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肿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骨肿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骨肿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概述

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以及由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来自骨及其附属组织,后者是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液转移而来。根据骨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所产生的细胞间质类型骨肿瘤又可分为良性、中间性、恶性。良性骨肿瘤中骨软骨瘤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中骨肉瘤发病率最高。骨肿瘤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骨肿瘤的发生具有年龄和部位特点,如骨肉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骨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而骨髓瘤多见于老年人。解剖部位对肿瘤的发生也有意义,许多肿瘤生长于长骨的干能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远端,而骨髓则很少发生。

【外科分期】

骨肿瘤的外科分期方法有多种,目前最常用的为Enneking 于1980年根据骨和软组织间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特点提出的G-T-M外科分期系统。这一分期方法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侵袭程度,有利于判断预后,合理制订手术方案,指导骨肿瘤的治疗。

G(grade)表示病理分级,共分3级:Go为良性,Gl为低度恶性,G2为高度恶性。

T(tumor)表示肿瘤与解剖学间室的关系,分为:T o肿瘤局限于囊内,Tl囊外、间室内,T2间室外。

M(metastasis)表示远处转移,分为:MO为无远处转移,Ml 为有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

1.疼痛

疼痛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症状,开始时为轻度、间歇性,后来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夜间明显,并有局部压痛。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多无疼痛或仅有轻度疼痛,少数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可因反应骨的生长而产生剧痛。

2.局部肿块和肿胀

恶性骨肿瘤局部肿胀和肿块常发展迅速,表面可有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通常被偶然发现。

3.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

位于长骨干惭端的骨肿瘤多邻近关节,由于疼痛、肿胀和畸形,可使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肿块巨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如位于盆腔的肿瘤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便秘与排尿困难;脊柱肿瘤可压迫脊髓,出现截瘫。

4.病理性骨折

肿瘤生长可破坏骨质,轻微外力引起病理性骨折常为某些骨肿瘤的首发症状,也是恶性骨肿瘤和骨转移瘤的常见并发症。

5.其他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食欲缺乏、体重下降、低热等全身症状。恶性骨肿瘤可经血液和淋巴向远处转移,如肺转移。

【辅助检查】

6.实验室检查

(1)恶性骨肿瘤有溶骨性病变时,血钙常升高。

(2)血清碱性磷酸酶反映成骨活动,故成骨性肿瘤如骨肉瘤,有明显升高。

(3)男性酸性磷酸酶的升高提示转移癌,来自晚期前列腺癌。

(4)尿Bence-Jones蛋白阳性提示可能是浆细胞骨髓瘤。

7.影像学检查

X-ray,CT、ECT、MRI检查可见骨破坏或吸收、病理性骨折等阳性征象及病损范围。

8.病理检查

包括切开活检和穿刺活检,是确诊骨肿瘤的唯一可靠检查。

9.现代生物技术

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了骨肿瘤的诊断水平,细胞遗传学研究揭示了骨肿瘤中有常染色体异常,能协助早期诊断和进行肿瘤分类。

【处理原则】

以骨肿瘤的外科分期为指导,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尽量做

到既切除肿瘤又可保全肢体。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方式有刮除植骨术及外生性骨肿瘤切除术;恶性肿瘤通常采用手术治疗为主,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二、常见骨肿瘤

骨软骨瘤

又称外生骨疣,是指骨表面被覆软骨帽的骨性突起物,来源于软骨,是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长骨的干惭端,当骨惭线闭合后,骨软骨瘤的生长也停止。多见于10~20岁青少年,男性

多于女性。骨软骨瘤有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种。以单发性多见,又称外生骨疣,约有1%的单发性骨软骨瘤可恶变。多发性较少见常

合并骨骼发育异常,并有遗传性,故又称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多发性骨软骨瘤恶变机会较单发性高。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无自觉症状,常因无意中发现骨性包块而就诊。包块多位于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或肱骨近端,肩胛骨、骼骨和脊柱也可发生。骨性包块生长缓慢,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压迫周围组织而出现相应的症状,或发生继发性滑囊炎和病理性骨折等。多发性骨软骨瘤可妨碍正常骨的生长发育,以致患肢有短缩、弯曲畸形。若患者出现疼痛加重,肿块突然增大,应考虑恶变为继发性软骨肉瘤的可能。

【辅助检查】

X线检查表现为干惭端有骨性突起,可单发或多发,基底部可窄小成蒂或宽扁无蒂,其皮质和松质骨与正常骨相连,彼此骨髓腔相通。软骨帽和滑囊一般不显影,或呈不规则钙化影。

【处理原则】

一般不需治疗,但应密切观察。若肿瘤生长过快,影响功能或产生疼痛时,应手术切除。切除范围从肿瘤基底四周正常骨组织开始,包括纤维膜或滑囊、软骨帽等,以防复发。

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很可能起源于骨髓结缔组织间充质细胞,以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为主要结构,因其复发率较高且有低转移率,故认为本病属于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好发部位为长骨干惭端和椎体,特别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疼痛和肿胀,瘤内出血或病理性骨折时伴有严重疼痛。局部包块压之有乒乓球样感觉,皮温升高,病变邻近关节活动受限。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长骨干惭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骨皮质膨胀变薄,界限较清晰,周围无骨膜反应。溶骨性破坏可呈肥皂泡样改变。合并病理性骨折者可见骨折影像。

2,血管造影

可显示肿瘤血管丰富,并有动静脉痿形成。

【处理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常用手术方式有:①刮除植骨术:肿瘤较小者,可采用病灶彻底刮除加灭活处理,再用松质骨和骨水泥填充,但术后易复发;②瘤段切除术:对于术后复发、肿瘤较大或伴病理性骨折者,行肿瘤节段截除、假体植入;③截肢术:对于恶性无转移者,可行广泛、根治性切除或截肢术。

