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常见问题及策略

幼儿常见问题及策略

幼儿常见问题及策略
幼儿常见问题及策略

2-3岁宝宝说谎行为分析与对策

宝宝到了两三岁时,你会发现,宝宝会说谎了。对于2~3岁的宝宝,说谎并非完全是品德问题。但是,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分析、不教育,宝宝便得到了不断强化与练习说谎的机会,养成说谎的坏习惯,甚至积习难返,贻误终生。其实,对宝宝说谎,一方面你不必惊慌失措,另一方面要仔细分析宝宝说谎的心理,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宝宝谎言真真假假

1、天真幼稚,无意说谎

2岁的洋洋上了幼儿园,他总是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偷偷拿回家。当老师和妈妈发现以后,洋洋大哭大叫:“这是我的,就不给!”洋洋当着老师的面撒谎,妈妈很尴尬。

分析:2~3岁的宝宝,由于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局限,对于发生的事情表达不准确,或者对物品的归属概念模糊,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他出于无意会造成许多说谎的假象。对于这样的宝宝,一方面要帮助他分清“时间”与“所有权”的概念,另一方面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回家”。

2、想像力与现实混淆时,无意说谎

明明看见森森在玩小飞机,也想玩一下,却遭到了森森的拒绝。于是,明明对森森说:“我家有一个比你更大的飞机,比你的好玩多了,还能在天上飞很长时间呢!”一旁的明明妈吓了一跳,心想:“我什么时候给他买过会飞的飞机呀!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撒谎了?”

分析:2~3岁的宝宝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头脑中经常产生出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像。他喜欢夸大其辞,有时会用虚构的言辞来抬高自己,虚荣心得到满足,或者用幻想的语句作为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作为克制和掩饰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这种与想像、愿望有关的说谎,具有自我陶醉的特点,能使宝宝获得象征性、代偿性的满足。

小结:以上两种说谎为无意说谎,并不属于真实的谎言,也不属于是非善恶的范畴,它与宝宝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关,只要发现得早,教育与改正还是比较容易的。

3、想实现某种愿望时,有意说谎

幼儿园老师告诉亮亮爸爸:“亮亮真是个好孩子,把拣到的钱包交给了老师,里面竟然有100元钱呢!”经过爸爸与老师的沟通,发现亮亮拣的钱包正是爸爸刚刚莫名其妙丢失的钱包。原来,亮亮看到老师用小红花奖励拾金不昧的“好孩子”,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编了个谎话。

分析:宝宝的愿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如玩具与零食等;另一种是精神的,如希望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表扬。有的宝宝会出现因为物质欲望和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说谎的现象。

4、逃避惩罚时,有意说谎

欣欣玩妈妈的口红,不小心把口红弄断了。妈妈气急败坏地对她大叫,并且严厉地惩罚她。过了几天,欣欣又把妈妈化妆盒里的小镜子摔坏了,想到上次挨骂的事情,欣欣胆战心惊,悄悄地把化妆盒扔进了垃圾箱。妈妈找不到化装盒,问欣欣是否见到了,欣欣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有!”“坏事”没被妈妈发现,欣欣既害怕又暗自得意。

分析:宝宝做了错事,害怕遭受体罚,害怕失去爱抚,为了消除这种恐惧的心态,会出现说谎的行为。特别是面对一些性格粗暴、态度严厉的父母,宝宝往往不敢承认自己的过失行为而支吾说谎。

4、模仿行为,有意说谎

邻居向雷雷妈借数码相机,妈妈推说:“真不巧,相机被一个朋友借走了!”雷雷有点不明白,相机明明就在抽屉里,妈妈怎么说借走了?过了两天,舅舅来借相机,还没等妈妈张口,雷雷就说:“相机被借走了!”妈妈大吃一惊,非常尴尬。

分析:现在,成人社会与大众媒体中存在着不少说假话的行为,容易被宝宝模仿。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宝宝的面说些小谎话,那么宝宝很快就能学会说谎。

小结:上面3种说谎行为是有意的,是真实的谎言,是不诚实品质的最初表现,父母如若不及时教育、认真对待,宝宝说谎就会成为习惯,进而影响他品德的健康发展。

4岁儿童在想些什么?

4岁孩子非常好动、嘈吵,最喜欢向别人挑战,假如说“我不相信你会做”,他会真的做出来,小肌肉活动发达,剪贴、系带、画图都很技巧地做到。他们很顽固及会发脾气,不大理会别人的感觉,碰到惊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绪之起伏可能影响至成年。4岁的孩子对自己开始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以前认为手是手,脚是脚,并非自己的一部分,现在觉得除了手脚以外体验到整个身体,甚至会有“心”的存在。例如:两三岁时不知道母亲的意向,不管母亲心里想什么,但现在会察言观色。4岁有惊人的想象力,有时根据他所编成的故事,使成人觉得他在说谎话,其实他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

4岁的孩子已经非常健谈,心理所想的,嘴巴就表达,对于生日会提出请谁不请谁的意见了。

由于丰富的想象力,4岁的孩子对事实与虚构分不清。因此别以为他是存心说谎的坏孩子,假如处理不当,会因为伤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成人应了解其心理现象,别加上莫须有之罪名,应耐心地解释及提醒,到4岁半以后这种真实与虚构分不清的现象慢慢消失,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被人称赞是这个年龄最显著之心理现象。成人应有坚定的原则去照顾及引导,应耐心地满足其因为好奇所引起的发问,并多做户外活动,以发泄其旺盛的精力。

5岁儿童的心理特征

这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年龄,很友爱,喜欢留在家中,母亲是世界的中心,乐意帮助母亲。一、体力——大肌肉十分发达,跳高、跳舞、律动都做得很好。极喜欢绘画,会学写数目字、文字、日常的工作如穿衣、如厕、系鞋带都可以自己做

二、情绪——稳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做事认真,有责任感,有同情心,事情做得不好感到焦虑,自尊心极强,成功时会感到骄傲

三、智慧——思想仍简单,专注能力可达20分钟~30分钟,很喜欢听真实的故事,对问题会生疑向。例如:为什么?怎么变成这样子?小脑袋常生问号,做事持久、有次序,会先想想才做,有耐性及恒心

四、社交——对母亲仍十分重要,开始由家庭到邻居到学校,喜欢与同伴玩耍,会辨别好坏,做错了事会埋怨别人

五、行为上应注意之点:很好问,成人应耐心倾听及解答。

这年龄很爱家,父母的和睦对其心理影响特别大,需要平静快乐的家庭生活。如何对待进入“反抗期”的孩子

有些父母对孩子进入“第一反抗期”的变化不能理解,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孩子在此时的行为表现,而认为孩子变坏了、不乖了,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将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他们的人格偏异。如有的孩子因为家长过多的干预,就此形成胆怯、畏缩、不敢进取、不能独立自主;有的变得表面温顺,而内心充满怨恨、矛盾,总想伺机发泄;还有的孩子对父母非常怨恨,并且以冲动、

拒食、破坏等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

如何对待进入“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呢?以下几点意见可供参考。

1.尊重孩子

儿童萌生自我意识,独立性就开始增长了,他们在不断地观察和模仿,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如他们要自己洗脸、自己穿衣、自己拿筷子吃饭等。随着独立性的增长,他们产生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总是不愿意让别人说他们一点不好。虽然他们的动作很不熟练,做起进入“反抗期。

这时期的孩子开始表现得特别不听话,逆反心理强烈。他们处处要与父母“作对”,大人要他这么干而他偏要那么干,事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别人如果要干涉他,他就会发火;他们脾气顽固、不近情理,嘴里一说出想要什么,就非得马上到手不可,不肯妥协、忍耐和顺从;他们好发脾气、好耍威风,常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喜欢发号施令,在家里简直像个“小皇帝”。他们常常弄得父母束手无策,父母觉得“这小儿变得难管教了”。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时孩子已进入了“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是儿童自我意识迅速成长的表现,也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小儿一般从2岁开始进入“第一反抗期”,4岁左右达到高峰。在进入“第一反抗期”之前即2岁之前,来要花费很多时间,做的还不像样,但是,家长仍应尊重他们,让他们学着去做,并且给予鼓励。千万不可嫌孩子做得慢或做得不好而埋怨孩子或从中阻拦、包办代替,这样会伤害孩子正在萌生的独立性和自尊心。

2.坚持原则

这个时期的孩子常常会提出一些不应该提出的要求。例如,在上街之前,明明向他讲清楚了今天不买玩具,可是一到商店,看到橱窗里的玩具,他就非要买,不然就又哭又闹,赖在地上不走。这时,家长必须坚持原则,说话算数,向孩子讲清道理,不能依从他,并且赶快把孩子带走。尽管他还依依不舍,也无可奈何。使孩子明白事先讲定的话应该守信用,无理的要求是不能得逞的。

这样他们就会渐渐地懂得在生活中还有“可以”、“不许”、“应该”等一些概念,是非分明,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3.转移注意

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力有限,但又不自量力,常常要干一些他们于不了的事。这时,家长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一边给予表扬,一边分配他干另外一件事,并向他说明“你还小,等长大了就可以做这些事了”。

4.口径一致

在一个家庭里,每个成人对孩子的情感是不一致的,教育方法也会有差异。如父母在管教孩子而爷爷、奶奶却要护短,或父母自己的情绪忽冷忽热,高兴起来对孩子亲热非凡,不高兴起来把孩子痛骂一顿。孩子年龄小,不知道接受哪个要求才对,而且也会给他们的不合理的愿望、需要和坏习惯制造“防空洞”。因此,在一个家庭里,成人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必须口径一致,否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也会增加他们情绪上的反抗性和不稳定性。

