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藻类生物学实验11海科

(推荐)藻类生物学实验11海科

(推荐)藻类生物学实验11海科
(推荐)藻类生物学实验11海科

实验一大型海藻种类形态观察

(4学时第八周)

一、实验目的

了解海洋藻类----大型海藻与微藻的形态与分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实验材料:

1)大型海藻标本(学院标本室);

2)海带孢子体(可用干海带泡发),江篱(海洋学院附近打捞);(取一部分冻存于-20冰箱,作为叶绿素提取实验的材料)

2、实验器材:显微镜、胶头滴管(每瓶藻一支)、盖玻片、载玻片、刀片(做海藻切片)。

4、试剂:70%乙醇(每组一瓶)

三、实验步骤

1、大型海藻标本观察;将标本馆的拉丁文名抄录下来,网上检索图片和分类。

2、海带的外部形态观察:藻体明显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在叶片中央有两条平行纵走的浅沟,孢子体幼龄期叶面平滑,小海带期叶片出现凹凸现象,大海带期叶面则平直宽厚。

3、海带的内部构造:

①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取一小块孢子体进行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体的柄和叶均分为表层、皮层和髓部。

②同样取一小块孢子体进行纵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层由1-2层排列紧密的小细胞组成,外皮层细胞间分布1-2层粘液腔,其腔内有分泌细胞,髓丝细胞一端膨大为喇叭花,分生细胞位于叶片与柄之间。

4、江蓠的内部构造观察:

①江蓠的纵切面。

②江蓠的横切面。

③江蓠囊果横切面。

5、紫菜的形态与构造:

干紫菜先用水浸泡散开,再进行观察。

固着器:由根丝集合而成。

叶状体:由一层或两层细胞构成。

柄:叶状体基部与固着器之间的部分。

四、作业:

1、绘制大型海藻图:选5个标本,注明拉丁文名,简要说明其生物学特性(利用拉丁文名进行网上检索)。

2、绘出海带和江篱的内部构造,紫菜的外形。

附1:江篱与海带的内部构造

图1. 江篱藻体的内部构造

A.藻体横切面观;

B.藻体纵切面观;1表皮;2髓部细胞 3表皮细胞

图2. 海带构造

A.海带孢子体横切面;

B.髓部,

C.示喇叭丝;皮层部分横切面,示粘液腔道形成的时期;

D.成体横切面,示粘液腔道;co皮层;e分泌细胞;hg藻丝;me髓部;m表面分生细胞;s 分泌腔;v.b.f结合的喇叭丝

实验二微型海藻形态观察和培养

(4学时,第九周)

一、实验目的

观察几种重要经济微藻的形态特征,几种掌握单细胞微藻的实验室培养方法,细胞生长曲线观察。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实验材料:

小球藻、扁藻、等鞭金藻、角毛藻、骨条藻、茧形藻、池塘水样等微藻。

2、实验仪器:电炉、恒温干燥箱、灭菌锅、pH计、可见分光光度计、血球

计数板

3、实验器材:500ml 试剂瓶(每组5个);0.45m的滤膜(一个);抽滤装置(或针管);玻棒、500ml烧杯、50ml容量瓶(每组一个);250ml锥形瓶(每组2个)、牛皮纸、细绵绳

4、试剂:蒸馏水、消毒海水、各种试剂(见培养基配方),微藻培养母液

三、实验步骤

1、微藻形态观察:分别取各种微藻水样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显

微镜下观察。先用10倍镜观察,然后转换物镜转换器用40倍观察。

2、培养基母液配制(配方见附2):(提前配好,有兴趣的同学可与实验老师

王老师联系好时间,学习配制)1000倍培养基母液(强调维生素母液的配制方法)。配方见附1。

3、培养微藻的容器、工具及用水的消毒(提前准备):

(1)培养微藻所用的容器、工具应用洗刷干净后晾干,放置恒温干燥箱中加热,120℃恒温1小时以上,自然冷却备用。

(2)加热煮沸消毒海水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4、配制微藻培养液。按照母液配制比例把母液加入消毒海水,配制培养液(例

如,1000倍母液,则每升消毒海水中加入1毫升母液,摇晃均匀,就成了培养液

)。

5、接种:取两种微藻,各按1/3~1/5接种(即把1份藻种加入3~5份培养

液中)。

6、培养、管理。将接种好的微藻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天摇晃1-2次,。

7、藻细胞密度计数(方法见附3)。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或血球计数板计

数藻细胞密度。不同种类的微藻所选用的波长不一样,一般绿藻门波长为720-750,金藻门、硅藻门波长为420。

8、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计每2天测定一次,培养时间为横坐标,藻细胞的OD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培养两周。

四、作业:

1、绘制观察到的微藻的形态图。

2、通过哪些具体措施使培养基无菌?

3、为何配制母液?配制培养基时,为何要等消毒海水冷却后再加母液?

4、EDTA的作用?

5.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相对应藻液的OD值为纵坐标,作图。

6、计算每瓶藻的培养6天的生长速率,公式如下:

K =(lnN2 – lnN1)/( t2 - t1)(1)

T = 0.6931/K (2)

其中:K为相对生长速率;t1、t2为对应的培养时间;N1和N2分别为t1、t2时的细胞密度(微藻用OD值,江篱用重量);T为细胞的平均倍增时间。t1就是刚放入培养箱的那天,计算培养6天后(即t2-t1=6,lnN1、lnN2分别为培养第一天和第六天的OD值的自然对数)的K值,再计算一个从培养第1天到最后1天的K值,分别以表格的形式表示。

附1:单细胞微藻的培养基配方

(一)宁波3号培养基配方

试剂名称重量试剂名称重量(mg)

