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转型

数字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转型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辟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互联网时代,移动技术、云、大数据、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影响着企业向数字化时代的转型。与此同时,连接、协同、共享成为可能。在数字化时代的召唤下,企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那就是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突破,以一种开放的态度面对未来,借力人力资源系统进行数据分类,对竞争对手和行业领域的变化做出积极应对。 这里我们所说的企业嵌入人力资源系统并不只是技术的升级,而是需要利用人力资源系统来实现企业的业务创新、管理变革,最终实现企业效益增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等目标。以笔者所在企业正在使用的人力资源系统i人事来进行分析:在数字化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源系统究竟对企业转型产生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管理平台的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转型之基础 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一步就是建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系统,实现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发展方向。企业把日常业务和工作内容迁移到该平台,实现实时数据分析和业务流程系统化,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解放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思考企业发展方面的内容。同时,人力资源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灵活、弹性、免费迭代的优势,以便更好的帮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i人事赋能: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SaaS软件,i人事拥有针对HR的PC端和针对员工的移动端,确保一套软件覆盖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相对于传统的OA和人力资源管理工具,i人事运用用互联网思维,结合云端和移动端的技术发展,提供更加智能、更方便和快捷的管理工具。让人力资源从业者从繁杂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到员工服务和人事管理当中。i人事创始人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首先要实现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的互联与流转,同时也要把员工与员工、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客户连在一起,而这一切都基于人力资源系统的使用。” “以人为本”理念突破人才瓶颈

从六大模块到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

从六大模块到三支柱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于21世纪初引进HRBP模式,目前国内华为、百度、联想、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已成熟运用该模式,从目前企业实践来看,一个企业构建的三支柱模型(包括:人力资源专家中心、人力资源平台、人力资源业务伙伴)需要很多的基础条件。 一、三支柱模式的基础条件 1、企业要构建基于客户化、流程化的组织。其实,很多企业现在跟本没有真正打造流程化的体系,企业的业务流程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和梳理,更谈不上是基于客户的流程化体系建设。真正要构建三支柱模型,首先人力资源要真正上升到战略和业务层面,而不再是一个事务性的工具。

2、人才的挑战。比如说海尔,为什么说推行三支柱模型后来又推回去?因为首先要成立COE(专家中心)。要想能够做到像华为、腾讯这种企业的人力资源的专业管理人员,真正做到那么专业的,没有那么多专家,人才短缺,是不可行的。要推行三支柱模型你就必须确立专家权威。专家主要是根据公司的战略来制定人力资源的政策、人力资源的制度体系。 3、共享服务和HRBP。共享服务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人力资源平台的信息化、公开化、模块化、标准化水平,以及大数据的人力资源标准化产品的提供,这一点,中国的很多企业基本上很难真正实现所谓的信息化、集约化、模块化、标准化。什么叫共享?必须由总部平台中心通过模块化、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来给你提供信息。 从上述条件上来看,中国实现从传统的HR转型,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实行三支柱运营模式的最基础条件是有一定的规模数量的业务公司。

二、从六大模块职能模式向三支柱模式转型的作用 1. 效能:发挥战略伙伴作用,显著提升管理者对HR价值的感知和员工对HR服务的满意度 2. 效率:显著提升HR服务效率 3. 成本:降低25%-40%的HR运营成本 4. 一致性:树立一致的服务体验和雇主品牌形象,提升合规性并降低风险 三、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变体 “你会操作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吗?”,这句话代替了以往的“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你擅长哪几块?”。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是什么,其核心理念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其实就是一回事,就像一块蛋糕,你俯视它是一块蛋糕,你平视它也是一块蛋糕。我们把工作内容分为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横向维度就是传统的六大模块,横向排列为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动关系及基础人力资源工作业务内容;纵向维度就是在每一个模块中做的事情的层面区别,比如做绩效,最上面是要制定绩效的策略、体系、制度,中间是要推行绩效体系,发现绩效管理循环中的问题,建议改善;底层是要做日常的绩效考核表单收集、统计、数据整理等,规划、招聘、培训、薪酬、劳动关系等模块也是同理,纵向排列而已。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 问题的提出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在国名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1 年9 月底,全国工商登记企业1030 万户(不含3130 万个体工商户),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中小企业达1023.1 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 但我们在看到中小企业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面对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经济转型的两大挑战,其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普遍提高中小企业劳动者素质,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应该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本课题正是基于以上的宏观背景提出,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找出我国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包括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实施情况,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做好铺垫。同时,针对找出的问题,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当前的经济状况和我国的国情,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研究情况综述 中小企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中小企业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即使同一国家里,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产业部门也有不同的标准。中小企业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过去被称为大企业的,现在可能是中等企业。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企业规模的标准在不断变化,但是,作为总的变化趋势,其数量规模也在扩大,素质水平也在提高。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是一个规模的概

