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个人复习整理)

自考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个人复习整理)

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1.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备注)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因为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所以大多数国家都是以量为标准进行划分。

2.企业战略管理:是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一门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科学。

企业战略管理的要点有三个:(1)有明确的目的性,(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关心的是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3)强调将直觉与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决策。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整体性、长期性、权威性、环境适应性

3. 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1)加深对经营环境的研究。(2)强化战略的实施(3)将日常经营与计

划控制、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4)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

战略分析包括

1、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

2、外部环境分析:“五力模型”:买方、供应方、替代品、潜在进入者和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3、内部条件分析

两类管理者:综合管理者;职能型管理者

4. 简述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有哪些作用?(P13-P14)

答:必要性:(1)开展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生存的需要;(2)开展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3)开展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作用:(1)企业战略为企业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2)企业经营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使企业处于主动和优势地位。(3)企业经营战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4)企业经营战略能够使企业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

5.简述中小企业战略措施(p16):是为实现战略方针、目标而采取的长期性经营政策和策略。一般

分为(1)公司治理战略、(2)行业选择战略、(3)业务发展战略、(4)产品开发战略、(5)资产经营战略。

6.论述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发展战略。(P20-P21)

(1)创业期发展战略:资源战略、依附战略、局部市场战略

(2)成熟期一般采用的发展战略是:名牌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

A: 一体化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生产经营两种以上用途基本不同的产品的战略。

B: 名牌战略是企业为了使其品牌具有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和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总体规划。

C: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指突破国家界限,向国外发展业务,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实现产品国际化的一种战略。

(3)衰退期发展战略选择主要有三种方向:若要发展壮大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具体可选择一体化战略、联合战略及国际化战略;还可选择稳定性战略和紧缩性战略。

A:稳定型战略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尽量不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条件下,通过挖潜,保持现有的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巩固现有市场竞争地位的战略。

B:紧缩型战略是指在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衰退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已经出现并得到确认的情况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局部或整体做出必要调整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第二章中小企业创业战略

1. 创业者的类型(p28):

答:(1)生存型创业者(2)变现型创业者(3)主动型创业者

2.简述中小企业创业者的素质要求。(P28-P32)

答:(1)健康与精力充沛;(2)自信;(3)自我控制与约束;(4)理性认识能力;(5)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6)计划与组织才能;(7)用人之道;(8)挑战风险,接受不确定性;(9)性格成熟;(10)创新能力与创造欲。

3.经营方式选择(P37):

答:(1)自产自销(2)代购代销(3)“三来”加工(4)批发(5)零售(6)连锁加盟

4.个人独资企业跟合伙企业及有限责任公司的差异(P38-P43)看书:

(1)资企业: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有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2)合伙企业: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3)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法人企业。

5.如何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创业支持体系。(P51-P53)

答:①转变政府职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要向效能政府、有限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转变。要以市场为导向,使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和高效。在发展中小企业工作中,要求地方政府要不断适应生态环境变化的要求,优化中小企业成立和发展环境,健全服务体系。

②优化法制环境。要建立民主公正的法治社会,清理和修改地方性政策法规,允许外商投资和国有企业进入的领域都应当允许其他任何经济类型的企业进入。尽快建立公共产品的合理价格、税收机制,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当务之急是放宽市场准入,如全面落实扶持政策。

③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的创建提供融资渠道,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创办的支持力度。第一,要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第二扩大间接融资渠道;第三,发展直接融资渠道。

④提供创业财税优惠。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

⑤加强我国中小企业孵化机制建设。政府要合理布局创办专业技术孵化器。根据企业创新创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凝聚技术、吸引人才、引导创业;根据各地产业发展优势,设立专业技术孵化器,注重科技创新创业,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优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吸引创造良好的创业服务环境,形成创业服务专家队伍,并根据创业者需求组织开展一条龙创业服务。

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政府应动员更多的中介服务机构,形成“政府-市场中介组织-中小企业”关系链,为中小企业的创办和发展提供各种服务。一方面加快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机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在的中介组织,拓宽服务范围,使其功能全面化,实现对中小企业的全方位支持。总之,促进中小企业的创办需要政府、创业者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制定相应对策和措施。

第三章中小企业融资战略

1.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p57-p58):

答:(1)内源融资:又称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其内部提出或留存资金,以弥补原有投资的不足和扩大再生产。其可分为:留利资金融资,沉淀资金,内部集资三种形式。

(2)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实体的闲散资金以满足自身资金需求的融资方式。外源融资按照是否经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进行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融资(不通过金融中介),间接融资两种形式。

2.简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P66-P68)

答: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1)内部成因: ①企业信用文化的缺失;②抵押式担保能力不足;③一般规模小,盈利能力差,经营风险高。

(2)外部成因:①从政策层面上来看,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②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尚不健全;③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④法律法规与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政策支持;⑤各地区广泛存在着非正规金融的抑制效应。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P63-P65)

答:(1)融资能力低(2)融资管道狭窄单一(3)获得银行贷款难(4)股权融资受过多因素制约(5)债权融资难以拓展(6)在一定程度依赖非正规金融借贷管道(7)结构性矛盾突出

4.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论述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融资方式(融资战略)的选择。(P62-P63)

答:(1)创业期融资方式选择。在创业期,各方面资金需求较大,经营现金流入较少,筹资管道及方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由于获得负债融资的概率非常小,因此企业应根据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方向搭配的战略性理念,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低风险的权益资本,如股权融资、内部融资;对于创立期的高科技企业也可适度吸引风险投资者通过实收资本进行融资,特殊行业(如运输行业)也可考虑选择租赁融资。

(2)成长期融资方式选择。在成长期,产品销售收入以及提供劳务产生的资金流量逐年增长,企业经营风险逐渐降低,企业要在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中做好选择。在企业逐步成长期,由于投资机会增多、投资规模扩大,选择混合权益证券融资、股权融资和内部盈余仍是主要的。在成长期的稳步发展阶段,考虑最佳融资结构和财务杠杆效应,除利用内部结余和股权融资外,企业应更多选择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发行债券和商业信用等负债融资,以扩大资金来源管道,降低资本成本。

(3)成熟期融资方式选择。成熟期,企业市场规模效应出现,竞争优势明显,因大量现金流入而储备充足,企业内部融资足以满足少量投资需求,经营风险较小。为了提高资本结构合理性,可选择留存利润、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以及债券融资,引入负债融资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合理避税,提高企业赢利能力。

(4)衰退期融资方式选择。衰退期,产品需求和销量下降,现金流入衰减,企业对资金需求量不是很大。为了合理避税,可选择短期借款融资;为了收回现金、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争取企业平稳过渡,可选择出售价值贡献不大的资产进行融资。

第四章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1.简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P85-P87)

答(1)创建阶段。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①吸引和获取关键人才;②制定激励措施和办法;③发现和培养核心人才。

(2)成长阶段。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点:①制定人力资源规划;②完善培训、考评和薪酬机制;

③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成熟阶段。人力资源战略的核心是:①激发创新意识,推动组织变革;②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

(4)衰退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重点:①妥善裁减多余人员,严格控制人工成本;②调整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吸引并留住关键人才。

2.简述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存在的问题。(P88-P89)

答:(1)人力资源管理缺少明确的发展战略;(2)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健康发展的贡献较小;(3)人力资源管理者缺乏必备的素质;(4)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培训的投入不足;(5)人力资源任用不当、流失严重;(6)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3.招聘渠道的选择和招聘方法(P90-P93)

答:(1)内部招聘:途径有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人员返聘。其优缺点见书本P91

(2) 外部招聘:途径有招聘广告,校园招聘,人才中介机构招聘,网络招聘,员工推荐,临时性雇员和海外招聘。其优缺点见书本P92-P93.