对手术清除肿瘤困难者,可试行放疗,但放疗后易肉瘤变,应高度重视。本病对化疗不敏感。

骨肉瘤

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其组织学特点是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未成熟骨。瘤体一般呈梭形,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见于长管状骨干惭端,如股骨远端、胫骨和肱骨近端。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局部肿胀。早期症状为局部隐痛,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可见肿块,触之硬度不一,伴有压痛,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可伴有病理性骨折,易发生肺转移。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清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中度至大幅度升高,与肿瘤细胞的成骨活动有关。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显示病变多起于长骨干惭端,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或混合性骨质破坏。肿瘤生长顶起骨外膜,骨膜下产生新骨,表现为三角状骨膜反应阴影,称Codman三角;若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超出骨皮质范围,同时血管随之长入,肿瘤骨与反应骨沿放射状血管方向沉积,表现为“日光射线”现象。

【处理原则】

骨肉瘤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明确诊断后,及时进行辅助化疗,目的是消灭微小转移灶,然后作根治性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或置入假体的保肢手术。无保肢条件者行截肢术,截肢平面应超过患者的近侧关节。术后继续大剂量化疗。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减轻焦虑和恐惧

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担心手术和预后。所以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保持患者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

3.缓解疼痛

与患者讨论疼痛的原因和缓解疼痛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护理操作中的疼痛,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4,预防病理性骨折

对骨破坏严重者,应用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患肢;对股骨近端骨质破坏严重者,除固定外,还应同时牵引,以免关节畸形。

对卧床患者,变动体位时,动作要轻。一旦发生骨折,应按骨折患者进行护理。

(二)术后护理

1.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1)体位:根据手术性质、部位决定术后体位。人工骸关节置换术后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膝关节置换术后保持膝关节屈曲10。,两侧可放置沙袋以保持中立位。

(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水肿,局部皮肤温度和肢体末梢血运有无异常。抬高患肢,预防肿胀;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和引流量。

5.放疗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放疗的必要性,放疗中和放疗后可能出现的反应。

(2)放射性皮炎:放疗期间,注意保护照射部位皮肤,避免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防止日光直接照射。若皮肤破溃,应使用无刺激性药物治疗直至愈合。

(3)骨髓抑制:放疗患者常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应每周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注意预防感染,给予保护性隔离,必要时遵医嘱输血或血制品增强抵抗力。若白细胞过低,应暂停放疗。

6.化疗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7.截肢术后的护理

①观察和预防术后出血。②预防术后伤口感染。③幻肢痛:

绝大多数患者在截肢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已切除的肢体仍然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称为幻肢痛。疼痛多为持续性,夜间加重,属精神因素性疼痛。护士应引导患者注视残肢,接受截肢的现实,应用放松疗法等心理治疗手段逐渐消除幻肢感,必要时适当给予安慰剂治疗或交替给予安眠药与一般镇痛药镇痛。

8.功能锻炼

①术前两周与患者讨论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下肢手术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②术后48小时开始肌肉的等长收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粘连;③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术后2〜3周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④术后3〜6周,重点进行关节的活动;

⑤有条件时可辅助理疗、利用器械进行活动;⑥残肢功能锻炼:一般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开始功能锻炼,为安装义肢做准备。

骨肿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骨肿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概述 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以及由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来自骨及其附属组织,后者是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或淋巴液转移而来。根据骨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所产生的细胞间质类型骨肿瘤又可分为良性、中间性、恶性。良性骨肿瘤中骨软骨瘤发病率最高,恶性肿瘤中骨肉瘤发病率最高。骨肿瘤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骨肿瘤的发生具有年龄和部位特点,如骨肉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骨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而骨髓瘤多见于老年人。解剖部位对肿瘤的发生也有意义,许多肿瘤生长于长骨的干能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远端,而骨髓则很少发生。 【外科分期】 骨肿瘤的外科分期方法有多种,目前最常用的为Enneking 于1980年根据骨和软组织间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特点提出的G-T-M外科分期系统。这一分期方法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侵袭程度,有利于判断预后,合理制订手术方案,指导骨肿瘤的治疗。 G(grade)表示病理分级,共分3级:Go为良性,Gl为低度恶性,G2为高度恶性。

T(tumor)表示肿瘤与解剖学间室的关系,分为:T o肿瘤局限于囊内,Tl囊外、间室内,T2间室外。 M(metastasis)表示远处转移,分为:MO为无远处转移,Ml 为有远处转移。 【临床表现】 1.疼痛 疼痛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症状,开始时为轻度、间歇性,后来发展为持续性剧痛,夜间明显,并有局部压痛。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多无疼痛或仅有轻度疼痛,少数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可因反应骨的生长而产生剧痛。 2.局部肿块和肿胀 恶性骨肿瘤局部肿胀和肿块常发展迅速,表面可有皮温升高和浅静脉怒张。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通常被偶然发现。 3.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 位于长骨干惭端的骨肿瘤多邻近关节,由于疼痛、肿胀和畸形,可使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肿块巨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症状,如位于盆腔的肿瘤可引起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便秘与排尿困难;脊柱肿瘤可压迫脊髓,出现截瘫。 4.病理性骨折 肿瘤生长可破坏骨质,轻微外力引起病理性骨折常为某些骨肿瘤的首发症状,也是恶性骨肿瘤和骨转移瘤的常见并发症。

骶骨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骶骨肿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骶骨肿瘤是指位于盆腔内外骶骨周围,各种原发或继发于骶骨或盆腔、软组织的一组肿瘤。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手术及护理。 (2)加强营养,预防感冒。给予高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合理搭配,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肠道准备:患者术前3d进无渣流食;术前20:00及术晨分别给予清洁灌肠。 (4)术前练习:①训练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避免患者术后因姿势不适应而发生便秘、 尿潴留;②轴线翻身法,为术后配合翻身打下基础;③俯卧位训练,逐渐延长俯卧时间至3~4h,以适应手术体位需要。 (5)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备会阴,注意防止损伤皮肤;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常规禁食10h,禁饮 4h;④必要时遵医嘱口服镇静药。 (6)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手术需