5.耐心诱导

对孩子的反抗家长不能采取“高压政策”,要冷静对待,并且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的,是因为家长对孩子不了解,受了“委屈”,使他们的独立愿望不能实现,还是因为家长动辄训斥打骂,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只有真正地了解他们,耐心诱导,因才施教,才能促进亲子间的和谐关系。

22种儿童常见心理疾病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爱看电视儿童易肥胖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份抽查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率随看电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平均看电视时间每增加1小时,肥胖发生率增加约1.5%。

这份抽查还显示,儿童少年早餐行为也与肥胖发生有关,每周食用0至1

次早餐组的肥胖率为18.6%。每周食用2至4次早餐组的肥胖率为13.5%,每周食用5至7次早餐组的肥胖率为11.8%。不吃早餐、经常吃快餐成为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行为因素。这次抽查的是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的9356名4-16岁儿童少年。

专家近日指出,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是21世纪严重的健康及社会问题。单纯肥胖症对儿童心血管,呼吸功能产生长期慢性损伤,降低体质健康水平,阻碍心理行为发展,压抑潜能发育。儿童期单纯肥胖症还是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部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早逝的危险是非肥胖者的1.3至2倍.由于社会习俗和认同方面存在的偏见,肥胖者在升学、求职、社交、婚姻方面都面临着更多的压力。

帮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的孩子常常感觉自己是受人欢迎的,因而充满自信,能积极克服困难,大胆做事。自我形象差的孩子常常感觉自己不令人满意,自卑、胆怯,怕做错事。自我形象一旦形成,不易改变。从小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孩子将会终身受益。怎样帮助呢?

1、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孩子独立去做,如洗手帕、扣衣扣、整理玩具、做手工等事;家里来朋友做客,可鼓励孩子为客人画一幅画或者唱一支歌。孩子每次成功地做好一件事、表演好一个节目、画好一幅画等,都会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2、多肯定孩子。成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还可适当地在众人面前公开表扬。这样孩子会感觉自己有许多优点,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3、捕捉孩子好的开端,并告诉他。孩子第一次独立学会系鞋带,第一次摔倒后自己站起来没有哭,第一次主动将玩具给邻居孩子玩,成人要特别细心地

观察到,并及时表扬。对那些感觉自我形象差的孩子,成人更要关注他们的一点一滴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自我形象正在一点点地变好。

4、了解孩子身心发展水平,正确评价孩子。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较差,他们往往把成人的评价当成一面镜子,孩子从这面镜子中逐步看清自己的形象。成人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力大小,慎重、正确地评价孩子,要求不要过高、过低。

5、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都免不了犯错误或做不好事情,这时成人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人前教子”的传统做法已不是现代教育方法,也不要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比,不恰当的批评极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缺乏自尊心的孩子是极难建立积极自我形象的。

让孩子喜欢吃饭的秘诀

1、大人本身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大人们本身的饮食习惯不正常,或者常常随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没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时吃饭习惯。

2、固定的开饭时刻

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孩子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饿了,也不要再给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会养成定时、定量的习惯。

3、减少正餐之外的食物

虽然零食的给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却不可过量,尤其垃圾食物尽量不要给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

4、促进孩子的食欲

孩子肚子不饿当然吃不下饭,若父母只一味地强迫孩子进食,反而会造成反效果,试着促进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动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饿了,自然不会抗拒吃饭。

5、选购孩子喜爱的餐具

孩子都喜欢拥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替孩子买一些图案可爱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与孩子一起选购更能达到好效果。

6、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做变化

在饮食均衡的条件下,父母可以多种类的食物取代平日所吃单纯的米饭、面条。例如:有时以马铃薯当成主菜,再配上一些蔬菜,也能拥有一顿既营养又丰盛的餐点。

7、让孩子参与做饭的过程

例如:上市场买菜、帮忙提回家、一起清洗水果……等等,甚至可询问孩子的意见,请孩子协助您一起做饭,孩子不但能有参与感,同时也能因而了解做一道菜之前的每样步骤,进而更喜爱吃饭这件事。

8、为吃饭增添趣味性

在喂孩子吃饭时,加入一些轻松、活泼的语气,让吃饭不再只是吃饭而已,将吃饭时刻与方式变成有趣的事情。其实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不要随意的根据自己或宝宝的需要而改变什么.

巧治小儿积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方法有哪些?

1、酸牛奶。先将牛奶加5~10%蔗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却后,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边加边搅,使成细颗粒状即成。酸牛奶易于消化,适用于胃肠炎的患儿。

2、脱脂奶。将牛奶煮沸,待冷却后除去脂肪膜,再煮沸余乳,再冷却后去脂肪膜,如此反复3次即可。脱脂奶适用于呕吐、腹泻、痢疾等患儿。

3、炒奶糕。将奶糕炒至淡黄色,炒后淀粉变为炭化糊精,可吸收水分。有止泻和帮助消化的作用。

4、焦米汤。将大米洗干净,晾至半干炒成焦黄色,100毫升水中加炒焦米6克,用文火煮1小时,过滤去渣,再加0.4%的食盐煮沸后即可。焦米汤中淀粉变成糊精,易于消化。适用于严重腹泻及消化不良的患儿。

5、胡萝卜汁。先用胡萝卜500克,洗净捣碎,加入少许水煮10~15分钟,用纱布过滤,加水至1000毫升,再加3~5%的蔗糖煮沸倒入瓶中,煮5~10分钟消毒后饮用。

6、苹果泥汤。取熟透苹果500~700克,洗净后捣成泥状,放入淡茶水中。苹果纤维较细,对肠道的刺激小,并富含碱性及果胶,有吸附、收敛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的腹泻患儿。

7、淡茶水。取红茶少许用开水冲泡,每日4次,因茶内含咖啡因、鞣酸等,具有兴奋、强心、利尿、收敛、杀菌、消炎等作用,对急性胃肠炎有疗效。以上几点你不妨试试,希望对宝宝有帮助,祝宝宝健康快乐

别忽视孩子出汗

孩子出汗过多或过少可能是身体不舒服的表现

专家提醒,进入夏季,有的家长会发现,即使气温不高,或家里开着空调,自己的孩子也经常是满头大汗,衣服甚至都能拧出水,不少家长都认为是因为孩子“疯玩”造成的。而有些孩子即使在炎热天气里也很少出汗。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王应麟说,夏天孩子出汗也有很多原因,有的情况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担心;而有些情况可能就不太正常,特别是孩子出汗过多或过少时,可能是孩子身体不舒服的表现。

搞清孩子出汗原因

王医生解释,汗是从汗孔排出的人体内的水液。当气候炎热,衣被过厚,情绪紧张,以及活动、饮食时出汗增多,一般属于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反之,如果出汗过多,而且不为上述原因所激发,则称为汗症,在多种病变中都可以出现。

小孩子体质处于发育阶段,肌肉、皮肤都还很薄弱,比成人容易出汗。如果小儿只是单纯少量出汗,生长发育良好,精神活泼,而无其他症状,属正常的现象。反之孩子根本不出汗,就应该考虑汗液排泄有问题了。如果出汗量过多,而兼有其他症状,应该考虑是否有病。孩子出汗,可以表现为手足汗、心胸汗、半身汗、自汗、盗汗等。

王医生说,自汗是指因不用发汗药或因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等

其他刺激因素而昼夜稍动则自然出汗者,这样的孩子多是阳气不固,津液外泻所致。但是大部分的孩子应该是属于爱活动、兴奋活泼、饮食正常或过多的孩子,他们在活动、兴奋地玩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出汗。这些孩子的出汗可能比较多,但是造成出汗的原因停止后,汗也随之停止了,这样的孩子是非常正常、健康的。

如果造成出汗的原因停止了,或根本没有原因的出汗,或因为某些疾病造成的出汗不止,这时应该属于有病的自汗。

盗汗亦称“寝汗”,睡时出汗,醒后即止。一般孩子盗汗多因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所致。但是我们所见到的是孩子入睡不久,头、胸、背等处出许多汗,常浸湿枕巾、睡衣等。这是因为孩子刚入睡体温上升,此时爱出汗的孩子盗汗就很明显,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比较爱出汗的孩子大多在三四月份或11月份出现盗汗。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盗汗只是在夜里12点前(就是前半夜)出汗,到后半夜汗会自动地没有了。中医认为孩子阳气旺盛,前半夜阴气尚未到最盛之时,在前半夜就会出汗,到了后半夜阴气渐盛而抑制了孩子体内的阳气外越,所以到了后半夜,孩子的汗自然就收回去了。一般来说,家长不要害怕,如果不放心就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

就医之外还要注意饮食调理

孩子因为疾病而兼见出汗的症状时,除了请医生检查、治疗外,在家还可以选择合适的饮食调理的方法。

在家里时,家长如果还分不清孩子出汗应该属于哪方面的症候,就可以按照自汗多为阳虚,盗汗多为阴虚。所以在饮食调理上就可以按自汗调补阳气,吃健脾益气的食品;盗汗就可以用滋补阴虚,养阴生津的食品。

自汗时,要注意是否有平时精神萎靡,容易疲劳,面色淡白,活动时爱出汗,易患感冒,语声低等。对于这样的孩子要注意忌口,平时不要吃生冷冰镇的食品,坚硬不宜消化的食物。而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等,这些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和胃,可以煮粥食用。

盗汗时,要注意孩子在睡觉时出汗,醒时汗止,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无泽,两颧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黄,烦躁不宁等,属于阴虚表现。要忌口不吃煎、炸、烤、熏、油腻不化的食物,如油饼、炸羊肉串、烤鸭,膨化食品等;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干姜、胡椒、羊肉、狗肉及肥肉等也在忌口范围。

应该给孩子多吃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如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和豆制品;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水果、蔬菜应多吃,特别是苹果、甘蔗、香蕉、葡萄、山楂、西瓜等含维生素多的果类。

护理多汗的孩子,应注意勤换衣被,并随时用软布擦身,或外用扑粉,以保持皮肤干燥。身上有汗时,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感冒,发生病变。多汗易造成阴津亏损,阳气受伤,因此要多给患儿饮水,喂以多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代谢之需。饮食要忌辛辣、攻伐之品,以防止正气受伤,汗出更甚。

不妨对孩子“放任”些

虽然我并没有作过专门的调查统计,但我完全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今孩子对父母的最大、最集中和最强烈的意见,便是“父母把我管得太紧了!”

