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其他沙门菌感染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其他沙门菌感染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其他沙门菌感染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其他沙门菌感染是由各种沙门菌引起的(Salmonellae)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通常被称为伤寒沙门菌。虽然它们也属于沙门菌,但由于传统习惯、伤寒、副伤寒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已被介绍为另一个主题。因此,其他沙门菌感染是指非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沙门菌病(non-typhoidalsalmonellosis)。该病的主要传染方法是吃被沙门菌污染的肉类食品、鸡蛋制品和乳制品。由于致病菌和身体反应的差异,其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可分为胃肠炎、伤寒、败血症和局部化脓性感染。此外,它还可以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和无症状感染。

其它沙门菌感染是如何引起的?简述如下:

自1885年起,沙门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Salmon和Smith自猪霍乱流行时分离出猪霍乱沙门菌以来,已发现2000多种血清型。根据其生化特性,可分为1、2、3a,3b,4,还有56个亚属。每个亚属按菌体抗原(O)与鞭毛抗原(H)结构特征分为各种血清型。对人体有致病性的沙门菌多为第一亚属,如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沙门菌副伤(Salmonellaparatyphi)、猪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cholerasuis)、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murium)、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enteritidis)、病牛沙门菌(Salmonel-labois-morbificans)和鸭沙门菌(Salmonellaanatis)等等。各种亚属沙门菌都有其生化特性。根据分离的沙门菌对各种盐和糖的利用和分解能力,以及被分离的沙门

菌0-1噬菌体的裂解可以识别沙门菌属于哪种亚属。

与人类和动物疾病有关的沙门菌主要属于沙门菌A~F几十中有几十种血清类型。有些只对人类有致病性的沙门菌,如伤寒沙门菌、副伤寒甲、丙沙门菌等;有些对动物和人类有致病性,如副伤寒乙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等;其他只是动物的病原体对人类没有致病性。沙门菌的致病性能力可能因不同的血清或相同的血清而有明显的差异。例如,鸭沙门菌通常引起隐性感染或胃肠炎,只有偶尔的菌血症;猪霍乱沙门菌通常引起败血症或局部化脓性感染,有时只导致胃肠炎或隐性感染;鼠伤寒沙门菌有时会引起菌血症或隐性感染,但通常会引起胃肠炎。

潜伏期的长度与感染沙门菌的数量、菌株的致病性和临床类型有关。食用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通常是8~48h胃肠炎症状的发生。如果感染的细菌量很大,可以是12h内发病;少量感染因病原体繁殖需要很长时间,潜伏期可以是48h败血症和伤寒潜伏期约为1~2周。

胃肠炎型

它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又称沙门菌食物中毒,约占沙门菌病70%,潜伏期为6~48h,最短2h,最长可达3天。急性疾病,一开始有恶心、呕吐,然后迅速出现腹绞痛和腹泻,一开始大多是腐烂的粪便,然后粪便往往是黄色的水样,每次更多,很少或没有粪便,偶尔是粘液或脓性粪便,粪便每天几到几十次。经常发烧,体温可达到38~40℃,它可以伴随着寒冷或寒冷的战斗。沙门菌性胃肠炎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少数患者不能发烧,只有腐烂的粪便,严重的可能是暴

发,伴有快速脱水,可能导致严重脱水休克和肾衰竭,甚至可能迅速死亡,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在早产儿和营养不良的婴儿。沙门菌性胃肠炎的症状大于治疗后2~3天内消失,偶尔病程可延长至2周,死亡率可超过1%,几乎所有的死亡病例都是婴儿、老年人和虚弱的病人。白细胞的数量大多在正常范围内,但有中性粒细胞核向左移动,几乎所有病例的血液培养都是阴性的。在急性期,几乎所有病例的粪便都可以培养和分离病原体,胃肠炎开始后2周左右50%患者大便培养仍有病原菌生长,这种常见的病原菌是鼠伤寒沙门菌。在我国,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约占所有沙门菌感染的比例20%,仅次于伤寒沙门菌感染;在美国,鼠伤沙门菌感染在沙门菌感染中排名第一。近年来,鼠伤沙门菌感染感染的报告数量有所增加。它是急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在沙门菌食物中毒中,鼠伤沙门菌排名第一30%二是猪霍乱沙门菌。鼠伤沙门菌食物中毒潜伏期短,多为2~24h,发病快,怕冷,发烧,体温一般为38~39℃,伴有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每天几次到几十次,起初是腐烂的大便,然后是黄色的水样,有少量的粘液,有些可以有脓、血、恶臭,儿童可出现高烧、惊厥、昏迷、脱水、循环衰竭、尿或无尿。

2.伤寒型

临床症状与轻度伤寒相似,但潜伏期较短,平均为3~10天,病

程较短,一般为1~2周,病情较轻。热放松热或热,也可出现表情冷漠,脉搏相对缓慢,偶尔发现玫瑰疹、腹泻、肠出血和肠穿孔,偶尔以胃肠炎为前驱,在典型胃肠炎症状后,血液白细胞减少,血液、粪

便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常引起伤寒沙门菌为猪霍乱沙门菌。

3.败血症

这种病例是散发性的,在儿童和慢性病患者中很常见。发病多为急性,但也可缓慢发病,有发热、寒战、出汗、胃肠道症状。热型为不规则、放松或间歇性热型,高热持续1~3周。如果有并发症,如化脓性病变,发烧可延长甚至数月;或反复急性发作,肝脾常肿大,偶尔出现黄疸、妄想和脑膜刺激征。大多数病例的白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内。血液培养有病原体生长,但大便培养常阴性。与伤寒的持续菌血症不同,病原体间歇性进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猪霍乱沙门菌。

4.局部化脓性感染

在过去或入院期间,患者有菌血症阶段。发热或退烧后,出现一个或多个局部化脓性病变,也可由轻度病例并发,或发病前无症状。化脓性病变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成为临床表现的主要表现。支气管肺炎、肺脓肿、胸膜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肾盂肾炎、关节炎、肋软骨脓肿、肋骨髓炎、脑膜炎等。此外,腮腺炎、睾丸炎、脾脓肿、腹膜腔脓肿、乳腺脓肿和皮下脓肿也有报道。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但大多数患者体温暂时升高,周围血液白细胞数量增加。在某些疾病中,如镰状细胞贫血,容易发生局部化脓性病变。化脓性病变易发生在现有病变的局部,如血肿、梗死、囊肿、新生物和动脉瘤。沙门菌性脑膜炎在婴儿中很常见,尤其是新生儿。临床表现与其他细菌性脑膜炎相似,但病程长,病死率高40%~60%。沙门菌性肺

炎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疾病的患者。肺脓肿可形成,病死率高,可达50%。沙门菌感染的四种临床表现类型往往不易明确划分,往往相互重叠,如胃肠炎可伴有或继发性细菌血症,败血症通常并发于局部化脓性病变,此外,沙门菌感染也可表现为急性泌尿生殖道感染。家禽、牲畜或野生动物可同时被各种沙门菌感染,肉类可在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相互污染,因此人类也可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沙门菌感染。