NaNO

3 100 mg KH

2

PO

4

10 mg

FeSO

42.5 mg MnSO

4

0.25 mg

Na

2-EDTA 10 mg 维生素B

1

6μg

维生素B

12

0.05μg

自然海水1000ml

(二)F/2 (+ Si)培养基母液的配制1.A液 500 ml 1000倍

NaNO

3 37.5 g; NaH

2

PO

4

2.5 g

2.B液 500 ml 1000倍

Fe-EDTA 2.5 g (FeCl

3

1.6 g + EDTA 0.9 g) 3.C液 500 ml 1000倍

Na

2SiO

3

.9H

2

O 10 g

4.D液 500 ml 1000倍

盐酸硫铵素(VB1) 5 mg (试剂 50 mg/ml取100 μl)

Biotin VH 0.025 mg (试剂 0.1 mg/ml取250 μl)

VB12 0.025 mg (试剂 0.25 mg/ml取100 μl)

先用维生素分别用纯水溶解混合,稀HCl将pH调到4.5~5.0,最后用纯水稀释至1升。膜过滤后冰冻保存。

5.E液 500 ml 1000倍

CuSO

4

.5H2O 0.0098 mg

ZnSO

4

.7H2O 0.022 mg

CaCl

2

.6H2O 0.01 mg

MgCl

2

.4H2O 0.180 mg

Na

2MoO

4

.2H2O 0.0063 mg

1000 ml (1升) F/2 (+ Si)培养基 = 1000 ml (1升)过滤灭菌海水 + 1ml A 液 + 1ml B液+ 1ml D液+ 1ml E液 (+ 1ml C液)

附3:

单细胞藻类的定量方法(一)重量测定法:湿重法;干重法

(二)个体计数法:水滴计数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方法:

放大

图3. 血球计数板

1 搅拌:由于藻类细胞在培养液中分布不均匀,所以在取产前必须进行搅拌,搅拌后立即取样。

2固定、稀释:运动细胞需加碘液杀死才能计数。如细胞浓度过大,计数困难,需把水样稀释到适宜的程度。

3 计数板与盖玻片洗净擦干――盖好盖玻片――摇荡藻液――吸取藻液(干的平口微吸管)――迅速把吸管放在计数板上的盖玻片边缘处,轻压橡皮头,使藻液流入计数板内――1分钟后低倍镜下计数-计数任何对角两大格(加盖玻片后每一大格即形成一个体积为0.1立方毫米的空间),然后取其平均值。每个样品须重复计数两次。

1毫升水体藻细胞=计算平均值×10,000×藻稀释倍数

鲁哥氏液(Lugol's Solution)又称碘液,常用的配方是:将6克的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4克碘,摇荡,待碘完全溶解后,加入80毫升蒸馏水,贮存在棕色试剂瓶内。

(三)分光光度计定量法

微藻的细胞密度在某一范围内与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的OD值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因此,可用分光光度计直接定量。

测定步骤:

1. 预热分光光度计约20min,选择波长(绿藻门720-750,硅藻门、金藻门420),用培养液作为參比,调零。

2.分别测定待测藻液的OD值。

3.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相对应藻液的OD值为纵坐标,作图。

实验三藻类细胞叶绿素的提取和细胞色素的观察

(4学时,第十一周)

注:第十周继续培养微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大型和微型海藻叶绿素测定方法。观察比较不同门藻类的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含量是衡量大型海藻生长状态的指标之一。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可用来初步估量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并进行估量水域初级生产力。同样也适用于实验室单种培养试验的定量方面。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实验材料:

海带、江篱

2、实验器材:研钵(每组一套)、15ml刻度试管(每组2支,尽量使用玻璃试管)、剪刀、分光光度计、天平、叶绿素荧光观察箱(一端带光源的纸箱)、台式离心机(不用控温)、胶头滴管(每组2支)、10ml左右玻璃试管(每组2支)

4、试剂:90%丙酮(分析纯)、MgCO

3

三、实验步骤

1、取样:清洗海带和江篱,剪取藻体0.05g左右(记录准确的重量)。

2、研磨和提取:加入2-3ml的90%丙酮和1小匙MgCO3,研磨,在弱光下

研磨1到2min,再用5ml的90%丙酮把杵上和研磨管内的东西洗入15ml

的有螺旋盖的离心管内,静置于暗处10min,使色素充分被提取。

3、离心(2000g,5min)或静置,使固液分离。

4、测定:小心移取将上清液放入玻璃试管内,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cm的

比色皿分别读取750nm、663nm、645nm、630nm波长的吸光度,并以90%

的丙酮作校正吸光度测定。

6、计算:分别从663、645、630nm时的光密度值,减去750nm时的光密度值,再除以液槽光程(厘米),即为D663、D645、D630的值。下式计算叶绿素在90%丙酮中的含量。

Chla(g/ml)=11.64*D663-2.16*D645+0.1D630

Chlb(g/ml)=3.94*D663+20.97*D645-3.66D630

Chlc(g/ml)=5.53*D663-14.81*D645+54.22D630

7、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测定:将提取的叶绿素放于(石英)比色皿中,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400nm-750nm波段的吸收光谱。

三、作业:

1、计算几种藻类的叶绿素含量

2、思考:叶绿素提取过程中为何要避光?为何加MgCO3?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 2

《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技能性目标 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酒精灯、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等)、显微镜。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组织教学 一、引言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神秘色彩的家园,绿荫丛丛的树林,美丽芬芳的鲜花,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令人畏惧的猛兽……面对大千世界,你一定产生或许许多多的疑问:鲜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一粒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鸟儿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鱼儿为什么会在水中游? 观察和实验时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现在让我们拿起观察、实验这把“钥匙”,开启生物科学之门,探究生命的奥秘,解开心中的一个个疑团。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板书) 在小学自然课上,同学们就非常喜欢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升入中学后我们就要在生物实验室中学习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非常兴奋,可是你知道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熟悉本校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了解实验室规则。 (引言)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很多科学实验的方法。 俗话说:固有国法,家有家规。实验室也有其使用规则。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实验室的规则。 ①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 ②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在实验室做实验。 ③进实验室后,要保持良好的秩序,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听取教室的讲解,检查实验仪器、器材、药品等是否齐全。 ④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摸、尝、闻化学药品,因为许多药品有毒。 ⑤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和饮料。 ⑥取化学药品时,注意不能倒在外面,用过的药品不能随意倒放,应放在废物瓶中,以免污染环境。剩余的药品不要放回到原来的瓶中。 ⑦实验中,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如出现异常或者意外事故要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向教师报告。 ⑧实验完毕后,要把实验台整理干净,所有物品放回原处。值日生做值日。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案) 遵守实验室规则不仅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正确操作引发的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我们怎样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 小结: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我们进行生物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仪器,注意安全。 2.认识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了解器具的用途。 ①镊子:夹取物品。 ②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③烧杯:盛放或配制溶液。 ④解剖针:解剖

