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及说明书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及说明书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及说明书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及说明书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一、总则

1.1 规划依据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和《莆田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规划范围

黄石工业园区首期用地面积126.35公顷。用地范围:东至道山路,西至兴业路,南至普连路,北至晴岚路。

1.3 适用范围

在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遵守本规划,除文本和图则有关规定外,未涉及的其它控制指标应参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1.4 使用原则

本规划的文本和图则是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建设、改造的控制性文本,应同时使用,二者不可随意分解。

1.5 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本规划经莆田市城乡规划局批准后,即可执行。解释权属莆田市城乡规划局。

二、规划设计要点

2.1 规划原则

2.1.1 规划应充分考虑并发挥园区的区位优势,处理好园区与黄石镇区总规关系及园区分期建设衔接问题。

2.1.2 在用地组织和空间布局方面,既要体现合理分区,又要考虑功能相近用地彼此间包容性。确保园区功能整体协调、安全、运转高效,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

2.1.3 力求规划富有弹性、可操作性。特别在市政工程规划方面,应与总规对接,应适度超前。

2.1.4 注重原有环境,保留原有风貌,创造富有个性园区,同时还要注重环保,以利可持续发展。

2.2 规划期限、性质和规模

2.2.1 规划期限:2001—2005年

2.2.2 规划性质:轻型、低耗、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的市级工业园区。

2.2.3 用地规模:本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6.35公顷,建设总用地121.24公顷。其中:工业用地76.9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6

3.46%。

2.2.4 人口规模:本区可提供11260个就业岗。园区总人口16407人。其中:村庄人口2250人,单身职工8712人,带眷职工5445人。

2.3 规划结构

2.3.1 本区通过黄石镇区总规确定的谷城路进行功能区划分。谷城路北侧为一类工业集中发展区,谷城路南侧为二类工业及园区生活配套集中发展区。二个区通过谷城路和东井南路为骨架,组成相互联系有机整体。

2.3.2 本区路网是在黄石总规在园区内所确定的二条“十字型”主骨架基础上,结合地形及现状,采用“方格网”布局型式。

2.3.3 土地使用情况

详见规划土地利用一览表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2.4 道路竖向规划 2.4.1 道路规划

1、区内道路网采用“方格网”布局形式,主干道形成“二横一纵”的骨架系统。

2、区内道路等级分为主、次、支三级。主干道38米;次干道24米;支路12-18米。

3、区内道路总长11.9公里,道路占地面积24.8公顷。主次干道网密度达6.1km/km 2,道路面积率为19.6%,详见表2规划道路一览表。

4、区内规划有公用停车场2处,一处位于永盛路与东井南路交叉口东侧,用地面积0.38公顷;另一处位于谷城路与道山路交叉口两侧,用地面积0.24公顷。

5、区内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3.0%以下,最小纵坡度控制在0.3%。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2.4.2 场地竖向控制规划

1、本规划考虑到地形地貌、区内土石方平衡、排水规划及道路规划要求,9.5—16.5米的高程作为竖向规划设计控制平台,原则上低于9.5米高程为填方区,高于16.5米高程为挖方区,但对局部地段作特殊处理,规划后地形坡向仍保留原地形自然坡向。

2、地块内部场地竖向采用“角点控制法”对地块四个角点高程进行控制,各角点高程一般略高于道路相应点标高的20—50公分。

2.5 工业用地规划

2.5.1 本着保护环境,协调周边,有利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本区工业用地分为一类工业集中发展区和二类工业集中发展区。

2.5.2 一类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用地40.02公顷,地处镇区边缘,是未来黄石镇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发展与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污染劳动力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5.3 二类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用地36.92公顷,位于一类工业用地南面,规划发展与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轻微污染的,但主要是地方传统型产业,如新型鞋业、石材石雕业。

2.5.3 控制指标

2.6 居住用地规划

2.6.1 黄石工业园区首期用地位于黄石镇区,区内生活配套,大部分可依托镇区。本规划只考虑结合现状村庄及在园区管理中心附近考虑少量生活居住用地,为区内一部分单身职工和少量带眷家属提供住宿。

2.6.2 本区生活居住用地分南、北二个组团。南组团:用地面积4.85ha,可居住2562人,规划结合现状村落,在周边扩大用地,为带眷家属提供住所,规划结构采用“组团式”规模进行组织;北组团:用地面积2.70ha,可居住1987人。规划在商住用地内进行考虑,主要为单身职工提供住所。

2.6.3 区内现有村庄,采用“保留、整合、搬迁”方法加以改造。历史悠

久、规模大的、住宅较为集中的村落,予以保留;建筑质量尚好、住宅相对集中(在10栋以上的),结合区内生活配套进行整合;建筑质量较差,每处少于10栋的住宅建筑的,原则上予以逐步迁移。

2.6.4 规划控制指标

2.7 公共设施规划

2.7.1 区内公共设施分为区级和组团级公建二类。区级公建:位于东井南路南段东侧,规划以池塘公园为中心,在周边安排园区管理中心、单身职工服务中心、联业技术学校、其它公建、市场、游憩广场、商住综合用地和公用停车场等,构成园区公建集中发展区;组团级公建:位于居住组团内部,主要是安排基层公建,如幼儿园、商业服务网点和小游园等与之配套。

2.7.2 规划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详见规划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2.8 绿化景观规划

2.8.1 绿化规划

本区采用点、线、面三者相结合的绿地系统。其中:点——由区级综合性公园、街心绿地和小游园组成;线——在道路红线内留出15—20%用地绿化,在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之间留出10米宽用地绿化及结合区内景观轴两侧绿化等形成绿轴;面——全面绿化,对不同性质地块提出不同绿地率要求,对园区进行全方位绿化。

2.8.2 景观设计引导

1、本区景观设计是对区内景观节点、地标、景观轴、视线走廊和景观控制区进行引导,以利于未来工业区建设能够展示生态型、园林式风貌。

2、园区中心、综合性公园、小区中心将构成本区景观节点;精心打造园区管理大楼,使之成为本区地标;东井南路,谷城路和步行道两侧大面积绿化,将成为绿轴,构成本区景观轴线;以池塘综合性公园为中心的生活配套区域,将成为景观集中控制区,有待于下一层次精心规划设计引导。

2.9 给水排水规划

2.9.1 给水工程规划

1、最高日用水量指标

生活用水量:250L/p.d

公建设施:80m3/hm2.d

一类工业:120m3/hm2.d

二类工业:200 m3/hm2.d

道路交通:30 m3/hm2.d

市政设施:30 m3/hm2.d

绿地:10 m3/hm2.d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2、本工业区最高日用水量1.8万m3/d。