其他沙门菌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简介如下:

1、血象

外周血液白细胞的数量主要在正常范围内,也有增加或减少。当局部化脓性感染发生时,血液白细胞的数量增加;类似伤寒的人经常减少。

2、细菌培养

胃肠炎可以从呕吐物、粪便和可疑食物中培养和分离病原体。其中,鼠伤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病牛沙门菌和鸭沙门菌感染较为常见。

三、血清学检查

由患者的血清和已知的沙门菌菌种制成的菌体抗原或亚单位抗

原凝集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为了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特异性抗体,抗体效率一般在发病1~2周后出现较高。如果双重血清检查,第二次效率是4倍以上,则可明确诊断为本病。

4.分子生物学检测(PCR)

近年来,已有用DNA探针和PCR检测沙门菌DNA此外,初步显示PCR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其他沙门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如下:

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多喝水(清水、淡茶或淡盐水),饮食以流质为主。恶心呕吐明显的患者也可以短期禁食,恢复后逐渐改为普通饮食。

对症治疗

口服呕吐和腹痛明显者10%如果有必要,可以在皮下注射山东碱或阿托品。严重呕吐或腹泻频繁者,静脉滴注适量5%葡萄糖生理盐

水注射液。酸中毒时,静脉滴注应酌情进行5%碳酸氢钠注射液或11.2%乳酸钠注射液。因脱水严重而致休克者,应积极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积极作抗休克治疗。

3.病原体治疗

对于没有并发症的胃肠炎患者,一般认为没有必要使用抗菌药物。因为抗菌药物的应用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发热和腹泻,有时甚至会延长排便时间。这可能与肠道中使用的抗菌药物作用的正常细菌有关。然而,对于老年人、婴儿、营养不良、原有慢性病、肿瘤或严重疾病的患者,必须使用抗菌药物。常见的病原体是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在中国,它们大多对以下抗菌药物敏感,因此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一两种病原体治疗,也可以根据当地分

离或病原体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常用的有:

(1)喹诺酮类:诺氟沙星可用于成人0.4g/次,3次/d,口服氧氟沙星,成人,0.2g/次,3次/d,口服;环丙沙星,成人,0.25g/次,2

次/d,口服;培氟沙星也可以选择;(pe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和依诺沙星(enoxacin)等等。对于病情严重、呕吐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进行静脉滴注,疗程一般为5~7天。因为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喹诺酮类化合物会对幼年动物造成骨骼和关节损伤。因此,应强调,这种药物一般不应用于儿童和孕妇,以避免骨骼和关节损伤。

(2)磺胺甲唑/甲氧唑(复方磺胺甲硝唑):每片复方磺胺甲硝唑含磺胺甲硝唑(SMZ)0.4g,甲氧苄啶(TMP)0.08g。成人2片/次,2次/次d,口服,疗程一般为5~7天。

(3)氨萘西林及其衍生物:氨萘西林,成人4~6g/d,静脉滴注;或沙拉西林,成人4~8g/d,静脉滴注;或阿莫西林,成人,0.5g/次,4次/d,口服。疗程一般为5~7天。若患者肝功能损伤较明显,则不宜使用阿莫西林,否则会加重肝功能损伤,甚至出现黄疸。

(4)氨基糖苷:庆大霉素(gentamycin),成人8万~24万U/d,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或阿米卡星,成人,0.4~0.8g/d,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

(5)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成人2~4g/d,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或头孢曲松,成人2~4g/d,静脉注射或静脉注射;或头孢噻啶,成人2~6g/d,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或头孢他啶,成人2~6g/d,静

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疗程一般为5~7天。

鼠伤寒沙门菌可引起骨髓炎、脑膜炎等多种肠外感染。部分患者可出现肠外局灶性感染,如关节炎、骨髓炎、脑膜炎、肾盂肾炎等。病变部位感染为化脓性炎症,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肿形成。老年人和弱者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严重呕吐和腹泻可导致严重脱水。当炎症累及结肠下段时,可能会感到紧急和严重。

如何预防其他沙门菌感染?简述如下:

1、注重食品卫生,加强肉类、蛋类食品管理,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2.加强群众饮食卫生教育,加强厨师、食堂、餐厅管理人员卫生教育,提高卫生知识。

3.不要吃生病的牲畜和家禽的肉和内脏。所有肉、动物的内脏和鸡蛋必须在食用前完全煮熟。

4.做好食堂和餐厅的卫生工作。所有炊具和餐具必须经常清洗和消毒。生熟食品应分开容器,制作时应分刀分板。

5.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遵守牲畜屠宰过程的卫生操作,避免肠道细菌污染肉类,对肉类进行卫生检查,合格者可供市场销售。动物死亡时,禁止屠宰、销售和食用。屠宰场、肉类市场、肉类和蛋乳制品的加工、运输和储存应注意清洁和消毒。灭鼠、苍蝇、蟑螂等,防止食物被病原体污染。

6、注意水源保护,加强饮用水管理和消毒。饲养的牲畜和家禽应注意避免沙门菌感染。饲养场所应符合卫生要求,饲料不受沙门菌

污染。努力快速运输,避免疲劳,减少相互感染的机会。

7、屠宰场应注意清洁,避免动物长期集中在屠宰场,防止感染在动物中蔓延。沙门菌应防止患者或慢性细菌分布在人群中。

8.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恢复期带菌者或慢性带菌者不得从事食品处理,并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慢性带菌者可以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终止带菌状态。

9、主动免疫预防用的口服活菌苗,现正在研制,已进行了动物试验,初步认为是安全、有效的。将来能否用于人类的沙门菌感染预防,则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其他沙门菌感染患者可以多吃流质食物和清淡食物,如粥、米粥、绿色蔬菜;通常多喝水或果汁,也可以做一些瘦肉粥、鱼粥等。所有的肉、动物的内脏和鸡蛋都必须在食用前完全煮熟。做好食堂、餐厅的卫生工作,所有的炊具、餐具必须经常清洗、消毒,生熟食品应分开容器,制作刀、板。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在各种动物以及人类当中分布广泛。其中有些菌株可导致猪病。 这种细菌主要在生长猪以及有些母猪的肠道内繁殖。感染猪只可连续数周甚至数月从粪便中排出病原,而不表现任何症状。在屠宰的时候,猪只肠道中的沙门氏菌可能污染胴体,导致人类食物中毒,对公共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霍乱沙门氏菌S. choleraesuis和德比沙门氏菌S. derby对猪具有宿主适应性,感染母猪可携带病原很长时间。其中霍乱沙门氏菌有时会引发母猪的临床症状(体温升高、抑郁、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和腹泻),但很少引起人类的疾病。然而猪当中最常见的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这种沙门氏菌有时会导致仔猪腹泻,更是导致人类食物中毒的一种主要原因。该沙门氏菌的有些毒株具有多种抗药性。如果确诊猪群中感染了这种病原,就应采取必要卫生措施,以防工作人员被感染。猪体内还常会检到一些以其它动物为宿主的沙门氏菌,但这些细菌不会导致发病。 发病与否与病原剂量有关,病原数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会引发临床症状。 需要注意,鼠伤寒沙门氏菌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这种病菌常可在猪身上检出。任何日龄猪只均可感染沙门氏菌病,8周龄以上生长猪更常见。典型的、严重的沙门氏菌病通常发生在12~14周龄阶段。 症状 断奶猪与生长猪 ?霍乱沙门氏菌会导致急性败血病和肺炎,表现发烧、厌食、呼吸困难、抑郁、咳嗽和生长缓慢等病症。 ?肢体末端(鼻、蹄、尾等部位)皮肤变蓝。 ?下痢恶臭,有时带血。这是个常见的典型症状。 ?肝脏受损时会表现黄疸,关节受损时会表现跛行。 ?患脑膜炎后会表现神经症状。 ?若不治疗,死亡率会上升。 ?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造成腹泻。 仔猪 ?仔猪通常可从初乳当中获得母源免疫,少见发病。 母猪 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和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导致下列症状: ?体温升高。 ?精神抑郁。 ?食欲减退。 ?耳部、鼻吻部及尾部充血(皮肤变红)。 ?肺炎。 ?咳嗽。