生物教学--第一节 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物

生物教学--第一节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什么生 物 第一节藻类植物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

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完整版)实验3藻类培养2014.111.10

实验3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 一、实验目的 1 藻类植物的分布很广,种类也很多,学生通过对淡水生藻类植物进行调查、采集和培养,可以增加学生藻类植物工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科研工作的能力。 2 学生在课前必须大量阅读与藻类植物相关的知识,特别是淡水藻类的一些知识。 二、实验原理 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类生物类群,它们不仅是用于科学研究的良好材料,在医药、食品、精细化工、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观察藻类不但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淡水藻类以其生长环境不同可分成两类:一类是水生藻类;一类是气生藻类。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显微镜、显微图像采集系统、采集瓶、培养瓶、吸管、镊子、刀、标签、记录本、浮游生物网等,相关工具书;4%的甲醛溶液、碘液 四、实验步骤 1 淡水藻类标本的采集方法 (1) 水生藻类标本的采集 水生藻类依其形体大小可分为丝状种类和微小浮游种类。丝状种类可用镊子采集。对固着于石块等物体上的藻可用刮刀将藻从基部刮下或连同附着物一起采集。将采集到的标本放入标本瓶中并加入一些水,但水不要加得太满,应留有一定的空间,标本瓶盖应注意密封,防止样品流失。标本瓶上要贴上标签,标签上须用铅笔注明该标本采集的地点、日期和采集者。 浮游种类要用专用的浮游生物网采集,如无专用工具,也可用市售的300目尼龙筛绢对水体进行过滤,滤出的藻体可用少量水冲洗入标本瓶中。 标本采集时还应用记录本记下各标本的采集环境、气温、水温、pH值、藻的附着基质、水体透明状况、藻体的手感是否滑腻等,这些都是鉴定藻类的参考条件。因此应注意详细记录。 新鲜的藻标本不宜久存,应尽快对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好的标本可用4%的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 (2) 气生藻标本的采集 气生藻类多生长在阴湿的地面、墙壁以及树干的背荫面。这类藻可用小铲刀采集,用牛皮纸包好,风干后保存。对气生藻进行观察时,可用镊子镊取少许藻体,放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浸润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 2 几种常见藻类的采集、观察和保存 (1) 水绵在春秋季较清洁的水体中较常见,用手指捻摸有滑腻感,在显微镜下观察藻丝无分枝,叶绿体呈典型的螺旋带状,如在样品上加一点碘液(或碘酒)可见排列于叶绿体上的淀粉颗粒染成深褐色。鞘藻和刚毛藻也是很常见的丝状绿藻,与水绵不同的是这两种藻多生长于污染水体中。鞘藻不分枝但手摸无滑

藻类生物学实验11海科

实验一大型海藻种类形态观察 (4学时第八周) 一、实验目的 了解海洋藻类----大型海藻与微藻的形态与分类。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1、实验材料: 1)大型海藻标本(学院标本室); 2)海带孢子体(可用干海带泡发),江篱(海洋学院附近打捞);(取一部分冻存于-20冰箱,作为叶绿素提取实验的材料) 2、实验器材:显微镜、胶头滴管(每瓶藻一支)、盖玻片、载玻片、刀片(做海藻切片)。 4、试剂:70%乙醇(每组一瓶) 三、实验步骤 1、大型海藻标本观察;将标本馆的拉丁文名抄录下来,网上检索图片和分类。 2、海带的外部形态观察:藻体明显分为固着器、柄部和叶片,在叶片中央有两条平行纵走的浅沟,孢子体幼龄期叶面平滑,小海带期叶片出现凹凸现象,大海带期叶面则平直宽厚。 3、海带的内部构造: ①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取一小块孢子体进行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体的柄和叶均分为表层、皮层和髓部。 ②同样取一小块孢子体进行纵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皮层由1-2层排列紧密的小细胞组成,外皮层细胞间分布1-2层粘液腔,其腔内有分泌细胞,髓丝细胞一端膨大为喇叭花,分生细胞位于叶片与柄之间。 4、江蓠的内部构造观察:

①江蓠的纵切面。 ②江蓠的横切面。 ③江蓠囊果横切面。 5、紫菜的形态与构造: 干紫菜先用水浸泡散开,再进行观察。 固着器:由根丝集合而成。 叶状体:由一层或两层细胞构成。 柄:叶状体基部与固着器之间的部分。 四、作业: 1、绘制大型海藻图:选5个标本,注明拉丁文名,简要说明其生物学特性(利用拉丁文名进行网上检索)。 2、绘出海带和江篱的内部构造,紫菜的外形。 附1:江篱与海带的内部构造