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人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术后 (1)术后体位:返回病房后医护人员同时托起患者,平抬至床上。注意保持脊柱平直。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术中失血较多,应观察患者意识及有无血容量不足表现,严密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30分钟记录1次。 (3)伤口护理:观察切口处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周围清洁干燥。患者排尿、排便后应及时将局部清理干净,以防污染切口敷料,造成切口感染。 (4)引流管护理:置患者侧卧位,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密切观察引流的颜色、性状、量,做好记录。 (5)皮肤护理:按时协助轴线翻身,防止压疮,做好皮肤护理。 (6)导尿管护理:观察尿量的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每日行会阴护理,按时更换尿袋,嘱患者多饮水,防止尿路感染。 (7)心理护理:安慰、鼓励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增强患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8)术后功能锻炼:①术后12h患者完全清醒后,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及范围,以预防肌肉萎缩; ②术后3d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可避免神经根粘连。每天5~6次,每次3~5min;③术后10~14d伤口愈合好,局部疼痛减轻后,

骨肿瘤护理常规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The Fourth Attached Hospit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骨肿瘤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疏导病人说出自己的焦虑,加倍的给与关爱和照顾,尽力缓和病人的精神压力,帮助病人正视现实,摆脱恐惧,情绪稳定。 2.疼痛的护理 (1)舒适体位,局部制动,避免诱发 (2)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改变体位,分散注意力 (3)应用镇痛药:疼痛三级梯疗法 3.活动障碍:适当关节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4.知识缺乏:提供相关知识,促进康复 5.手术准备:备皮,术前两周手术肢体锻炼,加强营养 6.潜在并发症:预防病理性骨折,保持病人有舒适的卧位,避免受伤,特别是坠床受伤 二、术后护理 (1)病情的观察:生命体征;患肢疼痛及程度,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好等情况。 (2)体位:抬高患肢,膝部术后膝关节屈曲15度,踝关节屈曲90度。髋关节外展中立或内旋防内收外旋脱位。 (3)疼痛的护理:可用三级止痛法,早期先用消炎镇痛药,无效可用非吗* 啡

类镇痛药,最后可使用吗啡类镇痛药。 (4)生活护理:基础护理 (5)饮食护理:骨肿瘤手术后应补充营养、热量,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肉类、家禽、新鲜蔬菜、鱼类等。骨肿瘤化疗患者,除以上饮食外,尤其需多吃胡萝卜、水果、荸荠、蕃茄等。 (6)功能锻炼:良性肿瘤手术后如不影响骨稳定性,一般切口愈合后,可逐步恢复正常活动,如影响骨稳定性,在固定期间,可作固定部位的骨肉舒缩运动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拆除固定后逐步活动关节进行锻炼。恶性肿瘤应多休息,脊柱和下肢骨肿瘤以卧床休息为主,经常活动未固定的关节。上肢骨肿瘤患者可行走,活动不固定关节,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活动度。 (7)化疗病人的护理 1》用药物的注意事项:严格遵守给药途径;药物剂量要根据体重准确计算每次化疗用量;化疗药物应现配现用;同时使用几种药物时,每种药物之间应用等渗溶液隔开.化疗时要保护血管,选择血管时应从肢体的远端至近端,输液时先用等渗溶液,确定在血管内再输化疗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用50%的硫酸镁湿敷 2》观察药物毒性反应:定期检查病人的血常规 3》护士的自身保护 4》饮食指导:化疗前30分钟用止吐药,化疗前24小时及化疗后72小时内进清淡食,忌咖啡喝辛辣及油腻食,少食多餐。足够水分,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

多发性骨髓瘤的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 一、定义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广泛溶骨性骨骼破坏、骨质疏松,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制,尿中出现本周蛋白,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肾损害,贫血、免疫功能异常。 二、分类 1. 一般分型:孤立型、多发型、弥漫型、髓外型、白血病型共5型。 2.根据免疫球蛋白分型 (1)IgG型:最常见,占50%~60%,有4种亚型。易感染,但高钙血症和淀粉样变较少见。IgG3亚型易导致高黏滞综合征。 (2)IgA型:占25%,高钙血症明显,发生淀粉样变,出现凝血异常及出血倾向机会较多,预后较差。 (3)IgD型:少见,瘤细胞分化较差,易并发浆细胞性白血病,几乎100%发生肾损害,生存期短,预后差。 (4)IgM型:国内少见,易发生高粘滞血症或雷诺现象。 (5)轻链型:占20%, 80%~100%有本周蛋白尿。病情进展快。骨质破坏严重,易发生肾衰竭和淀粉样变性。预后很差。 (6)IgE型:很罕见。 (7)非分泌型:占1%以下,多见于年青人;血与尿中均无M蛋白,骨髓中幼稚浆细胞增多,有溶骨改变或弥漫性骨质疏松。 三、病因 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人类8型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8, HHV- 8)参与了MM的发生。骨髓瘤细胞起源于B记忆细胞或幼浆细胞,细胞因子白介素-6 (IL-6)是促进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的调节因子,进展性MM患者骨髓中TL-6异常升高,提示以TL-6为中心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导致骨髓瘤细胞增生。

骨肿瘤的护理常规

骨肿瘤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状况及精神变化。 2、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 3、观察伤口有无渗液、渗血、渗出量及性质,引流管有无扭曲、折叠,引流是否通畅。 4、末梢血液循环的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感、感觉、运动、毛细血管充盈等情况。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术后护理。 (2)脊柱肿瘤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脊柱骨折造成截瘫;四肢肿瘤患者下地时患肢不负重,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或关节脱位。 (3)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 (4)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保持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5)观察手术切口的渗血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6)重视术后的疼痛控制,如疼痛影响活动和睡眠时,可根据医嘱给予止痛药。 (7)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和抗凝药物,注意观察用药后有无出血倾向。 (8)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必要时可采用静脉补充营养。 (9)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焦虑悲观心理。 (10)健康教育化学治疗药物的作用和毒性反应,观察抗癌药物对骨髓功 能的损害程度,定时检查血常规。指导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及足趾背屈和跖屈。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加强心理护理。 2、加强功能锻炼,指导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及足趾背屈和跖屈。 3、重视术后的疼痛控制,如疼痛影响活动和睡眠时,可

