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下第一课 人类起源

七年级生物下第一课 人类起源

第一课人类起源

一、单选题

1.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A.直立行走B.骨盆变短增粗

C.下肢增长D.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

2.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森林古猿B.黑猩猩C.长臂猿D.南方古猿

3.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

A.后肢B.奔跑飞快C.脑容量增加D.群居生活

4.在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进化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使用工具②直立行走③制造工具④使用火烧烤食物⑤产生语言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①⑤④D.③②①④⑤

5.下列不属于观点的是()

A.“露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B.“东非人”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C.在东非的大裂谷地带发现了许多早期的古人类化石

D.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6.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运动方式不同B.祖先相同

C.制造工具能力相同D.脑发育程度不同

7.科学家在以色列发现了非洲以外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化石,将人类首次走出非洲的时间推前至少5.5万年。关于人类进化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祖先

B.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据化石推测“现代人类”不能直立行走

D.非洲现代人类化石比以色列的更古老

8.森林古猿变成人,与以下哪种因素关系密切()

A.四肢越来越发达

B.能够用树枝、石块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

C.制造简单工具

D.地壳剧烈运动,森林大量消失

9.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其中有距今300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从化石可以看出,露西的髓骨比较宽阔,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态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下肢骨更粗壮,根

据此特点推断露西可以()

A.直立行走B.制造工具C.用火D.语言交流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B.人类是由神创造的

C.现代类人猿就是人类的祖先

D.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的说法不是由达尔文提出的

11.下列有关人类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环境影响了森林古猿的进化

B.人类起源于生理特征与现代人最接近的类人猿

C.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D.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1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露西B.类人猿C.森林古猿D.北京人13.下列有关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根本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是直立行走

B.类人猿没有喜、怒、哀、乐等表情,人类有喜、怒、哀、乐等表情

C.类人猿没有语言文字能力,人类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

D.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能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14.下列对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外因是生活环境的改变

B.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的内因是自身形态结构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C.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是由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

D.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15.下面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可能是()

A.黑猩猩B.猕猴C.狒狒D.长臂猿16.下列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重要区别是不能真正直立行走

C.现代类人猿经过进化还能成为人类

D.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

17.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人类的起源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C.人类出现的标志是直立行走

D.人类最先掌握的技能是使用文字

18.下列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认识,错误的是()

A.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

B.人类起源与环境变化无关

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露西”化石是人类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证据

19.人类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下列特征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使用工具②下地生活③直立行走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③②

20.促进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的根本原因是()

A.火的使用B.森林的大量消失

C.地面的猛兽较多D.群体生活

21.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A.南方古猿B.直立人C.能人D.智人

22.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A.下肢骨增长B.直立行走

C.骨盆变短增宽D.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

23.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观点,正确的是()

A.现代人是由猴子变来的

B.森林古猿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C.“露西”的脑容量接近现代人类,她能制造复杂的工具

D.古人类化石不能作为证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证据

24.人类的进化历程主要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在北京周口店发掘的“北京人”化石,显示“北京人”学会了用火,据此推测“北京人”属于()

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D.智人

25.促进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的原因是()

A.火的使用B.森林的大量消失

C.地面的猛兽较多D.群体生活

26.当人类的祖先从树上下到地面生活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促使古猿逐渐进化成人,下面关于古猿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直立行走B.会制造工具

C.脑容量增加D.牙齿数量增加

27.观察距今300万年前“露西”少女的化石,可以看到她的髋骨较宽阔,下肢骨较粗壮,则她的运动方式应是()

A.树栖攀援B.直立行走C.地面爬行D.地面跳跃

28.人类起源于()

A.黑猩猩B.猩猩C.森林古猿D.大猩猩

29.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B.人是由猿进化来的

C.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D.人比猿高等

30.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长臂猿B.森林古猿C.北京猿人D.黑猩猩

31.从古猿到人类的漫长进化历程中,古人类出现了许多区别于古猿的特征。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前肢越来越粗壮有力B.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前肢解放D.能够用火、产生语言