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文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作为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深切地感受到了大数据对人力资源领域的冲击。无论是薪酬、绩效或人员选拔与招聘,人力资源领域已经被大量的数据所覆盖了。 一、大数据的内涵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说,大家还没搞清PC时代的时候,移动互联网来了,还没搞清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来了。可见,大数据已经在各个领域掀起变革的巨浪。微软公司史密斯这样说,“给我提供一些数据,我就能做一些改变。如果给我提供所有数据,我就能拯救世界。”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在于对于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数据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讲并不陌生,从最开始通过招聘搜集员工信息,到能力测评,以及月度、年度的绩效考评,日积月累的数据不可谓不大,但是真正将这些数据整理分析,提供给人才管理者做决策的企业却并不多见。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以便更有效地支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二、大数据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战略转型。大数据时代,在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选育用留等各个环节,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达到科学管理所要求的可测量、可记录、可分析、可改善,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性大增。人力资源管理团队通过数据收集,开始了解更广泛的业务需求,并提出正确的见解,数据逐渐影响和指导企业决策者的战略制定。

2.成为业务部门合作伙伴。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性迫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改变以前的工作模式,从传统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从传统的资源分配型部门转变为资源协调性部门,参与组织的其他业务活动。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人力资源部门在人才选拔、任用、激励等工作方面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源部门开始有机会成为业务部门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成为企业战略达成的主要支撑部门。 3.对人力资源从业者要求提高。大数据时代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影响经营决策层做出重要的人事决策,用数据影响业务部门向理性人性化的人才经营模式迈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和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必须修炼强大的影响力,将组织中所有的相关利益群体团结在一起,获得上下级,内外部人员的信任,这样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传达给组织中的关键群体。 三、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大数据给人力资源管理者创造机 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当前我们还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显得迟缓与吃力,并且难以成为企业决策的依据。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如何与时俱进,提升自身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战略转型和数据价值,从而转变工作视角。 1. 关注大数据平台。大数据的本质,是巧妙地整合企业内外部各种数据,并形成新的数据类型,从中获得有用的数据见解,帮助企业更快速更准确地作决策。大数据时代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更加智能化,

基于企业转型升级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a2533743.html, 基于企业转型升级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作者:梅高飞朱进进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08期 摘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走过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阶段。但是,多数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目前世界经济下滑、人工成本上升、土地使用成本上升及各种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这种大环境下,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型升级及资本运营发展,是目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根据一些经济发达大国的产业转型经验,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企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成为企业转型升级时期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转型升级;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在人口红利消失殆尽及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几乎每一家企业都感到了“HR”这个词的重要性。但是,中国企业天生的习惯一次次地用自己的悲剧去验证别人的科学理论,顺便也证明自己的无知和短视。想当初,HR管理这个理念被引进中国时,很多企业都是嗤之以鼻,即使引进了的也是在挂羊头卖狗肉,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至今都还做着与人事部同样的工作,因此,很多企业也都为忽略和轻视人力资源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事实告诉我们,造成企业转型升级难的最大瓶颈还是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落后,这种落后又导致了企业战略发展的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做出变革。 一、企业转型升级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要求 1.企业转型升级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企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管理、生产技术及组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为支撑,而各环节的工作,都需要人去落地,这样就突显了面向人员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生产创新,那么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来实现企业各岗位的人员积极性与工作活力,以创新的思维去解决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问题。 2.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进入21世纪,人力资源的价值逐步突显,成为国家间、企业间竞争的焦点,这是由时代特征决定的,当下,经济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知识成为时代的主要驱动力量,而人才是知识的携带者,利用者和创造者,拥有人才就能够占有知识,从而实现技术的创新,资源的整合,提升企业、行业、乃至国家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管理理念。 3.提升企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作者:骆文淋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200802班 学号: 200816240219 指导老师:王庆 二○一二年五月