1藻类学 整理

藻类学 1.绪论 1.藻类学的概念是什么? 2.藻类是什么?如何定义的? 3.藻类的起源是什么? 4.藻类在植物学分类系统上处于什么位置? 3.藻类可以分为几大类? g藻类学家根据细胞学和形态学特点, 将现已发现的约3 万种藻类分成11个门, 分别称作蓝藻门、红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硅藻门、黄藻门、褐藻门、裸藻门、绿藻门和轮藻门。 4.藻类主要生长在哪里? 5.藻类的细胞结构是怎么样的? 6.藻类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7.藻类的生殖方式有哪些? 7.什么是有毒藻类? 8.藻类有什么经济价值? 9.藻类有什么生态利用价值? 10.藻类有什么药用价值?有什么医学效果? 11.藻类有什么生理学意义? 12.藻类研究进展如何?研究前景如何? 13.目前,有哪些新技术应用于藻类的研究? 我国藻类的研究进行得怎么样? 什么叫赤潮? 引起赤潮的藻类有哪几种? g在这些藻类中, 大约330种能引发赤潮, 其中我国海域发现有127种, 目前已确认为30种在我国沿海各地引起过赤潮, 其中频率最高的是夜光藻、中助骨条藻和囊毛藻种类。 引起赤潮的藻类分为两大类,其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 通过研究, 人们发现能形成赤潮的藻类分成两类, 一类不能产生毒素, 而是通过异常增殖或者聚集而导致海面出现赤潮现象的藻类。由这类藻类引起的赤潮的主要危害是水体严重缺氧导致鱼虾贝类难似生存, 引起海洋食物链局部中断。另一类是能分泌毒素的藻类, 这些毒素包括麻痹性贝毒、神经性贝毒和下痢性贝毒等三大类, 其中的一部分能直接杀死鱼虾贝类, 另外一些能通过食物链引起人体患病、腹泻或中毒死亡。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赤潮损害中毒事件大都是由这类藻类引起。 有毒藻类可分为哪几类?其毒害机理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g在赤潮发生的整个过程中, 其主要控制因素是什么? 如何监测、监视和预测、预报赤潮的发生?

环境生物学试验教案

实验一污染物对生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空气中SO2对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 及叶绿素a、b含量比例的影响 [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2)了解SO2对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实验原理] (1)用丙酮提取叶绿素 (2)叶绿素a、b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nm和645nm,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可得:C a(mg/L)= 12.7D663 - 2.69D645 C b(mg/L)= 22.9D645 - 4.68D663 式中:C a、C a为叶绿素a、b的浓度。将C a与C b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 C T(mg/L)= C a + C b = 20.21A645 + 8.02A663 按下列公式计算叶绿素在叶片中的含量,并计算叶绿素a、b的比例。 mg/g ?? 叶绿素浓度提取液最终体积稀释倍数 叶绿素含量()= 叶片鲜重克数 [实验器材] (1)仪器设备: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剪刀;50mL棕色容量瓶;小漏斗;玻璃棒;定量滤纸;吸水纸;滴管;2mL移液管;50mL烧杯。 (2)试剂:丙酮,80%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3)实验材料:经SO2熏气和未经熏气的植物样品 [实验步骤] (1)分别剪取两种处理植物的叶样,洗净,擦干,除去中脉,称取0.5g,剪碎。 (2)将剪碎的叶样置于研钵中,加少许石英砂和碳酸钙,再加少许丙酮,磨成匀浆。再加15 mL左右丙酮,搅拌,静置3min。 (3)将提取液过滤至50mL棕色容量瓶中,多次洗涤研钵、研棒。 (4)用滴管吸取丙酮,将滤纸上的叶绿素全部洗入容量瓶。用丙酮定容至50mL,摇匀。 (5)分别取2mL叶绿素提取液和2mL80%丙酮于50mL烧杯,混匀,成比色液。

藻类标准

威海海带 一、保护范围 威海海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威海海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威政字[2005]8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东省威海沿海的王家湾(中心位置北纬36°51.5′,东经122°22.5′)、石岛湾(北纬36°54.5′,东经122°25′)、桑沟湾(北纬37°6′,东经122°30′)、俚岛湾(北纬37°15.5′,东经122°34′)、荣成湾(北纬37°21′,东经122°36′)、港西-泊于-崮山(北纬37°27′,东经122°33′至北纬37°27′,东经122°18′)、威海湾(北纬37°28′,东经122°10.5′)、刘公岛(北纬37°30.4′,东经122°11′)、孙家疃-张村-初村(北纬37°34.5′,东经122°5.5′至北纬37°30′,东经121°55.5′)等海域。 二、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单海1号、单杂10号、远杂10号、荣海一号、荣福、901、日本真海带。 (二)环境条件。 保护范围内无城市污水、工业污水和河流淡水排入的海域。水质应符合GB/T 11607和NY 5052的要求。 暂养环境:风浪小,潮流畅通,水质肥沃,透明度1m

至3m,浮泥杂藻少的内湾近岸海区。 养成环境:底质为平坦的泥底或泥沙底为好,软泥底也可。海流的流速在0.17m/s至0.7m/s之间,以0.41m/s至0.7m/s为宜。 海带养殖作业不能危害海洋环境。 (三)养殖管理。 1.夏苗培育: (1)苗种:采用头茬苗,选叶片舒展、色泽光亮、藻体健壮、柔韧的幼苗。 (2)种海带:采孢子前20天选择种海带。一般7月中旬选种海带,从养殖的海带中选种应在海带收割之前进行。采孢子时间一般在8月初,此时海水温度在22℃左右。 (3)培育:水温及光照强度见表1,施肥、每小时育苗池换水量、日加新鲜海水量见表2。 表1

藻类的实验室培养

微藻的实验室培养 学生:林晓生学号:2120180414导师:杨缜教授 一、藻类的概述 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共约为2100属,27000种。根据所含色素、细胞构造、生殖方法和生殖器官构造的不同,分为绿藻门、裸藻门、轮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褐藻门和红藻门。色素的颜色划分,藻可分为3类:绿藻、褐藻和红藻。 由于单胞藻具有利用太阳光能效率高、营养丰富、生长繁殖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和容易培养等重要特性,因而受到重视。微藻是一类在陆地、海洋分布广泛,营养丰富、光合利用度高的自养植物,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二、微藻的营养模式和生长模式 (二)、微藻的生长模式 藻类在培养过程中,生长繁殖的速度,出现一定的起伏,这种生长模式可划分为五个时期(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死亡期)。