其他沙门菌感染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其他沙门菌感染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其他沙门菌感染是由各种沙门菌引起的(Salmonellae)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通常被称为伤寒沙门菌。虽然它们也属于沙门菌,但由于传统习惯、伤寒、副伤寒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已被介绍为另一个主题。因此,其他沙门菌感染是指非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沙门菌病(non-typhoidalsalmonellosis)。该病的主要传染方法是吃被沙门菌污染的肉类食品、鸡蛋制品和乳制品。由于致病菌和身体反应的差异,其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可分为胃肠炎、伤寒、败血症和局部化脓性感染。此外,它还可以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和无症状感染。 其它沙门菌感染是如何引起的?简述如下: 自1885年起,沙门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Salmon和Smith自猪霍乱流行时分离出猪霍乱沙门菌以来,已发现2000多种血清型。根据其生化特性,可分为1、2、3a,3b,4,还有56个亚属。每个亚属按菌体抗原(O)与鞭毛抗原(H)结构特征分为各种血清型。对人体有致病性的沙门菌多为第一亚属,如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沙门菌副伤(Salmonellaparatyphi)、猪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cholerasuis)、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murium)、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enteritidis)、病牛沙门菌(Salmonel-labois-morbificans)和鸭沙门菌(Salmonellaanatis)等等。各种亚属沙门菌都有其生化特性。根据分离的沙门菌对各种盐和糖的利用和分解能力,以及被分离的沙门

养殖厂中常见的细菌感染及防范方法

养殖厂中常见的细菌感染及防范方法 细菌感染是养殖厂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对养殖业的健康和发展产生了严 重影响。不仅会导致动物的生长受限,还可能造成大规模的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将介绍养殖厂中常见的细菌感染,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方法。 一、肠道细菌感染 1. 主要病因:肠道细菌感染常由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细菌引起。 2. 症状表现:感染动物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 3. 防范方法: (1)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残饲料。 (2)合理安排饲料,避免过度喂养。 (3)加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给予适当的疫苗接种。 (4)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细菌繁殖,但应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 二、皮肤细菌感染 1. 主要病因:常见的皮肤细菌感染包括葡萄球菌感染和链球菌感染。 2. 症状表现:感染动物常出现皮肤红肿、溃烂、疼痛等症状。 3. 防范方法: (1)注意养殖场的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 (2)避免动物相互踩踏和擦磨,减少外伤。 (3)定期巡视动物的皮肤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病例。

(4)在感染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抗菌药物来治疗和预防。 三、呼吸道细菌感染 1. 主要病因:呼吸道细菌感染常由干酪样菌、副流感病毒等引发。 2. 症状表现:感染动物常表现为咳嗽、喘息、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3. 防范方法: (1)改善养殖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 (2)减少动物之间的接触传播,避免交叉感染。 (3)加强养殖动物的体质,提高抵抗力。 (4)如果发现感染病例,应立即隔离并给予相应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四、泌尿道细菌感染 1. 主要病因:泌尿道细菌感染常由尿道感染、肾盂感染等引起。 2. 症状表现:感染动物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状。 3. 防范方法: (1)提供清洁的饮用水,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2)加强养殖动物的日常护理,定期清洁泌尿器官。 (3)避免过度喂养浓烈的饲料,减少尿路负担。 (4)如果发现感染病例,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 细菌感染对养殖厂的健康和经济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威胁,防范工作必不可少。通过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加强动物的免疫力、及时控制感染病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同时,合理用药和定期的皮肤、肠道、泌尿道

沙门菌属

沙门菌属 沙门菌属是怎样一类细菌,可引起人类疾病的有哪些? 沙门菌属(Salmonella)是一大群形态、生化性状及抗原构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沙门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多数细菌有周身鞭毛和菌毛,有动力。在普通培养基上呈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无色半透明。不分解乳糖、蔗糖和水杨酸,能分解葡萄糖和甘露醇。吲哚、尿素分解试验及V-P试验均为阴性。 沙门氏菌能在简单的培养基上生长,含有煌绿或亚硒酸盐的培养基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而起增菌作用。沙门氏菌生长的最佳温度为35℃~37℃,最佳pH值为6.5~7.5。 本属细菌抵抗力不强,60℃30分钟、5%石炭酸溶液及70%酒精5分钟均可将其杀死。在水中能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冰中能生存3个月。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 其抗原结构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其抗原可分为菌体抗原(O抗原)、鞭毛抗原(H抗原)和表面抗原(Vi抗原)三种。该类菌,按菌体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为A、B、C、D、E、F、G、H、I等血清群,再按鞭毛抗原的不同而鉴别组内的各血清型。目前,已知沙门氏菌共有2000多种血清型,在我国已发现有161个血清型,但从人类和动物经常分离出的血清型却只有40~50种,其中仅有10种是主要血清型。与人类有关的血清型主要隶属于A~E组,即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鸭沙门氏菌、新港沙门氏菌等,仅少数几种对人致病,其中以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及猪霍乱沙门菌为最常见。 沙门氏菌是怎样感染人体的? 因沙门氏菌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故摄入污染了沙门氏菌的食物或饮料是唯一的感染方式。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有广泛的宿主,少数沙门氏菌对宿主有选择性,绝大多数对人和动物均适应,可寄居在哺乳类、爬行类、鸟类、昆虫及人的胃肠道中,种类繁多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在1%~20%以上。故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有污染的机会。如家禽、家畜屠宰时的卫生条件差,肠腔的沙门氏菌就可污染肉类。此外,肉类等也可在贮藏、市场出售、厨房加工等过程中通过各种用具或直接互相污染,其中在零售市场购买的生肉有1%~58%污染了沙门菌。蛋类或蛋制品的污染来源,可以是禽类卵巢或输尿管,也可以由粪便、肥料、泥土中的沙门氏菌穿过完整蛋壳进入蛋内。一般在许多由蛋混合制成的蛋粉或其他制品中,感染率相当高;乳类及其制品如冰淇淋、袋装熟食等也会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以上各种动物源性食物是引起沙门氏菌感染的最常见媒介物。以动物脏器为原料的某些生物制剂,如酶、激素、胆盐、食用染料等偶尔也会引起感染。发展中国家常常有水源污染造成的暴发流行,污水灌溉、生熟不分是散发或家庭集团内流行最常见的原因。人与人的直接传播常以护理人员的手、医疗器械为媒介,为医院内感染或幼托机构中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沙门氏菌是如何使人得病的? 沙门氏菌经口进入人体,其后果与机体抵抗力、吞噬细菌的数量、血清型及其侵袭力有关。 正常情况下,胃内酸度及饮食潴留时间、肠蠕动、覆盖粘膜上皮细胞的肠粘液与正常的肠道菌群等,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屏障功能。例如,肠粘膜所含糖蛋白、糖脂可阻止沙门氏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一类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肠道传染病、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性肠道传染病等。本文将详细介绍肠道传染病的病因、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一、病因 (一)病毒性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肠道传染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者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或食物而感染。此外,病毒性肠道传染病还可由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二)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沙门菌、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等。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摄入污染食物或水源引起感染。此外,细菌性肠道传染病还可通过近距离接触感染者而传播。 (三)寄生虫性肠道传染病 寄生虫性肠道传染病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蛔虫、十二指肠钩虫、血吸虫等。这些病原体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感染人体。此外,虫卵还可通过土壤污染而引起感染。 二、症状 各种肠道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症状相似,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等。腹泻常伴有腹部胀气、腹胀、腹痛、大