3、水源取自黄石镇南洋水厂沿涵黄公路、黄北公路分别敷设的DN600、DN300的给水管上。

4、给水管网在区内以环状网布置,使每个地块可以从两个方向接管,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便于分期建设实施。时变化系数取1.5。

消防用水采用低压供水方式,给水管网上布置室外消火栓,其间距不大于120m。

给水管敷设在道路西、北侧的人行道下。

2.9.2 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污水量预测

平均日污水量按平均日给水量的85%计,给水日变化系数取1.4,则本区平均日污水量为10000m3/d。

3、污水处理

规划将工业区内生活污水及工业污废水纳入黄石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工业废水应达到当地环保部门的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系统。

4、污水管网

区内污水管根据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输送至镇区污水处理厂,设有中途加压泵站一座,规模2800m3/d,占地300m2。污水管设于道路东、南侧的非机动车道或慢车道下。

5、雨水管网

雨水管道计算采用莆田市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取1年,综合径流系数ψ取0.65。雨水管根据地形,就近排入排洪沟或水体。雨水管敷设于道路西北侧的非机动车或慢车道下。

2.10 电力电信规划

2.10.1 电力工程规划

1、黄石110kV变电站做为本区的电源。

2、本区电力计算负荷19101kW,电力负荷密度达150kW/Ha。

3、10kV电源引自黄石变电站。

4、区内10kV电力开闭所3个,分别处于H-11-01、H-09-01、H-16-02地块。每个开闭所带负荷7000kW~9000kW,建筑面积120M2左右。

5、11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走廊宽度25M。

6、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沿电缆沟(或电力排管)敷设,沿道路的东、南侧人行道敷设。

2.10.2 电信工程规划

1、市话业务量5828部。

2、电信网采用光缆网。并每600~800户设光电接点一处,区内共设电信设备机房9处,其中光电接点7处,接入网机房2处。电信设备房可与其他建筑物混建,接入网机房建筑面积预留40M2,光电节点建筑面积预留15~20M2。

3、区内市话电缆采用穿塑料管加水泥包封敷设,沿道路的西、北侧人行道或慢车道敷设。

4、设邮政所1所,处于H-7-04地块,建筑面积120M2左右。

2.11 管线综合规划

为了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工业园区的地上地下空间位置,协调管线间的关系,而进行管线综合,同时也为管线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本规划参与综合的工程管线有给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电力管线、通信综合管线(电信管线、移动通信管线、联通通信管线、广播电视管线)等8种。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规划给水管道、通信(电信、联通、移动、广电)管线、雨水管道沿道路西北侧敷设,电力管线、污水管道、沿道路东南侧敷设;其中38米及以上道路的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给水管道、雨水管道采用双侧敷设。电力管线、给水管道布置在人行道,通信管线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车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布置在慢车道。

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方向平行布置顺序:电力电缆(给水管)通信电缆、雨水管道(污水管道)。

当工程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发生矛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工程管线覆土深度要求应遵循GB50289-98《城市工程规划综合规范》。

2.12 环保规划

2.12.1 规划目标

在环境和资源可承载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把黄石工业园区首期建设成为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生活舒适的外向型工业区。

2.12.2 功能分区及规划对策

1、区内的规划建设应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优化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做到科学、合理。进入工业园区内的新、扩、改建项目应与工业园区控规要求的产业政策相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各单个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同时要保证和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到位,加强工业园区内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和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建设,要做到统一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做好工业区园内的绿化、美化建设,区内绿化覆盖率≥30%。

2、区内污水实行分类管理。各企业排放含第一类污染物的废水应在车间口经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并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1中要求后方可排入工业园区污水管网中。工业园区内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后排放应执行如下要求:近期排入城镇(乡村)下水道的污水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一级标准;待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成之后,各企业排入污水管网的排放浓度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三级标准,管网内的污水经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GB8978—1996表4中二级标准后,最终排入木兰溪感潮段。

3、各企业外排废气中污染物浓度执行相关国家标准,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200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156—1996《福建省制鞋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4、场界噪声执行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相应功能区标准。

5、区内固体废物实行分类管理,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属危险废物的要送至福建省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统一处理,其它工业废物要提高综合利用率,不能综合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应妥善收集,并转运到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6、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按照“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恢复一片”的方式进行分期渐进开发,采取措施,防止施工期水土流失和粉尘、噪声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为切实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要有专人负责工业园区内的环保工作,加强监管,确保区内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和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同时,要在工业园区内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8、区内总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如下(具体项目污染物排放量须另行报批):污水≤519.2万吨/年,COD CR≥620吨/年,氨氮≤131.4吨/年,SO2≤181.7吨/年,烟尘≤242.3吨/年。总量平衡由荔城区政府在区域内自行解决。

2.13 环卫规划

2.1

3.1 发展目标

环境卫生设施形成布局合理、数量足够、功能齐全的配套体系。生活垃圾逐步实行分类收集;道路机械清扫率达80%以上;粪便排放基本实现管道化,纳入园区污水系统;公厕档次应达二类以上标准。

2.1

3.2 设施规划

1、公共设施

(1)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主要均衡布置在工业园区内,公厕服务半径为400m左右,一般街道公厕服务半径约为800m。每座公厕占地面积60-100m2/处,新建或改建的公厕不低于二类公厕标准。规划公厕数量需达到3座。

(2)废物箱(果皮箱)

废物箱主要设置在繁华商业大街及交通干道两侧,商业街道设置间距为50m,交通干道为80m,一般道路为100m。规划区废物箱配置数量需达到28个。

2、垃圾处理设施

(1)垃圾收集站

规划需设置2座垃圾收集站,垃圾收集站的位置宜选在交通方便,且靠近服务区域的中心或垃圾产量大的地方,每座收集站的用地面积不小于400m2/处,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5米,绿地率不小于35%。

(2)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区内用何种处理方式,地点选在何方,可结合莆田市荔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同选址定点。

(3)建筑和工业垃圾处理场

随着工业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不断发展,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工程渣土以及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可结合工业园区需要,有计划地用于土方平整。但是为了有效地防止污染,解决好建筑垃圾的消纳处理,规划可选择建设一处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作为建设填方的土方调剂中心。工业垃圾应做到废物回收和利用,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含有有毒工业垃圾,需由工厂进行特殊处理,达到无害化后才准许进行填埋。

2.14 防灾规划

2.14.1 防洪规划(详见给水排水规划章节)

2.14.2 抗震规划

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区划图》(GB18306-2001)福建省区划一览表,工业园区所在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抗震设防震度为7度,应按此要求设防。