当然,为人父母者“管”自己的孩子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譬如,孩子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游戏机,而将学习置之脑后,父母就不能不管;又譬如,孩子总结交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还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抽烟,父母也非管不可。

凡事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尽管“管”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可要是管得不是法,管得过了头,管得让人满肚子委屈地叫喊“太紧了”,那可能也并非好事了----真是,即使是管诸如孩子整天玩游戏机、结交坏朋友这类非管不可的事,如果你采用的是“命令式、打骂式、关禁闭式等等方式,其效果也会与你所预想、所期望的存在差距。

当今这一代孩子虽然几乎人人头上都戴着“小皇帝”的帽子,但他们的父母又差不多个个在有意无意或自觉不自觉地充当着垂帘听政的“太后”角色----尽管还是皇帝,可你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得说什么样的话,要走什么样的路,却都必须听我的!

也许,父母们这样那样的“管”,也能管出那么几个“状元”来的。但对更多的孩子来说,管理“太紧了”,只能管死他的天性,管坏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真正美好的明天,身为父母不妨对他们“放任”些----当然,这里指要充分地掌握和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生活和心理氛围,使他们能快乐地生活,轻松地学习,自由地友配自己的时间和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素质。这是在家庭中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它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幼儿园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这期间年轻的父母不仅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而且食物也优先供应孩子,甚至不让孩子与他人分享,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占有欲旺盛。家长的娇宠放纵,极易导致孩子为所欲为,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的地步。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男孩的攻击性比女孩更突出,男孩受到攻击后,会很急切地去报复对方,如果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攻击性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心理学家认为,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进行矫正。家长可以采用“转移注意”法,对有攻击性行为的独生子女给予较多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来转移其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兴趣、陶冶性情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例如: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培养文化兴趣。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引导孩子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乃至逐渐转移攻击性行为。

不要压抑男孩的“刚”

男子汉如果失去了阳刚之气,对个体,对社会乃至对整个民族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遗憾,当我们惊呼体育竞技场上的“阴盛阳衰”现象时,在小男孩的群体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不和谐”现象。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的“战争”观念和成人的“战争”观念不同,前者是一种游戏行为,而不是成年人心目中的道德行为,美国心理学家丹尼鲁.庞斯认为,儿童之间的“战争”游戏应该说是正常的,有助于儿童建立社会正义感。

心理卫生工作者指出,儿童在早期男性观念与行为的获得,很关键的就是说观察,模仿父亲的语言与行为,并接受家庭特别是父亲对其男性化角色的规范影响,然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环境中,许多父亲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力争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而对家庭里的事,特别是有关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事投入精力和时间太少,将此重任托给母亲,回到家里也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有的甚至认为“教孩子”是一件自找麻烦的事情,所以,在家庭里,母性的温柔字根表和性别角色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龙的传人”、“听话、不要太顽皮”的评价标准使小小男子汉应有的阳刚之气悄然离去......

有的家庭喜欢安静而有序的生活,对孩子的吵闹极为厌烦,小男孩稍有顽皮吵闹就会遭到训斥,长此以往,在母性的循循善诱下,他们也会变得和小女孩一样细腻,胆小,依赖性强,习惯于独自宁静玩耍。实际上,对于小男孩而言,父亲既是教育者,又是纪律执行者,社会化指导者,在很多家庭中,父亲一般比母亲受教育程度高,接触社会广,在家庭的重大问题决策上,更具权威,故应引导小男孩在很多问题上向父亲求教,而不要一味依赖母亲。如果父亲将小男孩健康成长时刻放在心上,就更利于把男孩培训成更加符合男性所需的性格特点。

孩子上学不适应怎么办?

目前孩子怕上学或上学不适已成为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一些严重不适者甚至出现头晕、呕吐、心慌、焦虑、昏倒等现象,为此有关专家为这些学生的家长支招。

据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专家江俊介绍,在他们每月接待的心理咨询者中,有五分之一是家长带来的上学不适的中小学生,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这些孩子一谈到学校、课本、老师,一面对课堂、同学,就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感,进而出现头晕、恶心、抽搐等生理反应,甚至行为反常。她所接待的一位小学生不但不能进学校,连看到课本都无法控制,常常扑上去乱撕一通,根本不能继续就学。

江俊分析认为,这些孩子多多少少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家长本身敏感懦弱或过于溺爱孩子、学校教育方式粗暴不当、学生之间竞争压力增大,是造成孩子们上学不适的三大原因。她提醒说,如不对恐惧学校的孩子及时疏导治疗,孩子耽误学习不说,还会渐渐形成自信心不足、遇到问题逃避、对人对事过于敏感、人际交往中总是防御戒备等具有明显缺陷的性格特点,危害一生。

为此,江俊提出了4个解决办法:一是支持性心理疗法。对患儿加以疏导、鼓励,耐心地询问患儿的担心与焦虑,向他做出解释和指导,设法改善环境条件(如换一个学校或换一个老师)。二是家庭治疗法。改变过于溺爱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感情交流,对于家长本身心理存在问题的,则要追

根溯源,父母同治。三是系统脱敏疗法。家长和学校积极配合,有计划的使孩子减轻对学校的恐惧心理,开始的时候,每天让孩子在学校的时间短一点,之后逐渐延长。期间,老师、同学要多关心、支持、鼓励孩子,但因为这些孩子一般都比较敏感,要注意掌握好度。四是暴露疗法。孩子害怕去学校,偏偏采取一切办法强制他留在学校,日久没有指望了,他也渐渐调整了心态。这种办法特别适用于刚上学不久的小朋友,具有强刺激性,注意配套的安全措施。

幼儿说谎和想象有关

据专家统计,儿童的谎言中67%是由于畏惧惩罚和怕被嘲笑引起的,10%与儿童的想象、夸张有关,20%是故意说谎。所以,父母要对孩子的说谎冷静分析、区别对待,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当孩子的想象与现实分不清时

幼儿头脑中经常产生出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象,将想象当成现实,将愿望说成存在,这时他会说谎话。例如,有的孩子因长期渴望某种玩具,但妈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幻想之下,他会有,吹嘘"我有一架真正会飞的飞机","妈妈也给我买了跟你一模一样的汽车"。

当孩子记忆有误时

幼儿的记忆力不够准确,或由于语言表达不准确,许多经历过的事情未必能完全回忆出来,而导致?quot;说谎"。如一个5岁的幼儿对一位阿姨说:"你再跟我玩一会儿,明天我就要回老家了",阿姨问其父母,根本没有这回事,只是曾向孩子说过放寒假后会回老家看看,并不是明天要走。

幼儿由于记忆不完善、不精确而虚构一些部分。对于上述这两种情况,儿童不是真的在说谎,父母不必担心,也不须强加制止,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辨别力逐渐增强,记忆力逐步完善之后,会停止说这类"谎话"。

孩子想实现某种愿望时

有的孩子说谎是想获得某种东西,如为了吃到巧克力,就说"我的胃不舒服",为了不去幼儿园,就说"肚子疼"。这源于幼儿因物质欲望和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试图用谎言达到目的。父母可帮助他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满足自己的要求。如他想吃巧克力,可以每天适当地给他一点。

警惕!---幼儿说谎的三个原因

幼儿到了三四岁以后,一般都有说谎的行为,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

第一,因害怕训斥、打骂而说谎。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好奇,尤其是家里刚买回来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一不小心,就会弄坏东西。这时由于幼儿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例如:大班的甜甜一次在家中不小心把镜子打破了,妈妈回来后,问镜子是谁打破的,甜甜忙推说是邻居的宁宁打破的。由此可见,幼儿在做错事情以后,内心会受到一种压迫,担心受罚,从而产生恐惧心理,诱发其说谎。

第二,因父母的教育不当而说谎。说谎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发现幼儿说谎时父母应及时教育。但是,有时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往往就是平时父母的教育不当而导致的。例如:一天,中班的芳芳在幼儿园里拾到1元钱交给妈妈,这位妈妈忙说:“妈妈给你买面包吃”,并神秘地对芳芳说,要是老师问起,就说是妈妈给你的钱买的,显而易见,导致芳芳说谎,是受这位妈妈的言行影响。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第三,因有某种愿望而说谎。幼儿时期,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感知事物的能力和成人还有一定的差别。有时,幼儿常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这是由于孩子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因而产生了“幻想”,并非真在说谎。例如:邻居小孩园园看到小朋友露露在玩小汽车,自己家里明明没有小汽车,却会不假思索地说:“我爸爸给我买了好多小汽车,比你的好玩。”可以看出,这种说谎恰恰反映了孩子盼望小汽车的愿望。他并非真想说谎骗人。做父母的不能加以责怪,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幼儿口中往往说的“我有”或“我已玩过”等等,常常不仅是在流露愿望,而且也是在掩饰愿望和克制愿望。

火眼金睛辨别好动与多动

坐不下来的宝宝不一定就是有多动症。宝宝注意力是由外界刺激所主导的,只要看到新奇的东西,注意力就容易分散,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跑来跑去,对许多事情都很好奇,无法持久。好动、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是宝宝的特质之一,也是引发宝宝学习的原动力。

“我的宝宝可能得了多动症,该怎么办呢?”一位妈妈急切地对我说。

“你怎么知道宝宝得了多动症?”