便次数增多等症状。严重的肠道传染病还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危重症状。 三、预防措施 肠道传染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 用肥皂洗手等。 (二)饮食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要尽量 避免食用生鲜食品,保证食品的加热处理,避免进食不洁食物。 (三)切不可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尽量选择煮沸的水源。 (四)居住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对食具、瓶罐等 进行清洗消毒。 (五)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如 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四、治疗方法 对于轻型肠道传染病患者,通常可通过休息、饮食调理 和补充水分来缓解症状。但对于严重感染或体质较弱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或抗寄生虫药物来治疗。 同时,患者应该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的食物,加强身体抵抗力。此外,患者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等。 总之,肠道传染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预防仍然是关键。只有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改善生活环境,才能有效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及早发现和治疗肠道传染病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是由各种沙门菌(Salmonellae)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常统称为伤寒沙门菌虽然亦属于沙门菌属,但由于传统习惯及伤寒、副伤寒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故已作另题介绍因此,沙门菌感染是指由非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沙门菌病(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本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通过进食被沙门菌污染的肉类食品蛋制品和乳制品等而引起发病。由于致病菌及机体反应性的差异,其临床表现较复杂,可分为胃肠炎型、伤寒型、败血症型和局部化脓感染型。此外,还可表现为泌尿系感染和无症状感染等。 目录 其他沙门菌感染 1.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受感染的家禽、家畜如鸡火鸡、鸭、猪、牛和羊等。其次是感染的鼠类及其他野生动物。其感染率为1%~40%或更多。人类带菌者亦可作为传染源。这些带菌者绝大部分是暂时性无症状感染和轻型病例可随大便长期排菌暂时性无症状感染较常见于职业上与沙门菌接触的人,如屠宰工人或食物加工者。无症状的沙门菌带菌者,有时排菌量可以很多,当其职业是处理肉类等食品时,可以是个重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食物传播:是人类沙门菌感染的主要途径常表现为食物中毒。 ①肉类等被污染:家禽、家畜等于被屠宰时卫生条件差,屠宰时将肠腔内的沙门菌污染肉类。患病动物于生前发生菌血症,被屠宰、出售时可使肉类染菌此外肉类等食品亦可在加工、储藏、销售、厨房等通过各种用具或直接互相污染。在零售市场购买的肉类有1%~58%污染了沙门菌即使采用了现代化输送系统的卫生屠宰方法,在出售前去毛去内脏猪的表皮沙门菌感染率仍可达55%。 ②蛋类或蛋制品被污染:污染的来源可能是母鸡的卵巢或输卵管被感染沙门菌得以进入蛋内也可能由粪便、饲料、泥土中的沙门菌穿过完整蛋壳的气孔或通过微细的蛋壳上裂缝而进入蛋内个别的鸡蛋感染率不高,但由许多蛋混合制成的蛋粉或其他制品则感染率相当高。含菌蛋粉等制品若于食用前未经有效的消毒处理,可引起沙门菌感染。据Mishu等报道,从1985年至1991年,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细菌

细菌性食物中毒 夏季到来,天气炎热,人们更愿意选择一些凉拌菜、冷面、凉皮、粉皮、凉粉等制品作为食物,自然会少了加热这个杀菌过程,所以就会引发一些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全年皆可发病,但在夏秋季高发,5-10月较多。这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密切相关,也与机体的防御功能降低,易感性增高有关。 一、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致病菌有如下: 1、沙门菌属:是一种普遍存在且耐寒的细菌,可以在干燥环境中存活数周,在水中存活数月。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人可通过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肉蛋奶及其制品而感染。沙门氏菌感染具有隐蔽性,由于它不分解蛋白质,被其污染后的食物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变化。感染的病人会出现以恶心、呕吐、腹泻、腹泻(黄绿色水样便、有时为脓血或者黏液便)为主的临床表现。潜伏期12-48 时,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比如孕妇)感染症状较重、会出现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等严重的并发症。不耐热,55℃1小时或者60℃10-20分钟及被灭活。 2、副溶血性弧菌:这种细菌存在于海水、海产品等。生命力顽强,能在抹布和砧板上生存1个月以上。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已成为我国食源性致病菌的榜首,发病高峰期是夏秋季。主要表现是急性胃肠炎,如剧烈腹痛、脐部阵发性绞痛等等,腹泻。病程常为2-3天,恢复较快。主要病因,就是未经烧熟煮透的海产品或者被该菌污染的即食食品。不耐热,56℃5-10分钟或者90℃ 1 分钟,或用含1%醋酸的食醋处理5分钟,均可将其消灭。 3、变形杆菌: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特别是熟肉以及内脏的熟制品。其常于其他腐败菌同时污染生食品,使生食品发生感官上的改变,但熟制品被变形杆菌污染后通常无感官形状的变化,极易被忽视而引起中毒。感染后病人多出现恶心呕吐发冷发热头晕乏力、脐周边阵发性剧烈绞痛,腹泻物为水样便,常伴有粘液、恶臭,一日多次。变形杆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55℃持续 1小时即可被消