2、根据福建省相关规定,对石结构建筑予以严格审查和控制,以消防隐患,确保安全。

3、所有新建工程设计、施工、验收都应按抗震相关规范执行。并注意场地选择,建筑布局,抗震分析及施工质量,增强抗御地震的能力。对于生命线工程如水、电、消防、通信、变电站、医院、行政办公大楼等设施应提高一级设防。

4、区内公共绿地、停车场、广场等空旷地应作为抗震时避难场所,其布局应符合有关服务半径,并通过主次干道联系,组成一个快速安全系统,主次干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道两侧建筑道路红线,应确保震情发生时,建筑倒塌堆积后,仍有5-7米疏散通道。

5、避难场所有效面积≥1.5m2/人,疏散半径≤2km。

2.14.3 消防规划

1、黄石镇区内有一处二级消防站,本区属于该消防站消防半径和责任区范围内,因此区内不另设消防站。

2、本区的消防供水管网应逐步形成环状,区内行政办公大楼、文化活动中心、宾馆、市场和商住综合用地区等应做到双水源供水。给水管网管径、消火栓间距应符合国家防火设施规划,主要道路要按规定每120米间距安装室外消火栓。

3、为保证救灾时消防车畅通无阻,道路规划时应尽量组织环线。街区道路也必须考虑消防车通行,道路中心线间距不宜大于160米。当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均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通道。

4、加强消防通讯建设。城市消防站应设置两条以上火警专线,逐步建设较先进的有线、无线火灾报警装置及消防通讯指挥系统,形成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火灾报警和消防通讯指挥自动化系统。应合理利用工业园区内的高层建筑或电视发射塔等有高度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置消防瞭望塔,实行监控。

2.14.4 人防规划

1、贯彻国家人防委关于人防建设的方针,适应工业园区发展要求。充分考虑人防建设现状,使人防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同步发展,从整体上增强本区域战时防护能力。

2、要提高人们对人防意识,工业园区内各项重要人防工程、交通、信息枢纽、给排水设施和医院等,应按人防[1984]9号文件规定,设计人防地下室,统一列入建设计划一并建设,设计按平战结合,提高人防工事利用率。

三、土地使用与建筑规划管理通则

3.1 地块划分原则

3.1.1 遵守黄石镇总体规划要求

3.1.2 尊重已征用土地,原则上不跨越现有用地产权和用地界限。

3.1.3 尊重现状已建设用地,并根据建设发展需要合理细分地块。

3.1.4 考虑土地价值和区位因素。

3.1.5 现状用地性质相同,建筑质量较好而近期内不考虑进行改建用地可保留,单独划块。

3.1.6 规划地块至少有一边与街道相接。

3.1.7 地块一般划分至小类,一些无法确定项目的公建用地可划分至中类。

3.2 街区地块划分

3.2.1 将本区定为“H”区,通过主、次干道把“H区”分成18个大地块,然后在大地块基础上结合支路,用地性质及用地现状再细分地块,细分地块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原则进行编号。

3.2.2 地块编号

区代号:H

大地块号:H-1、H-2、H-3……

地块细分号:H-1-01、H-1-02、H-1-03……

3.3 土地使用分类及控制

3.3.1 用地分类一般原则

采用国际《城市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并结合本区用地实际情况予以增减,共分为七大类,十四中类[与国标相比增补一个中类(C S—综合用地)]在此基础上再将用地分至小类。详见表6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3.3.2 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1、本区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出入口方位和规模等方面,具体在“地块指标一览表”中体现。

2、本区内居住用地按二类住宅标准开发建设,平均居住人口以3.2人计,单身职工公寓人均建筑面积25m2/人,带眷职工人均建筑面积35m2/人。

3.3.3 用地与建筑相容性

建筑物使用的变更和建筑物改建、扩建、新建后的使用性质与所在用地的使用性质不符时,须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并符合表7规定。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表7 土地使用适建范围一览表

注: ●—允许设置○—经有关部门审批后设置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3.4 建筑建设控制

3.4.1 建筑间距控制

1、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环保、工程管线和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以下的规定。

2、多层及多层以下居住建筑的间距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行布置时的间距(包括两建筑夹角≤30°)。

①朝向为南北向的,其间距在旧城区(简称旧区,下同),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8倍;新建区(简称新区,下同)不小于1.0倍。

②朝向为东西向的(建筑走向与南北向夹角<45°的建筑,下同),其间距在旧区不小于较高建筑的0.7倍,且最小间距不低于6米;在新区不小于0.9倍。

(2)垂直布置时的间距(90°≥两建筑夹角≥60°)。

在旧区已为0.3倍,且最小间距不低于6米;在新区不低于0.4倍。

多层居住建筑的山墙宽度必须小于或等于20米,若大于20米,其间距按平行布置时的间距控制。

(3)既非平行边非垂直布置时建筑最小处间距:

①当两建筑夹角小于或等于30°时,其间距最小处按本条款第(1)款控制。

②当朝向为南北向或东西向时,两建筑夹角大于30°,小于60°时,其间距最小处在新区不小于南侧或较高>住宅建筑高度0.8倍,在旧区不小于0.7倍。

③当两建筑夹角大于或等于60°时,其间距最小处按本条款第(2)款控制。

3、高层居住建筑与高、多、低层居住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1)平行布置的间距

①南北向布置时,南侧面宽大于或等于25米,小于45米的高层住宅建筑间距,新区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4倍,且最小间距为28米;旧城区不小于0.35倍,且最小间距为23米;南侧高层建筑高度超过45米时,以九层间距为基础,每增加一层,在新区间距递增1.2米,在旧城区间距递增1.0米;南侧为面宽小于25米的高层住宅建筑时,其建筑间距在新区为南侧住宅建筑的0.35倍,且最小间距为26米;在旧城区为0.3倍,且最小间距为22米。

②东西向布置时,东西侧为面宽大于或等于25m,小于45m高层住宅建筑时,在新区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3倍,且最小间距为25米;在旧城区不小于0.25倍,且最小间距为19米。面宽大于或等于45米的高层住宅建筑时,以九层间距为基础,每增加一层,在新区间距递增1.0米,在旧区间距递增0.8米。

③若北侧为高层住宅建筑,其间距按南侧高、多、低层居住建筑控制,但最小值为9米。

④山墙间距按消防间距控制(最小间距为9米)。

(2)垂直布置的间距,其间距在新区不小于较高建筑高度的0.25倍;在旧城区不小于0.2倍,且最小值应符合消防要求。

(3)既非平行边非垂直布置时的建筑最小处间距:

①两建筑夹角小于或等于30°时,间距最小处按本条款第(1)款控制。

②两建筑夹角大于30°,小于60°时,高层住宅位于南侧,且面宽大于或等于25m的,其间距最小处在新区不小于住宅建筑高度0.3倍,且最小间距为26m,在旧区为0.25倍,最小间距为23m。建筑面宽小于25米,其间距最小处在新区不少于住宅建筑高度的0.25倍,且最小间距为23m,在旧区不小于0.2倍,且最小间距为20m。