目录 中文摘要 (Ⅰ) 中文关键词 (Ⅰ) 英文关键词 (Ⅱ) 英文摘要 (Ⅱ) 正文 中文摘要 (1) 中文关键词: (1) 1问题的提出 (3) 2 相关文献综述 (3) 3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 (7) 3.1中小企业目前发展的基本情况 (7) 3.1.1企业成本增加 (7) 3.1.2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加。 (8) 3.1.3结构性用工短缺矛盾凸显。 (8) 3.2中小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发展情况 (8) 3.2.1对人力资源规划的认识不全面。 (10) 3.2.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不足 (10) 3.2.3公司战略目标不明确 (11) 3.2.4没有清晰明确的薪酬制度 (11) 3.2.5过多依赖家族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 (12) 3.2.6 企业人才观念之后,人才稳定性差 (12) 4、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 (13) 4.1企业自身原因 (13) 4.1.1企业规模因素的影响 (13) 4.1.2中小企业的行业和地区分布的影响 (13) 4.1.3中小企业的企业性质因素的影响 (15) 4.1.4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因素 (15)

4.2 当前的经济状况的影响 (16) 4.3当前管理思想的影响 (16) 5、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建议 (17) 5.1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改变用个人理念 (17) 5.2制定和企业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17) 5.3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投入 (17) 5.4规范绩效考评制度,完善企业薪酬管理 (18) 5.4.1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 (18) 5.4.2确定绩效考评的目标 (18) 5.4.3制订科学的考评指标 (19) 5.4.4选择合适的考评方法 (19) 5.4.5实行考评结果的反馈 (19) 5.4.6健全考评的配套机制 (20) 5.5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潜力 (20) 5.5.1建立科学的、公正的激励制度。 (20) 5.5.2建立健全企业激励制度的配套制度。 (20) 5.5.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21)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调查问卷 (23)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举措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举措 1、制订各直属单位/分公司的人力资源年度计划,将人力资源规划落到实处,并滚动制定公司总体及各业务单位的人力资源规划。 结合当前的实际,组织各职能部门和直属,在公司2015~2020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制订2015~2020年度人力资源计划。 分析公司战略(包括公司总体和各业务单位)对人员数量和素质的需求,以及公司总体和各单位不同类别员工的数量和素质现状,明确二者之间的差距,结合年度计划和公司发展战略回顾,对人力资源规划进行滚动调整(调整内部包括未来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配置方式及对于差距的弥补策略等),增强规划的适应性和指导性,保证业务发展和人员供给的动态平衡。 2、建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和绩效考核体系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员工年度发展计划,以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在调查的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各岗位族系的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确定员工在不同职系中的发展通路及要求。结合能力素质模型和绩效考核结果,具体分析员工是否符合拟定职业发展的要求及符合的程度。根据分析结果,帮助员工制定具体的年度发展计划。结合员工的年度发展计划,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将员工发展计划落到实处,并对员工发展计划完成情况定期反馈,加强能力提升与绩效改进的实效性。 3、加强公司竞争上岗和组织调配相结合的内部选拔机制,增强人岗匹配度。 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强化公司竞争上岗制度,通过竞争上岗的选拔机制,增强公司的人岗匹配度。同时,结合组织调配的形式对特殊人员进行岗位配置。4、设立一定的淘汰比例,加大公司淘汰力度,增强员工的市场竞争意识。

