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1.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2.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堪称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首先,贝拉·巴拉兹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其次,贝拉·巴拉兹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第三,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第四,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巴拉兹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我们都知道并且也都承认,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

3.爱森斯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和普多夫金等人一道总结和发展了此前的成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电影美学的高度。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不仅把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的手段,而且更主张把官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镜头的并列不单纯是为了叙述故事,而是为了在观众身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引起他们的思考。

4.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冲突功能,侧重于破坏人们长期习惯的叙事法则。普多夫金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当同观众的心理历程非自一致: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在创作实践中,普多夫金重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非常注意保持影片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被运用得十分自然,主张拍摄一种埠求纪实风格与哲理意蕴相结合的影片。事实上,爱森斯坦比起普多夫金来,更加具有现代主义的文化背景。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那么,爱森斯坦的影片好像是一种呐喊,爱森斯坦是革命的、颠覆的,而普多夫金则是温和、抒情的。如果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更加具有历史价值与理论价值,将蒙太奇美学推到了高峰;那么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的理论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时至今日仍然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5.戏剧化电影,主要是指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其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

所谓戏剧化电影,就是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

(1)戏剧化电影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要求情节与情节之间互为因果、层层递进。

(2)戏剧化电影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并往往采取"强化"的方法,使冲突尖锐激烈,情节跌岩起伏,以使用浓郁的戏剧性去感染观众。

(3)戏剧化电影大量利用悬念、巧合、误会、偶然性等,造成紧张、剧烈的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挠。

(4)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悄节剧的特点,强调以情动人,通过悲欢离合的情节来达到"煽情"的目的,唤起观众对主人公的最大同情,宣扬善必胜恶或惩恶劝善等道德训诫。

(5)戏剧化电影往往埠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6)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唯美主义的审美倾向。

6.类型片的产生,正是由于制片商为攫取最大利润,对一些受到观众欢边的影片大量仿制,并且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由于具有票房上的保险系数,能够保证投资获得回报,取得较好的商业效果,久而久之就形成某些相对稳定的影片类型。

新好莱坞电影的新特点:

第一,新好莱坞电影受到了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

第二,新好莱坞电影完全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束缚。

第三,新好莱坞电影善于迅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突破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化电影美学观,作为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响亮地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不再周限于用电影来讲

述故事,而是致力于按照生活的原貌去真实地再现生活,注意表现意大利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问题,把镜头对准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的痛苦和不卒。1945 年,意大利著名导演罗西里尼的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诞生,标志着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开始。《偷自行车的人》(1948)

巴赞与纪实美学

作为电影纪实美学大师,巴赞的理论主要包括电影影像本体论和电影语言迦化观这样两个部分。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主要集中在摄影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他指出:“摄影影像具有独特的形似范畴,这也就决定了它有别于绘画,而遵循自己的美学原则。摄影的美学特性在于揭示真实。”

他在影像本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影的心理学起源问题。电影发明的心理学根据就是渴望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地复现现实的心理的产物。电影发明的心理学根据就是渴望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地复现现实的心理的产物,他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这篇纲领性文章中,通过造型艺术起源和历史演变,论述了人类从古至今都有“用逼真的摹拟品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这种心理愿望来自于人类自古便有的"集体无意识”这就是:与时间抗衡,使生命永存。巴赞将这种心理称之为"木乃伊情结"。提出了"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观点,巴赞借此来说明电影应当不断地向现实靠拢,但又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现实。

巴赞的电影语言进化观,正是建立在他的影像本体论基础之上。“第一、景深镜头使观众与画面的关系比他们与现实的关系更为贴近。画面的结构就更具真实性;第二、景深镜头要求观众更积极地思考,甚至要求他们积极地参与场面调度。倘若采用分解性蒙太奇,观众只需跟着导演走。画面的含义部分地取决于导演的注意点和意图;第三,蒙太奇由于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在分析现实时,要求政剧事件含义单一。反之,景深把意义含糊的特点重新引入画面结构之中"。

克拉考尔与“物质现实复原论”

电影按其本质来说是照相的一次外延,因而也跟照相手段一样,跟我们的周围世界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近亲性。当影片纪录和揭示物质现实时,它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影片。把电影的特性分成"基本特性"与"技巧特性"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影的两种主要倾向:现实主义的倾向和造型的倾向。克拉考尔的理论有两个基本特点:(一)开列出特别适于电影描述的题材。(二)强调电影与摄影的近亲性。

8.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区别与共同之处:

第一,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导演,均以反传统为突出标记。他们反对法国电影界的僵化状态,要求废除从戏剧借鉴来的编剧理论,摒弃以导演资历为基础的制片制度,抛弃得到公认的商业化成功模式,代之以一种具有鲜明个人化风格的创作方式。

第二,"新浪潮"与"左岸派"都十分强调突出个人风格。这批青年导演大胆提出了将电影变为个人化艺术的主张,他们认为影片应该成为个人的作品,导演应在影片中体现出个人的风格,表达出自己对世界、人生、社会、政治、宗教、道德等诸多方面的见解与感受。

第三,"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大胆革新电影语言,对电影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在影片叙事结构上,特别突出反传统性,彻底抛弃传统电影的一元化结构形式,大量采用时空颠倒、多线交叉,以一大堆无逻辑事件来代替和打乱情节结构。戈达尔拒绝采用传统的剪辑原则,抛弃传统连贯式或直线式的叙事方式,他创造了大幅度跳跃的"跳接"手法,在事先几乎没有任何暗示的情况下,从一个场景骤然跳到另一个场景,大大加快了影片的节奏;"左岸派"的阿伦·雷乃在自己的影片中更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将线性的、客观的物理时空改变为复杂、主观的心理时空,在不断的追叙和回忆中,通过大量的闪回和画外音等手段,将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想象、纪实与虚构等等组合在影片之中。

其次,“新浪潮"与"左岸派"在摄影方面也有许多创新,在摄影上努力探索各种新的表现手段。"新浪潮"遵循巴赞纪实美学,大量利用真实的自然光源,采用实景拍摄方式,运用抢拍、跟拍和景深镜头、长镜头等拍摄方法,将新闻片和纪录片的多种手法移植到故事片摄影中来,追求一种自然逼真的纪实风格,努力创造一种非常灵活的新闻报道式的摄影风格。"左岸派"则更加讲究画面构图和用光效果,大量运用意识流镜头、主观镜头、变速摄影,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意识流动,在电影语言的探索上富有创造性。

再次,"新浪潮"与"左岸派"在音响处理、对内处理、色彩处理,乃至演员表演等方面都体现出不同于传统的特点。"新浪潮"影片大量采用自然音响、环境音响和同期录音的手法,加强影片的真实感,并且运用背最音响、特殊音响和重叠音响,来渲染环境氛围和人物情绪。"左岸派"更是十分重视电影中对于芦啬的运用,除了大量运用对自、旁白和内心独白,还十分注意利用音响、音乐和寂静来拓展声音空间,尤其是成功地运用"声画对位"等手法,大大强化了影片的表现能力,通过时空交错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9.电影第一符号学