③两建筑夹角大于或等于60°时,其间距最小处按本条款第(2)款控制。

4、文、教、卫建筑之间的间距,其间距须在同型布置方式时的居住建筑间距要求上提高15%,同时须满足各专业规范要求。

5、非住宅建筑的间距和同型布型布置方式时的住宅建筑间距要求相同,同时须满足各专业规范要求。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6、非住宅建筑与住宅建筑相邻布置时,按其中最大建筑间距指标控制。 3.4.2 建筑退让规定

1、沿建设用地边界线(或称用地红线)和沿城市道路、公路、河道、山体、铁路两侧以及文物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建筑控制线或建筑红线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景观、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建筑退让指标分为退让用地红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退让绿地规划绿线、河道规划兰线、电力规划黑线、文物保护规划紫线等。

2、建筑红线退让用地红线的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退让红线距离不小于消防间距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1)各类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按表8规定的建筑高度的倍数控制,且应满足消防通道的最低要求。

(2)各类建筑应在其建设用地范围内满足防火、防爆、环境保护以及其它特殊退让用地红线的要求。

(3)建筑控制线或建筑红线退让用地红线或其它规划控制线时,按其相互间最近距离计算建筑退距。

(4)住宅建筑的退距应计算底层架空层的建筑高度。

(5)高层与相邻建筑间距退让用地红线不少于规定建筑间距0.5倍。 3、沿城市道路两侧布置的建筑物,其建筑红线后退道路红线除应符合下列表9的控制指标外,还应符合本章第2条和第3条和3.5规定。地下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距离一般与共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距离相同。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距离大于5m 的,地下建筑物退让距离为5m 。地下构筑物、管井、管沟等退让道路红线的净距按下列规定:

(1)城市主次干路不得小于3m ; (2)城市支路以下不得小于2m 。

注:1、建筑后退距离指建筑最外缘滴水线与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

2、超高层建筑后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参照高层建筑规定基础上适当增加。

4、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大型商场、图书城、市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的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方向的建筑红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不得小于10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且与城市道路相连。

5、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市城乡规划局核定,其退让距离可适当缩小:

(1)在旧市区、中心区商业街,按此规划控制有困难的。

(2)传统建筑道路上的扩建或改建工程。

(3)骑楼建筑道路上的建设工程。

(4)为了保持原有街道空间的延续性,在经批准规划中未能按表8指标控制的道路上的建筑工程。

6、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红线退让道路规划红线距离,除应符合表9规定外,中高、多、低层建筑增加2米,高层建筑增加5米(均自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的连接点算起)。

7、沿街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和除用地范围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包括管沟、管井等构筑物),均应在划定的建筑控制线范围内建设。

建筑物的阳台、雨蓬、挑檐、凸形封窗,不得突出建筑控制线。建筑物、基础、台阶、平台、窗井和附属设施等构件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

8、在城市规划区内,原则上不得设置围墙,建设项目确需修建围墙或临时围墙,经市城乡规划局报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中型公共建筑,如体育设施、剧院、宾馆、图书馆等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建筑,其临街面的一般不宜修建围墙,宜以花台、绿化带等建筑小品,作为用地边界的隔离带或隔离墙,沿建设用地边界修建围墙的,其围墙型式应为透空围墙。

(2)医院、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居住区以及风景区等范围内的周边修建围墙,原则应为透空围墙。

(3)确有特殊要求的,如电台、部队营房、宗教场所、监狱、看守所、气罐站等,可建封闭式的围墙,围墙外观应进行美化处理,有利于城市观瞻。

(4)修建围墙不得妨碍消防车的通行、扑救。

9、沿河道规划兰线(经市城乡规划局审定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河道规划兰线)两侧所建建筑物,其建筑控制线后退河道规划兰线的距离除应满足有关专业规定外,不得小于6米。

建筑控制线退让道路隔离带控制线、绿地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3m。

建筑控制线原则上允许电力规划黑线,但建筑物任何部分不得突入电力规划黑线范围内。

10、建筑退让文物的距离,应由市城乡规划局与文物保护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共同划定文物保护规划紫线,在文物保护规划紫线范围内,不得有任何形式的侵占。

3.4.3 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1、建筑物的高度除必须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以下规定。

2、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台(含微波通讯)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

3、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建筑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没有经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先编制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由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具体核定。

4、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沿路一般的建筑的控制高度不大于道路红线宽度的1.2倍。

(2)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不大于道路红线宽度的1.5倍。

3.5市政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3.5.1 地块配建停车泊位规定

3.5.2 出入口位置的规定

1、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应按以下规定执行:

(1)单面沿街地块,面积在3公顷以下时,可设一处机动车出入口,面积在3公顷以上,应设二处出入口。

(2)有两面以上沿街地块,可设二处出入口,但出入口位置应设置在不同的沿街面地块。

(3)停车场用地面积:小型汽车按每车位25m 2计算,停车库建筑面积:小型汽车按每车位30-35m 2计算。

2、机动车当量换量系数

3.6绿地率控制

地块绿地率应根据用地不同性质,按表12规定执行。

四、各地块控制指标

4.1 规定性条款: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

4.2 指导性条款: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建筑色彩要求和其它环境要求。

4.3 地块指标一览表

表12 地块指标一览表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五、名词解释及统一计算规定

(一)名词解释

1、街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的城市用地。

2、地块:指街坊内根据产权界线及有关因素划分出的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

3、容积率:指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规划用地面积之比,以高限控制。

4、建筑密度:指建筑占地面积与规划用地面积之比,以高限控制。

5、绿地率:指绿地面积与规划用地面积之比,以低限控制,其绿地内容包括公共绿地,宅前屋后绿地,公共服务设施附属设施绿地以及道路绿地用地。

6、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含街区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7、建筑红线:指建筑垂直投影边线。

建筑控制线:指根据城市规划需要确定的建筑物可建范围的

控制线。

用地面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用地性质:指用地使用功能,根据用地分类标准。

8、河道蓝线:指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划控制线。

绿地蓝线:一般称绿线。指城市各级绿地用地规划控制线。

电力走廊:指城市电力线路安全用地规划控制线。

9、用地使用相容性:指土地使用性质宽容范围规定适建要求。

10、人口容量:指规划地块内每公顷用地的居住人口数,以高限控制。

11、建筑高度:由室外明沟面或散水坡面量至建筑物主体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12、建筑间距:为满足日照、消防、卫生、安全和建筑保护等要求而规定的与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