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B.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D.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对它们的研究,为解开人类起源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33.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主要特征有()

①树栖生活②直立行走③制造工具④产生语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4.促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A.在树上活动范围小B.喜欢地面的生活

C.天敌增多D.森林大量消失

二、判断题

35.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判断对错)

36.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判断对错)

37.古人类用火烧烤食物,改善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判断对错)

38.猕猴同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同属于现代类人猿。(判断对错)

39.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三、综合题

40.结合所学,分析“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猿进化到人的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是;由此开始前肢获得了解放,能够使用工具获取食物和御敌,逐渐变得灵巧。

(3)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猿进化到人的发展过程中,后来的古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的工具比

较,如石器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使用和制造,以及用火,又促进了的发达,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

(4)人类的祖先在群体生活中还产生了,使得人类个体之间能更好地交流和合作,增强了同大自然的斗争能力。

41.如图画的是四种现代类人猿。

(1)它们的共同祖先是谁。

(2)它们由树栖生活变为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3)你认为环境与人类的进化有什么关系?

42.下图是人与黑猩猩的骨骼特征比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骨骼是(填图中序号),黑猩猩的骨骼是(填图中序号),人的骨更发达,利于直立行走。

(2)人的手是(填图中序号),人的手比黑猩猩的“手”更,人的手和黑猩猩的“手”都有,形状相似。

(3)黑猩猩的头骨是(填图中序号),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大,黑猩猩的颌骨。

(4)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它们也能使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人类的一些行为,这说

明。既然这样,人类应该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43.如图为人类和类人猿的骨骼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可以看出,人类与类人猿的骨骼很相似,这说明人类与类人猿有共同的.

(2)从行走方式看,类人猿的行走为臂行,而人类为.

(3)从骨骼看,类人猿的上肢明显比下肢(填“长”或“短”),而人的上肢长、下肢.(4)从头骨看,人的头骨脑容量.

44.

(1)联系图,尝试着描述一下它们的生活方式:森林古猿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以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以等为食物.

(2)通过观察并与同学交流人类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身体逐渐能够,逐渐被解放出来,能够使

用树枝、石块等天然工具,能够制造,并且能够用火等.

(3)人类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生物.请你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观点,说明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人类起源与森林古猿,是在与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的生存下来,的被淘汰掉,人类虽然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活动必须尊重.人类应与自然界.

45.图一为人类进化历程,图二是人与黑猩猩的骨骼特征比较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所示的人类进化的历程排序为.(填序号)

(2)图一中②具备.(多选)

A.直立行走的能力

B.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

C.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的能力

D.使用火的能力

E.使用语言的能力

(3)图二中表示人手的是(填编号),人的手比黑猩猩的”手“更灵巧.人手与黑猩猩的”手“都

有节,形状相似.

(4)由图二可以看出黑猩猩的头骨与人的头骨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人的大,黑猩猩的颌骨突出.

(5)类人猿与人类的形态相似,它们也能用”手“灵巧地拿起东西,大脑比较发达,能表现出喜、怒、哀、乐等表情,还能模仿一些人的行为.这说明什么?

46.结合所学,分析“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是。

(2)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A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使一部分A不得不下地生活。

(3)从A到B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的方向发展,由此开始前肢获得了解放,能够使用工具获取食物和御敌,和逐渐变得灵巧。

(4)从C到G,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

是。由此推测,人类进化过程中身体内部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是,使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

(5)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是。

47.技能训练题

科学观点源于客观事实,有效区分事实与观点是极重要的课程目标。请认真阅读下面课程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填写在后面内。