克里斯蒂·麦茨的著作《电影;语言还是言语》于1964年出版,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其背景便是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电影第一符号学是随着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于60

年代中叶诞生的。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第一符号学是以语言学模式来研究电影艺术。

电影叙事学

电影叙事学关注功能和结构问题,"陈述"和"话语"这两个概念就显得尤其重要。从表面上看,一部影片的意义和特性主要是通过"话语"来表现的:但从实质上看,"陈述"才是一个隐秘的叙事者,它在暗中控制着整部影片的场面调皮、镜头运动、用光、剪辑等,也就是说,它在暗中控制着影片叙事中的言语问题。正因为如此,当代电影叙事学十分关注叙事角度问题,也就是十分关注"谁在叙述"与"谁在看"的问题。

电影第二符号学

麦茨的《想象的能指》(1975)问世,标志着电影第二符号学的诞生。电影第二符号学,其实就是电影的精神分析符号学,它首先是一种关于观影主体的理论。麦茨认为,只有在这种语言学模式与精神分析模式相结合的研究中,才能真正弄清楚电影的实体性即本体的问题。观众坐在黑暗的电影院里观赏电影时,观影主体与做梦主体十分类似,银幕上的画面与梦境中的画面十分类似,观影的情境与做梦的情境十分类似,将电影称作“白日梦”,坚持弗洛依德关于“梦是本能欲望的满足”这一原则,以梦的“快乐原则”来衡量电影。法国著名电影学者博德里认为,电影观众首先与银幕上的人物影像认同,而后又与作为“主体的眼睛”的摄影机认同,观众便可以通过这种双重认同机制,如做梦一般使无意识欲望在想象中得到满足。在电影中,摄影机和剪辑方法、透视法和连续性结合起来造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观影主体,博德里将其称之为“先验的主体”。“影像、声音和包彩把客观现实幻觉化了。

10.影戏

中国电影则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早在1913年由郑正秋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就是以反对封建婚姻为题材,充满着切中时弊的社会内容20年代侯曜建立的第一个中国电影理论体系,更是提出了“影戏”电影理论,主张电影的戏剧性和社会功能,使得中国电影理论成为以伦理精神为核心的实践美学。显然,这就使得中国传统电影理论形成了一个以伦理教化为内核,以蒙太奇手段和戏剧式叙述为工具的结构形态,并且在事实上长期支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

11.电视的特点

一是即时性。电视通过卫星传播,可以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发生的事情在极短时

间内传遍全球,这种传播速度之快已经到达了惊人的程度。二是现场感。电视与电影另一个重大的区别在于,电影追求一种梦幻世界,观众只是被动地被引入其中过观赏影片达到情感的宣油和精神的愉悦;而电视则是追求一种纪实世界,观众仿佛可以主动地参与其中,使观众自得其乐地习惯于电视制造的模拟环境而不自知。三是习惯性。观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一个细成部分,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行为。

12.影视艺术的综合性

首先表现在它们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摄影等备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井对其进行了具有质变意义的化合改造,使得这些艺术元素进入电影和电视之后相互融合,形成电影和电视自身新的特性,并且使得电影和电视最终成为两门崭新的、独立的姊妹艺术。其次,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突破了艺术学的层次,更加集中地反映在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体现为再现性和表现性一、纪实性和哲理性的统一、叙述因素和隐喻因素的统一。

13.(一)逼真性

影视艺术的逼真性。首先是由影视的技术特性决定的。影视艺术由于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强有力手段,能够十分准确、十分精细地纪录客观现实的影像、色彩、声音、动作,并且能将它们在银幕或荧屏上重现出来。影视艺术手段愈先进,影视艺术的逼真性就愈强。影视艺术的逼真性,首先表现在它们是一种直观的真实。这种直观真实就是视听的真实感。影视艺术借助于现代的音像实录技术,以直接的方式将物质现实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昕觉,从而产生真实感,给人们以仿佛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影视艺术的直观真实,可以达到其他艺术难以企及的效果。其次,影视艺术的逼真性,还在于它们能够真实地再现空间与时间。当然,影视艺术应当将本质的真实,寓于直观的真实之中,也就是要通过内在真实和外貌逼真的高度统一,真正达到影视艺术的本质真实。

(二)假定性

第一,影视艺术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而是需要遵循备门艺术所共有的规律。它同样是客体与主体、再现与表现、反映与创造、纪实与艺术的有机统一。此外,影视的假定性也是由观众决定的。作品的接受也是作为客体的影片与作为主体的观众二者结合交融的结果,同样呈现出主客体的统一。

第二,首先是影视时空的假定性。其次是故事结构的假定。再次是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假定。

第三,影视的假定性,更表现在影视语言和影视手段的运用、摄影机的角度和运动、拍摄速度和镜头焦距的变化、光影和色彩的运用、主观音响和无声源音乐等等,都体现出创作者对现实的装饰和诗化。

(三)造型性

电影电视首先是以视觉为主的视昕艺术,必须通过影视画面来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抒发情感、阐述哲理,将活动的画面形象作为影视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电影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艺术,就在于它是由具有动感的画面所组成的。

14.镜像世界

拉康早在1936年就提出了“镜像阶段论”,以新的视角和方法重新阐释了弗洛依德的主体与客体的同化理论。拉康的理论在电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标志着世界电影理论界结构主义一精神分析学研究时期的开始并且直接促成了麦茨第二电影符号学的诞生。

拉康认为婴儿问世时本来是一个非主体的存在物,没有物我、主客之分,只是一种原动力形式的理念“我”,从“理念我”向“镜像我”的过渡是需要镜像阶段来完成的,这是由于人类的个体心理中有一种自恋本能,人对镜像的喜爱在人格形成的早期阶段起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作用。

拉康认为镜像阶段发生于婴儿诞生后,第6个月到第18个月这段时期这段时期就是他的人生历史上第1个重要转折点,这个时期婴儿首次在镜子中看见了自己的镜像以及身旁母亲的镜像,这种自我识别才是“我”作为实体的出资出现,从此“我”这个实体才开始成立,完成了“一次同化”,形成了“想象界”。

拉康指出,完成了一次同化的婴儿,到4岁左右又要经历一个俄狄浦斯情节阶段,也就是要经历二次同化才能形成他的象征界,象征界预示着幼儿开始接受语言,在象征与语言的世界出现之后,主体的演化才真正进入了另一个重要转折点。

拉康指出,个体在其生命发展历程中的三个人格层面即理念我(实在界)、镜像我(想象界)、社会我(象征界)最终获得了统一,形成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自我。

视觉快感

影视观众视觉快感的心理基础在于对观看影视过程本身的迷恋,而且这种迷恋已经成了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甚至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这种迷恋既反映出现代人在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深感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渴望增加对外界的了解渴望通过休闲娱乐来排遣内心的苦闷与烦恼。精神分析学还认为影视观众对视觉快感的迷恋还涉及两种重要的深层心理,即窥视癖与自恋欲,影视艺术作品是以一种合理合法的方式来满足观众这种窥视癖或观淫癖。