4.简述中小企业的薪酬战略(模式)(p108)。

答:(1)“底薪+奖金”薪酬制度模式;(2)运用非货币性质薪酬;(3)运用股权激励;(4)运用企业文化激励

5.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原则(P97-P98)

答(1)战略原则(2)长期性原则(3)学用一致原则(4)投入产出原则(5)培训方式和方法多样性原则(6)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

第五章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战略

1.简述技术研发战略与通用竞争战略的关系。

答:企业通用战略包括:(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别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

技术研发战略包括产品开发战略和工艺研发战略。

在实施上述三种战略的过程中,企业技术研发战略是实施竞争战略的强有力工具。因三种战略各有特点,针对每一种竞争战略,技术研发战略实施重点会各有差异。具体见表5-1

表5-1 通用竞争战略与技术研发战略的联系

通用竞争战略

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差别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技术

发战

略 产品研发

降低制造等方面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可交互性或转换成本。 满足特定顾客群需

要,小的产品范围内

更高质量、性能。 工艺研

发 降低制造、销售等方面的成本。 实现更好质量和生产进度控制,提高订单处理能力及其他执行

力。

提高生产能力、质量控制、资金及产品交付流程的改进等。

技术研发战略与通用竞争战略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如图5-2.

图5-2 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整体联系

2.简述技术研发战略观。

答:(1)基于竞争的技术研发战略观。波特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技术研发战略,应将重点放在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分析。管理者可按照综合企业竞争者、购买方、供应方、替代产品、潜在竞争力构成的“五力竞争力模型”来进行分析,以选择最合适企业的技术研发路径。此外,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是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为保持这种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在技术研发中持续地进行战略性投入,提高自身技术研发的实力来构筑行业技术壁垒。

(2)基于资源的技术研发战略观。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所控制的一系列战略性资源以及企业使用这些资源的方式。企业确定其技术研发战略的基础是与该企业其他经营战略的相互协调,并充分有效地应用企业的资源。强调从企业内部环境着手,分析企业竞争优势。在制定技术研发战略,管理者要牢牢地把握主营行业,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自身的力量上,将自身核心能力作为研发技术的基础。在识别那些能够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基础上开展技术研发活动,建立核心竞争力。

技术世界 技术创业 商业世界 管理能力 技术战略

通用战略 = + +

调整 实验 研究 活动 开发 活动 发明/创造 产品/工艺开发活动 市场开 发活动 环保回 收活动

技术研发

(3)技术研发战略实证观。是指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其整体战略的每一个细节中,将技术研发战略作为重点成分融入这个过程,同时在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中也能很好地结合技术研发战略。技术研发战略是对企业成功实施技术研发战略的信念的反映,这种信念是在公司高层管理者所理解的、支撑整个经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企业来说,这种战略观点更多地取决于企业采取的实际行动。

(4)技术研发战略的动态能力观。该动态能力战略观认为,制定实施技术研发战略有两个重点:一是动态,即企业必须能够长期保持自身优势,并具有不断保持专长的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二是能力战略管理具备持续更新自身专长(整合、重构内外部组织的技能、资源)的能力,满足环境变化的同时,发挥关键作用。企业制定和实施技术研发战略的时候,必须以适应环境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基础。此外,企业必须发展、保持和增强组织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

3.技术研发战略的分类(P132-P135)

答:根据技术研发能力及技术研发地位划分:领先型技术研发战略、跟随型技术研发战略、模仿型技术研发战略、集成型技术研发战略

根据技术研发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自主技术研发战略、合作技术研发战略、技术引进战略

根据技术研发对象性质差异可分为:产品技术研发战略、工艺技术研发战略、服务型技术研发战略

根据技术研发对象的市场情况分:技术研发蓝海战略、技术研发红海战略

4.跟随型技术研发战略:是指当一个行业的主导企业已经开展了技术研发活动时,其他企业根据自身的实践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进行研发,或加以改进和提高技术产品,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的技术研发战略。

5. 跟随型技术研发战略、模仿型技术研发战略、集成型技术研发战略的优势及特别注意工作

答:跟随型技术研发战略。优势有:①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风险低;②易于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

③有助于将研发能力集中到生产制造等环节。选择依据是有一定研发能力,但资金不那么充足又不愿意承担研发风险且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考虑采用跟随型研发战略。实施跟随型技术研发战略,取得成功需要特别注意的工作有:①注重对技术研发的投入;②突出产品差异;③把握跟随研发时机;④管理方式应不断调整。

模仿型技术研发战略。优点有:①进入门槛低;②成本优势明显;③经营风险低。选择依据是不具备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会采用模仿型研发战略。

集成型技术研发战略。选择依据是:一般是产品制造型企业,特别是系统集成企业采用此技术研发战略。采用此战略的企业的要求是:一是具有较强的技术组合能力;二是技术或产品供给方生产的是一般中间产品,而非终端产品。采用集成型研发战略的企业可通过雄厚经济实力奠定研发地位和保持相当水平的技术研发能力两途径来取得或保持其研发地位。

6.模仿型技术研发战略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现实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答:(1)模仿是技术发展的必经阶段(2)资源条件限制了企业技术研发战略的选择空间

(3)模仿研发有利于降低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第六章中小企业营销战略

1.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答:(1)生产观念;(2)产品观念;(3)推销观念;(4)市场营销观念;(5)客户观念;(6)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2.简述中小企业营销的特点。

答:(1)市场适应性强;(2)市场竞争力弱;(3)资金匮乏;(4)专业营销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3.简述中小企业营销战略模式。

答:(1)“缝隙营销”策略。(2)“聚焦营销”策略。(3)“卫星营销”策略。(4)“寄生营销”策略。(5)“共生营销”策略。(6)“虚拟营销”策略。

4.促销策略构成:(1)人员销售(2)广告(3)公共关系(4)营业推广

5.简述中小企业常用的定价法及新产品定价?

答:(1)中小企业常用的定价法主要有:①成本导向定价法;②竞争导向定价法;③顾客导向定价法;④心理定价法;⑤折扣定价法、歧视定价法。

如果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它是一种卖方定价导向,它忽视了市场需求、竞争和价格水平的变化,有时侯与定价目标相脱节。此外,运用这一方法制定的价格均是建立在对销量主观预测的基础上,从而降低了价格制定的科学性。因此,在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方法时,还要充分考虑需求和竞争状况,来确定最终的市场价格水平。

如果采用竞争导向定价法,它是以竞争者的价格为导向的。它的特点是:价格与商品成本和需求不发生直接关系;价格随竞争者价格变化而变化。为了实现定价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可以在其他营销手段的配合下,将价格定得高于或低于竞争者的价格,并不一定要求和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完全保持一致。

如果采用顾客导向定价法,它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价方法,价格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不与成本因素发生直接关系,符合现代市场影响观念要求,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以则还要考虑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

企业根据定价方法最后确定产品价格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有:①企业定价政策;②政府政策法规;③消费者的心理;④企业内部人员意见。

(2)新产品定价:(1)有专利保护的新产品的定价方法:撇脂定价法和渗透定价法。

(2)仿制品的定价:优质优价、优质中价、优质低价、中质高价、中质中价、低质高价、低质中

价、低质高价

6.简述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可供采取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答:(1)导入期的产品营销策略。导入期,要求提高商品知名度和考虑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比较高,企业营销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促销和价格方面。一般可供选择的市场策略有:①高价快速策略。

这种策略形式是采取高价的同时,配合大量的宣传推销活动,把新产品推入市场。其目的在于先声夺人,抢先占领市场,并希望在竞争还没有大量出现之前就能收回成本,获取利润。②选择渗透战略。种战略的特点:采用高价格的同时只用很少的促销努力。高价格的目的在于能够及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低促销的方法可以减少销售成本。③低价快速策略。这种策略的方法是:在采用低价格的同时做出巨大的促销努力。其特点是可以使商品迅速进入市场,有效限制竞争对手的出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占有率。该策略的适应性很广泛。④缓慢渗透策略。这种策略的方法是:新产品进入市场时采取低价格,同时不作大的促销努力。低价格有助于市场快速的接受商品;低促销又能使企业减少费用开支,降低成本,以弥补低价格造成的低利润或者亏损。但必须注意适合各个具体策略的市场环境条件。