“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如“北京猿人”化石等。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古老的古人类化石。由此,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1)古人类露西的化石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48.如图是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从如图可以看出,人类祖先转向地面生活后,运动方式由改为,这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2)从图中还可以看出,由于这种运动方式的改变,使前肢获得了解放而进化成为,进而开始学会,并随着人类进化而越来越复杂、先进,由此又推动了人类的发展.49.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的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中国科学家在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著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发现于北京西部周口店的龙骨山。1927年,我国的地质学家李捷和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参加发掘工作。1929年,裴文中第一个发现了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到1937年,共发现代表40多个不同个体的北京猿人的骨化石,以及石器、骨器,还有用火的多种痕迹。发现他们是生活在大约距今50万至20万年前的直立人。很不幸,其中的头盖骨化石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丢失了。

周口店遗址是亚洲大陆远古时期人类发展历史的重要遗存,对它的研究表明,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时代,的确有过“直立人”阶段,它们是后来出现的“智人”的祖先。在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先后发现了古人类化石。因此,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

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200万-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古老的古人类化石。1983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1)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是。

(2)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阶段,说明这时的古人类已经能够行走。

(3)在周口店发现石器骨器以及用火的多种痕迹,说明这一阶段的古人类不仅能够用火把食物烤熟,大大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的发育;而且也能够工具,促进了的发达,使该结构中主管语言的区域日益完善,为后来的古人类在群体生活中产生语言奠定了基础。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B

22.【答案】B

23.【答案】B

24.【答案】C

25.【答案】B

26.【答案】D

27.【答案】B

28.【答案】C

29.【答案】C

30.【答案】B

31.【答案】A

32.【答案】A

33.【答案】B

34.【答案】D

35.【答案】(1)正

36.【答案】(1)错误

37.【答案】(1)正

38.【答案】(1)错误

39.【答案】(1)错误

40.【答案】(1)森林古猿

(2)直立行走;臂和手

(3)复杂;脑

(4)语言

41.【答案】(1)森林古猿

(2)环境的变化

(3)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42.【答案】(1)B;A;下肢

(2)D;灵巧;节

(3)E;脑容量;突出

(4)形态;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43.【答案】(1)祖先

(2)直立行走

(3)长;短

(4)大

44.【答案】(1)树栖;野果

(2)直立行走;前肢;简单工具

(3)自然环境;适应环境;不适应环境;生态系统的自身规律;和谐发展45.【答案】(1)④②①③⑥⑤

(2)A;B

(3)B

(4)脑容量

(5)答:人类与类人猿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46.【答案】(1)森林古猿

(2)森林大量消失

(3)直立行走;臂;手

(4)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或产生了语言;大脑越来越发达(5)达尔文

47.【答案】(1)事实

(2)事实

(3)事实

(4)观点

(5)观点

48.【答案】(1)四肢着地;两足直立行走

(2)手;制造并使用工具;大脑

49.【答案】(1)化石

(2)直立

(3)大脑;制造;脑

七年级生物下第一课 人类起源

第一课人类起源 一、单选题 1.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A.直立行走B.骨盆变短增粗 C.下肢增长D.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 2.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森林古猿B.黑猩猩C.长臂猿D.南方古猿 3.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 A.后肢B.奔跑飞快C.脑容量增加D.群居生活 4.在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进化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使用工具②直立行走③制造工具④使用火烧烤食物⑤产生语言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①⑤④D.③②①④⑤ 5.下列不属于观点的是() A.“露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B.“东非人”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C.在东非的大裂谷地带发现了许多早期的古人类化石 D.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6.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运动方式不同B.祖先相同 C.制造工具能力相同D.脑发育程度不同 7.科学家在以色列发现了非洲以外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化石,将人类首次走出非洲的时间推前至少5.5万年。关于人类进化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祖先 B.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据化石推测“现代人类”不能直立行走 D.非洲现代人类化石比以色列的更古老 8.森林古猿变成人,与以下哪种因素关系密切() A.四肢越来越发达 B.能够用树枝、石块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 C.制造简单工具 D.地壳剧烈运动,森林大量消失 9.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许多早期古人类化石。其中有距今300万年前的少女露西的骨骼化石。从化石可以看出,露西的髓骨比较宽阔,上肢骨和下肢骨在形态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下肢骨更粗壮,根

2020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附答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 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难点: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新知探究】 探究任务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2--3页相关内容及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时,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仔细比较了_____和___________的相似之处后,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_______。 现代类人猿的种类有哪四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__。 3.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方式为______生活。 4.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哪些方面与人有区别?根本区别是什么?