根据医嘱给予止痛药。 四、注意事项 1、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观察。 2、化疗药物副作用。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 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手术当天及术后按要求书写交接记

骨肿瘤护理常规

骨肿瘤护理常规 一.概念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特别注意有无发生肿瘤的相关因素。 (2)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肿瘤治疗过程持续时间长,损害较大,常常造成身体外观的改变和遗留残疾,对病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尤其是恶性骨肿瘤,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一旦确诊,病人往往难以接受,对预后缺乏信心,出现焦虑、恐惧甚至轻生 (3)身体状况:评估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创口有无渗血、渗液。肢体远端血运是否正常,有无感觉和运动异常。各种引流是否有效,引流液是否正常。外固定位置是否正确。全身营养状况有无改善。辅助检查结果是否正常。 三.观察要点 (1)无痛的骨性肿块为主要症状,常发生于生长活跃的干骺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多见。当肿块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如肌腱、神经、血管等而影响功能,出现疼痛。 (2)干骺端骨隆起,软骨帽一般不显影,如发现软骨帽有不规则的钙化时,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四.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与突然发病或病情较长,忍受较重的痛苦有关。 2、疼痛:与 3、防止病理性骨折:与患肢过度用力或负重有关。 4、术后预防并发症: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必要时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减轻疼痛,防止骨折。 5、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6、加强随访:对容易复发或有疑恶变的良性骨肿瘤者,应注意随访,督促病人定期复诊检查。 五.护理目标 1.患者调整心态,顺应身体的改变。 2患者疼痛得到及时缓解。 3患者活动量增加。 六.护理措施 1耐心讲解良性肿瘤的特点,症状较少,预后良好,非致死性疾病,解除病人疑虑。 2 向病人解释疼痛是肿瘤浸润和压迫周围组织所引起,对于疼痛剧烈或经采取上述措施无效者,应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3 适当的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术后抬高患肢,预防肿胀。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避免负重,以防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脱位。恶性肿瘤者术后3周可进行患处远侧和近侧关节的活动;术后6周,进行重点关节的活动,加大活动范围。必要时辅助理疗、利用器械进行活动。 七健康指导 保持平稳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恶性肿瘤病人应坚持按计划接受

骨科护理知识点汇总

骨科护理知识点汇总 骨科护理是一门专业的护理学科,主要涉及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护理。在骨科护理中,护士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点,以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科护理知识点的汇总。 一、骨科疾病与护理 1. 骨折:骨折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护士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骨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固定、疼痛管理、伤口护理等。 2. 关节炎:关节炎是关节组织的慢性炎症,护士需要掌握关节炎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如疼痛缓解、关节功能训练等。 3.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骨骼系统的一种退行性疾病,护士需要了解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如钙补充、运动锻炼等。 4. 骨肿瘤:骨肿瘤是骨骼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护士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骨肿瘤及其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 5. 骨关节感染:骨关节感染是骨骼系统的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护士需要掌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如伤口护理、抗生素治疗等。 二、骨科手术与护理 1. 骨科手术准备:护士需要参与骨科手术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检

查、手术器械准备、术中协助等。 2. 骨科手术后护理:骨科手术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伤口护理、感染预防等。 3. 骨科手术并发症护理:骨科手术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感染等,护士需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 骨科手术后功能恢复:骨科手术后的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护士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病情监测等。 三、骨科护理技术与方法 1. 骨科护理评估:护士需要进行全面的骨科护理评估,包括疼痛评估、功能评估等,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 骨科疼痛管理:骨科疾病常伴随剧烈疼痛,护士需要掌握各种疼痛管理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 3. 骨科伤口护理:护士需要掌握伤口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消毒、敷料更换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4. 骨科康复护理:骨科康复护理是骨科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护士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等。 四、骨科护理中的安全与风险 1. 骨科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与预防:骨科患者常伴有行动不便,护

重难点—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第五十章 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重点和难点】 (一)基本概念 1.骨肿瘤发生在骨内或起源于各种骨组织成分的肿瘤,以及由其他脏器恶性肿瘤转移到骨骼的肿瘤统称为骨肿瘤。 2.Codman三角肿瘤生长顶起骨外膜,骨膜下产生新骨,x线检查表现为三角状骨膜反应阴影,称Codman三角。 3.幻肢痛绝大多数截肢病人在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已切除的肢体仍然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称为幻肢痛。 (二)骨肿瘤概述 1.发病特点骨肉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骨巨细胞瘤多见于成人,而骨髓瘤多见于老年人。骨肿瘤常生长于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 2.临床表现良性骨肿瘤多以肿块为主,可见病理性骨折;恶性骨肿瘤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疼痛,局部肿块、肿胀、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常合并病理性骨折和转移。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对骨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活检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骨肿瘤的唯一可靠检查。 4.处理原则良性骨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骨肿瘤采用以手术为主,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三)恶性骨肿瘤 1.分类恶性骨肿瘤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Ewing 肉瘤恶性淋巴瘤、骨髓瘤等,其中骨肉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软骨肉瘤。 2.临床特点骨肉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生长于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 3.临床表现疼痛,局部肿胀肿块有压痛.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病理性骨折;肺转移发生率较高。 4.处理原则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新辅助化学治疗做根治性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或置人假体的保肢手术或截肢术,术后大剂量化学治疗。 5.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注意心理护理和缓解疼痛。 (2)术后护理 1)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沭后抬高患胶:膝部手术后,膝关节屈曲5°-10°;髋部手术,髋关节外展中立位;早期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教会病人应用助行器协助活动。 2)提供康复相关知识:下肢手术麻醉清醒后即可开始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和踝关节跖屈、背伸旋转运动;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术后2~3日即可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术后6周,进行重点关节的活动,加大活动范围;有条件时可辅助理疗。 3)预防病理性骨折:搬运病人时应轻柔,避免暴力;翻身时予以协助;注意保护患肢;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防止跌倒。 4)截肢术后的护理:①体位:术后24~48小时应整体抬高患肢;下肢截肢者,每3~4小时俯卧20~30分钟,并将残肢以枕头支托,用力下压。②术后出血的护理:渗血较多者可用棉垫加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出血量较大时,以沙袋压迫术区或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扎