(2)成长期的产品营销策略。企业营销重点应该放在保持并且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加速销售额的上升方面,另外,企业还必须注意成长速度的变化,一旦发现成长的速度有递增变为递减时,必须适时调整策略。可适用具体策略有:①积极筹措和集中力量进行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②改进商品质量,增加商品特色;③开拓新市场,创造新的用户;④疏通并增加流通渠道;⑤改变促销重点;⑥充分利用价格手段。

(3)成熟期的产品营销策略。有的弱势产品应该放弃,以节省费用开发新产品;但同时注意到原来的产品可能还有其发展潜力。因此,企业不应该忽略或仅仅是消极的防卫产品的衰退。一种优越的攻击往往是最佳防卫。企业应该制定系统的:①市场修正战略。具体措施有:A.努力寻找市场中未被开发的部分;B.宣传推广增加现有顾客购买量;C.通过市场细分化打入新市场区划;D.赢得竞争对手的顾客。②产品改良策略。常用的产品改良方式有:A.质量改良;B.特性改良;C.式样改良。③营销组合策略。具体手段主要有:A.通过降低售价加强竞争力;B.改变广告方式引起消费者兴趣;C.采用多种促销方式;D.扩展销售管道,改进服务方式或者货款结算方式。

(4)衰退期的产品营销策略。企业必须研究商品在市场的真实地位,然后决定是继续经营还是放弃经营。常用策略有:①维持策略。最主要有通过价值分析,降低产品成本;通过科学研究,增加产品功能,开辟新的用途;加强市场调研,开拓新的市场,创新新的内容;改进产品设计,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环境。②缩减策略。③撤退策略。应主动考虑问题:将进入哪一个新区域、经营哪一种新产品,可利用以前的哪些资源;残余资源如何转让或出卖;保留多少存货和服务。

第七章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

1.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答:包括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信息化、营销及服务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组织结构信息化。

2.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模式分为:市场型模型、效率型模型、服务型模型和关系型模型

第八章中小企业文化战略

1.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为全体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2. .简述美国企业文化特点

答: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第一,个性自由与勇于创新;第二,信奉功利主义;第三,人人平等和公平竞争;第四,重上英雄的企业家精神;第五,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美国企业文化形成的背景是美国的个人主义。美国个人主义根深蒂固,实现自我价值是众多美国人价值观念的核心,追求卓越的精神成为美国企业文化的精髓。

3.简述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及不足。

答:(1)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2)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钩;(3)视企业文化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4)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4.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答:(一)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建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我国中小企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需要借助于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的经验,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自发产生,要靠企业家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领导者应建立起重视企业文化的观念,在注意力中也要重视企业文化领域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积极探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新思路。

(二)管理层正确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者应该审时度势地打造并践行企业文化。这要求做到两点:其一,对企业文化的需求具有敏感的洞察能力,要努力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其二,要善于发现和树立榜样。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管理者的新型管理手段,而且也是员工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的较好办法。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重视员工参与建设的价值。伴随企业发展的员工对企业的文化内涵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企业应当提供有效的管道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将员工的独到认识上升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让员工也是企业文化的主要践行者。要让员工自觉地践行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必须得到员工的认同。员工参与建设的企业文化则不同,它让员工感觉到是在遵从自己内心的东西,不需要教化也能直接体现于员工的思想与行为之中。

(三)注重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内部制度管理相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企业文化对管理制度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

(四)通过绩效管理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轻视企业文化,或者是片面理解企业文化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进行绩效管理来解决。企业文化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起着一种无形的指导、影响作用。反过来,企业文化最终要通过企业的价值评价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因此,通过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从企业价值观到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如绩效考核评价因子的选择,体现出来的就是企业文化。通过绩效管理可以让员工更加重视企业文化,更加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并且在绩效管理的压力下,主动把企业文化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去。

(五)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确定企业文化建设与再造的层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不同的需求。一般而言,在企业的初创和成长阶段,企业创始人多年形成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会引入新企业,这种企业文化起点的价值观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但这种价值观不是企业文化的全部,还应注重对已成型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借鉴。从中吸取有利资源,再结合企业创始人的核心价值观,最终完成企业文化要素的原始积累。在企业的成熟阶段,应当进一步发现企业文化的价值,应当对企业文化进行系统总结提炼,去伪存真,塑造企业文化;另外,应及时运用经过总结提炼的企

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宣传,使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完全融入到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中去。在企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如衰退期或二次创业期),必须对企业文化进行再造。如对适宜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继续发扬,同时坚持变革,对创新精神和创新理念加以鼓励,使企业文化显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六)以适合本企业的方法传播企业文化。当中小企业提炼了企业文化,就要将其在企业中广为传播,使其融入企业每一个成员思想之中,让员工掌握其精华,并且使企业文化融合到企业日常管理中去,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关于传播企业文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罗宾斯提出了四种方法:讲故事、公司礼仪、物质象征、公司语言。还如宝钢集团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目标激励、参与精神、领导示范激励、典型激励、精神激励、物质文化激励、群体现象激励等。

5.简述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文化建设。

答:(1)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创业期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是通过吸取企业环境所处环境中的文化精髓,并与企业高层领导人的价值观及其创业理念进行融合,而形成了企业创业期的文化。此时期主要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积累,是一些简单的理念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所谓的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所展现的文化。所谓制度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制度、公司章程,企业管理制度等强制性的文化。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其中创新精神在创业却是最主要因素。当然,这种创业精神离不开企业所处环境中的文化及其创业者的创业理想、管理风格、工作风格。任何创业者都非常重视创业期的文化建设。如果形成了健康的创业期文化,就会继续发展;如果形成了病态的创业期文化,就会畸形发展。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健康的创业期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病态的创业期文化会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成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随着企业创业的成功,企业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企业文化。此阶段主要是精神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此阶段的文化对内在文化和外在文化不断相互吸收、创新、逐步成型。成长期的文化是一个量变的过程,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3)成熟期文化建设。企业文化通过不断的累积,加上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企业达到一定的量变时就会产生质变,此时的企业文化理念到达了另一个高度,此时企业文化已经相当完善。此阶段是企业文化精神层面成熟的阶段,此阶段能最大限度地影响员工行为规范和群体意识。

(4)衰退期的企业文化建设。当企业也太过于安稳时,就会导致企业文化的腐化。企业文化腐化表现为企业的倒退,文化影响力明显不足,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执行力明显下降等负面行为。此时企业文化就会进入衰退期。此阶段表现为组织结构僵化,工作效率低下,企业文化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进入混乱阶段。任何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多种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与交融,甚至要承受某一阶段企业文化建设出现倒退或停滞的痛苦才能最终形成,而且还会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因此,即使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去维护和改进。

总之,在企业文化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中,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文化建设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在成长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成熟期,企业文化基本稳定,也是最危险时候,应当及时发现企业的潜在危机,从而对企业文化实施再造,并进而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第九章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

1.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其资源分配的方式发生改变,企业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生产出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2.中小企业一般的国际化战略:

答:(1)全球战略:是指当降低成本的压力很高而当地市场压力较低时,企业提供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并在少数地区从事集中化经营,通过全球规模的集权管理和规模经济来建立成本优势的战略。

(2)国际战略:是指当降低成本压力和当地市场压力都比较低时,企业将其具有价值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市场,以创造价值的战略。

(3)多国本土化战略:又称多国战略,是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市场提供更能满足当地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战略。