三、培养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 1)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3)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4)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5)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6)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方式 简单介绍其中的四种方式: (1)纯培养和单种培养 纯培养(axenic culture):是无菌培养,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纯培养操作要求十分严格,要求有无菌室、超净台等设备,容器、工具、培养液等均须彻底灭菌。培养成功率很高,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 单种培养(single-species culture):指区别于纯培养的不排除细菌存在的培养(可以是生产性的,也可以是非生产性的) (2)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 封闭式培养(closed culture):指把培养液密封在透明的容器中,与外界空气隔离,暴露在阳光中,CO2完全采用人工供给的方法。各种反应器等 开放式培养:指把藻类培养在开敞容器中,如广口玻璃瓶、水族箱、玻璃钢水槽、水泥池等。 (3)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封闭式塑料薄膜袋培养,方法简单,成本低、培养的藻细胞密度大,不易污染且生产周期短,效果很好。

藻类学

1~3 名词解释 1.藻殖段:丝状体的蓝藻藻体分裂成小段,分离后各萌发成一新的丝状体,每一段称为藻殖段。形成原 因:异形胞。 2.异形胞:丝状体的蓝藻(除颤藻科外)在藻丝中经常产生一种比普通细胞稍大且有明显厚壁及含透明 内含物的细胞,称异形胞。 3.厚壁孢子:在环境条件恶劣时,丝状体种类,藻丝上某些营养细胞增大体积、贮满食物并渐行增厚细 胞壁,明显分化为内外壁层形成的结构,称厚壁孢子。(或在环境条件恶劣时,在藻体中产生的一种比普通细胞稍大且有明显厚壁的细胞。厚壁孢子细胞壁比异形胞细胞壁要厚。 4.伪空胞(gas vesicle)为特殊的由中空圆柱状气囊组成的结构, 能够为细胞提供浮力,使它们在水体中垂直 迁移,获得适宜的生长条件。 1.试述微囊藻等蓝藻调节自身体积和重量,进而调节其在水中所处位置的机理。答:和光合作用有关,在晴天的表面水体中,快速的光合作用合成了大量的淀粉,增加个体重量使藻类下沉。光强度逐步减弱合成物质减少,呼吸作用增加个体重量逐渐减小。当减小与浮力平衡时,不再下沉,处于悬浮状态。这一平衡位置处于补偿点附近,该处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当。在晚间,光合作用停止微囊藻会迅速上浮到表面。另外,衰老和死亡的微囊藻重量下降会漂浮到水面形成水华。 2.试述蓝藻的形态特征,蓝藻为什么又称蓝细菌? 蓝藻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含叶绿素a,无叶绿素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有些丝状体上有异形胞的分化,贮藏的光合产物主要为蓝藻淀粉和蓝藻颗粒体等。伪空胞是蓝藻特有的结构特征。 蓝藻有很多特点与细菌相似,如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细胞壁含肽聚糖;核为原核,生活史中均无具鞭毛的细胞,所以又称蓝细菌。 蓝藻属蓝藻门分为两纲: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 常见形成水花的藻类: 蓝藻门(颤藻、螺旋藻)、绿藻门、硅藻门。 3.蓝藻的细胞形态及特殊结构; 4.蓝藻的生态地位,内共生学说; “内共生学说”认为在约18亿年前的元古代中期,一些蓝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生物吞噬,成为真核生物的叶绿体,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单细胞红藻、绿藻和褐藻;约15亿年前,这些单细胞藻类进化为各种各样的多细胞藻类; 蓝藻使整个地球从无氧发展到有氧,从而孕育了一切好氧生物的进化和发展;而且使得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5亿年前的太古代,地球上空由CO2、N2、H2O、H2S等组成,没有O2。原始海洋中出现蓝细菌后,进行光合作用,释放O2,与海洋中丰富的Fe2+结合形成Fe3O4(磁铁矿),形成可供开采的磁铁矿; 约二十亿年前的元古代早期,海洋中的Fe2+被氧化完以后,大气中才有了O2 ; 约18亿年前的元古代中期,“内共生学说”认为一些蓝细菌被原始的真核生物吞噬,成为真核生物的叶绿体,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单细胞红藻、绿藻和褐藻;

实验九++水体藻类的计数与叶绿素含量分析

实验九水体藻类的计数与叶绿素含量分析 一、目的要求 掌握藻类的接种方法;掌握水样中藻类计数方法;了解检测水样藻类计数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中的优缺点;了解水质与藻类之间的相关性,明白其应用的重要性;掌握藻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原理 藻类个体数与光密度值成正比;藻细胞过小,密度过大,在显微镜下计数时容易出现较大的人为误差;用显微镜对水中藻类计数的工作强度大,耗时长,且检测人员存在主观判断差异,不同的检测人员测得的藻类计数结果往往相差较大。 藻类生长的测定方法 (一)测生长量 适合于所有藻类 直接法 (1)测体积法:离心,测体积 (2)干重法:离心或过滤,干燥称重 间接法 (1)光密度OD 672 nm (2)生理生化指标法 (二)测繁殖数 适合于单细胞 直接法 (1)血球记数板 间接法 (2)活菌计数法 藻类叶绿素测定原理

三、实验试剂与器材 藻类样品(小球藻) 培养基配制的各种化学物品、丙酮 三角瓶、纱布、移液管、纱绳等 超净工作台、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 1 藻类培养基的配置

2 藻类培养基的灭菌 3 藻类的接种 4 藻类的OD值的测 (1)取两种藻类样品加入1cm比色皿中,样品高度要高于1/2低于2/3比色皿; (2)用吸水纸吸干比色皿周边的水; (3)以水为对照,在672 nm波长条件下进行比色。 5 水体藻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取25 ml 已经培养好的藻类细胞,5000 rpm离心8 min,弃去上清液; (2)用80 %丙酮把离心物洗至25 ml容量瓶,然后定容至刻度线; (3)在黑暗的条件下放置30 min,浸提叶绿素; (4)取上清液于比色皿中,在663 nm和645 nm波长条件下进行比色。