猪沙门氏菌病的病因 猪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沙门氏菌病的病因猪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养猪技术 猪沙门氏菌病也叫做仔猪副伤寒,是一种条件性传染病,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以败血症,慢性者以坏死性肠炎,有时以卡他性或于酪性肺炎为特征。急性型出现败血症变化,慢性型出现肺炎及大肠坏死性炎。主要是2~4月龄断奶仔猪非常容易发生,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种因素都能够引起发病,如气候骤变、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良等,必须加以防控。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沙门氏菌病的病因猪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1、流行病学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2-4月龄的仔猪比较容易发生,成年猪较少会出现发病,而哺乳仔猪通常不会发生该病,也不会感染病菌,这可能是由于其通过吮乳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而导致。该病的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尤其是猪霍乱沙门氏菌主要是经由猪来进行传播,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非常多的传染来源,普遍认为生存在猪场中的啮齿类动物老鼠能够传播该病。病猪和带菌猪能够经由粪便排出病原菌,导致环境、水源及饲料发生污染,进而通过消化道导致其他健康猪发生感染。尤其是鼠伤寒沙门氏菌,能够在猪淋巴组织、消化道以及胆囊内潜藏,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菌就会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内源性感染。2、临床症状急性型。主要是断乳后的仔猪容易发生,表现出败血症,往往突然发生死亡。如果仔细观察,可发现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超过41℃。病程持续稍长时,会表现出呼吸困难、腹泻以及腹痛的症

状,且耳根、腹下和胸前出现紫斑,大部分发生死亡。病程一般可持续1-4天不等。亚急性或者慢性型。这是该病的常见类型,感染后具有较轻的症状。病猪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精神萎靡,体质渐进性消瘦,生长发育停滞,贫血。长时间发生腹泻,排出黄绿色或者灰白色水样粪便,散发恶臭味,并含有大量的纤维状分泌物或者坏死组织碎片。后躯被灰褐色粪便粘污,被毛粗乱,皮肤出现痂状湿疹。病程一般持续数星期,腹泻时发时停,最终发生死亡或者变成僵猪[养 殖:https://www.doczj.com/doc/1c19318999.html,/]。3、实验室诊断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猪的肝脏、脾脏组织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细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肝脏、脾脏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接种,放在37℃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结果发现,在普通营琼脂平板上虽然能够长出细菌,但长势较差;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长出较多细小的圆形菌落,呈无色透明状,表面光滑。挑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以穿刺的形式在三糖铁琼脂斜面上接种,放在37℃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发现培养基斜面变成红色,而底部呈黄色。4、防控措施免疫接种。目前,防治猪沙门氏菌病的疫苗种类较多,如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多价副伤寒死菌苗和单价灭活苗等。一般来说,最好使用当地或者本群分离得到的菌株制成的单价灭活疫苗,具有最好的免疫效果,而一般的单价灭活苗和多价灭活疫苗具有较差的效果。对于容易发生该病的地区,仔猪可在15 - 20日龄进行首免,经过3-4星期再进行1次免疫。对于大于1月龄的哺乳或者断奶仔猪,可选择使用仔猪副伤寒

鸡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鸡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王岩 来源:《家禽科学》2022年第03期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2)03-0019-03 鸡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的一种或几种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包括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伤寒,以鼠伤寒沙门氏杆菌为主的多种沙门氏杆菌引起的禽副伤寒。其中鸡白痢最为常见,危害也最大。沙门氏菌属有2 000多种血清型,在我国就发现200多个血清型,许多血清型可使人感染后发生食物中毒和败血症,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自然界中鸡是沙门氏菌的最大宿主,而人食用患病鸡的肉和蛋类后,会引起沙门氏菌的感染与食物中毒[1]。近些年来由于抗菌素的广泛应用,使得该类细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因而备受重视。 1 流行病学 沙门氏菌病对各品种的鸡都易感,初生3周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发病率与死亡率也最高,以后随着日龄增长而逐渐减少。雏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当育雏拥挤、饲舍环境污秽潮湿、通风不良、温度不适宜以及成鸡感染内寄生虫和病毒病时,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雏鸡群感染后往往呈地方流行性。鸡沙门氏菌病通常通过带菌母鸡产出带菌蛋进行垂直传播,此外也可水平传播。有的健康蛋的蛋壳受到污染而感染,感染蛋在孵化时产生死胚、病雏或弱雏。病雏排出的含有大量病菌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饲料和饮水、孵化和育雏设备以及饲养场地,健康鸡接触后可经眼结膜、消化道与呼吸道感染。 2 临床症状 2.1 鸡白痢 鸡白痢主要危害2~3周龄的雏鸡,发病率在20%~40%,雏鸡出生之后抵抗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沙门氏菌的侵袭而表现出腹泻症状[2]。感染的雏鸡出壳后,经过4~5 d潜伏期后开始出现症状,一周左右雏鸡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2~3周龄达最高峰。大多数病雏表现精神萎靡、闭眼、缩颈、翅尾下垂、聚团挤在一起,不食,排白色糊状粪便,肛门周围的绒毛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与绒毛干结一起而封住肛门,影响排粪,故病雏排便时常发出叫声,终因呼吸困难和衰弱死亡。20日龄以上的雏鸡病程较长,很少死亡,有的病雏关节肿大、跛行或蹲伏地上,有的病雏出现眼盲。成年鸡感染一般无明显症状,母鸡产蛋量减少或停止。有的感染鸡可发生卵黄性腹膜炎,使腹膜增厚而呈“垂腹”现象。 2.2 鸡伤寒

抗生素在沙门菌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抗生素在沙门菌感染中的应用指南抗生素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地治疗多种疾病。然而,在沙门菌感染这种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病情中,抗生素的应用 尤为关键。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抗生素在沙门菌感染中的应用指南, 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处理这一疾病。 1. 了解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是一种能够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道感染的细菌,可通过食物、水源以及人际接触等途径传播。其症状包括腹泻、发热、呕吐以及腹 痛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中毒性休克和死亡。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是 评估使用抗生素的重要基础。 2. 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对于感染的患者,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可以确诊是否为沙门菌 感染。常用的方法包括培养、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在选 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之前,确保病原菌的种类和抗药性情况非常 重要。 3.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在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时,应借助药敏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方法,针对不同的沙门菌株选择最合适的药物。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 以下几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沙门菌感染的治疗中:

(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等,对多种沙门菌菌株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剂量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2) 磺胺类抗生素:例如复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注射液等,对部分沙门菌株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于耐药性较强的菌株,其疗效有限。 (3)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对许多沙门菌株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然而,长期或不恰当的使用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增加。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等,对某些沙门菌株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应注意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及肝功能的监测。 4.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治疗沙门菌感染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方面: (1)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抗生素,包括用药剂量、使用频次和疗程等。 (2) 注意用药时间:在规定使用时间内坚持用药,即使症状缓解也不要过早停止治疗,以避免病情反复。 (3) 防范耐药性:避免乱用、滥用抗生素,遵循正确的抗生素使用原则,以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产生。