探究任务二:从猿到人的进化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4—5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古猿的进化历程: 距今1200多万年,森林古猿在热带丛林过着以_______为主的生活。 1千万至2千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气候也发生剧烈变化,在__________的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附近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 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_______生活,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森林古猿一代一代地向__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________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后来的古人类能够使用工具,如__________,捕猎和御敌能力都大大增强。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_______,并且能够用_______,__________也越来越发达。 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________,人类越来越强大。 小结:从猿到人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主要是什么?___________。 2.研究进化的主要证据: 在东非大裂谷地带,距今300万年的少女_____________的骨骼化石,上肢较细、下肢骨更_________。她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现代类人猿会进化为人类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生物学导学案(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 教师寄语: 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 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从原始灵长类到猿和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2.理解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投影图片和播放影片,学生观察和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 2.通过介绍我们人类同属于智人种,让学生知道不同种族的人是同一个大家庭的人,不能有种族歧视和隔离,地球上人人平等。 3.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 二、教学重难点:古猿到人的进化; 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三、课时准备1课时 四、教学设备 五、教学预设

六、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 猜一猜:什么动物小时候用四条腿走路,后来用两条腿走路,老了用三条腿走路呢? (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外转移到课内,并引起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 最早的人类从哪里来呢?同学们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2.课前预习 学生预习课本内容,完成学法的课前预习部分。 3.新授 1)人类进化观点的提出,认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从猿到人的进化。 根据化石提供的信息,思考并且总结出人类进化顺序。 直立行走--使用和制造简单工具 -- 懂得用火--大脑发达-- 语言交流 --原始社会文明 4)区分事实和观点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教材第6页,尝试区分教材中提供的5个例子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4.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上面显示的是四种现代类人猿图。请你观察类人猿图,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森林古猿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 思考:为什么森林古猿的一支会演化成为人类呢?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合作探究二 1、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 2、人类起源的标志。 5.归纳整理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知识点汇总

人的由来 一、教材重点回顾: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证据。 2.古猿到人的演化 3.人类的进化:人猿分界的标志是是否能直立行走。 南方古猿: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是发现的最早原始人类,如“露西”少女进 化直立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历 程直立人: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如北京猿人 智人: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缝制衣物。 4.现代人种的分化:现在人类同属于智人种。 四大种族:蒙古利亚人(皮肤浅黄色)、高加索人(皮肤白色)、尼格罗人(皮肤黑色)、澳大利亚人(皮肤黑褐色或黑棕色),我们中国人属于蒙古利亚人。 (二)人的生殖 1.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男性与女性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这是区别人类性别的主要依据。 (1)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2)女生生殖系统 如图为女性的生殖系统: ①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②是输卵管,其功能是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③是子宫,其功能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④是阴道,其功能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2.受精作用 (1)受精场所:输卵管 (2)受精过程: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细胞,卵细胞是女性的生殖细胞。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如果此时与精子相遇,卵细胞就与众多精子中的一个结合,形成 受精 卵,完成受精过程。 3.胚胎发育 (1)人类个体发育的开始: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人类个体发育的开始。 (2)发育过程 (3)胚胎营养的获取 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进入子宫后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通过 胎盘由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 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1)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 (2)性器官的发育和成熟:男性的睾丸增大,并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开始出现遗 精。女性的卵巢发育加快,并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开始出现月经。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3.解读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曲线 (1)由图一可以判定青春期发育女孩(填“女孩”或“男孩”)早,男孩平均身高高。 (2)由图二可以判定生殖器官在青春期之前发育非常缓慢,发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到青春 期开始迅速发育。 (3)由图三可以判定①是脑(填“脑”或“生殖器官”),②是生殖器官(填“脑”或“生 殖器官”)的发育曲线;由此可以判定生殖器官的发育落后于整个身体发育,而脑的发育从 一出生就迅速发育,进入青春期后进一步完善。 怀孕 受精卵沿输卵管向子宫移动,同时进行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胎儿 分娩 胚胎发育到8周左右,其外模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胎儿。 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第一章人的由来复习教案

