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高填土的边坡治理设计说明_冯武女

关于高填土的边坡治理设计说明_冯武女

关于高填土的边坡治理设计说明_冯武女
关于高填土的边坡治理设计说明_冯武女

边坡设计方案(方案3)

xx市xxxx项目 北面地块高边坡设计方案 (方案三) xxxx 2015年5月15日

建筑边坡设计方案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 1.xx市xxxx项目位于xx市北偏西约15公里的平而关村,本工程属xx市xxxx项目的一部分,位于平而河大桥北端国境线东侧,制度建场地为紧靠平而河的自然边坡,场地及其附近地面标高约130-240m,地形自然坡度为20°-40°。建筑场地规划设计红线东西长约260m,南北宽约120m,面积28992m2,主体建筑是东西长102m,南北宽60m,高为4层的联检大楼,现已完成口岸通道道路。红线西侧10m为中越1035号界碑。因现有红线范围难以容下拟建的建筑设施,业主要求,北面边坡坡脚从红线起向北切坡,西面边坡坡顶边线距国境线留10m的保护距离,由上往下切坡,切坡尽量少占用红线范围内的场地。本场地的东侧临冲沟以填方为主,西侧及北侧将切出总长约230m,最大切坡高度约53m的建筑边坡。西侧及北侧高边坡开挖支护为本设计范围。 2. 本工程场地整平标高151.26-154.50米,建筑边坡坡脚整平标高为 154.00-154.50米。坡脚处原地面高程为154-188米(未计入放坡增加),坡脚处最大垂直高度约34米。 3.本工程设计采用:下部直立排桩式锚杆挡墙,上部切坡格构式锚杆挡墙,坡顶,坡脚截排水系统。 4.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二、设计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本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11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7. xx平而关联检楼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8.甲方提供的电子地形图,用地红线图,总平竖向图等相关资料。 二)设计软件及参考资料 1.理正岩土建筑边坡挡土墙设计软件版本6.5 2.建筑边坡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规范征求意见稿 DBJ50—2013 三、周边环境条件 1.本工程设计建筑边坡西侧南端与新建成口岸道路衔接,西侧建筑边坡切坡范围原有边防巡逻道路须偏移重建。 2.本工程设计建筑边坡范围内及周边地下管线:无 3.本工程场地西侧红线距国境线10米,于标高175米处设有1035号界碑。 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地层岩性主要由三叠系中统百逢组(T2b)全风化泥岩、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钙质泥岩组成。其特征简述如下: ①层全风化泥岩:层厚 0.80-2.40m,平均揭露层厚为 1.58m,分布不连续,该覆盖层较薄,工程性能一般。 ②层强风化泥岩:分布较连续,揭露厚度为 1.80-22.74m,平均揭露层厚 10.16m。容许承载力[σo]=400kPa,工程性能一般。 ③层中风化泥岩:该层揭露厚度1.34~37.70m,顶面埋深0.00~2.40m,层顶标高162.75~197.52m,层底标高141.99~196.18m,部分钻孔缺失,场地中分布不连续。容许承载力[σo]=1500kPa,工程性能好。 ④层中风化钙质泥岩(T2b):该层揭露厚度 3.10~21.26m,顶面埋深 10.85~32.30m,层顶标高165.86~158.09m,层底标高141.28~157.91m,大部分钻孔没有揭露到,场地中分布不连续。容许承载力[σo]=1500kPa,工程性能