四肢骨肿瘤护理常规

四肢骨肿瘤护理常规 一专科评估 1、术前评估 ①心理状况: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肢体活动、饮食、排泄、睡眠情况等 ③专科评估:a、有无疼痛,肿胀,肿块,关节活动受限,感觉异常; b、有无合并病理性骨折; c、患肢肢端感觉运动及血供情况。 ③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④过去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⑤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⑥家庭支持情况,如为恶性骨肿瘤是否需要病情保密。 ⑦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⑥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2、术后评估: ①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②一般评估: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完整性、静脉穿刺情况及带入液体(血)、镇痛泵等。 ③专科评估:a、患肢肿胀、感觉运动及血供情况。 b、石膏支具固定情况。 c、患者活动能力及恢复。 ④重点评估:切口敷料干燥及切口愈合情况。 ⑤营养状况:患者的进食情况及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 ⑥患者心理状态:有无焦虑、恐惧和失眠。 ⑦特殊检查结果:如病理及各种特殊检查结果等。 ⑧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⑨自理能力评估。 ⑩安全管理:评估跌倒、坠床、压疮、导管等高危因素。

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①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病人说出对心理感受,给予心理支持。 ②向患者介绍治疗概况和手术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和安全感,保持心情舒畅。 ③告知术前术后注意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戒烟酒、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 排便等。 3、体位与活动:患肢抬高位功能位放置。骨质破坏明显者,患肢禁 负荷,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已骨折按骨折处理。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 菜和水果,糖尿病者控制饮食及水果。 3、心理支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4、疼痛护理:评估疼痛,密切观察,指导使用放松疗法、转移注 意力等减轻疼痛的方法,必要时尽早给药,观察止痛效果。 对于肿瘤压迫引起的疼痛,根据疼痛的强度、性质、持续时 间,按三阶梯止痛给药。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 5、肿瘤局部护理:肿瘤局部不能用力按摩、挤压、热敷理疗或自行 外敷药。 6、术前常规准备:如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前备皮、功能锻练等。 7、安全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三、术后护理: 1、体位:根据麻醉和手术部位安置合适体位。 2、病情观察: ①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记录按麻醉护理及病情变化要求。 ②密切观察切口情况。 ③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及时标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根据医嘱冲洗。 ④严密观察和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积极处理、及时记录。

骨科护理知识点汇总

骨科护理知识点汇总 骨科护理是指对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患者进行的护理工作。骨科护理旨在帮助患者恢复骨骼功能,缓解疼痛,预防并发症,并提供心理支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科护理知识点。 1. 骨骼解剖知识: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肌肉组成。了解骨骼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进行骨科护理至关重要。 2. 骨折护理:骨折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在骨折护理中,护士需要评估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固定和疼痛管理。 3. 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关节疾病的一种常见方法。术后,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疼痛管理、活动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4. 骨质疏松护理: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特点是骨骼变薄、易碎。护士需要提供饮食建议、药物管理和预防跌倒等措施,以帮助患者管理骨质疏松。 5. 骨髓移植护理:骨髓移植是一种治疗血液病和骨髓疾病的方法。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感染和移植排斥反应,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6. 脊柱手术护理:脊柱手术是治疗脊柱疾病和损伤的方法。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疼痛控制和术后并发症,并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7. 骨肿瘤护理:骨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在骨骼中。护士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骨肿瘤,提供疼痛管理、放射治疗和心理支持等护理措施。 8. 骨骼感染护理:骨骼感染是一种严重的骨骼系统疾病。护士需要进行感染评估、抗生素管理和伤口护理,以避免感染的扩散和并发症的发生。 9. 骨关节炎护理: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护士需要提供疼痛管理、关节保护和功能训练等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10. 骨科康复护理:骨科康复是骨骼系统疾病或损伤后的恢复过程。护士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教育和心理支持,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结起来,骨科护理包括骨折护理、关节置换术后护理、骨质疏松护理、骨髓移植护理、脊柱手术护理、骨肿瘤护理、骨骼感染护理、骨关节炎护理和骨科康复护理等。护士在进行骨科护理时需要具备相关的解剖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护理能力,以提供安全、高质量

骨科护理疾病常规2022版

骨科护理疾病常规2022版 一、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观察生命体征及评估全身情况。 2.卧硬板床加软垫。 3.脊柱骨折、骨盆骨折、下肢骨折、骨与关节感染者绝对卧床休息。 4.骨折患者搬运:骨折部位固定于功能位;石膏固定者避免石膏变 形、折断、牵引患者保持患者于牵引状态;脊柱骨折者防止脊柱弯曲。 5.合并出血、休克者,先止血、抗休克,再处理骨折。 6.四肢损伤或疾病者,根据病情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梢血运。 7.协助完成各项诊疗、检查、手术前的准备。 8.加强皮肤护理,卧床者每2小时翻身或抬臀1次,鼓励患者深呼 吸、有效咳嗽、咳痰,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便秘等并发症。 9.评估并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 10.满足卧床患者日常需要,完成尿管留置者及便秘者的护理。指导 并训练患者功能锻炼。 (二)骨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1.观察生命体征及评估全身情况。 2.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及手术后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3.术前1天沐浴,修剪指甲,取下饰品;完成药物过敏试验、备血。 4.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5.保证休息和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6.术日晨协助患者更换病员服,取下义齿、眼镜及贵重物品交家属 保管,测体温、血压、脉搏。 7.按手术要求准备麻醉床及所需用物。 (三)骨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L根据麻醉方式选择相应的麻醉护理常规。 2.根据手术交接单交接患者,了解术中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 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 1次,直至平稳。 4.巡视病房,观察有无伤口渗血。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 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5.留置导尿管者,每日会阴护理2次。 6.饮食护理肠鸣音恢复后进流质,肛门排气前避免进食糖、奶等 易产气食物,排气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 7.术后切口疼痛者,使用止痛剂。如术后镇痛者,观察镇痛效果、 镇痛泵有无脱落、局部有无出血、感染迹象,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二、检查或治疗护理常规 (一)牵引术护理常规 1.讲解牵引目的、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