藻类生物学复习题(10海科)

1、藻类的定义 藻类植物是一群没有根、茎、叶分化的,具有叶绿素a,能进行光合作用,营自养生活的无维管束、无胚的植物。 2、藻类细胞的结构特点: 分析与动物相比植物细胞的特点,与植物细胞相比,藻类细胞的特点。 主要是细胞壁、液泡和色素体不同。 要求掌握每个藻类植物门的色素的特点,这也是藻类门类分类的依据。答案请在笔记或课本上找。

3、细胞水势 细胞吸水情况决定于细胞水势。典型细胞水势ψw 是由3个势组成的: 溶质势:是由于细胞溶质颗粒(无机离子、糖类、有机酸、色素、蛋白质、核酸等)的存 ψw = ψs +ψp+ ψm 水 势 渗透势 衬质势 压力势

在而降低的水势值。是负值。 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是负值。 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引起的细胞水势增加的值。是正值。 重力势:由于重力存在使体系水势增加的数值。处于较高位置的水比较低位置的水有较高的水势力。 4、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所谓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植物必需元素的三条标准是: 第一,由于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第二,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 第三,该元素物营养生理上能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5、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通常指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根据能量转变的性质,将光合作用分为三个阶段: (1)原初反应: 是指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 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成电能; (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酸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 磷酸键的过程。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 (3)碳同化: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ATP将CO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 物的过程,称为CO2同化或碳同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6、光合色素

普通生物学实验大纲

附件1:课程简介 普通生物学 课程号:07110040周学时:3-2学分:4 英文名称:General Biology 内容简介:普通生物学(General Biology)是理科2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内容包括宏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多样性和统一性和微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本质的一致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了解、认识和掌握生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预修要求:无 选用教材或参考书:现代生物学,胡玉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附件2: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 课程号:07110040周学时:3-2学分:4 英文名称:General Biology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普通生物学(General Biology)是理科2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宏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多样性和统一性,而且包括微观各结构层次上生命系统本质的一致性。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生物学最基本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树立生物体具有形态、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以及生物具有多样性和进化论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命现象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安排 绪论(0.5学时) 1生命的基本特征 ?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和发育,繁殖和遗传,内稳态,应激性与运动,适应与进化 2 生物学的发展和分支科学 3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生物的物质基础(1.5学时) 1 元素和小分子 1.1 生命的必需元素 1.2 水 1.3 生物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单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 2 生物大分子 ?多糖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酶反应的特点、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核酸DNA的一、二、三级结构,RNA的结构

藻类多样性实验报告by yux

暨南大学明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及水质评价 Yux 2012级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为了分析暨南大学明湖浮游藻类结构特征及完成水质评价,选取明湖桥下左侧台阶处为样点,于2013年6月7日采集水面下约5cm处水体为自然样本。经过一系列浓缩处理,于2013年6月13日利用显微镜对明湖自然样本浮游藻类的种类、生物密度和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17种浮游藻类,隶属于4门,7目,10科。其中十字藻数目最多,占47.2%;绿藻门、蓝藻门藻类数量明显居多。采用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暨大明湖水质属污染。 关键词:暨大明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 一、调查地点:暨大明湖 暨大明湖由“日湖”和“月湖”形成,也因其而得名。明湖历史悠久,见证暨大的变迁。第五小组以于明湖桥下左侧台阶处采集的1.5L水体为样本分析暨大明湖浮游藻类结构特征,并完成相应水质评价。 二、调查方法:样品预处理与分析 a.样品的预处理:选取明湖桥下左侧台阶处为样点,采集水面下5cm处水体1.5L 为自然样本。在自然样本中加入碘—碘化钾溶液直到自然样本呈茶水色(有助于藻类沉积,方便后续试验),将样本静置不少于24小时,利用虹吸管浓缩样本,排出样本上清液至样本剩余500ml(期间注意不要晃动样本)。将浓缩过的样本再静置不少于24小时,进行第二次浓缩,排出上清液至样本剩余100ml。则剩余的100ml为定量观察样品体积。 b.样品分析:先测出胶头滴管取一滴溶液的体积(测量滴定1ml需要几滴再反推),记录数据;摇匀定量观察样品,取一滴样品制成装片放于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浮游藻类种类及数量。再由1滴样品内藻类数量估算出1.5L自然样本内藻类数量。本次实验采取35滴1ml计算。 c.水质评价:采用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计算