沙门氏菌感染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沙门氏菌感染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拥有广泛的宿主。少数沙门氏菌对宿主有选择性,绝大多数适合人和动物。它们可以生活在哺乳、爬行、鸟类、昆虫和人类胃肠道。各种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1%~20%以上。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可引起胃肠炎、伤寒、败血症、肠外灶性感染等多种症状,统称沙门氏菌感染(即沙门氏菌病)。这种疾病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生,但在不久的将来,年轻人(尤其是1岁左右)、老年人、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服用过抗菌药物的人更容易感染。致病菌常见于肠炎、鼠伤寒、猪霍乱、鸭和新港沙门氏菌。药物实际上更适合衣服。 摄入污染沙门氏菌的食物或饮料是感染沙门氏菌的唯一途径,因为沙门氏菌病通过粪口传播。 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拥有广泛的宿主。少数沙门氏菌对宿主有选择性,绝大多数适合人和动物。它们可以生活在哺乳、爬行、鸟类、昆虫和人类胃肠道。各种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1%~20%以上。故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有污染的机会。如家禽、家畜屠宰时的卫生条件差,肠腔的沙门氏菌就可污染肉类。此外,肉类等也可在贮藏、市场出售、厨房加工等过程中通过各种用具或直接互相污染,其中在零售市场购买的生肉有1%~58%污染沙门菌。鸡蛋或鸡蛋产品的污染来源可以是家禽卵巢或输尿管,也可以是粪便、肥料和土壤中的沙门氏菌通过完整

的蛋壳进入鸡蛋。一般来说,在许多由鸡蛋混合而成的蛋粉或其他产品中,感染率相当高;乳制品及其产品,如冰淇淋和袋装熟食,也会被沙门氏菌污染。以上动物源性食品是沙门氏菌感染最常见的媒介。一些以动物器官为原料的生物制剂,酶、激素、胆汁盐、食用染料等偶尔也会引起感染。发展中国家经常因水污染而爆发,污水灌溉和生熟是散发或家庭集团流行的最常见原因。人的直接传播往往以护理人员的手和医疗设备为媒介,这是医院感染或幼儿园爆发的主要原因。 沙门氏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分为肠炎、伤寒、败血症和局部化脓性感染。 1、肠炎型(食物中毒) 它是沙门氏菌感染最常见的形式,潜伏期一般为8~24小时。急性疾病,常伴有感冒、发烧,但热量一般不是很高,同时出现腹绞痛、胀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然后腹泻,每天几次到十次或更多,如水样、深黄色或绿色,有些有恶臭。粪便经常混合未消化的食物和少量的粘液,偶尔有脓液和血液,当炎症蔓延到结肠的下部时,可能有紧急和严重。大多数病程为2~4天,有时持续时间较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主要是腹泻、高烧、脓、血;成人高烧少、热短、腹痛、紧急重、儿童高烧长、呕吐脱水。 偶尔出现霍乱暴发性胃肠炎,患者呕吐和腹泻严重,早期体温升高,立即下降,脉搏弱、速度快,可出现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肌肉痉挛、尿少或尿闭,如抢救不及时,可在短期内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

下面几种腹泻不该用抗生素

下面几种腹泻不该用抗生素 引言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量增多,大便稀水状或半稀水状的 症状。腹泻是常见的病症,很多人在患有腹泻时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 来治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腹泻都适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本文将介 绍下面几种腹泻疾病,不适合使用抗生素的原因。 1.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包括诸如轮状病毒、诺如 病毒、阿德诺病毒等。这些病毒引起的腹泻通常是自限性的,而且抗 生素对病毒性腹泻无效。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性腹泻可能会增加药物 的不良反应,并且还会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2. 细菌性腹泻中的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沙门 菌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轻型的沙门菌感染通常可以自行缓解,只需给予充分的水分和休息即可。抗生素对于轻型的沙门菌感染并不 会加速康复,而且可能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只有在重型沙门菌 感染或存在并发症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并且应该根据细 菌的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 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 食物中毒是指通过食物摄入有毒物质而引起的腹泻。常见的食物 中毒包括沙门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以及霉菌毒素、鱼类中毒等。 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通常性质较轻,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充分的水分 摄入和休息来康复。抗生素对于食物中毒引起的腹泻并没有疗效,且 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4. 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腹泻 血吸虫感染是一种由寄生虫血吸虫引起的疾病,它通常通过进食 感染了血吸虫卵的感染水源而传播。血吸虫感染的腹泻通常是慢性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抗生素对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腹泻 并没有疗效,而且可能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5. 过敏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是一种由食物过敏或病因不明的过敏反应引起的腹泻。抗生素对过敏性腹泻没有疗效,并且可能会引起药物过敏反应。过敏 性腹泻的治疗主要是避免过敏原,以及使用抗过敏药物来缓解症状。 结论 对于上述几种腹泻疾病,不应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因为抗生素对 这些疾病并没有疗效,反而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展。在 面对腹泻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避免滥用抗 生素。合理的饮食、充足的水分摄入和充分的休息常常可以帮助患者 缓解腹泻症状,并加速康复。如果腹泻症状持续时间长、严重度高或 伴有其他并发症,应尽早就医,以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细菌性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其病原菌通过接触、飞沫、空气、水源等途径传播给人体,导致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细菌性传染病在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对个体和社会健康产生了重要 影响。本文将就几种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进行探讨,包括霍乱、沙门 菌感染、结核病和疟疾,旨在提高公众对细菌性传染病的认知,加强 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霍乱 霍乱是一种食物或水源污染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由霍乱弧菌引起。该病菌主要通过饮用被霍乱病人粪便污染的水源或食用未经煮沸的受 到污染的食物而传播。潜伏期短,通常为数小时至三天,患者主要表 现为急性腹泻,并伴随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为了预防霍乱疫情的爆发,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保持 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食前便后。其次,加强饮用水的 消毒工作,确保饮用水清洁无害。此外,食品的烹饪过程要达到适当 的温度,确保食物不受污染。 二、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表现为急性肠胃炎症。该病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及其它媒介传播给人体,特别是食用 未煮熟的禽肉、蛋类及其制品,容易引发中毒。

为减少沙门菌感染的发生,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及处理食物前后洗手。食材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购买食 品时要选择正规餐具,确保食物正常储存,不吃过期变质的食品。此外,煮食时要注意煮沸水源和彻底煮熟食物,杜绝生食。 三、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呼吸系统, 但也可影响到其他器官。结核病通常通过空气传播,当病人咳嗽、打 喷嚏或说话时,将病原体释放到空气中,他人吸入这些空气中的细菌,就有可能感染结核病。 为了防止结核病的传播,我们需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与意识。以公共场所、学校、医院等为重点,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为人 们提供良好的通风空间,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对于结核病患者,及 时诊断、隔离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疟疾 疟疾是由感染疟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感染疟 原虫的蚊子在叮咬人体后,将疟原虫注入人体内,导致感染。临床表 现为周期性的高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为了预防疟疾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防蚊措施。保持环境清洁,减 少蚊子滋生的场所,使用安全有效的防蚊剂。在疟疾高发区,可以鼓 励人们佩戴蚊帐,通过蚊帐有效地避免受蚊子叮咬,减少感染的风险。