第一章人的由来

(1)身高突增(显著特征); (2)神经系统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3)突出特征: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现象。 二、巩固练习 1.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需要通过的器官是() A.卵巢 B. 胎盘 C. 输卵管 D. 小肠 2.青春期的最显著特点是() A.身高突增 B.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C.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增强 D.性器官迅速发育 3.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器官及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A.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B.睾丸产生卵细胞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精子分泌雌性激素 C.睾丸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卵巢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D.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雌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雄性激素 4.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青春期不提倡的是() A.生活要有规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B.与异性正常交往,男女相处有礼有节 C.少吃刺激性食物,避免声带发生病变 D.面对心理困惑,拒绝向任何人倾诉 5.“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及排出废物的结构是图中的() A.[1]和[2] B.[2]和[4] C.[1]和[3] D.[1]和[4] 6.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盘和脐带是胎儿在子宫中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B.受精卵形成及分裂形成胚泡的部位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 C.父母的全部遗传物质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后代 D.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表现出的第二性征与激素有关 7.下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进化过程中人类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人类在进化历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观点。 (2)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认同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2.教学难点:采取对比的方法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关于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资料,东非大裂谷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变化的图片和文字资料,300万年前的古人类“露西”的化石被发现的录像,“露西”骨骼化石的图片,现代类人猿的骨骼和现代人的骨骼的图片,用泡沫塑料仿制成距今175万年前古人类使用的“石器”,人类发展过程中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变化图,不同时期的人类单幅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则引发广大民众好奇心的新闻: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疑似的“女娲遗骨”。根据14C同位素测定,该遗骨为6 200年前生活的古人,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听到此新闻,你想到了什么?当然,女娲造人、上帝造人都是传说,那么人类到

底是从哪里来的?虽然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目前证据比较充分的还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19世纪时,达尔文第一次以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的观点,替代“神创论”对人类起源进行了解释。达尔文提出人类的祖先与大猩猩、黑猩猩有亲缘关系。虽然这一观点被当时的宗教势力群起而攻之,被污蔑为亵渎圣灵、有失人类尊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论越来越被广泛接受。2008年9月,英国圣公会向已故生物学家达尔文道歉,承认100多年前误解了他提出的生物进化论。2009年2月12日是达尔文诞生200周年的纪念日,全球各地有不少庆祝活动。梵蒂冈在这个时刻与达尔文“和解”,承认进化论与基督教教义可互相兼容,没有抵触。教廷资助举行研讨会,纪念进化论面世150周年。 针对上述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呢? (二)互动授课 1.引导各小组汇报课前查阅到的关于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资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现代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依赖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基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哪些异同(形态结构、生活方式、制造工具、语言交流等方面)?学生: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①运动方式不同。现代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是直立行走。②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现代类人猿可以使用自然工具,但是一般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以制造并使用简单和复杂的工具。③脑发育程度不同。现代类人猿脑容量约为400毫升,无语言文字能力;人类的脑容量约为1 200毫升,语言文字能力强。 (3)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现代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生: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现代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现代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现代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因此,让现代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东非大裂谷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变化。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与例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讲解与例题新人教版 1.人类的起源 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一书中,通过比较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例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黑猩猩 B.猴子 C.森林古猿 D.以上都不是 解析: A ×黑猩猩属于类人猿,和人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不是人类的祖先。 B ×猴子是现存的一种哺乳动物,不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C √通过研究森林古猿的化石,可以证实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 D × 答案:C 2.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1)四种现代类人猿的分布 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 (2)现代类人猿的生活方式 它们主要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3)类人猿和人类的区别 ①运动方式不同。 类人猿主要是四肢行走;而人类则是直立行走。 ②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类人猿可使用自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人类可制造并使用各种简单和复杂的工具。 ③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类人猿脑的容量约为400毫升,无语言能力;人脑的容量约为1 200毫升,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现代类人猿已经不可能进化成人类。一方面现代类人猿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