边坡设计说明

某铁路沿线两侧边坡及绿化恢复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XX铁路(XX站周边)与XX路交叉口段的沿线边坡,北近三棵松水库,东北侧为松子坑森林公园,是XX新区的生态核心;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XX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万平方,共有10处边坡。其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2、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TP-03、TP-04、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 边坡平面位置图 新增边坡3:拟建边坡总长约173米,边坡呈近南北走向,坡向东,坡高8-15m,后缘坡度50-75°,前边缘平坦。坡后缘北段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南段为强-中风化中细粒花岗岩。前缘为素填土,层厚-3.0m。 新增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300米,边坡呈北东走向,坡向南东,坡度在前45-70°之间(为阶梯状),坡高21-36m,坡前缘紧靠高铁高架桥。边坡段多为强至弱风化中细粒花岗岩,中部素填土,南西段后缘多为坡积粉质粘土,且有一条北东走向构造。 旧有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2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前缘较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2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1-2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4: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25-50°。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公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 新增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14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1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粉质粘土。 旧有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169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东南向。西北高、东南低,后边缘陡85-9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及中部为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砂、粘粉粒,②山坡之上坡残积土,层厚左右,局部2-4m,③下部为弱风化花岗岩。 TP-03、TP-04:拟建边坡总长约307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南北向。北高、南低,后缘较陡-陡,65-80°,前缘较平,坡度5-20°。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1-12m,②后缘多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10m左右,部份后缘为-1.5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5:拟建边坡总长约436米,呈半月形,坡向东南,西高东低,后缘陡坎55-80°,前缘坡度在5-15°。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2-1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8-30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6:拟建边坡总长约216米,呈半月形,坡向南,北高南低,后缘陡坎65-80°,前缘坡度在5-15。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3-20m左右,③后缘坡表层局部有粉质粘土。 第二部分边坡支护部分 一、边坡分析 根据建设方提供的《XX市XX新区松子坑周边边坡复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对现场考察分析, 本次设计对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上边坡),新增边坡7,TP3-03,TP3-04边坡,为原采坑壁及原采石场形成的高边坡,主要由中风化花岗岩组成的岩质边坡,边坡上部有坡残积粉质粘土,上述边坡目前整体稳定,拟对上部土体进行1:1清坡, 坡面绿化,防止上部土体剥落。拟对TP3-03,TP3-04原采坑填石边坡按1::2清坡, 坡面绿化,防止大块石滚向高铁。旧有边坡1,东北端小山坡按1:1清坡。上述边坡清坡及完善边坡排水设计。见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1.1、设计依据 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 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 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 《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 (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 (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 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 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 3.3.1 人工填土层(Q ml) 人工填土:褐黄、褐红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 不均匀混有碎石、块石、砼块、砖块等硬杂质及少量生活垃圾,硬杂质含量约20~40%,最大粒径10cm,松散状态。层厚0.50~5.50m。 3.3.2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 含卵石细砂:褐黄、褐灰色,砂成分为石英质,卵石含约20~40%,呈亚圆形~次棱角形,质坚硬,一般粒径3~6cm,大者超过10cm,含约10%~20%粘性土,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3.60m,层顶埋深1.50~4.00m,层顶标高11.41~22.50m。 3.3.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粉质粘土:褐黄、褐红、灰白色,成分相对较纯,局部含少量石英颗粒,稍湿,可塑~硬塑状态。层厚0.30~4.90m,层顶埋深0.00~5.50m,层顶标高40.38~69.61m。 3.3.4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K1) 根据钻孔揭露,拟建场地下伏基岩为早白垩世(K1)细粒花岗岩,青灰色,风化后呈红褐、黄褐、肉红、灰白等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含少量其它暗色矿物及蚀变矿物。似斑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本次钻探仅揭露其强风化带:强风化细粒花岗岩():褐黄、褐红、灰褐色,岩石因风化强烈而解体,原岩结构大

边坡塌方处理方案

四川省建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Array设计处理方案(受控) 发至本单序号: T-01