“看得出来呀,他好动不安,不停地摸摸这、搞搞那,一刻都安静不了,屁股上像长了刺似的,坐不住。他游戏时还喜欢打人!”妈妈眼中充满焦虑和担心。

不少父母看到一两岁的宝宝不断地走动、攀高爬低,都会怀疑宝宝是不是有多动倾向。宝宝到底是有多动症还是仅仅活泼好动呢?

识别“好动” & “多动”

宝宝的多动倾向通常在两岁左右开始出现,且男宝宝多于女宝宝。多动儿在幼儿时期会出现睡眠时间短、不定时,躺在床上容易不安、哭泣等行为。您可以对照下面的多动儿测试标准,辨别宝宝是正常的好动还是多动。

多动儿测试标准:

·动来动去

·打人

·睡眠量少

·气质特别

·适应度差

·注意力分散

·反应强烈,要什么非要到不可。

·爱哭爱闹

·规律性差

专家提醒:这些测试标准也不是完全的,你不要自己给宝宝下结论,是不是“多动症”须经专业诊断。区分宝宝是“好动”还是“多动”,最好的方法是多观察宝宝的日常行为,看他到底能不能静下来专注做一件事,只要宝宝在一定的环境下,经过诱导能坐下来,如能认真看完他喜欢的幼儿节目,就不是多动症。

观察宝宝活动,应注意观察以下方面:

·活动有无目的性

好动宝宝的活动是有目的、有序的;多动症宝宝的活动是无目的、杂乱的。·活动有无离奇性

好动宝宝即使特别淘气,他的行动并不离谱,能为人们所理解;“多动儿”的多动,则离奇得让人难于理解。

·活动有无选择性

宝宝的“好动”常常在活动内容和场合上具有选择性,比如在无聊的场合表现为“好动”,而在看电视或做游戏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则专心致志;“多动儿”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活动都不能安静下来全神贯注,都会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4大元素制造多动儿

·先天因素

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密切相关。大约40%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或其他亲属在童年也患此症。另外,调查发现,在怀孕期间吸烟和生活节奏紧张的母亲生的宝宝,尤其是男孩,在成长到入学年龄后容易表现出注意力分散和过分活跃的症状。

·饮食因素

蛋白质对宝宝生长发育固然非常重要,但摄入过多,超过正常需要量2~3克/千克体重时,其分解代谢的产物——含氨的化合物,会引起宝宝烦躁不安和好动。此外,钙摄入不足,吃糖过多以及铅的摄入过多,与儿童多动症的发生均有一定关系。

·环境因素

卧室的色彩与布置对宝宝心理的影响尤为关键。有的爸妈将宝宝房装饰得过于花哨,各式各样的卡通图案使房间显得过于凌乱,这样的布置往往会点燃宝宝脑中的“兴奋灶”,让他迟迟无法平静下来。想让宝宝体会到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乐趣,墙面和地面就应该静谧些,直接给予宝宝安静、内敛的暗示。因此,婴儿房的色调最好不要太过鲜艳,色调宜协调、统

一、有美感,以免过度刺激宝宝。

·感觉统合失调

很多宝宝外在表现出来的是分心、过动、冲动等问题,妈妈往往认为是宝宝不乖、不听话,在教养方面大伤脑筋,甚至使用打骂方式,企图让宝宝安静下来。但事实上,很有可能是宝宝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统合上出了问题,以至于无法和环境有良好的互动,也无法在不同状况下,有合适的行为表现。宝宝因为感觉统合不良,即使是在吃饭的时候也“不得不”动来动去,寻求刺激,满足神

经系统的需要。

3种手段让宝宝安静下来

·注意宝宝的饮食

让宝宝多吃些含蛋白质、维生素、卵磷脂、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大豆及豆制品、瘦肉、动物肝脏和心脏等,还可多吃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等这些食品不仅能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更重要的是能改善宝宝的神经传递信息。一定注意不要让宝宝吃某些刺激性的调料,如辣椒﹑生姜﹑酒类,也不要多吃苹果﹑柑橘﹑西红柿等果蔬,它们营养价值虽高,但含甲基水杨酸类物质多,影响宝宝神经传递信息。

·训练宝宝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功能的发展,从胎儿期就已开始。因此,孕妇应多散步、多走动,给胎儿较多的刺激,以帮助神经系统的发展。宝宝出生后,神经系统也需要各种感觉刺激,帮助其成熟,如同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素,帮助宝宝体格发育一般。随着宝宝逐渐成长,他开始更多地去探索环境,借着在探索过程中所得到的“感觉回馈”,宝宝的神经系统发展更臻成熟。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应尽量给宝宝探索环境的机会,在安全前提下,鼓励其自发性的探索行为。

·不要冤枉宝宝“多动”

尽管有些宝宝的确很好动,很像多动症的症状,但并非就是多动儿。原因有两点,一是宝宝年龄小,活泼好动是天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反之,小宝宝如果像个大人似的沉稳不动,倒真会令人担忧。二是宝宝的气质有不同类型,多血质的宝宝的明显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做事常常不够专心。年龄越小,气质类型的特征就越明显。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对于3岁前的宝宝,积极好动是身心成长的需要。宝宝需要不断探索这个“全新”的世界,不断了解身体的各种能力。随着宝宝神经系统的不断成熟,保持静止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爸爸妈妈对宝宝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盲目,不轻率地给宝宝贴上消极的标签。如果宝宝的好动是年龄特征或是气质特征的表现,你可以忽略不计,适当引导就行;如果宝宝难于安静是由于习惯,就要着意从培养习惯入手。

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早纠正

小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因此,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其实,咬指甲是一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危害。

解放军304医院消化科李艳梅医生介绍说,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造成甲沟炎。

据报道,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孩子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儿童铅的摄入。

李医生说,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幼儿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一、小班新生幼儿入园不愿意午睡、一睡觉就哭闹不住,注意力不好转移怎么办 (1)在园:不要强求她睡——找到她喜欢的玩具/爱看的书……——边跟她玩,边聊天——引出:玩累了睡觉的话题如果累就睡一会——帮她找朋友挨着朋友睡——建立安全感和依恋情趣。 (2)跟家长沟通: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常规——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幼儿自信——引导幼儿与人交往——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养成必要的习惯。 二、老生上幼儿园还整天哭怎么办 (1)跟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升入了解孩子的习惯、性格、爱好。 (2)老师在幼儿园帮助她找几个好朋友; (3)老师每天抽出几个时间段(哪怕是5分钟)陪她。让其建立对教师的安全感。 (4)认真的观察孩子的喜好,教师可以从孩子的爱好入手。 (5)建议家长在家里多带孩子看一些上幼儿园孩子的活动场景,让其熟悉、了解幼儿园生活的意义,慢慢悦纳幼儿园生活。 三、刚入园的幼儿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也不怕,甚至还动手打老师怎么办 1、家庭教育的不正当方法造成的; 2、教会幼儿在遇事时如何沟通,交流。 3、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可以采取严肃的态度,与孩子交流,但不批评,因为孩子叛逆。(4)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是否存在此现象,如果有,引导家长 四、刚入园的幼儿不爱说话,脾气倔老师该怎么和他沟通 (一)在园: 1、用心观察孩子的喜欢什么---跟孩子聊她喜欢的话题 2、帮助他找朋友---多给他几个拥抱---多给她几个眼神交流---多跟她聊几句天---通过不同的途径建立孩子对教师的安全感 (二)要求家长: 1、跟孩子讲有关幼儿园的情景,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建立对幼儿园的安全感; 2、让孩子了解幼儿园是我们成长的象征。长大的宝贝一定会经历幼儿园生活的

幼儿常见问题及策略

2-3岁宝宝说谎行为分析与对策 宝宝到了两三岁时,你会发现,宝宝会说谎了。对于2~3岁的宝宝,说谎并非完全是品德问题。但是,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分析、不教育,宝宝便得到了不断强化与练习说谎的机会,养成说谎的坏习惯,甚至积习难返,贻误终生。其实,对宝宝说谎,一方面你不必惊慌失措,另一方面要仔细分析宝宝说谎的心理,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宝宝谎言真真假假 1、天真幼稚,无意说谎 2岁的洋洋上了幼儿园,他总是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偷偷拿回家。当老师和妈妈发现以后,洋洋大哭大叫:“这是我的,就不给!”洋洋当着老师的面撒谎,妈妈很尴尬。 分析:2~3岁的宝宝,由于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的局限,对于发生的事情表达不准确,或者对物品的归属概念模糊,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他出于无意会造成许多说谎的假象。对于这样的宝宝,一方面要帮助他分清“时间”与“所有权”的概念,另一方面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回家”。 2、想像力与现实混淆时,无意说谎 明明看见森森在玩小飞机,也想玩一下,却遭到了森森的拒绝。于是,明明对森森说:“我家有一个比你更大的飞机,比你的好玩多了,还能在天上飞很长时间呢!”一旁的明明妈吓了一跳,心想:“我什么时候给他买过会飞的飞机呀!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撒谎了?” 分析:2~3岁的宝宝对于事实和虚构的界线还分不清楚,头脑中经常产生出许多极其生动、逼真的想像。他喜欢夸大其辞,有时会用虚构的言辞来抬高自己,虚荣心得到满足,或者用幻想的语句作为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作为克制和掩饰自己失望心理的手段。这种与想像、愿望有关的说谎,具有自我陶醉的特点,能使宝宝获得象征性、代偿性的满足。 小结:以上两种说谎为无意说谎,并不属于真实的谎言,也不属于是非善恶的范畴,它与宝宝的心智发展水平相关,只要发现得早,教育与改正还是比较容易的。 3、想实现某种愿望时,有意说谎 幼儿园老师告诉亮亮爸爸:“亮亮真是个好孩子,把拣到的钱包交给了老师,里面竟然有100元钱呢!”经过爸爸与老师的沟通,发现亮亮拣的钱包正是爸爸刚刚莫名其妙丢失的钱包。原来,亮亮看到老师用小红花奖励拾金不昧的“好孩子”,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编了个谎话。 分析:宝宝的愿望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的,如玩具与零食等;另一种是精神的,如希望得到父母和他人的表扬。有的宝宝会出现因为物质欲望和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说谎的现象。 4、逃避惩罚时,有意说谎 欣欣玩妈妈的口红,不小心把口红弄断了。妈妈气急败坏地对她大叫,并且严厉地惩罚她。过了几天,欣欣又把妈妈化妆盒里的小镜子摔坏了,想到上次挨骂的事情,欣欣胆战心惊,悄悄地把化妆盒扔进了垃圾箱。妈妈找不到化装盒,问欣欣是否见到了,欣欣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没有!”“坏事”没被妈妈发现,欣欣既害怕又暗自得意。