骨肉瘤的放化疗护理

骨肉瘤的放化疗护理 骨肉瘤由肿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所组成,为起源于成骨组织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甚高,预后较差;发生在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约占所有骨肉瘤的四分之三,多数为溶骨性,也有少数为成骨性,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大多在10~25岁,男性较多。 一、疾病相关知识 【常见病因】 1.放射性同位素镭和创伤刺激为诱发因素。 2.与遗传因素有关。 3.与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 4.可继发于畸形性骨炎。 5.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6.有部分病例为其他良性肿瘤恶变而成。 【常见症状】 1.局部疼痛,初为间歇性隐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 2.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肿块生长迅速,有压痛,可出现震颤和血管杂音,可有病理性骨折、关节功能障碍。 3.全身毒性反应,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最后衰竭,出现恶液质。 4.贫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快,碱性磷酸酶增高。

【常规放疗方法】 设两相对平行野,大野包括整个受累骨,照射剂量45~50Gy,4.5~5周后,缩野至肿瘤边缘外5cm范围,加量放疗至65~70Gy,6.5~7周完成。 【常规化疗方法】 1.骨肉瘤的化疗应强调大剂量及多药联合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括:MD、MTX、CF、DDP、ADM、IFO、VP-l6、BCD 等。 2.骨肉瘤的局部热化疗可为保肢创造条件。局部热化疗,即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区域热药灌注,利用化疗药物和高温同时杀伤肿瘤细胞,又可减少化疗的全身毒副作用,为较好的局部肿瘤控制手段,可为保肢创造条件。 二、放、化疗毒副反应及处理 【放疗并发症及处理】 骨肉瘤一般放疗剂量均较大,出现并发症机会也较多,较常见的有伤口经久不愈、感染、血肿、皮肤坏死、骨折等,严重者可能并发大叶性肺炎、脑血管意外、急性肾衰等。 【化疗副反应及处理】 1.局部组织坏死、栓塞性静脉炎; 2.造血系统毒性; 3.消化系统毒性; 4.泌尿系统毒性;

骨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外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鼓励病人进食,注意全身营养状况,按医嘱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四肢及关节骨折的病人,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对长期卧床者应鼓励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及便秘。 5、对四肢骨折患者,应抬高患肢,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运情况。 6、搬动骨髓炎及骨肿瘤病人时,动作要轻,防止病理性骨折。 7、脊柱疾病合并截瘫者,翻身时须保持躯干成一直线, 防止因曲屈、扭转、椎体错位而加重损伤。 8、注意倾听石膏、夹板固定及持续牵引者的主诉,随时帮助解除不适。 9、指导上肢骨折者练习手指握拳活动,下肢骨折者练习髋双、双膝及双足踝、足趾屈曲活动。 10、对下肢持续牵引及截瘫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形成。 1)保持床单位平整、枯燥,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2)截瘫病人大便失禁应随时更换污染被服,使用便盆勿拖拉,必要时应用压疮敷料保护。 3)建立压疮预防表,注意翻身时间、卧位、皮肤情况,采取措施,认真登记。 4)定时翻身,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11、对恢复期病人,应定时指导并协助进展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废用综合症、深静脉血栓等。在功能锻炼过程中以主动活动为主。 二、牵引病人的护理

1、按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牵引患者应严格交接班,注意观察远端血运是否良好,指〔趾〕端感觉及运动有无障碍,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患肢疼痛加剧时,及时通知医生增减牵引重量。 3、保持牵引力作用有效,牵引绳上严禁搭放物体,告知患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牵引锤重量。 4、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而定,不可随意改变。皮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公斤,骨牵引重量体重的1/8—1/10,一般为7—8Kg。 5、皮牵引的病人,注意绷带有无松散、脱落,定时松解牵引,注意有无绷带过紧导致血管神经压迫。 6、骨牵引的病人,注意克氏针孔处有无炎性分泌物及出血。注意保护针眼部位,防止感染。每日用75%酒精消毒针孔处,牵引针两头应套上带有橡皮塞的小瓶。 7、骨牵引的病人,注意牵引针有无偏移,当发生牵引针偏移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调整。 8、牵引过程中,鼓励患者进展患肢的小关节运动及肌肉等长收缩锻炼。 9、注意患肢远端保暖,防止受凉。 三、石膏固定患者的护理 1、按骨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新上石膏的病人应严格床头交接班,观察指〔趾〕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知觉等,注意有无运动障碍。 3、抬高患肢,促进肢体肿胀的消退。 4、石膏未干搬动病人时,用手掌托起,禁用手指,以防压迹压迫局部组织形成

【精品】骨肉瘤的护理

模块七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一骨肉瘤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请说出关节脱位特有体征。 答:畸形、弹性固定、关节与空虚 2.请说出最常见的关节脱位. 答:肩关节 【新课导入】 【案例】 张先生,于1年前体力劳动后自觉右小腿上段持续性针扎样疼痛,无压痛,2月后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质硬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皮肤表面可见明显的静脉,局部皮温显著升高,压痛,无水肿,无发痒,无皮肤感觉障碍,无发热寒战,行走后疼痛加剧,跛行。查体:T:37℃,P:70次/分,BP:108/69mmHg,R:20次/分,神志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腹查体无殊。X线检查:右胫骨上端有骨密度增高,边界不清,骨膜反应可见Codman三角或呈“日光照射"现象。 临床诊断为:右胫骨上段骨肉瘤 思考:

1.截肢术后患者选用何种体位? 2.如何预防患者化疗术后脱发?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骨肉瘤患者正确使用化疗药物的能力;具备为化疗术后患者做好胃肠道护理及预防脱发的能力;具备为截肢术后患者选取适宜体位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骨肉瘤好发部位、典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性表现及其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骨肉瘤患者病情观察的能力;具备指导截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及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图片)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发病年龄以10~20岁青少年多见。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