公司必将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机制环境中,为了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和生存危机感,促使员工不断成长,公司每年应该设立一定的淘汰比例,加大公司淘汰的力度。根据市场状况,并结合公司的现状,建议公司设立年淘汰比例的控制区间为0.1%~0.5%。 员工淘汰可结合转岗、低聘、辞退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 5、建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持续的人才开发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以提升公司的人力资本。 以公司经营发展目标对人员的整体要求为基础,建立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公司找到和培养适合的人员来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最终实现公司的持续经营。 首先通过划分公司的各岗位族系,调查当期公司全员需要的核心能力和各岗位族系需要的综合能力与专业能力。其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要求全员的核心能力和各岗位族系需要的综合与专业能力的行为表现进行讨论与提炼,确定各项能力的行为表现。然后,组织相关人员讨论组织中能力强、绩效高的员工的行为表现,提炼形成能力素质评价的标杆行为。最后,建立并运用能力素质模型。 一方面,通过建立公司的能力素质模型,形成一套能力标杆,使人才开发工作具有参照标准;另一方面,通过能力素质评估,对员工的能力进行差异分析,制订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在参照标准和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员工对培训需求的紧迫性,运用在岗培训、脱岗培训、基层实习、轮岗锻炼、工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人才开发,以系统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 6、整合公司培训中心,加大培训投入和培训力度,为不同类型的员工提供针对

科技赋能人力,用友助力人力资源数字转型

科技赋能人力,用友助力人力资源数字转型 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能力已成为当代企业抵抗风险、赢得竞争的底层能力。也让我们看到危机背后,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无疑是一种新格局的构建。如何帮助企业转危为机,实现职能的管理价值?如何利用敏捷的人才发展计划,最大化发挥企业人才的生产力?如何运用远程办公、网络招聘、人事流程自动化等智能化、人性化、可定制化的人力资黑科技为企业降本增效? 2020年7月24日,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齐聚山城重庆,共同参加了由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DHR POWER@2020企业数智化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峰会”。洞察人力资源发展新趋势,探讨人力数智化建设路径,聆听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先行者的应用实践,感知新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深远影响! 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四步走 全新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智能化正在加速改变商业世界,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走入各种业务与管理场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智能化成为中国和全球企业与公共组织新的创新焦点。

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的曹大友教授由浅入深地剖析了疫情下的组织与人力资源变革,从学术的角度梳理了数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途径,并指出人力资源管理转向的关键4步:一是转变思想,要把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发展与战略、业务、组织变革同步推进;二是系统变革,管理者要站在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确保战略、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匹配;三是构建合适的大数据平台;四是重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职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战略规划、组织发展、能力提升和组织文化建设方面。 科技创新赋能人才发展与组织激活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深刻地经历着数字化转型,并且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67%的全球1000强企业、50%的中国1000强企业已经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战略核心。 用友网络副总裁张月强先生认为,面对新的时代,新的经济,新的组织和新的人类,数字原生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时,以员工边界和顾客边界为核心的组织边界被突破,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重新设计面向未来的组织,作为从科层等级式组织架构转向高度授权、敏捷的团队网络式架构。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人力资源从业者,需要引领企业组织及员工实现协同、赋能、激活、共生,推动数字化转型向前发展。 未来已来,正如莱纳德·斯维特(Leonard Sweet,美国)曾提出的“我们不是在进入未来,而是在创造未来。”数字时代人才管理者需要以CHO - CEO 更紧密的合作伙伴为原则,以重塑组织敏捷度、提升组织能力以应对不确定性为目标,重塑自身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定位,通过构建广泛深度的连接与协同、人才发展的赋能平台、面向个体和组织的激活、共生型平台化组织建设,实质性推动企业人才管理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方法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方法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方法是什么 1.基本定位问题。 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战略人力资源体系,首先必须建立“以战略为导向、价值链为核心、行为有效为焦点”的战略理念。具体来讲, 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1)对企业战略进行系统透彻的解读。战略转型过程中,战略意图、商业模式、核心能力、竞争定位和战略组合等因素都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不是仅仅从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中就能够理解的,HR管理团 队必须要对企业战略方针、经营理念、核心能力和战略目标要求进 行深入理解;澄清竞争定位和业务战略,包括市场定位、价值主张、 价值链和业务模式,企业战略对各业务和职能部门、对各级员工队 伍能力、HR管理机制与管理举措的要求,明确企业战略转型对HR 的要求; 2)对各业务及价值链进行深入了解。战略的转型与实施成功,核心是市场定位、价值主张、价值链和业务模式的成功转变与实施。 因此,转型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只有对各个业务板块、各条价值链 和业务成功要素提供了有力支撑,才能够对企业的转型变革提供支 撑和推动。尽管多数HR们对于市场竞争、价值链和业务模式比较陌生,这方面的知识、技能比较欠缺,但是,要想使得人力资源规划 工作真正发挥作用,HR们必须深入到业务部门,与业务主管们共同 探讨、深入理解各模块价值链的要求; 3)对价值观念、员工行为做深入理解。战略的转型、组织的变革,本质上是企业员工行为的改变。企业转型变革过程,实质上是全体 员工按照战略要求、组织要求、文化要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协同转变,是自己的行为与转型要求协同一致的过程。因此,HR们在理解 战略、理解业务的同时,还必须深入理解战略转型对员工行为提出 哪些转变要求,尤其是对各级管理者、骨干员工的行为转变提出了