15.欧洲现代派电影

五六十年代,几乎与"新浪潮"和"左岸派"同时,在欧洲出现了一批现代派影片,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包括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第七封印》(1955)、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1964)、意大利导演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1960)、《八部半》(1962),可以被称之为具有商业性的现代派电影。欧洲现代派电影,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接近西方现代文学,但相比之下又是更加迎俗化和大众化

的作品。首先,以"新浪潮"为代表的现代派电影,已经不再像先锋派电影那样抽象乏味地搞"纯粹的运动和节奏",也不再把物抬到高于人的地位,而是注意表现现代人的心理和情绪,以“意识银幕化”代替了“画面抽象化”,它们多多少少也有一点故事情节,并且力图用凶杀、性生活等"剌激性"镜头来吸引观众。因此,从50年代末期以来,出现了商业性的现代主义电影。其次,"新浪潮"为代表的现代派电影,反对戏剧性情节但不排斥故事性,反对塑造人物性格但竭力表现人物内心,反对理性但注意表现作者的"自我"。它在主题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表现人生哲盟和探索主观心理。现代派电影就是那些用‘现代’电影手法来表现哲理性主题的电影。

(1)“意识银幕化”,使电影从表现外部现实进入到表现内部现实,即表现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以视昕形象艺术地再现人物内心生活中的回忆、想象、幻觉、梦境,在银幕上展现人物的精神领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和潜意识等等,有助于加强人物塑造和强化影片深度,促进了当代电影剧“心理化”。

(2)“结构多元化”使电影突破了传统的戏剧式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结构形式,例如“辐射结构”,用几个独立的段洛来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展开,如费里尼的《费里尼·萨蒂里康》;“心理结构”,将真实时空和想象时空、现实和心理溶化在一起,如阿伦·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块状结构",把几个单独的事件用一条线索串连起来,如特吕弗的《四百下》等等。

(3)“表现手段多样化”,大胆探索电影的特性和表现潜力,特别是意识流镜头、声画对位、主观镜头(摄影机的视点直接代表剧中某一人物的视点)、内心独自(剧中人物的内心复杂矛盾情感的自我表白),以及幻觉画面(运用色调分离或虚焦点的画面来表现梦幻、错觉或变态心理)等等,大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

16.意识形态批评

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主要表现为对电影制作机制的社会性批评,它主要是通过本文所指来研究本文的能指结构,进而探讨决定这种能指的社会文化语境,并且,分析在这种关系中现影主体的位置。在意识形态批评论者看来,电影中的一切艺术手法或技术手段都成了某种意识形态的策略代码,各种电影的不同叙事方式也是由不同意识形态取所需的结果,甚至电影中能指和所指的意指关系也并不简单,因为其中往往暗含着一种社会无意识或政治无意识,这样一来,对电影的研究显然离不开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如果说精神分析学引入电影,主要是对电影的本体论提出了挑战,那么,意识形态批评理论引入电影,则主要是对电影作为艺术的传统命题提出了挑战。

17.女权主义理论与电影

女权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权主义文论中的一个分支,美国女权主义电影学者劳拉·穆尔维的论文《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1975)是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性论著。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矛头直指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作为一种大众传媒和形象性的娱乐形式,影视艺术最鲜明地体现出意识形态的制约。好莱坞的经典电影与许多美国电视剧,常常采用特有的修辞手段,使女性的视觉形象成为色惰的消费对象。因此,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好莱坞经典电影模式的视听语言的解构式批判,来揭露其意识形态深层的反女性本质。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的批判焦点直接指向商业电影中的消极层面,不仅指出了好莱坞电影对女性的压抑和歧视,更重要的在于她们指出了维系这种关系的语言结构。在好莱坞电影中,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构成了两极,在电影的观赏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男性的目光,而女性在影片中作为一种“奇观”,始终只是被看和被展示的对象。女性被排斥在好莱坞主流电影的中心地位之外,她们被编码为具有强烈视觉魅力和色情感染力的形象,甚至被变成物化的形象,来满足观众潜意识中的欲望。

18.中国社会与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是三四十年代。这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正处在外患内忧、危机重重的局面下,中国民众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潮。左翼电影运动、抗战电影,以及战后现实上义电影高峰,相继在这个时期出现。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在批判黑暗政治、讴歌民自由、鼓舞人民大众抗日救亡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方面的内容,很自然地成为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母题。左翼电影运动的《桃李劫》,抗战电影中的《八百壮士》,尤其是堪称现实主义高峰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以说都是这个时期最为杰出的典范之作,掀开了中国电影史上光辉的一页。

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1949-1966)。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犹如社会和时代的晴雨表,直接反映出社会的风风雨雨和复杂多变的政治气候。“十七年”中国电影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鲜明的现实性与强烈的时代感。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注重反映现实

生活,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凝聚着强烈的时代精神。"银幕上出现了此前鲜见的一种‘崇高壮美'的审美形态。这种美学风格实际上是时代精神的折射"。与这一历时期具有昂扬向上时代特征的"深层集体心理"同形同构。“十七年”中国电影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占主导地位的是革命的抒情正剧,如《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等,内容大多是直接表现人民的革命斗争生活,正面塑造英雄形象,通过人物的命运和情节的发展,自然地揭示主题思想,直接抒发创作者的革命情怀。影片的抒情性、叙事性和戏剧性比较完羡地融为一体。“现实性”与“时代感”始终是这个时期中国电影的鲜明标志和特征,体现出这时代的"深层集体心理”。

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重要时期是“新时期”中国电影(1976-1989)。粉碎“四人帮”以后,思想解放运动是时代的主要标志和特征。因此,对于民族现实和历史的文化反思,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新时期电影的主潮。新时期电影的文化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文革”十年浩劫的政治反思。《小街》、《巴山夜》等影片,都贯穿着对十年浩劫这段噩梦般逝去时代的深刻反思。第二,对中国农民的文化反思。《黄土地》、《芙蓉镇》第三,对中国妇女的文化反思。《如意》、《女儿楼》第四,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反思。《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第五,对中国青年的文化反思。《我们的田野》《珍珍的发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国这个时期的电影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到政府行政支持的"主旋律"电影,另一种是正在苦苦挣扎与拼搏的艺术电影,再一种是迅速膨胀进而口益主流化的娱乐电影。中国电影长期的传统观念是重教化、轻娱乐,童艺术,轻商品。然而,当历史车轮驶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随之而带来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极其深远。因此,面临社会转型的中国电影,既不应该成为商品拜物教的俘虏,一味媚俗,完全无视电影的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也不应该顽固保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完全否认电影的娱乐功能和商品属性。从根本上来讲,电影的发展既离不开商业性,也离不开艺术性。