13、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指建筑相对于规划地块内道路规划红线后退距离。

14、交通出入口方位: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15、低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1层至3层的住宅建筑。

多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4层至6层的住宅建筑。

中高层住宅建筑:指层数为7层至9层的住宅建筑。

高层住宅建筑:指层数等于或大于10层的住宅建筑。

(二)统一计算规定

1、建筑占地面积

参照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和有关规范计算。

(1)单层、多层及以上建筑物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2)地下室、半地下室等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等)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3)有柱雨蓬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独立柱的雨蓬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4)有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单排柱、独立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5)建筑物墙外有顶盖和柱的走廊、檐廊按柱的外边线水平面积计算,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二层以上建筑物出挑形成走廊、檐廊的按上述原则计算,未形成的不计算。

(6)穿过建筑物的通道或两个建筑物间有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7)两个建筑物间无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8)有柱或有围护结构的门廊,按其柱或围护结构外围投影面积计算;突出墙外的门斗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9)室外楼梯按其投影面积计算。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以下部分不计入建筑占地面积:

①无顶盖的花架等建筑小品不计算。

②亭、独立烟囱、烟道、油罐、水塔、贮油(水)池、贮仓、圆库等建、构筑物不计算。

③城市公共通道不计算。

④骑楼不计算。

2、建筑面积

按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计算:

(1)对高度为2.2M以下(含2.2M)的设备层不计算建筑面积。对设备层兼作避难层的,其高度可适当放宽,由莆田市城乡规划局核定。

(2)根据莆田市实际情况,参照国家有关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划,高度为2.5M以下(含2.5M)的架空层(作为停车车库等用途的),可不计算建筑面积。

(3)封闭阳台、排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凹阳台、挑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3、建筑容积率

(1)在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不计;但地下室作为商场或其他营业性公共场所的,应计算建筑面积,并计入容积率。屋面层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1/8的不计;用作开放空间的建筑面积不计;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不超过1m的不计。

(2)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超过1m的,按下式计算建筑面积:

A’=KA

式中:A’——折算的建筑面积,K——半地下室地面以上的高度与其层高之比,A——半地下室建筑面积。

(3)商业综合楼的容积率控制指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比例换算合成。

F=(F1×P1%)+(F2×P2%)

式中:F——核定容积率;

F1、F2——不同性质的建筑容积率;

P1、P2——不同性质的建筑所占比例。

如同一建设用地由不同类型的多幢建筑混合而成,应将不同类型的建筑占地面积分别划定后,再以上式核定其各自的容积率。

(4)商住综合楼的容积率控制指标,按不同性质的建筑面积比例换算合成。高层商住综合楼商业用房的建筑面积应至少占总建筑面积的10%,不足10%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按高层住宅建筑的规定执行;多层商住综合楼商业用房至少占两层以上(含两层),仅设底层商店的,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控制指标按多层住宅建筑的规定执行。

4、绿地面积

(1)公共绿地包括各级中心绿地、河、溪畔绿地和其它带状、块状绿地,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少于400M2的要求。

(2)中心绿地与宅旁(宅间)绿地的主要区别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绿地面积在规定建筑间距范围之外,可作为中心绿地,否则作为宅旁(宅间)绿地。

(3)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起讫界为: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计算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计算至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计算至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计算至墙角。

(4)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为准进行计算。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5)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的起讫界为: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计算至距路边1m,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至人行便道边;尚居住区道路、城市道路则计算至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

(6)块状、带状公共绿地面积计算的起讫界同院落式组团绿地,尚居住区级道路、城市道路的公共绿地计算至红线。

5、建筑用地面积

建筑用地面积以莆田市城乡规划局正式划定用地范围的面积为准,地市道路红线内、河道蓝线内、绿地绿线内面积不得计入。

6、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

(1)开放空间是指在建设用地内,能够全天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停车场(库)等公共使用的室内外空间(包括平地、下沉式广场和屋顶平台)。

开放空间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沿城市道路、广场留设。

②一方向的净宽度在5m以上,实际使用面积不少于100m2。

③以净宽1.5m以上的开放性楼梯或坡道连接用地地面或道路,且与用地地面或道路的高差在±5.0m以内(含±5.0m)。

④提供室内连续开放空间的,其最大高差为-5.0m至±12.0m,且开放地面层。

⑤向公众开放绿地、广场的,应设置座椅等休息设施。

⑥建筑竣工后,应设置相应的标志,并交有关部门管理或经批准后建设单位代行管理。

⑦常年开放,且不改变使用性质。

⑧室内或室外开放空间,应是无障碍设计的空间。

⑨室内净高不少于5m。

(2)开放空间有效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下:

F=M×N

式中:F——开放空间的有效面积,M——开放空间中对公众开放的实际使用面积,N——有效系数。

有效系数(N)按下列条件确定:

①室外开放空间在地面层的,其地坪标高与道路或用地地面的高差在±1.5m 以内(含±1.5m)时,N=1.0。

②室外开放空间在屋面上或为下沉式广场的,其标高与道路或用地地面的高差在±1.5m至±5.0m(含+5.0m)或-1.5m(含-5.0m)时,N=0.7。

③提供室内开放空间,其标高与室外用地地面的高差在±5.0m以内,或提供室内连续开放空间,其标高与室外用地地面的高差在-5.0m至+12.0m时,N=1.0。

7、建筑高度

在计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女儿墙顶。

(2)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45°(含45°)的,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

坡度大于45°,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屋脊顶。

(3)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m 以内,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但当建筑位于文物、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地区和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时,上述突出部分应计算建筑高度。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8、建筑间距图示

工业产业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区位于三江片西北部。为综合协调区域内外环境,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控制和引导区内各项建设,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1-2020)》、《宁波市工业园区布局规划》、《江北城乡一体化规划(2001-2020)》等。 第三条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3.1 整体性原则,一期用地的开发要考虑与江北工业产业园区整个片区的关系,在市政、道路、结构等方面衔接好。 3.2 弹性的原则,在道路设置、地块划分、土地兼容性等方面保留一定的弹性,使园区发展能适应不同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3.3 注重生态设计原则,创造优美的园区环境,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协调好规划用地与周边条件关系,创造出全新的工业园区环境景观。 3.4 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区域内便利的交通网络,建立和发展独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引导城市社会、经济以及产业的整体发展。 3.5 强化产业型工业园区的特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目标。 3.6 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开发强度、道路结构,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功能需要,使整个工业园区的建设尽可能集中紧凑,以期经济地建设市政设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 3.7 创造城市的标志和窗口,形成独特的城市空间。 第四条规划要点 4.1 为引导工业企业集聚发展,结合当地工业开发对建设用地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地块规模,既有利于开发地块的完整性,又适应于地块拆并的可能性。 4.2 妥善处理高压线走廊、水网与道路、用地规划的关系,保证开发地块的完整性。 4.3 加强环境规划,创造和谐、优美的生产环境。 4.4 加强竖向规划,在保证道路交通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土方量。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xxxx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目录 一、规划背景 (2)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2) 三《潼南县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局部修编》(2005年)解读 (4) 四、规划依据 (4) 五、规指导思想划与原则 (5) 六、规划目标 (6) 七、产业定位与规模 (6) 八、用地布局 (7) 九、土地使用规划 (9) 十、地块指标控制规划 (9) 十一、“四线”规划 (13) 十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 十三、道路交通规划 (14) 十四、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5) 十五、城市设计导则 (19) 十六、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十七、防灾规划 (22) 十八、规划实施 (26)