填方边坡塌方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1.现象 2.填方边坡塌陷或滑塌,造成坡脚处土方堆积,坡顶上部土体裂缝。 3.2.原因分析 4.(1)边坡坡度过陡,坡体因自重或地表滞水作用使边坡土体失稳而导致塌陷或滑塌。 5.(2)边坡基底的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净,与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阶梯形搭接,填方土料而采用了淤泥质土等不合要求的土料。 6.(3)边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层回填压(夯)实,密实度差,粘聚力低,自身稳定性不够。 7.(4)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措施,由于水的渗入,土的粘聚力降低,或坡脚被冲刷掏空造成塌方。 8.3.预防措施 9.(1) 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和工程重要性按设计规定放坡。 10.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填方边坡坡度,当填方高度在10m 以内,可采用1:1.5平地保沉度超过 11.10m,可做成折线形,上部为1:1.5,下部采用1:1.75。 12.(3) 填方应选用符合要求的土料,避免采用腐殖土和未经破碎的大块土作边坡填料。边坡施 13.工应按填土压实标准进行水平分层回填、碾压或夯实。当采用机械碾压时,应注意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对不要求边坡修整的填方,边坡宜宽填0.5m,对要求边坡整拍实的填方,宽填可为o.2m。机械压实不到的部位,配以小型机具和人工夯实。填方场起伏之处,应修筑1:2 阶梯形边坡。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1:1.5 斜坡形,以证结合质量。 14.(4) 在气候、水文和地质条件不良的情况下,对粘土、粉砂、细砂、易风化岩石边坡以及黄土 15.类缓边坡,应于施工完毕后,随即进行防护。填方铺砌表面应预先整平,充分夯压密实,陷处填平捣实。边坡防护法根据边坡土的种类和使用要求选用浆砌或干砌片(卵)石及铺草皮、喷浆、抹面等措施。其中以铺砌草皮较为经济易行,不受边坡高度限制,边坡坡度亦可稍陡。 16.(5)在边披上、下部作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17.4.治理方法 18.1437灰土分层回填夯实修复,并做好坡顶、坡脚排水措施。大面积塌方,应考虑将边坡修成缓坡,作好排水和表面罩覆措施。 控方边坡塌方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防护设计说明 一、概述 受梧州市东泰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平民冲规划片区内人居环境整治道路工程1~12号道路的设计,1号路的0+000~0+288.889段和2~12路已在2010年6月份进行了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范围为1号路0+288.889~0+787.103段。 本设计文件共分2册,第一册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第二册内容为0+361~0+415段与0+660~0+757.5段边坡防护设计。本册为第二册。 二、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9) 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9.《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10.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三、地质概况 由于这两段边坡现场的建筑物未折除,还未能进行专项的边坡地质勘察。原云山海泰项目中的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在这两段边坡处有部分地质钻孔,现参照《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边坡防护设计,工程施工前必须补充针对本工程的地质勘察,以便及时调整设计。 按由市建筑设计院勘察的《云山海泰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边坡的地质概况为: 场地位于石鼓冲尾部,属桂东粤西丘陵峡谷山区,拟建场地在平面上呈“Y”字形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沟谷狭窄细长,三面环山,开口朝南。主要沟谷有两条,沟谷多呈"u"字形,低部平缓,西侧的沟谷南北走向,为原蛇园养殖场,东侧的沟谷呈北东——南西向,原为梧州外运修车厂。沟谷两侧山体走向基本与沟谷走向一致。 拟建场地上部边坡基本为自然边坡,仅东侧边坡(26—26'~36—36'剖面)为四恩寺入口道路及及广场,坡下经削坡建房或开路形成陡坡,基岩裸露。地貌类型主要为垄状低丘,丘顶高程在80~145之间,高差40~100m,山坡自然坡度为30~40°。坡面植茂盛,多以高大松树为主,间杂低矮乔木和杂草。边坡岩土层主要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覆盖层为坡积粘性土,厚度多为0.5~3m。 (一) 岩土层特性 场区边坡部位的覆盖层主要为坡积粘性土,坡下拟建建筑地段及冲沟地段覆盖层有第四系填土、第四系冲积土,下伏基岩为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 岩土层特性描述如下: 1、素填土 素填土①:属人工随意堆填(Q ml4),堆填年限一般大于10年,一般分布与沟谷底部及原有建筑场地,在自然坡上缺失。褐黄色,其成分以粉质粘土为主,杂风化砂岩碎块、碎屑物及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土质均匀性差,孔隙度大,湿,高压

某生态国土综合治理之边坡治理施工组织设计(DOC 60页)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说明 第一节、编制依据 1、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招标文件; 2、《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设计书》; 3、《湖北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资金暂行办法》; 4、《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5、《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18-2006;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6); 8、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工程任务,质量、工期要求; 9、本公司机械设备、技术力量、施工能力等具体情况。 第二节、编制原则 1、满足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招标文件合同工期要求编制; 2、满足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的质量优良要求标准编制; 3、满足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要求编制。 第三节、工期要求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工期按90天编制,本合同开工日期以接到监理工程师开工令之日算起。 第四节、质量目标