,股骨远端、胫骨和肱骨近端是常见发病部位.其组织学特点是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未成熟骨,故又称成骨肉瘤.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化疗的发展,使骨肉瘤的5年存活率大大提高。 二、临床表现(图片) 1。早期症状为疼痛,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肿瘤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是骨肉瘤非常常见和明显的症状,由膨胀的肿瘤组织破坏骨皮质,刺激骨膜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可由早期的间歇性发展为数周后的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下肢疼痛可出现避痛性跛行。 2。肿块 随着病情发展,局部可出现肿胀,在肢体疼痛部位触及肿块,伴明显的压痛.肿块增长迅速者,可以从外观上发现肿块。肿块表面皮温增高和浅表静脉显露,肿块表面和附近软组织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因骨化程度的不同,肿块的硬度各异。肿块增大,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 3。全身状况 全身状况一般较差,表现为发热、不适、体重下降、贫血以至衰竭。个别病例肿瘤增长很快,早期就发生肺部转移,致全身状况恶化。瘤体部位的病理骨折使症状更加明显。 三、辅助检查(图片) X线检查示骨质表现为成骨性、溶骨性或混合性破坏,病变多起于干骺端.因肿瘤生长及骨膜反应可见三角状新骨,称Codman三角,或垂直呈放射样排列,称日光射线现象。 四、治疗原则(图片)

骨肉瘤病人的护理查房病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骨肉瘤的病人的护理查房病案 1病案介绍 女性患者袁某,24岁,发现左前臂包块2月余,查体:T37 P98次∕分R22次∕分BP118次∕分,体重55KG,患者左上肢,上臂中上部疼痛,呈间歇性钝痛,每日4-5次。触之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X线示:左肱骨骨肉瘤。入院后在颈丛麻醉下行左肱骨骨肉瘤取活检术,病检结果:左肱骨骨肉瘤。后在全麻下行左肩锁关节离断术。 诊断:左肱骨骨肉瘤 2护理问题 (1)恐惧与担忧肢体功能丧失和预后有关 (2)疼痛与肿瘤浸润压迫周围组织,病理性骨折,手术创伤,术后幻肢痛有关 (3)躯体活动障碍与疼痛,关节功能受限及制动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恶液质,长期卧床及化疗有关 (5)自我形象紊乱与截肢和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有关 (6)潜在并发症病理性骨折 3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了解疾病对病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理解病人的情绪反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目前骨肿瘤的治疗方法和进展,手术治疗和化疗等的重要性,鼓励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促使病人配合术前准备。对于拟行截肢术的病人,应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病人一起讨论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使病人在心理上对截肢术有一定的准备。 (2) 缓解疼痛:①向病人解释疼痛时肿瘤浸润和压迫周围组织所引起,是骨肿瘤的主要病症。指导病人防止诱发或加重疼痛,如肿瘤局部制动,以减轻疼痛;进行护理操作时防止触碰肿瘤部位。与病人讨论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如缓慢地翻身和改变体位,转移注意力等。②应用镇静药物:对于疼痛剧烈或经上述治疗无效者,应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包括采用WHO推荐的癌性疼痛三阶梯疗法。 (3) 适当的活动,促进关节功能恢复:①术后抬高患肢,预防肿胀。保持肢体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膝部手术后,膝关节屈曲15°,距小腿关节屈曲90°.髋部手术,髋关节外展中立或内旋,防止发生内收,外旋脱位。下肢肿瘤的病人术前下地时,防止负重,以防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脱位。②术后早期卧床休息,防止过度活动,以后可根据康复状况开始床上活动和床旁活动。③教会病人正确应用拐杖,轮椅协助活动。 (4) 增强耐力,加强化疗护理:①改善营养状况:鼓励病人增进经口饮食,摄入蛋白质,能量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对经口摄入缺乏者,应根据医嘱提供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②化疗病人的护理:手术前后实施大剂量化疗,有利于骨肉瘤的根治。主要不良反响:胃肠道反响,骨髓抑制,肝功能受损,心肌受损等。因此,在病人接受大剂量化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 (5) 促进病人对自我形象的认可向病人解释脱发是暂时现象,停药后头发可再生,建议病人戴假发或帽子修饰。对于面部的色素沉着,可化淡妆掩饰,一般停药后可消退。对于截肢者,可向其介绍各类助行器或义肢。介绍有类似经历的病人现身说法,消除病人的心理顾虑或障碍。加强心理护理,促使病人逐渐接受和坦然面对自身形象。 (6) 预防病理性骨折:下肢肿瘤病人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应防止下地负重,对于术后骨缺损大,人工假体置换术或异体骨移植术后,要注意保护患肢。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下地行走,病人开始站立或练习行走时应在旁保护,防止跌倒。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第四十四章骨肿瘤病人护理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外科护理学第四十四章 骨肿瘤病人护理 第四十四章骨肿瘤病人的护理 【大纲】 1.概述(1)分类和病理(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 2.常见骨肿瘤(骨软骨瘤、骨巨细胞瘤、骨肉瘤) (1)病理(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 骨肿瘤是指骨组织及其附属组织发生的肿瘤,分为原发和继发,后者即转移瘤。良性肿瘤较为多见,骨肉瘤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经血、淋巴转移而来的继发性肿瘤也较多见。 第一节概述 (一)分类和病理 1.分类 (1)原发性和继发性(转移性)。 (2)成骨性、软骨性、纤维性等。 (3)良性、恶性、临界瘤。 2.病理——G、T、M。 G——肿瘤性质:G0为良性,G1为低度恶性,G2为高度恶性。 T——肿瘤范围:T0为囊内,T1为间室内,T2为间室外。 M——转移:M0无转移,M1有转移。(二)临床表现