19.影视艺术的民族性

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主要是指各民族的影视作品都以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尤其是以反映本民族的文化一心理,模式为主,并且注意创造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富干民族性并且注重对木民族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反思的,当首推"新德国电影"运动。《莉莉·玛莲》(1980)、《罗拉》(1981)。它苦于运用新的电影语言来表现本民族的生活,尤其是集中体现在对于德意志民族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的哲理忠辨和文化反思上。中国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首先表现在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把握与发掘,并且以此作为中国影视作品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悠久民族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伦理—政治型文化范式”,例如,武侠电影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族电影类型,也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商业片和娱乐片。

20.电视艺术的兼容性

其一,电视艺术的这种兼容性表现在它可以采取现场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将一场场话剧歌剧,舞剧或一台台综艺晚会传送到世界各地的千万户人家中。具有了纪实性的特性,一方面,可以直接采用新闻事件或新闻手法,另一方面可以将艺术性与纪实性紧密结合起来。

其二,电视艺术的兼容性更表现在运用电视特有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创造出各种各样具有鲜明特色的电视艺术样式。例如十分独特的音乐电视、电视剧。

其三,电视艺术的兼容性尤其表现在电视文艺栏目的设立上,它可以说是电视文艺类型化与规范化的标志。电视文艺栏目的出现,标志着电视文艺从转播舞台演出实况为主转变为自办节目为主,从简单编排节目播出,转变为精心开办文艺专栏,标志着电视文艺的有序化和规模化生产,也标志着电视文艺节目有了自己的特殊包装形式,成为最具特色的电视文艺类型,集中体现了电视文艺的综合性与兼容性。

21.虚拟美学

在数字技术条件下,电影不但可以记录现实,而且可以创造现实电影,不但可以复原现实,而且可以虚拟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将数字技术时代的电影美学暂时命名为虚拟美学。21世纪数字技术条件下的电影虚拟美学正是要创造出一种“真实的非真实”,这里所谓的非真实是指影片中的人物事物或景物的影像,并不是由摄影机拍摄出来的,而很可能是由计算机生成的,或者是由数字影像合成的,这里所谓的真实则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这些影像在观众看来是真实的;另一方面这些影像的存在符合观众的心理真实,如《指环王》。正因如此,这种“真实的非真实”影像是电影

虚拟美学的核心和关键。

范里安经典总结

01.市场 ? 模型/内生变量/外生变量 ?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买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保留价格: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 需求曲线: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 ? 竞争市场 ? 均衡:即人们的行为不会有变化/均衡价格 ? 比较静态学:两个静态均衡的比较 ? 帕累托有效:帕累托改进:一般来说,帕累托效率与交易收益的分配没有多大关系,它只与交换的效率有关,即所有可能的交换是否都进行了/管制一般不会产生帕累托有效配置 ? 差别垄断者,一般垄断者,房屋管制,竞争市场四种分配方法的比较? 短期/长期 02.预算约束 ? 预算约束;消费束 ? 预算集:在给定价格和收入时可负担的起的消费束 ? 复合商品:用美元来衡量 ? 预算线:成本正好等于m的一系列商品束。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也可以计量消费商品1的机会成本 ? 当我们把价格中的一个限定为1时,我们把那种价格称为计价物(numeraire)价格。此时其他价格变成以计价物价格衡量的real price。也可将m限定为1。这种变化不会改变预算集 ? 数量税;从价税;数量补贴;从价补贴;总额税;总额补贴;配给供应? P37例子:食品券计划 ? 完全平衡的通胀不会改变任何人的预算集,因而也不会改变任何人的最佳选择 03.偏好 ? 我们把消费者选择的目标称为消费束

? >表示严格偏好;~表示无差异;>=表示弱偏好 ? 消费者偏好三条公理 1:完备性公理:A>=B或B>=A或A~B 2:反身性公理:A>=A 3:传递性公理:A>=B,B>=C,则A>=C ? 无差异曲线;弱偏好集 ? 表示不同偏好水平的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 在无差异曲线上画箭头表明更受偏爱的商品束 ? 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有固定斜率 ? 完全互补品:以固定比例一起消费,无差异曲线呈L型 ? 厌恶品:消费者不喜欢的商品,带来负效用 ? 中性商品:无所谓有或无,不带来效用 ? 餍足:对于消费者来说有那么一个极佳的消费束,就他自己的偏好而言,越接近这个消费束越好。该点即为餍足点或极佳点 ? 离散商品:一种只能以整数量获得的商品,是否强调其离散性取决于我们的应用 ? 良好性状无差异曲线: 1.单调性(多多益善):意味着斜率为负 2.凸性: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爱x1,x2)~(y1,y2),0==(x1,x2) 凸状集;严格凸状 ? 边际替(MRS):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可以测量人们的边际支付意愿 ? 边际替代率测量商品2的数量 ? 你应付多少取决于商品价格,你愿付多少取决于偏好而非价格。最终购买一个商品,实际支付多少取决于你对该商品的偏好以及你面临的价格。为获得一小部分额外商品,你愿意支付多少只取决于你的偏好? 无差异曲线展示了一个递减的边际替代率 04.效用 ? 效用函数:是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使得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受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的办法。效用指派的惟一重要特征在于它对商品束进行的排列。数值只在排列时有意义,它们之间的差额无关紧要(序数效用) ? 单调变换:是以保持数字次序不变的方式将一组数字变换成另一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电影)考研笔记真题整理

2017年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考研真题 北京海翔智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设立在首都北京,是一所专注北京地区985、211、及各个特色类艺术院校的考研培训机构。主要从事考研辅导和专业课资料研发,并且花巨资聘请了各大名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成立了专门的考研资料信息室,倾注了学长学姐们的大量心血和成功经验,致力于为考研学子服务! 336艺术基础 (以下五题任选三题作答,每题50分,共150分) 1、谈谈好莱坞电影的全球策略 2、谈谈从艺术的结构层面提高艺术价值 3、谈谈你对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认识 4、用艺术理论来谈谈作为新艺术的电影 5、从三大体系谈谈歌剧的发展 934艺术创意 (以下四题选做一题作答,150分) 1、请以《水浒全传》为IP,创意策划一部院线电影,一部电视剧,一部网络宣传短片。写一个策划案,应不少于并不限于故事大纲、策划运营、制作、宣传、发行等内容 2、请结合以下10个联想词,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故事。 雨天、旅馆、夫妻、猫、计算、镜子、小路、地图、咳嗽、希区柯克 3、任选择一部中国原创音乐剧,谈谈你对它的看法和修改意见 4、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谈谈你对文物衍生产品开发的构想

(提醒:2017年为改革后北大艺术硕士单独自主命题第一年,也是全日制招生第一年,试题考查内容和形式、2017年真题仅做参考,提醒考生要全面系统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同时要多进行实践策划、创意设计、创作。第一年招生初试试题尽管没有直接涉及广播电视部分,但是提醒2018年考生广播电视部分还是需要准备的。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也是作为北大该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2018年报考北大艺术学院艺术硕士考生将会增加,竞争逐步愈加激烈,提醒考生确定好目标尽早准备。) (该书单从专业一的【理论】到专业二的【创意策划】书单算是比较全面的,当然北大试题非常灵活,切记死背书本)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学原理》王一川 《美学原理》叶朗 《电影概论》杨远婴 《电影理论读本》杨远婴 《影史纵横》李道新 《影视美学》彭吉象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 《文化研究导论》王毅陆扬 《中国故事的文化软实力》王一川 《创意制片完全手册》作者:(美)莫琳A瑞安(Maureen A. Ryan) 《故事》(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 《西方音乐史》[美] 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余志刚译 《中国歌剧音乐剧通史》居其宏,智艳编