根据茅箭区朝北沟生态国土综合治理示范(一期)项目施工,把本工程建成合格工程。 第五节、施工难点、重点、安全工作分析 1、施工难点 本工程的施工难点主要是边坡施工、施工面比较狭窄、并且需随时密切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工期紧、材料运输困难等难点,在边坡施工中加大了施工的难度。 2、施工重点 本工程的施工重点主要是高边坡清理及锚杆锚索施工,同时挂网喷浆植草也是重中之重。 3、安全工作 基于本工程的施工难度和其自身的工程特点对安全工作需加大管理力度。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及设计图纸说明,本段边坡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坍塌,本次清坡土石方方量较大,因此施工时应集中机械设备和人力物力先将土石方工程全部完成. 土石方工程施工时应上报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同意后每天定时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并派专职保通人员现场指挥. 详细的安全措施及管理机构和制度见第九章。 第二章施工资源配备情况 第一节、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 我公司拟安排多名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本项目的施工管理、技术指导、测量、试验、质检、计量及其它相关部门工作。接到中标通知书后,马上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本工程“合同条款”、“技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说明

共 3 页第 1 页说明 一、对建设方案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根据项目详细外业勘测,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施工图设计在建设方案文件基础上,对本篇章进行了优化。 二、公路工程及设施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本项目的建设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为充分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公路设计新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实现节能减排,为实现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而尽力。 本项目位于山区,沿线建筑物较多,土地以耕地为主。公路建设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因工程建设引起的粉尘污染等问题。公路运营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交通噪音对沿线居民休息、学校教学的影响,同时还有路面排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结合环境特点,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工程采取必要的、可行的工程措施,切实做好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工作,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防止大气污染。 2.1 节能减排 1、老路面层、基层挖除后的利用。 老路挖除的沥青面层和拳石基层,可作为新建路段路基的填筑材料。 2、拆除盖板、梁板的利用。 拆除的盖板、梁板可砌筑石砌边沟或做河底铺砌。 3、护栏板的利用。 全线拆除的护栏板可重复利用。 4、行道树的利用。 全线尽量保留原道路两侧行道树,不能保留的尽量采用移植,减少砍伐。 2.2 土地资源的影响及措施 公路建设必将占用土地资源,这将对当地百姓生活、生产和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工程仅牵扯拌合站及预制场的临时占地,取土前清除表层种植土,集中堆放,取土后再将表土返回,并恢复植被。 2.3 基础设施的影响及措施 本项目的建设会拆迁电力、电讯线路,对原有道路产生挤占和改移,将对社会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对拆迁电力、电讯线路等给予拆迁补偿,对横穿公路的管线按照管线部门技术要求进行管线保护; (2)对原有道路的大修,均本着不降低原有道路标准的原则。 2.4 对沿线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及措施 公路的修建必然要对沿线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设计中采取以下措施: (1)在线形设计中,尽量减少大填大挖路段,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和生产; (2)穿线灌溉渠道设置涵洞或设置倒虹吸,便于农田灌溉。 2.5 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措施 为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在设计中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社会环境特征,尽量对原有的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加以保护,从设计、施工到养护全过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生态原貌,使公路主体工程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为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在路基填、挖处,在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路堑上方设置挡水埝;在路堑两侧设置路肩排水沟,在路堤坡脚以外设置排水沟,沟底纵坡较大时进行铺砌; (2)路堑、路堤边坡均采取了植被防护或圬工工程防护,防止坡面水土流失,稳固边坡。 三、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依据、原则 3.1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1991年;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

路基边坡防护方案

潮惠高速公路J1合同段 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中国铁建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二O一四年五月

目录 、工程概况 ...................... 1 、防护形式及设计说明 (1) 2、设计说明 (1) 三、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情况 (2) 1、机械情况: .......................................................................... 2 2、人员情况: .. (3) 四、施工工艺 (3) 1、 喷播植草 ........................................................................... 3 2、 CF 生态网植草 ...................................................................... 3 3、 三维网植草 ......................................................................... 4 4、 客土喷播 ............................................................................ 4 5、 浆砌片石人字形骨架植草防护施工 .. (5) 3、施工质量控制: (8) 六、 安全保证措施 ..................... 8 七、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 .. (9) 路基边坡防护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主线为六车道高速公路,采用 100km/h 的设计速度,整体式路基宽度 33.5m ,路基设计高整体式路基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处路面标高,路基填料来源主 要是边坡挖 方,我标段为潮惠高速公路 TJ13合同段,起讫里程K140+000? 1、防护形式 ....................................................................................................................................... 1 6、预制人字形骨架植草防护施工 五、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7) (7) 1、组织机构上保证: (7) 2、制度保证: (7)