性与森林古猿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森林古猿进化时的情况不同。 【例2】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祖先不同 B .运动方式不同 C .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 .脑发育程度不同 解析: A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即森林古猿。 B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及脑发育的程度三个方面。 C × D × 答案:A 3.森林古猿 (1)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 在距今1 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栖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主要以树上的果实为食物。 (2)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由于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当时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哦,能不能说当时所有的森林古猿都下到地面生活了呢? 不能这样说!因为环境的剧烈变化只是发生在一部分地区,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这部分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还有一部分森林古猿继续生活在森林中,逐渐进化为现代类人猿. 【例3】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 A .其他动物的入侵 B .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C .为了扩大领地 D .为了躲避敌害 解析: A × 森林古猿最初在茂密的森林里过着树栖生活,后来,一些地区气候干燥,森林减少,这些地区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寻觅食物,经过漫长岁月逐渐进化成为人类。 B √ C × D × 答案:B 4.人类的发展 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 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复杂而精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课标要求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 课标解读 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人类作为物种层面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虽然这部分内容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也存在一些争论,但是科学的发展 正在将这部分知识清晰化。本节内容注重渗透科学精神教育,即科学用证据说 话,靠逻辑推理,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从本节开始的导言到 人与类人猿的关系,都体现了“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此外本节还设计了“技 能训练”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想一想,议一议”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学生思考。“现代类人猿 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这一部分,教材设计了对四种类人猿的“观察 与思考”活动,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观察、比较、归纳能力。 “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一部分又很好地渗透了科学精神,摆证据、讲事实。让 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并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区分事实和观 点。 3.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也存在很多争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突出基本观点——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并且要提供支持 这一观点的证据。 教学目标[来 源:ZXXK]知识目标[来源学&科&网 Z&X&X&K] 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起源于森林古猿;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 的过程,以及进化过程中人类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 变化。[来源:] 能力目标尝试比较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异同点,人类在进化历程中各个阶段的不同点,提高分析比较能力;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 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 态和使用工具方面的变化。 难点通过观察和比较,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 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资料、视频;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相关资料。教学策略这节课涉及很多历史及地理知识,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教材上的内容,这样在课堂上既节省 了时间,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课前让学生收集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资料带到课 堂上,教师准备人类起源的影碟给同学播放,然后学生提出异议,师生共同讨 论,最后以课时作业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我们都是人,但是你们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 的?猩猩会变为人吗?人类起源于哪种动物? [讲解]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人类和现代类人 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那么达尔文 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呢?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 观察教材第3页的“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 提问: 1.现代类人猿分布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它 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认真观察。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现在类人猿主要分布在 森林中,依赖植物的果实、嫩