数字化时代,跟亚马逊学人力资源管理

数字化时代,跟亚马逊学人力资源管理 孙汗青 大数据、商业智能和人力资源分析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三个热门词汇。你真的知道他们的意思吗?大数据和商业智能给人力资源领域带来了什么附加值? 今天我们可以一起讨论,用不同的例子来解释回答这些问题。 人力资源是一个跟人相关的组织,那么它是如何依靠数据,更客观地去做与人和组织相关的决策呢? 在数据化时代背景之下,作为人力资源,我们应如何以事实为依据,而非人云亦云地做重要决策呢? 经营业务大部分是需要数据作为支撑,在人力资源上,我也想提出一个新话题,把人力资源当成业务来管理,而不是当一个职能性的辅助部门。

依据数据来决策 在谈到人力资源的数据的时候,大家就会说数据太多了,好像金矿一样。 那么我们平常会处理哪些跟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呢? 招聘,Recruitment / Hiring data 薪酬,Compensation data 培训,Training data 出勤,Absenteeism figures 绩效,Productivity / Performance data 人才发展,Leadership development data 能力素质,Competency profiles 员工满意度,Employee satisfaction data …… 以上数据仅仅是开始,除了传统的人力资源数据集合之外,是不是有其他更多的数据。 比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找到员工社交媒体数据、健康数据。在销售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员工拜访客户的数据;员工的情绪数据。特别有意思的是,HR还可以通过内部行政的数据,分析出员工离职的倾向。 举个例子,有些公司,员工在打印的时候是需要刷员工卡的,每一个员工都会有自己的员工卡,那么员工刷卡打印的时候,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数据。 我们发现某一个员工,在某一个阶段会频繁打印公司的一些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流程。同时,还有人会对以上数据进行数据备份及下载,如果公司能有这样的系统去跟踪这些人力资源内部的行政数据,就可以很好地预测,这个预测实际上是与判断员工的离职风险有关系的。 HR不缺数据,并且数据是HR非常重要的资产。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的不一样的声音。在这样一个新的数据时代之下,在法律和道德上,使用人力资源数据具有挑战性。

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 最近,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流行。什么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呢?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变体 “您会操作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不?”,这句话代替了以往的“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您擅长哪几块?”。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就是什么,其核心理念就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与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其实就就是 一回事,就像一块蛋糕,您俯视它就是一块蛋糕,您平视它也就是一块蛋糕。我们把工作内容分为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横向维度就就是传统的六大模块,横向排列为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动关系及基础人力资源工作业务内容;纵向维度就就是在每一个模块中做的事情的层面区别,比如做绩效,最上面就是要制定绩效的策略、体系、制度,中间就是要推行绩效体系,发现绩效管理循环中的问题,建议改善;底层就是要做日常的绩效考核表单收集、统计、数据整理等,规划、招聘、培训、薪酬、劳动关系等模块也就是同理,纵向排列而已。 所谓的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其实就就是把蛋糕原来东西南北中的切法换成了上中下的切法,把原来以横向维度职能为主的六大模块换成了以纵向维度职能为主的高中基、上中下,也就就是HR三支柱的COE(高,政策中心,做总体的人力资源战略、政策、流程、体系、方案等,像专家、顾问);HRBP(中,政策执行,发现运行问题,提出建议,