(4)跨国战略:是指当降低成本压力和当地市场压力都很大时,企业对各地市场划分大类,为不同大类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采用不同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战略。

3.简述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答: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1)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中国战略的新取向是进行跨国经营的客观条件;(2)走向国际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和扩张的必然路径;(3)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4)国内市场状况及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要求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4.中小企业联合协作战略:(1)跟随战略:a.在海外建立工业园区b间接跟随方式.c.合资企业形式(2)纳入战略(3)集群战略a.产业链集群b.优势互补集群c.地域集群

1.简述影响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模式选择的因素。

答:(1)外部因素。①市场因素。如果东道国的市场规模较大,或市场潜力较大,或市场是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型结构,则应以投资模式或投资方式进入为宜。反之,则可考虑以出口方式进入,以保证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果东道国的市场竞争结构属自由竞争,则以出口方式为宜;如果是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型结构,则应以投资方式进入。②环境因素。如果东道国的政局稳定、法制健全、贸易与投资政策较为宽松,则可以考虑投资模式进入为宜。反之,则以出口模式或契约模式进入为宜。如果东道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较高,国际收支保持平衡,汇率稳定,则可以考虑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为直接投资模式。反之,则以出口模式和契约模式进入为宜。如果东道国的社会文化与母公司国的社会文化差异性大,则应对投资持谨慎态度,以出口方式进入为宜。反之,可以考虑直接投资。③生产因素;如果企业在母国的生产成本加上运至东道国市场的运费低于在东道国生产所花费的成本,则应采取进入国际市场方式为出口模式;否则,应考虑投资模式契约模式。④国内因素。如果本国市场竞争结构属于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则企业可以考虑以契约模式或投资模式进入外国市场;如果本国市场竞争结构属于自由竞争,则企业可采用出口方式进入外国市场。如果本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便宜且容易获得,则企业可以采用在本国生产后向国外出口方式进入外国市场;反之,则企业可采用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如果公司母国政府对出口采取鼓励和扶持的政策,或对企业向境外投资有严格的约束,则企业可以采用出口方式进入外国市场;反之,则可考虑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

(2)内部因素。①产品因素。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复杂,则以出口方式为宜;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属低值易耗品,则可在许多国家建厂生产;如果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用户对售后服务要求较高,则一般以直接投资方式为宜,以保证让用户满意。②资源和投入因素。如果企业实力

雄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并能承担较大的风险,技术较为进步,且积累了较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经验,则可以采用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外国市场。相反,竞争力薄弱、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企业则以出口方式为宜,待企业实力增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再采取直接投资模式。

第十章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战略

1.政府政策体系是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

答:促进措施有:(1)政府各项政策是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契机;(2)政府对中小企业依法管理的执行力和主动性是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支撑;(3)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活力源泉;(4)政府扶持是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强大动力;(5)政府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是中小企业的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2.中国中小企业政府扶持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答:(1)我国中小企业政府扶持体系的现状。①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制定了一系列加速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如2003年1月1日颁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2005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②融资支持。在间接融资方面,扩大利率浮动范围,改进信贷机制,提高贷款比重;国家开发银行开展担保等业务。直接融资方面,推出中小企业板块,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央行先后出台融资方面的保障措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不断改善。③技术创新支持。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开发型产品、新技术,填补市场空白;支持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协作配套关系,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逐步建立共有技术支持平台;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④服务体系持。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培训、辅导、信用信息、技术创新、国际市场开拓等服务体系建设。⑤其他支持措施,包括创业扶持、税收优惠、鼓励利用外资、市场开拓的扶持。

(2)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政府扶持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法律体系有待完善;②缺乏完整的战略体系;③政府互动机制不健全;④融资难问题尚未解决;⑤社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3)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逐步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的对策。①健全法律体系;

②组建完善的管理、服务机构和扶持政策。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的措施有: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理顺管理职能、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在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上,政府相关部门要从产业、财政、税收减让、信贷、进出口、市场准入等方面完善扶持政策,选择合适的扶持措施,包括财政资助、税收减让、信贷支持、政府采购、出口鼓励措施等。完善扶持政策需要采取的政策主要有:产业引导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投入政策、土地使用政策和减轻企业负担政策。

③拓宽融资管道。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优惠措施中,金融扶持包括:成立专门的区域性融资机构和发展基金;大力发展信用担保;制定扶持的财税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直接融资,加速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创业板股票市场。④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包括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支持体系、社会化服务支持体系。

自考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个人复习整理)

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1.中小企业: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备注)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因为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所以大多数国家都是以量为标准进行划分。 2.企业战略管理:是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一门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科学。 企业战略管理的要点有三个:(1)有明确的目的性,(2)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关心的是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3)强调将直觉与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决策。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整体性、长期性、权威性、环境适应性 3. 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1)加深对经营环境的研究。(2)强化战略的实施(3)将日常经营与计 划控制、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4)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 战略分析包括 1、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 2、外部环境分析:“五力模型”:买方、供应方、替代品、潜在进入者和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3、内部条件分析 两类管理者:综合管理者;职能型管理者 4. 简述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有哪些作用?(P13-P14) 答:必要性:(1)开展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生存的需要;(2)开展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3)开展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作用:(1)企业战略为企业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2)企业经营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使企业处于主动和优势地位。(3)企业经营战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4)企业经营战略能够使企业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 5.简述中小企业战略措施(p16):是为实现战略方针、目标而采取的长期性经营政策和策略。一般 分为(1)公司治理战略、(2)行业选择战略、(3)业务发展战略、(4)产品开发战略、(5)资产经营战略。 6.论述中小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发展战略。(P20-P21) (1)创业期发展战略:资源战略、依附战略、局部市场战略 (2)成熟期一般采用的发展战略是:名牌战略、一体化战略和国际化经营战略。 A: 一体化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生产经营两种以上用途基本不同的产品的战略。 B: 名牌战略是企业为了使其品牌具有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和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总体规划。 C:国际化经营战略是指突破国家界限,向国外发展业务,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实现产品国际化的一种战略。 (3)衰退期发展战略选择主要有三种方向:若要发展壮大为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具体可选择一体化战略、联合战略及国际化战略;还可选择稳定性战略和紧缩性战略。 A:稳定型战略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尽量不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条件下,通过挖潜,保持现有的产销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巩固现有市场竞争地位的战略。 B:紧缩型战略是指在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衰退的一个或多个因素已经出现并得到确认的情况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局部或整体做出必要调整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最新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一、概念连线 战略strategic:以来发展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性的约定和行动。 战略柔性strategic flexibility:在动态的不确定性环境中应对各种需求和机会的能力。 战略竞争力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可以作为战胜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来源的一系列尊严和能力。 战略管理过程strategic management proess: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所必需的,由约定、决策和行动组成的一套体系。 超额利润above-average returns:一项投资的利润超过投资者预期的能从其他相同风险投资项目所获得的利润。 愿景vision:对公司期望成为什么,从广义上讲,是对公司期望最终成为什么所做的描绘。 经济环境: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能力和支出模式的因素。 人口环境:人口的数量、分布、年龄和性别结构等情况。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通过经验的积累而使效率不断提高。 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通过转眼和能力共享,或者将一个业务建立的一种或多种核心竞争力传递给其他业务,从而降低公司成本的一种方式。 转换成本switching costs:顾客转向不同供应商购买产品时产生的一次性成本。 外包outsourcing:从外部供应商那里购买价值创造活动或者辅助功能活动。 竞争动态competitive dynamics:一个市场上竞争的所有公司采取的所有行动和反应。 竞争性对抗competitive against:竞争者为了获取有利的市场地位而采取的一系列竞争性行动,以及随之产生的竞争性行动。