一、规划背景 1、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发展形势和我国加入WTO的举措,既拓展了我国各级城市的发展空间,又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其直接后果就是各地方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宏观发展背景,加大发展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的“起飞”。 2、重庆城乡统筹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等国家宏观战略的启动与实施,潼南面临着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抓住这一机遇,潼南县可以从资金、项目、人才政策等层面争取到国家实实在在的投入;更重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分工的发展,区域产业的转换和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潼南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分工,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3、潼南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北部城镇产业拓展带上和西北经济发展区中,根据重庆市提出“一圈两翼”的空间发展战略构想,进一步明确了潼南是以发展商贸、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中等城市的定位。 4、建设特色工业园是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我市城镇化、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跨跃式发展,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大举措。 5、xxxx工业园区位于潼南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梓潼镇,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总体建设规模15平方公里,首期启动2平方公里,园区分为南、北两区,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和化工纸业。 6、随着特色工业园区在潼南建设的确定,给潼南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随着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规划需要进行潼南产业及相关基础设施用地空间布局的调整。为进一步拓展深化潼南工业园区(北区)建设,特编制《潼南工业园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 (一)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潼南江北新城东北部,东至规划北区工业大道以西自然山体,西北接火车站片区,西南区部分位于现状万利来化工厂区域,南临涪江。规划区面积836.86公顷。 (二)自然环境 1、区位关系 规划区与江北新城行政中心相距3.5公里,至涪江南岸旧城区距离5.5公里,距xxxx工业园区南区5.5公里,到双江古镇约12公里。 2、交通区位 规划区沿涪江展开,离潼南火车站仅2公里,离奋进大道仅1公里。 3、地形地貌 根据地形分析,规划区地形主要为缓坡地,标高集中在305.0米至325.0米。在坡度上,主要集中在0-10%坡用地。从潼南整个城市规划区来看,本次规划区应该是较为难得的一块平地,比较适合大规模集中建设。 4、水文气象 规划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温夏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季节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南川东胜北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南川区北固、东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东胜、北固工业园区位于南川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2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对剩余的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北固、东胜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用地南以渝湘高速公路为界,北至工业园区起步区,西临花山,东以自然山体为界,总面积约为9.36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及开发态势 (一)自然环境: 1、气象水文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南川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3°C,极端最低气温-1.5°C(2000年2

月10日),最高气温4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8毫米,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94.4毫米。 区内河流较发育。位于规划区中部的龙岩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规划区,属常年性河流,由南向北流注入大溪河,为大溪河一级支流。河面最宽处25.0米,最窄处8.0米。在规划区南东侧土桥附近,常年水位533.28米,最高洪水位537.17米(1999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平均纵坡降0.5%。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凤咀江为龙岩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在规划区北西部的薜家嘴角塘注入龙岩河,属常年性河流。河面最宽处9.0~30.0米,最窄处5.0米。在规划区北西侧薛家嘴附近,常年水位497.87米,最高洪水位500.7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平均纵坡率0.7%。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于南川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片中的东胜片区和北固片区,处于两山之间的盆地之内。 规划区南高、北低,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南部观山顶,最高点高程为607.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内龙岩河的末端,最低点高程为490.3米。区内除有观山坡等三处集中的山体之外,其余用地均较为平坦,用地建设条件优越。 规划区内观山坡等山体植被情况良好,其余大部分为农地。 (二)社会经济环境: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及说明书

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控规·文本 一、总则 1.1 规划依据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莆田市城市总体规划》、《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建议书》和《莆田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规划范围 黄石工业园区首期用地面积126.35公顷。用地范围:东至道山路,西至兴业路,南至普连路,北至晴岚路。 1.3 适用范围 在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应遵守本规划,除文本和图则有关规定外,未涉及的其它控制指标应参照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1.4 使用原则 本规划的文本和图则是莆田市黄石工业园区首期建设、改造的控制性文本,应同时使用,二者不可随意分解。 1.5 主管部门和管理权限 本规划经莆田市城乡规划局批准后,即可执行。解释权属莆田市城乡规划局。 二、规划设计要点 2.1 规划原则 2.1.1 规划应充分考虑并发挥园区的区位优势,处理好园区与黄石镇区总规关系及园区分期建设衔接问题。 2.1.2 在用地组织和空间布局方面,既要体现合理分区,又要考虑功能相近用地彼此间包容性。确保园区功能整体协调、安全、运转高效,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 2.1.3 力求规划富有弹性、可操作性。特别在市政工程规划方面,应与总规对接,应适度超前。 2.1.4 注重原有环境,保留原有风貌,创造富有个性园区,同时还要注重环保,以利可持续发展。 2.2 规划期限、性质和规模 2.2.1 规划期限:2001—2005年 2.2.2 规划性质:轻型、低耗、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的市级工业园区。 2.2.3 用地规模:本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6.35公顷,建设总用地121.24公顷。其中:工业用地76.9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6 3.46%。 2.2.4 人口规模:本区可提供11260个就业岗。园区总人口16407人。其中:村庄人口2250人,单身职工8712人,带眷职工5445人。 2.3 规划结构 2.3.1 本区通过黄石镇区总规确定的谷城路进行功能区划分。谷城路北侧为一类工业集中发展区,谷城路南侧为二类工业及园区生活配套集中发展区。二个区通过谷城路和东井南路为骨架,组成相互联系有机整体。 2.3.2 本区路网是在黄石总规在园区内所确定的二条“十字型”主骨架基础上,结合地形及现状,采用“方格网”布局型式。 2.3.3 土地使用情况 详见规划土地利用一览表