某建筑边坡治理设计说明

四川省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 边坡治理设计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七月 2 2

四川省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 边坡治理设计 总经理: 总工程师: 审定: 审核: 设计: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七月

图纸目录 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位于都江堰市某某某,本工程由11栋3层住宅楼组成。主要工程特征见表1.1。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承担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房建设项目的边坡支护结构设计工作。 二、设计依据: 1.《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总平面图》(电子版.2011.06)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点工程地质剖面图》(电子版.2011.06) 《都江堰市某某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都江堰市某某某安置房边坡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2.设计采用的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三、设计的基本原则 1.本设计仅根据勘察报告进行,施工时如地质条件与实际不一致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

整和修改; 2.设计使用年限50年; 3.按二级边坡进行设计,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 4.坡顶建筑荷载:按局部荷载q=20kN/m2/计; 5.挡土结构根据场地平整后,总平面图要求的标高进行设计; 6.挡土结构根据场地的开挖和填方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 四、场地基本地质条件 1、《都江堰市某某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1年06月)提供的地勘资料,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各地层特征从上至下分别描述如下: 本次勘察揭露深度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 4ml)、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 4 dl+pl) 及中生界三叠纪沉积岩(T 3x )组成。各层特征由上向下描述如下: (1)素填土(Q 4 ml):浅灰色、灰黑色、褐灰色,稍湿,较松散,以粉质粘土为主,含植物根茎,含少量的碎石、块石,在本场地普遍分布,层厚0.50~3.80m。 (2)含粘性土碎石(Q 4 dl+pl):浅灰色为主,其石质成分以花岗岩、闪长岩及细砂岩为主,为中风化,粒径Φ>200mm约占10%, 200mm≥Ф>100mm约占10%~15%,100mm≥Ф>20mm约占30%~45%,粘性土、砂及砾石约占40%,在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2.00~14.20m。 (3)淤泥质粉质粘土(Q 4 dl+pl):浅灰色、灰黑色,软塑,其间含砂及碎石,分布于含粘性土碎石土间,层厚1.50~3.30m。 (4)砂岩(T3x):灰色,灰黑色为中等风化,呈块状结构,岩芯为碎块状,裂隙较发育,局部较破碎,部分区域呈碳质,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V,勘察深度内未揭穿。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场地土属中软土,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 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赋存填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本次勘察初见水位埋深在4.20m~5.50m,绝对标高在951.82m~960.21m。本次勘察期间未测得稳定的地下水位。 五、设计原则: 1、本设计将挡土墙分为三个部份,每个部分根据场地平整标高、按填方和挖方高度进行支挡结构计算设计。 2、A1-A7段、C1-C4、D1-D5段均采用高度为3m的重力式挡土墙支护;B1-B3段才用高度为7m的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支护。挡土墙墙持力层为含粘土碎石层,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另外,从安全角度考虑,A1-A7段、C1-C4段挡土墙墙趾距原始边坡临空面不小于1m。西侧边坡布置了格构护坡工程。 六、设计参数 1、边坡重要性系数为1.00(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 2、岩土参数: 1. 本图为挡土墙结构设计图,图中尺寸除注明者外均以mm计; 2. 墙体用M7.5浆砌块石,块石应新鲜且不易风化,强度不低于MU30,砂浆须饱满;砌筑至墙顶时选用大块石置于墙顶并用砂浆抹平;墙面用M10砂浆勾凸缝; 3. 挡土墙每10m设一20mm宽的伸缩缝,伸缩缝内嵌浸沥青木板; 4. 墙体预留泄水孔,材料可用Φ80mmPVC管,水平和竖直间距为2m,梅花型布置; 5. 挡土墙以天然地基为基础,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如遇软土层或杂填土,则应采用碎石类土换填基础;并保证挡土墙座落在稳定坚实的岩土层上; 6. 墙背后设300mm厚的卵石透水层,透水层上下皆夯填300mm的粘土封闭;挡墙墙后填料可采用原边坡土料掺入不少于25%的块石或碎、卵石进行回填,回填时必须控制粘性土的含水量,使其达到最优含水量。填土应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填土干密度不小于1 7.0kN/m。不得采用膨胀性岩土、淤泥质土、耕植土作为回填料; 7. 为保证施工安全,挡土墙应采取分段施工方法,每段长度最好以伸缩缝为界。同时应采取挡板等措施对基槽开挖边坡作临时支护。为符合环保要求,弃土应封闭外运。墙顶、底高程按纵断面图上的高程施工,墙体拉线砌筑; 8.各类型挡土墙结构参数详见附图1-14/14。 九、施工注意事项 挡土墙施工需要严格按设计图及有关规范施工。应将开挖过程视为对不稳定斜坡进行再勘查过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设计说明