幼儿在幼儿园的常见问题调查方案

幼儿在幼儿园的常见问题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1.作为未毕业的幼儿教师,提前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常见问题,能够在大学里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的基本技能,增加应对专业问题的技巧性。 2.关注幼儿常见问题,能全面了解幼儿在幼期的心理特征与发展方向,幼师能全面掌握幼儿的行为特点,利于开展幼儿教育和与幼儿的沟通。 二.调查对象: 1.部分民办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的教师。 2.部分幼儿的监护人。 三.调查单位: 1.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7班618寝室 四.调查项目: 1.幼儿在幼儿园的交往问题。 2.幼儿在幼儿园的午睡问题。 3.幼儿在幼儿园的生病问题。 4.幼儿在幼儿园的哭闹问题。 5.幼儿在幼儿园的上课问题。 五.调查方式和方法 1.在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幼师。 2.询问幼儿监护人。 3.在幼儿园中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及言语。

六.调查地点: 1.四川省南充市市区及周边区的幼儿园。 七.调查时间和工作期限: 1.第二周到第六周去幼儿园极与幼儿家长调查。 2.第七周到第九周整理资料。 3.工作期限:第二周到第九周。 八.调查表: 为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幼儿园所遇到的问题,增进未来幼师对幼儿各种问题的了解,同时关注幼儿行为及心理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师的职业技能,以便以后更好的实施教学和引导幼儿成长,特做以下调查: 注:以下问卷信息仅作为学校学生学习,研究所用,绝不外泄,请放心填写 1.本幼儿园共有多少幼儿班? 2.本幼儿园共有多少幼儿? 3.是否有幼儿与同龄幼儿间有交往困难的倾向? A.每班有1--2个. B每班有3—4个 C.每班有5—6个 D没有 E.其他 4.交往或不合群的幼儿性格怎样?(可多选) A.内向 B.忧郁 C.自卑 D.强势 E.孤僻 5.遇见此种情况时,幼师的做法是? 6.部分幼儿午睡时是否有打闹,不睡的习惯? A.是,约有1/3—1/4的幼儿 B.是,只有1/5—1/6左右幼儿 C.是,但只有几个幼儿 D.没有 E.其他 7.幼儿不午睡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A.精力过剩 B怕尿床 C.与在家睡眠方式变化,无人陪着入睡 D.环境影响E.其他

家长常见问题及参考答案

家长常见问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 第一部分:价格类问题 1、能够分期付款吗?能上一次交一次吗?先报一些试试看效果怎么样吧。 2、学费太贵了,能优惠吗? 3、为什么你们的收费比其他机构贵呢? 4、听说你们价格分档,你们这个档是怎么定的啊? 5、你们为什么会有最低起报课时? 6、你们这费用,怎么还有个零头,省了得了? 7、我朋友的孩子去年在这辅导,不是这个价格,现在价格涨了这么多? 8、价格比以前贵了,能不能按照以前的价格报名? 9、跨年级如何补差价?现在报名不能按照现年级收费吗? 第二部分:师资类问题 1、你们的老师都是哪里的? 2、有重点中学的老师吗(文轩、东昌)?有一线教师吗? 3、老师的教学水平如何考核? 4、上课后对老师不满意,可以调换吗? 5、你们的老师如何在开课前了解我孩子的情况?老师如何做到每次课都有针对性地教学? 6、为什么老师都这么年轻,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7、每次课后都有作业吗?作业多吗?谁负责批改? 8、你们的老师都是专职老师,怎么能保证和学校的教学同步,把握考试的命题方向呢 9、家长可以自己挑选老师吗?我可以和老师见面吗? 10、你们都是北京的老师,了解河北、内蒙(或其他城市)的高考吗? 11、其他机构总换老师,你们会不会换老师? 12、新店的(或其他教学点的)老师会不会不如总部好?教学质量能保证吗? 13、我上过某个老师的大班课,能让这个老师上课吗? 第三部分:补习效果类问题 1、通过教学多长时间能有成绩的提升?成绩没提高怎么办? 2、新东方的英语很好,其他科目能行吗? 3、先报一部分课时,我们看看效果,如果好再续? 4、能不能通过你们的辅导,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5、我报单科122个课时,老师会不会故意拉长授课进度,老师没有紧迫感? 6、可以保证成绩提高吗?有分数的承诺吗? 7、孩子没有学习兴趣,怎么培养? 8、孩子基础很差,你们怎么辅导? 9、孩子因为早恋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有什么办法改变吗?

幼儿园常见30个问题的处理方法

幼儿园常见30个问题的处理方法 1、孩子在教室里乱跑该怎么办 建议一:让孩子上他喜欢的课程:如果连上三四次还是安静不下来,有可能他不喜欢这个课程,可以换换其它课程。建议二:课上不要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表现主要有三种孩子:一种表现正常,喜欢并很容易接收早教课程,和老师产生互动,这类孩子占70%。另外两种就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一种是哭闹,不愿意进教室,这类孩子主要经常封闭在家里,很少与外界有联系,怕生。另一种就是非常兴奋,到处乱跑。建议三:两岁后的孩子宽松与纪律并行.孩子这种情况有些是引起大人的注意表现,大人可以去观察孩子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地点,给予适当的引导。 2、有的孩子喜欢脱鞋怎么办 (1).观察孩子,若在无事可做情况下脱鞋,让孩子在任何地方都要做到有事可做。 (2).孩子是否是触觉敏感,如拿软刷子触摸孩子孤脚看孩子是否有反抗意识也可以让孩子走在石子路上,自然按摩孩子的脚底,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孩子是否触觉敏感。 (3).当你无法阻止孩子脱鞋的异常行为时,你可以做为训练项目来训练孩子,如叫孩子的名子问孩子这是什么—鞋子,这是谁的鞋子—我的,鞋子穿在什么上面------脚上,脚上穿什么----鞋子,什么时候可以脱睡觉脱鞋子。可以利用孩子脱鞋的不好现象强化孩子思维能力的训练,让孩子逐步理解,鞋子应该穿在脚上,就在睡觉时才能脱掉。在他有脱鞋的迹象的时候不妨带他四处走走,转移他的注意力。 3、孩子中午睡觉时,喜欢让老师陪着怎么办? (1).对环境的陌生、恐惧心理导致,尽量满足孩子; (2).待到对环境完全适应了,教师逐步的退出来。 4、新入园的孩子在幼儿园不哭也不闹,但是晚上睡觉时说害怕,怎么办? 老师要跟小孩子多沟通,接近小孩子了解情况,多给孩子建立信任和安全感,成好朋友关系,帮助孩子消除恐惧心理。请家长理解这个情况,特别对于胆小的孩子刚入园,很多都会出现此情况。 5、新入园的幼儿,每次都带零食,如不带,就不来上学怎么办 (1).前期带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只有从家里带来了一吃的等等他才觉得安全。 (2).对幼儿园环境适应了,熟悉了幼儿园的常规:幼儿园吃东西有固定规定。 (3).若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还带零食的话,就统一交由教师保管,晚上离园统一带走。 6、对于新入园的幼儿,在家特别溺爱,导致幼儿在园哭的时间很长,给家长讲了也不听,怎么做? 溺爱是孩子健康成长中的“无形杀手”过于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会形成自私、任性、性格孤僻、易发脾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不认真学习。溺爱会造成孩子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通过调查发现,在溺爱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走上社会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肯定失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从多方面培养孩子,把他们培养成独立自主、团结友爱、性格坚强、心胸宽广、无私奉献的优秀儿童。娇子如杀子,试想如果父母太过于溺爱孩子,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什么都不学,有了困难就帮孩子解决,那么长大后,孩子只会吃。父母总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吧,他们老了,难道让孩子去要饭吗?把这些说给家长听。 7、有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不管说什么都不认真听 老师要学会反思,改进课程,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编排课程的流程,你的课程不精彩所以孩子才会上课不认真听讲,课程精彩孩子会马上安静或者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路走不知不觉就下课了。 8、对于特别不自信的幼儿,老师如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1).在园:多关注、多协助、多指导、多鼓励、多沟通。 (2).与家长沟通孩子的表现,让家长也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及时鼓励幼儿。 9、幼儿的坐姿不对,怎么样去改正? 书写常规是需要时间去养成的。教师/成人应从孩子开始书写开始就利用如下要求: 一拳(身体和桌子的距离)一尺(眼睛与桌子的距离)一寸(手指和笔尖的距离) 10、幼儿孩子平时话挺多,一旦让他回答问题,或者是犯了错误,问他原因,一句话都不说? (1).惧怕老师/家长的原因,幼儿园老师必须做到让孩子信任 (2).老师首先做孩子的朋友,在做孩子的引导者。 11、孩子不爱吃蔬菜怎么办? ◆同类替代。如用黄瓜、冬瓜代替丝瓜,用荠菜、菠菜代替菜心。 ◆先茎后叶。 ◆合理烹制。基本方法有:氽(cuan)法、荤素合一法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d1301744.html,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作者:蓝美勤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13期 摘要:幼儿园教育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注意活动开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通常幼儿教育活动氛围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及生活活动三大部分。近些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程度不断深入,因此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面有了显著改善,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问题依旧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关的对策成为了我国幼儿园教育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166-01 我国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方向以游戏为主导,结合保教与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儿童天性与个性,这是我国幼儿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活动的意义,游戏过于模式化,幼儿在游戏中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为了能够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我们必须要积极进行教育观念的创新与改革,更好的促进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1、教师易于忽视幼儿生活活动的价值 幼儿教育活动实际就是寓教于乐,由于幼儿的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思维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方面都比较弱,这个时候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对于幼儿思维与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幼儿活动就是要从幼儿这些特点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幼儿教育的生活活动在这些方面的作用显著,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幼儿教师并没有看到生活活动的真正价值,忽视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活动中对于幼儿保护过渡,导致活动失去意义,幼儿多于顺从,过于依赖,教师权威性太强,幼儿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会完全迷失在教师的威慑力中,这种现象当然上了小学之后会更加明显。 2、幼儿丧失了在游戏中的自主权 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独立动手能力,并从幼儿年龄以及身体的特点出发制定各种游戏活动,而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资源是作为主要的特征,也就是在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但是目前很多幼儿教师却忽视了这个问题,很多游戏都是教师自己设定的,幼儿并没有主动权,活动基本是教师实现教学的一个固定环节,幼儿无法自主选择,因此幼儿天性无法得到得到释放和发展,只能够在模式化的活动中玩耍,活动的教育意义并不大。