藻类学

海洋植物(marine plants):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生物碳泵: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之后在食物网中转化、物理混合、输送及重力沉降等物理过程。生物泵的度量——颗粒有机碳 POC 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藻类的细胞壁由两种成分组成: ?1)纤维组分(最常见的是纤维素),用来形成细胞壁骨架; ?2)无定形成分,形成一层内部包埋有纤维组分的基质。 ●蓝藻门、绿藻门的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 ●硅藻的主要成分为SiO2.nH2O ●红藻、褐藻等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藻胶 ●褐藻和红藻中的无定形黏液成分含量最高,有多种多糖成分可以用于商业开发。 ●褐藻酸、岩藻多糖、琼脂、卡拉胶。 色素体(chloroplast ):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状等。 ※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淀粉核是叶绿体的分化区域,与光合作用产物淀粉的积聚有关。 色素成分可分为4大类: 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 ●叶绿素a 存在于所有的光合藻类当中,功能是辅助光合色素(吸收峰位于663nm和430nm); ●叶绿素b 存在于裸藻门和绿藻门当中,功能是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为捕光色素,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a(吸收峰位于645nm和435nm); ●叶绿素c存在于甲藻门、隐藻门和不定鞭藻门中; ●叶绿素d的存在于某些蓝细菌中。 1)绿藻与高等植物利用叶绿素a/b结合蛋白 2)褐藻与金褐藻(硅藻、金藻、甲藻、褐藻及其相关类群)利用的的是岩藻黄素叶绿素a/c复合体。适合吸收蓝光和绿光。 3)蓝细菌、隐藻和红藻使用藻胆体作为主要捕光复合体。 同化产物 ?各门藻类的色素成分与比例不同,光合作用同化产物不同。 蓝藻门:蓝藻淀粉 褐藻门:褐藻淀粉+甘露醇+昆布糖 黄藻门+硅藻门:以脂肪为主,金藻昆布糖 甲藻门:淀粉或淀粉状化合物 绿藻门:淀粉 红藻门:红藻淀粉,遇碘变红紫色 ?绿藻的贮藏物都在色素体内,而其他藻类的贮藏物均在色素体外。 无性繁殖分为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营养生殖 所有的微型海藻,即浮游植物都主要采用分裂生殖来繁殖。 孢子生殖(spore reproduction)厚壁孢子与休眠孢子都是由藻体细胞直接通过细胞加厚和积聚养分而形成的,具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厚(垣)壁孢子(akinete): 在丝状体上产生的休眠孢子。厚壁孢子在寒冷或干燥时,除本身细胞壁外,还产生三层宽厚的包被,且孢子的原生质充满着各种贮存物,在环境适宜时萌发成新个体。 休眠孢子(resting spore, hypnospore):单细胞运动个体在环境不良时脱去鞭毛,原生质收缩,细胞壁外分泌胶质形成。硅藻中常见,甲藻中称饱囊。 复大孢子:是硅藻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原生质体在细胞壳中膨大,直至两个细胞壳分离,复大孢子的直径比母体大一倍左右 四分孢子:是红藻门物种无性生殖中产生的主要孢子类型。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细分孢子囊,有四个孢子,为单倍体,形态上完全一样,但本质上有性的差别,两个为雄配子体,两个为雌配子体。 似亲孢子:与母细胞相同形态的不动孢子。

水华藻类测定实验方案

武汉市南湖水体叶绿素a分布特征及光合活性变化与发生水 华的关联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水华频频暴发,2007年5月太湖暴发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蓝藻水华事件,引起国内外的极度关注,也敲响了饮用水安全的警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是全球普遍现象,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流域氮、磷营养盐排放负荷日益增加,河流湖库水体趋于富营养化,在合适的气象水文条件下极容易产生水华。水华时某些藻类暴发性繁殖,致使水质恶化、缺氧、产生腥臭等异味物质,甚至产生藻毒素并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和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继而破坏河流生态的稳定性,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和饮用水安全。沈强等研究表明,通过对我国多个湖泊的调查表明,我国淡水水体中形成水华的藻类多以微囊藻为主,其中80%以上水华微囊藻均能产生微囊藻毒素.我国是产毒藻类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太湖、滇池以及巢湖蓝藻大面积的暴发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关注.因此,治理富营养化水体,防治水华,恢复水体的综合功能,已成为当前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根据报道的水华事件资料统计,我国常见水华藻类为:蓝藻占81%,甲藻、绿藻、硅藻各占6%,裸藻占1%。在蓝藻型水华中,主要涉及蓝藻门(Cyanophyta)的种类,其中最常见的有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颤藻(Oscillatoria)、束丝藻(Aphanizomenon)等。其他还有裸藻门(Euglenophyta)中的裸藻(Euglena)、绿藻门(Chlorophyta)中的小球藻(Chlorella)、硅藻门(Bacillaeiophyta)中的小环藻(Cyclotella)、甲藻门(Pyrrophyta)中的多甲藻(Peridinium)等。湖泊与河流库区的水华优势藻有很大的差异,湖泊中大多数的均为蓝藻水华(占98%)。河流中的水华藻种则比较多样化,发生绿藻、甲藻、硅藻、蓝藻水华的频次相当,在谢兵的《翻阅巢湖的历史-蓝藻、富营养化及地质演化》一书中,作者从众多湖泊与巢湖的水文特征,形态度量,TN、TP水平及湖泊表层沉积物中TN、TP水平的比较中分析了巢湖的富营养化原因,虽然没有得出绝对的结论说明富营养化的成因,但是表明了富营养化与以上这些因素存在着较大的联系。在我国,水华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污染严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方是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 冀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冀教版 教材分析 生物实验室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本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因此在本书以至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都占有重要位置。认真组织并上好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常用实验器具的名称和作用,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将逐步接触到,本节课做一般了解即可。显微镜是研究生物科学不可缺少的工具,生物实验中最常用到的观察仪器,所以关于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主要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 初一新生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于实验室常有一种神秘感,他们没有受过在实验室内学习的规范教育,进入实验室后,很有可能不知道遵守实验室规则,不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因此需要教师认真准备,组织好教学。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走进实验室,熟悉实验室的环境,认识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器具,亲身感受科学实验的氛围,使他们认识到遵守实验室规则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技能性目标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每实验台一套)、显微镜(包括示范镜)、培养几名参观实验室的引导员。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组织教学 一、引言 在小学自然课上,同学 们就非常喜欢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升入中学后我们就要在生物实验室中学习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非常兴奋,可是你知道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⑴能做实验 ⑵能观察生物 等等 本节课在实验室上 二、讲授新课 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向往实验,渴望在实验室学习。

水生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水生生物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渔业学院资源与环境系 水柏年编 2010年8月

实验一藻类的观察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浓缩的藻类样品液中部分藻类的形态结构观察和分类,认识藻类的形态结构,并学会藻类种类的分类鉴别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 1.仪器:显微镜、玻璃培养皿、载波片、盖玻片、镊子、教 头滴管等。 2.材料:含有各种藻类的固定液。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先调节好显微镜,是物镜倍数最低; 2.以胶头滴管吸取固定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做 好观察装片; 3.观察装片中的微型藻类的形态结构,并分类鉴定藻种。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对所观察的微藻种类画出形态结构图。 2.在所画的藻类建议图上标上藻类种名、放大倍数等。

