中肋骨条藻D.巴夫藻 7,下列哪种藻类的最佳培养生态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 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巴夫藻 8,下列哪种藻类主要用作鲍鱼育苗中匍匐幼虫和稚鲍的饵料? 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舟形藻 9,藻类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接种? A.清晨5~8点B.上午8~10点C.下午4~6点D.晚上 10,按接种后藻液中藻细胞浓度算,金藻和硅藻的接种密度最好应控制在什么浓度? A.在500万细胞/毫升以上B.在10万细胞/毫升以上 C.在100万细胞/毫升以上D.在50万细胞/毫升以上 11,标准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后,一个中央大格所在区域的体积是 A.1mm3B.10mm3C.0.1mm3D.0.1mL 12,单细胞藻类培养池的设计上要求: A.面积相对小,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B.面积相对大,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C.面积相对小,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D.面积相对大,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13,下列哪种藻类在南方甲壳动物育苗中广泛应用? A.亚心形扁藻B.中肋骨条藻C.小新月菱形藻D.三角褐指藻 14,在藻类培养中,充气可促进藻类生长。但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通过空气污染藻液,空气在注入藻液之前最好经过洗气装置,下列哪种溶液最适宜作为洗液? A.氢氧化钠溶液B.次氯酸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盐酸溶液 15,不同的光波长,对同一种藻类的生长效能的影响不同。三角褐指藻在哪种色光下生长最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实用技术—生物饵料责任编辑 李振龙 单细胞藻中含有大量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UFAs)、EPA和DHA,而且多数的单细胞藻具有生长繁殖快、环境适应力强、培养周期短等特点。可实现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大量培养获得高产的目的,是鱼、虾、贝类等海产品的理想鲜活饵料,藻类培养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海产品育苗的成败,因此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是育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技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成熟,单细胞藻类在贝类、虾蟹类、鱼类人工育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下简述一下藻类培养的注意问题: 一、培养方式 根据藻种培养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单细胞藻的培养方式也有多种。根据藻的纯度一般分为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培养方法主要分为保种室培养和生产性培养。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培养是直接在自然水域中培养单细胞藻。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而随着土池育苗的发展以及藻类在毒理学科研的需要,也可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纯种单细胞藻。 二、扩种 目前的生产性培养主要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培养。一级是藻种活化培养,一般在单细胞藻的保种室里进行,多采用250mL~5000mL的三角烧瓶,逐渐扩大培养;二级是藻种扩大培养,采用40L或50L的塑料桶、塑料袋充气培养单细胞藻;三级是在土池里投喂饵料的培养。 刚买回来的藻种一般进行一级扩种,扩种过程要求严格的无菌环境,最好每天早上7∶30左右,时间不易过早,待藻种上浮后扩种,取上层活跃藻体转接。不宜在晚上接种,因为晚上不少藻类沉在底部,而白天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趋光上浮,便于观察其运动能力,还可起到选种的作用;刚买回的藻种第一次转接时不易全部转接,转接其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即可,并放在温度较低、光线较弱的地方培养,待藻适应光照条件后再调至其生长所需正常温度、光照条件进行培养,20天左右转接一次。 陈爱华等对等鞭金藻培养密度和接种时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密度越低,生长速度越快,生长倍率越高。接种比率也是在藻种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一级培养为种源的二级培养接种比例为1∶10,以二级培养为种源的扩种比例为1∶5。扩种一般选在上午8∶00到10∶00进行。 当二级培养的藻种经5天~6天培养后,临近对数生长期时,可进行生产性扩种。扩种比例为1∶40左右,扩种时间一般在上午9∶00到10∶00。 三、管理 藻类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的控制对藻类生长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接种后加强培养池的管理是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生产性培养要用网捞出池面的污物,保持池水的洁净;为使藻处于悬浮的状态,不沉入池底,使其进行光合、呼吸作用且营养分布均匀,每天搅拌池水6次~8次;一级培养也要每天人工摇动3次~4次,以使藻类生长均匀,防止藻类出现沉淀与附壁现象。 1.对藻类生长状况的日常检查 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全面检查,观察藻类的颜色、透明度、附壁、沉淀和充气状况,必要时可配合显微镜检查。扩种后的藻种颜色很明显的由浅变深,若颜色变化不明显或出现其他颜色转变,就要及时查找原因;藻类对生长环境变化敏感,当出现环境不适应时就会出现沉淀和附壁现象;藻种一旦出现浑浊现象一般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敌害生物的污染,基于以上每天对藻种做日常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2.镜检 显微镜检查是藻类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步,一般7天~10天需进行一次全面的镜检,主要目的是检查有无敌害生物的污染,鉴定敌害生物的种类,从而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当培养出现异常现象时应及时镜检。 3.培养条件控制 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有不同的生长最适温度,培养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繁殖速度。过大的温差对单胞藻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在冬季,在向培养池补充水分或接种时,应尽量将水温调至所培养藻种的适温范围之内。当培养水温达到29℃以上时,对藻类生长不利,藻体老化快、易污染。在夏季控温的最好办法是将门窗打开,通风降温。 光照是影响单胞藻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夏季,不要把藻类培养物放在直射太阳光下,而要放在凉爽的场所。在秋、冬季节,如希望藻类保持积极的生活活动状态,就要把培养物移到有人工光照处。而生产性培养、规模化培养需要较强的光照,可以人工补充光源强度。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田程 崔建升 刘杰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050018 42《中国水产》2011年第5期