(完整版)战略管理复习提纲

竞争优势与企业战略: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在向消费者提供具有某种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或胜过其他竞争对手,并且能够在一定时期之内创造超额利润或获取高于所在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的资源和能力。 战略: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是天生的,而是企业在适应和利用环境过程中通过一系列重大、长期和根本性的决策和行动创造的。 战略管理学者明兹伯格提出的5个“P”界定战略 1.计划(plan):长期计划的企业战略的特点:战略是企业是事前决策,是预订的行为, 战略一旦确定就必须严格实施。 2.模式(pattern)一个企业的行为模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战略选择 3.定位(position)有利于处理好动态环境下的战略承诺、决策和行动的关系,也有利于 处理好战略一致性和创造性的关系 4.愿景/期望(perspective) 5.计谋(ploy) *基于定位之下的改变,变化是一种常态。 企业战略的定义:企业在适应和利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为建立、保持和发挥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长期、整体和重大的决策和行动。 产业组织模式 1.产业组织模型(I/O模型):企业获利的高低是由企业外部因素决定的。 2.以资源为基础的模型:企业获利的高低由企业内部因素决定的。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 不仅受其所在行业平均水平收益率的影响,更是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的又是大小。 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模型 1.公司级战略:核心内容就是多行业与多市场组合的经营和管理,主要目的是投资收益 率的最大化。 2.经营级战略:核心内容包括目标市场与顾客的选择、经营定位和方式的选择,以及根 据上述选择构建的与之匹配的价值创造活动组合与管理模式。主要目的是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最大化。 3.职能级战略: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战略,其母的是提高职能活动的有效性和效 率。 企业战略管理者包括:董事会(最高决策机构)、高层管理者(职业化管理团队)、中层管理者(专门负责职能部门、产品或者市场经营单位的管理者)、专业人士或团队。 问题 1.如何理解企业战略与建立和发挥竞争优势的关系 在环境变化越来越快的情况下,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和发挥不仅取决于战略承诺的坚定性和战略决策的科学性,而且还取决于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执行力和创新性,取决于企业的动态互动中的迅速和突然性 2.产业组织模式和资源基础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区别:I/O 模型:建议企业能否取得高回报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的外部环境决定的. I/O 模型主要关注产业结构或外部环境的吸引程度,而不是企业内部特点. 资源基础的模型:强调任何企业的超过平均水准的回报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内部特点决定的。以资源为基础的模型强调发展和保持竞争对手很难取得的、有价值的资源与能力. 联系:都是以追求企业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都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出发而制定的

自考战略管理教程 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第一节一般竞争战略 一、一般竞争战略的含义和内容 1. 一般竞争战略的含义:3点 .>1. 定义:指无论在什么行业或什么企业者可以采用的通用的竞争性战略。 .>2. 根本观念: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的核心 .>3. 根本的竞争优势: <1. 低本钱 <2. 差异化 2. 一般竞争优势的内容3点 .> 两种根本的竞争优势及企业谋求获得优势的活动范围相结合,就得出了为在行业中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经济效益的三种一般竞争战略: .>1. 本钱领先战略 .>2. 差异化战略 .>3. 重点集中战略 二、本钱领先战略 (一)本钱领先战略的类型 . 定义: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本钱,使企业的全部本钱低于竞争对手的本钱,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本钱,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 根据企业获取本钱优势的方法不同,可分为:5点 1. 材料节约型本钱领先战略 2. 改良设计型本钱领先战略 3. 简化产品型本钱领先战略 4. 人工费用降低型本钱领先战略 5. 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本钱领先战略 (二)本钱领先战略的适用条件及组织要求 1. 适用条件:6点 .>1. 现有竞争之间的价格竞争非常剧烈 .>2. 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3. 企业所处行业的产品根本上是标准化或者同质化的 .>4. 多数顾客使用产品的方式一样 .>5. 消费者的转换本钱很低 .>6. 消费者具有较强的降价谈判能力 2. 组织要求:企业本身还必须具备如下技能和资源:5点 .>1. 持续的资本投资和获得资本的途径 .>2. 生产加工工艺技能 .>3. 设计容易制造的产品 .>4. 认真的劳动监视 .>5. 低本钱的分销系统 (三)本钱领先战略的收益及风险 1. 采用本钱领先战略的收益在于:5点 .>1. 抵挡住现有竞争对抗 .>2. 抵御购置商讨价还价的能力 .>3. 更灵活地处理供给商的提价行为 .>4. 树立及替代品的竞争优势

广东省2019年04月自学考试05171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试题答案

广东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51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综合管理者的核心是(B)1-12 A.董事会B.CEO C.其他高级经理D.公司层职员 2.在进行行业选择分析和行业进入壁垒进行分析时,中小企业的主要壁垒是(A)2-36 A.技术壁垒B.关税壁垒 C.绿色壁垒D.劳工标准壁垒 3.根据是否经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外源融资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最典型的方式是(D)3-59 A.民间融资B.兼并融资 C.引进外资融资D.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 4.各方面资金需求较大,较少的经营现金流入很难满足大量的资金缺口,选择筹资管道及方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体现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B)3-62 A.成长期B.创立期 C.成熟期D.衰退期 5.人力资源战略中期规划的时间跨度为(D)4-83 A.6个月-1年B.1年-2年 C.2年-5年D.3年-5年 6.培训需求分析不包括(B)4-101 A.组织分析B.工作分析 C.任务分析D.人员分析 7.当竞争者数量少,进入壁垒高,市场利益诱惑大,产业增长空间大,企业要在竞争中长期获得有利地位,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是(A)5-145 A.采用领先型技术研发战略 B.产品研发战略,以向市场提供全新的产品 C.努力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程度,以形成市场垄断 D.以降低成本为中心的工艺研发战略或模仿型或跟随性战略 8.下列不属于竞争导向定价法的是(A)6-175 A.需求差异定价法B.随行就市定价法 C.产品差别定价法D.密封投标定价法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课程代码:05171)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课程代码:05171)考试大纲 目录 目录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 Ⅱ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体系与竞争战略选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二章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三章中小企业核心专长培养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四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5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五章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六章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Ⅲ考试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考试计中的地位 二、本课程考试的总体要求 三、关于自学教材 四、自学方法指导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企业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专业的必考专 业课,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我国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小企业注册数量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全部企业总产值60%左右,创造的就业则超过70%。因此中小企业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内容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培养中小企业管理人才的战略思维和技能,以满足经济社会对中小企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要。 相对于其他课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科学性与操作性特征,其典型特点内在地决定了该课程明显有别于其他的课程,因此,在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较为娴熟地运用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际操作能力过硬的管理人才。其侧重点就在于着力培养应考者的实际操作技能,以便提高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绩效,以适应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发展的实际需要,满足社会对中小企业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 本课程考试的重点章节为第二章(中小企业营销战略)、第三章(中小企业核心专长培养战略)和第四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体系与竞争战略选择)、第五章(国际化经营战略)和第六章(信息化战略)则作为一般章节予以掌握。其中,以下内容因内容本身虽时间动态变化较快或者对于课程不重要,它们将不被列为考试内容:第二章第一节之“二、实施营销新观念”;第四章第三节之“三、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体系设计”;第六章第三节“电脑设备与技术平台”。 Ⅱ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应考者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小企业的背景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形成分析和解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自考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重点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一.中小企业:是指所处行业的发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经济规模都比较小的 经济单位。 二。中小企业界定特点:1.从业人数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普遍选用的标准. 2.很多国家在界定中小企业时,又对中小企业进一步的规模细分. 3.各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并非固定不变。 三.日本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事实上是采用职工人数和资本金双重标准来界定的,是典型量 的界定模式,而美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是质与量的结合,量的界定标准上,美国较细致。 四.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标准特点:1。行业范围幅度缩小2。界定标准大量简化 3.认定标准的主体角色转变,行政色彩削减。 五。企业战略管理:是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一门跨功能决策的艺术与科学。 六.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1。整体性2.长期性3.权威性4.环境适应性 七.企业战略的过程:1.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的地位 2.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 3。战略实施:采取措施发挥战略作用 4.战略评价和调整:检验战略有效性 八.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1.企业战略为企业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企业经营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使企业处于主动和优势地位 3。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 4.能够使企业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 九。中小企业阶段发展战略: 1.创业期:A.资源战略B.依附战略C.局部市场战略 2。成长期:A.成长型战略B.竞争型战略 3。成熟期:A。名牌战略B。一体化战略 4.衰退期:A。稳定型战略.B。紧缩型战略 十。常用的战略:1.专业一经营战略2.特色经营战略3.联合经营战略4。自主创新战略 5.特许权经战略 第二章中小企业创业战略 一。创业环境:是再创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要素组合,一方面指影响人们开展创业活动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要素,另一方面指获得创业帮助和支持的可能 性. 二. 创业环境要素:1,政府政策2。社会经济条件3。教育与管理技能培养4。金融与非 金融支持 三。创业者类型:1.生存型创业者2.变现型创业者3.主动型创业者. 四.创业前的准备:1。市场调研2。行业选择3.经营方式选择 五.创业者创办的企业一般都是小型企业,从统计看: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 司.三种法律形式是我国创办企业最常见的企业 六.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结构要素:1。股东会2。董事会3。监事会4。精力 七.有限责任公司的特点:1.股东责任有限公司的有限性2。公司资本的封闭性3.股东人 数的限制性4.有限责任公司是合资公司,但有较强的人合因素 八.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1。设立程序比较简单2.组织结构比较简单 3.股东人数有最高限制 4. 有限责任公司之公示主义稍微缓和