1.疼痛和压痛 良性——不明显,边界清楚。 恶性——较轻-显著-剧烈疼痛。 2.肿块和肿胀 良性——局部肿块,质硬,而肿胀不明显。 恶性——肿块,常在长管状骨干骺端肿胀明显,皮肤发热,局部表浅静脉怒张,表明肿瘤血管丰富。 3.功能障碍和压迫症状 近关节——关节功能障碍。 近大血管神经——压迫血管神经。 脊柱肿瘤压迫脊髓——截瘫。 4.病理性骨折和脱位 骨干——病理骨折。 骨端——关节骨破坏——关节脱位。 5.转移表现 (三)辅助检查 (1)X线——重要! 1)骨肿瘤基本改变: 骨质破坏或吸收,有些表现为骨沉积,称为反应骨。这种肿瘤细胞产生类骨,称为肿瘤骨。2)骨膜反应——肿瘤刺激骨膜产生【特别重要!】 ①若骨膜被肿瘤掀起,在骨膜下产生三角形新骨,称为Codman 三角——骨肉瘤。

骨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一、臂丛神经损伤护理常规 臂丛神经( Brachial plexus)由C5,6,7,8和T1神经根组成。分为根、干、股、,束、支五部分,终末形成腋、肌皮、桡、正中、尺神经。在根、干、束部有神经分支发出,这些分支对臂丛损伤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C5神经根主要形成腋神经,支配三角肌;C6神经根主要形成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C7神经根主要形成桡神经,支配上肢伸肌群;C8神经根主要形成正中神经,支配指屈肌群;T1神经根主要形成尺神经,支配手内部肌群。 (一)术前护理 按骨科疾病常规护理。 (二)术后护理 1.按全麻护理常规。 2.臂丛神经营养药物。 3.臂丛神经松解减压术后上肢固定3天;神经移植固定3周;神经修补固定6周。 4.术后患肢屈肘、手内收位,固定在胸前。 5.引流管的护理:按引流管的管理处理。 6.疼痛的护理:按疼痛的管理处理。 7.石膏及支具的管理:按石膏及支具的常规护理。 8.出院指导 (1)经常活动患肢手指,防止关节僵硬。 (2)术后应遵照医嘱长期应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神经再生。

(3)石膏绷带和头臂支架一般固定3—6周,去除石膏托或头臂支架后逐步加强锻炼强度。 (4)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可同时进行物理治疗。 (5)定期检查肌电图,以观察神经修复情况。 二、肘管综合征(CuTS)护理常规 肘管是由肱骨内上髁后下方的尺神经沟、近端表面的Osborne’s 韧带及远端表面尺侧腕屈肌两个头之间的腱膜所构成。肘管综合征(CuTS)是指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的一种慢性损伤,过去又称为迟发性尺神经炎。 (一)术前护理 1.按骨科疾病常规护理。 2.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改变工作和睡眠习惯(避免在工作中长期反复屈伸肘部活动和长时间的肘部受压,避免夜间屈肘睡眠)。 (二)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一段时间麻木症状,考虑尺神经卡压过久有关。嘱患者不必紧张。 2.臂丛麻醉后护理常规。 3.手外科护理常规。 4.伤口观察:内上髁切除术后因切口处需留置皮片引流可能有较多渗血,注意观察出血量及时出血的速度,如有渗出液色较深量较多考虑骨切面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止血措施。 5.出院指导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一、骨科一般护理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房整洁舒适,备好硬板床、床脚垫,如系四肢骨折须抬高患肢,骨髓炎、骨肿瘤、骨结核患者搬动时要轻,以防病理性骨折,脊柱骨折搬运时,需保持脊柱成直线。以防进一步损伤。 3.颈椎骨折、复合骨折及危重病人,应备好抢救物品,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4.如遇有可疑特异性感染者,应采取隔离措施,准备好单人房间,专人护理。5.开放性骨折病人应做好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并记录。 6.急诊手术者,应立即做好各项术前准备。 7.须闭锁复位者,除局麻外.禁食4~6小时。 8.须打骨钉者,备皮,并备好牵引用物:牵引架、牵引弓、牵弓用重物等。9.术前训练床上排便。 10.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焦虑情绪。 11.预防三大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 二、骨科手术前后一般护理 (一)术前护理 1 指导择期手术患者均衡饮食,以增强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 2 指导患者术后适应性训练,如练习床上大小便、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练习术中所需的特殊体位、指导翻身及床上活动。 3 确定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术前检查是否完善。 4 进行术前宣教,如遵医嘱禁食禁饮时间,个人卫生(洗澡、更衣、剪指甲)、睡眠要求、禁烟酒、疼痛评分、引流管留置注意事项等并做好护理记录。 5 术前根据医嘱予皮试、备血、灌肠、剃头等准备。 6 心理护理。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信任度和依从性。 7 术晨检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报告主管医师,执行术前各项医嘱。

8 送入术前准备室前: 1 )查对床号、病历号、姓名、手术部位与标记、术前术中带药、术前医嘱是否全部执行等。局麻手术的患者离开病房前应予留置针穿刺,遵医嘱使用术前药物。 2 )检查手术前准备是否完成,如备皮、禁食、禁饮等,嘱患者取下首饰、义齿、眼镜、发夹、手表等,去除口红和指甲油。 3 )离开病房前排尽大小便,戴手术帽及身份腕带,穿手术衣,手术衣内不可穿任何衣裤。 4 )确定手否携带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如支具、颈托、梯形海绵、穿刺针或放射片等。 5 )由手术室工人接患者进入准备室。病情不稳定患者右病房护士或医生送入术前准备室,特殊患者需要电话交接。 9患者送手术后,家属到手术等待区等待,术中如有异常情况,医生直接联系家属。 (二)术后护理 1了解手术情况麻醉种类、手术方式、术中出血、尿量、术中补液、输血、用药及注意事项等。 2监测神志、生命体征、血糖、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心电监护。 3体位予活动术后搬运时应注意保护患肢,并根据麻醉种类、病情及医嘱正确安置体位,保持关节功能位。 4饮食 1)一般全麻术后六小时即可根据病情及医嘱进食,鼓励多饮水。 2)腰椎前路术后一般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少量多餐,营养丰富,低脂、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容易消化。 4)禁食期间做好静脉营养的治疗。 5 呼吸道管理 1)监测氧饱和度、呼吸和频率和节律,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有无痰鸣音、哮鸣音。 2 )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病情允许时可更换卧位、肺叩打,促进痰液的排出,必要时给于吸痰。 3) 痰液粘稠者及颈前路术后患者予雾化吸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