《影视美学》内容大纲

《影视美学》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全面认识20世纪60年代之前电影美学理论的代表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思想及其特点,对早期电影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电影美学理论的发展流变之间的关系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之前)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第二节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论 第三节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 < 第四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 第五节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和理论贡献(重点) 1、识记: | (1)电影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闵斯特堡、阿恩海姆)及其主要观点 (2)电影文化学的代表学者(巴拉兹)及其主要观点 2、理解: (1)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对先锋派电影运动的影响 (2)先锋派电影运动的美学主张 (二)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的主要概念、核心思想及其发展阶段(重点) 1、识记: (1)蒙太奇的完整内容与概念内涵 (2)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电影眼睛派”与“库里肖夫效应”的含义 … (4)普多夫金对电影蒙太奇的分类 2、理解: (1)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思想与理论贡献 (2)普多夫金与爱森斯坦在蒙太奇理论上的异同

3、应用:蒙太奇美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电影艺术发展的贡献和价值 ! (三)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的美学观与类型电影的概念、特征(重点) 1、识记: (1)“戏剧化电影”的含义 (2)“类型片”的含义 (3)好莱坞类型片的分类 ( 2、理解: (1)戏剧化电影的美学特征 (2)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点 (3)从观众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产生 (四)纪实性电影美学的主要代表及其核心思想(次重点) 1、理解: (1)巴赞的电影影像本体论与电影语言进化观 (2)克拉考尔的“物质现实复原论”的核心思想与基本特点 2、应用:纪实性电影美学总体特点与理论局限 (五)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产生背景与美学特征(次重点) * 1、识记:“新浪潮”电影的概念 2、理解: (1)法国电影的“新浪潮”与“左岸派”产生的社会根源与思想根源 (2)“新浪潮”与“左岸派”电影的美学倾向 (六)欧洲现代派电影的美学特征(次重点) } 1、识记:“现代派”电影的概念 2、理解: (1)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美学思潮对现代派电影的影响 (2)现代派电影美学在电影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段上所进行的探索(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电影美学观(一般) | 1、识记: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的美学革命 2、理解:柴伐梯尼在电影美学理论上的贡献与局限 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电影概论复习笔记

电影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篇:电影艺术概论 一、电影的本体界定 电影是一门技术——电影综合了图像技术、音响技术和后期制作技术等多种 技术手段。 电影是一门艺术——综合了影像、文学、音乐、表演、科技、工业、商业、 社会科学等诸多特征的综合艺术。 电影是一种产业——电影是能够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文化创意产业之一。 电影是一种娱乐消遣的产品——看电影与阅读一本小说,听一场演唱会,看 一场魔术表演等等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在感情、感想、感官方面的所得,都是一样的。 电影是一门学问——国内外有很多的高校都有专门研究电影的学科和专业 电影学。 二、电影的基本特性 1、时空与综合性 时间艺术:音乐、文学 空间艺术:建筑、绘画、雕塑 时空艺术:戏剧、舞蹈、电影、电视、魔术、杂技 第七艺术:电影也被称为“第七艺术”,是位列传统的文学、建筑、音乐、 绘画、雕塑和舞蹈之后一种新的艺术。 电影综合性的具体体现:时间与空间、技术与艺术、声音与画面、各种艺术 元素 2、逼真与假定性 逼真性的体现: (1)故事、逻辑性、情感要贴近真实的生活 (2)场景、道具、整体氛围要符合真实的年代 (3)演员的表演要真实可信 (4)特技的制作也要真实可信 假定性的体现:假定的时间、假定的空间、假定性不等于虚假性 3、造型与运动性:摄影机的运动、被拍对象的运动 4、商业与大众性 电影的商业性体现: 电影是一种供大众消费的商品 电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求得高回报率 电影能够促成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电影的大众性体现:

电影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才可能取得高票房 电影是大众欣赏的艺术而不是小众艺术 三、电影的媒介特质 1、光线 光源划分: (1)自然光:阳光、天空光的照明; (2)人工光:灯光的照明。 作用划分: (1)主光:照亮被摄主体的主要光线 (2)辅光:辅助照亮被摄主体阴影的光线 性质划分: (1)硬光:直射光,一般用作主光; (2)软光:散射光,一般用作辅光。 位置划分:顺光、侧光、逆光、顶光、底光 2、构图 含义:构图指的是画面的结构和布局,也就是画面中各种元素的位置关系, 组合结构。 构图的基本元素:主体、陪体、前景、后景、背景 主体:画面表达的主要对像和主题思想,也是画面的构图中心,主体可以是 人或物,也可以是个体或群体。 陪体:画面中与主体紧密关联构成一定情节的对像,帮助表达主体的特性和 内涵。 3、色彩 色彩的基本特征:色相、色调、明度、纯度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③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4、声音 声音的种类:人声、音乐、音响 声画同步:音乐与画面情绪一致,节奏一致,主题一致。音乐在这里是为了 更好地烘托和喧染画面的内容,它附属于画面,与画面是一种“合一”的关系。声画对立: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的影像内容所呈现出 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 声画对位:音乐并不仅仅是具体地、简单地、机械地解释画面的内容,它与 画面不是那种“合一”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与画面犹如两条平行线,与画面是一种“并行”的关系。 四、电影的分类 四大类: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 商业电影、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强化习题详解(均 衡)【圣才出品】

第16章均衡 16.1 复习笔记 1.市场均衡 (1)均衡的定义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借用其他学科名词的例子,均衡这一概念就是马歇尔从物理学中借用的一个概念,均衡原指由于受到大小相同而作用相反的两种力的作用而使得物体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学中均衡的概念指的是在市场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市场力量:需求和供给,当需求恰好等于供给时,市场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2)均衡的分类 市场均衡分为局部市场均衡(亦称马歇尔均衡)与一般市场均衡(亦称瓦尔拉斯均衡)。本章主要研究局部均衡。如果用D(p)表示市场需求,S(p)表示市场供给,则达到均衡时,就有D(p)=S(p),称满足这一等式的价格p*就是均衡价格,q*=D(p*)=S(p*)就是均衡产量。同样,利用反需求函数和反供给函数,均衡就可以表示为:p S(q*)=p D (q*)。 2.税收对均衡的影响 (1)征收从量税时市场均衡的条件和征税的影响 ①从量税的定义 从量税是指对购买或出售的每单位商品征收一定量的税收。