实验二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采集和分类鉴定 一、实验目的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水生维管束植物的野外水域标本采集,实地观察认识其生态分布习性。本实验在实验室分类鉴定,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其分类方法,并且学会自己利用分类资料检索维管束植物更多的特征,学习和掌握编列检索表的技能。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 1.实验仪器:解剖盘、放大镜、镊子等。 2.实验材料:学生自己采集来的水生维管束植物标本。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实验内容 1、组织学生去野外水域采集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标本,拍 摄一些水生生物野外水域生态分布和栖息的照片; 2、所采的标本拿回到实验室,结合资料进行分类鉴定; 3、编列出所采标本种类的检索表。 (二)、实验步骤 1、先洗净所采的各种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标本; 2、结合资料,先对标本归大类,再具体分类鉴定各种 标本; 3、写出各种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地位;且附野外所摄 实地生长照片;

《走进生物实验室》教案

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能力目标: 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显微镜、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酒精灯、培养皿、载玻片和盖玻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组织教学】 一、引言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神秘色彩的家园,绿荫丛丛的树林,美丽芬芳的鲜花,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令人畏惧的猛兽……面对大千世界,你一定产生或许许多多的疑问:鲜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一粒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鸟儿为什么能在天上飞?鱼儿为什么会在水中游? 观察和实验时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现在让我们拿起观察、实验这把“钥匙”,开启生物科学之门,探究生命的奥秘,解开心中的一个个疑团。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板书) 在小学自然课上,同学们就非常喜欢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升入中学后我们就要在生物实验室中学习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非常兴奋,可是你知道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二、讲授新课 1.熟悉本校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了解实验室规则。

(引言)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探索生命的奥秘,学会很多科学实验的方法。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实验室也有其使用规则。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实验室的规则: ①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 ②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在实验室做实验。 ③进实验室后,要保持良好的秩序,实验开始前要认真听取教室的讲解, 检查实验仪器、器材、药品等是否齐全。 ④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摸、尝、闻化学药品,因为许多药品有毒。 ⑤不准在实验室吃东西和饮料。 ⑥取化学药品时,注意不能倒在外面,用过的药品不能随意倒放,应放在 废物瓶中,以免污染环境。剩余的药品不要放回到原来的瓶中。 ⑦实验中,要按操作规程进行,如出现异常或者意外事故要立即停止实验 并及时向教师报告。 ⑧实验完毕后,要把实验台整理干净,所有物品放回原处。值日生做值日。 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答案)遵守实验室规则不仅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不正确操作引发的意外事故和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我们怎样遵守“实验室规则”?(学生回答) 小结: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我们进行生物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仪器,注意安全。 2.认识常用的生物实验器具,了解器具的用途。 ①镊子:夹取物品。 ②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③烧杯:盛放或配制溶液。 ④解剖针:解剖 ⑤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的滴管应与滴瓶配套使用) ⑥三脚架和石棉网:加热,石棉网使受热均匀。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 藻类植物(教学方案)

( 生物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学方案) Biology is a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species,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of the evolutionary system at all levels of biology.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藻类植物(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2014级生物科学二班张智勇 摘要:藻类为低等植物,藻类形态结构非常简单,是天然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水质、吸收营养盐、拦截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有机体都能吸收营养制造有机物,其繁殖方式简单,通常以细胞分裂为主,当环境条件适宜、营养物质丰富时,藻类个体数的增长非常快。水污染引起水体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中的浮游藻类及其他生物。由于藻类对水质环境变化敏感,其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等指标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水环境中各异,因而能够及时准确、综合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还有些只生活在污水中,因而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调查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展开定性和定量实验,并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特征推测其水质状况,并对两处的水样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藻类鉴定与分类、水质分析及比较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1)仪器、材料与试剂:浮游生物网,饮料瓶两个,50mL取样管两个,标签,记录本,鲁哥氏液,显微镜,电子目镜,笔记本电脑, 250mL烧杯一个,1L敞口塑料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长颈漏斗,浮游生物计数框(计数框10mm×10mm,底部均匀100正方格)移液枪,橡皮管,洗耳球,3%的甲醛溶液 (2)方法:选择采样地点为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日温为℃;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6℃,日温为17℃。 定性分析:水生藻类的采集使用浮游生物网,选择中上层水位,以“∞”字型来回捞取三分钟,将取得的40ml水样装入50ml带盖采集管内,捞取工作重复三次,并加入10ml3%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编号。放置三天后,用常规方法在显微镜下进行种类鉴定,本次实验采用胡鸿钧和魏印心编写的《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中的分类系统对所检浮游植物进行分类。 定量分析:使用饮料瓶在中上水层采集水样1L,立即加入15ml鲁哥氏液进行固定,编号。放置约一周后,采用直接计数法,将加入鲁哥氏液的试剂用虹吸管抽去上层液体,浓缩至30ml左右,摇匀后迅速用移液枪吸取浓缩液。将计数板及盖片擦拭干净,并将盖片斜放在计数框上,注入样品,注满后把盖玻片移正。盖盖玻片时,要求计数框内没有气泡,样品不溢出计数框。然后用装有电子目镜的显微镜在10×10倍下按视野法进行计数,每个样品做了七个平行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剔除两组相对误差较大数据后,对五组数据取平均值,最后换算出1L水样中浮游藻类的个体数。 计数方法:当待测细胞悬液中细胞均匀分布时,通过测定一定体积悬液中的细胞的数目,即可换算出每升细胞悬液中细胞的细胞数目。 计数时,压线细胞只计左侧和上方的。镜下偶见有两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应按单个细胞计算,若细胞团10%以上,说明分散不好,需重新制备细胞悬液。常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