微藻培养方法汇总

微藻的培养方式,有多种类型,现介绍一些主要的培养方式。 (一)纯培养与单种培养 纯培养与单种培养是按培养的纯度来划分的。 纯培养:是指排除了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纯培养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工作台等设备条件,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必须严格灭菌。纯培养是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生产性的培养中,是不排除细菌存在的,为了区别于纯培养而称之为单种培养。 二)一次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该类培养是按采收方式划分的一次培养:又称有限培养,是在一定的容器中,根据藻类需要加入无机和有机营养,配成培养液,把少量的藻种接种进去,然后在适宜于藻类生长的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光照、PH 值等)下培养,待藻液达到一定的密度后,便一次性采收或作进一步扩大培养。 连续培养:一般在室内进行,采用自动控温、人工光源、封闭式通气培养。在培养容器内,新的培养液不断流入,达到一定密度的培养液不断流出。培养液的流入量和流出量可根据微藻的生长情况及需要进行人不控制,并保持平衡。在培养过程中,营养物质浓度和藻类细胞相对稳定,产量高,在国外应用较多,我国目前生产上很少采用。 半连续培养:是指在一次培养的基础上,当藻类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每天收获一部分浓藻液,并加入新的营养液继续培养。半连续培养是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每天的收获量根据育苗的需要及藻液的生长情况确定。 三)藻种培养、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该类培养是按培养的规模和目的来划分的藻种培养:在室内进行,一般采用一次性培养法。培养容器为100-3000 毫升的三角烧瓶,瓶口用消毒的纸或纱布包扎。目的是培养和供应藻种。 中继培养:目的在于培养较大量的高密度纯种藻液,供应生产性培养接种使用。中继培养一般在室内用大的玻璃容器或塑料大袋中进行。根据需要可分为一级中继培养和二级中继培养。一级中继培养的容器为10 升的大口玻璃缸(南方各省多用)、10-20 升的细口瓶或鱼苗袋,以封闭式不通气培养为主。二级中继培养的容器为0.2-0.4 立方米的水族箱、0.5-1.0 立方米的玻璃钢水槽、0.5-1.0 立方米的小型水泥池等,以开放式通气一次性培养为主;利用塑料大袋进行二级中继培养也是新兴的、有效的好方法(见图2-13 )。 生产性培养:可在室内也可在室外,有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种类型。目的是供给育苗中的饵料。培养容器为大型水泥池、大型玻璃钢水槽的塑料大袋;也有用土池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1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优化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加重,河流、湖泊(水库)中火量藻类繁殖,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饮用水安全。为了有效控制藻类的生长,对藻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富足的氮、憐等营养物质,缓慢的水流速度,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水湿、光照等是特定优势藻生长繁衍所必需的环境条件。目前人们对于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度、光照、营养盐水平下的藻类生长,并且找出了藻类生长与温度、光照、营养盐等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群交替和生物量的变化,不仅与水体的温度、光照周期、营养物质及生物自身的生理状态相关,还受到水体流动的影响。 本实验分别以实验室培养铜绿微囊藻为实验对象,参照藻类生长的最适宜环境条件,在温度、光照、pH值及营养盐条件一定的条件下,研究影响藻类生长的规律,为生态调水、生态河道设计流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控制或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1.2 藻种的分类 藻类植物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种群,它的分布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有些种类的水藻在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不同研究系统对藻类的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常用的分类系统,如,根据藻类的结构特征和藻细胞的生理生化特点,将藻类分为蓝藻门、硅藻门、黄藻门、绿藻门等共十一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植物主要为蓝藻门和绿藻门;根据藻类在水中生长的位置,将藻类分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一下简要说明蓝藻和绿藻的种类、分布、形态和繁殖特征。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藻类植物主要为蓝藻门和绿藻门。 1.2.1 蓝藻 在中国,蓝藻是有毒有害性最强、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类淡水藻。有毒的蓝藻藻种有:铜绿微囊藻,泡沫节球藻,水华鱼腥藻,阿氏颤藻,水华束丝藻等。蓝藻是广适性藻类,分布十分广泛。蓝藻的主要生存环境为淡水和海洋,它们能在 咸水、咸淡水、淡水、冰冷和沸腾的泉水中生存,但大多数生活在淡水,少数生活在海洋。蓝藻的抗逆性很强,能在其它藻类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繁衍。例如,有些蓝藻能在60-85℃的温泉中生长繁殖;有的在54℃条件下还能生长、固氮;有的可-35℃的低温(如地木耳);有一些在过饱和盐水中也可生长。蓝藻还具有