业务伙伴,更贴近业务了解业务需求,就是更基于业务导向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与执行者);SSC(基,支持服务,做日常操作事务类工作,就是标准化的服务提供者)。如图所示: ——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式的本质,就是基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组织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 传统意义上的 HR 的组织架构就是按专业职能划分的,将常说的六大模块作为不同的职能板块改变为“三支柱”: 一、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SSC):将企业各业务单元中所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基础性行政工作统一处理。比如员工招聘、薪酬福利核算与发放、社会保险管理、人事档案、人事信息服务管理、劳动合同管理、新员工培训、员工投诉与建议处理、咨询服务等集中起来,建立一个服务中心来统一进行处理。 二、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就是人力资源内部与各业务经理沟通的桥梁。HRBP既要熟悉HR各个职能领域,又了解业务需求,既能帮助业务单元更好的维护员工关系,处理各业务单元中日常出现的较简单的HR问题,协助业务经理更好的使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大企业的区别

问题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却别? (1)、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过于注重追求效率。 (2)、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经营成绩上追求结果导向。 (3)、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组织层次较少,对人的管理更加直接。 问题二:企业如何做好激励? (1)情感激励一个好的领导就是要对职工的体贴入微的关怀,使他们体验到企业的温暖,以次提升主人翁责任感。 (2)荣誉激励,利用人们实现自尊需求而达到鼓励的效果。 (3)物质激励虽然激励有很多方法,但是物质激励对于员工积极性的促进的作用不容置喙。 (4)事业激励如果能让有才干的人才在公司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事业,这种事业激励作用是非常大的。 问题三: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认为是企业领导的个人观念,企业领导的个人观念落后则整个企业的管理则十分落后。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1)企业领导的观念落后,很多企业的领导的挂念还停留在人事管理的阶段,十分不重视员工的激励开发。 (2)权利的管理浓厚,不愿分权。使得很多员工不能发挥工作的自主性。你

本可以用那些和他们一起抱怨人生的时间,来读一篇有趣的小说,或者玩一个你喜欢的游戏。 渐渐的,你不再像以往那样开心快乐,曾经的梦想湮灭在每日回荡在耳边的抱怨中。你也会发现,尽管你很努力了,可就是无法让你的朋友或是闺蜜变得更开心一些。 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个问题:你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一贯坚持的信念。 我们要有所警惕和分辨,不要让身边的人消耗了你,让你不能前进。 这些人正在消耗你。 01. 不守承诺的人 承诺了的事,就应该努力地去做到。 倘若做不到,就别轻易许诺。这类人的特点就是时常许诺,然而做到的事却是很少。于是,他的人生信用便会大大降低,到最后,也许还会成为一种欺诈。如果发现身边有这样的人,应该警惕,否则到最后吃苦的还是自己。 02. 不守时间的人 俗话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所以不守时间也就意味着是浪费别人的时间。与这种人交往的话,不仅把自己的时间花掉了,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03. 时常抱怨的人 生活之事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这些都是正常的。

型制造业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企业长期战略目标: 在五年内建设成为居国内同行业前三位、国际同行前二十位的国际化工程机械企业集团。 第二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 (一)为什么不得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农业经济社会财富增值主要来自于对土地的控制;工业经济社会财富增值主要来自对资本的支配和资本的积累;知识经济社会财富主要来自于取得知识的人的自愿合作,使各人的知识在共享、分享中产生财富创造。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中心的新经济。目前工程机械行业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企业各项核心竞争力都离不开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规划、进步和融合。 (二)公司发展目标和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必须深刻认识到未来竞争和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特别是围绕为企业创造大部分利益的关键员工的吸引、招聘、培养、激励和留用,如管理干部团队、核心技术骨干、营销人才。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工作分析和岗位管理;总部和分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使命远景、角色定位有待澄清;急需建立有效的干部选拔、评估、培训和发展体系;急需建立关键人员的吸引、保留和培养机制等。(三)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参与制定并深入理解公司的目标和战略,并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构建具备持续提升能力以内部客户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满足组织和员工的发展需要。 (四)人力资源机构的角色定位 总部人力资源机构特性和定位 ?参谋性:解释外部环境的趋势并评估对人力资源方面的影响,为公司董事会相关决策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意见;组织实施与公司战略相关的人力资源项目。 ?政策性:负责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计划,如员工关系(如职业健康安全、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薪酬体系、员工发展(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建设、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绩效管理体系、人力资源规划。