七年级生物下册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能力目标: 1.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教学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们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从而引出课题。任务一: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区别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借助相关图片及文字,进行自主探究,结合生活经验和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为什么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在日益减少呢?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借助资料,共同分析、感悟、提升。 【链接资料】大猩猩生活在非洲西部和东部的赤道地区;黑猩猩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中;长臂猿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及我国的云南省;猩猩生活在亚洲的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中。它们依靠从森林中获取的果实、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它们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也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文字的交流。3.我们对森林古猿的一支转变成人类做了初步的分析,那对此是否有什么证据呢?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任务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借助P4的资料分析和相关文字,解决以下问题: (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2)“东非人” 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新的疑惑。 2.通过观察分析,说出“露西”少女的运动方式。 3.观察观察“东非人”头骨化石及复原像得出:“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4. 根据上述化石以及它们的遗物,请推测一下古人类当时的生活状况。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1.分组表演: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出原意来。 2.小结:通过这样的过程,原话的意思改变了没有?由此可见,语言在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使我们大家能进行很好的交流。没有语言而仅用肢体去表达,会产生很多的误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充分而恰当地运用语言。强调:语言交流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从弱者变成了强者,现在人类已经强大到可以影响生物圈的面貌。 【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1.完成巩固训练,进行自我检测。 (1)人类最初起源于() A.类人猿 B.黑猩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 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 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 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 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2、19 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 3、在距今 1200 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 2 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 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 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 补充。) 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七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知识点整理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现代类人猿类型主要有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四种,他们大多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生活方式为树栖。 2. 这些现代类人猿的体形的共同点:前肢粗长,后肢细短,髋骨较窄 3.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异同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根本区别是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分界的标志是直立行走。 4.达尔文的进化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5.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的主要依据是化石,人类起源地是东非大裂谷地区。 6.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森林大量消失(或环境变化)。 7.人类进化的过程: 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露西时代)→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人类。 二、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1. 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贮存精子的器官附睾。 输精管的作用是输送精子。分泌黏液的器官是精囊腺和前列腺。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 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是阴道。 (二)、生殖过程 1.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2. 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形成胚泡。胚泡不断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并逐渐发育成胚胎,怀孕的部位是子宫。初具人形时间是8周左右,胎儿生活在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可见,胎盘是胎儿和母体物质交换的器官。 3.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 4.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 5.胚泡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由卵细胞中的卵黄提供。 注意:胎儿的发育顺序是:受精卵→胚泡→胚胎→胎儿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怀孕的开始是指从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开始的。 三、青春期。 1. 青春期发育特点: ①身高体重快速发展 ②性器官快速成熟(生理现象:男生:遗精;女生:月经) ③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青春期心理特点: ①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与家长交流。 ②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下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的由来 1.性成熟的标志: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 2.男孩遗精和女孩来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4.男性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它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5.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6.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这个过程叫受精。 7.胎儿在子宫发育。 8.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 9.青春期是人的黄金期。 10.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266d)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这个过程称为妊娠(怀孕)。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1.人体发育的分期:体内发育——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 体外发育——从婴儿出生发育到个体成熟。 12.人的体外发育可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 13.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胎儿生活在羊水中,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 14.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是胎盘。 15.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通过脐带输送物质。 16.羊水的作用是缓冲胎儿所受的压力和震荡。 17.人和猿分界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18.现代类人猿有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 19.输精卵的作用输送精子,输卵管的作用输送卵细胞和受精场所。 20.胎儿在子宫发育。 21.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的场所。 22.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3.青春期特点有:①身高和体重突增(身高突增是主要是下肢骨增长,体重是骨骼、肌肉、内脏迅速生长发育的结果);②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大脑重量及神经细胞数目不再增加);③性发育和性成熟(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第二性征:男性表现为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洪亮而低沉。女性表现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 24.类人猿和人类有相似特征,表现在:形态、结构、表情、行为等方面,原因是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25.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 26.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7.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分布、特点及与人类区别得出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掌握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事实与观点的概念,尝试区分事实和观点。 (2)通过动手仿制古代“石器"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肢体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播放露西的生活和北京猿人头盖骨发现影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观点。 (3)认同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说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运动和劳动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 1.认同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分析环境变化、露西化石特点以及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说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运动和劳动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方法】