某铁路沿线两侧边坡及绿化恢复工程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XX铁路(XX站周边)与XX路交叉口段的沿线边坡,北近三棵松水库,东北侧为松子坑森林公园,是XX新区的生态核心;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XX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8万平方,共有10处边坡。其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2、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TP-03、TP-04、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 边坡平面位置图 新增边坡3:拟建边坡总长约173米,边坡呈近南北走向,坡向东,坡高8-15m,后缘坡度50-75°,前边缘平坦。坡后缘北段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南段为强-中风化中细粒花岗岩。前缘为素填土,层厚1.0-3.0m。 新增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300米,边坡呈北东走向,坡向南东,坡度在前45-70°之间(为阶梯状),坡高21-36m,坡前缘紧靠高铁高架桥。边坡段多为强至弱风化中细粒花岗岩,中部素填土,南西段后缘多为坡积粉质粘土,且有一条北东走向构造。 旧有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2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前缘较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2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1-2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4: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25-50°。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公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0.5-1.0m。 新增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14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1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1.0m粉质粘土。 旧有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169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东南向。西北高、东南低,后边缘陡85-90°,前边缘平坦。①前缘及中部为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砂、粘粉粒,②山坡之上坡残积土,层厚0-0.5m左右,局部2-4m,③下部为弱风化花岗岩。 TP-03、TP-04:拟建边坡总长约307米,在平面图上呈半月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呈南北向。北高、南低,后缘较陡-陡,65-80°,前缘较平,坡度5-20°。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1-12m,②后缘多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0.5-10m左右,部份后缘为0.5-1.5m粉质粘土。

边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边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边坡治理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用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 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司的人力、机械设备、技术以及实际施工经验,编写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施工程序,信守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工期。 2.实行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四结合,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目施工生产工作。 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4.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则下,推行标准化管理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5.做好施工设计,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均衡生产。 6.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文明施工。 7.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控制。 8.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 三、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3.实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规范标准和规程 4.深圳市有关建筑工程文件及规定 5.施工现场文件 6.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和验收规范 7.本企业施工经验、资质条件 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地质灾害勘查报告(***************有限公司2010年7月) 12.工程测量规范 1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第二节工程概况 ********************边坡位于********************。原始地貌类型为低丘陵,由人工开挖修建坡脚厂房而形成。边坡总长160m,高10~21.2m。北西-南东走向,倾向北东,为二级边坡。 一级边坡:该级边坡坡面采用浆砌石护面,但局部浆砌石已与坡面分离。坡高4.50~5.50m,坡度约75°。一级边坡坡脚为厂房,距离坡脚约1.00m。 二级边坡:坡高约5.60~15.69m,平均坡度约43°,局部坡度为50°。二级边坡坡面裸露,已发育多处冲蚀冲沟,水土流失较严重。坡项为林地,树木茂盛,两级坡之间为宽约l~4.50m的马道。 根据现场调查,一级边坡水流冲蚀严重,部分浆砌石护坡已经剥离;二级边坡坡面裸露,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可见较为明显的几处冲沟。 此外,该处边坡主要由坡残积土以及全风化岩组成,部分边坡坡度达60°(高宽比为l:0.58),其坡率大于边坡稳定允许值(1:1.25~1:1.50),边坡自身的稳定性较差。同时,边坡裸露,开挖后暂未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边坡坡顶无截、排水措施,在遇大暴雨或连续降雨的不利条件下,雨水入渗