藻类筛选

蓝藻的分离和培养 1.概述: 蓝细菌曾被称为蓝藻或蓝绿藻(blue-green algae),原核细胞,没有有丝分裂,主要以二分裂或多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少数蓝细菌可形成孢子,孢子壁厚,能抵抗不良环境。由成串细胞连成丝状的蓝细菌,在细胞链断裂时形成的片段,称之为链丝段,具有繁殖功能。 蓝细菌有广泛的分布,从水生到陆生生态系统,从热带到南北极都有分布。它们已经被证实:可以通过氮气的固定来提高稻田和其他土壤的肥力。蓝细菌是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态特征: 1.具有原核生物的典型细胞结构,没有核膜,与细菌一样没有任何细胞器。 核物质只是一个环状双链DNA分子。细胞壁构造相似于革兰氏阴性菌, 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脂多糖,内层为肽聚糖。 2.形态差异极大,有球状、杆状和丝状等形态。有单细胞体、群体类型。 群体由一条或多条单细胞排列成串的或丝状体构成,其中有的为单条不 分枝,有的具假分枝,有的具多分枝,还有的许多菌丝共同包埋在胶质 包被中,形成胶群体。 3.蓝细菌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称类囊体,类 囊体膜上含有叶绿素a、β-胡萝卜素以及与光合电子传递链有关的组 分。藻胆蛋白为类囊体所特有,其功能是吸收光能,并把它转移到光系 统Ⅱ中,光合色素为叶绿素a,存在于丰富的内膜系统上,在光系统Ⅰ 中发挥作用。与光合细菌的光合色素不同。蓝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 4.许多水生种类细胞质中有气泡,使菌体漂浮,保持在光线最充足的地方, 以利光合作用。 5.无鞭毛,但能在固体表面滑行,趋光性。 6.分泌粘液层、荚膜或形成鞘衣,因此具有强的抗干旱能力。 7.细胞中常有各种贮存物:糖原,聚磷酸盐,PHB,氮源(藻青素)。 8.细胞的几种特化形式。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微藻工厂化培养经验分享(附单胞藻的培养配方)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微藻的规模培育。规模培育在方面现在主要运用于大棚生物饵料方面(一定地点建立车间、浓缩之后近距离管道运输到养殖区域)、提取色素添加在饲料中,至于土塘泼洒,如何控制量、增氧和开口饵料这方面正在摸索,需要大家一起总结出经验。今天我跟大家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藻种的工厂化规模化培育。 群里面应该很多人都培育过藻,大家都知道藻种的培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培养,今天我是简单从一级、二级、三级培养过程可能中遇到的问题、日常管理、接种、藻种营养配方这些方面做一下简单的交流。 因各地环境气候、、光照、水质条件不同。不同季节、藻种性质不同,单位水体养殖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培养条件、营养盐配方等各有不同。今天我主要是以金藻为例,引申出其他藻种的营养配方,让大家学习一下其中的相似点。 国内大部分水产育苗企业,在育苗生产中都是自备微藻养殖设施,自行生产各类饵料用微藻。但是一般育苗场都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力量,只能利用各自的藻池和天然水体粗放培养,在饵料微藻种质、生产技术和应用方法上都各自为正,导致微藻种质混乱、供应不稳定、营养成分不平衡、饵料效价低、缺乏多品种集约化生产应用技术;同时,受限于微藻高密度养殖、采收技术和浓缩液保藏技术的限制,国内几乎没