第四单元第一章人的由来 知识点背诵及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一章知识点背诵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英国的科学家首次提出人类和人猿是由一类古猿进化而来的,他提出了生物论的观点。 2.现代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它们曾大多分布在洲热带丛林。 3.现代类人猿的种类有、大猩猩、、猩猩,大部分生活在洲。 4.是研究人类进化的主要证据。 5.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是非洲少女骨骼化石,其骨骼特点是骨较宽阔,粗壮,有利于。 6.人类进化过程:在1千万至2千万年前,地壳剧烈运动,在东非形成,此地区一部分热带丛林变成了,一部分森林古猿从生活改为生活,导致自身形态结构发生改变,适合行走,由此解放了前肢,学会使用树枝、石器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手臂逐渐灵巧,学会了制造复杂工具和用,所以改善了身体营养,促进发达,渐渐产生了,进化成人。另一部分森林古猿继续生活在丛林中,进化成了。 7.从石器化石可以推测当时的古人类已经具有能力了。 8.古人类的进化:行走→使用→制造→用→ 发达→产生。 9.类人猿和现代人的主要区别在于:类人猿运动方式是,会不会使用自然工具,会不会制造工具,脑容量,有无语言文字能力。二者的相同点是具有共同的祖先。 10.区分人猿的标志是能否,区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能否。 11.森林古猿向人进化的外界因素是,内在因素是。 答案:第一节:1.达尔文进化 2.森林古猿非 3.长臂猿黑猩猩 4.化石 5.露西髋直立行走 6.东非大裂谷稀树草原树栖陆地直立火大脑语言现代类人猿7.制造和使用工具8.直立工具工具火大脑语言9.臂行会不会小无森林古猿10.直立行走制造工具11.环境变化:森林大量消失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 练习 1.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这一观点的是() A.孟德尔 B.罗伯特·虎克 C.达尔文 D.巴斯德 2.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黑猩猩 B.森林古猿(古猿) C.北京猿人 D.长臂猿

4.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试题)七年级下册生物备课无忧精美同步课件+好题必刷(人教版)(解析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单选题 1.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中,你认为错误的观点是( )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和产生语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过程 C.人类在进化发展过程中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 D.“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并能制造复杂工具 【答案】D 【分析】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 【详解】 A.人类和类人猿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正确。 B.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加上脑的发育、火的使用、语言的交流,最终进化成人类,正确。 C.直立行走使前肢解放出来,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正确。 D.“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 2.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A.直立行走B.骨盆变短增粗

【答案】A 【分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详解】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3.2005年8月,“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说明() A.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B.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C.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D.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答案】A 【分析】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 A.人类和黑猩猩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故A符合题意。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欢迎共阅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本章分析 华工附中钟治春 本章内容涉及到人类起源和进化、人的生殖和发育、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计划生育等问题。在 力求 区别和联系,通过资料分析, 想像能 介绍的 因此,本节安排在作为物种 有针对性地设计本节教学的 把人的生殖与学生学 而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教师还可以想出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巧妙地打破学生碍于面子不敢大胆学习的心理,这样就能够使学生顺利地进入本节的学习。第三节青春期。是在介绍了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在人的个体发育时期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了解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的身体生理和心理情况以及他们所产生的疑问,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一节的教学内容,真正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只有了解这些事情,才有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而共同健

康地度过青春期。第四节计划生育,首先安排资料分析,让学生分析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再安排探究:晚育的意义,控制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与保护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生物圈以及各种资源密不可分。本节体现本册教材里人与生物圈密切相关这一主题,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展计划生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通过本章的教学活动,应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1、了解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展的大致过程;2、通过观察、思考、 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 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1、 1、1 如果 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运用了一些多媒体教学手 这就比只用语言简单的告诉学 为了引起初一学生的兴趣在讲课中适当的加入了一些故事,游戏等学生喜欢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吸收,而且使学生有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1、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等方面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