②征税后的市场均衡条件 在征收从量税时,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其中p S 和p D 分别表示供给价格和消费者的购买价格,t 是税收): ()()D S D S D p S p p p t =???=+?? 由此可以解得均衡时的产量以及相应的价格。 ③图形分析 由谁来支付税收并不影响均衡的最终结果,但是会影响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如图16-1所示(在A 图中,对消费者征税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B 图中,对生产者征税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图16-1 征税的影响 (2)征收从价税时市场均衡的条件和征税的影响 ①从价税的定义

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美学试题

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影视美学试题

浙江省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影视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7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首次提出电影不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的学者是 A.阿恩海姆 B.克拉考尔 C.巴拉兹 D.库里肖夫 2.从格式塔派心理学的立场出发,分析无声电影的艺术手段的一系列特点,论证电影是一门崭新的艺术的学者是 A.普多夫金 B.阿恩海姆

资料仅供参考 C.慕西纳克 D.弗洛依德 3.提出“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的观点并借此说明电影应当不断地向现实靠拢但又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现实的学者是 A.弗拉哈迪 B.维尔托夫 C.巴赞 D.柴伐梯尼 4.欧洲现代派电影强调表现作者“自我”,意大利导演费里尼于1962年摄制的一部充满作者“自我”主观意识的影片是A.《野草莓》 B.《八部半》 C.《广岛之恋》 D.《夜》 5.作为电影第一符号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A.《电影:语言还是言语》 B.《想象的能指》 C.《电影是什么?》 D.《电影的本性》 6.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被应用到具体电影作品的分析之中,例如她运用______概念来分析雅克·罗齐埃的影片《再见,菲律宾》。 A.关系集束 B.象征界 C.深层集体心理 D.大组合段 7.把结构主义语言学概念引入精神分析学从而修正了弗洛依德学说的学者是 A.荣格 B.阿尔都塞 C.拉康 D.列维-斯特劳斯 8.后殖民主义理论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是赛义德的 A.《第三次浪潮》 B.《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C.《文化帝国主义》 D.《东方主义》

2021年《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

影视美学彭吉象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 雨果·闵斯特堡 (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

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显然,银幕上的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心理体验造成的深度。闵·斯特堡进一步指出:“电影中关于深度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运动的问题却迫使每一个观众都加以注意。看起来似乎电影的真正特性就在这里,而关于画面运动的解释也正是心理学家们必须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照片,但在电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于是,当电影观众面对银幕时,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第一章复习笔 记 第1章市场 1.1 复习笔记 1最优化和均衡 在分析人类的行为时,需要有一种作为分析基础的框架。在多数经济学中使用的是一种建立在以下两个简单原理上的框架: (1)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够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2)均衡原理:狭义地讲,均衡就是在市场中需求方和供给方在市场机制的充分调整下达到的稳定状态,在该状态下价格是相对稳定的。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2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1)保留价格 某人为他消费的第i个单位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称为保留价格。或者说,一个人的保留价格是他对于买或不买有关商品并不在乎的价格。 (2)个人需求曲线 如果用纵轴表示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对第i单位的商品,假设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保留价格是r i,于是在价格-商品坐标图上,标出

对应的点(Q i,r i),把所有的点连起来就得到了需求曲线(这是一条折线),如图1-1所示。 图1-1 离散物品的需求曲线 (3)市场需求曲线 把整个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水平加总后,就可以得到市场需求曲线。通常,由于整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非常多,而且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也不完全一样,但是相互之间保留价格很接近,所以加总后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光滑的,如图1-2所示。

图1-2 市场需求曲线 (4)市场供给曲线 对于任意给定的价格,每个厂商都愿意供给一定的商品数量,把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加总就可以得到市场供给曲线。 3均衡市场 (1)竞争市场 该市场中有许多独立的消费者和商品的供应者,市场价格与每家厂商的产量无关。 (2)市场均衡 当商品的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达到均衡。从图形上来看,就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交点对应的分别是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整理

1.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2.在世界电影理论史上,匈牙利的贝拉·巴拉兹堪称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首先,贝拉·巴拉兹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其次,贝拉·巴拉兹的贡献还在于,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第三,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第四,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巴拉兹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我们都知道并且也都承认,电影艺术对于一般观众的思想影响超过其他任何艺术。” 3.爱森斯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和普多夫金等人一道总结和发展了此前的成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从电影技巧上升到电影美学的高度。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不仅把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的手段,而且更主张把官作为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镜头的并列不单纯是为了叙述故事,而是为了在观众身上产生一种心理冲击,引起他们的思考。 4.普多夫金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叙事功能,侧重于强化观众习以为常的叙事法则;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蒙太奇的冲突功能,侧重于破坏人们长期习惯的叙事法则。普多夫金强调影片应当感染观众、交流情感,主张影片的效果应当同观众的心理历程非自一致:而爱森斯坦则更多地强调理性蒙太奇是对现实的哲学理解,主张通过蒙太奇的象征、隐喻等功能来启迪观众的思考,通过理性电影来揭示生活的社会意义和哲学意义。在创作实践中,普多夫金重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非常注意保持影片流畅的叙事风格,蒙太奇在他的影片中被运用得十分自然,主张拍摄一种埠求纪实风格与哲理意蕴相结合的影片。事实上,爱森斯坦比起普多夫金来,更加具有现代主义的文化背景。如果做个比喻的话,那么,爱森斯坦的影片好像是一种呐喊,爱森斯坦是革命的、颠覆的,而普多夫金则是温和、抒情的。如果说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更加具有历史价值与理论价值,将蒙太奇美学推到了高峰;那么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的理论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时至今日仍然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5.戏剧化电影,主要是指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电影中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其特点是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采用传统戏剧式的结构原则。 所谓戏剧化电影,就是以戏剧美学为基础,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结构情节。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 (1)戏剧化电影具有明显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具有鲜明的线性结构方式,要求情节与情节之间互为因果、层层递进。 (2)戏剧化电影强调按照戏剧冲突律来组织和推进情节,并往往采取"强化"的方法,使冲突尖锐激烈,情节跌岩起伏,以使用浓郁的戏剧性去感染观众。 (3)戏剧化电影大量利用悬念、巧合、误会、偶然性等,造成紧张、剧烈的戏剧性动作和戏剧性情挠。 (4)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悄节剧的特点,强调以情动人,通过悲欢离合的情节来达到"煽情"的目的,唤起观众对主人公的最大同情,宣扬善必胜恶或惩恶劝善等道德训诫。 (5)戏剧化电影往往埠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6)戏剧化电影往往具有唯美主义的审美倾向。 6.类型片的产生,正是由于制片商为攫取最大利润,对一些受到观众欢边的影片大量仿制,并且从中寻找和归纳出一些成功的模式,这些模式由于具有票房上的保险系数,能够保证投资获得回报,取得较好的商业效果,久而久之就形成某些相对稳定的影片类型。 新好莱坞电影的新特点: 第一,新好莱坞电影受到了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 第二,新好莱坞电影完全突破了旧好莱坞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束缚。 第三,新好莱坞电影善于迅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7.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突破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化电影美学观,作为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彻底的美学革命,响亮地提出了"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口号,不再周限于用电影来讲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一位叫丽水千里的朋友贴出的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借助艺术通感。音到形,诗到画。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 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 艺术形象性: 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 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重点 整理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考研指定参考书)考研复习读书笔记浓缩精华 版 1市场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方法。 2预算约束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 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3偏好