05171中小企业战略管理-100%知识点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一、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㈠、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现阶段各国普遍的模式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界定: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因为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所以大多数国家都是以量为标准进行划分。 ㈡、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2003年,国有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其特点:⑴行业范围大幅度缩小:适用于①工业;②建筑业;③交通运输和邮政业;④批发和零售业;⑤住宿和餐饮业五个大类,取消原来的70多种行业;⑵界定标准大量简化:雇员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符合其中任何一个均可;⑶认定标准的主体角色转变,行政色彩消减。 ■二、企业战略管理 ㈠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1.企业战略管理的要点有三个:⑴有明确的目的性,⑵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关心的是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⑶强调将直觉与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决策。 2.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⑴整体性;⑵长期性;⑶权威性;⑷环境适应性。 3.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⑴加深对经营环境的研究;⑵强化战略的实施;⑶将日常经营与计划控制、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⑷重视战略的评价与更新。 ㈡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1.战略管理包含四个关键要素:⑴战略分析;⑵战略选择;⑶战略实施;⑷战略评价与调整。 ⑴战略分析:目的是评价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在战略选择步骤中的具体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面:①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②外部环境分析;③内部条件分析。 ⑵战略选择:A、步骤:①制订战略选择方案;②评估战略备选方案;③选择战略。B、方法:①根据企业目标选择战略;②聘请外部机构;③提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⑶战略实施:有效执行:①各个层次的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共同配合和积极工作;②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综合计划、各种专业计划、预算、具体作业计划等来具体实施战略目标。 ⑷战略评价和调整:①好的战略是战略成功的前提,但有效实施才是保证;②没有合适的战略,战略实施也会失败。 ㈢、战略管理者分类:⑴公司层管理者;⑵业务层管理者;⑶职能层管理者 ■三、中小企业战略体系及其特点: 1.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⑴开展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生存的需要;⑵开展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⑶开展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2.战略管理对中小企业的作用:⑴企业战略为企业提出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⑵企业经营战略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使企业处于主动和优势地位;⑶企业经营战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⑷企业经营战略能够使企业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 3.企业战略体系内容:⑴战略指导思想;⑵战略目标;⑶战略措施;⑷战略规划 ⑴战略指导思想:①市场导向,需求驱动,尽力满足社会需求;②依靠品种、质量、成本取胜;③实现系统整体优化;④善于竞争,优胜劣汰;⑤长远观点,放眼未来;⑥以人为本,依靠全体职工。 ⑵战略目标:①对象明确;②定量和定性相结合;③时间限定清晰,并且保证长、中、短期目标相互衔接协调。 ⑶战略措施:其分类:①公司治理战略;②行业选择战略;③业务发展战略:④产品开发战略;⑤资产经营战略 ①公司治理战略:a.吸引社会投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b.继续丰富公司的成熟经验,从制度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c.多方面吸纳英才,借文化冲击完善企业文化; ②行业选择战略:a.以某一行业核心,在其细分行业有重点地选择拓展;b.利用分工、外包等方式,改变行业经营模式;c.调整行业分布,剥离事务型、增值低的业务。 ③业务发展战略:a.实施品牌经营,将有形开发作为无形资产的载体;b.实施品牌优先战略,努力实现品牌长效与开发短效的统一;c.开发经营与品牌经营相结合,开拓更大的市场。 ④产品开发战略:a.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改变开发模式;b.强化产品特色,提高品牌识别度;c.以产品开发为纽带,搭建产业延伸平台。 ⑤资产经营战略:a.通过品牌经营,联合有整合价值的相关企业;b.通过参股、入股、换股等方式进入资质优良的其他同行业企业。 ⑷战略规划的步骤:①战略环境的分析和预测;②制定目标;③确定战略执行过程中的重点;④制订行动计划和划分阶段;⑤制定实施战略的措施。 4.战略管理的特点:⑴战略管理的正式程度;⑵战略管理的幅度与竞争策略;⑶战略管理的变化程度 ■四、中小企业战略选择: 1.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⑴创业期发展战略:①资源战略;②依附战略;③局部市场战略 ⑵成长期发展战略:①成长型战略(市场渗透型、市场发展战略、产品开发战略);②竞争型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 ⑶成熟期发展战略:①名牌战略;②一体化战略(横向、纵向、混合一体化);③国际化经营战略 ⑷衰退期发展战略:有三种方向:①继续发展为一个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可选择一体战略、联合战略及国际化战略;②选择稳定型战略;③选择紧缩型战略 选择稳定型战略的原因:①中小企业实力较弱,满足于以往的经营业绩;②外部环境恶化,一时找不到新的发展机会;③领导者对内外部条件仍不够了解,主张按现行战略执行。 选择紧缩型战略的原因:①产品处于衰退期,企业已走到危机边缘;②宏观经济衰退,或者通货膨胀严重,政府紧缩银根;③企业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或新产品开发失败,财务困难。 2.中小企业常用的几种经营战略:⑴专一经营战略;⑵特色经营战略;⑶联合经营战略;⑷自主创新战略;⑸特许权经营战略。 第二章中小企业创业战略 ■一、企业创业环境 ㈠创业活动基本要素:⑴创业机会;⑵创业意愿;⑶创业技能 ㈡创业环境要素:⑴政府政策;⑵社会经济条件;⑶教育与管理技能培养;⑷金融与非金融支持 ■二、企业创业者 ㈠、创业者类型:⑴生存型创业者;⑵变现型创业者;⑶主动型创业者 ㈡、创业者素质:⑴健康与精力;⑵自信;⑶自我控制与约束;⑷理性认识能力;⑸沟通技巧与人际关系;⑹计划与组织才能;⑺用人之道;⑻挑战风险,接受不确定性;⑼性格成熟;⑽创新能力与创造欲。 ■三、创业前的准备: ㈠市场调研:方法有:⑴电话访问法;⑵入户访问法;⑶拦截访问法;⑷小组(焦点)座谈法;⑸深度访谈法 ㈡行业选择: 1.创业时选择行业的基本原则: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⑵具有较大吸引力;⑶进入成本较低;⑷选择具有技术创新性和市场前景好的项目;⑸创业者在该行业具有资源优势。 2.创业中选择行业的方法: ⑴行业选择的定性分析:①行业特征性分析;②行业获利性分析;③行业进入性分析;④创业者的资源分析。 ⑵行业选择的定量方法:①标准打分矩阵法;②选择因素法 行业特征性分析内容:⑴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⑵对行业的规模与差异性分析;⑶对所选行业所处产业链的位置进行分析;⑷对行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 行业获利性分析内容:⑴行业赢利水平;⑵市场成长性 行业进入性分析内容:⑴行业进入成本;⑵行业进入的壁垒;⑶行业的集中度及竞争对手;⑷政府的行业政策。 3.影响行业选择的因素: ⑴行业特征性因素:①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的符合程度;②行业所处生命周期;③行业是否以差异化为特点,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 ⑵行业获利性因素:①市场容量;②市场的成长性;③行业赢利水平;④市场细分 ⑶行业进入性因素:①行业进入的成本;②行业进入的技术壁垒;③行业企业的集中度;④行业内的竞争对手;⑤政府有关行业政策 ⑷创业者的资源因素:①产品技术含量与创新性;②新创企业所直接或间接拥有的与行业相关的资源 ㈢经营方式的选择:⑴自产自销;⑵代购代销;⑶“三来”加工;⑷批发;⑸零售;⑹连锁加盟 ■四、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 ㈠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及注册要求: 1.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⑴个人独资企业;⑵合伙企业;⑶有限责任公司 ⑴个人独资企业: ①设立条件:a.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而且只能是中国公民;b.有合法的企业名称;c.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d.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e.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②法律特征:a.投资者为自然人;b.国家授权机构或国家授权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等都不能作为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人;c.在责任形态上,投资者个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d.从性质上看,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企业,企业没有独立的资产,企业财产就是投资人的财产,企业的责任就是投资人的责任。因此,个人独资企业虽然不具备法人资格,无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虽然不具备法人资格,但是独立民事的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 ③经营方式:一般有自产自销、代购代销、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零售、批发、批零兼营、客运服务、货运服务、代客储运、装卸、修理服务、咨询服务、连锁经营等。凡是国家允许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采取的经营方式,个人独资企业均可以采用。 ④可以从事的业务行业:凡是允许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从事的行业都可以。 ⑤对投资人的限制:不允许法官、检察官、警察、公务员、现役军人作为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 ⑥对投资人出资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是无限责任形式的企业,企业投资人不仅要以其出资额对企业承担责任,还要以个人的其他财产承担无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的出资额由出资人自愿申报,不必出具验资证明,登记机关也不审核投资人的出资是否实际缴付。 ⑵合伙企业: ①主要特征:a.以合伙协议为成立的法律基础;b.合伙人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c.按出资额分享合伙赢利,或按其他约定分享;d.合伙企业不如个人独资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多;e.一般在广告、商标、咨询、会计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股票经纪人、零售商业等行业较为常见。 ②设立条件:a.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并依法承担无限责任;b.有书面合伙协议;c.有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d.有合伙企业名称;e.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 ⑶有限责任公司: ①组织机构要素:a.股东会;b.董事会;c.监事会;d.经理 ②公司特点:a.股东责任的有限性;b.公司资本的封闭性;c.股东人数的限制性;d.是合资公司,同时具有较强的人合因素。 ③应当具备的条件:a.股东符合法定人数;b.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的最低限额;c.股东共同制定章程;d.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e.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 1 -