幼儿园常见问题解答

幼儿园常见问题解答 一.宝宝入园须办理哪些手续? 答:带着宝宝出生证明、娃娃和监护人户口本、填报名登记表,开学前一月家长带宝宝到南岸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体检。带着体检结果,接种免疫证、一寸照片2张、入园所需费用。 二.你们幼儿园是新装修的装修气味很重吧? 答:我们是用的环保漆,而且还请了专业的除甲醛的公司为我们除甲醛的,并请环境监测部门进行监测。这点请家长放心。 三.宝宝刚入园,总是哭闹怎么办? 答.入园后,正常的幼儿都会出现一个分离焦虑期。不同幼儿,分离焦虑期的时间长短不一,表现各异。其中哭闹是一种普遍的表现形式,所以家长不必担心。为了缩短分离焦虑期,家长在送幼儿入园前就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在家多谈论幼儿园愉快的事情,以唤起幼儿愉快的情感。避免用"你再不听话就送你到幼儿园"这类伤害幼儿心灵的言语,避免幼儿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 四.宝宝在幼儿园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答:我园为宝宝建立了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据宝宝年龄特点,将宝宝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如睡眠、进餐、活动、游戏和作业等各个生活环节在时间上、顺序上和间隔时间上进行合理安排。 五.宝宝没有午睡的习惯怎么办? 答:首先,幼儿园的午睡安排的12:00-14:00或者12:00-14:30。宝宝没有午睡的习惯或者午睡时间与幼儿园的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但送宝宝入园前,家长应该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来调整宝宝在家的作息时间。家长可以通过早晨早起和增加上午的运动量的方法,使宝宝爱上午睡。其次,如果宝宝来园后,没有午睡习惯,老师也会耐心培养,因为习惯是慢慢养成的。老师会通过增加宝宝运动量以及个别陪护等方法来帮助宝宝养成午睡的习惯。

六.宝宝的生活用品如何进行清洗、消毒? 答:我们幼儿园十分重视宝宝生活用品的清洗和消毒,也形成了规范化、系统化的标准体系:餐桌每餐前进行消毒;水杯毛巾每天消毒1次;大小便池每天午、晚各1次;玩具、图书、梳子每周消毒1次;枕巾、枕套、床单、被罩每月家长带回家清洗;被子、褥子、枕头每月暴晒消毒1次。 七.为什么回到家,孩子总是找东西吃,是不是在园没吃饱? 答:因为小孩进入园后,都是按规定时间进餐,没有额外的零食来吃。刚来园的小孩可能还不适应园的饮食,所以一回家就找吃的,很正常,久了就好了。因为小孩进入园后,都是按规定时间进餐,没有额外的零食来吃。刚来园的小孩可能还不适应园的饮食,所以一回家就找吃的,很正常,久了就好了 八.为什么老是换老师? 答:换老师分两种:一是换上新老师,是因为现在就业人员的流动性也 大,原来老师由于自身原因或其他原因而辞职;二是换别的班级老师,由于小孩从一个年级上升到另一个年级,或一学期到另一学期,原来老师不能一起跟着上是因为园考虑老师的教学水平,挑选更适合这个班级的老师任课。 九.我看见其他园有体罚小孩的,你们园有吗? 答:我们园的老师都是经过岗前培训的,绝对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 不过作为老师有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有点严肃的,语气也会重点,也请家长彼此理解。 十.幼儿园收费的标准是多少?怎么那么贵?收费方式? 答;我们园是新办园我们的收费都是正常定价,跟我们的设施,教学,服务相关,我们应用了中西方文化的教师理念,不丢我国的良好传统,而且又让孩子养成独立,创新的思维生活学习方法。我们收费方式是一学期缴费. 十一.在幼儿园喝水是否充足? 答:充足。本班阿姨负责早上、下午两次下楼提开水。大班小朋友会基本的自理生活。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意识地去喝水。 十二..幼儿园的餐点孩子是否喜欢吃,吃的饱? 答:在园,老师会教育孩子不挑食,保证每个幼儿一碗饭必须吃完。如有食量较好的幼儿,再根据个别情况,给予加量。 十三. 怎样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

反思幼儿园办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反思幼儿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岩市第二幼儿园郭玲玲 为促进我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大力加快新罗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名师品牌、打造名校长品牌、打造教师团队品牌、打造教育科研共同体品牌,新罗区教育局启动了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于2011年9年24日开设了“管理与创新名师培训班”,本人经过为期两天的培训,了解了宏观的国家教育政策,学习了名校长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明确了学习校务公开的具体内容及程序,了解了学校财经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有了许多的收获。作为一名教学副园长,通过这次学习反思自己在幼儿园教学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我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将进行突破,并有效地予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1、幼儿活动空间较少,限制幼儿园区域及游戏活动开展 我园班级环境较少,班生数较多,教师对教学环境的利用不够充分,因环境问题,限制了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组织活动,不能较好地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及三大创造性游戏的开展,导致教师的区域活动及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水平较低,幼儿游戏水平较低。 2、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平低、结构单一、目的性不强 首先,幼儿园教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加上教师对国家课程的权威性、科学性的迷信与依赖,很少对国家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提出过质疑,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能力。更没有考虑过根据本园实际和幼儿园的办园目标,来制定和修改课程。其次,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与能力非常有限。教师缺乏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在具体的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资料的选取以及幼儿能力与发展水平的测量,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除了要求教师具备较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知识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课程设计、课程评价方面的知识,开发利用的操作技术,而现任教师基本上都缺乏这些知识和技术。 3、幼儿园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有效性 首先,幼儿园课题研究活动中以课题组为研究单位,课题组没有发挥作用有限。课题组的教研活动只是就课题研讨活动进行观摩研讨,对研讨活动的评议只是从教学目的、教师的组织形式及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没有针对幼儿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课题的研讨方向、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致使教研活动缺乏研讨的目的性。 其次,由于课题组组长的教研水平有限,制约了课题组长作为课题带头人的作用,对于对年青教师的指导不夠,依赖个别骨干教师对课题的专业引领,课题组长自身缺乏对课题研讨的专业指导。 4、新教师较多,园本培训工作难度较大 近年我园因生源较多,因此幼儿园逐年扩班导致教师人员严重不足,同时我园针对铁山中心园与东城中心园小片区管理,承担东城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帮扶任务,新入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平,针对

幼儿园常见问题

幼儿园家长常问的45个问题 1、小孩第一次上幼儿园,要哭多久? 答:看小孩个人,不哭的只是个别,一般哭一个星期左右,最久也就一个月。家长一定要忍心坚持送来园,这样才会使孩子尽快进入园生活。 2、为什么回到家,孩子总是找东西吃,是不是在园没吃饱? 答:因为小孩进入园后,都是按规定时间进餐,没有额外的零食来吃。刚来园的小孩可能还不适应园的饮食,所以一回家就找吃的,很正常,久了就好了。 3、为什么我小孩总是受伤?为什么我小孩总是被打? 答:因为小孩在园过的是集体生活,彼此间接触,有时候由于一些小事就斗嘴和吵架,很正常,不过以后我们老师会更加注意。 4、为什么老是换老师? 答:换老师分两种:一是换上新老师,是因为现在就业人员的流动性也大,原来老师由于自身原因或其他原因而辞职;二是换别的班级老师,由于小孩从一个年级上升到另一个年级,或一学期到另一学期,原来老师不能一起跟着上,是因为园考虑老师的教学水平,挑选更适合这个班级的老师任课。 5、我小孩来园那么久了,什么都没学到,连以前的诗歌都不会了?答:以前的诗歌不会了,你家长给他复习了吗?连大人学会的东西如果一段时间不去复习也会忘记,何况小孩子呢?由于我园的主要课程是蒙氏和英语。蒙氏数学注重是操作,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不能马上见成效,而且家长回到家,就爱问,而小孩在园是操作的多,自然也就回答不上来了。所以建议家长跟老师的教学配合,了解小孩的学习课程。 6、在园学些什么? 答:舞蹈,音乐,手工,美术,乐高搭建,蒙氏,阅读与识字,请按你所在年龄段介绍。 7、要是中午不睡觉呢? 答:咱们幼儿园到睡觉的时间统一听柔美的音乐或老师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为孩子创设睡觉的环境。 8、为什么小孩在园乖,在家就不听话,很任性? 答: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家长自己当初在学校的时候是不是也一样呢。小孩在园过的是集体生活,班里小孩多,老师也不可能时时关注着他;而在家里,只有他一个小孩,个个就都是围着他转了。所以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就有了不同的结果。 9、小孩不吃饭,老师帮喂吗? 答:老师帮喂的二种情况:一是幼儿小且刚入园,还不适应园生活;二是小孩有病,身体不舒服。 10、为什么在家会上厕所,在园就赖尿,也不会告诉老师? 答:可能是小孩还没适应园的生活,不告诉老师,可能是有点怕老师的原因。我们以后会多注意,提醒并带他上厕所,相信慢慢就会好了。