·经济学家假设消费者可以对各种各样的消费可能性进行排序,消费者对消费束排序的方式显示了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可以用来描绘各种不同的偏好。 ·良性性状偏好是单调的(越多越好)和凸的(平均消费束比端点消费束更受偏好) ·边际替代率(MRS)衡量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解释为消费者为获得更多商品1而愿意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 4效用 ·效用函数仅仅是一种表示或概括偏好排列次序的方法。效用水平的数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含义。 ·因此,对于一个既定的效用函数来说,它的任何一种单调变换所表示的都是相同的偏好。 ·由公式MRS=Δx2/Δx1=-MU1/MU2,可以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出边际替代率(MRS)。 5选择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是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 ·最优消费束的特征一般由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与预算线的斜率相等表示。 ·如果观察到若干消费选择,就可能估计出产生那种选择行为的效用函数。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选择,以及估计新的经济政策对消费者的效用。 ·如果每个人在两种商品上面临相同的价格,那么,他们就具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并因此愿意以相同的方式来交换这两种商品。 6需求 ·消费者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取决于所有商品的价格和收入。·正常商品是那种在收入增加时需求随着增加的商品。低档商品是那种在收入增加时需求反而减少的商品。 ·普通商品是那种在其价格上升时需求降低的商品。吉芬商品是那种在

2018年自考《影视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影视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用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巴赞是纪实美学的代表,同时又被称为_________之父。( B ) A.新现实主义 B.新浪潮 C.现代主义 D.新好莱坞 2.电影第一符号学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研究方法。(A ) A.结构主义语言学 B.结构主义叙事学 C.精神分析学 D.后结构主义 3.法兰克福学派是_________的重要流派之一。( B ) A.现代主义 B.西方马克思主义 C.精神分析学 D.结构主义 4.以_________为代表的纪实性电影美学观,对蒙太奇电影美学展开了激烈的批评,并且成为被西方电影世界普遍公认的经典电影理论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D ) A.索绪尔 B.拉康 C.列维·斯特劳斯 D.克拉考尔 5.《偷自行车的人》是一部_________电影。( C ) A.抽象 B.超现实主义 C.新现实主义 D.表现主义 6.蒙太奇理论的奠基者是( A )

A.库里肖夫 B.普多夫金 C.爱森斯坦 D.格里菲斯 7.《视觉快感和叙事电影》是一部_________的代表性著作。( D ) A.电影符号学 B.电影叙事学 C.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D.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8.杜拉克的影片《贝壳与僧侣》是一部_______________电影。( D ) A.表现主义 B.印象派 C.抽象 D.超现实主义 9.“缝合系统”理论从属于(B ) A.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B.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C.电影符号学 D.电影叙事学 10.精神分析学的电影理论亦被称之为( B ) A.电影符号学 B.电影第二符号学 C.电影叙事学 D.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11.法兰克福学派是_________的重要流派之一。( C ) A.现代主义 B.精神分析学 C.西方马克思主义 D.结构主义 12.“缝合系统”理论从属于( B ) A.女权主义电影批评 B.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C.电影符号学 D.电影叙事学 13.现代主义电影《八部半》的导演是( B ) A.伯格曼 B.弗里尼

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 一、阿恩海姆电影美学的主要内容、成就及局限 主要内容:电影艺术来自它与现实的差异。 一是验证电影影像与现实形象的六大差别: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深度感的减弱;照明和没有颜色;画面的界限和物体的距离;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并不存在;只存在于视觉经验。二是证明电影的艺术成就来自这些差异。 成就:1、在电影的童年时期就大声呼吁这门新兴艺术的重要地位,并且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论证了电影艺术独特的审美感知方式和艺术创造方式,为最终在艺术殿堂里确立电影艺术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和历史贡献。 2、分析并阐述了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大师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以及美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等一批无声电影时期的优秀艺术家和优秀作品,对无声电影的实践经验作了比较全面的理论总结,而且这些研究结果往往又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释的,因而更加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3、他对电影视觉画面的研究,尤其是对电影视觉表现手段的研究十分精辟,具有理论概括与指导实践的双重意义,对电影技巧的分类研究更是为后来的电影语法理论奠定了基础。 局限:阿恩海姆对黑白无声电影的偏爱,使他固执地站在拒绝电影艺术领域一切技术进步的错误立场上。他认为,为了保持电影的艺术地位,为了防止电影陷于自然主义,为了避免电影变成抄袭生活的工具,唯一的办法就是禁止使用声音、色彩等新的技术手段,防止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来自然主义地再现现实。 显然,阿恩海姆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而绝不仅仅在于技术手段,有声电影和彩色电影完全可以避免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 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电影艺术离不开艺术创造的假定性,同样也离不开反映现实的逼真性。 二、贝拉?巴拉兹的主要成就 首先,他开创了对电影文化学的研究。电影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且已经形成一种新的文化。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和新的文化,极大地发展了人的感受能力。 其次,他通过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过程,以及电影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仔细分析和探讨了电影艺术本身的特性。电影是20世纪的新兴艺术,需要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新的艺术语言,而这些在欧洲保守的文化传统下却难以实现。美国好莱坞的一批先驱者做了大胆的探索,尤其是格里菲斯功不可没。巴拉兹十分重视观众的眼睛与摄影机镜头“合一”的现象。即通过摄影机可变的拍摄距离和方位、特写镜头、蒙太奇手法等电影有别于其他艺术的表现方法,使得电影观众仿佛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这正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再次,他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电影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他独树一帜地表达了对有声电影的种种期望,仔细研究了如何在电影艺术中更加艺术地运用声音,诸如:怎样运用声音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感染观众等等。最后,早在电影艺术尚未完全成熟时,他就已经指出电影是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的定义

电影理论知识点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相关概念直接参考《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理论部分 选择、填空;概念和术语;问题的回答和阐述; 出题原则:以基本知识为主,一般知识为辅,个别偏僻知识。 对作品、术语、观点、人物、流派的了解; 作品:著作、论文、电影作品;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批评 复习建议:点面结合;自我提问; 答题技巧:要凝练概括、准确全面;要从各个角度考虑回答问题的内容;检查、补充和推敲; 外国电影理论部分 一、电影理论发展概况 80年代总结观点:经典和现代理论(20年代~75年左右); 经典:传统美学来表述电影,作品与社会背景分离。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的关系; 现代:符号学、精神分析学、马克思主义等的混合;研究的主题都是——电影是不是语言?观众和影像的关系是什么; ※邵牧君的概括: 1、 30年代以前称为早期电影理论; 2、 30年代~二战前; 3、二战后~60年代前; 4、 60年以后; (其实就是60年以前是经典,60年以后是现代) ※96年鲍德威尔和卡罗尔提出把现代理论分为两种:(见《后理论——重建电影研究》) 1、 60年~70年主体位置理论;主要内容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符号学、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批评; 2、 80年~至今文化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是法兰克福文化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等; 以上两种理论共称为宏大理论(Grand Theory)。他们认为真正的电影理论研究只开始了30年,即从60年到90年。 80年以后,他们又开始了一种“中间层面的研究”(middle level),反对宏大理论。即在主体位置理论和文化主义理论崛起时,另一种中间层面理论出现,坚持既要对理论从经验出发的研究,又不排除理论性。 ※结论: 1、 60年前,是小(低)理论,经验性强; 2、 60年~70年,宏大理论; 3、 80年~至今中理论; 形成多姿多彩的别具一格的电影研究,如叙事电影研究、文体电影研究、文类电影研究、民族电影研究、后殖民电影等研究等。 二、经典电影理论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强化习题详解(福 利)【圣才出品】