广东省2016年01月自考05171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1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试题 课程代码:051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影响创业者行业选择的因素中,属于行业进入性的因素是(B) A、市场容量 B、行业企业的集中度 C、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D、产品技术含量与创新性 2、用合同形式,受人委托代为收购、销售的经营方式属于(B) A、自产自销 B、代购代销 C、批发 D、零售 3、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是(A) A、合伙企业 B、个人独资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有限公司 4、企业为了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向其内部职工筹集资金的融资方式称为(C) A、内源融资 B、直接融资 C、内部集资 D、间接融资 5、下列属于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外部因素的是(D) A、企业的发展前景 B、企业的盈利能力 C、企业的经营状况 D、经济环境 6、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中期规划时间跨度一般为(D) A、3~6个月 B、1年左右 C、1~3年 D、3~5年 7、以顾客的需求和欲望为导向的营销观念属于(D) A、生产观念 B、产品观念

C、推销观念 D、市场营销观念 8、通过两家或更多家相互独立的企业在资源和项目上进行合作的策略属于(A) A、“共生营销”策略 B、“聚焦营销”策略 C、“卫星营销”策略 D、“缝隙营销”策略 9、为鼓励顾客大量购买或淡季购买,企业酌情调整基本价格的定价方法称为(C) A、成本导向定价法 B、竞争导向定价法 C、折扣定价法 D、心理定价法 10、新产品试销取得成功以后,转入成批生产和扩大市场销售额的阶段称为(B) A、介绍期 B、成长期 C、成熟期 D、衰退期 11、通过产品特征的改良来提高销量的策略是(B) A、市场修正策略 B、产品改良策略 C、营销组合调整策略 D、选择渗透策略 12、在产品设计的智能化中,CAM技术是指(D) A、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B、供应链管理系统 C、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D、计算机辅助制造 13、个人主义作为价值观念的基础是下列哪个国家企业文化形成的背景?(A) A、美国企业文化 B、日本企业文化 C、欧盟企业文化 D、中国企业文化 14、认为在产品生命周期三个阶段此消彼长的同时,企业的国际化活动在不同国家展开的理论是(C) A、国际折中理论 B、内部化理论 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小规模技术理论 15、中小企业按照其所处的产业链关系而形成的企业集群叫做(A) A、产业链集群 B、优势互补集群 C、地域集群 D、销售集群

2023年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考试重点本科自考电子版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企业战略就是要充足运用企业旳机会和面临旳危险去评价企业旳目前和未来旳环境,用优势 和劣势去评价企业旳内部条件,进而选择确定企业旳总体目旳,制定和选择实现目旳旳总体性方略。 2、战略指导思想又称关键价值观或经营理念,是企业或企业家对未来发展旳一种见解或设想。 3、战略方略是指企业为实现其宗旨、目旳和任务而确定旳组织行为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或长期 性经营战略方案。 4、战略措施又称战术方案或详细手段,是指实现战略方略而采用旳某些详细旳经营战术和措 施,是对组织目旳旳更景区旳甚至量化旳描述。 5、资源战略即以企业所在地旳特定资源为依托,为社会提供重要由这种资源构成旳产品或服 务,从而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旳战略。 6、局部市场战略,所谓局部市场战略是指中小企业根据所在地旳市场特点,运用其比较靠近市 场旳优势,向局部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旳战略。 7、市场调研是系统地汇集、记录和分析产品和服务市场旳有关数据,它能有规律地、客观地反 应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及他们旳需求和欲望,能通过研究消费者旳行为和反应做出结论,进而改善企业旳营销活动。 8、分销渠道:销售渠道从生产者旳角度来说,就是分销渠道。 9、分销渠道旳长度:商品从生产者流向最终消费者旳过程中,要通过若干环节和层次,所经 环节旳数目被称为渠道级数,分销渠道旳长度就是指中间商旳级数。 10、分销渠道旳长度方略:企业分销渠道旳长度方略,是指企业根据产品特点、市场状况和企 业自身条件等原因来决定渠道旳长短。