幼儿园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幼儿园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孩子在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首先,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的,有些天性开朗,有些要慢热些。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你看谁谁谁能如何如何,你为什么就不能如何如何?”其次,孩子从一个以他为中心的环境——家,转到一个有许多陌生人,自己只是小朋友中的一员的环境——幼儿园,势必有个适应的过程,要给孩子适应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经历模仿期,模仿大人和其他孩子的举动,这是非常正常的。对于2岁半到3岁之间的孩子,模仿是他们很重要的学习手段,说明他在主动地成长。有些家长期望孩子永远是“领导者”,这种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是野蛮的。另一个容易造成困扰的问题是孩子希望交流,但又不懂得如何融入集体。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躲在妈妈后面,或者推妈妈:“你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和我玩。”一种是上前用推搡的方式接触其他孩子,或是抢玩具。对于前一种,千万不要指责。想想自己是不是很容易和陌生人打交道呢?你自己试试在大街上向陌生人借张报纸看?对孩子多些鼓励,可以带领他,蹲下来,示范。有过一两次成功的经验,也许孩子就愿意自己试试。后一种也是正常的。小动物在一起,就用身体接触来交流。分享是需要学习的技巧。要和孩子确认“我的”和“别人的”概念。尊重他的所有权,也树立“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允许才能动”“公共的东西,

谁先拿到谁玩”等规则。3、入园的时候孩子哭闹怎么办?大部分孩子在入园之初都会哭闹,不要看到孩子哭闹就束手无策,甚至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也严重地焦虑起来。不能要求孩子“不要哭!”“在幼儿园要开心喔!”这对孩子来说太难了!可以告诉孩子:“宝宝上幼儿园,妈妈去上班。”“需要什么随时和老师说。”“妈妈晚上来接你。”告别仪式要简短,家长的态度要平静。以信任的态度将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让孩子感觉老师也是他可以依靠的人。孩子上了一段幼儿园,突然不想上了怎么办?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入园二三个月后,孩子好像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刚刚松了一口气,孩子在某一天早晨突然宣布:“我不想上幼儿园!”应该首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以及“你觉得哪里不舒服?” 因为孩子有可能在幼儿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产生抵触情绪,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孩子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而不能明确表达,就用“我不上幼儿园”来表明自己的烦躁不安。排除了以上两点具体问题,如果完全是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动,依旧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度过一天。并于当天晚上告诉他:“明天必须上幼儿园。”第二天如同初入园来对待。孩子这种反复是正常的,肯定他的感受,但坚持原则。追问怎么只有两个啊?回答如何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在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和老师

幼儿常见的生活问题

1、孩子总喜欢打人或咬人是什么原因 原因: 1、没有安全感, 2、不善于表达、排除感 3、只是闹着玩,但孩子有时候出手没有轻重 解决办法: 1、帮助他多交一些朋友,分享关爱,扩大信任圈 2、加强幼儿沟通能力 3、家长需要反思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 2、孩子为什么喜欢插话 1、好奇心强,迫不及待的想解决心中的问题(正常心理) 2、对话题内容似懂非懂,曾经听过有关问题对他产生共鸣,引起他急于表现自己 3、自己玩耍是急需解决困难,寻求帮助,这种情况下会不顾场合打扰别人 解决方法: 1、因时制宜,第一种情况是一种爱动脑筋的孩子可先忽视再表扬之后解答问题,最后教育 2、给孩子一个表现机会,征得对方同意,最后教育孩子,这样会更便于接受(家长老师需言传身教) 3、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和人打招呼 原因: 1、家长让幼儿问候的方式不对 2、幼儿个人自主意识强,不愿打破原有环境,不善于表达

解决方法: 1、家长应与幼儿良好的沟通,了解幼儿的想法,说明打招呼的理由 2、多与同龄人接触,家长应多与之交流,引导幼儿多说,但不应强制苛责 4、孩子为什么那么调皮 1、通常是错误的家教、错误的态度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社会诚信的缺失,媒体的夸张渲染和错误指导 3、一、部分教师教学质量偏低,枯燥无味;二、缺少关爱、关注,幼儿为了引起注意;三、部分家长不尊重孩子,强调强权与体罚,产生逆反心理 解决方法: 1、父母应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加强孩子的德育素质教育,灌输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对于屡次犯错的幼儿加以制止及惩罚,应陪同幼儿改正 2、尽量让孩子少看有暴力倾向类动画片,家长应陪同孩子看动画片 3、一、教师需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课堂气氛;二、对幼儿有爱心因材施教;三、教以礼,待以诚 5、孩子为什么挑食 原因: 1、一次吃太多吃伤了不想吃 2、烹饪不佳,不好的饮食经历留下的阴影 3、与别人言传影响有关 4、进餐环境的混乱,导致孩子饮食质量降低 5、临时吃太多,饮食习惯以及时间的不规律 6、自身胃口不好,缺乏一些微量元素(偏食主缺锌)

早教常见问题及相关解答话术讲课讲稿

早教常见问题及解答话术 问题1:早教主要是如何进行的?和幼儿园有什么区别? 回答:早期教育主要是针对0—6岁的课程培训及家长的一些育儿指导,是从宝宝的五大领域,八大潜能开发的,通过课程当中的一些游戏设置来传递;幼儿园和亲子园从经营的体系和模式就有很大的区别,第一幼儿园针对的年龄段主要好似2岁半以上的孩子,亲子园面对的孩子是从出生一直到6岁之前的教育,第二从课程体系上去分析,幼儿园的课程是大班制教学,每个班差不多15—20人左右,一个主班老师、一个陪伴老师、一个阿姨;亲子园每节课程最多不超过10个孩子,最主要的是亲子园的课程是要求我们家长一起陪同上课的,老师、孩子、家长三方互动的一个形式,家长可以在课堂当中获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您在课程当中可以直观的看到孩子在这一节课程当中的一个表现,有哪方面表现好哪方面表现不好的,对孩子的发展状况可以随时掌握;第三幼儿园主要以保育为主,以看护孩子的安全为主,让家长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晚上您去接孩子下园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顶多就是和您沟通几句孩子今天在幼儿园的

大体表现,您在亲子园上课,课上老师会有单独指导的时间,针对每节课的重点操作老师会对每个孩子做出指导和评价,下课之后老师还会跟您沟通,给您一些教育方案包括您在家的时候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方案,这些都是您在幼儿园得不到的,您觉得幼儿园和亲子园是一样的吗?(你说了这么多,最后还得让家长回答你是不一样的) 问题2:天气冷了!孩子不肯起床怎么办? 回答:首先,家长您要把这个问题规避掉,从你自身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您应该比我更清楚,孩子的作息时间只要养成生物钟就很难改变的,冬天天气确实冷,包括大人也不愿意起床,那就需要我们家长要给宝宝做一个榜样,我们要早睡早起,不能您第二天休息了想着前一天晚上多陪孩子玩一会,玩到很晚孩子的睡觉推后那么势必第二天会不起早的,一般6个月—1.5岁的宝宝在早上起床的时间是7:30—8:00之间,再大一点就基本上在7:30之前肯定起床了,如果您家宝宝不是这样的作息时间,请按照这个时间点来慢慢调整孩子的生物钟,不然以后孩子上幼儿园您操心的事情更多,光是孩子睡觉的问题就够您急的,现在宝宝还小,生物钟好调整,只要您坚持一个月就差不多会给孩子建立起来。 问题3:你们中心的老师都是哪里的?专业吗?