数字化时代的HR转型

数字化时代的HR转型 当今时代,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人工智能、移动平台、传感器和社会协作系统等正在不断颠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沟通方式。 在急剧变化的数字时代,企业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劳动力群体变得更加数字化、全球化、多样化,具有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而企业的人才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岗位设计、绩效管理等活动却仍停留在工业时代。企业和组织如何快速适应技术变革带来的个人工作、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何有效驾驭人力资本?这是商界领袖和人力资源高管们必须面对的新议题。 重塑组织与人才的关系 忻榕(《商业评论》总策划、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我们所处的商业环境和技术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2017德勤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显示,技术变迁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能接受的速度,更超越了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这中间形成了非常大的差距,如何弥补这种差距?实际上就需要人力资源发挥助推作用。 谈到人力资源发展,数字化时代如何实现从EHR(Electronic Human Resource)到DHR(Digital Human Resource)的转型?未来企业将怎样获取人才?怎样让DHR推动组织向前发展?这些是每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组织形态在变 数字化时代,组织形态将发生变化。原来那种科层式、职能式、矩阵式的组织,正逐渐被一些新的组织模型取代。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网络组织、平台组织、圈层组织以及团组组织的出现,而且这些组织都各具特点。

网络组织网络组织是由为了完成某一个任务和工作,临时聚结在一起的不相关联的团队组成,这些团队分工协作。网络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模式,是一种互联互通的互动模式,这种互动模式能够灵活、快速地产生价值,把资源用到极致。奈飞(Netflix)就是一家非常典型的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中的人才定位、绩效管理与数字化有很大关联。网络组织没有明确的组织模式,员工们是靠着对要做的整个事情的共同理解来展开工作的。网络组织的边界并没有那么清晰,不像以前的组织里,我是做研发的,你是做营销的。现在可能做研发的人最终会进入产品使用阶段,甚至将客户的新需求纳入考虑。 网络组织的工作可能都依赖远程沟通。每一天工作接触的人在电话中,汇报的对象也在电话中,到最后怎么给员工反馈?怎么帮助他提升?去哪里寻求数据来对他进行评估?这种新的组织形态给HR 提出很多新的要求。 圈层组织另外一种新型组织是圈层组织。优步(Uber)、滴滴都是圈层组织。它们的内圈是核心内部员工,中间层是通过自身平台把非全职的司机联合在一起,最外层是有打车需求的客户。 圈层组织该怎么管理?大家想,通过非全职员工的驾驶员,怎么能够传递每个组织都想提供的最优质服务?我的管控模式是什么?靠什么让这些不是我组织正式员工的群体达到创造价值的结果?这样的组织形态应该怎么去管?是不是也要碰到很多数据?需要知道客户需求是什么,驾驶员需求是什么,内圈里的全职员工的需求又是什么。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社会工作系班级:人管0933班学号:0921053319姓名:林姣姣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壮大,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 的瓶颈。下面将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分别占到60%和40%左右,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超过70%的城镇就业机会。为保持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扩大社会就业率做出重大贡献,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体层次不高,竞争力较弱。近年来,随着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中小型企业自身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是量大、面广、起点不高,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发展速度过快、企业数量巨大、生产规模多样、经营种类繁多等原因,使得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有限,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更是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如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挖掘员工的潜力,共度过难关,是我们许多中小企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人才整体专业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流失严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高水平的技术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据国家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一项问卷式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56家企业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共计4235人,占全部企业总人数的9.6%,其中,技术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有2097人,管理人员有1792人,两者合计3889人,占企业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总数的91.8%,结构十分不合理。而且几乎所有中小企业都存在员工流失问题,流失的大多数为企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性人才,知识型、年轻型员工成为流失主体,其中最不稳定的是刚接收的大中专院校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要:企业要想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形成的竞争优势难以模仿等特性,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以L集团下属的D公司为例,介绍了D公司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三项主要举措来提升公司在海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的作法和经验。这三项人力资源管理举措是:实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配备国际业务相关人才;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企业人员对国外技术标准的掌握程度;建立与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有效激励各级员工。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竞争力提升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格局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企业面临着更加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更大的竞争压力。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断地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ry Hamer)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得商业个体能够迅速适应变化环境的技术和生产技能”,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运用企业资源的独特能力。”这类技能和技术能使企业持续开发新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并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普拉哈拉德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说到底是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因为企业的“技能和技术”实际上是企业人的技能和技术,另外,具有“累积性学识”和运用“独特能力”的还是人。“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还有一个最广泛的说法: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能力和资源”。“能力”在这里应该就是普拉哈拉德所说的“技能和技术”。“能力”就是企业中人的能力,在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起着关键作用。“资源”对于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固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但这种价值还必须通过人力资源的协调和整合功能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力资源既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和源泉。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形成的竞争优势难以模仿等特性,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要获得核心竞争力就要采取有力措施,合理利用和配置企业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企业能够获得核心竞争力。面对国内市场白热化的惨烈竞争,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开始把眼光投向海外市场,实施“蓝海战略”越来越成为一种必然选择。那么,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提升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呢?D公司隶属于L集团,是一家集设计、采购、制作、安装、贸易、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钢结构公司。作为较早涉足海外市场的钢结构企业,D公司在这一方面的以下做法和经验或许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实施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配备国际业务相关人才