有统一的、专业化的饵料微藻质量标准和集中供应点。所以工厂化育苗需要及时的补充藻种,开口饵料非常重要。 首先从工艺流程上来说 一级培养:主要用于保种,主要用的仪器是,其能够完全消毒,所以应用在保种上面特别多。 二级培养:主要是用塑料白桶(材料),生产上也用20L的饮水桶,但是瓶口小,操作不方便,消毒也不彻底;而用氧气袋又易破裂。在南方经常可以见到用玻璃制作的大型鱼缸和氧气袋。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陈世杰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福建省水产饲料研究会 二OO 四年三月·厦门 目录 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1.1单细胞藻选用对象 1.2培养单细胞藻器具的清毒 1.3小球藻的分级培养 1.4营养及接种 1.5管理工作要点 1.6PVC 透明塑袋培养 1.7敌害生物防控 1.8防治三例 1.9单细胞藻的浓缩与冷藏 2、轮虫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2.1轮虫个体的大小 2.2生态习性 2.3繁殖特点 2.4食性与食料 2.5培养方式 2.6投饵密度 2.7营养强化 2.8轮虫的收获 2.9“饥饿轮虫”问题 单细胞藻、轮虫培养技术要点 陈世杰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厦门361012)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在饵料浮游动物(轮虫、卤虫、桡足类、枝角类等)的培养中,单细胞藻类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生物饵料来讲,在很大程度上是最优质而又不可或缺的;同时,单细胞藻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大量培养和生产不仅为鱼、虾、贝类等各种水产经济动物福建饵料动物培育技术 讲习班讲稿

的苗种生产提供饵料,而且有些还可作为鱼虾配合饲料的重要添加物,起到营养平衡与强化效果,利于培育健壮的苗种。单细胞藻作为培养轮虫的优质饵料,其关系更加密切,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使轮虫摄食后,富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大大提高轮虫的营养价值。 1、单细胞藻培养实用技术要点 1.1单细胞藻选用对象 有句俗话——“绿水养鱼、褐水养虾”,就是说,养鱼池水中以适量绿藻、养虾池水中以适量硅藻为宜,而贝类幼体在浮游期以金藻和绿藻为宜,在匍匐期则以底栖硅藻为宜。 常用的绿藻类如小球藻(Chlorella)、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oculata)、盐藻(Dunaliell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 ormis)、青岛大扁藻(P.helgolandica var.tsing- taoensis)、四肩突四鞭藻(Tetraselmistetrathele);常用的硅藻如牟氏角毛 藻(Chaetocerosmuelleri)、简单角毛藻(Chaet. simplex)、新月菱形藻(Nitschiaclosterium)、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常用的金藻类如绿光等鞭金藻(Isochrysisgarbana)、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鲁兹帕夫藻(P.lutheri);常用的底栖硅藻如舟形藻(Navicula)、卵形藻(Cocconeis)、双 眉藻(Amphora)、弯杆藻(Achnanthes)。 目前,在应用中,微绿球藻、骨条藻和金藻类巴夫藻更显现优点。 单细胞藻作为饵料培养轮虫及水产动物幼体苗种饵料,有以下特点: ①个体小(苗种、幼体之口径约为其体长的1/10),而细胞藻又应是其口径的√2/2或<4/5。 ②运动速度、分布情况与幼体活动习性一致,便于摄食即摄食的机会更多。 ③营养丰富,尽量选取无坚硬外壁的,适于消化吸收。 ④本身及其代谢产物无毒,不影响幼体、苗种的正常生长。 ⑤繁殖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容易大量培养和生产。 1.2培养单细胞藻器具的消毒 ①在水中煮沸,5~15分钟;或在高压蒸气灭菌锅中,以1kg/cm2压力、121℃高温蒸煮15~20分钟,此法是加温80℃以上使敌害微小生物的蛋白质凝固而死。

(完整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基础知识点梳理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基础梳理 一、微生物的营养 1.碳源 2.氮源 【注意】 ①对许多微生物来说,既可利用无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也可利用有机含氮化合物作为氮源。 ②固氮微生物可以利用氮气作为氮源。 ③铵盐、硝酸盐等既可作为微生物最常用的氮源,也可作为某些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④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靠能否以CO2作为生长的主要或唯一的碳源,而不是由氮源决定。 3.水 水是微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种重要物质。 4.无机盐 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有: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作为酶的组成成分,也是某些酶的激活剂;调节和维持微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pH;某些无机盐具有特殊功能,如化能自养细菌的能源物质NH4+等。 5.生长因子 6.其他条件 培养微生物时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二、培养基 1.培养基的概念 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适合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配制原则 目的要明确;营养要协调;pH要适宜;要经济节约。 3.培养基的类型 (1)按物理性质分:

(2)按化学性质分: (3)按功能分: ①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 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②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 基的锥形瓶,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操 作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③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 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④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 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三、无菌技术 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 煮沸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紫外线消毒。 3.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 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 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