新兴传染病的病因及防治策略

新兴传染病的病因及防治策略 一、病因概述 新兴传染病是指近几十年来不断出现的全球性感染性疾病,具有快速传播和高 致死率的特点。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以及全球化等。了解新兴传染病的病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防治策略。 二、自然因素 1. 动物源性传染:许多新兴传染病最初都来自动物,例如SARS (严重急性呼 吸综合征)和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就是由冠状病毒从野生动物传至人类。当人 们与受感染的动物接触时,易导致交叉感染。 2. 病原体突变:基因突变使得一些微生物逃避或抵抗控制措施,成为新兴传染病。流感、登革热等就是由于流行性病原体不断变异而产生不同亚型或血清型。 3. 生态失衡:环境变化会扰乱生态平衡,引发一些潜伏在野生动植物中的病原体,导致疾病的爆发。例如,丛林野火可能驱使蝙蝠等野生动物逃离自然栖息地,与人类接触增加,从而传播病毒。 三、人类活动因素 1. 城市化和人口迁移:大规模城市化和人口流动促进了新兴传染病的快速传播。人口密集地区易形成感染性传播链条,如鼠疫、艾滋病等。 2. 粮食安全和食品供应:农业现代化、跨国贸易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因素 导致食品链中出现问题,使食物污染成为新兴传染病的重要原因。食源性肺道沙 门菌感染和肉毒杆菌中毒就属于这类感染。 3. 医务工作者交叉感染:医务工作者对患者或患有特定感染的环境进行常规操 作时容易被感染。医院内新兴耐药菌感染日益频发,需要加强医院感控管理。

四、全球化因素 1. 交通加速:随着全球旅行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疫情传播的速度大大增加。全球空中交通使得SARS和埃博拉等病毒跨越国界迅速传播。 2. 全球贸易:国际间的贸易促进了人员流动以及物品流通。新兴传染病可能通过受污染产品而跨境传播,例如2019年的新冠疫情就与野生动物市场有关。 五、防治策略 1.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预防和控制新兴传染病的认识,推广常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和咳嗽礼仪。 2. 加强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响应并控制疾病爆发。各国政府应当在医院、机场、边境口岸等地设立检测点,确保发现患者能够迅速接受隔离和诊治。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新兴传染病是全球性挑战,国际间应加强合作与信息交流。通过共同分享数据、资源和经验,在预防控制新兴传染病方面形成协作合力。 4. 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院感控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于新兴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此外,鼓励科学家开展相关药物及疫苗的研发工作,为客观有效的防治奠定基础。 5.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减少人类的入侵以避免可能的动物源性传染。 六、结语 新兴传染病具有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潜力。了解其发生原因是制定有效防治策略的前提。从自然因素到人类活动再到全球化因素,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入手来降低新兴传染病带来的风险,并不断完善预防和控制机制。只有加强国际合作、

羊沙门氏菌病

羊沙门氏菌病 羊沙门菌病包括羊流产和羔羊副伤寒两种病。羊流产的病原体主要是羊流产沙门菌;羔羊副伤寒的病原体以都柏林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发病的羔羊症状以急性败血症和下痢为主。 沙门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土壤和粪便中能存活几个月,但不耐热,一般消毒药都能迅速将其杀死。 1.诊断要点 【流行特点】沙门菌病可发生于所有品种和任何年龄的羊,无季节性,传染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交配和其他途径也能感染。各种不良因素均能促进该病的发生。【临床症状】潜伏期长短不一,与动物的年龄、侵入途径和刺激因素有关。 ①羔羊副伤寒(下痢型):多见于15-30日龄的羔羊,体温升高至40~41℃,食欲减退,腹泻,排黏性带血的稀粪,有恶臭。精神委顿,虚弱,低头,拱背,继而倒地,经过1-5d死亡(图1,图2)。发病率约30%,病死率约25%。 图1 羊沙门菌病(1)病羊食欲减退,精神委顿,身体消廋 ②羊流产:流产多见于妊娠的最后2个月,病羊体温升高至40~41℃,厌食,精神抑郁,部分羊有腹泻症状(图3)。病羊产下的活羔,表现衰弱,委顿,卧地,并有腹泻,往往于1-7d死亡。病母羊也可在产后或无流产的情况下死亡。羊群爆发1次,一般持续10-15d。 【剖检变化】下痢型病羔羊身体消瘦,真胃和小肠黏膜充血,肠道内容物稀薄如水,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充血,肾脏皮质部与心外膜有出血点。 感染的母羊发生流产。流产、死亡的胎儿或出生后1周死亡的羔羊,表现败血症病变,组织水肿,充血,脾脏肿胀。母羊胎盘水肿、出血。

图2 羊沙门菌病(2)羔羊腹泻,粪便中有带血的黏液 图3 羊沙门菌病(3)感染沙门菌病可导致母羊流产 2.防治措施 【治疗】病羊隔离治疗或淘汰处理。对该病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很多,但必须配合护理以及对症治疗。首选药是氯霉素,其次为呋喃唑酮。使用氯霉素,羔羊按每日每干克体重30~50mg,分3次内服;成年羊按每次每干克体重10~30mg,肌内或静脉注射,每日2次。呋喃唑酮按每日每干克体重5~10mg,分2~3次内服,连续用药不可超过2周。 【预防】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加强饲养管理。羔羊出生后应及早吃初乳,注意羔羊的保暖。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并立即治疗。被污染的圈栏要彻底消毒。发病羊群进行药物预防。