边坡设计计算说明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设计 某公路高大边坡设计 年级: 2014级 学号:2014200015 姓名:黄锐 专业:岩土工程 指导老师:马建林 二零一五年六月三十日

摘要:边坡工程是公路工程,铁路工程及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常常作为项目的控制性工程,随着我国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边坡支护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设计为一个公路工程高大边坡设计,对支护结构的设置位置及工后的变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对边坡C及D两个节段的K1+810及K1+860控制横断面进行设计。目前,边坡的支挡结构主要有重力式挡土墙、锚杆框架梁、排桩等形式,考虑到上述限制因素及边坡本身高度条件,经过方案比选,对边坡采用锚杆桩板墙结构进行加固,其中,K1+810断面采用锚杆桩板墙及桩顶放坡的支护形式,对桩板墙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后,还对桩顶土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K1+860横断面设计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将前后排桩分开计算,桩顶位移累加,此计算方法是偏于安全的。设计采用理正岩土5.6进行计算。 Abstract:the slope engineering is alw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highway engineering, railway engineering,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ts quantity is big,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etc, often as controlling engineering of the proje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oad, railway, puts forward 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he slope supporting technology. This tall slope design for a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the location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the deformation after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of slope C and D are two segments of K1 + 810 and K1 + 860 control cross-sectional design. At present, the slope of the retaining structure mainly include gravity retaining wall pile, anchor frame beam, such as form, considering the above constraints and slope itself highly conditions, through scheme comparison, to reinforce the slope with anchor ZhuangBanQiang structure, among them, the anchored ZhuangBanQiang K1 + 810 section and pile top slope support form, the stability of ZhuangBanQiang after checking, also the stability of pile top slope calculation.K1 + 860 cross-sectional design of retaining structure with double-row piles were adopted, the front row piles is calculated separately, the displacement of pile top accumulation, this calculation method is more safe. Design USES reason is geotechnical 5.6 to calculate.

边坡治理设计说明

绵阳万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科大〃美林边坡(A、B、C段) 治理施工图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1.1 >边坡概况 万合〃科大美林住宅小区拟建工程场地位于绵阳市青义镇青羊村境内,东部紧邻已建成的科大住宅小区。受绵阳市万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对场区内甲方指定的三段边坡进行治理设计。各段挡墙编号、坐标详见平面图,其中:A段长度24米, B段长度45米,C 段长度85米。 场区位于丘陵斜坡地段,边坡高度变化较大。本次设计治理的建筑边坡属于人工开挖边坡边坡,坡顶、坡脚多为建筑,破坏后果严重,因此安全等级为二级。 1.2、工程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场地位于丘陵斜坡中下部,属涪江右岸三级阶地东侧斜坡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勘探点地面标高为504.37-531.03米,相对高差约26.66米。该场地位于地面不平坦,呈较陡台阶。因场地位于涪江河右岸三级阶地前沿斜坡中下部,高出涪江现代河床约 35米左右。场地堆积物主要为坡积层粘土、粉质粘土,局部底部有粘土夹砾石、卵石层分布,土层下为紫红色砂质泥岩,阶地类型为侵蚀基座阶地。 (二)地质构造概述 建筑场地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四川盆地构造,川西北坳陷中部,西北距离龙门山褶断带最