幼儿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46142

幼儿园常见问题解答 一、幼儿入园不愿意午睡、一睡觉就哭闹不住,注意力不好转移怎么办? 答:(1)在园:不要强求她睡——找到她喜欢的玩具、爱看的书……—边跟她玩,一边聊天——引出:玩累了睡觉的话题如果累就睡一会——帮她找朋友挨着朋友睡——建立安全感和依恋情趣。 (2)跟家长沟通: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常规——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幼儿自信——引导幼儿与人交往——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养成必要的习惯。 二、老生上幼儿园还整天哭怎么办? 答:(1)跟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升入了解孩子的习惯、性格、爱好。 (2)老师在幼儿园帮助她找几个好朋友; (3)老师每天抽出几个时间段(哪怕是5分钟)陪她。让其建立对教师的安全感。 (4)认真的观察孩子的喜好,教师可以从孩子的爱好入手。 (5)建议家长在家里多带孩子看一些上幼儿园孩子的活动场景,让其熟悉、了解幼儿园生活的意义,慢慢悦纳幼儿园生活。 三、刚入园的幼儿做错了事,老师批评也不怕,甚至还动手打老师怎么办? 答:1、家庭教育的不正当方法造成的; 2、教会幼儿在遇事时如何沟通,交流。 3、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可以采取严肃的态度,与孩子交流,但不批评,因为孩子叛逆。 (4)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是否存在此现象,如果有,引导家长 四、刚入园的幼儿不爱说话,脾气倔老师该怎么和他沟通? 答:(一)在园: 1、用心观察孩子的喜欢什么---跟孩子聊她喜欢的话题 2、帮助他找朋友---多给他几个拥抱---多给她几个眼神交流---多跟她聊几句天---通过不同的途径建立孩子对教师的安全感 (二)要求家长:

1、跟孩子讲有关幼儿园的情景,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建立对幼儿园的安全感; 2、让孩子了解幼儿园是我们成长的象征。长大的宝贝一定会经历幼儿园生活的 3、多引导幼儿回忆在幼儿园里有几个和自己游戏的小朋友。 五、新生不愿意进教室,喜欢在外边玩怎么办? 答:1、没有适应幼儿园一日常规,慢慢建立幼儿对一日生活常规的认识。 2、如果出去玩就会减少哭的时间,可以对新生放宽政策。 3、户外玩时,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幼儿认识幼儿园的生活秩序。 六、爱咬人的孩子,老师应该怎么办? 答:1、长牙发痒而引起的咬人行为;对策:给宝宝一个可以满足咬的需要的替代品。 2、咬人是一种发泄。对策:让宝宝多玩安静的游戏,或者尽可能保证孩子睡眠的充分。 3、出于好奇的模仿。对策:明确地告诉宝宝,咬是不好的行为。 4、口的敏感期延后的表现。对策: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并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 5、自我意识的表现。对策:引导幼儿学会使用语言表达 七、家长不相信老师的话,就相信孩子说的,老师该怎么做? 答:1、沟通太少没有建立起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 2、带班教师一定随时、及时跟家长保持沟通顺畅。 3、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先说孩子的表现,再说出现此表现的原因,最后引导家长找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切忌以训斥/埋怨等态度与家长沟通孩子的问题。 八、老师应该怎样和爱找事的家长沟通? 答:考虑在什么情况下找事。如果属于无理取闹可以适当的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待到心情平和是时再跟家长沟通交流。 如果是因为某些意外事故,教师工作的不主动性,就要调整幼儿园的工作规程。遇到哪些事情应该如何处理,例如:幼儿在园摔伤了,必须及时跟家长联系,及时伤势没有到住院的地步,家长也有对孩子在园情况的第一知情权) 九、孩子回家不愿意展示在幼儿园学习的知识,老师应该怎样和家长解释? 答:1、引导家长用游戏的方式检验幼儿在园学习的内容。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导论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较大的进步,其中幼儿教育也取得了傲人成绩。我国在建国初期,由国家或者由集体举办的幼儿园属于一种福利制度,但由于资源有限这种福利只覆盖了少数部门的子女。在我们国家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企事业单位逐步剥离社会职能,幼儿教育领域几乎被彻底推给了市场,民营幼儿园开始经营,这时候恰好是民营教育经营最好的时期。但是由于民营资本的匮乏、经营者的素质以及专业先天不足,民营幼儿园并不能面对公立幼儿园的竞争压力,民营幼儿园办不起来公立幼儿园办不好,因此幼儿教育事业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进步以及社会学历的提升,结合独生子女的累积效应,几个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从而提前推动中国进入幼儿教育的旺盛需求期同时民营幼儿园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此时的民营幼儿园重视与公立幼儿园的竞争,基础设施建设过硬、质量高品牌好、性价比高在教育质量方面拥有极高的美誉度,民营幼儿园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而公立幼儿园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压力面前不得不改善经营环境。民营与公立幼儿教育的相互推进使得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这也导致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由关注知识关注技能的应试教育向重视思想道德、能力、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巨大转变。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当中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个体今后的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教育部曾颁布了《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又在2012年10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颁布和实施是为了深入贯彻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但是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近几年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得以空前发展,形势喜人。但是,这幼儿园课程实施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艺术教育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势态、家庭中的幼儿艺术教育仍呗边缘化、艺术教育过程中重技能轻体验的现象依然存在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前教

幼儿常见问题

问题一:幼儿分离焦虑怎么办 答: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一般是整天和亲人在一起。进入幼儿园以后,突然和亲人分离,加上老师、小朋友、周围环境都是陌生的,所以,孩子在初入园时,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现象,甚至可延长到一两个月之久。许多妈妈在送孩子入园之初,也同样出现“分离焦虑”。为解决“分离焦虑”问题,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前带孩子去熟悉幼儿园;也可以在初入园的日子里,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当孩子真正体验到妈妈还是十分爱他,家庭还是“安全基地”;并且,也感到幼儿园老师喜欢他,小朋友都愿意和他玩时,“分离焦虑”就会消失。 问题二:回家以后发脾气 答: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就以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了天大的委屈,对此不知所措。孩子在家里习惯了任性而为,到了幼儿园,对于诸多规矩难以适应,如想玩玩具时老师不让玩,不想睡觉时老师非让上床。而回家后,就彻底放松了,发一点小脾气也很正常。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先不要去管他,让他把脾气发出来,然后再去安抚,并讲清道理。如果孩子哭闹得异乎寻常,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一下。 问题三:不爱午睡怎么办 答:我们的幼儿园都要求小朋友午睡2个小时。因为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每天需要十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仅仅靠夜间的睡眠是不够的,午睡是很好的睡眠补充,即使对那些精力充沛、没有困意的孩子也是必要的。而且,处在一个集体中,孩子要学会遵守规则,如果别人都睡,只有他例外,对他的个性培养没有好处。我们班的潇潇就是不爱午睡且入睡困难,所以节假日在家时,我们建议家长积极地配合并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要求孩子按时午睡。 问题四:不爱分享怎么办 答:当两个宝宝在抢玩具时,他们往往简单地认为这个玩具抢过来就是我的,抢不过来就是别人的,可以轮流玩的想法就根本没有想到过。这时我尝试建议宝宝轮流试试看,并向宝宝保证分享并不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而是大家一起玩。还要向宝宝指出,“把玩具与人分享,别的宝宝也会更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给你玩。”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我们要慢慢耐心的引导。 问题五:对于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幼儿怎么办 答:在家里,孩子一切生活行动随随便便,在幼儿园,要服从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在家里,孩子稍有表示,成人会马上满足其要求,而幼儿园很难做到这点;在家里,孩子几乎可以占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儿园需要分享和轮流使用。 家长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种种要求,主动配合幼儿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晚上按时停止游戏或看电视,按时漱洗,按时睡觉等。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要注意让其改正,如让孩子懂得分享和轮流,并找机会操作和实践。 问题六:尿湿裤子怎么办 答:我们班孩子很容易出现尿裤子属于正常的情况。我们教师要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孩子学会说“我要小便”,“我要拉臭臭”;告诉孩子如果老师工作忙,没听见,要拉着老师的衣角,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孩子总是尿湿裤子的话,提示家长要准备一套干净衣裤给孩子备用。 问题七:幼儿经常积食怎么办 答:1.不要让孩子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生冷、油腻。 2.晚餐不要过量。 3.适当加强运动。 4.晚饭休息十五分钟后散步。 5.睡前不吃东西。 6.每天喝杯益生菌酸牛奶,帮助消化。 7.饮食注意干稀搭配。适量吃蔬菜水果。 8.保持大便通畅。 问题八:缺乏朋友孤独少语的幼儿怎么办

幼儿教师面试常见问题与问题详解

幼儿教师面试常见问题与答案 1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我选择教师这个行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我热爱教师这个行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优秀的教师;第二,我适合做一名好教师,我所学的专业是师,在大学期间我做了许多的准备,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师生素质获得过优秀实习生的称号;比较有爱心和耐心;第三,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我最尊敬的教育家是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原因有三。第一高尚的人格魅力,毕生从事大学基础物理、实验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风为几代人所敬仰,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致上课时衣着仪表、擦黑板手势都不会放过。他认为,教师的某种不良习惯,会给学生带来长久的坏影响。第二渊博的学识。第三他提出"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主,并致力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朱正元教授,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思想,征服了我,我将秉承他老人家的思想和态度,在未来的物理教学之路上,默默奋斗,勇敢向前。是我学习的榜样! 3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赞同。教学方法因人而宜,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5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从大的方面来讲的话,就是国家,政府的相关政策,学校的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从再具体一点来讲的话,就是指教育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处理好这二者间的关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最终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 6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首先我想说一下的是,现有的教学方法是很多的,他们各有各的优缺点,教师应根据学生,

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摘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将会给其未来的发展造成障碍,给别人带来诸多困扰。良好的常规和的建立无论对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还是对孩子们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大班幼儿正处于好学好问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个性也开始形成。所以,常规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的要求和规则要符合实际。目前,幼儿园常规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如:"小学化"管理、常规教育的表面化、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的脱节等,因此,我在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从幼儿、幼儿园环家庭、幼儿教师这四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管理幼儿园大班存在问题措施《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良好常规的建立,对于实现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大班幼儿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阶段,即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常规的建立更需要教师、家长的协助。 一、幼儿园常规管理的定义 幼儿园班级常规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

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在《关于幼儿园教育的思考》一书中将教育常规解释为"幼儿园保教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在本研究中幼儿园常规管理特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的实施,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大班幼儿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幼教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规矩!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在心理、生理各方面均需要一个连贯的、完整的、全面的适应过程。这时,幼儿园常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常规管理可以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促使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还可以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当幼儿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很快的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这样产生的身心作用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好的常规可以促进幼儿园管理,幼儿园大班在生活制度方面,游戏、休息的时间逐渐减少,延长了上课时间,严格执行作息制度。这种特殊的管理模式使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工作保持衔接关系。家庭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常规管理为幼儿家庭教育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所以,要求幼儿园常规的建立必须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做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帮助幼儿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