经内镜传播的医院感染

经内镜传播的医院感染 内镜检查作为一种侵入性的诊疗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对内镜未采取合理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措施,可造成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成为看不见的隐患,可能导致暴发性医院感染,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993年,美国消化内镜学会的统计表明,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180万。国内有关报道[1,2],内镜检查引起感染的感染率为0.8%。为提高对经内镜传播的医院感染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细菌性感染 沙门菌感染:经内经检查引起的沙门菌感染主要有7种血清型,主要有纽波沙门菌、奥拉宁堡沙门菌、Algona沙门菌、奥斯陆氏沙门菌、Kedougou沙门菌等。Dean认为,用于清洗内镜的消毒剂对大多数患者具有很小的抗沙门菌活性作用,因此易引发沙门菌感染。内镜检查后沙门菌交叉感染可引起伤寒,而结肠镜活检钳未进行适当的消毒是交叉感染的原因。Dwyer等报道84例内镜检查后发生沙门菌感染,其中6例发生败血症,1例死亡。 假单胞菌感染: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假单胞菌的繁殖。大多数急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由医院感染导致的,最常累及的器官是肺。1993年,Spach等报道胃镜和支气管镜均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并从健康人咽喉、痰和大便中分离出该菌。多数假单胞菌感染发生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由环境-人途径传播。1974~1993年,全球共报道45例与内镜ERCP检查相关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45例均发生菌血症,4例死亡。Low等报告97例ERCP之前及5分钟后进行血培养和造影后吸出胆管和胰管内的物质进行培养发现,所有的血培养均阴性,但有14例吸出物培养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为阳性。从内镜内孔道中分离出同样的菌株。内镜检查假单胞菌感染多是由于内镜孔道污染、消毒剂使用不当或隔夜收藏内镜前内镜孔道干燥不彻底所致。 分支杆菌感染:目前认为,结核杆菌对各种消毒剂的敏感性并不一致。戊二醛消毒效果较好,而十六烷基三甲胺、洗必泰和碘酒对内镜分支杆菌的消毒作用并不可靠,尽管严格内镜清洗和消毒,仍有发生临床结核菌感染的可能,Spach 等报道,支气管镜引起96例感染中主要是结核杆菌和其他歧分支杆菌,吸引阀及其盖帽是主要污染源。有研究发现,支气管冲洗液、刷取物或唾液中分离出分支杆菌的72例病人中,有2例临床发病,1例死亡。将戊二醛消毒改为乙稀氧化物消毒后,仍能从病人临床分泌物和气管镜内黏附物中分离出该菌,后发现为吸气孔道漏气所致。 幽门螺杆菌(HP)感染:1990年,Langenberg等首次报道内镜检查可能导致患者之间发生HP交叉感染。一项研究证实,对400例常规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HP携带患者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后常造成内镜的HP 污染,而且经过常规洗消步骤并不能完全杀灭HP,如果清洗不充分时更容易造成幽门螺杆感染,发生医源性传染。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引起的交叉感染,经限制

伤寒沙门杆菌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少部分也可通过微生物或感染性材料的胃肠道外接种传播。伤寒由伤寒沙门菌引起,副伤寒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沙门菌还可引起胃肠炎和败血症。伤寒沙门菌进入消化道后,未被胃酸杀灭的细菌进入小肠,在肠腔内碱性环境、胆汁和营养物质的适宜条件下繁殖。伤寒沙门菌入侵肠黏膜,经淋巴管进入肠道淋因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继续繁殖,再由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此阶段属潜伏期,患者无症状。伤寒沙门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官内继续大量繁 殖,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相当于初期)。(腹痛)病程第2~3 周,伤寒沙门菌继续随血流播散全身,经胆囊进入肠道,大量细菌从粪便排出。来自胆囊的伤寒沙门菌,部分通过小肠黏膜,再次入侵肠道淋巴组织,使原已致敏的肠道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炎症反应,加重肠道病变。在所有肠道病原感染中,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 感染是最严重的,伤寒沙门菌内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但伤寒持续发热的发生机制则主要是由于病灶中的单核-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所致。随着机体免疫反应,尤其是细胞免疫作用的发展,细胞内伤寒沙门菌逐渐被消灭,病变亦逐渐愈合,患者随之恢复健康。少数患者在病愈后,由于胆囊长期保留病菌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副伤寒致病机制与 伤寒类似。 从临床表现上看伤寒的潜伏期为7~23d,一般为10~14d。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梯形上升,可在5~7d 内高达39~40℃。病程第2~3周常出现伤寒的典型表现,如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d;出现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尚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神经系 统症状,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表现;常有相对缓脉或有重脉;肝脾肿大;部分患者于病程7~13d皮肤出现淡红色玫瑰疹。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出现。病程第3~4周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逐步下降。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 食欲好转,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副伤寒甲、乙潜伏期为2~15d,一般在8~10d。起病时可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2~3d后出现发热等伤寒临床表现,胃肠炎症状减轻。弛张型发热较多见,每天波动大,热程较短(副伤寒甲平均3周,副伤寒乙2 周),毒血症状较轻,但胃肠症状明显(副伤寒乙尤为多见)。玫瑰疹出现转早、较多、较大,颜色较深。 副伤寒丙临床表现复杂,起病急,体温上升快,不规则热型,常伴寒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型,其次为伤寒或胃肠炎型。热程一般约2~3周。 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沙氏门菌

沙氏门菌属是肠杆菌科的一大属.该菌属种类繁多,约有2000个血清型,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是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鸭沙门菌.沙氏门菌的生命力较强,对外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食物中可存活数日至数月.但不耐热,加热至100度立即死亡.潜伏期为12-14H,主要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呈黄绿色水样便,有恶臭,有时带有脓血和黏液;多数患者体温升高,可达38度以上;严重者出现抽搐,寒战,惊厥,昏迷.病程3-5,预后良好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是指伤寒、副伤寒以外的各种沙门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简称沙门菌感染。其临床表现复杂,可分为胃肠炎型、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局部化脓感染型,亦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近十余年来沙门菌感染明显增加,多见于婴幼儿。 【病原学】 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族。菌型繁多,迄今世界已发现2000个以上的血清型。 沙门氏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具有鞭毛,能运动。在普通培养基中易生长繁殖。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物中能生存数月。加热60℃30分钟可灭活,5%石炭酸或1:500升汞于5分钟内即可将其杀灭。 沙门氏菌有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分为A、B、C、D、E……等34个组,再根据鞭毛抗原的不同鉴别组内的各菌种或血清型。在沙门氏菌中,有些仅对人类有致病性,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和丙)等;有些是动物和人类的共同致病菌,如副伤寒乙沙门氏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有些仅对动物有致病性如鸡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主要属于A、B、C、D、E5组,其中除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外,以B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C组的猪霍乱沙门氏菌、D 组的肠炎沙门氏菌及E组的鸭沙门氏菌等10多个型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被污染的肉类、禽蛋类等食物或水传播给人;医院内可因被污染的被服、医疗用具、工作人员的手、玩具、公用的水管、门把柄等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严重时甚至造成病房内暴发流行。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一)传染源沙门氏菌主要以动物为其储存宿主,家禽如鸡、鸭、鹅,家畜如猪、牛、羊、马等;野生动物如鼠类、兽类均可带菌。感染动物的肉、血、内脏可含有大量沙门氏菌。也存在于蛋类(鸡蛋、鸭蛋等)和其它食物(腌肉、腊肉、火腿、香肠等)中。因此,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家畜及鼠类。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亦可作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食物传播为引起人类沙门氏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沙门氏菌在食物内可以大量繁殖,因此进食被病菌污染而未煮透的食品如肉类、内脏、蛋类等即可引起感染;牛奶、羊奶也可被沙门氏菌污染,故食用未消毒的牛、羊奶亦可感染。 2.水源传播沙门氏菌通过动物和人的粪便污染水源,饮用此种污水可发生感染。供水系统被污染,亦可引起流行。 3.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用具传播沙门氏菌可因与病人直接接触或通过染菌用具传播。此种传播方式可见于医院中,以婴儿室、儿科病房较为常见。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的手带菌或污染的医疗用具传播,也可以由老鼠、螳螂等通过偷吃食品污染环境造成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沙门氏菌普遍易感,感染后结果与菌种毒力及宿主免疫状态有关。一般幼儿和老年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感染严重,尤其一岁以内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所以易于感染。而老年人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