工业园区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二章现状概况 (2) 一基本条件 (2) 二土地利用现状 (3) 三基础设施状况 (3) 第三章园区发展条件分析 (3) 一园区现状不足 (3) 二条件分析 (4) 三SWOT分析 (4) 第四章规划技术路线及编制程序 (5) 一项目特点 (5) 二规划技术路线 (5) 三园区与城市的关系 (5) 四园区与其他园区的关系 (6) 五其他园区的借鉴 (6) 第五章规划总论 (8) 一规划依据 (8) 二规划原则 (8) 三规划范围 (8) 四规划期限.................................................................................................................... 9第六章园区规模与性质. (9) 一示范园区性质 (9) 二园区规模 (10) 第七章园区总体设计 (11) 一园区发展目标 (11) 二园区发展策略 (11) 三园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12) 第八章建设用地布局 (12) 一空间布局形态与结构 (12) 二建设用地规划 (13) 第九章交通体系规划 (15) 一对外交通组织 (15) 二内部交通组织 (15) 三交通设施 (16) 四公共交通规划 (16) 第九章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17) 一技术路线 (17) 二设计重点 (17) 三园区循环经济体系设计 (17) 四产业循环 (17) 五资源循环 (18)

第十章基础设施规划 (18) 一给水工程规划 (18) 二排水工程规划 (19) 三电力工程规划 (20) 四邮政电讯规划 (20) 五供热工程规划 (21) 第十一章绿地景观规划 (21) 一绿地系统规划 (21) 二景观规划 (22)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与卫生规划 (23) 一环境保护规划 (23) 二环境卫生 (24) 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25) 一防洪规划 (25) 二消防现状 (25) 三抗震规划 (26) 四人防规划 (26)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一近期规划指导思想 (27) 二近期建设重点 (27) 三近期建设重大项目 (27) 四园区入驻企业 (27) 五、园区初期发展模式 (27) 十五章规划实施建议 (28) 一、组织措施 (28) 二、法规措施 (28) 三、技术措施 (28) 四、建立公众参与制度 (28) 附表:建设用地计算表: (29)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功能规模与布局 (3) 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 (5) 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6)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7)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8) 第八章城市设计导则 (9) 第九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 第十章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10) 第十一章附则 (11) 附表一土地利用汇总表 (12) 附表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览表 (14) 附表三地块指标控制一览表 (15) 附表四:各类用地使用性质适建性规定表 (2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和xx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相关内容,适应xx县城镇和工业园区的发展需求,优化利用和合理配置城镇空间资源,指导园区合理高效的发展建设,特编制《xx县xxxx工业园(xx-xx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一)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实施);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 2006.4);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建部令第七号、2010.13);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 (二)xx地方法规、文件 《xx省重点工业园区实施办法(暂行)》; 《xx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云政发[2004]号); 《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 《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三)其他现行法律法规、条例规范 《xx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xx县“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xx县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0-2025)》 《xx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5)》; 《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第三条规划理念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筑xx-xx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 (二)立足大经济区域,分析xx-xx工业区在xx县以及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科学确定其职能和发展规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从于上位总体规划。 (三)注重工业园区的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从有利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构成有现代xx的工业园区风貌。 (四)规划体现市场运作原则,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规划管理的规范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工业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四条规划原则 (一) 因地制宜与生态优先原则 规划在深入调查现状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统筹考虑地形、地貌、水系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结合山水的自然肌理特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以体现规划区的山水文化品质,融山、水、城、林为一体。 (二) 整体协调原则 从整体性出发,贯彻落实总体规划对规划区的相关要求,合理衔接周边区域的土地使用情况,创造功能配套、环境协调、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本规划表现了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空间结构的具体要求,深化和落实了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绿地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合理划分地块,确定通过各项规划控制指标,为综合开发和相关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三) 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原则 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控制性指标为刚性控制指标,其建筑形式、色彩等为弹性控制指标,规划采取刚性控制和弹性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土地使用的兼容性,以利于规划的实施。 遵循价值规律,适应市场变化需求,规划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用以适应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 (四) 以人为本的原则

工业区修建性详细的规划说明书

晋江市深沪镇内衣制造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背景 1.政策背景 2007年6月,晋江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镇村建设专业化标准厂房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围绕“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总体要求,结合晋江区域经济和产业特色,明确提出每个专业化标准厂房园内只能有一个主导产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专业化标准厂房主导产业的选定由镇(街道)根据辖区中小企业产业聚集情况选定,同时须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用地上,标准化厂房选址除了必须符合相应规划建筑相关规范外,为使标准化厂房达到效果,晋江市对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也作了限制性规定:单体建筑面积不得小于4000平方米;同时,除特殊行业外,标准厂房要建多层,原则上不低于3层;建筑密度要控制在30%以上,容积率1.5以上。标准化厂房的配套设施也有相应规定,办公和生活区宜集中设置,并与生产区相分离,总占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10%,区域内部不得建专家楼、宾馆和招待所等非生产性配套建筑。 根据该文件要求,深沪镇政府决定结合本镇中国内衣名镇的产业特色,建设内衣制造园,在晋江市政府的支持下,确定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上、容积率2.0以上的规划条件。考虑到内衣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性,以及让利于周边村民的社会化配套原则,园区按50%的职工配套设施标准控制,其他职工配套设施由周边村庄结合新农村建设解决。并以此为规划前提,委托泉州市城市规划研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

究院进行《深沪镇内衣制造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深沪镇总体规划相关背景 依据晋江市总体规划,泉州市域晋南片发展方向以外向型、市场型、轻加工为主,逐步向高科技型转化。晋江市总体规划及城市概念性规划,分析深沪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晋江市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确定深沪镇为晋江市域南部经济区中重要的旅游港口城镇。 规划分析了深沪镇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各行业发展潜力,确定在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在以发展轻工为基础的同时,对台贸易和沿海且具港口必将大力影响其商业、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确定深沪镇镇域性质为:滨海港口城镇。 深沪镇产业空间布局:以镇区服务为核心,巩固现有各主要职能片区地位,拓增主要职能片区的交通联系,加快“旅游、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 在镇区和沿海旅游带全面增强服务业,由旅游带动整个服务业发展,保证各基础性设施的齐备,率先实现在各镇中由生产型城镇向高层次的消费型城镇转变。 其次,渔业捕捞是深沪镇的传统产业,深沪镇对渔业体制进行优化改革,要求以发展深加工产业为延伸主业,加大作业区,大力推广新型网箱养殖技术。深沪镇同时是一个海上运输的重要港口,目前经国务院审批,泉州港口岸深沪港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深沪港晋升为国家一类口岸,今后将利用这一契机,大力发展港口运输业。 第三,利用沿海地区优势,设立生态隔离带和直通镇区中心的生态绿色走廊,形成绿水相依的镇区生活环境。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安徽凤阳工业园区与门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安徽凤阳工业园区与门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了保证安徽凤阳工业园区与门台镇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城 市规划编制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加快工业区建设,促进老城改造,合 理安排新区建设,整合优化园区功能,为此特制定安徽凤阳工业园区暨门台 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适用于规划用地内的各项建设工程,安徽凤阳工业园区暨门台镇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范围包括了整个凤阳门台片区建设用地, 其西临蚌埠规划的外环路,北到京沪铁路,南连大青郢水库、东山、小青郢 村,东至门台镇界,总面积10.73平方公里。 第3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各项工程设计和建设,必须遵守本规划,同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4条本规划的内容包括规划区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控规分图图则,其中:总体规划是对规划区各类用地、设施进行总体布局和安排;城市设计 主要对空间形态进行要素控制;分图图则主要提出地块规定性和指导性的规 划控制要素。 第5条本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6.8)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6、《安徽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范》(DB34/T547-2005)