近距离约50公里,场区褶皱平缓开阔,岩层倾角小于5度。建筑场地及附近无断裂构造通过,新构造运动使本地区间歇性上升,形成多级阶地。场地在地貌上处于涪江右岸三级阶地剥蚀浅丘斜坡中下部,三级阶地为基底阶地,自然斜坡稳定,地质灾害不发育。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场区影响大,但未造成严重损失,经勘察期对场地东部紧邻的已建成的科大花园小区挡土墙调查和对场地及其西部高斜坡体调查均未发现斜坡变形,挡土墙变形、开裂等破坏现象。现代人为工程活动轻微。综合上述,场地稳定性较好,区域地质构造对边坡的安全影响小。 (三)地层及岩土的基本特征 根据钻孔工程揭露和场地周边环境地质调查,建筑场区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 统坡积层,主要土层为粘土和粉质粘土,其次在局部地段土层底部有粘土夹卵砾石土层,部分地段表层有现代人工填土分布。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七曲寺组粉砂质泥岩夹砂岩层。现自上而下将场地岩土特征简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 Q m'): 素填土①:紫红色为主,夹有褐黄色,稍湿至湿,松散状,主要成份为粘土,局部夹砾石、卵石和基岩碎块。场地中大部分地段有分布,厚度0.4-5.1米不等。分布 范围变化大,且不连续,系局部地表人工近期勘探平常和原低洼地段回填土堆填物。 2、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层(Q? ) (1)粘土②:褐灰色、褐黄色,稍湿,可塑,含铁猛质,切面光滑,有光泽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无摇振反应,土质均一,厚度变化大,分布不连续,分布厚度0.3-8.20米。标准贯入击数4-9击,液性指数I L=0.09-0.24。局部(地段土层中含大量倾角为30?60度的裂隙,裂隙呈网状分布,裂面光滑有白色高龄土膜分布,具有明显挤压擦痕。

边坡绿化施工方案

路侧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括 1、工程名称:长平高速公路LH2合同段。 2、工程地点:K24+225-K27+215 3、工程内容:路堤边坡绿化工程包括扦插紫穗槐、播撒草种;护坡道绿化包括栽植馒头柳等;碎落台绿化工程栽植华北卫矛、胶东卫矛、紫叶小檗、种草等。 4、计划开竣工日期:2012年4月28日-2012年8月30日 施工主体工区主要根据填方情况,对路基边坡、路基排水系统进行防护,保护路基稳定。根据环境空气质量和地面水分分析进行一系列防治措施。本绿化工程采取乔、灌、花、草合理配置,以灌木为主,力求立体效果。设计理念为:坚持人于自然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理念。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及施工现场考察资料、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会议等; 2.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质量检验标准及操作规程; 3.本单位曾经施工过的同类工程所积累的施工经验及本单位所固有的综合管理水平。 三、项目组织机构

四、苗木栽植施工方案 1.扦插紫穗槐 (1)苗木的选择 做到一看、二检、三量、四记、五拍照。即先看苗木姿态和长势,建成有无病虫害,量苗木的尺寸规格,记苗木的规格、价格,对苗木进行拍照。 再看有无苗木检疫证明。确保工程所用紫穗槐的高度、形状均达到景观设计师的统一要求。认真甄别筛选,选用紫穗槐母株要为青壮年期,以保证植株生命力的旺盛,栽植以后易成活,忌老化之苗。 (2)处理坡面 施工前应对路堤边坡骨架内种植土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清理,尽可能清除不利于苗木生长的石块和建筑垃圾等杂物,对较坚硬的土质进行适当的刨松,为施工作业做好准备。 (3)土壤改良 根据现场土质状况考虑到紫穗槐插穗的生长性,应对局部地表30cm土层做土壤改良,以满足植物对肥力的需求。对需改良的土壤掺入腐植肥(膨化土壤),有机肥(活性土壤),复合肥(促进苗木较快生长)。 (4)挖种植穴、槽 苗木的种植穴的挖掘要符合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根据苗木根系、土壤直径决定大小。根据设计要求掌握种植穴间的行距。在新垫土区,挖穴后应将穴底踏实,避免浇水后沉陷。 (5)苗木的栽植 紫穗槐扦插苗进场后应先培湿润的种植土并立即剁根处理,并对根部进行打泥浆工序,栽植时保证苗木根部不能裸露在外或栽植过深。 2.撒播草籽 (1)播种方法及用量 a.承包人应事先将采用的机具和播种方法通知监理工程师。必要时承 包人应在工程开始前作工艺的野外试验。 b.除图纸另有规定或监理工程师指示外,草籽播种量按照施工图纸为 黑麦草70%+白三叶30%,30克/㎡。 c.将采用的草籽和混合肥拌和,均匀地撒播到已准备好的坡面内。 (2)播种 a.应在图纸规定的季节正常播种、施肥和覆盖。如图纸未规定具体日 期时,应在当地生长季节进行播种、施肥和覆盖。 b.在刮风天不应播种,也不应在过湿或未经耕作的土地播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