第34章福利 34.1 复习笔记 1.总论 由于帕累托效率并未涉及人们之间的福利分配,所以把一切都给予一个人肯定是典型的帕累托有效,但在其他人看来这未必就是合理的配置。在这一章阐述了福利函数的概念,它提供了一个把不同消费者的效用“加总”的方法。更一般地说,福利函数提供了一个对不同消费者的效用集合进行排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社会是如何在多种帕累托有效的配置中进行选择的。 2.加总的偏好不存在传递性 加总个人偏好的一种途径是利用多数人投票的方法,即如果绝大部分消费者偏好x胜过偏好y,就可以认为“整个社会偏好x胜于y”。但是这样的加总有可能产生不存在传递性的“社会偏好”。具体例子如下: 在表34-1中列出了三个人,每个人做出三种选择x、y和z的偏好排列。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偏好x胜过y,偏好y胜于z,偏好z胜过x。因此通过多数投票的方法加总消费者偏好不满足传递性,x,y和z三者之中不存在最好的选择。 表34-1 导致非传递性偏好的投票

3.投票顺序影响社会偏好 (1)排列-顺序投票法 每个人按其偏好排列商品,并据此标上一个注明顺序的号码:最优选择定为1,次优选择定为2,以此类推,然后在投票者中加总每种选择的序号来得到每种选择的总分,如果某种结果得分较低,那么社会对他的偏好就会超过对另一种结果的偏好。 (2)投票顺序影响社会偏好 排列-顺序投票法也是加总个人偏好的一种途径,但利用这种方法决定公共偏好时,投票顺序会影响最终的投票结果。 4.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1)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定义 如果一个社会决策机制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①当任何一组完备的、自反的和传递的个人偏好集给定时,社会决策机制将产生具有相同性质的社会偏好; ②如果每个人偏好选择x超过选择y,那么社会偏好就应当把x排在y的前面; ③x和y之间的偏好唯一取决于人们如何排列x和y的顺序,而不是人们如何排列其他选择的顺序。 那么这样的决策机制必然是一个独裁:即整个社会的偏好顺序就是一个人的偏好顺序。

影视美学概论 教学教案

影视美学概论教案 课程名称影视美学概论英文名The introduction of film aesthetics课程编号18600760j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 任课教师授课对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学年1401班学期2015—2016 第2 学期 一、课堂讲授部分32学时 各章节要点及授课时数 第一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8学时 第二章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8学时 第三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8学时 第四章影视艺术的审美心理8学时 第一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影美学理论的主要流派,系统掌握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美学特征及其发展流变,深入理解传统电影美学理论与现代电影美学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节:电影符号学 一、电影第一符号学的产生与研究方法 二、麦茨的八大组合段概念 第二节:电影叙事学 一、电影导演史话 二、电视导演史话 第三节: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一、电影第二符号学的代表学者及其基本观点 二、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主要特征 第四节: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 一、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为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提供的理论基础 二、“系统缝合”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五节: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

一、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的代表性论著及其主要观点 二、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电影美学理论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影符号学 难点:电影叙事学 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 课件讲授、视频案例教学、提问、课堂讨论 五.时间分配 1、电影符号学(2课时) 2、电影叙事学(2课时) 3、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2课时) 4、意识形态批评与其他理论(1课时) 5、后现代主义与影视艺术(1课时) 六.教学内容 电影第一符号学 以结构语言学为模式来研究电影艺术,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 20世纪60年代中叶产生 三大研究领域: 电影的符号学特性 电影符码的类别 电影叙事学 分析电影作品的叙事结构 结构主义叙事学 普罗普 例子 31种功能 七种角色: 反面角色(对头);提供者(施与者);助手;被寻找者和她的父亲;送信人(发送者);英雄;假英雄列维—斯特劳斯: 对“俄狄浦斯”神话的结构主义分析。 格雷马斯: 角色模式: 主角与对象;支使者与承受者;助手与对头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笔记知识讲解

1.市场 --模型/内生变量/外生变量 --最优化原理:人们总是选择他们买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均衡原理: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保留价格:某人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需求曲线: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 --竞争市场 --均衡:即人们的行为不会有变化/均衡价格 --比较静态学:两个静态均衡的比较 --帕累托有效:帕累托改进:一般来说,帕累托效率与交易收益的分配没有多大关系,它只与交换的效率有关,即所有可能的交换是否都进行了/管制一般不会产生帕累托有效配置 --差别垄断者,一般垄断者,房屋管制,竞争市场四种分配方法的比较 --短期/长期 ?经济学是通过对社会现象建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这种模型能对现实社会作简化的描述。 ?分析过程中,经济学家以最优化原理和均衡原理为指导。最优化原理指的是人们总是试图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东西;均衡原理是指价格会自行进行调整直到供需相等。 ?需求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购买的需求量;供给曲线衡量在不同价格上人们愿意供应的供给量。均衡价格是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称为比较静态学。 ?如果没有方法可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而又不致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差一些,那么,这种经济状况就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可用于评估配置资源的各种方法。 02.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消费束 --预算集:在给定价格和收入时可负担的起的消费束 --复合商品:用美元来衡量 --预算线:成本正好等于m的一系列商品束。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也可以计量消费商品1的机会成本 --当我们把价格中的一个限定为1时,我们把那种价格称为计价物(numeraire)价格。此时其他价格变成以计价物价格衡量的real price。也可将m限定为1。这种变化不会改变预算集 --数量税;从价税;数量补贴;从价补贴;总额税;总额补贴;配给供应 --P37例子:食品券计划 --完全平衡的通胀不会改变任何人的预算集,因而也不会改变任何人的最佳选择 ?预算集是由消费者按既定价格和收入能负担得起的所有商品束组成的。象征性的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但这个假设比它看起来更具有概括性。 ?预算线可记为p1x1+p2x2=m。它的斜率是-p1/p2,纵截距是m/p2,横截距是m/p1 ?增加收入使预算线向外移动。提高商品1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陡峭,提高商品2的价格使预算线变得平坦。 ?税收、补贴和配给通过改变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而改变了预算线的斜率和位置。 03.偏好 --我们把消费者选择的目标称为消费束 -->表示严格偏好;~表示无差异;>=表示弱偏好 --消费者偏好三条公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