11、分销渠道旳宽度方略:分销渠道旳宽度是指企业在某一市场并列使用旳中间商旳数目。 第一章中小企业旳战略体系与竞争战略选择 一、中小企业总体战略及专题战略旳构成特点。 由于中小企业处在成长阶段,在还不具有“做大”旳条件下,应自觉进入细分市场,实行“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新、小而特”旳发展战略,在总体战略中采用成长战略,而总体战略或各专题战略旳关键任务就是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把竞争战略放在战略体系旳关键战略位置上。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中小企业旳战略管理体系,下面简述各专题战略: 1.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为企业提供了一整套系统旳经营思想、态度、方略和战术 2.关键专长战略,企业必须建立赖以持续经营旳关键能力 3.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是一种企业能否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旳关键 4.投融资战略,投融资关系到企业能否存在并发展壮大旳最终驱动力和制约原因 5.国际化战略,中小企业旳国际化经营越来越受到重视 6.信息化战略,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旳突出特性 7.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目前世界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对高质量人力资源旳竞争 8.生产战略,中小企业应根据自己旳实际状况,结合总体战略,制定并选择企业旳生产方略 二、产品创新旳基本思绪 1.以市场导向进行产品创新 2.运用世界先进技术进行产品创新 3.掌握新产品旳发展趋势和有效新产品旳必备条件进行产品创新 4.要对旳认识和有效地控制产品成本 5.运用科学旳产品创新方略

2023年自考企业战略管理参考答案

参照答案、评分原则 桂林旅专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专本衔接12级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概论》考试卷(闭卷) 合用班级:11级工商管理班 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2 小时命题老师:马玉珠

6、企业社会责任确实定。 备注:命题老师根据内容自行调整表格,并精确填写页脚页码。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适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适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适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认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认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因此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告,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谢。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自考-企业战略管理-重点

1、企业愿景:是指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目标、目的、自我设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它明确界定了企业在未来社会范围里是什么样子,其“样子”的描述主要从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力、在市场或行业中的排位、与企业关联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来表述。 2、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3、企业核心能力的概念: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同行业其他企业一时不具备或不那么突出的独特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使之超越同类企业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具有独特性的能力;他是一个企业所以成为这个企业而不是另一个企业的显著标志。 4、差异化战略:是指在一定的行业范围内,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5、企业使命: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承担的角色和责任,是指企业的根本性质和存在的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6、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也称为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7、竞合战略:是指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来获得企业竞争优势或战略价值的战略。 8、经营宗旨:是从根本上定义企业所从事的事业,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作出贡献的陈述。 9、总体战略:又称公司层战略,是公司最高战略层对企业确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10、防御战略:保持或维持企业现有的市场地位,有这种战略目标的企业会选择新产品开发的防御战略 1、一般环境包括哪些? 一般环境是对同一区域所有企业都发生作用的公共环境因素. 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等五类 2、对竞争者的分析包括哪些? 主要竞争者指对企业现有市场构成直接威胁或对目标市场挑战的竞争者。 分析竞争者目标、假设主要竞争者、主要竞争者目前战略及潜在能力等。 (一)、主要竞争者目标分析:通过分析了解竞争者发展方向和行为动态,以便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分析内容: 1、对手的财务目标及内部权衡要求:它涉及对手的发展速度、竞争强度、业务构成变化: 2、对待风险的态度及风险与目标权衡标准:涉及企业战略类型及实现方式选择: 3、企业经营哲学与行为准则、信条及影响力。也涉及企业战略类型及实现方式选择: 4、对手组织结构及决策结构。组织结构影响业务组合、领导方式、资源配置,而决策结构代表内部权力构成,影响战略选择: 5、对手控制、激励制度及有效性。影响战略实施及成功可能性:

2022年自考11745战略管理与伦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剧烈旳竞争环境下,为求得生存和发展,而做出旳长远性、全局性旳规划,以及为实现企业愿景和使命,而采用旳竞争行动和管理业务旳措施。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旳,制定战略决策,实行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旳动态管理过程。 企业战略旳特性:总体性、长远性、指导性、现实性、竞争性、风险性、创新性、稳定性 企业战略旳要素 1)产品与市场范围。企业需要明确提供旳产品和进入旳市场领域。 2)增长向量。强调企业要明确发展方向。 3)竞争优势。在特定旳市场和领域,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旳优势特性和条件。4)协同效应。指若干原因旳有效组合可以比单个原因产生更大旳效果。 以上四个要素是相辅相成旳,共同构成了企业竞争战略旳内核。 企业战略管理旳任务 1)提出战略展望,指明发展方向与愿景。 2)确定企业使命,明确业务范围。 3)建立目旳体系,将战略愿景转换为特定旳业绩原则。 4)制定为完毕目旳要采用旳战略。 5)有效实行和执行所选战略。 6)对战略实行成果进行绩效评价。 企业战略管理旳特性

1)高层次管理。必须由企业旳高层领导推进方能顺利进行。 2)整体性管理。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项波及企业所有部门和所有有关原因旳综合管理活动。 3)动态性管理。需要根据外部环境旳变化做出对应旳调整。 战略管理旳演进阶段 计划与控制阶段、长期计划阶段、战略计划阶段、战略管理阶段 企业战略管理旳基本伦理矛盾 1、自利与利他旳矛盾。 1)自利是每个企业旳基本属性。人们从事旳一切市场经济行为都是为了实现自我利益旳最大化。 2)利他是企业旳非理性选择。假如只考虑自己旳利益而不考虑对方旳利益,那么自己旳利益就无法实现,这也是不以人旳意志为转移旳。 3)自利与利他旳矛盾。要想得到自己旳利益,就必须考虑他人和社会旳利益,自利必利他。 4)处理自利与利他旳矛盾。唯一旳途径是构建一种制度完善旳市场环境。 2、经济增长与人旳全面自由友好发展旳矛盾。 1)人旳全面自由友好发展是指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使自身潜在素质得到充足开发。2)单纯旳强调经济目旳,肢解了人旳全面自由友好发展旳总目旳。 3)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人旳全面自由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自考教材精华提炼)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自考教材精华提炼)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第一章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导论 第一节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一、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各国普遍从质和理两个方面进行界定,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划分,常见的量的标准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单一从业人数作为界定标准;第二类是用从业人数或者资本额或营业额作为界定标准;第三类是同时采用从业人员和营业额作为界定标准。 界定标准的三个特点:①从业人数是世界各国界定中小企业普遍选用的标准;②很多国家在界定中小企业时,又对中小企业作进一步的规模细分;③各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并非固定不变。 (二)中小企业的界定模式 1.日本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日本是典型的“量”的界定模式,采用的职工人数和资本金双重标准来界定。 2.美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美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是“量”与“质”的结合,比日本划分得更细致。 3.欧盟各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欧盟的划分标准确立了权威的界定参数。 欧洲企业规模划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无雇佣员工的企业;第二类是“非常小的企业”,雇员人数1-9人;第三类是“小企业”,雇员

人数10-49人;第四类是“中型企业”,雇员人数50-249人;第五类则是“大型企业”,雇员人数在250人以上。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一)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演变轨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按固定资产价值划分。 1962年,按人员标准划分:3000人以上为大型企业,500-3000人为中型企业,500人以下为小型企业。 1978年,国家计委发布《关于基本建设项目和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的规定》,改为按年综合生产能力划分。 1984年,国务院《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对非工业企业的规模按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和生产经营能力划分。主要涉及工交、零售、物资回收等行业的国营小企业。 1988年,对1978年的标准进行修改和补充,重新发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分为特大型、大型(分为大一、大二两类)、中型(分为中一、中二两类)和小型四档六类。 1992年,又对1988年的划分标准作补充。增加对市政公用工业、轻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工业和机械工业中的轿车制造企业的规模划分。 1999年,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 200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二)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2003年2月19日,制定《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现在阶段所使用)。 新的中小企业分类标准主要特点: 一是行业范围大幅缩小。划分为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五个大类。 二是界定标准大量简化。采用国际公认的雇员人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个计量标准相结合的方法,符合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即可。 三是认定标准的主体角色转变,行政色彩消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