7、《凤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8、国家、省、市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技术规范和规划成果。 第6条本规划指导思想: 1、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整体思想,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的新要求、新情况。 2、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开发时序,实现基础设 施有效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4、在充分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 注重城市景观设计。 第7条本规划指导原则: 1、协调原则:安徽凤阳工业园与总体规划建设之间的协调,园区用 地与门台现有用地的协调,区内各基本要素之间的协调。 2、严格控制的原则: 通过对用地、交通、景观三方面的规划控制,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指标体系。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 第8条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和图纸,经凤阳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是规划区的主要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规划说明书是对文本和图纸编制的具体说 明。 第9条本规划解释权属归凤阳县城建局;若需要修改规划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为深入实施“工业立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年初,县委、县政府就进一步加速工业发展问题做出了“规划建设两大工业园区,构筑工业发展新平台”的部署,明确了“以项目为依托,以优势企业为主导,对相关产品或产业链条实行合理集聚,营造特色工业园区,实现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专业化生产”的工业发展主攻方向,力争3—5年内使新区工业园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全县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先导区,带动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二、概况 1、区位和交通条件 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黄河下游北岸,隶属濮阳市,辖13个乡(镇),总面积560平方公里,48.3万人,耕地50万亩。范县南临黄河,与山东省鄄城县相望,北依金堤,和山东省莘县接壤,东毗台前县,西接濮阳县。地理坐标为东径115°21′—115°43′,北纬35°38′—35°55′,地面黄海标高51m—46m,自然坡降1/5000—1/6000。 范县新区工业园区位于范县新区东北部,东到王庄,北到义和庄,西靠范新公路,南依濮台高等级公路,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德商高速公路、濮范高速公路分别在园区东部、南部穿过,濮台铁路横贯东西,东与京九线接轨,西连京广线。项目区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阔,地貌简单,工程地质条件好,地上、地下无文物,地基承载力平均在每平方米12吨左右。 2、自然条件 范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气候温和,境内黄河、金堤河蜿蜒而过,引黄工程纵横交错,水利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427.2小时。 气温 年平均温度13.5℃ 极端最高温度42.6℃ 极端最低温度-19.3℃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下) 总则 0.0.1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0.0.2 本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标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苍山县总体规划》、《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而成的。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图纸,其中文本具有法律效力。 0.0.3 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绿化、美化。 0.0.4 (1)本次规划目标:分析矿坑乡社会经济基础、资源条件及区位条件,合理进行规划,完善工业园区交通运输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 (2)科学认证园区性质,合理确定工业区规划建设阶段与相应的指标体系。

(3)合理选择工业园区规模和发展方向,调整用地布局,完善城镇格局。 (4)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工业区绿化率。 (5)结合矿坑乡现状格局,吸收当地历史文化特征,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的工业区景观风貌。 (6)近、远期相结合,保证工业区各阶段建设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及延续性。 (7)以跨世纪小城镇发展的思想发展矿坑乡,将现代化和生态环境的观念充实到本规划中来,使本规划具有超前性和科学性。 0.0.8 凡在本规划区进行建筑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遵守并执行本规划。 0.0.9 本规划由矿坑乡人民政府及其乡镇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和管理,并负责解释以关条文。 0.0.10 本规划待乡人大通过后,苍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即具法律效力。 第一章工业园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 第一节规划结构 1.1.1 工业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不得破坏规划结构。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2020)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二章规划依据 (1) 一、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 二、地方相关规划文件 (1) 第三章规划区现状分析 (1) 一、区位条件 (1) 二、规划范围 (1) 三、自然条件 (1) 四、用地现状 (2) 五、现状发展优势分析 (2) 六、影响发展主要问题分析 (3) 第四章园区总体规划思路 (3) 一、规划原则 (3) 二、规划目标 (3) 三、园区发展趋势 (3) 四、功能定位 (4) 五、人口规模 (4)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4) 一、空间结构 (4) 二、用地布局 (4)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5) 一、对外交通规划 (5) 二、园区道路网规划 (5) 三、铁路站场用地规划 (6) 第七章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6) 一、公共服务设施 (6) 二、工业配套设施 (6) 第八章绿地系统规划 (7) 一、绿地系统规划 (7) 二、水域及其它用地规划 (7) 第九章景观系统规划 (8) 一、整体景观形象设计 (8) 二、景观系统规划 (8) 第十章地块规划控制 (8) 一、地块划分 (8) 二、土地使用控制 (8) 三、建筑退道路红线和间距控制 (8) 四、建筑高度控制 (8) 五、道路交通控制 (9)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10) 一、环境现状分析 (10) 二、环境保护规划原则和目标 (11) 第十二章给水工程规划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2) 三、给水现状 (13) 四、规划用水指标及用水量 (13) 第十三章排水工程规划 (14) 一、规划依据 (14)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4) 三、污水工程规划 (14) 四、雨水工程规划 (14) 第十四章电力工程规划 (15) 一、现状概况 (15) 二、规划依据 (15)

崇左工业园区控规说明书

目录 第1章规划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规划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规划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规划内容及重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规划技术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现状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地理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自然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现状地形地貌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土地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建筑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道路交通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村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上位规划解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广西中泰(崇左)产业园总体规划(2013-2030)》................................................................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功能定位和发展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功能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发展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规划策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项目策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规划空间结构与空间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总体空间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功能空间结构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用地布局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布局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规划用地总体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对总规的深化调整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用地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产业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现状产业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产业布局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产业布局导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产业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8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规划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等级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布局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规划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设施兼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8.6配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9章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规划公共开放空间分类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公共开放空间规划标准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3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建设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4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5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0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对外交通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道路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4道路交叉口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5公共交通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6交通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1章绿地系统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绿地景观规划原则与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绿地与广场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2章景观风貌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景观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景观界面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滨水岸线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3章竖向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规划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规划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竖向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4章公用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给水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污水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3雨水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4电力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5电信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6燃气工程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7管线综合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5章环卫设施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