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在经济大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注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摆在所有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形势 下面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2012年都表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近几年春节过后,用工荒在东南沿海地区都如期上演,这已经不算做什么新闻。但随着2011年4月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发布,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而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老龄化社会正在急速到来,而今后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将快速减少。 因此,可以预见,季节性用工荒将逐步加剧,并将转化为常态性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力短缺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展到各行业和部门;企业员工年龄结构将逐步改变,不仅80、90后员工比重增加,老龄员工所占比重也将扩大;而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招聘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多年来,人工成本一直上涨,在未来这一趋势将得到持续,而可以肯定的是其速度还将加快。以北京市为例,社会平均工资、最低工资分别从2006年的3008元/月、640元/月上升到2011年的4495元/月和1160元/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7%、12.63%. 在2012年2月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显示,十一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2.5%,而该规划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将大于13%.即使按照上述13%的比例低限计算,截至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最低工资将上涨到目前的1.84倍。而如果再考虑到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人工成本上升幅度将更大。 (三)劳动政策法规继续加强 以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为标志,我国劳动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政策法规规制加强则表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各地劳动争议群体事件增多,推动劳动集体协商进程加快,工会作用得到加强。一方面沃尔玛等大型外企均建立工会、广东南海本田事件等标志性事件使集体协商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1月出台了《2011一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和《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前者提出“全国企业法人建会率达到90%以上”,后者进一步提出“到2013年底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研究(优选.)

o .. .. 3 ..... ........................................................................................................................................................................................ os .. .. kl ..... ........................................................................................................................................................................................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 已改成-----------word 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研究 一、课题意义 移动技术、数据分析、云计算、社交媒体等数字化浪潮正在改造 全球所有企业,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也带来了颠覆性的 深刻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也势 在必行。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推动组织架构变革、提升人力资源管 理效率、强化人力资本价值,已成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本课题应结合浦发银行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 际,通过趋势分析、国内外同业对标、实证调研等,对商业银行人力 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进行研究,提出转型策略和成果运用建议。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数字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人 力资源管理应如何变革?在人才引进、激励考核、员工发展、用工管 理等方面如何顺应数字化趋势,改进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效能,挖掘 人力资本潜力?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下,商业银行如何进行人员的 集约管理和结构优化?如何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提升管理的预测性? 如何提升人力资源运营视图分析的有效性,深化对业务的支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